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巨人贝多芬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陈仓区县功二中 冶晓妮
【教学内容】
《音乐巨人贝多芬》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在朗读探究中体会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2、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
3、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手段,搜集和整理贝多芬的有关资料,如生平事迹、音乐成就、轶闻趣事、不幸遭遇等。朗读课文,理解大意。教师准备相关课件。【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问:你从这乐曲中听出了什么?(不屈的抗争)
师:这就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贝多芬曾说:“命运来叩门的声音,正是这样的。”贝多芬28岁患上耳疾,57岁在贫穷和疾病中逝世。在聋疾的折磨中,在难以想象的艰难中,他创作了最伟大的作品,书写了人世间的奇迹。有人把他的音乐比作普罗米修斯盗给人间的天火,把他辛劳的一生比做西西费斯推巨石上山的一生。是的,无论从哪方面说,他都是不平凡的人。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进贝多芬”。
二、“聆听他的故事”
1、同学们,你知道他的哪些故事?请说一说。
师:这是同学们课外收集的贝多芬故事,下面让我们看看作者何为带来的故事。
2、默读全文,请以女佣的口吻概述那天发生的事。
三、“阅读他的灵魂”
1、跳读课文,勾画关于描写贝多芬外貌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世界?
矮小,两肩极宽阔──挑起生命的重荷
衣服陈旧、不整洁──生活随便、窘迫
有力的大手──弹奏震撼人心的音乐
齐读第9节。问:这一节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贝多芬的外貌,并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它们的特征。
(脸、头发、眼睛、鼻子,坚忍无比)
2、贝多芬的哪些语句深深触动着你,你是如何理解这些话的?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补充。
① “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孤独离群、渴望沟通、严肃善良、惊讶高兴)
② “一棵树也比一个人好”
(树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可以享受阳光、雨露、享受心灵的宁静,而贝多芬生活于一个喧嚣的世界,又没法倾听天籁。)
③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一个激情洋溢的音乐家丧失了听觉,斗志却更加昂扬。正如贝多芬自己所说:“我将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会完全压倒我!”这就是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④ “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奏乐是乐队的工作,音乐却是贝多芬的生命。贝多芬的音乐完全来自心灵,来自灵魂。)
3、从贝多芬的外貌和语言中,你发现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贝多芬有着很高的音乐造诣,更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坚强,他是个名副其实的音乐巨人!但巨人首先是人,贝多芬也有着常人一样的孤独、烦恼、暴躁、软弱,这些都无损于他的巨人形象,反而让人觉得更真实,更伟大。)师: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两位名人对贝多芬的评价。(出示课件,学生齐读)
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这样一种超生和创造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傅雷)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这个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罗曼·罗兰)
四、“感悟他的精神”
请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此次访问的收获。(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
师:古语云:“蚌病成珠。”价值昂贵的珍珠恰是牡蛎体内痛苦的产物。耳聋是不幸的,但贝多芬以顽强的意志化其为一种超生的、创造的力,他是心的英雄,生命的强者,让我们──
五、向生命的强者致敬
贝多芬在耳聋后仍坚持创作,并且写出了美妙的曲子,成为“交响乐之王”;我国也有瞎子阿炳,在失明后拉出了动听的二胡曲《二泉印月》。他们身处逆境而奋斗不息,实乃生命的强者。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感人的事迹,请说说。
(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精神仓库)
师:汪国真说:“当意志倒下的时候,生命也就不再屹立。”同学们,人生的道路难免风风雨雨,让我们以坚强的意志为伞,撑出属于自己的晴空。
六、推荐阅读(背景音乐:《二泉印月》)
1、书目
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约翰·克利斯朵夫》 丰子恺的《关于贝多芬》
2、网站
http://
http:// 【附板书】
“我将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绝不会完全压倒我!”
