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要实验现象小结
重要实验现象小结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的同时生成白色物质。
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的气味。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
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试管上有液体生成。
6.氢气在空气种燃烧:
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种燃烧:
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使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
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2.钠在氯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3.点燃纯净气体:
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4.将氯气通入无色KI溶液中:
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生成。
1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
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1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
迅速发生反应发生爆炸。
17.新制氯水中呈黄绿色,光照有气泡生成,久置氯水成无色。18.氯水中加石蕊试液:
先变红色后褪色。
19.红磷在氯气中燃烧:
有白色烟雾生成。
20.湿润的淀粉碘化钾遇氯气:
试纸变蓝
21.氯气遇到润湿的有色布条:
有色布条的颜色褪色。
22.溴(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炭: 溶液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接近橙(紫)色。
23.细铜丝在蒸气中燃烧:
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24.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物质。
25.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蒸发皿):
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淡黄色的粉末)。
26.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
火焰呈淡黄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中有液滴生成)。
27.氯化铁溶液中通人硫化氢气体: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并有黄色沉淀生成。
28.集气瓶中混有硫化氢和二氧化硫:
瓶内有浅黄色粉末生成。
29.二氧化硫气体通人品红溶液:
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3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试管中,加热反应完毕后,待溶液冷却后加入水:
有刺激性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31.钠在空气中燃烧:
火焰呈蓝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32.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的试管,放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33.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并通人石灰水: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4.氨气与氯化氢相遇:
有大量白烟产生。
35.加热氯化氨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36.加热氯化氨:
在试管中有白色晶体产生。
37.无色试剂瓶中浓硝酸授阳光照射;
瓶中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38.铜片与浓硝酸反应:
反应激烈,有棕红色气体产生。
39.铜片与稀硝酸反应:
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棕红色。
40.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有白色胶状沉淀。
41.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硫酸镁溶液:
胶体变浑浊。
42.将点燃的镁条伸人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43.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氨水:
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沉淀。
44.向Fe3+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 有白色絮状物出现,立即转变为灰绿色,最后转变成红褐色沉淀。
45.向Fe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
溶液变血红色。
46.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 泡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生成。
高中化学实验仪器
2009年03月16日 星期一 01:00 P.M.能加热的仪器
1. 试管 用来盛放少量药品,常温或加热情况下进行少量试剂反应的容器,可用于制取货 收集少量气体。
使用注意事项:①可直接加热。②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③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任何人;给固体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下倾斜。
2. 烧杯 用作配置溶液和加大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使用注意事项:①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使受热均匀。②溶解物质搅拌时,玻璃棒不能触及杯壁或杯底。
3. 烧瓶 用于试剂量较大而又有液体物质参加反应的容器,可分为圆底烧瓶、平底烧瓶和 蒸馏烧瓶。它们都可用于装配气体发生装置。蒸馏烧瓶用于分离互溶的沸点不同的物质。
使用注意事项:①圆底烧瓶和蒸馏烧瓶可用于加热,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也可用于其它热浴(如水浴加热等)。②液体加入量不要超过烧瓶容积的一半。
4. 蒸发皿 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
使用注意事项:①可直接加热,但不能骤冷。②盛液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③取、放蒸发皿应使用坩埚钳。
