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故事演讲稿

时间:2019-05-13 15:06: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革命故事演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革命故事演讲稿》。

第一篇:革命故事演讲稿

革命故事演讲稿

——湛河区实验小学四(5)班 何一鸣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人民生活幸福,我们学习环境条件无比优越,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可我们想过今天的幸福是怎么来的吗?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啊!

邱少云 就是其中的一个,邱少云(1926~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今重庆铜梁)。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作战。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他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邱少云牺牲后,被部队党委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

我们应当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学习,奋发有为,为实现中国美丽强大之梦而奋斗。

革命故事演讲稿

——湛河区实验小学四(5)班 何一鸣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人民生活幸福,我们学习环境条件无比优越,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可我们想过今天的幸福是怎么来的吗?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啊!

刘胡兰姐姐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天借此机会,让我们重温一下刘胡兰姐姐的英勇事迹,永远记住刘胡兰姐姐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

刘胡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牺牲于1947年1月12日。她8岁上小学,10岁参加儿童团并成为团长,14岁担任妇救会主任,为中共预备党员。

1946年10月,国民党部队占领了文水县。中共县委决定只留下少数同志坚持斗争。刘胡兰认为自己年纪小、熟悉环境,主动留了下来,组织群众掩埋粮食,掩护伤员撤离,还配合武工队处死了敌人保长石佩怀,对敌人震动很大。

1946年12月,敌人开始报复,多次进刘胡兰家乡搜查,抓走了地下交通员石三槐等6人,形势非常危急。刘胡兰家人劝她赶快撤退,但她表示:“走与不走要等上级通知。1947年1月11日夜,上级通知她转移,可天刚刚蒙蒙亮,敌人就包围了整个村子,强令全村所有人到观音庙集合,刘胡兰也被迫来到场地上。她早有预料,摘下了指环,掏出了手绢和万金油盒交给母亲,决心与敌人作殊死斗争。

刘胡兰最终在叛徒“石五则”的出卖和现场指认下,当场被捕。被捕后,敌人为了恐吓刘胡兰,在她面前将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活活用乱棍打死,场面非常血腥。同时对刘胡兰吼道:“你看见了吧,怕不怕?自白不自白,投降不投降?”刘胡兰痛斥道:“要杀就杀,要砍就砍,我死也不自白,共产党员你们是杀不绝的,革命烈火是扑不灭的,你们的末日不远了。”

最后敌人发疯了,准备用机枪屠杀全村老百姓时,刘胡兰挺身而出,用胸口挡住了枪口,大声喝斥:“住手!要死,我一个人死,不许伤害群众。”刘胡兰毫无惧色,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躺在了敌人的铡刀上壮烈牺牲,年仅15岁。

刘胡兰真真正正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她那种“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困难面前不低头,敌人面前不屈服,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全心全意为群众着想”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我们应当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学习,奋发有为,为实现中国美丽强大之梦而奋斗。

第二篇:革命故事演讲稿

怕死不当共产党员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怕死不当共产党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中,记载着许多不同凡响的人物,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刘胡兰。

她15岁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5岁啊,正是人生最灿烂的时候啊!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她呢,小小年纪,却肩负起“国家”的重任。

1947年的冬天,刘胡兰为了处理一些事情和机密文件,没有及时转移,不幸落在了国民党狗子军国民党特务手里。这时,一个认识刘胡兰的叛变民兵,恶狠狠地说:“刘胡兰,今天你要当心,呆会儿向你问话,你可得老实说,否则就别想过关。”

刘胡兰被带进一个大庙,一张条桌后面坐着一个匪军官,中等个,长着满脸络腮胡子。

审问开始了: “你是胡兰子?” “我是刘胡兰。”

“有人供出你是共产党员!” “对,我是共产党员!” “你们村还有谁是共产党员?” “就我一个!”

“你们区上还有多少共产党员?” “就我一个!”

“不可能吧!怎么只有你一个呢?你不说我们也知道!” “你都知道了,还用得着问我吗!” “你给八路军办过什么事?”

“只要我能办的,啥事都办过。”

“你难道不知道做共产党员要杀脑袋吗?小小年纪就不怕死!” 刘胡兰瞪着眼说:“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了!”

