文史常识13-漫谈我国的传统节日

时间:2019-05-15 05:1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史常识13-漫谈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史常识13-漫谈我国的传统节日》。

第一篇:文史常识13-漫谈我国的传统节日

文史常识-漫谈我国的传统节日

漫谈我国的传统节日

唐代诗人王维十七岁时游历长安,重阳节那天,他目睹着别人头插茱英,手携佳酿,呼朋唤友,登高赏秋,不禁勾起怀乡思亲之情,写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一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篇。诗中不仅饱含着王维深沉而孤独的情感,千百年来引起无数羁客行人的共鸣,而且还透露出古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为我们更深人地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传统提供了形象的材料。

我国古代的节日很多,有许多一直流传到今天。这些节日保留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生活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成为我国各族人民热爱生活、向往未来、富有创造性的文化象征。因此,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习俗特色是有意义的。下面把一些重要的节日按月加以介绍。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春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殷商时期,春节叫“元旦”,指正月初一,从每年的正月朔日子夜算起。在汉代,人们把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南北朝时人们则把整个春季都称为春节。今天,我们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是从辛亥革命以后实行的。围绕着春节,千百年来形成了许多习俗。主要有:(一)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扫尘是春节的准备,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宗教活动,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二)守岁。除夕之夜,阖家围坐,通宵不寐,既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的挽留,也有对即将来临的新年的期待。一般认为,守岁之举在唐代就有了,杜甫在《杜位宅守岁》中就描述过他“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的情景。(三)放鞭炮。清人翟灏《通俗编.徘优》:“古时爆竹,皆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春节放鞭炮的作用,原来也是为了惊惮驱逐鬼魅,今天却成为除旧迎新、吉祥喜庆的象征了。(四)贴春联。春联由最早的桃符演变而来。原意也是为了驱灾压邪,保佑平安。《燕京岁时记》描述清代北京家家户户贴春联的盛况:“自人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家百户,焕然一春。”春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字数一般在三字以上不等,上下联要求对仗工整,格律严谨,有一定思想性和艺术性。春联自从后蜀孟昶开始以来,出现了许多佳联妙对,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珍品。(五)拜年。这是春节期间极富人情味的一种礼仪习俗。“男女依次拜长辈,主者牵幼出谒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清.柴萼《梵天庐丛录》)到了宋代,士大夫阶层的拜年由亲谒转化为佣仆持名刺代往致意。清代还时兴一种“拜盒”,把“贺年片”放在锦盒里送给对方表示祝贺。除以上五种风俗习惯外,古代还盛行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踩高跷、赏冰灯等喜庆活动。

元宵节,又叫上元节、灯节,最早来源于道教的陈规。道教把农历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但在古代民间,元宵节实际上是春节喜庆活动的又一个高潮。在这一天里,人们要张灯结彩,进行猜谜活动,还要吃元宵、包饺子。元宵节张灯为戏之俗始于汉朝,到了唐代盛况空前,如杨贵妃的二姐。韩夫人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目也。”(唐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猜灯谜是随着元宵花灯活动开展起来的一种游戏,在南宋时非常流行,“有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浑语,戏弄行人。”(宋·周密《武林旧事》)古代许多文人都是制谜猜谜专家。流传下来的谜语也有不少是极富特色的艺术珍品。

社日,古代农民祭社祈年的节日,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即春分前后。杜甫《遭田夫泥饮美严中丞》“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王驾《社日诗》:“桑拓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讲的都是当时春社庆祝的景象。另外,在秋分前后还有一个社日,叫作秋社,古代人民照例也要庆祝一番。

清明节。清明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方面,“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岁时百问》)清明左右是春耕春种的大好季节。另一方面,清明的前两日为寒食,寒食原本为祭祀之节,由于古人往往把寒食节延续到清明,这样一来,两者就很难分辨了。在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被民间演变为传统节日。古人在清明这天要禁火寒食,上坟扫墓。“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盒,轿马后挂褚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醉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褚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明刘侗《帝京景物略》)旧时文人在寒食清时期间,外出踏青,写下不少佳作名篇。杜牧的《清明》诗就是其中优秀的代表。

上巳节和浴佛节。上巳原为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旧俗以此日临水祓除不祥,称为修禊。但是自曹魏以后,把上巳节固定为三月三日,后来便变成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了。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描写的就是唐代上巳节的盛况。浴佛节,为四月初八,传说这天是释迦牟尼的诞生之日,故诸寺在这天都要设香汤浴佛,共作龙华会。浴佛节后来也演变为民间的节日了。

端午,也叫端阳,在农历五月五日这天,传说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在端午节里,民间要举行龙舟竞赛活动,还要吃棕子,喝雄黄酒,悬艾驱邪。唐以后,端午被正式规定为大节日。

端午节后,到了七月七日,古代人民有七夕乞巧的风俗。民间传说中,“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硢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所以,七夕又称为少女节或乞巧节。这种乞巧活动既是一种游戏,也寓含着古代妇女对爱情、智慧和幸运的期望,有着迷人的诗情画意和浪漫主义色彩。

