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奖的四大反思(五篇)

时间:2019-05-13 14:06: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莫言获奖的四大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莫言获奖的四大反思》。

第一篇:莫言获奖的四大反思

莫言获奖的四大反思

郎遥远 2012-10-12 15:13:32

一番打赌,一阵喧嚣之后,诺贝尔文学奖瓜熟蒂落,落到中国作家莫言头上。十月,因为莫言,中国人感觉诺贝尔文学奖变得如此亲切,格外温柔。网路上洋溢着满满的笑脸、祝贺,各种版本的戏说和调侃,让网友们奢侈地过了一把文学狂欢节。看过和未看过莫言作品的人,都油然而生一种激动。认识和不认识莫言的人,都开始晒签名和合影。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中国当代文学从没像今天这样令人仰望,引发轰动。庙堂和江湖,第一次对中国人获诺奖,齐竖大拇指。

出孔子的地方,儒家思想的诞生地,出了第一个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而今加上一莫言,给〝好客山东欢迎你〞的口号添上现代人文魅力。莫言的山东高密老家,那长满红高粱的齐鲁小城,前往采访的各路记者,踏破门槛,比街上行人还要多。隐居乡村写作的莫言,得知获奖后的第一反应:狂喜并惶恐。面对央视白岩松的电视采访,却唱起了〝无所谓〞。在中国,公众人物都习惯了冠冕堂皇的客套话。

中国白话文写作的头把交椅,不知会否因为莫言获诺奖,而重新排序。之前,鲁迅当了很长时间的旗手;李敖自诩〝前五百年后五百年〞第一;韩寒从天才文学少年转型到风靡一时的意见领袖。也许,本无所谓头把交椅,自古文无第一。文学是负责记录一个国家民族之心灵历史和现实生活的。任何文学奖项,无论来自国际还是国内,都值得尊重,但也都只是一份带有局限性的评价。对文学家的最高褒奖,最终来自于他所在国家的国民中经年累月积累的口碑。莫言获奖的积极意义很多,而中国当代文学缺少现实主义力作的遗憾,仍客观存在着。诺贝尔文学奖有很强的西方汉学家的趣味和价值:有些趣味是是西方独有的(如喜欢乡土),其他中国作家大可释怀;但有些价值和特质却是文学共有的,如展现深刻与批判及表现苦难和忧思。当代中国文学在这方面似乎还相当缺位。或许,未来中国会有更优秀的作家、更伟大的作品问世。

莫言获诺奖,不管收获的是鲜花和掌声,还是唾沫和睥睨,都不妨碍莫言成功矗立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里程碑,象征着中国当代作家、以及中国当代文学成就已经获得了世界的关注。瑞典文学院颁奖词说: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莫言以自己的卓越作品,征服了瑞典文学院和西方读者。获奖的是他的文学作品,而非其他。

在我看来,莫言获奖在中国的意义,更在文学之外。其一,莫言获奖是一面镜子,折射了中国心态的纠结。

作为对人类杰出贡献的公认尺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诺贝尔奖,一直触及中国人的痛与痒,折射中国人对诺奖复杂的情结与纠结。科技类诺奖,曾经拥有四大发明的中国人,似乎一直有自知之明,从未想入非非。而诺贝尔文学奖,浸润唐诗宋词的中国人,总期盼中国作家金榜题名,每年都会热炒几个热门作家和诗人,猛吃一回酸葡萄。诺贝尔奖桂冠的葡萄枝,似乎一直挂在中国文坛窗外。

让中国官方纠结的是,诺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以来,算上莫言,共有12位华人获奖。可是,科技类获奖的,都是外籍华人。获某些奖的中国人,官方不喜欢、不让提。文学奖已出过一个华人,也是官方不喜欢、不愿提的。十二年前,华裔作家高行健以中文作品《灵山》获诺奖。外交部很纠结,声明指出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有不可告人的政治图谋〞。《人民日报》很生气,发表评论《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高行健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痛斥〝瑞典文学院是一贯反动、一贯敌视红色政权、一贯敌视中国人民的彻头彻尾的反动组织〞。中国作协更是嗤之以鼻:〝诺贝尔文学奖十几年前就失去权威性了,被用于政治目的。〞

莫言获奖,官方变得不纠结,不生气,上了新闻联播,滚动播发。相信中国作协心花怒放,一定会喜不自禁地盛赞:〝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昌盛的最好体现,是文化强国建设的一大成就,也是我国文化战线向党的十八大献上的最好礼物〞。

但这回轮到普罗大众纠结。一方面纠结,这是一个中国文人百年之梦,人们都期待一个中国作家获奖,莫言获奖,名至实归,但在拓展话语空间和争取公民权利方面,莫言似乎做的太少,有悖于一个作家的良知。而参与抄写连自己都反思批判的政治领袖的讲话,以此为荣,缺失一个作家应有的独立人格,不能不说是一个诺奖作家的操守瑕疵。服务于权力的文化不会真正繁荣,献媚于当权者的作家不会崇高伟大。另一方面纠结,同是中文作品获得诺奖,高行健和莫言的差别咋就这么大呢?十二年前飞向瑞典文学院的唾沫,干了没?更让我们藉此反思,当代文学都能获诺奖,中国自然科学为什么从未获奖?