参观──交流──回忆
外貌 语言
音
烦恼 孤独 软弱
乐
苦难的压力 不屈的抗争
巨
人
贝
多
芬 【设计思路】
在这个物化日益严重的社会里,学生对自然的感觉,对强者的感觉,对尊严的感觉日益淡化,教师必须借助课堂这块阵地,不断地借新的力量打动学生心灵。贝多芬是个奇人。作为“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至今前无古人,后不见来者;作为和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贝多芬更是令人赞叹,让人崇敬。
本课的教学,旨在以课堂学习为契机,引领学生更多地了解贝多芬,在他们精神的天空升起又一颗璀璨的“星”。因此,让学生课前自主地查阅资料,以便全方位地“看”贝多芬。
既然讲述的是音乐巨人,我就在课堂首尾分别播放了《命运交响曲》和《二泉印月》,既在结构上呼应,又在内容上吻合。如果把整篇文章比作乐曲的话,主旋律就是“走进贝多芬”,它的三部曲是“聆听他的故事”、“阅读他的灵魂”、“感悟他的精神”,再奏出“向生命的强者致敬”,达到乐曲的高潮。狄尔泰倡导的生命(Leben又译生活)哲学认为,人的生命消逝而精神留痕于文本。诚如《孟子·告子》中所说:“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阅读文本就要设身处地去体味作者所处时代及其为人,与文本中的人物相会、交流、撞击,体验他们的遭遇、欢乐与痛苦。正如王国维 所说:“入乎其中,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音乐巨人贝多芬》展现的并非贝多芬“泰山临绝顶”的艺术造诣,而是他的生活遭遇、抗争意志以及作为常人的一面。你看,贝多芬那个流氓一样的侄子,一天到晚来麻烦他,耳朵聋了,却不得清静;面对小孩的嘲笑、捉弄,贝多芬的自尊心受了伤,感到“倒霉”;一旦得知来客是来了解他“真实的好灵魂”的,贝多芬就泪光闪烁了。他倾诉了他的孤独、软弱„„因此,我认为,设计“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便是对文本的第一层挖掘。当然,仅仅处于第一层面是不够的,在文本的启发下,还应引发新的思考。《朱子语类》(卷62)中说:“大概圣贤之言,多是略发于萌芽,更在后人推究,演而伸,触而长。”阅读任何文本需延伸发挥。德国接受美学创始人之一的姚斯特别强调阅读的当代性,他在《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一书中指出:“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自身独立向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读者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越时代的本质。它更多的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的新的反响,使文体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因此,我从贝多芬这位十八世纪的强者延伸到当代的强者,让学生说说感人的事迹,接受心灵的洗礼。应该说,这样的思路设计重在学生的体悟和精神的震撼。【问题与讨论】
写音乐巨人为什么不写他的音乐成就,却写了他的脏、乱以及软弱、苦闷、孤独?这样会不会影响他的巨人形象,影响学生对他的崇敬?
针对语文教学中“平面化思维”与“单向操作”的问题,有教师主张在阅读教学中“不指示教学目标”、“不指示问题答案”。这种主张从教学方法这个角度来讲是有创意的。但是,“二不”并非是“没有目标”、“没有答案”。日本教育家佐藤正夫说:“一切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得以形成的最高基准点就是目标。”这个“目标”应当是“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形成’的。”这个“答案”是由学生自己领悟到,而不是教师直接告示学生的。韩军认为:“文学作品的阅读特别强调‘多义性’,不能以‘一解’去断然地统一‘多解’,去否定‘多解’,不能用‘人解’去统一‘我解’,去否定‘我解’。”有教师认为,《音乐巨人贝多芬》应尽力挖掘贝多芬与苦难抗争的顽强意志,至于其他,可一语带过甚至按下不表,这样才能让学生崇敬伟人。上课伊始,有学生告诉我,应该称贝多芬为音乐狂人。因为课外有文章说,他弹琴时将冷水泼在地板上,动不动就发怒,搬家。
然而,我们的阅读教学既不能歪曲文本本身的意义,也不能否定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两者该如何统一呢?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获得首先要“倾听”文本的诉说,“倾听”是对话的开始。其次,教师作为引导者,有责任有义务为学生提供阅读的背景或资鉴材料。
课前,学生还收集了贝多芬的大量资料,他的不媚权势、坚持真理以及倔强抗争,追求艺术、忘我投入等品质显然是很快地打动了学生的心。而他的怒暴、苦闷,一切缘于他所罹的聋疾。要知道,音乐是他的生命啊!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这样的一个人,却“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这是多么了不起啊!学生不难发现,文本中贝多芬不整洁的衣服,杂乱无章的房间,以及他的软弱、苦闷、孤独,既写出了他作为常人的一面,又突出了他生活上的艰辛,创作上的艰难。这就是活生生的巨人,让读者可见可感可近的巨人,而不是只可仰视的完美主义英雄!
