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变三十载-我眼中的新源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15:3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巨变三十载-我眼中的新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巨变三十载-我眼中的新源》。

第一篇:巨变三十载-我眼中的新源

巨变三十载——我眼中的新源

新源县中心小学 赵雪萍 联系电话:*** 我是一个出生在80年代初期土生土长的新源教育工作者,从记事到现在,我眼中的家乡—新源,有着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对我又有着如何致命的吸引!

还记得小时候出生的小镇在天山支脉脚下,村落稀疏,一条大路东西延伸笔直却不宽敞,我和伙伴们需要走20多分钟,才能到达小学,马路上偶尔驶过一辆四四方方的吉普车或者装饰马车,我和小伙伴们都会惊喜的跟着跑上好一阵。

夏天,抬眼就能望见郁郁葱葱的崇山峻岭,还有漫山遍野的绿草鲜花。每到暑假,我们无论多么娇小的身材,都会雀跃登山去山顶野餐,唱歌、玩耍。去河边拔毛腊,捉小鱼。冬天,白雪皑皑,积雪有时深到能淹没我的膝盖乃至腰间,也给予我们充分发挥了能玩天性的空间。打“地道”战、堆雪人,拉爬犁,打雪仗,无所不欢。如果去偏僻的地方,有时还要骑马。积雪很深,即使从马背上摔下来,也不觉得疼。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受到了最良好的“素质教育”。没有辅导班的任务,没有特长班的压力,学着玩着,玩着学着,每每入学升学考试,总能排在班级前茅,“不明不白”的就进了重点班级乃至大学。

不知不觉,一年一年。我在外求学,接受了优质、领先的信息、教育、文化、娱乐、乃至服务资源,我成长了,进步了。家乡也在悄然的变化中。

时常在听说,老马家的孩子考上另一所名牌大学了,老张家的孩子留京当老师了,老王家这几年挣了不少钱,又买了辆小车;那条马路由于发展旅游,兴建机场,改成高速了,周围的商铺也兴建起来,又多了条地下商业街,南广场附近的城镇区,新建了好几个小区,房价都从原来的几百元一平米涨到现在的逼近三千了。光听老妈给我念叨都够兴奋的,迫不及待的想回去看看。每个假期我无论时间再紧,总要抽出十天半月回家一趟,每回一次,家乡总能给我惊喜。

这还是记忆中的小城镇吗?笔直宽敞的街道,焕然一新的商住区,路上不时驶过一辆辆在大城市街道也能见到的越野车,私家小轿。天刚刚暗下来的时候,夜市的灯火又开始点亮,扎啤、烧烤、麻辣烫,让这个夜晚沸腾,比白天还要热闹。广场上,成群溜旱冰冰的孩子,硬朗却步伐轻盈跳着舞的爷爷奶奶,还有漫步的情侣,这祥和,这气氛胜过忙碌和喧嚣的城市。

我爱家乡,爱她的有节奏,不慌张;爱她的朝气、蓬勃、向上。在出差的短暂日子里,我也一直致力于与我接触的人“宣传”一个真实的新源。还记得几年前去南京学习的那段日子里,一位重庆室友突然问我,新源冬天有菜吃吗,平时怎么取水呢?我顿时无语。最戏谑的是一次上网跟内地同学聊天,同学问我在哪,我开玩笑地说在草原上骑马放羊,他又反问,那你怎么上的网啊,我说,我用的笔记本无线呐,他竟信以为真。让我在得到捉弄人后片刻欢乐之时,又陷入沉思。

是的,新源不仅只是大家印象中的蓝天、白云、茫茫草原上的牛羊和牧民,新源也是绿洲,有高山,有长河。新源更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只有我们真正的新源人才有资格描绘出一个真实的新源。

此刻、我更看到一个欣欣向上,蓬勃发展的新源。这里的能源资源工业已正在集聚和起步;这里的新城市、新街道、新社区硬件设施绝对不亚于内地很多小城市,尽管管理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和创新,但我能看到他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进步过程。这里给我们提供的发展平台更宽阔,这里更需要我们。

三十多载光景,新源与内陆城市的沟通从从前的汽车、火车到飞机,这是一个质的飞跃,这也从某种意义上象征着新源与内地城市差距在缩小,距离不是问题,新源在进步!我们期待未来高铁通车、航空直达内陆省市后,实现横穿中国东西12小时朝发夕至的梦想,这将为新源这匹骏马腾飞加鞭。坚信,未来的新源会更好!

第二篇:激浊扬清三十载观后感

反腐倡廉任重道远—《激浊扬清三十载》观后感

为了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根据县纪委的通知要求,我镇积极组织镇村党员干部收看了广东卫视频道播出的反腐倡廉专题片《激浊扬清三十载》。并要求各党员干部切实加强思想认识,结合自身实际,撰写观后感。

全体镇村党员干部纷纷表示,通过观

看这个专题片进一步认识到我省乃至全国反腐倡廉工作的严峻性和艰巨性,又一次使灵魂得到洗礼,使思想得以净化,希望日后能多组织观看这类专题片。通过收集全镇党员干部的观后发言和文章,经过归纳整理,可以总结为如下三点:

一、腐败现象令人触目惊心

纵观改革开放三十年腐败现象,腐败案件涉案人员之众,受贿金额之大,行为之恶劣,社会影响之深远,令人触目惊心。张文列、叶树章、高森详……一连串腐败分子,无不是在党政机关中身居要位、掌握实权的官员,他们不是利用党和人民所赋予的权力为民做实事、办好事、谋福利,而是甘愿沦为金钱的奴隶,罔顾党纪国法,顶风作案,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不可估计的经济损失,不但侵蚀了党的肌体,破坏了党的建设,而且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二、反腐倡廉成绩显著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省一直未放松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探索和创新,所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纪检监察人的勤勉和坚持是有目共睹的。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廉政承诺制度、开展“民生热线”和“政风行风热线”、每年7月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推进政务村务厂务公开、推行“一年一巡视、一年一评议、一年一谈话”以及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等,无不显示出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广东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视与探索,广东纪检监察人的开拓与创新,勇气与胆识。