诺奖在中国的情结,是民族自尊和国家软实力的情结。诺奖在中国的纠结,是进步与僵化的纠结,是普世价值与专制遗毒的纠结,是思想不能自由、心情不能舒畅、创造力不能蓬勃的纠结。归根到底,都归在政治文明这个结。

其二、莫言获奖是一把尺子,丈量了中西文明的距离。中国与西方文明有多远?一言难尽。一个中国,五个影子,分别是经济中国、体育中国、文化中国、军事中国和政治中国。不同影子的中国,与世界距离不一样。

若论〝经济中国〞,中国经济总量雄踞世界第二,傲视群雄,成了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眼里的香饽饽。若论〝体育中国〞,成功举办了世界赞叹、精彩绝伦的北京奥运会,在举国体制的给力下,中国当之无愧成了奥运金牌大国。若论〝军事中国〞,中国早进入世界核俱乐部,太空科技和先进常规武器日新月异,军事实力排名世界第三,亮出的肌肉已让世界任何军事强国不敢轻举妄动。

若论〝文化中国〞,老祖宗留下的四大文明古国的底子,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孔子、易经、瓷器、茶叶、中医药以及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白酒对国外的输出,就像今天的美国对其他国家经济模式、文化观念的输出一样,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尊重和学习。中国电影、摄影、舞蹈、建筑艺术、民俗文化等屡屡在国际获奖,显示〝文化中国〞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号角下,奋发努力,正在焕发光彩。而莫言获奖,再次证明,当代中文写作在世界文坛已经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中国作家走向了世界,中国作家和读者从此不再自卑、猥琐、犯酸。虽然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战略,必须要有文化自由的空间,才能飞得更高、更远,但互联时代的世界一体化,转型时期的中国公民觉醒,将持续催生文化繁荣。

而论〝政治中国〞,早跻身联合国五大常,如今已是各国刮目相看的世界大国,在世界事务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中国在世界上的老朋友犹如珍稀动物,越来越少。国内政治体制的改革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由此导致的官民矛盾越来越多,益发尖锐,突发事件此起彼伏。权力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依然常常践踏在法律之上。公民人权依然未能充分保障,权力对思想文化、言论自由的管制,依然不放松。

中国与西方文明的差距在哪里?公民素养固然亟待提升,但政治文明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短板。莫言获奖,获奖〝莫言〞。一个维稳有余、自由不足的国度,给莫言获奖留下一个〝莫言〞的特色注解,令人啼笑皆非。曾有党内学者说:迟迟未政改缘于理论准备不足,不是惧怕民主。请问,莫言获奖是朝野乐见的好事,为什么也惧怕评论,不展现从容大度呢?当今世界,哪个国家对国人获诺奖,如此惊慌失措,把紧风声的?

莫言获奖,〝文化中国〞已然站立;获奖〝莫言〞,〝政治中国〞仍在匍匐。中国政改的关键,不是执政党的理论准备,而是道义准备,是使命、责任和自我超越的勇气。

其三、莫言获奖是一支曲子,拨弄了中国大众的娱乐。

互联网改变世界,也改变中国,〝阐释年代〞结束了,〝娱乐时代〞翩翩而至。解构中国进入泛娱乐时代,红尘路上没有不吃荤的猫。资讯的价值不再取决于社会价值导向,而是取决于是否新奇有趣。新闻、政治、体育、商业、演讲、教学活动,甚至不幸事件„„几乎所有的一切都〝被娱乐〞。长期浸淫于娱乐的环境中,人们学会了感官享受,看过即忘,心不在焉,没必要当真,但也遗忘了思考、理性、责任甚至起码的同情。

中国当代文学,在大众心中,早已不复有上世纪的神圣光环。莫言摘了诺奖的桃子,大众有同喜同贺的,也有说风凉话和尖刻话的,在网路,网友开始消费莫言获奖的话题,娱乐到底。一些知名知识份子和网路名人,甚至设想了许多富有国情的〝魔幻现实主义〞剧情,引来数万哄客,纷纷转载。比如,高密市政府会奖励莫言一套300平方大房子;莫言小时候的幼稚园,宣布教会他写第一个汉字;莫言的接生医院,将拍卖莫言的婴儿脚印;罗玉凤会宣布爱上了莫言;韩国会宣布莫言有韩国血统;方舟子会声称找到了莫言的代笔铁证;朱军会约莫言做一期痛哭流涕的《艺术人生》;房地产开发商准备在莫言的故乡高密,打造一个诺贝尔文学城;北师大宣布超过北大,成为中国最牛大学,因为培养了两名诺奖获得者。更有创意的设想是,再生资源公司陈游标将他的概念型产品〝好人空气〞,在媒体面前一言不发的释放,做一次〝莫言〞的行为艺术。更有名人戏说〝莫言是当代媒体标题党之父〞,因为他的《丰乳肥臀》,一点也不丰乳,也不肥臀,和色情风马牛不相及。

