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将有效增员进行到底
将有效增员进行到底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要想实现有效增员,就必须全体总动员,在每月的创说会前、在每月的增员启动会上,通过基本算薪法讲解或者优秀业务员分享带动等方式,让大家都清楚增员对个人和团队的好处:能提高收入、提升能力、提供就业……,激发所有人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增员行动。
以春节前举办的增员启动会为例:由于春节是亲朋好友团聚的日子,也是人们进行新年规划的时候,也就成为我们保险业务员见到、拜访到更多客户的大好机会,也是我们增员的最佳时机。
我们黑龙江分公司通常在召开春节前增员启动大会之前,先召开主管例会,下发部室增员目标,填写分解增员计划和业务部室PK增员对子;然后在业务部室召开内部小会议,渲染对手实力,下达增员任务,制定增员口号和挑战词,并进行训练,掀起小高潮。紧接着,机构增员启动大会召开,各业务部室集体宣战,宣读挑战词,展示各部室风采,建立业务室荣誉感,掀起大高潮;然后解读基本法增员和管理利益,用团队中的实际例子进行解析,让大家看到增员的实际好处,其中成功人士的分享环节将极大增强大家成功的信心和增员的积极性;最后展开全员大训练,增员话术训练、创说会邀约话术训练等,结合准增员名单P50填写与名单收集渠道介绍等。
一个成功的增员启动会虽然只是一个开始,然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必将激发大家的行动热情,为今后的后续追踪、实现有效增员奠定基础。雷声要大,雨点也要大
针对后续的追踪方式,我们的经验是:成立专门的増募项目小组,包括追踪小组、电话约访小组、晨操小组、礼仪小组、分享小组、面试小组等,其中的追踪小组由各业务室主管组成,每天追踪落实准增员名单收集情况,通过飞信平台及时通报所有部室的情况,让大家时刻保持竞赛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电话约访小组则及时反馈名单收集质量,进行创说会的一次邀约、二次敲定,并把新年祝福加到邀约话术中;分享小组和晨操小组的彩排演练也要一丝不苟,做到时间把握准确、内容主次分明。
个人认为,如果春节增员启动大会能做细、后续追踪能全面落实,将为我们一年的业务发展增加信心、扫清障碍,而且雷声越大、雨点越大,效果会越好。
我所在的中支2011年春节期间,利用节日契机在两个机构搞了两次这样的大型増募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振奋了团队的士气,在当地引起了很大轰动,后续追踪也给我们团队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和持续一年的大发展。
2011年正月初七我们在克山组织了为期三天的増员大行动,参加创说会的有167人,其中面试68人,参加新人班45人,入司27人,当月转正20人,目前已晋升为主任的有4人;龙江正月十六组织了增员大行动,共有313人参加创说会,面试179人,参加新人班71人,入司52人,当月转正26人。这两次增员大行动的社会影响都极大,宣传效果极好,不但让更多人更了解太平洋、更相信太平洋、更愿投保太平洋,而且实现了更高标准的增员,所增人员的素质均有较大提升。
可见,要想在寿险之路上走得久些、再久些,就必须靠伙伴,实现有效增员,因为有增员才有依靠、有寄托、有斗志、有责任感和成就感,才能更迅速地接近成功。增员是寿险业一个永恒的主题,是项长期工作,贯穿在业务员的每一个工作日中。可是,如何增员?如何实现有效增员?如何让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乐于增员呢?
第二篇:早会菜单-将增员进行到底(231)
将增员进行到底
——2005增员大未来启动早会
一、为什么要增员?(意愿启动)30分钟
红杉故事:红杉的根须扎地不深,但任何地方的红杉长势都很好,不怕风吹雨打,原因在于红杉总是成片成片的生长,彼此的根须紧紧相连,这样既节约了根部的养份,又保证有能量向上生长,所以红杉林总是又直又高,生机盎然。作为人这样的个体也是一样,如何让自已生存的更好呢!
1、保持在行业中自我生存能力?
