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孩子们在经典诗文的沐浴下成长
让孩子们在经典诗文的沐浴下成长
田州中心校 gan xiao juan
内容摘要:
“以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是我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课题教师,制定目标,合理安排,落实措施,是诵读经典诗文能够有效开展的保证。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方法、展诗导背、积累运用这是一个学习与收获的过程,也是孩子们感受到快乐和成长的过程。诵读经典诗文不但能增长学生们的知识,开发智力,健全人格,规范日常学习生活行为,也必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激励他们成人成才。
关健词:经典诗词
诵读
目标
方法
感悟
运用
受益匪浅
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古典诗文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其间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让小学生诵读大量的古典诗文,不仅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还可以激励他们成人成才。
2007年11月,我校承担了自治区立项课题《培养学生“双文”素养,营造校园诗诗文化氛围》,这之后,每天早读前、下午上课前或语文课前三分钟,放学集队时,大家都可以在校园里听到同学们朗读经典诗词的声音。“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弟子归、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这些朗朗上口的古典诗词,己成为了我校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带的班级从实验初级开始就坚持每天让学生诵读一首古诗,并坚持熟读成诵,养成习惯。为此,我制定了每天一背诵,每周一检查,每月一比赛的措施,并建立古诗文背诵档案,每生一本诗文集锦本,用于记录自己背诵下来的古诗文篇章,然后还要比一比看谁背得多,积累多。课题实验开展以来,我们在制定目标、合理安排,落实措施、激发情趣等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因此,学生们积极参与,兴趣盎然。“以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成了我校教育教
学活动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但是诵读经典诗词,就我们而言还处在一个探究实验阶段,无经验可言,一切都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作为课题教师,为了少走弯路,早出成效,我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及同行们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课题需要及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制定目标、合理安排、落实措施
2007年11月份,我们学校把课题承担下来以后,老师们都非常重视。因为大家都知道,作为课题老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传承中华文明,传播和发扬中华经典诗词美文。为此,各年级老师依照实验方案,制定目标,合理安排诵读篇章及诵读时间,落实措施,切实开展活动。当时我带的班级是三年级,考虑到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学生们已经接触,学习了很多古诗,因此,我决定从唐诗入手,选好诵读篇目,订出诵读及检查时间(早读前、午休起床前十五分钟为诵读时间,语文课前三分钟为检查背诵时间),由易到难,让学生进行诵读训练。我的目标是从开展课题活动到学期结束的两个多月里,让学生背下一百首唐诗。这目标看起来好像很艰巨,其实不然,因为之前学生们学过的古诗就有二十首左右,再加上课外、家庭这些日常生活和积累,很多学生实际能背的古诗就达到四五十首。因此,学期结束时,我欣喜地发现,全班绝大部分学生都达到了这个目标,有的甚至已经超过了这个目标,这是多么可喜的开端和收获啊!四年级上学期,我在进一步巩固背诵唐诗的基础上,让学生诵读《三字经》,在四年级下册时,让学生接触了宋词、元曲;到五年级的时候安排诵读《弟子归》《论语》《大学》,这样“四书五经”学生们都可以接触到了;到了六年级再重点安排诵读《诗》《书》《礼》《易》《春秋》等章节。照此计划开展诵读活动,到毕业时,学生们该能积累多么丰富的经典诗词啊!有了如此丰富的文化底蕴,必将对孩子们一生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引领诵读,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诵读的快乐。
实验课题除了目标明确外,诵读方法的得当与否至关重要。在实验过程中,我根据自己日常的教学心得以及别人的经验,把“激趣——导法——展读导背
——积累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应用到实践中。
1、激趣。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兴趣为导,它是引领学生走向成功的基本动力。为此,在诵读实验活动开始时,我先给学生讲有关“诗的故事”“诗人的故事”“诗人与诗的故事”,以及一些和诗词或典故有关的奇闻趣事,充分调动学生对诗人及诗词、典故的兴趣,激起他们一读为快的愿望,接着让他们从易到难或从自己喜欢的内容开始,学生们由读到诵,由个体到集体,由合作到比赛,诵读的激情一步步被激发出来。