网友对莫言获奖的娱乐解构,比文学思考多得多。我们在感叹当今〝什么都可以寻开心〞、〝什么都可以恶搞〞、〝什么都敢娱乐〞、〝什么都可以拿来娱乐〞的时候,在批评媒体对利润的追求犹如苍蝇逐臭之恶时,在埋怨普通民众的品位如此〝不堪〞时,可曾意识到知识份子精英群体的失语?某些文化名人,为了吸引眼球、增加粉丝,甚至常常故作话题噱头,拿肉麻当有趣。从古自今,优秀知识份子既承担着传道教化的重任,更有引导社会人文精神趋向真善美的义务,在现代社会,更应有社会正义守望者的担当。一个由优秀知识份子话语主导的舆论场,才能远离媚俗,抱持底线。

毋庸置疑,娱乐是人权。中国进入‘娱乐时代’,人们抛弃假大空的精神面具,瓦解了不合乎人情的思想桎梏,在各种话题的调笑、戏说、胡侃中,人们压抑的情绪得以转移,精神压力到缓解,开始回归到轻松的自我和本真。娱乐被赋予创造力的源泉、精神独立和重拾人性价值的魔力。的确,对于一个曾经忽视个体的意识形态禁锢的国家来说,娱乐的潮涌对冲破藩篱是有极大进步意义的。但是,娱乐消解了一系列由社会制度和生活压力形成的窘迫,但〝娱乐时代〞本身对个体的发展乃至存在又何尝不是一种严重的压迫?

〝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之人们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美国学者波兹曼在《娱乐至死》的警醒,有些危言耸听,但细想,并不是全无道理。在资讯化时代里,我们关注什么?我们传播什么?我们娱乐什么?在娱人娱己的舆论场,我们应该建立起一种什么样的规则,制造一种什么样的氛围,才能让我们的身心真正得到愉悦?

其四、莫言获奖是一具梯子,抬高了中国崛起的自信。

在莫言获奖之前,中国作家和读者对诺贝尔文学奖一直有驱不散的焦灼症。这种焦灼症,其实是一种国民自卑心理的折射。何谓自卑?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

中国人的大国情怀早在鸦片战争后,就被大打折扣了。20世纪初,以胡适为代表的文化激进派,干脆提出〝汉字不废,中国必亡〞,建议全盘西化。被誉为〝先知〞的文化巨擎尚且如此,何况平民?而日本大规模侵华,更把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打上耻辱的烙印。沉重的自卑心理,在国人心头压了百年,〝卑入骨髓〞,近乎自贱。

同样在中国工厂生产的衣裳,贴上外国商标,立马身价百倍。中国品牌非要注册个英文商标,狐假虎威。坐在星巴克喝咖啡,自我感觉顿时良好,投向窗外的眼光,都透出莫名的优越感。老外用的东西就是好、老外用的药就是神效。品牌自卑无处不在。各国旅游城市的奢侈品免税商店,被中国游客挤爆。女士拎国外名包,男士戴国外名表,成为世俗社会的成功标签。

在文化领域,自卑气息四处弥漫。偶然〝获赏〞的一个小奖项,便引为〝中国人的骄傲〞并疯狂炒作,把自卑暴露得更彻底。只有懂洋文化、满口洋名词、偶尔夹杂几句英文的中国人,才算〝有品位、有层次、有素质〞。文化自闭固然是错,但文化自残更是可怕和悲哀,把老祖宗的文化精华弃之如履,而独崇西方文化,无异于自毁。中国思想文化的创新,仿佛只有经过洋教主的加冕,才发亮。奥运金牌,成了稀释民族自卑的兴奋剂。教育亦是如此,〝留学〞光环背后,藏着国人深重的自卑心理,一听说〝我刚从国外学习回来〞时,不管有否真才实学,眼神瞬间发出尊敬、膜拜的光芒。

中国人的自卑,并不都是因为现实不如意,一方面是因为无法从那一段屈辱的历史记忆中走出来,这种自卑更多是一种集体心理惯性;一方面是在近现代史上,生产力和创造力落后,对本民族的文明不自信;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长期以来政治对人权的压抑,造成个体生命空间的逼仄,导致心态的焦虑和人格的畏缩。中国人自卑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主要体现在,原本正常的事情被赋予了对外证明的色彩。体育明星被绑上爱国主义的大篷车。不喜欢姚明就是不爱国。李娜一会被捧为〝民族英雄〞,一会被贬为〝缺乏教养〞。所有荣誉,都能与政治挂鈎。中国自卑,喜欢事事不计成本地证明自己,奥运会、世博会无不如此。一直焦虑诺贝尔文学奖,不也这样吗? 文化自卑让欧美影剧流行,却也逼著文化自觉、文化自强,在世界上渐有了声音,显出了特色;教育自卑让〝留学〞大军疯狂增加,却也逼着国内教育体制深度改革;经济自卑让〝洋品牌〞做大,但也逼出了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不知中国政治体制的诸多弊端,在国内引发民怨,在世界上广受诟病,能否逼出民主宪政的一片新天?

