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世有桃花》读后感
花落之意,生命之理
——读《世有桃花》读后感
花会开,花亦落;花有语,花现魂。娇艳如桃花的你,写得写失,写悲写伤,写情写爱,写就的是自我内心的顽强。——题记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唯待见青天。
这便是《世有桃花》的开篇词。每读到这里,我心中便会情不自禁地浮现出一
朵朵凄美的桃花,还有那个清秀脱俗的才女安如意。
在这本书中,安意如从浩如烟海的历史中撷取那些与桃花有关的故事,植入如桃花般芳香明媚的情感,再细细地包裹后,重新呈现于世人眼前。她的文字,还沾染着桃枝新鲜的气息,和桃花娇嫩的颜色,仿佛带有自己的印记,将历史还原出清新独特的安氏味道。
文章中的一篇篇“诗赋”带领我回到那个充满着桃花的世界里。文字显现的桃花已不仅仅是盛开在了春,它已随着时间的轮转盛开在了时间的最深处,打败了时间,恒久不灭。
这是一本写给桃花的书,也是一篇写给有爱之人的诗赋,更是安意如写给自己的一首顽强之歌。安氏清丽的妙语,细腻的笔触,它不
断使我去思考,去反省:人生是否能如桃花般多姿多彩,美丽娇艳呢?或许,桃红娇弱的外在包裹下的灵魂本质仍是顽强吧,花落的悲伤,只不过是给顽强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罢了。
天堂和地狱,没有我选择的权利,只有我们被选择的命运。可能,出乎你意料之外,写此书的作者——安意如,竟是残疾之人!的确,一个身世比路边之野草还普通的工人的女儿,一个从打工开始,只有中专毕业的平凡女孩,竟能写出这样如桃花般柔美的散文,这令我惊奇不已。然而,事实就是如此。虽患上轻微性脑瘫,但她仍凭着顽强的意志,继续自己的事业的安如意,就用病痛的伤悲,作为她支撑坚强的本钱。
好一个安如意,好一个卓立于风尘却脱俗于凡世的奇女子。写到这,我不禁想起了他,一个和安意如的身世同样悲惨的男人——史铁生。他身为清华大学附中的毕业生,却不幸因病瘫痪。我想,对于普通人来说,瘫痪就意味着失去一半生命,有的人甚至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然而,史铁生却以惊人的毅力继续打工存活,后来竟写出了《病隙碎笔》,《奶奶的星星》,《车棚》等异常优秀的文学作品!残疾之人,都能以惊人的顽强生命力获得巨大的成就,那,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生活富裕的人,为什么不行?难道,只有病痛才能让人醒悟,使人珍惜把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吗?不是的!
回想曾经,一次轻微的头疼,一阵小小的不舒服,都能成为偷懒借口。与安氏,与史铁生的永远的病痛相比,我们的小痛小感冒算得了什么?难道我们还要为自己的懒惰、软弱找逃避的借口吗?
这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就像上述说的安氏、史铁生一样用顽强燃烧生命,使它变得有意义;另一种人则用软弱看着别人燃烧,总要用他人的光芒照亮自己。究竟哪一种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呢?我想,答案你不猜也能知。
可以说,生命,既是顽强的,又是脆弱的。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要珍惜它,好好利用它。生命的意义,并不是为了存在,而是为了燃烧。燃烧才会有光亮,哪怕只有一瞬的光亮也好!