2、导法。如果说兴趣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动力,那好的学习方法则是成功的关健。诵读经典诗词,正确学法的引导,是背诵“量”的完成的保证。如“牢记诗人—了解诗题—抓住字眼—明白诗意—多读成诵—感悟诗情”,这是自读古诗的一般方法,这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初读—细读—精读—感悟”这几个环节依“法”习得。而“学以致用,拓展延伸”则是学习古诗的另一种方法。它让学生们运用己掌握的学习方法来自学相关古诗。如在学完课文《静夜思》后,我让学生搜集有关思乡、思亲、离愁的古诗,学生们一下了就找到了张籍的《秋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泊船瓜州》、岑参的《逢入京使》,这些脍炙人口,传唱不衰的佳作名篇,学生们通过己有的学法很快就能体会到诗人思乡、思亲、离愁的情思,并能在朗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悟出诗情,熟读成诵。
3、展读导背。每周让学生推荐自己最喜爱的一首诗,然后老师每天从中选出一篇有代表性的作品,利用小黑板进行“每日一诗”赏析,老师可以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稍加点拔、指导,学生便能自悟其意、自得其乐。这样,诵读的质量便能大大提升。在掌握读诗方法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掌握背诵方法。如:联想背诵法、归类背诵法、抓住字头背诵法、再现形象背诵法,接力背诵法、引读背诵法或互读互背、互相检查。如此一来,背诗的难度降低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生背诵诗词的兴趣就能持久保持。
4、积累运用。在诵读经典的活动中,很多学生不单纯会背,他们还能把积累下来的知识运用到学习、生活、娱乐中。例如:孩子们的跳绳游戏已经由原
来的“马兰开花二十一”变成“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而课堂上学生们更是多了几分诗情,颇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概,他们知道在高楼上“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他们知道惜时短暂是因为“明日复明月,明月何其多,我生待明月,万事成蹉跎”,他们还知道“火树银花触月红,揭扶鼓吹闹春月”这些喜迎佳节丰富多彩活动的描写。还有很多学生在习作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上了古诗文。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些朗朗上口的诗句在学生的作文中比比皆是,数不胜数。诵读经典诗文,是一个学习与收获的过程,也是一个让孩子们感受到快乐和成长的过程。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在两年多的诵读经典诗文的课题活动中,学生背诵诗文的篇数一天天增多,孩子们不但增长了知识,开发了智力,还健全了人格,规范了日常学习和生活行为,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必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激励他们成人成才。
以上是本人在承担诵读经典诗文课题实验中的一些感受和做法,虽然有些收获,但前面的道路还很漫长,需要我去探究、实践的课题还有许许多多,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引领者,但我相信,受过中华民族文化熏陶的孩子们必将能顿悟人生真谛,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诵读经典古诗文,传承中华文明的薪火》张友忍 2004.07
《语传千载
深情映古今》李静 《小学语文》2007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明》徐英 小语博客 2008.09
第二篇:让孩子们沐浴书香
让孩子们沐浴书香
内容摘要:阅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有力保证。如何让孩子们沐浴书香,爱读书、读好书,激发学生阅读潜能,使得阅读成为其终身相伴的益友,则是我们需要进行探索和思考的问题。首先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是激发学生阅读潜能的基础。其次,要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使得阅读称为其终身相伴的益友,需要在活动中升华,因此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必须的。另外,要想让阅读在孩子心中扎根,教师的自身言行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阅读兴趣;家校结合;读书活动;师生共读
全民阅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阅读习惯则是在为国家未来储备人才力量。如果一个人不阅读就会缺乏智慧和判断力;如果一个民族不阅读,它的文化必定会丧失创造力和批判性。因此阅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有力保证。如何让阅读在孩子心中扎根、激发学生阅读潜能,使得阅读成为其终身相伴的益友,则是我们需要进行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有动力。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首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用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心扉,引导学生走进课外 阅读的新天地。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此时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
他们,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主动去进行阅读。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伟大领袖毛泽东、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3、环境渲染激发兴趣。条件好的家庭可以为孩子准备一间书房,一顶书橱,一枚收藏印章,读书环境有了,孩子自然激情满怀。