世界本没有墙。也许阻隔我们与世界自由交往的,是心墙。莫言获奖,证明了瑞典文学院客观独立,没有戴有色眼镜,更没有一贯敌视中国,没有〝不可告人的政治图谋〞。莫言与高行健一样,他们的作品获奖,是因为关注了人本身,而不是把文学弄成国家的颂歌、民族的旗帜、政党的喉舌,或阶级与集团的代言。

诚如莫言在东亚文学论坛上的演讲:〝我们的文学其实担当着重大责任,这就是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的责任,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人们,尤其是那些用不正当手段获得了财富和权势的富贵者们,他们是罪人,神灵是不会保佑他们的。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那些虚伪的政治家们,所谓的国家利益并不是至高无上的,真正至高无上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

政治不能超越人性,这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解读。中国做到了,做好了,就真正崛起了,从容自信了。

(文章来源:郎遥远的博客。郎遥远,独立时评家,资深策划人,商业地产专家,营销实战专家。浙江永康人,定居杭州。被评为“中国城市会展与节庆最佳策划大师”。曾任《中国民营》杂志常务副社长,现任《世界华商》杂志副社长兼总策划,遥远星空(北京)国际文化传媒董事长、辽宁新辽商文化传媒公司董事长、杭州遥远策划咨询公司董事长、多家浙商投资集团独立董事、策划总顾问。)

第二篇:莫言获奖

2012年中国文学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虽然没有很认真的读过莫言的作品,因为实在是有点长。但对于这位老作家还是曾经了解过,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莫言的作品获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很多重要的作品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出版,之前中国作家实力排名莫言高居榜首。

对于莫言获奖,并不是人人都肯定,大部分中国人都把诺贝尔奖神化,认为他这样一位乡土文学作家能获奖简直就是一件神奇的事。我认为莫言是个很简单很现实很坦率的人 出自他手的小说具有生动表现力,人物语言和画面感都非常电影化,完全折射出社会真实的方方面面。他的个人化比较明、地域性比较强烈,他对于动态的社会性的描述、和史诗性情结的搭建极好。这主要是他对一些重大历史题材的涉及。尽管莫言本人创作长篇小说,但他对细节的强烈的描摹,比如一些血腥恐怖场面的描述,都是极其精彩的。

而这样说其实也不是觉得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最应该的,当然,他能获奖,那肯定是优秀的。而历史上,托尔斯泰、易卜生等大文豪没有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但谁也不会否认他们的成就。就中国而言,鲁迅、茅盾、郭沫若、老舍、巴金等也没有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但谁也不能否认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大一部分的人认为他的作品“最符合西方文学的路子”,更确切地说,他的作品更符合西方人的某些主观需求,文字很直接,甚至残酷,说实话我是挺喜欢这种风格的,很实在。

总的来说,莫言获奖也为了民族争光,对以后中国的文学也有很大影响。

第三篇:莫言获奖

莫言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莫言从1981年开始小说创作,著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红树林》、《蛙》等一大批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和国际文学奖。莫言的许多作品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包括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等,在世界文学界具有较大的影响。

在中国当代文坛,莫言的写作特色十分鲜明。他受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和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等影响,吸收西方文学营养讲述中国乡土故事。同时,他始终一腔热血地关注当下现实,同时又十分清醒地认识到“作家要写灵魂深处最痛的地方”。

近两日来围绕莫言获奖大家众说纷纭,左方认为其作品迎合了国外一贯的“审丑”心态,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及底层现状的揭露,有丑化中国人的嫌疑,就像当年张艺谋电影《红高粱》所受到的批判一样;右方认为其作品缺少对自由、民主理念的呼吁,本人有红色背景,与官方关系密切,尤其存在抄写《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过往,而饱受民主人士的诟病。

甚至出现一些他是否应该获奖的争议,有人认为其获奖是对共产党的肯定,间接否认了西方对中国政府严格的审查制度、缺乏自由声音的抨击,不利于今后对当局民主改良的鞭策,所以目前不应该获得这个奖项。但更多的国人是表示祝贺,毕竟是圆了百年来中国人的诺奖梦,能够促进世界更多的人去了解、认识中国。

个人认为莫言的获奖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

1、对于文学方面,能够激励中国作家写出更多关注民生、贴近现实、接地气的好作品。虽说文学作品与政治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政治不能超越人性,对真善美的讴歌,就是对普世价值的肯定,就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解读。

2、对于其他自然学科也有很大的促进,万事开头难,跨出了第一步,至少证明中国人对于诺奖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从而激励后来人在国人更加期盼、更加在乎的自然学科上的突破。

3、能够促进中国人对当前教育的反思,放牛娃出身的莫言能取得这样的成就,难道不是对中国教育的极大讽刺?中国僵化的应试体制,对学生天性的压制,造就的是只会考试、毫无创造力的“人才”,已然走进了一个很大的误区,就像钱学森临终所忧虑的:当下中国培养不出大师级人才!

总之,我希望将来各领域能够涌现更多的“大家”,朝向世界文明迈出更坚实的一步!

