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要点小结(期末考试)

时间:2019-05-13 16:1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遗传学要点小结(期末考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遗传学要点小结(期末考试)》。

第一篇:遗传学要点小结(期末考试)

遗传学

一、名词解释

1.同源染色体:在生物的体细胞内,具有同一种形态特征的染色体通常成对存在。这种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2.非同源染色体:一对同源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和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之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3.受精:也称为配子融合,是指生殖细胞(配子)结合的过程。

4.直感:是花粉(父本)对种子或果实的性状产生影响的现象

5.花粉直感:也称为胚乳直感,是指胚乳性状受精核影响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的现象。(直接原因就是双受精,如玉米)

6.果实直感:也称为种皮直感,是指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受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的现象。(如棉籽的纤维)

7.无融合生殖:雌雄胚子不发生核融合,但又能形成种子的一种特殊生殖方式。8.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对应位点的两个基因

9.共显性(并显性):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即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

10.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点上存在的3个或3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11.基因互作:不同对基因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同一单位性状表现的结果 12.互补作用: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和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形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这种基因互作的类型称为互补作用

13.积加作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两种显性基因均不存在时又表现第三种性状,这种基因互作称为积加作用 14.重叠作用:不同对基因互作时,不同的显性基因对表现型产生相同的影响,F2产生15:1的比例,这种基因互作称为重叠作用 15.上位性: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单位性状发生作用,而且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 16.相引相(相引相):甲乙二个显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甲乙两个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 17.相斥相(相斥相):甲显性和乙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乙显和甲隐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 18.连锁遗传:是指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19.完全连锁:位于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不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则这两个非等位基因总是连接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20.不完全连锁:指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或多或少地发生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测交后代中大部分为亲本类型,少部分为重组类型的现象 21.交换: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换与重组 22.交换值: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就一个很短的交换染色体片段来说,交换值就等于交换型配子(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的百分率即重组率

23.基因定位:是指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确定基因的位置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而它们之间的距离是用交换值来表示的 24.两点测验: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用隐性亲本测交来确定两对基因是否连锁,然后再根据其交换值来确定它们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位置

25.三点测验: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隐形亲本测交,同时确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26.干扰:一个单交换发生后, 在它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的现象 27.性连锁(伴性遗传):是指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28.交叉遗传:子代与其亲代在性别和性状出现相反表现的现象。

29.限性遗传:是指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局限于雌性或雄性上表现的现象 30.从性遗传:它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形状,是由于内分泌及其他关系使某些性状只出现于雌雄一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 31.突变的重演性:指相同的基因突变可以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上重复发生

32.植物自交不亲和性:指自花授粉不能受精结实,而植株间授粉却可能受精结实的现象 33.一个基因一个酶假说:一个基因通过控制一个酶的合成来控制某个生化过程

34.假显性现象:有时染色体片段缺失后,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隐性等位基因不被掩盖而表现

35.剂量效应:随着细胞内基因拷贝数的增加,基因的表现能力和表现程度也会随之加强 36.位置效应:基因的表现型效应会随其在染色体上位置不同而改变

37.染色体组(基因组):一种生物维持其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套染色体。通常用X表示一个染色体组

38.同源多倍体:染色体组相同的多倍体。所有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经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 39.异源多倍体:染色体组不同的多倍体。其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的杂交种经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 40.非整倍体:在正常合子染色体数(2n)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1条或若干条染色体的个体或细胞

41.三体:在正常2n的基础上,增加1条染色体的个体或细胞,其染色体组成为2n+1=(n-1)Ⅱ+Ⅲ

42.双三体:在正常2n基础上,有2对染色体各自都增加1条的个体或细胞,其染色体组成为2n+1+1=(n-2)Ⅱ+2Ⅲ

43.四体:在正常2n基础上,某一对染色体多了两个成员的个体或细胞,其染色体组成为2n+2=(n-1)Ⅱ+Ⅳ

44.单体:染色体数比正常2n少1条的个体或细胞,其染色体数为2n-1=(n-1)Ⅱ+Ⅰ

45.双单体:两对染色体个缺少1条的个体或细胞,其染色体组成为2n-1-1=(n-2)Ⅱ+2Ⅰ

46.缺体:某对染色体的2条全部丢失了的个体或细胞,其染色体组成为2n-2=(n-1)Ⅱ 47.同源染色体组(同源组):由3个或3个以上的同源染色体组成的一组染色体

48.染色体随机分离:如果基因(A-a)距着丝点较近,非姊妹染色单体在该基因座与着丝点之间很少发生交换时,则该基因就随着染色体的随机分离而分离 49.染色单体随机分离:如果基因(A-a)距着丝点较远,非姊妹染色单体在该基因座与着丝点之间容易发生交换,则该基因就随着染色单体随机地分离

50.超亲遗传:指在数量性状的遗传中,杂种第二代及以后的分离世代群体中,出现超越双亲性状的的表现型的现象

51.加性效应:指基因位点内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的累加效应。被认为是上下代遗传中可以固定的分量,在实践中又称为“育种值” 52.上位效应:指非等位基因之间的互相作用对基因型值所产生的效应,属于非加性效应

53.显性效应:指基因位点内等位基因之间的互作效应。属于非加性效应的组成部分。它是能遗传而不能固定的遗传因素。54.遗传率(遗传力):指遗传方差在总方差(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值,可以作为杂种后代进行选择的一个指标 55.近亲繁殖:是指血统或亲缘关系相近的两个个体的交配

56.回交:是指杂种后代与其两个亲本之一再交配 57.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产量和品质上比其双亲优越的现象

58.转化:是指某些细菌(或其他生物)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供体的DNA片段,并将此外源DNA片段通过重组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的过程

59.接合:是指遗传物质从供体—“雄性”转移到受体—雌性“的过程 60.性导:是指接合时由Fˊ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转移到细菌染色体的过程

61.转导:是指以噬菌体为媒介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

62.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内的基因即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63.母性影响:子代受到母本核基因型的影响而表现母本核基因型所决定的性状的现象

64.植物的雄性不育性:植物花粉败育的现象。主要特征是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正常功能的花粉,但是他的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 65.核质互作不育型(质核型):由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相互作用共同控制的雄性不育类型

66.孢子体不育:是指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植株)基因型所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67.配子体不育:是指花粉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花粉)本身的基因所决定

68.基因工程:利用重组DNA技术,在分子水平上操作修饰改变生物体 69.基因频率:是指某位点的某特定基因在其群体内占该位点基因总数的比例 70.基因型频率:是指群体内某特定基因型个体占个体总数的比例

71.遗传漂变:在一个小群体内由于抽样误差所造成的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现象

二、填空

1.遗传、变异、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2.Lamarck(拉马克):器官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Darwin(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提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进化学说。Darwin(达尔文)泛生粒学说。Weismann(魏斯曼)种质学说 3.Mendel(孟德尔):1866年首次提出了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1900年狄·弗里斯(De Vries)、柴马克(Tschermark)和柯伦斯(Correns)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规律,是遗传学学科建立的标志。遗传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是Bateson1906年首次提出的。Morgan(摩尔根):首次提出遗传第三规律,连锁遗传规律。Watson和Crick(1953)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式 4.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包括5部分:着丝粒(主缢痕)、染色体臂、次缢痕、随体、端粒

5.因而根据着丝粒的位置将染色体分为:中间着丝粒染色体、近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粒状染色体

6.减数分裂前期 I可进一步分为五个时期:细线期、偶线期(联会—二价体)、粗线期(四合体—交叉互换)、双线期、终变期(交叉端化)。末期I的两个细胞称为二分体,末期II的两个细胞称为四分体或四分孢子

7.直感现象可以分为两类:花粉直感(胚乳直感)、果实直感(种皮直感)8.显隐性关系的4种类型: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镶嵌显性

9.基因互作主要有6种:互补作用、积加作用、重叠作用、显性上位作用、隐性上位作用、抑制作用 10.交换值=重组型配子/总配子

11.符合系数或称并发系数(C)=实际双交换值/理论双交换值,干扰值I=1-C 12.生物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决定的方式主要有2种类型:雄杂合型(XY型)、雌杂合型(ZW型)。13.基因突变的4特征:重演性和可逆性、多方向性、有害性和有利性、平行性

14.缺失染色体主要通过雌配子传递给后代

15.按照断裂重接假说,重复区段只能来自同源染色体,因此一条染色体重复必然导致其同源染色体缺失 16.重复的遗传学效应:剂量效应和位置效应

17.微效基因的效应包括:等位基因间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非等位基因间的上位性效应 18.数量性状的数学模型:表现型值(P)=基因型值(G)+环境离差(E)

19.基因型值(G)=加性效应(A)+显性效应(D)+上位性效应(I)20.表现型方差(VP)=基因型方差(VG)+环境方差(VE)=加性方差(VA)+显性方差(VD)+上位性方差(VI)+环境方差(VE)

21.植物群体或个体近亲交配的程度:自花授粉植物、常异花授粉植物、异花授粉植物

22.杂种优势的两个遗传假说: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 23.细菌获取外源遗传物质的4种方式:转化、接合、性导、转导

24.植物雄性不育可分为3种类型:核不育型、细胞质不育型、核质互作不育型

25.细胞质不育型的不育性状容易保持但不容易恢复 26.质核不育的假说有:质核互补控制假说、能量供求假说、亲缘假说

27.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基因突变、选择、遗传漂变、迁移

三、简答

1、是遗传物质

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1)DNA含量的恒定性;(2)DNA代谢的稳定性;(3)存在的普遍性;

(4)基因突变与紫外线诱变波长的关系。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1)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2)噬菌体侵染与繁殖试验

(3)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繁殖实验

2、减数分裂的特殊性表现在

(1)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生物个体性成熟后,在动物性腺和植物造孢组织细胞中进行。

(2)连续进行两次分裂:遗传物质经过一次复制,连续两次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减半。

