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和一个语文园地。《明天要远足》主要写小主人公因“明天”要远足而掩饰不住的无比激动、无线期待的心情。《大还是小》写了“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大,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很小,并列举了一些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去做。《项链》是一篇犹如一段优美的海边风光短片的散文。本单元在要求学生认识字、学写生字外,还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本单元中,我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本单元要求会认的字,会写要求的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回顾本单元教学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
成功之处在于:
一、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引导、以读代讲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在朗读中领略。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习,巩固。
二、图文结合,以“读”为主,进行有效刺激,保持学生注意力
一年级的语文学习任务包括读、说、写三个方面,识字做为低年级的识字任务,但不能机械的抄默写。因此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初步阅读,让学生主动识字,在持续阅读中,熟悉文字,并在广泛阅读中,巩固识字。除此之外,阅读还有助于学生保持注意力集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不足之处在于:
一、生字教学相对枯燥,只意识到笔画笔顺的重要性,没有重视孩子对生字的识记能力,应采用多种识记方法帮助孩子巩固对生字的认识。
二、生字书写要求不够严格,学生书写质量较差。
三、对于课堂教学时间掌握不足。
在今后我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争取做到更好。
第二篇:2017新版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备课教师: 备课时间:2016.9.1
一、单元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我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是那么的动人心弦。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而美好的感情,这样的文章往往最能打动人心,也最能引起感情共鸣。单元整体精心构建,选文兼顾诗文,兼顾古今,兼顾中外。所选的课文,作者努力用心灵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让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本单元的选文,注意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性。这几篇课文以不同的生活为背景,抒发了同样感人至深的亲情。
《秋天的怀念》记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无私而伟大的母爱,寄寓了“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
《散步》的题材及其平凡,意蕴却十分丰富,从中可以领悟怎样处理家人关系,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从中,我们也可以读出中年人在家庭中乃至社会中承担的责任。
《散文诗两首》都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欢乐;有母亲的保护,又是何等的幸福。《咏雪》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陈太丘与友期行》是写陈元方的聪颖机智的,小小年纪就知道维护父亲的尊严,可以看出父子亲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读懂浅显的文言文,能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自觉培养积累、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继续学习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3.整体感知文意,能流畅地朗读课文,并初步掌握粗读、圈点勾画的阅读方式,并能较熟练地运用课内所学的阅读方法,拓展阅读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通过揣摩、品味文章中富有哲理和语言优美的语句,培养初步鉴赏、阅读散文、诗歌的能力。
2.了解不同文章抒情的不同特点:有的显豁直白,有的深沉含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热爱家庭,珍惜亲情,学会正确处理家庭中发生的矛盾和纠纷。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继续学习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2.学会通过揣摩、品味文章中富有哲理和语言优美的语句,培养初步鉴赏、阅读散文、诗歌的能力。
3.初步掌握粗读、圈点勾画的阅读方式,并能较熟练地运用课内所学的阅读方法,拓展阅读范围。
4.引导学生热爱家庭,珍惜亲情
四、课时安排
《秋天的怀念》两课时,《散步》两课时,《散文诗两首》两课时,《世说新语》二则两课时
第三篇:语文七上第五单元复习
语文七上第五单元复习
一、基础知识 1.生字词:
第二十一课 蟹 花蕾 堕 丫杈 寂寞 憔悴肃杀 诀别 荡漾 嫌恶 笑柄 可鄙 什物 惊惶 瑟缩 傲然 虐杀 宽恕 恍然大悟 苦心孤诣
第二十二课 抹 攥 逮 怦怦 树杈 寒战
第二十三课 信服 嫩芽 霎时 拆散 委屈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第二十四课 匿笑 祷告 并蒂 菡萏 攲斜 慈怜
2、词语: 21 风筝
憔悴--本指人瘦弱,面色不好看。文中指风筝颜色黯淡。
点缀--本义指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美好。文中指风筝。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相见的离别)。肃杀--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羚羊木雕
仗义--指讲义气。
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散步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所,位置。粼粼--形容水清澈的样子。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悠闲--闲适自得。
分歧--意见不一致。诗两首
沐浴--①洗澡。②比喻受润泽。③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匿笑—偷偷地笑
攲斜—倾斜,歪斜
二、课文理解:
21、《风筝》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他在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发表了代表作《阿Q正传》。鲁迅的作品集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坟》《三闲集》《而已集》等。本文以“风筝”为线索,围绕“风筝”叙写了封建教
育思想对儿童精神上的压制,表现了作者的自我剖析精神和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
22、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通过“查问木雕——赠送木雕——取回木雕”几个情节,表现了一家人不同的心态,并提出疑问:要木雕还是要友情。要不要取回木雕是整个事件的高潮和矛盾的焦点。
23、《散步》以时间顺序叙写散步的过程,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昭示中年人应肩负起承前启后的责任,给人以深刻启示。
24、诗两首。《金色花》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展开三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寄寓了母子情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荷叶母亲》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它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篇末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本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
家、儿童文学家——冰心。
