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言文各种词类活用总结
文言文各种词类活用总结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
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
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5)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如“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作“新鲜肥美的东西”讲。
(7)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就转化为动词。如“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中的“苦”,因带宾语“秦”,意为“(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感到苦恼”。
(8)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怎么样”的意思。
①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的“宾客”,本为名词,“宾客其父”为动宾结构,“宾客”就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其父为宾客”。
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异之”就是“以之为异”,“认为这事奇怪”。
(9)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活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有所改变。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在一起,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饿”是动词,因后面带宾语“其体肤”,就活用为使动,“使体肤经受饥饿”。
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假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形容词活用为使动动词。如“凄神寒骨”(《小石潭记》)中的“寒”,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动。
③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带宾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汗牛充栋”(《黄生借书说》)中的“汗”本是名词“汗水”,因其后带宾语“牛”,意为“使牛出汗”,成为使动。积累卡片: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1.但微颔之(《卖油翁》)“颔”转化为动词“点头”。
2.每至晴初霜旦(《三峡》)“霜”转化为动词“下霜”。
3.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蹄”转化为动词“用蹄子踢”。
4.妇抚儿乳(《口技》)“乳”转化为动词“喂乳”。
5.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名”转化为动词“说出”。
6.其夫呓语(《口技》)“呓语”转化为动词“说梦话”。
7.会宾客大宴(《口技》)“宴”由名词“宴席”转化为动词“宴请”。
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满井游记》)“泉”“茗”“罍”“歌”“红装”“蹇”等分别转化为动词“汲泉”“喝茶”“端酒杯”“唱歌”“穿着艳装”“骑驴”。
9.人恒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转化为动词“犯过失”。
10.神弗福也(《曹刿论战》)“福”转化为动词“保佑”。
11.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鼓”转化为动词“击鼓”。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隧”转化为动词“打洞”。
1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也(《公输》)“寇”转化为动词“入侵”。
14.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腊”转化为动词“风干”,这里译为“把……晾干”。
15.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毒”转化为动词“怨恨”。
16.黄梅时节家家雨(《约客》)“雨”转化为动词“下雨”。
1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缊袍敝衣”是“穿缊袍敝衣”的意思。
18.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腰”转化为动词“腰佩”。
(二)名词作状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日”是“天天”。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船”是“用船”的意思。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西”是“向西”的意思。
4.下见小溪(《小石潭记》)“下”是“向下”的意思。
5.斗折蛇行(《小石潭记》)“斗”“蛇”是“像北斗星”“像蛇”的意思。
6.犬牙差互(《小石潭记》)“犬牙”是“像狗的牙齿一样”。
7.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山”是“沿着山路”的意思。
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翼”是“像鸟的翅膀一样张开”。
9.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是“用箕畚”的意思。
10.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南”“北”是“向南”“向北”的意思。
(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互用
1.攘除 凶(《出师表》)“ 凶”,形容词作名词,“ 凶之人”。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亲”“远”,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
3.此皆良实(《出师表》)“良实”,形容词作名词,“贤良诚实的人”。
4.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奔”,动词转化为名词,“飞奔的马”。
5.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入”,动词转化为名词,“产出”“收入”。
6.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故”“新”,形容词转化为名词,“旧知识”“新收获”。
(四)意动用法
1.父异之(《伤仲永》)“异”是“以之为异”。
2.邑人奇之(《伤仲永》)“奇”是“以之为奇”。
3.父利其然也(《伤仲永》)“利”是“以其利”,译为“认为那样有利可图”。
4.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美”是“以我美”。
5.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是“以之为异”。
6.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耻”是“以……为耻辱”。
(五)使动用法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乱”“劳”是“使耳乱”“使形劳”。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苦”“劳”“饿”“空乏”等都是使动用法。
3.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生”,“使之生”。
4.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息”,“使心息”。
5.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迷”,“使人眼迷”。
第二篇: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积累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一.使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使动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使动用法。使……称王。2.欲辟土地,朝秦楚。《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3.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王,使……做大王。4.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动词活用为使动
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用做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滕王阁序》
2.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用法。使……吃惊)《滕王阁序》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屈”“窜”,用作使动。“使……受屈”,“使……逃匿”)《滕王阁序》
4.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击退)《六国论》 5.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6.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动用法。使……活。7.乘犊车,从吏卒。《赤壁之战》从,使……跟从。8.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走,使……逃跑。
(三)形容词活用作使动
1.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使……受辱。3.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二.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意动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师,以……为老师。高中文言文积累
2.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师,以……为老师。
(二)形容词活用为意动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耻,以……为耻。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耻,以……为耻。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耻,以……为耻。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借鉴)《阿房宫赋》 6.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认为……奇怪。三.动词活用为为动词
