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曲龙小学教师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上级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探索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评价机制,以此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评价对象
全体教师。
三、评价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教师研究和开发课程,进行富有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因此,对教师的评价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㈠ 政治思想素质(10分)
1、政治品格(2分)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追求事业的发展。
2、工作态度(3分)
教师工作态度端正,工作量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工作效率高。
3、遵章守纪(2分)
教师能遵守党纪、政纪、国法和职业道德规范,能按照我市规范办学行为的有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
4、为人师表(3分)
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待同事、对待学生、对待家长都要做到为人师表。师生关系融洽,对学生充满爱心。
㈡ 教育理念(10分)
1、教育理论(2分)
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教学特点,自觉地学习吸收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能根据需要正确表述和与别人交流现代教育理论。
2、教育观念(3分)
教师能树立“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课改意识(3分)
教师能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深刻钻研教材,把握其内涵,教学及管理能体现《纲要》、《课标》、新教材的基本要求。
4、教学定位(2分)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㈢ 基本素质与能力(20分)
1、学科知识(3分)
教师要熟识所教学科的有关概念、基本知识、基本体例,掌握本学科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点,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
2、文化素养(2分)
教师应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懂得基本的百科、生活常识,了解相关学科与本学科的联系;教师应具有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能以自身文化素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进步。
3、参与共事能力(2分)
教师能主动参与学校、教研组和同事的教育教学规划设计,并能提出合理建议。在工作生活中具有与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的能力。
4、反省与计划性(2分)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不断地进行自我诊断与分析,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建议,并能调整自己的学习、工作计划。
5、教学研究(3分)
教师能按常规教学的要求进行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辅导与评价学生,能采用多种媒体手段实施教学,并能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6、科研能力(3分)
教师有教学科研的意识,承担课程改革实验课题,养成规范、科学的研究习惯。
7、自我发展能力(2分)
教师能不断提高自身学历,接受继续教育,养成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的习惯,形成自我改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8、课程开发能力(3分)
教师能树立新的课程观,有效地开发校本课程,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㈣ 课堂教学(35分)
课堂教学的评价以《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中的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为依据。
㈤ 教学绩效(25分)
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6分)
教师所教班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能体现自主学习、独立钻研,探究学习、质疑问难,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的学习方式。
2、学生学习的发展(4分)
重点考查各类学生的发展变化,考查他们在学习上是否都有发展。
3、教学成绩(12分)
从教师所教学科的及格率和优秀率以及进步幅度等方面进行考查。
4、特长培养(3分)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所教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得到充分发挥。
㈥ 变量考核(加分最高10分封顶,减分最高不超20分,各项具体分值由学校自行确定。)
1、荣誉称号
教师本学年度获得学校及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要给予加分,具体包括先进教师、先进工作者、模范班主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论文论著获奖、科研成果等。
2、违法违纪
教师受到违法违纪处分或处罚时要给予扣分。
3、学生违纪
学生发生严重违法或重大违纪案件的要给予班主任、任课教师扣分。
4、责任事故
由本人直接原因造成严重事故的要给予扣分。
5、学生流失 本学年度班内流失学生要按流失人数给班主任和直接责任教师按比例扣分。
四、评价要求
1、在新的评价体系中,应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诊断、反思和改进,强化教师参与评价的主体意识,突出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要注重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的反馈信息,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改进教学行为的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要注意充分发扬民主,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增加评价过程的透明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价方案的制定,在共同商讨中建立共识,使评价的目的、标准、方法、程序、要求等人人明确。
4、注意评价过程的全员参与,调动全体教师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主动性。
5、要注意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相结合,提高评价结果的有效性,降低主观性和随意性。
五、评价实施
1、学校成立评价领导小组进行教师评价工作。
