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16:03: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6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6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篇:2006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2月15日林国强在南宁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市长林国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及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十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和2005年工作回顾

一、“十五”时期的主要成就

“十五”时期,市人民政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和市政协的帮助下,在历届政府卓有成效的工作基础上,团结和依靠全市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勇拼搏,圆满实现了“十五”计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和财政实力明显增强。“九五”期末至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377.94亿元增至722.66亿元,年均增长11.40%;农业总产值从137.79亿元增至191.07亿元,年均增长7.53%;全部工业总产值从241.73亿元增至489.71亿元,年均增长15.1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从2.74亿元增至13.60亿元,年均增长37.77%;财政收入从36.46亿元增至100.22亿元,年均增长22.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12.58亿元增至362.90亿元,五年累计投资1094亿元,年均增长26.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 212.43亿元增至378亿元,年均增长12.22%。“十五”时期是我市历史上投入最多、变化最大的时期。这五年,工业及商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城市基础设施更为完善,改革改制不断深入,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对外开放逐年扩大,招商引资连年攀高,“两会一节”成功举办,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2005年工作回顾

2005年,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据统计,生产总值实现722.66亿元,比上年净增103.54亿元,增长13.20%;财政收入实现100.22亿元,同比增长20.9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62.90亿元,比上年净增100.14亿元,增长38.11%。经济发展“三个百亿”目标全面实现,我市经济发展又有了新突破。其他各项经济指标也按年初确定的目标顺利完成,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03元,增长14.20%;农民人均纯收入2677元,同比增收210元,增长8.50%。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势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191.10亿元,同比增长8.21%;农业增加值119.60亿元,同比增长8.20%。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稳步发展,粮食、甘蔗、水果在种植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总产量分别增长6.31%、0.88%和8.11%;畜牧水产等养殖业发展势头喜人,肉类、牛奶和水产品产量 分别增长10.11%、3.81%和5.10%。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步伐加快,无公害农作物基地面积达67.50万亩,上市蔬菜卫生质量标准排名居全国前列。林业产业迅猛发展,全年完成植树造林32万亩,其中速生丰产林27.40万亩。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大会战”成效显著。全市投入“三大会战”建设资金达4.60亿元,其中市财政安排2亿元。修建完工乡村道路165条865.24公里;完成水利建设项目301项,解决了8.7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改善了63.96万亩土地的灌溉条件;新建30151座沼气池;建成100个生态文明村。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69.81亿元,同比增长23.32%;工业经济综合效益同比好于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1.28亿元,同比增长13.40%;实现利润13.60亿元,同比增长9.14%。

“实力工程”取得新突破。全市产值超亿元的企业77家,比上年增加17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67家,其中南宁卷烟分厂26.12亿元,南糖20.15亿元,南化10.15亿元,南铝6.27亿元。

开发区龙头作用逐步显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华侨投资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产值76.13亿元,同比增长47.9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60%,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8.23个百分点。

技术改造投资和技术创新成效突出。全市完成更新改造投资 59.53亿元,同比增长47.91%;完成技术创新项目230项、技术创新投资4.20亿元。

(三)服务业发展迅速,产业整体素质和实力不断增强 商贸中心地位凸显,发展态势强劲。扎实推进“商贸活市百亿投资工程”,88个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一批商贸项目提前竣工投入运营,首府商贸基础设施功能得到较快完善和提高。

旅游业发展形势喜人。旅游开发力度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得到加强,旅游业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接待旅游者1631.80万人次,同比增长17.10%;接待入境旅游者8.33万人次,同比增长27.02%;旅游总收入85.29亿元,同比增长16.72%。

“放心工程”取得良好成效。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粉、肉、奶、药等“放心工程”顺利实施。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的检验检测、流通配送、信息共享、社会监督、政府监管五大体系,营造安全放心的食品生产、消费环境。着力抓好农产品检测和防疫检疫工作,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不断完善,完成了对全市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的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的现场检查及安全信用等级分类。

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年市财政对信息化建设投入1.20亿元,对推进“数字南宁”建设发挥了引领和示范效应。电子政务等一批政务与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重点项目完成建设,信息化项目推广应用成效逐步显现,信息资源整合与利用力度明显加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工作顺利推进,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信息化建 设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

(四)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136”工程稳步推进 城市规划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序推进,大明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等规划编制顺利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投资77.15亿元,开工建设92个城建项目。完成了26.90公里的江南堤路园、友爱南路延长线、334条小街小巷改造、新建8个公共停车场等项目;葫芦鼎、桃源等6座越江桥梁建设加快推进,初步形成“五横三纵四环”的路网格局,城市大交通网络体系按规划初步建成。建成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及其配套工程21项。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工程被评为“2005年第五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南宁国际会展中心荣获“2005年全国十大优秀会展中心”称号。相思湖新区和中国—东盟商务区已进入实质性开发建设阶段,越南、马来西亚、老挝联络部(办事处)已开工建设。旧区改建项目稳步推进,全年完成拆迁任务72万平方米。加大拆除违章建筑工作力度,全年完成拆除违章建筑36万平方米。市政公用事业快速发展,新增燃气管道24公里,惠及市民3.90万户;投资2.78亿元建成三津水厂一期工程、埌东加压站3万立方米/日扩建工程,完成管网改造50.24公里,新增供水管网62公里,日供水能力达119.50万立方米。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利用制度得到完善。积极推进市政设施有偿使用改革,形成国有市政资产、回收资金、滚动发展的良 性循环。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管理走向成熟。实施“1858”工程,精品线路和主要干道的“穿衣戴帽”工程顺利进行,市容整治力度加大,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荣获广西第五届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特等奖。在切实抓好建筑市场监管的同时,积极做好工程建设清欠工作,清偿、核销网上拖欠工程款7.54亿元,清欠率95.98%。房地产市场管理规范有序,运行平稳。抓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耕地保护工作,加强土地收购储备,通过“招拍挂”形式出让国有土地总收入13.30亿元。

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加大,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矿产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乱挖乱采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完成竹排冲整治一期工程,抓紧建设江南污水处理厂和埌东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抓好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和邕江饮用水源专项整治,邕江水质保持在三类水标准以上,确保了首府用水安全。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通过国家检查团检查。“花花大世界”园林产业示范园一期工程建成对外开放。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80%、绿地率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73平方米。成功承办了联合国2005’城市可持续发展南宁国际会议,我市城市建设和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被誉为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坚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典范。

(五)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企业改革取得良好成果。全面推进南宁手拖-柳州五菱、专用汽车-玉柴集团、南重-南发等重点企业的重组工作。重点对40家企业 进行改革改制,已完成了39家。把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改革结合起来,实行“一企一策”,形成了产权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劣势企业和资源枯竭型企业逐步退出市场。在财税、信贷、用地等方面为非公有制企业营造更为宽松的环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所提高,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3.60%,拉动全市经济增长8.40个百分点。

各项配套改革稳步推进。顺利完成了南宁市行政区划调整,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全面取消农业税,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行政许可项目进一步规范,审批效率不断提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重点抓好六县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财政改革继续深化,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非税收入收缴管理、部门预算等进一步改革措施顺利推进;积极推进南宁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了南宁市现代信用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增股改制工作顺利进行;全市县级(城郊)供销社综合改革和粮食企业改革工作成效显著。

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市坚持以推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城建、商贸、旅游招商为工作重点,创新招商方式,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招商工作力度;各项招商活动成效显著;“两会一节”经贸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开展了“百企入邕”活动,区域经济合作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全市合同引进资金372.80亿元,同比增长45.58%;实际到位资金180.37亿元,同比增长47.19%。

(六)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不断加强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新增参保单位、参保人员同比大幅度增加,社会保险配套政策和社会化管理服务逐步完善。健全了基本医疗保险医疗费用预警告知机制,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全部按时足额发放。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全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得到落实,实现了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落实优抚政策,完成了各项救灾救济工作。90%的市属单位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2570个,完成年计划任务的105.14%,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650人,帮助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916人,分别完成计划的115%和162%;城镇登记失业率3.90%,低于年控制数0.10个百分点;劳务输出62600人;城镇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47285人,完成计划的135.10%;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31000人,完成计划的137.78%。

(七)统筹兼顾,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科技与经济结合取得新进展。全面启动第三轮科技创新计划,全年组织实施创新计划项目349项。顺利通过2003-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考核,连续三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荣誉称号;承担的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全国“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项地方试点工作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验收;科技项目获国家重点支持创历史新高,争取到国家、自治区补助科技经费达2229.50万元;重点立项实施市本级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173项;签约科技合作项目55 项,签约金额11.63亿元。

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两基”和“普九”攻坚工作有序开展,隆安、马山两县顺利通过自治区“普九”验收,全市提前两年实现“两基”达标。服务“三农”计划和“城乡帮扶”计划有效实施。资助贫困生就学制度逐步完善,为7万多名贫困生和5万多名农民工子女减免学习费用6000多万元。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发展。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加大,全市改造29.23万平方米中小学D级危房任务顺利完成。

文化建设取得优异成绩。社会文化工作卓有成效,在全区率先完成城区图书馆建设,知识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深入开展。文化遗产进一步得到保护,完成了一批历史文化景观建设。文化市场发展健康有序。对外文化交流也有新的拓展。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佳剧目大奖。

卫生工作成效显著。全力做好“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全市无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农村医疗卫生状况不断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大卫生执法力度,全市食品卫生质量和公共卫生水平得到全面改善,“两会一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全市没有发生一起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事件。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开展群体活动615项次,直接参与人数250万人(次)。我市运动员在全区比赛中夺得225枚金牌、165枚银牌、157枚铜牌。成功承办了全国龙舟月中国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首届中国南宁—东南亚国际围棋邀请赛、中国—东盟(10+1)国际汽车场地越野赛暨2005年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广西南宁分站赛、全国竞走锦标赛暨全运会竞走预选赛等三项国际赛事、两项全国赛事。

人口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并获得国家十部委的奖励,率先在全区启动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试点工作,利益导向机制建设取得新突破,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区)活动。全市人口出生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指标内,各县、区均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类别指标任务。

(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

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显著。各级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执行人大通过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重大决策之前广泛征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密切与各人民团体的联系。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复率达100%。政府法制工作得到加强,全年共受理行政复议案158件,其中依法撤销和纠正22件不当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了政府的行政行为。对现行有效的53件地方性法规进行了清理审查,依法提请人大废止了8件地方性法规和修订了13件地方性法规;对现行有效的52件市政府规章进行了清理,废止10件市政府规章,修改12件市政府规章;对市政府及办公厅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审查,废止了20件规范性文件。同时对全市600多项行政许可项 目进行了清理,其中取消行政许可项目252项,改善了本市的投资环境。“四五”普法教育深入开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完成了1391个村委会换届选举。

平安南宁建设全面开展。社会秩序保持稳定,治安防范和控制能力进一步提高,驾驭社会局势的能力不断增强。整合资源、整体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取得新进展;开展了“大接访”活动,农民土地征收、城镇房屋拆迁、国有企业改制、农村“三大纠纷”涉法涉诉等信访突出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群体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明显下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有效遏制了刑事案件上升势头,社会政治和治安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全力做好“两会一节”安全保卫工作,确保了重要活动的成功举办。抓好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事故防范工作成效显著,事故死亡人数比去年下降了10%,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在巩固“三个一”、拓展“五个进”的基础上,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建文明县区达标竞赛和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等各项活动全面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再次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十个“十佳”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为载体,塑造了文明、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社区建设逐步完善,全面组建了179个社区居委会,实现全市市区居民全部纳入社区管理的预期目标。“双拥”工作和军民、警民共建活动深入 开展,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民兵和预备役建设得到加强。

机关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推进,行政效能监察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全面实行。在全市行政机关中全面推行机关效能建设和目标管理,整顿投资软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机关和公共服务部门政风、行风的优化和转变。开通了“政风行风热线”,46个市直重点部门和行业通过与群众直接对话,促进了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和服务意识的提高,更好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2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已基本完成。完成了江南“堤路园”工程;农村“三大会战”工程完成投资4.60亿元(其中市财政安排2亿元);建成了友爱南路;修建、改造了市区小街小巷334条;完成了三津水厂一期工程建设;完成了竹排冲整治一期工程(埌东污水处理厂至市中级法院段);新建了8个公共停车场;经济适用住房开工建设81.66万平方米、竣工50.60万平方米;创建了67个文明社区(平安小区);扶助了3001名贫困生读书;对农村劳动力22.80万人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建设或完善了7个三级以上城区图书馆;修复、建设了5个历史、文化景观项目;实现了村村(5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为生活困难的2470名城乡肺结核病患者提供了免费治疗;为5000对农村新婚夫妇免费进行了地中海贫血筛查;从2005年1月1日起,我市市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月190元提高到210元;新增就业岗位5.21万个;完成了1102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解决了7个法庭、80个公安派出所的办公用房;新建了3个消防站,新安装了150个消防栓。20件为民办实事任务已基本完成。

(九)举全市之力,服务“两会一节”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两会一节”期间,共邀请了800多名国内外重要客商到我市参加经贸活动。全市共签订投资项目90个,总投资181.98亿元,其中内资项目122.35亿元,外资项目7.36亿美元;签订贸易购销合同1245份,总金额135.67亿元,均比上年有大幅度增长。去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再创辉煌,在2005年度国际节庆协会(IFEA)全球节庆行业奖评选中获得综合类铜奖,这是中国节庆活动首次入围全球大奖。同时,还获得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节庆活动奖。参加去年东南亚旅游美食节的游客达36万人次,销售收入达1200万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南宁在打造“美食天堂”的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外,我市还发挥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影响力,不断拓展与东盟、日韩和其他世界各国城市的友好交流与合作。与韩国果川市、英国纽斯利市缔结为友好城市,还与马来西亚怡保市、越南海防市、美国奥克兰市达成结好意向,现我市共与6个国家的6个城市正式结为友好城市,是广西各城市中与国外缔结友城最多的城市,荣获全国友协授予的“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工作贡献奖”。同时,我市还成功承办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和国际体育比赛,进一步提高了南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年来,我市民族、台湾事务、宗教、档案、物价、口岸、审计、统计、侨务、人防、扶贫、农机、地震、机关事务管理、市志、社会科学、气象、老龄等部门和单位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国家安全、金融、保险、税务、电信、邮政、供电、烟草、工商、技术监督、铁路、民航、海关、海事、边防、药品监督、检验检疫等中央、自治区驻邕单位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是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和市政协的帮助下取得的,是全市各县区努力工作、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这些成绩的取得,也是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驻邕部队、港澳台同胞、爱国侨胞和境外友好人士的关心、支持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如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与效益不高,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三农”工作任务很重,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能力不强,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劳动就业压力依然较大,社会治安和环境保护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与我们相关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有关。我们一定继续以负责任的态度,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使我市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不断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富民兴桂新跨越的宏伟目标迈进。“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2006年的主要工作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我市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的新阶段,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力争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五个统筹”,坚持开放带动,走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十一五”期间,要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做大做强经济总量,推进区域性国际化城市建设。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建设富裕南宁、文化南宁、生态南宁、平安南宁,构建和谐南宁,开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新局面,在富民兴桂新跨越中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一五”时期发展的目标是: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区域性的加工制造中心、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基地、文化交流平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区域性国际化城市功能明显提升,中国绿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成为最适宜人居的城市之一。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力争到2010年,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1.5番;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总额比2005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有新的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明显降低;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社会发展状况显著改善,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全面提高,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二、2006年的主要工作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我市的“开放创新年”,我们将深入开展开放创新大讨论,不断增强市民开放创新意识,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坚持走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2006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2%,财政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工业增加值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外贸出口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控制在10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做好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配合自治区重点抓好武鸣县和原邕宁县所辖区域新农村建设连片试点示范工作。各县区也要选择一个乡镇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做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搞好农村道路、水利、能源、医疗卫生、教育、广播电视和生态文明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抗旱、防灾、救灾工作,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和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农村工业,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县域工业经济结构。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搞好农副产品深加工。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带,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 程。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加快实施产业化经营,着力培育壮大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的品牌化。建立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检测、认证体系,加大科技兴农和标准化生产力度,不断提高粮食、蔗糖、养殖、果蔬、林竹、花茶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着力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营销组织,使其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

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启动“百万农民转移就业工程”,有效整合各级各类培训教育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地培训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就业和创业技能,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清理化解镇村两级债务,进一步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直补和良种、购置农机具补贴的政策,确保农民得到实惠。

(二)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

以项目为载体,加大工业投入力度。加强项目策划研究,收集、筛选一批带动性强、关联度大、发展前景好的项目列入前期项目库储备。加强跟踪协调服务,对重点在建项目统一列入在建项目库进行管理。千方百计为“百项工业项目大会战”协调解决资金、土地等问题,确保招商项目、业主、资金、服务四到位。

抓好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开展园区开发模式专题研究,优 化整合开发区资源,探索园区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道路。推进开发区共享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整体服务功能。积极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用地不足问题;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运用BT(建设-移交)模式,加快银凯工业园整体开发;引导华侨投资区(中国—东盟经济园区)多渠道筹集资金完善路网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快县(区)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年内部分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明显增加,经济总量初具规模。创造条件争取上级机关加大对园区建设的扶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拉动作用。

