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学道小学阅读指导纲要
《文学道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指导纲要》
一、总体目标:
1.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课外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2.学会朗读、默读、复述、精读、略读、浏览等读书方法。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能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借助工具书阅读各类书籍,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5.能利用多种渠道扩展自己的阅读量,课外阅读总量应在200万字以上。
6.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学会摘记或写读书心得,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7.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8.学会选择课外阅读书籍,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9.在阅读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二、年级目标 四年级:
1.具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科学地安排阅读的时间;养成读书看报和收藏的习惯,与同学交流资料的习惯。每天坚持阅读40分钟以上。
2.学会欣赏,初步学会选择自己喜爱阅读的书报,并做好摘录读书笔记与学习批注的方法,学写摘录型读书笔记。
3.学会运用已学的语文知识、技能和工具书,阅读适合的童话、寓言、小说等,理解读物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4.能欣赏所阅读的文章,与人交流阅读的感受;能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资料收集,并参与专题讨论。5.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开始阅读中国名著,总阅读量不少于60万字。五年级:
1.具有较强的课外阅读意识,能自觉安排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有收藏图书资料、参与读书活动的习惯。
2.在规定的读书时间内专心读书,能坚持读书1小时以上,能与人交流读书感受。
3.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会摘录、会剪报,学会写读后感型读书笔记。
4.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句的意思,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能质疑并展开讨论。5.学习浏览,能根据要求选择有关读物和收集有关信息。6.学习探究性阅读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专题性阅读。对人物和表达方法作出简单的评价。开始阅读中外名著,全学年课外阅读总量达100万字以上。六年级:
1.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学习制定规划,每天固定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养成读书看报和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与讨论的习惯,在交流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学会精读,学会选择自己喜爱阅读的书报,并做好摘录读书笔记和批注。
3.学会运用已学过的语文知识、技能和工具书阅读适合的童话、寓言、小说和浅显的文言文,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和事件梗概,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4.学会浏览,自主选择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行资料收集和网络查找,并参与专题讨论。
5.能鉴赏文学作品,阅读中外名著,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形成个人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精神世界,总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指导建议 1.抓好课外阅读常规
要重视抓好阅读指导的备课工作。要求教师把“阅读指导课”作为语文教育任务的组成部分,备好课,做到有目标、有教案、有事先选好的读物。学校领导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督促检查,总结经验及时推广。2.课外阅读的书面语言积累与课内习作运用的结合。
学生学会用读书笔记本。分类抄录好词好句,做好读书笔记。在课内习作时,引导学生把平时积累的书面语言正确运用于习作时,采取多种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设立班级评比栏和学习园地,定期开展评挂课外阅读小红花活动,展评学生读书笔记和学习致用的佳作。交流学习运用心得,评选课外阅读先进学生个人和集体等。3.课外阅读与读书活动的结合。
围绕一个主题,开展读书活动。读书活动的形式有故事会、朗读比赛、知识竞赛、古诗文对抗赛,佳作欣赏等等。课外阅读可与读书活动有机结合,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4.创设优良的阅读环境,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
努力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有效地运用空间资源,积极地创设优良的阅读环境,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不但能有效地增进阅读的效果,而且对学生人格陶冶的潜在性影响也很大。学校要加强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和管理,做到有设施、有制度、有环境布置、有统一安排的课外阅读轮流表,有图书管理员。班级要指导学生办知识园地或知识角、图书角、手抄报,读书集锦、好书推荐等等,阅读环境的合理布置,让学校、班级、家庭每一个场所成为师生共做、共学、共享、共赏的乐园、潜移默化地发挥环境教育功能。另外,在教师指导阅读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营造温馨的读书氛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四、阅读教学计划:
附一
四年级阅读教学计划
一、实施目标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得课内有课外知识更好的结合,本学期要求四年级的学生以阅读《草房子》这本书为主,以儿童读物为辅助刊物,进行阅读活动。所要达到以下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不少于60万字。2.通过阅读,背诵积累名言警句,并能启迪自己的生活学习;了解昆虫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产生热爱科学情感;熟悉童话特点,感受到文学的魅力,热爱语言。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4.培养学生进行走入故事情境的感情朗读,比较熟练地默读,较快速度地浏览,并能在书中做恰当的标注,学会欣赏优秀作品。
5.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摘录书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积累,运用于习作中。学会写阅读感受,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6.通过开故事会、优美文章诵读等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推荐书目:
1.必读书目:根据课文课文内容选择必读的课外读物:《草房子》、《昆虫记》、《爱的教育》、《郑渊洁童话》、《窗边的小豆豆》、《读者(少儿版)》
2.选读书目:《小鹿班比》、《天方夜谈》、《一千零一夜》、《木偶奇遇记》、《感动小学生的108个故事》系列读本、《南极历险》
三、必读读物推荐理由: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必读的课外读物
