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时间:2019-05-13 15:4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第一篇: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中语文文言文 词类活用总汇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 ① 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①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 ① 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 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③ 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必修二 《离骚》 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9.涕:长太息以掩涕兮(名作动,流眼泪)10.哀:哀民生之多艰(为动用法,为„„悲伤)11.朝夕:謇朝谇而夕替(名作状,在早晨,在晚上)12.善:亦余心之所善兮(形作动,崇尚,喜爱)

1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14.屈: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15.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缓行)16.高长: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高,加高 使„„长,加长)《兰亭集序》

(一)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

(二)动词作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

(三)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

(四)形容词作名词 ⑴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⑵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⑶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 :热闹的场面)

(五)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

(六)数词的意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七)副词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赤壁赋》(1)名词用作状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名词用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4)动词的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游褒禅山记》

(一)(二)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2.名词作动词 ①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②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④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③往往有得。得:动词作名词,心得,收获。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2.形容词作动词《赤壁赋》(1)名词用作状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名词用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4)动词的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游褒禅山记》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2.名词作动词 ① ② 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②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③往往有得。得:动词作名词,心得,收获。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四)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③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2.形容词作动词 ①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尽头。②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3.形容词的使动 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弄错,使„„错。②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昏暗:使动,使人感到模糊迷惑。

(四)副词作动词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必修三 《蜀道难》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动用法)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动用法)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动用法)

4侧身西望昌咨嗟(名词作状语)5问君西游何时还(名词作状语)《琵琶行》 1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作动词)《寡人之于国也》

(一)① ② ③ ④ 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②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2.名词的为动用法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当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2.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迁移,使动用法)

(二)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认真办好”)《劝学》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③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2.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二)动词的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②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2.形容词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3.形容词的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四)数词作形容词(一说是数词作动词)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过秦论》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那样;包,像包裹那样;囊,像口袋那样)②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那样;响,像回声那样;景,像影子一样)③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④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④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向北)⑥ 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内,对内;外,对外)⑦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2.名词作动词 ①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牖,当作窗户;枢,当作门轴)②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③ 外连横而斗诸侯(连横,采取连横的策略)④ 履至尊而至六合(履,登上)⑤ 将数百之众(将,带领)⑥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招致,使„„依次序排列)⑦ 会盟而谋弱秦(盟:结盟)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亡,逃跑的军队)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 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相斗)②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漂,使„„漂浮)④ ⑤ 吞二周而亡诸侯(亡,使„„亡,灭亡)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形容词的活用 ④ 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⑥ 约从离衡(离,使„„离散)

(三)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崤函之固(固,险固的地势)②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利,有利的形势)2.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变小;弱,削弱)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弱,削弱)②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使„„愚昧)③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弯,使„„弯)《师说》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则群聚而笑之(群,表动作的情态,成群)2.名词作动词 ①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3.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② 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二)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② 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③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⑤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2.形容词作动词 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三)动词的使动用法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使„„学习)必修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 1.名词作状语 ① 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②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③ 相如奉璧西入秦(西,向西)④ 肉袒负荆(肉:把上身,作“袒”的状语)2.名词作动词 ①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臵住宿)②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③ 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衣,穿;怀,怀里藏着)④ 乃前曰(前,上前)⑥ ⑦ ⑧ 怒发上冲冠(上,向上竖起)赵王鼓瑟(鼓,弹奏)臣乃敢上璧(上:献上)3.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 归璧于赵(归,使„„归)②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③ 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④ 毕礼而归之(毕,使„„完毕;归,使„„回去)⑤ 臣舍人相如止之曰(止,使„„止;阻止)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完璧归赵(完,使„„完整)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 ② 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6.形容词作动词 ①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作动,尊敬)② 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③ 秦王善为秦声(善,擅长,善于)《苏武传》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2.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受苦。(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3.名词活用(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抬,用车子抬。(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张衡传》 1.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2.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4.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园日涉以成趣 名作状,每日、每天 ② 时矫首而遐观 名作状,有时 2.名词作动词 ① 策扶老以流憩 名作动,拄着 ② 乐琴书以消忧 名作动,弹琴,读书 ③ 或棹孤舟 名作动,划船 ④ 实迷途其未远 名作动,误入迷途

(三)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生生所资 动作名,生活 ②审容膝之易安 动作名,容膝的小屋 2.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 动作状,将要

(四)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倚南窗以寄傲 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 ② 携幼入室 形作名,幼儿,儿童 2.形容词作状语 心惮远役 形作状语,到远处。

(四)使动用法 ① 审容膝之易安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 ② 眄庭柯以怡颜 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

(五)意动用法 ① 悦亲戚之情话 意动,以„„为愉快 ② 乐琴书以消忧 意动,以„„为乐 ③ 善万物之得时 形容词意动,以„„为善 《滕王阁序》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星”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③ 上出重宵,下临无地 “上”“下” 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上”“向下”。2.名词作动词 ① 一言均赋 “赋”,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铺陈”。② 目吴会于云间 “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③ 烟光凝而暮山紫 “紫”,呈现出紫色 ④ 梓泽丘墟 “丘墟”,成为荒丘废墟 3.名词的意动 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带”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为衣襟”和“以„„为束带”。