第二篇:读《世有桃花》有感
看这书是因为我曾经读过她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虽然安意如的书大多抄袭严重,但是当时不妨碍这本书让我对古代诗词产生了懵懂的好感。而桃花,又是我很喜欢的花之一,所以看到《世有桃花》这一书名就被吸引了。
自古以来,桃花以其明媚、娇艳、多情、柔美等丰富的文学意象,在文人墨客的众多隽永诗篇中出现。这便是一本以桃花为主角的主题书,不提作者是否抄袭,单看一个个有关桃花的故事,欣赏一首首关于桃花的诗词,还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桃夭》是《诗经》里的名篇,把桃花比喻新嫁娘之美,自此以后用花,特别是用桃花来比美人的就层出不穷,如崔护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被人津津乐道。记得曾看过一段出自民国结婚证书上美好的话:“两姓婚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而昌而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单是读着都觉得温暖幸福。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桃花庵歌》是唐寅诗词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况、自谴兼以警世之作。其乃一代才子,以文名天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花落水流,一片自然。唐寅将车马权贵视如尘土,将酒盏花枝贫者奉为天人,自有傲骨。疯颠也好,痴狂也罢,花间独酌,自有风流。
桃花庵里桃花仙,由此想到了桃花岛,及那个吹着碧海潮生曲,众人熟知的金庸笔下人物——桃花岛岛主黄药师。然而我要细说的却是旅游风景点桃花岛的传说人物安期生。安期生,一名安期,人称千岁翁,安丘先生。琅琊人,师从河上公,是秦汉期间燕齐方士活动的代表人物,黄老哲学与方仙道文化的传人。汉刘向《列仙传》说他在东海边买过药,宋《宝庆昌国志》和清光绪《定海厅志》都说安期生在桃花岛炼丹,现尚存“炼丹洞”遗迹。最为后人称道的是宋《乾道四明图经》记载:“安期生尝以醉墨洒于山石上,遂成桃花纹,奇形异状,宛如天然,人多取之,以为珍玩”。
私以为黄药师的原型有可能是安期生,你看,桃花岛,炼丹也算是药师吧,关键词还蛮符合的。不管是不是,“泼墨成桃花”这样的传说实在太美,如果写成小说,不妨想象一下:一个小岛上来了一位仙人,某日饮醉,遗墨于石上,石上便长出了绚烂桃花。仙人必是喜爱这个小岛的,闲暇时候常来此处依花醉饮。而那桃花吸收日月精华,这样过了千年万年,会不会长出灵识,成了美丽多情的桃花仙呢?之后又会如何发展?不禁引人遐思。
“白骨青灰长艾箫,桃花扇底送南朝。”然而桃花有的不仅仅是美好,也有哀愁。
《桃花扇》书写了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作者孔尚任将故事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突破了以往才子佳人这样美满结局,成了经典之作。香君出场时吟唱了《牡丹亭•游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这里早已暗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
当一切繁华皆成过往,消失殆尽,只剩那一树桃花、一把折扇,静默地记取着流年。仿佛是做了个桃花灼灼的缱绻梦境,最后只看见桃花漫天尽飞散。
桃花入了清梦,梦穿了你我,说穿了桃花,到头来不过是梦说一生罢了。
第三篇:读《落花生》有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落花生》有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落花生》有读后感1读了《落花生》这篇课文,我懂得了:“人要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我们在尝花生时,父亲教我们做人的道理。”
父亲教导我们要像花生一样,虽然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觉得父亲的话说的太对了,如果光外表好看,但是什么也做不了,就像绣花枕头一包草,那有什么用呢?再如一个外表看起来又大又白的萝卜,但里面是空心的,这样能吃吗?外表虽然不好看,但一心想帮助别人为人们做实事的人,这才是有用的人。
《落花生》使我想到了常被人类忽视的蜡烛,因为它没有电灯、霓虹灯那样明亮、那样华丽,但是当停电时蜡烛总是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驱赶黑夜,给人们带来光明。它是那样的平凡,又是那样的伟大。它不会因为自己而把火熄灭,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它还是无私的奉献,它的一生都在为人类着想,为人类奉献,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要做外表美又要心灵更美的人。”
读《落花生》有读后感2夜晚,群星闪烁,月光皎洁。我仰望深蓝色的天空,回想起刚刚读完许地山的课文《落花生》,感到回味无穷。
在《落花生》这篇课文中,许地山爷爷描写了在收获节的那个夜晚,他和全家人一起议花生﹑吃花生的情景,通过他的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花生味美,又可以榨油,价钱又便宜。人人喜欢吃。但它深深地埋在土地里,不像桃子﹑苹果﹑石榴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生爱慕之心,你看它矮矮的长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它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人们,而情愿默默无闻地埋没在地中。
是啊!默默无闻、无私贡献,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精神!我不禁想起了荷叶,它只有那碧绿如玉的叶子。无私地衬托着多姿多色的荷花,为人间增添了真、善、美。
