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散文?散文的特征和种类是什么?如何写好散文?

时间:2019-05-13 15:09: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什么是散文?散文的特征和种类是什么?如何写好散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什么是散文?散文的特征和种类是什么?如何写好散文?》。

第一篇:什么是散文?散文的特征和种类是什么?如何写好散文?

什么是散文?散文的特征和种类是什么?如何写好散文?

一、散文的定义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二、散文的分类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1、记叙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一类,这种散文描写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风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2、抒情性散文

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

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现,但通篇用此一法者并不多见。

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如杨朔的多数散文,矛盾的<白杨礼赞>等。

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刘白羽的<日出>等。

3、议论性散文

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

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

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

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鲁迅先生的杂文,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都是典型的议论散文。

三、散文的特征

1、较强的纪实性

散文具有较强的纪实性质,但对纪实性的理解,至今仍有较大分歧,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三种。

一是主张绝对真实:[描述真人真事,是散文的首要特征,散文家们要靠旅行访问,调查研究了积蓄丰富的素材,要把事件的经过,人物的真实,场地的实景,审察清楚了,然后才提笔伸纸,散文特写决不能仰仗虚构,它和小说,戏剧的主要区别就是在这里,“(周立波<散文特写选·序>,<散文特写选>(1959-1962)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二是主张[大实小虚”:[散文写作,在选材上也并不是绝对地排斥任何虚构的,也就是说,在保持题材上大体真实(请注意,这里的概念并不等同于文学科学中的`真实性`的含义,故称之为`题材的纪实性质`)的前提下,某些细节的虚构,乃至某个次要人物的虚拟,不但在创作实践上是有成例的,被允许的,而且有时甚至是很必要的,关键则是要“大实小虚”,(韩少华<散文散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写作论>)。

三是供实用的散文,要严格地写实,供欣赏的散文,允许有虚构的成分存在:[谈散文创作,我们还不能不谈虚构,虚构是文艺创作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它对于概括社会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突出作品主题均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散文创作也不一味地排斥这种方法,具有写实特点的散文体裁之所 以不排斥虚构,是因为人们写散文,自古以来就有供实用和供欣赏的分别,供实用的散文,只能严格地写实,不允许有任何虚构,而供欣赏的散文,在写实上就不那么严格,允许有虚构成分存在,“(冠显<散文写实说>)。

在这三种意见中,我们认为第二种意见是可取的,首先,[大实小虚”说在实践上反映了散文创作的客观实际,以冰心<小桔灯>为例,据散文家韩少华说:[前不久,在拜访冰心同志的时候,得到了她的指教,得知文章中的小孩一家,以及作者同他们的接触,包括女孩父亲的姓氏都是确凿的,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的,“[只是在个别次要之处做了一点虚构,”冰心在<漫谈〈小桔灯〉的写作经过>一文中,对该文[个别次要之处做了一点虚构“作了补充说明,即[我的朋友”这个次要人物是虚构的,[大实小虚“说在理论上也是顺理成章的,散文是文学作品,而虚构是文学作品常用的一种手法,所以散文不可能与虚构无关,但这种虚构又不能破坏散文的纪实性原则,所以它只能是[大实小虚”了。

尽管散文的细节可以虚构,但散文中的情感是绝对真实的,这一点也应该是散文真实性的一个重要侧面。

2、取材的广泛性。

散文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大千世界几乎无不可写,所以郁达夫说:[散文清淡易为,并且包括很广,人间天上,草木虫鱼,无不可谈,“(<<达夫自选集>>鲁迅说,散文的[题 材应听其十分自由选择,风景静物,虫鱼,即一花一叶均可,”(<致罗清桢>,<鲁迅书信>P241),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周立波说:[举凡国际国内大事,社会家庭的细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历史,一丝感触,一撮悲欢,一星冥想,往日的凄惶,今朝的欢快,都可以移于纸上,贡献读者,“(<散文特写选·序言>)骆文说,散文[作为一种文体,好处甚多,一石之嶙,可以为文,一水之波,可以写意,一花之瓣,可以破题,实在自由,”(<我的散文观>)。

正因如此,有人讲散文作者[触目闻声,随处可感,鲁迅目阅白雪纷飞而抒怀,形成<雪>的精魂,茅盾见白杨挺拔而命笔,致成<白杨礼赞>,巴金观朝暾乍涌而心吟,因有<海上的日出>,吴伯萧忆纺车声韵而挥毫,写下名篇<记一辆纺车>,杨朔赏茶花绚丽引起创作冲动,留下脍炙人口的<茶花赋>,总之,一个作者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都有可能被取来作为写散文的材料,“(汉基<关于散文取材种种>))。

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可以写国内外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写经济建设,写文艺论争,写伦理道德,也可以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可以是风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小品,文坛轶事,它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治,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

在取材领域上,小说,戏剧,诗歌都不能与散文相比,小说的题材,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戏剧的题材,要有激动人心的矛盾冲突,诗歌的题材,要有深郁的情韵,而散文却没有这些限制,可以写小说,戏剧,诗歌的材料,都可以写散文,不可写小说,戏剧,诗歌的题材,亦可写散文。

取材广泛,首先表现在它选择题材可以不分古今,不分中外,不分大小上下,凡能给人以知识,美感,陶冶人的情操的东西都可信手写来,缀成优美的篇什,其次,表现在写作散文时,可以在一个主题的统率下选取不同时间,空间的材料,十分自由,如秦牧的<土地>,我们承认和强调散文取材的广泛性,但也不是说什么东西都可写成散文,那种不分青红皂白,挖到篮里就是菜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写散文要选取揭示[人类那种崇高感和庄严感”的材料,要选取反映具有[超世俗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的材料。

