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第六单元
21、古诗两首
教学内容:教材83---8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准备:字词卡、小黑板、搜集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教学方法:谈话法、交流法、观察法、自学法、合作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内容:学习《望天门山》。课时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课时重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1、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a.多出示课文中生字:断 楚 孤 帆 亦 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意思。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七、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望天门山》,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让我们多多走出家门去领略那种最自然的美吧!
八、布置作业:搜集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第二课时
课时内容: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课时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课时重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2、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重点指导: 潋liànyàn 空蒙kōngméng
淡妆浓抹dànzhuāngnóngmǒ
相宜xiāngyí
3、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4、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1、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2、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4、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2、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五、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走进了西湖,领略了它在雨中的不同情结。希望我们都能做个有心人,把身边的美丽都记下来。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练习册。
2、抄写21课。
3、预习22课。板书设计:
21、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李白(唐)苏轼(宋)
天然美 热爱大自然 教学反思:、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内容:教材地87---9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方法:谈话法、自学法、交流法、讨论法、合作法
教学准备:字词卡,小黑板,收集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课时目标: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时重难点: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西沙群岛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读完这篇课文就会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生字新词。
1)出示本课的生字:自由认读。同桌互读。抽生教读。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抽生代读。
深蓝 懒洋洋 披甲 划来划去 威武 拣贝壳 形状
渔业工人 肥料 祖祖辈辈 富饶 岛屿 山崖 栖息 鸟粪 3)交流: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这些生字? 4)指导书写。
3、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1)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 2)它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三、朗读感悟:分组分段朗读,并边读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西沙群岛的那些地方?
四、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22课的生字,还通过读课文知道了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谚语、歇后语等。
2、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课时内容:了解课文内容,并引申内容。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课时重难点: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引课
1、出示生字词卡,抽生认读。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的内容。
二、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指导学生边看图边背诵相应的段落。
三、举行“可爱的祖国”古诗名言展示会
1、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如: 《望庐山瀑布》《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望岳》《钱塘湖春行》。
2、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桂林山水甲天下,阴朔山水甲桂林。
四、积累语言
1、学生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五、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仅感受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还交流了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和谚语。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会观察的人,都会把美传递给他人。
六、布置作业:
1、听写本课的词语。
2、完成本课练习册。
3、预习23课。板书设计: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岛上儿女 教学反思:、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内容:教材第 页至 页。教学目标:
1、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2、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学重难点: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教学方法:交流法、谈话法、讨论法、合作法、指导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观察校园的一处景色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课时目标:
1、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2、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出示中国地图)谈话:在我国东北有一个著名的林区——小兴安岭,为了加强旅游业,林区管理局决定招收一批导游,大家想报名参加竞聘吗?(想)
2、讨论:你知道我们怎样才能在竞聘中获得成功呢?
3、小结:要想成为一名导游,我们必须对小兴安岭的位置、景色和特色有一个熟悉的了解,那我们现在就来为竞聘做准备吧!
二、初读课文,做竞聘准备
1、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读,要求读得流利、正确。
3、学习生字。
4、指导生字的写法。
三、读书闯关
1、闯第一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闯第二关——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四、课时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是的,我们主要为做小兴安岭的导游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下节课我们就来当一次应聘者。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内容:了解课文内容,并指导学生仿写。课时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课时重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检查巩固
1、听写生字新词,听写有关句子。
2、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继续闯关
1、闯第三关——展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a.学生先和自己要好的朋友练一练,或和同座练说。b.学生自由登台介绍,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2、闯关总结:同学们经过自己努力,不但读得好,而且说得好。你们都是合格的 5
小导游。
三、拓展活动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2、利用星期天观察家乡的一处景物,并且抓住景物特点写一写。
四、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介绍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积累了不少的好词好句,也学习了有序的描写方法。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练习册。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收集香港的历史与今天的信息。板书设计: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绿色的海洋 春夏秋冬
美丽的大花园 巨大的宝库 教学反思: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教学内容:教材第 页---页。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3、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教学重难点: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香港的文化。
教学方法:交流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24、香港,璀璨的明珠)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地方吗?(香港)
2、谈话:香港,她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呢?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具体感受这颗璀璨无比的“东方之珠”。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读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的?
2、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上面的问题。
3、抽生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 灯的海洋)
三、诵读体验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有读懂?