我爱花生的品格,我爱荷叶的胸怀。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做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读《落花生》有读后感3“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名为《落花生》。它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以及与父亲议花生的事。《落花生》表达了作者不求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
当我读到“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时候,我体会到了虽然花生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不求名利的精神。
我往下读时,读到了“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时,我体会到了人要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不要做只讲究外表,而对他人以及社会没有贡献的人。
《落花生》这篇课文使我想起了老师。老师,是他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祖国花朵。他们每天早早的回到学校,从早晨到傍晚,一直在工作;他们呕心沥血,从满头青丝到两鬓斑白,却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当他们看着自己培养出的学生登上了成功的宝座时,接受鲜花、掌声,而老师却默默地站在一旁,从不居功自傲。老师是多么的伟大,他们多么的像花生,不求名利、默默奉献。
在社会上,有多少人像花生一样不张扬,不虚荣呢?花生的精神永远鼓励我前进。
读《落花生》有读后感4在所有学过的课文中,我对《落花生》这篇课文感受颇深。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就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不图虚名。把自己的'果实埋在地里,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人类,却从不表露自己,也不炫耀自己,无声无息。的确,花生具有崇高的精神、品格,但是我们身边具有花生品格的人还少吗?小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些人——清洁工。他们一年四季起早贪黑,不论刮风,还是下雨,不论严寒还是酷暑,都会按时去为城市环境做贡献,为人民生活做点缀,自己却从来不炫耀,默默无闻。不论多苦,无论多难,无论多累,都不会去抱怨,都不曾放弃。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已经深深印到了我的心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做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做一个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力量的人!
读《落花生》有读后感5今天,我学习了一篇课文《落花生》。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我受益匪浅。
本文讲“我们”一家种在后园的花生获了,“我们”在后园茅亭过收获节,并从谈论中悟出一个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学了这篇课文,我觉得我们就应该像花生那样不求外貌长得多么美丽;不求穿得多好;页不求有多少钱,只求一个,那便是内心与纯洁的人,才是真的富人,真正的强者!
这篇课文使我想起了:今天早上在路两旁看到的几位老爷爷和老奶奶,正在吃力地打扫大路,我从来没有想过清洁的地面与他(她)们有多大的关系,也从来没有注意到,重视到,更没有发现他(她)们无私奉献的伟大。同学们,这些老爷爷、老奶奶这是为了谁?不就是为了我们有干净的地面吗?这件事使我印象最深。
落花生,它的品格让我们无法忘记,是他让我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做无私奉献、默默无闻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落花生》有读后感6读了《落花生》这篇课文,我知道作者借花生来表明自己要做个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也赞美了生活中那些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就像落花生一样,所从事的工作也许并不令人羡慕,劳动的成就也许并不引人注意,但他们是切切实实的为人民服务。
“父亲”先把花生与桃子、苹果和石榴相比,通过果实的颜色、样子以及果实生长的位置比较,说明花生没有苹果、桃子和石榴美观,但它却有内在的最可贵之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不计较名利。“父亲”并不是说桃子、苹果、石榴没有用,而是指它们外表美与花生内在的美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更为重要的是内心美,实实在在的为人民做好事。一个外表无论怎样美的人,如果能默默奉献,毫无怨言地去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因该更了不起,也更让人佩服。“父亲”就希望“我们”能做这种人。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外表美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做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人。
【读《落花生》有读后感】相关文章:
1.落花生是阅读答案
2.落花生阅读答案
3.读《落花生》后感
4.《落花生》阅读及答案
