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结合实际问题写出乘法算式,并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产生对新运算的需要,经历乘法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学生每人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师:我们身上、周围也有很多数和数学问题呢!比如我们都有2只手、2只眼睛、每张桌子有4条腿……今天我们就利用它们学习新知识。
2、“每只手有5个手指头,2只手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头?” 板书:5+5=10
3、“每人有2只耳朵,一家三口一共有几只耳朵?” 板书:2+2+2=6
4、“谁能象老师这样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提问,“谁愿意帮他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5、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归纳:都是连加算式,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我们把这些加数叫相同加数。(板书:相同加数。)
6、上面这些算式的相同加数分别是几?象这样的算式你会写吗?
学生试写、汇报。当遇到较长的算式时,“我只记得相同加数是()却不知要写几个(),怎么办?”
板书:()个()相加。
7、同桌互相说说对方写的算式是几个几相加?
8、老师说算式,同学们写算式:3个6相加,4个8相加,10个3相加,100个3相加。
为什么不写了?太长了,太麻烦了。那怎么办?科学家想出了一种新方法,叫乘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
二、学习新知,掌握方法。
1、介绍乘法算式的读写。
乘法是一种运算,有自己的运算符号,叫做“乘号”,用“×”表示。2+2+2表示3个2相加,用乘法表示是3×2,读作3乘2.也可以写成2×3,读作()?
2、你能将黑板上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3、同桌互相读出对方写的乘法算式。4、100个3连加既能用加法表示又能用乘法表示,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5、摆一摆。
跟老师一起摆:先摆一个3根,再摆一个3根……连续摆5个3根,边摆边说:1个3、2个3、3个3……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你能写出一道加法算式、一道乘法算式吗?
学生自己随意摆,并根据自己所摆的列算式。同座交流自己怎么摆的,乘法算式是什么?
指名说摆的是几个几,请同学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三、巩固运用,加深理解。
1、看图列式。课本46页做一做。
谁能说一说乘法算式中的两个数分别是加法中的什么数?这个乘法算式怎么读?表示什么?还可以怎么写?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2、还有不同的算式吗?你是怎么看的?(可以横看、竖看。)
2、改一改。
10+10+10+10=()×()6+6+6+6+6=()×()
9+9+9+9+9+9+9+9=()×()
3、哪些算式能改写成乘法?请写出来。
3+3+3+3+2 2+2+2+2+2+2 5+5+5+5+5+5 4+5+6+7 7+7+7+9+9 8+8+8+8-8
4、写乘法算式。
6个3相加。4个10相加。6乘8.7和9相乘。
5、看课本44页主题图,他们玩得多开心啊!你能找出其中能用乘法算式表示的地方吗?看谁找得多,找得全。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乘法有什么认识?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四单元课时备课教案
课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 授课人 李涛 时间
1、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2、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的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法
3、教具、学具准备:44页游乐场情景放大图,乘法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
4.教学过程:
步骤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1、口算
30+50 70-30 40+6 78-8 20+45 4+3+2 2+2+2 3+3+3+3 2.2+2+2 4+3+2 3+3+3有几个加数?加数相同? 2.准备
出示情景图。
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出示游乐场情景图,提出小朋友到公园见过哪些活动?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画面上,启发引导:这列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算一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 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然后让学生用小棒摆图形,想摆什么,就摆什么。摆好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把算式写出来。让各组把每个加数相同的等式写在纸上。让学生通过观察等式,找出他们的共同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说明:算几个同数相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别的方法:乘 步骤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解决问题。3.新课
摆图形游戏。交流。
学习乘法。尝试。4.练习
5.总结 法。
举例:3+3+3+3+3+3=18 6×3=18
告诉学生乘号的写法,把乘法算式写完整,告诉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同时让学生知道算式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3×6=18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让学生尝试将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交流
练习、总结。教学反思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三篇: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例1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
3、感受相同数相加和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过程: 课件练习口算:
63-30=
30-26=
16+21=
14-7=
100-70=
15+29=
13-3=
64-58=
5+5+5=
7+7+9=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老师带大家到游乐园去玩一玩好吗?(好)出示主题图。师:我们要想使情境图的信息表述完整应该怎么样观察?