继续实施“实力工程”。以“千亿工程”重点扶持和培育的工业企业为重点,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继续落实我市有关培育和扶持工业大企业、大集团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快规模扩张,加大技改投入。加大各类资金的扶持力度,使重点骨干企业和工业项目尽快投产达产、尽快发挥规模效益和产业集聚效应。

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在加快规模扩张的同时要加紧进行工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主要以技术创新、装备创新、管理创新、质量创新、名牌战略以及引导培育主导产业战略的实施来推动工业结构合理化,使我市资源利用水平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代表现代产业技术水平的高效率的产业部门比重不断增大,工业产业内部的持续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多元能源,提倡建 设适应南方气候特点的节能性住宅和办公用房。鼓励企业学习和创新,按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生产,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加大经济运行协调工作力度。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将各项工业发展指标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明确重大工业项目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加大督办工作力度。加强经济运行监测与调节,及时研究和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重点抓好煤、电、油、气、运的协调服务工作。

(三)加快发展新兴业态,提升服务业水平

积极构建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和目的地。以争创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载体,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在全国和东南亚具有影响力的旅游精品。创造条件,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优势,争取南宁成为全年落地签证城市,方便海外客人来访。重点抓好大明山风景区、昆仑关战役遗址、青秀山美食街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做好旅游宣传合作推介工作,进一步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把我市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水准的以亚热带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特色的旅游胜地,努力打造“北有桂林、南有南宁”的广西旅游发展新格局,使旅游产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抓好商圈建设,搞活商贸流通。继续按照发展“两区两带两级城镇”商业布局的思路,加强对以朝阳路为核心的城市商业中心区商圈的扶持改造,全面推进特色商业街、专业批发市场、社区商业中心建设,加快餐饮业发展,打造美食天堂。继续实施“商贸活市百亿投资工程”,重点抓好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化商场和专业市场建设,促进商贸流通的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大工业形成的巨大物流,构建畅通快捷的物流通道体系、商品和要素市场体系、大通关体系,形成商贸和物流枢纽,加快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性商贸和物流中心。重点加快江南、安吉、金桥、玉洞四个物流园区建设,争取引进更多龙头物流企业在园区落户。加快会展经济发展,不断打造会展品牌。充分利用我市被列为对外国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办理的全国25个城市之一的契机,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

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围绕项目建设为中心,抓好一批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完成电子政务三期工程、数据资源中心、中国—东盟区域性中心城市信息化平台等一批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加大信息化推广应用力度,全力开展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与利用工作,继续加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工作。加强指导,加快推进县区和部门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技术在城市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普及应用。

(四)坚持抓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增强综合服务功能 坚持高起点规划,突出体现城市特色。围绕申报“联合国人居奖”和建设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目标,充分发挥规划部门的职能作用。以城市规划为龙头,抓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修编,抓好各个层次和各个片区的建设发展规划修编,抓好五象岭新区规划编制、岭南骑楼风格建筑规划和城市主干道“穿衣戴帽”和亮化美化的规划设计,进一步修订完善各县县城和重点镇规划。认真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前期论证规划工作。依法加强规划管理,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促进城市结构和功能的不断完善。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指导,提高其档次和水平。

坚持高标准建设,努力增强城市功能。围绕城市建设管理“六年大变化”目标,以畅通的城市路网系统建设为重点,从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新区开发、旧城改造以及迎接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重大项目等入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切实抓好大沙田至蒲庙10公里等城市干道、快速环道与环城高速公路连接线道路、城市立交、跨江大桥等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新区开发建设,完善建成区功能,加快启动五象岭新区建设,推动江南、良庆、邕宁区发展;加快相思湖新区、东沟岭区、凤岭区、仙葫开发区的配套建设。推进城市供水、供气、供电、环卫、排水、防洪防震减灾等设施建设,发展城市公用事业。实施植树造林、生态林业等工程,积极推进国家生态示范试点城市建设,继续抓好“花花大世界”园林产业示范园建设,加快城镇街道以及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线的绿化美化,形成“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树要成林,花要成片”、具有亚热带特色的园林绿化系统。坚持依法治水,抓好邕江等主要河流的水污染防治,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加快埌东污水处理厂二期、江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使全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在95%以上;加大对朝阳溪、竹排冲等城市内河的综合整治,做好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要进一步推进城镇建设工作,在不断完 善城市功能的同时,大力规范房地产业发展,抓好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商品房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健快速发展,让收入水平不同的市民都享受到城市建设发展的成果和环境优化的实惠。

坚持高质量经营,着力盘活城市存量资产。积极探索经营城市新机制,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投资体系,增加社会投入。健全完善城市土地的征用、储备和出让制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和效益,严格保护耕地。深化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管理体制改革,有效盘活城市公用存量资产。

坚持高效能管理,进一步改善市容市貌。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逐步完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加强对道路、广场、照明、健身设施的管理,加强以治理环境卫生、清理整治违章建筑、规范建筑市场行为、整治水气声光污染和实施道路畅通工程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面改善城区环境,对城乡接合部实行城市化管理,营造整洁优美的市容环境。

(五)积极构建区域合作平台,促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

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扩大与东盟各国的交流。按照“一届比一届办得更好”的目标,及早做好服务南博会的方案。加大对南博会的宣传力度。不断完善服务南博会的软硬设施条件。充分发挥南博会平台与纽带作用,积极推动和扩大与东盟国家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开拓东盟市场;加快建设中国—东盟商务区等项目;支持东盟和 其他国家、地区在南宁设立总领事馆、联络处;争取与东盟及其他国家建立一批友好城市。积极参与中越“两廊一圈”经济建设,努力在农业、旅游、交通、矿产等方面的合作开发实现突破。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切实抓好工业、城建、商贸物流、旅游、农业产业等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重点抓好加工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具有主导带动作用产业的重大项目招商。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项目招商。要采取境外招商与境内招商相结合、规模招商与小分队招商相结合等形式,突出抓好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粤港澳台重点企业的招商。进一步创造条件,争取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我市设立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市场的地区总部、制造业基地、物流中心和销售结算中心。切实抓好招商引资环境建设,特别是软环境建设,市监察部门和有关单位都要重视投资投诉工作,切实为外来投资者排忧解难;今年试行招商引资工作经费与引进项目资金挂钩包干制。认真做好招商项目的前期工作,完善“招商项目库”;加强招商重点项目的跟踪与协调,努力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与长三角经济区各省市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发;落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全面推进我市与泛珠三角城市的经贸合作,促进产业对接,推进形成区域产业协作和战略合作联盟;加强与粤港澳中小企业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以积极的姿态加快融入粤港澳经济圈;加强与台湾以及区内外其他地区的经贸合作与交流;推进南贵昆经济带和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设。

努力扩大对外贸易,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推动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产品出口。巩固传统出口市场,扩大优势产品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在继续开拓欧美市场的基础上,重点开拓东盟市场特别是越南市场。支持和推动制糖、机械等优势行业企业到境外尤其到东盟各国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周边国家合作开发和进口煤矿、铁矿及有色金属。加强南宁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口岸对外向型经济的促进作用。

(六)加大各项改革力度,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优化市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进一步完善授权经营制度;加大企业改制步伐,今年基本完成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以国有企业产权为主要内容,以投资主体多元化为重点,大力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继续加大国有资产的运营力度,特别是全面强化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并做大做强做好上市公司。

继续完善各项配套改革。以构建“和谐南宁”和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以培育市场化运作的现代信用服务企业为支撑,以政府信用为主导、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扎实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等财政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乡镇机构、农村流通体制、农村义务教育为主要内容的 综合配套改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投资体制;建立健全与城镇化健康发展相适应的征地、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制度;改革户籍管理办法;推进以事业单位改革为重点的人事制度改革。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完善各级发展非公经济的工作机构和工作网络;将非公经济发展纳入全市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认真贯彻执行;努力营造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清除影响非公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确立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公平竞争;进一步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保护非公企业、个体经营户及其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监督、管理、服务职能,为非公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改善金融服务,加大财税支持,鼓励各类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社会中介服务;积极开展创业服务,支持开展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素质培训;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对发展科技类、优势传统制造类、外贸出口类项目等给予大力支持;用好用活扶持中小(非公有制)企业专项资金,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创新、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提供配套;积极协调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信用评级制度;积极引导各类商会和行业协会发挥“鼓劲、自律、维权、发展”的功能作用。

(七)推进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增强城市创新能力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把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产品创新为核心,以创新、转化、产业化为主线,全面实施“自主创新环境建设、第三轮创新计划推进、科技兴农、科技兴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专利和技术标准推进、科学素养提高”等八项工程和“企业自主创新试点示范、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科技创新示范、科技服务特色优势工业产业、科技服务县域经济、中药新产品开发与产业化、节能降耗与循环经济技术开发研究”等六大科技项目,强化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认真做好科普工作,提高市民科学素质。充分发挥科普在科技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扎实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建立符合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具有南宁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继续调整学校布局,全面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效益。以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为重点,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合理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整合技工教育资源,启动南宁高级技工学校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科研水平。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建设,认真落实各项义务教育政策,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共同参与、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并举的发展格局。

加强人才工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落实人才政策,营造年轻人才脱颖而出 的环境和氛围。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重点开发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紧培养外经外贸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加强人才小高地建设,创新人才汇集机制,加强聚集一批与我市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优势人才群体;加强与东盟、泛珠三角等区域城市间的人才交流与合作,鼓励引进国内外高素质人才以多种方式服务南宁建设;加强人才工作载体建设,加强首府人才大厦和南宁市人才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市场体系,促进市级人才市场与县区人才市场互联互通。

(八)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积极推进财政增收,合理安排好财政支出。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努力开拓财源,做大做强财源,确保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依法强化税收征管,严格税收政策,做到应收尽收。建立健全财政收入增长激励机制。合理安排好财政支出,优化支出结构,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优先保证政权运转、农业、科技、教育、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的需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加强资金筹措力度,集中财力更好地为“136”工程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服务。加强财政管理,健全财政监督,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努力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进一步扩大就业。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围绕经济发展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总量;大力发展社区就业,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努力扩大就业空间。完善公 共就业服务制度,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提高城乡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统筹做好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推动就业稳定增长。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城乡劳动者合法权益。进一步做好失业调控和失业预警工作,加强对企业裁员工作的指导,规范企业裁员行为,鼓励企业稳定就业。

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改革基本养老保险计发办法,调整个人账户规模,统一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以各开发区为主的各类非公有制单位从业人员、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作为重点,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缴和监管。认真研究解决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继续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积极探索进城务工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政策和办法,创造条件为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整合资源,全面启动“金保工程”,为群众提供直接的社会公共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住房供应保障体系,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善干部职工住房条件。

关注城乡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规范和完善城市低保工作,帮助城镇低收入家庭解决居住、子女上学等特殊困难。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为城乡特困人口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开展社会救助;建立并完善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 系,做好灾区群众生活救济、生产恢复和灾后重建工作。增加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济、“五保村”建设经费投入。扎实抓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维修改造。继续分批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帮助现有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重视做好劳动关系的协调处理工作,尤其是切实解决好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容易影响社会安定的劳动纠纷问题。大力整顿消费市场秩序,加快改善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加快发展妇女、儿童、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残疾人事业。关心和支持“春蕾计划”的实施,帮助失学和辍学女童重返校园。改建华侨农林场的归侨危房,改善归侨住房条件。

加强全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做好重大传染病的监测、报告、防控、救治和监督工作。深化医疗卫生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规范和加强卫生行业管理,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城市社区卫生工作和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完善农村基本医疗救助制度和合作医疗制度,争取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超过自治区所确定的目标。

建立和完善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机制。进一步做好信访工作,加大信访事项的督查督办力度,全力做好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完善信访排查制度,健全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机制,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把矛盾消除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群众合理的利益要求得到妥善解决。

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南宁建设,不断扩大平安覆盖面。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爆炸、杀人、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和盗窃、抢夺、抢劫等侵财性犯罪。推进基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高基层维护稳定的能力。整合基层综治组织,不断壮大群防群治队伍,形成综合治理合力。整合技防资源,构建电子监控网络,提高科技防范水平。不断提高流动人口及出租屋管理服务水平。继续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和禁赌斗争,推进禁吸戒毒和“无毒社区”创建,不断减少社会吸毒人员。进一步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减少重新犯罪。积极实施“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开展“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活动。深化学校及周边治安整治工作,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

切实抓好生产安全和交通安全。强化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和问责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各项基础工作。完善消防站、消防装备和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开展消防隐患大排查、大整改、保安全专项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消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九)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社会进步

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和“讲文明、懂礼貌、守秩序”教育实践系列活动。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继续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和环保进社区活动,加大文明城区、文明社区和文明示范村镇创建力度。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繁荣绿城文化,挖掘、保护、开发历史文化遗产,培育地方文化品牌,打造一批精品力作,重点办好“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精品文化活动。挖掘文化内涵,整合文化资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做好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完善文化设施布局。加强基层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水平,加大体育产业开发力度,加快体育场馆建设步伐,提高承办各类体育大赛能力,积极争取承办国际国内重大赛事,特别是加强与东南亚的体育交流。加快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积极促进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社会科学等各项社会文化事业发展。

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新机制。健全以“县服务站为龙头、乡镇中心站为骨干,乡镇服务所为依托、村服务室为基础、流动服务车为纽带”的服务网络。大力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管理,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的创建活动,建立完善计划生育管理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建立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实施妇女儿童发展项目,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国防教育,继续抓好双拥工作、优抚安置工作,大力巩固军民军政团结。实施依法护侨,进一步扩大

海外交流与合作。认真做好全国首次经济普查成果利用工作。做好外事、统计、人防、档案、文史、地方志等工作。

(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完善民主政治制度。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密切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联系,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作用,促进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级政府要自觉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积极开展行政立法、执法监督、行政复议和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工作。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提高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率,依法有序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行政决策程序。

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激励广大公务员勤奋工作,廉洁从政。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继续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效能建设。加大执法监察和行政效能监察力度,继续整顿投资软环境,对违法和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以及行政不作为,要坚决纠正和严肃处理。各级领导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和

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大反腐败力度,充分发挥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促进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继续抓好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在抓好全面工作的同时,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过筛选、论证,今年继续安排2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

1.实施城市内涝整治工程(改造明秀、沙井、植物等泵站;朝阳溪清淤),完成部分道路排水渠与泵站改造建设、内河清淤工程;

2.建设经济适用房100万平方米,竣工80万平方米; 3.完成邕宁区、良庆区30条小街小巷改造; 4.为生活困难的城乡肺结核患者免费治疗; 5.为贫困高危孕产妇提供免费救治; 6.建立50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7.新增5万个就业岗位;

8.继续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大会战”工程;

9.绿化种树150万株、实施20公里城市主干道绿化、美化、彩化、亮化工程;

10.修建、恢复2处历史文物保护项目; 11.扶助3000名贫困生读书;

12.完成10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 13.改造市区50条人行道;

14.完成农村8万个劳动力转移就业;

15.为1000个分散居住的无房或危房五保户修建住房; 16.为200户华侨农林场归侨进行危房改造;

17.为5000对农村新婚夫妇免费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 18.解决农村8万人饮水问题; 19.实现电话村村通;

20.建设装备一批公、检、法、司办公用房及设备。

关于“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简要说明

各位代表,制定一个切实可行而又鼓舞人心的“十一五”规划,作为指导我市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意义十分重大。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和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共南宁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要求,制定了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提交本次会议审议的《纲要(草案)》是在市委的直接领导下研究制定的,广泛征求了各县区、各部门、各民主党派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是集思广益和民主决策的成果。为了便于大家进行审议,我就《纲要(草案)》作个简要说明。

一、关于《纲要(草案)》的基本框架

《纲要(草案)》共有12篇52章,第一篇(1-4章)主要是分析

“十一五”时期发展的基础条件,提出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第二篇至第十一篇(5-49章)阐述“十一五”时期主要发展任务;第十二篇(50-52章)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纲要(草案)》的框架和中共南宁市委《建议》框架是互相衔接的,并充分体现市委在《建议》中对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即“四个突出”:一是突出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二是突出走开放型发展道路的主线;三是突出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在富民兴桂新跨越中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推进区域性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四是突出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建设富裕南宁、文化南宁、生态南宁、平安南宁,构建和谐南宁,开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新局面。

二、关于“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形势、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关于“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和总体要求。市委的《建议》对我市“十一五”期间面临的形势和机遇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作了全面、客观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是我市在富民兴桂新跨越中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作出了我市已进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关键时期的基本判断,提出了走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的总体要求,高瞻远瞩,完全符合我市的实际,因此,《纲要(草案)》中对形势的分析和总体要求与市委《建议》的提法是一致的。

关于发展目标。根据市委《建议》中提出的“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纲要(草案)》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和量化,提出了经济总量、经济结构、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人口和人民生活、公共服务构成的指标体系。指标分为导向性、预期性和约束性三种,考虑到未来五年物价变动的不确定以及统计基数的调整等因素,部分经济指标只提出相对数,不提出具体的绝对数。

三、关于“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各项发展目标,今后五年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十一项工作: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十一五”期间,加速推进工业化是做大做强我市经济总量,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根据《建议》提出“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要求,《纲要(草案)》提出“十一五”期间要以推进“百项工业项目大会战”为突破口,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特色优势产业迅速扩张,重点发展铝加工、化工与精细化工、食品、制浆造纸、建材、机械、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电力能源等产业,形成产业集群。着力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增强开发区发展能力。加大招商引资,抓好技术改造,推进资本扩张,增强创新能力,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实施知名品牌战略,做大做强骨干龙头企业。

