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咏史诗中的理想王国

时间:2019-05-13 14:2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杜甫的咏史诗中的理想王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杜甫的咏史诗中的理想王国》。

第一篇:杜甫的咏史诗中的理想王国

杜甫咏史诗中的理想王国

张珍珍

“唐代的咏史诗,依其表现形式,可以包括咏史、怀古、咏怀古迹、览古等类型。一般来说是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而抒发见解和感情的。咏怀古迹则是把咏怀与咏史、怀古融为一体,托古迹起兴,抒发怀抱。”这两类在艺术上虽然有细微差别,但是它们作为咏史诗“共同之处在于不离讽、诮、刺这一宗旨。”①P63-64诗人往往借助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咏怀和讴歌来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借史事以咏己之怀抱”(清·张玉谷《古诗赏析》)是古代诗人共同的审美价值取向。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国力较强盛的唐睿宗先天元年(712)。见证了唐代社会的鼎盛,也经历了给了唐王朝的深重打击的安史之乱。胸怀宏大抱负却无奈一直无从实现。如唐代其他诗人一样,杜甫也往往借助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咏赞或批评来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

要理解杜甫咏史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必须了解杜甫的思想。

杜甫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封建官僚家庭。其十三世祖杜预精通战略,为晋代名将,博通经济、政治、法律、天文算学、工程诸学。著有《春秋左氏集解》,因以武功、政治、学术著名,世号“杜武库”。在其《祭当阳君文》中杜甫自称为十三葉孙。杜预作为这一家族的精神祖先,对杜甫深有影响。杜甫自己也非常仰慕这位世祖,常于其诗中推崇他。“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杜预晋初曾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杜甫作为封建士子,家族观念支配人生。再加上他的祖上世代为官,更是有杜预、杜审言这样的出色先祖,他以自己 “传之于仁义礼智信,列之以公侯伯子男”(《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的家世为荣,他说:“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矣。亡祖故尚书膳部员外郎先臣审言,修文于中宗之朝,高视于藏书之府,故天下学士到于今而师之。”(《进雕赋》)这决定了他以儒家思想为人生价值观念。其《祭当阳君文》曰:“不敢忘本,不敢违仁。” 出身于“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家庭,这对他重视学习儒家经典,并以儒家积极入世、济世救民的道德准则来立身处世影响甚。他对上“窃比稷与契“,对下“穷年忧黎元”。(《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以儒家对一个臣子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天宝七年杜甫上当时的尚书右丞 1 韦济的一首古诗《奉赠韦右丞张二十韵》中描述了自己的生平与才华,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诗中说: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儒冠”以物代人,是杜甫自谓。他常以儒者自居。“甫昔少年日„„再使风俗淳。”这几句诗体现了杜甫作为一个儒者的完美形象。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对一个儒者的基本要求。将修身作为这一要求之根本,这是中国哲学向内的基本特征。要达到修身的目的“一方面是学习知识,另一方面是强调意识的克制和锻炼,主动地严格约束自己来要求自己。

②P27

”如诗中所说,杜甫以一个儒者自居,他刻苦学习“读书破万卷”,可比杨雄、曹子建,又以李邕、王翰自拟。他作为一个积极进取也颇为自负的儒者,修身这一阶段已经完成。接下来自陈了自己的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前一句讲的是手段,后一句说的是目的。这是杜甫作为一个纯粹的儒者最终的理想。“《訄书·干蛊》曰:‘生民之初,心方士为政。’章太炎认为:儒家本‘术士’,‘明灵星午子吁嗟以求雨者谓之儒’,‘助人君顺阴阳以教化者也’(同上),本是一种宗教性、政治性的大人物。儒家的理想人物从所谓的皋陶、伊尹到周公,实际上都是这种巫师兼宰辅的‘方士’。后世儒家的理想也总以这种帮助皇帝去治理天下的“宰相”为最高目标,其有来自。”

③P1

1如他所说:“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北征》)但有千里马未必就有伯乐,更何况在当时的社会,有抱负的文人怀才不遇几乎成了历朝历代文人诗歌中一个永恒主题了,杜甫所处的肃代二帝时期是不容他实现理想的,正如诗中所说:“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杜甫在四十六岁之前一直得不到接近皇帝的机会,尽管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向皇帝靠拢。天宝五载(七四六年),杜甫在鲁郡东门和李白分手之后(李白有诗《鲁郡东门送杜甫二首》),便“西归到咸阳”结束了他的游历生活。杜甫到长安的目的,当然是要当官。而杜甫来到长安的时候正是大唐帝国日渐衰落,人民生活日益痛苦的时候。皇帝疏于政事,好大喜功,武将为了立功战事不断,人民生活在离乱的痛苦之中;朝中清明的大臣被李林甫、杨国忠等一些只谋求私利的蛀虫所代替。李林甫为了保住自己的相位,不惜培植安禄山等飞扬跋扈的番将,并且视安禄山的反意不顾。在这种情形下他到长安前途自然不容乐观。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时,李林甫便一手扼杀了包括杜甫元结在内的所有这次应诏的人选,造成“无一人及第”的局面,还上表玄宗称贺:“野无遗贤。”唐代重诗,除了公开考试之外,文人向大官和王公们献诗也是谋求官职的一条道路。这种干谒的现象在当时很普遍,孟浩然曾做《临洞庭上张丞相》献给当时的宰相张九龄,王维也曾献诗给宰相张九龄、张说,白居易在《日试诗白首田夷吾、曹璠等授魏州、兖州县尉制》中说:“以文得禄,亦足为荣。”在李林甫之阴谋下应诏失败之后,于其姑表《比部萧郎中十兄》诗中说:“„„致君时已晚,怀古意空存。”《奉赠韦右丞张二十韵》中都有离朝之意,虽然失望,但他并没有放弃。《奉赠韦右丞张二十韵》诗的末尾二句“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他以白鸥自比,高洁、自傲,表明他内心并没有放弃的决心。作为一个封建儒生,杜甫是清高的,《新唐诗》本传说杜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 他也曾说:“独耻事干谒。”(《赴奉先咏怀》)。但是肩上“奉儒守官”、“志君尧舜”的使命感使他不得不暂时放弃了所谓“气节”。因此实际上当他应诏失败时候在长安写了许多“干谒”的诗歌。如:天宝七载他献给韦济的诗:《赠韦左丞丈济》、《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在向玄宗献诗失败之后他依然坚持不懈,并不惜献诗《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给被杨国忠引为京兆尹的鲜于仲通,他这样做一是迫于生活,但更重要的应该是他“奉儒守官”的使命感迫使他不能放弃。因此他并没有像当时其他有些诗人那样在仕途不顺时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这一切都是他儒家积极入世价值观影响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杜甫入世之心的坚定。而这种渴望越是强烈,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时的失落感就越重。在看到一些古迹时对前代的人物、事件感怀之心就越迫切,而自己的理想自然而然就出现在这些在咏怀古人、物的诗歌中,即,咏史诗。

