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完善社保体系筑牢和谐民生之基(共5篇)

时间:2019-05-13 16:18: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统筹完善社保体系筑牢和谐民生之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统筹完善社保体系筑牢和谐民生之基》。

第一篇:统筹完善社保体系筑牢和谐民生之基

统筹完善社保体系筑牢和谐民生之基

何爽

一、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背景

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保障工作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又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二是社会各方面对社会保障工作高度关注和期待;三是物质基础更加丰厚;四是工作基础更加坚实。

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挑战

人社部长尹蔚民指出:“十二五”时期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我县社会保障工作,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化、城镇化加快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随着我县工业化的发展,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变化,社会风险加大,公众利益诉求趋于多元化,对社会保障水平和公平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伴随城镇化不断发展,造成了大量农民工进城,而目前对城乡流动人员还缺乏适合其特点的政策支撑,如何既体现公平性,又适应城乡、区域发展的差异性,是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破解的一个难题。

二是就业方式多样化和市场化为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我县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就业方式呈现多样化,社会保障由过去单一保障向多层次、多险种转变,参保群体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劳动力跨县跨行业流动频繁,异地养老、异地就医的出现,对现有管理方式、管理能力和服务手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是历史遗留问题十分突出。企业改革改制、体制转轨时期遗留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仍未完全解决,各群体、各险种新老待遇差距大,历史欠账多,新的问题和老矛盾并存。关破企业、困难企业、集体企业等群体已成为完善社会保障的突出问题。

四是社会保障统筹协调发展不够。社会保障城镇覆盖面大、农村覆盖面小,城乡差距大,城乡险种之间管理缺乏统筹、协调;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比较窄,保障水平不高,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表现为农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城市无业人员和城乡残疾人等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比较突出。

五是待遇水平因体制、身份差距大,社会矛盾突出。按人群划分的制度体系,限止了人们选择性参保,易产生身份歧视;不同群体间筹资水平与待遇水平存在差距,加大筹资水平、待遇水平调整难度。

三、主要措施

(一)着力于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推广实施

2010年10月1日,我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11年7月1日起,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与新农保试点工作合并实施,全县新农保覆盖人数达22.12万,占全县农村人口的57.2%,摸底调查的2.3万城镇居民也即将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标志着我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都是由政府主导建立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我县坚持以“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加大措施着力推广两大保险实施:一是强领导,优队伍。县上成立新农保工作领导小组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新成立南江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局,解决编制20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乡镇新农保经办人员96名,保证组织到位、资金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二是抓宣传,严督办。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通过印发宣传资料、悬挂标语、召开培训会议等形式,加强政策宣传。三是强征管,快发放。按照“长效运行、良性运行、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征缴工作机制;积极鼓励引导适龄居民参保,不断扩大参保覆盖面;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财政基金专户储存、独立核算、全程监督管理制度;按照规范数据库资料、规范业务流程、规范稽核办法、规范发放职责“四个规范”要求,确保养老保险金发放到位。

(二)努力于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城乡全覆盖

建立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从重点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组织定点医院、定点药店,上街设立宣传咨询台、宣传栏、发放资料、免费义诊等形式,向市民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使政策广泛深入人心;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参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采取财政代扣和医保经办机构征缴等方式,强化基金征缴,确保应保尽保、应收尽收;通过把好住院病人关、杜绝冒名住院,把好住院病种关、防止基金流失,把好“三大目录”执行关、严防基金浪费,加强对全县58家定点医院的监管管理;采取坚持审批到位、严格实行准入制度,坚持管理到位、严格规范售药行为,坚持考核到位、严格执行目标管理,推出“绿牌准入、黄牌约束、红牌退出”的管理机制,全方位审查监督42家定点药店;突出“三化”(工作制度化、办事公开化、服务人性化),着力培养一支政治强、素质高、作风硬的队伍,不断加强医保经办机构效能建设。

