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品德与生活--真正架起它与生活中的桥梁[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16:11: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品读品德与生活--真正架起它与生活中的桥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品读品德与生活--真正架起它与生活中的桥梁》。

第一篇:品读品德与生活--真正架起它与生活中的桥梁

品读品德与生活

----真正架起它与生活中的桥梁

文章摘要:

“一切知识结构源与生活。”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一定要以活动为纽带,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真正架起它与生活中的桥梁。

关键词:参与、互动、体验、激发、自由、桥梁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该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以综合课为课程形态。即在品生课中想生活,在生活中想品生。教科书的编写把儿童当作主角,设计了一系列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烦恼,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一年多的低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使我深切感受到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一定要以活动为纽带,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全方位的体验,成了架起品德与生活的桥梁。

一、放下教师“架子”,多与学生互动交流

教育事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而师生关系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同时它也是教育活动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和保证。然而,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形:在楼梯口、操场上、教室旁,随时随地会见到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向经过的老师敬礼致敬,说“老师好”。老师呢,有的点头致意,有的视若无睹。留给学生的是一脸惊讶,满腹不解。我们经常抱怨,低年级的学生比高年级的学生懂礼貌,小学生比中学生懂礼貌。我们是否想到,这恰恰反映出一些为人师者内心深处并不曾将自己与学生的人格放在平等的地位。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如《我的心情脸谱》一课的教学中,开始借助图片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有一天,小梅闷闷不高兴地坐在教室里,小明走过来问道:“为什么不开心啦?”小梅愁眉苦脸地说:“今天,我最好的朋友过生日,但是她没有请我去,我很不开心。”小明该怎么劝说同学呢,是从此不理这位好朋友了,还是该和她谈谈心呢?教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用自主选择座位的形式来回答。同意“从此不理这位好朋友了”的同学坐左边,同意“和她谈谈心”的同学坐右边,然后两组学生互相讨论回答来帮小梅出主意。在学生自由组合的两组互相讨论中,学生知道了出现这样的事情应该和朋友互相沟通,互相理解对方,这样就会心情舒畅了。

为了便于师生互动交流,在课堂座位的分布上可将传统的“秧田式”的课堂组合方式调整为小组式、“U”形式等,甚至还可以到教室或学校外某一现场进行实地教学。如《寻找春天》一课,可以通过室外教学,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找春天、发现春天。再带学生回到教室画春天。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让师生有更多的互动交流的机会,而且可以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学习保持最佳状态的关键,它可以感染激发学生潜在的认识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把所学归于生活,就必须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情境中诱发学生探究性的思维活动,以加强教学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游戏、猜谜、看录像、听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教育情境,使他们在课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导入课文的环节尤其关键,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那么后边的课上起来也就顺利了。

如学习《合理购物》一课,我这样创设生活情景的:“如果中午你一到家,发现妈妈准备做饭时,酱油没有了,你该怎么办?”顿时,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抢答。我抓住时机,总结:看来你们家需要到商店买酱油来做饭,满足做饭的需要。在我们生活中,常常需要购买物品来满足我们生活、学习的需要。平时,你和你的家人是怎样购买生活、学习用品的?这样,马上进入课程内容,我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进行导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进行引导,创设了适宜的课堂气氛,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敞开心扉,激起学生爱学的情绪

低年级的课程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要想让学生爱上品德与生活课,首先要让学生爱上品德与生活教师。这就要求我们要营造平等鲜活的师生关系。第一,平时多与学生接近,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如下课后,到学生当中去和他们一起谈天说地,和他们一块玩一些有益义的游戏活动等。第二,以身作则,以理服人。第三,遇事有耐心,对学生要多一点关爱。第四,课堂上多些微笑。教师脸上的表情是课堂教学中的“晴雨表”,如果教师脸上表情呈现出严肃,那么学生会有一种畏惧心理,他怕上课教师提问自己答不出而受到教师的批评,从而使课堂气氛很难活跃起来,教师上课感到吃力,学生学习也感到吃力,这样一来,教师既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又不能调节师生关系的和谐。反之,如果课堂上多带些微笑,上课时对学生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课堂上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教师要敢于把学生从传统的“做听话守规矩的好孩子”的心态中解放出来,创设“三要”的宽松学习环境,让学生爱学、乐学。

(一)要设计学生自由活动的环节,如《我的一家人》一课,教师不宜多讲,让学生在自主表演,相互评价中明白家庭的温馨离不开父母的无私付出,自己的成长更离不开家庭,激发学生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恩。

(二)要采用激励措施,如课堂上多使用“小小演讲家”、“小小画画家”、“小小观察家”等激励性头衔或发“小红旗”等正面激励措施,让学生愿说,敢说,敢做,爱学。

(三)要给学生自我表现机会,如学生发言可变举手点名式为不举手的自由式,有些行为规范要由语言表述改为表演等,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受约束,有更多的自由发表见解,表现自我的机会。这样既可活跃学生身心,表现学生内心世界,保持学生积极爱学的情绪,又可活跃思维,深化道德认识。

四、以学生为根本,引导学生亲身活动 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不是一个依靠知识灌输和传递的过程,而是要依靠学生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无论教师的讲授多么精彩,都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结果。只有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去,知识才能真正领悟,能力才能得以真正锻炼和提高,情感才能被触及和调动,态度和价值观才可能真正改变或形成。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些活动,比如:采访、调查、辩论、表演、辨析等,让学生自己调查、自己画、自己说、自己表现,在活动中成长,让课堂充满活力。

在教《北京名胜古迹多》这一课时,我在教学之前开展了“游北京,逛京城的活动”。请家长利用放假休息时间带领孩子游览北京的一处名胜古迹。并请家长带领孩子运用拍照、搜集门票、纪念品或拍摄DV等形式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这个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拓展了教学的空间。实现了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项活动,可以置身于真实的情景之下,亲自获得对北京名胜古迹的直接经验。而这些经验对学生原有经验的补充,为课堂学习积累了一份宝贵的资源。因此,我们在关注和尊重他们的同时,可以给他们提供合理的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让自己亲身经历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再通过一个“小小导游员”这一活动,不需要老师的讲解,学生对家乡的名胜古迹有了自己客观的认识,更加对家乡充满着热爱,交流与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五、融入其中,还给学生自主的权利和自由的“天空”

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不仅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或教育的手段,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教师要自觉调整自身与学生的“配角”与“主角”的关系。课堂上,师生的地位是民主平等的。教师不应该是驾驭学生,驾驭教材的权威,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服务者,为学生学习教材铺路搭桥,解疑排难。

(一)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活动形式。不同的教学内容决定不同的教学形式。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有切身体会的内容,适宜表演活动。一些社会事例,则更多的侧重于搜集采访和交流活动。例如二年级《品德于生活》的教学中,我采取了“采访搜集+交流”的活动形式,大大的开阔了的学生的视野。

(二)可以根据知识结构设计活动。学生的品德形成是螺旋上升的,学生的知识形成有其阶段性的不同。应根据学生知识形成阶段设计活动。例如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期与下期中都有对家庭生活关注的内容,上期的要求是体会父母工作的艰辛和不易,下期则侧重于学生对家庭生活的参与和对父母家人爱的表达。因此,上期适宜开展观察和交流活动,而下期开展实践汇报活动更为合适。

(三)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与兴趣点设计活动。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多具直观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以有趣、有情的活动贯穿教学过程,是有效的组织方法,如游戏活动、动手操作、小竞赛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学生逐步提出较高的要求,加强意志、情感、动机等的培养,不仅给学生提供外显的直观活动,更要注意思维层次方面的活动的开展,如开展尝试活动、整理活动、探究活动、辨析活动、自学活动等。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教师应充分树立科学的学生观,与学生共同开展的学习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构建主体性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关注生活,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六、联系实际,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正如杜威所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生活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注重儿童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努力促使他们在自身的经验、体验中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考虑问题,用多种广泛的知识来探讨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样才能使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在课堂上,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努力激起儿童已有的经验。第二,通过观察、填写调查表、做访问记录等活动和互相交流,丰富学生的经验,深化他们对自身经验的体验。第三,模拟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如扮演、编故事等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标准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