5.《落花生》阅读答案
6.落花生阅读答案
7.落花生阅读练习题设计
8.读《落花生》有感作文500字精选
9.读《落花生》有感范文
第四篇:读感谢有你读后感
读感谢有你读后感
读感谢有你读后感1
一个不起眼的你在我四年级的时候降落,细碎的刘海遮住了视线,很少言语,你坐在我后面。我们第一次说话是开学三周后的一个下雨天,那时我正抱怨着该死的下雨天,你却在我身后轻飘飘地吐出六个字:“任凭风,且听雨。”我被吓了一跳可又马上被诧异覆盖,这文学功底让我这公认的“才女”情何以堪啊!我于是发奋。
从这时起,你若有若无的.声音时常绕在我的耳畔,而且总能激发我的斗志。
在五年级,我们年级的体育被教育局抽考。我郁闷,因为教育局不偏不倚地按中了我的死穴。抽考当天,我做好了倒数的准备,而这时的你已因为快过男生的速度获得了一些人缘,也开朗一些了。临上场,你拍着我的肩说:“前面是梦想,去追随心的方向。”那次,你第一,我第七,在五十人中。后来我才知道你的性格是因为不美满的家庭,而你受委屈总会去发疯似的跑步。
六年级,我们已学会携手并进,而你将我带出了浮躁,教我心要静,我认为这无可厚非,你比我大两岁。我坐在窗边,唱着我现在认为不值一提,毫无营养的低俗歌曲,什么爱你爱得疯了病了死了之类的。你冷不防地将一个耳塞挂在了我的耳朵上,于是我第一次知道了纯音乐的魅力……可你不久后就和父亲移民去了一个陌生的国度,澳大利亚,不再回来。
但无论如何,感谢有你,我想告诉你,你在我心中永远永远总会有一席之地。
读感谢有你读后感2
看完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之后,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要心存感恩、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一切爱我们的人,而不能忘恩负义!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不计回报的。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更是尽心尽力的,不惜任何代价的!而我们,却是怎样回报的呢?从于丹的讲解中,有一个事例是这样的:有一个母亲太溺爱自己的女儿,有一天,她自己在倒水时,一不小心烫伤了自己的手,当她将自己的手伸到正在看电视的女儿面前想寻求帮助时,她的'女儿竟然不耐烦地说:“快让开,难道你没有看到我在看动画片吗?”这难道就是我们对父母的报答之恩吗?我们只知道索取,觉得父母给我们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可我们又给了父母什么呢?同学们,你为下了班的父母端过一杯热茶,还是为父母洗过一次脚?记得民间有一句俗语:乌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连动物都懂得感恩的含义,何况我们人呢?不,我们更应该懂得回报!
我们不仅仅只是对父母感恩,对我们身边的同学,老师、朋友、还有帮助过我们的好心人,也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特别是我们的老师。老师您每天都在默默的奉献着,为班里的事情操心着,多累呀!您从来都没有抱怨过,我们还是总惹您生气,不好好学习。老师,您辛苦了!我们以后一定会好好学习,不会再惹您生气了!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便能够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要学会感恩去报答,感恩是没有界限的!让我们每个人都报有一颗感恩的心吧,世界将变得更和谐,更友善!
读感谢有你读后感3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好书,让我感触万分,这本书名叫《感谢有你》。
《感谢有你》丛书,抓住了“感恩”这两个字,描绘了一个个爱的瞬间,讲述不一样的感恩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世界上最棒的爸爸,在生活中的每一细节中都表达着他对自己儿子的爱意。而儿子做得也很好,不在爸爸身边时不间断地写信,电话,让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世界上最棒的爸爸”的称号足以让爸爸欣慰。最后,在爸爸离开之前,病榻上的一句“我爱你”更是发自真心饱含真情。
在20xx年里,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突发的.灾难,让我们看到了爱的伟大,因而让我们通过一种极端的方式,学会了感恩。我们看到,灾难袭来的时候,母亲勇敢地顶住落下来的砖瓦和石块,让年幼的孩子受到了保护;有老师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冲进随时可能倒塌的房屋,将学生一个个抢出;还有冒死抢救同学的学生、不顾危险坚持做完手术的医生,以及迎着困难勇敢冲上去的人民子弟兵,等等。这些人,都让我们感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中,我们唯有以感恩的心面对这个世界。
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责任。它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的道德准则,是做人最起码的修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它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意识,是我们健全人格的表现。我们只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发现自己周围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和谐,幸福。
徐本禹说:“我愿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渺小,当爱的阳光照在我身上的时候,我愿意毫不保留地反射给别人。”是的,爱是需要我们传递的,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去表达感激吧!
