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言文大全哲理句子带翻译
古文中具有哲理的100句修身名言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2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2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2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3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31、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3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3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3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3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3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4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4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42、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4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44、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45、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4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47、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48、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4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50、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5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5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5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5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5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5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5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58、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59、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元行冲传)60、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6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6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6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6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65、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唐李白?江上吟)6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6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6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6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70、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唐韩愈?送孟东野序)7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72、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7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7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75、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7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77、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7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79、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80、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唐贾岛?剑客)8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8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8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84、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唐僧云览)85、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宋欧阳修?戏答元珍)8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87、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88、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8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90、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9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92、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宋王安石)9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9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9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9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98、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9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宋陆游)篇二:古文中有哲理的句子
古文中有哲理的句子
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2、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
13、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
14、一寸光阴一寸金。
1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1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20、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2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2、万物兴歇皆自然。
23、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2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2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2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8、天若有情天亦老。
2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0、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3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3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古人学问
33、山外青山楼外楼。
3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
37、人生七十古来稀。
3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39、人而无仪,不死何为。4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1、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4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45、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7、满招损,谦受益。
4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9、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50、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5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5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5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54、尽信书,不如无书。
5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56、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5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9、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60、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6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6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63、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64、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6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6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6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68、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6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70、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71、多行不义必自毙。7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7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74、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7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76、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7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78、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7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80、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篇三:古文中有哲理的句子——摘抄 古文中有哲理的句子——摘抄
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2、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
13、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
14、一寸光阴一寸金。
1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1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20、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2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2、万物兴歇皆自然。
23、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2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2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2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8、天若有情天亦老。
2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0、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3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3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3、山外青山楼外楼。
3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
37、人生七十古来稀。篇四:文言文句子翻译
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训练方法之一。它可以让学生在翻译文言文句子中积累文言词语、感受古代汉语习惯,更重要的是准确理解原作内容。文言文翻译要忠于原文,沟通古今。忠于原文,就是原文中每一个字都要落实。根据实践经验积累,我认为翻译文言文有以下技巧。
一、录
“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梦溪笔谈》)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
“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这些词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的古代汉语词,这一类词很多可以用“单音节变双音节”的方法解释;另一类是古今异义的词。例句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曾子杀彘》)句中“欺”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为“欺骗”;“今、是”属古今异义的词,要翻译为“现在、这”。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另一方面得根据自己积累的古代汉语词汇进行解释。
三、补
“补”,就是在翻译文言文省略句时,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在文言文中,省略句不少,主要是省略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翻译时应把省略成分补充进去。例句③:“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句中“便”前省略了主语“渔人”,“初”前省略了主语“洞口”。例句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句中“以”后省略了宾语“之(这点)”。
四、添
“添”,就是有些文言句子,不好说它省略掉什么成分,但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添加一些词语,译句才连贯通顺。例句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此句是判断句,在翻译时需在“高尚”前加“是”。例句⑤:“虽鸡狗不得安宁。”(《捕蛇者说》)此句应翻译为“(不要说人,)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需要注意的是,增添的内容一定要必要,二要与语境吻合,否则就是画蛇添足了。
五、删
“删”,就是删除原文有而翻译句可略的字眼。例句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弱篷,为楫,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核舟记》)这句话中共有七个“为”字,翻译时只需要保留第一个即可,其余省略不翻译,这样反而显得简洁利落。文言句子中,还有些虚词也是不翻译的,也应该删除。例句⑦:“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句中“之”是帮助宾语前置的,不翻译。这种省略原文不翻译的情况虽不多,但也值得注意。
六、调
“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谓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例句⑧:“屠惧,投以骨。”(《狼》)句中“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翻译为“把骨丢(给它)”
在答题时,我们除了把握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还需注意五看: 一看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省略宾语,省略介宾短语以及介词的省略)。在复习中,考生必须对各种句式的表现形式做到心中有数,考试时才能运用自如。二看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考查得比较多的是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三看通假现象
通假现象大致有五种情况:
1、音同形似;
2、音同形异;
3、音近形似;
4、音近形异;
5、音异形似。中学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有180个左右,平时注意了积累,考试时就不为难了。
四看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的考查近几年在文言文客观题中时有考查,并且多以古今异义的复合词出现。五看固定结构
固定结构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查点。常见的固定结构有20多种,笔者认为以下几种需特别引起注意:
如??何、奈??何、若??何,译为“对(把)??怎么办呢”?如:若楚惠何?对楚国的恩惠怎么办呢?