莫言获奖原因分析

中国当代作家这样多,莫言能成为最具焦点的那一个,原因是什么呢?诺贝尔文学奖为何花落莫言呢? 文学原因:

莫言的文学风格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神交”,成为被诺贝尔文学奖“看好”的极大因素。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对莫言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将三维舞台,转变为显意识、潜意识结合的全息境界,沟通时空、真幻、人神世界。莫言的写作手法、思考角度受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影响很大,受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影响尤甚,即吸收西方文学营养讲述中国乡土故事。而所谓魔幻现实主义,貌似荒谬,离现实无限远;实则深刻,离现实无限近。他的作品写的是中国人和中国故事,所透出来的却是对人类的关怀。他始终一腔热血地关注当下现实,同时又十分清醒地认识到“作家要写灵魂深处最痛的地方”。

在莫言3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除品质上乘、被普遍视为杰作的《红高粱》之外,《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一批小说,都以其暴烈的叙事狂欢及魔幻而非凡的想象力,使之在中国当代文坛独树一帜——既融合中国古典浪漫情怀,又有天马行空的怪诞虚构,从西方现代派、后现代派借鉴的各种叙事技艺,保证了莫言小说的繁复与博大,深湛与激情。莫言以其“泥沙俱下”的叙事能量成就了迥异的文学气场,其饱满的视觉、触觉、味觉、听觉、嗅觉等感知细节的全方位铺排总给人难以自抑、狂飙不止的阅读感受。当代中国作家中,如苏童、毕飞宇就不止一次说过,莫言是当代中国最具原创力和爆发力的小说天才。莫言的文学创作具备了超越地域、民族、政治的魅力和价值,闪烁着人性光辉。

个人原因: 在作品中摹刻了一出出“东北乡”传奇的莫言对自己的家乡一往情深,“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莫言说:“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

当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传来时,他正在山东老家高密东北乡写作;彼时,他是从这片生长着红高粱的土地走出的“黑孩”。这一天,书商忙着加印,人们忙着热议。众声喧哗中,莫言仍在生长出他的生命与文学的土地上,默默地写作,默默地讲述着生命与人性的故事,就像他自己说的“我用文字记录永生”。一个诚恳的人,一颗诚恳的心,一些诚恳的作品。这就是莫言,至今保留着故乡“树木、水流、高粱地”创作灵感的质朴的人。

在此之前,对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舆论众说纷纭,也有一些人对他提出质疑。对此,莫言说:“感谢那些支持我的朋友,也感谢那些批评我的朋友。我终于得到了一个把自己放在众声喧哗之中的机会。持续半个月之久的网络大战,也是认识自我的最佳机会,让我知道我有哪些缺陷和不足,也让我知道了有哪些宝贵的东西需要坚持、发扬。”

莫言是中国严肃作家中被介绍最多,在国外知名度最高的。他的想象力在这一代中国作家中也是很突出的。这是当下几代人很缺乏的。而且莫言一直在努力超越自己。从《红高粱家族》,到《丰乳肥臀》,到《生死疲劳》,到《蛙》,他一直在寻找新的方法。这是很不容易的。很多作家成名后,会满足自己的已有成就而裹足不前。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莫言获奖后电话专访了他,莫言表示,“将按照我原来既定的方向,脚踏实地,描写人的生活,人的情感,站在人的角度写作。” 莫言的充沛才情、独特选材、顽强坚持、认真借鉴,成就了不同凡响的文学佳作。

政治原因:

在政治方面,首先,莫言获奖须置于世界地缘政治向非西方国家平衡、世界多极化的这么一个背景之下来看。最近三十多年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以后,诺贝尔文学奖项的颁发出现了一个趋势,即由原来主要颁给欧美作家,开始逐渐颁给欧美以外的人,比如非洲人、拉丁美洲和亚洲人。这反映出,当前的世界,地缘政治变得越来越复杂,失去了核心,力量在向非西方国家平衡,在趋于多极化。诺贝尔文学奖,也摆脱不了这一地缘政治色彩。

另外,这次莫言获奖,本身也体现着诺奖评委们和国外文学界,对日益发展强盛的中国的承认和尊重,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正视与重视,认识到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不可或缺。

文学没有绝对的标准,外界的国际环境会产生一些影响,中国崛起的势不可挡也起了一定作用。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莫言本身创作的影响力,他的文学个性以及丰富的想象力。文化传播原因:

“翻译”与“影视”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桥梁

莫言是作品被翻译得最多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他笔下的“乡土魔幻中国”受到西方译者青睐,许多重要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瑞典文、韩文、日文、荷兰文等多国文字。尤其是在诺贝尔奖的所在地瑞典,瑞典汉学家陈安娜一人就翻译出版了莫言的三本代表作——:《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劳》。

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西方媒体评论称,莫言的小说能走进西方主流视野,跟张艺谋改编拍摄的电影《红高粱》有很大关系,“他在海外最有名的作品可能还是《红高粱》。”

在中国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之际,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的行为,而应和翻译、影视、媒体宣传等共同形成跨文化传播的合力。中国面向世界的文化传播需要系统工程。

原因:

1.自身优异。莫言具有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莫言自述:“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这点从他的小说都可以看出。

2.他的小说色彩感强,个性鲜明。举例:比如他描写的月亮是“墨色的月亮”,高粱是“杂交的高粱”,人影是“一对对暗红色的人影”......3.善于写自己的故乡。这是有别于其他作者的地方。是自我个性的另一个表现。

4.他懂得学习西方创作理论,不管是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都大胆在自己的作品中尝试。比如莫言崇拜的福克纳,他写的《喧哗与骚动》,小说大量动用多视角叙述方法及意识流法,是意识流小说乃至整个现代派小说的经典名著。在莫言的小说中都有体现,这也是他有别于中国现代作家重要的一点。但是莫言又说:“越是崇拜福克纳,越是要离他远一点”。这一点提醒我们,具有自己的个性与风格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够说因为崇拜某某人,因为他优秀出众就去模仿他,而丧失自我的个性。莫言不仅吸取西方创作理论,又保有了自我鲜明个性。5.作家的成功要经得起风雨。不管是社会给予的,还是因为家庭婚姻、子女造成的种种问题。都需要我们坦然面对。这点在莫言身上也得以体现。