3、形式的灵活性

散文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为其服务的形式也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①结构多种多样

首先散文的结构中心多样,既可以用人物为结构中心,如<藤野先生>,可以用典型的细节为结构中心,朱自清<背影>,可以用景物为结构中心,郁达夫<故都的秋>,也可以用某一象征事物作结构中心,如<茶花赋>。

其次,散文的结构形式不拘一格:有的按时间发展先后顺序或以空间转移为序组织材料,如<小桔灯>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以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感情变化为序,如张洁<挖荠菜>和杨朔<荔枝蜜>,有的以某一思想为统帅,把材料分别组织在几个不同的侧面之内,如<土地>。

②表达方式自由灵活,散文可以自由地使用叙述,描写等五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也可使用暗示,象征,比兴,联想等手法,记叙散文以叙述,描写和议论,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间用叙述,描写和抒情。

③语言运用自如,现代散文的语言主要是现代汉语,但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借用文言词语和用法,方言俚语,歌谣谚语等语言形式,文言语辞如陶铸<松树的风格>中:[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用歌谣谚语的如:朱可桢<大自然的语言>中引用了[阿公阿婆,割麦插禾,“郦道元<巫峡>中[长江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诗意浓郁

散文不象小说,戏剧靠虚构的故事情节,矛盾冲突和塑造的人物形象吸引读者,而是靠浓郁的诗意和理趣来感染读 者,在抒情,叙事类散文中要追求诗意,有的散文家说,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象苹果饱含果汁一样,毫无诗意的散文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散文作者努力在生活中寻求诗意,并使自己的作品富有诗意,杨朔说:[不要从狭义方面来理解诗意两个字,杏花春雨,固然有诗,铁马金戈的英雄气概更富有诗意,你在斗争中,劳动中,生活中时常会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深思--凡是遇到这种动情的事,我就要反复思索,到后来往往形成我文章里的思想意境,“[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总要象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字句,“(<<东风第一枝>小跋>,转引自<现代散文序跋选>P190,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

散文的诗意与它是一种长于抒情的文体分不开的,其诗意的浓度同作者感情的深度总是成正比的,为什么散文长于抒情呢?因为:a,散文一般采用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无论写到什么,其目的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见解,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是[作者心灵的歌声“(高尔基),b,散文有自己特殊的笔调,即所谓散文笔调,散文笔调,首先是语言凝练,优美富有文采,其次是笔法灵活疏放,挥洒自如。

议论性散文中,追求文章的理趣也是散文富有诗意的一种表现,朱自清评鲁迅的杂感说:[这里吸引我的,一方面固 然也是幽默,一方面还有别的,那就是传统的理趣,现在我们可以说是理智的结晶,而这也是诗,”这类文章让我们为作者深邃的思想所震撼,被其中精辟的论辩所折服,如韩愈的<马说>,朱自清的<匆匆>,散文的说理与议论文不同,它必须借助形象来说理(苏轼<赤壁赋>),将情与理交融起来,使之[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普列汉诺夫语)。

5、语言优美

优美的语言是散文所以成为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散文语言具有以下特征:

①讲究文采,常用多种手法,或浓墨重彩,或淡笔轻彩,着力表现事物的[画意”,再现美好的形象,有的散文作家有意识地化常语为奇语,以更好地表现散文的[诗情“和[画意”,如朱自清先生<春>中开头几句: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

再如<赤壁赋>中写箫声一段: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散文讲究文采,但并非只使用华美的语言,有的散文家使用最平常的语言,写出极美的文章来,即所谓的[家常风“,如魏巍<我的老师>。②灵活疏放

作者可以浮想联翩,随意点染,任情穿插,时而叙,时而议,时而抒情,或将它们水乳交融起来,可谓腾挪翻飞,无不随心应手。

③注重节奏

句式富于变化,有时骈散相间,平仄相调,有时长短交错,张弛相映,使作品富有音乐美,请看袁鹰<青山翠竹>中的一节: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子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坎了,还有深埋于地下的竹根。

学习散文写作,既要掌握华丽的文采,也要掌握朴素的文采,写得华丽并不容易,写得朴素更难,徐迟的文章是很有文采的,他常用赋的方法兼用比,兴修辞,使得文采华美,但是他说:[只有写得朴素了,才能显出真正的文采来,古今大散文家,都是这样写作的,越是大作家,越到成熟之时,越是写得朴素,而文采闪耀在朴素的篇页之上,”我们还要看到,不管是华丽的还是朴素的,散文的富有文采的语言都是从新鲜,活泼的口语中来的,也是对优秀的古代散文创造性的继承,也是作者仔细选择,锤炼和加工的结果。

6、(篇幅)短小精悍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层次较少,结构不很复杂,但又具有选材精要,言简意赅,立意深邃的特点,郁达夫[一粒沙里 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现代散文序跋选>)秦牧说:[像苏州的园林,小是小了,然而却境界深邃,天地开阔,(<园林 扇画 散文>见<笔谈散文>)。

四、散文笔法

散文笔法有许多,主要有写意,延伸,指点,兴波四种。

1、写意

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作为一种散文笔法,写意是指以简练的笔墨传神,散文格局小,篇幅短,写人叙事不求铺叙,因此要想把人写活,把事情记述得生动,使作者可以充分抒情述怀,就要借助传神的笔法。