何??为、何以??为、奚以??为 译为:“还要??干什么呢”?如: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上天要使我灭亡,我还要渡河干什么呢?
得无??乎、无乃??乎 译为:“恐怕??吧”?如: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 庸??乎、其??乎 译为“难道??吗”?如: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难道我中国果真是老大吗?篇五:八下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及默写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文言文重点复习
一、重点句子翻译: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7、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无柳先生安闲沉静,不好言谈,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9、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10、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1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还是安然自若的样子。
12、好读书,不求甚解:爱好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13、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已经喝醉了就离开,态度率真,来了就喝,喝完就走。
14、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著称。或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1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
16、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1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1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19、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0、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去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21、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22、色愈恭,礼愈至: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
23、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2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25、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
26、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28、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29、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3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31、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3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印在水底的石上。
3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非常轻快敏捷。
3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36、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3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38、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情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激而悲者矣:(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3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
4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性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间,就为他的君主担忧。
4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42、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4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看见)有一座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这就是醉翁亭。
4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4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容颜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宾客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46、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纵横散乱,太守归城,宾客相随。
47、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4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49、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50、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51、晦明变化者: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明或暗,变化不一。
52、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5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54、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新鲜,好像刚擦洗过一样。
55、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冷风时常刮起,刮起就飞沙走石。
56、高柳夹堤,土膏微润: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
57、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举凡(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都悠然自得,羽毛鳞鳍当中都透了喜悦的气息。
58、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
59、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
二、古诗文默写:
1河破旧风飘絮,身世遭逢雨打萍。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病树前头万木春。
3、《山坡羊·漳关怀古》中以精辟的议论,揭示封建统治与人民对立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民族英雄文天祥曾有一名句与孟子“舍生取义”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6、7、8、《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概括封建社会本质,寄寓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强烈遣责的名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9、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对读书问题发表的独到见解是:好读书,不求甚解。
10、深锁二乔
11、汗青。
1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3、
14、远逝,往来翕忽;描写游玩时的凄凉感受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与“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第二篇:文言文哲理句子翻译
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训练方法之一。它可以让学生在翻译文言文句子中积累文言词语、感受古代汉语习惯,更重要的是准确理解原作内容。
文言文翻译要忠于原文,沟通古今。忠于原文,就是原文中每一个字都要落实。根据实践经验积累,我认为翻译文言文有以下技巧。
一、录
“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梦溪笔谈》)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
“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这些词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的古代汉语词,这一类词很多可以用“单音节变双音节”的方法解释;另一类是古今异义的词。例句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曾子杀彘》)句中“欺”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为“欺骗”;“今、是”属古今异义的词,要翻译为“现在、这”。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另一方面得根据自己积累的古代汉语词汇进行解释。
三、补
“补”,就是在翻译文言文省略句时,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在文言文中,省略句不少,主要是省略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翻译时应把省略成分补充进去。例句③:“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句中“便”前省略了主语“渔人”,“初”前省略了主语“洞口”。例句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句中“以”后省略了宾语“之(这点)”。
四、添
“添”,就是有些文言句子,不好说它省略掉什么成分,但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添加一些词语,译句才连贯通顺。例句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此句是判断句,在翻译时需在“高尚”前加“是”。例句⑤:“虽鸡狗不得安宁。”(《捕蛇者说》)此句应翻译为“(不要说人,)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需要注意的是,增添的内容一定要必要,二要与语境吻合,否则就是画蛇添足了。
五、删
“删”,就是删除原文有而翻译句可略的字眼。例句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弱篷,为楫,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核舟记》)这句话中共有七个“为”字,翻译时只需要保留第一个即可,其余省略不翻译,这样反而显得简洁利落。文言句子中,还有些虚词也是不翻译的,也应该删除。例句⑦:“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句中“之”是帮助宾语前置的,不翻译。这种省略原文不翻译的情况虽不多,但也值得注意。
六、调
“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谓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例句⑧:“屠惧,投以骨。”(《狼》)句中“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翻译为“把骨丢(给它)”
在答题时,我们除了把握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还需注意五看: 一看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省略宾语,省略介宾短语以及介词的省略)。在复习中,考生必须对各种句式的表现形式做到心中有数,考试时才能运用自如。二看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考查得比较多的是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三看通假现象
通假现象大致有五种情况:
1、音同形似;
2、音同形异;
3、音近形似;
4、音近形异;
5、音异形似。中学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有180个左右,平时注意了积累,考试时就不为难了。
四看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的考查近几年在文言文客观题中时有考查,并且多以古今异义的复合词出现。五看固定结构
固定结构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查点。常见的固定结构有20多种,笔者认为以下几种需特别引起注意:
如??何、奈??何、若??何,译为“对(把)??怎么办呢”?如:若楚惠何?对楚国的恩惠怎么办呢?