杜甫的咏史诗,有五十多首。所咏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咏赞开明的君主、政治清明的时代。二是咏赞君臣的良好关系,贤臣或者高洁的文人。三是借对前代弊漏的揭露对君王以讽谏。

杜甫赞扬开明君王的咏史诗。要“致君尧舜”首先得得到君王的任用,而杜甫半生都得不到皇帝的赏识,至德二载好不容易得到左拾遗一职,却很快因房琯 3 之事,得罪了肃宗被遣回鄜州探望妻儿,途经醴泉到昭陵。(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位于今陕西省礼泉县城东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写下了这首《行次昭陵》。诗中说:

“旧俗疲庸主,群雄问独夫。谶归龙凤质,威定虎狼都。天属尊尧典,神功协禹谟。风云随绝足,日月继高衢。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直词宁戮辱,贤路不崎岖。往者灾犹降,苍生喘未苏。指麾安率土,荡涤抚洪炉。壮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玉衣晨自举,铁马汗常趋。松柏瞻虚殿,尘沙立暝途。寂寥开国日,流恨满山隅。”

唐太宗文治武略,施行仁政。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大好局面。如诗中所说“朝廷半老儒”,他任用有才能的有功劳的老臣,如虞世南诸学士;善于采纳臣子之谏,著名的直谏之臣魏征、房玄龄都是在太宗时期。“贤路不崎岖”是太宗时期开明政治的真实写照。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唐代历史上享有盛誉的黄金时代,而唐太宗则成为后代君王效法的楷模。宪宗初继位,“读列圣实录,见贞观、开元故实,竦慕不能释卷。”立志像太宗那样理政。(《旧唐书·宪宗本纪》)唐文宗“在藩时,喜读《贞观政要》,每见太宗孜孜于政道,有意于兹。”(《旧唐书·文宗本纪》)开元年间吴兢编撰了一部重要文献《贞观政要》,他在序言中写道:“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庶乎有国有家者,克遵前轨,择善而从,测可久之业益彰矣,可大之功尤著矣,岂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而已!”

④至德元年杜甫从冒死从长安逃回到当时皇帝行在,凤翔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述怀》)皇帝赐他左拾遗一职,杜甫直谏,遭到皇帝的厌恶,更不提赏识了。这时候正是国家危难之时,这年正月,安庆绪杀安禄山,仍盘踞在洛阳称帝。至德二载杜甫回家之后为追叙这次回家经过写了诗《北征》。诗中说:“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他自称“臣甫”,这是一般奏章上的字面,说明他这是写给皇帝肃宗看的。这时候他自己家里已经贫困不能自保,“妻子衣百结„„窗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冽?”(《北征》)他还没有忘记为君王出谋划策:“至尊尚蒙尘,几日修练兵?„„官军请深入,蓄锐可俱废”然而杜甫却有心无力,看到盛事君王的陵墓自然就怀念这位善于任用人才的圣主。心中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描绘了自己理想君主的风范“直词宁戮辱,贤路不崎岖。”。在古代社会,君臣关系是影响朝廷政治、国家前途的重大问题,正是“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安。”(《魏郑公谏录》卷四)王褒《四子讲德论》云:“君为元首,臣为股肱,名世一体,相得而成。”一方面君王靠臣子提供治国方略,安定社稷;另一方面臣必须得到皇帝的赏识,被任用,才可以完成自己建立功业的理想。刘备和诸葛亮一向被后人看做是君臣关系融洽的楷模。许多诗人都写关于刘备诸葛亮君臣际遇的诗歌来赞扬他们。李白非常崇敬诸葛亮,他在《君道曲》中说:“小白鸿翼于夷吾,刘葛鱼水本无二。”赞叹刘葛二人彼此信赖的君臣关系。这正是杜甫所渴望君臣际遇,他堪称是唐代对诸葛亮吟咏最多的的诗人,在对诸葛亮的咏赞中传达着自己对明主知遇的向往。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一日,杜甫离开同谷,经木皮岭、白沙渡、水会渡、飞仙阁、五盘、龙门阁、石柜阁、桔柏渡、剑门、鹿头山,辗转来到成都,在城西浣花溪畔结屋而居。在这里他写下了多篇咏怀刘诸的诗歌。他对诸葛亮的盖世才能充满了敬慕之情:“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八阵图》)“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咏怀古迹五首》之五)刘克庄曰:“卧龙没已千载,而有志世道者,皆以三代之佐许之。此诗侪之伊吕伯仲间,而以萧曹为不足道,此论皆自子美发之。”却为他功业未能完成而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沉痛的哀伤。“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八阵图》)“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咏怀古迹五首》之五)。陆游曾说:“(杜甫)落魄巴蜀,感汉昭烈帝诸葛丞相之事,屡见于诗。顿挫悲壮,反复动人。其规模意志岂小哉?(《东屯高斋记》)”这种说法阐明了从杜甫写大量写咏诸葛亮诗歌可以看出他对诸葛亮的深深的仰慕之情,他渴望自己也能像诸葛亮那样得明主器重,用自己的才能为君王保天下,实现自己一个儒臣建功立业的理想。正如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所说:“吊古之情,写用世之志。”而自古良臣难遇明主,杜甫说:“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古柏行》)所谓“君臣相遇,自古为难”(《杜诗镜铨》)因而刘备与诸葛亮这种互相信赖、君臣一体显得非常难能可贵,令杜甫反复咏赞:“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古柏行》)“君臣当共济,5 贤臣亦同时。(《诸葛亮庙》)”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咏怀古迹五首》之四)。另外杜甫写诸葛亮的诗歌还有《武侯祠》、《夔州歌十绝句》其九等。

封建中央集权制决定了君主处于国家权力的中心,拥有掌理天下的无上权威,君主的贤能或昏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运盛衰、百姓福祸。因此诗人们心系君国,常以忧君为念,在咏史诗中不厌其烦地吟咏前代君王的误国史事,以警戒今上。杜甫一生都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不管是在朝还是在野,他都不忘“致君尧舜”这一理想。他的咏史诗直指现实,说是咏史不如说是献给皇帝的奏章,提醒皇帝朝政弊漏。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杜甫在严武幕中所做的《忆昔二首》借咏肃宗和玄宗从反正两个方面表达了对代宗的不满,指出了政治上存在的问题。诗中说: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今今上犹拨乱,劳身焦思补四方。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犬戎直来坐御林,百官跣足随天王。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想当初肃宗在凤翔时,至德二载九月收复长安,十月肃宗还京。声势多么浩大:“千乘万骑入”。然而肃宗却任用李辅国等人,任张后与辅国把持朝政,使得朝纲又乱。《唐书·后妃传》:“张后宠遇专房,与辅国持权禁中,干预政事,帝颇不悦,无如之何。”诗中“为忙”二字写出了肃宗为讨好的无能之态,颇具讽刺意味。这样肃宗近奸佞之臣,自然“邺城反覆不足怪”。而宝应元年(762)代宗听信宦官程元振谗言,夺郭子仪兵权,使其居留长安。结果使得岐雍一带兵力薄弱,遂不能防敌于国外,而“犬戎直来坐御林,百官跣足随天王。”,在诗的最后,他谦虚的表达了自己愿为皇帝分忧的心愿。

