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麦号子教学反思新

时间:2019-05-13 16:58: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打麦号子教学反思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打麦号子教学反思新》。

第一篇:打麦号子教学反思新

《打麦号子》教学反思

苏小敏

本课选自小学音乐苏少版第九册第四单元《情系江淮》,这是一首江苏靖江民歌,体裁为劳动号子,更精确的说是农事号子或打粮号子,歌曲通过劳动时的呐喊及一领众和的说唱形式,表现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歌曲节奏、旋律均较简单,易于学唱,是本单元中继《杨柳青》后的又一首不同体裁的江淮民歌,在帮助学生了解、认识、体验、感受江淮民歌的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小学高年级学段,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和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是,学生对中国的民族音乐仍然抱有一种抵触的情绪。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的教学一直是一大难点。如何使学生能逐渐接受并喜欢中国的民族音乐,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初听这首歌曲时,我不喜欢这首歌,我就自认为学生肯定不会喜欢这首歌,但是在学完江苏民歌小调《杨柳青》之后,我改主意了。我想可以从民歌的题裁这个角度,结合上学期重点学习的山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再有这首劳动号子,这样民歌的三种题裁可以放在一起总体辨析一下它们各自的特点。

这一节课上完后,我的思想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学生的演唱热情是我意想不到的,每个班的学生都对这首歌曲表示出了超乎寻常的热情。每一个班孩子的歌声都感染着我,使我忍不住地跟着他们一起唱。我自己挺纳闷的,这首《打麦号子》究竟是凭什么俘获了孩子们的心呢?让他们百唱不厌,都不想下课?是《打麦号子》中的“劳动号子”感染了他们,还是这种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吸引了他们?

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号子类别的划分,主要依据是不同的工种和传唱环境。今天学的《打麦号子》是一首农事号子,相对来说,农业号子所伴随的劳动强度不那么大,因此,农事号子的节奏感往往不那么沉重,旋律较优美,歌词内容也更丰富多样些,号子的歌唱方式,主要是“领、合”式,即一人领,众人合,或者众人领,众人合。领唱者往往就是集体劳动的指挥者。领唱部分常常是唱词的主要陈述部分,其音乐比较灵活、自由,曲调和唱词常有即兴变化,旋律常上扬,或比较高亢嘹亮,有呼唤、号召的特点;和唱的部分大多是衬词或重复领唱中的片段唱词,音乐较固定,变化少,节奏型强,常使用同一乐汇或同一节奏型的重复进行。每个乐段也都是领唱与和唱的形式。很多孩子都热衷于唱领唱,对于领唱感觉好的孩子,其他学生会期望他再次领唱,这样“和”起来的劲头就更足。这一课给我自己上了一课,不能拿自己的喜好和认知习惯来判断决定学生的喜好。

本课的最大亮点在于打破了常规的民歌教学方式,即:介绍民歌的概念及特点——节奏练习——旋律哼唱——跟钢琴试唱歌词——点出难点、强化练习——完整演唱、展示。《打麦号子》是一首劳动号子,要使小学五年级学生在短时间内唱好歌曲并理解号子的音乐特点不太容易。因此我以江淮音乐之旅为横轴,用扬州民歌《杨柳青》做为导入,以小组合作探索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为全课的纵轴,将号子的四个特点放在了歌曲学习的四个环节中,每一个环节体现一个特点,歌曲唱会、唱好之后,学生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这些特点一一梳理出来,完成了本课要达成的目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合作研究的能力,能较好地记住并理解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又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但是本课教学中的不足仍然很明显,问题主要集中在旋律教唱环节。歌曲的第二部分旋律主要集中在d2的音高位置,高音区演唱比较多,而我一直在旋律教学的这个环节思路不是很清晰,所以教学现场显得有些混乱,学生不能以最快的时间把旋律唱会,更没有把“唱号子”部分的旋律特点找出来。以至于课堂进行到了尾声,仍有部分学生唱错,最后歌曲升华效果并不是太好。课后我重新梳理了一下思路,鉴于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初期,并且五线谱的视唱没有达到专业的程度。因此第一,如果遇到音区比较高的旋律,可以尝试先降调哼唱。第二,旋律学习一定要理清顺序,并且方法要多样化。可以师与生、男生与女生模唱、接龙唱等形式把旋律的重复和变化、相同与不同体现的更明显化。总之,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包括语言的精炼、提问的准确性等都是我本堂课也是我以后的每一堂课需要思考、注意并加以改进的问题。