6.对于自己获奖的主要原因,莫言表示,”我的作品的文学的素质,这是一个文学奖,授给我的理由就是文学奖,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的独特的文化和弥足的风情,我一种是站在人的立场上立足写人,超越了人群和种族的限制。

7.原著被翻译的好。有言论甚至说,其翻译的文字比莫言本人写的还要好。

8.有个日本获取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来中国必见莫言。必要与莫言交流分享文学思想。说明公众作家的推崇也是很重要的。莫言获奖想必这也算个原因之一。大概就是这些了。

从梁启超到鲁迅再到沈从文,我们几度与诺奖失之交臂,往事如昨令人惋叹。我们不是没有伟大的作家和一流的作品,困难的是以何种方式挤进世界文学的前沿,个中原因有作家视野的宽阔或狭窄,也有思维模式的僵化和惯久的一边倒,还有作品人性普泛意义的揭示和把握,更有翻译技术的隔膜和制约。每隔几年,我们的作家都会掀起为什么诺奖队伍中缺少泱泱中华的大讨论,其实深究起来无非是我们的作品过于看重商业化,或者有更多成分刻意于“主旋律”,加之身处浅阅读的文化生态环境,让作家们远离了抱负和责任,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仍有对现实思考极其深刻的精品在涌现,莫言的《蛙》就是最好的例证。

那么,为什么莫言的《蛙》在摘得茅盾文学奖后又能问鼎世界级奖项,个人认为因素如下。

一,作品主题的独特性。人口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而控制人口又是现代转型的无奈抉择。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为天下瞩目,但就其纯粹的技术手段也为很多国家所诟病,笔者就曾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最高潮时亲身参与其中,深知其对政治、伦理、传统的冲击是史无前例的。那时候我想,若干年后我们该怎样看我们今天的手段,又该如何还原和解释这段历史?这是在用生命之痛、人性之痛交换国家发展和经济繁荣。如此敏感的题裁,那个作家敢碰?走进禁忌,该有超凡勇气,而这勇气源于作家敏锐的眼光和坚守的良知,庆幸的是我们国家在复兴道路上逐渐解除着文化禁锢,才让我们的作家敢发心声而于笔端。

二,不断打磨的耐久性。莫言这部作品动笔于2002年,当时的题目叫《蝌蚪丸》,触动作家灵感的是1958年的一则旧闻:男女同房喝下14只蝌蚪可以避孕,与当今“喝红茶菌”“打鸡血”的形式极其相似,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为什么会重复同样的荒谬?于是他用一个剧作家观看自己作品的表现手法写了十几万字,觉得不满意,便搁置到2007年才重又动笔。我们说一部好作品要不断打磨,经得住时间的晾晒,才有可能思考得更深,观察得更透,写起来才更加成熟、饱满。

三,艺术手法的多样性。《蛙》以解放前、文革中、改革开放和新世纪四个不同历史空间作为小说背景,围绕实施计划生育的不同叙事,让这四个空间互文参照,纠缠搅扰,把人性悲剧宿命化,国民痼疾精神化,气象辽阔,具有史诗风格。整篇写了五部分,每一部分用书信的形式开笔,使故事不论推得多远都能围绕在一条大的主线下,而结尾部分又采用九幕话剧的笔法,揭示人物内心的苦痛、现实的惨烈和对未来的憧憬,主人公“姑姑”从接生的快乐,到坚决不准超生婴儿活着的忠诚甚至疯狂,再到精神的救赎,以眼前泥塑婴儿一一复活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反思我们民族为了富强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充满强烈的寓言意味。而“蛙”的低卑形象、令人恐惧的眼神、咕呱繁复的鸣叫,刀锋般刺向我们的记忆深处,又反向深化了主题。

四,叙述语言的朴素性。从他的成名作《红高粱》我们可以感受到,莫言的语言气势宏伟,大气滂沱,泥沙俱下,既有诗意充斥,又有民间喧哗,是业内责疑的话题和描摹的范本。那么,如果用这类叙述语言去写《蛙》该更会显现意想不到艺术冲击力,但是这又给作品向外推介制造了翻译上的障碍。令人欣喜地是《蛙》的语言在力求返璞归真,用超然于世的第三者视角,干净地编织故事,简洁地塑造人物,朴素地谈论思想,这不能不说是莫言对个人风格的成功改造,也是一个作家在功成名就之后的自我升华,更是一个成熟作家能力攀升的生动体现,也为译者荡平了华语作品推介的难度。所以说莫言不获奖连上帝都会抱怨。

莫言出生在山东高密,那丰腴厚重的黑土、若猎猎旌旗直指天宇的红高粱,哺育了一颗善于忧思的伟大心灵,他曾在易县当兵服役、创作在保定起步,贯穿并主导民族风骨的易水文化,保持了一个作家道义的守恒。莫言在《蛙》杀青之后说:他人有罪,我亦有罪。我说:莫言获奖,受之无愧。我们说:这是他个人的荣誉,也是一个作家带给整个中华民族痛快淋漓的自豪。

