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风雨哈佛路英语影评 A Film Review of Homeless to Harvard
A Film Review of Homeless to Harvard
Based on a true story that a girl who lead a poor and unfortunate life was admitted to the Harvard by means of her determination and hard working,”Homeless to Harvard” is a very inspiring, meaningful andtouching film played in 2003.The movie shoot by Peter Levin, and this is his most successful work in hisdirector career.Personally, in this movie, the most impressive part is when the leading role Liz visited the Harvard, looking at those college students who looked happy and hopeful, she thought about her past life and the unknown future.At that time, she made up her mind to try her best to become the one here and become a real new person, and she knew that” I just need a chance.”We can even feel the desire of changing lit up her mind, and gave me endless strength in her eyes.After that, she never lost her aim under poverty and helpless, as brave as she could be, Liz is the strongest girl in Harvard.In the film, the statement of Liz Murray promotes thedevelopment of plotof the film,her life before she went to the Harvard is shown in flashback.And this two methods made the film more Persuasive and vivid.When she reached her destination, no one can deny that she deserve it, she deserve the Harvard because of her unmovable faith.
第二篇:风雨哈佛路-影评
《风雨哈佛路》——影评
想了很久,这影评该怎么写,第一个进入我脑海的想法就是网上拉一篇再做些润饰,完成作业就好。等我从网上找了一篇过来正准备改的时候,真的发现无从下手,在别人华丽优美的语句上加些词,明显是两种风格,也显示不出我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我决定,我自己写,写出真实感受。
网上说的也确实是那么回事,可是对我自己而言,却多了另一层意义。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跟我一样,很会联想。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思考着我平日里做的这些事是不是真的对我自己有意义,有帮助。我想,大学生活给我带来了什么,大学里占据我主要时间的学生工作带给了我什么,我平日里过着的生活有意义吗?
《风雨哈佛路》这部影片整个放映下来,我都是全神贯注的,边看边思考,边思考边把自己放在影片的情景中。篇中的主人公是个小女孩,生活在很不幸的家庭里,她渴望亲情,却永远也得不到在别人看来这么理所当然的请求。她,一个八岁女孩的心智,几乎及得上我18岁的心智,她经历的多,体验生活的多,从生活中学到了可能别人一辈子也学不到的东西。我很赞同这么一句话:苦难使人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人在艰苦的环境下更能够快速成长。
其实,我一直不怎么相信她的经历会在现实生活中上演。她用两年的时间读完了高中四年的课程,而且每门成绩都为A。获
得1996年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并进入哈佛学习。她怎么可能凭借她的毅力和努力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达到这么高的成就。真的很难让人相信,而奇迹就真当这么发生了。这么女孩靠的不单单是自己的毅力和努力,她还有一种坚强的信念,她要让全世界看到她能做到。
如果我是她,出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要怎么活下来,会和她一样坚强的走过来吗?答案显然是不确定的。人真的很需要一种信念,一种支持你做任何事情的动力。以后,不管我自己处在何种恶劣的环境下,我都要时刻提醒自己,坚定自己的信念,向着自己的目标一路走下去。
我相信《风雨哈佛路》这部励志电影一定会在我的人生路上一直激励着我,使我在人生历程上不断地奋斗。
第三篇:《风雨哈佛路》影评
《风雨哈佛路》影评
这部片励志片子我都看5遍了,每一次我都会被里面的情节所打动流泪。我老是在想我为什么流泪,是因为我是性情中人吗?呵呵——也许有点这方面原因吧。但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原因:因为我没有勇气去做丽丝所做的事,没有丽丝的恒心去做改变自己的事情。也许我是为自己流泪,呵呵!因为我不能像她那样去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也许我们知道什么事值得我们去做,可自己就是坚持不下来。呵呵!看片子的时候是如何的咬牙切齿的去要改变自己,可看完片子呢?呵呵!又回到原点了!所以,我看片子时候哭了。我想你们也是吧!