另外,学生在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还应回到生活中进行体验,从而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的道德修养。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就应及时讨论,联系课堂上的道理,让学生明白时时处处都要牢记这些道理,用它们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让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总之,“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生活化是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首要特征。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科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知识与教科书上知识的联系,“生活化”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活动方式近学生生活,做到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具有实效,真正架起了一座与生活接轨的隐形桥梁。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2]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师教学参考用书》 [3]李学农.班级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部分文献来自互联网

第二篇:架起作文与生活的桥梁

架起作文与生活的桥梁

【内容提要】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令人忧虑,学生空话,套话、假话、大话、大人话比比皆是,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毫无童心童趣,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品味生活,架起作文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不再闭门造车,笔下无物。【关键词】作文 生活 引导 课堂 桥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学生作文语言干瘪,没有文采,内容陈旧,没有个性和创新,情不真切已成通病,究其原因还是许多教师疏于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因此寻找符合现在气息的技巧方法,从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勤于表达、乐于表达,最后让学生爱上作文是至关重要的。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让学生写出反映生活的文章,需要老师们时时引导,以架起作文与生活的桥梁。

首先,拟定生活化的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激情。

审视近几年来中考作文命题的变化轨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展示自我”,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旋律。因为,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是中考作文命题的重要准则。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关注学生的生活,拟出让学生感到“不陌生”,“有话说”的标题。因为一个好的文题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就像叶老说的,“学生平时干些什么,玩些什么,想些什么,教师心中都要多少有个数,有个数,出题目就有了考虑的范围„„总要接触照顾到学生有什么可写,总要想方设法鼓励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多元化命题,以此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例如《走进初三》、《我的校园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月光下的遐想》等等,这些话题多以学生的生活为源泉,让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而这种观察,绝不是冷漠的旁观,而是热情地参与,同时还要融入自己的思考,通过分析色彩斑斓的生活表现,探究事物的实质。从而感受生活的真谛,明辨是非曲直。作文时,学生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生活的积淀,从多方面去思考,就可以借助于自己生活的经历,叙写一种对生活的特殊感悟。叶老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说到底,作文标题的拟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对生活的激情。

第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写作“动”起来,课堂也是生活。如何利用课堂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呢?写作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静”态的。大多是教师居高临下指挥着学生如何“审题、谋篇、行文、润色”,如何做到“构思要巧妙,立意要独到,语言要生动,技法要高超”等。可这些“方法技巧”的传输和训练,在实际操作中却直接导致了学生作文“新八股”——情感虚假,言之无物,千篇一律。然而问题是不是出在“方法技巧”本身呢?我想不是,而是出在教师的“教授之法”。试想,学生的情感思考还没有调动激发,又如何将方法技巧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呢?所以写作课关键是要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学会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从而尽可能调动全身的感官,让情绪兴奋起来,让思维活跃起来。例如,我们在写议论文的时候,我开始了自己的谈话,你看,昨天某某的作业没有完成,张某某的课文还没有背下来,去教室外面补去,学生看了看漫天飞舞的雪花,不由得缩了一下衣服,眼里流露出不满的神色,几个好学生看着我感觉很不向信似的,那两个学生只好无奈的收拾东西,终于,有学生站了起来:“老师,你看,外面太冷了,你看能不能„„”我笑了:“你们就用文字的形式进行吧。标题教育需要惩罚,教育不需要惩罚”。学生此时才明白我的用意,马上,学生就开始了写作,最后,我收到一篇篇论据翔实,说理充分,情理并茂的作文。这种方法讲究相机而动,随机应变,求变出奇,奇中有新。学生置身于教师精心设计的情景中时,他们会忘记了是在写作文,而不过是在急切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而已。

(三)、积累生活的点点滴滴、养成随笔的习惯。

冰心这样说过:“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 我 „„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脑中流到指上,从纸上落到笔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的画在纸上。”这句话就是冰心老人自己写作生活。而学生作文水平提高慢,因素诸多,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疏于练笔。一个人,生活再丰富,素材的积累再多,但如果平时很少动笔,作文的语言能力也就提不高。练笔的空间极为宽阔,自由度也大,一个自然的现象,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绪,都可以是练笔的内容。练笔的习惯养成了,写作就会成为学生自身的一种精神需求,从而完成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彻底转化。如此,也一定能够驾轻就熟,水到渠成。随笔就是记录一天中最值得记的东西,小零小碎,有的甚至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上台面的小片段。有一天的心情笔录,有不满的情感渲泄,有另类心得体悟。多则洋洋洒洒几千字,少则几十字,形式、体裁不苟,长短多少不论,良言恶语不计,但必须有一个要求,必须要“真”,要有生活的气息。他们有时从以往的“小事”中找到写作的灵感,找到写作的素材,有时从随记中追寻着以往的快乐和忧伤。随记成了他们心情的“记事本。”生活的“速写本”,写作素材的“材料本”,我想,随着岁月的流逝,随记本上记录的不仅仅是作文,更是他们孩童生活的轨迹。

随笔的方法是我们让孩子观注生活的一个载体,难怪孩子会说:“我原以为只有‘伟大’的事才能写成作文,原来,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也照样能行„„”“小小的随记,成了我们与老师交流,倾诉的最好方法,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 随记虽然没有系统而规范的作文模式,没有严谨而科学的思维逻辑。但我想,正是没有这种束缚,他们才能更自由地观注着自己平凡但又不平淡的生活,才能毫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不必拘泥于现成的模式和框架,不必担心什么题材该不该写等等。这样,儿童才能真正与生活零距离地“对话”,不苟一格的作文才能形成,生活作文才能真正来源于生活。

四、作文修改的生活化,作文讲评多样化。

作文是语言形式的生活,评改是对某种生活经历的回味。一个人的生活,即便是某一失败的生活经历,都有他回味的美好。因此,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的时候,要用心去回味学生的“生活”,注意发现和珍惜学生“生活”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哪怕是一则新颖的材料,一个巧妙的构思,一段精彩的描写,一句生动的语言,从而使学生发现自身的积极东西,产生自信。人有了自信,就有了追求完美的愿望,从而能有克服一切瑕疵的勇气,能有发挥包括创造力在内的一切潜能的可能。习作本身具有多样性,因此我们在习作指导的过程中,尽量避免模式单调、手段单一。从习作计划制订来说,既要求严谨又要灵活——从整体上来说,要统筹安排;从局部上来说,要灵活机动。从指导方式来说,因文而异,求新求变。有的课侧重从读学写,有的课侧重情景创设,有的课侧重思维开拓。从评价手段来说,我们多法并举,如出版班报、上墙报、教师为优秀作文配音乐朗读、评比习作标兵、推荐到刊物发表,更多的作品被发表在“原生态作文”博客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多元评价中充分享受习作带给他们的快乐。

作文讲评仍然要以学生为主体,是学生应该且必须参与的实际生活内容之一。写作之时学生已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修改之时又吸纳了同学的高见,一定会感慨良多。教师要很好地组织他们进行集体讲评,让他们在讲评中畅言得失。教师以导演的身份参与作文讲评,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点拨,让他们或记取教训,或发扬优点。这样,作文讲评才算落到实处。我深信,学生一定非常欢迎这种讲评方式。因为经过对自己生活经验的反复思考,认真写作和精心修改,学生们一定有太多的话要说。给他们讲评的机会,小“评论家”们会将自己在写作和修改中的惊奇发现与真实感受,很动情地向大伙全盘托出。这时候,作文讲评实际上已经是“佳作”欣赏了。

总之,“生活化”的作文教学,自始至终都笼罩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写作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实感情,使作文写作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真实可喜、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这将是作文教学获得解放的必然途径。我们认为应该让作文回归其本体功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写作,通过写作书写真实的生活,从而根本改变作文的假大空,让学生的作文如生活的汩汩甘泉,清纯鲜活,充满生命的活力