2、交流展示。学生先读自己喜欢的语段,再说说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最后提 6
出不懂的问题。
3、抽生交流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交流、解疑。
四、拓展活动
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现在我们来举行“香港的昨天与今天”发布会。
要求:可以自由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师生共同参与发布会。师只是肯定,不做判断。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香港旅游了一趟,知道了香港是“美食天堂、灯的海洋”,素有“东方明珠”之称,更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的练习册。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收集有关祖国美丽景色的地方和富饶的物产。板书设计:
香港,璀璨的明珠
万国市场 应有尽有
美食天堂 一应惧全
香港,璀璨的明珠 旅游胜地 举世闻名 璀璨无比
灯的海洋 光彩夺目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
教学内容:完成课文第 页----第 页。教学目标:
1、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
3、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4、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了解有关祖国山河的知识。教学重难点:
1、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2、积累词语。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
3、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祖国美丽景色的地方和富饶的物产 教学方法:交流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内容:完成“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1、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
3、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教学过程:
1、揭示交际话题:风景优美的地方。同学们,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2、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3、生生交际。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4、全班展示交流。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5、拓展延伸。
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的风景失去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美?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第二课时 课时内容:完成“习作” 课时目标:
1、介绍学生去过的地方或最想去的地方的美丽景色。
2、对学生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
课时重难点:如何把自己想说的话写通顺。教学过程:
一、引课:上节课我们展示了自己所收集的我国的美丽景色或丰富物产的图片或文字,并对它们进行了介绍、说明。这节课我们将选择其中一样把它写下来。
二、指导习作
1、学生讨论交流:你自己去过什么地方或最想去哪里?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是哪些内容?提示:要说出那个地方怎么吸引人的,别人听后或读后才会对那个地方感兴趣。
2、把你讨论交流的内容写下来。3.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4.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5.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6.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7.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8.誊写作文,注意格式,字迹工整。
三、.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用文字的行式记录了我国的美丽景色,也以此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一个会观察的细心人。
四、布置作业:再次朗读并誊抄自己的习作。
第三课时
课时内容:学习“我的发现” 课时目标:
1、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2、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时重难点:积累词语。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教学过程:
一、引课,这节课,我们来进行字词的训练。先来看“我的发现”
二、“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2、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3、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4、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5、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三、“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2、指名读。集体齐读。③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3、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4、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5、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四、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我的发现”我们明白了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通过“读读背背”又积累了几句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
五、布置作业:抄写读读背背各一遍。
第四课时
课时内容:完成“读读记记”和“宽带网” 课时目标:
1、了解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2、了解有关祖国山河的知识。
3、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课时重难点: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课: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积累词句。请大家先看到“读读记记”。
二、“读读记记”
1、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3、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4、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三、“宽带网”
1、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2、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 风景类,物产类;
3、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我们选一个时间召开“可爱的中国”资料展示会,好吗?
四、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仅又积累了许多优美的词句,还通过宽带网在次感受了祖国的美丽和富饶。
五、布置作业:
1、再次积累反映祖国风光和物产的资料。
2、预习25课。板书设计:(略)教学反思: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键入文字]
21、《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学会本课的2个生字;理解11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如果……就……”造句。
3.知道课文运用数据和比较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4.了解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自学生字新词,学习“提示”,给课文分段,细读第一段。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同学们,在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天天都能见到太阳,可是关于太阳的知识你知道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篇介绍太阳知识的课文。(板书课题)根据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作板书,)接下去我们来看看课文,是不是写这些东西。
二、自由朗读课文,自学:
(1)一边读,一边对照刚才的问题在课文中的哪部分,想—想每段写什么。(2)自学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识记字形。
三、证实审题推测。理出课文思路。
根据审题时学生推测的内容,逐一与课文有关段落对应起来。
四、学习“提示”,对照以上板书,明确阅读训练重点,给课文分段。/ 12
[键入文字]
1.看板书,说说课文安排哪几方面的内容,课文可以分几段。
2.齐读“提示”,对照刚才的归纳,看看是否归纳正确,强调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了解课文作者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的,五、检查字词学习情况(词浯表中11个词语),重点教学“繁殖”、“水蒸气”两个词。
六、细读第一段。
1.默读第—段,边读边填写表格。(表格见《教参》65页)2.讨论填表的情况,然后齐读表格的内容。
3.读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词语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A.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B.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却大得很。C.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D.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七、作业
1.抄写课后习题4中的词语,含生字的词多写两次。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细读课文第二段,完成部分书面作业。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太阳有哪三个特点?用数据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二、细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思考并回答; / 12
[键入文字]
这段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划出总起句和总结句。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具体说明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边讨沦边板书:
(1)动植物人的吃穿用靠太阳关系(2)云雨雪是太阳带来的(3)热冷风是太阳带来的(4)太阳光可用来防冶疾病 3.齐读最后—个自然段。讨论:
(1)这段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总结,强调)(2)在说明方法上有什么特点?(正面叙述和反面叙述配合),哪—段也是这样说明的;(3)在段中分别找出“光明”和“温暖”的反义词: 4.朗读第4和第8自然段。
师导读:“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关系密切。”作者从正面叙述—— 生接读:有了太阳…… 师导渎:从反面叙述—— 生读:如果没有太阳……
三、作业,(1)作业本第1题。(2)背诵第8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总结全文,明确课文安排材料的方法,完成全部书面作业: 教学过程 / 12
[键入文字]
—、默读课文,填写课后习题2的表格。
二、讨沦检查填表情况。
三、看表格完整地回答:课文作者按太阳的哪几个方面写的?每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四、本课是一篇说明文,这类文章一般有什么特点呢?(可从内容、表达方式、结构及语言方面来认识)
五、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直接写太阳离我们很远的句子是哪几句?可不可以单列为一段?与原文相比,哪种开头好?为什么?