第二篇:《打麦号子》教学设计

《打麦号子》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

听 靖江民歌《打麦号子》、《情系江淮》 唱 靖江民歌《打麦号子》 动 歌表演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感受一领众合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并从中感受到浓郁的靖江民歌风格。

2.技能目标:能用一领众合的形式,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打麦号子》。

3.情感目标:通过听赏《情系江淮》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听、唱《打麦号子》,学生能对江苏民歌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教学重点:

用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打麦号子》。教学难点:

21—22小节的节奏,16小节和24小节的变拍子的节奏。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与展示平台,长绳一根,钢琴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体验号子。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拔河比赛吗?今天老师就请几个同学来进行拔河比赛!其余同学做啦啦队,随着老师的指挥节奏,为他们一起喊加油!

1.拔河比赛。

老师和学生啦啦队用师领生合的形式喊加油。2.让学生讨论加油声所起的作用。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运用他们的已知经验,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初步体验到号子这一领众合的形式。)

3.课件出示画面,引入号子的概念

号子又称为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一般分为农事号子,船渔号子,工程号子,搬运号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进一步理解号子的概念)

二、新歌教授,学唱号子。师:同学们,朴素的人民,正是在一声声高亢的号子声中播种着理想和希望。让我们一起来学着他们喊一喊劳动号子吧!

1.师带领学生用一领众合的形式按节奏朗读前八小节。2.出示歌谱,第一遍完整听赏

(1)听前提出要求:说出歌词语言特点、演唱形式以及演唱情绪(2)引入靖江民歌这一主题。课件出示歌曲中的方言字,并读读。3.第二遍听赏 提出要求:找出不同的拍号处,并划拍唱出3/4拍处的两句旋律。(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听辩模唱中顺利解决变拍子演唱这一难点,又培养了学生分析乐谱的习惯。)

4.出示打麦图片,引导学生做一做齐唱部分的表演动作。如:“接过你号子我来喊啊”

5.第三遍听赏,学生小声跟唱齐唱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运用视觉图象法,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打麦情景;并运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法,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可操作性,并使节奏难点随着体态动作迎刃而解。)

6.学唱领唱部分。

(1)唱一唱歌谱,让学生发现三句的相似与区别之处。(2)跟琴唱歌词。

7.师生领合唱、生生接口唱。

8.指导学生用热情饱满的声音完整齐唱歌曲。9.巩固唱: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的演唱形式

参考:女领男合、男领女合、一领众合等形式

(设计意图:既增进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又充分体现了参与性原则,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三、创编表演,表现号子。

师:同学们的演唱使老师似乎看到了热火朝天的场面。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你能把自己打扮成农民伯伯的形象,在音乐声中用不同的形式表现一下打麦号子吗?

1.出示道具,学生分组讨论,用道具进行即兴创编一个主题的劳动场面。(教师巡回指导)

2.分组展示,鼓励评价。(设计意图:既鼓励了学生的音乐创造,强化了学生对号子的特征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集体合作能力,并增强了学生当众表演的信心。同时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有效评价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四、拓宽视野,欣赏号子。

师:号子是在劳动中产生的,为了让大家在同一时刻协同用力而自然发出的呐喊。那你还知道哪些号子体裁的歌曲?