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人们觉得这时的月亮分外明亮,因此,赏月成为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此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秋的另一项活动是吃月饼。这个习俗在传说中与元代张士诚起义有关,其实它不过以月饼之圆象征着合家欢庆之意罢了。整个秋季除了八月十五中秋外,还有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在这个秋高气爽的节日里,古代人民“必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还。”(《齐人月令》)重阳节里放风筝,也是一项喜庆活动。

冬至以后,距离春节期间,还有一两个传统节日。一个是腊八节,这个节日最早与佛教有关。每年的十二月初八日佛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这一天就叫做腊八(见宋吴自牧《梦梁录》)。后来民间争相效仿,腊八粥成为一种传统的节令小吃。另一个节日是小年,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民间有祭灶之俗。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很多,比如蒙古族每年七八月举行的那达慕大会,回族在回历十二月十二日举行的宰牲节,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的古尔邦节、肉孜节,藏族的望果节、雪顿节,彝族的火把节等等,反映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特点和宗教信仰,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彩,值得我们了解和研究。

第二篇:文史常识13-漫谈我国的传统节日

文史常识13-漫谈我国的传统节日.txt这是一个禁忌相继崩溃的时代,没人拦得着你,只有你自己拦着自己,你的禁忌越多成就就越少。自卑有多种档次,最高档次的自卑表现为吹嘘自己干什么都是天才。文史常识-漫谈我国的传统节日

漫谈我国的传统节日

唐代诗人王维十七岁时游历长安,重阳节那天,他目睹着别人头插茱英,手携佳酿,呼朋唤友,登高赏秋,不禁勾起怀乡思亲之情,写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一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篇。诗中不仅饱含着王维深沉而孤独的情感,千百年来引起无数羁客行人的共鸣,而且还透露出古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为我们更深人地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传统提供了形象的材料。

我国古代的节日很多,有许多一直流传到今天。这些节日保留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生活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成为我国各族人民热爱生活、向往未来、富有创造性的文化象征。因此,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习俗特色是有意义的。下面把一些重要的节日按月加以介绍。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春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殷商时期,春节叫“元旦”,指正月初一,从每年的正月朔日子夜算起。在汉代,人们把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南北朝时人们则把整个春季都称为春节。今天,我们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是从辛亥革命以后实行的。围绕着春节,千百年来形成了许多习俗。主要有:(一)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扫尘是春节的准备,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宗教活动,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二)守岁。除夕之夜,阖家围坐,通宵不寐,既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的挽留,也有对即将来临的新年的期待。一般认为,守岁之举在唐代就有了,杜甫在《杜位宅守岁》中就描述过他“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的情景。(三)放鞭炮。清人翟灏《通俗编.徘优》:“古时爆竹,皆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春节放鞭炮的作用,原来也是为了惊惮驱逐鬼魅,今天却成为除旧迎新、吉祥喜庆的象征了。(四)贴春联。春联由最早的桃符演变而来。原意也是为了驱灾压邪,保佑平安。《燕京岁时记》描述清代北京家家户户贴春联的盛况:“自人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家百户,焕然一春。”春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字数一般在三字以上不等,上下联要求对仗工整,格律严谨,有一定思想性和艺术性。春联自从后蜀孟昶开始以来,出现了许多佳联妙对,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珍品。(五)拜年。这是春节期间极富人情味的一种礼仪习俗。“男女依次拜长辈,主者牵幼出谒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清.柴萼《梵天庐丛录》)到了宋代,士大夫阶层的拜年由亲谒转化为佣仆持名刺代往致意。清代还时兴一种“拜盒”,把“贺年片”放在锦盒里送给对方表示祝贺。除以上五种风俗习惯外,古代还盛行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踩高跷、赏冰灯等喜庆活动。

元宵节,又叫上元节、灯节,最早来源于道教的陈规。道教把农历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但在古代民间,元宵节实际上是春节喜庆活动的又一个高潮。在这一天里,人们要张灯结彩,进行猜谜活动,还要吃元宵、包饺子。元宵节张灯为戏之俗始于汉朝,到了唐代盛况空前,如杨贵妃的二姐。韩夫人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目也。”(唐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猜灯谜是随着元宵花灯活动开展起来的一种游戏,在南宋时非常流行,“有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

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浑语,戏弄行人。”(宋·周密《武林旧事》)古代许多文人都是制谜猜谜专家。流传下来的谜语也有不少是极富特色的艺术珍品。

社日,古代农民祭社祈年的节日,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即春分前后。杜甫《遭田夫泥饮美严中丞》“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王驾《社日诗》:“桑拓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讲的都是当时春社庆祝的景象。另外,在秋分前后还有一个社日,叫作秋社,古代人民照例也要庆祝一番。

清明节。清明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方面,“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岁时百问》)清明左右是春耕春种的大好季节。另一方面,清明的前两日为寒食,寒食原本为祭祀之节,由于古人往往把寒食节延续到清明,这样一来,两者就很难分辨了。在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被民间演变为传统节日。古人在清明这天要禁火寒食,上坟扫墓。“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盒,轿马后挂褚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醉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褚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明刘侗《帝京景物略》)旧时文人在寒食清时期间,外出踏青,写下不少佳作名篇。杜牧的《清明》诗就是其中优秀的代表。