1.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离骚》死,为……而死。2.而世不能与死节者比。《报任安书》为……而死。3.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死,为……而死。四.名词活用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用作动词:游水)《劝学》
2.或师焉(“师”充当“或”的谓语,用作动词:从师)《师说》
3.族秦者秦也(“族秦”,用作动词:灭族,杀死合族的人)《阿房宫赋》 4.义不赂秦(“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六国论》 5.由山以上(“上”用作动词;上走)《游褒禅山记》 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師》军,驻扎。
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師》鄙,把……当作边邑。8.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師》盟,结盟。9.鸷鸟之不群兮。《离骚》群,合群。10.则耻师焉。《师说》师,学习。
1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师,学习。高中文言文积累
1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礼,礼遇。13.德何如则可以王?《齐桓晋文之事》王,称王。
1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齐桓晋文之事》树,种。衣,穿。
15增数目项王。《鸿门宴》目,使眼色
16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焦土,成为焦土。17魏其,大将也,衣赭色,关三木。《报任安书》衣,穿。18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屈原列传》祖,效法。五.名词作状语
1.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表时间:“在早上”“到黄昏”)《烛之武退秦师》 2.既东封郑(“东”作状语,在东边)《烛之武退秦师》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作状语,每天)《劝学》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和“下”作状语,向上、向下。《劝学》
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是项伯复夜去。(夜,充当状语,当晚)《鸿门宴》 6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充当状语,每日、每夜)《鸿门宴》
7.园日涉以成趣,时矫首而遐观。(日、时作状语。天天。)《归去来兮词》 8.雄洲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9.下临无地(“下”,作状语,向下)《滕王阁序》 10..辇来于秦(“辇”作状语,用车子)《阿房宫赋》 11.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北,向北;西,向西。六.形容词作动词
1.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好,喜欢。2.火尚足以明也(“明”用作动词:照明)《游褒禅山记》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桓晋文之事》老,尊敬;幼,爱护。
4.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顷襄王。《屈原列传》短,揭短。高中文言文积累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举”“胜”用作动词:用尽)《鸿门宴》 6.齐彭殇为妄作(“齐”用作动词:看作相等)《兰亭集序》 7.亲贤臣,远小人。《陈情表》亲,亲近。
8.不能独完(“完”用作动词:保全)《六国论》
9.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终”用作动词:用到底,坚持到底)《六国论》 10.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用作动词:走到头)七.形容词作名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烛之武退师》乏困,缺少的东西。
2.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齐桓晋文之事》明,视力。
3.为甘肥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齐桓晋文之事》甘肥,甘美的食物;轻暖,轻快暖和的衣服。
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惑,疑难问题。5.志不在小(“小”用作名词:小的方向)《鸿门宴》 6.圣益圣,愚益愚(圣,圣人。愚,愚人。《师说》
7.而大遗(“小”“大”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师说》 8.披坚执锐。《陈涉世家》坚,坚硬的兵甲。锐,锐利的兵器。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齐桓晋文之事》老,长辈。10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明,明智。
第三篇: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一.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①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②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课本中共有这些句子:
⒈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第一册《勾践灭吴》)退,使……撤退。⒉噽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第一册《勾践灭吴》)服,使……臣服。⒊夫差与之成而去之。(第一册《勾践灭吴》)去,使……回去。⒋焉用亡郑以陪邻?(第一册《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⒌夫如是则修文德以来之。(第一册《季氏将伐颛臾》)来,使……来。⒍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第二册《过秦论》)亡,使……灭亡。
⒎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第四册《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⒏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第三册《六国论》)却,使……退却。
⒐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第三册《石钟山记》)鸣,使……鸣叫。⒑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第三册《病梅馆记》)复,使……恢复;全,使……保全。⒒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第四册《促织》)昂,使……高。⒓宁许以负秦曲。(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负,使……承担。⒔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归,使……回去。⒕鸣鼓而聚之,击木而招之。(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鸣,使……鸣。
⒖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第二册《鸿门宴》)从,使……跟从。
⒗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⒘项伯杀人,臣活之。(第二册《鸿门宴》)活,使……活下来。
⒙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第三册《伶官传序》)兴,使……兴盛;亡,使……灭亡。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③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⒈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第四册《滕王阁序》)下,使……放下来。⒉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第二册《鸿门宴》)王,使……做大王。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④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⒈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第一册《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温饱。
⒉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第二册《过秦论》)弱,使……削弱。⒊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第二册《过秦论》)弱,使……变弱。⒋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亦无售者。(第四册《促织》)高,使……高。⒌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⒍臣请完璧归赵。(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完,使……完整无缺。⒎今媪尊长安君之位。(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尊,使……尊贵。⒏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第二册《谏太宗十思书》)安,使……安居。⒐想馋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第二册《谏太宗十思书》)正,使……正。⒑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第一册《勾践灭吴》)耻,使……受耻辱。
⒒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第六册《报任安书》)辱,使……受辱。
⒓然居吾乡,则长人者好烦其令。(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烦,使……繁琐。二.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⑤ 一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⑥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⒈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第二册《师说》)师,以……为老师。⒉侣鱼虾而友麋鹿。(第四册《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⒊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第二册《师说》)师,以……为老师。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⑦