加快推进城镇化。“十一五”期间,我市推进城镇化的重点任务:一是扩大中心城市规模。二是加快发展六个县城和一批中心镇(重点镇),逐步扩大城镇规模,构筑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协

调推进一般建制镇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纲要(草案)》提出的新农村建设重点是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意见选择武鸣县、原邕宁县辖区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加大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发展条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百万农民进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一批农产品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发展服务业。一是打造旅游品牌,大力发展南宁山水、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特色旅游,建设中国绿城、购物中心、美食天堂、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二是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突出抓好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建设,重点发展汽车以及农副产品、建材、服装、机电等商品贸易;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项目。三是扩大对外贸易,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四是加快发展金融业,推进金融体制创新,增强我市金融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五是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数字南宁”。六是大力发展会展、房地产等其他服务行业。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一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形成以城带乡、以工带农、城乡互动、工农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二是调整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特别是优化工业布局,逐步形成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区域之间分工合理的有序发展格局。三是积极参与区域合作,特别是积极参与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设,实施一批对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基础设施项目,完善城市综合

服务功能,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建设文化南宁的重点:一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二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重点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节庆文化、演出娱乐、网络文化、博览会展、体育健身等文化产业;三是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完善文化设施布局,突出抓好一批迎接自治区五十周年大庆的重要文化设施项目建设。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南宁的四个重点任务:一是大力倡导节约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二是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三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四是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二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四是发展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人口和残疾人事业;五是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构建首府科学完善的全民公共卫生体系;六是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七是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八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九是维护社会稳定。

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一是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二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三是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一是深入推进体制改革。二是推进全方位创新,以创新增强城市的竞争力,以创新提升城市的价值。

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一是强化政策保障;二是进一步拓宽项

目融资渠道,加强项目建设;三是强化规划组织实施。做好年度计划与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衔接;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考核;建立和完善规划评估修订机制。

各位代表!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启动,我们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新的目标令人鼓舞,新的形势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在市委的领导下,紧密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和2006年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2009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2月17日在南宁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市长 黄方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团结和依靠全市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和***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广西考察指导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把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在全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抓住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入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民创新全民创业”活动,制定和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克服雨雪冰冻和洪涝灾害严重影响,支援地震灾区抗震救灾,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据统计,全市生产总值1316.21亿元,增长14.5%,连续七年实 现两位数增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16.34:34.18:49.48调整为15.44:34.65:49.91。财政收入191.17亿元,增长26.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3.44亿元,增长23.78%;全部工业总产值1050.62亿元,增长26.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1.68亿元,增长22.51%;外贸出口15.86亿美元,增长56.54%;实际利用外资2.52亿美元,增长35.65%;区外境内实际到位资金202.59亿元,增长29.84%。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1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4%,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1%;城镇新增就业岗位7.26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3.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46元,增长19.95%;农民人均纯收入4001元,增长15.5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8.4%;人口自然增长率8.46‰。

过去的一年,是我们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取得初步成效的一年;是困难多年少有,挑战多于往年,机遇多重叠加的一年;是社会生产力、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一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一年。

(一)加大扶持力度,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

工业发展跃上新台阶。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超千亿目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为支持工业加快发展,市财政安排了3.56亿元工业发展资金和7亿元工业用地储备资金。实施“百项工业项目建设工程”,供应工业项目用地44宗141公顷,完成工业投资162.66亿元,增长44.58%。南宁电厂等68个项目开工;南宁金浪浆业公司年产5万吨 蔗渣机械浆等38个项目建成投产;南化搬迁工作启动。在原有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同时,实施“亿元工业企业建设工程”,新增38家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增幅24.5%,亿元企业达193家,居全区各市首位。

工业园区建设增速增效。加快实施循环经济,全力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全市14个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2亿元,增长61%;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418亿元,增长34%,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9.79%。工业园区成为我市工业发展新高地。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新增工业创新产品103个、开发新技术107项;工业技改投资123.37亿元,增长38.13%。南糖、南化等骨干企业技改项目建设加快。企业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二)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生产实现新突破

粮食增产,产业结构优化。粮食总产量突破两百万吨,达201.8万吨,创历史新高。全面落实惠农富民政策,市财政安排了2.16亿元支持农业“八个百”工程,发放各项补贴5.77亿元,增长20%。农业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6个,年总产值超过50亿元,增长20%,半数以上农户生产加入了产业链;主要品种良种率95%以上,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87%,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29.7%;畜牧水产业占农业的比例继续提高,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1.08%、10.79%、2.16%;超级稻、桑园、蔬菜面积分别增长77.08%、11.98%、2.37%。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建成农村公路609条共2017.7公里;实现农村户户通电;动工加固病险水库100座,解决了19万农村人口及中小学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建成沼气池1.2万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场)100个、生态文明村98个、综合文化活动室80个、体育活动场所79个;实施“百村示范工程”,扶持100个村发展“一村一品”;实施“百村脱贫工程”,解决了1.3万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减少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3万人,实现了第二批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目标;实施“百万农民素质提高培训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105.7万人次,新增转移就业11.2万人,农民外出务工收入86.4亿元,增长25%。县域经济稳步发展,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消费品零售实现新突破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630亿元,占全区的27.01%,居各市首位,增幅比预期高6.51个百分点。专业市场和特色商业街建设加快,城乡现代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连锁农家店已覆盖80%的行政村。物流业快速发展,南宁国际综合物流园等物流项目动工。信息化建设加速,荣获“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称号,全国排名第19位,政府门户网站荣获“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十佳标志性品牌”称号。房地产业保持增长,全市商品房施工2190.07万平方米、竣工436.57万平方米,增长3.48%和4%;商品房销售484.91万平方米,销售额191.35亿元。旅游业兴旺,全市年接待游客2571.9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4.07亿元,增长24.12%和22.73%;南宁动物园、广西药用植物园 晋级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隆安龙虎山、横县九龙瀑布、昆仑关和蔡氏古宅群晋级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广西北部湾银行挂牌营业,实现了区域性银行总部零的突破;建设银行南方信用卡运行中心在南宁筹建;实施“引金入邕”战略取得成效,3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2家外资银行在南宁设立分行,1家外资银行设立代表处。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广西中烟工业公司、中国移动广西公司等总部设在南宁的企业共缴纳税款41.4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1.66%,总部经济成为我市财政增收的重要因素。

(四)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创建文明城市实现新突破

创文明城工作喜结硕果。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今年初我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是全国城市综合类评比的最高荣誉!一年来,我们加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力度,全方位开展创城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系列活动,弘扬“能帮就帮”的南宁精神,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系列主题活动和文明卫生“五个一百”创建活动,提高了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城市建设管理再创佳绩。坚持规划先行,完成了《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修编等12项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了《五象新区水系控制规划》等50多个专项规划编制;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全面铺开,已有29个乡镇完成;市县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顺利推进。城建投资完成133.65亿元,其中建设项目完成84.34亿元,开工161项,竣工52项,均创历史新高。土地储备工作进一步 加强,全年收储土地685.6公顷,通过土地储备向银行融资8.9亿元。电网建设得到加强,城市供电能力提高30%。北大桥、桃源桥等重点工程相继建成通车,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城市交通环境明显改善,荣获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畅通工程”一等奖。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与指挥系统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验收,实现了自治区市容环境整治“南珠杯”竞赛A类奖“六连冠”。

生态文明建设和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在全区率先完成生态市建设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通过验收;植树造林1.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2.15%;全面推进18条城市内河综合整治,去年完成投资5.9亿元;实现全市制浆、造纸、制糖、酒精、淀粉等重污染行业环保治理设施升级换代,成为全国第一个制糖全行业达到清洁生产二级水平和一级排放标准的省会城市;在全区率先实现全市利用废纸造纸行业生产废水处理工程设施升级换代,并实现了全市木薯淀粉行业废水工程处理现场达标排放。城市大气和水环境质量为二十年来最好水平。

服务重大活动圆满成功。我市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精心组织,强化职责,全力以赴做好社会稳定、安全保卫、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市容市貌美化、氛围营造、接待等工作,确保了北京奥运会火炬在邕传递活动、“两会一节”、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在我市成功举办,受到了上级领导、国内外嘉宾和市民的广泛好评。

(五)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新突破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90亿元,占全区的18.35%,居各市首位,增幅比预期高3.78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50.02亿元,增长25.51%。加快了五象新区、中国—东盟商务区、凤岭片区建设,重点推进了17个自治区层面重大项目和14个自治区重点监管市级层面重大项目,完成了41项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项目、14项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项目。广西体育中心主体育场等重大公益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市民中心、五象新区堤园路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招商引资签约项目685项,开工建设259项,172个项目竣工投产。全年争取到国家投资9.81亿元。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抢抓中央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机遇,争取到6大类27个行业项目资金2.36亿元;筛选上报了今年及今后几年的重大项目,为继续争取国家投资奠定了较好基础。

(六)积极抓好财源建设,财政收入实现新突破

全市财政收入突破190亿元,占全区的22.66%,居各市首位,增幅比上年高1.42个百分点、比预期高10.74个百分点、比全区平均增幅高6.94个百分点。深入推进财源建设,完善征管体系和财税增长激励机制,实现了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69.6亿元,增长28.45%;非税收入完成23.28亿元,增长45.80%。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理念,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原则,加强预算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努力保证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等重点支出需要。完成一般预算支出165.22亿元,比上年增加47.15亿 元,增长39.94%。其中,教育支出25.54亿元,增长26.85%;医疗卫生支出10.34亿元,增长51.83%;社保和就业支出19.69亿元,增长22.11%。

(七)加大全民创新力度,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

“全民创新全民创业年”活动成果丰硕。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思想观念、发展模式、工作方式方法、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环境建设等方面推进全方位创新。启动第四轮科技创新计划,实施创新计划342项,重大科技专项11个,取得科技创新成果141项,第四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首次入围“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50强”和“中国最具创新绩效城市”。

各项改革扎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全力推进市和城区(开发区)事权划分工作,部门职责关系进一步理顺。进一步优化和简化招商项目、外资重大项目审批程序,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投融资体制改革有新进展,组建了南宁建宁水务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南宁市轨道交通公司等投融资平台。“资本洼地”效应逐步显现,注册地在南宁的上市公司累计募集资金51亿元,占广西累计募集资金的36%。企业上市工作加快推进,有2家企业进入发行审核程序、4家企业通过上市辅导验收。扎实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积极探索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初步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运行体制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健全项目审批、政府资金投资监管等重点工程建设机制。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综合预算力度加强,全面启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各项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推 进,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人才小高地建设步伐加快。

对外开放继续扩大。深入开展“百企入邕”和“央企入邕”活动,扎实推进承接产业转移招商活动,引进东部地区项目246个,总投资297.1亿元。全年引进内外资合同项目685个,合同引进资金669.41亿元,增长19.48%;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3家。继续开展招商项目“大兑现”活动,全力抓好重大招商活动签约成果的转化落实工作,259个招商引资项目开工,172个项目竣工投产。积极参与国内外经贸交流,以重要会议和重大节庆活动为平台,积极拓展与国际组织及国内外企业的经贸合作,成功承办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2008年全球投资促进高峰论坛和第四届桂台经贸合作交流会。与杭州市、智利伊基克市、法国马恩河谷省、印尼茂物市等中外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成功举办了中国广西—韩国友好周、南宁国际交流与合作年会等对外交流活动。

(八)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南宁取得新成效 加大了财政对民生的投入。全年市本级共安排民生支出8.41亿元,占整个财政预算支出的18.26%,用于民生方面增加的支出占全年财政新增支出的44.6%,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能力明显提升。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取得丰硕成果,各项指标名列全区前茅。职业教育攻坚和普及高中教育步伐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成果显著。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落实家庭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就业和再就业进一步扩大。建设“充分就业城市”迈出新步伐。开发就业岗位、加强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落实提供公益岗位、小额贷款和减免税费等扶持政策,加大对困难群体就业支持力度,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67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86.7%,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4630人、完成231.5%。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健全,全市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50.23万人、35.61万人、57.26万人、30.97万人、28.24万人,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社会救灾救助制度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水平不断增强。救残助残在社会上广泛开展,残疾人生活得到改善。

住房保障和住房公积金制度不断完善。全市完成廉租住房保障7380户;经济适用房建设开工10281套,竣工8499套,完成投资5.09亿元。住房公积金覆盖面继续扩大。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深入实施“社会发展百亿工程”,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社区卫生和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新进展。食品药品监管得到强化,开展专项整治,规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行为,全年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广播电视完成无线覆盖“2231”和“2232”工程。成功举办第10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大型广场文艺演出和6项国际性体育赛事。抓好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工作成效显著,事故死亡人数连续四年实现10%以上的降 幅。向市民承诺的2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基本完成(详见附件三)。

(九)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依法治市取得新成效

机关工作效能切实提高。深入开展以创建学习型机关、文明机关、服务型机关和争当“五好”机关党组织、“五好”机关党员为主要内容的“三创两争”活动,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大力弘扬“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的工作作风,机关效能和廉政建设扎实推进。

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实施依法行政考核制度,各级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重大决策之前广泛征求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密切与各人民团体的联系。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复率100%。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4件,制定政府规章13件。“五五”普法教育深入开展。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深化政务、厂务和村务公开,完善办事公开制度;村委会、居委会换届工作顺利完成。

平安南宁建设稳步推进。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各种刑事犯罪得到有效遏制。扎实做好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开展“‘三大纠纷’调处加强年”活动,调结案件874起,调结率达90.7%;城市拆迁纠纷、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等不稳定困素得到及时化解;社会秩序保持稳定。应急联动体系不断完善,防范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不断提高。

一年来,我市民族、台湾事务、宗教、档案、物价、口岸、审计、监察、统计、外事、侨务、人防、农机、地震、新闻出版、机关事务管理、地方志、社会科学、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双拥等部门和单位都做了大量工作。国家安全、金融、保险、税务、通讯、邮政、供电、烟草专卖、工商、食品药品监督、质量技术监督、气象、铁路、民航、海关、海事、边防、检验检疫等中央、自治区驻邕单位和驻邕部队,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回顾2008年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支持政府工作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邕中直、区直单位和驻邕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一切关心、支持南宁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经济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不够明显,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工业企业亏损面、亏损额有所上升;农民增收基础不稳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相对薄弱,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善民生面临不少困难,社保、物价、教育、医疗、住房、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就业压力很大,今年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发展环境仍需改善,少数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依法行政观念不强,行政效能有待提 高。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09年工作任务

各位代表,2009年将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最大、挑战最严峻的一年,也是蕴含重大机遇、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今年我市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部署,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首要任务,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总抓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目标,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工业化、城镇化为主导,以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以开展“项目建设年”和“服务企业年”活动为载体,坚持产业、交通、工业园区和五象新区优先发展,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2009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收入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20%;全部工业总产值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4%,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增;外贸出口增长25%,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岗位6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10‰以内。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朝着更高的工作目标去努力。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和“服务企业年”活动,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扩大投资是当前拉动我市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的途径。要坚持“快、重、准、实”四字方针,以开展“项目建设年”和“服务企业年”活动为抓手,促项目引进,抓开工建设,保投产达标,坚决把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关于扩内需促发展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坚持把项目作为扩大投资的重要载体,积极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扩大投资的政策,进一步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目标是1180亿元,其中100项重点工程计划投资216亿元,列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开工18项,计划投资30.8亿元。今年政府性资金重点投向:一是改善民生和解决低收入群众生活困难,增加社会保障投入。二是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三是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大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力度。四是 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项目,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五是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项目,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实现科学发展。六是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大力扶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突出抓好关键环节。一是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完善各类项目建设专项规划,超前研究和谋划一批前景好、成长性强、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和完善项目库,加强项目上报工作。二是加快项目审批,实行联合审批,完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减少环节,下放权限,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超常规办”。三是加大筹措建设资金力度,在统筹安排市财政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更多资金的同时,开拓银行融资渠道,扩大企业融资门路。四是切实解决项目用地,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更多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同时加大征地拆迁力度,抓好拆迁安置房建设,妥善做好拆迁户和失地农民安置工作,确保项目用地。五是加强领导和协调,成立“项目建设年”和“服务企业年”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健全领导联系制度、部门联席会议和协调处理制度,坚持每周举行一次重点项目协调例会、每月开展一次重点项目检查活动、每季度召开一次重点项目推进会,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服务,切实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六是建立健全项目评审、资金筹措、招投标等工作机制。七是加大督查力度,实行问责制,对完成任务的给予褒奖,对完不成任务的要追究责任。

(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确保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1、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提升工业化水平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今年继续安排3.5亿元工业发展资金和7亿元工业用地储备资金。落实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加快全市工业化进程。

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善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狠抓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加强对接“北钦防”石化、钢铁项目,建设和培育石化、冶金配套产业,大力发展机械与装备制造业、铝加工和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生物工程与制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建材、化工、食品、造纸等传统优势产业,切实抓好南化搬迁、南铝扩能改造等重大工业升级项目。充分利用我市作为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这一平台,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推进企业总部基地建设。继续实施“百项工业项目建设工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力实施“亿元工业企业建设工程”,不断扩大亿元企业数量和规模,力争新增亿元企业30家以上。