(3)同源染色体在第一次分裂前期相互配对,也称为联会;并且在同源染色体间发生片段的交换。

3、孟德尔遗传因子假说

(1)一对相对性状有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是成对的,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3)杂种的遗传因子彼此不同,各自保持独立性,且存在显隐性关系。即F1植株有一个控制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

(4)在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相互分离,均等的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每个配子(精核或卵核)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5)在形成合子(子代个体)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分离规律分离比的出现需要满足的条件(1)研究的生物是二倍体

(2)F1个体形成的两种配子数目相等或接近相等,并且两种配子生活力相同;受精时各雌雄配子都以均等的机会相互自由结合

(3)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及由核子发育的个体具有同样或大致相同的存活率

(4)研究的相对性状差异明显,显性表现完全

(5)杂种后代都处于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而且试验分析的群体比较大

5、独立分配规律的基本要点与实质

基本要点:在配子形成时,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

实质:控制这两对形状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每一对等位基因发生分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6、性别决定的问题

(1)性别同其他性状一样,也受遗传物质的控制。但是有时环境条件可以影响甚至转变性别,但不会改变原来决定性别的遗传物质

(2)环境条件所以能够影响甚至转变性别,是以性别有向两性发展的自然性为前提条件的

(3)遗传物质在性别决定中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通过性染色体的组成,有的是通过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也有的是通过整套染色体的倍数性。其中以染色体组成决定性别发育方向的较为普遍 缺失的细胞学鉴定(缺失圈或缺失环)重复的细胞学鉴定(重复圈或重复环)倒位的细胞学鉴定(倒位圈)

易位的细胞学鉴定(四体环或四体链)

7、多倍体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1)克服远缘杂交的不孕性(2)克服远缘杂交的不育性

(3)创造远缘杂交育种的中间亲本(4)育成作物新类型

书128页 书131页 书134页 书137页

8、单倍体的主要作用(1)加速基因的纯合进度(2)研究基因的性质和作用(3)用于基因定位的研究

(4)研究染色体之间的同源关系(5)离体诱导非整倍体

9、数量性状的特征

(1)数量性状呈连续变异,杂种后代的分离世代不能明确分组

(2)数量性状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产生不遗传的变异

(3)数量性状普遍存在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

10、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多基因假说的要点

(1)数量性状是由许多彼此独立的基因决定的,这些基因服从孟德尔遗传规律

(2)各基因的效应微小且相等

(3)各对等位基因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或表现为增效或减效作用

(4)各基因的作用是累加性的

11、数量遗传学关于杂种优势的组成的观点 数量遗传学最新研究认为:杂种优势的实质在于数量性状基因各种遗传效应的综合作用。它包括遗传主效应和互作效应。

普通杂种优势:是归因于遗传主效应的优势。它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稳定表现。互作杂种优势:是归因于基因型 X 环境互作效应的优势,是在特定环境中优势的离差,表示优势的不稳定性。运用数量遗传的分析方法可以无偏的估计各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

12、杂合体自交的遗传学效应(1)导致杂合基因型的纯合(2)淘汰有害隐性纯合体(3)获取不同纯合基因型

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书183页 回交的遗传学效应和计算公式书195

13、约翰生纯系学说的主要内容、贡献及发展

主要内容:纯系学说认为,在自花授粉植物的天然混杂群体中,可分离出许多基因型纯合的纯系。在一个混杂群体中选择是有效的。但是在纯系内个体所表现的差异,那只是环境的影响,是不能遗传的。所以,在纯系内继续选择是无效的

要贡献:区分了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指出选择遗传的变异的重要性。并且说明了,在自花授粉植物的天然混杂群体中单株选择是有效的;但是在一个经过选择分离而基因型纯合的纯系中,继续选择是无效的。约翰生明确了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这对后来研究遗传基础、环境和个体发育的相互关系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发展:①所谓纯系,实际上只是暂时的。自然界的纯是相对的,不纯才是绝对的。完全的纯系是没有的,所谓纯只能是局部的、暂时的和相对的②纯系内选择无效也是不存在的。由于天然杂交和突变,必然会引起基因的分离和重组,纯系内的遗传基础不可能是完全纯合的,因此继续选择是有效的

14、杂种优势的特点

(1)异花授粉植物如玉米要比常异花授粉植物如棉花和自花授粉植物如小麦的杂种优势强

(2)在一定范围内,亲缘关系远、遗传差异大、双亲优缺点互补的组合,其杂种优势强;反之,就较弱(3)双亲基因型纯合程度高的杂种优势较高

(4)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种植比在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种植的优势大

15、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的内容及异同点

显性假说有布鲁斯1910年提出,其基本论点是:杂交亲本的有利性状大都由显性基因控制,不离性状大都有隐性基因控制。通过杂交,使双亲的显性基因全部集中在杂种里,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的有利显性基因全部集中在杂种里所引起的互补作用的结果

超显性假说,也称等位基因异质结合假说。其基本论点是: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基因型的异质结合所引起的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等位基因间没有显隐性关系,杂合的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大于纯合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共同点:都立论于杂种优势来源于双亲基因型间的相互作用

不同点:显性假说认为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的显性基因间的互补;超显性假说认为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等位基因间的互作

16、植物的杂种优势的利用上须重视的三个问题(1)杂交亲本的纯合性和典型性(2)亲本杂交组合的选配

(3)杂交制种技术(去雄和授粉)需要简便易行,同时种子繁殖系数要高

17、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1)繁殖世代所需时间短(2)易于管理和进行化学分析

(3)遗传物质简单,便于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4)便于研究基因的突变和重组(5)可用作研究高等生物的简单模型(6)便于进行遗传操作

18、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1)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F1通常只表现母本的性状,故细胞质遗传又称为母性遗传

(2)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式的。杂交后代一般不表现一定比例的分离

(3)通过连续回交能将母本的核基因几乎全部置换掉,但母本的细胞质基因及其所控制的形状仍不消失

(4)由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其表现往往类似病毒的转导或感染

19、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1)获取目的基因

(2)适当的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4)转化受体的转基因检测

20、基因克隆的载体应具有的特点

(1)在宿主细胞中能独立复制,即本身为复制子,有独立的复制起始位点(2)载体DNA分子中有一段不影响其复制的非必需区域,即有限制酶切位点,允许外源基因插入且插入后随载体DNA分子一同进行复制和扩增

(3)有选择标记,便于选择含重组DNA分子的寄主细胞(4)分子质量小,多拷贝,易于操作

(5)一般还要求载体载荷外源DNA的幅度要宽,具有安全性等

21、经典遗传学的基因概念

(1)基因具有染色体的主要属性,能自我复制,有相对的稳定性

(2)基因是一个功能单位,控制正在发育的有机体的某一或某些性状

(3)基因又是交换的最小单位,即在重组时不能再分割的单位

(4)基因是以整体进行突变的,故他又是一个突变单位(5)可以把重组单位和突变单位称为结构单位,这样,基因既是一个结构单位,又是一个功能单位

22、现代遗传学的基因概念(1)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区段,它携带有特殊信息,这种遗传信息被转录为RNA(包括mRNA、tRNA、rRNA)或者通过mRNA翻译成多肽链,或者对其他基因的活动起调控作用(2)基因是由一定数量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组成的,一般为数百个——数千个不等

(3)对一个基因来讲,这些组成核糖核酸种类(dATP、dTTP、dUTP、dCTP)及顺序是固定,只要一个核糖核酸发生改变,基因功能就可能随之改变。

(4)在减数分裂发生基因重组,也是以核糖核酸为单位交换重组的,最少只可能发生一个核糖核酸的交换。(5)为此提出三个概念:突变子、重组子、顺反子。把一串功能单位及基因称为顺反子。在顺反子区域内,还可发生突变和重组,即包含着许多突变子和重组子。突变子是性状突变的最小单位,重组子是性状发生重组是可交换的最小单位,二者都可以小到只有1个核苷酸

23、哈迪—魏伯格定律(群体的遗传平衡定律)的内容和要点

在一定条件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世代间保持不变,当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上下代之间保持不变或相对稳定时,群体的性状表现就会保持遗传上的稳定,这是群体遗传的重要现象和机制之一。1908年英国数学家哈迪和德国医生魏伯格分别独立的发现了这种机制,因此称为哈迪—魏伯格定律,又称为群体的遗传平衡定律 其要点是

(1)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群体中,如果没有改变基因频率因素的干扰,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保持不变,这样的群体称为平衡的孟德尔群体

(2)在任何一个大群体内,不论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次随机交配,这个群体就可以达到平衡状态

(3)群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关系是D=p2,H=2pq,R=q2

第二篇:植物生理学要点小结(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

1.细胞骨架: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包括微观、微丝和中间纤维。

2.胞间连丝:是指贯穿细胞壁、胞间层,连接相邻细胞原生质体的管状通道。细胞信号转导:是指偶联各种胞外刺激信号(包括各种内、外源刺激信号)与其相应的生理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分子反应机制。

3.第一信使):能引起胞内信号的胞间信号(包括化学信号和物理信号)和某些环境刺激信号。又称初级信使。

4.第二信使:由胞外刺激信号激活或抑制的、具有生理调节活性的细胞内因子。又称次级信使。

5.G蛋白:全称为GTP结合调节蛋白。位于质膜内侧的由不同亚基构成的多聚体蛋白。受体接受胞外信号分子到产生胞内信号分子之间的信号转换是通过G-蛋白偶联起来的。故G-蛋白又称为信号转换蛋白 6.细胞全能性:植物体每一个活细胞都具有产生一个完整个体的全套基因,在适宜的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7.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膜的骨架由类脂双分子层构成,通常呈液晶态 膜蛋白非均匀的分布于膜脂的两侧或镶嵌在膜脂分子之间,使膜具有不对称性和流动性 8.细胞信号转导:是指外界信号(如光、电、化学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引起胞内信使的浓度变化,进而导致细胞应答反应的一系列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使机体在整体上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最为适宜的反应