生:有顺序的观察图。
师:下面去那个同学们有顺序的找出情境图中所提到的数学信息?
生:
生:从上往下看同学在玩摩天轮、过山车、小火车、中间有同学用小棒拼图、最下面还有休息区。
二、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概括表述相同连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1.结合情境图,呈现生活情境中有每份数量相同的情况(1)过山车
我们先去过山车那儿看看。仔细观察,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数—请同学们一节一节的数,每节车厢里做了几人? 圈—请同学们蒋每节车厢里面的3个人圈起来。说—请同学们说一说,每节车厢里面的人数与什么特点?
(2)制造冲突,改口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教师:想一想,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 列式:2+2+2+2+2+2=12 读一读这个算式
观察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都是3)有几个3? 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研究一下其他项目。请你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项目进行研究,然后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二)自主尝试,强化认识(1)摩天轮
出示PPT,摩天轮里的小朋友玩的真开心!请同学们自己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
指名说,说说观察到了什么,提出的问题是什么,算式是怎样的。要求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求5个4是多少,用加法算式表示。
板书:4+4+4+4+4=20 师:我来提一个问题。如果再增加一个,就是几个4了?算式怎么办?(2)小火车
指名按上面的顺序说一说。板书:3+3+3+2=11(3)比较算式:这个算式与上面两个算式比,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板书:加数相同的加法
三、明确乘法的意义。
(一)、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小棒摆出图案,1.学生摆图形。2.交流。
(1)摆好后,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2)每个图形都用了几个小棒?
(3)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同桌互相说一说。
(4)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教师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3.乘法。
(1)说明:算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2)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①提问: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6 3 ②指出: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科学家想出了用乘法表示。如:把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教师写出来6×3。问:你看到这个乘法算式后有什么问题?(学生提问)
接着向学生说明“×”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先写“/”,再写“”。及6表示什么,3又表示什么。
③告诉学生: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3×6这个算式怎样读?(三乘六)4.尝试。
(1)请学生试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小精灵也白了图案,(课件出示)你能有加法算式表示共用了几根小棒吗?乘法算式怎么表示? 5.小结。
学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
1、课本48页做一做1、2、3 独立完成,教师指导,说出几个几,集体汇报。
2、你来当小老师
1)、2+2+2
用乘法表示为:2×2×2
()2)、4+4+4
用乘法表示为: 4×3 或 3×4()
3)、9+9+9+9
用乘法表示为:
9×3 或 3×9()4)、4 + 4 + 3
用乘法表示为: 4×3 或 3×4
()5)、A+A+A+A+A用乘法表示为:A×5 或 5×A()
五、课堂小结、点名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什么?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2+2+2+2+2+2=12
6个2
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
2×6
或
6×2 课后反思
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以上的教学片断中,教师培养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图,让学生亲身经历几个相同加数的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利用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欢的欢乐场中,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第四篇: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南丹县第二小学韦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教学重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告诉我,你们班的数学老师是谁?语文老师是谁?平时你们喜欢上语文课吗?在语文课上你们学过古诗吗?你会背哪首,能背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吗?(指名学生背古诗)
(点评:课前的谈话能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同时给学生制造一种悬念:这节课上的是数学课,怎么老师让我们背古诗?从而达到吸引学生好奇心和注意力的目的,为开课进行了很好的铺垫。)
一、古诗导入,探究古诗中隐藏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1、出示古诗《登鹤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韦老师也很喜欢古诗,课前韦老师也收集了一首古诗《登鹤鹊楼》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
2、探究古诗中隐隐藏数学信息和问题。
(1)师:这首诗我们在语文课上刚学过,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也要来学一学,当然今天我们不去研究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而是要研究这首诗中隐藏着的一些数学问题。现在就请同学们从数学的角度再来看看这首诗,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这首诗除了题目和标点,每行都有5个字。)
(2)要求一共有几个字,该怎样列式?