(二)形容词的活用 ① 四美具,二难并 “美” “难”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美”指“美好的事物”,“难”指“难得的人”。② 宾主尽东南之美 “美”指俊杰

(三)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 徐孺下陈蕃之榻 下,使„„放下 ② 腾蛟起凤 腾,使„„腾空;起,使„„起飞 ③ 川泽纡其骇瞩 骇,使„„吃惊 ④ 屈贾谊于长沙 屈,使„„受屈 ⑤ 窜梁鸿于海曲 窜,使„„逃匿 《逍遥游》

(一)名词作状语 水击三千里(水,在水面上)

(二)名词作动词 1.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作动,南行)2.不过数仞而下(下,落下,降落)

(三)形容词作名词 《齐谐》者,志怪者也(形作名,怪异之事物)

(四)形容词作动词 怒而飞(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

(五)使动用法 1.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合:使„„满意;征:使„„信任)2.彼于致福者(致,使„„到来)《陈情表》

(一)名词作状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的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名词作状语,向上

(二)名词作动词 1.且臣少仕伪朝 名词作动词,做官 2.臣少多疾病 名词作动词,生病 3.举臣秀才 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 4.举臣孝廉 名词作动词,做孝廉,为孝廉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夙遭闵凶 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2.猥以微贱 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

3.沐浴清化 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 4.凡在故老 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 5.愿陛下矜悯愚诚 形容词作名词,诚心

(四)形容词作动词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2.则刘病日笃 形容词作动词,加重

(五)动词作名词 臣之进退 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六)使动用法 1.臣具以表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2.无以终余年 3.保卒余年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结束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终了

第二篇: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积累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一.使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使动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使动用法。使……称王。2.欲辟土地,朝秦楚。《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3.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王,使……做大王。4.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动词活用为使动

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用做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滕王阁序》

2.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用法。使……吃惊)《滕王阁序》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屈”“窜”,用作使动。“使……受屈”,“使……逃匿”)《滕王阁序》

4.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击退)《六国论》 5.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6.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动用法。使……活。7.乘犊车,从吏卒。《赤壁之战》从,使……跟从。8.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走,使……逃跑。

(三)形容词活用作使动

1.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使……受辱。3.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二.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意动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师,以……为老师。高中文言文积累

2.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师,以……为老师。

(二)形容词活用为意动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耻,以……为耻。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耻,以……为耻。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耻,以……为耻。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借鉴)《阿房宫赋》 6.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认为……奇怪。三.动词活用为为动词

1.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离骚》死,为……而死。2.而世不能与死节者比。《报任安书》为……而死。3.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死,为……而死。四.名词活用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用作动词:游水)《劝学》

2.或师焉(“师”充当“或”的谓语,用作动词:从师)《师说》

3.族秦者秦也(“族秦”,用作动词:灭族,杀死合族的人)《阿房宫赋》 4.义不赂秦(“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六国论》 5.由山以上(“上”用作动词;上走)《游褒禅山记》 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師》军,驻扎。

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師》鄙,把……当作边邑。8.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師》盟,结盟。9.鸷鸟之不群兮。《离骚》群,合群。10.则耻师焉。《师说》师,学习。

1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师,学习。高中文言文积累

1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礼,礼遇。13.德何如则可以王?《齐桓晋文之事》王,称王。

1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齐桓晋文之事》树,种。衣,穿。

15增数目项王。《鸿门宴》目,使眼色

16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焦土,成为焦土。17魏其,大将也,衣赭色,关三木。《报任安书》衣,穿。18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屈原列传》祖,效法。五.名词作状语

1.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表时间:“在早上”“到黄昏”)《烛之武退秦师》 2.既东封郑(“东”作状语,在东边)《烛之武退秦师》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作状语,每天)《劝学》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和“下”作状语,向上、向下。《劝学》

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是项伯复夜去。(夜,充当状语,当晚)《鸿门宴》 6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充当状语,每日、每夜)《鸿门宴》

7.园日涉以成趣,时矫首而遐观。(日、时作状语。天天。)《归去来兮词》 8.雄洲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9.下临无地(“下”,作状语,向下)《滕王阁序》 10..辇来于秦(“辇”作状语,用车子)《阿房宫赋》 11.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北,向北;西,向西。六.形容词作动词

1.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好,喜欢。2.火尚足以明也(“明”用作动词:照明)《游褒禅山记》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桓晋文之事》老,尊敬;幼,爱护。

4.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顷襄王。《屈原列传》短,揭短。高中文言文积累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举”“胜”用作动词:用尽)《鸿门宴》 6.齐彭殇为妄作(“齐”用作动词:看作相等)《兰亭集序》 7.亲贤臣,远小人。《陈情表》亲,亲近。

8.不能独完(“完”用作动词:保全)《六国论》

9.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终”用作动词:用到底,坚持到底)《六国论》 10.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用作动词:走到头)七.形容词作名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烛之武退师》乏困,缺少的东西。

2.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齐桓晋文之事》明,视力。

3.为甘肥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齐桓晋文之事》甘肥,甘美的食物;轻暖,轻快暖和的衣服。