1.学生各抒己见。

2.让发言热烈的学生自由点击听赏各种号子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进行课件操作,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五、视听结合,情感升华。

1.让学生在歌曲的音乐声中观赏江苏风貌,师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

2.学生初步欣赏《情系江淮》,要求说出音乐的演唱形式。3.学生交流有关江苏人文地理方面的资料。

(设计意图:再次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六、小结下课。

1.小结,顺势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歌词。2.复听歌曲,教师引导学生用哼唱主旋律及身体动作来表现歌曲。3.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师:民族音乐是音乐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是音乐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江淮地区更有着深厚的民族音乐文化积淀!同学们,让我们留心生活,用善于发现的耳朵,去感受我们家乡、我们民族中的优秀音乐吧!

(设计意图:这里进一步与单元主题相呼应,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江苏民歌的情感。)

4.学生在《情系江淮》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它可以帮助大家统一节律,消除疲劳。歌曲铿锵有力,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和”的旋律在“领”旋律基础上发展而来,增强了呼应的感觉。歌曲开始有节奏的劳动呐喊,充满生活情趣,进一步烘托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第三篇:船工号子教学反思

篇一:船工号子教学反思

《船工号子》作为本单元的主题,就是要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并且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在学唱《同一首歌》这首歌曲时,学生能用抒情的声音进行演唱。在歌曲的演唱形式上,还让学生自由组合,积极思考,尝试各种多样的演唱形式。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歌曲以诗一般的语言、抒情的旋律和优美的合唱,表达了胜利、欢乐、团结、友谊的美好主题。

在教学中我先了解一下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以便确定教学方法。如果多数学生比较熟悉,可以采用听范唱录音、让学生直接轻声随着歌唱的方法。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也要在适当时候让学生唱歌谱。对于那些识谱能力比较低的学生,这种练习可以逐步提高识谱能力。这首歌曲大家都十分熟悉,对主旋律接受都很快,在感情处理上表现的很好,特别是在后面的表演上学生积极性很高,充分展示了歌唱的能力。

篇二:船工号子教学反思

许多刚走上职场的新教师可能会处于这样的困境:怎样成长为一名具有合格专业素养的教师?带着这一问题,记者走访了相关专家和一些优秀教师、班主任,请他们为这些年轻教师指点迷津。

做一个“儿童为本”的践行者

“很多新教师容易犯的错误是,习惯从成人的思维出发,对孩子们提出要求,至于对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快不快乐,则缺乏应有的关注。”垂杨柳中心小学校长刘飞从1986年就开始做小学语文教师,他认为,许多教师应该把自己的年龄“降低”一些,搭建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沟通的桥梁。“我们倡导蹲下来和学生讲话,不仅仅是指身体,而且应该包括内心。用成人的思维去要求孩子,是特别残酷和不科学的。”

“孩子们对老师都有一种‘向师性’,会在‘悄悄话’里说出自己藏在心里的喜怒哀乐,这可能是面对面的情况下没有机会听到的。”北京市十佳班主任、垂杨柳中心小学一年级三班班主任郑丹娜摸索出一种“掏心窝”的沟通方式:通过交流本和学生说“悄悄话”,而且一说就是8年,积攒下的文字达360万字之多。这种特殊的情感交流载体帮助郑丹娜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她自己总结“悄悄话”要写在以下情况:写在品德迷失处,写在心灵阴郁时,写在质疑问难处,写在喜讯进步时。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陆士桢说,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工作对象不是物化的,而是活体的未成年人,正确的青少年儿童观应该成为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

“要改变现有教师教育‘只有学科,没有儿童’的现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允漷说,教师教育应体现社会进步对儿童发展的新要求,在培养教师时要积极倡导“儿童为本”的课程理念。

做一个教学实践的反思者

“随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山东枣庄市2006年教育创新人物、滕州市第五中学物理教师李瑞平,谈及专业成长的经验,献出这样的“法宝”。

李瑞平与记者分享了他的一段经历:刚当教师时,热情非常高,备一节课至少要一个晚上。但一个学期后,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症结在哪里呢?李瑞平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定期向学生收集意见、撰写教学感悟。在认真研读教材教法后,他大胆地进行了教学改革,率先提出并实施了“教学案合一”的做法,让教师和学生共用教案,这一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全校推广,李瑞平也慢慢成为当地教育界有名的教学能手。

