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诗:咏黄旭华

时间:2019-05-13 15:0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言诗:咏黄旭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言诗:咏黄旭华》。

第一篇:七言诗:咏黄旭华

咏黄旭华

题记

黄旭华,男,中国核潜艇之父,1926年3月12日出生

于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区田墘镇,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

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

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1994年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保守国家最高机密,黄旭华在研

制核潜艇期间,淡化了和家人之间的关系。若干年之后他的工作可以公开了,家里人才知道,他是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

业。2014年1月黄旭华当选中国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感动

中国十大人物。

献身国防隐姓名,秘造潜艇举世惊。使命担当千钧重,后超设计万点红。早年参加地下党,后来入列军工兵。报效祖国尽忠孝,无怨无悔这一生。

2017.3.23

第二篇:七言诗:咏自由

咏自由

题记:

“自由即有权做一切无害于他人的任何事情。”

——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

“真正的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

是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卢梭《社会契约论》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 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

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恩格斯

“只有在履行自己的义务中寻求快乐的人,才是自由地生活的人。”

——西塞罗

莫谓自由无拘束,冲撞地禁冒犯天。行为乖戾触底线,信口雌黄惹祸端。诗文内容要遵宪,思想宣传忌胡言。法律允许范围内,没人干涉没人拦。2016.12.23

第三篇:学习黄旭华心得体会参考

隐姓埋名三十载,勇探龙宫志不改。极限深潜数百米,骑鲸蹈海显风采。潜艇入海无言语,壮我国威谁敢来!下面是由写写帮文库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黄旭华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黄旭华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一】

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黄旭华等8人“共和国勋章”。

《面对面》栏目记者此前对95岁的黄旭华进行了专访。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曾经30年未能回家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

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下水试航,因核潜艇在现代战争中战略地位重要,国际上一些军事大国纷纷加强了这一新型武器的研制工作。

为了能够强有力应对西方大国的核讹诈,1958年,作为国家最高机密的中国核潜艇工程正式立项。当时34岁的黄旭华参加了“核潜艇总体设计组”工作,是最早研制核潜艇的29人之一。

第一,进入这个领域就不能出去,干一辈子,犯了错误也不能出去。你一出去就把国家机密带出去了,犯了错误留在这打扫卫生。第二,绝对不能泄露单位的名称、地点、任务、工作的性质。第三,当一辈子无名英雄,不出名。人家问我你能够承受得了吗?我说能够承受得了。参加核潜艇工作,我就像核潜艇一样,潜在水底下,我不希望出名。

一穷二白起步

土办法解决尖端技术难题

核潜艇是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其研制难度远非常规潜艇可比拟。包括黄旭华在内的科研人员没有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中国的核潜艇事业从零开始。

我们的工作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陈毅讲了一句话,你们把事情搞出来,我这外交部长就好做了。没这个实力,我们国家在国际上是没有地位的。

在当时的条件下,黄旭华和其他科研人员想了很多土办法,来解决尖端的技术难题。没有计算机计算核心数据,他们就用算盘、计算尺,甚至用磅秤来解决核潜艇的重心问题。

核潜艇牵涉到五万多个台件、几千米长度的管道电缆、一千多吨的钢材,这么多东西组合在一艘潜艇上,要保证重量重心在最好的位置上非常困难。我们的同事没有怨言,咬紧牙关把它搞出来。我们在船台的入口处放了一个磅秤,凡是拿进船台的都要过秤,所有的重量要跟我计算的一样,重心如果不一样马上要调整。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鱼雷攻击核潜艇“401”艇神秘下水。1974年八一建军节这天,“401”艇正式交付海军,编入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这是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上马三年后开工,开工两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入列。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我必须下去,我要为这条艇负责到底!”

1988年年初,我国核潜艇研制工作迎来了一个关键的日子,按设计极限在南海进行深潜试验。试验前,参试人员心情忐忑,有人甚至给家人写下了遗书。这种氛围,与美国的一次核潜艇极限深潜航试验有关:1963年,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在进行极限深潜航试验时,因事故沉没,艇上129人无一生还。

当得知舰上操作人员承受着超常的心理压力时,黄旭华亲自与他们对话,让他们对试验成功树立信心:这次做试验绝不是让你们去“光荣”,而是要大家把试验数据完整拿回来。座谈会上,他宣布要上艇与大家一起参与深潜试验。

他们说总设计师的任务是坐镇在水面的指挥船上,您下去干啥?我说我下去,万一试验过程当中发生了哪些不正常现象,我会及时协助艇上的援救,采取措施及时避免事故扩大。作为总设计师我要为这条艇负责到底,我必须下去。

64岁的黄旭华是全世界第一位参与深潜试验的核潜艇总设计师。最终,“404”艇抵达水下极限深度,成功完成预定的深潜试验。黄旭华现场写下“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这几个字是我从事核潜艇事业的写照。一个是“痴”字,一个是“乐”字。痴,痴迷于核潜艇,献身核潜艇的事业我无怨无悔。乐,乐在其中,对待任何事物都是乐观对待。

