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国之思 ----乡愁里的情感赏析
家国之思
--------《乡愁》里的情感赏析
八(2)冯晨
全文借由“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分别将作者处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时期内的感受。
小时候,与家人书信往来。对于家的思念,全部附在那“一枚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外出打拼。对于自己妻子相依相思的浪漫情感寄托在“一张张窄窄的船票”上面。后来,母亲去世后,对于母亲的怀念,望着慈祥的老母亲安身于那“一方矮矮的坟墓”里。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伤让人同情。而到了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却将我与祖国大陆母亲远远分割。这种炙热的爱国之情不言而喻。
在我之见,全文最属当还怀念母亲那些愁绪是撕心裂肺的,是让人肝肠寸断的。作者前面写到自己自幼离开家乡,这时,可以联想到作者与自己那老母亲一定是聚少离多的。在皎洁月光下的房子里,游子身居异乡,而想到自己那年迈的老母亲在家乡里孤独的样子。而在后面的第三节中,“一方矮矮的坟墓”却将自己的母亲阴阳两隔,心中又有多少的无奈和痛苦!亲情之浓郁,感人肺腑!
第二篇:还原诗境,体会乡愁——片段教学之《静夜思》思乡情感的体会
还原诗境,体会乡愁
——片段教学之《静夜思》思乡情感的体会
课堂上,我与学生正在探讨《静夜思》中的乡愁是怎样一种情感。这首诗虽只有短短20字,但其中饱含的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和作者对家乡深切怀念的情感却表达得淋漓尽致。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这种思乡心切的情感不是我用三言两语就能使其明白的。因此,在借鉴其他老师成功的教学经验基础上,我摒弃了传统的读读、写写、背背的教法,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与诗人进行了一次“心灵”相会。
我在屏幕上出示一幅静夜图,然后轻声地与孩子们交流着:“小朋友们,你脑海中的夜晚是怎样的?在安静的夜里,你都会做些什么?古代诗人李白在安静的夜里又会想些什么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诗朗诵《静夜思》。”随着《思乡曲》的响起,我在黑板上板书了课题,同学们也认真听起古诗朗诵。伴随朗诵者带有哀愁的声音,孩子们的脸上写满了沉静。
朗诵刚结束,一个思维敏捷的孩子率先举手,答道:“老师,我喜欢在安静的夜里看书,刚才听了这首诗,我发现李白在安静的夜里喜欢低头思故乡。”孩子稚嫩的面庞和出乎意料的言辞让我惊喜,其他孩子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该生的说法,并且也都举起小手跃跃欲试。我在口头表扬过第一个孩子善于观察后,又点了一个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女孩子发表言论:“老师,我比较怕黑,所以在安静的夜晚有时候会吓得只想睡觉。可是李白他不一样,他在安静的黑夜里欣赏月亮、思念家人,我很佩服他的勇敢,一定是他的妈妈不在身边,所以他伤心地睡不着觉吧?”……
虽然孩子们的说法不一,但他们都已经初步抓住了思乡的这个情感点。于是我趁热打铁:“那李老师想问问你们,如果你的爸爸妈妈或者是其他亲人长年不能与你相见,你会想念吗?那种感觉怎么样?”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会想念,那种感觉有点难受,会不开心。接着,我就顺利成章地向孩子们解释:“那诗人李白之所以会在这样安静的夜里赏月思念亲人,就是因为他不能常常见到自己的亲人,他的难过不亚于失去自己最爱的玩具。”听到“失去最爱的玩具”这个比方,孩子们仿佛更进一步了解了思念的那种痛。
趁此机会,我又继续说着:“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上,诗人忍不住浮想连连,假如现在换作你是李白,你看到这样的月亮,会想到什么?”