常用于叙事和写人,叙事时,常用以虚带实的方法,概括地把事物的特征和精神表现出来,在能反映事物精神的关键处,也常着意重写,如朱自清的<背影>,写人时,常用粗中带细的方法,寥寥几笔,把人物的精神勾勒出来,如<阿长与〈山海经〉>中有关阿长神态的写照,在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地方,也不排斥重笔铺写。

2、延伸

延伸就是凭借想象和联想,围绕某人某事进行多方向的伸展,事实就是前文所讲的联想,主要有纵式延伸,横式延伸,多边延伸和捎带一笔。

延伸事实上就是上面我们已经讲解的联想,不再详细讲 述,只将比较有特色的捎带一笔讲一下。

作者在写人叙事时,会突然顺手捎带把别的一件事也写上,这种笔法就是捎带一笔,从现象上看,两件事物似乎关系不大,将其联系起来好像没有多少道理,但被联系在一起的两件东西却有着某种内在的关联,细细品味会发现凭空会增添许多[散文味儿”。

比如鲁迅的散文<父亲的病>中,写到那些庸医为父亲开了一些奇怪的药方后,这样写道: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

这加点的文字就是顺手捎带的一笔,这是从他父亲的病上引申出来的,却又和父亲的病关系不大,似乎是节外生枝,但是这根[枝“,其味特浓,它幽默风趣,把对庸医的嘲讽,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们读了非但不会认为是[蛇足”,而且感到它正是文中十分精彩之处。

既是顺手捎带,带出来的笔墨不能太多,否则,就会本末倒臵,导致跑题。

3、指点

是在行文时用议论的方式把自己的倾向表露出来,在小说中,作者一般不大直接站出来指点,他的见解和倾向要通过情节和场面自然而然地流露,散文则不同,它允许作者直接 站出来表白,亮相。

①指点的要求 指点要注意火候

在一篇散文中,什么地方指点,怎样指点,要注意火候,不要乱指点,也不能滥指点,一般说来,指点要出现在以下三种地方:一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升华处,二是在写人叙事中穿插进行,这样既是写人叙事的总结,又是直接抒情述志,还可以调节全文的节奏,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每叙完一个故事,就作一次指点,三是放在篇末指点,这是最常见的方式。

要含蓄,形象

指点虽是作者公开向人们亮观点,但也要讲究艺术性,要含蓄形象些,留一点东西让人们自己咀嚼玩味,如把高尔基<海燕>结尾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改成[让革命浪潮来得更猛烈些吧!”就大煞风景了。

要和写人叙事紧密配合

指点的文字不能脱离写人叙事,它和写人叙事要鱼水相依,紧密交融,应该从写人叙事中概括出来,同写人叙事没有内在联系的指点,再形象,再含蓄,再富于哲理,也是苍白无力的。

②指点的方式 公开指点 就是运用明确的语言直接明白地将作者的意见和却向表现出来的指点方式,方志敏<清贫>,写完自己被国民党士兵搜身抄不到钱后,在篇末这样指点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方!“用的就是公开指点。

这种指点的好处是清楚明了,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但也有其不足,那就是直露粗浅。

暗中指点

就是通过曲笔和间接的手段含而不露来表达的指点,它或用象征的词语来表达,如苏联柯罗连科的<火光>中的指点:[火光啊--毕竟--毕竟就在前头!--”,或借文中寓意物来指点,如李天芳的<打碗碗花>中的指点。

反复指点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白杨树是在不是平凡的“这一指点语反复出现过四次。

4、兴波

就是在文章中制造波澜,使文章产生感人的力量。有不少人认为,引人入胜的曲折变化只能出现在小说,戏剧等文学式样中,篇幅短小,题材琐杂的散文是无法生波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散文也需要富于变化,多姿多彩,只不过散文的曲折有其独有的个性而已,和小说戏剧相比,散文的格局决定了它的兴波不可能大篇幅 展开,常常是骤起骤落,战线短,节奏快,同时,散文旨在抒情述志,所以它的兴波常常不是以冲突的形式出现,小说,戏剧常用的误会法,悬念法等兴波方法在散文中并不多见,它的兴波总是和[情”紧密相连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兴波方式:

①急转弯“式兴波

写人叙事时,故意顺着某个方向发展下去,层层递进,不断加码,直到推向定点,尔后笔锋陡转,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激起波澜,把读者带到一个崭新的境界,杨朔的<泰山极顶>,<香山红叶>等篇章,都成功地使用了这种手法。

②情变兴波

人们对人,事,物的感情是常常处在变化之中的,作者根据感情上的变化巧妙兴波的手法就叫情变兴波,例如苏轼的<赤壁赋>和杨朔的<荔枝蜜>都使用了这种方法。

③抑扬兴波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抑抑扬扬,使文章跌宕起伏的兴波方式,如唐涛<琐忆>,开始故意用抑笔,写自己未和鲁迅相识前,怎么相信人们对鲁迅的议论,什么[鲁迅多疑”哟,什么[鲁迅脾气大,爱骂人,如何睚眦必报"哟,等等,继而,作者着力扬,写鲁迅的平易近人,关心青年等美德,在这一抑一扬中,使文章波澜顿起。

④借议论兴波 这种兴波,常常借助议论点化完成,它一般是通过从感性到理性突变的描写中,凭借议论,点化出一些令人惊叹的不凡的东西,以此激起富有哲理的波澜,冲击读者的心灵,感染读者,例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就是一例。

