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部参赛_认识钟表_张保
认识钟表
临朐县第一实验小学 张保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下雨了——认识钟表》。
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半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本节课中,学生对于时针、分针的整体认识有些不习惯,所以教学难点应放在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来判断所表示的时刻。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钟面;认识各时刻:整时、半时。另外,教师和学生都要准备钟表模型,以便课堂上进行操作和演示。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具体情景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
2.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学具让学生经历认识、对比和归纳的过程,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分清整时、半时的特征。
3.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培养其观察能力,逐步养成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掌握认读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教学难点
钟面的建模;能够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整时、半时。
教学方法
1.以学生感兴趣的动画故事入手,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大量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认识、对比和归纳的过程,认识各种时刻。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钟表(1个)、钟表图片(2张)。学具准备:两针钟面模型(37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播放雨天老师询问学生到家时间的动画)
看到同学们都安全的回到了家,老师就放心了,可是同学们好像都不认识钟表,你们认识钟表吗?那这一节课,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以身边真实的故事设计了雨天老师电话询问学生回家时间的动画,体现了浓浓的师生情,渗透了人文思想。)
二、探究新知,合作解疑。
(一)认识钟面。活动一:玩一玩。
师:现在每位同学手里都有一个小的钟表,同学们一定都很想认识这个新朋友,那咱们就先来和它玩一会!但是老师有两个提示。(出示提示板)
1.看一看。
你从钟面上发现了什么? 2.议一议。
小组内的两位同学互相说一说你们的发现。⑴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⑵学生汇报(3-5个同学)。
⑶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师总结:有同学说到了长针、短针,那长的针,我们就叫做分针,短的叫做时针。(板书:分针——长,时针——短)
(二)探究指针如何转动。1.师生共同回顾钟面的发现。
钟面上有12个数字。(师指数字一圈)短的时针(师指时针 生说),长的分针(师指分针 生说)那它们是怎样转动的呢?
2.探究指针的转动。
伸出手指,随着他们一块转动一下。(ppt动态演示指针转动,学生手指随着比划)师提问:现在谁能说一说钟表师怎样转动的?(1-2生汇报后,师拨一拨实物钟表演示)
师总结:这个转动方向称为顺时针转动。活动二:拨一拨。
现在拨一拨你的小钟表。(要求学生顺时针拨一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玩一玩中探究钟面构造,拨一拨探究钟面指针是如何转动的,这两个环节的完成,让学生的脑海里深深地留下了钟面的印象,从而完成了本节最重要的一个建模过程——钟表的建模)
(三)认识整时。
1.小丽是什么时间回家的?你知道吗?(5时)2.质疑:你是怎样想的?
(1)小组里拨一拨,说说自己的理解。(2)教师引导,尝试总结。
分针指在12,时针指向5,这个时间就是5时(板书5时),生活中又叫做5点。所以,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几时。这是学到的第一个时间整时。(板书:整时)
(3)举一反三。
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5,就是5时,指到6呢?指到7呢?同时指到12呢?(4)建立文字模型。
那现在你认为什么是整时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活动三:小组合作,拨出整时。
小组里的一个同学拨出一个整时,其他同学说出这个时间。
(设计意图:认识整时的环节设计了出现问题——提出质疑——小组讨论——尝试总结——举一反三(练习巩固)——文字建模的环节来学习。重点放在了讨论、总结、文字建模这三个环节,文字建模中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是整时,建立整时的文字概念,最后的小组活动中,学生动手操作,拨出一个整时,加深理解。)
(四)认识半时。
1.小林是什么时间到的?谁来说一说? 预设:出现分歧——5时半或6时半。2.质疑:你是怎么认为的呢?(1)小组里拨一拨,说一说。(2)教师引导,尝试总结。现在分针都同意指在6,时针呢?