梨花体

在网上看过很多诗歌,当然也包括那个已经属于“著名作家”所写的“梨花体”。其实现在流行的诗歌,包括《章子怡漂不漂亮》都不是什么新发明,几年前在一些实验诗歌的选集中,早就出现过。

我并不把它们归于诗歌一类,它们仅仅是一些被莫名其妙断了句的句子而已。平常的句子,仅仅因为在电脑上多打两个回车,就成诗歌了?或许诗歌的确不应该承载太多的社会责任,但起码要给人美的享受。

徐志摩的诗、海子的诗都曾经打动过我们,因为他们的诗歌中有美好的东西,这些东西触及到了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带,能够给人带来共鸣或者感动,可以让人震撼或者思考。这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不像现在的某些诗人创作的诗歌,形式大于内容,或者索性没有内容,仅仅把一段毫无意义的文字毫无章法地分割一下,就成为了所谓的诗。

虽然在诗歌不很流行的年代,这样的诗歌也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吸引人们的目光,但这种关注肯定是不会长久的,诗歌不是为了博得旁人浅薄的笑容。无论是古诗还是新诗,好的诗都应该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而不是为了写诗而写的诗、为了出名而写的诗。降低对创作的要求,最后受伤害的是诗歌本身。

[孙健]我在学生时代曾当过业余诗社的社长,近日对“梨花体”诗歌的讨论,多少我重新激发起我对诗歌创作的热爱。那些多半只能自我欣赏的诗歌明显登不了大雅之堂,但是我相信民间的“草根之作”(即便是那些似乎是对诗的概念进行了颠覆性的重构的作品),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怀的宣泄,便也应是艺术花园里的一朵奇葩。正像我们热爱相声艺术,我们就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了郭德纲。诗歌的年代已经远离我们许久,眼下我们终于欣喜地看到了一线曙光。

[beinah]我觉得就像日常生活语言可以不断更新不断创造一样,诗歌也是可以根据生活情境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形态来表达不同的爱好方式的,我很感兴趣,正在努力尝试,也算与时俱进。

[zcx]我一点也不喜欢“梨花体”。

诗就得有诗魂,有意境,如果“梨花体”算诗的话,那么街头巷尾长舌妇的碎语废话岂不字字珠玑、句句成诗了?从“偷听某某”记录下的闲言闲语岂不都成了“来自民间”的诗歌了?文必有内容,诗必言志。我不想玩弄文字游戏,不想糟踏汉语,不想亵渎诗歌。《梨花》、《与沁园春无关》、《章子怡漂不漂亮》之类的“梨花体”只会激起我对“赵(钱)孙李”们的蔑视,而不是对玩文字游戏的热情。

[九九]看了一些“梨花诗”,忍不住学着它的格式,做了一篇评论“梨花诗”的诗:梨花体算不算诗/有人说它算,有人说它不算/俺的语文老师就说它不算/可是/苏菲舒说它算/但是/语文老师硬是送了俺一个鸭蛋。哈哈,我这一句话评论可不可以命名为“梨花评论”呢?!

[陈剑华]对于“梨花诗”,有人愤怒地说:这根本不是诗!但至少这样的诗让人看得懂,知道在说什么东西,而这一点是现代诗早已放弃的功能,因此,“梨花诗”也扎扎实实地打在了现代诗的痛处,打在了现代诗真正的软肋。不管作者这么做是有意还是无意,实际上是嘲笑了不知所云的现代诗,这告诉现代诗的诗人们:不管你怎么写诗,至少你得实现诗歌最基本的功能,要让别人看得懂!然后才有好坏之判!

第四篇:莫言获奖

原标题:听莫言获诺奖演讲

□洪 烛

听莫言获诺奖演讲,我的感受是:本色。

本色就是他的最大特色。

没有拔高自己,也没有自我矮化,他展现的就是他这么一个人,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爱谁谁去。他可不会为讨你的欢心而改变自己,更不会因桂冠加冕而自我戏剧化,仿佛真的铁肩担社稷似的。

是大英雄自本色。本色其实很难得。尤其在众人无限的期许与无限的挑剔面前。

莫言以不变应万变:我就这么着了,你能怎么样?我是来领奖的,又不是来拉选票的。难不成还要为别人的喜怒哀乐而活吗?让你失望了,那活该。别怪我,在你认识我之前我就这样了。你有更好的演讲稿,那你来讲啊。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我估计他心里还是有点火的。这几个月撒向他的鲜花,没有使他更温柔,因为泼向他的口水,反倒使他更坚强了。

其实,作家的定义和角色有很多种,莫言选择了最原始也最基础的一种:讲故事的人。好像挺低调。可把中国故事讲到万众瞩目的诺贝尔领奖台上,就牛逼了。

潜台词是:许多作家自以为真理在握,自我戏剧化地传道乃至殉道,却连故事都讲不好。基本功都不过硬,最好别自命为作家。

作家还是要拿作品说话的。任何口号都可能随风而逝,文学经典才是铁板钉钉,光靠嘴皮功夫是拿不下来的。

作家可以像上帝一样置身度外地俯视瞬间政治风云(他的参照系是几千年人类文明史,再辉煌或再黑暗的朝代都只能算作插曲),缄口莫言,守口如瓶,保持要么纯个人要么立足于全人类的独立思考。大作家大诗人的功绩显现在:众生内讧之时,巴比塔土崩瓦解之际,他却独辟蹊径地以个人之神力“建造了一座非人工所能建的纪念碑”(普希金语),其流传久远一点不逊色于亚力山大的功德碑。

