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学案例5篇

时间:2019-05-13 14:23: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匆匆》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匆匆》教学案例》。

第一篇:《匆匆》教学案例

感悟匆匆岁月 有效语文课堂

——《匆匆》教学案例

一、教学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轻灵的文笔走进《匆匆》,走进时间的“流”里。大家还记得课文开篇诗一般的语言吗?(出示课文第一段,配乐)一起背一背。师:文章的开篇和结尾相互照应,提出一个令作者困惑的问题——— 生: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师:(板书:一去不复返)这样的追问除了开头和结尾照应以外,还存在于其他文字间。

生:第三自然段中有一个问句:“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板书:怎样匆匆)生:还有的问题集中在第四自然段。

师:全文总共才600多字,竟然有11个问题。其中有6个问题是集中在第四自然段里。(板书:不断追问)课文就是这样以发问的句式为纽带连接全篇的。

二、品读课文

(一)初读第四自然段。师:(出示文字)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生读)这么多的问号,字里行间弥散着作者怎样的情绪啊!生:我感觉作者有一种迷茫、不知所措的哀伤。生:作者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生:作者感觉很惭愧,自己的日子白白地过去了。

师:这几位同学的发言都提到朱自清感伤、懊悔、叹息的消极情绪。仅仅只有消极的一面吗?

生:我觉得还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不甘心时间白白流逝,因为课文中说“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师:我想你一定注意到了“赤裸裸”“白白的”这些词语,继续说。生:朱自清想让自己的人生留下痕迹。

师:我把同学们对文章的初步体会综合在一起:文章中弥漫的情绪虽感伤而不气馁,虽惆怅而不失奋进,虽彷徨而并不消沉。朱自清就是怀揣着这样复杂而微妙的情绪写《匆匆》一文的。带着这样的初步体会,我们走进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二)品读第二、三自然段。(出示自学要求:细细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体会语言中的情感,遇到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学生自学三分钟,教师巡视。)

生:我有一个句子不理解:“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我帮助一下。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这“大海”是指——— 生:无限的时光。

师:八千多个日子放进时光的大海里,如同是——

—生:针尖上的一滴水。师:这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会是怎样的情景? 生:看不见,摸不着,无声无息。

生:一点痕迹都没有。生:在大海中不知有多少这样的一滴水,太微不足道了。朱自清觉得自己就是这样微不足道的。

师:是的,作者算得很细,24岁,8000多个日子,什么痕迹也没有留下,多么令人哀伤和感慨。我们能带着这样的体会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吗?(师范读,获得一片掌声。)师:谢谢你们的掌声,你们觉得可以借鉴些什么呢? 生:您读的时候声音压得很低。

生:您把“头涔涔而泪潸潸”读得特别慢,让人感觉到因为时间白白流过,朱自清心里很不是滋味。

生:您在读“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的时候,我们好像看见了作者在哀叹。师:借鉴是一种学习。我们再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教师引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读了上面一段话,我们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时间这个精灵的脚步轻轻悄悄,关键是哪些字眼这么有魅力呢?

生:轻轻悄悄、挪移。生:一连串的排比句让人感觉时间在我们面前溜走了。生:还有“溜”字很形象,表现出时间都是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走的。生:我注意了文中用了四个“他”字,让人感觉时间有生命,是个充满灵性的人,只有人才会有“飞、闪”这些动作。

师:是啊,通过这些词语,我们仿佛听到了时间这个精灵轻怪的脚步声,我们也感受到了诗人心灵的颤动。刚才是老师范读课文的,现在还是你们自己练一练,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好。

师:聪明的孩子们,你们也有四千多个日子匆匆过去了。仿照作者这样的写法,2 写上几句话。

(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并纠正学生表达的不当之处。写完交流。)生:扫地的时候,日子从我扫出来的灰尘里溜走;吃饭的时候,日子从两支筷子的夹缝间溜走„„