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惑,疑难问题。5.志不在小(“小”用作名词:小的方向)《鸿门宴》 6.圣益圣,愚益愚(圣,圣人。愚,愚人。《师说》

7.而大遗(“小”“大”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师说》 8.披坚执锐。《陈涉世家》坚,坚硬的兵甲。锐,锐利的兵器。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齐桓晋文之事》老,长辈。10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明,明智。

第三篇: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一.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①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②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课本中共有这些句子:

⒈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第一册《勾践灭吴》)退,使……撤退。⒉噽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第一册《勾践灭吴》)服,使……臣服。⒊夫差与之成而去之。(第一册《勾践灭吴》)去,使……回去。⒋焉用亡郑以陪邻?(第一册《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⒌夫如是则修文德以来之。(第一册《季氏将伐颛臾》)来,使……来。⒍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第二册《过秦论》)亡,使……灭亡。

⒎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第四册《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⒏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第三册《六国论》)却,使……退却。

⒐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第三册《石钟山记》)鸣,使……鸣叫。⒑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第三册《病梅馆记》)复,使……恢复;全,使……保全。⒒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第四册《促织》)昂,使……高。⒓宁许以负秦曲。(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负,使……承担。⒔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归,使……回去。⒕鸣鼓而聚之,击木而招之。(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鸣,使……鸣。

⒖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第二册《鸿门宴》)从,使……跟从。

⒗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⒘项伯杀人,臣活之。(第二册《鸿门宴》)活,使……活下来。

⒙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第三册《伶官传序》)兴,使……兴盛;亡,使……灭亡。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③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⒈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第四册《滕王阁序》)下,使……放下来。⒉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第二册《鸿门宴》)王,使……做大王。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④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⒈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第一册《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温饱。

⒉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第二册《过秦论》)弱,使……削弱。⒊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第二册《过秦论》)弱,使……变弱。⒋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亦无售者。(第四册《促织》)高,使……高。⒌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⒍臣请完璧归赵。(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完,使……完整无缺。⒎今媪尊长安君之位。(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尊,使……尊贵。⒏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第二册《谏太宗十思书》)安,使……安居。⒐想馋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第二册《谏太宗十思书》)正,使……正。⒑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第一册《勾践灭吴》)耻,使……受耻辱。

⒒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第六册《报任安书》)辱,使……受辱。

⒓然居吾乡,则长人者好烦其令。(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烦,使……繁琐。二.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⑤ 一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⑥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⒈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第二册《师说》)师,以……为老师。⒉侣鱼虾而友麋鹿。(第四册《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⒊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第二册《师说》)师,以……为老师。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⑦

⒈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第一册《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

⒉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第一册《秋水》)少,认为……少;轻,认为……轻。

⒊成以其小,劣之。(第四册《促织》)劣,认为……劣小。

⒋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第二册《师说》)耻,以……为耻。⒌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第二册《师说》)耻,以……为耻。⒍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第二册《师说》)耻,以……为耻。

⒎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第二册《廉颇蔺相如传》)羞,以……为羞耻。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三.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实际上也都属于名词做动词,除这两种用法外,名词在其他情况

下还可以作谓语动词。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⒈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第一册《勾践灭吴》)女,嫁女。⒉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第一册《勾践灭吴》)衣,穿衣。⒊今夫差衣水犀甲者亿有三千。(第一册《勾践灭吴》)衣,穿。⒋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第一册《烛之武退师》)军,驻扎。

⒌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第一册《烛之武退师》)鄙,把……当作边邑。⒍秦伯说,与郑人盟。(第一册《烛之武退师》)盟,结盟。

⒎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质,做人质。⒏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衣,穿。

⒐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第一册《寡人之于国也》)衣,穿;王,称王。

⒑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第一册《劝学》)水,游泳。⒒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第四册《滕王阁序》)襟,连带。⒓与其身也,则耻师焉。(第二册《师说》)师,学习。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第二册《师说》)师,学习。⒕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第三册《六国论》)礼,礼遇。

⒖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屠慧褒始舍其址。(第三册《游褒禅山记》)舍,盖屋。⒗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第三册《游褒禅山记》)名,命名。

⒘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第三册《游褒禅山记》)名,说出。

⒙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第三册《石钟山记》)名,命名。⒚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第三册《项脊轩志》)乳,哺乳。⒛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第三册《登泰山记》)烛,照。

23.此文人画士,心之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第三册《病梅馆记》)绳,衡量。

24.德何如则可以王?(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王,称王。

2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衣,穿。26.魏其,大将也,衣赭色,关三木。(第六册《报任安书》)衣,穿。

27.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戒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舍,安排住宿。

28.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衣,穿。29.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嘻,发出嘻的声音。30.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刃,杀。31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第六册《屈原列传》)祖,效法。32.仗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第四册《促织》)仗,用杖打。33.买五人之脰而函之。(第三册《五人墓碑记》)函,用盒子装。

34.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第一册《子路曾西冉有公西华侍坐》)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

35.甚至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爪,用手抓破。36.范增数目项王。(第二册《鸿门宴》)目,看。

37.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第三册《伶官传序》)函,用盒子装。3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第二册《阿房宫赋》)焦土,成为焦土。