二、家校结合,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是激发学生阅读潜能的基础。学生处在成长发育时期,思想活跃缺乏稳定性,兴趣广泛但不成熟,对于新鲜事物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却缺乏鉴别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需要靠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家庭是学生阅读活动重要场所之一,家长要了解到阅读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对孩子一生发展的重要性,要主动向孩子推荐阅读图书,与孩子一起阅读,争取每天有20~30分钟的阅读时间,假期要坚持每天1小时的阅读,这是习惯养成的积累过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学校的图书馆则是学生获得阅读的最佳途径,因此图书馆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图书馆要通过举办各种学科或知识热点的讲座,向学生介绍如何正确、健康、有效地阅读,辅导学生如何快乐地阅读以保持阅读的积极性。除此之外,也要主动向学生推荐阅读图书,如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看插图多、字数少、故事情节简单的书;中年级的学生则喜欢阅读科幻童话、科普知识、对一些描写同龄人故事的小说产生兴趣;高年级的学生则主要喜欢历史故事、军
事类作品、文字优美的散文、情节曲折的小学,还包括一些电脑和网络方面的书。根据这些特点,图书馆就可以推荐适合他们的阅读图书,让学生从阅读中不单体验到解决自己疑惑的快乐,还可以体验到生活和情感的百般滋味,而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学生第一次走进阅览室阅读时,必须要学生知道阅读的要求,知道这里是一个需要安静的地方,如果学生不能很快安静下来阅读,应将他们请到阅览室外,了解他们不能安静下来的原因,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阅读时只有做到眼到心到,才能知道看书的味道,因此要让学生去体会静心去做一件事的乐趣,这样阅读才会成为他愉快的体验,才有益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组织多彩活动,让阅读在孩子心中扎根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使得阅读称为其终身相伴的益友,需要在活动中升华,因此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必须的。
读书活动是学校图书馆的天职,目的是大力宣传和倡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推动创建学习型校园,大力组织和开展校园读书活动,是丰富图书馆服务内容、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最佳途径。而组织的活动要让学生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积极配合,要对广大读者有吸引力和凝聚力。
1.读书节、读书月活动
读书改变命运,读书丰富人生。通过隆重的开幕式、读书心得交流会、跳蚤书市、读书沙龙、亲子共读、读后感征文、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在一定的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
2.组织开展读书知识竞赛
通过竞赛活动的开展,用激励的手段来调动学生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积极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
3.举办读书征文活动
图书馆可每年围绕一个主题,或结合读一本好书,组织读者征文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读书感受和心得体会写下来进行评选,把一些优秀的征文推荐到图书馆简报、校报,图书馆或校园网,甚至一些报刊媒体发表,积极宣传读书的意义。
4.举办专题知识讲座
讲座可以邀请校内名师、校外名家,就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社会焦点或社会方方面面问题进行剖析,将讲座办成沟通专家学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的桥梁,以此来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5.班级图书角、图书箱
搞好班级图书角、图书箱的建设工作,扩大和延伸阅读阵地,方便学生阅读,图书角、图书箱的书籍除少量由学校配置外,提倡班级集体购置和学生私人藏书的交换传阅。
6.评选读书状元等活动
图书馆可根据每学期或每学年流通统计情况,对一些读书多、爱护图书、读书有方、读书有成果的读者进行表彰,授予读书状元的称号,以此来引导广大学生好读书、读好书,激励更多的学生来享用图书馆资源。
7.举办读书知识和读书成果展示活动
通过举办展示、展览,一方面对图书馆起到了宣传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帮助读者借鉴别人利用的经验和方法。
8.网上读书活动
网络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已具备了网络条件,更多的读者会利用网络。图书馆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条件,开展网上书评、好熟推荐、读书征文、读书心得交流等交互式的读书活动。
此外,还有开展辩论会、朗诵会、读者沙龙、读者联谊等内容新颖、形式多
样的读书活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增强读书活动的趣味性和时效性。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使得阅读称为其终身相伴的益友,让阅读在孩子心中扎根。