(三)强力于社会保障参保扩面增实效

覆盖面大小是反映社会保障制度可及性和有效性的首要指标。截止2011年10月,我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新农保分别达到21570人、34642人、13413人、13087人、18378人、146900万人。始终秉持“长效运行、良性运行、持续发展”的要求,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一是对城镇就业群体,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二是继续解决体制转轨的历史遗留问题,全面落实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将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企业“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三是对目前实行自愿参保的新农保、城镇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通过强化政策激励,引导符合条件的群众积极参保、长期参保,并对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参保给予更多支持;四是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政策,实行先保后征,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四)致力于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升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逐步得到提高。一是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并研究建立与经济发展、工资增长、物价水平相联系的正常调整机制;二是通过实行门诊统筹,把多发病、常见病的诊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扩大受益面,稳步提高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报销水平和最高支付限额;三是大幅度提高工亡待遇及相关工伤保险待遇标准;四是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发挥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作用,并建立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体系,使参保者不是消极地等待风险补偿,而是从积极的社会保险政策中获益。

(五)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

始终坚持通过外建基地、内搭平台,全面加强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社保业务开展到哪里,社保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哪里有需要服务的群众,就把服务延伸到哪里。一是加快规范化建设。继续完善和规范社会保险经办业务管理规程,不断优化社会保险内设机构和职能,建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经办管理体系,打造高效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服务体系,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把灾后恢复重建与基层平台建设有机统一,协同推进,努力提高社会保险公共服务水平。全县48个乡镇均建立了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在33个社区、65个村建立了社会保障工作站,基本实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三是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全面加强“金保”信息平台建设,完善社保业务软件管理,加强数据网上录入与管理,集中建立参保人员、就业失业登记、职业介绍、基金管理、参保缴费、账户查询等数据库,加强实名制管理,实现社保、就业系统数据共享。加大对乡镇、社区“金保”工程数据网上录入和管理力度,着力将社保、就业等信息延伸到社区、企业和每位公民,努力实现信息无缝对接。四是加强服务窗口建设。将涉及劳动保障业务纳入社会服务大厅,实行一条龙服务。扎实开展以“公正、便民、廉洁、高效”为要求,创建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的优质服务窗口活动,公开服务承诺、服务流程、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办事程序和办事时限,完善规章制度,规范业务流程,简化服务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江县人社局

第二篇:创新社会管理,筑牢和谐之基(邯郸市邯山区社会管理创新情况)

创新社会管理 筑牢和谐之基

邯山区以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中共邯山区委研究室(2011年4月 日)

邯山区是我市传统商贸区和主要居民聚集区之一,长途汽车站、火车站位于辖区,市场多、大杂院多、流动人口多,社情复杂、社会管理难度大,随着近年“单位组织”在社会管理功能上的不断弱化,进一步加重了基层在社会管理上的职责,社会管理上存在任务重、人手少、力不从心的问题。为适应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从2005年开始,邯山区就开始探索以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推进社会管理与服务创新,先后在全区开展了“八进社区、创五型大院”、“支部建在楼栋上”、楼院长和单元长队伍建设等活动,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又进一步深化活动内容,突出抓好基层组织、基层队伍和基层阵地建设,整合政府、社会和基层群众等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社会管理创新举措顺利推进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突出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来保证各项创新举措的顺利推进。邯山区从组织保

障、宣传发动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着手,形成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强大合力。

1、强化组织保障。专门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康运豪为组长的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吸收政法委、组织部、民政局等20多个职能部门为成员,负责统筹做好各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推进。强化责任落实,将各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任务层层分解,、细化到岗、量化到人,做到责任主体明确、工作目标明确、完成时限明确,并确定各单位“一把手”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单位承担目标任务的推进落实。加大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督导考核,成立专项督导组,定期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并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为综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各级各单位推进工作的积极性。

2、做好宣传发动。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发动各层面力量的共同参与。为此,邯山区连续两年召开千人动员大会,对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行部署。2010年,我们以加强楼院长队伍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全覆盖为目的,对楼院长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下发了《关于加强楼院长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实行楼院长报告制度的意见》等专件,迅速建立了一支集信访员、计生员、民调员、信息员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楼院长队伍,扩大了社会管理覆盖范围。今年我们又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座谈、外出考察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创新举