⒈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第一册《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
⒉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第一册《秋水》)少,认为……少;轻,认为……轻。
⒊成以其小,劣之。(第四册《促织》)劣,认为……劣小。
⒋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第二册《师说》)耻,以……为耻。⒌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第二册《师说》)耻,以……为耻。⒍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第二册《师说》)耻,以……为耻。
⒎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第二册《廉颇蔺相如传》)羞,以……为羞耻。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三.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实际上也都属于名词做动词,除这两种用法外,名词在其他情况
下还可以作谓语动词。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⒈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第一册《勾践灭吴》)女,嫁女。⒉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第一册《勾践灭吴》)衣,穿衣。⒊今夫差衣水犀甲者亿有三千。(第一册《勾践灭吴》)衣,穿。⒋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第一册《烛之武退师》)军,驻扎。
⒌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第一册《烛之武退师》)鄙,把……当作边邑。⒍秦伯说,与郑人盟。(第一册《烛之武退师》)盟,结盟。
⒎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质,做人质。⒏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衣,穿。
⒐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第一册《寡人之于国也》)衣,穿;王,称王。
⒑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第一册《劝学》)水,游泳。⒒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第四册《滕王阁序》)襟,连带。⒓与其身也,则耻师焉。(第二册《师说》)师,学习。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第二册《师说》)师,学习。⒕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第三册《六国论》)礼,礼遇。
⒖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屠慧褒始舍其址。(第三册《游褒禅山记》)舍,盖屋。⒗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第三册《游褒禅山记》)名,命名。
⒘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第三册《游褒禅山记》)名,说出。
⒙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第三册《石钟山记》)名,命名。⒚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第三册《项脊轩志》)乳,哺乳。⒛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第三册《登泰山记》)烛,照。
23.此文人画士,心之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第三册《病梅馆记》)绳,衡量。
24.德何如则可以王?(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王,称王。
2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衣,穿。26.魏其,大将也,衣赭色,关三木。(第六册《报任安书》)衣,穿。
27.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戒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舍,安排住宿。
28.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衣,穿。29.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嘻,发出嘻的声音。30.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刃,杀。31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第六册《屈原列传》)祖,效法。32.仗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第四册《促织》)仗,用杖打。33.买五人之脰而函之。(第三册《五人墓碑记》)函,用盒子装。
34.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第一册《子路曾西冉有公西华侍坐》)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
35.甚至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爪,用手抓破。36.范增数目项王。(第二册《鸿门宴》)目,看。
37.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第三册《伶官传序》)函,用盒子装。3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第二册《阿房宫赋》)焦土,成为焦土。
39.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第四册《前赤壁赋》)下,攻下;东,向东。四.名词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的很少。但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一表示方位或处所
课本中有:
⒈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前,上前。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第一册《勾践灭吴》)庙,在庙堂上。⒊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没,又郊败之。(第一册《勾践灭吴》)郊,在郊外。
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第一册《劝学》)上,向上;下,向下。
⒌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臾之地,北收要害之都。(第二册《过秦论》)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⒍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汶水东流。(第三册《登泰山记》)西,向西;东,向东。⒎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廷,在朝廷上。
⒏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第六册《信陵军窃符救赵》)北,向北;西,向西。⒐仓皇东出。(第三册《伶官传序》)东,向东。
⒑骊山北构而西折。(第二册《阿房宫赋》)北,向北;西,向西。⒒平原君乃置酒,前为鲁连寿。(第六册《信陵君窃符救赵》)前,上前。二表示工具或依据
课本中有:
⒈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第二册《过秦论》)席,用席子。⒉市中游侠儿的佳者笼养之。(第四册《促织》)笼,用笼子。⒊日将暮,取儿藁葬。(第四册《促织》)藁,用稻草。
⒋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间,从小路。三表示比喻 课本中有:
⒈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第二册《过秦论》)云,像云一样。
⒉雄洲雾列,俊采星驰。(第四册《滕王阁序》)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⒊常以身翼蔽沛公。(第六册《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
四表示对人的态度
人皆得以隶使之。(第三册《五人墓碑记》)隶,像奴隶一样。
普通名词作状语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一致,但意思完全不同。判断一个名词是做状语还是主语,一般来说要看这个名词前是否还另有主语,若另有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做状语,否则就是主语。五.形容词做动词
形容词可做谓语,但是不能带宾语。当形容词后面带宾语时,它活用为动词。⒈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第二册《师说》)好,喜欢。⒉方是时也,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第三册《游褒禅山记》)明,照明。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老,尊敬;幼,爱护。⒋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严,尊重。
⒌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终不怜公子姊也。(第六册《信陵君窃符救赵》)轻,轻视。⒍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顷襄王。(第六册《屈原列传》)短,揭短。⒎然居吾乡,则长人者好烦其令。(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好,喜欢。六.形容词做名词
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第一册《烛之武退师》)乏困,缺少的东西。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明,视力。
⒊为甘肥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甘肥,甘美的食物;轻,轻快的衣服。
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第二册《师说》)惑,困惑。
词类活用出处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扎(《烛之武退秦师》)
伯说,与郑人盟
盟:结盟(《烛之武退秦师》)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穿白色的衣服戴白色的帽子(《荆轲刺秦王》)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
沛公军霸上。
沛公左司马使人言于项羽曰:
沛公欲王关中。
不可不语
吾得兄事之。
籍吏民。
范增数目项王。
刑人如恐不胜。
道芷阳。
仕宦于台阁
头上玳瑁光
映带左右
一觞一咏