22、《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2.为学生印发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12
[键入文字]
2.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提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组内交流
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2.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全班交流
1.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a.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b.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1.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2.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a.课后“资料袋”。/ 12
[键入文字]
b.月球起源之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c.月球年龄之谜: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d.两位宇航员在登上月球后,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竖立在月球上,纪念碑上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然后,又在月球表面安装了电视摄像机;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间距离的激光仪,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间的第一次通话。
e.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氮-3,并运回地球,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f.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轨道环形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h.月球表面照片和课文插图。3.举行月球奥秘发布会。
a.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力争通过朗读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b.派中心发言人有条理地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c.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第二课时 / 12
[键入文字]
指名朗读课文
读读写写,并发现生字的记忆方法
夜幕降临
悬挂
曾经
奥秘
努力
登上
任何 撒在水藻
一旦
一项
估计
年龄 创设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内涵
1.出示月色皎洁的图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下面,就让我们在《春江花月夜》这首名曲中,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月亮的名句写在黑板上。
2.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反复吟诵几遍,再抄写下来。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情不自禁、便捷、迫不及待、目不转睛、赞叹、羡慕、恋恋不舍、愣愣地”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
3、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关心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教学难点:
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关心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2
[键入文字]
1、导入。
2、板书课题。
3、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感受。
4、小结,过渡。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1、检查学生认识生字情况,(课件1。出示词语)比较难理解的通过各种方式理解:(1)联系上下文理解。(2)通过肢体语言理解。(3)在实际生活中理解。
2、检查学生初读课文情况,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3、评价(学生自己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老师评价)。
4、小结,过渡。
三、协作学习,解决疑难。
1、再读课文,老师出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2。a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b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c请教周围伙伴解决问题,还是解决不了的旁边打上问号,一会儿告诉老师。)
2、学生提出问题(简单的老师随即解决)。
3、师生共同归纳问题。老师随即打出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为什么电脑网络这个新鲜玩意儿到底是什么呢?网络到底神奇在哪儿?(出示课件3)
4、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以一小组为例,重点说明。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指导朗读,充分利用身边的多媒体辅助工具,例如投影仪,可出示课文内容,用各种方式读:例如指名读,评价,赛读;师范读)。
5、其他小组也可按照这个小组的汇报方法交流,也可有自己的想法。/ 12
[键入文字]
6、我用“过去发往国外的信需要多长时间,现在发电子邮件呢?”引入,将生活与课堂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出示课题,让学生质疑。这样的设计主要的理由是:大教育家布鲁巴克说:教育最精湛的艺术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然学习带劲。
四、自读课文,自主感悟。
我一声号令:“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找答案,自由阅读!”学生便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阅读课文。老师巡堂指导:可针对“我”的心情、感受提出问题;也可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还可以启发学生从哪些内容中体会到了什么思想来提出问题。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最大的技巧就是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五、全班交流,再次质疑。
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都进行交流,把知道的东西和同学分享,把不知道的东西通过网络发给我,我利用网络筛选、梳理学生的疑问,作为学生协作学习的目标。(有些问题可以课后解答)
六、小组协作式学习。估计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1、爸爸是怎样向我解释电脑网络的?
2、我为什么会赞叹“真神了”?网络神奇在哪儿?
3、“我感到地球一下子变小了,知识的大门一下子敞开了。”地球变小了是什么意思?知识的大门敞开是指什么?
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是不同的,学习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原则。所以我依据这一理论,让不同的学习小组自主选择协作讨论的问题。学生可以浏览本课学习网站,可以上互联网,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查阅相关书籍资料。
协作学习成果展示的设计:通过校园BBS发表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小组间可以互相竞争和辩论,还可以发EMAIL,互相交流。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研究表明:学习通过听说在头脑中只能保持信息的50%,而通过讨论、交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就能保持信息的70%
七、自主实践,提高能力。
实践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可以自由选择学习伙伴。有“小话筒”:向同学介绍学习方法、学习体会、学习经验。“小博士”:向大家展示上网的技巧与方法。“小作家”:把自己想写的都写一写,在校园BBS上交流,互相学习,互相评议。
八、自结得失。/ 12
[键入文字]
谈一谈这堂课你的感受。
九、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这篇课文给你了一个什么样的感受?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电脑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3、老师出示宽带网,给学生提供一些比较好的网站,学生也可以自主查阅更多网站,亲身感受宽带网带来的神奇。
4、把自己的知道的网络用处写下来,如果有时间可以进行交流。