生: 5+5+5+5(师根据生回答板书列式)
(点评:从学生熟悉的古诗中提取数学学习的素材,学生的探究欲望更浓厚。同时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处不在,也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学科整合的思想。)
二、多媒体出示课本主题图,探究主题图中隐藏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1、师:国庆节的时候,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乐场玩,拍下这样一张照片,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看看照片中隐藏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照片中看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我提的问题是:坐火车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 坐过山车的一共有多少人? 3张桌子一共要配多少把椅子?坐摩天轮的一共有多少人?)
3、学生根据所提的问题口头列式。(学生口头列式时,师有意引导学生说出是几个几相加。)
4、引导生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5、你能写出几道这样的算式吗?(学生独立写算式后反馈,反馈时有意让学生说自已写的是几个几相加,以便让师生都能听明白他的列式,为探究乘法作好知识铺垫。)
6、师:摩天轮上每个车厢坐4人,求5节车厢共坐多少人?我们列式为4+4+4+4+4即要写5个4相加,如果摩天轮上有10节车厢,求一共可以坐多少人?又怎样列式?写几个4相加呢?如果有100节车厢呢?(让生独立写。)
7、写个算式时你有什么感觉?从而引出乘法。
师:像这样相同加数的个数太多了,用加法列式太麻烦了,有没有一种更简便的写法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写法:乘法
三、探究乘法的写法。
1、用板书中的第一个连加算式为例介绍英国数学家欧德莱是怎样用乘法来表示加法的。
2、介绍乘号和算式的读写法。
3、学生说说乘法中每个数与原加法算式的关系,明白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4、学生尝试用乘法写黑板上第 二个连加算式。
(1)学生独立写。(2)反馈。反馈时师重点引导学生说说为什
么这样写,乘法算式中每一个数是如何得来的。整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算式怎样读。
5、学生用乘法表示黑板上其他算式并反馈。
6、用学到的方法解决前面遇到的:求摩天轮100节车厢一共可以 坐多少人?的列式问题。
四、课中操。
1、师跟着老师随音乐做操。以下三组动作,每组重复做3遍。(1)拍手:每次拍3下手(2)点头:每次点4下头;(3)伸手:每次伸5下手;
2、研究课中操中与今天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
五、巩固练习:
1、多媒体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分别用加法和乘法列式。(1)基础题。看图列式。
(2)提高题:多媒体出示河中游动的3群小鸭子,第一有3只,第二群有4只,第三群有5只。
问:怎样列式。能用乘法列式吗?如果让你移动一只小鸭子使它 能用今天学习的乘法来列式,该怎样移动。(让生直接在多媒体电脑上移动)
2、学生动手操作
(1)生根据教师给的乘法算式摆学具。(2)展示学生的操作并点评。
3、多媒体出示并介绍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数学是为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全课总结
第五篇: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与实践中寻找到长长的加法算式可以变短,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会读写乘法算式。明确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在活动中感悟算理,亲身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重难点:理解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探究体验。
今天老师要欣赏一下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先告诉老师会用小棒摆什么图形?今天我们来一个摆图形比赛,请同学们倾听比赛规则:先在心里想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老师说开始,同学们马上动手摆,咱比一比在相同时间内,同学们能摆几个你最喜欢的图形。
1请同学们数一下你摆一个图形要用多少根小棒?在算一下你所摆的图形一个用了多少根小棒?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2、这么长的加法算式写起来太麻烦了,能不能想出一个比较简单的表达方式呢?比方说,用几个几相加来表达一下你列出的加法算式。
3、同学们知道数学家是怎么想的吗?
他们把“3+3+3+3”表示成“3×4”,知道这叫什么方法吗?(板书课题:乘法)
4、这里的“4”是从哪来的?代表什么?“3”呢?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中间的符号叫什么呢?乘号像什么呢?