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技术开发平台、创业服务平台和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强化行业合作,促进资源整合。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组织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产品,推广运用创新成果。实施一批重大技改工程,全面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扎实开展质量振兴活动,大力推进“名牌战略”,培植具有竞争优势的拳头产品,争创更多“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广西名牌产品”、“广西著名商标”。

抓好工业园区(集中区)建设。坚持“突出特色、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继续优化园区布局,加强开发区封闭运行管理,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引进一批技术含量较高、产业关联度较大、带动作用较强的工业项目,建设一批特色园区。优化整合园区资源,加大园区土地储备力度,集约利用园区土地,鼓励建设和使用标准厂房,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促进园区经济发展。

2、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制度创新,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切实提升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大力发展优势农业、特色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确保粮食安全,力争播种面积稳定在42.73万公顷(641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保持在202万吨以上。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种养规模,做好认证和地理标志证明申报工作,全面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产品质量和市场知名度。推进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 100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力争全年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60亿元。

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农民增收为目的,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立农村土地交易市场,推进农村土地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水平。整合“三农”资金,健全农业投入增长保障机制,探索农村建设发展投融资新模式。依托供销社、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队伍,完善农产品营销网络,促进优质农产品与国内外市场的有效对接。积极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协会”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完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5个、社员4000户以上,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方向,统筹规划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公共事业和农民住宅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道路建设,新开工建设通乡(镇)沥青(水泥)路82公里,新增50个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实现城乡道路基础设施对接联网、互通共享,加强农村道路养护。加大水利投入,特别是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加快农村重大民生项目建设,实施“千乡万村现代农机装备推进工程”。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解决农村1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城乡电网一体化。加快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加快第三批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改善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加 快发展农村医疗公共卫生、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切实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全面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完善贷款贴息、以奖代补、政策保险等支农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和要素保障,加快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坚持立足县域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集中力量抓好县域重点园区、重点乡镇、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经济强县,着力打造全区“十佳县”、“十佳乡镇”。

3、立足扩大内需,着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大发展

服务业是我市的优势产业,把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扩大内需、发挥优势的战略措施,进一步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培育和扩大消费市场。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全民推动的方式,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服务民生。继续举办“月月美食节”、“月月汽车展”、“月月服装展”、“月月房产展”、“月月旅游节”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商业氛围,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到我市旅游消费。完善流通网络体系,重点加强大型批发市场、公益性服务消费平台等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网点,壮大连锁经营,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实施“家电下乡”活动和“农副产品网上购销信息对接服务工程”,拓宽农村居民消费市场。加快推进消费结构升级,积极引导住房、文化、汽车、通讯、餐饮、娱乐等消费,确保需求稳定增长。全面提升商贸会展旅游业水平。优化商业网点规划布局,增强大朝阳商圈辐射力,完善五象广场中央商务区和凤岭商圈,推出澳门商业街,推进香港街、台湾街和中国—东盟国际商务区12国特色街建设。发展大型购物市场、综合性商场、便民超市、农贸市场。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龙头企业,拓展新型商贸业态,提高南宁商业品位。培植和打造会展品牌,积极组织和承办国内外会展,服务好中国—东盟博览会、第16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中国—东盟(南宁)国际汽车展等重大会展活动,争取更多的大型展会落户南宁。实施旅游精品战略,继续加大大明山等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一批旅游景区上档次、上水平。精心打造旅游休闲、都市观光、森林避暑、城郊生态农业等生态休闲度假产品。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完善各物流园区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南宁国际综合物流园区等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年内南宁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行。完善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建设面向东盟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汽车物流、工业原材料物流、生活消费品物流为重点,大力培育物流市场,促进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和专业化物流服务网络建设,加快构筑以南宁为中心的北部湾经济区物流核心圈。

加快发展新型服务业。以信息化为支撑,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重点推动“数字南宁”和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建设,加快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建设南宁信息化大楼和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推动无线宽带城域网建设,促进信息服务业和文化 服务业融合发展,壮大网络服务、网络教育、网络文化、数字动漫、创意产业文化、数字游戏互联网增值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引进境内外知名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发展法律、会计、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首府优势,把房地产业作为聚集人气、美化环境和城市经济支柱的产业来大力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促进房地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住房消费政策落实力度、房地产市场引导力度和监管力度。

(三)狠抓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区域性国际城市功能 以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为目标,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努力追求国际品质,追赶国际水平,实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新跨越,全面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完善城市规划,严格规划执法。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坚持“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的发展战略,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快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和各项专业规划。调整修编凤岭片区规划,完善水系、城市轨道、快速公交、城市干道行人过街设施、城乡电网等专项规划,调整和完善五象新区核心区规划,编制铁路路网规划、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加快推进完成乡镇、村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加快五象新区开发建设。积极投入“南北钦防”城市群建设,全力加快五象新区建设步伐,重点推进市民中心、广西体育中心等重点 工程,集中力量打造核心区、总部基地和金融中心区,增强我市作为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

增强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围绕建设面向中国与东盟合作的综合交通枢纽目标,掀起交通建设新高潮,重点加快南宁至广州等6条高等级铁路、南宁铁路枢纽、南宁大型航空港、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南宁大桥建成通车。推进市区道路畅通和公交优先工程,抓好一批市政道路建设,加快和完善客运、公交场站建设,提高公交品位和服务质量。继续抓好中国—东盟商务区、凤岭片区、相思湖新区建设,完成领事馆区一期工程,全面建成并移交十二国商务联络部办事处。开工建设邕江老口枢纽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城市电网建设,完成23亿元投资。加强城乡供水排水、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园林绿化和环卫设施的配套建设。加快“城中村”改造。进一步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形成协调发展、齐头并进的城市建设发展格局。

强化城市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大力实施城市建设精品工程,继续深入持久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完善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与指挥系统,构建数字化大城管平台和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加快城市管理市场化步伐,探索推行社会化、物业化管理模式。明晰城市管理责任,健全“城区负责、专业队伍管理、社区服务、市民参与”的城市管理机制,实现城市管理高效化、精细化、规范化,使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市民生活更加方便,道路更加通畅,城市魅力更加彰显。

(四)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激发科学发展新活力

改革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努力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科学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深化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国资监管出资人制度,深化资产经营公司及产业集团公司的授权监管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体系。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抓好企业重组调整,放大国有资本功能。鼓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降低企业技术改造成本。推进困难企业改革,探索实施困难企业债权转股权工作。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加快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模式多样化。加快推进建宁水务、轨道交通、城建和产业等投融资平台建设,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建立投资项目后评价、重大项目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缩减审批范围,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

强化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扶持。全面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自主创新,实施品牌战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积极构筑中小企业服务和融资担保平台,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担保能力。要综合运用政府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切实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 战略重组和大项目建设。

优先发展科教人才事业。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是建设创新型城市、保证科学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要组织申报“国家科技示范市”,实施第四轮创新、重大科技专项和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推进工业产业创新、农业产业创新、民生科技服务支撑、节能减排科技攻关、知识产权战略等五大科技工程,开展企业创新能力、新农村建设、技术转移促进、科技进步惠民、科技素质提升等五大科技服务行动。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合理调整中小学校布局和结构,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整体提高师资水平,重点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和加强薄弱学校,建设200所农村义务教育示范学校,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职教攻坚计划。全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人才市场体系。加强人才小高地建设,积极培养、吸引、用好高层次创新人才。

(五)扩大开放合作,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把开放合作、招商引资作为保增长、促发展的重要措施,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集聚生产要素,努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加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力度,着力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推进“央企入邕”、“百企入邕”。突出产业链招商和面向珠三角、长三角及日韩、港澳台招商,拓展对欧美招商,认真做好重大节会招商。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大兑现”和集中服务活动,创新招商引资目标管理与考核办法,完善激励机制,形成合力,推进项目签约落地。深化多区域合作。加强与国内外经济区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区域合作成效。重点加强与“北钦防” 城市临海大工业及物流业的对接,发展产业配套项目、延伸项目及总部经济。

努力扩大外贸出口。落实国家和自治区鼓励出口的政策,帮助企业降低出口运营成本。支持优势企业到境外特别是东南亚设立营销网点、加工生产企业和售后服务机构。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加强大通关协作,创造良好通关环境。

(六)抓好财税工作,加大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

狠抓财税工作。全面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做好项目争取工作,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做大财源“蛋糕”。积极主动与国家和自治区对接,全力争取资金和政策等方面支持。综合运用政府信用、财政贴息、政府补贴等手段,吸引社会各类资金投入我市经济建设。继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积极探索财政性建设资金整合使用的有效途径,优化支出结构,扩大支出规模,集中资金保重点、办大事,放大财政资金的带动效应。高度重视税收征管工作,支持税务机关落实国家各项税收扶持政策,依法履行筹集财政收入、调节经济、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切实维护税收政策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加快金融业发展。继续实施“引金入邕”战略,制定出台促进金融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推进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争取更多的国内外金融机构落户南宁。加强政府、银行、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建立政府搭台的银企对接机制,促进政银企互利共赢。加强对金融业的协 调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发展运用信贷、信托、债券、股票、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多种融资产品,拓宽融资渠道。深化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开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建设试点工作。

(七)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加大节能减排攻坚力度。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完善节能减排的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狠抓污染减排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抓好重点能耗行业和企业的节能降耗。组织实施“广西工业百项节能技术推荐行动”,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化改造,全面加强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推进生态工业园区试点示范建设。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争创“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加快 “一山、一轴、二环、二网、六保护区、十森林公园、二十生态主题园、十三万生态公益林、十六万商品林基地”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城市生态环境。完成植树造林1.2万公顷,市区内植树200万株(其中大树20万株),新增公共绿地630公顷。加强重点流域综合整治,着力保护饮用水水源。继续推进城市内河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完成噪声达标区创建工作。开展重点区域土壤污染治理试点 工作。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加强湿地、地质环境、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

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探索建立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制度和财政贴息小额贷款扶助制度。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八)大力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认真贯彻落实就业创业富民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深入开展“全民创新全民创业”活动,加大支持和帮扶力度,优化创业环境,推动全民创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力推进统筹城乡就业,鼓励企业稳定和增加就业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突出抓好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工作,全年实现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万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万人。

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调整社会保险政策,帮扶企业度过难关。推进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困难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华侨农林场职工、农民工等群体的医疗保障工作。继续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 保险覆盖面,参保率达到80%以上;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以上。建立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切实抓好建筑领域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稳步推进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险工作。探索适合新型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办法。重视发展老龄事业,逐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加强老年优待工作。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进一步做好救灾救济、救残助残和移民安置工作。

着力解决群众住房困难。加快建立城镇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健全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积极推进经济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和农民工集体宿舍建设试点工作。推进华侨农林场、工矿区、城镇住宅小区及农村危旧住房改造,鼓励居民合理改善住房条件。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平安南宁”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构建“大防控”体系,创新城乡社区警务工作机制,依法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继续开展“大接访”活动,积极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全面落实矛盾纠纷“大调处”工作制度,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预警体系建设。重视和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违章生产行为。加强安全生产体系和机制建设,落实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生产主体责任,提高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加强事故防范工作,防止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 全监管工作。

坚持为民办实事。注重民生,贴近百姓,继续集中财力,实施2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详见附件),市本级财政安排46787万元,在社会保障、教育助学、卫生健康、公共交通、生态建设、促进就业、减贫脱困等方面,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使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九)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社会事业发展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大社会事业建设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实现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长效化、常规化。大力弘扬“能帮就帮”的南宁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舆论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办理好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广纳群言,畅通诉求,尊重民意,不断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落实“五五”普法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增强全民法律素质和法制观念。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提高公证质量和公信力。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 职工合法权益。

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南宁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的契机,加快创新文化事业发展体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强市县两级群众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及“农家书屋”建设,完成国家下达的乡镇文化站建设任务。加快“五馆合一”项目、新民族影城、南宁艺术博物馆、南宁民族艺术基地、孔庙、邕江历史文化长廊等一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出一批艺术精品,继续提升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水平。继续做好文物普查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古籍保护。

提高公共卫生水平。全力争创“国家卫生城市”,深入开展“健康南宁”活动。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开展卫生社区、卫生街道、卫生单位的创建活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及农村卫生三级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成疾控中心搬迁,加快市一医院综合楼等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卫生法制和监督工作。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扶持现代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统筹协调发展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办好面向东盟的系列国际体育比赛,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加快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进度,不断推进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积极促进新闻出版等事业发 展。切实加强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做好支持部队和国防建设工作,促进军政军民团结,巩固发展双拥工作成果,提高军警民共建水平。继续做好侨务、台湾事务、宗教、气象、防震减灾、测绘、档案、地方志、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

(十)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构建服务型政府

必须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抓好政府机构改革,探索执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着力提高政府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建设廉洁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更加注重依法行政。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提高行政效能。切实加强政府规章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坚决杜绝乱作为、不作为,做到令行禁止。全面推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把政府管理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坚持特事特办、能快则快,敢于负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更加注重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加强作风建设,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改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务信息化、电子政务、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和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大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强化目标绩效考核,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加大督查督办力度,保证政令畅通。加强“诚信政府”建设,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更加注重勤政廉政建设。坚持执政为民,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

务、廉政是第一保证、人民满意是第一标准的思想,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加强反腐倡廉工作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全过程,更加注重治本、预防和制度建设,严肃查处各种腐败行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奢靡之风,始终保持昂扬向上、锐意进取、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奋发努力,扎实工作,克难攻坚,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开创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

附件:

1、《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缩略语及名词解释.doc2、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xls3、2009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表.xls

第三篇:2005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

市长 林国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4年的工作回顾

2004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和市政协的帮助下,市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和依靠全市各族人民,团结拼搏,战胜了禽流感、严重旱涝灾害及煤、电、油、运不足等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年初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各项工作目标和自治区下达的经济发展“三突破”任务。据统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8.86亿元,同比增长13.20%;财政收入完成74.63亿元,同比增长22.2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3.65亿元,同比增长24.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60.76亿元,同比增长36.99%;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41亿元,同比增长15.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2.13亿元,同比增长73.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0元,增长9.10%;农民人均纯收入2466元,增加235元,增长10.53%;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0%以内。年内南宁市被评为“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关爱未来先锋模范城市”、“全国厂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和自治区第四轮文明城市。同时,各县区、各部门荣获省部级以上先进荣誉称号41个。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三大会战”成效显著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链不断形成和延伸,农产品的商品率和竞争力水平得到提高,特色产业和优势农产品较快发展。畜牧水产等养殖业发展势头喜人,肉类、牛奶、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7.26%、41.19%、2.26%和6.77%。无公害农作物基地面积达59.63万亩。农民增收是10年来增辐最大的一年。

农村基础设施“三大会战”成效显著。完成总投资3.14亿元。建成乡村道路92条797.19公里,解决了120多万人的行路难问题。完成农田水利建设93项,解决了6.75万人的饮水困难,改善了13.50万亩土地的灌溉条件。建成生态文明村100个,改善了2.82万人的居住环境。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效益明显提高

工业经济创“九五”以来最好成绩。全市工业投资45亿元,增长36.50%。更新改造投资40.25亿元,增长44.86%。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户,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60户。“工业强市百亿投资工程”项目进展顺利,累计开工建设66项,投产31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数达144.34,比上年提高22.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35.89亿元,增长35.89%。

“实力工程”取得新突破。两家企业销售收入突破20亿大关,销售收入南烟达22.27亿元,南糖达20.45亿元,另外,南化集团达9.12亿元,南南铝业达5.09亿元,这几家企业在我市工业企业中调整结构、技术改造、新品开发和改革改制方面均做出了表率作用。南糖云鸥牌白砂糖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实现了我市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

开发区龙头带头作用逐步显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华侨投资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78亿元,增长44.4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8.50%;完成更新改造投资8亿元,增长47.20%,占全市的19.90%。开发区成为全市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三、服务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商贸、旅游等行业保持强劲态势。“商贸活市百亿投资工程”进展顺利。大连万达、沃尔玛、王府井、百盛等知名商贸企业入驻南宁,为商贸业快速发展增添了活力。旅游业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6.56万人次,增长87.73%;接待国内旅游者 1386.91万人次,增长21.37%;旅游总收入73.07亿元,增长17.48%。

“放心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粉、肉、奶、药等“放心工程”顺利实施,评选出95家星级质量信誉等级单位,树立了一批食品放心工程品牌。建立了市、县区、乡镇三级蔬菜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实行蔬菜“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抽检菜样合格率达98.30%,广大市民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南博会”)来宾的食品安全得到保障。

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突破。政府门户网站不断完善,开发和完成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视频会议系统等一批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消防指挥中心智能化系统、交通管理指挥中心系统、宾馆饭店信息化改造、会展中心信息化改造、应急联动系统扩容升级。“南博会”通信保障与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等一批信息化建设改造项目如期完成。公共服务呼叫中心、政务信息网英文版、“南博会”网站、南宁糖业网等相继建成开通。