5.坩埚 主要用于固体物质的高温灼烧。
使用注意事项:①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直接加热。②取、放坩埚应使用坩埚钳。
分离物质的仪器
1. 漏斗 分普通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普通漏斗用于过滤或像小口容器转移液体。长颈漏斗用于气体发生装置中液体的注入。分液漏斗用于分离密度不同且互不相容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器中随时加液。也用于萃取分离。
2. 洗气瓶 中学一般用广口瓶、锥形瓶或大试管装配。洗气瓶内盛放的液体,用以洗涤气 体,除去其中的水分或其他气体杂质。使用时要注意气体的流向,一般为“长进短出”。
3. 干燥管 干燥管内盛放的固体,用以洗涤气体,除去其中的水分或其他气体杂质,也可以使用U型管。
剂量仪器
1. 托盘天平用于精密度要求不高的称量,能称准到0.1g。所以砝码是天平上称量时衡量物质质量的标准。
2. 量筒 用来量度液体体积,精确度不高。
使用注意事项:①不能加热和量取热的液体,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在量筒里稀释溶液。②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
3. 容量瓶 用于准确配制一定体积和一定浓度的溶液。使用前检查是否漏水。用玻棒引流的方法将溶液转入容量瓶。
4. 滴定管 用于精度不高的溶液浓度测量。分酸式和碱式滴定管两种。
使用注意事项:①酸式、碱式滴定管不能混用。②25mL、50mL滴定管的估计数为±0.01mL。③转液前要用洗液、水一次冲洗干净,并用贷装的用也润洗滴定管。④调整液面时,应使用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使液面保持在“0”或“0”一下的某一定刻度。读书时视线与管内液面的最凹点保持水平
第二篇:高考化学重要实验现象小结
2008高考化学重要实验现象小结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的同时生成白色物质。
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的气味。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
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试管上有液体生成。
6.氢气在空气种燃烧:
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种燃烧:
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使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
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2.钠在氯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3.点燃纯净气体:
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4.将氯气通入无色KI溶液中:
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生成。
1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
第1页
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1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
迅速发生反应发生爆炸。
17.新制氯水中呈黄绿色,光照有气泡生成,久置氯水成无色。18.氯水中加石蕊试液:
先变红色后褪色。
19.红磷在氯气中燃烧:
有白色烟雾生成。
20.湿润的淀粉碘化钾遇氯气:
试纸变蓝
21.氯气遇到润湿的有色布条:
有色布条的颜色褪色。
22.溴(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炭:
溶液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接近橙(紫)色。
23.细铜丝在蒸气中燃烧:
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24.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物质。
25.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蒸发皿):
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淡黄色的粉末)。
26.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
火焰呈淡黄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中有液滴生成)。
27.氯化铁溶液中通人硫化氢气体: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并有黄色沉淀生成。
28.集气瓶中混有硫化氢和二氧化硫:
瓶内有浅黄色粉末生成。
29.二氧化硫气体通人品红溶液:
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3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试管中,加热反应完毕后,待溶液冷却后加入水:
有刺激性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第2页
31.钠在空气中燃烧:
火焰呈蓝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32.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的试管,放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33.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并通人石灰水: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4.氨气与氯化氢相遇:
有大量白烟产生。
35.加热氯化氨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36.加热氯化氨:
在试管中有白色晶体产生。
37.无色试剂瓶中浓硝酸授阳光照射;
瓶中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38.铜片与浓硝酸反应:
反应激烈,有棕红色气体产生。
39.铜片与稀硝酸反应:
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棕红色。
40.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有白色胶状沉淀。
41.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硫酸镁溶液:
胶体变浑浊。
42.将点燃的镁条伸人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43.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氨水:
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沉淀。
44.向Fe3+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
有白色絮状物出现,立即转变为灰绿色,最后转变成红褐色沉淀。45.向Fe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
溶液变血红色。
第3页