2、设计评价工具与方法。教师自评,可根据各学校教师评价方案及指标体系设计相关的评价表,如:学校教师评价表、周期性的工作计划总结和自我分析材料以及过程性资料等;学生、家长、同行对教师的评价,可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利用举办家长开放日和教师公开课的方式来收集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评价意见;学校或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可通过听汇报、座谈、检查教师的各种教学资料和文件、听课、查阅各类记录等方式进行。
3、收集和分析能反映教师素质发展和教育教学活动及成果的有关资料、信息,可采用观察、访谈、查资料等多种方法对教师进行评价。
4、建立和完善教师评价档案管理制度。各学校要建立教师评价专项档案,将教师评价的有关资料、信息收集起来,并注意完整保存。
六、评价结果
1、评价结果呈现
可采用分数、等级、定性评语等方式。
2、评价结果的分析
评价组织领导者要将收集的评价信息进行整合,找出每个教师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教师在接受评价结果的前提下,写出改进计划。
3、评价结果的使用
评价结果应装入教师评价档案,作为评定教师教学业绩和评优、评模、晋升职称的依据。同时,评价结果应作为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自我提高的依据。
二〇一〇年九月
第二篇:教师综合素质多元化评价实施方案
教师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政治良好、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计。”新课改能否走出应试教育,能否打破墨守成规筐架而推陈出新,关键系于教师。教师是学校群体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是实施新课程的组织者、研究者和开发者。对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建设一支业务精良,品德过硬的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教师评价,在我市还比较薄弱,或者说尚未建立独立的评价体系,它往往以受教育者在应试过程中的表现,来衡量教师教育成果的好坏。一个时期以来,对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结构,也曾进行过一番轰轰烈烈的讨论,常用“重结果、轻过程”、“重表象、轻合作”的评价往往导致教师评价误区。因此,在评价教师时要尊重个体差异,少横向比较,多纵向发展性的综合评价。评价者不能完全用同一标准去定论,应用多把尺子度量,就应以多元化的角度评价教师,以评价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一、指导思想
1、教师评价要评出水平,就是评价教师时要实事求是,力求客观公正。由于评价是一种主体性认识活动,受评价主体的价值观、认知角度及情感影响,难免带有主观性的成份。科学的教师评价力求主体性
和客观性的统一,以事实为依据,以方案规定的价值准则为参照,尽量排除或缩小因个体认知偏差、价值观不同或感情因素造成的判断误差,力求客观公正。
2、教师评价要评出干劲,就是在评价教师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突出激励功能是现代人员评价的和个突出特点,它要求我们不要把教师评价仅仅看作是对教师工作优劣作出判断的过程,而是将其视为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教师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过程。这就要求在教师评价中充分肯定成绩和进步,激发成就动机。同时也不回避教师存在的不足,但在表现为合理运用评价机制,鼓励教师之间公平竞争,促成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教师评价要评出方向,就是评价教师时要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引导教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评价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一是面向全体教师。二是面向个体全面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职业道德、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方面全面发展,而且驽驭新教材的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也应得到协调发展。
2、差异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尊重个体差异和阶段差异。多从个体纵向发展评价,少从群体横向比较。注重发挥主体作用,有效地突出主体性,相信个体都有发展潜力的发展性,都有个性的差异性,都有创新的创造性。
3、系统性原则:评价的内容多元化,注重从整体角度协调各评价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评价的形式多样化,以促进评价内容、方式更完
善、更系统。
4、开放性原则:在广泛征求评价对象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评价方案等。评价过程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让评价者心悦诚服,知道自己阶段发展所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发展树立自信心。
5、实践性原则:一是评价方案的制定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充实。二是在实践中收集合理化建议,虚心接受评价对象的意见。坚持评价实事求是,实践的原则,杜绝暗箱操作,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的评价现象发生。
三、评价的内容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确定教师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依据:一是《教师法》第22条关于教师考核评定的规定:“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二是社会发展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三是教师工作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因此,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涉及的范围较广,内容也十分丰富,可以从多种视角加以审视。教师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基本上可划分为教师基本素质、教师履职行为和教师工作绩效三个要素群。
1、基本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素质的好坏决定着教师工作成效的高低,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根据《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和《小
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中关于任职条件的规定和新时期对教师质量观的探讨,教师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个性心理品质。
(1)思想道德素质
首先,教师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教师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素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栋梁之材。