歌窈窕之章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朝服:穿上朝服(《荆轲刺秦王》)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军:驻军(《鸿门宴》)言:告诉(《鸿门宴》)王:为王、称王(《鸿门宴》)语:告诉(《鸿门宴》)事:做事、(《鸿门宴》)侍奉 籍:登记(《鸿门宴》)目:使眼色(《鸿门宴》)刑:施加肉刑(《鸿门宴》)道:取道(《鸿门宴》)
仕:任官(《孔雀东南飞》)光:发光(《孔雀东南飞》)带:环绕(《兰亭集序》)觞:喝酒(《兰亭集序》)歌:歌唱。(《赤壁赋》)
下:攻占;东:向东进军(《赤壁赋》)渔樵:打渔砍柴(《赤壁赋》)舍:筑舍定居。(《游褒禅山记》)
以故其后名之曰:
名:取名(《游褒禅山记》)由山以上五六里
上:向上走。(《游褒禅山记》)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识其本名(《游褒禅山记》)
(二)、名词活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夜缒而出。
夜:在夜里(《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向东(《烛之武退秦师》)
秦将王翦破赵,、、、,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北:向北(《荆轲刺秦王》)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函:用匣子(《荆轲刺秦王》)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上:向上(《荆轲刺秦王》)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箕:像簸箕一样(《荆轲刺秦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鸿门宴》)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鸟的翅膀一样(《鸿门宴》)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在夜里(《鸿门宴》)头发上指。
上:向上(《鸿门宴》)
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
间:抄小路
(《鸿门宴》)
孔雀东南飞
东南:朝东南(《孔雀东南飞》)手巾掩口啼
手巾:用手巾(《孔雀东南飞》)卿当日胜贵
日:一天天(《孔雀东南飞》)晚成单罗衫
晚:在晚上(《孔雀东南飞》)西望夏口
西:向西(《赤壁赋》)东望武昌
东:向东(《赤壁赋》)有泉侧出
侧:从旁边(《游褒禅山记》)
(三)、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的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敝:损害(《烛之武退秦师》)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鸿门宴》)
高余冠之岌岌兮
高:加高(《离骚》)长余佩之陆离
长:加长(《离骚》)固前世之所厚
厚:推重(《离骚》)千万不复全
全:保全(《孔雀东南飞》)正襟危坐
正:调整(《赤壁赋》)渺沧海之一粟
渺:渺小得像(《赤壁赋》)不知东方之既白
白:露出白色
(《赤壁赋》)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游褒禅山记》)火尚足以明
明:照明。(《游褒禅山记》)
(四)、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定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远:远方(《荆轲刺秦王》)群贤毕至
贤:贤士(《兰亭集序》)少长咸集
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兰亭集序》)死生亦大矣
大:大事(《兰亭集序》)不知老之将至
老:年龄老的时候(《兰亭集序》)入之甚寒,问其深
深:深度。(《游褒禅山记》)
常在于险远
险远:险阻僻远的地方。(《游褒禅山记》)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迷惑的地方。(《游褒禅山记》)
(五)、动词活用作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
留待作遗施
遗施:遗施之物,纪念品(《孔雀东南飞》)往往有得
得:心得。(《游褒禅山记》)而其见愈奇
见:见到的景象。(《游褒禅山记》)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到达的人。(《游褒禅山记》)于是余有叹焉
叹:感慨。(《游褒禅山记》)
(六)、副词活用作动词
极视听之娱
极:穷尽,尽情享受(《兰亭集序》)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尽情享受。(《游褒禅山记》)
(七)、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亡:使„„灭亡(《烛之武退秦师》)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闻:使„„听到(《荆轲刺秦王》)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鸿门宴》)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跟从(《鸿门宴》)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止,制止(《鸿门宴》)
樊哙侧其盾以撞
侧:使„„斜侧着(《鸿门宴》)引以为流觞曲水
流:使„„流(《兰亭集序》)所以游目骋怀
游:使„„纵展;骋:使„„开畅(《兰亭集序》)舞幽壑之潜蛟
舞:使„„起舞(《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
泣:使„„哭泣(《赤壁赋》)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古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为使动,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足以荣汝身
荣:使„„荣耀(《孔雀东南飞》)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使„„错误,弄错。(《游褒禅山记》)
3、名词的使动用法
既有普通名词活用为使动,也有方位名词活用为使动。方位名词活用为使动,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按照这个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
以此下心意
下:使„„委屈(《孔雀东南飞》)
(八)、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于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于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用于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数词有时也活用为意动。动词一般不用于意动。用于意动的词可以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迟:认为„„晚(《荆轲刺秦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怪,认为„„奇怪(《荆轲刺秦王》)齐彭殇为妄作
齐:把„„看作相等(《兰亭集序》)
2、名词的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把„„当作边邑(《烛之武退秦师》)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以„„为王,称王(《鸿门宴》)
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赤壁赋》)
3、数词的意动用法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把„„看作一样(《兰亭集序》)
下面仅就在文言文教学中探求出来的判断各种词类活用的条件,具体是什么样的词类活用,怎样翻译,简述如下:
(1)名词活用为动词
a、名词+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籍,本意是户口册的意思,但后面紧接着一名词,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该翻译为造册登记。
b、副词作状语+名词 汉水又东 《水经注 江水》 东,原为方向名词,在副词后活用为了动词,翻译为向东流。c、能愿动词+名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水,原为物质名词,在能愿动词后为动词,应该翻译成游泳的意思。d、名词+补语
今王鼓乐于此。《孟子 梁惠王下》 乐,为音乐,在它之后有了补语,就翻译为演奏音乐。e、所+名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罾,是鱼网的意思,前有所就构成了所字结构,应该翻译为用鱼网捕捞。f、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g、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赤壁之战》礼,本是礼节的意思,与前面的敬贤结构相对应,敬重贤士有礼节的招待有才华的人。
h、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 花本来是名词,在整句话中没有谓语动词,因此花活用为动词,翻译为开花的意思。
i、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立分句,名词活用为动词
权,然后知轻重。《孟子 梁惠王上》 权,在此结合句意,可以理解为权衡。(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用作一般动词,如: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善,与„„交好。有时,形容词后面不带宾语,也活用为一般性动词。
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 穷,用尽。(3)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A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如: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至,原意为到达,在此活用为名词,翻译为到达的人。
B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定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如:
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坚,坚硬的铠甲;锐,锐利的兵器。(4)名词作状语 a、表示比喻。如
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鸿门宴》翼,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地。b、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兄,像对待兄长一样地。c、表处所
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廉颇蔺相如列传》廷,在朝廷上。d、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如: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箕畚,用箕畚。e、表动作行为的方式,如: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面,当面。(5)使动用法 A、动词的使动用法