39.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第四册《前赤壁赋》)下,攻下;东,向东。四.名词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的很少。但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一表示方位或处所

课本中有:

⒈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前,上前。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第一册《勾践灭吴》)庙,在庙堂上。⒊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没,又郊败之。(第一册《勾践灭吴》)郊,在郊外。

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第一册《劝学》)上,向上;下,向下。

⒌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臾之地,北收要害之都。(第二册《过秦论》)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⒍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汶水东流。(第三册《登泰山记》)西,向西;东,向东。⒎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廷,在朝廷上。

⒏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第六册《信陵军窃符救赵》)北,向北;西,向西。⒐仓皇东出。(第三册《伶官传序》)东,向东。

⒑骊山北构而西折。(第二册《阿房宫赋》)北,向北;西,向西。⒒平原君乃置酒,前为鲁连寿。(第六册《信陵君窃符救赵》)前,上前。二表示工具或依据

课本中有:

⒈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第二册《过秦论》)席,用席子。⒉市中游侠儿的佳者笼养之。(第四册《促织》)笼,用笼子。⒊日将暮,取儿藁葬。(第四册《促织》)藁,用稻草。

⒋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间,从小路。三表示比喻 课本中有:

⒈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第二册《过秦论》)云,像云一样。

⒉雄洲雾列,俊采星驰。(第四册《滕王阁序》)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⒊常以身翼蔽沛公。(第六册《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

四表示对人的态度

人皆得以隶使之。(第三册《五人墓碑记》)隶,像奴隶一样。

普通名词作状语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一致,但意思完全不同。判断一个名词是做状语还是主语,一般来说要看这个名词前是否还另有主语,若另有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做状语,否则就是主语。五.形容词做动词

形容词可做谓语,但是不能带宾语。当形容词后面带宾语时,它活用为动词。⒈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第二册《师说》)好,喜欢。⒉方是时也,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第三册《游褒禅山记》)明,照明。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老,尊敬;幼,爱护。⒋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严,尊重。

⒌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终不怜公子姊也。(第六册《信陵君窃符救赵》)轻,轻视。⒍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顷襄王。(第六册《屈原列传》)短,揭短。⒎然居吾乡,则长人者好烦其令。(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好,喜欢。六.形容词做名词

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第一册《烛之武退师》)乏困,缺少的东西。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明,视力。

⒊为甘肥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甘肥,甘美的食物;轻,轻快的衣服。

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第二册《师说》)惑,困惑。

词类活用出处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扎(《烛之武退秦师》)

伯说,与郑人盟

盟:结盟(《烛之武退秦师》)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穿白色的衣服戴白色的帽子(《荆轲刺秦王》)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

沛公军霸上。

沛公左司马使人言于项羽曰:

沛公欲王关中。

不可不语

吾得兄事之。

籍吏民。

范增数目项王。

刑人如恐不胜。

道芷阳。

仕宦于台阁

头上玳瑁光

映带左右

一觞一咏

歌窈窕之章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朝服:穿上朝服(《荆轲刺秦王》)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军:驻军(《鸿门宴》)言:告诉(《鸿门宴》)王:为王、称王(《鸿门宴》)语:告诉(《鸿门宴》)事:做事、(《鸿门宴》)侍奉 籍:登记(《鸿门宴》)目:使眼色(《鸿门宴》)刑:施加肉刑(《鸿门宴》)道:取道(《鸿门宴》)

仕:任官(《孔雀东南飞》)光:发光(《孔雀东南飞》)带:环绕(《兰亭集序》)觞:喝酒(《兰亭集序》)歌:歌唱。(《赤壁赋》)

下:攻占;东:向东进军(《赤壁赋》)渔樵:打渔砍柴(《赤壁赋》)舍:筑舍定居。(《游褒禅山记》)

以故其后名之曰:

名:取名(《游褒禅山记》)由山以上五六里

上:向上走。(《游褒禅山记》)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识其本名(《游褒禅山记》)

(二)、名词活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夜缒而出。

夜:在夜里(《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向东(《烛之武退秦师》)

秦将王翦破赵,、、、,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北:向北(《荆轲刺秦王》)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函:用匣子(《荆轲刺秦王》)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上:向上(《荆轲刺秦王》)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箕:像簸箕一样(《荆轲刺秦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鸿门宴》)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鸟的翅膀一样(《鸿门宴》)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在夜里(《鸿门宴》)头发上指。

上:向上(《鸿门宴》)

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

间:抄小路

(《鸿门宴》)

孔雀东南飞

东南:朝东南(《孔雀东南飞》)手巾掩口啼

手巾:用手巾(《孔雀东南飞》)卿当日胜贵

日:一天天(《孔雀东南飞》)晚成单罗衫

晚:在晚上(《孔雀东南飞》)西望夏口

西:向西(《赤壁赋》)东望武昌

东:向东(《赤壁赋》)有泉侧出

侧:从旁边(《游褒禅山记》)

(三)、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的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敝:损害(《烛之武退秦师》)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鸿门宴》)