第三篇:架起作文与生活的桥梁

架起作文与生活的桥梁

【内容提要】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令人忧虑,学生空话,套话、假话、大话、大人话比比皆是,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毫无童心童趣,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品味生活,架起作文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不再闭门造车,笔下无物。【关键词】作文 生活 引导 课堂 桥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学生作文语言干瘪,没有文采,内容陈旧,没有个性和创新,情不真切已成通病,究其原因还是许多教师疏于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因此寻找符合现在气息的技巧方法,从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勤于表达、乐于表达,最后让学生爱上作文是至关重要的。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让学生写出反映生活的文章,需要老师们时时引导,以架起作文与生活的桥梁。

首先,拟定生活化的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激情。

审视近几年来中考作文命题的变化轨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展示自我”,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旋律。因为,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是中考作文命题的重要准则。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关注学生的生活,拟出让学生感到“不陌生”,“有话说”的标题。因为一个好的文题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就像叶老说的,“学生平时干些什么,玩些什么,想些什么,教师心中都要多少有个数,有个数,出题目就有了考虑的范围„„总要接触照顾到学生有什么可写,总要想方设法鼓励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多元化命题,以此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例如《走进初三》、《我的校园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月光下的遐想》等等,这些话题多以学生的生活为源泉,让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而这种观察,绝不是冷漠的旁观,而是热情地参与,同时还要融入自己的思考,通过分析色彩斑斓的生活表现,探究事物的实质。从而感受生活的真谛,明辨是非曲直。作文时,学生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生活的积淀,从多方面去思考,就可以借助于自己生活的经历,叙写一种对生活的特殊感悟。叶老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说到底,作文标题的拟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对生活的激情。

第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写作“动”起来,课堂也是生活。如何利用课堂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呢?写作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静”态的。大多是教师居高临下指挥着学生如何“审题、谋篇、行文、润色”,如何做到“构思要巧妙,立意要独到,语言要生动,技法要高超”等。可这些“方法技巧”的传输和训练,在实际操作中却直接导致了学生作文“新八股”——情感虚假,言之无物,千篇一律。然而问题是不是出在“方法技巧”本身呢?我想不是,而是出在教师的“教授之法”。试想,学生的情感思考还没有调动激发,又如何将方法技巧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呢?所以写作课关键是要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学会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从而尽可能调动全身的感官,让情绪兴奋起来,让思维活跃起来。例如,我们在写议论文的时候,我开始了自己的谈话,你看,昨天某某的作业没有完成,张某某的课文还没有背下来,去教室外面补去,学生看了看漫天飞舞的雪花,不由得缩了一下衣服,眼里流露出不满的神色,几个好学生看着我感觉很不向信似的,那两个学生只好无奈的收拾东西,终于,有学生站了起来:“老师,你看,外面太冷了,你看能不能„„”我笑了:“你们就用文字的形式进行吧。标题教育需要惩罚,教育不需要惩罚”。学生此时才明白我的用意,马上,学生就开始了写作,最后,我收到一篇篇论据翔实,说理充分,情理并茂的作文。这种方法讲究相机而动,随机应变,求变出奇,奇中有新。学生置身于教师精心设计的情景中时,他们会忘记了是在写作文,而不过是在急切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而已。

(三)、积累生活的点点滴滴、养成随笔的习惯。

冰心这样说过:“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 我 „„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脑中流到指上,从纸上落到笔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的画在纸上。”这句话就是冰心老人自己写作生活。而学生作文水平提高慢,因素诸多,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疏于练笔。一个人,生活再丰富,素材的积累再多,但如果平时很少动笔,作文的语言能力也就提不高。练笔的空间极为宽阔,自由度也大,一个自然的现象,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绪,都可以是练笔的内容。练笔的习惯养成了,写作就会成为学生自身的一种精神需求,从而完成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彻底转化。如此,也一定能够驾轻就熟,水到渠成。随笔就是记录一天中最值得记的东西,小零小碎,有的甚至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上台面的小片段。有一天的心情笔录,有不满的情感渲泄,有另类心得体悟。多则洋洋洒洒几千字,少则几十字,形式、体裁不苟,长短多少不论,良言恶语不计,但必须有一个要求,必须要“真”,要有生活的气息。他们有时从以往的“小事”中找到写作的灵感,找到写作的素材,有时从随记中追寻着以往的快乐和忧伤。随记成了他们心情的“记事本。”生活的“速写本”,写作素材的“材料本”,我想,随着岁月的流逝,随记本上记录的不仅仅是作文,更是他们孩童生活的轨迹。

随笔的方法是我们让孩子观注生活的一个载体,难怪孩子会说:“我原以为只有‘伟大’的事才能写成作文,原来,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也照样能行„„”“小小的随记,成了我们与老师交流,倾诉的最好方法,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 随记虽然没有系统而规范的作文模式,没有严谨而科学的思维逻辑。但我想,正是没有这种束缚,他们才能更自由地观注着自己平凡但又不平淡的生活,才能毫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不必拘泥于现成的模式和框架,不必担心什么题材该不该写等等。这样,儿童才能真正与生活零距离地“对话”,不苟一格的作文才能形成,生活作文才能真正来源于生活。

四、作文修改的生活化,作文讲评多样化。

作文是语言形式的生活,评改是对某种生活经历的回味。一个人的生活,即便是某一失败的生活经历,都有他回味的美好。因此,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的时候,要用心去回味学生的“生活”,注意发现和珍惜学生“生活”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哪怕是一则新颖的材料,一个巧妙的构思,一段精彩的描写,一句生动的语言,从而使学生发现自身的积极东西,产生自信。人有了自信,就有了追求完美的愿望,从而能有克服一切瑕疵的勇气,能有发挥包括创造力在内的一切潜能的可能。习作本身具有多样性,因此我们在习作指导的过程中,尽量避免模式单调、手段单一。从习作计划制订来说,既要求严谨又要灵活——从整体上来说,要统筹安排;从局部上来说,要灵活机动。从指导方式来说,因文而异,求新求变。有的课侧重从读学写,有的课侧重情景创设,有的课侧重思维开拓。从评价手段来说,我们多法并举,如出版班报、上墙报、教师为优秀作文配音乐朗读、评比习作标兵、推荐到刊物发表,更多的作品被发表在“原生态作文”博客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多元评价中充分享受习作带给他们的快乐。

作文讲评仍然要以学生为主体,是学生应该且必须参与的实际生活内容之一。写作之时学生已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修改之时又吸纳了同学的高见,一定会感慨良多。教师要很好地组织他们进行集体讲评,让他们在讲评中畅言得失。教师以导演的身份参与作文讲评,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点拨,让他们或记取教训,或发扬优点。这样,作文讲评才算落到实处。我深信,学生一定非常欢迎这种讲评方式。因为经过对自己生活经验的反复思考,认真写作和精心修改,学生们一定有太多的话要说。给他们讲评的机会,小“评论家”们会将自己在写作和修改中的惊奇发现与真实感受,很动情地向大伙全盘托出。这时候,作文讲评实际上已经是“佳作”欣赏了。

总之,“生活化”的作文教学,自始至终都笼罩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写作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实感情,使作文写作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真实可喜、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这将是作文教学获得解放的必然途径。我们认为应该让作文回归其本体功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写作,通过写作书写真实的生活,从而根本改变作文的假大空,让学生的作文如生活的汩汩甘泉,清纯鲜活,充满生命的活力

春节作文

写春节作文前,我们可以先回忆下过春节是我们参加过的活动,如贴倒福、分压岁钱、吃饺子、掸扬尘、贴年画、贴剪纸、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挂千千结、贴春联等,然后挑一个我们印象深刻的上网查些资料,可以到百度搜春节的八个习俗,春节的由来与传说等,也可以上作文网作文素材频道找到相关资料再进行介绍。

作文题目可以自拟,如欢度春节,春节游文庙,除夕之夜,美丽的春节,春节花会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每个部分举例: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例: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过元宵节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充满乐趣的看花灯猜灯谜,有喜气洋洋的舞龙,还有热闹非凡的赛龙船。不过,最吸引我们小孩子的却是那多姿多彩的烟花。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例:春联代表着欢乐祥和。在我们中国,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一幅幅春联不仅带来了吉祥和祝福,还带来了中国古老的浓浓的文化气息。瞧!“大地春光好,长天晓日红”、“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春风送春处处***美,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 幅幅春联让千家万户喜气盈门。春联的种类比较多。按照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因此,贴的位置也不同,如“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横批”贴在门楣的横木上。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例:记得去年元宵节的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工人体育馆看烟花。八点整,只听见几声沉闷的声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花,粉红的月季、银色的百合,真是绚丽多彩。随着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例:我看着那散发着传统文化芳香的中华结,仿佛品味到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神秘和东方的灵秀。它的古香古色,它的千变万化,让我神往,让我遐想…… 《春节的街头》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早晨我还没醒,就听到了鞭炮的声音。平静的社区,今日显得热闹非凡。这热闹的喧嚣,把我的睡意一股脑的全都打撒开来。于是,起床穿上了新衣服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冲到门外,看着各家各户的炮竹,烟花。接着就是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走街串巷——拜年!