46.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
泡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生成。
第4页
第三篇:2008高考化学重要实验现象总结
@在线高考网@祝您金榜题名www.xiexiebang.com溶液;
溶液变血红色。
46.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
泡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生成。
先人一步www.xiexiebang.com在线高考
第四篇:实验现象总结
初中实验现象小结
一、颜色问题
初中阶段需掌握的有颜色的固体:
黑色:木炭、铁粉、四氧化三铁、氧化铜、二氧化锰
红色:铜、氧化铁
蓝色固体:胆矾、氢氧化铜
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初中阶段需掌握的有颜色的溶液:
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稀时)
绿色固体:铜绿
绿色溶液:氯化铜溶液(浓时)
浅绿色溶液:亚铁盐溶液
黄色溶液:铁盐溶液
紫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沉淀为白色。
二、不能共存的离子组合 OH-:
OH-+ H+ → H2O
OH-+ NH4+ → NH3•H2O → NH3↑ + H2O OH-+ Cu2+ → Cu(OH)2↓ 蓝色沉淀 OH-+ Fe3+ → Fe(OH)3↓ 红褐色沉淀
OH-+ Mg2+、Al3+等 → Mg(OH)2↓、Al(OH)3↓ 等白色沉淀 Cl-:Cl-+ Ag+ → AgCl↓ 白色沉淀,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SO4 2-:SO4 2-+ Ba2+ → BaSO4↓ 白色沉淀,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CO3 2-:CO3 2-+ H+ → H2CO3 → H2O + CO2↑
CO3 2-+ Ca2+、Ba2+等 → CaCO3↓、BaCO3↓等白色沉淀
三、鉴别
鉴别往往根据物质性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来鉴别
四、除杂
酸碱盐中除杂往往是所加试剂能除去杂质离子但不要除去主要成份的离子,也不要引入新的杂质离子就可以了。如除去NaOH中的Na2CO3:只能加入Ba(OH)2或Ca(OH)2溶液,而不能加入酸或盐溶液(如CaCl2、BaCl2溶液)。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第五篇:光现象小结
光现象小结
(一)内容:光现象的知识要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
1.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光年光的反射定律
2.光的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光路可逆传播
3.光的折射
4.五种镜子
平面镜 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
原理 利用反射原理工作 对光的作用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发散作用 会聚作用 成像特点 正立、等大、虚像 应用 潜望镜 凸面镜 凹面镜 利用反射原理工作 利用反射原理工作 正立、缩小、交通镜、汽车观后虚像 同凸透镜 可成实像、也可成虚像 正立、缩小虚像 镜 太阳灶、医用额镜 放大镜、远视镜、幻灯机、投影仪、照相机近视镜 凸透镜 利用折射原理工作 会聚作用 凹透镜 利用折射原理工作 发散作用
色散
5.物体的颜色透明体的颜色不透明体的颜色
例题1.游乐场的哈哈镜,表面是波浪形,有的外凸,有的内凹,当人经过它时,使人像变形,令人发笑,具体的说()
A.表面凸的部分把人像拉长了 B.表面凹的部分把人像拉长了 C.表面凸的部分把人像变短了 D.表面凹的部分把人像变短了
分析:哈哈镜实际上是面镜,表面凸的为凸面镜,表面凹的为凹面镜。当人经过哈哈镜前时,镜中出现人的虚像,其虚像的变化如图1所示。当人经过表面凸的凸面镜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所以表面凸的部分把人像变短了(变小了),所以C选项正确。当人经过表面凹的凹面镜前时,成正立放大虚像,如图2所示。所以表面凹的部分把人像变长了(变大了)。所以B选项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B、C
F O
图1
图2
观察小实验:(1)自行车镜外表面相当于一个凸面镜,请观察车铃前物体的像;(2)将圆柱形纸盒切去一半,如图3所示,在其内凹处贴上光亮的玻璃纸,制成一个简单的凹面镜,观察凹面镜前物体的像。
图3
例题2.有一种自行车尾灯设计很巧妙。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从任何方向射到尾灯时,它都能把光线“反向射回”。图4是4种尾灯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能产生上述效果的镜面是()
图4
分析与解答:图中所示四种自行车尾灯的反光面(反射面)是平面镜或球面镜,它们对光都具有反射作用,并遵从光的反射定律。但C图是凹面镜,对任何方向射来的光都具有会聚作用;D图是凸面镜,对任何方向射来的光都具有发散作用。因此,不可能使任何方向射来的光“反向射回”。
A图是平面镜,只有当光线垂直入射时,才能把光“反向射回”,它也不符合题意。
正确答案是B。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用红色塑料制成的自行车尾灯,外表面是平面,背面是整齐地排列着的凸起的立方体角,这叫角反射器,实质上是由一系列两两互相垂直的平面镜所组成。在夜间,汽车灯光照到它前方的自行车尾灯上,不论入射方向如何,反射光都能反向射到汽车上,其光强远大于一般的漫反射光,就如发光的红灯,足以让汽车司机观察到。
上述结论可证明如下:
如图5所示,平面镜M1和M2互相垂直,任意一条入射光线AB射到平面镜M1上,反射光线为BC;光线BC又射到平面镜M2上,最后射出的光线为CD。
图5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
21,43
由于两平面镜互相垂直,则它们的法线ON和O'N'也互相垂直,图中三角形BOC为直角三角形,则2903
129039045
且ON与镜M2平行,利用同位角相等及15的关系,证明CD与AB平行,方向相反。
还有,公路上的道路反光标志也是光线“反向射回”的装置,不过它不是由平面镜组成,而是由交通标志基板和附着在上面的反光膜所组成,如图6所示。反光膜由透明保护层
1、单层排列的玻璃微珠
2、反射层
3、胶合层4等组成。从远处射向反射膜的灯光,经玻璃微珠折射后会聚到它后面的反射面上,光就沿原方向返回,只不过它实现“反向射回”的途径不单纯是反射而是先折射后反射。这样,夜间行驶的汽车就可以用它自身的灯光,照到道路交通标上,从逆向反射光中看清楚黑暗的道路交通标志。
图6
例题3.轿车装上茶色、绿色等玻璃膜后,为什么坐在车内的人可以看清车外的人和物,而车外的人却看不清车内的人和物。
分析与解答:人能够看见物体,是由于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光进入人眼,引起人的视觉,则人就看见了物体。车外的人或物,反射的光通过车窗进入车内人的眼,引起人的视觉,所以车内人可以看清车外的人或物。而车外人则不易看见车内的人或物,这是由于茶色或绿色玻璃表面能反射一部分光线,还会吸收一部分光线,所以透进车内的光线就较弱,要看清车内人或物必须从人或物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窗外,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强的光透射出去,所以车外人很难看清车内的人或物。
例题4.在商店里买布时,特别是花布,为了看准颜色,要把布拿到阳光下观察,而不是在日光灯下看,这是为什么?