隐姓埋名30年

父亲去世也不知他在干什么

由于核潜艇研制是国家最高机密,从1958年到1988年,求索的这30年,也是黄旭华隐姓埋名的30年。

1957年元旦,黄旭华回乡探望家人,他向母亲承诺要“常常回家看看”。可是,包括他自己在内,全家人谁也想不到,自此一别,竟要30年后才能再次相见。1958年工作调动后,他与父母的联系只能通过信箱,父母多次写信问他在哪个单位、做什么工作,他总是避而不答。父亲去世时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他也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对于黄旭华的多年不归,亲人们多有怨言。弟弟妹妹们说:三哥大学毕业了,就忘了家,忘了养育他的父母。黄旭华的母亲再三说:三哥不是这样子的人!但是,30年没回家,母亲难免也有不理解。

1987年,《文汇月刊》发表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讲述了他为中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30年的事迹。文中虽然没有提到他的名字,但写了“他妻子李世英”。黄旭华把这篇文章寄给了母亲,老母亲知道这是她的三儿媳。文章尚未读完,老人已经泪流满面。

当我母亲知道我搞核潜艇,她感觉到自豪。她把子孙们叫来,说了一句,“三哥做事大家要理解要谅解”。“理解”和“谅解”传到了我的耳朵,我真的哭了。我说儿子对不起他们,我没有当好儿子,也没有当好丈夫,也没有当好父亲,核潜艇就是我的一切。不能说我对家没有感情,我欠了我的父亲母亲,欠了我的爱人女儿,欠了一辈子还不了的情债。有人问过我,你为什么能够这么坚持?我讲了一句话: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个一直在我心里面。

1988年,黄旭华借着到x大亚湾核电站出差的机会,终于回到阔别30年的x海丰的老家。93岁的母亲终于等到了自己的三儿子。

母亲去世的时候,我把母亲的一条旧围巾拿来。每年冬天,我一定会戴母亲的围巾。我感觉围了这条围巾母亲就一直跟我在一道,我真的想念我的母亲。

95岁高龄仍坚持工作

给新一代核潜艇设计者当啦啦队长

如今,为核潜艇奉献了一生的黄旭华已经95岁高龄,一只耳朵已听不太清,但腿脚还算利索。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第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仍然每天坚持来到他的办公室,继续他的工作。

虽然我现在年龄大了,已经退出一线,但我感觉我的责任并没有完。世界上的技术竞争非常激烈,其中最严峻的竞争表现在国防科技领域。竞争当中,你落后了就要挨打,所以我们任重而道远。我95岁了,人家说您不要去上班。我还是有责任的,我现在的责任是给新的这一代当啦啦队长,给他们鼓劲儿。

学习黄旭华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二】

黄旭华,1924 年 2 月 24 日出生于xx,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核潜艇之父,是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他隐姓埋名几十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在某次深潜试验中,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作为总设计师亲自随产品深潜到极限。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一、黄旭华院士个人经历 黄旭华上小学时,正值抗战时期,家乡饱受日本飞机的轰炸。海边少年就此立下报国之愿。高中毕业后,黄旭华同时收到中央大学航空系和x交通大学造船系录取通知。在海边长大的黄旭华选择了造船。新中国成立初期,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核威慑。上世纪 50 年代后期,中央决定组织力量自主研制核潜艇。黄旭华有幸成为这一研制团队人员之一。执行任务前,黄旭华于 1957 年元旦回到阔别许久的老家。63 岁的母亲再三嘱咐道:“工作稳定了,要常回家看看。”但是,此后 30 年时间,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父亲直到去世也未能再见他一面。1986 年底,两鬓斑白的黄旭华再次回到x老家,见到 93 岁的老母。他眼含泪花说:“人们常说忠孝不能双全,我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直到1987 年,母亲收到他寄来的一本《文汇月刊》,看到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里有“他的爱人李世英”等字眼,黄旭华的 9 个兄

弟姊妹及家人才了解他的工作性质。与对家人隐姓埋名相比,黄旭华的爱人李世英承担了更大压力。忙时,黄旭华一年中有 10 个月不在家。结婚 8 年后结束两地分居,李世英才知道丈夫是做什么的。

二、黄旭华院士对我的启发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向这一位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人身上学到我们身上所缺少的东西,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我简单概括以下几点:

(一)当代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 世界历史的进步与发展表明,能否赢得青年人,是一个政党能否真正保持青春活力的基础;