措,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基础上,于2月10日召开了各层面干部群众1200多人参加的群众工作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会议,市委副书记回建同志亲自出席会议,并就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讲了重要意见,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意见》、《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专件,对动员全区各方力量参与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入开展进行部署。

3、加大资金投入。社会建设是社会管理的重要需要以资金保障

从2005年开始,就针对社会管理和基层基础工作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全区广泛开展了“创建文明城区,构建和谐社会”、“八进社区、创五型大院”、社区志愿者建设、“支部建在楼栋上”等活动,创出了爱心超市、“九号之声”、“四点钟课堂”、“零距离信箱”、“义工俱乐部”等一大批在省市产生影响的特色工作。特别是去年以来,在过来工作基础上,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座谈、外出考察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突破,进一步健全基层组织、壮大基层队伍、抓实基层工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和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邯山区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楼院长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意见》、《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专件,对加强基层社区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行安排

部署,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一、加强基层社区建设,夯实社会管理基础

社区是城区的基本组成单位,在社会管理方面承担十分重要的职责。邯山区坚持把抓好社区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推进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全面加强社区软硬件建设,夯实社会管理的基层工作基础。

一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邯山区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整合各方资源全力推进。加大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社区软硬件建设,通过财政支持、街道社区自筹、驻区单位帮扶的方式,累计投入社区建设资金4000余万元用于改善和提高社区工作条件。整合资源,推进社区与驻区单位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引导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各驻区单位累计为基层社区解决办公用房4500余平方米,开放便民活动场所100多处。目前,辖区社区已全部达到“五有”标准,并涌现出利民、天水、百乐苑等一大批省市知名的特色社区。

二是深化基层组织建设。以社区党建为统领,推进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和社区自助组织发展。深入开展“支部建在楼栋上”活动,先后组建了覆盖全部城区的278个楼栋党支部和591个单元党小组,实现基层党组织的全覆盖。进一步理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站关系,在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下,发挥社区居委会在协调社区重大工作和推进居民自治上的作用;整合社区工作站承担的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弱势群体救助、流动人口管理、治安综合治理等服务职能,实现工作人员由专职向全职转变,并在社区设立包含各项服务职能的“一站式”社区服务窗口,打造统一的居民服务平台。支持社区爱心超市、爱心互助社、义工俱乐部等民间组织和自助组织发展,以此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居民自助互助活动,全区已建立各类社区自助组织21家,发展会员6000余人,社区居民爱心捐赠1万多笔,捐款20多万元。救助社区居民400余户。

三是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推进社区干部专职化和年轻化,每年为社区充实20-70名大学生和退伍军人,并做好日常培训与管理,提高他们做好工作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以加强楼院长、单元长和志愿者队伍为重点,建设一支住在社区、管理服务社区的基层工作队伍。经过规范的推选程序,全区推选的2432名楼院长和4230名单元长已全部上岗,他们承担起基层信息员、民事调解员、计生服务员、环境整治员、政策宣传员、为民便民员“六员”职能。为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我们每月为他们发放一定数额的补贴,对工作出色的年终给予重奖,所需资金全部由财政支出并列入预算。楼院长、单元长队伍的建立,实现了对辖区居民、单位管理服务的全覆盖,仅去年就通过楼院长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各类问题1100多件,收集反馈群众关注的社会治安、环境治理、旧小区改善等方面意见建议近2千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

和稳定隐患237起,对推进基层管理服务和维护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利用辖区高校集中优势建立大学生志愿者联盟,发展大学生志愿者2万多人,他们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广泛开展帮困、济贫、助残、扶弱等志愿服务,成为基层管理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丰富社会服务内容,满足居民群众多样化需求 随着社区范围扩大、人员增多,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仅靠现有体制已难以满足,需要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来推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做好社会管理工作,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最根本的一点是要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邯山区从抓好政务服务、完善公共服务、深化特殊服务入手,将社会管理职能寓于各项服务之中。