三、反腐倡廉任重而道远

腐败案件屡禁不止,腐败分子前赴后继,反腐倡廉任重而道远,这严峻考验着党和人民的决心、智慧和勇气。我们必须举全国之力,打赢这场硬仗。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党政领导干部从清正廉洁一步步蜕变为贪官污吏,必将是理想信念和思想防线的决堤。他们为利益所驱使,经不住诱惑、耐不住寂寞、受不住清贫,终将走向自掘的坟墓。只有筑牢思想防线,明辨是非、坚定立场,才不会随波逐流、迷失方向。“上梁不正下梁歪,下梁不正倒下来。”党员干部,尤其是党政领导干部更需要以身作则,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清白做人、公道办事,保持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二是严厉打击腐败行为。“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反腐倡廉贵乎常抓不懈;打击腐败绝不能心慈手软。通过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对受贿者施以重典,对施贿者严惩不怠,以儆效尤,严肃党纪国纪,纯洁党风政风。随着全国反腐倡廉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成克杰、陈良宇等一批高官纷纷“落马”,可谓大快人心。三是加强廉洁文化“五进”(即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进工厂),使反腐倡廉成为一项“全民运动”,成为每一位公民的自觉意识,从而筑起群防群治网络。四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从根本上防治腐败,使贪者无空子可钻,无私利可图。五是进一步加强人大、政协、纪检监察、社会公众、媒体舆论等的监督力度,加大对工程建设、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腐败多发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而在源头上防止腐败的滋生和蔓延。

反腐倡廉任重而道远。但大家一致认为,有党和国家的坚定决心和强有力的举措,腐败者终将是以卵击石、自食苦果,等待他们的只有法律的制裁和道德良知的谴责。

第三篇:平凡教学三十载

平凡教学三十载

这是笔者在社会调查时所作的个人访问,对象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今年已有五十多岁,再过两三年便退休。据这名老师介绍,他在这所小学已从教三十年,见证了这所小学教的变化,也见证了乡村经济、文化教育的变迁。尽管这所小学已今非昔比,但它的学生也不如从前。笔者受此感触,特将老先生的经历叙述如下,愿他者勿忘教育之不易。

一、扎根乡村教育

我出生于1958年2月,现为新盈中心学校头咀小学的副校长,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是1979年9月从教的,至今已有36年的教龄,在这三十多年的岁月里,我与这所学校――头咀小学结下不解之缘,见证了这所小学三十多年的变迁。

我于1979年9月在当时头咀村大队招考民师的考试中,考上小学的民师。第二年就被任命为少先队大队总辅导员,三年后当选新盈学区团支委,在从教两年的三年级语文后,就一直是小学高段的语文老师――即从当老师后的第二学期开始一直当班主任。1991年夏季参加全省中考,考上了海南省临高师范。1993年7月毕业后,当时有相当好的条件可以到海口、三亚等一类城市的工作,但由于一心系于家乡的小学――头咀小学,因此主动要求回到了家乡当一名乡村教师。因为我知道,孩子需要我,毕业班学生也需要我。我更需要把从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家乡的子弟。

之后近十年都是教毕业班的语文,当班主任。大概是在2000年,我曾经的一名学生已是新盈中学的老师。当时,愈多有门路的老师都上中学或转行了。我的这个当中学老师的学生,也主动地与当时中学领导的陈校长联系,之后陈校长告诉我:王老师,中学正缺语文老师,如果你开口就可以到中学去,中学待遇好,工资高一级。我回答他:还是当一名乡村小学语文教师比较合适我吧。所以就这样扎根在家乡的小学乃至今天。

二、满腔热忱地投入乡村教育

我出生在头咀村,从当民师的那一天起就爱上了小学教育这一行,立誓要为这所乡村小村的发展出力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当时都是低矮的民房教室,没有一间楼房,学校的硬件建设全靠老百姓。那时的办学体制是“人民教育人民办”。尽管当时我只是名教师,可也是学校的中层领导――总辅导员,而领导成员中是由“校长、教导、总辅导员”三人组成。

那个时期,少先队工作在“我”的组织下,开展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我也被评为县级“优秀辅导员”。与此同时,学校的办学条件的改善全靠当时“校长”与“辅导员”两人的谋划,想方设法筹备资金,发动群众乐捐,支持学校办学,那时的学校领导是经常用节假日走村串户进行发动的。我与校长曾三四次到三亚等地进行宣传,动员船老大、渔老板、外出干部职工以及爱国华侨,再加上全村干部群众的支持,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集资到二十多万,建成了一栋两层八间教室的教学楼,全镇乡村小学的第一个规模的校门和一个图书馆。

1993年9月,我就任命为代副校长,次年二月为正式副校长,学校的发展更是时时牵挂在心头了。经常与当时的校长共同谋划如何深挖发展农村小学教育的资源,跑上级,找政府――到县局去,到省厅去,下到群众中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靠八方有志之士与乡亲父老的鼎力合作下,终于建成了一栋教师宿舍,形成了学校的初级围墙的建设。我校当时被省教育厅评为校容校貌“三等奖”。是当时全县农村小学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小学,而我个人也被临高县人民政府评为“先进个人”的教育工作者。动员到了本村的乡镇企业家、著名教育支持者黄生荣的牵头,得到了本村黄生荣、张士黄、林日赫、王发现等企业老板合力支持,他们总共出资五万多元,完成了围墙的加高至二米八多,形成了校园的围圈规模。

这三十多年的岁月里,花开花落,人来人往,学校先后更换了八个校长。如今是郑春壮校长主持,而我是副手,还在守护着这一方“净土”。对我个人而言,“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教育”“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目前全校只有四十几个学生,但是校园里的环境工作反而更艰巨了――为了一个干净、清洁的教学环境给家乡的学子学习。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三十多年来,我不知要付出多少个日子,即使这是默默地付出,不为人知。但我想,也无须让人所知,这本是我该做之事。

先前,学生有百人以上的时候,学生劳动课后及学生在规划的清洁区打扫树叶外,留下的也只有“我”和校长来清理。而校长的工作繁多,而我除了班工作及教学外,大量的时间就用在项工作――清扫校外、校内的环境了。我校面积大(共两万多平方米,二十一亩),绿化面积大,光大树就有十几株枇杷树、榕树、紫檀树等,每年掉下的叶子,枝干就达数十吨,学校经费少,所以只能靠我采用“晒―烧―除―埋”的方法来解决。我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也只有利用星期休息日和每天上课前后,以及傍晚进行清扫。更甚者每星期开学前(尤其是春、夏两季)校园里除了走道及教师房屋外,都是先在校园里自个人地搞起除草等,这已是我的“家常便饭”。有时反遭家里人和熟友的反对:“这个学校是你家呀!每日每晚的搞不完,不累吗?”我也只能笑笑而已,有时就是:“我在进行身体锻炼呢!”2012年,校门内侧两旁铺设了两千多米的地毯“草坪”,每年的寒暑假,草坪上长满了含羞草、野菊花,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草,这清除工作也只靠我一个人去做。这项工作,老师们是没有时间,不说大家也知道。且过程也复杂――必须先用锄头挖,然后用四爪扫,集中晒在烧,再扫灰当肥施在草上,最后还有浇水等。我在这所家乡小学三十六年来,粗略地计算一下,如果用车运去倒掉,起码也要花掉一两万,其他劳资就更多了。