生:在我仰望苍穹叹息的时候,日子从我迷茫的双眼前闪过;在我低着头精神不振的时候,日子就从我的感慨中过去。

生:放风筝时,时间随着风筝线的断裂飘走;散步的时候,日子从脚边溜去了;打球的时候,时间从球拍飞逝而去。

生:等待的时候,时间从椅子上坐下,然后又消失了;洗澡的时候,时间从喷头中泻出,从我身上抚过,又流得无影无踪了。

生:演奏的时候,时间从跳动的音符中过去;唱歌时,时间又顺着歌声飘走了。

(三)再读第四自然段。师:朱自清回顾自己的八千多个日子在生活琐事中匆匆消逝的,心中怅然若失啊!(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真如他所说的,什么也没有做成吗?我们看看朱自清24岁前的经历。(出示资料,略)生:朱自清对自己要求严格,觉得自己做的事太少,不想虚度此生。

生:作者在告诫自己,也在唤醒人们要珍惜时间。生:朱自清先生认为时光宝贵,要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师:是啊。朱自清曾经在给他的朋友俞平伯的信中写道:我要追求每一个瞬间的价值。大家再读第四段,一定有更大的进步。(学生有感情朗读)[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本课出自大家之笔,语言生动形象,修辞丰富多样,句子整散统一,节奏鲜明活泼,是学生语言积累和运用的极好范例。

为了充分利用文体,实现文本超越,我在学生多元解读文本,感悟岁月匆匆的基础上,努力创设读写结合的情境,给予学生练笔的机会,尽情抒发内心感受和生活经验,得到积累、运用语言的有效训练。

一、从目标入手,认准语文阅读课的“姓名”;

大家都知道,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若选错了方向,车跑得越快离目的地越远。语文课堂教学亦如此:教学目标制定是否清晰、是否正确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可见目标不清晰、不准确,相当于我们认错了语文阅读课的 3 “姓名”。

1、解读文本,目标清晰

作于1922年3月28日的美文《匆匆》仅仅只是想告诉大家珍惜时间吗?我在网上看到对《匆匆》有一个这样的评价,说它是“朱自清关于时间哲学的悲情之作”。这样一篇饱含哲思哲理的散文,仅仅只传达给学生要珍惜时间显然是肤浅的,还应该通过充分地、多样的朗读来引导学生体会到作者那沉郁幽愤的情怀,体会到他那奋进积极的处世态度。当然更重要的也是要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言的优美隽永、从而潜移默化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对文本作这样的解读,我们制定的目标才会清晰。

2、把握课标,目标正确

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标》中还提出了这样的学段目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并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味文字背后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科作如此的把握,我们制定的目标才会正确。

二、从学科入手,认清语文阅读课的“性别”;

语文阅读课的“性别”如何区分?有效性从何体现呢?我想,这要与其学科性质紧密联系,共同思考。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我很朴素的一点想法就是:只要工具性与人文性真正地做到和谐统一了,扎实地进行了听说的读写的训练了,那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就是有效的。

1、听说读写,有效阅读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受、体会、领悟、运用,重视学生的读、说、写,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教师成为参与者,引导者,甚至是旁观者。为此在这节课里我主要采用朗读探究、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的方法,让语文阅读课上成听说读写的训练课,让语文阅读教学走向有效。

2、人文工具,有机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课堂上的板书,字越来越少,甚至没有。在我看来,语文课可不能忽视板书的设计。在这节课的板书中,我依次罗列了“过去”、“现在”、“将来”三个词,组成了作者写这篇散文的一条情思、一个主线,也就是这篇散文“形散神聚”的那个“神”。通过此我们很清晰地看出作者对于时间匆匆流逝、“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所展开的思考。它也在醒目地激励学生们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可见,语文阅读课若只有听说读写的训练,不激发感情、启迪人生、改变精神状态,那是远远不够的。

三、从方法入手,认识语文阅读课的“本质”;

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有时效率不高、负担很重呢?其原因是我们太重视知识的传递了,而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一种对话性实践,决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有效教学”的价值就是要求我们站在课程改革的高度,让课堂多一些内在与外在的互动,融进不同层次的对话。互动与对话是语文阅读课的“年龄特征”。