第二篇:音乐巨人贝多芬(推荐)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赛教)冯 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个字的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2)探究几个难句的含义,把握文章内容。
(3)体会课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学习从肖像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书籍、影视等各种资源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以便进一步了解人物。让学生学会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
(2)通过上网查资料,利用网络课件学习,提高学生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3)通过对课文中疑难问题的探究,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课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
(4)通过人物速写练习,学习塑造人物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对贝多芬的热爱。
(2)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形成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名人单元)中,学习本课探寻贝多芬的生命足迹,学习他的顽强精神。更要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刻画人物的写法。
2、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教学方法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生主动参与型教学模式。课前准备
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讲述贝多芬逝世的情形及墓碑,引出贝多芬
2、贝多芬简介
①大家说说你所知道的贝多芬。
②教师出示贝多芬生平及主要作品创作表。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2)客人拜访贝多芬的过程是怎样的?其间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来访者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来访者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与来访者谈话——贝多芬与来访者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划下文中你认为最关键的字句,思考一下:如果让你给文章加上一个小标题:一个 样的人。
(导学:我们常从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来刻画人物。本文在人物的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方面也有独到之处,通过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揭示了贝多芬的个性特点和他的精神世界。在交流时要联系具体的外貌和语言描写的句子作分析。)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点拨。
五、精读品味,课外延展
1、文中是怎样描写贝多芬的肖像的?跳读全文,勾画关于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句子。(生齐读外貌描写的句子)
2、小结:人物的描写,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两点(放投影)⑴:要以形传神,忌面面俱到。⑵:忌“脸谱化”,要反映出人物的内心和思想。
3、五分钟人物肖像速写。
六、延伸拓展
1.感受贝多芬。播放《命运交响曲》。学生复听,再次让学生感受贝多芬的精神世界。
2.畅谈贝多芬。贝多芬是音乐上的巨人,更是精神上的巨人,他在音乐上的地位无人能及,他的精神更是榜样,下面请看几位名人对贝多芬的评价。
多媒体展示:
贝多芬的伟大,绝不仅在于一个音乐家,他的音乐是他的伟大灵魂的表征,他的音乐是灵魂的声响。
——丰子恺
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这样一种超生和创造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
——傅雷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罗曼·罗兰
师:请同学们也写一段话,表达你对贝多芬的敬意。(生写好后师指名交流。略。)
七、课堂小结
音乐巨人贝多芬用他的一生和他的作品为我们做出了杰出的榜样。是的,人生旅途中不可能没有失败和挫折,就让我们像贝多芬一样,去坦然面对苦难和失败的挑战,让我们扼住命运的咽喉,做一个真正的强者!
八、布置作业(选做两题)1.把今天所读的文章讲给别人听。
2.摘录课文与课外阅读中值得你铭记的句子,抄下来,作为你的座右铭。3.推荐阅读书目:《张海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吴运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霍金传》。
第三篇:音乐巨人贝多芬
莲山课件http:///
音乐巨人贝多芬
(何为)
(第二课时)
教者:李丽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
2、从人物的描写中感受到人物的性格及精神。
3、学习人物的高尚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人物描写的方法并会运用这种方法。
教学难点:从描写方法中感受到人物的性格及精神,并能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反映人物的性格及精神。
教学方法:整体建构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对初步的了解了“乐圣“的内心,知道了他的伟大人格及与命运不屈抗争的精神,今天让我们伴着这《命运交响曲》再次走进贝多芬,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出这一伟人的形象的。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根据目标出示学习方法的知识树。
四、出示自学指导
五、检查点拔
作者在描写贝多芬时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六、合作探究
找到文中的描写语句,说一说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或精神?
概括板书:肖像
动作→人物性格、精神
语言
七、拓展:
1、议一议:片段练习
2、找一找:本册书中其它课文中的人物描写的语句,并分析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
3、动一动:自己选择人物描写的方法,描写一下我们的老师和同学,表现出他们的性格特征。Xkb1.com
八、回归系统:谈一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九、作业:
莲山课件http:///
第四篇:音乐巨人贝多芬
音乐巨人贝多芬
【课文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体会本文于肖像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特点,学习使用肖像描写。
3、了解贝多芬内心的痛苦,学习他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
4、了解本文所涉及到的音乐家及其作品。
5、了解本文的作者何为。【课文学习指导】
一、自主学习
1、根据“提示”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重荷 深邃 踌躇 磐石 门槛 为难 .......流氓 下颏 模仿 头颅 喧嚣 惹人注目 ......