三、始终站在教育育人的前沿阵地上

三十六年弹指一挥间。而今已有二十二年的党龄,在学校副校长的岗位上也有二十二年,然而从当上民师的那一天起,就教语文而已,并且有三十二年是高年级的语文,其中有二十四年是毕业班,连续当班主任三十四年了。这样长期的教学工作实践使得我深深地懂得: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把“教书育人”落到实处。长期以来,我负责的班中,在学校里无论是以纪律、思想品德,还是学习文化劳动修养、体育达标等方面,都是在本校中“数一数二”的,尤其是素质的综合考评中保证如此。因此,我也在各个阶段取得一些荣誉:八十年代曾获得过县级“读书积极分子”和“优秀辅导员”称号(由团县委颁发),九十年代临高县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称号;两千年后,也分别获得“继续教育先进个人”等称号,这些称号只能证明以前工作得到了肯定。而所教的学生当中,诸如:林树荣、苏保健、张青坚、丁俊南、苏小梅、林归等十几名学生直接从小学考上了临高中学。这些学生获得过的荣誉称号已多得我记不清,数不过来了!

众所周知,在教学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小学高年级语文最为辛苦。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本该坚持在这块前沿阵地上,无怨无悔地站到最后的一班岗,即使三十年如一日,人生不过弹指间。

参考文献:

[1]张克猛,周纪卿,任宝生,等.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0(02).[2]龚德均.师专理论力学课程的定位与改革[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4).[3]王月梅,周义清,常列珍.理论力学课程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编辑 鲁翠红

第四篇:我眼中的秦始皇(三)

我眼中的秦始皇(三)

[ 橙箫 2003年4月30日,阅读人数26人 ]

其实,假如客观点说,吕不韦也不全没有贡献,至少不象秦始皇后来说的那样“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假如当时嬴政入主秦庭的时候,没有吕不韦这个老家伙专心专意的为“他的儿子”镇住一方天下,嬴政恐怕得面对更多的排挤和不信任,而吕不韦的存在,更转移了秦国敌对势力的目标,所以嬴政现在,只要说声“吕不韦老贼”就可以争取到大家的支持了。其中难易的差别自不可以道里计。

换个角度看,其实吕不韦本身也是个治国的人才。从商人的角度看问题,站在纯粹利益的基石上,才能做到真正的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我甚至想,假如他老人家要真的篡位,也未必不能统一六国,因为到了他们这个时候,秦国已经在客观上具备了统一的能力了,只要不乱来,一步一步的走,总归能统一的,我相信吕不韦应该还是有这个能力的--当然他再怎么样也赶不上嬴政做的好。恐怕在他老人家看来真得有“既生瑜,何生亮”之叹了。

再退一步说,其实吕不韦在一手遮天的时候,其实也没做出什么让人记得住的“坏事”来,史记吕不韦列传在写这十年的事情时十分简略的就带过去了,看来吕不韦虽然有其政治野心,但至少是识得大体的。然而我很不理解的是吕不韦为什么没有组织过大型的军事行动,按照他的性格实在是难以解释的,也许他一直以来都没能取得军方的绝对支持,这其实真是他老人家的一大弱点--在政治上他也许很擅长,但军事上他就没有插嘴的余地了。

分析吕不韦的功过其实倒让人更进一步崇拜起嬴政来,正象要写诸葛亮牛就先得写周瑜牛,这样才衬得出诸葛亮的更牛--当然这只是文学上的手法,不想秦国当时的情形正象活生生的一幕“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吕不韦本身其实已是可以雄霸一方的人才了,然而在嬴政这霸主面前竟玩不出任何花样,在权倾朝野的时候,都做不到为所欲为--也许所谓的“权倾朝野”根本就是秦始皇的宣传人员制造出来的假象。连吕不韦都玩不出花样的话,看看六国还有什么人可以配嬴政这个小霸王玩上几手。

首先是最大的楚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文化最先进不说,控制了生产力最发达的地区,更征服了众多南蛮、东夷,势力空前强大,然而就在如此强势下,屡屡被秦人所骗,“皇帝”被人扣住不说,连“郢都”都保不住。不能光指责楚国的愚昧,其实楚国也有自己说不出来的苦衷,征服各个小国既是成就。同时也是包袱--今天你造反,明天我复国,强大的多民族国家,要求的是强大的中央集权来统治,然而楚国终究没有出现什么能超越历史局限的强悍人物--就算西楚霸王是个人物,可他出来的实在是晚了点,而且楚国更因为内部的互相挚肘,实在没有多余的精力投入外面的七国纷争,所以几次合纵楚国都不甚积极也是可以理解的。从这点来看,其实秦始皇后来统一后的强悍措施其实是相当必要的,试想哪国的权贵会甘愿失去地位,而且能在战国这种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崭露头角的毕竟也不是简单的人,真要闹起事来还是很让人头疼的,所以秦始皇干脆把所有贵族都搬到咸阳,再来个“焚书坑儒”让他们忘了自己的祖宗是谁。也只有这种横手才能彻底断绝他们不断捣乱的企图。接着说楚国,按照一般史学家的推测,铁器的传入应该就在春秋时期,然后生产力的极大提高才会导致了一系列的政治格局的变化,据《世界通史》的说法,最先得到实惠的就是秦国,然而当时以冶铁闻名的实际上却是江南的小国越国,连楚国都被这帮拿着先进武器的家伙攻陷了首都,楚国在最终占领了越国这冶铁重镇之后,想必也得到了最先进的武器(当然还有越国的美女),可是这种先进的力量为什么在最后的决战中没有起到决定性的力量呢?客观点说,楚国放手一搏的力量其实还是很出乎嬴政的意料的,楚国因为在战略上的错误导致了在只剩下秦、齐、楚时,绝对势力已经不足以战胜秦国,就在这种情况下,楚国还是让嬴政吃了个不小的亏的,弄得秦始皇只好去求不世名将王翦出马,带60万这个空前数目的大军,历时三年才摆平了楚国。不能不说这先进的力量在战争时其实还是起了相当的作用的。而且后来所说的“亡秦必楚”,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也是有其道理的。