“教师工作是融入了个人经验与生活的实践,教师需要在反思性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应该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崔允漷认为,要改变脱离实践、轻视反思的倾向,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倡导参与式教学,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做一个教学科研的参与者

教学科研是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专业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力武器,这是很多基层学校管理者得出的宝贵经验。北京中关村第四小学成立不过3年多时间,一支创新型的年轻教师团队很快建立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学校自建校时就开始的“小班化教育实验”教学研究。“每一次研究,都能带来教学行为的改善,教师工作热情得到激发,逐步形成一种在研究状态下新的职业生活方式。”校长刘可钦说。

“应该开发以终身学习为导向的在职教师教育课程。”崔允漷认为,在职教师教育课程应反映相关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引导在职学习者主动探究问题,反思实践。()而在陆士桢看来,还要充分重视教师运用社会资源实施教育的能力。一位好的教师除了要面对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善于处理和家长、社区的关系,善于利用社会资源来影响教育学生,善于处理各种社会问题。

篇三:船工号子教学反思

让学生带着有比较性的辨析问题聆听音乐,根据自己的音乐感受得出的音乐结论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体会劳动号子与劳动节奏紧密配合并完全依附于每一件劳动方式及具体过程的劳动号子的基本特征。唱一唱其中的音乐片段,并根据音乐表现音乐情境,把听、唱、动,创造与表现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努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音乐、感受体验音乐。

以下是自己在上课过程中所发现的不足之处:教学目标定的太过浅显,深度不够,过于简单;切豆腐块,条理清晰,却失去了流畅的美感;教材内容选的太大,与所教年龄层不符;总觉地这堂课的教学方式象是填鸭式,内容过多,却毫无重点,学生玩的是很开心,但下课之后对这堂课的知识点也是一笑而过,教师在课堂中更应关注细节。

第四篇:《川江号子》教学设计

《川江号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

蔡其矫的《川江号子》,全诗共二十行,没有分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面九行为第一部分,写如生命浪潮般的川江号子;随后的七行为第二部分,写搏斗在急流上的船夫;最后四行为第三部分,作者发出了几许无奈的感慨,留给读者不尽的想象和余味。

这首诗源于作者游历长江的感受,借助于对江上号子的动人的刻写,表达了对英雄般的船夫及其蕴涵的生命活力的敬仰之情。在诗中,号子和船夫两种形象融为一体,共同塑就了一尊强悍而悲壮的生命雕像。

二、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感受诗中的意象,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歌主旨。

三、教学条件支持

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播放“号子”音频,让学生感受)

同学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你们关注些什么?的确,社会生活丰富多彩,除了衣、食、住、行,我们关注的东西还有很多。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为了生存下去,他们“脚蹬石头,手爬沙滩,风里来雨里去,牛马一般。拉急流走遍了,悬崖陡坎”,他们劳作的艰难,一般人是难以想象和无法体会的,但是他们却以信念和力量,唱出了人与大自然抗争这个千古不朽的主题,他们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勇气更值得我们敬佩。今天就让我们借助蔡其矫先生的这首《川江号子》,一起来聆听他们的心声。(板书课题)

(二)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图片,介绍川江及川江号子。

1、(显示川江图片)川江:四川宜宾到湖北宜昌1000多公里的长江江段俗称川江。重庆市和四川东部都是川江号子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