不管怎么说,能看出莫言是个感恩的人,对母亲的感恩,对故乡的感恩,对军艺导师徐怀中的感恩,对改革开放的感恩,甚至对中国小说先驱蒲松龄的感恩,以及对外国先驱马尔克斯与福克纳的感恩。哪怕这些恩情有的只是之于他个人而言的。但一个功成名就后懂得感恩的人,比忘恩负义或恩将仇报的人在我眼中更朴实,更有人味儿,也更感人。

昨天晚上记者采访我,问莫言获诺奖对整个中国文学复兴是否有效用?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纯文学在八十年代高居于中国文化的金字塔尖,才造就出莫言等一代新作家及北岛、舒婷等一代新诗人的横空出世。后来,过度的市场化(或者说过度商业化)又使纯文学快变成文化金字塔垫底的了。

从莫言获奖开始,纯文学终于把颠倒的乾坤扭转过来,重新荣登金字塔尖的位置。

洪 烛

第五篇:莫言获奖

新闻评论——莫言获取诺贝尔奖

莫言何许人也?你可以没看过他的书,或者你连他是干嘛的都不知道,但是,你若是连“中国作家获得诺贝尔奖”都不知道,那么,你真的已经OUT了。

莫言,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今年是2012年。没错,如果2012真的是世界末日的或,怎么轮也该由中国那一次奖了吧?当然这是笑谈。中国能够有一位作家可以拿到诺贝尔文学奖还是值得举国同庆的。闷骚了这么久的中国文坛,每次都把不被嘉奖一事当作一缕轻烟,莫言这颗重磅炸弹平地一响,浮尘四散,各领域各阶层各单位„„纷纷发来贺电。首当其冲的是中国作协,自己人拿了这么大的奖,哪怕这个人他不是自己,作为领导作为同僚,怎么也得一番褒奖吧。主席致辞,这是中国作家在世界获得肯定,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重大飞跃,客套话,听听开心开心得了。网上书城也瞅准时机,莫言书系一版再版全部卖脱销,消费者买的可是诺奖获得者的传世之作,就算不看,往书柜上这么一摆也是有学识的象征!紧随其后的是莫言的老家,旅游局早早规划好了,当年莫言写作的屋子要盖一座纪念馆,瞻仰诺奖人风采不能没地儿去。“红高粱”旅游区规划好了,不劳费心早就被执行力超群的乡亲们提上日程。“莫言牌”××商标以确定被其老家一个卖烤鸡的商家抢注,打上“莫言”商标那就是销量的保证啊。为家乡贡献一份力量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事,不是吗?

莫言好忙,元芳你怎么看?身为作家出品好的文学作品记录真实感情,莫言只是做了他该做的事,如果不是活的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相比大多数国人会陷入笔者开篇所述的窘境。获奖的确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势,这是莫言的荣誉,我们只是沾光,光有射程,也有暗淡的一刻,以此“光”炒作的集体与个人都是不当的,胜不骄,各行各业欢腾过后还是该干嘛干嘛去吧,莫言已经够忙了。

有倾向性的叙述占了大部分篇幅,几乎没有真正的议论。

下载莫言获奖的四大反思(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莫言获奖的四大反思(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莫言获奖感言

    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宴会上的讲话 (2012年12月10日 ) 尊敬的国王陛下、王后陛下,女士们,先生们: 我,一个来自遥远的中国山东高密东北乡的农民的儿子,站在这个举世瞩目的殿堂上,领取了......

    莫言获奖演讲稿

    莫言获奖演讲稿 莫言最著名的电视剧《红高粱》深受许多书迷的喜爱,莫言2012年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以下是小编整理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感言。 莫......

    莫言获奖感言全文(精选合集)

    “作为一个从中国一个遥远的县城——高密东北乡走来的农村孩子,今天能够站在世界知名的大厅里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这简直就是一个神话故事,但是当然,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清楚地知......

    如何看待莫言获奖

    如何看待莫言获奖 2012年10月,中国文学热兴起,人们突然对文学有了极大的兴趣,阅读热也随之而来。这些都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热”起来的。 莫言获奖后,使得本来不是很起眼......

    莫言获奖致辞

    莫言获奖致辞中的三个故事讲出了什么? 日前,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出席了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对于莫言此行,除了着装这样的八卦新闻以外,引发最广泛关注的是莫言在典礼上的发言会......

    莫言获奖感想

    由莫言获奖所想到的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

    莫言获奖感言 莫言

    莫言获奖感言莫言/文 我们应该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向人们传达许多最基本的道理:譬如房子是盖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如果房子盖了不住,那房子就不是房子。我们要让人们记起来,在人类......

    莫言获奖演讲

    人民日报海外版全文刊发莫言7日瑞典学院演讲稿 2012-12-10 05:14:22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 有16人参与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 女士们、先生们: 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