大胡子看硬的不行,就来软的,说:“我看你年纪轻轻,怪可怜的。这样吧,你只要把你了解的说出来,我就不为难你,还给你地,给你钱。”

“你就是给我个金娃娃,也甭想让我告诉你们!”审问的匪军官又换了一副腔调说:“这样吧,等会儿开大会,你只要在乡亲面前认个错,说你参加共产党是受骗的就行了。”刘胡兰听了,气得满脸通红说:“呸!办不到!”这下,大胡子恼羞成怒了,对匪兵一挥手说:“带出去!”

刘胡兰被带到庙前的广场上。“抬家伙。”匪军官一声令下,几个匪兵抬上来三口铡刀,上面还流着革命者的鲜血。

“你才17岁,难道就不怕死?”

“怕死不当共产党员,死也不说,决不投降!”

刘胡兰毫不畏惧,在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前,她从容地躺到铡刀下,顷刻间只见鲜血喷洒,染红了白雪掩盖的黄土地„„那年她才17岁啊!

刘胡兰以短暂的年华,谱写出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道理。

68年后的今天,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国家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我们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踏着先烈的足迹,好好学习,增长本领,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更加富强!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三篇:革命故事演讲稿

注意:演讲稿跟讲故事材料有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讲故事比赛注重故事情节曲折,突出人物对话和个性,必须要注意的是不要有评论和发表见解.

一袋干粮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多年以前,红军叔叔长征的时候。

在红军部队的医院里,有个小红军叫小兰。小兰才 13 岁。她的爸爸、妈妈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受尽了地主剥削和打骂。后来,红军来了,小兰跑到部队,说什么也不离开红军啦。

红军长征的时候,小兰跟着部队走进了草地。

一说草地,小朋友们准会想到公园里那长着绿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红军叔叔过的草地可不是那样的,那里荒凉极啦。地上除了野草就是烂泥坑,走几十天也走不完。一路上看不见一间房子,找不到一个老百姓。只有几只老鹰在天上飞旋。

这天,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个小村子。红军叔叔一看,可高兴啦。小兰也乐得又蹦又跳。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粮食了。

部队进了村,小兰把伤病员安置好,就拿着米袋找粮食去了。可村里一个老百姓也没有。

小兰在村里走着走着,看见一个打麦场。场上堆着一堆麦秸,上面还有没有打干净的麦粒。她把麦秸捶了又翻,翻了又捶,东一粒,西一粒地捡起来。总共不到一小碗。这点东西能吃几顿呢?不行,还得找!小兰刚走不远,正好碰见一个大个子红军,扛着一袋沉甸甸的东西走过来。

小兰一看,哟,这不是在我们医院养过伤的那个大个子吗?小兰忙问:

“哎,你在哪儿搞来这么多的粮食呀?”

大个子红军放下口袋说:“嘿,是小兰呀,我这粮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来的。你找到多少粮食了?”

小兰把口袋一伸说:“喏,都在这儿呢!”

大个子红军接过米袋掂了掂,笑着说:“小兰,听说还要走 20 多天的草地,这点麦子还不够塞牙缝的呢!”

“明天再找嘛!”

“来,把我的给你一点吧!”

说着,他捧着麦子就要往小兰的米袋里放。小兰赶紧米袋藏在背后,摇摇手说:

“不要,你们人多,自己还不够吃呢。”

大个子红军胳膊长,一把夺过米袋,一边往里倒,一边亲切地说:

“没关系,我们每人少吃一口,就省出来了。”

小兰又在别处找到了一些麦子,炒熟了,碾成了麦粉,放在了米袋里。心想:这些麦粉我一顿吃一把,再拣点野草野菜,能吃它 20 来天,走出草地没问题。对!还要省出一点给伤病员吃。

第二天早上,部队出发了。

小兰扶着伤员,紧跟着部队,小心地往前走。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条小河,河上用树干临时搭起一座桥,桥下的河水“哗哗”地流着。

小兰把肩膀上的米袋背好,紧紧扶着伤员说:“同志,该过桥了,慢慢走!”

谁知道,走到桥中间,那个伤员忽然咳嗽起来了,脸涨得通红,身子直发抖,脚底下一滑,身子一歪,小兰连忙使劲扶住了他。可小兰肩膀上那袋麦粉却掉到了河里。米袋在水里滚了几下,就冲走了。

小兰愣住啦,她小声地叫了一声:

“哎呀,这可怎么办呀?”

伤员看她望着河水直发愣,就问:

“小兰,什么东西掉到河里了?”

小兰连忙摇摇头:“没有,什么东西都没掉。咱们走吧!”