2、(显示纤夫劳作图片)川江号子:号子,也称劳动号子、哨子,是一种伴随着劳动而歌唱的民间歌曲,流传于中国各地。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视川江航道为畏途,在千百年来的木船航运时代,江上木船的动力来自船工的身体,每当逆江而上或者船过险滩的时候,船工们就得拉纤绳,如果没有统一的指挥号令,动作就会参差不齐、力量分散,劳动就无法顺利进行。而且,漫漫路途枯燥无味,需要精神调剂,川江号子遂应运而生,它是船工们为了统一节奏、协调动作、激发劳动热情和缓解疲劳,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58年,在“大跃进”运动的社会背景下,浮夸风盛行,但是实际上,那是中国最艰难的年份,饿殍遍野,而举国的诗人要么沉默,要么昧着良 心还在欣快症的控制下大唱“形势一片大好”的赞歌。就在诗界几乎都沉迷于对“大跃进”的乐观歌唱时,蔡其矫却于长江汉水,写下了这首《川江号子》,我们听到的是另一种属于“悲歌”的声音。在那个颠三倒四的时代氛围里,他因为这首诗(当然还有别的原因)而招致了劈头盖脸的批判,那些批判者为了达到表面的和谐,不惜牺牲真实和自己的良知,说他破坏了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安定团结,却不追问他那样的不和谐音是否来自真正的社会现实。蔡其矫冒着被判定为“右派”分子和撤销职务的危险创作了这首诗,遵循的是真实和心灵的律令,而不是宣传政治。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艺术原则和审美选择,其中又饱含着多么深厚的人道主义关怀!

(四)学生朗读诗歌一遍,整体感知,教师订正字音。

(五)问题探讨:

问题一:这首诗是怎样表现“川江号子”的?

1、诗人一开篇,是先诉诸于听觉还是视觉?

参考答案:听觉,首先听到的是“碎裂人心”的呼号。

2、这样撼人魂魄的号子声来自哪里?又去往哪里? 参考答案:来自“万丈断崖下”,(“断崖”→高、险。)来自“飞箭般的船上”,(“飞箭般”→速度快、江水湍急、冒着生命危险。)交代了号子的“源地”。接下来三行指明了号子的去向“从悬岩到悬岩,从漩涡到漩涡”。进一步烘托了号子的旷远与激越。

3、“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这一句是怎样把前后两句联系在一起的? 参考答案:先用“吆喝”“长啸”使号子具体化,然后用一个比喻“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十分形象(“浪潮”和后面的“流来,流来”,恰好与江、号子同时取得了联系)将号子与生命勾联起来。

4、诗的语言具有暗示性,鉴赏诗歌语言,意象是我们首先要抓住的,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听觉意象有哪些?通过诗人描写川江号子的这一段,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这些船工是在怎样的环境之下劳作的?生活状况怎么样? 参考答案:(板书:听觉意象)听觉意象:如“呼号”“回声”“吆喝”“长啸”等。川江在连绵起伏的群山峻岭中,野性十足。卷起巨大的浪涛,朝两岸陡峭的悬崖凶猛的撞了过去,“轰”的一声摔得粉碎,飞溅起无数个浪花和雪白的泡沫。(回顾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里航道艰险,险滩密布,礁石林立,水流湍急。生活艰辛。(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意思对即可)

(凄婉悲凉的川江号子在峡谷中回荡,汇合着江中的流水声悠扬流畅、逼人泪下。一个船工就是一部历史,揪人心肺的号子唱出了船工的辛酸和苦难。)

5、感受了听觉意象,接下来诗人看到了什么?找一找视觉意象有哪些。参考答案:连续用四个“我看见”,将“摄像镜头”直接转向号子的发出者---船夫。(板书:视觉意象)视觉意象:“悬岩”“漩涡”“木船”“桨”“云”“树”“野庙”等。

6、怎样理解“眼中的闪电”和“额上的雨点”? 参考答案:诗人用两个比喻“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来形容木船的急速行驶。“雨点”的意象转化为船夫们“千年的血泪”,诗人想到了船工们的苦难,是千年 的血泪史,诗人的感受也随之升腾。

7、你认为可以作为人生格言的句子是那一句?(如“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你是怎样理解的?)