《昆虫记》: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法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影响世界的经典著作。它是是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将昆虫世界化做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爱的教育》是人在一生中务必一读的经典,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全书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使得全世界各国都公认此书为最富爱心的教育性读物。
《郑渊洁童话》哺育了两代读者,总发行量达1亿册,其童话的想像力、游戏精神和自由意志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四、传授有效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
(2)做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一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3)写读书笔记。可做摘抄、写体会。
五、活动安排
(一)宣传发动,制定计划。
1.学生随同父母逛书店购买书籍,(每个孩子保证一本必读书,两本选读书)。
2.做好家长的宣传工作。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督促孩子的课外阅读活动按质按量进行。
(二)实施行动。
1.第八周前首先让学生自由阅读自己购买的推荐书籍。其他十二周时间里,每三周组织学生阅读一本书。本年级四个班交替进行。如第八、九、十周,四一班读《草房子》,四二班读《昆虫记》,四三班读《郑渊洁童话》,四4班读《窗边的 小豆豆》,不足的书四个班一起凑齐,《读者(少儿版)》就可穿插其中进行。鼓励学生带书到学校阅读,让学生每天晚上在家里安排三十分钟阅读时间,双休日、节假日,更要做到读书、休息两不误,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
2.老师做好导读工作,引导学生阅读方法。提倡个性阅读,初步教给学生读书做记号,读书做笔记的简单读书方法。每学期开设阅读指导课四节。
3.开展交流活动,每学年进行读书笔记评优活动。4.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5.在家长会上,通过展示亲子阅读案例,引导家长参与学生的阅读,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成长。
六、总结评比。
1、开展讲故事演讲比赛,读书笔记评优活动。
2、每天学生的课外阅读由专门的阅读课代表进行登记,每周评出“阅读之星”。
3、全期根据平时阅读表现,读书笔记,评出期末的读书之星。
附二
五年级阅读教学计划
一、实施目标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天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让孩子真正走进自己的书香天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的每日一课。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时刻,指导他们读最适宜自己的童书。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课内阅读指导和阅读篇目,现将本学年的阅读教学计划如下:
1、通过计划的实施,在班内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读书习惯,并爱上读书。
2、使学生把握基本的读书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自主读书。
3、发挥学校的宣传、号召作用,促使家长熟悉到读书的重要性,支持孩子读书,并能努力做到“亲子读书”。
4、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提高对语言的感悟、理解能力,增加学生语言积累,并实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推荐书目: 必读书目:
1.《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2.《稻草人》和其他童话 3.《城南旧事》
4.《三国演义》
选读书目:
1.《童年》
2.《淘气包埃米尔》 3.《隋唐演义》 4.《呼兰河传》 5.《西游记》
四、传授有效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是在如何“读”的问题上,都是一知半解。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要会读,这样才能有所得。高年级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应重在读书方法的指导和读书笔记的辅导上。
(1)阅读方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工具书或上网络查检资料; 2指导学生精读、略读、浏览等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
a.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以便学以致用。而对全书的“内容提要”、“目录”只做一个大致的了解。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自己的兴趣,把不想读的内容跳过去。
b.浏览法,即对所读的书报,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用这种方法阅读,对于爱读书报,却无充分时间去细嚼慢咽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可取的。
c.精读法,即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教师结合课文推荐的有关文章,往往可用这种方法。
d.摘抄法,就是对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发现的新问题以及读书心得一一摘记下来,以便今后查阅。可以指导学生专设文摘卡,分门别类地摘记文章的题目、作者、书刊名和知识要点,学会摘记的方法。
e.旁注,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文章提出的个人的看法和见解、列举优点和缺点,提出改进意见。
3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能力。4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熟练运用在阅读过程中随机圈、划、点、注、评、摘等能力。
五、活动安排
1.每天在学校坚持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览,回家规定有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并做好读书笔记,写出简短的读书体会,请家长配合。
2.课堂教学时,老师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围绕课文的内容收集材料,在课上进行交流、反馈。
3.每月最后一周的阅读课进行学生摘抄及读后体会交流。4.通过开故事会、优美文章诵读等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读书笔记伴成长”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
5.推荐好书。每月老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把自己读过的认为比较好的书推荐给全班同学,在推荐时可以说说认为好的原因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6.保证阅读时间。每周星期五下午两节课为大阅读课。语文教师在阅读前,做必要的指导,指导学生读书方法,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自己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平时回家自由读。除了开设快乐阅读40分阅读课以外,每天可以阅读至少半小时,可以把读书当成家庭作业中的一项。
7.做好读书笔记。尊重孩子的独特感受的前提下,指导孩子们在阅读中摘抄一些好词、好句或写下自己的感受。以摘抄为主,兼顾练习写读后感,每次要把所读过的书在卡中有所记录。办有关读书方面的内容,一月一次。每周进行展览评比,进行读书心得的交流。
附录三