“看到这样的月亮,我会想起和妈妈一起的美好时光……” “看到这样的月亮,我会想起哥哥和我一起玩耍时的快乐……” “看到这样的月亮,我会想起我那手受伤的好朋友婷婷……” “看到这样的月亮,我会想起在老家的奶奶……” ……
小朋友们畅所欲言,浮想联翩。我接着将他们引入诗中:“咱们的诗人李白呢,看到这样的月亮,想起的可是家乡的……?”孩子们这次又议论开了:
“他想起了家乡的亲人。” “他想起了家乡的山和水。” “他想起了家乡的好吃的东西。” ……
各式答案从孩子们的口中蹦出,这不仅体现了他们的童真,更是让这首诗的思乡情感豁然开朗,孩子们在帮助自己理解诗中思想感情的同时,也使整首诗变得丰满。
最后,我又放起了《思乡曲》,有些孩子不由自主地跟着配乐低声吟诵,还配有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那种传神的模样,就好像他们已经真切地领会了诗的灵魂,并与诗人在富有创造性的诗意情境中相会、相融了,而他们的心灵也似乎和诗人的心灵一样变得诗意了。
第三篇:乡愁之伤——马思聪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赏析与教学
乡愁之伤,心弦之诗
——马思聪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赏析与教学
马思聪作曲的《思乡曲》堪称世界精品的杰作,是我国第一首真正走上国际舞台、被外国小提琴大师演奏的小提琴独奏曲,能与其媲美的是尔后大家熟知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马思聪作为我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演奏家和教育家,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显著重要的里程碑地位。
马思聪(1912—1987),广东省海丰县人,豆蔻年华即赴法国留学,师从巴黎音乐学院名教授奥别多菲尔(P.Oberdoeffer)和浦舍理(Bouchoif)学习小提琴。1929年他学成回国,被誉为“东方的音乐神童”。半年后马思聪再度赴法深造,跟随毕能蓬(Binembaum)教授学习作曲及作曲理论。1931年秋,马思聪筹建私立广州音乐院并自任院长;1940年5月,组建了中国第一个正规的管弦乐团——“中华交响乐团”;抗战胜利后,先后担任台湾交响乐团指挥、广州艺术音乐系主任、上海中华音乐学校校长、香港中华音乐院院长等;1951增加年,马思聪被中央人民政府正式任命为新建立的全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创作》主编等职。“文化大革命”初期,他遭到种种人身摧残以及抄家等暴行,1966年1月被迫逃离祖国,长期旅居美国。1987年5月20日,病逝于美国费城,终年75岁。1985年2月,马思聪冤案获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马思聪的作曲技巧比较成熟,并且有其鲜明创作个性,他的创作风格自始至终都用来表现和赋予他对音乐的民族特征追求中。他曾说过“一个作曲家特别是一个中国作曲家,除了个人风格特色外,极端重要的是拥有浓厚的民族特色。”[3],他的作品“风格比较恬淡、素雅,有点像南国的‘夜合花’,徐徐吐出幽香,清新芳香”,“音调清丽流畅,结构乘法,笔到情到就行,没有太多的赘句”(著名音乐理论家李凌年语)。[4]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涉及小提琴音乐、交响音乐、协奏曲、大合唱、室内乐、钢琴音乐、歌剧、舞剧、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多个领域。马思聪明的小提琴作品在中外近代音乐史上影响最突出。主要代表作有《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第一回旋曲》、《牧歌》、《秋收舞曲》、《山歌》、《双小提琴协奏曲》。
美国音乐人类学家梅里阿姆(Merriam)说:“音乐作为历史、神话和传说的媒介,通过教育的传递,对文化的延续和稳定起着至关在重要的作用。”[5]马思聪的艺术创作道路,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在各个历史时期创作的作品,都反映时代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热忱。如1947年,他以陕北的音调创作了著名的《祖国大合唱》。1948年又创作了《春天大合唱》,表明黑暗的冬天即将过去,祖国新生的春雷已经响起,人们以无比的欢欣和信心迎接祖国春天的降临。特别是1937年,他怀着深切爱国的民族感情,创作了一系列呈现独特艺术个性的,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作品,那就是著名的大型管弦乐曲《内蒙组曲》(当时题名为《绥远组曲》)。这些作品也是我国小提琴音 乐发展中第一批在国内外乐坛取得影响及声誉的音乐创作,至今她们还保持着不灭的艺术光辉。
脍炙人口的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即是马思聪《绥远组曲》中的第二首“慢板”,音乐素材选自于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旋律。思乡是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有思想的人、普遍感悟过的一种情绪体验,是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是,从音乐符号学(Semiology of Music)的原理来研究“音乐的意义”,音乐是文化的产物,“景是一样的景,情却是十二万分不一样的情。”[6]音乐的内涵和外延给予人们数不清、点不尽的言外之意。唐代诗人李白的《夜静思》的意境,是一种“安以乐”的“治世之音”,描绘的是人间超越时空、遥远又清晰的思恋的情愫;而马氏《思乡曲》创作于抗战的烽火之中,“乱世之音怨以怒”[7],既采纳了《夜静思》中柔和感伤的元素,更反映了离乡者对国土沦丧的乡恋悲情,受众在诗意的感性审美中激发起中华民族复兴图强精神的理性思考。