青年人是否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是一个国家是否繁荣昌盛的标志,青年兴旺则国家兴旺,青年强盛则国家强盛,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而言,历史和现实都已经充分告诉我们,青年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和民族就有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就有强大的动力。对于当代青年而言,一个人理想信念的追求会影响人生发展方向。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世界的荒芜。祖国梦想与青年个人梦想,相得益彰,辩证统一。“中国梦”是包括青年人在内的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当代青年应该努力追寻的目标。“中国梦”的提出,不只是对国家、社会发展的科学认识和解读,它同时具有相当深刻丰富的人文精神与科学内涵,它对当代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二)当代青年要锤炼高尚品格

历史已经无数次告诫我们,一个民族只有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富有,才会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一个民族在精神上是否富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它是否具有强大的民族精神、价值支撑。在那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社会,鲁迅先生认为,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三)当代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 众所周知,人来到世上,要适应社会,要成长进步,就必须不断学习。学习是一个人立身、处事、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重要基础。当代青年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就得不断学习。

(四)当代青年要发扬创新精神 创新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在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新为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绩和收获。当今时代,改革开放的战略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快速发展的事实是最显著的成就,与时俱进的状态是最突出的标志。社会发展潮流,时代进步特征无疑都是来自于改革创新。

(五)当代青年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可以看成是青年人之间的竞争,在当今历史条件下,中国青年要成长为赢得国际竞争、赢得国家未来的一代人,必须树立宽广的世界眼光、前瞻的未来意识。今天,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格局的不断扩大,东西方世界思想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不断加大,各种文化意识相互影响。当代青年在这种情

况下参与国际文化竞争,既需要有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信,着力将其发扬光大,也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进而不断推动民族复兴伟业的进程。

三、结语 黄旭华的先进事迹十分感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虽然已 93 岁高龄,仍旧坚持周一至周五每天工作半天。黄旭华这种坚韧不拔、克服困难、砥砺前行的精神,必将激励我们砥砺奋进。当代青年应具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品德、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青年人应当积极把握适逢其时的机遇、应当从容直面各种风险挑战,努力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伟业当中,不怕困难,勇于锻炼,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同事推荐的,蛮实用的。

学习黄旭华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三】

每年我们都会听到看到有这样的一群人的感人故事。我们学会感动,从这群人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时代的印记,看到中国人的脊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向这一位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人身上学到我们身上所缺少的东西,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

沉默是金--黄旭华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无声的英雄故事。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x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为我国的高科技术行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是搞核潜艇的,父亲临终都不知道自己儿子这么大出息。对此,感动中国委员会的颁奖词说:“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是啊,无声但是其力千钧!像黄旭华爷爷学习,立志报效祖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感动我的不止黄院士一人,也不止组委会评选出的十人。还有一部分人,也和他们十人一样,坚守信念,持之以恒;把奉献举在头上,把责任放在心上;把道义担在肩上,把艰辛咬在嘴上;把聪明、智慧、仁心、善良,紧紧地捆在身上,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燃烧自己,释放光芒。他们,都是共和国真正的精英,时代的楷模,国人的榜样!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我还是喜欢隐姓埋名每天上班

“我还是喜欢隐姓埋名每天上班”

前天,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93岁的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和82岁的x省x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两位全国道德模范被习近平总书记一再邀请,坐到自己身边。昨天,作为大名鼎鼎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回到x,一下飞机就受到热烈欢迎。

习近平总书记很平易近人

昨天下午两点左右,黄旭华院士和夫人李世英一起缓缓走出机场出口(如右图)。虽然最近几天一直很忙碌,但他精神不错,看到记者,笑容掩饰不住。

黄院士说,原来他是被安排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后面拍照,没想到习近平总书记把他请下来。“我很激动,激动得都说不出话来了。”邀请同坐的整个过程才短短几分钟,但习近平总书记和黄旭华之间还是有了短暂的交谈。“习近平总书记首先问我是哪个单位,干什么工作的,然后就问,“年纪那么大了,身体怎么样,累不累。””

黄院士说,习近平总书记很平易近人,很尊重知识分子。当有记者问道,习近平总书记还和他谈了些什么,黄院士的眼里闪过一丝调皮,表示这是自己和习近平总书记之间“不能说的秘密”。

还是喜欢隐姓埋名工作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1959年,苏联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毛泽东听后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x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当时,核潜艇长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手头只有一位外交官从国外带回的一个核潜艇模型。这个玩具模型被专家们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而“真家伙”的内部结构则一无所知。黄旭华和同事们克服10多个顶级难题,逐渐让中国的核潜艇出现了丝丝“轮廓”。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88年,我国政府对外宣布:中国进行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打击力量的国家。至此,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走完了它的全过程。

因为工作性质,黄旭华院士曾经隐姓埋名30年没有与家人联系,已至耄耋之年的他,至今也还没退休。他仍旧坚持周一至周五每天工作半天,上午8点半准时到办公室。昨天在现场接受采访时,他评价自己,还是喜欢隐姓埋名,做好工作。“我已经93岁了,还能做多久,就算多久!”