我们也许会问为什么丽丝可以成功的爬出她生活的环境?我的答案是:她有一颗坚韧的心,有一颗恒心,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一颗发现爱的心,有一颗理性的心。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内在的优秀的品质才让她获得了上哈佛的机会。不知道你们看没看过一部日本电视剧《龙樱》,我认为这是一部很好的励志电视剧。它讲的是一帮三流学生是如何考到东京大学的。你看完后你会发现:他们都有一颗执着的心。他们有的是有一颗为朋友的友爱之心,有坚强之心,有感恩父母之心。我想他们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他们内在的品质。我们的智商都差不多,所以说学校到底应该培养我们什么呢!我们又应该去学什么呢!知识的更新是无时不在的,而我们却不可能一直在变。但我们有一点不变,那就是我们的品质。我们可以用它以不变应万变。
我们在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会问,在电影的最后有位记者问丽丝你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丽丝的回答是我怎能做不到呢?我的父母教会了我可能!也许看完这部片子的人会很迷惘他们怎们教她的呢?她的父母都吸毒,她的母亲吸毒,酗酒,精神分裂。虽然她的父亲很聪明,但也是一个不正常的人。他们是丽丝的创造者,是丽丝早年生活环境的营造者。当我们随着警察和社会工作者的视线看丽丝的生活环境的时候,我们用最恶心的词来形容也是不为过的。真是比狗窝还要难啊?脏,乱,差。因此早年的丽丝被同伴同学称为有味道的孩子。不幸的是由于丽丝的母亲精神异常——家庭暴力。导致她被关入精神医院。虽然她母亲的精神病好了,但她得了艾滋病。她想远离她的老公,去她的父亲(曾经在年轻的时候强暴了她)那住!而丽丝不愿去,她想留住母亲,可没成功竟不久丽丝被送入了收容所了。在这个人吃人的收容所里,丽丝长大了。而她的父亲与其说是一个不负责任还不如说是一个没有能力去负责的人!他说他老婆是女权主义者,说丽丝也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也许这句话对丽丝来说影响是很大的!她从这很多事中,她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容忍。让她彻彻底底的知道了困难的生活,当她以后再遇到困难的时候,对她来说那还是困难吗?呵呵!不是困难了!15岁的丽丝就开始了流浪!这时她的妈妈要死了而他的爸爸走了。但她对生活仍充满信心,相信前面的陆为她打开着!流浪的她多么的期望可以有自己的家!之后她发现她妈妈在哪家就在那!她偷偷的照顾自己的母亲!中国有句古话: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丽丝做到了!可我们真的又有几人做到呢!丽丝的父母是丽丝的上帝,虽然他们给丽丝很少的东西,但丽丝却把它们永远存在心里。因此,无论丽丝遭遇到什么困难,她的心充满了爱!因此她是光明的!是纯洁的!是富有希望的!因此她可以直视这个社会,审视自己。去选择自己的路!去追寻自己的目标!这些都是她从她的父母那学的!不是别人教什么!给你什么!而是你能学到什么!你能得到什么!
