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后的时刻阅读理解
阅读《最后的时刻》选段,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江姐梳好了头发,在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过的一身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打着“×”号的囚服。
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
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留给大家用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 包落在地上。同牢房的人忍不住悲伤,哭了起来。
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
“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同志们,永别了!”
“江姐!江———”人们红肿着双眼,像猛地醒过来似的,忽地一下扑向签子门。
江姐和许多男同志,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读准字音:
草拟
梳头
旗袍
囚车
污泥
典礼
洋溢
手铐
竹签
渣
滓 洞
1、本文选自长篇小说《
》,本文的主人公是()。(2分)
2、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1分)
3、课文《最后的时刻》本意是指(),文中是指()。(2分)A、江姐牺牲前的短暂时刻
B、这一刻在其他时间之后
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说明狱中的生活条件(),同时也说明了敌人的()。(2分)
5、“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2分)
这句话是江姐对()说的,也是对()说的。表达了江姐()的崇高革命精神。
7、文中最后一句中省略号省去的是什么呢?(1分)
8、文中两个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2分)
9、“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0、在接到转移监狱的通知,其实也就是死亡通知之后,江姐做了些什么?(3分)
6、你还知道哪些革命英雄的故事?(至少写出两个人物)(1分)
11、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江姐?(2分)
答案 1红岩, 江姐
2江姐在被转移前的举动及与难友们道别的情景。3 B, A 4简陋, 残_酷
5自己, 革命者, 镇定自若,视死如归,临危不惧 6李大钊,刘胡兰,赵一曼 7对革命胜利的信心。8解释说明,声音延长。
9动作描写;生活十分严谨;爱干净;从容镇定,视死如归。10整理文件,整理着装,与室友深情告别。
11一个机智,生活严谨,考虑事情周密,对革命无比忠贞、面对死亡从容不迫,视死如归的江姐
第二篇:《最后的时刻》教学反思
注重情感体验,点燃心灵的火花
——《最后的时刻》教学反思
松树沟中心学校
张莹
语文学科是一门与人的心灵相通的学问,较之其它学科具有丰富的情感性,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这两句话是《最后的时刻》中,江姐就义前的精彩演讲。江姐说的这番话既是在自我激励——决不玷污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也是在激励大家要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
现在的学生,远离战火硝烟,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怎样才能让他们理解江姐此番话的深刻用意呢?怎样才能让他们体会江姐那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呢?我先引导学生理解“脸不变色,心不跳”。
“同学们,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脸色煞白、心跳加快呢?” “考试不及格,回家害怕被妈妈打。” “一个人走夜路的时候,我会心跳加速。” “路上遇到狗的时候,我会脸色煞白,心跳加速。” “看到老鼠的时候。” „„
我接着问:“同学们,江姐面对的什么?” “最后的考验——死亡!”
“是啊,同学们,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永远不可能重来。而江姐面对死亡却脸不变色,心不跳,你们感受到了
什么?”
“她不怕牺牲。” “她很勇敢!” „„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深感悟,我又引导学生想象江姐还禁受了哪些考验。
“老虎凳。”
“是啊,多么残酷的刑罚啊!人坐上后,两条腿被捆在长板凳上,膝盖被绑得死死的,根本不能动弹,国民党反动派就往革命者的脚后跟垫砖头,一般垫三块砖后,人就会受不了,脚筋会绷断,膝盖骨会骨折。”
“灌辣椒水。”
“敌人在水葫芦里灌上辣椒水后,挤压皮囊,辣椒水通过管子直接灌到人的肺中,很多人都被活活呛死了。”
“竹签子钉进指甲。” “用皮鞭狠狠地址抽打。” „„
孩子们几乎把在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中见过的所有酷刑都说出来了。
我又不失时机地问:“面对这种种考验,江姐是怎样表现的?” “脸不变色,心不跳!”