上巳节和浴佛节。上巳原为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旧俗以此日临水祓除不祥,称为修禊。但是自曹魏以后,把上巳节固定为三月三日,后来便变成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了。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描写的就是唐代上巳节的盛况。浴佛节,为四月初八,传说这天是释迦牟尼的诞生之日,故诸寺在这天都要设香汤浴佛,共作龙华会。浴佛节后来也演变为民间的节日了。

端午,也叫端阳,在农历五月五日这天,传说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在端午节里,民间要举行龙舟竞赛活动,还要吃棕子,喝雄黄酒,悬艾驱邪。唐以后,端午被正式规定为大节日。

端午节后,到了七月七日,古代人民有七夕乞巧的风俗。民间传说中,“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硢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所以,七夕又称为少女节或乞巧节。这种乞巧活动既是一种游戏,也寓含着古代妇女对爱情、智慧和幸运的期望,有着迷人的诗情画意和浪漫主义色彩。

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人们觉得这时的月亮分外明亮,因此,赏月成为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此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秋的另一项活动是吃月饼。这个习俗在传说中与元代张士诚起义有关,其实它不过以月饼之圆象征着合家欢庆之意罢了。整个秋季除了八月十五中秋外,还有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在这个秋高气爽的节日里,古代人民“必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还。”(《齐人月令》)重阳节里放风筝,也是一项喜庆活动。

冬至以后,距离春节期间,还有一两个传统节日。一个是腊八节,这个节日最早与佛教有关。每年的十二月初八日佛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这一天就叫做腊八(见宋吴自牧《梦梁录》)。后来民间争相效仿,腊八粥成为一种传统的节令小吃。另一个节日是小年,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民间有祭灶之俗。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很多,比如蒙古族每年七八月举行的那达慕大会,回族在回历十二月十二日举行的宰牲节,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的古尔邦节、肉孜节,藏族的望果节、雪顿节,彝族的火把节等等,反映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特点和宗教信仰,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彩,值得我们了解和研究。

第三篇:文史常识专项训练

2011年高中文史常识专项训练

1.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作者在文章中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这种现象就是 避讳。下列有关避讳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避讳现象反映了专制制度、等级制度和宗法思想对国人的深刻影响 ②反映了国人尊贤敬老的传统美德

③避讳给人们阅读和理解文献、辨别真相带来许多麻烦 ④借助避讳知识可以考证文献真伪和历史事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中国文化把五行、五色、五方位甚至五味、五脏等一一对应。如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颜色对应方位。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红、黄、黑三色分别对应的方位应是: A、东、南、西

B、东、中、南

C、南、中、北

D、南、西、北

3.我国古代的姓氏,来源多种,如以祖先的族号:唐、虞、夏、殷;以赏赐的爵位:王、公、伯、侯;以分封的国名:齐、鲁、宋、卫;以担任的官衔:司徒、司马、司空、司寇与姓城、郭、园、池,武、宣、穆、庄,伯、仲、叔、季,陶、匠、巫、卜的来源分别对应的是: A、以从事的工作、以居住的地方、以亲属的排行、以贵族的谥号 B、以居住的地方、以亲属的排行、以贵族的谥号、以从事的工作 C、以居住的地方、以贵族的谥号、以亲属的排行、以从事的工作 D、以亲属的排行、以贵族的谥号、以从事的工作、以居住的地方

4.《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据王明清《玉照新志》记载:“如市井间所印《百家姓》,(王)明清尝详考之,以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何则?其首云:„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本朝国姓,所以钱次之;孙乃忠懿(钱王)之正妃;又其次,则江南李氏。次句云„周吴郑王‟皆武肃而下后妃。”据此推断,《百家姓》应该成书于

A.西周时期

B.魏晋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北宋时期 5.中国古代有“五岳”之说。“岳”意即高峻的山。古人认为高山“峻极于天”,把位于中原地区的东、南、西、北方和中央的五座高山定为“五岳”“五岳” 形成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右图景点应该 出自:

A、北岳

B、西岳

C、南岳

D、东岳

6.《左传》所记春秋时期人们经常把“社稷”一词作为国家政权的代名词。其中“稷”是指

A土神

B君主

C谷神

D百姓

7.在人与人交往中,礼貌称呼是很重要的,它有“尊称、谦称、雅称、婉称 ”等书面语,下面属于对他人母亲雅称的是:

A、椿萱

B、萱堂

C、泰山、泰水

D、巾帼 8.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

A、令爱

B、令正

C、令堂

D、糟糠

9.尊称、敬称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古代询问对方年龄: A.台甫

B.贵庚

C.高就

D. 仙乡 10.清代李毓秀《弟子规》中写道:“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以上文字强调的是伦理道德中的: A、孝

B、节

C、悌

D、信

11.“连中三元”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这里的“三元”分别产生于指: A、秀才、举人、进士

