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总结及练习[精选]

时间:2019-05-11 23:5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总结及练习[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总结及练习[精选]》。

第一篇:2016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总结及练习[精选]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①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②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课本中共有这些句子:

⒈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第一册《勾践灭吴》)退,使„„撤退。⒉噽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第一册《勾践灭吴》)服,使„„臣服。⒊夫差与之成而去之。(第一册《勾践灭吴》)去,使„„回去。⒋焉用亡郑以陪邻?(第一册《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⒌夫如是则修文德以来之。(第一册《季氏将伐颛臾》)来,使„„来。⒍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第二册《过秦论》)亡,使„„灭亡。⒎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第四册《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⒏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第三册《六国论》)却,使„„退却。⒐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第三册《石钟山记》)鸣,使„„鸣叫。⒑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第三册《病梅馆记》)复,使„„恢复;全,使„„保全。⒒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第四册《促织》)昂,使„„高。⒓宁许以负秦曲。(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负,使„„承担。⒔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归,使„„回去。⒕鸣鼓而聚之,击木而招之。(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鸣,使„„鸣。⒖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第二册《鸿门宴》)从,使„„跟从。⒗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⒘项伯杀人,臣活之。(第二册《鸿门宴》)活,使„„活下来。⒙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第三册《伶官传序》)兴,使„„兴盛;亡,使„„灭亡。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③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⒈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第四册《滕王阁序》)下,使„„放下来。⒉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第二册《鸿门宴》)王,使„„做大王。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④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⒈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第一册《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温饱。⒉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第二册《过秦论》)弱,使„„削弱。⒊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第二册《过秦论》)弱,使„„变弱。⒋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亦无售者。(第四册《促织》)高,使„„高。⒌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⒍臣请完璧归赵。(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完,使„„完整无缺。⒎今媪尊长安君之位。(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尊,使„„尊贵。⒏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第二册《谏太宗十思书》)安,使„„安居。⒐想馋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第二册《谏太宗十思书》)正,使„„正。⒑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第一册《勾践灭吴》)耻,使„„受耻辱。⒒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第六册《报任安书》)辱,使„„受辱。⒓然居吾乡,则长人者好烦其令。(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烦,使„„繁琐。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一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⑥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⒈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第二册《师说》)师,以„„为老师。⒉侣鱼虾而友麋鹿。(第四册《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⒊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第二册《师说》)师,以„„为老师。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⑦ ⒈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第一册《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⒉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第一册《秋水》)少,认为„„少;轻,认为„„轻。⒊成以其小,劣之。(第四册《促织》)劣,认为„„劣小。⒋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第二册《师说》)耻,以„„为耻。⒌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第二册《师说》)耻,以„„为耻。⒍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第二册《师说》)耻,以„„为耻。⒎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第二册《廉颇蔺相如传》)羞,以„„为羞耻。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三.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实际上也都属于名词做动词,除这两种用法外,名词在其他情况下还可以作谓语动词。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⒈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第一册《勾践灭吴》)女,嫁女。⒉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第一册《勾践灭吴》)衣,穿衣。⒊今夫差衣水犀甲者亿有三千。(第一册《勾践灭吴》)衣,穿。⒋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第一册《烛之武退师》)军,驻扎。⒌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第一册《烛之武退师》)鄙,把„„当作边邑。⒍秦伯说,与郑人盟。(第一册《烛之武退师》)盟,结盟。⒎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质,做人质。⒏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衣,穿。⒐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第一册《寡人之于国也》)衣,穿;王,称王。

⒑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第一册《劝学》)水,游泳。⒒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第四册《滕王阁序》)襟,连带。⒓与其身也,则耻师焉。(第二册《师说》)师,学习。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第二册《师说》)师,学习。⒕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第三册《六国论》)礼,礼遇。⒖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屠慧褒始舍其址。(第三册《游褒禅山记》)舍,盖屋。⒗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第三册《游褒禅山记》)名,命名。

⒘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第三册《游褒禅山记》)名,说出。

⒙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第三册《石钟山记》)名,命名。⒚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第三册《项脊轩志》)乳,哺乳。⒛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第三册《登泰山记》)烛,照。23.此文人画士,心之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第三册《病梅馆记》)绳,衡量。

24.德何如则可以王?(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王,称王。2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衣,穿。26.魏其,大将也,衣赭色,关三木。(第六册《报任安书》)衣,穿。27.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戒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舍,安排住宿。