a、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如:
烛之武退秦师 退,原为撤退的意思,使„„撤退。
有时候,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共同带一宾语。这一宾语既是及物动词的受事者,又是主语使得它成为不及物动词的施事者。如: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走,使„„逃走。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古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为使动,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之,昂其值,居为奇货。《促织》 昂,使„„昂贵。C、名词使动用法 a、普通名词活用为使动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生,使„„活过来;肉,使„„长肉。b、方位名词活用为使动。方位名词活用为使动,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按照这个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如:令尹南辕反旆。南,使„„往南走。(6)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于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于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用于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代词有时也活用为意动。动词一般不用于意动。用于意动的词可以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a、形容词意动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以„„为美。b、名词意动
吾从而师之。师,以„„为师。(7)为动用法
为动用法就是动词、名词带宾语,为宾语怎样。可译为“为„„” a、动词为动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 死国:为国家死。b、名词为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死:为死人办理丧事。
总结:实践证明,假若以上的普遍现象学生都能认识其特点,结合文意,掌握其译法的话,那么,对于古代汉语中的词性变化的理解、译法,也就不难掌握了。我们这样做,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辨识词类活用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翻译词类活用的能力,从而能够读懂文言文,其实也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用鱼网自己去捕捞到他们需要的鱼,使他们能拿起“钥匙”独立开“锁”。
第四篇: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季彩凤
【内容提要】当今语文课程改革加大了文言文的比重,文言文占了近一半的份额。然而由于文言文距今久远,学生学习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文言文教学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为便于学生理解课文以及应付考试,较普遍的做法是学完文言文后将其中的特殊用法进行归纳总结,例如词类活用归为一类,通假字归为一类,特殊句式归为一类等等。今现将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进行归纳总结。
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已经奠定了基础。词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实词和虚词。实词又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某个词属于某个词类相对固定,各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分工。比如名词常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形容词常作谓语、定语、和状语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但是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可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例如,柳宗元《三戒》:“驴不胜怒,蹄之。“蹄”字本是名词,这里临时充当动词,做谓语。又如《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其中“坚”和“锐”原是形容词,这里临时充当名词做宾语。这就叫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最值得注意的词类活用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名词做状语等。一.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①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㈠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②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课本中共有这些句子: ⒈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第一册《勾践灭吴》)退,使„„撤退。
⒉噽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第一册《勾践灭吴》)服,使„„臣服。⒊夫差与之成而去之。(第一册《勾践灭吴》)去,使„„回去。⒋焉用亡郑以陪邻?(第一册《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⒌夫如是则修文德以来之。(第一册《季氏将伐颛臾》)来,使„„来。
⒍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第二册《过秦论》)亡,使„„灭亡。⒎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第四册《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⒏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第三册《六国论》)却,使„„退却。⒐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第三册《石钟山记》)鸣,使„„鸣叫。
⒑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第三册《病梅馆记》)复,使„„恢复;全,使„„保全。
⒒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第四册《促织》)昂,使„„高。
⒓宁许以负秦曲。(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负,使„„承担。⒔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归,使„„回去。⒕鸣鼓而聚之,击木而招之。(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鸣,使„„鸣。⒖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第二册《鸿门宴》)从,使„„跟从。⒗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⒘项伯杀人,臣活之。(第二册《鸿门宴》)活,使„„活下来。⒙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第三册《伶官传序》)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㈡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③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⒈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第四册《滕王阁序》)下,使„„放下来。⒉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第二册《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④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⒈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第一册《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温饱。
⒉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第二册《过秦论》)弱,使„„削弱。
⒊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第二册《过秦论》)弱,使„„变弱。⒋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亦无售者。(第四册《促织》)高,使„„高。⒌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
⒍臣请完璧归赵。(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完,使„„完整无缺。⒎今媪尊长安君之位。(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尊,使„„尊贵。
⒏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第二册《谏太宗十思书》)安,使„„安居。⒐想馋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第二册《谏太宗十思书》)正,使„„正。
⒑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第一册《勾践灭吴》)耻,使„„受耻辱。⒒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第六册《报任安书》)辱,使„„受辱。
⒓然居吾乡,则长人者好烦其令。(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烦,使„„繁琐。二.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⑤ ㈠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⑥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⒈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第二册《师说》)师,以„„为老师。⒉侣鱼虾而友麋鹿。(第四册《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⒊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第二册《师说》)师,以„„为老师。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⑦ ⒈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第一册《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⒉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第一册《秋水》)少,认为„„少;轻,认为„„轻。