B、状元、榜眼、探花 C、解元、会元、状元

D、乡试、会试、殿试

12..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日臻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考试选拔程序。殿试是科举制度最高级别的考试,录取分三甲,一甲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三甲第一名皆称()

A.解元

B.传胪

C.会元

D.贡士

13.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描述了官场的一些情景,他认为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使得文官结成小集团。有学者认为,形成许多文官派系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多种“谊”存在,如“姻谊”“乡谊”“年谊”等。其中的“年谊”是指

A.同年出生的举人或进士

B.同年为官的各级官员 C.同年考中的举人或进士

D.同乡的举人或进士

14.《二十四史》是指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编定于清代乾隆年间。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被称为“正史”。下列关于《二十四史》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仅《史记》是通史,其他都是断代史

B、《四库全书》是其中最大的一部丛书 C、《永乐大典》是其中最大的一部类书

D、《资治通鉴》为后来帝王统治提供借鉴 15.《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是

A、谥号、年号、年号

B、庙号、谥号、年号

C、年号、尊号、庙号

D、尊号、谥号、庙号

16.宋教仁主张把传说中的黄帝即位的癸亥年作为黄帝纪元元年,1904年时黄帝纪元4602年。据此推算,黄帝即位于公元前: A、二十六世纪初 B、二十六世纪末

C、二十七世纪初

D、二十七世纪末

17.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太宗因属马而热衷骑射,唐太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A.庚申年

B.戊午年

C.己未年

D.癸卯年 18.“辛卯到,玉兔跳;风雨顺,五谷笑;事如意,平安罩;身体棒,福寿到;亲满堂,欢乐绕„„”这是2011年春节的祝福短信,其中的“辛卯”、“ 玉兔”等源自()

A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C.中国古代的宗法制

D.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19.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发明,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划分的。下列中国传统节日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是: A、重阳

B、中秋

C、清明

D、端午 20.“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数九天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的?

A、立冬

B、大雪

C、冬至

D、小寒。

21.小赵的日记中有一篇标题是今日上元飘大雪,寰宇皆白,这应该是什么时候写的? A元旦

B春节

C元宵节

D 中秋节 22.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A、挂香包

B、插艾蒿

C、登高采菊

D、喝雄黄酒 23.古代纪月,用“孟”、“仲”、“季”分别纪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的三个月。仲春、季夏、仲秋、孟冬依次指

A.二月、五月、八月、十月 B.正月、四月、七月、十一月 C.二月、六月、八月、十月 D.三月、七月、九月、十二月

24.我国古代对年龄称谓有专门的术语,如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两三岁的儿童。那么笄鬓和弱冠分别指: A、女子十四男子十八

B、女子十四男子二十 C、女子十五男子十八

D、女子十五男子二十 25.孔子曾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描述人生的轨迹。“技进乎道,庶几不惑;名副其实,何虑无闻”与“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两幅寿联所贺寿主当时的年龄分别为:

A、20岁、30岁

B、30岁、40岁

C、40岁、50岁

D、50岁、60岁

26.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调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脸”表示: A、忠勇正义

B、内敛含蓄

C、凶猛残暴

D、刚直果敢 27.某学者就楷书在唐代的流行说道:“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中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其

A.笔画圆匀,便于装饰

B.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C.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D.通俗易识、端重庄严 28.下列对于“龙”书法样式排列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A.①篆书②隶书③行书④楷书⑤草书 B.①草书②行书③楷书④篆书⑤隶书 C.①草书②行书③隶书④篆书⑤楷书 D.①草书②楷书③篆书④草书⑤行书

29.春秋笔法,又称微言大义,指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色的是:

A、鸦片战争

B、辛亥战争

C、华北事变

D、热月政变

30.中国地名的来源多种多样,有的以地理上的山河命名,有的以政治因素命名。如山东古代指崤山以东的地区,现在指太行山以东的山东省。下列地名以政治因素命名的是()A.河南

B.北平

C.洛阳

D.江阴

31.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32.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 A、长度

B、面积

C、体积

D、重量 33.下列诗文中含有“天下”、“全国”之意的是()①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②《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

③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34.古人为诗文集命名的方式,主要有:以作者姓名命名;以谥号命名;以书斋命名;以作者字、号命名;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以出生地命名;以帝王年号命名等。下列古人的诗文集命名以官爵命名的是()

A、《杜工部集》(杜甫)

B、《范文正公集》(范仲淹)C、《饮冰室合集》(梁启超)

D、《梦溪笔谈》(沈括)35.我国古代图书分类,始于晋。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如果要查阅墨子的光学八条等方面的论述应该查阅()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

36.古人记录时间有特定的法则。从一个月来说,每月的第一天、最后一天及大月

十六、小月十五分别被称为

A.朔晦望

B.朔望晦

C.晦朔望

D.望晦朔

37.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其中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是主要的一类。以下各项中属于这一现象的是

A.统一后嬴政定尊号为“始皇帝”,自称“朕”