2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选自南朝宋时刘义庆组织人员编写的《世说新语》,它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全书共8卷,分为德行、言语、文学、政事等36门。本文编入“言语”门。通过谢太傅一家雪后赏景的故事,对才女谢道韫给予了有力的赞赏。谢朗的诗形象地写出了雪落的颜色和姿态;而谢道韫的诗在追求形似的同时,更注重了神似,有深刻的意象。《陈太丘与友期》记陈记七岁时的故事,表现了他的聪慧,但主要是写了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和“无礼”为全篇核心。
三、《风筝》一文重点句子理解: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阳光明媚;而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惊异;“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所以“悲哀”。从结构上来说,是引出下文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3.“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不幸”? 以前我一向以为管弟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知道自己做错了,心情沉重起来,受到惩罚,良心遭受谴责,所以说“不幸”。
4.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指前面的哪些事情? 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认为是笑柄,可鄙的;发现小兄弟偷做风筝,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5.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令人感到悲哀而沉重。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的思想来指导。6.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1)“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知道,“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想摆脱也不可能,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2)“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
(3)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
四、文言文:25课《世说新语》两则
1、主要人物简介: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
谢道韫,字无奕,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2、文章简介: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3、文言文原文及注解: A.原文: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①,与 儿女② 讲论文义③。俄而④ 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⑤?”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⑥。”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⑦。”公大笑乐⑧。即 公大兄⑨ 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注解:①内集:家庭聚会②儿女:儿子、女儿、侄子侄女等。③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④俄尔:不久,一会儿⑤白雪纷纷何所似: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什么呢
⑥撒盐空中差可拟:撒在空中的盐差不多可以相比⑦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⑧大笑乐:高兴地笑(了起来)⑨大兄:谢安大哥 A.原文: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①,期日中②,过中不至,太丘舍去③,去后 乃至④。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在不⑤?”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⑥”元方曰:“君与 家君⑦ 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⑧;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⑨。” 友人 惭⑩,下车 引之㈠,元方 入门不顾㈡。
B.注解:①期行:相约同行 ②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③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④乃至:才到(乃:才)⑤尊君在不: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吗)⑥非人哉: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⑦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⑧则是无信:就是不讲信用⑨则是无礼:就是失礼⑩惭:感到惭愧(了)
㈠引之:拉元方的手(引:拉)㈡入门不顾: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顾:回头看)
4、常见重点问题解答:
(1.谢太傅为何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答:谢太傅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谢太傅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2.作者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
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作者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虽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3.可用来比喻飞雪的还有什么? 答:鹅毛、碎云、梨花、蒲公英等。
(4.你认为胡儿与道韫的比喻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这个比喻不仅形似且神似,雪的飘飞与柳絮的飘飞接近,并写出雪的颜色和数量,拥有前者所没有的美感。而且给人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5.请写出几个关于“雪”的古诗词。
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6.《咏雪》全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答:轻松、欢快、融洽、和谐。(7.《咏雪》的主旨。
答:叙述了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突出表现了谢道韫的咏雪之才。
(8.分析《陈太丘与友期》中的人物形象。答:陈太丘:守时。
友人: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能言善辩。对粗俗的客“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正直不阿(ē)的性格。
(9.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是否失礼?为什么? 答:A.元方并非“无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绝,而且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能求全责备。
B.元方有些失礼。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应该给人以改正的机会。
(10.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11.《陈太丘与友期》主旨。
答:记述了年方七岁的陈元方敢于维护父亲尊严,责备父
友“无礼”“无信”,表现了陈元方懂礼识义,聪颖机智,正直不阿,勇敢睿智的性格特点。(12.你还知道哪些少年的智慧故事? 答: 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砸缸等。
五、课文及佳句背诵。
21课第四自然段;23课句式整齐的句子;24课散文诗两首;25课《世说新语》两则:课文、注解、翻译。
第四篇: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复习
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
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复习
一、基础知识 1.生字词:
第二十六课 炫耀 称职 妥当 呈报 滑稽 陛下 精致 头衔 爵士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第二十七课 缥缈 定然 珍奇 闲游 笼罩 疏星