1、抓好政务服务,方便居民群众办事。一是大力推进“一站式”服务。在社区设立集民政、就业、就医、就学、计生、家政、党组织关系接转等党务政务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并将街道和社区干部身份公示、责任明示,方便群众办事。二是推行全程代办制。针对部分群众对政务服务办理程序不熟悉、事项办理时间过长等问题,在社区推行了全程代办制,对居民需要的政务服务实行首问负责、全程代办和跟踪督办,保证居民需要办理的各项政务服务迅速高效办结。三是实行错时办公制。针对多数居民正常上班时间不能到社区办事的情况,在社区推行了错时上下班和延时工作等制度,方便社区居民下班后到社区办理有关

政务事项。四是开展职能部门服务进社区活动。在全区开展了文化宣传、科学教育、平安创建、文明道德、卫生服务、环境保护、计生服务、就业保障“八进社区”活动,相关部门累计开展各类便民利民活动300多场(次),受益居民41000多人(次),为社区购置各种便民服务设施价值120多万元。发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在社区设立基层工会组织、妇女之家等服务机构,有针对地开展相关救助和服务。

2、完善公共服务,方便居民生活。大力发展社区公共服务,努力构建社区“十分钟服务圈”。在全区建立社区服务中心50多个,设立社区服务网点696个,为居民提供家政、医疗、保健等10大类、100多项服务,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积极与驻区单位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发挥驻区单位在资金、活动场地、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为基层社区解决办公用房4500余平方米,协调驻区单位开放图书室、活动室、运动场、健身房等168处与社区共享,共享率达到90%以上,弥补了基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的问题,便利了基层居民生活。推进居民自助服务,开展了“自助式”物业管理、居家养老服务等实践,解决公共服务覆盖不足的问题。

3、深化特殊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针对不同群体对基层服务的需求,积极提供多样化服务。大力发展面向弱势群体的“爱心超市”、“爱心互助社”等,在社区建立“爱心超市”21家,接受捐款20余万元、捐物3万余件,帮扶各类困难家庭1650

多户;针对部分中小学生下课后无人照管的情况,在多个社区建立了“四点钟课堂”和“两代人工作站”,既可以对学生进行义务辅导和管护,又使一些退休老同志感到老有所为;针对部分单亲家庭面临的特殊困难,在社区建立了“单亲俱乐部”,定期组织单亲家庭成员进行联欢和交流,帮助这些家庭解决困难和问题;针对当前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情况,在社区设立“悄悄话室”、“心理减压室”等,由专业人员为居民开展心理减压辅导。

三、推进政民互动,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

做好新形势的群众工作,既是推进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邯山区坚持以群众工作为统揽,认真做好察民情、惠民生、维民权的各项基础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关注居民诉求,及时掌控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高度重视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畅通居民诉求表达渠道,通过在社区设立零距离信箱、社情民意工作室、民生调研员等载体,方便居民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平均每年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2000条以上,90%以上得到妥善解决。去年,针对群众意见比较集中的社区安全问题,我们多方协调和筹集资金,使所有小区全部安装了大门和亮起了路灯,并为20多个小区增设了门岗;针对环境卫生问题,在全区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先后治理主次干道和小街巷100余条、农村和居民小区380余个,受到居民欢迎。高度重视互联网舆情,建立了全天候监测制度,仅去年下半年就

监测到涉及文明城市创建、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网络舆情70多条,全部给予妥善解决和回复。同时,利用网络带来的互动性,对一些居民在网上提出疑问和困难,我们都在第一时间给予正面回应,并随时通报反映问题的进展情况,保证群众的知情权。

2、关注民生问题,坚持做到以人为本。一是把好决策中的民生关。完善了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制订了《重大决策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防止不当决策影响民生和社会稳定。如在城市改造拆迁中,启动前都要组织人员深入居民家中听取意见和要求,并在政策制定中给予充分考虑和回应,由于有细致的前期工作为保障,近年启动的涉及6000多户居民的30余处重点拆迁项目,全部实现和谐拆迁,并创出了“红房子”速度、“五仓区”精神等拆迁品牌。二是抓实民生工程。连续3年开展“民生月”活动,协调组织各职能部门开展各种便民利民活动,累计为群众办实事560余件,答复群众咨询和协调各类问题2000余件(次)。居民关注的就业、医疗、教育等民生事业全面发展,每年投入民生建设资金5000万元以上。三是关注公共安全。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健全基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网络,确保安全生产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和整改。认真做好食品药品市场安全监管,及时发布监测信息,保障居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3、关注信访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切实发挥“一网牵总、多网联动”机制作用,建立了区、乡(镇)办、社区、楼院、单元“五级信访排调网络”,强