提出“剩“者为王的概念:营销是“铁打的银盘流水的兵”,成功比例少,要想在保险公司能永续经营,累计滚动利益,不是一天,一年的事情。那么如何“剩”下去呢? 第一:持续发展的心态:为什么我们的父辈能任劳任怨在一个行业奋斗20、30年,而我们却无法做到。(举父亲的事例,更好说明他们没有成功是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不公平竞争,但我们却没他们那种持之以恒的职业精神,市场经济人们的浮燥作风也许会成为发展中看不见的“陷井”)
第二:稳步发展的方法:(分析业务与增员的不同),能把业务做得好的人只有一人:原一平,终其一身从事寿险业务工作,因而他不是人是神——推销之神原一平,你是吗? 相信每个人都是希望自已能有更多的利益,如何创造自身价值最大化,唯一的方法就是做组织发展。(例举组织收益好的例子)第三:自我发展的态度:
增员很难,为什么会很难? 我们没有把增员当做一种习惯,有困难我们就放弃,因为增员的利益短期似乎没有业务来得快,业务与收益如一纸之隔,努力一下马上就能拿到;增员与收益如千山万水,即便增来还有可能脱落,这种态度导致我们不会坚持,只会放弃。增员很难,还在于我们对自已所从事的行业、公司及自身发前景缺乏足够自信。对公司发展策略没有足够了解。(后面将会谈到公司的发展方向)我们要知道一位成功的商人必将是一位成功的卖手。(国外小朋友卖自已的愿望的故事分享,说明自信非常重要,以我为荣的理念)。
当然,因为增员很难,才有更大的利益(分析基本法中关于增员利益的再次烙印), 正是因为增员很难,我们不能知难而退,每位同仁一定要明确自已的”角色”,(具体分析你认为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强化增员意愿.)第四:瞬息万变的环境: 面对压力,我们不得不增员。(分析营业部2001年增员率与脱落率,)面对未来,我们不得不增员。(分析2001年营业部新人带来的绩效)
二、现在增员正是时候(意愿激发)30分钟
1、WTO的进入,我们占有更多的天时与地利,外资依然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难道你不觉得现在是绝妙时机?
2、人生能有几回搏,现在不出击还等何时?机会在不同时候体现的价值是不同的,你一旦错过机会,以后会更难。营销有三等人:第三等人靠业绩获收益;第二等人靠增员获收益;第一等人靠组织获收益;
3、公司及营业区的激励方案宣导
三、正确的增员观念
1、反对一暴十寒,增员工作没有融入工作
2、碰到困难就放弃,不知道每30个准增员名单才能有一人
3、追踪目标没有持续性,要清楚人才也许要七年才能增进
四、成功的增员信念
春天来了,春天要播种,一定要播种;春天要发芽,一定要发芽;春天要开花,一定要开花;春天要发展,一定要发展,增员必胜!
宁波分公司营业一区 何艳宁 2002年3月5日
第三篇:将有效教学进行到底(读后感)
把有效教学进行到底
——读《有效教学十讲》的感想 武进区南塘桥小学 陆静
好久没有这样静静地坐在台灯下看书了,尤其是看教育理论方面的书。要不是校长下达了“任务”,可能这样美好的学习还是会因为众多所谓“忙”的借口而一再推迟。
“开卷有益”,翻开书本,才真正体会这一点。
这几天,一直在学习《有效教学十讲》,本书是余文森教授二十几年来对课堂教学观察、思考所积淀下来的智慧结晶,作者以“对人的成全”为内在尺度,通过对课堂教学耐心、细致的省察,见微知著,道出许多启人心智的关于有效教学的独特见解。作者的睿智与幽默,读者在本书中随处都可感受到。
虽然还没有完全读完本书,但是发现,平时教学实践中的许多想法在这里得到了验证,许多困惑在这里得到了解答,“把有效教学进行到底!”读着本书,内心不断有个声音在呼喊着!
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感觉在书中余教授把新课程的改革说得很透彻,新课程教学就是要把以前的教学模式来个大改变,教师的教学就要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好的效果,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发展个性,拓宽知识面。这就是有效教学的全部内涵。
读了本书,有三点启发:
1、拓展要有效。
《语文课程标准》中给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的这一些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内容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了。
为了贯彻这一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师中曾出现了“拓展热”,一种情况是,只要是能与课堂教学内容扯上点关系的就要拓展,事实是,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过分的拓展结果是忽视了文本内容,语文课像科学课、思品课、美术课„„就是不像是语文课。在课改初期,曾听过学校一位老师上《恐龙》一课,她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语文课程和其它课融合这一理念,课前让学生收集了许多恐龙图片甚至恐龙的玩具,在课堂上交流恐龙的相关知识。由于学生对恐龙特别感兴趣,因此,课堂上特别热闹,可谓“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当时就困惑,这到底还是语文课吗?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高,课堂气氛是很活跃,但一堂课后,学生在语文方面又有多少提高呢? 1 现在,余教授对这类课有了形象的评价——“快乐学习安乐死”“只有温度,没有深度。”真可谓精辟!