四、“三年中变化”目标基本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备项工作明显进步

继续全力推进“136”目标工程建设,“三年中变化”目标基本实现。去年是城市“三年中变化”的决战年,全年共开工城市建设“136”工程项目 110项,计划总投资122.73亿元,完成投资70.58亿元。其中,59个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服务“南博会”的36项重点工程全部按时建成启用。英华路等22条新建道路建成通车;永和大桥、竹溪立交桥等5座桥梁已建成通车,葫芦顶大桥等5座跨江桥已动工。会展中心一期配套、主建筑二期及宴会厅工程、民歌广场二期工程已投入使用。市容整治“1858”(“穿衣戴帽”)工程共205个子项目全部完成。新建8座垃圾中转站60座星级卫生公厕。完成石西垃圾处理工程并积极推进城南垃圾处理厂扩建工程。金桥客运站等4个交通场站项目、14项水环境整治工程已开工建设。小街小巷计划改造300条,实际完成351条。3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开工建设,300套廉租房竣工。市一医院改善就医环境工程取得初步成果。恢复、新建13个停车场。五象广场建成开放。全市36个长期停工建筑工程已处置35个。“136”工程三年总投资236.81亿元,建设329个项目,使 我市基础设施、市容市貌、人居环境等有了明显改观。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项工作明显进步。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进展顺利,全面完成相思湖、中国一东盟商务区等重大规划。完成“堤路园”等16项重点规划和65项市政规划。“广东商业街、香港街、澳门街”项目前期工作按计划推进。建设工程应公开招标项目招标率达100%、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达100%。实施了“三片一环七节点”园林绿化工程,完成了97条小街小巷的绿化建设。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出让收入完成20.12亿元,“招拍挂”工作和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工作顺利通过国务院联合检查组检查。旧城改造稳步推进,旧改项目开工建设面积107万平方米。加强城市管理,推进综合执法,对市区主干道、公共场所等市容重点保障区域实施高强度整治。房地产管理、住房制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五、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实行“一企一策”,通过采取破产关闭一批、转让重组一批和投入做大一批等形式,重点推进45家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市供销社10个直属公司的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成效明显。

各项配套改革稳步实施。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审批工作质量提高,群众对窗口审批办证工作的满意率在95%以上。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政府采购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积极稳妥做好原南宁地区393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75 家企业和38个直属事业单位接收工作,圆满完成了自治区交给我市的南宁地区撤地设市的行政区划调整中与我市相关的各项任务。同时,顺利完成在南宁市辖区内柳州铁路局部分事业单位剥离的接收工作。

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我市赴东盟、日韩、欧美、港澳台和福建、浙江、广东等地举办的各类招商活动影响广泛、成效显著。凭借“两会一节”平台,‘引进来”与“走出去”取得新突破,超额完成“双百亿”目标任务。全市内外资合同引进资金256.08亿元,增长101.21%;实际到位资金122.54亿元,增长105.23%。市属外贸出口总额完成2.63亿美元,增长73.30%。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新成 效。

六、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科技与经济结合日趋紧密。组织实施第二轮科技创新计划项目328个,重点培育扶持高新技术企业47家。实施农业科技项目101项,培育和发展带动千户以上的科技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11家。开展全国“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项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教育创新取得新成果。开展了“教育品牌创建年”和“课堂教学改革年”活动。“两基”攻坚扎实开展,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中考改革和职业教育稳步推进。规范学校收费管理,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费制”收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十四中埌东校区、白沙路学校、滨湖路小学竣工投入使用,中小学危房改造进展顺利。全市高考高分段考生数名列全区榜首。

文化事业繁荣兴旺。创作演出的大型歌舞《美丽壮锦》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反响。邕剧《开泰新声》、小品《灯下的女孩》等获得国家级奖项。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滨湖广场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和网吧专项整治活动,促进了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卫生工作成效显著。全力做好禽流感监测和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大卫生执法力度,组织开展了食品行业、公共场所和医疗机构等专项整治活动。“两会一节”期间,全程监控食品卫生安14.55万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37万个,组织劳务输出5.05万人,较好地完成了计划。

七、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显著。各级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执行人大通过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重大决策之前广泛征求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密切与各人民团体的联系。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复率均为100%。政府法制工作得到加强,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20件,发布政府规章6件、规范性文件156件;认真做好与行政许可法或上位法不相符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四五”普法教育深入开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社会秩序保持稳定。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和“侦破命案专项行动”,有效遏制各种刑事犯罪,确保了首府社会秩序的稳定。扎实做好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及时化解农村“三大纠纷”、城市拆迁纠纷、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等各类不稳定因素。抓好安全生产大检查,对煤矿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防隐患、花炮竹生产等进行了专项治理,取得明显效果。

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坚持以人为本、诚信教育为重点,组织开展了服务“南博会”全民道德教育活动;第五轮创建文明县区达标竞赛和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各项活动全面推进。“双拥”工作和军民、警民共建活动深入开展,军政军民全,全市没有发生一起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事件。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在各类赛事中获金牌283枚、银牌227枚、铜牌157枚。南宁市籍运动员周蜜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得羽毛球女单铜牌。成功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以及10项全国单项锦标赛。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人口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全市人口出生7.29万人,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指标内;计划生育率87.38%,提高1.03个百分点。率先在全区实行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实现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新突破,较好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任务。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5%,邕江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03%,城市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已经启动。

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参保面扩大,社会保险配套政策和社会化管理服务逐步完善。“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全面落实,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全部享受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户供养和特困户救济得到落实,实现了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全市共向28.97万户次、71.59万人次发放 低保金4277.90万元。救灾救济工作扎实开展,全市因灾倒房重建2912户、5888间,发放救济粮476.38万斤,救济灾民关系进一步密切。民兵和预备役建设得到加强。

机关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进行行政效能监察,全面实行政务公开,逐步推行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将民主评议行风、政务公开与行政效能监察考评范围扩大到68个部门和单位,有力地促进了机关和公共服务部门政风、行风的优化和转变。

2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已基本完成。(详见附件)

八、服务“两会一节”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服务“南博会”是我市2004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在不到一年的筹备期里,全市上下群策群力,奋力拼搏,为首届“南博会”、中国一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两会”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成功举办了2004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促进了中国和东盟各国的文化交流。“两会一节”期间,全市签订投资项目72个,总投资额282.92亿元,位居全区各市第一。签约“走出去”投资项目2个,总投资额800万美元;签订商品购销合同1056份,签约金额111.60亿元。“两会一节”的成功举办,为广西、为南宁打造了一个面向全国、面向东盟、面向世界的大平台。

一年来,我市审计、物价、统计、广播电视、机关事务管理、民族、宗教、科协、扶贫、口岸、人防、档案、老龄、气象、残联、市志、人事、社会科学、侨务、台湾事务、红十字会等部门和单位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工商、税务、金融、保险、邮政、电信、供电、烟草、铁路、民航。海关、海事、边防、国家安全、技术监督、药品监督、检验检疫等中央、自治区驻邕单位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市引进内外资、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增量创五个历史新高。我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是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和市政协的帮助下取得的,是全市各县区努力工作、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这些成绩的取得,也是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驻邕部队、港澳台同胞、广大爱国侨胞和境外友好人士的关心、支持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基础不稳固。二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工业总量依然偏小。三是煤、电、油、运短缺严重,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四是按照建设国际性现代化城市的要求,城市功能仍不够完善,城乡发展不平衡。五是社会就业矛盾依然突出。六是政府个别部门及工作人员作风不实、服务精神不够和效率不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与我们相关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有关。我们一定要以负责任的态度,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2005年的主要任务

2005年是我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继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第十个五年计划目标、衔接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发展的重要一年。今年政府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自治区党委八届五次全会、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当好东道主、服务“南博会”、推进大开发,建设大南宁,深入实施“农业稳市工程”、“工业强市百亿投资工程”、“商贸活市百亿投资工程”、“城建美市百亿投资工程”、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动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努力建设国际性现代化城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外贸出口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5%;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在 10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10/1000 以内;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体现了加快发展、实事求是和积极稳妥的要求,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埋头苦干,加倍努力,争创一流,能快就不要慢,力争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2004年的实际增长率。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解决“三农”问题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发展特色、生态、标准化农业为方向,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在巩固发展优质谷、蔗糖、水果、淀粉、蔬菜、桑蚕。水产、畜牧、林产和乳品十大产业的基础上,着力建设特色农业经济带,提高农业规模化程度。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重点促进禽畜业、水产业、乳品业、蔬菜类、水果等产量有较大增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产品质量,力争新建3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认定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10万亩以上;畜禽生产基地认定20个;水产养殖基地产地认定20个面积2万亩。积极发展规模养殖,力争新建家禽养殖小区300个,带动养殖户3900户,新增出栏家禽4500万羽。发展罗非鱼加工出口养殖基地2万亩。新建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5个,发展肉牛养殖小区5个。畜禽免疫率达100%。

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推进优质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培植龙头企业,发展各种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促进农村的分工分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争取有30%以上的农户进入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发展壮大专业营销队伍。有针对性地开辟终端销售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建设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拓宽转移渠道,以劳务输出为重 点,引导农民就地就近转移,由从事种植业向养殖业转移、向二三产业转移,由农村向小城镇,向县、市、外省转移,年内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20万人,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三大会战”建设。计划总投资3.95亿元,其中市本级投入 2亿元,县区筹措 1.95亿元,力争完成乡村道路157条817.45公里,实现乡镇全部通柏油路,构建以乡镇所在地为中心,以县城为节点,贯通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公路网,为打造大南宁“一小时交通经济圈’奠定基础。重点抓好水库除险加固26座、水毁工程修复53项、大型灌区渠道硬化131.42公里、人畜饮水工程92项等,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完善扶贫开发机制。抓好生态文明村建设,力争建设生态文明村100个、农村沼气池3万座,逐步实现农村绿化美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庭院经济效益化。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继续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解决“三次”问题,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大战略举措。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增强县域自我发展能力上。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县域工业经济结构。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搞好农副产品深加工。以提高规模化、市场化程度为重点,积极引导农民因地制宜确定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品,集中连片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和无公害农产品,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带。推进农村城镇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坚决纠正损害农民土地利益的行为。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加强农村“两工”(劳动义务工、劳动累积工)管理,规范“一事一议”,抓好减轻农民负担各项制度的落实,确保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不反弹、不出现恶性案件和严重群体性事件。

二、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

以项目为载体,加大工业投入。继续实施“工业强市百亿投资工程”,加强重点项目的策划、跟踪、协调工作,促进规划落实,加快 形成产业优势。继续优化工业结构调整,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推进100项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其中:续建重点项目50项,总投资96.57亿元。重点抓好南宁电厂和年产20万吨铝板带项目两个特大工业龙头项目的报批和开工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华润集团水泥项目、浮法公司新型OLC节能无机材料生产线等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南博会”,民歌节等经贸交流平台,立足优势产业和重点工业项目,加快推动铝加工、制糖、制药、造纸、化工等方面的改造和重组,继续支持南烟技术改造。

进一步抓好开发区和工业规划区建设。各开发区要抓紧完善规划和机制,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注重引进具有产业带动优势、产业关联效应和配套协作功能的重大工业项目,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积极引导各开发区按循环经济模式进行规划和建设,帮助南宁高新区、南宁经开区这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继续做强、做大,形成我市开发区的龙头。严禁高耗能、高污染、效益产业发展,鼓励发展节约型、节能型工业。青秀山管理区、中国一东盟经济园区、相思湖管理区及六景工业园区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创新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加强规划,合理布局,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积极推进已批项目的建设。要继续研究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发展新的县区工业规划区,通过招商引资、多元投资、财政资金引导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加快各县区工业规划区的发展。

继续实施企业“实力工程”、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巩固和发展现有的重点优势企业,扶持重点优势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积极培育和扶持重点名牌产品,进一步扩大工业名牌产品数量。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开发能力、核心竞争力,提高平均销售收入水平。力争新增销售收入超过25亿元的企业2家,10亿元的企业2家,5亿元的企业1家。

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调控和服务。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煤、电、油、运的供应。根据电力供需和紧缺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枯水期的电力供应及利用工作。充分利用水利资源,规划发展小水电,鼓励企业发展和改造自备电源。进一步加强计划用电管理和用电预告,加强电力调度和用电稽查。综合平衡,尽可能保证学校。医院、重点企业、居民、公用事业单位、优势企业和重点工程用电。缓解交通运输压力,帮助企业尽量降低运输成本。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和投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抓好已竣工的重大项目尽快投产达产,发挥效益。引导企业以国家宏观调控为契机,抓好生产,扩大销售,提高效益。

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各类工业规划区建设构建城市经济发展新格局,把各类工业区、乡镇企业小区作为城镇新区来规划和建设。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以产业兴镇。结合乡镇撤并扩大城镇规模,推进城镇化进程。

三、改造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

抓好商圈建设,搞活商贸流通。按照发展“两区两带两级城镇”商业布局的思路,认真做好城市商业中心区、区域性商业中。心区、特色商业街、社区商业中心及邕江经济带、快速环道经济带及县。乡镇的商圈建设,改造提升商贸流通、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培育和发展一批重点大中型商贸企业、商场和专业批发市场。继续实施“商贸活市百亿投资工程”、重点抓好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化商场和专业市场建设,促进商贸流通的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建成一批功能齐全、设备现代化的综合性物流项目。进一步完善江南、安吉。金桥、玉润四个物流园区总体规划,年内力争引进一批龙头物流企业在园区落户。继续扶持各种新型商业业态和流通组织形式的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连锁企业、国际国内知名品牌进入我市,引导各类企业采取同业连锁、特许加盟等方式经营,培育一批具有综合服务功能和较强销售、扩张能力以及价格影响力的大型连锁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专业店、加盟店,使连锁经济占全市消费品零售中的份额达到22%以上。加快会展经济发展,打造一批会展品牌。继续培育和发展社会需求多、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业。

积极建设大南宁旅游圈。以建设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为目标,科学合理制定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抓好青秀山等旅游重大项目的开发,整合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企业,增强南宁整体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形成大南宁旅游圈。做好旅游资源和旅游形象的推 介和展示工作,进一步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特别是加强与泛珠三角区域及大西南各省市和境外的日本、韩国和东盟各国的旅游合作力度,积极争取国内外客源。

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以建设区域性信息中心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社会信息化、领域信息化、行业信息化工作。抓好电子政务三期工程、“南博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城市应急联动系统三期工程、信息中心大楼等一批重要信息化项目建设。抓好信息技术在重点单位、行业以及社会公共领域和农业、农村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努力提升产品竞争力和企业形象。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鼓励各类资金投资信息产业和软件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构筑国际性现代化城市框架,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龙头作用。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城市规划的编制与报审,完善相思湖新区、道路桥梁和堤路园交通组织、重点城镇等专项规划,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强化城乡规划的统一管理,统筹“大南宁”建设。

继续推进“136”工程项目建设。突出邕江“堤路园”工程、城市路桥建设和旧城改造、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相思湖新区建设四个重点。快“堤路园”工程建设,完善邕江两岸城市道路及滨江绿地景观,带动沿江经济发展。继续推进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加快4环8条对外放射道路及“五横三纵”的城市主干路网系统建设,加强主城与副城的交通联系,完善大南宁的交通框架,加快市内邕江5座大桥和城市立交桥建设,改造一批交通拥堵路口,改善交通节点。全面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今年要开工建设80万平方米,竣工 50万平方米,以解决中低收入者及被拆迁户中符合享受经济适用房条件的市民住房问题。加快相思湖新区启动区10条道路和绿地建设、大学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中国东盟商务区”、“广东商业街”、“香港街”、“澳门街”等项目建设,完善服务“南博会”设施。

加快建设事业发展。进一步抓好建筑市场秩序的整顿、规范和监管工作,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建立廉租住房专项基金,健 全住房保障体系。加大危旧公房改造及直管公房安全整治力度,提高居民居住水平。建立房地产业发展的预警预报及宏观调控机制,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坚持市场化运作方向,拓展和用活城市建设政策。发展市政公用事业。加强城市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实施,推进污水处理产业化。做大做强南宁建宁水务集团,加快进行培育上市工作。新建先进高效垃圾中转站一批,建设和完善一批环卫后方基地。建立道路、地下管线信息平台。

搞好园林绿化。继续抓好“1858”园林绿化建设和改造,加大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力度,确保三项绿化指标稳步增长。加快“花花世界”园林产业园区建设。对已建成的城区广场、游园、街头绿地进行全面整治。继续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和单位庭院绿化达标活动。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完成南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和上报工作,加强建设用地预审,加大土地收购储备工作力度。确保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全面推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加强地质矿产资源管理。加大对违法占地案件查处力度。积极推进旧城成片改造,做好旧改项目的筹备、招商和实施工作。加强项目建设的动态管理,完善项目建设的管理程序,建立依法拆迁改造的惠民工程示范项目。

加快相思潮新区建设。围绕启动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道路路网的建设,完善大学园区的水、电、通讯管网建设,做好大学园区、启动核心区已征土地的“三通一平”工作。启动可利江综合整治项目。做好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妇女活动中心、市博物馆等重大项目的选址、规划、征地拆迂、建设等前期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策划、包装、推介相思湖新区。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对第二批300条小街小巷实施“穿衣戴帽”、依法拆除所有的违章户外广告设施,清理临时摆卖摊点。完善市政管理法规,加强对市容环境卫生、静态停车、城市管线、城市垃圾的管理,解决市容环境局部“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加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提高城市现代管理的科技含量。