“同学们,到这里我们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江姐在生命的最后
时刻,会这样的从容镇定。”说着,我出示了这样一个句子:她是(),她有坚定的(),顽强的(),当面临最后的考验的时候,才会()。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完成了填空,几遍句子朗读的过程中,孩子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江姐的英雄气概。看着同学们个个大义凛然、神色凝重的脸庞,我知道他们已完全走进了文本,了解了江姐,认识了这些革命者,于是带领他们诵读着江姐的这番话。
师: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江姐没有惧怕死亡,她把死亡当做最后的考验,用自己的意志与敌人进行又一次的战斗,她会坚定对自己说
生:(接读):“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的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师:面对着亲爱的战友,一个个年轻的同志,未完的工作要由他们继续,江姐希望他们也有坚定的信念,此时她会深情的对同志们说
生:(接读):“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的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师:面对着即将到来的黎明,这不仅是江姐,也是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的革命者共同的宣言
生:(接读):“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的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一遍又一遍,声音是那么洪亮,语气是那么坚定。红岩精神,一种不朽的传奇,正穿越时空,在我们的教室传递,在我们的心灵中绵
延传播。孩子们也在那一刻记住了江姐,记住了曾经的苦难,更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第三篇:读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有感
今天,我读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这篇文章,让我感动万分,讲的是这样一件事:著名的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在观察一条南美洲毒蛇时,不幸被蛇咬伤,他把生命置之度外,艰难地记录了自己被蛇咬之后的症状,在他被咬的5小时候之后,这位可敬的老人去世了,但他的名字在科学之坛上永放光辉。博士在被蛇咬后的第一感觉是想着自己应该再做些什么而不是赶紧求救,博士一心只为科学,完全不会顾及到自己,这一点令我十分震撼,为了科学,牺牲自己。其实,有许多的科学工作者为了给人类做出贡献,追福于后代,不惜一切,把生命的最后一刻奉献给了科学事业,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卡尔·施密特博士就是这千干万万人当中的一个。用一句恰当的名言来概括卡尔▪ 施密特博士那就是“生的伟大,死的关荣。”
卡尔▪施密特博士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惊人的研究结果为给未来的科学事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我非常佩服、尊敬他,佩服他遇事镇静的态度,尊敬他无私地为科学事业献身。
生命很宝贵不应该浪费,在有限的生命中要做些有意义的事。不需要轰轰烈烈。爱尔兰的哲学家伯克曾说过:“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
第四篇:最后的时刻教案与反思
《最后的时刻》教案与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2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革命者的敬仰,学习作者以饱满的激情,用悲壮的色调,突出主人公对革命无比坚贞的描写的方法。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对革命者敬仰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从具体事件中体会革命者的精神,学习描写人物心里、表情的句子。
教具准备:搜集有关革命者为革命视死如归的名言警句。教学方法:朗读法。学生自主探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汇报有关“革命者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的名言警句,请学生谈自己对革命者的敬仰,再板书“最后的时刻”。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围绕三个问题进行阅读思考 1.在江姐就义前本文介绍了她那些事情? 2.在这“最后时刻”江姐心里会想些什么
3.描写江姐的神情、动作和语言的句子画一画,并体会江姐的所表现的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以上问题,并讨论和交流,汇报时结合文中的重要语句,教师相机训练朗读。启发学生思考:
(1)你从江姐身上看到了她的那些品质?(2)在“最后时刻”江姐和狱友的心里又是怎样的?(3)江姐是怎样巧妙处理文件的?
(4)在与战友话别时,江姐的那些举动令你感动?
4.领悟写法:此故事,先写了什么,接下来又是怎样写的?怎样巧妙表达人物的品质的?
读文,带着崇敬的心情及平缓的语气读。
5.思考总结:读了这篇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获得的最大启发是什么?