时针过了5,还不到6,在5和6中间,这个时间就称为5时半,(板书:5时半)可以说:分针指到6,时针刚过几就是几时半。(板书: 半时)(3)文字建模。
那现在你认为什么是半时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巩固练习。
(1)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钟表的时刻。(课件出示:12时半 1时半)
(2)师拨生抢答。
师分别拨出9时半、1时半。学生抢答(注意让学生观察到拨动的过程)(设计意图:半时相对于整时,稍有难度。所以在以上的环节基础上增加了对于可能出现的分歧的辩论,通过这一分歧的辩论,激化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在举一反三(练习巩固)环节里,除了有读出钟表时刻这一练习,还增加了师拨生抢答的趣味游戏环节,游戏环节的设计,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得少部分因疲劳而走神的同学重新回归于课堂。)
三、新知应用,延伸拓展。
新知应用:小明的一天
出现了小明一天的活动和时间,在陪小明度过一天的过程中,学习电子钟计时法。
6时——6:00 7时半——7:30 拓展延伸
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看图中小朋友在什么时间分别在干什么?说出你的发现。比一比,看谁最聪明。(出示课件,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设计小明生动有趣的一天,是因为这个素材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自然地引入电子钟计时法的学习。延伸拓展的设计要求学生知道一天有两个8时,为以后学习24时计时法打下基础)
四、回顾反思,收获总结。
1.时间顺口溜。
小小表盘圆又圆,时针分针跑圈圈。
分针长,时针短,一个快来一个慢。分针指到12时,时针指几是几时。如果分针指在6,那么时间是半时。
时间顺口溜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对整节知识的一个总结概括,同时体现了数学的文化氛围。2.你学会了?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想与小朋友们分享呢?请谈一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尝试对主要知识做出自己的概括理解,内化吸收,是一个融会贯通的环节。同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习惯。)3.小小作业。
小明的一天非常忙碌充实,那你的一天呢?把自己的一天说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这样的作业设计,既摆脱了传统作业的枯燥无味,而且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回归于生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
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5时 —— 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几就是几时(整时)5:00 5时半 —— 分针指到6。时针过几就是几时半(半时)5:30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知识,我在教学设计世纪了雨天教师电话询问学生回家时间的动画,将整时与半时巧妙地串在一起。在这节课的教学上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坚持直观演示教学的原则,充分利用演示、操作、讨论来进行教学。通过课堂反馈情况,我做如下反思:
1.转变教学观念,将时间还给学生,注重学生知识的自我生成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教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参与课堂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动了起来,通过学生自己对知识感悟,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
2.将抽象的时间观念,利用活泼的动画效果进行感官体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让学生建立钟面的建模是费了我不少的心思,学生虽然对于钟表并不陌生,但是了解的只是一个大概轮廓,对于指针的转动情况并不是很了解,这对于整时与半时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在钟面建模的环节,让跟随动态指针用手指比划后拨一拨、说一说指针的转动,帮助学生直观的建立起1钟表指针的转动概念,每个学生都亲身参与了,有了很直观的感受,比老师讲上十分钟甚至半节课,效果要好多了。
3、加强多媒体制作技术的学习。
在本节课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和操作上,我出现了2处错误,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我要加强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学习,特别是抓住PPT课件和FLASHI课件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发挥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不断提高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
第二篇:教育部参赛-背影-张丽萍
背影
教案设计