五、充分运用“南搏会”平台,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举全市之力抓好服务“南博会”的各项工作。按照“五个一流” 的目标要求做好第二届“南博会’书务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办展模式,尽快形成“南博会”良性发展机制。及早做好“南博会”的服务方案、计划和安排。加强城市道路。桥梁、饭店、宾馆等相关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软硬设施条件。认真做好东盟各国、泛珠三角区域、南贵昆经济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及环北部湾经济圈发展战略研究,选准对接项目。积极推动中国一东盟商务区、中国一东盟经济园区、东盟物流园区等相关项目建设。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招商引资发展。完善招商引资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拓宽外来投资的领域和规模,力争今年招商引资实际完成数增长50%。境外重点拓展东盟、港澳台、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市场,境内重点巩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等沿海发达地区,拓展环渤海湾经济区。全面推进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国企改造与重组、城建、商贸服务业、农业等各领域招商。工业招商工作以项目招商、存量招商、大企业招商为重点,加大对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招商力度。加强招商重点项目的跟踪与协调,努力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与泛珠三角经济区城市合作,主动接轨广东,推进优势资源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国企改造、商贸物流等方面合作。加强与香港、澳门在服务贸易开放、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方面的合作,以积极的姿态加快融入粤港澳经济圈;加强与南贵昆经济区和南北钦防经济区的合作,进一步完善南宁作为西南出海大通道的服务功能,提高合作水平。

努力扩大外贸出口。充分利用“南博会”双向促进中国与东盟开放的有利条件,采取更有力措施扩大外贸出口。以出口加工区作为吸引国内和东南亚及其它国外客商投资和商务交流的平台,扩大加工贸易出口,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及制药、机电一体化、农产品深加工为特色的优势产业,带动工业经济、农业产业化和出口贸易发展。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六、大各项改革力度,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抓紧制定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总体规划。调整优化市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完善授权经营制度。以投资主体多元化为重点,积极推进国有经济的改革和发展,重点做强做大上市公司,大力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抓住有利时机,做好不良企业关闭破产工作。

继续完善各项配套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切实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减免农业税的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不反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率。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及机构改革,加快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加大对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的支持力度。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充分发挥其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作用。做好投融资体制改革、供销合作社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乡镇撤并等工作。

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完善我市相关配套政策,为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和健全管理机制,放宽市场准入,全力支持民营企业朝有利于社会和经济方面发展。对于民营企业发展科技类、优势传统制造类、外贸出口类项目等给予大力支持。用好用活自治区每年扶持中小(民营)企业专项资金,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国家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提供配套等。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评级和信贷制度。对民营企业的项目建设用地,各级审批单位在合法前提下给予大力支持。

七、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改善人民生活

加强财税工作,集中财力办大事。财税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培植财源、增收节支和完善财政体制上,尤其要重点做强支柱财源、开发替代财源、培育新的财政收入增长点。同时,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努力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优先保证政权运转、工资、社会保障以及工业、农业、科技、教育等重点支出的需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强化管理,健全财政监督,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加强资金筹措力度,集中财力搞好“136”工程和服务“南博会”工程。进一步完善市、县、区财税体制。

切实提高就业再就业工作水平。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 出的位置,大力推进经济和就业同步增长良性互动。积极发展社区就业,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扩大就业总量。进一步落实再就业政策,完善援助困难群体再就业工作机制和公共就业服务机制,为劳动者提供一站式、一条龙、全方位、零距离的优质服务,全面提升就业再就业服务水平。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规划启动南宁高级技工学校建设,为提高劳动者就业素质创造更好条件。

加快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继续巩固“两个确保”,规范和完善城市“低保”工作。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各类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保险参保率,促进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加大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力度,提高征缴率。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机制和医疗保险政策。启动“金保工程”,为群众提供直接的社会公共服务网络。启动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工程。适当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并进一步规范管理,完善审批程序。继续抓好福利机构和“五保村”建设,落实五保供养和优抚优待政策。重视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建立健全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社会特殊群体和特困家庭的基本生活。启动农村医疗救助,完善城乡临时救助,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水平。认真做好救灾救济工作。

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在抓好全面工作的同时,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过筛选、论证,今年继续安排2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

1、完成江南“堤路园”工程。

2、农村“三大会战”工程投入2亿元,完成建设157条817公里乡村道路和26座水库除险加固。

3、打通友爱南路等一批断头路、瓶颈路。

4、继续修建、改造市区小街小巷300条。

5、完成三津水厂一期工程建设。

6、完成竹排冲整治一期工程(埌东污水处理厂至市中级法院段)。

7、新建公共停车场8个。

8、开工建设80万平方米、竣工5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

9、创建60个文明社区(平安小区)

10、扶助3000名贫困生读书。

11、为20万名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12、各城区建设或完善一个三级以上图书馆。

13、修复或重建5个历史文化景观项目。

14、实现村村(5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

15、为困难市民和农民免费治疗肺结核病。

16、为5000对农村新婚夫妇免费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工程。

17、适当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

18、完成10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

19、解决7个县级法庭及80个公安派出所办公用房。

20、新建3个消防站,新安装150个消防栓。

八、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进科技事业发展。实施第三轮科技创新计划,培植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认真组织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和专利战略,继续抓好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项试点工作。不断建立健全技术标准支撑体系,积极鼓励发明创造,保护知识产权。实施“星火富民工程”,加强科技服务县域经济,有重点地培育、引进、推广一批应用面广、有一定影响的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抓好科技“创先”活动,促进市、县区、乡镇科技进步。

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实施农村教育“312”工程,加快推进“两基”攻坚,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确保隆安、马山两县年内通过自治区“两基”达标验收、上林通过国家“普九”验收、宾阳通过自治区“两基”复查。做大做强优质教育资源,加快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步伐,扩大高中阶段优质教育(含中等职业教育)和初中后职业培训的规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快相思湖大学园区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市场机制,将学校后勤逐步社会化。稳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人才工作。强多层次人才队伍和人才小高地建设,加快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优势明显的高层次重点优势学科专业人才群体、专业技术带头人群体、中青年科技骨干群体和支柱产业人才群体。制定实 施“南博会”人才开发计划,重点培养“南博会”服务型人才,推进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开发。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才市场,推动人才流动,落实促进人才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促进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繁荣绿城文化,继续办好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推进文化精品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抓好新民族影城、孔庙、市博物馆等建设,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和文物保护,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发展卫生事业。开展创建国家级卫生城活动。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加大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的规范化管理和推进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高度重视非典等重大疫情的预防控制,切实预防和控制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重大疫病预警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逐步构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和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体育产业。做好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南宁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南宁市第七届运动会等赛事筹办工作。促进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社会科学事业发展。进一步做好档案、修志、气象、防震减灾等工作。关心支持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重视做好老龄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发展民族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维护民族团结。进一步抓好对台和侨务工作。抓好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工作和人民防空建设。深入开展双拥模范创建活动,积极为当地驻军做好后勤保障和服务,做好军队转业干部、退役士兵安置和拥军优属工作,增进军政军民团结。

加强人口、资源、环保和生态建设工作。继续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三结合”工程,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依法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依法加强资源管理与保护,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资源,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继续推进以农村沼气为重点的生态能源建设,抓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加快退耕还林、珠江水系防护林、生态公益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全面组织开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工作,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防范和控制新的环境问题。组织开展城市、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快城市内河的综合整治。开展清 洁生产活动,从源头控制污染。组织实施和落实中心城市工业企业结构调整和搬迁改造,基本解决第一代工业污染环境问题。积极做好“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的申报工作。

九、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进一步加强依法治市工作。坚持依法治市,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及时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爱国人士的联系。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和政务公开制度,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拓宽社情民意反馈渠道,积极推行社会公示、听证和专家咨询等制度,健全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质询和民主评议等制度,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落实“四五”普法规划,增强全民尤其是国家公务员的法律素质和法制观念。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着手创建“平安南宁”、“和谐南宁”,全面开展仓建“平安乡镇”、“平安街道”、“平安社区”、“平安村屯”活动。继续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切实整治治安乱点,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及时处置群体性事件,继续调解处理好农村“三大纠纷”,积极化解城市拆迁征地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妥善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控制目标体系和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加大对煤矿和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整治力度;加强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农机运行、水上交通等安全专项整治,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继续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今年力争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目标。加强以创建文明社区为重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进以创建“中国绿城”和“服务‘南博会’、树文明新风”系列活动为 载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加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弘扬科学精神,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机制,健全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决策的渠道。认真抓好“十一五”规划体系制定工作。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按照“职权法定、依法行政、有效监督、高效便民”的要求,实行政务公开,努力建设行为规范的法治政府。转变职能,改进经济管理方式方法,切实加强社会管理。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和完善政府有关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政府及部门的行为。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强化行政层级监督。

加强政风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责任考核办法,增强工作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继续深化反腐败三项工作。全面落实中央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尤其严格遵守中纪委三次全会提出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规范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强化服务和诚信意识,重视和加强公务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不断提高行政能力。

各位代表,建设国际性现代化城市的伟大目标任重而道远。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思路不改、镜头不换、自我加压、埋头苦于、克服困难、负重奋进,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2005年的工作目标。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支持和信赖。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为在全区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奋斗!

第四篇:2010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2009年2月12日在百色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是大事多喜事多的一年,也是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新成绩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族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常委等中央领导同志到广西、百色视察指导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同心同德,克难攻坚,顽强拼搏,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保持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416.2亿元,增长13.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3%、74.2%和20.5%;财政收入55.1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5.5亿元,增长11%;城镇化率达31%,提高1.2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0%和1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5亿元,增长2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69元,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2820元,增长14.5%,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城镇新增就业1.9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人口自然增长率6.8%。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多方面的严峻挑战,我们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北京奥运会、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等为契机,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全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一)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全市1000万元以上新开工、续建竣工项目464个,完成投资255.5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8.5%。华银氧化铝一期、靖西氧化铝一期、平果氧化铝三期和林场煤矿投产,那吉航运枢纽竣工,银海铝二期完成扩建;百隆高速公路、田德铁路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右江鱼梁航 1 运枢纽、田阳华润水泥、那坡信源铝、田东锦盛化学铝等重大项目启动建设;云桂铁路、百色至(贵州)黄桶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二)广西新工业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全力实施“千亿铝产业工程”,不断推进新工业基地建设步伐。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64亿元,增长29.6%;实现工业增加值189亿元,增长23.7%;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2.8%,拉动经济增长9.8个百分点。氧化铝产能达500万吨,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电解铝产能达60万吨,铝深加工达30万吨,铝产业完成产值160.3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5%,铝工业基地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强优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市产值超亿元企业达62家,同比增加17家,完成工业产值321.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9%。铝产业龙头拉动效应显著,继中国铝业、广西投资集团之后,山东信发集团、杭州锦江集团等大型铝业新开发主体相继进入。工业园区经济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81.7亿元,增长52.5%;自治区A类园区由2007年的2个增加到2008年的4个。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9个县(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两位数,德保、靖西增速分别达到409%、126%。

(三)城镇建设管理取得新变化

围绕城镇建设管理“一年新变化,两年中变化,三年大变化”的工作目标,“一年新变化”的目标基本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清洁工程”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顺利通过“自治区卫生城市”验收。城市土地和规划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拉域大桥、站前大道中段、桂林街和东合一路延长线等路桥建成通车;污水处理厂、进城大道、环岛一路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城建项目融资渠道不断拓宽,采用BT和BOT等投融资模式进行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效,中德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项目加紧对接,利用亚行贷款获得国家立项;城市建设投资增长较快;右江河谷城镇带建设稳步推进,城镇供水供电、排污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五乱”现象得到有效治理,除“四害”顺利达标。

(四)“三农”工作取得新成绩

加大“三农”支持力度,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继续实施“十个百万亩工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产在大灾之年仍然保持稳定增长,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粮食和肉类生产稳中有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良种良法进一步推广,标准化种植得到新发展,新增7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右江大型灌区、岜蒙水库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小型农田水利等建设完成。百色水利枢纽库区移民搬迁工作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试点成效明显,市级试点村屯从12个扩大到58个。农民政策性收入8.58亿元,人均收入258元,增长50%。

(五)商贸物流和旅游业又有新发展

物流基地和专业批发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快,田阳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隆林煤炭物流基地、田东综合物流园等建设进展顺利;“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继续推进,新增300个乡村农家店。红色旅游持续升温,绿色旅游继续兴旺,民俗文化旅游日益活跃;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旅游项目投资额达4亿多元;靖西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县、凌云创建广西优秀旅游县工作取得新进展,大王岭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全市国家4A级景区达5个;金融、保险、通信、中介等现代服务业有了新发展。

(六)对外开放合作迈出新步伐

成功举办中国—东盟(百色)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会暨百色商品交易会、百色—越南高平省经贸合作洽谈会、中国龙邦—越南茶岭口岸首届边境交易会,组织参加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与柬埔寨贡布省缔结国际友好省市,与云南文山州结成友好市州,与东盟国家和地区的科技贸易取得实质性进展;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03个;实施项目到位资金167.8亿元,增长29%;新批外资项目12个,合同外资额1.1亿美元,增长129%;实际利用外资额4425万美元,增长336%。边境贸易日益活跃,口岸经济不断壮大,进出口贸易额4.89亿美元,增长11.3%。

(七)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 民生工程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民心工程、桂西五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进展顺利,雨雪冰冻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全面完成。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亿元,增长58.04%。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支农资金11.21亿元,增长90.32%;落实种粮农资综合直补资金1.63亿元。教育惠民措施加大,44.67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16.66万名寄宿贫困生获得生活费补助。医疗卫生惠民取得实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启动,新农合参合率达86.3%。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五项社会保险参保53.4万人次。发放城乡低保1.3亿元,保障人数达21.9万人。建设廉租住房3.86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57.88万平方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23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10.6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5.1万人。为民办十件实事基本完成。

(八)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进步

科技工作不断加强,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验收,百色市现代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被科技部确定为广西首个国际科技合作培训基地;中国—东盟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交易中心开工建设;右江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和“全国科技富民强县”称号;田阳县那生屯成为全国四个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之一。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巩固,示范性高中建设成效显著,职业教育攻坚工作稳步推进,高等教育取得新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自治区下达指标内。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繁荣活跃,壮族歌剧《壮锦》成为向自治区成立50周年献礼的艺术精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大力推进。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百色站传递活动、CBA篮球季前赛、首届中国—东盟CBO篮球赛、全区第六届农民运动会和全市大学生运动会。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明显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行政监察、审计、人事人才、统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地震、测绘、气象、水文、社会科学、地方志、档案、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取得新成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推进。信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不断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过去的一年,我们遭遇了雨雪冰冻灾害、洪涝灾害和环境污染事件,发生了“7.21”特大矿难。面对灾害和灾难,我们全面动员,奋起抗灾抢险,确保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住所、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得到救治;组织灾后重建,尽快恢复生产;迅速果断处置和化解了突发事件。

过去的一年,年初受周边国家通货膨胀和第三季度以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冷静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积极应对,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措施,采取有效办法,出手快、出拳重、措施准、工作实,加快推进在建项目,争取到一批新项目;实施积极的财税扶持政策,增强金融对企业的信贷投资支持,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切实做好返乡农民工工作,帮助解决就业和生活。

过去的一年,我们以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行政效能有新的提高;严格依法行政,加强廉政建设,政府的执行力、控制力和公信力进一步增强;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法律监督,加强同人民政协的联系,提高议案、建议和提案办理质量;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残联等人民团体更好发挥作用。

第五篇:2010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资料

资料: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0-04-07】 【作者/来源 / 】

——2010年2月23日在南宁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市 长 黄方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环境和经济形势极为严峻复杂的一年,也是我市逆势而上辉煌成就的一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动为统领,以开展“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和“党组织服务年”活动为载体,把“保增长、保民生、保定,保持发展良好势头”作为最大的政治和最紧要的任务,以“四个非常”克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加深、灾害不时发生等困难,在应对挑战中化危为机,在推进创新中破解难题,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较好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预期目标,全市呈现经济发展好于预期、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民族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在广西的城市首位度进一步提升。

——生产总值149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高于预期目标2个百分点,连续8年实现两位数增占全区比重由上年的18.35%提高到19.38%。

——财政收入231.37亿元,增长21.03%,高于预期目标3.03个百分点,在全区各市中率先突破两元,占全区比重由22.67%提高到23.9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3.91亿元,增长50.54%,高于预期目标30.54个百分点。

——全部工业总产值1175.76亿元,增长12.13%,低于预期目标10.87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7.01亿元,增长19.84%,高于预期目标1.84个百分点。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42%,比预期目标多降0.42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4.1%预期目标多削减0.1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排放量实现零增长,完成预期目标。

——外贸出口23.84亿美元,增长50.28%,高于预期目标25.28个百分点。

——直接利用外资2.78亿美元,增长23.36%,高于预期目标8.36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54元,增长12.52%,高于预期目标0.5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4521元,增长12.99%,高于预期目标2.99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1.8%(预期目标为上涨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7.38万人,比预期目标多增1.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6%,低于预期目标个百分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8.45‰,低于预期目标1.55个千分点。

去年,我们主要抓了十个方面工作:

(一)抓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大关。我们在全区率先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成立专门机千方百计落实项目,下大力气破解征地拆迁等难题,通过项目集中审批对接协调会和月月组织重大项目(竣)工仪式等“非常措施”,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首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在基数较情况下投资增速创14年来新高,比上年提高26.76个百分点,比预期目标高30.54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到“十一五”规划和科学发展三年计划投资目标。年内施工项目4691个,新开工项目3713个,续建项目个。其中,推进自治区层面统筹重大项目65个,完成投资97.85亿元;获国家下达四批扩大内需中央项目774个,开工项目772个,年内竣工项目301个,完成投资17.63亿元。

(二)抓内需,城乡消费保持全区首位优势。我们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会,营造商业氛围,范市场秩序,培育消费热点。通过开展月月美食节、房产展、汽车展、消费购物节等活动,实施“万村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推进“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下乡”、“乡村旅游”,促进了城乡消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区的四分之一强(其中汽车零售额114.56亿元)。全年销售商品房7万平方米,增长50.9%,销售额333.45亿元,增长74.26%,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创历史纪录;接待入客12.27万人次、境内游客3071.13万人次。物流体系初具规模,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南宁东盟工业原料产品物流城(华南城)、广西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等建设加快。

(三)抓出口,对外贸易逆势而上异军突起。我们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支持出口的有关政策,克国际市场低迷外需萎缩带来的困难,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降低出口成本,增强抗风险力。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参加广交会等国内外展览会,开拓国际新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扩大电、高新技术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去年新增出口企业200多家,全市(属地)外贸进出口总额27.88元, 增长49.34%。其中市属企业完成进出口24.78亿美元,增长79.81%;出口21.1亿美元, 增长83.7占全区出口的28.48%,比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为广西外贸出口增幅首次在全国领先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抓工业,完成技改投资刷新历史纪录。我们及时出台扶持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安排3.5亿业发展资金、7亿元工业用地储备资金,用于保增长、调结构和帮助企业平稳渡过金融危机,有效遏制生产下滑趋势,产值增速持续回升。去年头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仅为5.88%,比上年同期回18.97个百分点,到12月当月增幅回升到27.18%。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76.97亿元,增长13.4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对250多家企业实行“一对一”、“一盯一”贴身服务,帮助企业找市场、谋发展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企业技术产品升级换代,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做做强支柱产业,全年新增亿元企业31家,全市亿元企业达到224家;加大银企合作的协调力度,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完成191.02亿元,增长54.84%,刷新历史纪录。工业园区发展加快,全市14个工业园(集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6.58亿元,增长28.7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2% 业企业效益逐步好转,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45.53亿元,增长16.11%;实现利税89.70亿元,18.67%;实现利润33.99亿元,增长14.29%。工业节能降耗成效显著,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2.8%,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3.92%的任务。

(五)抓三农,农民收入增幅首超城镇居民。我们进一步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公共财政和新增财力向“三农”倾斜,市财政安排农林水支出18.20亿元,增长36.74%,高于全市经常性入增幅24.51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9.48亿元,增长5.8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均可支配收入增幅0.47个百分点,实现历史性突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在稳定粮食播种面扩大良种覆盖面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业、水果、畜牧水产、食用菌等优势产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3.公顷(其中超级稻8.38万公顷),增长1.1%,粮食总产量207.6万吨,增长2.87%,再创历史新高,播种面积和总产均居全区第一;水果产量104.52万吨,增长42.96%;肉类产量58.36万吨,增长6.46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全市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5.2万人,转移就业新增9.9万人,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建成农村公路566公里,实施水利建设项目871项,66座病险水库除险工程全部动工,完成农村饮水工程370项。城乡风貌改造一期工程进展顺利,落实资金2.21亿元,完百高速和机场高速公路沿线73个行政村、1个园艺场共7934户的房屋外墙改造202.73万平方米、坡屋改造10.52万平方米。

(六)抓城建,提升中国绿城建设中国水城。我们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城建投资完成2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32.81亿元,增长69.3%,为历史最好成绩。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南宁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通过自治区审查,上报国务院待批;《南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年)》大纲已获国土资源部批复;《南宁港总体规划》通过交通运输部和自治区政府联合审查;中国水城市综合交通、电力、铁路枢纽等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城市路桥、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宁大桥、长湖立交桥建成通车,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试验段开工建设;电网建设完成投资23亿元,供电较上年提高近50%;供水技改力度加大,供水能力和可靠性得到提高。五象新区建设加快,广西体育中主体育场基本建成;广西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铜鼓博物馆、美术馆等重大公益性项目开工建设。凤岭区建设初具规模,中国—东盟国际商务区基本建成;火车东站等一批重大项目动工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推进,进一步做好“树文章”和“绿文章”,植树212.3万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提升中国绿城形象动“中国水城”建设,做好“水文章”,18条城市内河综合整治持续推进,南湖—竹排冲水系环境综合整治民歌湖工程动工建设;市县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扎实推进,制糖、淀粉、酒精、造纸等行业能减排成效明显,荣获环境保护领域最高社会性奖励——中华宝钢环境奖。城市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分发挥“数字城管”功能,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城市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七)抓改革,投融资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我们积极探索发展新思路、新办法,推进体制机制改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建宁水务投资集团、城建投资集团、通水利公司、产业投资公司等投融资平台,全年项目融资362.98亿元,比上年多222.4亿元;建宁水务团成功发行7年期8.5亿元企业债券,实现我市企业发债零的突破;城投总公司10年期15亿元企业债行工作按计划推进。创新工业园区(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模式,采取“市统贷、县(区)用县(还”方式,获批19.06亿元贷款。创新城建工作理念,以BT、BOT模式引入大企业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迁安置房建设,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利用社会资金试点;推行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深化财政体改革,扩大部门预算范围,加强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加快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建设,推进国库集中支改革,在市本级预算单位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创新政府采购管理体系;建立各级财政对民生和公服务领域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民土收益和财产性收入;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完成外业勘界43.4万公顷、发证26.67万公顷,超额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

(八)抓开放,区域性国际城市迈出新步伐。我们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建成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并通国家验收,实现封关运作,使我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深化多区域合作,利用中国—东博览会平台,扩大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利用桂港、桂澳、桂台和泛珠三角省会城市经贸合作平台,扩港澳台和珠三角地区企业在我市的投资规模,成功引进华润中心等一批大项目落户南宁。全市共引进内资合同项目889个,合同引进资金848.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51.91亿元。深化对外交流,国际城市重标志之一的外国领事机构增多,驻邕总领事馆达5个,在国内城市排第五位,领事馆区一期工程竣工,埔寨、老挝和缅甸总领事馆入驻办公;组团到缅甸等国进行友好访问,赴印尼和越南参加商品博览会和游节,推动与东盟国家的经贸旅游文化交流;与缅甸仰光市、美国商业市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关系,与缅内比都市等4个外国城市建立友好交往城市关系;2009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走进北部湾—2009年外华商合作开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大型活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等国际性活动先后在南宁举

(九)抓民生,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我们坚持以民为本,努力让全市人民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果。一是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市本级安排民生支出资金33.9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34.42%。基本完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强就业信息发布和就业指导,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完善;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把在校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点,基本实现社会保险政策上的全覆盖,首创住房公积金可用于重大疾病治疗补助;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第二批“整村推进”帮助4.5万名贫困农民脱贫;加强库区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二是科技支撑作用日益突出,组织实施产业重大科技专项10项,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入广西创新型企业8家,取得科技成果692项、增长29.59%,有15项获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连续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被确定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三是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义务教育的障能力得到提高,全市有62.73万名农村、18.83万名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2.58万名进城务工农民享受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启动,10所学校新校区陆续建设;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明显增强。四是文化建设成绩显著,成功举办地飞歌晚会”等多场重大演出活动,《旅店夜话》荣获第三届全国小戏小品大赛专业组一等奖;实施文民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举办南宁兵变纪念展;文化市场健康发展。五是生事业不断发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自治区复检;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医药卫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较好应对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六是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公共体育设施得到改成功举办了国际龙舟邀请赛、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体育赛事;我市运动员在第十一届全运上夺得1.5枚金牌、1枚银牌和0.5枚铜牌。七是人口计生工作稳步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控标。

(十)抓和谐,首府社会稳定城市再获殊荣。一是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和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先进城市”等称号,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延伸和拓展。二是“平安南宁”建设推进,坚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和领导干部“公开大接访”活动,坚持24小时开“12345”市长公开电话,加强行政复议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设立群众信访救助专项资金;有效预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了新中国60周年大庆、“两会一节”等重大活动圆满举办,荣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称号,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三是依法行政工作得到加强,严格按照规定程草、审议、发布文件,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3件,出台政府规章7件、规范性文件46件。对市政发现行的54件政府规章、500多件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废止政府规章3件、规范性文件181件。公市、县(区)、乡镇(街道办)三级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办复市人大议案及代表建议268件、市政协提425件。四是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全市各类伤亡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3.07%、7.47%,控制在区下达的事故指标内,未发生重大及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五是应急管理得到加强,建设应急管理体和组织体系,落实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得到提高。

一年来,我市民族、侨务、宗教、监察、审计、统计、人防、农机、供销、地震、新闻出版、档案地方志、老龄、社会科学、机关事务管理、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部门和单位都做了大量作。国家安全、金融、保险、税务、通信、邮政、供电、烟草专卖、工商、食品药品监督、质量技术监气象、铁路、民航、海关、海事、边防、检验检疫等中央、自治区驻邕单位,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年来,我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各种困难比较多的情况下,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实践证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采取的重大举措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南宁实际、符合人民群众望的,是行之有效的。各级干部群众为此作出了巨大努力,经受了严峻考验,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要好地进行总结,并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以坚持:一是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系;二是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处理好总量与结构的关系;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处理好发展民生的关系;四是必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五是必须弘扬求真务实作风,处好常规与非常的关系。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中直、区直驻邕单位关心帮助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和社会各界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商联、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邕中直、区直单位和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向所有关心、支南宁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经济总量规模不够大,工业发展不够对全市经济的拉动力不够强;二是项目前期工作不够到位,轨道交通、老口航运枢纽、铁路等一些重大目建设与预期进展有较大差距;三是县域经济较弱,各县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比较大;四是发展环不够完善,少数干部作风不实、效能不高,激励干部的措施还不够健全;五是民生保障及社会事业等方的工作与加快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特别是在新区建设中,教育、卫生等配套设施跟不上,优质资源重不足。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要高度重视,努力用创新的思维、实干的作风、扎实的措施,认真加解决。

二、2010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和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决战之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较为复杂的一年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市进入了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进入了全方位开放、多区域合作的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快速推进,城市国际形象快速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势头,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国家启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自治区即将出台进一步加快南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政策,这些都为们做好今年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我们要应势而谋、顺势而为,把加快发展作为最重要、最紧的任务,把应对措施准备得更周全一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全心全意惠民生,尽心竭力促和谐。

2010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和区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开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等机遇,以调结构、促转变、增实力、重民生、建和谐为着眼点和着点,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发展环境建设年”等主题活动,全力打好工业经济振兴、新区开发、产业园区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中国水城”建设五场攻坚战,加快推进“三基地三中心”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和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各项工作任务,保持和扩大经济社会发好势头,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

2010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4%;财政收入增长18%;全社会固产投资增长30%;全部工业总产值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商直接投资增长1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2%,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5%左右;城增就业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在实际工作中,提出了更高要求,朝着更高的工作目标去努力。

三、2010年主要工作部署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我们必须全力做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

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采取“四个非常”,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拓展投资领域,优化投资结构成以项目带投资、以投资促增长的良好局面。今年要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力争增长40完成投资1480亿元,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要着力抓好协调推进。推行“四级协调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市政府分管领导、市固投办常驻工作组),落实“五项工作责任制”(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投资工作、职能部门工作、投资项主、征地拆迁安置工作责任制),完善“九大工作机制”(项目建设协调推进、前期统筹、并联审批、资措、用地保障、招标投标、项目评估、领导联系、督查问责工作机制),坚持项目推进会、对接会、协会等例会制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力推进 100个重点建设项目、100个重点前期目建设。实行项目动态管理和梯次推进,月月组织重大项目开(竣)工仪式,确保当年项目按期或提前工、分项目每月有形象进度。

二要着力抓好用地保障。争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早日获批,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地规划依据。强项目落地服务,加强征地拆迁和清理闲置土地,加大用地报批和批后实施力度,提高供地率。进一步完统筹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制度,强化城区、开发区的征地拆迁主体责任,加强部门协调联动,探索业主与府配合开展征地工作新模式。继续完善拆迁安置补偿政策,创新安置模式,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加快安置建设,努力做到“先安置、后拆迁”。建立征地拆迁争议调处和裁决机制,妥善解决征地拆迁历史遗留问坚决制止违法占地、违法建设。

三要着力抓好项目储备。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成立固定资产投资前期工作服务中心,提高目申报、审批效率。准确把握投资方向和重点,加强投资项目的筹划、选择、组织、上报工作,积极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重大项目,推动市、行业主管部门以县区(开发区)三级投资项目库建设,充实、完善重点项目库,做到重点项目建设一批、申报一批、论一批、储备一批。

四要着力抓好项目融资。高度重视项目资金的落实,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加大申请扩大内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的工作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资金。深化政银企合作,筛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目、产业项目向银行推荐,争取银行增加贷款投放。推进国有投融资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机制,着力高其投融资能力;拓宽投融资渠道,抓好城投总公司发债等融资工作。加强政府引导,鼓励各种社会资参与市政项目、社会事业和其他公益性项目建设。

五要着力抓好项目招商。创新招商理念、招商方法和招商模式,增强项目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取“点、面”结合,推进大招商、招大商。在“点”上,紧盯有投资意向的大公司、大集团,积极沟通、寻作,提高招商成功率;在“面”上,依托我市区位和资源优势,根据园区产业发展方向,推进产业园区、链整体招商,着力引进产业关联度大的好项目,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抓好已签约项目“现”,并形成常态化管理,不断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开竣工率和资金到位率。

六要着力抓好制度建设。加强政策研究,进一步规范项目建设和管理。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项目资金管理、项目评估咨询、施工单位招投标采购、管线迁移补偿等办法,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业主中介机构的规范管理,建立施工、监理单位企业诚信考评体系,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

(二)以构建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为核心,打好工业经济振兴和产业园区建设攻坚战

把做大做强做优工业作为我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战略主导方向,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加快构建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实现工业发展新突破。今年工业总产值要达到1460亿元,亿元企业达250家,力争工业技改投资完成268亿元。

一要大力提质量。实施质量兴市战略,贯彻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以企业为主体,以深入实施术标准战略和名牌发展战略为载体,加强公共检验检测平台、质量诚信体系、质量法制和人才队伍建设强化质量工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对市场竞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节约资源能源等方面的基础保功能,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鼓励争创中国名牌、广西名牌。

二要大力增投入。今年除继续安排7亿元工业用地储备资金、3.5亿元工业发展资金外,新安排30亿元资金支持工业重大项目建设。探索重大产业项目投资新模式,以产业投资公司为载体,通过财政资三年共100亿元的引导性投入,培育战略产业,加快铝加工、机械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升级。

三要大力壮产业。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继续实施“百项工业项目建设工程”,重点推进南南铝公司20万吨大规格高性能铝板带型材、广发重工和南化公司整体搬迁、五菱桂花公司中重型专用车等工业项目建设。着力抓好一批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广西中烟公司80万箱卷烟、玉柴专用汽车公司作业车等项目开工建设;继续推进绿洲化工30万吨氯碱、南宁电厂2×66万千瓦发电机组、劲达兴公司万吨纸和9.8万吨桑枝浆、永凯大桥纸业公司20万吨纸、锦虹公司搬迁改造等一批在建项目;确保广工公司提高加工能力一期工程、八菱科技公司15万套中冷器、燎望车灯公司100万(台)套汽车灯具等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形成工业新的增长点。

四要大力强企业。深入实施“工业扶优扶强工程”和“亿元工业企业建设工程”,推进我市重点行业企合重组,支持引进中央企业和国内外知名企业与我市企业联合重组,打造产业旗舰;推动优势企业上规向更高层次发展,加速培育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超50亿元的大集团、大公司。大力实施中小企业计划,在信贷贴息、技改投入、自主创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及为业配套发展,力争今年新增1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五要大力建园区。抓好工业发展规划,优化工业布局,本着“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推进开发工业集中区和特色园区建设。今年工业园区全部工业总产值要突破720亿元(其中高新区突破250亿元经开区突破120亿元),增长35%以上。鼓励创建“园中园”,积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园区开发机制善“市统贷、县(区)用县(区)还”的融资模式,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全年园区基础设设完成投资60亿元以上,建成工业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以上。加快推进2个自治区重点支持工业园区个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力争铝加工、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轻纺加工等园区年内初具规模;启动机制造和光电产业园的规划建设,争取一批企业落户;完成化工产业园前期工作,争取中国留学人才创业落户南宁。切实保障园区工业用地,安排园区工业项目用地指标500公顷以上。

六要大力降消耗。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严格控制高污及高耗能源、资源项目,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评估审查制度,积极推进规划和项目环境响评价,从源头控制增加落后产能,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快关闭、淘汰落后产能,60家重点企业节约标准煤15万吨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92%以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再源基地,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推动使用新型墙体材料。