高余冠之岌岌兮

高:加高(《离骚》)长余佩之陆离

长:加长(《离骚》)固前世之所厚

厚:推重(《离骚》)千万不复全

全:保全(《孔雀东南飞》)正襟危坐

正:调整(《赤壁赋》)渺沧海之一粟

渺:渺小得像(《赤壁赋》)不知东方之既白

白:露出白色

(《赤壁赋》)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游褒禅山记》)火尚足以明

明:照明。(《游褒禅山记》)

(四)、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定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远:远方(《荆轲刺秦王》)群贤毕至

贤:贤士(《兰亭集序》)少长咸集

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兰亭集序》)死生亦大矣

大:大事(《兰亭集序》)不知老之将至

老:年龄老的时候(《兰亭集序》)入之甚寒,问其深

深:深度。(《游褒禅山记》)

常在于险远

险远:险阻僻远的地方。(《游褒禅山记》)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迷惑的地方。(《游褒禅山记》)

(五)、动词活用作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

留待作遗施

遗施:遗施之物,纪念品(《孔雀东南飞》)往往有得

得:心得。(《游褒禅山记》)而其见愈奇

见:见到的景象。(《游褒禅山记》)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到达的人。(《游褒禅山记》)于是余有叹焉

叹:感慨。(《游褒禅山记》)

(六)、副词活用作动词

极视听之娱

极:穷尽,尽情享受(《兰亭集序》)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尽情享受。(《游褒禅山记》)

(七)、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亡:使„„灭亡(《烛之武退秦师》)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闻:使„„听到(《荆轲刺秦王》)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鸿门宴》)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跟从(《鸿门宴》)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止,制止(《鸿门宴》)

樊哙侧其盾以撞

侧:使„„斜侧着(《鸿门宴》)引以为流觞曲水

流:使„„流(《兰亭集序》)所以游目骋怀

游:使„„纵展;骋:使„„开畅(《兰亭集序》)舞幽壑之潜蛟

舞:使„„起舞(《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

泣:使„„哭泣(《赤壁赋》)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古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为使动,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足以荣汝身

荣:使„„荣耀(《孔雀东南飞》)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使„„错误,弄错。(《游褒禅山记》)

3、名词的使动用法

既有普通名词活用为使动,也有方位名词活用为使动。方位名词活用为使动,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按照这个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

以此下心意

下:使„„委屈(《孔雀东南飞》)

(八)、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于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于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用于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数词有时也活用为意动。动词一般不用于意动。用于意动的词可以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迟:认为„„晚(《荆轲刺秦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怪,认为„„奇怪(《荆轲刺秦王》)齐彭殇为妄作

齐:把„„看作相等(《兰亭集序》)

2、名词的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把„„当作边邑(《烛之武退秦师》)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以„„为王,称王(《鸿门宴》)

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赤壁赋》)

3、数词的意动用法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把„„看作一样(《兰亭集序》)

下面仅就在文言文教学中探求出来的判断各种词类活用的条件,具体是什么样的词类活用,怎样翻译,简述如下:

(1)名词活用为动词

a、名词+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籍,本意是户口册的意思,但后面紧接着一名词,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该翻译为造册登记。

b、副词作状语+名词 汉水又东 《水经注 江水》 东,原为方向名词,在副词后活用为了动词,翻译为向东流。c、能愿动词+名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水,原为物质名词,在能愿动词后为动词,应该翻译成游泳的意思。d、名词+补语

今王鼓乐于此。《孟子 梁惠王下》 乐,为音乐,在它之后有了补语,就翻译为演奏音乐。e、所+名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罾,是鱼网的意思,前有所就构成了所字结构,应该翻译为用鱼网捕捞。f、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g、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赤壁之战》礼,本是礼节的意思,与前面的敬贤结构相对应,敬重贤士有礼节的招待有才华的人。

h、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 花本来是名词,在整句话中没有谓语动词,因此花活用为动词,翻译为开花的意思。

i、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立分句,名词活用为动词

权,然后知轻重。《孟子 梁惠王上》 权,在此结合句意,可以理解为权衡。(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用作一般动词,如: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善,与„„交好。有时,形容词后面不带宾语,也活用为一般性动词。

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 穷,用尽。(3)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A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如: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至,原意为到达,在此活用为名词,翻译为到达的人。

B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定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如:

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坚,坚硬的铠甲;锐,锐利的兵器。(4)名词作状语 a、表示比喻。如

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鸿门宴》翼,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地。b、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兄,像对待兄长一样地。c、表处所

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廉颇蔺相如列传》廷,在朝廷上。d、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如: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箕畚,用箕畚。e、表动作行为的方式,如: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面,当面。(5)使动用法 A、动词的使动用法

a、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如:

烛之武退秦师 退,原为撤退的意思,使„„撤退。

有时候,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共同带一宾语。这一宾语既是及物动词的受事者,又是主语使得它成为不及物动词的施事者。如: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走,使„„逃走。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古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为使动,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之,昂其值,居为奇货。《促织》 昂,使„„昂贵。C、名词使动用法 a、普通名词活用为使动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生,使„„活过来;肉,使„„长肉。b、方位名词活用为使动。方位名词活用为使动,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按照这个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如:令尹南辕反旆。南,使„„往南走。(6)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于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于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用于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代词有时也活用为意动。动词一般不用于意动。用于意动的词可以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a、形容词意动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以„„为美。b、名词意动