张丽萍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2
4,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课题
背影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狼藉、颓唐、琐屑、蹒跚、踌躇”等词语。2.品味赏析文章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能力目标
1.体会关键性语句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揣摩文中家庭生活内容及作者心境与感受的表达。2.学习本文独具匠心的传情艺术和精巧的构思。●教学分析
四次写背影的文字和四次描写“我”的眼泪;理解对父亲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作用;同时,结合生活体验揣摩作者的心情和感受,激发爱心。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纪实散文《背影》的语言平实自然。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整体感知作品,获得心灵上的沟通和共鸣。同时,在诵读中理清文章的线索和行文脉络,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研讨探究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研讨文中关键性语句的表义和表达作用。如四次写背影的文字和四次描写“我”的眼泪;理解对父亲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作用;同时,结合生活体验揣摩作者的心情和感受,激发爱心。●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设计
(一)(投影显示孟郊的《游子吟》)
孟郊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人中也许算不上耀眼,但他的一首《游子吟》却历久不衰,千百年来拨动着无数读者的心弦,为人们所传颂它的魅力就在于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诵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唤起普天下儿女们多少深挚的忆念。是的,“可怜天下父母心”,是无私深沉的父母之爱沐浴着儿女们的成长。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一篇表现父子之情的典范之作。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1.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2.《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散文。是朱自清于1925年10月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它描写了在祖母亡故回家奔丧之后与父亲在车站上别离时的情景。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点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三、诵读感知,整体把握
1.范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后学生自读,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理解词语含义。(投影)(1)注音。
差使(chāi)
奔丧(sāng)
狼藉(jí)簌(sù)簌 蹒跚(pán shān)
踌躇(chóu chú)
迂(yū)腐 拭(shì)颓(tuí)唐
举箸(zhù)
琐屑(suǒ xiè)
2.学生放声朗读,圈点勾画出文中最感动自己的地方,并作简明点评。重在点评:四次写背影的文字: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用背影开篇点题,不仅是采用破题法,而且是表达了儿子对父亲深厚的真挚的爱。一个副词“最”表示了印象深刻之极。
②“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虽是素描式的简单勾勒,形象却异常鲜明。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
③“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父亲离开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写,由近而远,由显而隐,并用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表现出这样的感情:为父爱感动得情不能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恋、惆怅,想到父亲前程艰难,又格外悲悯、辛酸。
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迭印在结尾的大特写,照应了开头,总结了全篇。“绝笔断章,譬乘舟之振楫,会词切理,如引辔以挥鞭。”(刘勰语)
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抒发了儿子对父亲切的思念。(教师归结行文脉络,板书)
1.教师范读课文第六语段,学生勾画出描写父亲穿戴和动作的词语。然后合上课本,完成填充练习。(投影)