第二篇:散文定义及文体特征

一.散文的定义: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二.散文的特征

⒈较强的纪实性

散文具有较强的纪实性质。但对纪实性的理解,至今仍有较大分歧,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三种。

一是主张绝对真实:“描述真人真事,是散文的首要特征。散文家们要靠旅行访问,调查研究了积蓄丰富的素材,要把事件的经过,人物的真实,场地的实景,审察清楚了,然后才提笔伸纸。散文特写决不能仰仗虚构。它和小说、戏剧的主要区别就是在这里。”(周立波《散文特写选·序》,《散文特写选(1959-1962)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二是主张“大实小虚”:“散文写作,在选材上也并不是绝对地排斥任何虚构的。也就是说,在保持题材上大体真实(请注意,这里的概念并不等同于文学科学中的‘真实性’的含义,故称之为‘题材的纪实性质’)的前提下,某些细节的虚构,乃至某个次要人物的虚拟,不但在创作实践上是有成例的,被允许的,而且有时甚至是很必要的。„„关键则是要‘大实小虚’。”(韩少华《散文散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写作论》)

三是供实用的散文,要严格地写实;供欣赏的散文,允许有虚构的成分存在:“谈散文创作,我们还不能不谈虚构。虚构是文艺创作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它对于概括社会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突出作品主题均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散文创作也不一味地排斥这种方法。具有写实特点的散文体裁之所以不排斥虚构,是因为人们写散文,自古以来就有供实用和供欣赏的分别。供实用的散文,只能严格地写实,不允许有任何虚构;而供欣赏的散文,在写实上就不那么严格,允许有虚构成分存在。”(冠显《散文写实说》)

在这三种意见中,我们认为第二种意见是可取的。首先,“大实小虚”说在实践上反映了散文创作的客观实际。以冰心《小桔灯》为例,据散文家韩少华说:“前不久,在拜访冰心同志的时候,得到了她的指教,得知文章中的小孩一家,以及作者同他们的接触,包括女孩父亲的姓氏都是确凿的,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的。”“只是在个别次要之处做了一点虚构。”冰心在《漫谈〈小桔灯〉的写作经过》一文中,对该文“个别次要之处做了一点虚构”作了补充说明,即“我的朋友”这个次要人物是虚构的。“大实小虚”说在理论上也是顺理成章的,散文是文学作品,而虚构是文学作品常用的一种手法,所以散文不可能与虚构无关,但这种虚构又不能破坏散文的纪实性原则,所以它只能是“大实小虚”了。

尽管散文的细节可以虚构,但散文中的情感是绝对真实的,这一点也应该是散文真实性的一个重要侧面。

⒉取材的广泛性。

散文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大千世界几乎无不可写,所以郁达夫说:“散文清淡易为,并且包括很广,人间天上,草木虫鱼,无不可谈。”(《<达夫自选集>》鲁迅说,散文的“题材应听其十分自由选择,风景静物,虫鱼,即一花一叶均可。”(《致罗清桢》,《鲁迅书信》P241),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周立波说:“举凡国际国内大事,社会家庭的细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历史,一丝感触,一撮悲欢,一星冥想。往日的凄惶,今朝的欢快,都可以移于纸上,贡献读者。”(《散文特写选·序言》)骆文说,散文“作为一种文体,好处甚多。一石之嶙,可以为文。一水之波,可以写意。一花之瓣,可以破题。实在自由。”(《我的散文观》)

正因如此,有人讲散文作者“触目闻声,随处可感。鲁迅目阅白雪纷飞而抒怀,形成《雪》的精魂;茅盾见白杨挺拔而命笔,致成《白杨礼赞》;巴金观朝暾乍涌而心吟,因有《海上的日出》;吴伯萧忆纺车声韵而挥毫,写下名篇《记一辆纺车》;杨朔赏茶花绚丽引起创作冲动,留下脍炙人口的《茶花赋》。总之,一个作者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都有可能被取来作为写散文的材料。”(汉基《关于散文取材种种》))。

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 有的。可以写国内外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写经济建设,写文艺论争,写伦理道德,也可 以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可以是风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 小品、文坛轶事;它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治,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

在取材领域上,小说、戏剧、诗歌都不能与散文相比。小说的题材,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戏剧的题材,要有激动人心的矛盾冲突。诗歌的题材,要有深郁的情韵。而散文却没有这些限制,可以写小说、戏剧、诗歌的材料。都可以写散文,不可写小说、戏剧、诗歌的题材,亦可写散文。

取材广泛,首先表现在它选择题材可以不分古今,不分中外,不分大小上下,凡能给人以知识、美感,陶冶人的情操的东西都可信手写来,缀成优美的篇什。其次,表现在写作散文时,可以在一个主题的统率下选取不同时间、空间的材料,十分自由。如秦牧的《土地》。

我们承认和强调散文取材的广泛性,但也不是说什么东西都可写成散文。那种不分青红皂白,挖到篮里就是菜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写散文要选取揭示“人类那种崇高感和庄严感”的材料,要选取反映具有“超世俗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的材料。

3.形式的灵活性

散文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为其服务的形式也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①结构多种多样

首先散文的结构中心多样。既可以用人物为结构中心,如《藤野先生》;可以用典型的细节为结构中心,朱自清《背影》;可以用景物为结构中心,郁达夫《故都的秋》;也可以用某一象征事物作结构中心,如《茶花赋》。