9.水势: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符号:ψw 10.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11.水通道蛋白: 存在于生物膜上的一类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功能的内在蛋白,亦称水孔蛋白。12.吐水:从未受伤的叶片尖端或边缘的水孔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

13.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器官、组织伤口处溢出液体的现象。

14.根压:物根部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15.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16.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表面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17.小孔扩散律:指气孔通过多孔表面的扩散速率不与其面积成正比,而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的规律。

18.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缺乏最敏感的时期。一般为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形成期。19.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方式从植物的表面向体外散失的过程

20.蒸腾速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散失的2水量(g/dm·h)21.蒸腾比率(蒸腾效率):植物每消耗1kg水所形成的干物质的克数(g)

22.蒸腾系数:植物制造1g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分量(g),它是蒸腾比率的倒数

23.土壤永久萎蔫系数:植物发生永久萎焉时,土壤中尚

存留的水分含量(以土壤干重的百分率表示)

24.水分临界期:指植物生活周期中对水分缺乏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

25.蒸腾流一内聚力—张力学说:即以水分的内聚力来解

释水分沿导管上升的原因的学说

26.单盐毒害:将植物培养在单一盐溶液中(即溶液中只

有一种金属离子),不久便会呈现出不正常状态,最后整株死亡的现象

27.离子颉颃:在单盐溶液中若加入少量其他盐类,单盐

毒害现象就能减弱或消除,离子间能够相互消除毒害的现象。

28.生长中心:同一生育期,不同部位的需肥量不同,其

中必有一个生长快、需肥量较大的部位 29.呼吸作用:植物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在酶的参与下,逐步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30.呼吸速率: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鲜重或干重)的植

物组织活细胞、毫克氮所放出的CO2的数量或吸收的O2的数量

31.呼吸商(呼吸系数、RQ):指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

放出CO2的量和吸收O2的量之比 32.能荷:用以衡量细胞内腺苷酸库中充满高能磷酸根的程度,其数值为:(ATP+0.5ADP)/(ATP+ADP+AMP)33.P/O比:呼吸链每消耗1个氧原子所用去的无机磷

(Pi)的分子数或有几分子的ADP生成了ATP

34.氧化磷酸化:呼吸链上的磷酸化作用,也就是底物脱

下的氢,经过呼吸链电子传递,氧化放能并能伴随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 35.电子传递链(呼吸链):指呼吸底物氧化降解中脱下的H(H++e--)或电子,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传递体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轨道 36.化学渗透学说:

37.生长呼吸:指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合成、离子呼吸、细

胞分裂和生长所需能量和中间产物的呼吸作用,它随植物生长发育状况而不同 38.维持呼吸:指维持生命代谢处于恒态所需能量的呼吸

作用,这部分呼吸相对稳定,每克干重植物约消耗15—20mg葡萄糖

39.反应中心色素:它是少数叶绿素a分子,与特定的蛋

白相结合,处于特殊状态,能进行光化学反应,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40.聚光色素(天线色素):包括大部分叶绿素a分子、全部的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藻胆素,它们没有光化学活性,不能转换光能,其作用是吸收光能并传递给反应中心色素

41.光和磷酸化: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

ATP的过程 42.光和电子传递链(光合链):光合作用在类囊体膜中的4钟蛋白复合体上进行,分别是PSII、细胞色素b6f复合体、PSI、ATP合成酶复合体。前三种构成光合链 43.红降:当波长大于680nm(长波红光)时,虽然光量子仍被叶绿素大量吸收,光和效率却急剧下降的现象 44.爱默生效应(双光增益效应):在长波红光(>680nm)照射下补照短波红光(约650nm),则光和效率显著增加,大于两种波长光单独照射时的光和效率之和 45.光呼吸:指植物绿色细胞进行的依赖光的吸收O2,释放CO2的过程。光呼吸只能在光下进行 46.暗呼吸:生活细胞的一般呼吸作用在光下或黑暗中都可以进行

47.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或放出O2的量

48.光合生产率(净同化率、NAR):指植物在较长时间内(一昼夜或一周)内,单位叶面积生产的干物质量。常用g/m2d 表示 49.植物生长物质:指具有调节控制植物生长发育作用的微量生理活性物质

50.植物激素:是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并经常从产生部位转移到作用部位,在低浓度下对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有机物质。由于它是植物体内的正常代谢物质,故又称为内源激素或天然激素 51.植物生长调节剂: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质

52.比集运量(SMT):物质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韧皮部或筛管横截面积运输的量,一般以生长器官的干重增量来度量

53.乙烯的三重反应: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典型效应是抑制茎的伸长生长、促进茎或根的增粗及茎的横向生长 54.生长:由于原生质的增加而引起植物体的体积或重量的不可逆增加,是通过分裂增加细胞数目和细胞伸长增大细胞体积来实现的,表现为细胞数目、干重、原生质总量和体积的不可逆的增加,是一个量变的过程 55.分化:遗传上同质的细胞转变为形态、结构、机能以及化学组分上异质的细胞,即植物差异性生长,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56.发育:指个体生命周期中植物体的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变化过程,是植物的遗传信息在内外条件影响下,有序表达的结果,在时间上有严格的顺序性,只能在整体上表现出来 57.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指任何一个具有核的活细胞都含有发育成一个完整植株的全部基因,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个细胞就能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植株

58.极性:指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在形态学、生化组成及生理特性上的差异,由于极性的存在,使细胞发生不均等分裂现象

59.植物组织培养(离体培养):在无菌培养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进行培养,最后形成完

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整植株的技术 生长的相关性:植物体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高等植物各个部分之间保持着相当恒定的比例和相对确定的空间位置,植株不同部分的生长既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植物各个部分在生长上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现象 根冠比:指某时期内植物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干重或鲜重的比值,它能反映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相对生长情况以及环境条件对地下部分生长的影响

光形态建成:依赖光调节和控制的植物生长、分化和发育过程

休眠:植物个体发育进程中的一个生长暂停现象,是植物经长期进化而获得的一种对不良环境和季节变化的生物学适应能力 生理休眠(深休眠):指种子既然离开母体后即使得到适宜萌发的外界条件,也不萌发的现象 强迫休眠(“静止”):指种子由于得不到适宜萌发的环境条件而不能萌发的现象 幼年期(童期):植物具有开花能力之前的发育阶段,在此期间,任何处理均不能诱导开花 春化作用:低温诱导植物开花的过程 临界夜长:在光周期中短日植物能开花的最小暗期长度或长日植物能开花的最大暗期长度

受精作用:是雌、雄性细胞(即卵细胞与精子)相互融合的过程 识别:一类细胞与另一类细胞在结合过程中要进行特殊的反应,从对方获得必要的信息,这种信息可以通过物质的或化学的信号加以表达 无融合生殖(无配子生殖):不惊受精作用产生有籽果实的现象 单性结实:植物不经受精作用而使子房膨大形成无籽果实的现象 衰老:是植物体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是成熟的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个植株自然的终止生命活动的一系列衰败过程

脱落:植物器官(如叶片、花、果实、种子或枝条等)脱离母体的现象 逆境(胁迫):对植物生存与生长不利的环境因子 御逆性(避逆性):植物通过各种途径摒拒逆境对植物产生的直接效应,维持植物在逆境条件下正常生理活动的能力。植物不与逆境达到热力学平衡

耐逆境:植物虽然经受逆境的直接效应,但可通过代谢反应阻止、降低或修复逆境造成的伤害的能力。植物与逆境达到热力学平衡。

渗透调节:植物的一种适应渗透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它通过主动增加细胞内溶质的作用,降低渗透势来促进细胞吸水从而维持细胞的膨压

冷害:冰点以上的低温成为冷胁迫,由此对植物产生的伤害 80.冻害:冰点以下是植物组织结冰的低温称为冻胁迫,氮化合物的过程。

由此引起的伤害 88.植物营养临界期: 又称需肥临界期。在作物生育期当81.抗冻锻炼:冬季严寒来临之前,随气温的降低,植物中对矿质元素缺乏最敏感时期称为植物营养临界期。

体内会发生一些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从而提89.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又称最高生产效率期。在作物高了植物的抗冻能力,这种逐步形成抗冻能力的过程 生育期当中施肥的营养效果最佳时期叫营养最大效82.土壤干旱:指土壤中可利用的水分不足或缺乏,植物率期。

根系吸收的水分满足不了叶片的蒸腾失水,植物组织90.硝化作用: 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使土壤中的氨或处于缺水状态,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使植物生铵盐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

长停止或引起植株干枯死亡 91.反硝化作用:许多微生物,尤其是各种反硝化细菌,在83.大气干旱:指空气过度干燥,相对湿度过低土壤氧气不足的条件下,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并(10%--20%),常伴随高温和干风,使蒸腾加快,破进一步把亚硝酸盐还原为氨基游离氮的过程。结果使坏植物体内水分平衡,从而使植物受到危害 土壤中可利用氮消失。

84.生理干旱:由于不利的环境条件抑制根系的正常吸92.交换吸附:植物细胞通过H+ 和HCO3-分别与溶液中水,从而使植物发生水分亏缺的现象。这事,土壤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吸附在细胞表面的过程叫交并不缺乏水分,只是因为土温过低,土壤溶液浓度过换吸附