乐曲采用带有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写成,运用了我国民间常用的变奏手法,是中西结合、洋为中用的成功尝试。乐曲第一部分由三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1—16小节)为主题呈述,直接采用了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旋律。每个乐句都呈上下翻动的波浪性线条而进行,旋律显得柔和、忧伤,以一种感叹的语调倾诉,加上商调式柔和而略带暗淡的色彩,在朦胧、温和可亲的D弦上缓缓地轻声奏出,把思念、忧伤的情绪表现得细致人微。第二乐段(17—25小节)转到同宫系统的宫调式,旋律中明显糅合有羽、商调式因素,并结束到属音上,从节奏、调式上与主题形成对比,迷惘落寞中的内心波动,在低回缠绵的音调中得到呈现。第三乐段(26—43小节)调性回到D商调式,旋律幅度加大,激动和感慨的感情相互交织,在节奏、音区、音色等方面与主题形成对比,并进一步深化音乐内容。以上三个段落情绪逐层高涨,音乐性质较接近,它们构成了乐曲的第一部分,着重体现了主题的内在情调。
乐曲的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转为E宫调,速度略微加快,音乐形象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这部分也分三个段落(49—58小节、59—62小节、63—70小节)。第一乐段的旋律呈大的波浪型,气息宽广,情绪明朗。紧接的第二乐段歌唱性的曲调由第一乐段旋律紧缩而成。第三乐段充满柔情,音乐着重体现出开朗活跃和亲切的情绪,仿佛作者正沉浸对家乡美好情景的甜蜜回忆或是对未来的向往之中,然而这一切很快消逝。一个连接句把音乐带回乐曲的第三部分。
乐曲的第三部分是缩减的再现段。一切又都回到了现实世界。回忆般的主题旋律在独奏小提琴明亮、辽远的高音区,更显现出了深切、浪漫的幻想已经不再。音乐主题比初次呈示提高了一个八度,更显得缠绵悱恻,荡气回肠。乐曲短小的结尾充满茫茫愁绪,最后结束在一个不协和弦上,曲终意未尽,无穷尽的相思理不清、斩不断,久久萦绕在心头。
此时,小提琴甜美的音色揭示出了音乐细腻的情感变化和色彩,并将乐曲中思念和幻想的内涵表现的淋漓尽致。此情此境,怎能不令听众想起王维的一首小诗《白石滩》:“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这就是家乡的写照。白石滩清清的河水,绿蒲在水中飘荡差不 多可一手盈握,家住在水的东边和西边,浣纱女聚到水边在月下浣纱„„是白描,极为简洁,仿佛没有用心,就把家乡的那幅画画下来了。
是的,仿佛没有用心,就把对故乡的思绪寄托在宛曲的琴声里了。悠扬,徐缓,纯粹,静静地沉醉在琴声里,什么也没看到,只看到月光和月下的村庄。悠扬、宛曲、却带点儿悲凉的旋律,勾起人无限的思绪。这是一个离乡者在一条河边的思念,是一个远游者看到月圆时的惆怅,是一个漂泊者听到秋虫响起时的感伤。
在中华举国上下抗战的高涨情绪下,马思聪还专门为《思乡曲》填词吟唱。
思乡曲
(一)城墙上有人,城墙下有马,想起了我的家乡,我就牙儿肉儿抖。举目回望四野荒凉,落日依山雁儿飞散,庙台的金顶闪闪光,驼群的影遮列天边,哎噢咦啊想家乡。风大啊黄沙满天,夜寒啊星辰作帐,草高啊盖着牛羊,家乡啊想念不忘,想念不忘。我的家乡路儿正长,心头怅惘。城墙上有人,城墙下有马,想起了我的家乡,我就牙儿肉儿抖。家乡想念不忘,想念不忘啊依呀噢。
思乡曲
(二)当那杜鹃啼过声声添乡怨,更那堪江水呜咽,暖丽南国多情的孩子啊。当那红花开遍,瓣瓣是啼痕渲染,尽都已随春归去,流浪儿啊你还在嘉陵江边徘徊。那边就是你可爱的故乡,就是有水鸟翱翔的地方。
在当时外寇入侵,烽火狼烟的岁月,到处都响彻着这首委婉动人的歌声。从此这首充满浓郁乡思乡情乡愁的爱国歌曲,拨动了被日寇所逼而离乡别井的中国人的心弦,成了一支流传全国的抗战歌曲。
1988年5月20日,马思聪逝世一周年,著名作家徐迟以激愤的情绪撰写《祭马思聪》,怀念这位中国创造卓越艺术成就的伟大音乐家、教育家。祭文曰:“他在无可奈何中生,在无可奈何中死,生离死别,徒呼负负。呜呼哀哉,作文祭奠,其辞曰:逝者如斯,从兹离分。恨别经年,梦睹英灵。你是珍珠,晶莹蒙尘。你是国宝,横遭蹂躏。黄钟坠地,瓦釜雷鸣。美人离宫,骚客出境。梦思沸腾,莫此为甚。魂逐飞蓬,爱国有心。孀闺泪尽,永安幽冥。欢愿非贞,中和可经。幽幽琴生,一往情深。民族之音,冬夏常青。百世芬芳,千秋永恒。”
第四篇:2018申论赏析之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
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
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最近,一组数据让人惊心: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则列出了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
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即使人在城市,也经常会遐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然而现实中,为了保护古村落,却往往不得不与时间赛跑。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屋抹去壁画;有的全村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儿童;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随意搭建破坏古貌„„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感叹的那样:“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村落可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汉书》所言“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里所言“别忘了把种子埋进土里”的朴素信仰,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里,“乡土”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而是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特点的集大成。即使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之时,也离不开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因而,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