其次很有实力统一战国的是三晋,因为三晋终究是有共同的利益的,尤其在抗秦这种问题上最为统一,互相之间的通婚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比其他国家亲密的多,赵武灵王第一个胡服骑射,更一改传统的车战为马战,开拓了一个崭新的战争形势。而他们三晋最大的不幸是碰到了杀人魔王白起,一次不幸的失败就使得他们再也站不起来了,白起在短短的30多年中,杀了多少人,恐怕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让我们简单的把史记上提到的大屠杀列在下面:

其明年(昭王十四年),白起为左更,攻韩、魏於伊阙,斩首二十四万;

明年,白起为大良造。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

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华阳,走芒卯,而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沈其卒二万人於河中;

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陉城,拔五城,斩首五万;

四十七年,赵军长平,九月,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

这几次大屠杀对三晋来说,绝对是难以磨灭的印象,想当年一个国家一共能有多少人口,能参军的又能有多少,几十万人一转眼就全杀光了,再有雄心壮志也恢复不过来了(不由的想到第九城市的纵横游戏,占领敌国以后一律抢人口,这样的结果就是败了以后很难再恢复过来)。这招虽然很不人道,且大伤人和,但的确不失为削弱敌国的最有效的手段。而且自这种巨大的创伤后,三晋的统治者再无信心面对强秦的入侵了,他们日益开始逃避现实,一步步走向灭亡。到了秦始皇的时候,平原君已经飞仙了,著名的救赵的信陵君在跟魏王的权利斗争中也消耗的差不多了,三晋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对秦始皇来说更构不成什么威胁了。不过赵国名将辈出,确实不好招惹,尤其是李牧更是不世名将,还好赵国统治者自长平之后已经丧失信心以致奸臣当道,空有良将而不能用,提前导致了自己的灭亡。

最后一个很有雄心的国家是齐国,在齐桓公的时候,齐国的实力达到了顶峰,据说可以“战胜于朝廷”,然而后来的齐国实在没有什么杰出的君主,更根本的原因恐怕是齐国缺乏在乱世中变革的动力,在战国这种激烈竞争的时代,短短一百年的进步可以超过以往任何时代的总和,而且变革的结果更维持了两千多年,如果谁在这时因循守旧,结果自然是灭亡一途,当时的齐国缺乏的正是变革的理由,孔子追求稳定的学说正是这种风气下的产物。他们总陶醉在以往的辉煌历史中,最强大的秦国跟他们称兄道弟,约为东西二帝,东面的赵魏因为秦国压制根本无法对其造成威胁,南面的楚国不断朝南方拓展势力,暂时还顾不上东北面的老邻居,北面的燕国一直是被大家瞧不起的小国,除了打打朝鲜也没什么大作为,所以齐国似乎很沉迷于无人敢碰自己的光辉梦幻中,结果被乐毅一路杀到临菑,并占领了5年多,整个齐国只剩下莒、即墨两座城市。还好危难中出了个田单,而且燕国的强大招致了曾是合纵国同伴的嫉妒和担心,加上燕惠王即位时又犯了急于巩固权利的错误,以骑劫代乐毅,齐国终于逃过了灭国的厄运。自此一役后,就算田单再狡猾,也无力挽回齐国没落的势头了。

剩下的燕、卫等小国自然不用再提,但其实可以影响秦国统一的至少还有两种力量,一是东周的力量,虽然它本身已是一具空壳,但名义上终究是大家的共主,合纵的组织其中东周的力量还是不可忽视的,至少有一次还是让秦人吓了一跳的。当然可怜的东周被吕不韦给解决了,用不着秦始皇烦心了。还有第二种力量就是匈奴的力量,当时的胡人由于铁器的应用,迎来了他们第一次的辉煌,东周的分崩离析很大程度上是他们的帮忙,当时的情况是“先是时,天下冠带之国七,而三国边于戎狄:秦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翟、之戎,岐、梁、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而赵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秦国需要面对的匈奴人最多,也完全可能导致他们无法集中精力进行统一,赵人在赵武灵王和李牧时代两破匈奴,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而秦国一直面对众多胡人的威胁,但却能压制得他们根本动弹不得,其实是更了不起的成就,而且这种不断的战争让秦国一直保持战备,甚至反而促进了秦国的进步。

说到匈奴就不得不提到这个时代的新鲜事物“长城”,赵国、燕国和秦国都造了自己的长城,用于抵御胡人的进攻,虽然工程浩大,但对阻挡匈奴这种以骑兵突击为主的敌人还是很有用的,可以说是一大发明。从长城的发明部分的折射出了在战国这个纷乱的时代,所有的一切都在激烈的变革,包括战争的方式。在春秋早些时候,大家要打仗还要约好时间地点,下达战书,排开阵势,宣读对方罪状,然后前面的将领坐着车子冲上去,冲击几下,后面的步兵慢慢的跟上来,开始混战,一次战役最多牵扯到的人数不过几万,往往一战就解决了所有问题,时间也不会很长,就象以前的周武王打商,看看形势不好就掉头回家,过两年再来。而到了战国,这一切旧的规则都已经不再适用,铁器的使用,导致生产力成倍的提高,人口也急剧增加。诸侯之间的战争,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人的火并,拖延个几年丝毫不稀奇。这对军队的调度,供给,后勤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种战术也应运而生。作为防守方,城池的建设当然加先进,象孙子兵法中就详细的区分了城池的种类,更加在城市之间搭建长城,战略地点设置烽火台,使国土的概念进一步强化,一改以往除了大城市外的地方可以随意通过的情形。而作为进攻方,骑兵的突袭渐渐取代了传统的车步混合战,对马匹、兵刃、攻城器具的要求也更进一步。敌对双方更是无所不用之极,战争的残酷性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要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下来,只有最现实、最无情的人才能做的到,所以我们一贯说秦始皇残忍、不择手段,这其实倒是在当时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统治者的两项美德啦。这本来就是弱肉强食的时代,一念之仁就可能导致九族之亡,一不小心就会死的不明不白,叫人如何不能残忍狡猾起来。何况秦始皇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从小就在勾心斗角中成长,更是强化了他这方面的天赋,跟吕不韦的斗争使他更加熟练的使用他的手段,而当他从吕不韦这里再也学不到什么的时候,也就是吕不韦的死期到了。这时的秦嬴政,就象闭关修炼的绝世高手,终于师满下山闯荡江湖了,“从此江湖中的腥风血雨就再也没有平息过”。哈哈,好象武侠小说一样。