化对各类矛盾隐患的早发现,早稳控、早解决。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建立了社区(村)民调委员会76个,辖区单位调委会82个,社区调解小组169个,专兼职调解员3584名,仅去年就排查不稳定因素和各类矛盾纠纷541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532起,调解成功率98%。做好重点信访案件化解,坚持周六信访会商制度,定期召集重点信访案件涉及到的部门和人员进行集体会商,逐一进行研究分析案情,拿出对策和解决办法,仅去年就召开会商会近50次,研究解决各类信访疑难问题200多个。

4、四、关注特殊群众需求,确保社会管理

关注特殊群体,彰显社会关爱。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管理,建立了流动人口台帐,做好流动人口登记、普查和各项服务工作。为使流动人口尽快融入城市生活,一些流动人口集中的办事处还成立了“新市民亲情理事会”,有针对性地为边区流动人口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注重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对全区131名疑似精神病人进行检查认证,对确认的67名病人登记上网,纳入公安管理系统;抓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对159名刑释解教人员和18名社区矫正人员全部落实区、乡镇办、社区“三级帮教”,在全区建立了2000余人的“专业”帮教队伍、“志愿”帮教队伍和“亲情”帮教队伍,做到“在家有人管,单位有人帮,社会有人教”,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社会。

近年来,邯山区通过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大力推进社会

管理创新,有效化解了当前社会管理上面临的大量困难和问题,感觉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本的理念。社会管理根本上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做好社会管理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社会管理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邯山区在推进社会管理中,注重从满足群众的各项服务需求出发,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努力创新服务内容,推进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全覆盖,受到基层群众的拥护和好评。二是必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社会管理创新,首要的是管理体制的创新,要改变以往社会管理体制的僵化、缺位问题,针对这些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建议,汲取民智、听取民声,在突出抓好涉及社会整体公共利益事务基础上,把更大精力放在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上,依靠居民自身力量管理社会事务。如近年开展的爱心超市、“四点钟课堂”、义工俱乐部等活动,既是服务群众的载体,也是居民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在居民的自助互助中实现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还有在一些社区开展的自助式服务管理活动,就是充分发挥了广大居民群众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政府只是做好帮助和引导工作,就使原先的一些难题得到化解。三是必须壮大基层工作队伍。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最终都要靠人来实现,邯山区通过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改变原来社区(村)干部“单打独斗”工作局面,改善了基层工作人员编制有限,但管理面广、事多(杂)、任务繁重状况,提升了基层服务水平和居民群众的满意度,一些困扰居民的“小问题”,都可以在楼院长积极组织协调下,都能得到及时反映和解决;通过基层工作力量的整合,破解了管理“触角”延伸不够的问题,使党委政府与居民群众联系的最后“100米”得以连接,实现了对辖区居民、单位管理服务的全覆盖。仅去年就通过楼院长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各类问题1100多件,收集反馈群众关注的社会治安、环境治理、旧小区改善等方面意见建议近2千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稳定隐患237起,对推进基层管理服务和维护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必须形成社会管理合力。要注意整合职能部门、驻区单位和各类社会组织,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使辖区的资源优势得到全面整合和有效发挥,真正形成社会管理合力。