28.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衣,穿。

29.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嘻,发出嘻的声音。

30.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刃,杀。31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第六册《屈原列传》)祖,效法。32.仗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第四册《促织》)仗,用杖打。33.买五人之脰而函之。(第三册《五人墓碑记》)函,用盒子装。34.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第一册《子路曾西冉有公西华侍坐》)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35.甚至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爪,用手抓破。36.范增数目项王。(第二册《鸿门宴》)目,看。37.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第三册《伶官传序》)函,用盒子装。3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第二册《阿房宫赋》)焦土,成为焦土。39.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第四册《前赤壁赋》)下,攻下;东,向东。名词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的很少。但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一表示方位或处所 课本中有:

⒈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前,上前。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第一册《勾践灭吴》)庙,在庙堂上。⒊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没,又郊败之。(第一册《勾践灭吴》)郊,在郊外。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第一册《劝学》)上,向上;下,向下。

⒌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臾之地,北收要害之都。(第二册《过秦论》)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⒍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汶水东流。(第三册《登泰山记》)西,向西;东,向东。⒎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廷,在朝廷上。⒏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第六册《信陵军窃符救赵》)北,向北;西,向西。⒐仓皇东出。(第三册《伶官传序》)东,向东。⒑骊山北构而西折。(第二册《阿房宫赋》)北,向北;西,向西。

⒒平原君乃置酒,前为鲁连寿。(第六册《信陵君窃符救赵》)前,上前。二表示工具或依据 课本中有: ⒈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第二册《过秦论》)席,用席子。⒉市中游侠儿的佳者笼养之。(第四册《促织》)笼,用笼子。⒊日将暮,取儿藁葬。(第四册《促织》)藁,用稻草。⒋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间,从小路。三表示比喻 课本中有:

⒈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第二册《过秦论》)云,像云一样。⒉雄洲雾列,俊采星驰。(第四册《滕王阁序》)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⒊常以身翼蔽沛公。(第六册《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四表示对人的态度 人皆得以隶使之。(第三册《五人墓碑记》)隶,像奴隶一样。普通名词作状语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一致,但意思完全不同。判断一个名词是做状语还是主语,一般来说要看这个名词前是否还另有主语,若另有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做状语,否则就是主语。五.形容词做动词

形容词可做谓语,但是不能带宾语。当形容词后面带宾语时,它活用为动词。⒈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第二册《师说》)好,喜欢。⒉方是时也,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第三册《游褒禅山记》)明,照明。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老,尊敬;幼,爱护。⒋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严,尊重。⒌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终不怜公子姊也。(第六册《信陵君窃符救赵》)轻,轻视。⒍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顷襄王。(第六册《屈原列传》)短,揭短。⒎然居吾乡,则长人者好烦其令。(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好,喜欢。六.形容词做名词

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第一册《烛之武退师》)乏困,缺少的东西。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明,视力。⒊为甘肥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甘肥,甘美的食物;轻,轻快的衣服。

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第二册《师说》)惑,困惑。

第二篇:文言文各种词类活用总结

文言文各种词类活用总结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

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

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5)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如“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作“新鲜肥美的东西”讲。

(7)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就转化为动词。如“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中的“苦”,因带宾语“秦”,意为“(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感到苦恼”。

(8)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怎么样”的意思。

①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的“宾客”,本为名词,“宾客其父”为动宾结构,“宾客”就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其父为宾客”。

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异之”就是“以之为异”,“认为这事奇怪”。

(9)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活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有所改变。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在一起,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饿”是动词,因后面带宾语“其体肤”,就活用为使动,“使体肤经受饥饿”。

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假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形容词活用为使动动词。如“凄神寒骨”(《小石潭记》)中的“寒”,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动。

③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带宾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汗牛充栋”(《黄生借书说》)中的“汗”本是名词“汗水”,因其后带宾语“牛”,意为“使牛出汗”,成为使动。积累卡片: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1.但微颔之(《卖油翁》)“颔”转化为动词“点头”。

2.每至晴初霜旦(《三峡》)“霜”转化为动词“下霜”。

3.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蹄”转化为动词“用蹄子踢”。

4.妇抚儿乳(《口技》)“乳”转化为动词“喂乳”。

5.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名”转化为动词“说出”。

6.其夫呓语(《口技》)“呓语”转化为动词“说梦话”。

7.会宾客大宴(《口技》)“宴”由名词“宴席”转化为动词“宴请”。

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满井游记》)“泉”“茗”“罍”“歌”“红装”“蹇”等分别转化为动词“汲泉”“喝茶”“端酒杯”“唱歌”“穿着艳装”“骑驴”。