何??为、何以??为、奚以??为 译为:“还要??干什么呢”?如: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上天要使我灭亡,我还要渡河干什么呢?
得无??乎、无乃??乎 译为:“恐怕??吧”?如: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 庸??乎、其??乎 译为“难道??吗”?如: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难道我中国果真是老大吗?篇二:【免费】文言文翻译技巧大全
文言文翻译技巧
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
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2016.2.14 1.0.0版篇三:文言文句子的理解与翻译
文言文句子的理解与翻译
作者:彭忠勤
《考试·高考理科版》 2008年第10期 字数:2724 字体: 【大 中 小】
关键词:文言文
一、坚持两条原则,符合翻译标准(一)信。忠于原文,以直译为主,做到字字落实,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二)达。译文要语意顺畅,语气连贯,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二、掌握六种方法。提高翻译技能(一)留。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如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动。如“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的“永乐元年”为年号,可以保留不译。
(二)对。将文言文的单音节词用现代汉语对译出来。
1、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近义词或词缀,合成一个双音词。如“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的“恶”译为“憎恶”。
2、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如上句的“从”译为“跟”、“亦”译为“也”。(三)拆。文言文中有时连用的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是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拆成两个单音词来分别进行翻译,而不能用白话文中的双音词的词义去翻译。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中,“无论”是两个单音词,需拆开分别翻译,“无”翻译成“不”,“论”翻译成“说”。
(四)增。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或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1、句子的省略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介词“以”“于”必须增补出来。如“秦王不怿,为一击缶”中“为”的宾语“之”省略,应增补译为“秦王不高兴,给赵王敲了一下缶”。
2、词类发生活用时,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活用后的新增内容。如“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中,数词“一”用作意动,应加上“以??为”即“把??看作”翻译,译为“我本来知道把死生看作一样是荒诞的”。(五)删。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可删去不译。如“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的“焉”为语气助词,可删去不译。(六)调。古今汉语语序不尽相同,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把文言文中倒装的成分调整过来。如“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的“莫己若”和“我之谓”均为宾语前置,应将宾语“己”和“之”移后,译为“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
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
三、遵循三个步骤,确保翻译准确(一)审。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命题者总是选择那些带有关键词语和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来让考生翻译,并将其设定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因此,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必须仔细琢磨,确保翻译到位。(二)译。运用上文介绍的六种方法,先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把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准确翻译出来,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和固定结构的解释,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子,注意增删词语和调整特殊句式的语序。(三)查。对照原文,核查译文,检验译句是否做到字字落实,是否有漏译现象,语句是否通顺,上下文是否连贯,以减少失误,增加得分。[同步训练]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刘敬者,齐人也。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赢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赢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为官,今乃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后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
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嫡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讽喻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高帝曰:“善。”欲遣长公主。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1)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赢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讽喻以礼节。译文:
答案:(1)两国交兵,这时该炫耀显示自己的长处才是。现在我去那里,只看到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这一定是故意显露自己的短处,而埋伏奇兵来争取胜利。(注意实词“矜、见、徒”和虚词“以”的意义。)(2)汉朝天下刚刚平定,士兵们被兵火搞得疲惫不堪,对匈奴是不能用武力制服的。冒顿杀了他的父亲自己做了君主,又把他父亲的许多姬妾作自己的妻子,他凭武力树威势,是不能用仁义道德说服的。(注意“罢”的通假、“妻”的活用、“可以”的古今异义。)(3)果真可行的话,为什么不能办!只是该怎么办呢?(注意实词“诚、顾”的意义、“何为”的倒装、固定结构“奈何”的解释。)(4)为什么要这样办?因为匈奴贪图汉朝的丰厚礼物。陛下拿一年四季汉朝多余而匈奴少有的东西多次抚问赠送,顺便派能言善辩的人用礼节来开导启发他。(注意实词“币、鲜、遗”和虚词“者、因”的意义、“讽喻以礼节”的倒装。)篇四: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
因为 对楚有二心 1 贰于楚也。
因为它对晋无礼,而且对楚有二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 这的
我不能早任用您,如今事有紧急就来求您,这是寡人的过错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 表承接 拿、用 把 这 3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冒昧的拿这件事麻烦您,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当做
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为什么 来 取独 取独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势力雄厚了,您的势力就薄弱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之为,把它作为 取独 通“供” 他们 5 如果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秦国也没有什么害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
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宾语前置标志 代词,它 代词,代“土地” 7 那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他们的边境,又想要延伸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图的土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靠、凭借的 他 结交 用 语气副词,还是 8 代词,郑国
依靠别人的力量反而去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所结交的同盟,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也撤离了郑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荆轲刺秦王》 1 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万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今有一言,“为之奈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进兵北略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鸿门宴》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良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张良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篇五:必修2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兰亭集序》
1、原文: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可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
2、原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翻译:抬头观望辽阔的宇宙,低头品察地上繁盛的事物,用来使眼界开阔、使胸怀敞开,(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
3、原文: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有的人从自己的胸怀抱负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喜好的事物寄托情感,不受任何约束地、自由放纵地生活。
4、原文: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翻译: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或静
或动,各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高兴而满足,竟不知道老年即将到来。
5、原文: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翻译:以前感到高兴的事,顷刻间已经变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命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终将归于消亡。
6、原文: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翻译: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因,(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
7、原文: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翻译:(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赤壁赋》
1、原文: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翻译:听任苇叶般的小船自由飘流,越过那苍茫的广阔的江面。
2、原文: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翻译: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驾风而行,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遗弃尘世,变成了神仙,登上仙境。