六年级阅读教学计划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仅仅靠语文教材摄取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六年级,做为小学的毕业年级,引领学生搞好课外阅读就显得格外重要。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形成,对他的中学学习乃至终身学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制定此读书计划。
一、实施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中外经典,在阅读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开拓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空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
2.通过读书活动,要让学生感受读书带来的快乐,喜欢和好书交朋友。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3.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高雅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二、推荐书目: 必读书目:
1.《呼兰河传》
2.《花开的声音》
3.《绿山墙的安妮》
4.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选读书目:
1.《笑猫日记》
2.《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伊索寓言》
4.《亲爱的汉修先生》 5.《水浒传》
6.《红楼梦》
三、传授有效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一)如何读书。
1.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略读、浏览、等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
2.读后叙述。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叙述前提出要求,叙述后做好评定。
3.交流评论。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二)读书笔记的指导。
科学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最好要求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动笔。具体方法如下: 1. 做好读书笔记,内容可以是摘抄精美词句、内容摘要,也可适当写些自己的阅读体会;建立“我的小书橱”记载自己的阅读书目。2.作批注。用不同符号对内容、字句、艺术特色等方面理解、体会、质疑、引申联想等。3.写心得。进行课外阅读过程中通过思考研究,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写成读后感,记录自己的读书收获。
五、活动安排
1.激发读书兴趣。让孩子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召开“我爱读书”主题队会,充分使孩子体会到读书的诸多好处,调动读书的积极性,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
2.师生共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要学生读书而教师不读没有说服力,而且在学生交流时教师无法参与其中。为营造更浓厚的读书氛围,师生共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可利用在校阅读时间开展与学生共读一本书活动,读中师生可随时交流感悟。这样不仅增加了读书的乐趣,而且能够增进师生感情,进行心灵沟通,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采用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研讨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等多种课型进行阅读指导,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4.做好读书笔记。尊重孩子的独特感受的前提下,指导孩子们在阅读中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写下自己的感受。以摘抄为主,兼顾练习写读后感,每次要把所读过的书在《我的小书橱》中有所记录。办有关读书方面的活动,一月一次。每周进行展览评比,进行读书心得的交流。
5、保证阅读时间。每周星期五下午两节课为大阅读课。语文教师在阅读前,做必要的指导,指导学生读书方法,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自己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平时回家自由读。除了开设快乐阅读40分阅读课以外,每天可以阅读至少一小时,可以把读书当成家庭作业中的一项。
6.家校共营:利用家长会让家长了解读书的重要性,动员家长与孩子齐读书,营造温馨的家庭读书氛围。
7、推荐好书。每月老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把自己读过的认为比较好的书推荐给全班同学,在推荐时可以说说认为好的原因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35号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教基[2000]35号
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为了进一步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落实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现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印发给你们,希望各地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高中阶段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
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各地区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两类模块中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为70-140学时。
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中学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由教育部门组织信息技术的等级考试的试点工作。在条件成熟时,也可考虑作为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科目。
附: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小学
模块一信息技术初步
(1)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雷达、电视、电话等。
(2)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3)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
(4)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
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1)汉字输入。(2)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3)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
(1)绘图工具的使用。(2)图形的制作。(3)图形的着色。(4)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
(1)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2)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
*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1)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2)学会使用电子邮件。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1)多媒体作品的简单介绍。(2)多媒体作品的编辑。
(3)多媒体作品的展示。
初中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