9.人恒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转化为动词“犯过失”。

10.神弗福也(《曹刿论战》)“福”转化为动词“保佑”。

11.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鼓”转化为动词“击鼓”。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隧”转化为动词“打洞”。

1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也(《公输》)“寇”转化为动词“入侵”。

14.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腊”转化为动词“风干”,这里译为“把……晾干”。

15.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毒”转化为动词“怨恨”。

16.黄梅时节家家雨(《约客》)“雨”转化为动词“下雨”。

1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缊袍敝衣”是“穿缊袍敝衣”的意思。

18.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腰”转化为动词“腰佩”。

(二)名词作状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日”是“天天”。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船”是“用船”的意思。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西”是“向西”的意思。

4.下见小溪(《小石潭记》)“下”是“向下”的意思。

5.斗折蛇行(《小石潭记》)“斗”“蛇”是“像北斗星”“像蛇”的意思。

6.犬牙差互(《小石潭记》)“犬牙”是“像狗的牙齿一样”。

7.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山”是“沿着山路”的意思。

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翼”是“像鸟的翅膀一样张开”。

9.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是“用箕畚”的意思。

10.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南”“北”是“向南”“向北”的意思。

(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互用

1.攘除 凶(《出师表》)“ 凶”,形容词作名词,“ 凶之人”。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亲”“远”,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

3.此皆良实(《出师表》)“良实”,形容词作名词,“贤良诚实的人”。

4.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奔”,动词转化为名词,“飞奔的马”。

5.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入”,动词转化为名词,“产出”“收入”。

6.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故”“新”,形容词转化为名词,“旧知识”“新收获”。

(四)意动用法

1.父异之(《伤仲永》)“异”是“以之为异”。

2.邑人奇之(《伤仲永》)“奇”是“以之为奇”。

3.父利其然也(《伤仲永》)“利”是“以其利”,译为“认为那样有利可图”。

4.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美”是“以我美”。

5.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是“以之为异”。

6.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耻”是“以……为耻辱”。

(五)使动用法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乱”“劳”是“使耳乱”“使形劳”。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苦”“劳”“饿”“空乏”等都是使动用法。

3.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生”,“使之生”。

4.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息”,“使心息”。

5.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迷”,“使人眼迷”。

第三篇: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整理

2012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整理

《劝学》

1、輮使之然也 动词用作名词,指用火熨使物弯曲这道工序。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3、非能水也 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名词用作动词,跨步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名词用作状语,“向上”、“向下”。《师说》

1、吾师道也 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2、吾从而师之 意动用法,以„„为师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愚益愚: 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4、小学而大遗 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5、吾未见其明也 形容词作名词 明智

《赤壁赋》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8)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9)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天亮)

《始得西山宴游记》

(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2)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3)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

(4)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5)穷山之高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6)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7)萦青缭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8)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

《六国论》

1、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2、以地事秦(名词用作动词:侍奉)

3、李牧连却之(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4、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作动词,礼遇)

5、日削月割(名词作状语)

《烛之武退秦师》

(一)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

2、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3、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结盟)

4、唯君图之(计划,考虑)

5、既东封郑(使„成为疆界)

6、阙秦以利晋(使„得利)

(二)名词作状语

7、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在西边)

8、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9、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

(三)动词作名词

10、君亦无所害(害处)

1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四)形容词作名词

12、臣之壮也(壮年)

13、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

14、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五)形容词作动词

15、因人之利而敝之(损害/使动)

16、肆其西封(扩张、延伸)

(六)一般动词的使动

17、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

18、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损)

19、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2、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3、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4、怀其璧(怀,怀揣着)

5、蔺相如前曰(前,走上前)

6、臣乃敢上璧(上,献上)

7、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8、臣语曰(语,告诉)

9、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

10、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

11、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

12、乃前曰(前,,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

13、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14、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15、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16、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17、以绝秦望(绝,用„„断绝)

18、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19、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20、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名作动,宽容)

21、而绝秦赵之欢(欢,形作名,友好关系)

22、宁许以负秦曲(曲,形作名,理亏之责)

23、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动作名,盟约)

24、大王必欲急臣(急,形作动,逼迫)

《鸿门宴》

1、沛公军霸上(驻军)

2、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3、吾得兄事之(侍奉)

4、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5、若入前为寿(上前)

6、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

7、道芷阳间行(取道)

8、沛公欲王关中(称王)以上名作动

9、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10、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

11、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12、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

13、头发上指(向上)

14、道芷阳间行(从小路)以上名作状

15、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16、从百余骑(使„„跟从)

17、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进来)

18、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19、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使„„回去)20、樊哙侧其盾以撞(使„„侧过来)以上使动