其次,散文的结构形式不拘一格:有的按时间发展先后顺序或以空间转移为序组织材料,如《小桔灯》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以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感情变化为序,如张洁《挖荠菜》和杨朔《荔枝蜜》;有的以某一思想为统帅,把材料分别组织在几个不同的侧面之内,如《土地》。

②表达方式自由灵活。散文可以自由地使用叙述、描写等五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也可使用暗示、象征、比兴、联想等手法。记叙散文以叙述、描写和议论;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间用叙述、描写和抒情。

③语言运用自如。现代散文的语言主要是现代汉语,但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借用文言词语和用法,方言俚语、歌谣谚语等语言形式。文言语辞如陶铸《松树的风格》中:“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用歌谣谚语的如:朱可桢《大自然的语言》中引用了“阿公阿婆,割麦插禾。”郦道元《巫峡》中“长江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⒋诗意浓郁

散文不象小说、戏剧靠虚构的故事情节、矛盾冲突和塑造的人物形象吸引读者,而是靠浓郁的诗意和理趣来感染读者。在抒情、叙事类散文中要追求诗意。有的散文家说,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象苹果饱含果汁一样。毫无诗意的散文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散文作者努力在生活中寻求诗意,并使自己的作品富有诗意。杨朔说:“不要从狭义方面来理解诗意两个字,杏花春雨,固然有诗,铁马金戈的英雄气概更富有诗意。你在斗争中,劳动中,生活中时常会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深思„„凡是遇到这种动情的事,我就要反复思索,到后来往往形成我文章里的思想意境。”“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总要象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字句。”(《<东风第一枝>小跋》,转引自《现代散文序跋选》P190,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

散文的诗意与它是一种长于抒情的文体分不开的,其诗意的浓度同作者感情的深度总是成正比的。为什么散文长于抒情呢?因为:a、散文一般采用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无论写到什么,其目的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见解,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是“作者心灵的歌声”(高尔基)。b、散文有自己特殊的笔调,即所谓散文笔调。散文笔调,首先是语言凝练,优美富有文采;其次是笔法灵活疏放,挥洒自如。

议论性散文中,追求文章的理趣也是散文富有诗意的一种表现。朱自清评鲁迅的杂感说:“这里吸引我的,一方面固然也是幽默,一方面还有别的,那就是传统的理趣,现在我们可以说是理智的结晶,而这也是诗。”这类文章让我们为作者深邃的思想所震撼,被其中精辟的论辩所折服。如韩愈的《马说》,朱自清的《匆匆》。散文的说理与议论文不同,它必须借助形象来说理(苏轼《赤壁赋》),将情与理交融起来,使之“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普列汉诺夫语)⒌语言优美

优美的语言是散文所以成为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散文语言具有以下特征:

①讲究文采。常用多种手法,或浓墨重彩、或淡笔轻彩,着力表现事物的“画意”,再现美好的形象。有的散文作家有意识地化常语为奇语,以更好地表现散文的“诗情”和“画意”。如朱自清先生《春》中开头几句: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

再如《赤壁赋》中写箫声一段: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散文讲究文采,但并非只使用华美的语言,有的散文家使用最平常的语言,写出极美的文章来。即所谓的“家常风”。如魏巍《我的老师》。

②灵活疏放。

作者可以浮想联翩,随意点染,任情穿插,时而叙,时而议,时而抒情,或将它们水乳交融起来。可谓腾挪翻飞,无不随心应手。

③注重节奏。

句式富于变化,有时骈散相间,平仄相调;有时长短交错,张弛相映,使作品富有音乐美。请看袁鹰《青山翠竹》中的一节: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子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坎了,还有深埋于地下的竹根。⒍(篇幅)短小精悍。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层次较少,结构不很复杂,但又具有选材精要,言简意赅,立意深邃的特点。郁达夫“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现代散文序跋选》)秦牧说:“像苏州的园林,小是小了,然而却境界深邃,天地开阔。(《园林 扇画 散文》见《笔谈散文》)

三、英美散文的特点

英国散文的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唯其如此,才显得活泼强悍,有较强的可读性;英国的散文多少都带有某种教化的目的,有的明显一些,有的隐蔽一些,有的表现为直接,有的表现为间接,某些时代散文家的教化意识强些,有些则弱些,有的并不表现在每篇具体的文章中,而是多篇文章所形成的总体之中;英国散文一般都明白、清晰、简洁,华丽庄重的文体不是英国散文的主流;英国散文的语气亲切随和,笔调轻松活泼,幽默风趣;英国散文总是流荡着作者个人的情感,因此是一种富有作者个性的体裁;最后,它的结构一般比较精巧,也许由于篇幅短小,写作者有足够的时间来考虑精密的构思,并能有力地将其付诸实现的缘故。英国散文是有特色的,属于散文中的上乘。约翰逊的理性论辩、哈慈利特的隽言妙语、狄更斯的通俗写实、卡莱尔的历史写作、达尔文的科学论证、罗斯金的经济忧患、阿诺德的文学探讨、罗素的哲学见解、克拉克的电视讲座等等,共同描绘出英国散文作家多元面貌与英国历史语境交织出来的思想景观和散文图画。