(1)信息与信息社会。(2)信息技术应用初步。(3)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4)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5)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6)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软件简介。
模块二操作系统简介
(1)汉字输入。(2)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发展。(3)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4)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5)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
模块三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1)文本的编辑、修改。(2)版式的设计。
*模块四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1)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2)表格数据的输入和编辑。(3)数据的表格处理。(4)数据图表的创建。模块五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1)网络的基本概念。(2)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3)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及下载。
(4)电子邮件的使用。*(5)网页制作。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多媒体介绍。(2)多媒体作品文字的编辑。(3)作品中各种媒体资料的使用。
(4)作品的组织和展示。
模块七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1)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2)计算机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3)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4)计算机安全。(5)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6)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高中
模块一信息技术基础
(1)信息与信息处理。(2)信息技术的应用。(3)信息技术发展展望。(4)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5)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6)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
模块二操作系统简介
(1)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发展。(2)汉字的输入。(3)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4)文件、文件夹(目录)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5)系统中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和维护。
(6)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
模块三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1)文本的编辑。(2)其他对象的插入。(3)特殊效果的处理。(4)版式设计。
模块四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1)网络通信基础。(2)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3)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和下载。
(4)电子邮件的使用。(5)因特网上其他应用。(6)网页制作。
*模块五数据库初步
(1)数据库基本概念。(2)数据库的操作环境及其操作。(3)数据的组织与利用。模块六程序设计方法
(1)问题的算法表示。(2)算法的程序实现。(3)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
*模块七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多媒体制作工具及其特点。(2)各类媒体资料的处理与使用。
(3)多媒体作品的制作。(4)多媒体作品的发布。
模块八计算机硬件结构及软件系统
(1)信息的数字化表示。(2)计算机的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3)软件系统简介。
(4)计算机的安全。(5)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6)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第三篇:指导纲要试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考试题目
一、填空题
1、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幼儿园教育的内部原则是:幼儿园教育应做到尊重(),尊重(),以()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框架是()()()()。
4、《纲要》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以()为首的一系列教育法规,特别是()和()而制定的。
5、幼儿园教育可以相对划分为()()()()()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等方面的发展。
6、幼儿园教育的外部原则:幼儿园教育应与()密切合作,与()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7、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是: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和(),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应验。
8、《纲要》的宗旨是()。
9、幼儿园教育的性质是(),根本任务是()。
10、《纲要》的“目标”部分主要表明(),它主要的价值取向何在。在目标表述上较多地使用了()()()()等词汇,突出了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11、《纲要》的基本指导思想集中地反映在总则里,贯穿在整个《纲要》的各部分。主要有:()()()。
12、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
13、()()()及其()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
14、幼儿园教育要与()以及()相互衔接。
15、教育活动目标要以《
》和《
》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
16、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寓教育于()、()之中。
17、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灵活运用。
18、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
19、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的特点。
20、幼儿园必须把()和()放在工作的首位。
21、健康教育的本质是()。
22、幼儿健康行为养成中,()与()是最基本的方法。
23、在家园合作中,幼儿园应该处于()地位。
24、幼儿教育的服务对象是()。
25、幼儿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评价为主。
二、简答题:
1、简述健康领域的目标。
2、简述语言领域的目标。
3、简述社会领域的目标。
4、简述科学领域的目标。
5、简述艺术领域的目标。
6、幼儿教师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克服哪两种极端倾向?幼儿园应将哪些基础知识纳入课程?