在杀吕不韦之前,嬴政先顺手杀了嫪毐,由于他的成长,他连吕不韦都不放在眼中,更不需要母后的支持了,所以给嫪毐一个作茧的机会,嫪毐果然上当,依仗太后的势力,私自分土封侯,更想刺杀秦王,这给了刚加冠的嬴政一个绝好的借口,一举轻轻松松的摆平了嫪毐。至于他的母后,嬴政已经忍了她很久了,现在终于可以杀她泄愤了,阻止的27个大臣可能被当做太后的余党顺势一起杀了,最后尽管茅焦劝服了他迎回太后,但这个太后还是不是原来那个太后就没人说的清楚了。

这之后的第二年,吕不韦的路也走到尽头了,嬴政还算对这个“老师”蛮尊重的,让他放了长假,回到自己的封地洛阳养老去了,书上说秦始皇后来想想可能不放心,调动吕不韦回四川去,吕不韦知道自己难免一死,就自杀了。我觉得这种说法十九不可靠,以吕不韦的性格怎么会一次失败后就悄无声息,他肯定在暗中培养了自己的势力,被撞破后,秦始皇一举将其抹平,他会不会自杀,我觉得没人逼他他是不会走这一步的,毕竟他是生意人,输了赔本都是很正常的,要他放弃却没那么容易,而且好投机也是他的性格,有一线生路的话,总归是不会那么容易就自杀的。而且换个角度想,要调动吕不韦的势力的话,也不应该调到四川去,富饶的四川平原是秦国发达的基业,而且民风纯朴,易被迷惑,要让吕不韦占了的话,以后也不要混了。实情完全可能就是嬴政在杀了他之后,由于怕吕不韦的手下--我想应该还是有相当数量的--一激动之下起来造反,由于吕氏在宫中的势力根深蒂故,所以小心点还是

必要的,于是假托吕不韦畏罪自杀了。剩下的人慢慢摆平或招安。

就这样,嬴政同志经过10年的时间坐稳了位子,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再花10年时间灭了六国。

来源:故乡

我眼中的秦始皇(三)

[ 橙箫 2003年4月30日,阅读人数26人 ]

其实,假如客观点说,吕不韦也不全没有贡献,至少不象秦始皇后来说的那样“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假如当时嬴政入主秦庭的时候,没有吕不韦这个老家伙专心专意的为“他的儿子”镇住一方天下,嬴政恐怕得面对更多的排挤和不信任,而吕不韦的存在,更转移了秦国敌对势力的目标,所以嬴政现在,只要说声“吕不韦老贼”就可以争取到大家的支持了。其中难易的差别自不可以道里计。

换个角度看,其实吕不韦本身也是个治国的人才。从商人的角度看问题,站在纯粹利益的基石上,才能做到真正的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我甚至想,假如他老人家要真的篡位,也未必不能统一六国,因为到了他们这个时候,秦国已经在客观上具备了统一的能力了,只要不乱来,一步一步的走,总归能统一的,我相信吕不韦应该还是有这个能力的--当然他再怎么样也赶不上嬴政做的好。恐怕在他老人家看来真得有“既生瑜,何生亮”之叹了。

再退一步说,其实吕不韦在一手遮天的时候,其实也没做出什么让人记得住的“坏事”来,史记吕不韦列传在写这十年的事情时十分简略的就带过去了,看来吕不韦虽然有其政治野心,但至少是识得大体的。然而我很不理解的是吕不韦为什么没有组织过大型的军事行动,按照他的性格实在是难以解释的,也许他一直以来都没能取得军方的绝对支持,这其实真是他老人家的一大弱点--在政治上他也许很擅长,但军事上他就没有插嘴的余地了。

分析吕不韦的功过其实倒让人更进一步崇拜起嬴政来,正象要写诸葛亮牛就先得写周瑜牛,这样才衬得出诸葛亮的更牛--当然这只是文学上的手法,不想秦国当时的情形正象活生生的一幕“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吕不韦本身其实已是可以雄霸一方的人才了,然而在嬴政这霸主面前竟玩不出任何花样,在权倾朝野的时候,都做不到为所欲为--也许所谓的“权倾朝野”根本就是秦始皇的宣传人员制造出来的假象。连吕不韦都玩不出花样的话,看看六国还有什么人可以配嬴政这个小霸王玩上几手。

首先是最大的楚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文化最先进不说,控制了生产力最发达的地区,更征服了众多南蛮、东夷,势力空前强大,然而就在如此强势下,屡屡被秦人所骗,“皇帝”被人扣住不说,连“郢都”都保不住。不能光指责楚国的愚昧,其实楚国也有自己说不出来的苦衷,征服各个小国既是成就。同时也是包袱--今天你造反,明天我复国,强大的多民族国家,要求的是强大的中央集权来统治,然而楚国终究没有出现什么能超越历史局限的强悍人物--就算西楚霸王是个人物,可他出来的实在是晚了点,而且楚国更因为内部的互相挚肘,实在没有多余的精力投入外面的七国纷争,所以几次合纵楚国都不甚积极也是可以理解的。从这点来看,其实秦始皇后来统一后的强悍措施其实是相当必要的,试想哪国的权贵会甘愿失去地位,而且能在战国这种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崭露头角的毕竟也不是简单的人,真要闹起事来还是很让人头疼的,所以秦始皇干脆把所有贵族都搬到咸阳,再来个“焚书坑儒”让他们忘了自己的祖宗是谁。也只有这种横手才能彻底断绝他们不断捣乱的企图。接着说楚国,按照一般史学家的推测,铁器的传入应该就在春秋时期,然后生产力的极大提高才会导致了一系列的政治格局的变化,据《世界通史》的说法,最先得到实惠的就是秦国,然而当时以冶铁闻名的实际上却是江南的小国越国,连楚国都被这帮拿着先进武器的家伙攻陷了首都,楚国在最终占领了越国这冶铁重镇之后,想必也得到了最先进的武器(当然还有越国的美女),可是这种先进的力量为什么在最后的决战中没有起到决定性的力量呢?客观点说,楚国放手一搏的力量其实还是很出乎嬴政的意料的,楚国因为在战略上的错误导致了在只剩下秦、齐、楚时,绝对势力已经不足以战胜秦国,就在这种情况下,楚国还是让嬴政吃了个不小的亏的,弄得秦始皇只好去求不世名将王翦出马,带60万这个空前数目的大军,历时三年才摆平了楚国。不能不说这先进的力量在战争时其实还是起了相当的作用的。而且后来所说的“亡秦必楚”,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也是有其道理的。