24、《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
一、展示资料,设疑导入
1、生展示机器人图片及模型,并说一说自己对机器人有哪些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爱玩机器人模型,对机器人有浓厚的兴趣。以展示机器人的有关资料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
2、(板书果园机器人)生质疑课题。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愿望,让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或想知道的问题,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二、初读课文,整体认知
1、生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2、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3、想一想有哪些地方读得不明白,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学生自主的参与语文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全班交流,再次质疑 / 12
[键入文字]
1、交流自读疑难,生汇报画出的“问题泡泡”并评价。
2、分组重点讨论交流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并汇报你们小组认为果园机器人最新奇有趣的地方,相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了照顾学困生,允许个别小组可视自己的情况选题解题)3、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自己觉得最有趣的句子)
如,“让果农在大片密密的果树林里一个个地去找“俄倒”了的机器人,那可太麻烦了。”本来人才知道饿,饿了没力气干活,那么机器人没电也干不了活,作者说它们被“俄倒”了,让我感觉到它们就像饥肠辘辘的工人,一点力气也没有了,躺在果树林里向果农抗议,感到非常生动有趣。在这一环节中,我有三个意图: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爱思善疑,“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课堂应该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 3、既突破重难点,又照顾中下生的学习。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是不同的,学习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原则。所以我依据这一理论,让不同的学习小组自主选择协作讨论的问题。
四、理清顺序,探寻方法
1、引导学生理顺课文的叙述层次:
学生在文中找相应语句感受理解。如,文中一些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你会想,可以让机器人来帮忙呀。”“你会想,可以用电池呀!”“能不能让机器人自己充电呢?”等。2、交流这种叙述方法的好处。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其最终目的是为写服务的。虽然此处我并没有特意安排一次小练笔,但学生有意识的来体会揣摩作者在写文章时是如何构思、如何遣词造句的,只要这一方法能够适时、恰当、持久的出现,我想,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一定会有帮助的。
五、选读片断,加深印象
1、生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感情朗读。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来读,既有利于提高朗读水平,又有利于个性化培养。2、展示读。/ 12
[键入文字]
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同学们在读、听、评的互动中学习和提高朗读,同时也培养文明和谐的交流的良好习惯。
六、回顾畅谈,拓展延伸 1、回顾课文。
2、设计一种机器人,图文结合并介绍它的结构与功能。
结束语:无论是《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还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果园机器人》,它们展示的都是现代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其实,正是生产生活的需要才推动了科技的发展,而科技的进步又使得机器人的研制越来越先进。/ 12
第三篇: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六单元
冷水与热水
教学目标:1.经历用触摸的方法按冷热程度把水分为烫、热、温、凉、冷的过程,试图以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变换角度、变换方法去研究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2.引领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有关物体的冷热的事实材料,整理、研究这些材料。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
中。引导学生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有关冷热的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经历用触摸的方法按冷热程度把水分为烫、热、温、凉、冷的过程,经历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研究冷水与热水的过程。
材料准备:每组只烧杯(无条件的可用矿泉水瓶剪成杯子)、水槽、热水、冷水、小塑料袋(每组两个)、皮筋或线绳、天平或自制小秤。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一.冷热不同的水二.冷水和热水还有什么不同.教学内容三.研究热水上浮的原因.四.小结教学媒体一壶热水,一壶冷水,几只杯子.小塑料袋,红墨水,冷水和热水教学媒体气球皮,试管,小秤,皮筋或线绳.教师行为.引入:今天感觉教室外边冷还是热?.准备.好热水与冷水.给热水分类4.整理平时发生烫伤的场合,怎样避免烫伤?1.冷水和热水除了冷热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能换一种方法来教师行为研究吗?.提出目标.: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我们在这节课中发现了什么?学生行为1.学生到教室外体验一下.2.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先猜后摸摸两种水.3.用一瓶热水和一壶冷水倒出版商杯冷热不同的水.描述和触摸4杯水的感受,联系课本开水和冰水的插图给水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学生互相说说,.反馈.1.在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一滴红墨水看看有什么发现?把装冷水学生行为的小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把装有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又有什么发现?怎样解释以上现象?提出自己的假设..观察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自己互相讨论,.实验..把装满冷水的试管用气球皮蒙上,.并用皮筋扎紧,.放入热水中.发现了什么?放到热水中,.又发现了什么?教学思路1.初步感受冷热的变化.2.强调冷热是用触觉感受..具体感受惹热水热的的程度和冷水冷的程度.4.应用到实际..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冷水与热水的其他不同.教学思路点.对水的体积的变化的观察,认识到热水上浮的原因。学生互相说说。
教学反思
热胀冷缩(第一教时)
天凝镇中心小学俞再华
教学目标: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观察认识多种液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理解体积的变化可反应出物体的冷热。知道一些水的热胀冷缩生活中相关应用。
教学重点:探究认识水等多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启发寻找探究方法。
材料准备:
分组实验: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橡胶塞、红墨水(或用插细塑料管的青霉素瓶代)小水槽、暖瓶(内装热水)另备水酒精食油醋等易分辨的液体。
演示实验:试管、水、酒精灯、铁架台、气球皮,橡皮筋、插管饮料纸盒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一、引入热胀冷缩的现象。⒈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或问题?为什么没开就溢出来了?(重在争论增减和水面、体积等变化)观察思考讨论:水为什么没开就溢出来了?提供感知,产生认知失衡,激发思维、争论。培养探求欲望。
⒉举证:试管装水用橡皮蒙紧,放入冷水或热水中。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看清了吗?能想法让大家每个人看清楚吗?初步观察感知热胀冷缩的现象,讨论思考如何改进实验。给学生空间,尝试进行探究思考、学习。
二、实验观察水在受热受冷的体积变化。⒈提供材料: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插入橡胶塞、红墨水。⒈认识器材,说说你准备怎样用老师的器材做实验?明确实验要求,正确组装实验器材。自主探究掌握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⒉为什么要加红水?想一想:用一根细玻璃管有什么好处?