分析与解答:太阳光的色光是最全的,而且各种色光的强度也比较均匀,照在花布上,反射出的色光就是花布上的各种颜色。而日光灯的色光不全,偏重靛、紫光,所以无论什么颜色的花布,拿到日光灯下观察时都带有一点灰暗的色调,所以日常生活有“灯下不观色”之说。
例题5.无云的天空为什么呈现蓝色?太阳为什么在清晨和黄昏时呈红色,而在中午则呈白色?
分析与解答:这是由于光的散射所致。大气中的微粒、尘埃或大气密度起伏变化,会引起大气的光学性质不均匀,对光产生散射,散射光强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波长短的蓝光易于发生散射。
仰望无云的天空,看到的是被大气散射的太阳光,蓝光较强,其它光较弱,因此看起来肯定是蓝色。
清晨和黄昏时分,太阳光沿地平线方向横穿大气层,在大气层中通过的距离长,蓝光被散射,到达人们眼里的是红色,因此太阳是红色,中午太阳光垂直穿过大气层,在大气层中通过的距离短,各种色光散射都较少,太阳发出的是耀眼的白色光。
例题6.教学中常用的投影仪的结构如图7所示,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成45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的光线经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图8是这一装置的示意图,A’B’是物AB的像。图中BO130cm,O1O220cm,O2O390cm。
(1)对凸透镜而言,物距和像距各是多少?
(2)在图8中画出物AB的成像光路图。
(3)若将凸透镜向上移动一点,像将向何方移动?
(4)说明螺纹透镜的作用。
图7
图8
解答:(1)物距u30cm;像距v20cm90cm110cm
(2)如图
(3)凸透镜上移时u,v,像向左移动。
(4)螺纹透镜是一种大孔镜的聚光透镜,它保持了大孔镜平凸透镜聚光的特点,同时能减小球差、色差。
一.选择题。
1.岸边的柳树,在地上出现的树影和在水中出现的倒影,这二者的成因()
A.都是光的折射引起的
B.都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C.前者由光的直线传播引起,后者由光的反射引起
D.前者由光的折射引起,后者由光的反射引起
2.学校运动会上的百米赛跑,计时员为了计时准确些,总是()
A.听枪声按秒表,因为耳朵的灵敏度比眼睛高
B.看到发令时散发的白烟按秒表,因为眼睛的灵敏度比耳朵高
C.听枪声和看白烟都可以,因为枪声和白烟是同时发生的 D.看到发令时散发的白烟按秒表,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得多
3.人潜入水中看岸上的景物,将看到()
A.变矮了的景物的实像
B.变高了的景物的实像
C.变矮了的景物的虚像
D.变高了的景物的虚像
4.下雨时,看雨滴好象连成一条线,这是由于()
A.上面的雨滴比下面的雨滴下落速度快
B.雨水本身就是连续的水柱
C.人眼有视觉暂留特性
D.空气中有雾,看不清雨滴之间的空隙
5.检查视力时,眼与视力表应相距5米远。如图所示,若视力表距平面镜3米,人离平面镜的距离应是()
A.1米 B.2米
C.3米
D.4米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暗室里,为了能在镜子里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的光照在镜子上
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C.在光线较暗的房间里,要想用照相机拍摄电视里的画面,必须使用闪光灯
D.木制黑板用久了,出现反光,就无法看清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因为发生的是漫反射而不是镜面反射
7.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已干,但仍留有不少水潭,为了不致踩在水潭里,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水潭
B.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是水潭
C.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水潭
D.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是水潭
8.哈哈镜表面呈波浪形,使人像变形,令人发笑,具体地说()
A.表面凸的部分把人像拉长了
B.表面凹的部分把人像拉长了
C.表面凸的部分把人像变短了
D.表面凹的部分把人像变短了
9.显微镜下方常用一小镜来做反射镜,这一小镜可能是()
A.平面镜
B.凸面镜
C.三棱镜
D.凹面镜
10.调节手电筒使它发出的光会聚成狭窄光柱(亦称“收光”),实际上是把灯泡的位置调节到凹形反光镜的()
A.焦点前方
C.焦点处
B.焦点后方
D.以上三种情况均可
11.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
A.与实物等大的倒立实像
B.放大的正立虚像
C.缩小的倒立实像
D.缩小的正立虚像
12.一块正立方形玻璃砖的中间有一个球形大气泡。隔着气泡看玻璃砖后的物体,看到的是()
A.放大正立的像
B.缩小正立的像
C.直接看到原物体
D.等大的虚像