美国散文在题材和体裁上呈现出开放性、多样性和探索性的特点,风格多元并存,思辨性突出,写实性很强,幽默感独特。爱默生、麦尔维尔、詹姆斯、弗罗斯特等人的散文让人感受到无比强撼的思想活力和冷峻的辩证思维,气度非凡。梭罗、克莱恩、杰克.伦敦、庞德、安德森、海明威、福克纳、考普兰、韦尔蒂等人文笔清新自然,简约洗练。马克.吐温、欧.亨利、瑟伯、佩雷尔曼、冯内古特等作家的散文犀利幽默,充满张力、辛辣与苦涩。门肯、爱德蒙.威尔逊、李普曼、怀特等在大众文化的历史性挑战和机遇中为保持散文的文学地位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尤其是怀特,以博大的视野、精致的文笔、敏锐的观察、真朴的个性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散文家”。沃尔夫、塔利斯、麦克菲、狄迪恩等人的新闻主义手法也给散文创作带来深远的影响。道格拉斯、鲍德温、马丁.路德.金、金凯德、汤亭亭等少数族裔作家的散文创作又给美国的散文的发展图景增添了有力而必需的一笔。

四、英美散文教学的一得之见讲授英美散文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所述纯属个人体会论文联盟www.xiexiebang.com

首先应当注意英美散文的立论方法。英美散文家大都具有这样的本事,抓住一件事情,层层敷染,演化开去,讲得头头是道,在漫不经心中引出一番人生的道理来。要做到这一点,作者不仅需要见微知著的慧眼,而且要能够运用发散性思维,让思想的光芒向四处辐射,使文章显得丰富充实。然后再把这些光束聚集在题旨上,折射出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迪。戈尔德.史密斯的“国家偏见”(National Prejudice)、米尔恩的“金色的果子”(Golden Fruit)、普里斯特莱的“反讽原则”(The Ironic Principle)都属于这类文章。发散性思维的运用还见诸于正式的评论或近乎于正式评论的散文,只不过采用的技巧不同罢了。在这里,作者提出一个论点,然后或旁征博引,或如剥笋壳般层层剖析,或夹叙夹议,或举例说明,将文章加以铺陈,然后再慢慢收拢,自然地得出结论,与文章的开首相呼应。

第三篇:什么是散文呢

什么是散文呢?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

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杂文概念的种种界定及归属

杂文的概念及其归属众说纷纭,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属于文学中的散文类。这类分法占绝大多数。如

(1)《文学概论自学辅导》(第135页)[1]把文学作品分为小说、诗、散文、戏剧四类,则明确把杂文归到散文。摘录如下:

“杂文:文艺性的论文,属于散文的一种,以抒情与政论相结合,不拘一格,迅速反映生活事变和人们思想感情为特点,熔逻辑力量与战斗激情于一体,把精辟论述寓于形象之中。以短小、精悍、明快、锋利见长,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尖锐的战斗性和充分的艺术说服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历代许多具有进步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的古文,多是著名的杂文作品。在现代,由于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作家的提倡和实践,杂文成为揭露敌人、打击敌人的极为犀利的投枪和匕首,也是批评人民内部不良倾向的武器。杂文主要用于讽刺和暴露,亦可用来赞颂新思想、新品格、新风貌。”

(2)《20世纪中国杂文史》[2](第5页):

“杂文是以议论和批评为主的杂体文学散文;杂文以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为主要内容,一般以假恶丑的揭露和批判来肯定和赞美真善美;杂文格式笔法丰富多样,短小灵活,艺术上要求议论和批评的理趣性、抒情性和形象性,有较鲜明的讽刺和幽默的喜剧色彩。”

(3)《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版》[3]:

“杂文,散文的一种,是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情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明快锋利见长,样式较多,如随笔、杂感、杂谈、笔记等。”

(4)《辞海》[4]:

“杂文,散文的一种,是随感式的杂体文章。一般以短小活泼、犀利为其特点。内容无所不包,格式丰富多样,有杂感、杂谈、短评、随笔、札记等。中国自战国以来诸子百家的著述中多有这类文章。“五四”以后,经鲁迅等人努力,成为一种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或表现作者思想观点的文艺性论文,它以思想性、论战性见长;艺术上言辞机警、行文情感饱满,常借助形象比喻来议论人或事,有强烈的震撼力。”

(5)《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5]:

“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议论,也可以叙事。”

2、属于文学类,但不属于散文。如:

(1)《中国杂文史》[6](第8页):

“杂文,是和小说、戏剧、诗歌、散文一起登入文学大雅之堂的一种文学样式。可以说是一种边缘文学。”

(2)刘锡庆《艺术散文:当代散文走向的审美规范》[7]:

“报告文学、史传文学和杂文、随笔,应从散文„母体‟中分离出去,„自立门户‟予以独立。新的„文学分类‟可采用十分法: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影视文学;报告文学;史传文学;杂文、随笔;艺术散文;民族、民间文学;儿童文学。”

(3)著名杂文编辑兼评论家刘成信的《杂文是什么》[8]:“简言之,(杂文)具有艺术性的短篇批判、讽剌文学作品,但又不是小说、散文。

3、属于“交叉型”文学体裁。

(1)《文学概论》[9]把杂文和报告文学都归于“交叉”型文学,亦称“边缘”型文学体裁,即具有文学属性,又具有非文学属性。(见P86、P87)

“杂文是一种既有政论的性质,又有文学的特点的„交叉‟型文学样式。”

4、属于“文艺性议论文”

(1)《现代汉语规范词典》[10]对“杂文”定义如下:

“杂文,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情的文艺性议论文,特点是能迅速反映社会问题,生动活泼、富于战斗性。”

对杂文概念的种种界定,虽在内容上众说纷纭,各有侧重,但有关杂文的归属方面,大部分人都一致认为杂文归类于文学体裁,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杂文具有文艺性或文学性!导致教育领域也是把这一观点灌输给学生,导致全社会都接受这一杂文概念而产生许多错误认识与混乱发生。