⒉提供热水,进行水的热胀实验⒈每个组来一人,领一杯热水。进行实验探究、交流、小结
⒉说说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⒊提供冷水,进行水的冷缩实验⒈每个组来一人,领一杯冷水。
⒉说说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⒊说说装水的平底烧瓶放进冷热水中有什么不同的?填空:水有____的性质。什么条件下水体积膨胀?什么条件下水体积缩小?进行实验总结。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三、水的体积变化反应水的温度变化。趣味问答:(有条件可以配图)⒈由于太忙,⒉老师做好实验,⒊平底烧瓶放在实验室讲台上好几天没动有位同⒋学天天来看发现细玻璃管中的红色水柱早晨下降,⒌中午又上
升了,⒍天天如此。这位同⒎学想了好久才明白。你知道吗?⒏二个好朋友相约一起放风筝,⒐各带了满满的一瓶开水,⒑口渴时打开一看,⒈一瓶是满满的,⒉一瓶少了很多,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⒋小明家来了很多客人,⒌可高兴了,⒍忙放了满满一壶自来水,⒎准备⒏烧水给客人泡茶,⒐可妈妈要小明倒掉一些水,、小明纳闷了,⒈这又是为什么学生思考相互讨论,深
入理解水的热胀冷缩与生活实践相系。让学生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其它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提供酒精、食油、醋、等易分辨的液体,利用水的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验证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⒈水能热胀冷缩,⒉酒精、食油、醋、等液体,⒊也能热胀冷缩吗其它液体呢?⒋小组讨论,⒌你们准备⒍选择什么液体进行验证?⒎分领材料,⒏分组实验。学生讨论、猜想、实验验证。尽量让学生自己经历一个猜想验证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五、总结。说说你今天提出了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学习到了什么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固体、气体也会热胀冷缩吗?)
热胀冷缩(第二教时)
天凝镇中心小学俞再华
教学目标:
继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之后,观察探究气体固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现象培养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知道一些气体固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相关应用。
教学重点:探究认识空气和铜等气体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启发寻找探究方法。
材料准备:
分组实验:平底烧瓶(建议使用以上)、橡胶塞红墨水细玻璃管(或用口径相当的小气球封口代)小水槽;
自制固体教具(参阅未尾自制方法)和酒精灯、火柴。
演示实验:固体线胀仪、酒精灯、火柴、小水槽。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一、引入新课。出示空平底烧瓶等。上节课我们用它做了什么实验?知道了什么?复习回顾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以旧引新,为知识正向迁移准备,也为学生探究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在方法上奠定基础。
现在空瓶里装着什么?你有什么想法?能想个法让大家每个人看清楚空气会不会热胀冷缩?回忆液体热胀冷缩实验方法,尝试改进实验。
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做?需要解决几个新问题?空气会向四下里流动,流走怎么了办?无色无味看不见怎么办?
二、实验观察空气在受热受冷的体积变化。⒈提供材料: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插入橡胶塞、红墨水滴瓶。(或平底烧瓶和小气球)进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⒈认识器材,说说你准备怎样用老师的器材做实验?明确实验要求,正确组装实验器材。自主探究掌握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⒉为什么要用小气球封住平底烧瓶的中?
⒈你准备怎样让空气受热受冷进行实验探究、交流、小结
⒉你现在能独立做实验,来观察空气会不会热胀冷缩了?
⒊说说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⒉提供空气热胀冷缩的生活实例与应用。⒈夏天,停在太阳下的摩托车轮胎突然爆裂,这是为什么?⒉冬天,打足气的篮球,为什么第二天又瘪了?⒊乒乓球踩扁了,你有什么办法?认识思考生活中空气热胀冷缩的现象。发展学生认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观察固体受热受冷的体积变化。趣味过度:(有条件可以配图)年,英国铺设的第一条铁路钢轨,是一根连一根的焊接在一起的。结果,到了炎热的夏天就变得七歪八扭,左右弯曲,甚至还会朝上拱起;而到了寒冷的冬天,钢轨竟冻裂成几段。说说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猜想?根据相关信息思考猜想:钢轨会不什么热胀冷缩?培养学生利用现有知识,对周围信息作出正确判断,获取知识的意识。
你能证明吗?
用线胀仪演示,铜球会热胀冷缩。说说到了什么?说明什么?进行固体实验探究、交流、小结
想不想自己也来试一试?演示自制教具,说明要点与酒精灯的用法,分组实验。
想一想:水泥中面为什么要用切割机切成一段段的?为什么新拉的电线很松很松
五、总结,说说哪些物质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你又有什么猜想?准备怎样去研究?
自制教具:(原文转录)
自制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一向被列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以下现象:①由于铜球体积较大,所以在铜球加热时所需时间较长,②在铜球加热的过程中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制约了学生探究心理的发展。为此我们改进了实验的装置,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用直径为长为的护套线,剥去一端塑料护套,长约,把铜丝按玻璃弹子大小围成一个圆,扎紧固定,圆与塑料护套距离。学生做实验时可先用铜环套一套玻璃弹珠(通不过),在洒精灯上加热铜铜环受热膨胀铜环再套一下玻璃弹珠(通过),这样的实验装置教师制作方便,学生能做到人人参与,学习兴趣高,缩短的实验所需的时间,实验效果好。
浙江省嘉善县教育局教研室
朱卫东
××年月日
温度和温度计
嘉善县大云镇中心学校吴斌杰
一、教学目标
⒈经历认识温度计、使用温度计的过程。
⒉通过细心的观察和同学的研讨发现温度计的构造,尝试与同学交流和合作。
⒊通过比较发现温度计的设计原理。
⒋在比较中发现正确读、写摄氏温度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难点:选择正确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
三、材料准备