“李伯伯,新年快乐”“王阿姨,工作顺了”“刘奶奶,身体健康”〃〃〃跟所有的长辈们拜过年之后,妈妈提议说:一会,去街上看看,感受下新年的气氛。

一上街,街上可就更热闹了。人们手里有提着大袋大袋的菜,身边的孩子手上握着一大把小花炮,蹦蹦跳跳地跑着。看!我左边的一位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跑到前面去。一下子又转过头对一位满手是鼓鼓的袋子的大人喊着:“爸爸,快点!我要回去放炮玩呢!”。有拿着那边超市发的小气球的,红的,黄的,绿的,还有蓝的。也有三五成群,手挽着手说说笑笑的姑娘们,小伙子们,忙绿了一年,辛苦了一年,我想这个时候应该是大家最放松,最高兴的时候。你看,路灯上还挂着两个小红灯,喜气洋洋的。就像在说,“我们也要过新年,我们也要过新年”。一进菜市场,那才更热闹呢!人流窜动,一眼望去,什么也看不见,全是人。还有那翠绿的黄瓜,可真新鲜哪,你看,那金黄色的小花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多么的生机勃勃啊。那鲫鱼,鲢鱼,青鱼,草鱼等等在水里游来游去,真是印证了我们中国的老话:年年有鱼(余)!黄的韭菜,红的番茄,黑的木耳,白的萝卜〃〃〃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呀。“哎哟!可真够挤的。”我嘀咕了一句。跟着妈妈买了几个我爱吃的菜,结完帐就走出了菜场。超市里的收银台前也早已排起了长龙。

傍晚时分,街上,又渐渐安静下来。店主们把店子关了,超市也比往常早了些许关门。大家都提着东西回家过年去了。

到了晚上6点左右,社区渐渐安静,孩子们都回家吃团圆饭去了。吃完团圆饭7、8点的样子社区又重新热闹起来。孩子们全都出来放花炮了。这个放个“降落伞,”那个又放个“天女撒花”〃〃〃〃各式各样的花炮全有。每放完一个都会聚集好几个孩子,他们在讨论谁的花炮最美丽,谁的花炮颜色最多,之后又是阵阵欢笑。大人们或几个坐在一起打牌,打麻将;或几个坐在一起嗑瓜子,剥花生;或看着自己的孩子放花炮,偶尔还要帮他们一下。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自己独立操作完成。

夜,更深了。人们陆陆续续的回家了,有些不肯回家的孩子也在父母的劝说下,不情愿的回了家,一天的热闹景象渐渐被夜幕包围。我不禁感叹又是一年到,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春节见闻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上了或火红或金黄的对联,每一家的老老少少都乐得合不拢嘴。兴奋的孩子们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品尝着一年一度的晚会大餐――春节晚会;有的急着给自己的长辈拜年,发短信,打电话,所有新年的祝福话语仿佛怎么也说不完;调皮的孩子正在向自己的父辈们 “讨要”压岁钱;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炸开了锅,五彩的烟花更是把这个特殊的夜晚点缀得绚丽多姿。

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迎着人们的喜悦祥和而来。我这个平时最赖床的懒汉,今天却起了个大早,因为我极想穿上我那美丽的新衣,出去好好炫耀一翻。我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我们小孩子走在拜年队伍的前面,见到长辈们拜个年,说几句吉利话,就可以收获一大把的压岁钱,然后拿到街上去买自己喜爱的东西――玩具、零食、鞭炮……,家长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对我们的放纵是那么的宽容,一切都有了!这就是过年的感觉。

“放鞭炮喽!”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小孩子们很快都聚在了一起。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响声震天,四处飞溅,仿佛要把一个个美好的愿望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炮竹声接连不断,热闹非凡。

到了吃饭的时候,望着满桌子平时最爱吃的菜肴,我们小孩子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饿。大人们在推杯换盏之间,谈论最多是:今非昔比啊!今天的幸福生活从餐桌上最能说明问题,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天天就像在过年!

奔波在走亲访友的路途上,我见到了春意盎然的田间大地,一条条新修的高速公路缩短了我们的行程,通往乡村的泥巴路也被“村村通”的水泥路所覆盖,城市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年一个变化……

春节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那就是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是新的!

第四篇:品德与生活

二年级上品德与生活教案

泉口中心小学

第一单元 生日的祝福 单元目标 情感与态度:

能感受到周围的人对自己成长的关心和帮助,热爱班集体,热爱祖国,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知识与技能:

认识建国日和建队日,了解祖国的发展变化和少先队的相关知识。过程与方法:

通过发现、讨论、回顾、收集资料等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活动。教学课题: 1 我们班一岁了 教学目标:

1、回顾一年来的成绩和进步,体验、感受自己和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

2、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同学的变化,并能大胆说出自己的变化。

3、为班级的进步和成长而高兴,并愿为集体进步做 更大的努力。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的学年开始了,你发现我们的周围有了哪些变化,你的心情怎样?

2、交流:学生自己交流各自的发现和感受。

3、小结要点:升入二年级了,我们真开心,因为我和我们班都长大了一岁。

4、交流展示。

(1)说我们自己长大了一岁,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在过去的一年里各方面都有一些进步;说班级大了一岁,也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你知道的关于自己和班级的进步与成绩有哪些?

(2)师生共同回顾、交流并展示班级和个人在过去一年中取得的各项成绩。

5、讨论。

(1)思考一年来我们班级体取得了这么多的成绩,这是谁的功劳呢?(2)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6、小结要点:集体的进步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而每个人的进步才能推动集体的进步。我们和班级在一起成长。

7、游戏活动—祝福班级生日:我们班一岁了,让我们给他过个生日吧。全体师生齐唱生日歌。

8、教师小结:今天,我们高兴地迎来了我们班的第一个生日。班级过去和将来的成长都离不开每个同学的努力。

9、知道我们已经长大了一岁,现在为我们的班祝福吧,请同学们或画或写,把你们对班级的祝福写画下来。

课后记:整个年级的同学,能回顾过去一年的成绩,进步、感受集体的荣誉和成长及进步的快乐。要“我们的祝福”画或写的过程中,画的同学多,写的同学少,并且写的也只有一两句。教学课题: 2 我的生日

教学目标:

1、能感受父母、亲人、老师及同学的关怀,并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谢。2知道生日对自己成长的意义,能对自己今后的成长提出新的要求。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生日那天: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一张学生生日照片。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一张小学生的生日照片,请学生观察、思考照片中的学生在干什么、他的心情怎样。

二、介绍:你的生日是怎样过的呢?给大家介绍一下吧!学生拿出自己的物品,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介绍。教师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同学在全班介绍。

三、小结要点:我们每个人都有开心的生日体验。

四、绘画从出生到现在我们过了很多生日。在这些生日中,你最难忘的是哪一个?请学生用画笔将自己最难忘的那一次生日留在画纸上。

五、小结要点:每个难忘的生日背后都有一个难忘的故事。活动要求:

1、教师巡视时要注意所找的同学一定要有代表性,比如在家和家长一起过生日的、去书城买书的、去郊外游玩的等,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比较过生日才是有意义的。

2、在学生介绍自己难忘的生日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自己感到难忘的原因,注意帮助学生整理、提升关于生日的感受和体验。第二课时 我要感谢的人

活动准备:老师准备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活动过程:

1、导入:学生听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2、讨论:小乌鸦为什么爱妈妈?学生自由交流。

3、小结要点:小乌鸦没有忘记是妈妈把它抚养长大的。其实,我们的成长也和小乌鸦一样,离不开爸爸妈妈还有周围许许多多的人的关怀和帮助。说说关心和帮助过你的人,讲讲你和他们之间的故事。

4、故事会—我的成长故事。学生自发上台讲自己成长的故事。

5、小结要点: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很多人给予了我们关心和帮助。在生日这个重要的成长时刻,你想怎样对他们表示感谢呢? 活动要求:

1、学生的故事要体现自己成长过程中他人给自己的关心和帮助。

2、对学生的讲述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引导他们注意自己的成长与周围人的关爱之间的密切关系。

3、不要限制学生表达感谢的方式方法,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关键不在于表达的方式,而在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引导学生形成切合实际的积极的生日愿望。课后记:

重点强调了感恩,同学们能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帮助他们的人感谢,能正确对待“过生日”并愿意学习过有意义的生日,对集体过生日感兴趣。能对自己今后的成长提出新的要求。教学课题:3共和国的生日

教学目标:

1、知道10月1日是共和国的生日,也是国庆节。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来之不易的,认识到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3、了解今天的中国的巨大发展变化,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并能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祖国的情感。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开国大典 教学要求:

1、直观地展现与建国有关的资料

2、借助一些直观教具,给学生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讲述的要有感染性,从情感入手进行教育。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建国的图片或资料,如英雄的故事、历史照片等

2、学生课前收集革命英雄的故事。活动过程:

1、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日,我们的国家也有生日,有谁知道我们国家的生日是那一天?

2、讲解:介绍共和国生日的来历。(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日,每年的10月1日就被定为我国的国庆节。)

3、看图片:出示开国大典的图片,请学生交流看完这些图片后的感想。

4、小结要点:新中国的成立是令全国人民欢心鼓舞的事情。然而在人们举国上下欢庆的时候,我们也不应忘记那些为新中国的成立抛洒热血的英雄和先烈们。

5、故事会。

老师讲革命英雄人物的故事。

请学生自己上台讲自己课外收集的革命英雄故事,看看谁讲得最生动、感人,请学生选出“故事大王”。

6、小结要点:新中国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第二课时 为祖国妈妈自豪 活动要求:

1、通过图片、图书等,帮助儿童开阔视野,让学生感受祖国妈妈的伟大。

2、教师应以自己对祖国的诚挚感情感染学生。

3、要求家长配合,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祖国的资料,并做些必要的介绍和讲解。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反映新中国各方面发展的图片、照片。学生课前收集反映祖国风光、历史、成就的文字、图片等资料。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很美的图片。

2、看图片,并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内容和感想。

3、交流:你对祖国妈妈还有那些了解?请学生将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拿到讲台上展示,当小解说员给同学们介绍。

4、小结要点:祖国妈妈真了不起,她有美丽的山河、悠久的历史、还有辉煌的成就。

5、游戏:请学生用一个词语形容祖国。

6、绘画:今年的国庆节快到了,在祖国妈妈的生日即将来临的时候,我们为祖国妈妈画一幅画庆祝祖国的生日(热热闹闹过国庆)。

8、小结要点:愿祖国妈妈生日快乐。

活动拓展:把自己画的画,带回家中与亲人分享,请爷爷、奶奶给自己讲一讲先烈的故事 课后记:对先烈的英雄故事很感兴趣。今年时逢祖国60年大庆,同学们都能为是中国人民感到自豪,很多同学都能讲出一、二个先烈人物,如:王二小、刘胡兰等,特别是二(3)班王小阳基本能完整的讲出王二小的故事。

在《热热闹闹过国庆》的绘画中,同学们能用丰富画面展现对祖国的热爱,有的画礼花飞舞、有的画气球放飞、还有的画国旗、天安门等热闹场面,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情感。主要问题:

对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了解不深,说明平时观察周围事物不够。解决办法:

今后注意多提醒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

教学课题:4 少先队的生日 主题目标:

1、知道中国少先队的建队日是10月13日,10月13日是少先队的生日。

2、了解少先队的有关知识,认识大队旗、中队旗和小队旗。

3、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以实际行动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10月13日的日历卡一张和用来写知识竞赛问题的空白卡片与小奖品若干;儿童团的故事及其图片

2、学生课前收集学习有关少先队的资料,并收集身边的优秀少先队员的故事。活动过程:

1、导入:出示日历牌,这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有谁知道它是什么日子。

2、回顾交流:这一天我们学校开展了哪些活动?

3、知识竞赛。

(1)宣布比赛要求和规则:以组为单位,每组出5个题目,并将答案写在背面。这5个题目为一个题目组,分别标上组号。

(2)每组开始抽取题目组号进行知识竞赛,如果抽取本组的题目组号,必须重抽一次。(3)评选出“优秀出题组”和“优秀答题组”,并颁发奖品。

4、故事会。

(1)在少先队的历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优秀少先队员,他们是少先队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新课|标第|一|网

(2)教师出示儿童团的故事图片,讲儿童团的故事。(3)引导学生讨论故事内容。

(4)小结要点:当时的儿童团员为革命做出了不少贡献,有的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们对祖国人们的热爱和他们的勇敢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5)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少先队员,你发现了吗?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身边优秀少先队员的故事。

5、讨论:使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应该如何向这些少先队员学习

6、写出争做优秀少先队员的计划。

7、小结要点:人人都要争做优秀少先队员。

单元小结

在《生日的祝福》这一单元里,通过“我们班一岁了”知道集体的荣誉离不开每个同学的努力,要为班级争光,就要从我做起。

在“我的生日”的学习中能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帮助,如:爸爸、妈妈、在自己生生病时守候在身边。爷爷、奶奶每天接送自己上学。姨妈、叔叔在生日时给自己的祝福。老师教导我们爱学习,热爱集体等,不忘感恩之心。

在“共和国的生日”学习中今年时逢共和国60年大庆,同学们很容易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能讲出许多前辈的英勇故事,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少先队的生日”对少先队的建队日,少先队的创立者和领导者,少先队的作风,少先队的呼号,大队旗、中队旗、小队旗等都有所了解。

总之,今年的感恩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比去年有所加强。

活动拓展:把自己画的画,生日卡片带回家中与亲人分享,请爷爷、奶奶给自己讲一讲先烈的故事。

第二单元 美丽的秋天

单元目标

情感与态度:养成亲近自然、热爱秋天,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的情感。能感受秋天的惬意和快乐,体会秋天如诗如画的美丽。能创意地开展游戏活动。

知识与技能:学习观察环境变化的能力和技能。了解秋天季节变化的特点。了解秋天里的节日以及相关的民情风俗。了解运动会的基本项目与规则。

过程与方法:了解秋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并积极参加劳动实践活动。知道秋季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增强保健意识和自护能力。教学课题:5秋天到了 主题目标:

1、感受秋天的美丽,体验天气、季节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2、学习观察秋天的特点,了解秋天的各种果实。

3、了解收获的来之不易。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收获的季节 活动要求:

1、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环境中,从自己的感受里去发现秋天的美。

2、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进一步感受、欣赏秋天的丰收的景色。活动过程:

1、讨论交流:在秋天里你有什么发现?说一说,谈一谈。

2、朗诵儿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18页的儿歌对秋天景色的认识。

3、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分成几个合作小组,画一画秋天美丽的风景,把收集到的秋天的图片剪贴下来。小结要点: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慢慢地变黄了,一片片金黄的落叶像一只只可爱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各种各样的水果丰收了,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像一个火红的小皮球,一串串紫色的葡萄像一粒粒晶莹透亮的瑪瑙。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棉花白似雪,沉甸甸的谷穗点着头,颗粒饱满的高粱红似火,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秋天多美呀。第二课时 设计水果名片 活动要求:

名片设计合理,并且是自己最喜欢的果实。组之间的交流活动。活动准备:师准备秋天的果实名片。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果实名片导入

2、讲解设计果实小名片:根据不同果实的特点(外形、味道、颜色)为自己喜欢的果实设计一张小名片。

3、游戏《你说我猜》。

由一名学生说一种果实的颜色、味道、外形特征,其他同学猜猜果实的名称。

4、出示22页下图,提问:小男孩做的对吗?你想对他说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5、游戏《考考你》

教师提问,学生分小组抢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收获的来之不易和农民伯伯的辛劳。

例1:你知道从春天播种到秋天收获,农民伯伯经过了哪些辛勤的劳动吗? 例2:除了插秧,你还知道哪些作物的种植方法?