B.唐朝时把中央六部中的“民部”改为“户部” C.宋室南渡后,建都于杭州,后升为“临安府”

D.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以应天为“南京” 38.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位的西晋应为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火德

39.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40.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1—5__ __ __ __ __ 6—10 __ __ __ __ __ 11—15 __ __ __ __ __ 16—20 __ __ __ __ __ 21—25__ __ __ __ __ 26—30 __ __ __ __ __ 31—35__ __ __ __ __ 36—40 __ __ __ __ __

第四篇:我国传统节日 重阳节

我国传统节日 重阳节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结晶。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浓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雅俗共赏。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生活的精彩画面。

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阳数,象征着吉祥、幸福、光明。农历九月初九,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 阳。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从此就过重阳节。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今。

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和高度文明的民族,祖先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有益、有趣的节日。九九重阳是阳气极致之日,两九相重,日月并阳,阴阳之气交接,为了避免邪气之侵袭,遂有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以避祸求福的风俗。

民间在古代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最旺盛的时节,因此自古以来就形成了:重阳节赏菊的传统习俗,所以这天又称菊花节。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茱萸,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制作材料:糯米,玉米,红豆,南瓜,白糖,少许橄榄油。

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在1989年时,中国政府把这一天定为老人节。

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重阳节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登高、赏菊、吃重阳糕,而是一种信息,老年人更需要关爱,需要快乐和健康,孝敬长辈,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要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五篇:文史常识:高考历史文史知识

【春节·春联】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象征团结、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春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春联,源于桃符,起于五代十国,兴于明清,发展到今天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1.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依据中国古代历法把正月作为岁首。这一节日最早应起源于

A.秦始皇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宋太祖时期 D.唐太宗时期

2.春联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下列新中国成立以来某地农村百姓家盛行的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③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④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①②④D.②①④③

【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按农历算在每年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四月五日或六日。

3.祭扫亲人的坟墓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这种习俗的积极意义在于

A.懂得珍惜生命

B.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婶

c.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D.增强爱国爱家的意识

4.“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谷雨前,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下列关于这些谚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清明、谷雨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两个节气 ②二十四节气是北宋沈括制订的 ③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④这些谚语我国古代农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④D.②③④ 5.最早把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历法的制订,应归功于

A.汉武帝 B.僧一行

C.沈括 D.郭守敬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端午节的由来,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等。

6.上述材料,不能说明端午节

A.是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发生的偶然产物

B.积淀的是深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

c.背后流传的是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

D.是民族文化素质在民俗心态中的自然流露和反映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仲秋节、-kJL节、八月节等,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它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古代帝王祭月礼制、月下歌舞觅偶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遗俗。“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朱元璋月饼起义”都是与中秋节有关的神话传说和故事。

7.据《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注:“夕月”即拜月之意)这反映了古代帝王在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那么,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可能起源于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8.《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材料描绘的最有可能是哪个时期人们过中秋节的情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El,叉称为双九节、老人节。《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莱萸等等。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敬老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这一节日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节日。9.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从材料看,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主要寓意是人们

A.祈祷姻缘美满 B.祭祀先祖先人

C.祝愿健康长寿D.期盼合家团圆 ‟

【国庆节】

国庆节,即国庆纪念日,是一个国家政治性最浓重的节日,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它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10.下列各国国庆日及其相关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A.美国——7月4日——《独立宣言》. B.法国——7月16日——大革命爆发

c.加拿大——7月1日——《大不列颠北美法案》

D.苏联——11月7日——十月革命

【四书、五经】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易》《春秋》。四书五经都是儒家经典.也是我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

11.下列儒家经典,不是由孔子编订、整理的是

A.《诗》 B.《书》

C.《论语》D.《春秋》

12.明朝沿袭了前代的科举取士制度,科举考试的试卷命题范围是

A.四书五经 B.时事政治

c.诗赋 D.算术、法律

【阴阳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以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如天是阳,地是阴;日是阳,月是阴。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万物发展的根源。凡是旺盛、萌动、强壮、外向、功能性的,均属阳;相反,凡是宁静、寒冷、抑制、内在、物质性的,均属阴。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以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含义。13.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 .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14.下列思想主张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是

①董仲舒的新儒学②基督教教义③道教的《太平经》④朱熹的理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是我国封建社会立法的指导思想。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一P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15.西汉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理论,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道德准则”。从根本上看,这是因为它

A.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反映 B.反映了劳动者人身地位的提高

c.适应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以人为本,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三字经】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被誉为“蒙学之冠”,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16.《三字经》中说到:“阉乱后,寇内讧。闯逆变,神器终。”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

A.明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 B.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统治黑暗

C.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灭亡

D.倭寇与沿海奸商勾结,倭患愈演愈烈

【百家姓】

北宋初年钱塘(今杭州)的一位儒生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于诵读和记忆,称为《百家姓》。《百家姓》是我国古代流行时间最长,流传地域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

17.在宗法观念盛行的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据《百家姓》中的排序“赵钱孙李”,“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却排第一。由此可推断出《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