其次很有实力统一战国的是三晋,因为三晋终究是有共同的利益的,尤其在抗秦这种问题上最为统一,互相之间的通婚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比其他国家亲密的多,赵武灵王第一个胡服骑射,更一改传统的车战为马战,开拓了一个崭新的战争形势。而他们三晋最大的不幸是碰到了杀人魔王白起,一次不幸的失败就使得他们再也站不起来了,白起在短短的30多年中,杀了多少人,恐怕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让我们简单的把史记上提到的大屠杀列在下面:

其明年(昭王十四年),白起为左更,攻韩、魏於伊阙,斩首二十四万;

明年,白起为大良造。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

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华阳,走芒卯,而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沈其卒二万人於河中;

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陉城,拔五城,斩首五万;

四十七年,赵军长平,九月,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

这几次大屠杀对三晋来说,绝对是难以磨灭的印象,想当年一个国家一共能有多少人口,能参军的又能有多少,几十万人一转眼就全杀光了,再有雄心壮志也恢复不过来了(不由的想到第九城市的纵横游戏,占领敌国以后一律抢人口,这样的结果就是败了以后很难再恢复过来)。这招虽然很不人道,且大伤人和,但的确不失为削弱敌国的最有效的手段。而且自这种巨大的创伤后,三晋的统治者再无信心面对强秦的入侵了,他们日益开始逃避现实,一步步走向灭亡。到了秦始皇的时候,平原君已经飞仙了,著名的救赵的信陵君在跟魏王的权利斗争中也消耗的差不多了,三晋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对秦始皇来说更构不成什么威胁了。不过赵国名将辈出,确实不好招惹,尤其是李牧更是不世名将,还好赵国统治者自长平之后已经丧失信心以致奸臣当道,空有良将而不能用,提前导致了自己的灭亡。

最后一个很有雄心的国家是齐国,在齐桓公的时候,齐国的实力达到了顶峰,据说可以“战胜于朝廷”,然而后来的齐国实在没有什么杰出的君主,更根本的原因恐怕是齐国缺乏在乱世中变革的动力,在战国这种激烈竞争的时代,短短一百年的进步可以超过以往任何时代的总和,而且变革的结果更维持了两千多年,如果谁在这时因循守旧,结果自然是灭亡一途,当时的齐国缺乏的正是变革的理由,孔子追求稳定的学说正是这种风气下的产物。他们总陶醉在以往的辉煌历史中,最强大的秦国跟他们称兄道弟,约为东西二帝,东面的赵魏因为秦国压制根本无法对其造成威胁,南面的楚国不断朝南方拓展势力,暂时还顾不上东北面的老邻居,北面的燕国一直是被大家瞧不起的小国,除了打打朝鲜也没什么大作为,所以齐国似乎很沉迷于无人敢碰自己的光辉梦幻中,结果被乐毅一路杀到临菑,并占领了5年多,整个齐国只剩下莒、即墨两座城市。还好危难中出了个田单,而且燕国的强大招致了曾是合纵国同伴的嫉妒和担心,加上燕惠王即位时又犯了急于巩固权利的错误,以骑劫代乐毅,齐国终于逃过了灭国的厄运。自此一役后,就算田单再狡猾,也无力挽回齐国没落的势头了。

剩下的燕、卫等小国自然不用再提,但其实可以影响秦国统一的至少还有两种力量,一是东周的力量,虽然它本身已是一具空壳,但名义上终究是大家的共主,合纵的组织其中东周的力量还是不可忽视的,至少有一次还是让秦人吓了一跳的。当然可怜的东周被吕不韦给解决了,用不着秦始皇烦心了。还有第二种力量就是匈奴的力量,当时的胡人由于铁器的应用,迎来了他们第一次的辉煌,东周的分崩离析很大程度上是他们的帮忙,当时的情况是“先是时,天下冠带之国七,而三国边于戎狄:秦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翟、之戎,岐、梁、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而赵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秦国需要面对的匈奴人最多,也完全可能导致他们无法集中精力进行统一,赵人在赵武灵王和李牧时代两破匈奴,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而秦国一直面对众多胡人的威胁,但却能压制得他们根本动弹不得,其实是更了不起的成就,而且这种不断的战争让秦国一直保持战备,甚至反而促进了秦国的进步。

说到匈奴就不得不提到这个时代的新鲜事物“长城”,赵国、燕国和秦国都造了自己的长城,用于抵御胡人的进攻,虽然工程浩大,但对阻挡匈奴这种以骑兵突击为主的敌人还是很有用的,可以说是一大发明。从长城的发明部分的折射出了在战国这个纷乱的时代,所有的一切都在激烈的变革,包括战争的方式。在春秋早些时候,大家要打仗还要约好时间地点,下达战书,排开阵势,宣读对方罪状,然后前面的将领坐着车子冲上去,冲击几下,后面的步兵慢慢的跟上来,开始混战,一次战役最多牵扯到的人数不过几万,往往一战就解决了所有问题,时间也不会很长,就象以前的周武王打商,看看形势不好就掉头回家,过两年再来。而到了战国,这一切旧的规则都已经不再适用,铁器的使用,导致生产力成倍的提高,人口也急剧增加。诸侯之间的战争,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人的火并,拖延个几年丝毫不稀奇。这对军队的调度,供给,后勤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种战术也应运而生。作为防守方,城池的建设当然加先进,象孙子兵法中就详细的区分了城池的种类,更加在城市之间搭建长城,战略地点设置烽火台,使国土的概念进一步强化,一改以往除了大城市外的地方可以随意通过的情形。而作为进攻方,骑兵的突袭渐渐取代了传统的车步混合战,对马匹、兵刃、攻城器具的要求也更进一步。敌对双方更是无所不用之极,战争的残酷性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要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下来,只有最现实、最无情的人才能做的到,所以我们一贯说秦始皇残忍、不择手段,这其实倒是在当时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统治者的两项美德啦。这本来就是弱肉强食的时代,一念之仁就可能导致九族之亡,一不小心就会死的不明不白,叫人如何不能残忍狡猾起来。何况秦始皇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从小就在勾心斗角中成长,更是强化了他这方面的天赋,跟吕不韦的斗争使他更加熟练的使用他的手段,而当他从吕不韦这里再也学不到什么的时候,也就是吕不韦的死期到了。这时的秦嬴政,就象闭关修炼的绝世高手,终于师满下山闯荡江湖了,“从此江湖中的腥风血雨就再也没有平息过”。哈哈,好象武侠小说一样。