高或积累有毒物质等原因,妨碍根系吸水,造成植物体内水分平衡失调,从而是植物受到脱水危害

二、符号翻译 85.生理酸性盐: 植物根系从溶液中有选择地吸收离子后使溶液酸度增加的盐类

86.生理碱性盐: 植物根系从溶液中有选择地吸收离子后使溶液酸度减低的盐类。

87.生物固氮:某些微生物把空气中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1.CaM—钙调素 23.FP —黄素蛋白 波红光)2.CaMBPs —钙调素结合蛋白 24.PPP —磷酸戊糖途径 46.IAA —生长素(吲哚乙酸)3.PI—磷脂酰肌醇 25.RQ —呼吸系数,呼吸商 47.GA3 —赤霉素 4.IP3 —肌醇三磷酸 26.TCAC —三羧酸循环 48.CTK —细胞分裂素 5.PKC—蛋白激酶C 27.UQ —泛醌 49.KN —激动素 6.CDPK—钙依赖型蛋白激酶 28.EG—能荷 50.ABA —脱落酸 7.cAMP—环腺苷酸 29.NAR—净同化率 51.PA —红花菜豆酸 8.G-蛋白—GTP结合蛋白 30.PC—质体蓝素 52.BR —油菜素内酯

31.CAM—景天科植物酸代谢 53.SA —水杨酸

9.ψW—水势 +

32.NADP—氧化态辅酶Ⅱ 54.ETH —乙烯 33.Fd—铁氧还蛋白 55.SMT—比集运量

10.ψp—压力势

34.RuBPO—RuBP加氧酶 56.R/T —根冠比 35.P680—吸收峰波长为680nm的57.Pr、Pfr —光敏色素的两种形11.ψg—重力势

叶绿素a 式:Pr是红光吸收型,Pfr是远红光36.P700—吸收峰波长为700nm的吸收型

12.ψm—衬质势

叶绿素a 58.UV-B —紫外光B 37.PQ—质体醌 59.LDP—长日植物

13.ψs—渗透势(溶质势)

38.PSP—光合磷酸化 60.SDP—短日植物

14.AQP—水孔蛋白 39.RuBP—l,5-二磷酸核酮糖 61.DNP—日中性植物 15.RDI—调亏灌溉 40.RubisC(RuBPC)—RuBP羧化酶 62.LSDP—长-短日植物 16.SPAC—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 41.Rubisco(RuBPCO)—RuBP羧化酶63.SLDP短—长日植 17.AFS —表观自由空间 /加氧酶 64.IDP中日性植物 18.Fd —铁氧还蛋白 42.LSP-光饱和点 65.DDP—双重日常植物 19.PMF—质子驱动力 43.LCP-光补偿点 66.C/N — 碳氮比 20.EMP —糖酵解 44.PSI-光系统 I(吸收680nm短波67.PCD-细胞程序性死亡 21.FAD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红光)68.CAT —过氧化氢酶 22.FMN —黄素单核苷酸 45.PSII-光系统II(吸收700nm的长69.O2·-—超氧自由基 70.O2 —单线态氧 72.POD —过氧化物酶 74.ROS—活性氧71.—羟自由基 73.SOD —超氧物歧化酶

一个半透膜

三、要点总结 16.只有生活细胞的原生质才具有质壁分离现象

1.书12页树图

2.细胞膜组分:膜脂、膜蛋白、膜糖、水与金属离子 17.根吸收水分的部位是根毛区。根吸水有3种途径:质3.耐寒性强的植物,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且外体途径、共质体途径(进入细胞,通过胞间连丝)、不饱和程度(双键数目)也较高,有利于保持膜在低越膜途径(进入液泡)。根吸水的方式:主动吸水(根温时的流动性;抗热性强的植物,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压)、被动吸水(蒸腾拉力)较高,有利于保持膜在高温时的稳定性 18.证明根压存在的两种现象:伤流和吐水 4.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不对称性和流动性。不对称性19.书50-51页,通气状况、温度

主要是由脂类和蛋白质分布的不对称造成的 20.书52页,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5.细胞膜的功能有:分室作用、代谢反应的场所、物质21.书56-58页,气孔运动机理

22.蒸腾作用的度量指标:蒸腾速率、蒸腾比率、蒸腾系数 交换、识别功能

6.原生质的特性有:物理特性有(张力、黏性和弹性、23.只有当保卫细胞处于膨胀状态时,气孔保卫细胞才呈流动性)、胶体特性(带电性与亲水性、扩大界面、哑铃型。保卫细胞的两个原生质体在两端相互联通

凝胶作用、吸涨作用)、液晶性质

7.细胞骨架由微管、微丝、中间纤维构成。细胞骨架不24.植物体内元素有两大类:挥发性元素、灰分元素(矿仅在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方面质元素)起重要作用,而且还与细胞运动、物质运输、能量转25.植物必须元素的3条标准:(1)缺乏该元素,植物生换、信息传递、细胞分裂和分化、基因表达等生命活长发育受阻,不能完成其生活史;(2)缺乏该元素,动密切相关。植物的许多生理过程,如极性生长、叶植物表现出专一的病症,这种缺素病症可用加入该元绿体运动、保卫细胞分化、卷须弯曲等也都有细胞骨素的方法预防或恢复正常;(3)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架的参与 理学上能表现直接的效果,而不是由于土壤的物理、8.高等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中,90%左右是多糖,10%左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善而产生的间接效应

右是蛋白质、酶类以及脂肪酸等。多糖主要是纤维素、26.确定植物必需元素的2种方法:溶液培养法(水培半纤维素和果胶类。次生细胞壁含有大量木质素。法)、砂基培养法(砂培法)9.细胞壁的功能:(1)维持细胞形状,控制细胞生长;27.植物必须元素:大量元素(占干重0.1%以上,碳、(2)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3)防御与抗性;(4)氢、氧、氮、磷、钾、钙、镁、硫)、微量元素(锰、代谢与识别功能 硼、锌、铜、钼、氯、镍)10.胞间连丝的功能:物质交换、信息传递 28.植物必须矿质元素的5个一般生理作用:(1)细胞结 构物质的组分;(2)生命活动的调节者;(3)参与植11.植物体内水分两种形式:自由水和束缚水。自由水/物体内的醇基酯化;(4)电化学作用;(5)缓冲作用

束缚水比值较高时,植物代谢活跃,生长较快。反之,29.细胞吸收溶质的3个特点:积累现象、选择性吸收、代谢活性低,生长缓慢,但抗逆性较强 分阶段吸收 12.水分的5个作用:(1)水是植物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30.根系对矿质元素的选择性表现为:生理酸性盐((NH)分;(2)水是植物体内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3)水、生理碱性盐(NaNO3)、生理中性盐(NH4NO3)2SO4)是代谢反应的良好介质;(4)水能保持植物固有的姿31.根吸收矿质元素的3个过程:离子被吸附在根系细胞态;(5)水的理化性质给植物的生命活动带来了各种的表面、离子进入根内部、离子进入导管 有利条件 32.影响根吸收矿质元素的5个土壤因素:土壤温度、土13.细胞有3种吸水方式:(1)吸胀吸水(未形成液泡的壤通气状况、土壤溶液浓度、土壤PH、土壤微生物细胞);(2)渗透吸水(具中央液泡的成熟细胞);(3)活动 代谢性吸水(直接消耗能量,使水分经过原生质膜进33.矿质元素主要通过木质部向地上部分运输,也可以横入细胞)向运输到韧皮部 14.溶液的渗透压与渗透势在数值上相等,但渗透势是负34.可在利用矿质元素有N、P、Mg;不可再利用的有Ca、Fe、Mn、B 值,即ψs=-icRT。在没有外压的条件下,溶液的水

35.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的2种酶:硝酸还原酶(细胞势就等于其渗透势 质)、亚硝酸还原酶(叶绿体)15.原生质层包括:原生质膜、原生质、液泡膜,相当于36.硝酸还原酶含有Mo,植物缺钼时,体内积累大量硝 1酸盐,植物还表现出缺氮症状

37.合理施肥的指标:形态指标(长相、叶色)、生理指标(叶中元素含量、叶绿素含量、酰胺和淀粉含量、酶活性)

(具体内容看书101-103页)38.叶色是反映作物的营养状况最为灵敏的指标

39.植物能以酰胺的形式将体内过多的N贮存起来。胆肥不足会使淀粉在叶鞘中积累

40.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41.呼吸作用的5个生理意义:(1)提供生命活动可利用的能量;(2)提供其他有机物合成的原料;(3)提供还原力;(4)提高免疫能力

42.电子传递链2种:NADH和FADH呼吸链(H传递体:NAD+、FMN、FAD、UQ;电子传递体:细胞色素体系、铁硫蛋白)、抗氰呼吸链

43.末端氧化酶: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交替氧化酶;线粒体外的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乙醇氧化酶

44.呼吸作用的3种调控:代谢产物对呼吸酶活性的反馈调节、能荷对呼吸酶活性的调节、NAD+/NADH和NADP+/NADPH的比值对呼吸酶活性的调节(具体内容看书120-122页)

45.呼吸商(RQ)=放出的CO2 /吸收的O2(葡萄糖=1;富含H的脂肪、蛋白质<1;富含O的有机酸>1)46.影响呼吸速率的外部因素: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有机损伤和病原菌侵染 47.书119-120页,呼吸多样性 48.书127-129页

49.光合作用3个生理意义:(1)把无机物质转变成有机物质;(2)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3)维持大气O2与CO2的相对平衡

50.叶绿体由被膜、类囊体(光合链)、基质(CO2固定)3部分组成

51.光和色素按分子组成和结构分: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胆素;按在光合作用中所起的作用分:反应中心色素、聚光色素(天线色素)

52.叶绿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呈现绿色;类胡萝卜素吸收蓝紫光,呈现橙黄色

53.叶绿素的酒精溶液在投射光下为翠绿色,在反射光下为暗红色(荧光)

54.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光照、温度、营养元素、水分

55.光合过程3个阶段:(1)光能的吸收、传递、转换阶段(原初反应);(2)电能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电子传递和光和磷酸化);(3)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C02同化)