其二,教师要具备有崇高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师德中的核心问题,是教师价值观最根本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教师爱和教育爱上。“经师易做,人师难当”,职业理想具体表现在事业心、责任感、积极性三个方面。
(2)业务素质
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根据《教师法》第8条对教师义务的规定,教师的业务素质包括业务知识和业务能力。首先,教师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教师的业务知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及其掌握程度。教师的业务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所谓“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教师要交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教师还应该是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溪。根据教师职业知识的功能分为三个方面的知识:一是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即教师所具有特定的学科知识。二是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即个体成为教师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三是教
师的实践性知识,即教师在实施自己有目的的行为过程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和解决难题的知识。包括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和课堂情境知识和解决难题的知识。总之,扎实的职业知识是良好教师的必备条件。
其二,教师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合理的能力结构是教师在工作中综合运用各类知识实施教育职能的保证。合理的能力结构指胜任现实工作及未来发展的各种能力,包含:一是理解他人和他人交往的能力。这是教师有效实现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所必须的,也是教师群体形成教育合力,教师与社会各界合作搞好学校教育以及积极投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所必须的。二是组织管理能力。教师的教育工作是在班组群体中开展的,如果没有组织管理能力,就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群体生活中施展才华,得到生动活泼地发展。三是教育研究能力。具有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是现代教师工作富有创造精神和活力的必然要求。四是教育机智。教育工作不是机械性地、按部就班地简单重复劳动,而是富有创造性的复杂劳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教育机智。具体表现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情境中,具有感受、判断处于生成和变动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新状态、新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教育时机和转化教育矛盾、冲突的机智;迅速作出教育决策、改变教育行为的魄力。五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能力(如组织教学、教学评价、教学实验以及信操作现代教学媒体和研制教具等各种具体能力)。六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的指导能力,以及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自我修养与素质的信息摄取能力。
第三篇:教师综合素质多元化评价实施方案.
教师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 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政治良好、业务精良, 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计。”新课改能否走出 应试教育,能否打破墨守成规筐架而推陈出新,关键系于教师。教师 是学校群体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 是实施新课程的组织者、研究者 和开发者。对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建设一支业务精良,品德 过硬的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教师评价,在我市还比较薄弱,或者说尚未建立独立的评价体系,它 往往以受教育者在应试过程中的表现,来衡量教师教育成果的好坏。一个时期以来, 对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结构, 也曾进行过一番轰 轰烈烈的讨论,常用“重结果、轻过程”、“重表象、轻合作”的评价 往往导致教师评价误区。因此,在评价教师时要尊重个体差异,少横 向比较, 多纵向发展性的综合评价。评价者不能完全用同一标准去定 论,应用多把尺子度量,就应以多元化的角度评价教师,以评价促进 教师的全面发展。
一、指导思想
1、教师评价要评出水平,就是评价教师时要实事求是,力求客观公 正。由于评价是一种主体性认识活动,受评价主体的价值观、认知角 度及情感影响, 难免带有主观性的成份。科学的教师评价力求主体性
和客观性的统一,以事实为依据,以方案规定的价值准则为参照,尽 量排除或缩小因个体认知偏差、价值观不同或感情因素造成的判断误 差,力求客观公正。
2、教师评价要评出干劲,就是在评价教师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 功能。突出激励功能是现代人员评价的和个突出特点, 它要求我们不 要把教师评价仅仅看作是对教师工作优劣作出判断的过程, 而是将其 视为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激励教师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 过程。这就要求在教师评价中充分肯定成绩和进步,激发成就动机。同时也不回避教师存在的不足, 但在表现为合理运用评价机制, 鼓励 教师之间公平竞争,促成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教师评价要评出方向,就是评价教师时要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引导教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评价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一是面向全体教师。二是面向个体全面发展,要求 教师不仅职业道德、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方面全面发 展,而且驽驭新教材的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也应得到协调发展。
2、差异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尊重个体差异和阶段差异。多从个 体纵向发展评价,少从群体横向比较。注重发挥主体作用,有效地突 出主体性,相信个体都有发展潜力的发展性,都有个性的差异性,都 有创新的创造性。
3、系统性原则:评价的内容多元化,注重从整体角度协调各评价要 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评价的形式多样化,以促进评价内容、方式更完