学习黄旭华心得体会参考范文【四】

这段时间,我校教师掀起了学习黄旭华院士的高潮,恰逢前段时间,我看了《凤凰网》对黄旭华的专访节目。对黄旭华院士的了解更深了一层,感受也更深刻了。

黄旭华,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x省海丰县红海湾区田墘镇,祖籍x省x县新寮村(客家人),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振兴。而这一切都要依靠教育,没有优质的教育,科技创新等于纸上谈兵。

今天,我们向黄旭华同志学习,就是学习他报效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学习他敢为人先、锐意创新、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学习他生命不息、学而不倦的学习精神;学习他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努力奋斗的伟大情怀;学习他团结协作、甘为人梯的博大胸怀,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为全面振兴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习黄旭华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五】

每年我们都会听到看到有这样的一群人的感人故事。我们学会感动,从这群人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时代的印记,看到中国人的脊梁!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向这一位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人身上学到我们身上所缺少的东西,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

沉默是金--黄旭华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无声的英雄故事。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x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为我国的高科技术行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是搞核潜艇的,父亲临终都不知道自己儿子这么大出息。

对此,感动中国委员会的颁奖词说:“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

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是啊,无声但是其力千钧!像黄旭华爷爷学习,立志报效祖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感动我的不止黄院士一人,也不止组委会评选出的十人。还有一部分人,也和他们十人一样,坚守信念,持之以恒;把奉献举在头上,把责任放在心上;把道义担在肩上,把艰辛咬在嘴上;把聪明、智慧、仁心、善良,紧紧地捆在身上,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燃烧自己,释放光芒。他们,都是共和国真正的精英,时代的楷模,国人的榜样!

学习黄旭华院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每年我们都会听到看到有这样的一群人的感人故事。我们学会感动,从这群人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时代的印记,看到中国人的脊梁!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向这一位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人身上学到我们身上所缺少的东西,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

沉默是金--黄旭华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无声的英雄故事。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x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为我国的高科技术行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是搞核潜艇的,父亲临终都不知道自己儿子这么大出息。

对此,感动中国委员会的颁奖词说:“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

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是啊,无声但是其力千钧!像黄旭华爷爷学习,立志报效祖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感动我的不止黄院士一人,也不止组委会评选出的十人。还有一部分人,也和他们十人一样,坚守信念,持之以恒;把奉献举在头上,把责任放在心上;把道义担在肩上,把艰辛咬在嘴上;把聪明、智慧、仁心、善良,紧紧地捆在身上,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燃烧自己,释放光芒。他们,都是共和国真正的精英,时代的楷模,国人的榜样!

第四篇:黄旭华论文

誓言无声

——记中国战略核潜艇设计者黄旭华院士 关键字:人在社会中的作用、世界观与方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决心要把核潜艇搞出来不动摇,一切其他什么事情,我都可以忍受,我都可以不顾。”有这样一个人,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得淡如水,将近三十年里在荒无人烟的秘密小岛,在既当办公室又当宿舍楼的军队大院,忍受着寒霜刺骨,只是为了国家,他就是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自作打油诗“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的黄旭华。

兢兢业业了数十载,黄旭华院士终于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为世人敬仰,享受独属于他的荣耀。我们在为其的事迹感动时,更应该从深层次的去思考。黄旭华院士教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又应该做什么。

一:关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思考

人类在谋求物质生活资料以维持自身生存和不断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形成了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方法,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法上的失误。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包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像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黄老曾说:“思想里没有更多复杂的东西,很简单,列宁说过的,要他一次把血流光,他一次把血流光,要他血一滴一滴慢慢流,他愿意一滴一滴慢慢流,更关键是要你一滴一滴慢慢流,你能够忍受下去,党和国家需要我血一天一天慢慢流,我就一天一天慢慢流。”1957年,黄旭华进入最早一批研制核潜艇的29人队伍,进入之初领导明确提出不能泄露工作单位的性质、从事的工作任务,要隐姓埋名当一辈子无名英雄。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黄老身先士卒,默默坚守,在研制核潜艇的30年间,淡化了和家人之间的关系,若干年之后工作得以公开家人才知道他是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在此期间,黄旭华院士为人民献身、付出一切的观念在不断深化,支撑着他度过风风雨雨,忍受常人无法想象的苦楚,形成了坚定的为国献身信念,三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正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的颁奖辞说的那样: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黄老令人敬佩!