A.西周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避讳】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人们对皇帝或尊长不能直呼、直书其名,否则就有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在说话或者写文章时,人们遇到应该忌讳的人的名字时,必须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就是避讳。

18.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皇帝的号】

中国古代的皇帝有庙号、谥号、尊号、年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如唐高祖、唐太宗等。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如汉武帝、隋炀帝等。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年号是封建皇帝在位时纪年用的名号,西汉时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19.《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是

A.谥号、年号、年号

B.庙号、谥号、年号 c.年号、尊号、庙号

D.尊号、谥号、庙号

【金榜】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20.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开始于

A.隋朝、唐朝、南宋

B.唐朝、唐朝、北宋

C.隋朝、唐朝、明朝。

D.隋朝、唐朝、北宋

【十二生肖】

“生肖”,又叫“属相”。十二生肖是由11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组成,每年一肖,十二种动物便与于支中的十二个地支一一对应起来,顺序排列依次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用于记人的出生之年。

21.“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猪”“鼠”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A.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纪年法】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2)帝王年号纪年法;(3)干支纪年法;(4)年号干支兼用法。其中,干支纪年法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巴、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将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

22.农历的干支纪年一直沿用至今,1958年,用干支纪年法应该指的是农历的A.己丑年 B.己未年

C.戊戌年 D.戊午年 23.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那么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是在农历

A.丙戌年 B.辛丑年

C.壬辰年 D.甲午年

【国学】

国学特指中国传统文化,它包括经、史、子、集四大部分。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其他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24.如果要查阅墨子的光学八条等方面的论述,应该查阅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

【史书体例】

我国古代史书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通史、断代史等。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纪传体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以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断代史的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25.《资治通鉴》是一部对后代影响深远的历史著作。以下关于《资治通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它

A.是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B.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C.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

D.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国旗】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它通过一定的式样、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代表的是国家的主权、形象和尊严。

26.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权几经变化,其中所使用的国旗也发生了变化。下列属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使用的国旗是

【届·任·位】

美国总统的届、任、位各自含义不同。据美国宪法,总统选举四年一次。四牟为一届。如果总统任内死亡或因故去职,未能满任,另由他人接任,则继任总统和前总统属同一届总统。例如,约翰·肯尼迪在1963年11月遇刺身亡,林顿·约翰逊接任,他们二人均为第44届总统。总统的“任”是就他的任职而言的。一个人如连续担任几届总统,仍被认为是一任。富兰克林„罗斯福就属于这种情况,他1933年至1945年连任4届总统。但一个人如先后担任几届总统,而不属于连选连任,那么当选几次就算几任。格罗弗·克利失兰1885年至1889年和1893年至1897年两度入主白宫,因此算作两任。“位”是指担任过总统的人数。美国自1789年开始举行总统选举至今,已先后有42人担任过总统职务。2008年11月4日,贝拉克。奥巴马当选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他将于2009年1月正式宣誓就职,成为美国第56届、第44任和第43位总统。

27.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被美国人民誉为“战争时期第一人,和平时期第一人,同胞心目中第一人”。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最主要贡献是

A.担任大陆军总司令

B.领导美国人民赢得了民族的独立

c.起草《独立宣言》

D.当选美国总统,成立第一届联邦政府

28.20世纪30年代,美国第32任总统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这位美国总统是

A.胡佛 B.杜鲁门 C.罗斯福 D.里根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西汉汉武帝时期,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历法“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2.B①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关,②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③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④与新中国成立有关。,„

3.D认真分析清明节扫墓习俗,可得出正确答案。

4.C二十四节气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完全确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科学性。②③说法错误。

5.c考查学生再认、再现教材基础知识的能力。北宋科学家沈括提倡改革历日制度,按节气定月,以立春为元旦。这种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历日制度,称为“十二气历”。

6.A由材料中端午节习俗和起源的多种说法,可知端午节是民族文化素质在民俗心态中的自然流露和反映等,但不是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发生的偶然产物。7.A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是生产力相对低下的产物。选项所列四个时期,先秦时期生产力水平最为低下,人们的科学知识也比较贫乏。/21.B十二生肖是中华民族游牧与农耕两种文化并重的产物。猪是农耕文化下的主要家畜,鼠则是人们追求智慧的象征。

笼.c干支纪年法六十年一轮回,1958年前的60年是1898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是戊戌年。

23.C根据天干地支搭配方法进行推算,2012年比2008年晚4年,“戊”后面的第4个是“壬”,“子”后面的第4个是“辰”。故正确答案是c。

24.C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属于先秦诸子百家。

25.A《资治通鉴》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属于编年体通史,不是断代史。

26.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采用五色旗作为国旗。

27.B关键词是“独立战争”“最主要贡献”。领导美国人民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是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最主要贡献。A、C从属于 B。题干时间是“独立战争中”,D是独立战争后,不符合题意。

28.C由时间“20世纪30年代”和材料内容可知,当时罗斯福正在推行新政,以应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高考“文史知识”试题