第二首则是将开元盛世:“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与安史之乱之后国不为国,民不聊生的惨状:“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相比较,来告诫代宗,极言自己盼望中兴之心。钱谦益曰:“《忆昔》之首章,刺代宗也。肃宗朝之祸乱。成于武后、辅国。代宗在东朝,已身覆其难,少属乱离,长于军旅,即位以来,劳心焦虑,祸犹未艾,亦可少悟矣。乃复信任程元振,解郭子仪兵柄,以 召匈奴之祸,此不亦童昏之尤乎,公不敢斥言而以《忆昔》为词,其意婉而切矣。”

四、杜甫自负管晏稷契之才,曾说“许身一何愚,自比稷与契。”(《自京兆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怀有经邦济世的宏伟之愿,热切渴望被赏识、被重用以建功立业。而杜甫面临的却是仕途坎坷,被皇帝排斥的冷酷现实。

作为一个儒生,一个非常积极进取的封建士子,用世之心越是迫切,不遇之感也就越强烈。他以怀才不遇的历史人物抒发通病相连之情。在对古人的同情中包含着他对功成名就的呼唤,壮志难酬的感慨,衬托了他对实现理想的渴望。如作于大历元年(766)的《咏怀古迹》,这是一组七言律诗,共有五首,是杜甫在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陆续写成。《杜臆》:“五首各一古迹,首章前六句,先发己怀„„然五章皆借古迹以见己怀,非专咏古迹也。又云:‘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妬者,千古有同感焉’” 第一首写的是庾信,诗中说: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杜甫曾因安禄山之乱自东北向西南,故曰:“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而庾信当时正逢侯景叛国,而杜甫思故国,犹如庾信《哀江南》。末句赞扬庾信的诗赋才能,明咏庾信,暗咏自己。庾信字子山,初仕梁,侯景作乱,信奔江陵,梁元帝即位江陵,遣信聘于西魏,适值西魏攻梁,陷江陵,信遂长留北朝,达二十七年之久,所以说他“平生最萧瑟”。而庾信在梁时,作品多为宫体性质,轻艳流荡,富于辞采之美。留北朝后,诗赋大量抒发了自己怀念故国乡土的情绪,以及对身世的感伤,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所以杜甫说他:“暮年诗赋动江关”。杜甫也曾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戏为六绝句》)杜甫的经历与庾信相类似,早年受尽苦难,晚年在蜀情况也差不多,故对庾信充满了同情,不无“同病相怜”之感。第二首写的是宋玉,因宋玉的故宅怀念宋玉,赞扬他的风流文采。“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宋玉的才华令杜甫钦佩,恨不能生于同时,“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然而他们不同时却有共同的遭遇,都怀才不遇,受到君王的冷落。因此,7 黄生曰:“前半怀宋玉,所以悼屈原,所以自悼也。后半抑楚王,所以扬宋玉,扬宋玉者,亦以自扬也。是之谓咏怀古迹也。”

⑤P1501 观杜甫的咏史诗,可以看出杜甫作为一个唐代儒生心中的理想抱负,由他儒家的人生观、价值观所引出的对理想世界的渴望,更可以从杜甫的咏史诗中看到他为自己建构的理想的王国:知人善用,广纳良才的明君;君臣互相信赖,贤臣可尽其才。总之,杜甫的理想世界是一个可以实现他“奉儒守官,致君尧舜”人生价值和政治抱负的世界。

参考文献:

①杨恩成.《论唐代咏史诗》[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 年1期

②③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人民出版社,1985.④杨民.《唐代咏史诗中的人生理想》[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4期

⑤仇兆鳌.《杜诗详注》[M].中华书局,1979.注:文中杜甫诗歌皆来自《杜诗详注》

第二篇:杜甫诗中考题

一、赏析《望岳》 1、2009年湖北省襄樊阅读古诗《望岳》,回答问题。(4分)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⑴.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 样,突山了泰山

的形象。(2分)

⑵.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分)

2.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齐鲁青未了

未了:

②会当凌绝顶

会当:

5.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7.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9.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10.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 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61.(2012·云南省昭通市)品读杜甫《望岳》一诗,回答问题。(3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画线句写出泰山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答案】写出泰山雄伟高峻的特点(1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2分)。(意近即可)

1、⑴.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

⑵.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2.“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3.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意愿,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4.①不尽 ②终要,终当5.⑵.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6.高大巍峨 7.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8.B 9.D 10.D 11.B 7、2009年湖北省襄樊阅读古诗《望岳》,回答问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⑴.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 样,突山了泰山

的形象。(2分)

⑵.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分)

4、⑴.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

⑵.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33.(2011·广东省湛江市)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2)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高大巍峨(2)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

16.(2012·山东省泰安市)阅读《望岳》诗,完成22-25题。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2.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23.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24.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5.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答案】22.B 23.D 24.D 25.B

2014年山东省临沂市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4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泰山什么特点?(2分)答: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答:

(一)诗歌阅读8.(2分)神奇秀丽、高峻挺拔(答出“秀丽”、“高大”的意思即可)9.(2分)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意近即可)2014年四川省雅安市

21.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远望到近望。

B.“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对仗工整,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C.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D.诗歌的前六句写诗人远望泰山,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后两句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21.D(诗歌最后两句不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而是希望有朝一日,一定要登顶,俯视天下)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三、古诗词鉴赏(共3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选出对《望岳》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由远而近,最妙的是“处处无望处处望”足见杜诗之匠心。

B.诗中“钟”字为“聚集”之意,借大自然对泰山偏爱有加表作者喜爱之情;“割”字写泰山高耸入云、矗立挺拔的气势,表诗人赞美之意。

C.“荡胸生曾云”写作者志随山高,“决眦”写作者细望之态,喜爱之情溢于言表。D.结尾一句写作者登临泰山极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决心实现自己远大理想和抱负的雄心壮志。

1、本诗作者是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自号“

”,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首联写远望泰山、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齐鲁青未了”对描写泰山有何作用?