1、读,贯穿始终。

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最适宜用教师指导朗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来学习。吉老师在教学中用读贯穿全课,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发现语文文字的美,在读中品悟作者的感情。这节课用了多种读书的方式,比如自己小声读、有感情地读、老师引读,伙伴之间的读、范读等等。这里特别应该肯定的是,吉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在经过启发学生还未读到位的情形下,采用了范读。我觉得这时的范读是恰到好处的。我们清楚地看到,正是有了吉老师范读的引领,学生很快进入到文本的情感当中。所以对美文,教师用范读的方式来引领,是一种很“经济实惠”的指导办法。

2、品,抓住重点句段。

我抓住第二、三自然段作为重点,引领学生认真体会。一是搞懂这些句段说的是什么,二是这样表达好在哪里。在理解“在默默里算着,„„”学生先自读思考,解答疑难。在自读思考的基础上,老师做了精到的、用心的、有实际效果的品读:“大海”是指无限的时光,“八千多日子”放进时光的大海里,如同是针尖上的一滴水;想象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会是怎样的情景等等。学生渐渐地读出味道了。第三段“去的尽管去了„„”这一部分的教学,先用了一个引读,让学生谈感受,接下来提示注意关键词“在什么时候———时间是怎么溜走的,”

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动词理解,于是,学生对这一段文字也品出了味道。5 老师的“品”,抓住了重点语句,把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一步步深入指导练读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教学到位、有效。

3、写,感悟匆匆。

我认为写是阅读课上应该经常做的工作。学生不仅把握作者语言表达的方式,而且在表达中有许多闪光的字眼,有许多灵动的语言。这样既生发了文章的人文内涵,又运用了文章的语言和写法。阅读课上可以练笔的地方有很多,关键是写的时候,不是硬写而是情智所动,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通过品读、真心对话,我让学生明确作者通过排比的句式抓住生活的细节来具体描写时间的匆匆流逝;还通过“挪移、跨、飞、溜”等一系列动作的描写来赋予时间生命,“化无形为有形”的表达方法。从学生后来的仿写中,也看到了这读中学写的指导是有效的。

有效的语文课堂是怎样的呢?可谓众说纷纭,各抒己见。但有一个答案可以统一——学生学有所获,教师教有所得。正是有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课堂才有其独特的无穷魅力,才有其无边的力量。任何散文都是作者情感地抒发,心灵地倾诉和思绪地流淌,语言都很美,而这篇散文尤为突出。因而在课堂上,我所使用的语言也尽量与文本一致,与课堂基调相符。通过教师的语言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感悟,达到有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少成多!

第二篇:匆匆教学案例

《匆匆》教学案例

祁阳县长虹街道明德小学 贺淑娟

一、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赖和惋惜。本文独具匠心,以十一个问句一步紧似一步地展露内心的思绪,加强了文章的的语气与感情色彩。在作者不断追问、反问、责问中,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不甘虚度光阴、力求上进的精神。

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阅读,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但学生的基础不一致,有的成绩好,有的成绩差,存在两级分化的现象,这一点在教学的时候要引起注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2、通过抓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描写细致、多用比喻的写作方法。教学思路:

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手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在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抓重点句子,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手段:

第三篇:《匆匆》教学案例(推荐)

《匆匆》教学案例分析

汉寿县军山铺镇中心学校李利军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突出以育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再一次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丰富语言的积累,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如何让课程思想、课程目标与我们的教学实践融为一体呢?值得我们探索,我们也必须探索。《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以哀婉的笔调抒写了一个旧时代文人处于一个**的年代里,面对“逃去如飞”的匆匆时光而产生的那种无奈与怅惘。

文章用语非常讲究:一是巧用修辞,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可感的物象。二是句式的整散结合,加上口语叠词的运用,不但有音乐的节奏美,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生是地处相对落后的农村学生,但这个班级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相对比较浓厚,语文基础优于同年级段的班级。但小组合作学习是这个班级学生的弱点,他们不善于在小组交流中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案例描述

一、名言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名言,今天,咱们就来比试比试,看谁的记性好,谁来说说有关时间的名言?