善、更系统。
4、开放性原则:在广泛征求评价对象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评 价制度、评价方案等。评价过程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让 评价者心悦诚服, 知道自己阶段发展所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 为 今后的发展树立自信心。
5、实践性原则:一是评价方案的制定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 完善、充实。二是在实践中收集合理化建议,虚心接受评价对象的意 见。坚持评价实事求是,实践的原则,杜绝暗箱操作,闭门造车,脱 离实际的评价现象发生。
三、评价的内容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 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确定教师综合素质评 价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依据:一是《教师法》第 22条关于教师 考核评定的规定:“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二是社会发展对教师所 提出的要求;三是教师工作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因此,教师综合素质
评价涉及的范围较广,内容也十分丰富,可以从多种视角加以审视。教师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基本上可划分为教师基本素质、教师履职行 为和教师工作绩效三个要素群。
1、基本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素质的好坏决定着教师工作成效的高 低,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根据《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和《小
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 中关于任职条件的规定和新时期对教师质量观 的探讨, 教师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个性 心理品质。
(1思想道德素质
首先, 教师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教师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理论, 并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素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 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栋梁之材。
其二, 教师要具备有崇高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师德中的核心问题, 是教师价值观最根本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教师爱和教育 爱上。“经师易做, 人师难当” , 职业理想具体表现在事业心、责任感、积极性三个方面。
(2业务素质
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根据《教师法》第 8条对教师义务的规定,教师的业务素质包括业务知识和业务能力。首先, 教师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教师的业务知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 科学文化知识及其掌握程度。教师的业务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 作的前提条件。所谓“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教师要交给学 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教师还应 该是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溪。根据教师职业知识的功能分为三个方面的 知识:一是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即教师所具有特定的学科知识。二是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 即个体成为教师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三是教
师的实践性知识, 即教师在实施自己有目的的行为过程中所具有的课 堂情境知识和解决难题的知识。包括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和课堂情境 知识和解决难题的知识。总之, 扎实的职业知识是良好教师的必备条 件。
其二, 教师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合理的能力结构是教师在工作中综 合运用各类知识实施教育职能的保证。合理的能力结构指胜任现实工 作及未来发展的各种能力,包含:一是理解他人和他人交往的能力。这是教师有效实现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所必须的, 也是教师群体形成教 育合力, 教师与社会各界合作搞好学校教育以及积极投入社区精神文 明建设所必须的。二是组织管理能力。教师的教育工作是在班组群体 中开展的, 如果没有组织管理能力, 就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群体生活 中施展才华,得到生动活泼地发展。三是教育研究能力。具有科研意 识和科研能力是现代教师工作富有创造精神和活力的必然要求。四是 教育机智。教育工作不是机械性地、按部就班地简单重复劳动,而是 富有创造性的复杂劳动, 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教育机智。具体表现在进 行教育教学的情境中, 具有感受、判断处于生成和变动过程中随时可 能出现的新状态、新问题的能力, 准确把握教育时机和转化教育矛盾、冲突的机智;迅速作出教育决策、改变教育行为的魄力。五是圆满完 成教学任务的教学能力(如组织教学、教学评价、教学实验以及信操 作现代教学媒体和研制教具等各种具体能力。六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的指导能力, 以及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自我修 养与素质的信息摄取能力。
第四篇: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试行)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小学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小学学生是否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和遂平县教育局《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以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采取多元化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和个性特长,通过评价来达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励和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关注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发展潜能;使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共性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要关注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评价,关注情感体验、学习态度及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发展。