另一种情况是,为了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老师会在课堂上花很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却不加引导,令人尴尬的是,许多同学到电脑上下载了资料常常连看都没看一遍,结果读的人站起来交流时吞吞吐吐读不连贯,错误百出;听的人不知所云,莫名其妙,造成了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的无谓浪费。余教授在文中指出:有效课堂应该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显然,这样的拓展是没有效率的。
为了提高拓展的有效性,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反思后,我开始转变思想,重新审视课堂上的拓展。
如在执教《夹竹桃》一文时,我考虑到文中夹竹桃的韧性是作者表达的重点,在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后,我适时提问:“作者爱上了具有可贵韧性的夹竹桃,用饱含热情的语言来赞美它,文如其人,你们猜猜,热爱夹竹桃的作者——季羡林他该是个怎样的人?”在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后,我出示了这样一段文字:“‘我毕生要走的道路终于找到了,我沿着这一条道路一直走了半个多世纪,一直走到现在,而且还要走下去。”——季羡林《留德十年》”。这段节选文字的巧妙引入让学生感受到了季羡林爷爷那种夹竹桃一样的坚韧与执著、宁静与淡泊、丰富与博大的人格魅力,从而明白了夹竹桃的韧性正是作者伟大人格的真实写照。又如在教《月光启蒙》一文,在教学接近尾声时,我也补充了一段被删除的原文:“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这段原本放在文章开头的,选入课文时被删掉的文字经过教师饱含深情的朗读,配以布满皱纹的母亲的照片和感人至深的配乐,显得尤其能打动学生,当然,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激、怀念之情,学生也能容易地理解了。这些拓展如课堂的点睛之笔,既可巩固课堂教学,又可升华文章主题,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学生深厚的感悟就在相互映照的多重情境中交错而生。
再如古诗教学中,对于作者的情况,古诗的创作背景,大多数老师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收集了资料后在课上读一读,或者干脆由老师读一下。而听到一位老师的教法却别具一格,她教的是《如梦令》,在教学时,她在学生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依次补充李清照早年的幸福生活、北宋末年时颠沛流离却奋起抗争、晚年时悲凉孤独的背景介绍,并让学生体会李清照不同时期的心情对本词进行朗读,可以说李清照尝尽了人间所有的 幸福、甜蜜,也品尝了世上无尽的心酸、痛苦,因此不同时期的李清照读起这首词的心情完全不同,所以朗读便更具个性化。这样的拓展才是有效的拓展。
2、要重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暑假里备了一堂课《清平乐 村居》,这是一首词,在设计时,我遇到了一个两难问题:如何向学生呈现关于词的知识?如果我来介绍的话,肯定会非常有条理,而且这个环节会非常顺畅自然,但考虑到学生在四年级时曾在《但愿人长久》一课中初步接触过关于词的知识,我的介绍很可能会与学生的已有知识重复。
这时,我读了余教授这本书,我了解到了关于学生的“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余教授指出:学生不能独立解决,须在老师教导下,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帮助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处在最近发展区,教学正是要立足现有发展区,针对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展开。还指出:有效课堂应该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于简单,学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这个理论让我受到许多启发,这不就是要求我们在备教案时充分地备学生吗?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往往只关注教材,关注教学环节,却很少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设计的教案因为不符合学生实际而让课堂教学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
想到这里,我毫不犹豫地把《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中,介绍词的相关知识这一环节变成了由学生回忆已经知道的词的知识,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我想,这样的设计应该能更加有效。
3、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重视生成,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余教授在书中也为我们列举了一些生成的误区,特别是指出了重视生成并不表示可以忽视预设,并强调有了精心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
如何预设?还是应“备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把握本班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和思维特点、兴趣点、兴奋点,把握思维活动的走向。”的确,“备学生”是一堂课成功的重要条件。
记得上学期,我和蒋老师合作执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一、第二课时,蒋老师在试上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由于年轻缺乏应变的技巧,因此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出现与教学设计不符合的地方,她不知所措,因为课前的预设被打乱而无法继续“执行教案”,试上的效果不是很好。有了教训后,蒋老师认真反思,课后对学生情况进行了充分的分 析,对每个问题学生会如何回答都预设了多种可能,并虚心地向其他教师请教,出现这种情况时,老师改如何处理。经过精心的预设,公开课那天,还是同样的教学设计,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次经历,让我们都认识到充分预设的重要性。
记得那次在上完课进行讨论时,一位听课老师对我的课提出了质疑:在让学生说樟树外形特征时,你的学生先说了樟树的枝干粗壮、树叶绿得发亮、四季常青,然后你让他们用文中一词(蓬蓬勃勃)概括樟树的特点,这很自然,学生也配合得很好,正好与你的设计思路相符。但是如果学生一开始跳过枝干和树叶直接说“蓬蓬勃勃”的话,你怎么办?面对同行的质疑,我暗暗得意,因为在备课时,我考虑过这问题,如果学生这样回答,我会换个问题:“蓬蓬勃勃这个词高度概括了樟树的特点,它的蓬蓬勃勃体现在哪呢?”这样,从原来的从分到总变为从总到分,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听了我的一番解释,那位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件事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诗人。”同样,只有当教师站的足够高时,才能驾驭课堂,才能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以上是读了本书后的一点体会,为了将有效教学进行到底,我将认真读完本书,这样,我一定能从书中收获更多,我的“知识视野”也一定会更加“宽广”!