四、营造书香氛围,师生共同阅读
要想让阅读在孩子心中扎根,教师的自身言行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言行时时刻刻都在感染着学生,因此,师生共同阅读可以成为读书活动最有力的推动力。首先,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要从领导、教师做起,培养爱读书的师长,让教师知道“读书是一种责任、一种乐趣、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学校可以设计、组织、参与“读书沙龙”、“师生共读共写”等活动,使图书馆成为教师参与教改、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阵地。其次,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从优化校园环境入手。让师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一种真善美的潜移默化的感染,沉浸于浓郁的书香氛围之中,创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设立故事墙、故事长廊、故事广角……从小处入手,营造出一种浓郁的读书氛围。除此之外,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制定阅读计划,内容可以广泛、有深度。如很多名人名著就可以向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推荐。在师生共订阅读计划的同时,要进行统计和总结,让学生看到阅读的收获,将学生的读书有感、新书介绍在学校网站和阅览室橱窗中展示,让学生看到阅读成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只有师生共同参与阅读,图书才会成为学生心中的力量和源泉,使图书变为学生心中的活力,充满着生机,也才能真正体现图书的最大价值与魅力。
持之以恒的课外阅读,能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对语文听说读写的综合素养奠定扎实的基础。让学生沐浴书香、快乐地享受阅读,并锻炼他们选择判断书籍(含视频和网络阅读材料)的能力,能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和加工信息,拓展生活视野,活跃思维,陶冶情操,做一个快乐的、幸福的、健康的读书人。
第三篇:在爱的沐浴下成长
在爱的沐浴下健康成长
爱,一个普通的字眼,但它却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如果说家是爱的港湾,那么师情是引导爱的航标,友情是扬起爱的风帆。青春有多美,人与人之间的爱就可以有多美。因为爱的阳光洒满人间,我们在爱的沐浴下健康成长。
岁月的长河沉淀了时间的泥沙,时光的荏苒催化了记忆的蓬松,但母爱永远刻骨铭心。我依然清晰的记得那个夏天,正逢暑假,太阳像个大火球挂在高空,枝条都被烤得低下了头,一动也懒得动,知了扯着嗓子不停地叫唤,我也烦躁得难受。忽然听见妈妈在外面叫我:“瞧,我买什么回来了?”我一下子跳到门外,啊,是鸭梨,太好了!肉嫩多汁的鸭梨,可是我的最爱。我迫不及待的从妈妈手中夺过袋子,兴奋的跑进屋,拿了个鸭梨在水龙头下冲了冲,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等妈妈洗完脸出来,我已经消灭了一个。我对妈妈说:“妈妈,你也吃吧。”“我不爱吃。你喜欢吃就再吃一个吧!”妈妈真的不爱吃吗?我不信。于是,我便要妈妈吃,她先是怎么也不吃,最终在我的软磨硬泡下,轻轻的咬了一小口,“嗯,好吃。”听到这句话,我心里一颤:妈妈在似火的骄阳下专门为我买鸭梨,却说自己不爱吃。这哪里是鸭梨啊,这分明是世界上最无私、最默默无闻,最不求回报的爱——母爱。它体现在最不起眼的日常生活小事中,只有用心才能体会到。
在母爱的沐浴下,我一天天长大了,也该上学了。幸运的是,我又得到了浓浓的师爱。小学时,我胆子很小,从来不敢举手发言。没想到,一次语文课,老师居然喊我读课文,我只好战战兢兢地站起来,当然也读得结结巴巴。老师微笑着说:“别怕,慢慢读。”我忽然觉得一股暖流流进了我的心房,后面就读得顺利多了。下课后,老师又摸着我的头说,“你读得很好嘛,只是胆子有点儿小,不要害怕,以后勇敢点儿。”从此,我就敢在课堂上举手发言了。没想到的是,最近我不自信的毛病又犯了。这次“健康成长”读书竞赛活动,老师要我参加演讲竞赛,我可是从来就没上过舞台啊,面对那么多老师和同学,我行吗?别给班级丢脸了。得知我的想法,老师给我打了一支兴奋剂,“姑娘,你行的。首先,你文章写得不错,演讲稿一定能写好。其次,你的普通话也很好。第三,老师做你的坚强后盾。借用一句广告词吧:相信我,没错的。”老师这殷切的期待,这温暖的话语,终于让我战胜了自己,走上了演讲的舞台。
是啊,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老师的教育,使我们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老师的点拨,让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老师的鼓励,使我们战胜了自我,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彼岸。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还有幸收获了丰硕的友情。它如同一盏明灯,亮亮的,驱赶了心灵深处的黑暗;又如同一双翅膀,轻轻地,带我们飞出失望与沮丧。读四年级时,我第一次在学校住宿,非常不适应,成天想着回家,结果可想而知,成绩一落千丈。吃过晚饭,我沮丧地站在走廊上,望着远处的风景出神。好朋友来了,她们把我拉到操场上,深情地说:“不就是这次没考好吗?没必要灰心丧气呀,我们一起努力,你一定会进步的。”一番开导,我轻松了,豁达了,开朗了。我明白了,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世不敢面对挫折,奋起直追。同时,我更懂得了有多少眼泪是朋友擦干,有多少笑声是朋友唱响,有多少痛苦是友情抚慰,有多少信心是友情导航。友情是多么珍贵,值得我们一生一世去呵护珍惜。