2、发展性原则。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发展性与个体性差异,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创造性发展,使评价工作成为学生、教师、学校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教育过程。
3、科学性原则。建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严格评价程序,开发简便易行的评价工具,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素质。
4、多元性原则。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信息系统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途径立体化,使评价工作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交互活动,注意发挥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在评价过程中的协同作用。
5、激励性原则。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评价真正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要注重评价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反馈、自我矫正,坚持月评、学期评、学年评的连续评价方法,达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目的。
6、民主性原则。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开展有效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要及时沟通,增进了解,努力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评价内容及依据
1、主要内容: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
2、信息来源: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于学校每学年对学生发展状况详实的记录与评价。包括日常表现、关键性材料、学生特长表现记录等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材料。评价时,所依据的材料必须客观、原始、真实,能充分证实该学生在评价项目中所达到的程度与发展的状况。
3、关键材料:能够表明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材料,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于表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状况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主要包括:①关键考试的成绩:一般指期中、期末或统考成绩,能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②关键的表现性作业:指学生在真实背景下所完成的任务,如探究报告、实验操作、小科技发明等,主要表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③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社区服务):主要体现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合作交往能力以及为他人、为社区服务的精神品质,包括学生参与各类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描述、活动成果、学生的感悟反思等;④特长与获奖情况:包括学生在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和组织的各类比赛中获得的奖励或能够证明自己特长与潜能的资料;⑤自我描述:即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包括个性描述、学习反思、感悟以及发展计划等;⑥他人的评语:指对学生有重要影响或对学生非常了解的人给学生的评价。
4、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成长记录要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成绩记录及各种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和学生的观察与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
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实证性材料和数据为依据,要在充分参考学生成长记录和关键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作到客观公正,避免以偏概全。
四、评价的方法与步骤
1、评价时间。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于6月底完成。
2、评价方法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采用综合评语加等级评价的方法进行。综合评语主要对品德、情感、态度、日常表现以及学习情况进行定性描述,尤其要突出学生的素质特长和发展潜能,评语应准确、精练。等级评价主要根据附表中一级指标的六个项目分设四个等级(A为优秀、B为良好、C为合格、D为不合格)。
3、组织与实施。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体由各班组织实施。工作程序如下:
(一)健全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负责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成员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成员由校长、教导主任、教师和家长代表组成,以7-9人为宜。其主要职责是根据《遂平县中学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监督班级评价工作,对班级评价结果进行确认、存档,接受学生、家长、社会的监督、咨询与申诉,及时解决处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问题,对评价中出现的分歧予以澄清和仲裁,并对评价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2)建立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工作,评价小组由班主任任组长,科任教师为成员,小组成员为3-5人。所确定的评价小组成员为学生授课的时间不能少于1学年,并对该班学生比较熟悉和了解,同时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诚信品质。评价小组名单要在评定工作开展前两周向评定班级所在的学生公布。对于该班三分之一以上学生有异议的小组成员,学校评价委员会要对其做出相应的调整。班级评价小组的主要职责是根据《遂平县中学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制定本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细则与具体评定方案,组织班级学生评价工作,为学生做出综合性评价、接受家长的咨询等。