这时候,看护长从后面走过来了。小兰告诉她伤员咳嗽得很厉害。看护长双手扶住伤员说:

“好,到前面找医生看一看。”

她见小兰好象有点什么事儿的样子,又问:

“小兰,怎么啦?是身体不舒服吗?”

“没有。嗯……”

小兰把刚到嘴边的话又收了回去。她想:不能把丢米袋的事儿说出来。要是同志们知道了,准会把自己的粮食捧出来给我吃。大家的粮食都很少,我怎么能吃他们的呢?不,我要坚持!

看护长走了。小兰赶紧拔了许多野草,放在挎包里,把挎包塞得鼓鼓囊囊的好象真的粮食一样。

晚上,部队休息了。小兰怕大家看见她尽吃野草,就跑去给伤员换药,洗绷带。等大家吃完了东西休息了,她才煮野草吃。

这样过了几天,小兰的身体就不行了。常常拉肚子,头发晕,两腿软绵绵的,一点劲都没有。有一天,她走着走着,一下栽倒在地上,什么也不知道了。等她醒来的时候,发现看护长正背着她呢。

看护长是 40 多岁的人了,这些天来和大家一样,吃野草和麦粉糊糊,身体很虚弱。她背着小兰,脸上淌着豆大的汗珠,嘴里喘着粗气,摇摇晃晃地往前走着。

小兰醒来说:“看护长,我自己能走,快让我下来!”

央求了半天,看护长才把她放下来。小兰咬紧牙,坚持着走到了傍晚。等大家休息以后,她又躲到一边煮野草吃去了。

这时候,看护长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小兰,你身体好一点了吗?哎,怎么一个人躲在这儿煮东西吃?”

小兰赶紧用手遮住瓷缸:“我煮好东西吃,不让你看!”

“好!我不看。”

看护长嘴上这么说,趁小兰不注意,一下把瓷缸抢了过来,一看:“哎呀,小兰,你怎么光吃野草,一点麦粉也不掺呀?”

“路还远呢,留着慢慢吃呀!”

“你的米袋呢?”

小兰拍拍挎包说:“这不是吗?”

看护长奇怪地问:“你为什么放在挎包里呀?”

“米袋破了个洞,怕麦粉漏出去!”

“拿来!我给你缝缝。”

说着,看护长一把夺过小兰的挎包,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野草。她愣住了。

“小兰,你的麦粉呢?”

小兰看到看护长这么关心她,想说话,可嗓子眼像什么堵住了似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唰唰”地流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她才把丢粮食的事儿告诉了看护长。

看护长听了说:“哎呀,小兰,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呢?我们一起参加革命,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你没了粮食,大家应该帮助你呀!”

说着,看护长从自己的米袋里,抓出一把麦粉,放进小兰的缸子里。

“你先吃吧,我马上去报告首长。”

不一会儿,小兰丢粮食的事儿,像一阵风似地传开了。同志们立刻提着米袋走了过来,你一把他一把地直往小兰的挎包里装。小兰忙摇手说:

“ 不,不,谢谢大家……“

这时候,那个伤员拄着拐杖走过来,拿着一点粮食,激动地说:

“小兰,你为了救我,把粮食丢了。我这一份你一定要收下。”

同志们都说:“小兰,你收下吧。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得把你这个小红军带出草地。”

小兰呢,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收下了大家的粮食。

这天夜里,小兰怎么也睡不着。想起小时候,在地主家里受剥削挨打受骂。要不是找到了共产党,自己早就死了。参加红军以后,得到了首长和同志们多少帮助和教育,懂得了多少革命道理呀!

小兰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革命故事两则

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

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

“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 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毛主席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

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起“调查”来。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太阳离西山只有两竿高的时候,杨大娘忽然听见屋里的后门响了,接着又听到水桶铁钩碰撞的声音。她俩惊喜地互相丢了个眼色,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这回捉到了!”说着站起身就往屋里跑。

杨大娘刚进门,差点跟一个挑着水桶的人撞个满怀。她抬头一看,见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红军制服,正冲着她和二婶笑。望着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她觉得很面熟,但是又记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二婶一下就认出来了:“呀,这不是毛主席吗!”

二婶拉着毛主席坐下,杨大娘赶忙端上一碗茶,说:“毛主席,你来沙洲坝不久,可处处爱护体贴老百姓,叫我们怎么感谢你呀!”