吾从而师之。师,以„„为师。(7)为动用法

为动用法就是动词、名词带宾语,为宾语怎样。可译为“为„„” a、动词为动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 死国:为国家死。b、名词为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死:为死人办理丧事。

总结:实践证明,假若以上的普遍现象学生都能认识其特点,结合文意,掌握其译法的话,那么,对于古代汉语中的词性变化的理解、译法,也就不难掌握了。我们这样做,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辨识词类活用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翻译词类活用的能力,从而能够读懂文言文,其实也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用鱼网自己去捕捞到他们需要的鱼,使他们能拿起“钥匙”独立开“锁”。

第四篇: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季彩凤

【内容提要】当今语文课程改革加大了文言文的比重,文言文占了近一半的份额。然而由于文言文距今久远,学生学习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文言文教学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为便于学生理解课文以及应付考试,较普遍的做法是学完文言文后将其中的特殊用法进行归纳总结,例如词类活用归为一类,通假字归为一类,特殊句式归为一类等等。今现将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进行归纳总结。

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已经奠定了基础。词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实词和虚词。实词又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某个词属于某个词类相对固定,各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分工。比如名词常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形容词常作谓语、定语、和状语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但是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可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例如,柳宗元《三戒》:“驴不胜怒,蹄之。“蹄”字本是名词,这里临时充当动词,做谓语。又如《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其中“坚”和“锐”原是形容词,这里临时充当名词做宾语。这就叫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最值得注意的词类活用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名词做状语等。一.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①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㈠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②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课本中共有这些句子: ⒈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第一册《勾践灭吴》)退,使„„撤退。

⒉噽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第一册《勾践灭吴》)服,使„„臣服。⒊夫差与之成而去之。(第一册《勾践灭吴》)去,使„„回去。⒋焉用亡郑以陪邻?(第一册《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⒌夫如是则修文德以来之。(第一册《季氏将伐颛臾》)来,使„„来。

⒍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第二册《过秦论》)亡,使„„灭亡。⒎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第四册《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⒏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第三册《六国论》)却,使„„退却。⒐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第三册《石钟山记》)鸣,使„„鸣叫。

⒑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第三册《病梅馆记》)复,使„„恢复;全,使„„保全。

⒒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第四册《促织》)昂,使„„高。

⒓宁许以负秦曲。(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负,使„„承担。⒔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归,使„„回去。⒕鸣鼓而聚之,击木而招之。(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鸣,使„„鸣。⒖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第二册《鸿门宴》)从,使„„跟从。⒗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⒘项伯杀人,臣活之。(第二册《鸿门宴》)活,使„„活下来。⒙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第三册《伶官传序》)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㈡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③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⒈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第四册《滕王阁序》)下,使„„放下来。⒉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第二册《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④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⒈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第一册《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温饱。

⒉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第二册《过秦论》)弱,使„„削弱。

⒊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第二册《过秦论》)弱,使„„变弱。⒋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亦无售者。(第四册《促织》)高,使„„高。⒌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

⒍臣请完璧归赵。(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完,使„„完整无缺。⒎今媪尊长安君之位。(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尊,使„„尊贵。

⒏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第二册《谏太宗十思书》)安,使„„安居。⒐想馋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第二册《谏太宗十思书》)正,使„„正。

⒑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第一册《勾践灭吴》)耻,使„„受耻辱。⒒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第六册《报任安书》)辱,使„„受辱。

⒓然居吾乡,则长人者好烦其令。(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烦,使„„繁琐。二.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⑤ ㈠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⑥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⒈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第二册《师说》)师,以„„为老师。⒉侣鱼虾而友麋鹿。(第四册《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⒊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第二册《师说》)师,以„„为老师。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⑦ ⒈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第一册《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⒉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第一册《秋水》)少,认为„„少;轻,认为„„轻。

⒊成以其小,劣之。(第四册《促织》)劣,认为„„劣小。

⒋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第二册《师说》)耻,以„„为耻。

⒌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第二册《师说》)耻,以„„为耻。⒍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第二册《师说》)耻,以„„为耻。

⒎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第二册《廉颇蔺相如传》)羞,以„„为羞耻。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三.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实际上也都属于名词做动词,除这两种用法外,名词在其他情况下还可以作谓语动词。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⒈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第一册《勾践灭吴》)女,嫁女。

⒉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第一册《勾践灭吴》)衣,穿衣。⒊今夫差衣水犀甲者亿有三千。(第一册《勾践灭吴》)衣,穿。⒋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第一册《烛之武退師》)军,驻扎。

⒌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第一册《烛之武退師》)鄙,把„„当作边邑。⒍秦伯说,与郑人盟。(第一册《烛之武退師》)盟,结盟。⒎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质,做人质。

⒏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衣,穿。

⒐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第一册《寡人之于国也》)衣,穿;王,称王。

⒑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第一册《劝学》)水,游泳。

⒒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第四册《滕王阁序》)襟,连带。⒓与其身也,则耻师焉。(第二册《师说》)师,学习。