(1)姓名称谓

1、《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是

A.谥号、年号、年号 B.庙号、谥号、年号

C.年号、尊号、庙号 D、尊号、谥号、庙号

2、【2008年江苏省百所高中样本分析考试】“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材料中的“乾隆二十二年”采用的纪年方法是

A、帝王纪年 B、年号纪年 C、干支纪年 D、公元纪年

3、【临沂市0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刘姮,为避帝讳改名为嫦娥。这件事情反映出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

4、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下面属于儿童到成人的年龄称谓且按从小到大年龄称谓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束发②而立③垂髫④总角⑤期颐⑥弱冠⑦耄耋⑧不惑⑨花甲⑩豆蔻 A、②⑦⑤⑧① B、③④⑩①⑥ C、①③⑤⑥⑩ D、④⑥⑨⑩②

5、在中国古代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独尊。以下属于对皇帝尊称的是 ①天子②孤③圣上④殿下⑤陛下⑥圣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⑥

6、在人与人交往中,礼貌称呼是很重要的,它有“尊称、谦称、雅称、婉称”等书面语,下面属于他人母亲雅称的是 A、椿萱 B、萱堂 C、泰山、泰水 D、巾帼

7、司马光著的《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载:“初,鲁肃闻刘表卒,……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这段话中的“孙讨虏聪明仁惠”的“讨虏”是指A、爵名 B、官名 C、籍贯 D、郡望

8、在中国古代,名、字与号是有区别的: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号又叫别号、表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下列选项中属于称“号”的是 A、李太白 B、杜子美 C、苏轼 D、青莲居士

9、《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下令“更名民曰黔首”。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27)下令“使黔首自实田”。黔首之称,在战国时已经广泛使用,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相同。下列选项中同属于对百姓称呼的是①黎庶 ②苍生 ③优伶 ④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有“贫贱之交”、“金兰之交”、“刎颈之交”;、“患难之交”、“莫逆之交”、“竹马之交”、“布衣之交”、“忘年交”、“忘形交”、“车笠交”、“君子交”、“神交”等。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关系应属于 A、金兰之交 B、贫贱之交 C、刎颈之交 D、莫逆之交

(2)天文历法

1、“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猪”“鼠”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A、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2、农历的干支纪年一直沿用至今,1958年,用干支纪年法应该指的是农历的 A、己丑年 B、己未年 C、戊戌年 D、戊午年 3、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那么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是在农历 A、丙戌年 B、辛丑年 C、壬辰年 D、甲午年

4、下图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地(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23号)。现门口悬挂“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室”匾。外间西墙上镶有一长方形汉白玉刻石,上刻“中华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二日上午九时二十五分孙中山先生在此寿终。”刻石上悬挂孙中山遗像。右方镜框内是在此写的《总理遗嘱》,左边镜框为致苏联书。条案上放着《建国方略》《中山全书》等一切均照其生前样子陈列。按我国古代传统干支纪年方法,国父孙中山先生逝世应是

A、乙丑年 B、甲子年 C、乙寅年 D、丙寅年

5、姜夔《扬州慢》:“予过维扬……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对这句话中“淳熙丙申至日”理解正确的是 A、“淳熙”、“丙申”都是宋代皇帝年号。B、“淳熙”、“丙申”、“至日”都是干支纪年法。

C、“淳熙”是干支纪年,“丙申”是皇帝年号,“至日”是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来纪日。D、“淳熙”是南宋皇帝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这是帝王年号和干支兼用的纪年法,“至日”是冬至这一天。

6、我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我国喜迎奥运。2010年世博会又将在我国上海召开。2010年是农历

A、丁亥年 B、己丑年 C、庚寅年 D、辛卯年

7、甲午战争中,各地人民“同申义愤,愿做前驱”,“壮夫老幼,死战不降”。就在日军占领威海卫那年,一姚姓夫妇生下一子,取名“姚破虏”,寄托了人民抗日的决心和勇气。这位“姚破虏”的生肖应该是属

A、蛇 B、马 C、羊 D、猴

8、月球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有趣的美称,下列诗文中含有“月亮”美称的是①著意登楼瞻玉免,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 ②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③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④阳鸟未出谷,顾菟半藏身———李白;⑤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3)古代地理

1、下列诗文中含有“天下”、“全国”之意的是①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②《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③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④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南京在历史上其称谓变化频繁。下列诗文中含有“南京”别称的是

①《柳敬亭传》:“尝奉命至金陵。”②《病梅馆记》:“江宁之龙蟠……皆产梅。” ③《梅花岭记》:“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④《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在学史过程中,经常碰到“河西”、“河东”、“河南”、“河北”、“江东”、“江南”、“关东”、“关中”、“关西”、“东洋”、“西洋”、“南洋”和“北洋”等一些历史地理概念。下列选项中属于同一历史地理概念的是①《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②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③《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④《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干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风俗礼仪

1、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所写的习俗发生在

A、元旦 B、端午节 C、春节 D、中秋节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象征团结、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它依据中国古代历法把正月作为岁首。这一节日最早应起源于