参考答案:多少年来,一泻千里夹带泥沙的川江不知吞没了多少船只;吞噬了多少船工;吞下了多少纤夫号子手。但是,苦难的生活铸造了纤夫号子手的坚强性格。他们在奔腾不息的川江上,在万夫莫开的激流险滩上,敞开嗓门、高昂豪迈的唱起号子,把一只只木船送到水势平缓的地方,向江河显示出不可战胜的伟力。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也应该有这样坚强不屈的精神。这两句诗既是船夫们悲慨心声的传达,又是诗人放声高歌的渴望的袒露。

问题一参考答案:这首诗着眼于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主要是抓住了两类意象(听觉意象和视觉意象),还有些意象也属于视觉意象,如“闪电”“雨点”“血泪”,但是虚写,因为包含了比喻和想象的成分。这些意象一部分用来直接写船夫,一部分用来侧面烘托号子。这两类意象交汇在一起,使号子与船夫两种形象融为一体,共同塑造成了一尊强悍而悲壮的生命雕像。(板书:生存环境的艰险

生活的艰辛)

问题二:分析船夫的形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景? 参考答案:(显示图片)船夫形象:有伟岸的体魄,不屈不挠、勇于和大自然搏斗的悲壮的奋斗者形象。(意思对即可)纤带勒紧他们古铜色的胸膛,汗水从他们的面颊上流淌下去。他们高亢的号子声和咆哮的江水声在两岸逶迤的石壁中回荡,发出震撼人心的共鸣。他们以信念、勇气和力量,唱出了人与大自然抗争这个千古不朽的主题,他们以生命创造出人类与江河斗争的最强音。(板书:不屈服的精神)

问题三:在这一首诗中,很明显地表示转折关系的是从那一句开始?(请一位同学诵读诗的最后一部分)。转折之后,情感和先前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用的是“但是”这个词,表示转折关系。转折之后,情绪由先前的昂扬激越变得悲愤、伤感、低沉,诵读的时候节奏要放慢。问题四:“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照应的是前面的那几句?读了最后一部分这几句,你读出诗人怎样的心境?你的感受如何? 参考答案:照应的是“你碎裂人心的呼号”“你悲歌的回声在震荡”。写出了作者发出的无奈的感慨,进一步渲染了川江号子的孤寂与悲慨。(具有了力透纸背的悲壮)唱了几千年,号子并没有改变船工的命运,生活像江边巨石一般沉重,生活像江水一样漫长。正如诗人的无奈“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没有。“除了那悬挂在绝壁上的一片云,一棵树,一座野庙?„”

(六)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七)听录音朗读。(多媒体播放录音朗读)

(八)学生谈感受。

小结:唱了几千年,纤夫终于用不屈的精神、伟岸的体魄,拉直了浸透汗水的纤带,在千里川江上塑造了人与大自然搏击的群雕,他们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勇气更值得我们敬佩。学了这首诗,我们也应该学会关注,学会关注,就等于有了一条丝带,牵动着你,牵动着我们大家;也要学会关爱,学会关爱,就等于有了一片大海,点滴是你,我们携手聚集;因为爱心如生命之火,照亮他人,也温暖了自己的情怀。

(九)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诵读诗歌。附:板书设计

川江号子 蔡其矫

听觉意象

生存环境的艰险

生活的艰辛 → 不屈服的精神(敬佩 学习)

视觉意象

第五篇:川江号子教学设计

《川江号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分析诗歌中的两类意象;体会作者情感

2、过程与方法:诵读体会情感;合作探究分析意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生命的律动,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对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保护。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诗歌中的两类意象;;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播放号子音乐,创设情境)

总有些声音让人难忘,总有些生命让人敬畏;总有些声音让人震动,总有些生命让人震撼。今天就让我们去倾听一曲雄浑悲壮的川江号子,去感受川江舟子生命的律动。

二、初读感知,体会基调 学生自读、抽读、个读

教师范读诗歌,学生体会诗歌节奏和情感基调。明确:本诗感情基调为慷慨而悲壮

三、精读探究

1、学生先勾划诗歌意象

2、分类意象

(1)视觉意象:悬岩

漩涡 浆

野庙

浪潮 作用:直接描写船夫,侧面烘托号子,使人叹息、叹服。(2)听觉意象:呼号

回声

吆喝

长啸 作用:描写号子,突出号子的悲壮。

(3)总结:两类意象交织在一起,给人以视听的双重震撼。

(4)提升:意象能把抽象情感演绎得具体可感,多个意象组合,形成意象群,可扩大了诗歌的包容量,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3、知人论世,分析情感