(二)实施评价
(1)学生综合素质等级评价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同学互评、班级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学校总评等级认定等。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本人平时表现,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各个方面的要求,学期末在《成长手册》中写出不超过200字的描述性评语,整理并提供相关证据,作为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参考依据。
家长评价。由家长根据学生的表现,按本方案评价标准,在《成长手册》中进行综合评定,作为班级评价的参考。
同学互评。以班级为单位,每位学生根据同学平时表现、同学本人的陈述以及所提供的材料,依据评价标准对本班每一位同学(包括自己)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确定相应等级。
班级评价。在学生自评与互评的基础上,班级评价小组的教师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对本班学生的学业成绩、个人特长、获奖情况等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参考学生自评、互评与家长评价结果,依据评价要素和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确定相应等级。对学生本人和家长的评价结果,学校及其教师可根据平时的了解对其诚信度进行确认后方可参考。
对于评价小组成员之间的分歧,要通过集体研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评价结论。对于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价委员会研究决定。
(2)学年和小学毕业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认定办法:综合素质评价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等。
等级评价的具体办法为:每学年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对照“主要参考依据”及其关键表现入手,通过整体判断对各二级指标给出一个等级,以A、B、C、D呈现,将各二级指标评出的等级A、B、C、D分别赋值为5、4、3、2,然后再计算出每个一级指标总分值,将各一级指标得分相加后,再从高到低按比例还原成等级。其中A等占20%,B等占40%,C等占35%,D等占5%以下。各等级的比例可以在5%的范围内调整。将学生评定为D级应非常慎重,原则上不得超过该年级学生总数的5%。其中被评为市、区级以上优秀班集体的班级,A、B等级的比例可适当提高。被确定为A、B等级的学生必须在学校公示,公示时间为一周。公示期满没有疑义,学校方可将“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加盖学校公章后存入学生学籍档案。
五、制度建设与保障措施
1.建立公示制度
各年级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本年级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学校要公示评价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名单,公示各班评价小组的组成人员名单,以便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进行监督。评定过程要确保公平、公正、民主、透明。
结果评出后,把等级评价为A、B级的学生名单及时在学校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一周),C、D等级的学生,由学校评价委员会和班级评价小组及时以通知单或其他形式告知学生本人和家长。
2.建立举报和申诉制度
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对评价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不公正现象和行为,或者对评价结果存有异议,自公示之日起一周内,首先向学校评价委员会进行举报或申诉。学校评价委员会对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及时解决,有问题的要及时纠正,无问题的要耐心给予解释说明。对学校评价委员会的处理不满意的,上诉人有权向教育部门评价领导小组举报或申诉。
3.建立诚信制度
学校评价委员会要与所有评价委员会组成人员、评价小组组成人员签订诚信协议,建立诚信记录档案。
学校要对教师、学生、家长进行诚信教育。教师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在同学之间的互评中,做到客观公正,在自评中做到实事求是。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与学生做好评价工作,不得为学生提供虚假证明,不影响学校的评价工作。
4.建立评价质量监控与完善机制
在评价工作中,学校评价委员会要对评价质量进行监控,充分了解有关信息,及时解决有关问题。
学校评价委员会对各班评价工作要及时进行抽查,对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核查,如有重大问题要重新组织评价,对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等严重影响评价工作的违纪行为,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5、加强培训和宣传工作
学校要对参加评价的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深刻认识和理解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内容、标准、方法、程序、制度等,确保评价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要避免教师或他人对评价工作的非正常干扰,避免造成同学之间的不和睦团结,要关注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及评价可能对同伴关系产生的消极影响。
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科学习评价的关系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小学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整体表现的全面评价,而学科学习成绩评价只反映某个阶段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来取代现行的以学科成绩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也是学生评价制度改革的方向。但目前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还不能一步到位地完全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来取代现行的评价方式。只能采用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科成绩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七、评价结果的使用
1、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由学生所在学校对学生一个学年或整个小学阶段各方面整体状况的书面评价,因此,应作为学生表现的主要依据装入学生学籍档案并向学生家长反馈。
2、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但是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班级评价可按学期进行。各班进行的周评比、月小结可作为学期或学年总评的依据。