4、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5、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7、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9、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答案:望岳

1、唐

杜甫

子美

少陵野老

诗史

2、望

高大雄伟 峰峦连绵 山色青翠

神奇秀丽

巍峨高大

3、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以距离之远衬托泰山之高峻、连绵。

4、①这句话的大意是“大自然汇聚了天地间的奇丽景色”,“钟”在这里是“积聚、汇聚”的意思,②用一“钟”字,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写出了远望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色。

5、①“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②“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6、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7、D

8、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

9、C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2分)答:

6.请对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答:

(一)(4分)5. “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2分)

6.尾联描绘了一个头发花白,稀疏到“不胜簪”地步的诗人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 想见其内心的凄怆、悲凉,其苍老之态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意近即可)(2分)61.(2011·辽宁省本溪市)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答案】A

60.(2010·云南省昭通市,9,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1分)

(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2分)

【答案】(1)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凄凄,一片破败。(1分)

(2)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2分)

23.(2011·湖北省黄冈市)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14.破

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

15.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2014年山东省莱芜市

二、赏析《春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这首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充溢离乱伤痛之情。B.诗中“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作者很难得到家信。C.诗的尾联意思是诗人的白发越抓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D.全诗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1.B 60.(2010·云南省昭通市,9,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1分)

(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2分)

【答案】(1)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凄凄,一片破败。(1分)

(2)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2分)

23.(2011·湖北省黄冈市)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14.破

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

15.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1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

”一词,透过这个词,我 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2分)

1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答案】11.国破或:破(2分)

12.C(2分)61.(2011·辽宁省本溪市)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答案】A

65.(2011·湖南省长沙市)古诗文鉴赏(共13分)

(一)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13.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试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2分)【答案】

56.(2012·湖北省荆州市)古诗文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8.(2分)诗歌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来源:Zxxk.Com] 9.(2分)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答对一半得1分)

9.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意近即可)2014年贵州省铜仁市

13.阅读杜甫的《春望》,按要求答题。(6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首联写诗人春之所见,其中“”字写出了怵目惊心之景,“”字写出了满目凄然之景。(2分)

(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4分)答:

13.(共6分)(1)(2分,每空1分)破 深

(2)(4分)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2分)诗句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2分)(意对即可)

一、1、“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 和

。(1分)

2、“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3、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2分)

4、“急应河阳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2分)

5、“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2分)

6、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分)

7、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

。(2分)

8、“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4分)

二、1、《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2、《石壕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诗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4、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 “捉人”?

5、为什么夜间出动?

三、1、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

”一句展开。

2、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3、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

4、表明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句子是:。

5、《石壕吏》中“

”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6、《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

,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7、《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

8、《石壕吏》中“

”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9、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

10、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

11、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

12、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

13、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

&

【参考答案】:

一、1、时间地点

2、总领。

3、社会残酷

4、战事紧,担心孙子和儿媳

5、说明国家急需兵源

6、担心家人,支持平息安史之乱。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8、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1分)。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分析1分),“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1分),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1分)。

二、1、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2、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②揭露了官吏的横暴③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④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老妪,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

性格特点: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4、“捉”字暗示当时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百姓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捉”字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

5、一则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二则表明县吏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

三、1、有吏夜捉人

2、二男新战死

3.出入无完裙

4、独与老翁别

5、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6、有吏夜捉人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8、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10、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11、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2、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13、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14、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爱莲说》、《石壕吏》测试题及答案

(2013-10-20 15:13:04)

《爱莲说》、《石壕吏》测试题 《爱莲说》阅读

一、填空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字(茂叔)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本文文体是(说)。

2、《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洁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中心句)

二、解释加重的字

1、可爱者甚蕃(多)

2、亭亭净植(立)

3、可远观而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4、濯清涟而不妖(洗涤)(美丽而不端正)

5、宜乎众矣(应当)(多)

6不蔓不枝(生枝蔓)

7、香远益清(更加)

三、翻译句子

1、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喜欢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有人听到了。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它)去玩弄啊。

四、解释“之”

1、水陆草木之花 之:(的)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3、无丝竹之乱耳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4、何陋之有之:(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5、渔人甚异之 之:(代词,这里。代桃花林的奇景)。

五、划分停顿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六、回答问题

1、课文第一段从哪三方面描写莲的形象,赋予了莲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品质。(生活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突出莲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3、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矢志不渝。同意第二种观点,因为环境能够改变人,影响人,特别是青少年世界观不成熟,分辨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4、《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5、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怎样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他们怎样的态度?作者独爱莲,表明他怎样的生活态度?

(1)追求隐居、逃避现实(2)追名逐利、贪慕富贵(3)(鄙弃世俗)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6、第二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1)比喻(把三种花比喻了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2)排比(3)反问(同予者何人?)

7、你喜欢那种花,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我喜欢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傲霜斗雪,不畏严寒,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

8、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

荷花、芙蕖qú、水芝、水芙蓉、菡萏hàn dàn 《石壕吏》阅读

一、填空

1、《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以(时间)为顺序,中心人物是(老妪),事件是(官吏夜捉人、老妇应兵役),故事发生在唐代著名的(安史之乱)历史事件中。作者(杜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2.“三吏”“三别”分别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

二、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附书至(信)(2)新战死(最近)(3)未去(离开)(4)犹得备晨炊(还能够)(5)老翁逾墙走(越过)(逃跑)(6)死者长已矣(完结)(7)泣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8)听妇前致词(对……说话)(9)天明登前途(前面的路)

三、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1、戍(shù戍守)戌(xū壬rén戌 戊戌变法)戎(róng,戎马一生)

2、衰(衰shuāi衰老)哀(āi,悲哀)衷(衷zhōng,无动于衷

四、用原文回答问题

1、揭示“吏”与“老妇”尖锐矛盾的句子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暗示“老妇”被带走的句子是:如闻泣幽咽,独与老翁别。

3、表明兵役苛酷,战争惨烈的句子是: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

4、表明“老妇”一家贫困生活的句子是:出入无完裙。

5、能概括全诗内容的:听妇前致词

6、“老妪”被抓走了吗?何以为证?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五、翻译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隐约听到(有人)低声地哭。

六、《石壕吏》主题

叙述官吏夜捉人,老妇啼诉语言和她的被捉,表现出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反映给人民造成的严重灾难,体现了诗人对苦难人民的深刻同情。

七、本单元古诗默写

1、《望月》诗中表现诗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积极进取句子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春望》诗中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妻子、儿女强烈思念的诗句是: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春望》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思念感情的两句诗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杜甫在《春望》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眷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因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第三篇:杜甫诗中的代表性名句

杜甫诗中的代表性名句

1.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

4.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兵车行》

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7.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8.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

9.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10.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阁夜》

11.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咏怀古迹五首》

12.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五首》

13.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

14.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15.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1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四首(其三)》

17.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18.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9.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

20.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2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2、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2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24.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

2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26.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秋兴八首(其一)》

2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28.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29.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饮中八仙歌》

30.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春日忆李白》

31、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兵车行》

32.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其六)》

33.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

第四篇:杜甫千年理想

“世界人居日”实现千年杜甫理想 内外“交通”都要通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眼前何时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大约1200年前,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饱受颠沛流离之后一个大风哀号的寒秋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吟出了回彻千古的旷世悲声。虽已时隔千年之遥,但房子的问题一直都是大众口头谈论不休的话题。古人的梦想,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求一温暖足已,而今人的梦想,家家都不缺广厦,只是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农业人口正在大批向城市迁移,在城里安个家正在成为大多数国人梦寐以求的最高理想。于是,住房问题仍然是现在以至未来人们普遍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房子”从此也有了自己的世界节日——“世界人居日”即“世界住房日”!