2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为王)意动

22、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23、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

24、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事)

25、君安与项伯有故(老交情)以上形作名

《陈情表》

1.夙遭闵凶:不幸的事

2.2.猥以微贱:社会地位低下之人 3.3.凡在故老:年老之人 以上形作名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作动,离 5.则刘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地 6.谨拜表以闻:使动,使皇上闻

《逍遥游》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向南飞。名词用作动词)2.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上,向上飞;下,落下。名词用作动词)3.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郊野景象。形容词用作名词)4.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指自然之性。形容词用作名词)

第四篇:词类活用练习

词类活用练习

作业讲解(练习二)

六 下列句子哪些是宾语前置?哪些不是?说明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

1. 虽梁王兔苑,想之不如也。(《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不是。之,代词,指代梁王兔苑。用作“想”的宾语。

2. 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是。“何厌”作“有”的前置宾语。之,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3.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齐桓公伐楚》)

不是。之,连词。前一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后一个“之”用于定中之间。

4. 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齐桓公伐楚》)

是。“不谷”作“为”的前置宾语,“先君之好”作“继”的前置宾语。之,连词,用于定中之间。

5.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论语·公冶长》)

是。“之”作“行”的前置宾语。之,代词,代指所闻之事。

6. 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汪琬《传是楼记》)

不是。两处的两个“之”,前一“之”字是代词,代指书籍,用作宾语;后一“之”字是连词,用于定中之间。

7.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奚以”是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奚”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之,动词,到、去。

七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序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1.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

古:何陋之有。“何陋”作动词“有”的前置宾语。今:有何陋。宾语后置。

2. 子思曰:“如伋(子思的名)去,君谁与守?”(《孟子·离娄下》)

古:谁与守。“谁”作介词“与”的前置宾语。今:与谁守。宾语后置。

3. 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

古:未之见。“之”作动词“见”的前置宾语。今:未见之。宾语后置。

4. 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古:莫之能一。“之”作动词“一”的前置宾语。今:莫能一之。宾语后置。

5. 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古:不余欺。“余”作动词“欺”的前置宾语。今:不欺余。宾语后置。

6. 君奚为不见孟轲也?(《孟子·梁惠王下》)

古:奚为。“奚”作介词“为”的前置宾语。今:为奚,即为什么。宾语后置。

7. 然民虽有圣知,弗敢我谋;勇力,弗敢我杀。(《商君书·画策》)

古:弗敢我谋,弗敢我杀。“我”作动词

“谋”、“杀”的前 置宾语。今:弗敢谋我,弗敢杀我。宾语后置。

8. 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古:唯余马首是瞻。“余马首”作动词“瞻”的前置宾语。今:唯瞻余马首。宾语后置。

9. 圣王有百,吾孰法焉?(《荀子·非相》)

古:孰法。“孰”作动词“法”的前置宾语。

10.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公孙丑上》)

古:恶乎长。“恶”作介词“乎”的前置宾语。今:乎(于)恶长,即在哪方面擅长。宾语后置。

八、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属于哪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状语)1.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陋:形容词意动用法。“陋之”即“认为它(小丘)不好”。2.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子路从而后》)

食、见:动词使动用法。“食之”即“让他(子路)吃”,“见(现)其二子”即“使他的两个儿子出来相见”。

3.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朝:动词使动用法。“朝秦楚”即“使秦国、楚国来朝拜”。4.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来:动词使动用法。“不能来”即“不能来之”,也就是不能使“远人”归顺的意思。

5.城陷,贼以刃胁降巡。(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降:动词使动用法。“降巡”即“使张巡投降”。6.诸将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

弱:形容词使动用法。“弱秦”即“使秦国变弱”。

7.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后一个“君、臣、父、子”名词活用为动词。“君君”即国君要像个国君,“臣臣”即大臣要像个大臣,“父父”即父亲要像个父亲,“子子”即儿子要像个儿子。8.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膑》)

善:形容词意动用法。省略了宾语“之”,“善之”即“认为他(孙膑)好”。

客:名词作状语。“客待之”即“像对待客人一样地对待他(孙膑)”。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的意思。

10.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云、响、景: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云集”即像云一样地聚集,“响应”即像回音一样地应和,“景从”即像影子一样地跟从(“景”是“影”的古字)。

第五篇: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积累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一.使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使动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使动用法。使……称王。2.欲辟土地,朝秦楚。《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3.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王,使……做大王。4.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动词活用为使动

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用做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滕王阁序》

2.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用法。使……吃惊)《滕王阁序》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屈”“窜”,用作使动。“使……受屈”,“使……逃匿”)《滕王阁序》