毛主席喝着茶,和两位红军家属聊起家常来,问她们:生活有没有困难?代耕队耕的田满意不满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宁小学的功课好不好?一直谈到天擦黑,毛主席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满不可。杨大娘拗不过,只好答应了。

毛主席为杨大娘和二婶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

我们的贺主席

1935年12月19日中午时分,贺龙率领的第二军团部分主力,从管竹进入岩石乡。三个穿灰布军衣、身背短枪的战士来到三房院子,见一妇女抱着小孩慌慌张张走进自己家里。战士跟着走进她家堂屋,见她房门紧闭,便轻轻地敲门说:“嫂子,请你不要害怕,我们红军是为老百姓服务的,请你开开门,我们有事和你商量。”青年妇女叫欧阳香元,丈夫在外做挑夫,她听到敲门的声音不是很

急,喊话的声音也很平和,就开了房门。战士见她屋内还有一间空房,便提出:“嫂子,今天晚上借你这间空房搭个铺住一晚上,你看行不行?”欧阳香元虽没有完全听懂他们的话,但知道他们是要借房子住,于是脸上露出了同意的笑容。

过了一会儿,有位战士领着一位身材高大魁梧、身穿兰布长衫、留有八字胡子的人来到了欧阳香元的家门口,后面跟着二三十个穿灰布军衣、背短枪的战士,在禾坪里整整齐齐地站成两排。那个八字胡子对大家讲:“我们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为人民求解放的,我们有铁的纪律,大家千万要注意,不能进年轻妇女的卧室内;”接着又讲,“我们红军无论走到那里,都要关心群众,爱护群众,群众家里的东西未经主人同意不能搬动,借东西一定要还,损坏和丢失东西一定要照价赔偿,这样我们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才能团结群众去打倒蒋介石卖国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欧阳香元从战士们的表情上,看出八字胡子是个大官。听他讲话句句为老百姓着想,认定红军是好人。她怀着兴奋的心情走到院子里去,把那个八字胡子讲的话告诉别人,直到天快黑时才回家,她走到堂屋门口见地上搭起了铺,那个八字胡子和另外两个人在煤油灯下看地图,一边看一边比比划划。她想知道那个大官是个什么官,于是走到门外悄悄地问一个小战士:“那个穿兰布长衫、留着

胡子的是你们的什么人?”小战士轻声地告诉她:“是我们的军团长,苏维埃政府的贺主席,我们都喊他贺老总。”她听后心里嘀咕,原来他是个大官,难怪战士们都规规矩矩听他讲话。

她走到房内,一位女战士非常和气地请她坐下,像亲姐妹一样和她拉起了家常。在交谈中她问女战士:“你是哪个的老婆?”女战士很爽快地告诉她:“我是贺龙同志的爱人,今晚住在你家,真麻烦你了。”她知道了住在她家里的是红军的大官贺龙主席一家人,不好意思地说:“这房子不好,没有好好收拾,真对不起你们,”女战士说:“等打完仗以后,穷人就有好房子住了。”

第二天清早,部队要走了,有些战士在收拾行装,有些在打扫卫生,有个战士走到欧阳香元嫂嫂雷青菊面前(住她对门)再三询问是否有损坏和丢失的东西,雷青菊讲:“只有一个木脸盆没看到。”那个战士不一会拿了一个铜脸盆对她说:“如果找不到就用这个脸盆,找到了就留做纪念,红军的纪律都是贺主席规定的,你一定要收下。”贺主席和战士们走时,群众都含着热泪相送,战士们

也不时地回头,依依惜别。„

几十年过去了,欧阳香元没有忘记当年的“贺主席”。1956年,她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的挂像时,一眼就认出了当年住在自己家里的贺主席,高兴地说:“你们看,我们的贺主席又回岩山来了,又到我们家里来了。”

周恩来的故事-言谈语吐不忘爱国

许多同学往往以为爱国主义精神一定是表现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或是为祖国创造巨大的财富。然而,在我们言谈语吐之中其实也能体现出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这一点,周总理再一次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出席招待会的中外记者济济一堂。“下面请诸位记者提问题!”周恩来的话音刚落,一位西方记者急不可待地站了起来,结结巴巴地用中文说:“请问总理阁下,中国有没有妓女?”对于这一不怀好意的问话,周恩来泰然自若,双眼盯住这位记者,思索了一下,郑重地回答:“有!”这一问一答,引起了全场的骚动。记者们轰动起来了。周恩来接着说:“中国的妓女,在中国的台湾省!”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了一阵掌声。大家清楚,如果硬说中国有妓女,那就得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如果不承认台湾归属中国,那中国自然就不存在妓女问题了。