2010.9.23 4
第四篇:将改革进行到底
《时代之问》——观后感
《将改革进行到底》紧紧围绕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带领13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故事。
第一集时代之问从国内和国际视野出发,透过历史、当代和未来的时空坐标,紧紧围绕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述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部署的决策过程,描述总书记改革理念的形成轨迹,系统阐释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重大理论问题,勾勒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主要领域改革框架,概括总结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特征,生动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改革进程给人民群众带来的丰富获得感。
在视频中,我看到了中国的壮大,看中国有豪迈和自豪,总结为:凝视中国,如同欣赏一幅精心创作的画卷,无论局部还是整体,总有着升腾不屈的气势。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深深地感到祖国的强大,我为之而自豪。
习近平说: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个重大的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说的多么好啊,只有把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的民族才能走向富强,我们是那样规划的,更是那样做的,我们的民族是制度健全的民族,是锐意进取的民族,是积极向上的民族,是不断发展的民族,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会更加富强。
将改革进行到底,对内要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努力实现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长治久安;对外也要用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在当今时代大潮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该如何用中国智慧走向未来?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我们该如何发出中国声音?这,是历史之问,是人民之问,也是——时代之问!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长期性、艰苦性和复杂性的历史进程,要实现《时代之问》开篇所说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不仅要破解当下难题,更要着眼长远,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努力实现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长治久安”,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着眼长远、立足长远和确保长远的总规划和总执行。
我们都有梦想,我们的梦想要和国家的梦想一样,要有激发我们的斗志和激情,总书记指出,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高瞻远瞩,直面难题,勇于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我们也会努力向前,为我们的中国梦做出一份力,成为中国梦的践行者。
《时代之问》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诠释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要义、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为我们正确认识改革、积极参与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一份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价值独特的精神大餐。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以走在前列的实际行动,拼干劲,拼能力,拼气节,拼胸怀,拼精神,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能理智睿智的解决改革开放中遇到的新问题,才能在中国怎么办这一问题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始终在道路自信中做出顺应历史的正确抉择。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循前人改革之伟业,立足今天,面向未来,始终在路上,永远在路上。每一步,都需精心布局、运筹帷幄。每一步,都需谋定后动、蹄疾步稳。每一步,都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而今天的长征,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而我们当代大学生就是祖国的未来,当我们踏出校门的那一刻,祖国的未来就在我们的手中,如何更好地建设新的国家,如何的是国家富强,民族团结。我们身上肩负着复兴民族的重任,我有一个理想:为国家的建设奉献五十年,以国为国,以家为家,以天下为天下,铭记陈毅大将的那句话: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这其中可能需要我们几代人的坚持和努力,必须一步一步,纵深推进,不浮于表面,不流于形式。在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的前提下,既注重顶层设计也注重基层探索,必须始终将二者有机结合;要处理好改革和法治一鸟两翼的关系,注重法治引领、强化制度创新;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化问题意识,增加改革的深度、锐度和整体力度。
我们大学生的肩上肩负着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人民的期待,历史的重托,我们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继续坚持,永不动摇,在改革的这条路上我们会渐行渐远,逐渐实现我们的中国梦,继续加油。
赵恩镇 山东交通学院 2017年7月27日
第五篇: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
“一个汇聚全体中华儿女澎湃激情的恢弘梦想,一次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抉择,一段回应时代之问、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新的征程。”
《将改革进行到底》专题片,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并从历史高度与现实影响的角度,阐述了这一场伟大改革的意义与价值。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改变着当前中国社会,而且对中国的未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将产生深刻影响,对当代青年来讲,不仅要密切关注全面深化改革的情况,而且还应积极参加这一场伟大的历史运动,将改革进行到底。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我中华自古而生,承三皇之气,继五帝之怀,有神话曰,“斩鳌足,立天柱万仞以正玄黄”,而如今,它应仍是我们挺直的脊梁,神话故事曲折成回廊,但其中的精神仍隐约在我们掌心。我国改革