读感谢有你读后感4
当我给你们提笔写信的时候,我眼前便浮现出了“一袋袋肮脏的垃圾袋,几只苍蝇在上面‘嗡嗡’作响”的情景,然而正是你们把这已被人丢弃而早发臭的东西清理掉,因为您爱这个城市。
不论是严寒酷暑,还是狂风暴雨,你总是默默地守着这个卑微的岗位。虽然我们不算是萍水相逢,但我却每天都能看到你无处不在的.身影:穿着橘黄色的工作服,忍着刺鼻的臭味,用扫帚把垃圾扫成一堆,之后扫进铲子,倒进环卫车内……天天如此。
我曾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位年迈的清洁工爷爷,正在弯下腰打扫清洁大马路。您那炯炯有神的目光不断地寻找,不肯放过每一个角落的垃圾;您那专注的神情,似乎在干一件很大的事业。突然,“噔噔噔”一个装扮时髦,穿着高跟鞋的女青年随手扔掉了她刚喝完的豆浆袋,您看见了,立刻跑上前去捡了起来扔到环卫车里,您刚转身,那女青年又扔下去了一坨卫生纸,您刚想上前去说些什么,可却欲言又止,又默默将卫生纸捡了起来。
可想而知,假如生活中没有你们,那世界又会怎样呢?走在大街上,低头一看,脚下全是垃圾。这样下来,我们地球也会被垃圾吞没。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您却一直坚持守着您这卑微的岗位。因为有了你们,地球才会更美丽。感谢你们,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洁净。
第五篇:春读桃花诗散文
阳春三月,桃花恣意怒放,桃林一片胭脂云。那桃花娇嫩水灵,有的迎风初绽,嫣然含笑;有的含苞待放,半露半藏;有的还是白毛茸茸,微吐花苞。我兴奋地呼朋引伴去踏春访花,看到满山嫣红的桃花,想起读过的好多桃花诗和桃花的故事。
三国时的才子曹植,开了把桃花喻为美女的先河,“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曹植虽然是借佳人的美貌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寄寓自己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感慨,但把姑娘比成艳丽桃花,他是第一人。元稹的《桃花》诗,“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诗人眼中的桃花也是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美人。桃花不仅喻为美人,它也是爱情的象征。唐朝诗鬼李贺曾有诗曰:“小红长白越女腮,桃花向人脸边开。可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更有江南最富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就是孔尚任的《桃花扇》,它赚足了多少青年男女的眼泪。桃花还象征友谊,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写出了诗人和朋友的深情厚意。
最难忘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千树万树像火焰般怒放,桃花朵朵在春风中多情摇曳,桃林像红雨纷扬的世界,那里的人们男耕女织,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和平、宁静、幸福的理想家园。从此,桃花源和那片桃林让多少文人墨客魂牵梦饶。而陆游的“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争说桃花源就在他家乡绍兴的镜湖里,桃花的影子落在湖水的十里清波里映得满湖绯红,为了答谢烂漫的春天,他把自己喝醉在姹紫嫣红的镜湖里,惬意无比。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秦观在桃柳成荫的小路上,看见春天的美景已经分送到了家家户户;杜甫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纷繁的桃花开得格外娇艳喧闹,重重叠叠,一树深红浅红,宛如一片朝霞;王维的“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描写的是春雨菲菲的早晨,一层洁白的轻纱笼罩原野,花更艳了,叶更绿了,春天更美了;张祜的“杨柳千寻色,桃花一苑芳。风吹入帘里,唯有惹衣香。”试想,杨柳依依,桃花烂漫,蝴蝶醒来肆无忌惮的在花间翩翩起舞,风和阳光在花间暧昧的追逐,走进桃林,落英满身,芬芳扑鼻,此情此景,诗人怎能不抒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一生酷爱桃花的唐寅,写下了著名的《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直白的诗中,唐伯虎以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写下愤世嫉俗的诗句,表达了对当时世道地愤愤不平,然而又无可奈何,所以一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在郁郁寡欢中英年早逝。
但最脍炙人口的桃花诗还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是一千多年前,唐朝青年诗人崔护在长安南郊桃花园邂逅了一位艳若桃花灵秀纯真的姑娘,诗人的心掀起了阵阵涟漪,这场偶遇,让他念念不忘。第二年春天桃花盛开时,他再来城南桃花园,只见蜂飞蝶舞,桃花依旧。桃树下那面若桃花,眸似秋水的美丽姑娘,那一颦一笑依然记得,却只见桃花不见伊人面。痛苦彷徨的诗人,只能在碧桃花下一往情深感流年,真是欢时无多,悲时戚戚。城南旧事如同美梦一样,可遇不可求。于是诗人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诗,流传千年。
三月,桃花开;桃花依旧,笑春风;春读,桃花诗;有低回的声音从远古传来,如歌、如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菁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