生: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生: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

生: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

„„

师:大家的记性可真好,从这些名言中,你们可以感受到什么?

生:时间真是过得太快了,转瞬即逝

生:时间是一去不回头的生: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它

师:是啊,每个人都在感慨时间太少了,太快了,老师也想起了一句关于时间的名言,有感情朗诵“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能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吗?这句名言就是作家朱自清在一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中写到的。

[评:引入新课是一项重要的环节,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堂课的引入从学生们所熟悉的名句引入自然,并且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在这些关于时间的名言中初步感受到时间的宝贵,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交流资料,了解作家其人

师:课前了事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资料,你们找到了什么资料?

生: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散文很出名,除此文外,还有《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

生:我找到他因拒绝美国的救济粮,1948年8月因贫穷和疾病在北平逝世,毛主席曾赞扬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师:大家都找的很好,老师再来补充几点

(投影出示作家介绍)

[评:课外阅读促进了课内阅读,突破了教材狭窄的范围,将语文的学习由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对主自清这个人物有大概的了解,对接下来的对作者更深入的认识作好准备。]

三、初读赏读,激活学生情绪

师:今天,我们就要去学习朱自清笔下的《匆匆》,去看看他笔下的时间是什么样的?去感受作者那敏感的心。请你们静静地闭上眼睛,进入松弛的状态,回想过去一些美好的事情,做深呼吸运动,放松全身的肌肉。(听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读完后静呆半分钟,让学生回味体会,师板演几个重点字:涔、潸、裸、徘徊)

[评:在美妙的音乐中感悟课文内容,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入主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师:默读课文,整体感悟,想一想(出示投影)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课文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3、对这个问题,作者有没有作出回答?如果有,请找出答案。师:谁来汇报?

生:作者想告诉我们时间过得太快了,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生:作者想告诉我们时间来去匆匆,不留踪影。

生:文中作者提出的问题是: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作者曾作出了回答,在文中第三段。

师: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体会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大家明白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吗?

生:它就在我们洗手的时候,在我们吃饭的时候,在我们沉思的时候,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悄悄地溜走了。

[评: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获得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四、自由品读课文,品察文字的诗意美。

师:四人小组自读课文,读出声音了,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或含义较深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喜欢,有什么感受,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在书上批注,可以和同学讨论。

生:自由读书,讨论交流,写批注,师巡视。

[评:自由品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师:同学们认真读课文,一定有很多收获,老师希望与你们交流,分享你们收获的快乐。

生:我喜欢“燕子去了------,有再开的时候”这一句。因为这句话很美,以燕子、杨柳、桃花为例,说明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的规律。

师: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举这些例子吗?

生:因为作者想拿这些事物和时间对比,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师:是啊,“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时间是不能回头的。大家能通过朗读把这种体会表达出来吗?自己读一读。

生:自由朗读。

师:谁再来说?

生:“在默默地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说明时间的短暂。

师:你是怎么读懂的?

生:作者把日子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八千多个日子,也就是二十多年的时间,才像针尖上的一滴水。二十多年不算短,可是在时间的长河里,它却是那么的短暂。

师:你可真会读书。是啊,时间真是溜得悄无声息,令人毫无觉察。请大家通过朗读把这一特点表现出来。

生:全班齐读。

师:谁再来汇报?

生:“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爱恋。

生:“洗手的时候,------从我脚边飞去了。”这些话具体地写出了时间的来去匆匆。生:我很欣赏“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因为这一句写得太形象了。平时,我们常常在叹息:“日子过得可真快啊!”“一天又过去了。”“我觉得时间好像不够用。”“时间真是如流水啊!”我们都没有注意到,其实,我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时间又从我们的嘴边溜走了。

师:大家读书都能做到有自己的见解,很好!让我们通过朗读把时间的来去匆匆表现出来。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生:互读。

师:面对时间的流逝,作者有什么感受呢?谁接着说?