3、原文: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4、原文: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翻译:(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又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哭泣。
5、原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翻译:我神情变得忧伤起来,整好衣襟,端正而坐,向友人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
6、原文: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翻译:何况我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
7、原文: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翻译:(我们)把像蜉蝣一样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
8、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翻译:知道(这些)不可能经常得到,(我只能把这种无奈)通过箫声寄托在这悲凉的秋风中。
9、原文: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翻译: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却并没有流去;时圆时缺的(月亮)像那样(不断地圆缺),却终于没有增减。
10、原文: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
共适。
翻译:这是大自然的无穷无尽的宝藏,你和我可以一起享用。
11、原文: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翻译: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显出白色。
《游褒禅山记》
1、原文: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翻译:大概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讲,尚且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2、原文: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翻译: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却未能尽情享受游山的乐趣。
3、原文: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第三篇:哲理文言文及翻译
有哲理的话有许许多多,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文言文的这里句子有哪些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14、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16、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1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8、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19、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2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21、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2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24、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2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2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2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28、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29、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3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3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3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33、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34、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35、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36、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3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3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3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40、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4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42、学不可以已。——《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4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44、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 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7、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附: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锁定谓语,按现代汉语的句法来确定其词性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除倒装句外,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其对应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一致。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比如“他艰难地挪动肥胖的身体”这个句子中,“他”是主语,“挪动”是谓语动词,“身体”是宾语,“艰难”是修饰谓语动词“挪动”的状语,“肥胖”是修饰宾语“身体”的定语。如此看下来,词性、语序这些常规的语法概念是一目了然的。
在文言文中,谓语动词一般不能省略,如果谓语对应的位置上不是动词,我们得首先确定它的词性,继而确立词性活用类别,最后推知它的意思。
例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者。(2015年高考全国课标卷I)
解析:此句中“帝”和“死”二个字的翻译很关键。一个句子中必须要有谓语动词,根据这个规则来分析上面这个句子,可以判断出“帝”和“死”这二个字在这里属于词类活用,从词性上讲都是动词。
示例:我只知道我们的君主可以称帝统治中原这片土地,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立即死去。
例2: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2015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Ⅱ)
解析:本句中“兴”“咨怨”二个词是命题者定下来的采分点,这两个词表面上看都不是动词,但两词都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其“动词性”是很容易得出的。
示例:皇上您发动军队,百姓容易生出咨嗟怨怒,皇上车驾巡游,恐怕很不合适。
二、锁定宾语,判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是词类活用中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名词、形容词、不及物动词带上宾语就成为使动或意动用法了。带宾语是这类词活用的基本标志。
例3: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而止。(2015年高考重庆卷)
解析:“师”是名词,这里带了宾语“之”(有一方一言的人),是意动用法,直译就是“以他为师”。
示例:(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例4: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2014年高考山东卷)
解析:此句中的“活”是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但其带了宾语“其命”,值得研究。再者,“活”在课文《鸿门宴》中出现过(项伯杀人,臣活之)。稍加迁移,即可译出。
示例:皇帝读了奏表,说:“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
三、借助同位置词义对举关系来推测词义
文言文中为了强调表达的效果,常常在一句话中将意义接近的两个词在相同的语法位置上并列出现,形成对举关系。这样,我们便可利用这种对举关系来推测两个实词中较难的那一个实词的词义。
例5: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2015年高考四川卷)
解析:这个句子很工整。“积”对“累”,“一勺”对“微尘”,“江河”对“峻极”,意思都很接近。这里“微尘”好懂,“江河”也好懂,根据同位置的对举关系,“一勺”与“峻极”的意思就能推测出来了。
示例:然而积累每一勺水来形成江河,积累微小的灰尘来形成崇山峻岭,没有志向,没有勤奋,按理说没有理由成功。
例6: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2014年高考天津卷)
解析:“补朝廷之治”与“救宰相有司之失”两个句子的结构相同,意思也应该相近。“失”“失误、过失”之义。根据对举关系,就不会将前一句的“治”这个词简单理解成“治理”了,而应该翻译成“治理的不足或欠缺”。
示例:因此地方上有崇尚道义的人,完全可以用来弥补朝廷治理的不足,补救宰相等大小官吏的过失,从而对百姓有功。
四、抓住倒装句,使之调整成汉代汉语语序
倒装句式是翻译题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熟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特殊句式的表现形式。要按汉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将颠倒的语序理顺,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7: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2015年高考全国课标卷I)
解析: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宾语前置句“不吾索”,要翻译成“不索吾”。
示例:金人即使不索求我(这个人),我也应当与太子一起前往(同行),请求拜见两位敌军将领酋长并当面斥责,也许万一可以实现成功呢。
例8: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2014年高考湖南卷)
解析:首句“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与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求人可使报秦者”的结构一样。是什么样的缙绅呢?是与徐孟祥交往的缙绅。
示例: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
以上从四个方面谈了高考命题者在文言文翻译中经常设置的采分点,同学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应予强化,要不断增强采分点意识。另外,还应注意翻译后的句子在整体上要通顺、无语病,注意书写的大方、清晰。
练习
将下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示例
1庄周家中贫穷,所以去向监河侯借粮。(注意点:含介宾短语后置)
2我昨天来,道路中有呼喊的声音,我回头一看,是车辙中有一条鲋鱼在那里。(注意点:“焉”字是兼词,要翻译好)
3我失去了平常的环境,我没有生存的地方,我只要能有一斗一升的水就能活下去。(注意点:“常与”属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第四篇:文言文哲理句子