⒊成以其小,劣之。(第四册《促织》)劣,认为„„劣小。
⒋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第二册《师说》)耻,以„„为耻。
⒌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第二册《师说》)耻,以„„为耻。⒍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第二册《师说》)耻,以„„为耻。
⒎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第二册《廉颇蔺相如传》)羞,以„„为羞耻。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三.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实际上也都属于名词做动词,除这两种用法外,名词在其他情况下还可以作谓语动词。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⒈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第一册《勾践灭吴》)女,嫁女。
⒉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第一册《勾践灭吴》)衣,穿衣。⒊今夫差衣水犀甲者亿有三千。(第一册《勾践灭吴》)衣,穿。⒋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第一册《烛之武退師》)军,驻扎。
⒌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第一册《烛之武退師》)鄙,把„„当作边邑。⒍秦伯说,与郑人盟。(第一册《烛之武退師》)盟,结盟。⒎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质,做人质。
⒏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衣,穿。
⒐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第一册《寡人之于国也》)衣,穿;王,称王。
⒑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第一册《劝学》)水,游泳。
⒒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第四册《滕王阁序》)襟,连带。⒓与其身也,则耻师焉。(第二册《师说》)师,学习。
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第二册《师说》)师,学习。⒕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第三册《六国论》)礼,礼遇。
⒖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屠慧褒始舍其址。(第三册《游褒禅山记》)舍,盖屋。
⒗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第三册《游褒禅山记》)名,命名。
⒘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第三册《游褒禅山记》)名,说出。⒙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第三册《石钟山记》)名,命名。
⒚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第三册《项脊轩志》)乳,哺乳。⒛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第三册《登泰山记》)烛,照。
23.此文人画士,心之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第三册《病梅馆记》)绳,衡量。
24.德何如则可以王?(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王,称王。
2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衣,穿。
26.魏其,大将也,衣赭色,关三木。(第六册《报任安书》)衣,穿。
27.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戒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舍,安排住宿。
28.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衣,穿。
29.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嘻,发出嘻的声音。
30.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刃,杀。31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第六册《屈原列传》)祖,效法。32.仗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第四册《促织》)仗,用杖打。33.买五人之脰而函之。(第三册《五人墓碑记》)函,用盒子装。
34.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第一册《子路曾西冉有公西华侍坐》)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
35.甚至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爪,用手抓破。36.范增数目项王。(第二册《鸿门宴》)目,看。
37.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第三册《伶官传序》)函,用盒子装。3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第二册《阿房宫赋》)焦土,成为焦土。
39.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第四册《前赤壁赋》)下,攻下;东,向东。
四.名词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的很少。但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㈠表示方位或处所 课本中有:
⒈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前,上前。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第一册《勾践灭吴》)庙,在庙堂上。
⒊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没,又郊败之。(第一册《勾践灭吴》)郊,在郊外。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第一册《劝学》)上,向上;下,向下。
⒌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臾之地,北收要害之都。(第二册《过秦论》)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⒍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汶水东流。(第三册《登泰山记》)西,向西;东,向东。
⒎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廷,在朝廷上。⒏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第六册《信陵军窃符救赵》)北,向北;西,向西。
⒐仓皇东出。(第三册《伶官传序》)东,向东。
⒑骊山北构而西折。(第二册《阿房宫赋》)北,向北;西,向西。⒒平原君乃置酒,前为鲁连寿。(第六册《信陵君窃符救赵》)前,上前。㈡表示工具或依据
课本中有:
⒈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第二册《过秦论》)席,用席子。
⒉市中游侠儿的佳者笼养之。(第四册《促织》)笼,用笼子。⒊日将暮,取儿藁葬。(第四册《促织》)藁,用稻草。
⒋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间,从小路。㈢表示比喻 课本中有:
⒈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第二册《过秦论》)云,像云一样。⒉雄洲雾列,俊采星驰。(第四册《滕王阁序》)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⒊常以身翼蔽沛公。(第六册《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㈣表示对人的态度
人皆得以隶使之。(第三册《五人墓碑记》)隶,像奴隶一样。普通名词作状语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一致,但意思完全不同。判断一个名词是做状语还是主语,一般来说要看这个名词前是否还另有主语,若另有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做状语,否则就是主语。五.形容词做动词
形容词可做谓语,但是不能带宾语。当形容词后面带宾语时,它活用为动词。⒈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第二册《师说》)好,喜欢。
⒉方是时也,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第三册《游褒禅山记》)明,照明。
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老,尊敬;幼,爱护。
⒋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严,尊重。
⒌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终不怜公子姊也。(第六册《信陵君窃符救赵》)轻,轻视。
⒍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顷襄王。(第六册《屈原列传》)短,揭短。
⒎然居吾乡,则长人者好烦其令。(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好,喜欢。六.形容词做名词
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第一册《烛之武退师》)乏困,缺少的东西。
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明,视力。
⒊为甘肥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甘肥,甘美的食物;轻,轻快的衣服。
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第二册《师说》)惑,困惑。最后应该指出,所谓的词类活用,是说某类词本属于某以词类,只是入句后临时具有另一词类的性质,不是说这个词分属于两个词类。我们应该把它与兼语的情况区分开来。
第五篇: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闸北新王牌
初中语文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何为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温故
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
2、妇抚儿乳 《口 技》 .
3、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 技》 .