二:关于人在社会中的作用的思考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历史的前提条件。个人是社会产生与存在的现实前提和基础,社会是个人交互作用的产物。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的贡献。

杰出的科学家的创造性活动对于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核潜艇被称为国之重器,黄老被誉为中国的李科维尔、中国核潜艇之父。正是靠着黄旭华等科技人员不眠不休地努力,在没有外援、没有资料、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创造了世界核潜艇研制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度,使中国成为当时全球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之一。

黄院士用实践证明了当初许下的承诺,实现了为国家付出一切的坚定信念、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追求和道德情操无遗地展现。黄老的办公室里没有空调,分房时挑了没人要的顶层,夏季室内温度经常达到39.5摄氏度,直至2005年,他才在家里装了一台空调。黄旭华没有专车,所里最好的两辆小车是买了几年的“桑塔纳”。黄老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依然不忘身上的重担,没有抱怨,只有全身心的付出,核潜艇之父的荣誉称号确是实至名归。70年代末美国核潜艇“长尾鲨”号做深潜试验中,当快接近极限深度—— 300米时出事了,核潜艇和艇上100多人葬身于2000多米深的海底。世界上曾有 10多艘核潜艇在进行试验或航行时沉没了。试验前黄旭华与同事们仔细检查了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以及所有艇上设施,确认万无一失之后才决定试验。这时的总设计师怀抱始终一丝不苟必将带来成功的坚定信念,也为了给试验人员增强信心,按规定可以不下艇的他,坚持亲自下艇。黄老将生命置之度外的爱国情怀令人敬佩!黄旭华为提高人们思想道德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树立了一个榜样,黄老始终对党忠诚、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淡泊名利,执着于党和国家的事业的事迹和高尚品格深深感动着无数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优秀的一群,他就是鲁迅先生所讲的——“中国的脊梁”。

三:关于社会意识的作用的思考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当今文化发展的重点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应努力建设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服务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甘于奉献。黄旭华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用自己的坚持信念、忠诚奉献、无怨无悔的付出和满腔热情的浓浓爱意为我们书写出中华民族美德的壮丽画卷,使我们的灵魂接受美德的洗礼,使我们反思自己的言行。我们要以黄旭华院士为榜样,对照先进找差距,着力查找在实际中存在的不足,从一点一滴做起,开拓进取,勇往直前,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积极积聚发展的正能量。让我们的心中充满爱,长怀对国家、对周边人的感恩之心,以感动中国人物为榜样,让美德的光和热温暖我们,照亮我们前行。

第五篇:黄旭华事迹观后感

黄旭华事迹观后感

2014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事迹: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

人物简介:

黄旭华,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新寮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曾任核动力潜艇总设计师,中国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所长。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曾先后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防科工委二等奖,他参与完成的我国第一代核替艇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导弹核潜艇研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

者。

黄旭华,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之一,著名船舶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作为我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开拓了我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

事迹材料:

结缘核潜艇

黄旭华原籍广东省揭阳市,1926年3月出生于广东海丰田墘镇。在家乡读过初中后,为了进入有名的省立高中,年少的他步行数十公里跋山涉水去广东梅县再辗转广西桂林中学求学。从小生长在海边的他,战乱中见到日军的舰艇炮击沿海城市,他就暗下决心,要为振兴祖国造船事业作出贡献。就为了这个目标,他在考取上海交通大学的时候选择了船舶制造专业。从此,黄旭华与船舶、舰艇结下了不解之缘。1949年,黄旭华从上海交大船舶制造系毕业。青年时代的黄旭华怀有满腔的爱国热情,同年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

织,开始了为党奉献一生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黄旭华开始从事舰船研制工作,先后从事过民用船舶和军用舰艇的研究设计工作。然而,他从来没想到自己的名字会和核潜艇连在一起。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中央请求研制导弹核潜艇,党中央、毛主席很快批准。核潜艇研制马上进入准备状态,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船舶制造专业的黄旭华被选中参加研制。1959年,前苏联领袖赫鲁晓夫访华,我国领导人希望前苏联帮助中国发展核潜艇。但赫鲁晓夫认为中国人造不了核潜艇,只要前苏联有,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赫鲁晓夫的傲慢令毛泽东发出巨人的怒吼: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从那时起,黄旭华的人生就牢牢地和核潜艇拴在了一起。

“蓝色巨鲸”出海

1958年国家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之后,当时年仅32岁的黄旭华便与一批科研人员告别家人,隐姓埋名来到偏僻 的半岛上,开始研制中国第一代核潜艇。

在当时中国这样一个舰船制造基础薄弱的国度,进行这项尖端复杂的国防科研是很困难的。当时困难之大,今天难以想象:没有特厚钢材的加工设备,甚至连核潜艇专用的特殊高强度钢板的研制工作也没有开始;艇上成千上万的零件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涉及全国24个省市的2014多家工厂和科研单位,工程复杂,牵涉面广,难度可想而知;尤其关键的是当时我们的核工业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而国外可借鉴的资料和发表的论文真假难辨,每查阅一份资料都要求用 “第三只眼”去认真分析、反复试验。1962年,这项工程不得不暂时下马,但仍保留部分技术骨干继续关键技术的研究。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给研制工作吹来了东风,核动力问题的解决成为可能。1965年,中央批复同意该工程上马,我国的第一艘核潜艇从此正式开始研制。