古文中具有哲理的100句修身名言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2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2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2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3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31、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3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3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3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3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3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4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4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42、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4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44、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45、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4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47、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48、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4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50、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5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5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5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5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5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5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5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58、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59、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元行冲传)60、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6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6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6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6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65、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唐李白?江上吟)6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6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6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6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70、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唐韩愈?送孟东野序)7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72、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7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7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75、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7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77、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7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79、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80、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唐贾岛?剑客)8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8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8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84、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唐僧云览)85、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宋欧阳修?戏答元珍)8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87、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88、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8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90、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9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92、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宋王安石)9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9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9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9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98、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9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宋陆游)篇二:古文中有哲理的句子
古文中有哲理的句子
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2、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
13、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
14、一寸光阴一寸金。
1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1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20、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2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2、万物兴歇皆自然。
23、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2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2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2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8、天若有情天亦老。
2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0、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3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3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古人学问
33、山外青山楼外楼。
3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
37、人生七十古来稀。
3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39、人而无仪,不死何为。4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1、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4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45、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7、满招损,谦受益。
4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9、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50、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5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5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5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54、尽信书,不如无书。
5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56、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5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9、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60、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6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6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63、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64、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6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6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6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68、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6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70、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71、多行不义必自毙。7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7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74、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7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76、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7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78、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7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80、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篇三:2013-1-7文言议论哲理类2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一也。
何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疆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非有孔、曾、墨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然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乱而政不修,此三者陈涉之所以为资也。是谓之土崩。故.