56.高等植物中,反应中心色素的最初电子受体是NADP+,最初电子供体是H2O

57.光和电子传递的3种类型:非环式电子传递、环式电

子传递、假环式电子传递

58.CO2同化的3条途径:卡尔文循环(C3途径)、四摊

儿羧酸途径(C4途径)、景天酸代谢途径(CAM途径)59.书147-152页

60.光呼吸的生理功能:消除乙醇酸的毒害、防止高光强

对光和机构的破坏、消除O2的伤害

61.影响光合速率的外部因素:光照二氧化碳、温度、水

分、矿质元素、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具体内容看书160-164页)

62.书166页,作物光合利用率低的原因及提高途径

63.短距离运输主要指细胞内和细胞间的运输,长距离运

输主要指同化物在器官之间通过韧皮部的运输蔗糖是有机物运输的主要形式。64.书178-180页,压力流学说 65.同化物的分配规律:(1)优先供应生长中心;(2)就

近供应,同侧运输;(3)功能叶之间无同化物供应关系;(4)同化物的再分配与再利用 66.影响同化物运输的外部因素:温度、光照、矿质元素、水分(具体内容看书189-190页)

67.当土温高于气温时,同化物向根部分配的比例增大;

反之,当气温高于土温时,光合产物向冠部分配较多 68.在生理温度允许的范围内,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同化物

向籽粒分配

69.基因组成:控制序列(启动子、增强子)、转录序列

(外显子、内含子)

70.细胞信号转导包括:胞间信号传递、膜上信号转换、胞内信号转 导、蛋白质信号磷酸化

71.膜上信号转换系统组成:受体、G-蛋白、效应器 72.胞内信号有:钙离子信号系统(Ca+介导的信号转到的特异性、钙调节蛋白、胞内Ca+浓度的测定技术)、肌醇磷脂信使系统、环腺苷酸信使系统 73.活性氧主要由线粒体和叶绿体产生

74.书202-203页,活性氧在信号转到中的作用

75.生长素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是色氨酸。赤霉素、细胞

分裂素、脱落酸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是甲瓦龙酸。乙烯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是蛋氨酸。

76.植物生长促进剂: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

类。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分化和伸长生长,也可促进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和生殖器官的发育

77.植物生长抑制剂:三碘苯甲酸、整形素、青鲜素、增

甘素。主要抑制植株茎顶端分生组织的生长。外施生长素可逆转这种抑制

78.植物生长延缓剂:矮壮素、缩节安、比久、多效唑、优康唑。能抑制赤霉素生物合成,使节间缩短,但不减少细胞数目和节间数目,也不影响顶端分生组织的生长和花的分化。外施GA可逆转这种抑制 79.五大激素的生理效应 80.细胞的生长包括细胞分裂以增加细胞数目和细胞伸长以增加细胞体积

81.细胞发育分为3个时期:细胞分裂期、细胞伸长期、细胞分化期

82.植物组织培养5类物质:无机营养、碳源、维生素、生长调节剂、有机附加物

83.植物组织培养类型:愈伤组织培养、器官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

84.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水分、温度、氧气、光照(具体内容看书265-272页)

85.温度影响种子吸水、气体交换、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呼吸代谢和胚的生长

86.种子萌发过程:吸胀吸水期、细胞恢复活跃的生理活动力、胚细胞恢复分裂和延长、胚根和胚芽伸出种皮、幼苗形成

87.吸胀吸水能力:蛋白质>淀粉>脂肪

88.子叶出土的植物:棉花、菜豆、蓖麻;子叶留土的植物:玉米、小麦、蚕豆、豌豆 89.种子萌发生理变化:吸水过程的变化(急剧吸水阶段、滞缓吸水阶段、重新吸水阶段)、呼吸作用和酶活性的变化、贮藏物质的变化(淀粉的转变、脂肪的转变、蛋白质的转变)、激素的变化、植酸的变化

90.植物生长表现出“慢—快—慢”的规律。以植物生长量对时间作图,呈S形;以增长量对时间作图,呈抛物线。S形曲线可分为4个时期:生长停滞期、对数生长期、直线生长期、衰老期

91.光对植物生长的间接影响是高能反映,直接影响是低能反映。

92.书274-278页,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93.书283-284页,光敏素光学、生物化学性质

94.种子休眠分为:生理休眠(初生休眠、次生休眠)、强迫休眠

95.种子休眠的原因:种皮障碍、胚未发育完全、种子未完成后熟、种子内含有抑制萌发的物质

96.人工打破种子休眠的方法:机械破损、低温湿沙层积法、晒种或加热处理、化学药剂处理、生长物质处理、流水冲洗、物理方法

97.向性运动(单方向刺激)有:向光性、向重力性、向化性

98.感性运动(无一定方向)有:感夜行、感震性、感温性

99.生物钟不是准确的24h,近似昼夜节奏 100.生物钟有3个特点:(1)在没有环境线索下,仍然能够运转,使生物能够在各种条件下维持与外界环境的同步性;(2)昼夜节奏可被环境条件重拨,使生物能与当地的昼夜变化同步;(3)昼夜节奏的周期不随环境温度的频繁变化而改变,使生物钟能够精确地计时

101.花芽分化是植物有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的重要标志

102.成年期分成年营养生长期和成年生殖生长期

103.植物开花分3个过程:(1)成花诱,指经过某种信号

诱导后,特异基因启动,使植物改变发育过程,进入了成花决定态,即进行营养生长的顶端分生组织转向生殖生长。生长点一旦完成成花决定,其顶端生长点就获得了花发育的程序,即使将其与植株分开也不会改变(2)成化启动,指分生组织在形成花原基之前发生的一些列反应,以及分生组织分化成可辨认的花原基,该过程也成为花发端(3)花发育,指花器官的形成过程

104.书306-307页,花器官发育基因控制的ABC模型 105.花的性别表现类型:雌雄同株同化(小麦、睡到、大

豆、棉花、番茄)、雌雄同株异花(南瓜、黄瓜、玉米、蓖麻)、雌雄异株异花(菠菜、大麻、银杏、杨柳、杜仲、番木瓜)106.雌雄个体的生理差异:(1)雄株的呼吸速率高于雌株

(2)雌雄株氧化酶活性不同,雄株过氧化物酶活性比雌株高50%-70%(3)雌株具有较高的还原能力,而雄株具有较高的氧化能力(4)在内源激素含量上,雌株叶片中IAA含量水平较高,雄株叶片中GA含量较高(5)在核酸含量上,雌株的RNA含量以及RAN/DNA的比值高于雄株(6)在其他物质方面,如叶绿素、胡萝卜素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雌株也高于雄株

107.春化作用的条件:低温和时间、水分、氧气、养分、光照

108.种子春化的时期在种子萌发期间。绿体春化的植物接

受低温刺激的部位是茎尖生长点(即茎尖分生组织)109.春化效应有2种传递方式:能够在植株间传递、只通

过细胞分裂传递

110.春化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调种引种、调节播期、控

制开花(具体内容看书313-314页)

111.北种南引时,因温度较高而未完成低温诱导过程,植

株不开花(或仅少数开花),处于营养生长状态;南种北引,会使南方早春开花或晚秋开花的植株受低温伤害而败育

112.植物对光周期反应的类型:长日植物(小麦、大麦、白菜、菠萝、萝卜、甜菜、豌豆、油菜、芹菜、山茶、杜鹃、天仙子)、短日植物(大豆、紫苏、晚稻、高粱、玉米、苍耳、菊、烟草、一品红、落地生根、日本牵牛花)、日中性植物(番茄、四季豆、黄瓜、菜豆、月季、向日葵、凤仙花)113.植物光周期的感光部位是叶片

114.暗期的长度决定植物是否产生花原基,而光期的长度

决定花原基的数量

115.光敏素是植物感受光周期变化的主要受体。光敏素在植物成花过程中的作用,不是取决于植物体内光敏色素Pr或Pfr的绝对含量的高低,而是取决于Pfr/Pr或光稳定平衡值的大小。短日植物开花要求低的Pfr/Pr值,而长日植物开花要求较高的Pfr/Pr值 116.光周期在农业上的应用:育种、引种、维持营养生长、控制开花时期 117.书323页,引种

118.花粉的结构:外壁(纤维素、孢粉素)、内壁(果胶、纤维素)

119.花粉的化学组成:蛋白质、糖和脂类、矿质元素(磷、钙、钾)、激素、色素(油脂)、维生素类克服不亲和性的措施:花粉蒙导发、蕾期授粉发、物理化学处理法、离体培养、(5)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或转基因技术

120.硼与糖形成复合物促进糖的吸收与代谢;硼参与果胶物质的合成,以利花粉管壁的建造 121.受精的代谢变化:(1)呼吸速率提高(2)内源激素含量提高(3)物质的运输与转化提高(4)细胞之中各种细胞器数量增加,并进行重新分布

122.种子在成熟过程中伴随着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逐渐降低,而不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则不断增加 123.脂肪代谢的3个特点:(1)脂肪是由碳水化合物(果糖、葡萄糖和淀粉等)转化来的,因此伴随着种子重量的不断增加,脂肪含量不断升高,而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应降低(2)酸价(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KOH的毫克数)逐渐降低,这说明种子成熟初期形成大量的游离脂肪酸,以后随着种子成熟游离脂肪酸用于脂肪的合成,含量降低(3)碘价(100g油脂所能吸收碘当量的克数)升高,这表明组成油脂的脂肪酸不饱和程度与数量提高,说明种子成熟过程中,初期先合成饱和脂肪酸,以后在去饱和酶的作用下饱和脂肪酸转化为不饱和脂肪酸

124.肉质果实的生长曲线:单S形(苹果、番茄、梨、豌豆、草莓、白兰瓜)、双S形(桃、李、杏)。种子的生长呈双峰曲线

125.书345页,果实的呼吸跃变

126.影响果实发育的环境因素:温度、光照、气体组分、矿质营养、湿度 127.芽休眠的类型:生态休眠(环境诱导)、内生休眠(激素)、内生互作休眠(芽受到其它芽的控制)128.秋季的短日照是植物进入休眠的信号。山毛榉只有长日照才能引起休眠。植物接受光照并诱导芽休眠的部位是叶片。植物感知短日照或长日照的受体是光敏素 129.秋季来临,日照越来越短,ABA合成加强,GA/ABA的比值变低,诱导休眠;春季来临,日照越来越短,GA合成加速,GA/ABA比值升高,解除休眠