三、积累内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写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
四、课堂迁移
1.识字写字:注意字“黎”,注意强调书写习惯的培养。2.自选词句。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部分的含义。
(1)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是要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2)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4.实践活动:
让学生复述江姐的故事和自己所了解的《红岩》的其他故事。5.课下阅读《红岩》这本书。
五、作业
教学反思
我结合课文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由于本篇课文是小说《红岩》的节选,文中的历史背景学生并不熟悉。因此,我搜集了小说中的不少的相关材料。比如,小说描写的时代背景、描写赞美主人公江姐的诗歌、歌曲《红梅赞》、渣滓洞的情况、甚至是江竹筠烈士的托孤遗书等等。借鉴了不少名师的课堂教学的流程,对于课堂的形式也做了美好的设想:先初步感知江姐的品质,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再从课文中去寻找相关的语句品读感悟,进而升华主题。
自认为准备充分,拓展丰富,形式也够新颖,颇有些得意。但教研员老师的一席话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设计。教研员老师提醒我:“这节课是要教给学生的,你考虑过学生么?你是准备教《红岩》,还是准备教《最后的时刻》。”的确,我的设计,我的方法都是为了完成我的教学设计的,更多想到的都是我自己。有多少关注到了学生,这是我不曾认真想过的。于是,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对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了如下调整:
一、顺应学生的阅读习惯
学生读文章,最先引起他注意的就是课文的题目,会对课题有初步的猜想,然后读文,再从文章中去验证。本节课,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引导学生去理解课题的含义。首先引导孩子回忆自己第一次接触课文时对题目的初步的理解,再读文章,验证自己的猜想,并找到相关的证据,从而理解题目的含义。
二、顺应孩子的阅读兴趣
孩子们读一篇课文,最吸引他们的,不会是主人公的品质,不会是因为江姐的高大的英雄形象,课文最能吸引孩子的应该是江姐对与死亡并不惧怕,出乎他们的预料。
于是,在设计中我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体验出发,谈一谈自己对于死亡的感受,接触到的人们的表现。再与江姐的行为进行对比,受到震撼,从而体会到了江姐面对死亡的时候,从容镇定,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
总之,这节课从备课到上课,对我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都是一次有益的提升,对于自己的教学是很好的促进。但是由于我个人的教学水平的原因,教学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自己对于学生的情感的激发不够,没有让学生真正的走入文本,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自己的临场经验不够,缺少处理突发情况的手段。这些还需要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去积累完善。
能走上这个讲台,是各位老师对我的厚爱,我也希望我的这节课对各位老师有一定的帮助,哪怕只是一句、一点。即使是一无是处,您在上课时也会想到我这节课,少走一些弯路。恳请给位老师对我的教学提出宝贵的意见。
第五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写帮推荐)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读后感
今天,我阅读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你会干什么?是在那静静地躺着,还是最后一次享受世界上的美好的东西。可是,周总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那广阔的胸怀里还装着亿万人民,惟独没有自己。为了人民,他就是这样在一分一秒地向生命索取。
当我读到:“云南锡矿工人肺癌发病情况,你知道吗?”我的心里不惊暗暗震惊:“多么伟大的周总理啊!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想着云南锡矿工人的肺癌发病情况!对自己的病情,从来没有多过一丝的顾及,只是在想着工人们。他的胸怀太广阔了,这是我们无法做到的。为了工人们,他就是这样坚苦地向生命索取着一分一秒。这世上能有几个总理能像他那样伟大、无私?
我又接着往下读,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为了和病魔作斗争,周总理要求医护人员给他喂饭。”和病魔做斗争,你能做得到吗?病魔,它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能逼进人类走进死亡的边缘;病魔,它也能使人类生不如死,最后导致让人自寻死亡。许多人都不想让它逼近自己。可是,病魔却和周总理结下了不结之缘。他能和病魔作斗争,着已足够说明他是伟大的!
看到了这里,我不惊想起了自己的软弱。曾记得,在一次午后,我突然感觉自己浑身滚烫,我确认自己是发烧了,可是我却没有去医院,只是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周总理还想着人民,这样的好总理只有中国。虽然他已经逝世了,可他那无私的,伟大的精神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