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第二册《师说》)师,学习。⒕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第三册《六国论》)礼,礼遇。

⒖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屠慧褒始舍其址。(第三册《游褒禅山记》)舍,盖屋。

⒗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第三册《游褒禅山记》)名,命名。

⒘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第三册《游褒禅山记》)名,说出。⒙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第三册《石钟山记》)名,命名。

⒚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第三册《项脊轩志》)乳,哺乳。⒛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第三册《登泰山记》)烛,照。

23.此文人画士,心之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第三册《病梅馆记》)绳,衡量。

24.德何如则可以王?(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王,称王。

2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衣,穿。

26.魏其,大将也,衣赭色,关三木。(第六册《报任安书》)衣,穿。

27.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戒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舍,安排住宿。

28.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衣,穿。

29.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嘻,发出嘻的声音。

30.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刃,杀。31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第六册《屈原列传》)祖,效法。32.仗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第四册《促织》)仗,用杖打。33.买五人之脰而函之。(第三册《五人墓碑记》)函,用盒子装。

34.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第一册《子路曾西冉有公西华侍坐》)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

35.甚至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爪,用手抓破。36.范增数目项王。(第二册《鸿门宴》)目,看。

37.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第三册《伶官传序》)函,用盒子装。3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第二册《阿房宫赋》)焦土,成为焦土。

39.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第四册《前赤壁赋》)下,攻下;东,向东。

四.名词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的很少。但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㈠表示方位或处所 课本中有:

⒈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前,上前。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第一册《勾践灭吴》)庙,在庙堂上。

⒊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没,又郊败之。(第一册《勾践灭吴》)郊,在郊外。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第一册《劝学》)上,向上;下,向下。

⒌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臾之地,北收要害之都。(第二册《过秦论》)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⒍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汶水东流。(第三册《登泰山记》)西,向西;东,向东。

⒎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廷,在朝廷上。⒏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第六册《信陵军窃符救赵》)北,向北;西,向西。

⒐仓皇东出。(第三册《伶官传序》)东,向东。

⒑骊山北构而西折。(第二册《阿房宫赋》)北,向北;西,向西。⒒平原君乃置酒,前为鲁连寿。(第六册《信陵君窃符救赵》)前,上前。㈡表示工具或依据

课本中有:

⒈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第二册《过秦论》)席,用席子。

⒉市中游侠儿的佳者笼养之。(第四册《促织》)笼,用笼子。⒊日将暮,取儿藁葬。(第四册《促织》)藁,用稻草。

⒋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间,从小路。㈢表示比喻 课本中有:

⒈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第二册《过秦论》)云,像云一样。⒉雄洲雾列,俊采星驰。(第四册《滕王阁序》)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⒊常以身翼蔽沛公。(第六册《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㈣表示对人的态度

人皆得以隶使之。(第三册《五人墓碑记》)隶,像奴隶一样。普通名词作状语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一致,但意思完全不同。判断一个名词是做状语还是主语,一般来说要看这个名词前是否还另有主语,若另有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做状语,否则就是主语。五.形容词做动词

形容词可做谓语,但是不能带宾语。当形容词后面带宾语时,它活用为动词。⒈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第二册《师说》)好,喜欢。

⒉方是时也,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第三册《游褒禅山记》)明,照明。

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老,尊敬;幼,爱护。

⒋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严,尊重。

⒌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终不怜公子姊也。(第六册《信陵君窃符救赵》)轻,轻视。

⒍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顷襄王。(第六册《屈原列传》)短,揭短。

⒎然居吾乡,则长人者好烦其令。(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好,喜欢。六.形容词做名词

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第一册《烛之武退师》)乏困,缺少的东西。

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明,视力。

⒊为甘肥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甘肥,甘美的食物;轻,轻快的衣服。

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第二册《师说》)惑,困惑。最后应该指出,所谓的词类活用,是说某类词本属于某以词类,只是入句后临时具有另一词类的性质,不是说这个词分属于两个词类。我们应该把它与兼语的情况区分开来。

第五篇: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案

一、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

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掉一个字。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来的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下面以近期做过的试题为例来说明。

例1: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八月月考《曾巩传》)译文: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能有超过(他)的。

例2:又临渭置采木场,戎人不之争,移帐而去。(09六安一中第三次月考《张佶传》)

译文:(张佶)又(在)靠近渭水(的地方)设置了采木场,戎人没有争抢这个地方,迁移帐篷离开了。“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障达到“字字落实”基本要求的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语汇,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意译为辅”,是说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语汇,就要根据意思来翻译。如:

例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这里“利足”译为“脚走得快”就是意译。

例4: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室比空,非吾一人而已。(09全国二卷)译文: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穷,不止是我一个人而已。

这里“耋齿”译为“老人”,“比室”译为“家家户户”都是意译。秋毫不敢有所近: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秋毫:比喻细小东西。客观地说,意译比直译有难度,需要根据词语的本意及上下文来揣摩,如同打游击战,要与敌巧为周旋,才能将其消灭。

2、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跟任何题目一样,都是按得分点给分的,而且多是每1分一个得分点。考生要通过训练,识别出句中的得分点,然后重点译好这些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中的得分点有:

(1)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2)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3)文言句式(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4)文言特殊用法(通假字、互文句式、偏义复词,特别是词类活用)。(5)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

渤海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字少君。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为他的清贫刻苦而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

例5:曹州民有被诬杀人者,诏往案之,发摘奸伏,冤人得雪。(5分)(09六安一中第三次月考《张佶传》)

译文:曹州有个被诬陷杀人的百姓,(张佶)奉诏前去查办这个案子,揭发出隐藏未露的坏人,蒙冤百姓的冤情得以洗雪。

得分点分析:定语后置“民有被诬杀人者”,文言实词“诏”“按”“发摘”。

例6: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八月月考《曾巩传》)译文:曾巩就招待他吃饭,送给他帽子和衣服,把车马和随从借给他,在齐州四境夸示炫耀。

得分点分析:名词动用“饮食冠裳”,文言实词“假”,宾语省略“假(之)”,状语后置“以骑从”,介词省略“夸徇(于)四境”。

例7: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3分)(九月联考李渔《闲情偶寄.柳》)

译文:而它单单适宜在早晨(听赏)的缘故,人们就没有觉察它。得分点:代词“其”;省略动词“于晓(听赏)”;宾语前置“未之察”。

3、要做到文从句顺

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有些学生只注意将文言词句对译过来,而不习惯考虑通顺与否,那是不行的。即使词句意思都翻译正确了,但是不通顺,也是要扣分的。考生一定要养成斟酌、推敲语句的习惯。译过

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有三:一要字字落实,二要抓得分点,三要文从句顺。这三点必须做到。

讲到文言文翻译,就不能不讲到古人所讲的“信”“达”“雅”三个字的翻译标准。吃透古人讲的这个标准,对于做好文言文翻译很有帮助。

所谓“信”,就是“真实”。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

所谓“达”,就是“通达”。要求译文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所谓“雅”,就是“典雅”。侧重于译文本身的提炼,要求译文选用的词语比较考究,规范得体,简明优雅。

2. 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不易,也算是高考中的一个“高难度动作”。其中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考生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容易得多;否则,就会捉襟见肘,甚至难以完成。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

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例8: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译文:自己认为不能够广泛施恩,以至使得这个人跌倒了,于是就在种植竹子处的水沟上建立一座小桥,让人足以能够通行。

原句中的“自”“以”“广”“施”“至”“使”“此”“乃”等都是由单音节词换成了双音节词。

3)、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换”“调”“留”“增”“补”“删”五字诀。

五字诀是译文语言组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举例简述如下:

(1)“换”。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译文中替换为现代汉语。

例9: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09安徽卷)译文: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叟”换成“老人”,“识”换成“知道”,“意”换成“心思”,“怀”换成“揣着”。

(2)“调”对文言语句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同之处,主要是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倒装现象,译文依据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对成分位置作必要的移位调整。如例5中的定语后置,例6中的状语后置,例7中的宾语前置。

(3)“留”。保留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留特定的专名术语,如人名、地名、民族名、官号、谥号、年号、特殊称谓、特殊的学术或专业术语,现在已经消失的事物等。

例10;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09年全国一卷)

译文:与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到他指挥的。(4)“增”。文言文省略现象较为突出,如省略句中的主、谓、宾成分,介词,数词后面的量词,甚至还有省略一个分句的现象,翻译时应根据现代汉语 的语法规律增补必要的语言成分。如例1中的省略宾语,例2中的省略主语,例6中的介词省略,例7中的动词省略等。

(5)“补”,就是将文中省略掉部分补充出来。

(6)“删”。文言语句中有些虚词的用法,现代汉语没有类似用法的词语,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翻译时只能删除削减。如发语词“夫”“维”,起提宾作用的助词“之”经及一些凑足音节的助词。如例9中的“也”“而”。

4、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力,考生一要做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二要注重平时积累。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要注意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课文,因为做高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学习过的课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直接来自学习过的课文。因此要回归课本,尤其是对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四要多练习,通过练习来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阅读套路,培养文言语感,增强解题能力。1.项伯杀人,臣活之。

2.晋侯饮赵盾酒。(晋侯让赵盾饮酒)3今媪尊长安君之位。(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4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5.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天子不能使他为臣,诸侯不能使他为友)6梁以此奇籍。(项梁以此认为项羽不平凡)7孟尝君客我。(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8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下载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精选5篇)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一.使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使动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使动用法。使„„称王。 2.欲辟土地,朝秦楚。《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闸北新王牌 初中语文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何为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

    文言文各种词类活用总结(最终定稿)

    文言文各种词类活用总结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古汉语知识。 2、 使学生的文言翻译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教学设想: 通过大量训练,加上老师讲解,让学生进一......

    七年级文言文词类活用

    七年级文言文词类活用 《论语》十二章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作名词。新,新的知识,形容词作名词。 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学而......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类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分类详解 一名词活用 编辑:微言浅笑 (一)名词作动词 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智子疑邻》 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口技》 3、不能名其......

    高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含五篇)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

    文言文词类活用教案lily

    文言文词类活用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类型及其识别方法。 3、使学生的文言翻译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