4、邑人奇之 《伤仲永》 .
5、鞭数十,驱之别院 《闲请记趣》 .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小石潭记》 ..
7、潭西行百二十 《小石潭记》 .
8、心乐之 《小石潭记》 .
9、凄神寒骨 《小石潭记》 ..
10、其岸势犬牙差互 《小石潭记》 ..
11、其一犬坐于前 《狼》 .
12、陈胜王 《陈涉世家》 .
13、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 .
14、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 .
15、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
16、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湖心亭看雪》 .
17、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 .
18、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苦 使------痛苦 劳 使------劳累 饿 使------饥饿 空乏 使------穷困 乱 使------颠倒错乱 动 使------惊动 忍 使------坚韧 使动用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闸北新王牌
初中语文
知新
自己归纳各种词类活用(按照名词、动词、形容词)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训练 句子训练
一狼洞其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策之不以其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以光先帝遗德。公将鼓之 朝服衣冠
人恒过,然后能改 面山而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闸北新王牌
初中语文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将军身被坚执锐。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吾妻之美我者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闻寡人之耳者 作则飞砂走砾。作则飞砂走砾。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课外文言文训练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闸北新王牌
初中语文
——节选自《鸿门宴》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
数里,鬼言:“步行太亟,可共递相担,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漼作声。鬼复言:“何以作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持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于时石崇言:“定伯卖鬼,得钱千五百文。”
——选自《宋定伯捉鬼》
年轻的国旗
①这是由陈九[注]先生讲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小镇只有一所大学,不大,但哪个国家的学生都有。中国来的一共五名,巧了,全是女生,名付其实五朵金花。珍妮是她们的头儿。五朵金花同吃住同进出,....像一家子出来的。其实本来就是一家子。
③学校每年春天搞一次隆重的国际街坊节。在小镇主要街道、广场上,让各国来的师生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当街展示自己国家的食品和工艺品。到那天,各界名流与方圆多少里的男女老幼都会来凑热闹,在此欢歌笑语,尽情玩乐。
④五朵金花耐不住好奇,头天就跑上街看街坊节的准备情况。她们要挑选有利地形,来个穿旗袍炸春卷,外加毛笔字,够中国的吧?几个姑娘这儿走走那儿看看,嘻嘻哈哈,踌躇满志。突然,一个姑娘说,好像,我好像没看到中国国旗。闸北新王牌
初中语文
广场上空飘满各色国旗,赤橙黄绿青蓝紫,她们一面面数过,就没中国的,咋回事?
⑤姑娘们一下懵了,她们此刻感到国旗对自己竟如此重要。珍妮的脸涨得通红,跟国旗那么红。现在只有一个办法,找校长当面问清楚。找校长?对。珍妮拔腿要走,等等,咱们一块儿去。姑娘们捆成一捆儿,碧草蓝天,斜阳映着她们匆匆的背影。
⑥白发苍苍的校长先生面对为何别国的国旗都有,却偏没中国国旗的提问,很显窘迫。是吗?让我了解一下,保证尽快答复你们。好,珍妮说,明天是街坊节,我们就在这儿等。五朵金花走出办公室,在门前的草坪上坐下来。天角渐渐泛红。⑦春日黄昏那么短暂,像脸盆里的水,洒洒就没了。当校长走出办公室,夕阳已在天边闪烁。校长对姑娘们说,校董们大都同意悬挂中国国旗,并为这个疏忽向中国同学道歉。明天一早,你们会在广场上看到中国国旗的。真的吗?真的。⑧那本该是个安详的夜晚,人在心愿满足后睡得最甜。万万没想到,珍妮她们突然接到校长秘书的电话。秘书说,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一面中国国旗——我只是说,我找不到中国国旗。如果我借你一面你会挂吗?珍妮问。你有?对,我有。当然,当然挂。好,一言为定,明天一早广场上等我。
⑨你有国旗?姑娘们把珍妮围起来。咋不早说?害我们紧张半天,死多少细胞!珍妮红着脸低下头,憋了好一会儿才说,对不起,我没有。可我不信就找不到一面国旗!姑娘们立刻打电话到北京,到纽约,到所有可能有国旗的地方,最后终于联系上位于波士顿郊外的哈佛大学中国同学会。怎么给你们?电话里的人问珍妮。麻烦你把国旗放在你家门前的信箱里,我这就去取。珍妮,你疯了?珍妮笑笑,开车单程五小时,争取九小时赶回来。你们明儿一早直接在广场上等我,别忘帮我带好旗袍和化妆盒儿,咱广场见。