那位记者当然不服气,接着问道:“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在建国的初期,这句话当然是在讥笑中国的贫穷。周恩来幽默地回答:“中国人民银行的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这一回答,使全场记者为之愕然,场内鸦雀无声,都在静听着周恩来的解释。周总理清了清嗓子,洪亮地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面值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等十种,加起来一共是18元8角8分!”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到:“中国人民银行是由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金融机构,4

有中国人民做后盾,信用卓越,币值稳定,实力雄厚,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一种货币!”总理的话再次激起了全场的热烈掌声。这位西方记者哑口无言,只得面红耳赤地坐了下去。

总理正是用他敏锐机智的头脑来捍卫祖国的尊严,这种民族的骨气,就是最好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当即被任命为第6班班长。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在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这时他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他突然奋力扑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长长的血印。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血都在路上流光了!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第四篇:革命故事演讲稿

革命故事演讲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四年级二班的xxx,我演讲的题目是《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王二小,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王二校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山顶的报社武装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我中华,不让历史重演。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

感悟“长征”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中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表现和产物。而长征文化,便是“五四”以来形成的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文化之一。“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

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红军长征已过去了七十年,但长征精神依然鲜活地留在人们心中,鼓舞着我们每一人。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熟悉了红军的事迹,特别是“会泽扩红”更加耳熟能详,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结愈发强烈。在我眼里,红军能完成“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的长征,每一位红军将士都是英雄好汉。连外国人斯-诺•索尔兹伯里都高度评价了红军长征。没有长征,就不能保存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就不会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也不会有新中国,更不会有现在改革开放的成就。

饮水思源,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也是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动力,在红军长征七十周年之际,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举行纪念活动,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为了把这感动一代代人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面对自己的先辈,每一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幸福生活来自哪里?我们有没有忘记那些为我们打天下的革命先辈? 有人可能会认为,当年穷人参加红军是为了有饭吃。确实是有这样的人,但是他们当了红军以后,其信念就不只是为了吃饭。我们在长征七十年后的今天,仍然能深深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巨大牺牲,“送郎当红军”绝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而去的,而且有一些红军将领就出身于书香门第,家里有饭吃,他们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大众的解放扛起了抢。

假如仅仅为了吃饭,你就无法解释这样的故事,红军长征到云南时,有12位红军伤员被敌人抓住了。敌人说,只要你们不当红军了,就可以放你们生路,不杀你们,但是这几位红军战士个个坚强不屈,敌人没有办法,就把红军伤员带到半山腰一个深不见底的地下河洞口,把前面两个伤员推到山洞里面,在后面的10位红军就说:“不用你们推,我们自己跳”。当地群众后来把这个洞叫“红军洞”,这个事迹刻在那个洞口的碑上。

我觉得,红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那个年代里,承担起了自己的历史责任。这种历史责任感,最值得我们纪念,也是今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最需要的。

什么样的精神让我落泪?那就是宁可牺牲自我,去保全集体的团队精神。当年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部队为红军垫后,掩护主力队伍撤退以后,他们只剩下四五百人。等到他们撤退的时候,湘江已经被国民党封锁了。他们又饿着肚子翻山越岭退回到湘西打游击。撤退途中,陈师长腹部中了敌人的子弹,他命令其他的战士撤退,自己来掩护,不幸被敌人抓祝敌人非常得意,在抬着他去邀功的时候,陈师长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扯断,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9岁。这个故事让我流泪,长征

第五篇:革命故事(读后感)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群立小学五年级二班的王全淦。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为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鲜血铸就的幸福”。

站在余姚这充满温暖的幸福土地上,望着这曾经洒满革命英雄热血的土地,我,想起了他们,令我永远铭记于心的革命英雄们!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刘志丹同志和黄明同志,因此,我想把他们作为我这次演讲的主人公……

刘志丹同志,1903年冬出生于陕西保安县,在青少年时期目睹了民不聊生的凄惨景像。于是,他想改变社会,复兴中华。通过努力,他考进了黄埔军校。1926年毕业了,然后随军出征,他多次带领革命战士与敌人发起斗争,屡战屡胜,并联合老百姓们打土壕,分土地……

之后,他带领着部队又在三交镇与敌人展开斗争,与敌军从清晨对战到下午,由于敌众我寡,他在亲自上战场指挥战斗时,他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射中了左胸,伤到了心脏,在牺牲前他含着最后一口气,大声朝战友们说:“兄弟们,一定要把三交镇给拿下来…”话落,刘志丹同志倒下了……

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刘志丹同志放心不下的仍是“三交镇”,他这种伟大的奉献精神,不禁让我热泪盈眶,视线模糊中,又让我不得不想起与他一样,同样令人钦佩的伟大英雄,那就是革命战士黄明同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

明同志的故事吧!