一杯热水、一杯冷水、红色煤油温度计、水银温度计、干湿温度计、最高最低温度计、热胀冷缩实验装置、温度计模型。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⒈引入。⒉观察几种温度计。⒊了解温度计的原理。⒋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⒌摄氏温度的读和写。⒍课外延伸。实物实物投影片或课件出示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先让学生猜测哪杯冷哪杯热?再让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提出问题:热水比冷水热多少?引出课题:要研究热水比冷水热多少,我们需要借助一个仪器来测量热水和冷水的温度,这个仪器叫什么呢?出示一种温度计,提示学生:我们要正确使用温度计,首先必须要认识这个温度计,了解它有哪几个部分构成。分发一种温度计,提示学生:先想一想你准备怎样观察温度计,然后仔细观察。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大家的观察结果是否一样,有什么不同意见?可以通过再一次仔细观察来解决你们的不同意见。出示“使用温度计前需要看清楚的问题(教材上的个)”,提示学生:这个问题你都解决了吗?如果没有,再观察一次。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观察。讨论: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分发几种不同的温度计,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出个题目考考你:“℃”,你会读吗?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是怎样预报天气的呢?“摄氏度”怎么写?“零下摄氏度”怎么写?观察温度计上的液面,每人各自记下自己观察到的读数。交流一下: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会不同呢?出示三种从不同角度看温度计的图片让学生选择认为正确的一种并说说理由。小组讨论概括正确认读温度计的方法。回家找个温度计,尝试测量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下次上课带来交流。猜测。思考,验证。猜想。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测。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内容。学生交流。通过再次观察解决小组内的不同意见。学生对照问题,检查自己是否都解决了。再观察。学生实验,观察。学生讨论。学生观察,交流。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试读。学生回忆。写一写。读一读。学生观察,记录。学生思考,交流。学生选择,说理由。学生讨论概括。学生课外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活动。通过猜测冷热和验证活动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对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作一次强化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温度计的兴趣。重视学生对温度的读写感受。引发学生对不同认读结果的思考。及时给予必要的材料辅助。将活动引向课外,为下一次活动作准备。
测量物体的温度
嘉善县大云镇中心学校吴斌杰
一、教学目标
⒈经历测量液体(水)、气体(空气)、固体(沙子)的温度的过程。
⒉在进行操作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习惯。
⒊尝试在小组活动中进行分工和合作,尝试小组内相互评价。
⒋通过阅读引起学生对温度测量的深度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测量水的温度。
难点:测量空气时的耐心等待。开水的测量。
三、材料准备
选择供学生练习测定气温的场地。
小组用:温度计只、开水、热水、温水、冷水,各种装水的器皿。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⒈引入。⒉测量水的温度。⒊测量空气的温度。⒋测量沙子的温度。⒌阅读材料,课外延伸。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各种温度计,回家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尝试测量了热水和冷水的温度。说一说:你在测量时得到爸爸妈妈的哪些帮助?这节课我们继续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空气和沙子的温度。下面我们分别来测量四种温度不同的水。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我们测量的数据更准确一些呢?出示“测量水温的方法”提示学生,让学生小组内交流:哪些地方应该值得注意?要求学生将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开始测量。教师密切关注学生测量开水,引导学生注意安全。水的温度会测量了。空气的温度会不会测量呢?猜测一下:测量空气和测量水会有什么不同?我们每个小组要测量个地点的温度,你们准备怎么分工呢?讨论一下。分组测量,记录。交流数据:有什么发现?沙子与液体的水、气体的空气不同。我们怎样测量沙子的温度泥?可能会遇到哪些新情况?小组讨论一下。按讨论的方法尝试测量沙子的温度,记录下来。交流测量的结果,讨论: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怎样改进测量的方法?再测量。再交流:什么地方改进了?和测量水、测量空气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用的温度数据”和“测量人体温度的体温记”,想一想:能像我们今天那样去测量这些温度吗?在测量这些温度时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哪一项测量我可以课外去做来验证一下?课外查一查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及时了解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况,给予高度有关注,保持学生兴趣的持久。学生回忆课前的测量活动情况。学生阅读并讨论注意的地方。学生测量,记录数据。学生猜测。学生讨论分工。学生测量,交流,讨论。学生讨论。学生尝试测量。记录。交流,讨论。再测量。再交流。学生猜测,讨论。查阅有关资料。课外开展活动。引起学生的活动兴趣,同时复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引导学生特别注意有危险的测量活动应事前考虑周到。尝试讨论分工,学习分式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引导学生对数据的关注和分析。教育学生尝试前作一些必要的估计。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测量,即使错了,也可以通过改进再尝试,再改进,再,再尝试。重要是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敢于通过细致的思考加以改进。学生课外不断地开展研究活动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六单元》
第四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预习
第5课时 单元预习课
——《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教学目标
1.会认两课中的24个生字,随文学写“滨”字,学习4个多音字“臂、载、兴、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
3.找到文章中心句,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学生展示古诗背诵。
2.谈话导入新课: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要到迷人的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去看一看。
板书:海滨小城(随板书指导书写“滨”,注意左窄右宽,“兵”的最后一笔是点。
“滨”是什么意思?——水边;近水的地方。海滨、湖滨。)
美丽的小兴安岭(读好多音字“兴”)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要求:自由读课文,标上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流利。
2.朗读展示。
3.默读:找出文章中心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板书:美丽又整洁
一年四季 花园 宝库(学写“库”)
4.朗读展示。
(1)认读词语,注意多音字。
海鸥
胳臂
理睬
满载
喧闹
石凳
每逢
除了 咯吱咯吱
侧着
欣赏
显得
药材
膝盖
来临
(2)读句子,注意读准加粗的词语。
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读句子,在句子中认读生词,识记生字。
◇结合图片识记“桉树、椰子、橄榄、凤凰”这四个词语。
◇认读多音字“当”。
5.默读,找出中心句:两篇课文分别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6.把握主要内容。
《海滨小城》:你发现课文围绕第7
自然段,1-3
自然段先写了什么?