生:“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无奈和惋惜的心情。

师:作者在惋惜什么呢?

生:惋惜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不能做什么。

生:惋惜时间的来去匆匆。

生:惋惜自己的一事无成。

生:惋惜自己虚度光阴。

师:作者是在苛求自己。他只活了60岁,却留下几百万字的著作。正是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对时间有一种紧迫感,抓紧时间读书、做事,才有他后来的辉煌成就。作者这种无奈与惋惜的心情还可以从文中的哪些话体会到?

生:从“过去的日子如轻烟------”体会到。

师:作者在苛求自己,又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走这一遭呢?”

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生:作者不想赤裸裸的地离开这个世界,不想白白走这一遭。

生:作者不甘愿虚度此生。

生:作者想干出一番事业来。

师:对,作者是一个非常有骨气的人,毛主席曾这样赞扬过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在事业上,他都是如此。真是令人敬佩。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话,体会体会,该用什么语气读。生:自由读。

师:哪一组的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

生:小组读

师: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不够好,没有读出无奈与惋惜的语气

师:你邀请你小组的人和你一起读读好吗?

生:读。

[评:在体会中读,在感悟中读,并运用多种朗读的训练方式:如同桌互读、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读。但自己感觉,朗读知道很不到位,往往是一句话带过,并没有引起学生内心与文本的共鸣、情感交流。]

五、挑战名作家,仿写名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读得也很美。下面来作一个小游戏——挑战名作家(投影出示)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师:请同学们仿照上面两句写一写对时间的感受

生:自由练习

[评: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实现从读到悟,从悟到写的飞跃,并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时间的宝贵,时光的匆匆。实现了听、说、读、写的结合,但由于时间关系,来不及在课堂上交流,只能留待课后。]

六、作业超市:

1、熟读成诵;

2、完成两句仿写;

3、推荐阅读:朱自清的《绿》《荷塘月色》《背影》及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

[评:拓展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让学生多读,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自我评价与反思

1、在学生写的读后感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真正要把学生看作有血有肉有情感有个性的学习的主人,关注他们的生活体验,关注他们学习中的独特的感悟。

2、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从课堂上学生说的感悟和课后写的作文看出,同学们都被朱自清先生的珍惜时间,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染了,都对自己的过去作深刻反省,并表示现在一定要好好珍惜时间,为美好的明天拼搏。

3、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裕的读书时间,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达到以读悟义,以读悟情,以读悟理。

4、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借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在第五环节,我就设计了一个小练笔(挑战名作家,仿写名句)。我认为学习语文的目的不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引起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运用语言,所以我设计了这一练笔的机会,让学生化文本语言为自己的语言,并于仿写练习中。但很遗憾,因时间关系,没能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因为对新课程的学习、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这节课里还有许多不够完美的地方,如:

1、朗读指导方法,显得浅薄了许多,在学生的情感指导方面有所欠缺,朗读评价方式单一。

2、个别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没有形成系统,表达不够明确,有的地方显得支离破碎。

3、因为对时间把握的不准确,导致了课堂任务没有按计划完成,在课堂上没能交流仿句练习。

虽然有许多不足,但上完这堂课后,我的心情还是非常愉快的。我深深感受到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乐趣,那种愉悦是任何快乐都无可替代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努力学习教改新思想,大胆实践

第四篇:〈匆匆〉案例设计

《匆匆》案例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表情读文、拓展思维、选段配景。

过程与方法: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创作,展示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自主学习,愿和别人交流合作;善于欣赏对方的创作,并提出合理的、独到的见解。教学准备:轻音乐磁带、荣誉卡等。教学过程:

一、快速默读、理解内容

以最快的方式默读课文,说说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表情读文、领悟情感

1、以小组读、推荐读、引读等方式品读课文、注重在读中谈体会、

第五篇:《匆匆》案例分析

《匆匆》案例分析

师: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时间来去匆匆的?找到有关的文字读一读,想一想,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学生找、读、想、写,十分投入,养成了读书动笔的好习惯。)

师:时间的脚步你感受到了吗?你是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

生:我感受到时间来去匆匆,一不小心它就逝去了。我是从“于是洗手的时候,┄┄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这段话中体会到的。

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孩子。

生:我感受到作者为时间匆匆而去痛苦又无奈的心情。我是从“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了;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能找到重点句子,还能从这些句子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生:描写时间的词有过去、跨过、飞去、溜去、闪过。生:有四个“过去”,我发现这些动词的速度越来越快。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领悟读这段话。(学生自读感悟。)

生: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学生读“跨过、飞过”时十分轻快。)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么读吗? 生:因为这里作者把时间当作一个顽皮的小精灵,能跨能飞,所以语速要快些,也说明时间过得快。

师:有道理,同学们也来读读这一句。(同学们饶有兴趣地读书)。

接着一生读“于是—洗手的时候,┄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一生评:这段有四个“过去”他都用一样的语气读,没有读出感情。

师:你认为应该怎样读更好?

生:我认为应该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四个“过去”,语速要越来越快。(生读后师生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师:同学们也学着来读读这几句吧!(生读)

生: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师:同学们你听出什么了吗?

生:我听出了他不仅把动词“溜走、闪过” 读得快,还读出作者无奈惋惜之情。

师:你听的真仔细。从哪些词中听出来的?(生答:掩着面叹惜、叹惜)请同学们再找找这一自然段还有哪些是表现作者情绪的词?用“――”标出。(生边读书边找)

生:我找到了“茫茫然、凝然、觉察、默默、遮挽”这些词。师: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读这几个词,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生:我从这些词中感受到作者开始是稀里糊涂过日子,后来发现时间匆匆而逝,舍不得想挽留它,但时间还是一去不复返,作者只有无奈地叹惜。

师:你都能揣度作者的内心情感了,真棒!。是啊这一自然段,不仅有表现时间匆匆的动词,还有表现作者情绪的词。根据你们的理解放声读出来。(通过自由读,同桌对读,指名读,评价指导读,教师的范读,全班齐读等形来完成朗读的训练。)

分析: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实践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用他们自己的思维与情感和文本作者进行充分的对话,学生才会有对语言文字的独特理解,对文本情感的自我感悟,才能有真实的体验,继而才会有自然的情感的流露。这堂课上,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时间匆匆而逝的动词,来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抓住作者情绪变化的词,来揣摩作者对时间逝去的无奈和惋惜。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再通过自悟自读,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机会。教师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对学生的理解给予表扬,让学生的心灵自由飞翔!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深化了情感,而且提高了朗读水平。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正是强调读的重要性.因此,给朗读以时间上的保证,给朗读以方法上的指导,允许孩子们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理解,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热点,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朗读质量。

下载《匆匆》教学案例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匆匆》教学案例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匆匆案例分析

    《匆匆》教学案例分析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以哀婉的笔调抒写了一......

    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1语文科教案 16、匆匆〔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徘徊”“伶俐”的意思,领悟“头涔涔”“泪潸潸”“凝然”的文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 一、解题导入 师:(板书课题)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叫《匆匆》,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这篇课文......

    《匆匆》教学反思

    《匆匆》教学反思1 这一节课,我认为较成功的地方在于把握学科特点,体现新课程理念。我先设计了“谈话激情,导入读书”的环节,这就给这节阅读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学生阅读情感上......

    匆匆教学反思

    《匆匆》教学反思《匆匆》一文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地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这节课中我......

    《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 延平区实验小学 游珉峰 一、教材分析 《匆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朱自清是被誉为“现代散文典范”的大家。文章开篇......

    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1 〈匆匆》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初次见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几件礼物:一个是曾经教我们小学语文一年级语文课本;一个是记载着我们第一天迈进小学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