黄明原名金达,家住余姚市南面15公里处的一个金岙村。由于,在一次掩护地下党组织撤退中,不幸被捕,被关在了梁弄监狱,小小的牢房竟关了50多个人,房内破棉被散发着浓重的霉气,粪便桶发出阵阵恶臭,大伙连睡觉都要轮流,黄明既要在恶劣环境下生活,又要对付敌人,还联合难友们制订了一个秘密越狱计划。

一次,四明山党组织指导梁弄地下党与黄明配合行动,黄明组织难友们用筷子把浸湿的报纸塞进墙缝以减少干灰浆的粘性,把石块挖出来,白天用棉被堵住洞口伪装现场,晚上在部分难友的掩护下继续干,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不料敌人突然查牢,洞口暴露,黄明毅然挤在了难友们的前面,并承认是他主使的,敌人气的当场将黄明吊在了房梁上,对他一阵严刑拷打后发现黄明仍未说出一句话,于是,敌人决定利用黄明来一个“猎鹰”行动,将地下党们一网打尽……

敌人唯恐会有批漏,在一个小小的梁弄,竟调集了一个特务营,一个保警中队,县自卫大队,还有绥靖指挥部的警卫班等兵力。

行刑那天,黄明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的百姓们,当在一个偏僻角落发现一个熟悉的战友时,他竟不顾一切大声喊着:“有埋伏,不用管我,快走…..”地下党们听到了,迅速撤离,在敌人们眼皮底下溜了,敌人气的当场开枪打死了他,革命英雄——黄明同志!

一个刘志丹倒下了,一个黄明倒下了,可千千万万个像刘志丹、黄明这样的英雄前仆后继的冲上来,是他们用鲜血铸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为了我们奉献出了一切。

时光飞逝,今天已是21世纪的和平年代了,虽这些革命英雄们已去逝多年,可他们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眼角的一滴泪悄然落下,化成一颗闪亮的五角星散发出耀眼的光茫,望着胸前鲜红的红领巾,我不禁轻轻伸出了右手,庄重的举过头顶,行起了少先队礼,感激的说道:“革命英雄们,你们——辛苦了!”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下载革命故事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革命故事演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红色革命故事演讲稿

    红色革命故事演讲稿一“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名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贯长虹的就义诗。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他的故事。吉鸿昌18岁加入......

    革命故事专题

    郭俊卿 郭俊卿(1930—1983),辽宁省凌源县三十家乡(今三十家子镇)北店村人。著名女战斗英雄。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45年到1950年,先后荣立特等功1次,大功3次,小功4次。在1950年......

    革命故事集锦

    革命故事集锦 1、刘少奇饥荒扫荡间来到冀鲁豫 从1941年开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处于日、伪、顽、反动会门和土匪的分割包围之中,加之连年自然灾害造成饥荒,根据地进入了极端困难......

    革命故事大全

    革命故事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让我们一起认识以前真实的革命感人故事吧!革命故事大全革命故事1、少年游击队1934年,红军长征离开了江西革命根据地,留下的......

    革命故事读后感

    让我感动的革命故事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中国之所以越来越强大,是因为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西打到东,从南打到北,打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敌人的碉堡;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敌人坚守的......

    革命故事-邓中夏

    心照日月浩气存——邓中夏 “一个人不怕短命而死,只怕死得不是时候,不是地方。中国人很重视死,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为了个人升官发财,那么苟且偷生的活,也能够叫做虽生犹死,......

    革命故事简介

    故事以1934年的白洋淀为背景,以嘎子梦想参加八路,梦想得到一支属于自己的真枪展开。奶奶为了保护八路老钟牺牲了,嘎子只身上县城找罗金保,打鬼子替奶奶报仇。在县城结识了集贤居......

    感人革命故事

    杨子荣活捉”座山雕” “座山雕”?“座山雕”不是小说《林海雪原》和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里的土匪吗?是的。小说和京剧里不是还有一个活捉“座山雕”的英雄杨子荣吗?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