第五篇: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太行路学校初中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要有利于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健康发展;要有利于引导家长、社会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从而进一步推进我校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评价标准(见学生评价表)
三、评价组织
为加强对我校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成立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李艳
副组长:刘元林
邓峰
成员:王立伟
杨凤萍
孔刚刚
董修祯
各班主任 主要职责:确定学校的评价方案,制定学校的评价程序;指导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组织并监督学校评价工作,处理评价过程中的纠纷,对评价结果进行认定;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对评价中出现的分歧予以仲裁;组织教师对全校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
反馈意见,指导改进教育教学;对全校初中部教师和初中学生家长进行培训,开展相关宣传和解释工作。
四、评价工作原则
一是“三公”原则。坚持评价工作公平、公正和公开,保障对学生作出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
二是“三化”原则。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教师均参与评价工作;评价形式多样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评价操作信息化。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及时把相关评价信息电子化,在评价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率与客观性。
三是“三结合”原则。坚持形式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共性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间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
五、评价方法与程序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贯穿整个初中阶段。每学年学期末进行。
1、资料建设。各班级要全面建设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
成长记录档案袋主要记录和收集学生日常主要行为表现材料,为综合素质评价提供实证材料。实证材料必须是原始、真实、完整、全面的。学校建议主要收集以下八类实证材料:1)各类课程学习的阶段性或终结性考试或考查成绩;2)考勤及日常突出表现的统计材料;3)关键性作品、作业;4)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记录和证明;5)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表彰、奖励证明、证件;6)关键性评语;7)
经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认可的特长鉴定;8)自我描述。
2、评价程序: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先由学生本人作出自我评价,经家长签字同意后,上交班级评价小组。然后按评价内容标准和要求完成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最后评价结果如实汇报到学校。
1)学生自评:学生对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价鉴定,并写出描述性评语,描述性评语不超过150字。
2)学生互评:每一位学生对照标准,对本班每一位同学(包括自己)进行评价量分。
3)教师评价:评价小组的教师,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对照评价标准,对全班每一个学生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价量分。
4)结果合成:每个维度的评价,学生互评占20分,教师评价占30分,统一考试、考查等硬性评价结果占50分。学生自评不纳入结果合成,无统一考查的等级评价,学生互评占40分,教师评价占60分。
毕业生最终评价结果的合成:七年级评价结果占30%,八年级评价结果占30%,九年级评价结果占40%。
5)结果审定:学校评价工作领导组对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审查并负责解释。对学生某一基础性发展目标被评价为D等级或A等级的,学校评价工作领导组将上报县评价工作委员会进行审核。
6)反馈与公示:各班级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个人及家
长,评定等级为A等的要公示,接受学生的质询并由班级评价小组研究后给予答复。
7)监察与投诉:对评价过程中出现的违纪违规行为,可向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举报和投诉,也可直接向县有关部门举报和投诉,学校负责调查与处理。学校在接到投诉后1周内作出答复。如对评价结果存在异议的,可向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诉和请求复议;
8)对残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降低标准,以体现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六、呈现与使用
1、评价结果: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应包括两部分:综合性评语和评价等级
1)综合性评语:学生自我评语,教师综合性评语。
2)评价等级:每个维度的评价结果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代表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对学生某一维度评价为D等级时应非常慎重,其材料必须的交学校评价工作领导组进行审核,对符合直接认定为A等级条件的,必须在学校张榜公示15日后报市评价工作委员会审核认定。
3)等级比例:学和毕业生最终评价均划分等级,其中公民道德素养维度A等级不受比例限制,其他四个维度A等级占实际参加测评人数30%,B等占35%,C等占30%,D等不高于5%。
2、评价结果的使用
1)用于指导改进日常教育教学实践。
2)作为学校评估和监控班级教育教学质量的依据。3)作为学生初中毕业的主要依据之一。4)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主要依据之一。
七、评价制度的有关规定
1、全体师生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要公平、公正、合理,要签订诚信责任状。
2、如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被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综合素质评价一、二项等第均为“不合格”。
3、如老师在评价过程中被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经综合考核领导小组核实,将与年终考核、职称评定、工资晋升挂钩。
以上细则未尽事宜,待后完善,解释权归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济源市太行路初中部
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