⑩不知那一夜姑娘们是如何度过的。特别是珍妮,迷过路吗,吃没吃罚单,饿不饿,打盹儿了没有?可以确定的是,太阳升起时,广场上的中国姑娘是五名,一个也不少。珍妮把鲜红的中国国旗交到校长手里。就在校长秘书升旗的瞬间,姑娘们一字排开,请校长为她们在国旗下合影。一,二,校长喊着。等等!珍妮挽起身旁两位姑娘的手臂,接着,她们每个人都相互挽起手臂。现在可以了,校长先生。闸北新王牌
初中语文
(11)清晨很美,像一支奏鸣曲,随风飘荡。【注】陈九,华裔作家,现为纽约市政府资深雇员。
1.第②段加点词“名付其实”中的错别字是,正确的写法是。(2分)2.请具体说明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1)(2)
3.第⑦段的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3分)
4.珍妮两次“脸红”的原因各不相同:第⑤段中“珍妮的脸涨得通红”,原因是
;第⑨段中“珍妮红着脸低下头”,原因是。(4分)
5.从全文看,对标题“年轻的国旗”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A.年轻的姑娘们让国旗在异国的小镇上第一次升起 B.年轻姑娘们的行动表明她们就像那面飘扬的国旗 C.国旗在小镇的清晨升起,为小镇增添了勃勃生机 D.国旗是祖国的象征,寓示着伟大祖国的勃勃生机
6.姑娘们为国旗所付出的努力,哪一点最令你感动?说说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80字左右)(8分)
一回首,能看到灯的海洋
郭文斌 闸北新王牌
初中语文
①一个人一生能够碰到几位好老师,也许就是福分吧。
①我的恩师刘富荣,虽然他任我的班主任时,已经是初三了,但我依然认为他是我最重要的一位启蒙老师。
③这天的数学课上,班长让大家自习,说刘老师回老家做新郎官去了。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不想就在这时,刘老师从教室门外进来了,就像是刚从蒸笼里出来的一样,头上身上都在冒汗,那双黄色的军用鞋都湿透了。
④后来去过老师的老家之后,我做了一个估计,从老师家到学校,步行至少需要六个小时。
⑤刘老师教了我们两年,居然没有换过外衣。有一次上课,在黑板上写字时,露馅了。老师打着补丁的旧衣服下面,居然是一件新衣服!仔细一看,旧领子下面确实有一个新领子,因为风纪扣系得很严,刚进来我们都没有发现。再仔细观察,我们发现老师在那一周之内很害羞,原因是穿了一件新衣服。此前,他都是周六把衣服洗掉,晾干,周一再穿。
⑥要毕业了,每位同学收了两毛钱,给每一位任课老师买了一个洋瓷盆子,上面写着“将台中学八二级初三二班全体同学留念”。但给刘老师的却无法送到他手中。他知道我们要送礼物,一直不开宿舍门。后来另一个老师在窗外给他说,马上要毕业典礼了,学生们都在等你,刘老师才开了门,收下盆子。
⑦却提了一个条件,说你们稍稍等我一会儿,我会接受你们的礼物的,然后跑步出去了。一会儿回来,我们已经排队准备开往操场参加毕业典礼了。老师气喘吁吁地站在我们面前,右手提着一大摞毕业证,左手攥着一大把钱,新崭崭的一沓钱,不知从哪儿换来的。他说,同学们的礼物我收下,但是这两毛钱你们必须收下。大家说怎么可能啊,这是我们给老师的一份心意。老师说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但是这两毛钱你们必须收下。我们当然不能收这两毛钱。但最后老师拿出了杀手锏,好,你们不收这两毛钱,我就不发毕业证。大家就只好抹着眼泪把那两毛钱收下了。
⑧随着岁月的流转,这个细节在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每每想起就一阵心痛。
⑨2007年,我忝列鲁迅文学奖,从绍兴领奖回来,我第一时间到老师任教的西吉县平峰中学看望老师。一进老师的宿舍,我的眼泪就下来了。不到二十平方米的房间,一边是办公桌,一边是床,一边是灶,一边堆着炭,门后立着一个闸北新王牌
初中语文
破旧的自行车,轮胎上沾满了泥。这么一个仅可容身的小房子,既是他的办公室,又是卧室,又是厨房,但老师却是一脸的快乐。
⑩过了一会儿,老师把抽屉拉开,说你看你写给我的信我都保存着呢。
厚厚的一沓信在老师手中错落开来,那是我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写给老师的信。既有在邮局买的信封,也有印着不同单位名称的信封,散发着过去岁月的气息。
在我的印象中,老师是通才。语文老师紧张他教语文,数学老师紧张他教数学,化学老师紧张他教化学,政治老师紧张他教政治,美术老师紧张他教美术,全听学校安排。
在我的印象中,老师没有批评过哪位学生,但学生都十分尊敬他,也怕他。班里有几位捣蛋的学生,在别的老师上课时,老是不安生,但在刘老师的课上却是乖孩子。
记得有次在课上打盹,被刘老师叫起来,当时自己都紧张坏了,不想老师却无比和蔼地说,昨晚没睡好?我惭愧地点了点头。老师笑了笑说,背哪一篇?我说,《岳阳楼记》吧。
这就是刘老师,在他的数学课上,学生开小差或者打瞌睡,处罚方式却是让那位同学站起来背一段古文。
送走我们后,刘老师也调到县教师进修学校任教。可是不到两年,他就坚决要求调回平峰中学,在那里过且耕且教的生活。周六周日回家种地,周一至周五教学。
点亮孩子心灯的老师,就是最好的老师。做这样的老师是幸福的,拿着火种,不停地去点燃那些灯,想想看,到了晚年,一回首,能看到一片灯的海洋。1.文章写了关于刘老师的许多事情,请阅读相关段落,按要求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2.联系上下文,探究下面问题。闸北新王牌
初中语文
(1)第③段划线句子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2)第⑦和⑨段中写到“我”两次流泪,请说说这两次流泪蕴含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3.具体分析第⑧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4.题目“一回首,能看到灯的海洋”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5.“点亮孩子心灯的老师,就是最好的老师。”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