A、秦始皇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宋太祖时期 D、唐太宗时期 3、2008年,中国政府将清明节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清明节原本是 A、纪念庆贺节日 B、宗教祭祀节日 C、岁时农事节日 D、西方传统节日

4、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按农历算在每年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四月五日或六日。祭扫亲人的坟墓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这种习俗的积极意义在于

A、懂得珍惜生命 B、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C、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D、增强爱国爱家的意识

5、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端午节的由来,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等。上述材料不能说明端午节

A、是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发生的偶然产物 B、积淀的是深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 C、背后流传的是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

D、是民族文化素质在民俗心态中的自然流露和反映

6、据《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注:“夕月”即拜月之意)这反映了古代帝王在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那么,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可能起源于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7、《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材料描绘的最有可能是哪个时期人们过中秋节的情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8、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从材料看,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主要寓意是人们

A、祈祷姻缘美满 B、祭祀先祖先人 C、祝愿健康长寿 D、期盼合家团圆(5)音乐文娱

1、【2009年台州市一模,12】《论语》有曰:“礼为用,和为贵。”奥运会开幕式的“和”文化表现,体现了我们泱泱大国的气度。“和”字在最初造字时的含义指的是 A、下棋平局 B、战事休止 C、人际关系和谐 D、音律和谐

2、图5为《同(治)光(绪)十三绝》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家传之宝。此图反映了 A、京剧是在徽戏汉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B、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 C、京剧深受人们喜爱而日渐流行 D、京剧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3、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艺术。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最早形成于北京地区 B、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

C、清朝时期成为广泛流行的新剧种 D、在徽剧和汉剧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4、2008年10月20日,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在济南开幕,它是迄今规模最大的京剧艺术盛会。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

C、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南方一些剧种传人北京后融合而成(6)官职科举

1、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开始于

A、隋朝、唐朝、南宋 B、唐朝、唐朝、北宋 C、隋朝、唐朝、明朝 D、隋朝、唐朝、北宋

2、司马光著的《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载:“初,鲁肃闻刘表卒,……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这段话中的“孙讨虏聪明仁惠”的“讨虏”是指 A、爵名 B、官名 C、籍贯 D、郡望(7)文史典籍

1、我国古代图书分类,始于晋荀勗(xu)。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如果要查阅墨子的光学八条等方面的论述应该查阅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

2、某同学对宋词的研究性学习时,要查阅“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等方面的作品及论述,应该查阅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

3、古人为诗文集命名的方式,主要有:以作者姓名命名;以谥号命名;以书斋命名;以作者字、号命名;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以出生地命名;以帝王年号命名等。下列古人的诗文集命名以官爵命名的是

A、《杜工部集》(杜甫)B、《范文正公集》(范仲淹)C、《饮冰室合集》(梁启超)D、《梦溪笔谈》(沈括)(8)史学

1、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 B、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不可完全否认其价值的有效性 C、口述历史带有浓厚的主观意识,没有可信度 D、口述历史的可信度主要依据口述者的诚信度而定

2、秦始皇大兴土木,修阿房宫,筑骊山墓,今天的史学家多贬其徭役繁重;隋文帝土木建设规模也不小,如营建大兴城,设仓库,开运河,但是今天的史学家多夸赞其功。究其原因是

A、评价标准不一样,史学家褒贬各异 B、民间已成定论,史学家只好附从

C、历史人物贡献不同,史学家褒贬自然不同

D古史如此评价,史学家断难翻案 【答案】(1)BBCBC BBDAC(2)BCCAD CCD(3)CAA(4)CBCDA ACC(5)DBBD(6)DB(7)CDA(8)BC

下载文史常识13-漫谈我国的传统节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史常识13-漫谈我国的传统节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史常识要点(大全五篇)

    文史基本常识与写作 第一章 中国文学基本常识 1.考核知识点 中国文学基本概念 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家及其代表作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诗经》......

    中医文史漫谈(一一三屠呦呦专辑)

    中医文史漫谈(一一三·屠呦呦专辑) 屠呦呦赴瑞典获颁诺奖专辑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一行乘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航班12月4日下午顺利抵达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医药学奖评委会秘......

    我国传统节日的对联

    我国传统节日的对联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我国传统节日及风俗

    我国传统节日及风俗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春节的风俗习惯 1、挂春联2、粘福字 3、贴年画4、祭灶王5、迎财神 6、逛花市7、(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

    文史常识试题设计及解析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类:文史常识试题设计及解析 【春节·春联】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象征团结、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

    小学生应知的文史常识汇总

    小学生应知的文史常识汇总, 连老师都说:“不看太可惜!” 小学生学习2018-03-18 12:25:59 一、常见借代词语   桑梓:家乡 桃李:学生  社稷、轩辕:国家 巾帼:妇女  丝竹:音乐  须眉:......

    我国的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我国的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师生交流讨论,明确进一步研究的任务和方法,形成小组活动方案,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为后面的实践活动做......

    小学作文:我国的传统节日

    我国的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洋溢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清秀,散发了浓浓的详情,也陪伴着小小的我快乐成长。 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了,想必大部分孩子也是如此。 春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