我们通观此片会发现丽丝的母亲去世,对于丽丝的生活是一个很大转折!不知道你发现没,她的母亲去世的时候她虽然哭了,但没有流眼泪!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丽丝的内心是多么的坚强!她的母亲小的时候被她的父亲强暴了,精神分裂,她的生活的压力很大,她的内心充满黑暗,她无法直视这个社会,她选择逃避,喝酒,吸毒,用这些来麻痹自己!使自己处在自己世界里。可最终呢?被葬在第51区,一个不收费,一个没有典礼,一个没有牧师祈祷,一个没有墓碑,一个被人遗忘的墓区。丽丝不愿这样过下去,她想到好的生活去生活,她不愿意就这样死去!她选择了上学!丽丝的好友克利斯有着和丽丝母亲差不多的经历,可她没
有丽丝那种“爱”,她的心里充满着黑暗,最终她可能和丽丝的母亲一样被人遗忘的死去!我们可以这样说:丽丝的成功是必然的!因为她心怀着爱,因为她拥有高尚的品质。
2010-7-14
作于家中
第四篇:《风雨哈佛路》影评
《风雨哈佛路》影评
每当失意无心向前时,我的脑海里就会呈现由索拉·伯奇主演的《风雨哈佛路》,英文名称《Homeless to Harvard: The Liz Murray Story》, 这是一部由Peter Levin执导的励志电影,演绎着一个无关你我却又感动并激励着你我的成长故事。
影片讲述坚强的丽莎在烟头、针管、白粉、酒瓶的生活环境里长大。没有正常的生活秩序,没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在生活的不堪重负下,丽莎最终失去了这个支离破碎的家,爸爸进了肮脏的福利院,染有爱滋病的妈妈与姐姐不得不入住好色的外公家,而丽莎因此走向了街头,与好朋友开始过着在街头乞讨,去商店偷东西的堕落生活。
生活总是充满着不经意的变化,母亲的去世就如是丽莎生命中一个艰难的转折,让她彻底决定要努力地推自己一把去过上美好世界的生活。丽莎开始上学,日以继夜的读书,终于用两年的时间读完了初中与高中所有的课程,这也许是生活的经历和天分,丽莎的成绩出奇地好,以第一的身份考入哈佛大学,另外,她凭感人的论文获得纽约时报的奖学金也给了她另一个可以读书的机会,或许一切正如丽莎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的:“我非常幸运,因为我心里所有的安全感被从身体中抛弃,所以我被迫向前看,我必须向前……没有能后退的路。”然而,在她心底,这一切付出后的获得都抵不过她幼年温馨的记忆:母亲带着她去公园,拿硬纸板当垫子从山上滑下来,那样灿烂的笑容,开心地喊叫,那份藏在心里永恒的母爱。影片中出现很多次主人公的内心旁白,说的是丽莎在面对困境和不幸时的心理历程,而她所渴求的仅仅是想要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我要上学,我不想做白痴!”她从心里喊出这句话并付出行动,她尽全力进入一所民办学校,在这努力冲出困境的过程中,她所付出的一切让我觉得自己是那样的意志薄弱,因为没地方睡觉,她可以一晚上坐3趟地铁,这样就可以在早上6点准时上课。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她可以一边洗脏盘子,一边学习自己的课程,就这样2年的不懈坚持换来了她的哈佛路。“我可以寻找各种理由对生活低头,也可以迫使自己更好地生活。”我想导演是在明示什么,明示像主人公一样生活艰难的人们不在少数,他们苦苦的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可他们像丽莎那样迫使自己去更好地生活了吗? 我看过很多人在努力,可在我看来,他们只是在尽力,却没有尽力而为。而丽莎用她的话告诉我们:要拼命!而且,要找到方向。
“我觉得有些人只对生活的艰苦灰心丧气,因此把时间都浪费在灰心丧气里,还把这称之为愤怒,拒绝用全面的眼光去看到这种困境。”她在垃圾堆里捡食物吃,为了生存她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她,而我却会为别人的一句话而耿耿与怀。我想不经苦难的人,是不可能成长的,丽莎就是因为正视生活的困境,才有了透过眼泪看到的机会和未来。
“我为什么要觉得可怜,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谢它,它让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往前走。我没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我为什么不能做到?”的确,生活于每个人而言都是无商量余地的,我们如丽莎一样没有退路,我们所能做的只有继续前行,没有埋怨,只有感恩生活,才会看到绝望中的美丽。
……
这一句句旁白,丽莎用心地叙说着,让原是无惊险的剧情却让观看的人有着起伏的心情,她的话如是一声声强劲有力的大调,敲打着我们的心扉,激励着在困境中彷徨徘徊的人们。我想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都比丽莎好的多,但往往是优越的环境消磨了我们的意志。丽莎让我们坚信洞见黑暗是为了感受阳光,只要你有一颗拥有梦想的心,只要一路坚持,永不退缩地前行,一定会有到达梦想彼岸的那一天!