5、同学们的眼力真好,乘号像斜着的加号。正因为乘法是由加法变来的,所以数学家们把“+”号轻轻一斜,用来表示乘。请同学们齐读一下这个乘法算式。
6、这个算式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4”,再写相同加数“3”,即“4×3”。
7、“3×4”和“4×3”都可以表示3个4,他们的得数都等于12。
8、把长长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有什么感觉?能把这个发现总结成一句话吗?
二、实践应用
1、现在我们到游乐场来看一看,儿童乐园藏着许多数学问题,谁来提一个?
2、会解决这些问题吗?把自己想解决的问题写在练习本上。
三、总结
1、告诉老师今天认识了什么运算?乘法由什么样的加法演变来的?那么2+2+2+4,5+5+5+5-5能写成乘法算式吗?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见到过乘法?知道他们各表示什么意思吗?(药盒上的:12粒×2板,4×50接力赛……)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这节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在于学生对“几个几”的理解。所以我采用了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动手操作活动来亲身体会,让学生说出自己所摆的图形,一个要几根小棒,2个呢,3个呢……这时学生对“几个几”就有了感性认识。
有了前面的教学铺垫,后面再引入乘法,就水到渠成了,而且,学生在做后面的将连加改写成乘法训练题时,就觉得相对轻松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深度理解教材】
“角的初步认识”这节内容是第三册“角和直角”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角作为几何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和各部分名称以及角的画法是学习的重点,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图形,角的大小比较是这节内容的难点。另外,学习这部分知识,也是为今后高年级学习角的分类打下基础。所以,在角的认识的起始课上充分帮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集合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引导探究,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角的初步认识”虽然内容简单,但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并不容易,因为角的图形对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这里不给角下定义,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比划角——折角——找角——说角”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充分的活动起来,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感知角的形成过程,建立角的正确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先认识实物中的角,让学生指一指三角板上的三个角,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比划三角板上的角,初步感知角的形状。然后通过折角,建立角的表象,在感知角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圆形纸上动手折出一个角,这也是感知角的一个再现。再让学生找实物中的角,学生利用已有的感性认识,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同时让学生感悟到角的基本特征。通过动态课件,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形成表象,最后让学生说说角是什么样子的。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真切体会“角有一个尖尖的顶点,有两条直直的线。”至此,学生对角的图形有了较清楚的认识:“角有一个顶点,2条边。”角可以形象地描述成两条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这样形象的描述学生更容易理解。
二、动手实践,亲身体验角的大小。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操作活动角,相互对比来突破这一难点。先是老师拉动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在让学生玩一玩活动角,拉动活动角的两条边,与老师拉的角比大小,同桌比大小,通过观察从中发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离得近,这个角就较小,两条边离得远,这个角就较大。通过直观演示把角的两条边无限延长或者把两条边擦得越来越短,两条边叉开的角度始终不变,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三、画角
让学生尝试画后,教师示范,让学生再画角。使学生在主动尝试、观察、模仿、操作中掌握画角的方法和技能。进一步认识角,进一步感知角的各部分名称。
四、折角.
(1)教师取一张不规则的纸,经过两次对折,折出一个小于180度的角.问:老师折出的这个图形是角吗?为什么?
(2)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形状不限),也经过两次对折(任意的去折),教师从中挑出几个有代表性的角贴在黑板上(尽可能的包含直角、锐角、钝角、平角).
(3)问:观察,黑板上贴出的这些图形,大家说都叫角,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每个图形中都有尖的点和直的线)
(4)教师讲解角各部分的名称【演示课件“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从众多的角中,任选一个角,把角的两条边延长,指名一名学生板书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5)教师指黑板上任意一个角的部分,要求学生们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6)讨论.说一说身边的角.