4-6
自然段又写了什么?
(1-3自然段写海滨,4-6自然段写小城)
《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写了小兴安岭是花园,也是宝库?
(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
(三)书写指导“载、靠、袋”
1.教师板书,学生观察。
2.重点指导:载——左上的“十”字要小,中间横要长。
靠——“告”要扁,“非”字的横短,并且间距均匀。
袋——“代”的斜勾要向外伸展,给“衣”留出空;“衣”的竖提稍偏左,短而直,使整个字重心稳定。
3.学生练写,评改。
三、板书设计
海滨小城
美丽 整洁
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年四季 花园 宝库
第五篇:三年级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壮丽的祖国山河》教学设计 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学 张彩霞
[单元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的。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象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地阅读过程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31个生字、会认22个生字、正确读写36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读读背背”古代大诗人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留下的千古名句。
4、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
5、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设计思路】:
本单元分五个模块进行教学,包括整体预习、精读品诵、略读提高、阅读拓展、读写结合。教学中我注重阅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壮丽的祖国山河》整体预习课教学设计 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学 张彩霞
学习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词,并会理解运用。
2、读通本单元4篇课文,初步领会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重点: 识记掌握生字词、读通课文 学习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出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流程:
一、通过导读,整体感知:
通过阅读本单元导读,我知道了这个单元的关键词是: 【设计意图】:
(根据课前的预习从单元导语中找内容主题,再找训练主题,指名交流汇报,学生很快就自己找到这一单元学习的重点了,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从开始就让学生明确学习本单元的目的是什么。)
三、检查字词,扫清障碍:
借助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我扫除了生字新词的障碍。
汉字听写: 词语理解: 我的补充:、【设计意图】:(写字环节重视引导作用的发挥和其人文性,重实效。)
四、朗读过关,梳理内容。
1、小组成员分工朗读每篇课文的重点段。【设计意图】:
(形式多样的读,全体学生都很好的参与其中,学生兴趣盎然,时效性强,做到了以“生”为本,有实效。)
2、每组选一名汇报其中一课主要内容。《 古诗两首》: 《富饶的西沙群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 《香港,璀璨的明珠》: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式的读文,可以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入的了解,理清文章层次,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扫清障碍,做好铺垫。)
五、主题感悟。
1、从本单元课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本单元围绕的主题是什么?
2、你有什么疑问?
【教学反思】
整体预习关键是让孩子们掌握好的方法,我先利用导读让孩子们整体感知,帮助孩子们找到重点、难点,再教给学生“圈、点、批、注、质疑”的预习方法,根据圈出的生字难懂词语借助工具书掌握。采用多种形式使学生产生对预习的兴趣,如课堂上我发现有自己很会看书并能适时作批注的好学生,及时进行表扬,激发了学生的自学热情和读书求知的自觉性。还可提一些巧妙地思考题让学生通过预习能找出答案,尝试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兴趣。
(张彩霞 ***)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壮丽的祖国山河》精读品诵课教学设计 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学 李晓燕
学习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黄山记》《壶口瀑布》。学习目标:
1、掌握品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学习流程:
一、激趣导入 ①多媒体出示祖国地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请看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
师简介西沙群岛:它是祖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它由许多小岛组成,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②多媒体播放风光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播放完)美吗?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设计意图】:
(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西沙群岛的美景。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
二、精读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
(一)、引导学习第2自然段
1、利用课件进行情境导入:(课件展示西沙群岛五光十色的海水画面)
当我们乘着游轮来到西沙群岛时,首先看到的就是那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海水。作者是怎样描写这美丽景象的呢?找一找,课文哪一段是写海水的。
2、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有几句话。想一想,每句话之间有什么关系?
3、指名说一说每句之间的关系。(第一句是概括地说,后面几句围绕第一句进行具体描写。“因为„„”一句说明了海水五光十色的成因。)
4、指导学生带着欣赏、赞美的心情朗读第2自然段。
小结学习方法。(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再激情朗读)
(二)研究学习第3、4自然段
1、情境导入:游完海面,让我们进入潜水艇,到海底去参观。在神奇的海底我们会看到什么呢?
2、运用学习方法同桌之间研究学习。
3、检查研究学习情况。
①说说海底有哪些物产。
②说说“各种各样”的意思;“有的像„„有的像„„”一句说明了什么(板书:各种各样的珊瑚)
③拓展训练:
用“有的像„„、有的像„„”的句式把珊瑚颜色多说具体。
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4、读写鱼的句子,并出示课件中鱼多的画面,说说自己最大的感受。
①哪些词写出鱼的数量多、种类多?(板书:成群结队的鱼)
②“有的„„有的„„有的„„”写出了鱼的哪些特点?