4.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击退)《六国论》 5.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6.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动用法。使……活。7.乘犊车,从吏卒。《赤壁之战》从,使……跟从。8.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走,使……逃跑。

(三)形容词活用作使动

1.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使……受辱。3.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二.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意动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师,以……为老师。高中文言文积累

2.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师,以……为老师。

(二)形容词活用为意动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耻,以……为耻。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耻,以……为耻。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耻,以……为耻。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借鉴)《阿房宫赋》 6.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认为……奇怪。三.动词活用为为动词

1.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离骚》死,为……而死。2.而世不能与死节者比。《报任安书》为……而死。3.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死,为……而死。四.名词活用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用作动词:游水)《劝学》

2.或师焉(“师”充当“或”的谓语,用作动词:从师)《师说》

3.族秦者秦也(“族秦”,用作动词:灭族,杀死合族的人)《阿房宫赋》 4.义不赂秦(“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六国论》 5.由山以上(“上”用作动词;上走)《游褒禅山记》 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師》军,驻扎。

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師》鄙,把……当作边邑。8.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師》盟,结盟。9.鸷鸟之不群兮。《离骚》群,合群。10.则耻师焉。《师说》师,学习。

1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师,学习。高中文言文积累

1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礼,礼遇。13.德何如则可以王?《齐桓晋文之事》王,称王。

1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齐桓晋文之事》树,种。衣,穿。

15增数目项王。《鸿门宴》目,使眼色

16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焦土,成为焦土。17魏其,大将也,衣赭色,关三木。《报任安书》衣,穿。18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屈原列传》祖,效法。五.名词作状语

1.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表时间:“在早上”“到黄昏”)《烛之武退秦师》 2.既东封郑(“东”作状语,在东边)《烛之武退秦师》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作状语,每天)《劝学》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和“下”作状语,向上、向下。《劝学》

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是项伯复夜去。(夜,充当状语,当晚)《鸿门宴》 6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充当状语,每日、每夜)《鸿门宴》

7.园日涉以成趣,时矫首而遐观。(日、时作状语。天天。)《归去来兮词》 8.雄洲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9.下临无地(“下”,作状语,向下)《滕王阁序》 10..辇来于秦(“辇”作状语,用车子)《阿房宫赋》 11.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北,向北;西,向西。六.形容词作动词

1.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好,喜欢。2.火尚足以明也(“明”用作动词:照明)《游褒禅山记》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桓晋文之事》老,尊敬;幼,爱护。

4.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顷襄王。《屈原列传》短,揭短。高中文言文积累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举”“胜”用作动词:用尽)《鸿门宴》 6.齐彭殇为妄作(“齐”用作动词:看作相等)《兰亭集序》 7.亲贤臣,远小人。《陈情表》亲,亲近。

8.不能独完(“完”用作动词:保全)《六国论》

9.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终”用作动词:用到底,坚持到底)《六国论》 10.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用作动词:走到头)七.形容词作名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烛之武退师》乏困,缺少的东西。

2.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齐桓晋文之事》明,视力。

3.为甘肥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齐桓晋文之事》甘肥,甘美的食物;轻暖,轻快暖和的衣服。

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惑,疑难问题。5.志不在小(“小”用作名词:小的方向)《鸿门宴》 6.圣益圣,愚益愚(圣,圣人。愚,愚人。《师说》

7.而大遗(“小”“大”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师说》 8.披坚执锐。《陈涉世家》坚,坚硬的兵甲。锐,锐利的兵器。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齐桓晋文之事》老,长辈。10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明,明智。

下载2016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总结及练习[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总结及练习[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一.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①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季彩凤 【内容提要】当今语文课程改革加大了文言文的比重,文言文占了近一半的份额。然而由于文言文距今久远,学生学习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文言文教学......

    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教案

    高考专题复习之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弄清楚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和句子成分组成; 2、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规律解答试题; 3、引导学生运用本次......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闸北新王牌 初中语文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何为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古汉语知识。 2、 使学生的文言翻译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教学设想: 通过大量训练,加上老师讲解,让学生进一......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中语文文言文 词类活用总汇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 (表处所,......

    七年级文言文词类活用

    七年级文言文词类活用 《论语》十二章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作名词。新,新的知识,形容词作名词。 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学而......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5篇范文

    “词类活用”学案 1.名词作动词 2.名词意动用法 3.名词使动用法 4. 名词作状语 5.动词作名词 6.动词使动用法 7.动词为动用法 8.形容词作名词 9.形容词作动词 10.形容词使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