第五篇:《风雨哈佛路》影评
越努力,越幸运
——《风雨哈佛路》影评
《风雨哈佛路》一部经久不息的励志电影。该片讲述的是利兹的人生经历:父母吸毒、8岁开始乞讨、15岁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入收容所、17岁开始用2年的时光学完高中4年课程,获得1996年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进入哈佛学习,一个真实、努力女孩的人生经历。利兹无疑是特别的,同时,也是幸运的。但是与她有着共同经历的克里斯却没有她这份幸运,上帝无疑也是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上帝会回馈给你同等的,甚至更多的幸运!《风雨哈佛路》这不仅是一部励志影片,同时也是一部心理学电影,我们在为利兹悲惨命运感叹时,为利兹努力不屈震撼时。也不禁感到疑惑,为什么只有利兹,难道仅仅是因为她如此聪明,因为她如此艰难的家庭条件。她是这么的特别?同样的社会背景,同样的命运起点还有克里斯,两个最初的好朋友最后拥有的不同人生。这个与她们各自人格特征有着密切联系。下面是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该电影的相关分析。
从阿德勒的自我心理学来看:阿德勒认为每个人生来就带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自卑感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的自卑感就有可能成为推动我们所有人心灵活动的动力,即人格动力。利兹是带有自卑感的,当伊娃老师让她来学校上课的时候,她没有对老师说实话,只是在逃避去上课,她说:“我不知道应该对她说什么。我也不知道对别人说什么,我的家不是一个能出正常人的地方。”虽然自卑感是一种不如他人的消极的、不愉快的感受,但并非完全是消极的。相反,当一个人有强烈的自卑感时,他往往会力图发展自己,做成某些事情,以自身的发展和成功来克服自卑感。这时,自卑感就成为推动人积极向上的动力。利兹正是这样的,她知道自己的家庭环境,她讨厌周围人异样的眼光,但同时,她有着强烈的自尊,她会看在垃圾堆里找到的百科全书,当伊娃老师不让她考试时,她说她可以考试,即使没上过课,但那些问题她可以作对。她的自卑推动着她的努力,在进入戴维老师的学校时,她对“A-”这个分数很在意,她想做到更好想得到“A”。这就是阿德勒的追求卓越理论了,阿德勒认为人的一切行动都受追求卓越的向上意志所支配,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是追求卓越。追求卓越可以激励人去追求更大的成就,使人的心理得到积极的成长。利兹付出了2年的努力,拼命的努力,换取了班里的第一名、去波斯顿旅游的机会、得到去世界第一学府上学的机会。这个正是由于追求卓越的动力造成的。她用自己的努力来换取未来。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来看,自我是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调节者。自我是来帮助本我的,并根据现实的可能性力图满足本我的要求,在本我与现实、本我与超我之间起调节作用。现实条件不允许就暂缓甚至否定本我欲望的满足,以求得与现实的协调。超我是理想的自我,具有一定的道德标准,限制自我的需求。自我通过调节人格内部之间的力量,人与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实现人格的整合与统一。对利兹来说,本我需要得到家庭的温暖,可是,可是那样的环境确实不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利兹幼时的自尊情结、流浪的生活以及后来母亲的去世,这一系列的事情,激起的力比多要求及时发泄,但是超我的反精神发泄作用禁止其内心孤独的满足,而利兹寻找到的另外的突破口便是通过努力而获得另外一种生活。于是,利兹用学习来填补内心的孤独与无助,靠努力生存而获得升华。
利兹战胜了自卑感,通过自我逃避,延迟满足需要,在母亲去世的重创下,她艰难地,却也是幸运的解决了早起发展所存在的各种心里矛盾和冲突,她成功的克服了“自我同一性混乱”,形成了较好的自我同一性。她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奋斗目标。使她达到了生殖型特征人格。在心理和社会方面都达到了完美的境界。生殖型特征人格能消除本能的破坏作用,是指富于建设性,获得学业上的成功。