城乡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构,需要顺势而为、水到渠成。这就意味着保护古村落,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抢救者感慨:“我们走进许多美丽的村子,有老树、山庙、石板房,但是没有人。”贵州黎平铜关侗寨被称为“时光边缘的古村落”,当地侗族人居住的干栏式民居有着700多年历史。然而,在纳入国家保护试点后,有的村民却因木房子容易起火,不愿再建民族特色的木居。这启示我们,保护要见物,更要见人。村民固然是村落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成为村落保护的受益者。只有传统村落更加宜居,人们在这里生活质量更好,对村落的保护才有更坚实的基础。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在云南古生村,总书记称赞当地白族民居的庭院“记得住乡愁”,指出要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在湖北峒山村,总书记强调,建设美丽乡村不是“涂脂抹粉”,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一道,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许多一辈子种田劳作的村民来说,村子就是他们的家;对拥挤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们而言,乡村又何尝不是精神的归宿?村落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成不变,只是,这样的变化不应是衰败,而应是成长。惟其如此,才能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第五篇:欧美企业文化与我国企业发展之思
欧美企业文化与中国企业发展之思
摘要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为核心,以企业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为中心,连同企业的特有表达方式而形成的文化。成功的企业,都有丰富的价值观。如飞利浦公司的“让我们做的更好”、丰田公司的“优质的产品、优质的思想、世界的丰田”等,这些价值观都是来源于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经验,并且是经过长期的积累而形成的。这种非行政性的力量成为调节和平衡各种关系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并能起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的作用。
关键词欧美企业文化企业发展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认为,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五项:一是企业环境,是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关键影响作用的因素;二是价值观,是组织的基本思想和信念,其本身构成企业文化的核心;三是英雄人物,是把企业的价值观人格化,为职工提供可效法的具体楷模;四是礼节和礼仪,是对公司日常生活中的惯例和常规,它向职工表明公司所期望的行为模式。由此,我们可以学习欧美企业文化的 优点提高我国企业的发展。
欧美企业文化环境
(一)突出个人能力,尊重个人价值
美国企业文化不着眼于集体,而着眼于个人,鼓励个人努力奋斗,突出个人能力;企业内部充满自由平等精神,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革新和实验受到鼓励;人们乐于求新求变,乐于开拓冒险;强调个人负责,个人决策。根据个人完成任务,尽责尽职情况,给予个人奖励。这些突出个人能力智慧的企业文化,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励了人们的竞争、创新和冒险精神,减少了人际摩擦和能量内耗。如惠普确立了“相信任何人都能在工作中追求完美和创造性,只要赋予他们适宜的环境,他们一定能成功”的经营理论;“尊重每一位员工”是沃尔玛的三项基本信仰之一;IBM把“尊重个人”作为他的核心价值观,在企业内部人人平等„„..但这易于削弱集体力量,影响相互合作,使人们更多地将企业看作是个人赚钱和实现抱负的场所,缺乏献身企业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学习其对员工的尊重与培养,强调集体主义的同时也应注重个人能力,让其有所担当,负起责任,鼓励并帮助其发掘潜能,在个人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
(二)重视理性的行为方式。具体表现:
1.求实精神较强,形式主义较少。企业内部人际关系讲求实在,较少虚假,沟通意见直接明确。企业有较强的行动意识,既重言,更重实。乐于实干。
2.提倡科学与合理。重视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的作用。比较重视硬性管理。企业对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各种定量方法,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人们在经营管理过程,尊重科学,依章办事,追求合理,较少受人情关系的影响。
3.强调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契约关系。从实际需要出发,招聘或解雇工人完全靠合同契约维系员工之间的关系,较少考虑情面关系。这样做,虽有利提高效率,但影响劳资关系。由于只重理性,不重感情,企业内部等级较严,刚性过分,柔性不足,往往压抑人的情感和创造力。
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理性管理,重实干少形式化。规范机制体制,重视硬性管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契约关系既要重视合同也要顾及人情,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如强调"独立自主","感情投资"、"协商沟通"、"大众参与"、"职务扩大化"、"弹性工作日"、"动式管理"等,来实现硬管理与软管理的结合,发挥员工各自优势。