谁能想到,在研究工作开始时只有

黄旭华等少数人搞过几年苏式仿制潜艇。核潜艇是啥模样,大家都没见过。研究探索过程中,他们弄来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拆了装、装了又拆,而对 “真家伙”的内部结构则一无所知。黄旭华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潜艇的形状。他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艇体的形状。常规潜艇因大部分时间可水面航行而大多采用适应水面航行的常规线型,而核潜艇大部分时间在水下航行,为了尽量减少水对潜艇的阻力,必须采用水滴型体。为了掌握水滴型体水下和水面航行的操纵性,美国采取了分三步走的办法。我们是不是要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呢?黄旭华带领设计人员一头扎进综合性实验室,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在解决我国核潜艇建造以及如何一步跨越美国几代产品,进入20世纪60年代初期世界水平等重大技术决策上,黄旭华和其他研究人员共同组织,依靠广大科技人员,从我国科学技术和工业

生产能力出发,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这 “三件法宝”,工程终于取得了巨大进展。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及其团队就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几万个数据,解决了核潜艇的操纵性问题,核潜艇外形设计三步并作一步,成功研制出了水滴型。这之后,科技人员又围绕着新式潜艇的15个难题展开了攻坚战。最后,这些难点又被综合为七大技术关键。技术攻坚战打得十分漂亮,从1965年~1970年,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先后取得了成功,其中一些成果已经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终于,中国的核潜艇搞出来了!核潜艇各项性能也均超过美国的第一艘核潜艇。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的 “蓝色巨鲸”下海试航!中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74年8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 “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

序列。1981年,我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1988年,我国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能力的国家。人民海军也由此成为一支战略性军种。

首位亲自下水深潜的总设计师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深度在南海作深潜试验。这一年黄旭华已经62岁。内行人都明白,这是一次重要的试验,也是一次最危险的试验。几百米在地面上再平常不过,但在水下这可是核潜艇下潜的极限深度,具有很大的危险性。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核潜艇 “长尾鲨”号在深潜试验中还未接近极限深度300米时出事了,核潜艇和艇上160多人全部葬身海底。世界上曾有10多艘核潜艇在进行试验或航行时沉没了。

中国只有常规潜艇下潜经验,而核潜艇要复杂得多、危险得多。这艘从里到外全部由中国人自己造出来的核潜艇,能闯过首次深潜试验的大关吗?黄

旭华和同事们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才决定下潜。按说试验时黄旭华在指挥艇上坐镇指挥就可以了,但他为增强参试人员的信心和掌握第一手试验资料,坚持上艇亲自作深潜试验:50米、100米……当到达设计深度时,核潜艇的艇壳每平方厘米要承受几十公斤的压力,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 “咔哒” “咔哒”的声响,在水下几百米深处听起来真有点令人毛骨悚然。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直至最后胜利。终于潜艇在设计要求深处一切完好,深潜试验成功了!黄旭华成为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参加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长期以来黄旭华不能向亲友透露自己是干什么的,也由于研制工作实在太紧张,从1958年~1986年,他没有回过一次老家探望双亲。30年来,他的8个兄弟姐妹不知道他在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这个

儿子在干什么,母亲从60来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30年,别梦依稀。面对亲人、面对事业,黄旭华隐姓埋名30载,默默无闻、寂然无名。正是这些无私的科技工作者,在人们难以想象的困难条件下,用智慧、用无坚不摧的爱国精神,书写出了壮丽的核潜艇诗篇。

黄旭华院士曾两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如今年过八旬的他虽已退下一线,但仍在为国防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建设孜孜不倦、献智献策。

主要成就

在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多次海上试验任务中,他作为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副指挥,严格执行上级指示,处理了许多重大技术问题,并荣获船舶工业总公司个人一等功。曾先后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防科工委二等奖,他参与完成的我国第一代核替艇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

特等奖,导弹核潜艇研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

1958年,聂荣臻元帅以战略家的勇气向中央请求搞核潜艇,党中央、毛主席很快批准。核潜艇研制马上进入准备状态,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黄旭华说,“船”和“艇”沾边儿,组织上则看中了他宽阔前额下面潜藏的智慧。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中国提出希望苏联帮助,但赫鲁晓夫认为,中国人造不了核潜艇,只要苏联有了,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赫鲁晓夫的傲慢,令毛泽东发出巨人的怒吼: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从那时起,黄旭华的人生就牢牢地和核潜艇拴在了一起。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谁能想到中国的核潜艇竟是从玩

玩具开始的。当时,只有黄旭华等少数人搞过几年苏式仿制潜艇,潜艇和核潜艇有着根本区别,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他们弄来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拆了装,装了又拆,而“真家伙”的内部结构则一无所知。黄旭华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潜艇的形状。可不要小看这个形状,它对于在阻力很大的海水里航行的潜艇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艇体的形状。为了确定水滴线型的可行性,他和同志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试验,没有试验风洞和大型水池,没有厚钢板加工设备,关键的是中国还没有陆上核电站。1963年这项工程不得不暂时下马。1965年,二、六机部党组建议恢复研制工作,中央很快批复同意重新上马。