同学们,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你就会有惊人的发现,那就是:爱,无时无刻不包围着我们;爱,无处不有,无处不在。母爱,让我们懂得了神圣;师爱,教我们知晓了崇高;友爱,使我们明白了纯洁。在爱的沐浴下,我们正健康成长,那么,在享受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把我们的爱回报给父母、老师、同学,回报给家乡、祖国。
第四篇:让孩子们在激励中成长
让孩子们在激励中成长
为了贯彻素质教育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在体现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运用激励性评价,积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所谓的激励性评价,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予以学生肯定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即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了挫折,也要给予理解和积极鼓励,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为他们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激励学生不断的大胆尝试,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小画家,而在于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美术兴趣,着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素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呢?我认为教师在设计好教学过程的同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积极地运用激励评价手段,让学生健康地成长。
一、赏识是一种激励
法国著名作家安德列〃莫洛亚说过:“美好的语言,胜过礼物。”赞美之所以对人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是因为它满足了个人较高层次的需要,即心理的需要。教师要学会赞美的艺术,也就是学会赏识学生。
有人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教师采取讲授式,“我讲你听”、“我教你学”,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加上教师有意或无意地偏爱某些学生,使得课堂出现了“一边倒”——回答问题成了少数学生的“专利”,大多数学生不敢问、不想问、不善问。为了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我放下“教师”架子,甘当“小学生”,常常采用“问得好,老师也不是很清楚,我们一起来学习”、“老师都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你真聪明”、“你真棒,可以上台当小老师吗?”等赏识性语言。比如,教学《美丽的纹样(平衡式)》一课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要根据方、圆、三角形等外型来设计纹样?纹样和外型有什么关系?由于“平衡”这个概念
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解决这个问题,有利于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因此,我摆出一副惊讶的神态,充分赞许了那位学生,并反问大家:“不根据方、圆、三角形等外型来设计平衡纹样行不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经过讨论、分析,最后得出了设计平衡式纹样必须参照外型的结论。
赏识学生就是爱学生,就是相信他能行。学生得到了赏识,增强了自信心,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也就不会产生厌学的心理。所以说赏识就是一种激励。
二、信任是另一种激励
信任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给予的艺术,是一种热诚呼唤和期待的艺术。心理学家认为,追求信任是正常人的普遍心理,它几乎贯穿于人的各个发展阶段:未成年时,希望得到家庭和学校的信任;步入社会,希望得到领导和周围其他人的信任;如果有所建树,希望得到社会的肯定和信任。追求信任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它是奋发进取、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它应该让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由生长,这种生长,需要一种平和的心境,一种智慧的胸襟,一种独特的魅力,它就是信任。教师的信任是对学生价值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当教师的期望转化为对学生的积极要求时,学生会为之积极努力。上《美丽的校园》一课时,我面带信任的目光望着同学们说:“最近我校急需翻新校园,需设计一幅新的效果图,老师大胆的接受了任务,想让同学们来完成,你们敢不敢接受这一任务?”“敢”,孩子们高声答道。“那你们就是小设计师了,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出色的完成任务。”这时孩子们那认真的态度是前所未有的。他们迅速的找出了设计部位,又通过讨论和在黑板上剪贴,拼摆等方法,很快设计出各式各样的校园图案,当他们自己设计的方案入选,并得到老师的夸奖后,那高兴的神态真是难以用语言表达。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学会信任我们的学生,这是做人的需要;是处世的需要;是成就事业的需要;是我们今天时代的强音。也只有在信任的实践中,逐步建立并完善我们的信任机制,这信任对于在形成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我们应无微不至的照料孩子成长的独立性,善于向他们心理投射希望之光和信任的力量,这是孩子开拓成功之路的伟大辅翼!