6、读儿歌《一粒米》小结:收获来之不易,我们要懂得珍惜。

教学课题:6秋天里的传统节日

主题目标:

1、通过中秋节的活动,初步了解中秋节的习俗、来历,感受浓浓的亲情与全家团聚的幸福,关爱家人。

2、以重阳节作为切入点,初步养成尊老敬老的意识和行为。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月儿圆,人团圆 活动要求:

1、在班级故事会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尽可能的参与,而不是让多数学生成为活动的观赏者。

2、中秋节是全家团圆,合家欢聚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教师应提醒学生不要忘了向远方的亲人表示节日的祝福。活动准备:

1、自编关于月饼的小谜语;了解各地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2、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向家人询问各地中秋节有哪些风俗习惯。活动过程:

1、教师唱《月饼歌》学生欣赏歌曲,边听边唱,了解歌曲的来由。

2、学生学唱歌曲,体验当年小朋友们为爷爷唱歌时的心情。

3、结合歌曲内容,学生交流各自过中秋节的活动和心情。

4、品赏月饼,了解月饼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它象征着全家团圆,和和美美。

5、老师自编关于月饼的谜语,让学生猜一猜,并穿插介绍“吃月饼的来历”让学生了解一些与月饼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6、交流:你们知道各地中秋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吗?鼓励学生采用多样化的交流方式。教师相机讲一讲海峡两岸的亲人相互思念,盼望团圆的故事。

7、班级故事会:让学生讲讲从妈妈那里听到或其他地方了解到的关于中秋的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和桂花树》、《月饼的来历》等,引导学生感受中秋节的美好。第二课时 重阳节 敬老人 活动要求:

创设尊老敬老的各种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了解敬老节的含义和风俗;了解身边老人的需要。活动过程:

1、提问激趣:同学们,你们的家中有老人吗?你喜欢他们吗?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轻时是做什么工作的?他们现在怎么样?请大家互相介绍一下吧。

2、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家知道老人节吗?老人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是一年中的那一天呢?请说说老人节的含义和风俗。

3、讨论:人们是怎样为老人们过节的?结合教科书26-27页的画面想一想,在老人节的这一天,你准备为老人做些什么?

4、结合课前调查,说说老人需要哪些帮助?学生汇报自己调查到的社会上的敬老尊老的活动。

5、师小结:尊敬老人,要从平时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6、小组讨论:尊敬老人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做?

7、情境表演:请各组分别设计和表演平时和老人相处、为老人服务的情境。

8、小结要点:尊老敬老有许多不同的方式。试着做一张《祝福卡》,把你想对爷爷、奶奶说的话写上去,相信老人们一定会非常高兴的。课后记:

通过讲解中秋节的传说、习俗、来历,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与全家团聚的幸福,关爱家人。在学习重阳节这一课时时很多同学在写对老人的祝福中都能从各方面表达他们对老人的祝福。如:祝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身体健康!天天开心!幸福常在!把自己应该做的事做好,就是给爷爷、奶奶简轻了负担等等。

教学课题:7秋季运动会 主题目标:

1、了解运动会的基本项目,养成参与意识。

2、遵守运动会的规则,初步养成合理的竞争意识

3、养成集体荣誉感。活动时间: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开运动会啦 活动要求: 教师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运动会的热闹气氛,让学生对召开运动会的向往之情与参与意识。

活动准备:学生课前准备画笔。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以上一届秋季运动会为题,让学生回忆当时所见到的情境,谈谈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2、讨论交流:一年级同学参加了哪些运动项目?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参加了哪些运动项目?他们和我们参加的运动项目有哪些不同?

3、运动项目集锦:让学生展示自己知道的运动项目或富有特色的运动项目。鼓励学生边说边表演,以此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

4、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把自己知道的运动项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5、小记者访问活动。假如你是一名运动员,运动会上你会怎么做。假如你不是运动员,运动会上你会怎么做?

6、运动会上最令你激动的事或场景是什么?把它记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第二课时 大红花奖给谁 活动要求:

1、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阐明理由,允许不同意见的出现。

2、辩论赛中可能出现三种不同的观点,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但同时也要注意引导:竞争重要,参与精神与友爱精神重要。活动准备:教师准备一朵大红花。活动过程:

1、让学生模拟故事中的情境进行表演。

2、辨析:大红花应奖给哪个运动员?

三位选手表现出了三种不同的精神:1号勇敢、不放弃的参与精神,2帮助同学的友爱精神,3号的竞争精神。

3、组织辩论赛。

(1)学生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图片内容,选择不同的立场。(2)小组讨论后,把握各自观点,形成两道三个阵营,说说自己的理(3)在全班范围内展开辩论。

(4)教师小结:活动中的竞争精神、对同学的友爱精神和不言放弃的参与精神都很可贵,因此竞争重要,参与精神重要,参与精神与友爱精神也很重要。课后记:

了解运动会的基本项目,有参与意识能遵守运动会的规则,有步合理的竞争意识。有集体荣誉感。

在大红花奖给谁中,同学们只看到了2号帮助同学的友爱精神,而没有看到一号的竞争精神和三号不放弃的参与精神。但在老师的启发下也能领会到一号和二号在运动场上应该发扬的各种精神。

教学课题: 健健康康过秋天

活动主题:

1、了解秋天可进行哪些有益的活动,初步养成健身意识。

2、学会做简单的运动器材,养成互相合作和向困难挑战的精神。

3、明白运动要讲卫生、注意安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秋天。

4、初步养成基本的保健意识,掌握一些保健常识。活动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我们一起来锻炼 活动要求:

1、师生共同参与活动,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

2、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参与锻炼、乐于锻炼的意识。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带领学生做几节热身操,让学生体验运动气氛,激发对运动的兴趣。

3、小结要点:运动让人精力充沛,锻炼身体有益身体健康。

4、锻炼“金点子。”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想一想、谈一谈自己的运动体会与经验,给大家锻炼身体出几个“金点子”。讨论应围绕“锻炼”展开,如:你喜欢哪些运动,为什么?秋天可以进行哪些有益的运动,都是怎样进行的? 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思考、体会锻炼的益处和乐趣。

1、读读《跳绳歌》,师生共同进行跳长绳的游戏,体验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第二课时 坚持锻炼身体好 活动要求:

激励学生无论体育方面是否有特长,都应坚持锻炼,增强体质,在锻炼中培养坚韧的毅力。活动准备:

教师课前观察、了解班级中坚持锻炼的典型学生。活动过程:

1、小调查:班级中,哪些同学做到了每天坚持锻炼的同学是因为什么原因半途而废的?学生自由发言。

2、讨论交流:锻炼身体有益身心健康。为了保证我们坚持锻炼,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学生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方法一:找个小朋友一起锻炼,互相鼓励。方法二:请爸爸妈妈提醒监督。方法三:制定一个《每日晨炼计划》

3、找一找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坚持锻炼做得好的同学,评一评,议一议。

4、《锻炼小秘诀》请班上坚持锻炼做得好的同学说介绍一下自己是怎样克服各种困难坚持锻炼的。

5、“运动之星”评比。师生动手 建立“运动之星”评比栏。每天做到了坚持锻炼,就贴上一颗星,及时记录锻炼的轨迹。到学期末,比比谁的星星多,评选出班上的“运动之星”。第三课时 秋天的保健