(三)坚持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
美国有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有极强的质量意识与顾客意识。政府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依法严惩制假贩假者。要求企业保护消费者"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和意见权"。
1987年美国政府开始设立"国家质量奖"健全"社会质量监督体系"。政府还协同社会团体,舆论工具,不断灌输质量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以多种方式,提高人们判别商品好坏的能力。坚持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具体表现是,在科学
理论指导下,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如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等。同时坚持"顾客总是对的"经营口号,千方百计维护消费者利益。
而在我国,明显的,质量问题不够重视,责任心不强,道德观念严重扭曲,引发了一些质量问题,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一个企业,只有把质量,消费者放在重要的地位,将道德理念与经营策略融合在一起才有可能形成长久的文化理念,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企业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企业意义的终极判断。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只有当企业内绝大部分员工的个人价值观趋同时,整个企业的价值观才可能形成与个人价值观主导人的行为一样,企业所信奉与推崇的价值观,是企业的日常经营与管理行为的内在依据。
菲利浦·塞尔日利克说:“一个组织的建立,是靠决策者对价值观念的执着,也就是决策者在决定企业的性质、特殊目标、经营方式和角色时所做的选择。通常这些价值观并没有形成文字,也可能不是有意形成的。不论如何,组织中的领导者,必须善于推动、保护这些价值,若是只注意守成,那是会失败的。总之,组织的生存,其实就是价值观的维系,以及大家对价值观的认同。
确定了正确的价值观企业才会向良性化发展,欧美的大型企业就说明了这一点,安利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一是伙伴关系、二是诚信、三是个人价值、四是成就、五是个人责任、六是自由企业。波音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永为先驱,尽善尽美。宝洁公司的核心价值观:领导才能、主人翁精神。这些都是以人为本结合现代经营理念的导向。
英雄人物
乔布斯是一个奇迹。苹果公司濒临绝境,恳请乔布斯回来重新掌权,他要了1美元年薪,头衔是“临时首席执行官。乔布斯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首先改组了董事会与苹果公司的宿敌微软公司握手言欢,达成全面交叉授权协议。接着,他开始推出新的电脑经过乔布斯的改革,“苹果”马上实现盈利。乔布斯刚上任时,苹果公司的亏损高达10亿美元,一年后盈利3.09亿美元。1999年1月,乔布斯宣布第四财政季度盈利1.52亿美元,超出华尔街的预测38%。苹果电脑的市场占有率已由原来的5%增加到10%。不过,在许多场合,他常常言行无礼,傲慢自大。但苹果公司的雇员对他的崇敬简直就是一种宗教般的狂热。
大多数领导艺术的书不太会吹捧史蒂夫•乔布斯的管理方式,但我们可以学习他对产品充满愿景的品质,学习他特立独行的能力,从而实现愿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将会带领一个企业走向辉煌。这足以说明领导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寻找适合企业发展的领导人,突破家族式的经营方式将有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
礼节和礼仪
礼仪对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礼仪是企业形象、文化、员工修养素质的综合体现,忽略了应有的礼仪或没有规范的礼仪就不能为企业在形象塑造、文化表达上提升到一个满意的地位。导致企业形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憾,企业文化的宣传力度很大却很难收到效果。这都是在商业活动中没有规范的礼仪行为导致的。所以重视礼仪,为公司打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必需的。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功能,维持和维系企业个人的结合体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组织和相应的规章制度,他用外在的形式与力量维持着人们的结合;另一方面是企业文化,通过内在的方式沟通人际关系,维系着人们的结合。优秀的企业文化,由于有统一的和崇高的奋斗目标,有被广大职工认同的价值观和精神支柱,有把职工联系在一起的文化纽带,因此,企业就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把职工结合为强有力的集体。故而,重视企业文化方能使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就如通用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所说的,“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源泉”。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而言,具有凝聚、约束和调节功能,对企业外界而言,则具有辐射和渗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