论述杂文和散文区别的时候,也提及过这方面的内容:杂文在表述中要尽量避免情感的参与,情感介入过多,就成了了散文,语言也要尽量客观化,否则容易被看作有宣泄的倾向。这是文章对于杂文定位的解答,我们知道散文和杂文的形式逐渐明朗,但是在“大散文”范畴,传统的散文、随笔、小品、杂感、笔记等等都是散文,而随笔、小品、杂感等又界于散文杂文之间,很难进行确切的划分,上个世纪30年代文艺界习惯把小品文也同视为杂文。在《辞海》小品是随笔、杂感等短小的文章;而对杂文的解释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杂感、杂谈、随笔归入这一类;而张恨水在1946年5月23日的《新民报》上对小品文划了界限:小品文是一种含有诗意的散文,然而它不是诗,不是小说,也不是笔记,及一切杂文。我们先不去论谁对谁错,我们可以看看现在的杂文。个人认为,现在的“杂文”大概有三类,一是针砭时弊讽喻现实的文章;一类是通过日常生活琐事扩写而成的生活情趣和人生理想的文章;三是一些笔记、札记、随笔、日记等等既有记的成分也有感的成分的文章,这里的感与杂文之感相同,所以也归在杂文。从杂文的三个种类回头看对杂文的定位,杂文和其他散文下的分支文体有个交叉点,我们所纠缠的也是在这里,假如对文体要求不太严格的话,有感的文章放在杂文是没有问题的,可以粗放一点;但是现在讨论的问题正是因为粗放而引出的,我在字母文章下所说的杂文定位,和达此文的某些观点相同,我需要细化杂文。当然细化之说针对的是子归杂文版并非对于杂文文体,所讨论的定位问题也是子归杂文版的定位问题。子归杂文版需要细化下的杂文,并非有感就行,时评和讽刺小品,人文随笔和人文杂感等等,而对于有感的日记、笔记、游记等之类的感如果偏向生活情趣和人生理想的闲适飘逸的文体归在散文版。潘达要论述好这个问题首先是“要站好位置”是站在杂文文体上说杂文定位问题还是站在子归杂文版位置说杂文定位。在文里我看到达是站在杂

文文体和子归杂文论坛的位置说的,昨天我们谈话时说的文学理论、写作章法,我是站在子归杂文版的位置上说的,局限性不言自明,但是这和我的版块定位的思路相符,在文学理论、写作章法上对于杂文本身是存在很多争议的,我们只能按自己的理解说,并非死套上来;然后你把它和散文对比,这你就站在文体的角度说杂文定位了,“杂文在表述中要尽量避免情感的参与,情感介入过多,就成了了散文,语言也要尽量客观化,否则容易被看作有宣泄的倾向。”这样的文体随笔、杂感、笔记等等都可以算进去,那么怎么理解你说的定位问题?散文细化分支后产生的各种文体的交叉点有怎么处理呢?这个问题文章是没有论述清楚的。

第四篇:什么是三春散文

除了第5回之外,《红楼梦》有很多次提到“三春”。最让人难忘的秦可卿死的时候托梦给王熙凤托梦,她说:“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小红虽然没说“三春”,但是说了和秦可卿极为相似的话:“也不犯气他们,俗语说的千里搭长棚——没个不散的筵席,谁混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谁还认得谁呢?”脂砚斋批注:“此时写出此等语言,令人堕泪。”由此可见,脂砚斋很可能也听到了这句话。

现在对什么是“三春”争议比较大。一说“三春”是指乾隆初年,那几年正好曹家正好也过上了好日子。在清朝的时候就有人这么说,但没有什么证据,很容易被驳倒。另一说“三春”是“三春事业”,是指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皙认为自己比较“正”,在北京昌平成立了“第二政府”,后来他被乾隆消灭了。弘皙以月自喻,他们正好也闹了三年。

我认为,“三春”并非是指“三春事业”,而是指乾隆初年曹家那三年的好日子。因为弘皙绝不可能“以月自喻”,这是后人的意见。弘晳肯定认为自己是“日”,乾隆才是“月”。

《红楼梦》虽然是一部小说,但它有一定历史性。“至若悲欢离合,兴衰际遇,则又追踪摄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也。”通过这部有一定历史性的小说,我们可以发现什么是“三春”。

《红楼梦》时间性非常强,花开花落,非常明确。林黛玉说,大观园修建用了约一年时间,大观园到元春省亲才修好,也就是说,元春省亲前,是一年时间。从元春省亲开始算,到八月十五“异兆发悲音”、“品笛感凄清”,总共是1年8个多月。前后有2年8个多月,从“才选凤藻宫”算来,正好历经了3个春天。

这一点从元春省亲也可以看出来。元春省亲是宁荣二府的头等大事,宁荣二府专门为元春省亲修建了大观园,贾母也“大妆”,提前好几个小时等元春,《红楼梦》一定会记录元春省亲的。但在《红楼梦》里,记录元春省亲的事只有两次,一次人们众所周知的“元春省亲”,一次是老太妃病了,后来又死了,皇上不让省亲。除此之外,再没有省亲的记录。省亲应该是每年一次,加上第一年修大观园,也应该是“三春”。

林黛玉初次入荣国府是“残冬”,荣国府经历了“死封龙禁尉”、“顽童闹学堂”、“正照风月鉴”等大事件,但只经历了一个冬天。

秦红玉进皇宫将近1年时“才选凤藻宫”。她大约在宫里呆了4年,当妃子是3年。头一年秦红玉没当妃子,可能也并没有给曹家带来什么真正的利益,曹雪芹写得也比较少,但“才选凤藻宫”之后写得比较多。从“才选凤藻宫”到“斩情归水月”正好是“三春”,曹雪芹写得比较细。

现在,很多人不知什么是“三春”,厚厚一部《红楼梦》,贾元春“才选凤藻宫”之后,曹雪芹主要不就写的“三春”?