五、作业设计
我把练习分为辨析、感知、发展三个层面进行,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巩固和深化知识。第一层次是判断下面的角是不是角?通过辨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对角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第二层次是找生活中的角,通过观察活动,进一步感知、体验角。第三层次是数角和折角,让学生动手动脑,加深对角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激发探究兴趣。
总之,整节课紧紧围绕“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展开活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8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8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之一,由于8的乘法口诀句数较少,因此应该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多练习记忆口诀,多做练习,也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们自己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 8的乘法口诀并进行熟练记忆,另外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的运用。考虑到得出8乘法口诀的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积都比较大,同时,学生要直接得出8×8=64这个算式会有一定困难,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探索8的乘法口诀提供素材。学生可以根据情景图提供的素材和前面学过的知识填写表格,由表格提供的数据写出乘法算式,进而编出乘法口诀。与前面不同的是,以问题让学生产生编写8的乘法口诀需求,同时,不再完整地写出乘法算式及编出乘法口诀,而是充分相信学生并让他们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另外使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口诀 教学目标
1、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编制8的乘法口诀,初步记住8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计算。
2、培养学生在练习中记忆口诀,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桌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我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小组学习策略方式进行,因为小组学习策略方式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能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情感沟通,改善人际关系;由于强调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问题就变得比较容易解决。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依据1至7的乘法口诀的经验,自己总结出8的乘法口诀,并运用8的乘法口诀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编制8的乘法口诀,记忆8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知道每句口诀所代表的含义 教学准备:挂图、小正方体、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画面:小朋友搭积木的情景。)看,小朋友搭的各种形状的积木,多漂亮!这个小朋友搭了个长方体,每层搭7块,2层一共几块?4层呢?6层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谁能把7的乘法口诀背给大家听?
今天,咱们一起学习8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操作感知。
请小朋友们也来摆一摆,用学具盒中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几块呢?(学生操作后汇报)
2.思考计算。
如果摆1个大正方体需要8个小正方体,摆2个这样的大正方体要用几个小正方体?摆3个呢?你是怎么算的?(学生可以用连加法计算)
3.填表找规律。
大正方体的个数
小正方体的个数
(1)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再全班交流)
(2)能把表中求小正方体的个数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板书:1×8=8
2×8=16
……
8×8=64
8×9 =72
3.尝试编口诀。
你能看着这些算式,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同桌试着说说,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说,教师在乘法算式后空一段板书:一八得八,二八十六,……八八六十四。学生齐读乘法口诀。
5.寻找记忆乘法口诀的规律。
(1)师生对答8 的乘法口诀,提问:怎样很快地记住8的乘法口诀?他们有规律吗?你有什么窍门?(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同桌再互相背一背。)
(2).你感觉哪句口诀难记?谁有办法帮助他?(让学生提问,师生共同寻找方法。如:怎样记住7个8是几?可以想:6个8是48,用48+8=56,或者用8个8是64,再减8得56等。)
(3)
结合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口答:7个8比6个8多(),比8个8少()。
(三)、巩固应用
1.卡片口算“想想做做”第1题。
做第一组题。提问:计算3×8用什么口诀?再加一个8就是几个8?你发现了什么?(如果不知道4×8等于几,只要记住三八二十四,再加一个8就是32。)继续完成第二、三组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一八得八,这句口诀只能计算1×8吗?还可以计算什么?你发现一句口诀可以计算几条乘法算式?(完整板书设计如下:)
师生、同桌进行对口令练习。分别说出口诀和乘法算式。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评讲。
4.完成“想想做做”第5、6题
(分别出示两幅画面)秋天,金黄的向日葵成熟了,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种植园收向日葵。看,他们干得多欢!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独立完成后说说想法。)
七、总结延伸。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说感受,并一起回忆8的乘法口诀)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8的乘法口诀?