黄旭华十分清楚,研制核潜艇,美国走了三步,原苏联走了五步。中国怎么搞?照美式苏式,稳妥,但时间拖不

起。一步到位,时间短,但风险太大。可是我们有什么理由非走别人的老路不可呢?就象战斗中不能走侦察兵走过的老路而要走侦察兵画给你最近的线路那样,黄旭华选择了“太多风险” 的路——三步并作一步——一步到位。

这是一条看似平坦却步履艰辛的路。当时,国外资料真假难分,虚实难辨。某外刊资料称:为保证导弹发射落点精度,美国打算在艇上装一个65吨重的大陀螺,以稳定其航行状态。但这么大的物体中国不能生产,设计组反复论证分析试验数据,表明没它也行。但专家争论激烈,人家比我们先进都用,我们不用,发射时潜艇翻了谁敢负责?打不中目标谁敢负责?黄旭华想:我们是独立研究,不是抄袭,有什么必要跟在人家屁股后边跑?既然试验可以不装,就应该相信自己的试验——不装,黄旭华拍板定案。后来得知,其实美国压根就没有装,黄旭华总算没上当。

这之后,科技人员又围绕着新式潜

艇的15个难题展开了攻坚战。最后,这些难点又综合为七大技术关键。这些攻坚战打得十分漂亮,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先后取得了成功,其中一些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中国的核潜艇,新婚不久,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历尽艰辛,中国的核潜艇终于搞出来了。

196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试航。

1974年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

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

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内行人明白,这是一次重要试验,也是一次最危险的试验。所有参试人员明白,中国只有常规潜艇

下潜经验,而核潜艇要复杂得多危险得多。70年代末,美国的“长尾鲨号”就是在深潜试验时,下去后再没有上来,艇上160多人全部葬身海底,至今无法知道失败原因。这艘由里到外全部由中国人自己造出来的艇,能闯过中国核潜艇研制史上的首次深潜试验大关吗?包括有关专家都似有疑虑,有的参试人员做好了牺牲准备,向亲人嘱托了后事。黄旭华也明白:越是危险的试验,越需要沉着冷静,越需要精神集中。他和同事们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才决定下潜。按说,试验时黄旭华应在指挥艇上坐镇,但他为增强参试人员的信心和掌握第一手试验资料,坚持上艇亲自作深潜试验:50米、100米……到达深潜设计要求,艇壳承受着巨大的水压,多处“咔嗒”、“咔嗒”地n向……终于,潜艇在设计要求深处一切完好,深潜试验成功了,消息传到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竟放声大哭。

当下水试验的所有任务都按照预想顺利完成后,在场的科技人员终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在人们难以想象的困难条件下,用智慧,用一种无坚不摧的爱国精神,书写出了壮丽的核潜艇诗篇。

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 黄旭华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学习黄旭华院士事迹心得体会

这段时间,我校教师掀起了学习黄旭华院士的高潮,恰逢前段时间,我看了《凤凰网》对黄旭华的专访节目。对黄旭华院士的了解更深了一层,感受也更深刻了。

黄旭华,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红海湾区田墘镇,祖籍广东省揭阳县新寮村,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振兴。而这一切都要依靠教育,没有优质的教育,科技创新等于纸上谈兵。

今天,我们向黄旭华同志学习,就是学习他报效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学习他敢为人先、锐意创新、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学习他生命不息、学而不倦的学习精神;学习他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努力奋斗的伟大情怀;学习他团结协作、甘为人梯的博大胸怀,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为全面振兴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向黄旭华院士学习活动心得

4月25日,我市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之父、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黄旭华专题报告会,黄旭华始终对党忠诚、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淡泊名利,执着于党和国家的事业的事迹和高尚品格深深感动着我市干群。黄旭华院士立足本职岗位,艰苦奋斗,成为我国核潜艇之父,他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30年隐姓埋名,身先士卒,默默坚守,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追求和道德情操。黄旭华的感人事迹不仅是汕尾人的骄傲,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榜样。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更应立足本职,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我市的教育创强,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学习黄旭华院士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培养下一代,培养出各行各业杰出人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并教育学生以黄旭华院士为榜样,刻苦

学习,立志成才,使自己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总之,我们要以黄旭华院士为榜样,对照先进找差距,着力查找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勇往直前,团结奋斗,积极凝聚推动汕尾教育事业发展的正能量。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为汕尾振兴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小学

***

2014年5月15日

观看黄旭华院士后有感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

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14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

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三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

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为了造出我们自己的核潜艇,他30年隐姓埋名在荒岛工作,无法和家人联系,堪称一部国防版的“潜伏”。他生在广东,却早已定居武汉,是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昨天晚上,“感动中国”2014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已经88岁高龄的黄旭华院士入选。他的家人感叹,虽说这个荣誉不关名声和任何财富,但它告诉我们,国家对这一代科技