第二十八课 女娲 澄澈 幽光 灵敏 绵延 神通广大 莽莽榛榛 第二十九课 嬉戏 哞哞 潺潺 眨巴 红润 孪生 痒酥酥
2、词语: 皇帝的新装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惊吓,惊惧。
不可救药--愿意是病重得无法医治。比喻人或事物无法挽救。药:治疗。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附和,跟着别人说。
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称:适合;相当。
愚蠢--愚笨,傻;头脑迟钝,不灵活。
滑稽--(言行)引人发笑。郭沫若诗两首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陈列--整齐地摆出物品供人看。
定然--必定。
珍奇--稀有而珍贵的东西。
闲游--悠闲地到外面走走。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模糊--不分明,不清楚。女娲造人
开辟--古代神话,盘古开天辟地,简称开辟,指宇宙的开始。
澄澈--清澈透明。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绵延--延续不断。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兴高采烈--兴致高,精神足。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孪生--(两人)同一胎出生。嬉戏--(书面语)游戏;玩耍。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寓言四则
庇护--包庇;袒护。
凯歌--打了胜仗所唱的歌。凯:胜利的乐歌。
较量--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二、课文理解:
26、《皇帝的新装》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初期创作的童话作品。本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27、《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静夜》在写法和风格上和《天上的街市》很相似,都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转而进入想象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向往。这首诗立足“静夜”,描绘月光、松树、疏星等景物,展开联想,有一位鲛人在天河岸边对着月夜无声地流下了珍珠泪。寄托诗人的失望情绪,隐含对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8、《女娲造人》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文中处处充满了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文章从“影子”“萤火虫”对盲孩子的关爱、帮助中,启示我们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30、伊索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对盲目自高自大的赫耳墨斯进行了讽刺,告诉我们要重视事物的本质,不能爱慕虚荣;另一则《蚊子和狮子》则提醒我们,取得成绩后不要骄傲自满,得意忘形。《智子疑邻》提醒我们不能根据亲疏远近去判断人和事情,不能心存偏见。《塞翁失马》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三、文学知识
1、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2、神话,是人类社会幼年时期的产物,是古代人民对社会和自然现象的美妙解释和奇特想象。
3、联想和想象:联想是由某人、某事或某概念引发而想到的相关的人、事或概念。想象是由人的大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天上的街市》中,诗人由“街灯”想到“明星”再由“明星”想到“街灯”是联想;诗人进而想到天上有“美丽的街市”,牛郎织女在天街幸福的生活,则是想象。
四、文言文30课《寓言四则》 30课:《寓言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略 《智子疑邻》
1、主要人物简介: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2、文章简介:节选自《韩非子•说难》
3、文言文原文及注解: A.原文:智①子疑邻
宋② 有富人,天 雨③ 墙 坏④。其子曰:“不 筑⑤,必将有盗。”其邻人之 父⑥ 亦 云⑦。暮⑧ 而 果⑨ 大 亡⑩ 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 疑㈠ 邻人之父。
注解:智:①聪明,以„„为聪明②宋:指宋国③雨:下雨④坏:毁坏⑤筑:修补⑥父fǔ:老人⑦亦云:也这样说⑧暮:晚上⑨果:果然⑩亡:丢失㈠疑:怀疑 《塞翁失马》
1、主要人物简介:刘安(前179-前122),曾任西汉淮南王。
2、文章简介: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3、原文:塞翁失马
近塞上① 之人有 善术者②,马无故 亡③ 而入胡。人皆 吊④ 之,其父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居⑥ 数月,其马 将⑦ 胡骏马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 髀⑧。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⑨ 者 引弦而战⑩。近塞之人,死者 十九㈠。此㈡独以 跛㈢ 之故,父子相 保㈣。
注解:塞上:①这里指长城一带②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③亡:逃跑④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⑤遽jù:怎么就,表示反问⑥居:经过⑦将jiàng:带领⑧股:大腿⑨丁壮:壮年男子。⑩引弦xián而战: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㈠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㈡此:此人,这个人㈢跛bǒ:瘸qúe腿㈣保:保全
补充:其父fǔ:那个老人,指善术者。
五、背诵文段:27课《郭沫若诗两首》、29课《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中的好词佳句、30课《智子疑邻》及《塞翁失马》课文、注解、翻译、寓意。
第五篇:2017新版语文七上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备课教师: 备课时间:2016.11.22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编的四篇文章,不仅反应了人对动物的了解、认识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阅读这些文章,我们会感悟到动物的可爱与崇高,认识到善待动物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猫》的作者告诉我们要公平、公正的接待人接待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这篇文章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心地的善良,严于律己、善于反省的品格。
《鸟》是梁秋实的一篇优秀散文,描绘了鸟的各种生动的情态,并且由鸟及人,借物抒情通过写鸟来写自己对那种自由自在、潇洒自信的美好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喜爱。
《动物笑谈》一文中,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的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可爱的动物们有时则像捣乱的孩子一样搞恶作剧,让人生气之余忍俊不禁。
《狼》写的是两只狼与一只屠户之间的较量,狡诈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这则寓言故事简洁而又紧张曲折,引人入胜。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本单元的文学常识
2.欣赏优美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情感。
3.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提高对不同题材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领会概括文章表达的基本情感和主张。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提高对不同题材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2.引导学生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3.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课时安排
《猫》两课时,《鸟》两课时 《动物笑谈》一课时,《狼》两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