13.用圆形的鱼缸或透明的罐头瓶养鱼,从侧面观赏缸内的鱼,你看到的那条鱼是()
A.实物
C.放大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
14.小明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小刚拍一张2寸的全身照,小刚在原地不动,小明又要给他拍一张2寸的半身照,正确的操作是()
A.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里缩
B.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外伸
C.小明往前移,并增大光圈
D.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外伸
15.观察水边风景照片,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
A.入射光有一部分折射进入水中
B.眼睛有一种习惯性感觉
C.光被反射掉一部分
D.冲洗照片质量有问题
16.一盏探照灯装在东面看台上,灯光朝西斜向下射到没有水的游泳池底的中央,在将池水逐渐灌满的过程中,池底的光斑将()
A.向东移动后静止
B.向西移动后静止
C.先向东移后向西移
D.仍在原位置
17.下图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图中阴影部分),则所成的像将()
A.像的A’部分消失了
B.像的B’部分消失了
C.成像的效果不受影响
D.像A’B’是完整的,亮度变暗
18.现代照相机、摄像机所用的光学镜头是可变焦距的。当物距改变时,通过改变镜头到“屏”的距离(像距),仍可获得清晰的像,如果被拍摄物体远离镜头而去,则镜头焦距应()
A.变小
B.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19.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呈现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基本色光是()
A.红、橙、绿
C.橙、靛、紫
B.黄、红、蓝 D.绿、红、蓝
20.透过蓝色的透光玻璃,进行下列观察,结果是()
A.观察黄色物体,呈现绿色 B.观察白色物体,呈现蓝色 C.观察红色物体,呈现黑色
D.观察任何颜色的物体,都呈现蓝色
二.填空题。
1.晚上,在黑暗的房间里,用手电筒分别照射镜面和一张灰色的纸,比较它们的亮暗程度,会发现__________亮一些。
2.如下图所示,为古籍《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现象:“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这是利用_____________原理来观察周围景物,且类似于___________装置。
3.晚上,小明在灯前学习,台灯让桌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阅读。简单而有效的解决办法是把台灯移到___________外侧。
4.家庭或宾馆厅堂的墙壁上常装上很大的平面镜,它可以给人以增大___________的感觉,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的道理。
5.外科手术室里使用的无影灯,可以避免手术时出现手及医疗器械产生的黑影,这种无影灯是由许多发光面较大的___________组成的。
6.小明的视力正常,当他用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_______厘米处最为合适。
7.小刚站在地上,他身高1.70米,眼睛距头顶8厘米,如果他想从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里看到自己的脚,这面镜子的底边离地面的高度应不超过________米。
8.为了“防盗”,在门上安装一个“猫眼”,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的正立缩小的像,而屋外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人,由此可知,“猫眼”实质上是__________镜。
9.早晨看太阳从地平线刚刚升起时,实际上它还处在地平线的下方,这种现象是由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10.夏天雨后,天空会出现绚丽的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空中的小水滴经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后形成的,弧形彩虹的外侧是___________色,内侧是___________色。
三.问答题。
1.有两只干净的玻璃杯,一只盛满不含气泡、污物、颜料的纯净水,一只是空的,杯口都盖着盖子,你怎样用眼来判断哪只杯中有水?
2.上课时,阳光照进教室里,我们感到室内很明亮;下课了,从远处观看教室的窗户却是黑洞洞的,这是为什么?
四.实验题。
请你设计一个方案:用一个平面镜和一把卷尺测量出一棵大树的高度。要求画图说明,写出树高的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