我看见他戴着________,穿着黑布________,深青布________,________地走到铁道边,慢慢________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___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__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______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教师引导学生品析词句的表现力:写看见父亲的服装,勾画了一个大体的外貌。“蹒跚”“慢慢探身”“攀”“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等词语表现出父亲举动艰难。写他平地走路,用“蹒跚”可见步履的不便。从月台下去,用“探”字动作写得很准确。手的动作用一个“攀”字那高度显示了,攀的吃力可以想像;脚的动作用一个“缩”字,把爬法写得更细致。“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又点出爬的困难。动作描写,给人一个过程的动态,细腻而简练。
2.学生自由诵读,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父亲买橘子这样费劲,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去而不让儿子去?买来橘子后,他“心里很轻松似的”表明了怎样的心理?
(2)“我”对父亲的行事本来是有看法的,可是看到父亲的背影时,两次流下眼泪,这表明“我”怎样的心情?“我”流泪后,为什么怕父亲看见?
(3)下面两种说法的表达效果的区别在哪里,试作分析。
①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②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来了。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父亲疼爱儿子,为儿子受累费劲心思反而高兴。父亲的艰难举动充满感情,饱含深意。买来橘子,父亲觉得为儿子做了一件事,心里感到欣慰和满足。“似的”很有表现力。
(2)“我”两次流泪是因为从背影看到了慈父的形象,看到慈父的至情至善、爱子如命,这是感动之泪。流泪后,怕被父亲看见是担心惹父亲伤心。表现了对父亲的怜爱之情。
(3)“等”“再”表现一直注视着父亲的背影,依恋之情多么深切。父亲的背影使“我”第二次流泪,所以“又”字不可少。小结: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背影,是最精彩最动情的形象定格,像一尊塑像似的矗立在作者,更有读者的心中。因为它是感情的浓缩与展现。
四、课堂小结
《背影》写的虽只是“芝麻黄豆大的事”(朱自清语),却称得上是朱自清先生“精神产品的独创”因其品位之高,感人之深,备受推崇。有诗赞曰:(投影)
舐犊情深数背影,一声长叹泪沾襟。人间自有真善美,玉壶冰心堪晶莹。
五、开放探究 阅读《父亲》,完成文后题目。父亲
乔黎明
又该去上学了,我急忙收拾东西。
“要好多钱?”父亲坐在门槛上,问我。“要一百五。”我小声答。“够不够?”父亲问。我本想说:“不够”,但迟疑了一下,终于说:“够。” 父亲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说:“我这里有两百块,你都拿去。到学校去要舍得吃,不要节约,该用就用。有个三病两痛的,要及时看,不要拖。听到没?” “嗯。”我一边接钱一边答。
“到学校去要专心读书,听到没?每回都拿恁多钱,你晓得农村挖两个钱不容易。今天的钱还是你爸爸昨天晚上到人家那儿去借的。”母亲在一旁说。“你说些啥你?你看你说些啥。明娃都恁么大的人了,他自己还不晓得专心读书?这还要你紧说?钱,让他拿宽绰点,吃得好点,我看也没啥不好。家里没钱,没钱还有我哇,我晓得想办法。只要他好好读书,我砸锅卖铁都送!”父亲盯着母亲说。母亲就无话,去忙她的活路。
那时晨光正照着父亲那因过度劳累而过早苍老的脸。我鼻子陡地一酸,有些想哭。“东西收拾好了没?”父亲问我。“收拾好了。”我小声答。
父亲就进屋背起我装满东西的背篼,说:“走,我送一下你。” “哦,你还有啥东西忘在屋里头没?” “没有啥了。”
一路上都无语。我觉得父亲的脚步就踏在我的心扉,沉沉作响。我一直都低着头跟在父亲身边,没敢看父亲,怕父亲那一脸的岁月会碰落我的泪水。到了街上,父亲一看车还没来,就放好东西,然后对我说:“你等着车,我去卖了辣子马上就来。”
等了一会儿,车没来;父亲背着一个大背篼来了。“车还没来?”父亲问我,满脸的汗。“没来。”我小声答。
“你的辣子刚才卖多少钱一斤?”有人问父亲。“唉,便宜得很,才三块多点。”父亲答,一脸的苦。
我觉得有些东西在我眼眶里滚动,忙努力忍了忍,终没让它们滚落下来。又等了很久,车还是没来。街上的人都开始吃晌午饭了。我已饿了。“饿了么?”父亲问。还没容我回答,父亲又说:“你看好东西,我去给你弄点吃的来。”说着朝一个饭店走去。
不大一会儿,父亲就给我端来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肉丝面。“咸淡合适不?”父亲望着我,问。“合适。”我一边吃一边答。
我吃完了才想起父亲也没吃午饭,就说:“爸爸,你也去吃一碗吧。” “我不饿,早饭吃得多。”父亲说。似乎还想努力笑一下,终没笑成。说完就拿过碗要去还。忽然,父亲又问我:“吃饱了没?” “饱了。”我发觉我的声音有些嘶哑,忙别过脸去。又等了好一阵,车还没来。
“恁迟了,还没车,怕你上学要迟。”父亲说,一边朝车来的方向望。“爸爸,你回吧,我一会儿自己上车。”我劝父亲。
“那哪儿得。你恁多东西,一会儿车来了你自己能上?”父亲笑着说,“还是我多等会儿。” “那你去买点东西吃?”我望着父亲说,几乎是恳求。
“那要得,我去买个锅盔吃。”父亲说着就向近旁的一个锅盔摊走去。锅盔很便宜,五毛钱一个。
父亲拿起一个锅盔正要付钱,车来了。父亲忙放下锅盔朝我跑来,一边说:“不买了,反正我可以回去吃饭;快,你快上车。我来放东西。”父亲说完就背起我的背篼往车顶棚上吃力地爬。
我的泪水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我晓得还有十几里山路等着空腹的父亲一步一步去量。我晓得父亲为了送我读书硬戒了吃了十九年的烟。我也晓得我为了所谓的面子,曾多次伤了父亲的心!
1.如何理解“我觉得父亲的脚步就踏着我的心扉,沉沉作响”?
2.本文通过哪几件事,表现父亲对我的爱?
3.作者几次写到自己的眼泪表达了什么心情?
4.文章刻画了一位怎样的父亲的形象?