曰:天下之患在于土崩。
①何谓瓦解?曰:吴、楚、齐、赵之兵是也。七国谋为大逆,号皆称万乘之君,带甲数十万,威足
以严其境内,财足以劝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权轻于匹...夫而兵弱于陈涉也。当是之时,先帝之德泽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境外之助。此之谓瓦解。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由此观之,天下诚有土崩之势,虽有布衣穷处之士或首恶而危海内,陈涉是也;况三晋之君或存乎?天下虽未治也,诚能无土崩之势,虽有强国劲兵,不得旋踵而身为禽.矣,吴、楚、齐、赵是也,况群臣百姓能为乱乎哉?此二体者,安危之明要也,贤主之所留意而深察..
也。近者关东五谷不登,年岁未复,民多穷困,重之以边境之事,推数循理而观之,则民且有不安其..
处者矣。不安故易动,易动者,土崩之势也。故贤主独观万化之原,明于安危之机,修之庙堂之上,. 而销未形之患也。其要,期使天下无土崩之势而已矣。诚以天下为务,则汤、武之名不难侔,而成、康之俗可复兴也。此二体者立,然后处尊安之实,扬名广誉于当世,亲天下而服四夷,余恩遗德为数
③世隆,南面负扆摄袂而揖王公,此天子之所服也。
(取材于徐乐《言世务书》,有删改)
【注释】①吴、楚、齐、赵之兵:指汉景帝三年(前154)吴楚七国之乱。
②成、康:指周成王和周康王,其时天下安定,百姓富足。③负扆(yǐ):背对屏风。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三者陈涉之所以为资也资:参考、借鉴. b.威足以严其境内严:使??畏服. c.此二体者,安危之明要也要:要旨、要领. d.推数循理而观之数:规律.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财足以劝其士民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b.非权轻于匹夫而兵弱于陈涉也扬名广誉于当世.. c.不得旋踵而身为禽矣况群臣百姓能为乱乎哉.. d.则民且有不安其处者矣若属皆且为所虏.. 8.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来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然(七国)不能西攘尺寸之地 b.民多穷困,(又)重之以边境之事 c.不安故(民)易动,易动者,土崩之势也 d.扬名广誉于当世,(则)亲天下而服四夷 1 ②篇四:古文中有哲理的句子——摘抄 古文中有哲理的句子——摘抄
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2、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
13、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
14、一寸光阴一寸金。
1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1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20、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2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2、万物兴歇皆自然。
23、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2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2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2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8、天若有情天亦老。
2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0、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3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3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3、山外青山楼外楼。
3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
37、人生七十古来稀。篇五:古文中具有哲理的100句修身名言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2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2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2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2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2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3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31、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3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3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3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3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3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3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4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
4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42、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
4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44、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
45、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4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47、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
48、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4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50、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
5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5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
5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
5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
5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5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5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58、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59、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元行冲传)60、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6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6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6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6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65、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唐李白?江上吟)6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6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6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6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70、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唐韩愈?送孟东野序)7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72、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7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7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75、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7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77、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7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79、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80、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唐贾岛?剑客)8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8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8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84、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唐僧云览)85、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宋欧阳修?戏答元珍)8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87、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88、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8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90、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9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92、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宋王安石)9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9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9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9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98、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9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00、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第五篇:文言文句子翻译
文言文句子翻译
文言文句子翻译要做到以下几点“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逐字对应翻译,同时,做好留、对、换、补、删、调。
留,即保留法,保留文言文中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留那些特殊的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谥号、年号、庙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翻译时照搬即可。如:庆历四年春,滕子金谪守巴陵郡。
对,对应直译,逐字落实。译文尽可能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风格,大量采用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词,要求字字落实。如:断其候,尽其肉,乃去。
换,即替换法。对词义、用法、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翻译时要替换为现代汉语。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补,即增补法。补出相关省略成分和省略的语意。常考的是省略主语、宾语和介词“于”,是、为使译文明白通顺,不产生歧义,必须补出为省略的成分。补出的部分可以用括号标出。如,问所从来,具答之。
删,文言文中某些虚词,如发语词、音节助词、部分连词等,在句子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可删去不译。
调,将倒装语序调准为正常语序,对于倒装句式要先找出该句的谓语,再以此为核心,找出主、宾、定、状、补,然后分析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和介宾结构后置等现象,再做调整。如:行者休于树。
此外还要注意常见的文言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