③说话训练:海底还有很多鱼,(课件出示几种鱼的画面,)请根据画面或生活中所见过的,或者是你收集到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种或几种你喜欢的鱼,像课文中一样,说出它的特点。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设计意图】:
(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再激情朗读,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三、回顾全文,畅谈感受。
四、主题丛书阅读。
阅读丛书 《黄山记》《壶口瀑布》两篇文章,谈谈你的收获。
【教学反思】:
这次教学,我更重视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尝试,我有以下两点收获:
1、有效地实现了学生、教师、课文与信息技术的四结合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描写祖国南海美丽风光的文章,对于远离海边生活的学生来说,只靠教师枯燥的语言讲授,难以感受西沙群岛的奇美。本节课中我采用多媒体教学,祖国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便呈现在眼前。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这样突破了地域局限和感官局限,仿佛把学生带到了海边,刹那间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愉悦,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使学生深深地赞叹祖国的河山之美,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志向,从而强化了美育效应。教师加以点拨,巧妙引导,再来品味“正像人们所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一句就水到渠成了,有力地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意义构建,提升了学生对西沙群岛的感情。同时,又能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学得知识,陶冶意趣。
2、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多媒体,以读为本,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伯感悟,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以及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能力。
(李晓燕 ***)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壮丽的祖国山河》略读提高课教学设计 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学 张彩霞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课文《古诗两首》、《香港,璀璨的明珠》,主题丛书“壮丽山河多异彩”版块。学习目标:
1、掌握略读课文的方法,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链接阅读主题丛书相关文章,进一步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学习流程:
一、回顾旧知。
二、新授。
(一)、《古诗两首》
1、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2、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读出诗情。
4、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设计意图】:
(深入挖掘学生学诗的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梳理学诗方法,极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
(二)、自学《香港,璀璨的明珠》
1、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和2-5自然段的中心词,整体感知课文。【设计意图】:
(通过找中心句和中心词,让学生能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
2、引导学生小组内自主学习喜欢的部分
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2--5自然段中的其中一个自然段,把自己喜欢的词句做上喜欢的记号,小组内交流感受。【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到香港的美丽与繁华。小组内喜欢哪个自然段就学习哪个自然段,给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三、链接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壮丽山河多异彩”版块。
1、你喜欢哪一课,感受最深的是哪些句子?
2、交流展示。
(张彩霞 ***)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壮丽的祖国山河》阅读拓展课教学设计 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学 岳倩男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再次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2、让学生爱上阅读,并学会与他人分享读书收获 学习流程:
一、小组展示:
1、把丛书《旖旎的风光》中“壮丽山河多异彩”、“行走山水间”版块的文章在组内展示交流。
要求:
你最喜欢的是哪一课?哪个片段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交流。
二、全班展示交流。
1、精彩语段阅读共享。
2、阅读这些文章给你的收获是什么?
3、你能试着背诵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吗?
三、课堂小结。【教学反思】:
(对于孩子来说,阅读不仅仅是一种从阅读内容中获取有用信息的一种方式,而且还是构成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孩子的人性健康发展的有益方式。孩子在阅读对象的潜移默化之下会慢慢的形成良好的道德感、审美感和意志力。)
(岳倩男 ***)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壮丽的祖国山河》读写结合课教学设计 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学 岳倩男
学习内容:
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丛书中“壮丽山河多异彩”中优秀文章。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赏读文本,感悟祖国山河的壮丽及祖国地大物博。
3、学以致用,完成知识迁移。
学习重点 : 体会重点词句 领悟写作特点 学习流程:
一、学习课文2—5自然段,体会四季的美。
1、春天的小兴安岭
(1)、指小组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在描写春天的小兴安岭时,抓住了哪些事物来描写?
(2)、指名反馈。(板书 树木 积雪 小溪 小鹿)(3)、品读词句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2自然段。
2、夏天的小兴安岭
(1)小组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在描写夏天的小兴安岭时,抓住了哪些事物来描写?
(2)指名反馈:(板书:树木 雾 太阳 野花)
(3)品读词句
a、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蓝蓝的天空。(体会“封”字用的准确,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长得勃勃生机。)
b、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这里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阳光穿过树梢照射在草地上的美丽景色。)
c、“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3自然段.3、秋天的小兴安岭
(1)小组读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在描写秋天的小兴安岭时,抓住了哪些事物来描写?
(2)指名反馈。(板书:松柏 落叶 山葡萄 榛子 蘑菇 木耳)(3)品读词句:秋风吹落,落叶在林间飞舞。(“飞舞”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表达出活泼、快乐的情绪。)(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4自然段。
4、冬天的小兴安岭
(1)小组读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在写冬天的小兴安岭时,描写了什么景物?
(2)指名反馈。(板书:雪花 各种动物)
(3)品读词句: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积满”反映出雪很大,而且还可以反映出小兴安岭森林是密密层层的。)(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5自然段。
二、总结全文,迁移文法
1、引导学生发现《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写作方法上的特点。(1)结构安排:总——分——总(2)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
(3)作者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写,有些句子用词还特别的准确生动。
三、链接丛书“壮丽山河多异彩”中按时间顺序写的优秀文章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比较这篇文章和《美丽的小兴安岭》两篇文章,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两篇文章都是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
2、学以致用,知识迁移。
小练笔:我们的家乡也很美,运用《美丽的小兴安岭》学到的的写作方法,描写一下你心目中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太行山脚下,这里一年四季风景优美: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这就是我的家乡,美丽而富饶的家乡,欢迎你们来做客!【设计意图】:
学生深入朗读教材及丛书中的相关文章,通过细细品味来体会情感、感悟写作方法,并以此为例进行模仿写作,完成知识迁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充分自读,在读中体会、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抓住重点句子或段落进行赏读,了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在写什么和为什么写上有收获,而且使学生了解了作者是怎么写的,为学生的写作作铺垫、打基础,从而做到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相结合。
(岳倩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