六、教学反思:
我上完这节课后的几点反思:
一、在初略感知文本的大层次后,我带领同学们直奔课文第6段,重点品析了“望父买橘的背影是如何刻画的”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去找描写背影的句子,品析动词描写的妙处,归纳人物特定环境下细节描写的方法。此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高,纷纷举手,品词品句很精彩。紧接着,在课堂的下半段时间里,我还设计了请学生“表演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这一环节,学生们高昂的积极性再度被调动起来。我班的许秀雨、陈茂、郭虹余等几位同学经过认真揣摩课文中的精彩词句,表演时很投入,把父亲攀爬铁道时一系列的重要的动作表现得非常到位。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师生之间的互动相当之好,原本显得有些枯燥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笑声不断。这样不但做到了分析课文时重点突出,还很好地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接下来,紧扣两次流泪,体会父子间深沉真挚的爱是本节课的难点。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学生是很难进入意境的。在课堂上,我积极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背景、路上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所做的几件事,还有文中父亲说的5句话来体会。一层层地引导着学生进入意境,体会到作者当时流泪的复杂心情:这是理解的泪、感动的泪、幸福的泪、怜惜的泪、自责的泪、依恋的泪„„
三、第三个环节是用心感恩,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学生们存在的对家长的爱认为是理所当然而进行的一种美德教育。课堂上我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在家里孝顺和不孝顺父母的种种表现,然后用一段这样的话去震憾学生的心灵:“世间的爱有千万种,惟有父母的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着我们的生命历程。”最后我语重心长对我班学生说:“同学们,去孝敬父母、珍爱亲情吧。因为只有爱父母,才会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爱我们这个人类社会。”我们要向父母道一声:辛苦了!上完这篇课文,我觉得学会理解,学会感恩,是现在我们的学生急需补上的重要一课。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同时也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我认为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上,我不但教会了学生去品析课文中的令我们感动的字句,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同时我也注重了对学生品德方面的教育,告诉同学们:至爱亲情是我们拥有的无上的财富,我们一定要珍惜我们正在拥有的这一份份亲情之爱。
第三篇:认识钟表(精选)
课题:认识钟表
一、教材分析:《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在传统教材中,认识整时只是以习题的形式出现在联系中,没有单列的课时,而新教材则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突出了该教学内容,将认识时钟作为独立的课时进行编排,并紧接着整时教学让学生认识“半时”,这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如二年级的“时、分、秒”,三年级的“24时记时法”作了充分准备。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钟表已经有过接触,会认识钟表上的12个数字,知道上下左右方位,这些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做了铺垫。但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钟表的知识经验有差异,对于时刻这个抽象的概念较模糊,所以应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展开教学。
三、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经验,经历动手操作、合作探索的过程,学生能够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和12个大格,会看钟面上的整时数。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行为习惯。
3.通过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学生能够感受生活里需要认钟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
讲授法
五、教具准备:卡通图片、多媒体课件、实物钟、钟面模型。
六、教学时数: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1、考考你们谁的耳朵最灵敏? 听听,这是什么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2在生活中你见过钟表吗?在哪儿见过啊?大家在这么多地方见过钟表啊,钟表的样子可多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请看大屏幕。
3、这些漂亮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讨论一下这些钟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引导观察,认识钟面
1、引导观察,汇报交流
生:都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生:都有时针和分针。
师:同学们观察地真仔细!下面我们来进一步认识钟面。
2、引导观察,熟悉钟面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钟面上的数字,他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让学生从小到大读一遍。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闭起小眼睛,想着钟面,听老师问你们答好吗?钟面的最顶端是什么数字?最下端呢?“3”在那边?“9”在那边? 师:如何区分时针与分针? 生: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生:胖的是时针,瘦的是分针。„„
(结合回答板书)
师:你们能用手势帮助记忆吗?同桌之间再说一说。
(三)认识整时
1、观察主题图,说一说
小朋友们认识了钟表就要合理安排时间。我们看看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你们想知道小明什么时间在刷牙吗?大家看图,说说这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1)小明刷完牙后还会做什么呢?大胆的猜。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在干什么?这是几时呢?谁来说说?