第五篇:散文 材料

【复习目标】

1、回顾散文的基础知识

2、了解散文的中考考点,学会判断散文常见题型,培养题型意识。

3、总结归纳散文题型的答题思路和要点。

【复习重点】总结归纳散文题型、答题思路及答题要点。

【复习难点】掌握方法,学会答题

【复习方法】讨论法 总结法 练习法

【复习过程】

一、考点透视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准确概括文章的要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知内容,把握情感)

2、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对文章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二、知识回顾

1、散文定义:散文(文学性、形象性)是一种文学体裁,借助人物,景物(意象,意境)表达思想情感。

2、散文分类:

(1)叙事散文:通常采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及托物言志,象征等表现手法,托物喻人。

(2)抒情散文:或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或直抒胸意,抒发对人或事物的情感,多采用描写和抒情表达方式。

3、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即选材的多元性,散文选材非常广泛,可以多角度,多侧面选材,也可以跨时空选材,但表达的思想情感是统一的。

4、散文阅读考点题型及其分值:

A感知内容把握感情(2-4分)

B 分析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作用(2分)

C 品味有表现力的语言(2分)

D 评价理解感悟(3分)

(具体: ①字音,词语选用,词语在句中的含义(表层,深层);②呼应句,过渡句,仿写句子,句子在上下文语境中的含义(表层,深层),句子的修辞手法等等;③概括文段内容;④理解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⑤写自己的设想,谈自己的感悟;⑥品味语言;⑦文章的写法(表现手法)。)

5、表达方式的作用: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1)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 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 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6、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咏物类——托物言志

怀古类——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送别类——借事抒情、借景抒情

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⑦有时也见衬托,烘托心情,渲染气氛、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7、十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结合修辞本身及句子本身作用作答):

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②排比:增强语势,写出了„„

③对比,夸张:鲜明地突出了„„

④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⑤反问:加强语气

⑥对偶,互文:句式整齐,音节和谐

⑦引用: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趣味性(增强文采,增强说服力)。

8、结构上的作用:

①点题 ②总起下文(或引出下文)③设悬 ④呼应(前后呼应,首尾呼应)⑤铺垫、推动情节⑥过渡(承上启下)⑦对比 ⑧总结上文

⑨提示中心(深化主题)

三、考点回顾

考点一:整体感知文段,归纳内容要点,理解主旨

1、常见题型

题型

1、概括文章内容

方法:①扩展文章标题法;②语段中开头结尾处的抒情议论性句子。③叠加法 【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特别是抒情散文中)】④一线串珠法(抓线索)

⑤六要素法:叙述六要素,连缀成话。

题型

2、直接让考生概括人物性格

方法:

1、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

2、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

3、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

题型

3、直接让考生概括主旨

方法:

1、掌握概括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题型

4、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2、注意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介绍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讽刺了、歌颂了、鞭挞了、揭示了、反映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品质、社会现实等),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提示: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什么,感情怎么样。

阅读时要灵活掌握各种方法,首先思考阅读的文章适合用哪种方法概括,其次在概括时还要注意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内容,语气要连贯、意思要简明。

考点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文段中的关键词语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套路:“X 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下载什么是散文?散文的特征和种类是什么?如何写好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什么是散文?散文的特征和种类是什么?如何写好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散文精选

    篇一:现代散文精选 一、入选理由: 梁启超“新文体”的典范,充沛酣畅的爱国情怀和强国期盼,观点鲜明,论述深刻。少年中国说(节选) 梁启超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

    散文

    路中间有棵树 公园的路中间, 有一棵挺拔的树。 相对与周围的树, 它显得格外直。 我不知道 它在这里站立了多久。 但我可以断定, 在没有路的时候, 就已经有了这棵树。 它静静地,静......

    散文两篇

    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2.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结构,感悟作者的情感。 2.在合作探究的过......

    散文

    放慢脚步,给心灵泡杯茶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心灵,最近的距离也是心灵——题记 当第一缕阳光悄悄地射入你的房间,你是否闻到了它的味道?当扑面而来的春风轻轻地吹拂着你的脸庞,......

    散文

    散文的“形”,指散文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选材、结构、表达、笔法、思路等。散文的“神”,指蕴含于“形”中的思想感情,主要指散文的主题、内涵、精神、意蕴、发展线索等。 “形......

    散文

    文字,是疗伤的糖 2012.8.15 明媚的日光掩映在窗格中,犹如一朵花在绽放。闲暇里捧着一卷书,细细品味着那些柔软的入心的文字,眼中,填满了柔丽,心里,是满满的幸福。天空里那纯白的......

    散文两篇

    散文两篇 窗 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的情物交融并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 2.学习文章以自我的情感体验、观察理解为基础,书写个人的见解和感受的方法,从而学会关注生活,有意识地感......

    散文

    “妈妈,冰棍,老味道的······” 儿子的呼唤如一双抚琴的小手,轻轻的一拨,深潜心中的那根弦就“筝”的一声,随水而动,娓娓道来。 也是这个季节,太阳公公为了让禾木快速成熟,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