中国!建国时,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计划经济体制与单位社会体制,完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阶段任务;为获得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力量,中国共产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党的十四大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现代社会的基因植入中国;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标志着现代国家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十六大提出“三个代表”,标志着党的建设开始适应现代国家和现代市场发展而创新;党的十七大提出和谐社会,标志着现代社会在中国生成。
经过“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作为现代文明要素的政党、国家、社会和市场,基本生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而所谓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形态从要素生成阶段向整体形态发展阶段转型的战略性举措,是推动面向未来的人类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走向定型的关键性任务,“塑造着一个更具实力、引领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也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全新境界”,“并正在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现在已是十九大。有人把它概括为:1个新时代,2个重要阶段,3个“意味着”,4个“伟大”,5个“更加自觉”,6个“任何”,7个“战略”,8个“明确”,9个“方面”。1个新时代里包含了,1个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个新矛盾,我国基本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个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个重要阶段分别是2020年-2035年在全面小康基础上基本实现现代化,2035年-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建成社会主义强国。3,意味着中华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在世界上高举中国旗帜,意味着用中国智慧贡献世界,为此,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牢牢把握基本国情、立足实际、坚持基本路线。4,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相连,同时增强4个能力(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5,更加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人民利益、投身改革创新、维护我国主权与安全、防范各种风险。6,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的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7个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发展战略。8,8个明确理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8个方面要增强本领,8个主义要防止和反对。9,9个方面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更是推进改革进入新时代。我省改革
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主题: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高水平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浙江篇章。
过去五年,我省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法治建设平安建设有序推进、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民生福祉全面增进、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同时也意识到必须坚持把讲政治放在首位,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唱响创新和实干的最强音、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持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氛围。今后五年,“要在提升综合实力和质量效益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富强浙江”、“在提升各领域法治化水平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法治浙江”、“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文化浙江”、“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平安浙江”、“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美丽浙江”、“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清廉浙江”,突出改革强省,创新强省、开放强省、人才强省。目标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与改革
改革并不只是社会的变化,更多的是需要社会的主体——人,也就是我们去变化,大学生当然也是社会之一,并不是说不去工作还在上学就不是在社会了,当你与他人接触交流,就已经形成了社会的一部分,所以社会的改革,我们并不是看看听听就好,也要有我们自己相应的“改革”,要用改革的视角来看自己。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国家正视各类问题,制定并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新的战略目标,坚定了历史任务,为国家发展进行了方向规划。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思想上的启迪和发展方向的指引,要求我们也能像国家一样,正视问题,进行合理规划,并付诸行动。我们应借鉴国家的全面改革经验理论,在学习上拓展,确立总目标,把握大学学习的定位和方向,为自己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同时不能盲目乱学,“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只有坚持了正确的事,坚持才有意义。大学生的自我改革,同样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任务,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