(2)出示图片,这两个时刻你们认识吗?小明又在做什么呢?同桌说一说
2、想一想
师:刚才我们读的时间都是整时。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他们都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它们的分针都是指着12。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认识整时的方法吗?
师:分针指着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师将该结论贴于黑板)
全班朗读2遍。
3、玩一玩 你么问老师老师几时了,我就出示一个时刻,师:“你们说呢?”
4、拨一拨
(1)出示图片,小明在看电视?猜猜这是几时?拨一拨
(2)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间,并说一说“这个时间你通常在干什么?
4、写一写
(1)师示范记录整时的方法。
师先在8时钟面下写“8时”,请全班空手跟写。
师再示范写“8:00”。
师:生活中见到过这种表示方法?
5、练一练
(1)连线:P94第一题(2)对比:怎么都是十时呢?
第一幅图
钟面10时
两个小朋友在上课 第二幅图
钟面10时
一位小朋友在睡觉
生:因为一个早上,一个是晚上。
(四)结课
师:今天有明明作伴,你们开心吗?
师:今天我们一起上课的时间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我们要珍惜时间。
八、板书设计
小明的一天
认识钟表
时针(短)
钟面
分针(长)
12个数字
12个大格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九、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及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尽量做到使学生快乐 3 的学习,轻松地学习。
第四篇: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105——106页例
1、例2,第108页课堂活动第1、3题。
教学目标 :
1、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在感受用1分时间所做事情的活动中,初步建立起分的时间观念。
3、在观察、认识钟面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以及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与态度,并让学生养成遵守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1时=60分。
教学难点:构建1分的时间概念。
教学准备:实物钟面教具一个,每个学生1个实物时钟,小黑板,秒表。
教学过程
一、齐唱儿歌,导入新课
1、孩子们,会唱这首歌吗?(师生齐唱时间歌)
2、歌词里说的是什么?(钟表)对,钟表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你几点起,几点睡呢?(早上七时起床,晚上九时睡觉)能在钟面上把这些时间拨出来吗?好,现在请准备好各自的小闹钟,根据老师的要求来拨出我们一天的作息时间吧!
师:早上7时起床,8时半上课,12时放学。下午1时半上课,3时放学,晚上9时按时睡觉。
3、看来,钟表的作用可真不小呢!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孩子们一起去了解关于钟表更多的知识,好吗?(板书:认识钟表)
二、合作探究,教学新课
(一)、教学例1(出示钟面)
导入:同学们,这就是一个钟面,请大家仔细观察。
1、看一看
(1)你能试着指出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吗?并说说为什么?(可找出三位身材与时针、分针、秒针相对应的同学,加深学生对针的认识和记忆)
(2)“时针矮又胖,分针很健康,秒针细又长。这,就是他们各自的特征,同学们,看着你们的小时钟,跟老师一起说一说,指一指吧!”老师指针,学生说出名字。
(3)观察:钟面上除了时针、分针和秒针外,还有些什么?(数字)一共有多少个数字呢?(板书:钟面上共有12个数字)一起来读一读!哦,原来是从1到12。(板书:1——12)像刚才我们读数的方向,我们通常叫做顺时针,如果反过来,就叫做逆时针。
(4)除了数字,钟面上还有什么?(格子)孩子们真细心。钟面上挨着的两个数字组成了一个大格,比如: 12和1之间叫做一大格,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一时。数一数,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
呢?想一想,时针走一圈是多少时呢?想好了,请举手。(老师合理利用时间,板书:有12个大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5)每一个大格中间,还有一些小格呢。细心的孩子们,再数数看,每一大格中,有多少个小格?(5个)分针走一小格表示多长时间?分针走一大格是多少时间?二大格呢„„(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在画的钟面外圈一一标上表示分钟的数字)分针在钟面走一圈是多少分?(60分)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呢?(60个小格)(板书:还有60个小格,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2、拨一拨