霍妮把焦虑看作是神经症的动力根源,利兹的基本焦虑为父母吸毒、贫困的生存环境、生存压力以及缺乏父母关爱等。而弗洛姆认为性格趋向形成于个体满足自身安全需和克服孤独感的过程。孤独感类似于霍妮的基本焦虑,人的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一种消极情感体验。弗洛姆认为,个人荣誉集体之中,个体的自由度小,但是由此而不易感到寂寞和孤单。利兹的家庭温暖没有得到解决,但是幸运的,她遇见了和她有相同经历的克里斯,与克里斯心心相惜、同病相怜,利兹和克里斯一起流浪。这是利兹面对难以忍受的孤独时的解决办法。
根据人格的个体潜意识理论,荣格认为对人格及其发展影响最大的是潜意识,它包容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个体潜意识是一个经验的储存器,容纳了所有与意识自我不协调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内容。这些潜意识发生在个体出生之后,并和个体经验相联系。正如利兹自始自终都认为母亲是爱自己的,这个思想源于利兹小时候和母亲一起玩耍的愉快记忆。这个对利兹的影响很深远。而利兹的一个特点对其成功有很大的影响,那就是看书。小时候考满分的卷子,流浪时看书的画面,这些其实是源于利兹的父亲,利兹的父亲是爱看书的。可以说这些记忆都根植于利兹的潜意识里。并以“情结”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情结并非只起消极作用,由于利兹的积极心理,这些情结成为了其成功的动力。
除了以上的观点,还有很多细节体现:利兹在申请纽约时报奖学金的时候找姐姐换得体的衣服,在上学的时候让爸爸和自己一起作假。这个体现了人格面具的观点,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一种倾向性。倾向在公众场合中展示自己,扮演好某种社会角色,其目的在于给别人一个好的印象,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赞许。利兹在母亲去世后的巨大转变,源自于母亲是她心灵的唯一依靠,在遭受巨大刺激之后,思想行为的转变,利兹不想当白痴,想像寻常人那样生活。她从逃避学校到主动走进学校,并狂热的学习,体现了弗洛伊德的移置作用。越努力越幸运,这也是自我效能感的一个体现,所谓的自我效能感即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自我效能感能影响个体的行为取向和情绪,正如利兹对上学,进入哈佛大学的自我效能感较高,这会情绪饱满、充满自信的去执行、实践这个目标,同时,高自我效能感可能到时更为勤奋、忍耐、持久的努力,从而增加成功的可能性,为自我效能感带来更多积极的回报,形成良性循环。而相反的,克里斯回避上学,不相信自己可以成功。最后,利兹进入了哈佛大学,而克里斯却依旧过着她原有的生活。
“我必须成功,别无选择。”这是利兹自信的宣言,也是她努力奋斗的根源。利兹是特别的,也是幸运的,她没有像她姐姐那样生活,也没有像克里斯那样生活,她选择了一条艰苦却又幸福的路。
附:
“我觉得我自己很幸运,因为对我来说从来就没有任何安全感,于是我只能被迫向前走,我必须这样做。世上没有回头路,当我意识到这点我就想,那么好吧,我要尽我的所能努力奋斗,看看究竟会怎样。”这就是利兹的筹码,再大的困难她都已经经历过了,还有什么苦是她害怕的呢?因为无所畏惧,所以所向披靡。最值得敬佩的不是她有多么努力,而是她在那种环境下依然有一颗柔软、善良的心,生活并不只有努力向上爬。很多人,她们以为生活将苦难都流向了自己,她们也很认真,会挑灯夜读,可是她们的内心贫瘠而虚伪,当一个人内心不再柔软,即使她走到最顶端也不过是没有意识的躯壳。每一个人当困难出现在自己面前,她就会把他放大,可是那些从出生就在遭受艰难的人,她们并不以为自己有多么可怜,因为她们生活在这里,她们并不知道自己就活在黑暗深处,她们只能看到另一端的光明。光明指引着她们,就这样一路走下来,利兹成功了,她确实很聪明,也确实很努力,其实每个人都有相当的潜力,只是看你会不会去开启它。利兹是幸运的,他收获的也正是她所付出的。越努力越幸运,只要你舍得付出,幸运又怎么会不光顾你,这就是人生,没有人能主宰你的人生,除了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