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圆的周长课后反思
《圆的周长》课后反思
庆安县实验小学
于侠
这节课下来,我进行了认真地反思与总结。课堂可取的地方有,遗憾的地方也有。
一、可取之处:关注了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重视了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尊重了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对于圆的周长,我认为重点不仅仅是圆的周长公式的的运用,更应该是公式的又来。数学教学不能让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应该让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构建。所以,这节课我才用了“猜测——实验——论证”的探索性教学模式,先让学生猜测圆的周长可能会和什么有关系,然后亲自动手测量、计算、推导,是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工程,最后再引导学生归纳论证、得出公式,每个知识点的发现,都是学生自主探索的结果,而情况也较好。不是被动接受理论。尊重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学习地位。
二、不足之处:课堂上最大的弊病就是在对认识∏的处理上不够简练,导致练习较少,学生对自己推导出来的公式还没有尽情地去享受运用的过程便被掐断了,这确实是个遗憾。再有就是,数学课堂应该有活力、有魅力,学生的情绪应该是高涨的,而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调动起来,这完全是教师的原因。课前和课上都没有予与学生充分的鼓励,课堂对学生而言,有些陌生、有些局促,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情绪,这值得进行深刻地反思。
三、疑惑之处
课下,我就在想,如果我能对∏的处理在调整一下,课堂时间就会充分。还有,我原本不想出示例题,但是为了追求完美,还是以练习的形式出示了,如果完全不出示,让学生解决的李叔叔的问题后,直接去求圆形的周长可不可以,要是这样话,这节课算不算是完整的课堂?希望各位老师能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帮我解疑、答难。
第二篇:《圆的周长》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教材上的主题图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的始终,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在创设情境时,我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激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其次,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合作、展示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与此同时,我向学生提出质疑,以相同的方法测量赤道的长度,在质疑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产生探究一般方法的迫切愿望。第三,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验证猜想,在理解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及圆周率的基础上,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第三次回到情景中,使学生在掌握新内容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情境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并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前面“圆的认识”的成功铺垫,因此本节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等活动,理解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推导公式的过程中,因为亲自经历了小组内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的过程,所以学生能较为容易地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另外,我及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拨、激励,比如当学生展示巧妙的方法时我赞扬学生的想法有创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积极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体验到获得成功的乐趣。
课后,老师们的精彩点拨,使我对本课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比如:在对圆周率的得出环节有些迂回,谈不上高效,所以时间显得不足,另外,我对课堂的掌控和把握能力还需要提;对数学语言的运用还谈不上精准。虽然对教材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但还没做到彻底地理解,在圆周率与谁有关系上,我不是强调圆周率只与直径有关,还认可了与半径也有关。最后,在巩固新知解决问题的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世博会为背景的三道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原本想这三道题实现了从基础练到拓展练的跨越,提高学生发现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想到时间不够。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弥补以上不足之处,提高个人理论素养,使自己的教学趋于完美。
第三篇:《圆的周长》课后反思
《圆的周长》课后反思
《圆的周长》这节课我遵循的原则是在常规教学中彰显自己的特色,走常规路线。这节课整体感觉上的还算流畅,学生的配合比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接受和掌握的也还不错,我觉得以下有几条线的穿插构成了这节课的核心。
第一故事线,以阿凡提的通话故事贯穿全课,在导入时引用阿凡提的故事,设置了一个比赛情境,引出圆的周长,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练一练再来计算跑道的周长,即能将课堂的资源有效利用同时也巩固了知识。在最后拓展提高环节,对故事进行了改编,对跑道进行重新设计,再来求他们的周长。
第二操作线,设置了两个操作,第一次操作是测量圆的周长,学生在经历先思考,然后同位交流之后再来进行动手操作,这样的操作目的性更明确,当然也还有部分学生没有探究出来,测量方法的,这就看学生及老师的演示,让其在第二环节的操作中巩固第一次的操作,第二次操作是探究周长公式,第一次的操作是第二次的基础,学生在操作中找寻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并且得出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进而总结出了圆的周长公式。在几何探究课中探究是必不可少,切不可走过场,在前面的研修课中,像徐老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研究,学生对于分割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未得以充分的探究,当然探究之后还要进行汇报交流,这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像严主任三角形的面积的探究就充分的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了。再比如张老师旋转与角,让学生进行多次旋转,认识了平角及周角。