说起“世界人居日”大家应该都不会太陌生,这个节日的诞生主要是为了面对人类住区的种种挑战,为了唤起各国政府和全社会对解决人居问题的重视,号召全世界为人居发展作出努力,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届联大一致通过决议,确定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世界住房日(World Habitat Day,世界人居日),并每年确定一个主题。

世界人居日“城市交通”提上日程

今年10月7日是第28个“世界人居日”,其主题为“城市交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于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当天举行的题为“可持续的城市流动性”的高级别会议上表示:“交通拥堵会增加通勤和物流的成本并降低其速度,发展中国家城市在这方面面临尤为严峻的挑战,它们现在已经感受到城市交通带来的日益巨大的压力,正在设法对此进行投资。”由潘基文的这段话可以看出,世界人居环境的改善,目前最焦点的问题并不在住房的稀缺,而在交通环境的大力改善!城市人口增多了,住房增加了,可是交通还没有跟上来,由交通拥堵不畅给人们工作、学习、旅游等方面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正在严重影响着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那么,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最佳方法是什么?当然是疏导、修路、架桥!

人居环境“内堵”谁来疏通?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发言是从大的国际环境出发围绕人居问题的外部环境而探讨,各国的人居问题除了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更不容忽视。那什么是人居问题的内部环境呢?那就是深入业主社区以及个人家居的内部细节。只有内外都解决好了,各国的人居环境才能真正称得上幸福,从幸福家庭,到幸福城市,到幸福国度,再到幸福地球村!

人居的外部环境,已经有大批世界首脑们正在为此引发共鸣,日夜筹谋。可是业主社区之内,业主居家环境内部的事情有谁在为此负责?让业主自己去解决,这是不现实的。比如房子买了,装修怎么办?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首先要找设计师,找装修案例,找工长,找装修公司,找家居商城,然后还要找个懂行的人给来回参考„„就这曲曲折折找了一圈,花了大笔的银子,最后装修出来的效果未必都随心如愿,很多业主最后给出的结论就是装修装的心里很“堵”!装修看似很简单的一个事情,怎么也能和大路上的交通一样把人给装“堵”了呢?大凡有过亲身体验的业主都明白,真正装“堵”的并不是装修本身,而是家装过程中从设计到产品再到施工三脱离实在太严重,真个把人给折腾的心里发“堵”。而且一般装修的业主有几个是真正懂行的,以次充好、上当受骗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只能抱着和“博彩”一样的心态碰碰运气。就算偶尔真能有几个懂行的,除了能躲过被“宰”的命运但依然不能跨越产业链本身原有的弊端,装修过程的不顺畅仍然会让您少不了一番心灵的纠结。

中国家网“三桥”飞架 人居环境“内堵”变通途

为了帮助国内千万业主居家内环境彻底“疏堵',中国家网集家居产业内千余名家智慧,独家首创电子商务O2N2O多元融合新模式,全面整合建材家居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通力疏导,大肆“修路”、“架桥”。三座立体交互横跨全产业链的“大交通动脉”应运而生,您只需要把握中国家网一个入口,小家装修的一切问题从此便全路“畅通”。

影响装修问题的因素千千万万,但最关键的还是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不通”,为疏导产业之间的“交通”,中国家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架桥”,因为只有 “交通”问题解决了,业主的其它事情才能顺利展开,生活才能真正舒畅。那么中国家网都为产业链架了哪些桥呢?都疏通了些什么问题?

中国家网搭建的第一座桥梁:业主之间的桥梁

中国家网通过第一座桥梁的搭建,帮助业主轻松解决了四类问题:

第一、帮助业主解决了采购成本的问题。业主们可以通过团购进行抱团装修,通过团购所产生的规模效益,使得装修过程中的施工成本与采购成本得以大幅降低,从而达到更“省钱”的目的。

第二、帮助业主解决了知识和学习的问题。业主之间可以相互参考各自不同的案例,彼此交流,互相沟通。一起购买,一起装修,一起学习。集体的智慧让装修问题一下变得特别“省事”。

第三、帮助业主解决了互通便利的问题。在同一个社区以装饰装修为主体核心平台的网上,社区虚实都是相互对应、互联互通的。有大量的户型图可供不同需求的业主参考并可相互之间进行探讨,再也不用到处找案例了,一切看似很难办到的事情在这里都很“省心”的办到了。

第四、帮助业主解决了同户型的问题。在同户型的业主之间,无论从房屋的布局、风格、材料方面都可以相互间进行交流,共同分享装修案例,其定位的精准为业主们节约了不少时间,让办事效率得到最大提高,对于装修“省时”不再是一个空谈的话题。

中国家网搭建的第二座桥梁:供应方与业主之间的桥梁

中国家网通过第二座桥梁的搭建,轻轻松松将业主及供应的各方系统的维系起来。

在这里我们有供应方独立的平台,以及我们的装修业主社区,装修好管家。从产品、装饰公司、设计师到我们的消费者之间,他们通过第二座桥梁可以彼此了解对方的状况以及需求,从而达到更透明与放心的协作与更好的服务!特别是“装修好管家”,供应方可以更清晰的了解业主的需求、风格及造价等,业主可以更加精准的了解到身边有形与无形的产品及服务公司的概况。

中国家网搭建的第三座桥梁:供应方之间的桥梁

中国家网通过第三座桥梁的搭建,将供应方和供应方之间单纯的竞争关系彻底扭转,他们可以是友好协作的关系。

在这里供应方与供应方之间可以建立营销联盟,实现共赢发展。比如通过营销联盟他们可以共同举办展销会、采购会、产品文化节之类的集体活动,以便招来更多的采购者,以规模促销售,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信誉。对于不同类别的产品可以促成营销联盟,比如一个经销商与其他经销商之间是竞争关系,他们在中国家网上做买卖,仅凭一个经销商的力量产生的影响力和购买范围毕竟会很小,因此他们之间除了竞争也可以是合作关系,一起协作起来招来更多的买家。对于同类同品同质同档的竞争者之间,在单一产品之间它们是竞争关系,但在整个市场组织之间便是竞合的关系。

中国家网集群集智慧为彻底改善国内千万业主的“内部交通”而搭建的三座桥梁,它们彼此之间虚实互通,立体交互,从而使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更好的紧密连接协同作业,并彻底从源头过滤欺诈,拒绝假冒,让绿色产品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实现千年杜甫理想 内外“交通”都通才好

今天是“世界人居日”,国际上在为解决全世界的“城市交通”问题而集思广益,中国家网同样也在为解决普天之下的千万业主的“内部交通”问题而群策群力,只有居家内外的“交通”问题都解决好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千年理想才能彻底实现!