130.植物衰老的类型:整体衰老、地上部分衰老、落叶衰老、渐进衰老

131.衰老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光合速率下降、呼吸速率变化、叶绿素含量下降、蛋白质含量降低、核酸含量降低、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下降(具体内容看书353-354页)

132.脱落的类型:(1)由于衰老或成熟引起的脱落称为正

常脱落(2)因环境条件胁迫(高温、低温、干旱、水涝、盐渍、污染)和生物因素(病、虫)引起的脱落称为胁迫脱落(3)因植物本身生理活动而引起的脱落称为生理脱落

133.离层位于叶柄、花柄、果柄以及某些枝条的基部。离

层是脱落器官基部离区一部分薄壁细胞

134.器官脱落时离层细胞先行溶解,溶解的方式有3种:

(1)位于两层细胞间的胞间层发生溶解,于是相邻两个细胞分离,分离后的初生细胞壁依然完整(2)胞间层与初生壁均发生溶解,只留一层很薄的纤维素壁包着原生质体(3)一层或几层细胞整个溶解,即细胞壁和原生质均溶解。其中,前两种常出现在木本植物的叶片,后一种常出现在草本植物的叶片

135.较高浓度的IAA抑制器官的脱落,较低浓度的IAA促

进器官脱落。生长素梯度学说认为,当远轴端/近轴端的IAA比值较高时,抑制或延缓离层形成,当两者比值较低时,会加速离层形成

136.ETH不仅能诱发果胶酶、纤维素酶的合成,而且能提

高这两种酶的活性,从而促进离层细胞壁的溶解,引起器官的脱落。

137.逆境可分为:御逆境、耐逆境

138.植物对逆境反应的4个水平:整体水平(生理或发育

水平)、细胞和代谢水平、分子水平、信号转到水平。(1)植物在整体水平上对逆境的抗性反应往往称为系统抗性,包括发育时期改变、根系的扩大、地上部分生长放缓、叶片脱落、叶片萎缩等(2)植物在细胞水平上对逆境的抗性反应一般称为细胞抗性,包括渗透调节、增强活性氧清除能力、激素平衡发生变化、累积保护性物质、膜组分和结构发生改变等(3)在逆境条件下,植物的基因表达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属于职务在分子水平上对逆境的反应(3)在逆境条件下,植物通过信息传递的变化将发育水平、细胞核代谢水平、分子水平的反应整合在一起,使植物在整体上对环境胁迫作出应答

139.环境胁迫的9个生理效应:(1)生长速率变化(2)

水分亏缺与渗透调节(3)光合作用的气孔和飞气孔限制(4)呼吸作用变化(5)合成代谢减弱,分解代谢加强(6)活性氧的积累和清除(7)激素平衡改变(8)基因表达变化与逆境蛋白的合成(9)细胞膜结构改变与选择透性丧失

140.植物是否具有渗透调节能力最主要的标志就是细胞

有无主动增加溶质的能力,渗透调节能力的强弱也可以通过细胞膨压的变化来衡量 141.渗透调节物质可分为2类:细胞从外界吸收的无机离

子、细胞内合成的无机物质

142.渗透调节物质的共同特性:(1)分子质量小,可溶性强(2)能为细胞膜保持而不易渗漏(3)在生理PH范围内不带正电荷,不影响细胞的PH,对细胞无毒害作用(4)生物合成迅速,不易分解,能在细胞内迅速积累

143.活性氧的清除2个系统:酶系统(SOD、POD、CAT)、非酶系统(抗坏血酸、类有胡萝卜、谷胱甘肽)144.植物表达的基因和蛋白2种分类方法:(1)根据诱导其合成的环境因子和合成的发育阶段进行分类(2)根据蛋白在植物的逆境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分类 145.脱落酸又称为逆境激素或胁迫激素

146.干旱胁迫的类型:土壤干旱、大气干旱、生理干旱 147.干旱胁迫下植物的生理生化变化:(1)细胞膜结构遭到破坏(2)呼吸作用急剧变化(3)光合作用减弱(4)内源激素代谢失调(5)核酸代谢受到破坏(6)积累渗透调节物质(7)保护酶活性(8)干旱诱导蛋白(9)营养失调

148.植物适应干旱的3类机制:避旱性(缺水前完成生活使)、御旱性、耐旱性

149.提高植物抗旱途径:抗旱育种、采取抗旱栽培措施、抗旱锻炼、合理施肥、化学调控技术

150.磷、钾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保水力。硼、铜有助于提高抗旱能力。氮素过多不利于抗旱 151.冷害3种类型:延迟冷害(营养生长期)、障碍型冷害(生殖生长期)、混合型冷害(生育期)

152.冷胁迫下植物的生理生化变化:生化反应失调、呼吸代谢失调、光合作用受阻、原生质流动受阻、呼吸机能减弱

153.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越高,抗冷性越强。类胁迫下活性氧增多,导致细胞受害

154.提高植物抗冷性的途径:低温锻炼、化学物质处理、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

155.盐胁迫下植物的生理生化变化:吸收水分能力降低、膜选择性改变、光合作用下降、呼吸作用不稳、产生离子胁迫、改变蛋白质合成、积累渗调物质、积累有害物质、激素水平的变化(ABA、乙烯增加可提高抗盐性)

156.植物避盐的生理机理:拒盐、泌盐、稀盐、隔离盐(盐分区域化)

157.植物耐盐的生理机理:渗透调节、营养元素平衡、改变代谢类型、具有解毒作用、维护系统的完整性、增强活性氧清除能力

158.提高植物抗盐性的途径:抗盐锻炼、使用生长调节剂、抗盐育种

159.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之间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答:高等植物和动物的细胞都是真核细胞,二者结构和功能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植物细胞具有一些特有的细胞结构与细胞器,如细胞壁、液泡与叶绿体及其它质体,叶绿体使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这是动物细胞无能为

力的。动物细胞也具有一些特有的细胞结构,如中心

粒。

160.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答: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基本特征差异表现在许多方面。

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第一,膜系统的分化与演变。以膜系统的分化为基础,真核细胞分化为细胞核与细胞质,细胞质又分隔为各种细胞器。第二,遗传结构装置的扩增与基因表达方式的变化。由于这些根本差异,真核细胞体积相应增大,直径为10-100微米,内部形成细胞骨架体系,有复杂的内膜系统,细胞结构和功能具有区域化与专一化,由线状DNA与蛋白质构成染色体,以有丝分裂为主要繁殖方式。而原核细胞(包括细菌和蓝藻),无明显的由核膜包裹的细胞核,由若干条环状DNA构成的拟核体,缺少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主要靠二分体分裂繁殖,自保体积小,直径1微米~10微米。161.简述生物膜的生理功能。

答:(1)分室作用:把细胞内部/的空间分隔开耒,使细胞

内部区域化,发生不同的生理生化反应(2)物质运输:膜上有传递蛋白(又称载体),可调控物质出入细胞。(3)信息传递与转换的作用:膜上嵌入膜受体蛋白,有调控外界化学信号的作用。(4)能量转换:膜上可进行光能的吸收、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等。(5)细胞识别:有可感应和鉴别异物的能力。(6)物质合成:粗糙型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162.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有那些生理功能? 答: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两个方面:(1)

进行物质交换:相邻细胞的原生质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交换,使可溶性物质(如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物)、生物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核酸、蛋白核酸复合物)甚至发现细胞核有横跨胞间的运输。(2)进行信号传递:物理信号(电、压力等)和化学信号(植物激素、生长调节剂等)都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共质体传递。163.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膜的骨架是由膜脂双分子构成,疏水性尾部向内,亲水性头部向外,通常呈液晶态。膜蛋白不是均匀的分布在膜脂的两侧,有些蛋白质位于膜的表面,与膜脂亲水性的头部相连接(外在蛋白);有些蛋白质则镶嵌在磷脂分子之间,甚至穿透膜的内外表面,以其外露的疏水基团与膜脂疏水性的尾部相结合(内在蛋白),漂浮在膜脂之中,具有动态性质。这个模型的特点是强调膜的不对称性和流动性,局限性是忽视了蛋白质对脂类分子流动性的控制作用和膜各部分流动的不均匀性等问题。164.蒸腾作用有什么生理意义? 答:(1)是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2)促进

植物对矿物质和有机物的吸收及其在植物体内的运输。(3)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以免灼伤。165.简述根系吸收水分的方式与动力。

答:根系吸收水分的方式有2种:主动吸水与被动吸水。主动吸水的动力为根压,消耗生物能。而被动吸水的动力为蒸腾拉力,不消耗生物能。166.试述水分的生理生态作用。答:(1)水是细胞原生质的主要组成成分;(2)水分是重要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和产物;(3)细胞分裂及伸长都需要水分;(4)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及生化反应的一种良好溶剂;(5)水分能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有利于光合和传粉;(6)可以通过水的理化特性以调节植物周围的大气湿度、温度等。对维持植物体温稳定也有重要作用。