三、制订目标,将激励转化为目的目标是前进的方向。教师的信任,能对学生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而要达到这一点,还必须变教师的目标为学生自身的要求,并化为具体的行动。进行激励性评价,就必须从各个方面不断优化评价机制。制订不同层次的不同标准,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大面积地受到表扬和鼓励,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评价中可以为学生制定具体的、有一定难度、且又能为学生所接受的学习目标,明确方向、共同努力,并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经常反馈,及时进行奖励和指导,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这种目标激励的作用也是最大,见效最快的。在教学中,教师总会经常对学生的作业完成程度和完成质量而感到不满意。不管在上课前怎样精心设计教学,总有学生不能按要求完整地完成作业。即使是完成作业,作业的质量也很难令人满意。为改变这一现象,我觉得应该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是为学生制定每节美术课作业具体的要求和目标,同时为“后进生”制定课后应该努力的目标。第二是运用竞争机制。这主要是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让他们为完成学习目标而在同桌之间、学习小组之间、大组之间、班级之间进行竞争。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勇于向困难挑战,竞争意识增加,并且作业质量大大提高了。如在美术教学中同一项练习,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制订几个评价标准。例如:上素描静物课,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A、B、C几个等级小组,在不同等级内提出不同要求。如符合要求就给高分,当学生达到这一标准后,即可升入高一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不去限制好的数量。让学生懂得,表扬和奖励是随表现而定的。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美术作业的完成程度就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学生优秀作业的数量也会大有提高。
综上所述,学生的成功源于学生的信心,学生信心的形成往往源于教师的鼓励。六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爱意味着什么?爱意味着老师的无私奉献、爱生胜子;爱意味着教师的博学多思、努力创新;爱更意味着老师对学生的不断激励。因此,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鼓励性评价有益于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进取,顺利健康地成长,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第五篇: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
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
一年一度的远程研修活动开始了,每一年的研修都能够让我收获满满,今年也不例外。在本次的研修活动中,我有幸听到了三节优秀的教学活动案例,分别是《孤独的小熊》、《鸟儿乐园》、《图形之间的关系》虽然是三节不同领域的教学活动,但是三位老师的教育理念是一样的,那就是始终以孩子为主体,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这也为以后我的教学活动带来了启迪和反思。
《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应绝对尊重幼儿的意愿,不用自己的建议去左右他们的想法。”陈鹤琴教育思想中也指出:要以幼儿为主体,将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一起探索游戏中碰到的问题,共同交流和享受其中的乐趣,让他们在自由自在的玩中提高自主创造性,只有通过他们自己选择和计划后,他们才会玩得尽兴,学得开心。而三位老师都做到了,他们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作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让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中。由此可见,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孩子们获得经验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也认真的反思了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相信很多老师也出现过跟我一样的情况,我总结了几点特别重要的: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活动目标;3.准备充分的活动道具;4.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观察到每一个孩子,根据孩子的个别差异,能够随机应变进行有效的提问和总结,这也是活动中最重要的,因为老师是活动的引导者;5.活动结束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活动升华,提升孩子的情感教育;6.教师进行及时反思和总结。
我相信,不管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还是公开课时,只要老师们始终尽心尽职,不断严格要求和提升自己,在接下来肯定会更上一层楼,我们的孩子也会受益,在快乐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