第三交流线,全课积极进行师生对话,因循而导。当然师生对话是每节课都必须有的,但是本节课我的问题将学生直接引出答案,让学生针对问题积极思考。如让学生猜想周长和什么有关,给大家以提示,刚才我们测量出来的直径是5cm和8cm的圆的周长的长短,学生很容易想到是跟直径有关等,我觉得教师在提问题的时候,可以做到大小结合,该大该放时就放一放,但是如果学生的回答太过于松散,可以给他们以引导,不要老是抓住自己的问题不放,可以设置一些楼梯让她们上到那个台阶。如开始的导入猜想比赛结果,比赛国王的灰驴赢了,阿凡提的小黑驴受委屈,为什么呢?因为比赛不公平?为什么不公平呢?因为路程不一样,那路程分别是什么呢?正方形及圆的周长,引出课题,那什么是圆的周长呢?首先从回忆什么是周长,这个定义严格的定义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在定义的圆的周长的时候,我本来是给他们一个定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后来试上之后发现学生很难得到这个结论,就放手让学生去说,学生说的大多是圆的一周的长度,实际上也就可以了,只不过这一周是曲线罢了。
第四层次线,本课的层次清晰,从导入引出课题,到认识圆的周长,摸周长,再到圆的周长测量,进而发现圆周长和直径有关,再进一步探究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得出周长大约是直径的三倍,再来介绍圆周率的历史,之后得出圆的周长公式,介绍完公式就来进行练一练,练一练的几个问题的设置也是又层次的,第一题是公式的直接运用,第二题是解决情境的问题,第三题是公式的变式,第四题是拓展,应该说教学的层次是非常清晰的,学生也就会跟着老师一步一步的进行探究学习。
第四篇:《圆的周长练习》课后反思
《圆的周长练习》课后反思
《圆的周长练习》课后反思
今天的数学课的内容是圆的周长的练习,主要是对一些重点题型进行训练,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公式的基础上进行训练的,整节课训练的内容比较多,在讲授不同题型时我运用了不同的方法,学生接受比较快,效果比较好,有几个题型讲解时印象比较深刻,很有收获。
第一个习题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的周长的区别与计算方法,在讲解这道题时,我充分体现了少将多学的理念,让学生自己来解答,学生通过画图很清楚的掌握了它们间的区别,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就是用周长去除以2就可以了,而半圆是一个封闭图形,它还多个直径。在计算半圆周长时,我让学生自己去推倒公式,让学生到黑板前来演示,在由学生自己讲解,最后我进行补充,通过这一环节我感觉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是很强的,这都是平时训练的结果。学生推导出来半圆周长的公式后,我紧接着又出示一道习题,就是用半圆的周长求周长的一半,我感觉这道题出的比较好,很具有代表性,通过学生的做题我发现学生掌握的比较好,但是做的不是很聪明,经过我得点拨,学生们发现只要知道半圆的周长,用它去除以5.14就等于半径了。第二个习题就是有一个圆形牛栏,要在牛栏上围三圈铁丝,然后在按上木桩,求铁丝需要多长,木桩需要几根。这道题其实很简单,但学生在第二问时出错的比较多,就是需要几根木桩,这就是原来学过的植树问题,在讲解这个知识点时,我充分运用到了班级的资源,那就是学生本身,我让一排学生站起来,数数有多少个学生多少个空,也就是间隔,让后再让学生伸出手,看看五根手指有几个空,学生很清楚的总结出来树和间隔的关系。在讲解圆形间隔问题时,由于学生很少有带手表的,不容易总结出规律,我就和几名同学到前面来手拉手围成一个圆,让学生自己数,学生很清楚总结出规律。
这节课真正做到了少讲多学精讲多练的目的,整节课都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进行着,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都比较高,效率也很好,如果每节课都能这样,学生的成绩会很快提高的,本节课学生是热爱学习的,主动学习的,所以我们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应从学生本身入手,特别是学困生,要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爱学习了,学习有动力了,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希望通过我得努力,学生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第五篇:圆的周长反思
第四单元《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圆的周长这节课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大胆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几个大小不等的圆形物体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测量、观察和讨论中经历探索圆的周长公式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我就从以下两点反思本节课的教学。
1、愉快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在教学圆周长这课时,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习的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在测量一元硬币的直径和周长时,使有些学生明白圆的周长没办法用绕线和滚动的方法测量出来,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欲望,再去探索新的求的方法,这使得下面的学习有了驱动力。
2、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猜想—验证”又是学生探索中常用的方法。
这节课在学生猜测圆的周长可能与圆的直径或半径有关的时候,我没有马上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而是追问了一句,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有位学生提出了用测绳来量出圆的周长,接下来我就让学生通过绳绕法测量出硬币的周长和直径,在找同学汇报他们的测量结果,演示他们的测量方法后,我又追问了一句:“那么圆湖的周长或再大一点的圆的周长,你也能量出吗?”能不能找到向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我就让学生进行分组测量三个圆的直径和周长活动,为了防止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避免学生在活动时没有目的性,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在小组合作前,我明确的提出了提出活动要求:小组合作,测量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的周长和直径,把数据填在圆的周长记录单上。让组长分工。
本节课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收获,还有关于教学不足的思考,比如教学语言不够精炼,课上不能注意倾听学生回答,圆的周长的概念教学不扎实,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