第五篇:论杜甫诗中忧国忧民的思想[小编推荐]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以他凝重的诗笔、血泪的歌唱,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广大人民灾难深重的生活,展现了诗人悲天悯人、爱国爱家的博大情怀。现就对这位伟大诗人诗篇中的忧国忧民情怀作几点粗浅的论述。

一、杜甫忧国忧民思想与时代紧密相关。

诗人生逢安史乱前的全盛时期,又经历了唐王朝衰落的开端。他饱经忧患的一生,是与这历史大转折时期的治乱盛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他的一生,约可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与漫游(35岁以前)——积极进取

杜甫从生长于开元盛世,读书颇多,才艺出众,“七龄思即壮,开口吟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壮游》)十四五岁时的诗作就为洛阳名人们所惊赏。二十岁以后,抱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思想,南游吴越名胜。二十三岁应试落第,又以山东为中心,漫游齐、赵、梁、宋,过着“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生活。青年时期的苦学与壮游,使杜甫积累了知识,丰富了生活,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文学素养,为以后的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2、长安十年(35岁——44岁)———壮志难酬

杜甫35岁赴长安应试,遭李林甫阴谋而落第。他曾向当权者投诗自荐,不果。四十岁时他向玄宗进献《三大礼赋》,得到赏识,待制集贤院,却无结果。直到四十岁才得到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职务。此期杜甫仕途失意,生活贫困,过着“卖药都市、寄食友明”(《三大礼赋表》),“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寄家奉先县幼子饿死的极其潦倒辛酸的生活。社会状况和个人处境,使他对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思想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以诗歌直接面对惨淡的社会人生,初步形成了 “沉郁”的风格。他逐渐从爱自己的家族、个人的建功立业,转到爱国、忧民,诗歌创作从较多的抒发个人情怀转而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这就使原来比较抽象的 “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具有了丰富的时代内容。其名篇《丽人行》、《兵车行》、《至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都作于这一时期。

3、经历战乱(44岁——48岁)——离乱中咏叹

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携家与人民一道逃难。目睹战乱惨景,亲尝国破家亡的苦难,加上屡受贬斥的屈辱,使他与社会、人民生活的关系更加紧密,其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也达到了新的高度,从而写下了《悲陈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别》等一系列具有爱国精神和同情人民苦难的不朽诗篇。

4、漂泊西南(49——59岁)——颠沛流离中深沉爱国

杜甫入蜀后,在友人的资助下,定居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51岁时曾由友人严武表荐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为期半年,以后曾到过梓州、阆州,又漂流到夔州。大历三年携家离川,在湖北、湖南一带漂流转徙,最后病逝于湘水舟中。杜甫晚年动荡不安,但创作精力空前旺盛,忧国忧民的感情有增无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登高》、《蜀相》、《又呈吴郎》、《岁晏行》、《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等许多优秀作品都作于这一时期。

杜甫一生饱经忧患,安史乱起,更是颠沛流离,但始终不忘爱国爱民,正视现实和人生。他的诗歌真实、深刻地再现了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社会现实,有着丰富的社会政治内容和浓郁的时代气息。

二、“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杜甫比前人更深入、更广泛地体验到人民的痛苦,为人民的叹息流泪、以诗歌唱出人民的要求、愿望,是杜甫诗歌的一大思想内容。

他最能体贴人民的困苦,具有最博大的仁爱胸怀。在“三吏”、“三别”中,他写出了在残酷兵役制度下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歌颂人民忍受最大的牺牲为祖国献身的精神。这两组杰作写于杜甫从东都洛阳回华州时所遇的相州兵溃后。

杜甫从东都回华州,正值唐军溃败,形势至为紧急。他看到沿途人民家破人亡的悲惨情状,征调中男(指未成丁男子)的场面和官吏拉夫的暴行,体会到中原人民为制止战争做出的最大牺牲和他们渴望恢复安定生活的愿望,创作激情犹如长江大河奔腾而泄,谱写了“三吏”、“三别”两组光辉夺目的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章。情绪时而愤惋,时而悲楚,调子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杜甫在《新安吏》中写道“……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杜甫对于人民的疾苦表示深切的同情。杜甫到了石壕村,看见这里的征兵不是白天来挑选,而是夜里来捕捉了。他写了一首《石壕吏》,写一个老翁翻墙逃走,老妇应承的故事。他用“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来表现那个紧张的场面。并借老妇的口来叙述这一家人的苦难,她愿意应征到河阳前线:

听妇前致辞: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这一段话说得多么哀切动人。诗人又用“夜久雨声绝,如闻泣幽咽”两语来表现夜深的静寂和泣声如缕,而结尾写诗人自己“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暗示出老妇竟被拉走的惨剧。三个儿子征尽,竟至征到老妇身上,封建统治的黑暗严酷被表现得十分具体和深刻。

杜甫继续西行,到了潼关,关上正在加紧修筑预防史思明的军队攻来。他又写了一首《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但想到从前守关的哥舒翰因杨国忠的促战而轻于出兵以致惨败,杜甫忍不住对关吏发出如下的哀叹和忠告: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这些就是杜甫诗中流传最广、最为读者所称道的“三吏”。这三个故事是杜甫从大量的社会现象中挑选和概括出来的。

杜甫在从东都到潼关的路上,还看见过不少的新婚男子出征、老年出征以及战士还乡后无家可归又被召服役。他把这些现象概括地写成了同样著名的“三别”。《新婚别》用征妇的口吻深刻地写道: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她想要跟着去到军中,但形势不许可。于是转过来劝慰征夫说:“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而思念之情却是长久不变的:“人事多错迕(wǔ),与君永相望。” 这首诗通过一位送郎出征的新嫁娘自陈心曲,深刻地反映了长年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苦难,也真实地揭示出人民为平定叛乱而不惜牺牲的心迹。

《垂老别》更悲壮了。这个老人一点不象《石壕吏》里的那个老翁要翻墙逃走,他的年龄可能略小一些,但他却不如石壕村的那个老翁还有媳妇和孙子,他家中除了老妻外没有任何人了。诗的开首写他登上征途时的心情和气概: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男儿既介胄,长辑别上官。

这里的“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两句,其悲痛也不下于上引《石壕吏》中老妇的一段话,或者说还要超过它,“投杖出门去”六句尤其叫人对当时的役政感到愤恨。可是想到敌势很猖獗,老人的一颗爱国之心跃然纸上:

万国尽征戎,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这和石壕村老妇的请求“急应河阳役”同样地表现了劳动人民对于反叛乱的正义战争积极支持的鲜明态度。

《无家别》是写相州溃败后的战士回到家乡,但见一片荒凉景象,说明安史发动的叛乱对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严重破坏,战士以悲痛的语言叙述道: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委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既然已经回来了,便做起庄稼来,“县吏知我至,召我习鼓鞞。”虽说是在本州服役,但已经没有家了,无论居住远近都一样无依无靠。现在还能和什么离别呢?“内顾无所携”所以叫做“无家别”了。读罢该诗 ,令人倍感凄凉。这三首诗就是同样广泛流行在我国广大读者中的“三别”。

“三吏”、“三别”是杜甫诗歌中的名篇。这六首诗将各种具体人物摩写得惟妙惟肖,将曲折的隐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把当时的客观现实集中地反映了出来,表现了诗人关怀国家命运和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诗人笔下的石壕村的老妇,“暮婚晨告别”的新妇,“子阵亡尽的”又告别老妻入伍的老翁,家乡荡尽、孓然一生的男子……人物的语言各如他们的身份,说明了杜甫了解社会,接近人民,深切地同情劳苦人民,并大胆而成功地使用了人民语言。

在更多的诗篇中,也表现了诗人杜甫对人民不幸的深切关注,在《又呈吴郎》、《羌村》其三等诗中,他对寡妇、幼儿的不幸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在《岁宴行》中,他对劳动人民被迫卖儿卖女的惨状深表痛心:“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诗人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控诉了阶级剥削、压迫的罪恶:“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并且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现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回到奉先县的家中,小儿子已经饿死了,他说:“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但是想到自己虽说官职卑微,还可以免去租税和兵役,而平民的痛苦更不堪言状,他这样写道:“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他忧念游离失所的人和出征士卒的思绪,积得象终南山一样高,象大气的弥漫而不可拾取,这是对人民的深切同情。这首诗是杜甫十年旅食京华生活体验的总结。诗人通过叙述个人身世遭遇及自长安赴奉先途中的所见所闻,抒发了昔年的抱负和对当前形势的感叹和对国计民生的担忧。以敏锐的政治观察力,揭示出安史之乱前夕唐王朝阶级对立尖锐、危机四伏的政治形势。诗人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赤忱情怀,对国家前途和人民疾苦深表关心。作者将抒写情志与真实反映当时现实紧相联系,使这篇咏怀有了史诗般的恢宏与厚重。

诗人总是希望人民能过上好一点的日子:“尚思未朽骨,复睹耕桑民。”(《别蔡十四著作》),即使是在自己身居艰难、幼子饿死的情况下,诗人也想到广大的 “失业徒”、“远戍卒”生活的更加悲惨。(如前所述《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甚至当成都的草堂被秋风吹破,诗人在终夜雨漏不止的寒冷凄苦中,不止于自叹,更进一步想到了社会上众多的受冻的人,在战乱中游离失所之人,比自己更不幸的人,他由衷地希望眼前出现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于是他提出了这样的愿望: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里虽然说的是寒士,但其实是包括贫穷的庶民的,结句还有舍己为人的意思。白居易的《新制布裘》里的“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士”就是受了他的影响写出来的。

所有这些,在以前的文人诗中是很少看到的。

三、“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对世乱时艰的忧虑,对国家的热爱,是杜甫诗歌的另一主要内容。

诗人的喜怒哀乐是和祖国命运的盛衰息息相通的。安史之乱前,他目睹朝政的腐败,为国家前途深怀隐忧。杜甫在他和(hè)高适、薛据的诗中,已经写下了这样忧心国家前途的诗句: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诗里他还用“惜哉瑶池饮,日宴昆仑丘”来暗写玄宗和杨贵妃的温泉游乐。(《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丽人行》通过写杨国忠兄妹的一次曲江游宴,揭露并嘲讽了他们荒淫奢侈、骄纵跋扈的丑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统治集团的腐朽和政治的黑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进一步把统治集团的豪奢腐朽:“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与人民的冻饿死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加以对比,暴露了政治的极端黑暗。

安史之乱后,诗人为义军的惨败、乱军的得势而悲愤、焦虑,写下了《悲陈陶》、《悲青坂》来哀悼战死的将士,怒斥乱军的骄横,反映出人民对收复京师的殷切希望,字字血泪,令人不忍卒读。《悲陈陶》写宰相房琯领军败于陈陶泽: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诗的前半写唐军的青年战士血流成泽,四万战士没有经过什么战斗,自行溃败,同日牺牲.由于宦官邢延恩促战和房琯不知兵法,效古法用车战,以致全军覆没。诗的后半是杜甫在长安城中所见,胡人得胜入城狂歌饮酒,十分骄横,而人民向北哭泣,日夜盼望官军前来收复。字字句句都凝聚着诗人的爱国深情。

面对战后的荒凉,诗人抚今追昔,写下了《哀江头》、《秋兴八首》等诗。《哀江头》写唐玄宗、杨贵妃游幸的曲江已是一片荒凉景象: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接着写杨贵妃的生前和死后,今昔对照,末尾是诗人的哀伤和烦乱:

人生有情泪沾肊,江草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抒写了诗人追念国家旧日繁华之情。

在《秋兴八首》其六中,诗人写道: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珠帘绣柱围黄鹄,锦锈牙樯起白鸥,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这里由夔州想到长安,写玄宗当年筑夹城通曲江芙蓉园而招祸乱。从前曲江殿宇华丽,舟楫众多,黄鹄被珠帘所围,白鸥为锦缆惊起,如今却因祸乱而冷落荒凉,不象是自古帝王崛起之地了。这首诗的政治性很强,要读者永远记住丧乱之由,特别是朝廷中的君臣,应该引为鉴戒。

对宦官率领的禁兵残害人民的罪行,诗人怒火中烧地揭露、抨击:“殿前兵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三绝句》其三)。

国家危难时,杜甫会对着三春的花鸟伤心流泪,《春望》中写道: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前半写春望之景,景中有情,非仅恨别,更在感时;后半写春望之情,由烽火不熄而盼望家书的到来。诗人通过眺望沦陷于敌手后长安的破败景象,抒发了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

一旦大乱初定,消息传来,他又会惊喜欲狂,奋笔疾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听见收复失地而回思乱离,不禁喜极而涕。接着转入轻快,“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写仓卒之间转变得快。诗人以奔涌不止的笔调酣畅地表达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及捣毁叛军老巢的胜利捷报时惊喜欲狂的心情。其感情之欢快、笔调之畅快、节奏之明快,在杜诗中实属罕见,被后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读这首诗使也我们感到极其兴奋,杜甫的一颗爱国之心凸现眼前。

诗人一心想着国家统一、天下太平:“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宿江边阁》),“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岁晏行》)。