在杀吕不韦之前,嬴政先顺手杀了嫪毐,由于他的成长,他连吕不韦都不放在眼中,更不需要母后的支持了,所以给嫪毐一个作茧的机会,嫪毐果然上当,依仗太后的势力,私自分土封侯,更想刺杀秦王,这给了刚加冠的嬴政一个绝好的借口,一举轻轻松松的摆平了嫪毐。至于他的母后,嬴政已经忍了她很久了,现在终于可以杀她泄愤了,阻止的27个大臣可能被当做太后的余党顺势一起杀了,最后尽管茅焦劝服了他迎回太后,但这个太后还是不是原来那个太后就没人说的清楚了。

这之后的第二年,吕不韦的路也走到尽头了,嬴政还算对这个“老师”蛮尊重的,让他放了长假,回到自己的封地洛阳养老去了,书上说秦始皇后来想想可能不放心,调动吕不韦回四川去,吕不韦知道自己难免一死,就自杀了。我觉得这种说法十九不可靠,以吕不韦的性格怎么会一次失败后就悄无声息,他肯定在暗中培养了自己的势力,被撞破后,秦始皇一举将其抹平,他会不会自杀,我觉得没人逼他他是不会走这一步的,毕竟他是生意人,输了赔本都是很正常的,要他放弃却没那么容易,而且好投机也是他的性格,有一线生路的话,总归是不会那么容易就自杀的。而且换个角度想,要调动吕不韦的势力的话,也不应该调到四川去,富饶的四川平原是秦国发达的基业,而且民风纯朴,易被迷惑,要让吕不韦占了的话,以后也不要混了。实情完全可能就是嬴政在杀了他之后,由于怕吕不韦的手下--我想应该还是有相当数量的--一激动之下起来造反,由于吕氏在宫中的势力根深蒂故,所以小心点还是

必要的,于是假托吕不韦畏罪自杀了。剩下的人慢慢摆平或招安。

就这样,嬴政同志经过10年的时间坐稳了位子,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再花10年时间灭了六国。

来源:故乡

第五篇:情洒教育三十载

情洒教育三十载,甘为人梯育英才

——记贾庄校区薄庄小学校长

薄贵平

在巨鹿县城南,提起薄庄小学校长薄贵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薄校长十八岁参加教育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了三十多年。在他的领导和引领下,薄庄小学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德育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各级部门的肯定与认可。薄庄小学先后被巨鹿县人民政府授予“2009常规管理先进学校”“2010基层先进学校”。他本人先后被评为“优秀校长”、“模范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巨鹿县优秀共产党员”和“河北省优秀园丁”。他正是凭着对家乡教育的无限忠诚和热爱之情,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骄人业绩。薄校长为薄庄小学的发展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和汗水。可以说,没有薄校长,就没有薄庄小学的今天。

一、精心抓学校常规管理。

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如何?关键看管理。薄校长认真学习学校管理先进理论,依据多年来丰富的从教经验,结合学校实际构建了学校的管理体系,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学校中层领导任小组成员的学校常规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和完善了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育教研和德育建设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在常规管理过程中,他首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教师的榜样、学生的楷模。三十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以校为家,坚守工作岗位。每天清晨,他总会出现在学校大门口,笑迎每位师生;黄昏时分,他总会出现在学校大门口,目送师生回家。在平日里,他总爱在校园里四处转转。每天,校园的角角落落都会留下他的足迹。有些教师工作不到位,看到了校长在查看,自己心知肚明,还没等校长指出,便及时得到了改进。校长经常教育全体教师:“要多做少说。不看广告,看疗效。”其次,薄校长对学校常规管理工作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分清责任,层层落实。为从校长到

一线教师,分工明确,责任清晰,逐步形成了严密、有效的学校常规管理体系。为了保障常规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转,他还亲自参与制定了《学校常规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和《学校常规管理奖惩制度》等。现如今,薄庄小学已经连续多年在校区常规管理综合评估中名列第一。2007年至2010年,连续四年代表校区接受省、市、县教学督导评估检查,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

二、潜心抓学校教育教研。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先行。”薄校长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多年来,学校一直把国旗下的讲话、各种大型文艺活动、班队会和主题班会等形式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以班级管理、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坚持以开展演讲比赛、书画比赛、歌咏比赛和讲故事比赛等多种形式为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学校还将诚信教育确立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典型事迹。特别是五年级学生薄志伟、靳秋业、张浩宇、薄愠腾同学五年如一日,帮助残疾学生乔良川的感人事迹,先后被中国新闻网、新浪网、新华网河北频道、河北新闻网和河北电视台、河北日报等上百家新闻网络媒体竞相报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学校乃至全县小学生学习的楷模。薄志伟等四名同学先后被评为2010年8月份“邢台好人”、“安利文明红人”和“县级优秀少先队员”。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一不浸满了薄校长的汗水!

薄校长经常对教师讲:“教育教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重心,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三十多年来,薄校长既担任过学科教师,又担任过班主任工作。他深知教育教学工作的细小琐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出成效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他鼓励教师多向年长的教师学习,对于热点难点问题,教师之间可以共同探讨,一起寻找破解问题的妙招。他还要求班主任老师要强化班级管理,设立班委会机构,注重培养班级干部;在班级管理中,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还要做好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采用一对一的帮扶形式,把后进生转化工作落实到位。在他的正确指引下,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连续五年在校区教学质量评比中名列第一。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在他的倡导下学校教导处制定了《学校教育教学考评细则》《学校教学教研实施办法》和《校本培训管理制度》等制度,设立了语文、数学、综合教研组,教研组长负责本学科的教研活动,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学科教研,为教师的业务成长搭建了交流平台。平日里,他经常和老师一起听课,参与学校教研活动。2009年,学校创编了校本课程《农村小学生诚信教育读本》,完善了三级课程体系。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他还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目前,学校已经完成市级课题三项。

在抓好学校教师培训培养、教学研究的同时,他还注重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指导。由他指导,孙云芳老师执教的数学课《用字母表示数》获县级优质课评选一等奖;由他指导,赵敬爽老师执教的数学课《圆锥的体积》获县级优质课评选一等奖;由他指导,宋文锋老师执教的科学课《运动的描述》获市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一等奖。