孩子们真是太棒了,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接下来老师要拨动钟面,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
(1)师把时针从1拨到2,让学生按男女分组观察。提问:时针和分针有什么变化?(时针走了一大格,就是一时,分针走了60格,就是60分。并板书: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1时60分)
(2)男女同学交换观察,后说出观察的结果。你能说说一时和60分有什么关系吗?(师在已经写好的1时、60分之间画上等号)学生齐读,顺读,倒读。
(3)时,可以是字母表示,分可以用表示。引导学生读一读、用手书空这些字母。
(4)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了不少的问题,你能填一填吗?(出示小黑板)填好后,学生齐读。
1、钟面上有____个大格,_____个小格。
2、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3、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__圈,是
(5)其实,这些知识书上也有呢,翻开书第105页。一起读一读课题。课题下面的图中,灯光闪烁,礼花满天,这就是2008年8月8日晚8时,北京奥运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时的场景。这是咱们中国人举办的第一场奥运会,运动员叔叔阿姨们,就以51枚金牌、21枚银牌和28枚铜牌的成绩位居世界第一,为所有的中国人争了光。
(6)下面例1的钟面上,挨着7的是时针,数字4上面是分针,又细又长的针叫——秒针。谁能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呢?关于钟面,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呢?这个问题,我们刚才通过填一填,已经得到了解答。钟面上有几个大格,一个大格中有几个小格?把几字括起来,在几字上面写上答案。下面这句话比较重要,大家画上横线,齐读一次吧!再完成106页例1的填空题。勾画并齐读黄色方框里的文字。
(二)、教学例2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1时等于60分,那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通过活动,一起来感受一下吧。请看例2:活动1:(全班集体活动)
1、1分约从1能数到几?谁来数一数?如果有学生为了速度,而出现错误的数法,老师要及时纠正。
2、一分脉搏大约能跳多少次?(正常成人在安静时的脉搏为每分钟60—100次,一般女性比男性快,幼儿比成人快,老人较慢。测量方法:数脉搏应在安静休息20分钟后,将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在手腕内侧桡动脉(前臂靠近大拇指一侧)表面,压力大小以能清楚触到脉搏为宜,计数1分钟。)
3、一分大约呼吸多少下?不要故意加快呼吸的速度,要自然呼吸。如果在运动之后,呼吸的速度会加快。(集体活动,再指名汇报后,填在书上)
活动2:(同桌互动)
1、1分大约击掌多少次?
2、1分大约写多少个字?就写小黑板上的内容吧。先调整好姿势,三个一,预备,开始!
活动3:
谁是我们班的跳绳冠军?谁愿意来挑战她?同学们,选择一名你喜欢的同学,数一数,在 1分内,她能大约跳多少?看来,大家都想跳,这样吧,回家后,请爸爸妈妈看时间,你们也来跳一跳,并记录在书上,好吗?
活动4:
孩子们,1分钟还能算出不少题呢?翻到109页第3题,你能在1分钟内完成吗?完成的请举手,师订正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全正确的,奖励自己一面小红旗。
三、感受了1分钟,接下来老师考考你们,看谁能完成这两组游戏。
第一组,我拨你说。师拨钟面,8:00,8:30,11:40,2:20,4:05.第二组,我说你拨:12:05,3:20,5:35,9:50.四、课堂小结,感受时间的珍贵。
孩子们,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那样“时间像小马车,时间像小马车,嗒嗒嗒哒哒哒达向前跑”,要想有所成就,有所收获,就必须抓住每个1分钟。别小看这短短的一分钟,1分能做不少的事情呢?在工作中,成人1分可以快速阅读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打字员1分可以打上百个字。生活中,1分可以发一条短信,祝福亲友;红灯亮时,等待1分,可以保障生命的安全„„孩子们,珍惜身边的每一个1分,你会变得更加聪明,收获更多的知识。好吗?
五、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钟面上共有12个数字(1——12)
有12个大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还有60个小格,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
1时=60分
第五篇: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
一、音乐谜语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音乐,并出示谜面)师生跟着音乐拍手唱歌。
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歌里唱的是什么呀?