直到临死的时候,诗人还慨叹着:“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诗中说他自己是“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可说是贫穷到了极点,但他也仍然不忘于时局。杜甫的这种清醒的批判现实的战斗精神,炽热的爱国情怀令读者心潮奔涌、感动不已,后世无数的爱国文人无不受到其启迪和强烈的震撼。

四、“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即使是咏物写景的诗篇,也常常表现出诗人热爱祖国、同情人民、关怀时政的思想感情,这是杜甫诗歌的又一重要内容。

春雨有利于民生,诗人就喜悦地歌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久旱大雨,有利于庄稼,即使自己的茅屋漏了,诗人照样高兴:“敢辞茅苇漏,已喜禾黍高。”(《大雨》);但当连绵秋雨造成灾害时,他便叹息:“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甚至斥责上天:“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九日寄岑参》)。

天宝十三载秋天,长安久雨,秋收大受影响,杨国忠却挑选长得较好的谷子拿去给玄宗看。扶风郡太守房琯奏报了灾情,杨国忠便叫御史审问房琯,其他人慑于杨国忠的淫威,不敢再说,诗人高举战斗的诗笔进行了揭露与批判。在诗中,诗人满怀忧虑地写道:

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城中斗米换衾绸,相许宁论两相值。

——〈〈秋雨叹三首〉〉其二

前四句写阴雨的景象,后四句写禾黍被损、城中饥荒的情况。诗人的喜怒衷乐总是与人民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

诗人在《成都府》中写道: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诗人歌颂了成都这座名城,引起了我们的美感,使我们感到自豪、想去浏览;但诗人触景生情,在诗中又情不自禁地表现了怀念中原的心情。

诗人骑马出郊,远望西山,想到百姓疲于征役,不胜忧虑感慨地写了《野望》一诗: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这些诗句,无不跳荡着诗人忧时爱国的激情。

五、“一饭未尝忘君”

杜甫爱国家,但他的爱国思想和他的忠君思想是混杂在一起的。前人说他“一饭未尝忘君”,在诗中表现了十分浓厚的忠君思想,这是时代的局限。他虽然深切同情人民,但由于他的坚决维护封建统治,所以对农民起义是反对的。他有诗说:“败亡非赤壁,奔走为黄巾。”这里竟拿黄巾农民起义军来比喻作乱的徐知道。又说:“万里烦供给,孤城最怨思,绿林宁小患?云梦欲难追。”这里把绿林农民起义军看作祸患也同样是错误的。上述这些都是杜甫思想中封建性的糟粕,我们应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些局限性:我们既不能无视其中的忠君观念,也不能因此而抹杀其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

六、高度成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爱国思想的深远影响

(一)、杜甫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自《诗经》、汉乐府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面向社会,面向人民,无论是抒情诗还是叙事诗,都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并由此形成了借以抒发自己忧国忧民、忧时悯乱思想感情的高度成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杜甫是我国古代第一个较多地歌唱时事的大诗人,他用高度成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写下了众多的、质量很高的叙事诗,塑造了众多的典型形象。杜诗通过这些艺术概括的形象,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广大人民深重灾难的生活:

逾墙而逃的老翁、急应河阳役的老妪、新安被征的男子、暮婚晨别的新娘、无家可归的独身汉、夔州负薪的老处女,以及如狼似虎的役吏、炙手可热的杨国忠兄妹、烧杀虏掠的安史乱军……

这些形象,从各个角度反映了人民遭受的苦难,无情地抨击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强烈谴责乱军的暴行。

杜甫在《丽人行》、《石壕吏》、《兵车行》、《垂老别》等著名诗篇中,运用了把主观的思想感情融化于客观事实的叙述中,让人物和事实本身说话,不动声色地抨击了统治阶级,自然而然地表露了自己的爱憎感情。如《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新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后来鞍马可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萍,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这首诗讽刺了杨氏兄妹的骄纵荒淫,曲折地反映了君主的昏庸和时政的腐败,妙在从头到尾,都用精工细腻的笔触、鲜明富丽的色彩、严肃认真的态度,来描写场面和情节,让诗人自己的倾向和感情从场面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浦起龙《读杜心解》),从而有了比一般轻松的讽刺更为强烈的艺术批判力量。

再次,杜甫在描写人物时还善于用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心理,塑造形象。无论是独白还是对话,都精彩传神,很好地反映了诗人的忧国忧民思想。比如《新婚别》一诗,完全用新娘的独白写出,将她送别丈夫时的无奈、愤恨、抱怨、忧虑、沉痛、勉励、期待的复杂心理活动展示无遗,从而塑造出一位感情丰富、深明大义的劳动妇女形象。

最后,杜甫还善于捕捉富于表现力的能够显示人物本质和精神面貌的细节。例如《兵车行》中的“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这一细节,而且也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深寓着作者的同情与愤慨。

上述几点,在杜甫的叙事诗中往往是同时出现的,互相配合,相得益彰,为杜诗抒发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提供了最好的创作方法。

杜甫诗歌创作了大量的意象群。这些意象群,无不浸透着诗人忧国伤时、爱国悯生的情感,带有浓厚的忧郁色彩。

杜甫笔下的凤凰颇具个性特点:

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山巅朱凤声嗷嗷。侧身长顾求其曹,翅垂口噤心劳劳。下愍百鸟在罗网,黄雀最小犹难逃。愿分朱实及蝼蚁,尽使鸱枭相怒号。……

这只处境艰险,孤无俦侣,但心系百鸟,仁爱善良的朱凤,正是诗人自身的象征。凤凰自古就被视为祥瑞,杜甫在诗中热情呼唤它的降临,甚至愿献出自己的血肉之躯:“干戈兵革斗未止,凤凰麒麟安在哉”(《又观打鱼歌》)“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西伯今寂寞,凤声亦悠悠。……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深衷止为此,群盗何淹留。”(《凤凰台》)。这些关于凤凰的诗篇,充分表现了杜甫的沉郁风格,展现了诗人悲天悯人、爱国爱家的博大胸襟。

杜诗博大精深,各体兼备,内容丰富,以上只是针对杜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作了一点浅显的论述。杜诗杰出的艺术成就的论述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

(二)、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有世界声誉和影响的伟大诗人。杜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崇高的人格,集中体现了中国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最可宝贵的品质,从而教育、激励了后世无数的诗人和爱国者。陆游、辛弃疾、文天祥、顾炎武等人都受到过杜甫的影响。

杜甫伟大的诗篇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吸引和启迪了后世一代一代的诗人,成为他们学习的楷模。从中唐的白居易到晚清的黄遵宪,都爱到杜甫的深远影响。黄遵宪的多数作品描写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突出地反映了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这都是与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一脉相承的。

参考文献:《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古代文学史》

《唐代五大文豪》

《中国文学史百题》

下载杜甫的咏史诗中的理想王国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杜甫的咏史诗中的理想王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