三、热心破解教师难题。

教师的家庭问题,影响着教师的工作心态。2010年春,学校赵敬爽老师的丈夫有了外遇,与她提出了离婚。那段时间,是赵敬爽老师心神不宁、情绪最低落的时候。薄校长知道后,及时劝慰赵老师,并嘱托身边的同事要体谅和关心赵老师。薄校长又通过私人关系,为赵老师牵线搭桥。“功夫不负有心人”,赵敬爽老师最终与巨鹿中学的陈占青老师认识、相爱,最终结为伉俪,完成了一段美好姻缘。

薄校长视教师如亲人,用一颗炽热而真挚的心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教师。2001年秋天,学校教导处主任赵庆昌老师的爱人身患半身不遂,需要住院治疗。对于原本生活拮据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薄校长得知此事后,倾囊相助,把原准备为儿子办喜事的六千元为赵老师的爱人垫付了医疗费,解了赵老师的燃眉之急。每提及此事时,赵老师都会动情地说:“薄校长的恩情重啊!这辈子也难以报答!”学校王晓丽、薄淑霞老师家住在县城,每天都要往返两次。特别是赶上雨雪天气,无法正常上下班。为此,薄校长在校舍非常有限的条件下,为她们腾出一间办公室,供其住宿使用,还为她们购置了电磁炉和餐具,解决了她们的吃住问题。薄校长用真诚和热心对待他身边的每一人,感动了学校全体教生。现如今,薄庄小学的教师队伍斗志昂扬、团结和睦!

四、倾心打造育人环境。

把薄庄小学做大做强,是薄校长的多年愿望。2005年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县里要落实“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工程”。他多次跑乡里去县里,利用各方关系,争取到危房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70万元的“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工程”惠及薄庄及周边十几个行政村。从工程开工建设到项目竣工,是他最忙碌的一段时期。他既要抓学校全面工作,又要配合施工单位协调土地、水、电使用问题。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他常常夜不能寐,跟班检查。学校教学楼主体竣工后,为了保证师生如期搬迁,他有东奔西走,争取上级资金12余万元,完成了学校围墙、厕所、锅炉房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学校硬件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他还多次外出考察省内多所名校,借鉴其成功经验,确立和实施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全力打造“诚信校园”“书香校园”,进一步优化了学校育人环境!

五、甘心为人梯育英才。

三十多年的从教生涯是薄校长最引以为荣的光辉历程。1975年,刚刚高中毕业的他原本有机会上大学。可是,当他得知村里缺老师,孩子们没人教时,他毅然放弃了进城深造的机会,走上了三尺讲台,一干就是三十六年。其间,在保定当画家的舅舅得

知他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为之惋惜。最让他难以忘怀的是当民办教师的那段艰苦岁月。每月五块四毛多的工资要养活一家五口人,实在是微不足道,令人难以想象!大人没什么,孩子营养跟不上,他又何尝不为之担忧呢?深明大义的妻子最了解他的心思,为了能够让他安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下过砖厂。有时,瞒着丈夫去娘家借粮借钱,补贴家用。由于多年来的忘我工作,薄校长严重透支着身体,患上了糖尿病和高血压。面对病魔的折磨,他毫不惧怕。家人和同事的劝说,在他身上没有任何作用。现已年过半百的他,对家乡教育的痴情未减。

艰苦的生活条件和病魔的肆无忌惮的折磨,没有动摇他的梦想。相反,更坚定了他的从教信念。为了保证孩子能够读好书,他主动找到了村里的知识青年许胜国、赵庆昌二人,希望他们也能过来教书。就这样,他们三人,每人两个班,教了这班,教那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就取得了全乡第一名。优异的教学成绩吸引了邻村更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薄庄小学上学。薄校长当时既当老师,又当校长,工作异常繁重。可他从来没有叫过苦,叫过累。在他的领导下,薄庄小学实现了从低矮、破旧、昏暗的平房到高大、宽敞、明亮的教学楼的顺利搬迁,学校硬件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薄庄小学的办学规模由小到大,综合教学实力由弱到强,学校育人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前来就读。几十年来,学校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薄校长每次提及自己的学生时,都会为他们而感到骄傲!

路漫漫其修远兮。薄校长强烈的事业心、严于律己的工作作风和矢志不渝的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深深的影响着周围的每一个人,诠释着他那绚丽多彩的教育人生。(贾庄校区薄庄小学薄国显)

下载巨变三十载-我眼中的新源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巨变三十载-我眼中的新源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眼中的文明交通三

    我眼中的文明交通 三(4)班王鑫莉 如果说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必然现象,那么交通则是促使这一进程发生发展的脉络和神经。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地区、一个国家......

    沧桑巨变六十载 水系民生促发展演讲稿(共5则)

    沧桑巨变六十载 水系民生促发展 水闸所—王辉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在收获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伟大祖国60岁的生日。万民同庆,举国欢腾,神州大地,普天欢庆各族人民的伟大节......

    三十载同学的聚会邀请函

    邀请信是邀请亲朋好友或知名人士、专家等参加某项活动时所发的请约性书信。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三十载同学的聚会邀请函,欢迎查看!三十年同学聚会邀请函(一)三十年里,我们收获了多......

    我眼中农信社

    我眼中农村信用社时间飞逝,转眼间我已在信达分社锻炼了35天,这35天里,每一刻都有对农信社有更深的感悟,每一天都有新的成长。在各位领导及同事的关心帮助下,我探索着,努力着,感恩着......

    中国巨变,我的发展

    中国巨变,我的成长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年的光辉历程,也迎来了她六十岁生日。 在这六十年的岁月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不再是当初......

    真情奉献三十载 爱心公益一周年

    真情奉献三十载 爱心公益一周年——黑龙江省总工会与哈尔滨献臣中医皮肤病专科医院联合开展大型全民皮肤病筛查活动活动背景2011年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建立健全基本......

    《辉煌三十载,卓越工商人》演讲稿

    《辉煌三十载,卓越工商人》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叫××,在商行担任××职务。很荣幸今天能参加这次“我与红盾同行”主题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辉煌三十......

    坚定理想信念 扎根基层三十载0

    坚定理想信念 扎根基层三十载 ***,男,出生于1964年1月,系***乡人,中共党员,中专学历。一九八四年参加工作,曾临时任乡土地员、民政员、林业管护站长、乡邮员等职。县第十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