7、《纲要》指出幼儿园课程内容包括哪些基本成分?
8、什么是家园合作?
9、以幼儿园为核心的家园合作活动有哪些?
10、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要注意哪些问题?
11、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努力使自己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12、教育工作评价对教师评价的重点是什么?
13、教师怎样对幼儿发展状况进行评估?
14、教育内容的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
15、在安全教育中,应对幼儿进行哪些方面的安全教育?
三、论述题:
1、怎样理解“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它要为幼儿的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2、请你从发展情感与态度、发展能力和发展知识技能三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举例说明。
3、试举例说明教师怎样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4、作为教师,应怎样正确评价一个幼儿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请试举例说明。
5、如何写活动评析?试举例说明。
6、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应树立哪些教育管理理念?并请举例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第四篇:指导纲要心得
学习幼儿教师指导纲要心得体会
近些年来,在幼儿教育改革《规程》的指导下,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老师们的教育观念有了明显的更新,幼儿园的保教质量逐步提高,现在,教育部又颁布了《纲要》,《纲要》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标准,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我积极参与学习纲要,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和同事一起探讨、思考。对照《纲要》,我认为,我们作为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并关注个别幼儿差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就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因此,教师应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每个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自由地、愉快地展现自己。
幼儿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传授技能,而应以幼儿生命活力的不断增强,生命内涵的不断充实作为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以往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往往偏重于为幼儿铺设一条求知、学艺的道路而忽视幼儿还有属于自己的世界,最终只会贻害幼儿的健康成长。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顺应幼儿的性情,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学会接纳他们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积极的气氛和情境,将每一个教学过程当成师幼双方一次心灵的对话,敞开心扉,让幼儿在游戏中无拘无束地交流,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在愉快地学习中求得发展。所以教师要结合工作实际努力实现教育方式的转变:
一、从过去比较单一的室内教育为主,向现在丰富的室内外结合活动转变。如认识花草树木,四季的变化,教师可以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自己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在自己的动手实践中去获得关于花草树木,四季的知识和体验。
二、从过去的“问答式”教学,向现在的“鼓励式”教育转变。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更多的运用尝试、鼓励的方式,鼓励幼儿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教师也要特别注意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不能从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幼儿的行为、表现。
三、活动中以游戏为主。
兴趣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助推器,有了兴趣,再困难的学习活动幼儿也会乐此不疲,少了兴趣,再重要的学习活动幼儿也会觉得索然无味。因此能否激发幼儿的兴趣是幼儿园教育成败的关键,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是幼儿的至爱,最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因此将游戏活动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重要的是搭建适宜的游戏舞台,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选择符合幼儿生活实际的游戏主题,给予孩子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主地去选择,根据选择的内容按自己的方式或在与教师、同伴的交互作用中开展活动,引发孩子的兴趣,满足孩子进一步探索的需要,这是使教师的计划与孩子的需要和兴趣尽可能相符的重要一环。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是一项十分艰辛、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我将贯彻《纲要》精神,更好地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与全园老师一起共同为幼儿教育改革创造一个坚实的平台,在此平台上精心打造我的教育事业,让孩子们都徜徉在金色的阳光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第五篇:法制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
一、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内容
二、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实施途径
三、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措施
一、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要求
开展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着眼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结合中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成长特点,致力于帮助他们不断 提高法律素养,牢固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逐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实施中小学法制教育,必须贯彻以下原则:
1.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体现法制教育的特点,适应中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积极倡导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方式,采用通俗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典型事例,体现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 和实效性。
2.法律知识教育与法治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解和参与法治实践的机会,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实践当中掌握法律知识,领会法治理念,提高法律素质。
3.整合性原则。将法制教育与学校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与各种教育活动相结合,融入到教育活动中;与必要的专项教育相结合,形成多角度、宽领域、复合式的法制教育格局。
(三)主要任务
开展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提高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引导他们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