活动要求: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活动准备:学生收集、了解有关秋季保健的资料。活动过程:

1、阅读导入。

结合教科书35页下图,谈谈秋季穿着的问题。

2、提问激趣。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秋天保健的知识?学生充分交流。

3、资料展示。

教师将学生交流的秋天保健的知识分卫生、安全、科学、保健等方面列举在黑板上。

4、小小百宝箱。

让学生将事先收集的有关秋天保健的知识用简单问答的形式写成小卡片汇集在一起,装入“小小百宝箱”。

5、知识竞赛。

6、开展小小知识竞赛,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选派代表,在“小小百宝箱”中抽取题目,采用问答、选答、抢答等方式积分,分高为优胜者。课后记:

在这一课时里同学们都能写出自己的锻炼计划,知道加强锻炼能预防疾病,特别是现在早流流行对锻炼的重要性有很多的认识,有的同学还给自己的爷爷奶奶制定了锻炼计划。

单元小结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同学们能亲近大自然,热爱秋天,体会秋天如画的美。知道爱护花草树木养成文明懂礼,乐于助人的行为习惯,能遵守学校纪律及规则。知道秋季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增强保健意识和自护能力。特别是:

1、同学能制定出锻炼计划;

2、能画出很多秋天的美景;

3、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节;

4、学生知道重阳节是敬老人的节日;

5、知道运动会上的规则;

6、班在运动会上大红花可已奖给运动健儿,也可以奖给在运动会期间努力为大会服务其他同学。

第三单元动手动脑更聪明

单元目标 情感与态度:

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喜欢提问。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在探究活动中勇敢尝试,不怕难,不轻易放弃。

行为与习惯:养成探究的习惯,初步具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活动中与小伙伴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或活动成果。

知识与技能:学习用观察、比较、实验、讨论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解决问题,了解生活中的一些自然或科学常识,获得 知识,积累经验。

教学课题:9玩中有窍门 活动要求:

1、启发学生在玩玩具的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友爱,同时珍惜、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玩具;在交流中要注意虚心倾听、学习他人好的窍门;对于会发现,会观察的孩子教师给与表扬、鼓励。

2、对勇敢创新的小组和个人及时鼓励;对活动中的合作加以引导;对有创新的玩法是否安全、健康要引导学生讨论;健康有益的有创新的玩法在全班加以推广。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2、采访交流。

自由交流玩好玩具的窍门,并用小记者访问的形式引导孩子们说出是怎样找到这个窍门的。

3、阅读教科书

看看东东有什么好窍门? 让学生按照教科书内容进行赏识。

4、小结要点:

多试几次,注意观察,比较之后就能有所发现。还要经常和大家交流,学习别人的经验。

5、激趣探究。

教师出示小皮球,让学生说说皮球有哪些玩法。学生讨论并展示各自的玩法。

6、小组创新。

教师出示呼啦圈,学生分组讨论可以有多少种玩法,各小组选派代表演示本组的玩法教师给方法最多的小组的同学颁发“创意星”。

7、赏识活动。

一件玩具不止一种玩法。结合39页的图,想一想图上的这些玩具可以玩出什么与众不同的玩法?让学生自己挑选自己喜欢的小朋友,自主选择想探究玩法的玩具到操场上去赏识,然后展示有创意的玩法,并颁发“创意星”。

课后记:

同学们能在这一课中知道玩中有巧门,玩也是要动脑筋想办法才能玩出新奇才能玩出乐趣,在折纸飞机的过程中二(1)班同学能从中找出纸飞机能飞得远的巧门,其它班的同学知道在玩中改进自己的纸飞机,让它飞得更高更远。教学课题:做有心人 活动主题:

1、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喜欢提问。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 的兴趣。

2、养成探究的习惯,初步具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用观察、比较、试验、讨论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发现小问号 教学要求:

1、活动中注意学生在寻找小问号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2、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给予充分的鼓励,同时引导学生讨论问题是否有研究价值。

3、在交流科学家的故事时,教师应注意故事本身所蕰涵的其他方面的 育意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理解,然后相应的引导到本活动主题的意义上。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制作精美的问题卡片,并准备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

2、学生课前收集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并准备制作问题卡片的工具。活动过程:

1、阅读教科书41页。你在生活中发现这些问题了吗?除此之外,你还有哪些疑问?

2、小结要点: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小问号。

3、开展活动:寻找身边的小问号。

(1)游戏“十分钟小问号大挑战”:让孩子们在自己熟悉的教室里去发现学习环境、学习用品等问题,看看谁找的多、找的巧。

(2)“校园小问号分队”活动:让孩子们自己组成小队寻找校园中的小问号。(3)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小问号呢?

4、动手做一做:制作问题卡片。

5、小组交流:组内交流各自发现的问题。看看谁是会观察、会思考的小问号

6、情景表演:孩子老是问为什么,爸爸有些不耐烦了。

7、交流:你遇到过这样的情景吗?你有什么想法?

8、故事启发:教师讲述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

9、小小故事会:讲讲你收集的科学家的故事。

10、听了这些故事,你想说什么?

11、小结要点:有了问题,就要大胆地提出来。提出问题是发明创造的第一步。第二课时 小问号挺直了腰 活动要求:

1、在探索活动中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礼貌教育、合作教育。

2、学生在交流探索所得时,教师应对学生探索过程中或探究过程中呈现出的闪光处进行充分地表扬与鼓励。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做小实验的用具。

2、学生准备小问号卡片。活动过程:

1、设疑导入:生活中这么多的小问号,用什么方法吧它们弄明白呢?

2、阅读教科书:结合教科书43——44页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观察、实验、讨论的研究方法。

3、实践验证:组织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就某个问题进行探究。如:为什么很多汤勺柄是塑料的?新课标第一网

4、引发讨论:有些问题,自己解决不了,怎么办?

5、阅读教科书:结合教科书45页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向大人请教、在网上查资料、到书上找答案三种研究途径。

6、小组讨论你用这些方法解决过哪些问题?

7、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探究心中的小问号。

8、小问号发布会:组织学生用各种形式汇报自己的探究所得。

(1)小组交流学生将自己的探究所得在小组内汇报,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分享他人收获的快乐。

(2)全班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究所得的基础上生成新的问题继续探究,实现充分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后记:同学们对李四光、爱迪生、牛顿有所了解,对瓦特了解不够,在提出小问号中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特别是二(1)班同学思维活跃问题题的较全面。在解决小问号中能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没有提出问题时那样积极。在填一填中你用这些方法解决过哪些问题中能说出自己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解决问题用的方法。教学课题:11做中学,我快乐 主题目标:

1、初步养成在探究活动中勇敢的赏试,不怕难、不轻易放弃的好品质

2、知道只要大胆试了,就会有收获。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勇敢试一试

活动准备:

1、教师制作“勇敢者勋章”若干。

2、学生准备制作降落伞的工具。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孩子们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那些?然后询问他们是怎样面对的。

2、小小辩论会: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面对困难的一些有分歧的做法展开一场辩论会。

3、动手实践:制作猴子爬山。教师注意观察活动中遇到困难就轻易放弃的同学和坚持制作的同学,给坚持赏识并最终成功的同学颁发“勇敢者勋章”,请他们接受大家的访问。同时请轻易放弃的同学谈谈听了大家发言后的感想。

4、心语屋:在探究中,你也有反复探究最后终于取得成功的经历吗?,说说小伙伴听听吧!