3、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重荷:
深邃: 踌躇:
磐石: 愁苦:
巴望: 锁闭:
喧嚣 惹人注目: 杂乱无章: 不见天日:
4、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5、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1、按时间顺序划分课文的结构层次,有好几种不同的结果。请根据下面的概括进行划分。然后讨论一下,还有哪些不同的划分。
第一部分:(第 自然段——第 自然段)写客人敲开贝多芬的家门,来到贝多芬工作的房子,以及女佣对贝多芬的介绍。
第二部分:(第 自然段——第 自然段)写客人见到了贝多芬。第三部分:(第 自然段——第 自然段)写贝多芬下楼以及他和客人的交谈。第四部分:(第 自然段——第 自然段)写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以及他对往事的回忆。
2、文章不管是在对贝多芬的外貌描写上,还是在对他的语言描写上,都表现了他对不幸遭遇的抗争精神。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
答:
3、品味下面的句子,说说它们表达了什么意思。⑴“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答:
⑵“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答;
4、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老师同学作进一步的探究。
参考答案 1、1—5
6—9
10—24
25—27
2、“两肩极宽阔,„„及命运的担子”,“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生的意志。”这些外貌描写都显示了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这句话表现了贝多芬在遭到失聪的打击后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巴望”表现了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3、⑴这是一个比喻。贝多芬的意思是说,一般人都以为他很可怕,很难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女佣也未经他的允许就让客人进门,他对他们的做法感到吃惊。这句话显示了贝多芬幽默,也间接地表现了他渴望被人了解的的心情。
⑵贝多芬以他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他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心里的音乐”。这句话揭示了贝多芬视音乐为生命的感情。
第五篇:音乐巨人贝多芬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
2.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大致了解贝多芬的人生经历,归纳贝多芬的性格特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难点:归纳贝多芬的性格特点。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音乐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高潮部分。学生谈谈对这段乐曲的感受。(激昂、悲壮)。这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交响乐之一,可是同学们,这首曲却是贝多芬在失去听力之后创作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贝多芬的生活,了解一个扼住命运喉咙的人。
二、主人公简介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三、感知课文
1.读准下列词语的读音。
门槛(kǎn)
深邃(suì)
踌躇(chóu chú)磐(pán)石 清晰(xī)头颅(lú)喧嚣(xiān)重荷(hè)杂(zá)乱无章
2. 小组讨论思考:客人拜访贝多芬的过程是怎样的,其间写了几件事? 明确: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3.小组讨论,归纳文章的主旨
明确:课文按照访问的顺序,叙述了贝多芬的基本生活状况,描写了他的精神状态,再现了贝多芬的形象,揭示了贝多芬面对厄运的态度,展示了他作为音乐巨人的内心世界,赞颂了贝多芬独特的气质和坚强的个性。
四、品析课文
1.全班朗读第9自然段,找出描写贝多芬外貌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个性?
明确:“头发蓬勃似火,像从未梳过”。这说明生活压力使贝多芬无暇顾及自己的外貌;
“凝重不可逼视”的眼光,“紧闭的嘴”“略带方形的下颌”显示出贝多芬坚忍无比的求生意志,对不幸遭遇的不妥协、不屈服。
2贝多芬的哪些语言触动了你,请找出来。小组讨论。
师提示可以在课文中第20、22、24等自然段中寻找。
明确:如“一株树叶比一个人好”,可理解为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可理解为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时,却遭到了耳聋的打击,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巴望”表现出他与不幸命运作斗争的决心。
3.小组讨论,归纳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从女佣的介绍可知贝多芬生活简朴;
“客人”与贝多芬交谈可知他孤独忧郁、善良坚强; 从贝多芬回忆往事可知他热爱音乐,面对厄运不屈不挠; 从他的外貌得知他严肃、骄傲。
五、回顾课文
学生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的高潮部分,边听边回顾本堂课的内容。
作业布置
1.抄写课后生字词
2.完成《优化设计》[夯基达标]1、2、3题 3.写几句你想对贝多芬说的话。教后反思
学生能够从音乐中初步体会出其中的情感,而贝多芬的不幸遭遇和坚强意志也让学生心生敬佩,奠定了一种敬仰、同情、赞叹的课堂氛围。可以尝试在其他课上运用音乐导入。
此外,贝多芬形象的挖掘还有待提高,本次课上显得有点单薄;此外,还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索贝多芬的相关资料,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贝多芬的内心、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