(三)以建设现代宜居宜商城市为方向,打好“中国水城”建设和五象新区开发攻坚战

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力争完成城建投资270亿元,加快打造“水城”景观,进一步提升“绿城”形

一是抓规划,促管理。进一步加强新区规划,完善旧区改建规划,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做好“树、山”的文章,坚持“不砍树、不填水、不推山”,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风貌和生态环境,在城市建设中彰性,充分展现南宁独特的南国风光、民族特色和城市文化。完成一批专项规划、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详规划。加强规划管理,强化规划执法。深化数字化城管工作,深入持久有效地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加容景观综合整治,防止“五乱”反弹。

二是建“水城”,造景观。深化“中国水城”专题规划研究,整治河道、连通水系、开挖湖泊,提高水面搞好水环境建设。加快江、河、湖、塘环境的综合整治,重点推进“中国水城”建设项目一、二期工程,南湖—竹排冲—民歌湖、心圩江—可利江连通蓄水,构建“水畅、湖清、岸绿、景美”的城市核心水系景年内完成投资23.84亿元。加快18条城市内河综合整治。抓好邕江两岸改造建设,绿化、美化、彩化河道。加强水源地保护,加大水源地及其汇水区污染治理力度,保证城市用水安全。建立健全城市防洪涝减灾体系,新建邕宁防洪工程。

三是拓新区,改旧城。安排53亿元集中建设五象新区基础设施,迅速形成投资量,形成大工地。平乐大道、玉洞大道、八尺江大桥等一批重点路网续建项目和蟠龙片区、龙岗片区路网新开工项目建设推进广西体育中心(二期)、广西艺术中心、北部湾国际总部大厦、沿海铁路总部基地、温州商会工业地总部、中石油生活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掀起总部基地开发、蟠龙片区房地产开发和龙岗片区整开发新高潮;加快新区电力、给排水、电信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东盟物流园区尽快投入使用各企业、机构总部入驻提供配套服务。同时,加快凤岭北片区路网建设,完成中国—东盟国际商务区路工程。按照“综合改造、统筹发展,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积极推进以骑楼城为中心的朝阳片区和两岸重要景观带的旧区改建;对没有保护利用价值的其它旧城逐步实施成片改造;推进“城中村”改造试

四是治生态,美环境。加大环境综合整治与保护力度,积极推进“生态南宁”建设,争创“国家环保城市”,努力实现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目标。实施邕江环境综合整治,抓好城市车、饮食服务业、建筑施工噪声和工地扬尘、泥头车等污染防治工作。续建城镇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完成埌东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加快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市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加快园林绿化建抓好住宅小区、机关庭院的绿化美化工作,续建青秀山营造林工程、凤岭儿童公园、体育休闲公园,新青秀山森林植物园,年内增种260万株树木,巩固提高“中国绿城”建设成果。

(四)以构建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打好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攻坚战

推进立体化现代交通体系建设,加快完善我市对外交通、北部湾经济区内交通、市域及市区交通基设施,打造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力争年内完成投资230亿元以上,全面掀起交通建设新高潮。

推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南宁至武鸣城市大道、长堽路、青山路南湖连接线、凤岭南物流大道等内连外畅的14个城市主干道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28.7亿元。加快推进凌铁大桥等桥梁项目、快环综合交通整治三期、部分道路交通设施完善等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试验段设,力争年内一号线全线开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增加和改造公交场站及服务设施;增加公交车数量发展空调公交车,试点推行燃油公交车改用压缩天然气。

推进公路及运输场站建设。配合推进新外环高速、六景至钦州港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来宾马山、马山至平果、武鸣至平果二级公路、柳南高速公路扩建等项目。推进建设通乡油路、通村水泥路渡改桥、客运站等农村公路项目,在6个城区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目标,在6个县建设250公里通屯水泥实施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安全隐患专项治理工程,完善农村公路的安全配套设施,改造重点路段危桥。加西乡塘客运站、货运南站等公路主枢纽运输场站项目建设,新开工建设六景汽车客运服务中心。

推进铁路、民航建设。配合推进南宁市境内铁路项目建设。续建柳州至南宁客运专线、南宁至广州路、广西沿海铁路南宁至钦州段、黎塘至钦州段4 个项目,新建云桂铁路、南宁东站、南宁至金城江和南宁至凭祥铁路4个项目,力争完成投资133.5亿元。配合加快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新航站区一期续建,力争完成投资15亿元。

推进黄金水道建设。加快完成郁江老口航运枢纽、南宁港中心城港区牛湾作业区一期工程、六景港区六转运站作业区和八联联营厂作业区工程等10个项目前期工作,力争下半年全面开工建设;继续推进邕利枢纽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完成投资6.5亿元。

(五)以打造区域性特色农业基地为抓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布局,统筹城乡产业对接,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代化和谐共进、良性互动,推动全市“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等各项支农惠农政充分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重点发展粮食、甘蔗、水果、蔬菜、桑蚕、食用菌、木薯、花茶八大产业。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首位,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2.8万公顷以上,产量达206万吨以优质稻占粮食总播种面积85%以上。发展特色产业,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目标,做大做强林业产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三个百亿元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强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农村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围绕服务中心城市,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城郊型农业,重点抓好长塘示范园等一批现代农业范园区建设。鼓励蔗区提高甘蔗砍收的机械化水平。做好动植物防疫防灾和抗旱防涝防冻工作。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大力发展县域工业,推动县区工业向园区集中,打造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县区产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大力发展配套经济,支持为城市服务和大型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发展,推大企业与县域中小企业开展协作;鼓励城市工商企业到农村建设原料生产、加工基地,促进城市资金、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县域流动。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育壮大乡镇企业,积极展农村商贸、物流、旅游等服务业。推进沿西江经济带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基础先行、集聚”的思路,逐步将其打造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带。

加快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突出新农村建设,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面实施产业培育、农村公事业、环境卫生整治、农村社会管理等工程,采取“一村(屯)一策”办法,改造100个自然村,使之成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突出农村水利建设,对100座小型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实施600公里中小型灌渠道防渗和节水改造,解决1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突出农村危房改造,在马山、隆安、宾阳、进行试点,筹措7000万元改造农村危房。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加强库区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开展乡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加强村屯建设规划。加大城镇建设的资金投入,重点推进道路、供水、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宽城镇户籍限制,把符合件的农业人口逐步转移到城镇就业和落户,提高城镇化水平。继续实施城乡风貌改造,按照“政府引导众参与、规划先行、示范带动”原则,继续推进南百高速公路沿线城乡风貌和土地整治工程,同时对柳南北、南梧、都南高速公路沿线500米可视范围内135个村屯的农民房屋实施外立面、坡屋顶改造,建30个城乡风貌改造示范村,营造和谐宜人的城乡环境。

(六)以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为契机,打造商贸物流基地和金融、信息交流中心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大力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发挥服务业引导消费升级、支撑济发展、提升城市功能等作用。

推进商贸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商贸业,优化商贸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提升朝阳商圈,完善埌凤岭商圈,规划建设五象新区商圈,加快建设邕江沿岸商贸带、快速环道商贸带;扶持中国—东盟国际务区商业街建设,使之充分体现12国特色,成为“永不落幕的中国—东盟博览会”。鼓励发展电子商务锁经营等新型业态,改造和提升传统商贸业。加快培育一批面向东盟市场的大型商贸企业,建设农产品林产品、工业产品、工业原料等一批大型专业市场,形成区域性大宗消费品集散地和交易中心。统筹城市场发展,建设现代农村商贸流通网络。

推进物流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整合中小物流企业,培育第三方物流,着力培育一批辐国际市场的物流龙头企业。加强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和江南、安吉物流园等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加南宁东盟国际工业原料产品物流城、广西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等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建设。下大力抓好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力争年内完成二期工程;完善运行机制,加快招商入区、产业聚集,尽快成物流规模;申请设立邕州海关和南宁检验检疫局,抓好28平方公里的保税物流基地建设,力争两到实现向综合保税区过渡。

推进金融中心建设。制定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金融业发展环境。深入实施“引邕”战略,大力引进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基金等各类机构入驻;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地方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国有投融资平台建设,推动企业上市债券融资工作,鼓励支持场外交易市场建设,活跃区域初级资本市场。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机遇,积争取成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打造区域性货币结算中心。

推进信息交流中心建设。打造“数字南宁”,建设“无线城市”,提升城乡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加快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区域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推动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信息共享与用。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进物流电子数据交换的普及和应用,争取成为“国家电子商务城市快电子口岸平台建设,提高口岸监管效率和通关速度。推进城乡综合信息网络和服务中心、中国—东盟息大厦、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推进电子政务、信息交流等信息技术标准规范建建立信息安全测评中心。

推进消费扩大和结构升级。围绕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消费热点及消费旺季,积极开展各类促销活落实国家鼓励消费的政策,做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工作;实施“万村千乡”、“双百市场”等工程,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进一步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充分发挥农村农产品流通协会的作用,拓宽农产流通渠道,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推进房地产、旅游、会展业发展。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加强房地产项目批后监管闲置土地处置,增加住房供应,改善供给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明山、昆仑关、青秀山等一批重点景区改造升级,抓好旅游线路开发、旅游产品营销,大力发展色旅游,打造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积极发展会展业,开展系列大型专业会展活动,力争进1~2个品牌展会。

(七)以深化改革创新为推手,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深化行政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抓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推进审批授权和集中审批。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完善重大项目引进“绿色通道”、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和“一站式”服务,逐步推行审批管理“零收费”制度。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创新事业单位管理机制。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全面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启动公立医改革试点。

深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和授权经营制度,加大国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力度,完成一批困难国企的改革任务。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范围建立各级财政对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全面启动县区公务卡结算方式改革。推进投融体制改革,推动国有投融资平台公司稳健运营。

深化统筹城乡改革。打破城乡分割格局,实行城乡一体规划的管理新体制,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制度。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体制。推进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深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编制实施《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发展规划》,充分依靠创新要素驱动城发展。抓好第四轮创新计划的组织实施和收尾工作,开发应用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示范效果的创新计划项目。加快区域科技创新基地和创新体系建设,优化自主创新环境,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产业继续实施工业产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科技创新、民生发展科技支撑、节能减排科技攻关和知识产权战工程,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开展“创新型企业”、“创新能手”主题活推动全民创新。

(八)以扩大开放合作为依托,努力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

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背景下,大力开展“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积极营造商机无限的投资环境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舒适便利的生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

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步伐。优化发展环境,创新招商机制,以招大引强为中心,吸引更多实力雄国内外大企业和大商家来邕发展。发挥我市作为中国—东盟自贸区节点城市、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承接地的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资金、技术、人才转移,千方百计扩大我市利用外资规模;抓住桂台经合作论坛再次在台北举办之机,加大入岛招商引资力度,提升邕台经贸合作水平。引导扶持更多的企业出去”,到境外特别是东盟国家投资办厂、设立营销网点和售后服务机构,开展境外承包工程等国际经作业务。积极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加快发展加工贸易和转贸易,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与出口规模。

深化多区域合作。依托中国—东盟青少年培养基地、妇女培训中心等平台,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各国交流合作。完善南宁领事馆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更多国家驻邕领事机构入驻创造条件。完成中国—东盟际商务区12国商务联络部基地建设,将其打造成为对外交流合作的示范区,培育区域性国际商务市场动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积极推动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区合作及大湄公河次区合作。放大中国—东盟博览会效应,深化与港澳台、泛珠三角等区域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作。进一步做好友城工作。

引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加快打造区域性国际化总部基地,吸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等在设立企业总部、研发机构、营销机构、采购中心、培训中心等各类总部机构,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抓好宁保税物流中心运行管理,构建大通关、大物流模式,将北、钦、防港口功能延伸到南宁,打造“无水把南宁建设成为通向东南亚的物流中转站。完善重大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布局,加强与广西北部湾济区各城市在基础设施、重大产业、信息交流等领域的对接与合作。做好北钦防石化、钢铁、林浆纸、源等产业的延伸和服务,积极发展配套产业,提高产业配套协作能力,拉长产业链,共同打造区域性先制造业基地。

(九)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全力促进社会和谐

夯实民生之本,积极促进就业。加快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不断完善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长的机制。加快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和城乡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继续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完善面向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重点解决零就业家庭、残疾人、低保对破产企业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和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加强失业调控和失业预警,建立失预警应急预案和动态报告制度,充分发挥失业基金稳定就业和促进就业的作用。

打牢民生之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人人享有社会保险”体制,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率,以非公企业从业人员、个体工商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为重点,加大扩面征缴力度。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疗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工作,帮助解决受灾群众和特困体生活困难。

加快保障住房建设,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编制“十二五”住房保障建设规划。抓好廉租住房、经济适房、限价普通商品住房项目建设,落实廉租住房保障任务,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实现“应保尽抓好危旧房改房改造工作。加快环卫工人集体公寓建设。启动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含老企业)危旧房改造、农民工集体宿舍等试点建设。

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实施校舍安全工程,确保年内完成工程总量60%。大发展职业教育,全面完成三年职教攻坚任务。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推进邕江大学等一批大专院校新校区设,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教育基地。二是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宁艺术博物馆、广西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加强县(区)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扶持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工作。三是发展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继续实施“万场电影下农村”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大力推进广视产业化,建立多功能广播影视发展基地,扩大与东盟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四是发展卫生事业。加强传病的防控,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推进县、乡镇、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力争创“国家卫生城市”。五是发展体育事业。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力度,推进南宁市体育运动学校等项目建设。精心组织好市八运会和2010年国际田联世界半程马拉松赛等重大赛事,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六是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重点组织实施产业领军人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创新型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依托重点项目,提升“人才小高地”建设水平和能力。探索人才集聚新途径,加大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和储备力度。七是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向机制,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抓好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严格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制,深化“行动”、“三项建设”。加强建设工程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强化各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切实防范重特大事故的能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品药品违法行为,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发生。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畅通群众求渠道,坚持领导干部接访制度和包案制度,完善信访信息系统和“网上信访”工作机制,积极预防和有解社会矛盾和纠纷,防止各类矛盾叠加升级。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实推进 “大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新一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和平安创建活依法惩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公共安全。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完善长效机制,增强创建合把文明城市建设活动向县乡村拓展、延伸。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与精神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能帮就帮”的南宁精神,褒扬见义勇为。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坚持为民办实事,解决群众困难。今年继续实施20件为民办实事工程,各级财政投入33.14亿元中市本级17.65亿元),办20件71个子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详见附件)。

(十)以增强执行力为重点,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执行力是建设法治、廉洁、高效政府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切实增强政府执行力,戒空、戒虚、戒假戒骄、戒懒、戒奢,才能真正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实现各项工作目标。

一要在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上抓落实。我们既要看到当前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性,更要看到去年卓成效的项目投资工作为今年打下的良好基础,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中央和自治区对形势的判断和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市委对全市工作总体部署上来,增强时不我待的紧感,真正做到一心一意干事业、群策群力求发展。要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特别是强干部的工作信心、企业家的投资信心、群众的消费信心。干部有了工作信心,就能动脑筋想办法攻坚难;企业家有了投资信心,就能积极捕捉商机增加投入;群众有了消费信心,就能有效扩大消费需求。

二要在依法行政、强化执行上抓落实。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认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主动接受公众和舆论监督。积极推进法治府建设,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提高政府立法质量,规范行政执法行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健全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责任追究制,加大政务督查力度。健全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时限要求、责任主体,落实工作措施加强上下、左右、条块之间的衔接协调,形成多方联动、协力合作的良好局面。深入推进政务公开,继加大“农事村办”力度,进一步办好市长公开电话、政风行风热线和政府网站。

三要在攻坚克难、推动创新上抓落实。扎实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增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的本领,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争分夺秒的抢先精神、迎难而上的攻坚精神敢想敢干的拼搏精神、埋头苦干的务实精神,做到既会出题、又会破题,既有想法、更有办法。始终保强烈的发展意识,多思发展之法,多谋发展之策,多出发展之力,多求发展之效。着力营造鼓励创新、容失败的干事创业氛围,及时调整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规则。大力改进文风、会风精简文件、会议,倡导开短会、行短文。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推行网上办事、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四要在廉洁勤政、克己奉公上抓落实。进一步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预警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对领导部、关键岗位以及人财物使用管理的监督和制约,严格执行经济责任审计,实行任中与离任相结合、重事项报告等制度,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完善全市集中统一的招标采购监管体制,规范标采购行为,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进一步加强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按照“节俭、高效、廉洁”的原则,大力削减行政成本,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地用在发展经济、改善上。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勤政廉政、自警自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努树立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面临着新挑战和新机遇,肩负着加快发展的新任务和新使命。让我们更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状态,以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团结奋进,为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实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下载2006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6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大全五篇)

    ——2014年2月12日在南宁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市长 周红波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08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写写帮整理)

    2008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2月24日在南宁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陈向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

    南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南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简报 2009年第67期 (总第67期)南宁市质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009年07月25日 南宁市质监局涌......

    南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南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通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9月份以来,南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据南宁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区工商......

    南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南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二00九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二00九年南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依法行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

    南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南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简报2009年第3期(总第3期)南宁市质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009年03月31日自治区、南宁市质监局调......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 月 日在 镇第八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第八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

    2008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3月26日在昭通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市长 王敏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