恭喜你答对了。
过渡:我们今天就来认识钟表。(课件出示课题)老师首先要带大家去钟表店参观参观。
二、参观钟表店。
课件出示钟表图
钟表店里的钟表真多呀!各式各样的。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有一个钟面。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三、观察钟面。
(课件出示钟面,生观察)
谈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认读这12个数)
钟面上有两根针。(这两根针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把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同时课件出示“长长的分针”字样,跟着老师认读两遍。把这根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同时课件出示“短短的时针”字样,跟着老师读两遍。)
钟面上有很多刻度线,把钟面分成12大格。(带着学生数一数)
观察了钟面,认识了时针、分针,那你们想知道钟表上的指针是怎么走的吗?(师课件展示指针走动,生伸出手指跟着分针“走一走”。然后揭示这样的方向就是顺时针方向。)
过渡:孩子们学得这么认真,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四、看情境图认识整时。
天快亮了,丁零零的闹钟响了,玲玲该起床上学了。(同时课件展示情境图),玲玲是什么时间起床的?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你怎么知道钟表上显示的时间就是7时?你是怎么认的?(引导学生说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就是7时。)
对了,(课件出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就是7时。)
适时指导学生记录7时。(7时7:00)
过渡:师接着讲故事。
五、串联故事,认读整时,学习认法。
玲玲起床之后,很快地洗了脸、吃完早饭,就去上学了。(同时课件出示8时钟面)玲玲是什么时间去上学的呀?(抽几生认读,并以“分针指向12„„”的形式说说自己是怎么认的。)
在学校,玲玲可是个好孩子,她上课专心听讲,坐的可端正了!她的小手平放在桌面上,眼睛看着说话的人,耳朵仔细听清楚别人都讲了什么,大脑还喜欢思考。(以此渗透听课习惯培养)经过一天的学习,玲玲放学了。(同时课件出示5时钟面)玲玲是什么时候放学的呀?(学生把自己从钟面上看到的时间写下来,两种都要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认的。)
回到家之后,玲玲第一件事就是完成家庭作业,真乖!(以此渗透学习习惯培养。)然后,她吃了饭,看了一小会儿动画片,就去睡觉了。(同时课件出示10时钟面)她是什么时间睡觉的?(全班同学齐认钟面上显示的时间,并说说是怎么认的。)
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分针,谈发现。
小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它们都是整时)
过渡:那下面的整时你们认识吗?
六、观察6时、12时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关系。
①、认6时钟面。观察时针、分针发现:6时整,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线上。②、认12时钟面。观察时针、分针发现:12时整,时针和分针重叠在一起。
七、巩固活动。
①、师拨整时,生认。(4时、11时)同桌互拨整时互认。
②、师说整时,生拨。(2时、9时)同桌互说整时互拨。
过渡:今天我们知道了玲玲是个乖孩子,那你们想知道小明的一天都做了些什么事吗?
八、巩固练习。
书85页“做一做”
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订正。
提问:小明9时在做什么?(引入学习:钟表上的时针一天要转两圈,第一圈转到9的时候,是上午9时,这时小明在看书。第二圈转到9的时候,是晚上9时,这时小明在睡觉。)
过渡:孩子们真聪明!我们的古人也是相当有智慧的。在很早的时候人们就发明出了计时的工具。请看!
九、认识古代计时工具日晷和铜漏壶。(感知)
(课件出示日晷的图片)它的名字叫日晷,是利用太阳的投射来记时的。晴天的时候,古人就利用它来计时。请看具体介绍。(视频播放日晷简介)
那要是不是晴天,阴雨天古人又怎么计时呢?接着看。(课件出示铜漏壶的图片)它的名字叫铜漏壶,是用滴水来计时的。在阴雨天,古人就利用它来计时。
十、巩固活动,猜谜语。
谜语一谜语二
公鸡喔喔催天明,太阳公公当空照,大地睡醒闹盈盈,大地一片金灿灿,时针分针成一线,时针分针叠一起,请问这时几时整?请问这时几时整?
(抽生猜谜,并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师在相应句子下作记号,并出示显示了相应时间的钟面,生认时间作判断。)
十一、动画教育珍惜时间。
孩子们今天表现得非常好,老师要奖励你们一个小动画。(“奖给最乖的孩子哦!”以此渗透组织教学)(播放动画视频)
师小结,勉励孩子珍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