蔡其矫:福建晋江人,有诗集《回声集》《涛声集》《倾诉》等。本诗写于1958年,诗成之后诗人饱受责难。在当时,诗界几乎都沉迷于对大跃进的乐观歌唱,作者于长江汉水,却听到了另一种属于悲歌的声音,这种声音在当时被认为是异类,但同时也是正直的呼喊。四:再读文本,发现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解读诗歌。

2、有疑难问题及时提出,其他学生帮助解答,老师点拨总结。问题预设:

(1)碎裂人心该怎样理解?

(2)从诗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一种昂扬,一种奋进,这号子是壮烈的。但诗人为什么说“悲歌的回声在震荡”?(3)“生命最凶猛的浪潮”该怎样理解?(4)“闪电”“雨点”该怎么理解?

(5)终生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中“英雄”该怎么理解?

小结:川江号子—强悍的生命意志—“生命中最凶猛的浪潮”

川江舟子—平凡的悲情英雄—“急流上的英雄”

五、深入探究

1、“沥血歌唱的鸟”指的是什么?

明确:诗中提到的鸟沥血歌唱,让人想到杜鹃满怀赤诚,啼血歌唱,在歌唱中书写生命的意志。结合课文,我们自然会想到舟子,想到诗人,他们不也在生活的艰难中啼血歌唱吗?

2、“有谁来倾听------”含有怎样的意味?

提示:“有谁来倾听------”即没有谁之意,川江舟子千年的血泪呼唤,没有人倾听。在那个浮夸激进的年代,事物的真相被掩盖;人民的呼声,也被人为的隔绝在视线之外。这既是历史,也是现实。此处渲染了川江号子的孤寂与悲壮,也暗含诗人内心的隐疼。现实世界呈现了一种被美化了的悲壮。

六、总结 同学们,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川江号子已经荡出了历史舞台。滚滚东去的长江随着三峡水电站的修建,已“高峡出平湖”,奔流不息的金江水在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完工之后,也将失去他昔日的激情。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一群曾经活跃在悬岩上漩涡中的悲情英雄;我们也不能忘记,那一曲充满生命律动的荡气回肠的川江号子。我们欣喜的看到,“川江号子”已经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下载打麦号子教学反思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打麦号子教学反思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川江号子教学设计

    川江号子教学设计 屏山县中学校:余安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能通过意象解读诗歌;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解读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生命的律动......

    川江号子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理解这首诗在当时的特殊处境 2.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这首诗在当时的特殊处境以及这首诗是怎样表现“川江号子”的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教......

    新同学教学反思

    新学校新同学 教学反思 讲授《新学校新同学》一课,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1. 激发其好奇心,诱发学习动机。一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找朋......

    新老师教学反思

    转眼间,自己踏上工作岗位已有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是赵戈中学各位领导、新教师教学反思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慢慢成长为一名像样的人民教师。在刚开始参加......

    《新朋友》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新教材在第二课安排画《新朋友》,我个人觉得这样课程设置非常的合理。教材开始从“教师中心”向“学生本位”转化,从“技能性”向“人文性”转化。这个时间,对于刚入学的孩子,同......

    新朋友教学反思

    《新朋友 新伙伴》教学反思 我发现新生入学后都会有一部分的同学产生不适应的现象,甚至哭着闹着不想来上学。其中我们发现原因之一是学生对家长依赖性大,到了学校难以适应群体......

    新朋友教学反思

    《认识新朋友》教学反思一、教学优点 在《认识新朋友》这节课里,我采取了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做游戏的方式,让他们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活动,认识新朋友融入新集体,掌握交新朋友的方......

    教学反思新教师新班主任

    和自己赛跑之回望和青春有关的日子 2016年的下学期,时间恍然如梦,匆匆而逝。这一学期注定是充实而有意义的。来到汶南一中一年多的时间里,每一天甚至每一分钟都度过的那么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