师:你们知道一只螃蟹几条腿,2只螃蟹呢?你能编一首儿歌吗?如:一只螃蟹8条腿,2只螃蟹16条腿,3只螃蟹24条腿,……8只螃蟹64条腿。(学生做拍手游戏)
八、板书设计 1×8=8
一八得八
8×1=8 2×8=16
二八十六
8×2=16 3×8=24
三八二十四
8×3=24 4×8=32
四八三十二
8×4=32 5×8=40
五八四十
8×5=40 6×8=48
六八四十八
8×6=48 7×8=56
七八五十六
8×7=56 8×8=64
八八六十四 8×9 =72
八九七十二
9×8 =72 九.教学反思
第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我始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和他们一起思考,一起游戏,一起探索,共同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我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尊重学生的看法,创造了良好的师生合作、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第二,学会倾听。
爱打断学生的发言,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犯的毛病,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时时告诫自己,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发言,热情鼓励学生,结果我真的感受到了心与心、情与情真诚的交流。第三,恰当评价,宁缺毋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不断产生惊喜。喜欢评价学生、鼓励学生、给学生以自信,我也确实在真诚的给学生以恰当的评价。虽然对于学生评价。本身的确起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评价过程却浪费了大量的授课时间,经常导致我的课堂教学延时。恰当评价,宁缺毋滥是课堂教学中我必须提起注意的地方。今天我觉的自己在这方面做的还可以。
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像蜜蜂一样,到处采集有用的花粉,回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糖。敢于梦想,你就会创造梦想;敢于实践,你就会实现梦想。或许我今天并不成功,但我不会失去追求成功的自信。数学课堂数学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策略
在教学过程和听其他老师讲课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老师问的问题学生不回答,或者答非所问,有的老师会把责任推卸到学生的头上,说孩子们理解能力不行,胆小,我也经常遇这种情况,我觉得主要还是我们没有把问题设计好,我觉得我们设计问题的时候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设在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2、设在教材知识的重要点
3、设在学生思维的障碍点
4、设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
5、设在教学内容的深化点
6、设在知识网络的整合点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预习习惯
一、明确预习的重要性,产生预习愿望 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益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使学生上课时对老师所教的内容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可以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教材中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同时又起到巩固旧知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发现新教材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可以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同时,在教学中要及时针对预习与否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反馈与对比,使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产生“我要预习”的主观意愿。
二、明确预习任务,知道预习什么
预习任务不明确,学生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转,而不知道具体应该预习什么。所以教师应该给出具体指导:
1.看学习内容,包括课题是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2.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3.还有什么问题。
三、通过教师课前设计问题,指导学生预习
四、预习方法指导
1.课前看一看。要看学习内容,包括本课主要讲什么,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要看这部分知识与原有知识有什么联系,哪些是你可以独立解决的;要看自己还有什么知识是不能自己解决的,勾画下来,以便上课时寻求答案。
2.课前做一做。有些知识,仅靠“看”还不宜掌握,可以课前做一做。
3.课前想一想。以教师课前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动脑思考。4.课前练一练。预习例题以后,学生可以把例题后面的练习先尝试性地练一练,通过练习,检查一下自己看懂了多少知识,不会做的或看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上课时注意听或提出来。
五、巧设悬疑,激起学生好奇心,促进预习习惯的养成。培养预习习惯,还应该注意巧妙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正面强化学生预习习惯。每一单元的知识都有一定的连贯性,在课后巧妙的设计一个悬疑,几句话就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使他们主动预习。
教师学习的重要性 经过这一段的学习,给我的感受是很深刻的,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如果仅仅是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教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到教会做人、教会求知、教会办事、教会健体、教会审美、教会创造,要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尤其是学校里的学习,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教师的良好情感能引学生积极的情感反映,要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学,要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这样,学生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自主性的学习活动。总而要达此种教育目的,就必须不断的学习。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本人主要有以下几点深刻的心得:
一、“继续教育”学习使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新课标理念,为“新”教育全面贯彻实施奠定了基础。新课标理念强调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整合。通过学习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对新课标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丰实了我们的头脑,使我们领悟到了新时期数学教学的精神实质,为教学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继续教育”学习使我们全面了解了小学不同学段、内容的特点,为科学施教找到了“指南针”。
三、“继续教育”学习不但告诉我们“什么”,而且结合实例,告诉我们“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重在提升我们实际的教学本领。让我们在教学的“迷津”中找到方向,在过程的体会、领悟中内化知识,促进自己实际的教学技能的形成、巩固。
通过培训,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来充实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汲取专家的精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