5、讲故事,写感受:欣赏科学家不懈努力的故事,并给他们写一句话。

6、小结要点: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勇敢地试一试,就有可能成功。

课后记:同学们制做猴子爬山很感兴趣但在写心语屋中总结的不够好多数同学只写了一名我成功了或我没成功,不能将自己的成功过程记录下来,以后在交代是要强调录过程。

第四单元 你好,人类的朋友

单元目标

情感与态度:知道动植物也是有生命的,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爱护动植物,关爱自然,形成初步的生态意识。

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了解身边常见的动植物的有关知识,初步了解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培养自己发现周围生态问题的能力以及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课题:12亲密的朋友 主题目标:

1、走进身边的动植物,具有关心动植物的情感。

2、通过活动了解身边的动植物的有关的知识,初步了解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活动准备:

1、教师搜集关于动植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

2、学生收集动植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准备自己喜欢动植物的头饰。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1、看图导入:学生看教科书50——51页的背景图,大家看到了什么?有没有觉得缺少了什么?

2、贴图游戏:我们一起把这幅图变得更美丽写吧!孩子们把自己的头饰和图片贴在挂图上。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贴好的挂图的感受。

3、教师小结: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这些可爱的动物、美丽的植物与人类亲密的生活在一起,是我们的好朋友!

4、小品表演:乔治和他的小狗。

5、表演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收集的资料,戴上相应的头饰,夸耀自己与动植物的关系。

6、过渡:除了动物,植物也是我们亲密的朋友。

7、阅读53页教科书:植物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帮助呢?

8、讨论:说说植物为什么也是我们亲密的朋友?

9、小组竞赛:你们知道哪些植物?他们有什么用?看看哪个小组知道的多。

10、感情小结:动植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给了我们很大帮助,页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有了他们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精彩,生活才会更美好。

11、带着各种各样的头饰的学生们一起载歌载舞,感受人类的朋友与人类的友爱之情。

教学课题:13 我最喜欢的动植物

主题目标:

1、具有关心、爱护动植物的情感,通过活动和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动植物的喜爱。

2、观察了解身边的动植物,知道了解一些动植物的基本特征。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动植物常见动植物的基本特征的资料。

2、将教室的桌椅摆放成联合会的形式。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1、游戏猜猜它是谁?同桌为一组,一个人蒙上眼,另一个人拿着图片,描述动植物的基本特征,让蒙上眼的同学猜是什么动植物。猜中的同学介绍是怎样猜中的。

2、提问激趣:大家想和我们的朋友一起来个联合会吗?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把他们请到我们身边呢?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可以相机介绍书上的方法,鼓励有创意的方法。

3、开始“与朋友在一起”联合会。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喜欢的动植物,将完成的作品摆放在展台上。(2)学生分组,在组里互相欣赏作品,并推荐作品参加全班的联欢会。

4、学生自由观赏,听每组的代表介绍自己喜欢的动植物。

5、学生带上自己的作品和小伙伴一起编编有趣的动植物的童话故事。

6、对于这些可爱的动植物,你最想说些什么?

课后记:在这一课中同学们能认识到所有的动植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知道人类离开了动植物生态就会被破坏,人类就难以生存。在续编诗歌中都能很快将诗续编上。也能领悟到小熊为什么一直没有砍树造房子。

教学课题:14可爱的生命 主题目标:

1、知道动植物也是有生命的,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2、初步了解一些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他们和人类一样是有生命的,尊重动物,爱护植物,初步养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它们在生长 活动要求:

教师准备相应的资料,给学生直观的认识。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搜集常见的动植物生长的资料。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的动植物的资料,准备自己最喜欢的动植物的图片。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我们是怎样长大的引导学生回顾自己长大的过程。

2、阅读教科书:结合教科书56页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莲子的生长过程。

3、读儿歌:朗诵教科书56页的小儿歌,可分组朗诵或集体朗读。

4、看图了解:教师出示黄豆、小菜秧和小树等常见植物的生长过程的挂图。学生独自看图,思考植物是怎样生长的。

5、趣味表演:用表演、自我介绍或编小儿歌的形式介绍自己看懂的植物的生长过程。

6、谈话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生长的过程呢?,拿出自己喜欢的植物的图片,介绍一下。

7、小结要点:自然界中的植物是可爱的生命,它们每天都在生长着。

8、谈话过渡:不光植物在生长,动物也在生长。

9、阅读教科书:结合教科书57页内容,了解小鸳鸯的成长过程。

10、小组交流:你养过生命动物?它们是怎样长大的?

11、阅读教科书:结合教科书58页的内容,了解动物之间重亲情、爱伙伴的例子。

12、全班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之间相亲相爱的故事吗呢?

13、小结要点: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爱自己的家人、关心自己的伙伴。

14、你想对这些懂得爱的小动物们说些什么? 第二课时:生命的力量 活动要求:

1、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

2、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结合动物爱护伙伴的学习内容,相机对学生进行关爱身边亲人和伙伴的教育。活动过程:

1、表演小品:《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2、讨论:你想对小骆驼和小红马说些什么?

3、谈话导入:动物生命的力量可大了!

4、学生谈感受:用一句话夸夸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5、过渡:周围试着的力量也很大。

6、看教科书,阅读60页上方的三幅图,然后说一说小春笋的试着过程。

7、诵古诗《草》。

8、讨论:你想对这些周围说些什么?

9、教师小结:在周围小小的身躯内竟温藏着如此巨大的生命力!动物和植物,它们的生命力可真大啊!

教学课题:15爱护我们的朋友

主题目标:

1、爱护动植物,关爱自然,形成初步的生态意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初步具有发现周围生态问题的能力以及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的与周围的动物友好相处,能为保护动植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活动时间:2课时。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当我们伤害了朋友 活动要求:

1、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认识生态环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麻烦,朋友学生的生物链意识。

2、要特别注意对孩子们在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教育和引导。活动过程:

1、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毁灭》。学生自由交流从中得到的感想。

2、阅读教科书:结合61页下图,教师和学生展示、交流人与自然关系的相关资料。教师对学生渗透生物链的意识。

3、教师小结:有时我们伤害了动植物朋友,也给自己带来了更多麻烦。

4、展开想象:如果有一天,大地上没了动物,没了花,没了草,没了树木,我们的生命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第二课时 让我们永远做朋友 活动要求:

1、在展示行动成功时,教师应注意让猜用不同形式的孩子都能得到展示。

2、课堂上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要转变为生活中的自觉行为需要一定的过程,教师应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学生加以引导。活动过程:

1、小品演示:教师扮演打鸟人,请学生用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加以制止。

2、教师讲述:动植物和我们人类一样,也需要爱和关心。

3、阅读教科书63页的内容,看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保护我们的朋友的。

4、开展讨论会:我们还能用什么方式帮助我们的朋友呢?今天我们开个《请让我来帮助你》的讨论会吧!

(1)学生自由发言,集体讨论:我们小学生怎样保护我们的朋友。

(2)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提示倡议书的写法,并鼓励学生提出更多保护动植物朋友的行动方案。

(3)学生合作活动,展示自己的行动成果。

5、教师小结:帮助动植物朋友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第五篇: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2013——2014学第一学期)

魏正彩

这一学期我承担了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本学期四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环境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

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课上“乐”。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

下载品读品德与生活--真正架起它与生活中的桥梁[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品读品德与生活--真正架起它与生活中的桥梁[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验是架起学生的生活与心灵之间的桥梁

    体验是架起学生的生活与心灵之间的桥梁 [关键词] 体验 生活 心灵低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使我深深感受到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本站推荐)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五个单元:1、今天吃什么;2、我的手儿巧;、我有许多好朋友;4、快乐的小问好二、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

    一年级品德与社会试卷 一、选择 1、雷阵雨经常发生在( B)。 A.春天B.夏天C.秋天 2、在马路上吃完香蕉,香蕉皮应( C)。 A、扔进附近的垃圾桶。B、随手扔在地上 C、扔在人行道上。......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范文大全]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品德与生活说......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是大不一样的,对于刚上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新的学习方式……他们会有很多的不适应,甚至不知道......

    品德与生活教案

    2016年秋季思品与生活 教学设计 二年1班 游忆君 第一单元 《我爱我的身体》 单元目标: 1、了解自己的身体的基本特征,发展积极的自我意识。 2、了解身体主要部位的基......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扉页上写了“给小朋友的话”,一开始就与小朋友建立起一种 “我——你”之间的对话关系。在对话中文本中的儿童或小动物不断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