工作者并未忘记。

“潜伏”30年没有回过老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1959年,苏联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这一年开始,由于工作性质需要高度保密,黄旭华开始减少了和家人朋友的 1

联系,整整30年没有回过广东老家。不多的家信中也只能告诉父母自己在北京工作,但工作单位、地址和具体内容一个字不能透露。

当时,核潜艇长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手头只有一位外交官从国外带回的一个核潜艇模型。这个玩具模型被专家们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而“真家伙”的内部结构则一无所知。黄旭华和同事们克服10多个顶级的难题,逐渐让中国的核潜艇出现了丝丝“轮廓”。那时没有

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在做深潜试验时,艇上的100多人,下去了就再也没上来。中国进行这项最危险的试验时,身为总设计师的黄旭华却亲自下水,这在世界核潜艇研制中从未有过。

1988年,我国政府对外宣布:中国进行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打击力量的国家。至此,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走完了它的全过程。

“忙得连娘老子都不要了”

无法在父母身边尽孝,为他们养老送终,可能是黄旭华院士一生的遗憾。黄旭华的父亲于20世纪70年代去世,当时黄旭华忙于工作,无法回去奔丧;每年过春节时,家里的人聚在一起,只有他这个“三哥”永远缺席,大家都会对他有所埋怨:“不知道在做什么,忙得连娘老子都不要了!”

1988年,已经两鬓斑白、62岁的黄旭华终于回到了广东老家,母亲这时已经93岁。当时,有媒体报道了黄旭华的事迹,老人终于知道了自己这个30年不知踪迹的三儿子是在进行一项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她把所有的子女都叫到身边,叮嘱他们:“你们要理解你们的三哥,不要再埋怨他。”听到这句话,黄旭华的眼泪立刻流了下来,母亲的理解也让他释然了许多。

1995年老人临终前,黄旭华从北京赶回广东老家,仅仅两三个小时后,老人就离世了。直到现在,早已儿孙绕膝的黄旭华院士跟晚辈谈起自己的父母,仍然感到心痛和遗憾。

年近90仍每天坚持上班

虽然已经是88岁的高龄,但黄旭华院士的身体仍然很不错。他除了有轻微的高血糖外,在每年的医院体检中,医生都对他的身体状态表示满意。据了解,这要归功于他多年来坚持打太极拳的习惯,黄院士每天都会练习40多分钟 的陈氏太极拳,空闲时喜欢养花。他现在每天还坚持上半天的班。

一位知情人透露,日常生活中,院士一家经常有很浓郁的音乐艺术氛围。院士擅长扬琴、二胡和小提琴等多种乐器,夫人年轻时很喜欢苏联歌曲,现在演唱苏联民歌更是驾轻就熟,大女儿也很喜欢演奏小提琴,家里两把小提琴都是院士的珍藏,一把自己留着,一把送给了大女儿。只要不出差,平时过节时,家里都会聚上不少人,举行一个小型的家庭音乐会。院士和子女伴奏,夫人演唱,很有气氛。

2014-05-152

2014感动中国人物1: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2014感动中国人物第一位: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誓言无声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

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14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26 ~

~ 27 ~

下载七言诗:咏黄旭华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言诗:咏黄旭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言诗:咏郎平(五篇)

    咏郎平坊间争赞铁榔头, 排球情节写春秋。 三连登顶加冠冕, 一腔热血报国忧。 髌骨粉碎忍伤痛, 婚姻波折暗泪流。 慧眼选材终获胜, 人生拼搏有智谋! 2017.1.17......

    七言诗:咏老年夕阳红

    咏老年夕阳红 终生勤恳献辛劳,锦绣山川镌自豪。工厂田园添璀璨,江南塞外更妖娆。青春朝彩曾射斗,夕阳晚霞又燃烧。余晖今映中国梦,放眼未来看大潮。 2016.7.8......

    七言诗:咏三峡水电站

    咏三峡水电站 题记 三峡水电站,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又称三峡工程。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西陵峡段与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

    学习黄旭华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黄旭华院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每年我们都会听到看到有这样的一群人的感人故事。我们学会感动,从这群人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时代的印记,看到中国人的脊梁! 实现中华民族的......

    学习院士黄旭华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是歌舞升平幸福美满,是需要无数仁人志士的奉献和牺牲才能成就的。小家小爱固然重要,但是当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为了国家,为了大家,要能随时放得下个人的小家小......

    学习黄旭华心得体会[大全5篇]

    将自己的科研储备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力求知行合一,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有的怀揣建设家乡的信念,奔赴祖国的中西部地区,到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发挥专业所长,报效......

    观看黄旭华院士后有感

    观看黄旭华院士后有感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

    七言诗:咏董明珠(共五则)

    咏董明珠 题记 董明珠,女,1954年8月出生于江苏南京,企业家、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世界公仆领袖联谊会经济领袖分会副会长、空调行业会长,先后毕业于安徽芜湖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