167.气孔开关机理假说有哪些?并加以说明。答:(1)淀粉-糖变化学说:在光照下保卫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可溶性糖。另外由于光合作用消耗CO2使保卫细胞pH值升高,淀粉磷酸化酶水解细胞中淀粉形成可溶性糖,细胞水势下降。当保卫细胞水势低于周围的细胞水势时,便吸水迫使气孔张开,在暗中光合作用停止,情况与上述相反,气孔关闭。(2)K+积累学说:在光照下,保卫细胞质膜上具有光活化H+泵ATP酶,分解光合磷酸化产生的ATP并将H+分泌到细胞壁,同时将外面的K+通过膜上的内流钾通道吸收到细胞中来,Cl-也伴随着K+进入,Cl-与苹果酸负离子平衡K+电性。保卫细胞中积累较多的K+、Cl-和苹果酸,降低水势而吸水,气孔就张开,反之,则气孔关闭。(3)苹果酸代谢学说:在光下保卫细胞内的CO2被利用,pH值就上升(8.0~8.5),从而活化PEPC,剩余的CO2就转变成重碳酸盐(HCO-3),PEP与HCO3-作用形成草酰乙酸,然后还原成苹果酸,苹果酸解离为2H+和苹果酸根,在H+/K+泵驱使下,K+与H+交换,K+进入保卫细胞,Cl-也伴随进入与苹果酸负离子一起平衡K+电性。同时苹果酸也可作为渗透调节物与K+、Cl-共同降低保卫细胞的水势。保卫细胞吸水,气孔打开。反之,气孔关闭 168.禾谷类作物的水分临界期在什么时期?为什么? 答:禾谷类作物有2个水分临界期,一个在孕穗期,即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到花粉粒形成阶段。因为此阶段小穗正在分化,茎、叶、穗迅速发育,叶面积快速扩大,代谢较旺盛,耗水量最多,若缺水,小穗发育不良、植株矮小、产量低。另一个是在开始灌浆到乳熟末期。此时主要进行光合产物的运输与分配,若缺水,有机物运输受阻,造成灌浆困难,功能叶早衰,籽粒瘦小,产量低。

169.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1)内部因素:气孔和气孔下腔都直接影响蒸腾速率

2)外部因素:A.光照B.大气相对湿度C.大气温度D.风E.土壤条件

170.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是什么?

答(1)干旱时,灌溉可使植株保持旺盛的生长和光合作用。(2)减缓“午休”现象。(3)促使茎叶输导组织发达,提高同化物的运输速率,改善光合产物的分配

利用。(4)改变栽培环境

171.试述高等植物体内水分上运的动力及其产生原因。答:水分上运的动力有二,根压和蒸腾拉力。

关于根压产生的原因目前认为,土壤溶液沿质外体向内扩散,其中的离子则通过依赖于细胞代谢活动的主动吸收进入共质体中,这些离子通过连续的共质体进入中柱活细胞,然后释放导管中,引起离子积累。其结果是,内皮层以内的质外体渗透势低,而内皮层以外的质外体渗透势高,水分通过渗透作用透过内皮层细胞到达导管内,这样在中柱内就产生了一种静水压力,这就是根压。

当植物进行蒸腾时,水便从气孔蒸腾到大气中,失水的细胞便向势较高的叶肉细胞吸水,如此传递,接近叶脉导管的细胞向叶脉导管、茎导管、根导管和根部吸水。这样便产生了一个由低到高的水势梯度,使根系再向土壤吸水。这种因蒸腾作用所产生的吸水力量,叫做蒸腾拉力。

172.简述植物必需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答:(1)是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部分。(2)是植物生命活

动的调节者,参与酶的活动。(3)起电化学作用,即离子浓度的平衡、胶体的稳定和电荷中和等。有些大量元素同时具备上述二、三个作用,大多数微量元素只具有酶促功能。

173.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有哪些? 答:(1)被动吸收:包括简单扩散、易化扩散。不消耗代

谢能量。

(2)主动吸收:有载体和质子泵参与。需要消耗代谢能量。

(3)胞饮作用:是一种非选择性物质吸收。174.简述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答:(1)植物根系吸收盐分与吸收水分之间不成比例。植

物对盐分和水分两者的吸收是相对的,既相关,又有相对独立性。(2)植物从环境中吸收营养离子时,还具有选择性,即根部吸收的离子数量不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成比例。(3)植物根系在任何单一盐分溶液中都会发生单盐毒害,在单盐溶液中,如再加入少量价数不同的其它金属离子,则能消除单盐毒害,即离子对抗。

175.合理施肥增产的原因是什么? 答:(1)扩大作物的光合面积。(2)提高作物的光合能力。

(3)延长光合作用时间。(4)促进物质的运输和分配。(5)改良作物的生活环境。176.固氮酶的特性:(1)由Fe蛋白和Mo—Fe蛋白组成,两部分同时存在才有活性。(2)对氧很敏感,氧分压稍高就会抑制固氮酶的固氮作用,只有在很低的氧化还原电位条件下,才能实现固氮过程。(3)具有对多种底物起作用的能力。(4)氨是固氮菌的固氮作用的直接产物。NH3的积累会抑制固氮酶的活性。177.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答:呼吸作用的意义是:(1)提供能量:呼吸作用通过氧化磷酸化和底物水平磷酸化形成ATP供植物生命活动需要。(2)提供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的许多中间产物是合成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核酸和各种生理活性物质的原料,从而构成植物体,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3)提供还原力:呼吸作用产生的NAD(P)H2, 可用于NO3-的代谢还原、氨基酸和脂肪的合成。(4)防御功能:通过呼吸作用可消除致病微生物产生的毒素或消除感染,通过呼吸作用可修复被昆虫或其它动物咬伤的伤口以及机械损伤。178.戊糖磷酸途径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答:PPP途径的生理意义表现在四个方面:(1)生物合成的原料来源:PPP途径的C3、C4、C5、C6、C7等中间产物是合成多种物质的原料。(2)为许多物质的合成提供还原力:PPP途径产生的NADPH2为许多物质(如脂肪等)的合成提供还原力。(3)提高植物抗病能力:以PPP途径形成的赤藓糖-4-磷酸与EMP途径形成的PEP为原料,经莽草酸途径可形成具有抗病作用的绿原酸、咖啡酸等物质。(4)参与植物对逆境的适应:在干旱条件下,PPP途径在己糖分解过程中所占比例增加。

179.呼吸作用中己糖彻底分解的代谢途径有哪几条?各在细胞的什么部进行?

答:呼吸作用中己糖彻底分解的代谢途径有两条: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戊糖磷酸途径。前者需在细胞质和线粒体中完成,后者在细胞质中完成。

180.糖酵解和戊糖磷酸途径的调节酶各是什么?受到怎样调节?

答:糖酵解的调节酶是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它们受到ATP与柠檬酸的负调控,受Pi的正调控,这也是巴斯德效应的原因所在。戊糖磷酸途径主要受NADPH调控,NADPH多时对该途径起反馈抑制。181.氧为何抑制糖酵解和发酵作用?

答:当植物组织从缺氧条件下移到空气中时,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得以顺利进行,产生较多的ATP和柠檬酸,降低了ADP和Pi的水平。ATP和柠檬酸抑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活性,使糖酵解作用减慢;同时在有氧条件下,糖酵解中形成的NADH,大量进入线粒体内被氧化,从而阻止了丙酮酸的还原,使发酵作用受到抑制。

182.何谓压力流动学说?实验依据是什么?该学说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答:又叫集流学说。其要点是同化物在SE-CC复合体内随着液流的流动而移动,而液流的流动是由于源库两端之间SE-CC复合体内渗透作用所产生的压力势差而引起的。在源端(叶片),光合产物被不断地装载到SE-CC复合体中,浓度增加,水势降低,从邻近的木质部吸水膨胀,压力势升高,推动物质向库端流动;在库端,同化物不断地从SE-CC复合体卸出到

库中去,浓度降低,水势升高,水分则流向邻近的木质部,从而引起库端压力势下降。于是在源库两端便产生了压力势差,推动物质由源到库源源不断地流动。

其实验依据是:(1)溢泌现象表明,筛管内有正压力的存在;(2)在接近源、库的两端存在着糖的浓度梯度,这种梯度的大小与运输相一致;(3)生长素实验表明,生长素的运输能够随着筛管内集流流动。其不足之处是:(1)无法解释筛管中有机物质的双向运输问题;(2)物质在筛管进行集流运动,其运动速度很快,需要的压力差并非筛管两端的蔗糖浓度差所能给出的。

183.何谓源-库单位?为什么在有机物质的分配问题上会

出现源-库单位的现象?

答:源的同化产物主要供给相应的库。相应的源与库以及

二者之间的输导系统,共同构成一个源-库单位。源库单位的形成首先符合器官的同伸规律(相应部位的根、茎、叶、蘖在生长时间上的同步性);其次,还与维管束的走向,距离远近有关。它决定了有机物质分配的特点。

184.简述CAM植物同化C02的特点。

答:这类植物晚上气孔开放,吸进C02,在PEP羧化酶作

用下与PEP结合形成苹果酸,累积于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便运到细胞质,放出C02,放出的CO2参与卡尔文循环形成淀粉等。具有两步羧化的特点。

第三篇:2011年下期末考试要点

2011年下期末考务安排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转瞬间我们迎来了本学期的期末考试,今天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期末考务安排及近几日工作安排

一、考试时间

1月5日,一、三、四年考试

8:00——9:00数学

9:15——10:15 一年语文

9:15——10:2

5三、四年语文

10:40——11:20英语(一、三、四)

13:00——13:40综合1月6日,二、五、六年考试

8:00——9:00数学

9:15——10:15 二年语文

9:15——10:25五年语文

9:15——10:35六年语文

10:50——11:30英语(二、五、六)

12:20——13:00综合二、监考安排(见考务安排)

监考教师要求:

1、到班级查看学生座位并调整座位,同班级前后不相邻

2、严格按照考务安排两人同时到教导处取试卷、发试卷,铃响清点好学生人数收试卷,整

理、装订。

3、监考站位:一前一后,不聊天,不吸烟,不玩电脑,手机震动状态。

4、监考教师临时有私事,找人代替监考并告知教导处。

5、督促学生写好班级、姓名,尤其一二年级要特别关注,一年读题。

任课教师要求:

1按考务安排分班,细致、周到、免得考试时因学生分的不合理没有试卷,耽误考试时间。

2、准备好考试用品,一、二年用铅笔,三——六用钢笔,不准使用涂改液、涂改带,一、二、三年英语考试准备彩笔

3、桌椅摆放:30人以内,四排,7788排列;30人以上,五排,77777

(5日二年级摆好桌椅,6日一年级摆好桌椅,钥匙交到教导处,或者班级留学生)

4、教育学生:到别的班级考试要保持班级卫生,考试结束,将草纸带离教室

5、严肃考风考纪: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考试前将综合学科的试卷收上来,到时候下去检查看哪个班级哪门学科出现抄袭。

6、教研组长安排好,语数各上交两份标准答案试卷,英语教师监考将听力题答案做出来

三、近几日工作安排

1、晚自习周四正常,一年、三年、四年自习教师与班主任沟通好剩余学生数

2、语数英教室布置好寒假作业

3、明天(周三)上交循环使用教材,包括品德与生活;周五前上交教师教学用书4、7日8:00多功能厅批卷,7日8日主要工作:批卷、上成绩、试卷分析、填写小学生档案簿、统计年组前十名、两名班级进步大学生名单

希望每位教师尽职尽责的、保质保量做好本学期的收尾工作。

第四篇:土壤学期末考试要点

1、土壤:

2、土壤肥力:

3、矿物:

4、解理:

5、岩浆岩:

6、沉积岩:

7、变质岩:

8、风化作用:

9、有机质矿化:

10、土壤腐殖物质:

11、毛管水:

12、土壤热容量:

13、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14、土壤缓冲性:

15、闭蓄态磷:

16、土壤结构体:

17、萎篶系数:

18、代换性酸:

19、水解性酸:

20、土壤密度:

21:、盐基饱和度:

22、潜性酸度:

23、土壤机械组成:

24、土壤结构性:

25、土壤呼吸:

1、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2、影响阳离子交换能力因素有哪些?

3、比较一下两组矿物的异同。A、方解石与白云石

4、写出流纹岩与玄武岩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

B、白云母和黑云母

5、土壤空气与大气在组成上有哪些不同?

6、毛管悬着水与毛管上升水的区别在哪里?

7、土粒密度与土壤密度有何不同?土壤密度可以应用于哪些土壤性质指标的计算?

8、岩石的化学分化有哪些主要作用类型?

9、土壤水分有哪些类型?

10、某农地面积10000m2,耕层(厚0.2m),土壤密度为1.3g/cm3,有机质含量为15g/Kg,问该农地耕层土壤中有机质总量为多少?

11、土壤孔隙有哪些类型?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12、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何意义?

13、什么是土壤有机质矿化和腐殖化过程?两者关系如何?

14、测得某种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为50cmol(+)/Kg,交换性Ca2+、H+、Mg2+、K+、Al3+、HPO42-、Na+的含量分别为12、10、3、8、2、2、7 cmol(+)/Kg,问该土壤的盐基饱和度为多少?

15、土壤腐殖质的形成经历哪几个阶段?

16、土壤具有酸碱缓冲性的原因有哪些?

17、简述土壤氮的获得和损失途径。

18、简述团粒结构的形成机制及其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19、试分析不同质地土壤(砂、粘、壤)肥力特点。

20、有A、B两农地,A地土体上层为砂质土,下层为粘质土;B地土体上层为粘质土,下层为砂质土。试用土壤学知识分析A、B两农地在水、肥、气、热等方面的优劣情况。

21、土壤中存在的酸碱缓冲体系有哪几种?他们是如何起作用的?

22、土壤中氮元素的存在形态有哪几种?它们之间是如何转化的?

23、在淹水土壤中施用铵态氮肥为什么要尽可能的施入土体的还原层中?

24、土壤有效水的含量如何计算?有效水含量与孔隙性质有何联系?

第五篇:期末考试的小结

高一下半学期的期末考试在6月6日结束了,今天我回学校领取了成绩单。我看了看各科的成绩,发现既有进步的科目也有退步的科目。

一、期末考试进步的科目:

语文:这次语文考试我发挥出了我的水平,考得不错。比以前的语文考试分数高出了十多分,并且在班上处于第二名的位置。我想这是因为我在平时上课认真的体现。每一堂课我都把知识点弄清楚了,不懂的我也向同学、老师请教,所以在考试的前几天里我也没有拼命的复习语文,考试的时候反而得心应手。但这次高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考试的作文是我以前写过的一篇文章,所以我不慌不忙,把以前的那篇文章稍作修改写在了试卷上。

生物:上一次的考试我的生物在班上是第五名。这次我发挥得更好,在全班是并列第三。这也是因为平时我花了许多功夫在这门学科上。生物课上老师讲的每道题我都认真的听并且会做,在家中也时不时地翻出生物书看看。虽然在考试前夕我有一些学过的知识忘记了,但是通过看书和看题目又将它们都记住了。在考试时我非常有信心,所以我成绩自然会有所提高。

政治、历史、地理:这几门考试成绩都上了80分。虽较上次考试都有所进步,但我认为这种进步是假象,因为我平时没有把它们全弄懂,而是在考试前通过老师发的考试提纲在短时间内把知识要点背记下来的。所以这并不能算是我的真实成绩,如果我把它们没搞懂,而靠这种短期强化记忆,我很快就会再次忘记的。所以在这个假期里我会将前面的知识巩固好,为后面所学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这次考试退步的科目:

物理、化学:两门学科考试成绩都不怎么样,化学退步了,物理进步了6、7分,但是我还是把它归为考试退步的科目,因为我这两门都有同样的毛病,那就是平时没有用功,直到考试之前才抓紧看以前做过的题目,这样又怎么会考得好呢?

数学:这次考试最差,竟然没及格!在考试前我所有的公式和定则全都记得一清二楚,但是为什么考试会考得这么差呢?原因就是我平时太缺乏做题目的经验,只要是稍微转点弯的题目我就糊涂了,并且我没有时常去回顾以前的知识,导致我把这些问题堆积在考试前夕,由于有那么多科目需要复习,所以只记忆公式和定则,没有熟练的做题技巧,所以数学成绩提高不上来。

三、通过总结这些科目的考试成绩,我知道我今后应该怎么做了:

1、做事要讲究效率。上个学期我成天坐在书桌旁做习题、背知识点,但真正背进去了的有多少呢。我做事总是慢吞吞的,别人可以很快做好的事,我要拖半天。这浪费了我多少时间!今后的学习中,我一定一定要规定好自己做某件事的时间,例如做一科作业规定好事1个小时,超过一个小时久做下一科目的作业,老师发给我们的试卷也是这样,每一张试卷都要按照上面规定的时间做,到时间就停笔。这样就能检测出我的做题质量与速度。

2、要多做习题。只有多做题目才能把知识点记牢并且运用灵活。多做习题的目的也是让我学会总结。不管是数学还是其它学科,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学会总结,学会举一反三才不会被多变的题目给迷惑。

同时,我看了看各省市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其中有许多东西对我有所帮助(文科学习经验):

政治是三科中最好掌握、最有方法的一门,但所有的学习都要基于课本知识。一本书在高三一年至少也要看四遍,一看整体,二抓细节,三做归纳总结,四为回顾牢记。将课本夯实后,就应该将理论付诸实践,所以多做习题,巧做习题,便成为自我能力提高的最有效的方法了。

历史要从两方面入手。一则纵,即历史发展的线索,多为对时间的了解,以便于形成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纵向概况。二是横,即在同一时间内,各个国家所处的阶段,以便于形成对比,发现优劣,纵观学习主要发挥于选择题。横的学习则多用于简答题的概述,最后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学好历史则成一件很轻松的事。

地理理科性质较强,所以,拥有逻辑性思维,则为地理的学习打下了半壁江山。那么,该如何培养呢?首先要会想,将一些原理、方法通过自己的思考形成独特见解,然后通过写,将其形成为一套系统的便于理解的知识网络,最后将其落实到习题图表上,形成一个个准确全面的答案,使文综成绩得到提高。

我觉得这些学习方法对我以后学文有很重要的指路作用。让我刚开始学文就知道总体的方法是什么,不至于让自己学的很茫然。

这次的考试总结是我最用心写的一次,我希望从这里开始会有一个很好的开始,我当然也会善始善终,相信我自己一定能行!

下载遗传学要点小结(期末考试)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遗传学要点小结(期末考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期末考试小结

    期末考试小结 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在新学期开始一周后已经结束,我校圆满地完成了此次任务。现对我校的成绩做如下分析汇报: 一、试卷来源 本次考试是孝感市和安陆市教研室统......

    小学期末考试小结

    小学期末考试小结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我校圆满地完成了此次任务。考试后的质量分析如同一面明镜,不仅显示了考试中学生知识掌握应用的情况,还反射出......

    遗传学名词解释

    名称解释: 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 :成对成双的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在大小、形态、着丝粒的位置、染色粒的排列都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异源染色体(non-hom......

    遗传学教案

    遗传学教案 Genetics 课程代码:10102104 学时数:72学时(讲课:58学时;实验:14学时;实习:无) 学分数:4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遗传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遗传分析的一般方......

    遗传学教学大纲

    遗传学教学大纲 序言 §0.1 遗传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 遗传的定义;遗传和变异;遗传、变异与环境的关系;遗传、变异与选择在生物进化与新品种选育中的作用;遗传学的任务。 §......

    遗传学教学大纲

    本科生教学大纲 教 学 单 位: 畜牧兽医学院 课程编号: 09281058 课程名称:课程英文名称:授课对象:课程性质:学时数:学分数:执笔人:审核人:编写日期:动物遗传学B Animal Genetics 动物科......

    中国近代史期末考试要点归纳

    1.近代中国主要的矛盾:主要有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2.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造成中国的贫穷与落后,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和现代化......

    经济史期末考试小结(五篇范文)

    第五章 1 如何看待重农学派学说的历史地位及其特点?Important 重农学派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理解,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重农学派的理论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