第三篇:送教上门 筑牢安全之基

送教上门 筑牢安全之基

2015年对于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国务院安委会、国家安监总局对于安全培训和安全资格证的取证培训做出了较大的政策调整。在这一年里,湖南省内的煤矿企业锐减,烟花爆竹、非煤矿山等高危行业许多面临企业倒闭的风险。为积极响应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安委〔2012〕10号)和湖南省安全生产“四大三基”行动计划,并有效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湖南省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的指示精神,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长沙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结合目前,我国高危行业职工队伍庞大,农民工较多,文化程度偏低、专业知识缺乏、操作技能较差的实际情况。借助学院(中心)的安全专家队伍,以提高企业全体人员安全素质为重点,以提升企业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和杜绝“三违”为目的,落实责任,完善措施,提高质量,进一步强化安全培训的基础作用,全年开展了一系列安全培训义务“送教上门”服务。2015年,学院(中心)自发组织前往新化县(国家级贫困县)、平江县(国家级贫困县)、宜章县、祁阳县等地开展了湖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各分局事故调查三项技能培训、大唐华银攸县能源公司安全教育培训、煤矿、非煤矿山以及烟花爆竹义务“送教上门”专项安全培训班,共计培训天数1

5天,培训人数1994人次,占2015年学院(中心)全年培训人数的23.8%。2015年,学院(中心)开展的“送教上门”服务内容可总结如下:

一、科学规划送教项目,发挥送教作用

通过对学院(中心)2014-2015年培训数据的分类统计对比可知,2014年,烟花爆竹行业的安全培训人数比例为39.7%,占据当培训人数首位;次位是煤矿行业占比20.2%;数据显示,2015年,烟花爆竹以及煤矿行业的培训人数占比分别是30.2%和18.9%,培训人数呈下降趋势;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等行业的培训人数比例同比仍有上升。针对培训人数比例下降的烟花爆竹、煤矿这两大重点高危行业,学院(中心)根据我省行业的实际情况,组织行业专家和企业能手在烟花爆竹安全重点县(祁阳)、煤矿安全重点县(宜章、新化)举办了11期(烟花爆竹4期,煤矿7期)“送教上门”活动。

祁阳县以鞭炮生产为主,是著名的烟花爆竹生产地,仅羊角塘镇就拥有将近50家鞭炮及引线厂,但是烟花爆竹从业人员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其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亟需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指导。祁阳县安监局与安培中心共同协商,举办的此次“送教上门”活动,送教活动得到了祁阳县安监局和安培中心的高度重视,祁阳县安监局积极动员烟花爆竹生产单位从业人员参加培训。祁阳县安监局局长、羊角塘镇

党委书记和中心主任等多次到场指导工作。此次培训为烟花爆竹生产单位从业人员讲授新《安全生产法》的法律责任、烟花爆竹行业法律标准、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管理及技术知识等,共1080名帮扶对象受惠。

针对我省煤矿煤层赋存条件差,煤矿灾害严重,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安全条件差,学院(中心)组织培训教师前往宜章、新化两地,对两地煤炭局监管人员、乡镇煤管站站长、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及一线工人共873人,讲授了安全监管、安全基础、水灾防治、通风管理、瓦斯治理等方面知识。

二、响应政府号召,开展特色扶贫

学院(中心)组织培训教师前往贫困县娄底新化、岳阳平江,深入矿区开展了一系列义务“送教上门”服务,为参培学员提供了“免费午餐”。

新化县煤炭局监管人员、乡镇煤管站站长、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及一线工人共计509人,岳阳非煤矿山企业管理人员共计65人参与了此次活动。学院(中心)的义务“送教上门”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方针政策。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此次扶贫虽然没能为企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学院(中心)用自身的特殊方式,带给需要帮扶的对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安全管理理念,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何尝不是一种更为有效的“特色扶贫”呢?

三、科学执法,确保一线安监执法人员基本技能

为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监察执法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提高使用CAD制图软件、Flash动画模拟和PPT演示文稿的能力,学院(中心)以义务“送教上门”的形式分别对湖南煤矿安全监察局五个分局监察员进行煤矿事故调查三项技能基本知识培训。

培训教师结合煤矿实际图纸该如何快速作图进行了现场演练,并对监察人员实际应用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给予了解答。此次“送教上门”服务,激发了监察员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监察员制图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在监察执法工作中熟练应用CAD制图的能力,对今后的监察执法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扩大义培范围,履行社会职责

为扩大范围宣传新《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精神与要求,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的“红线”意识与法治意识,提高其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学院(中心)组织培训教师前往湖南省大唐攸县能源有限公司为其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开设了“强化安全意识主题培训班”,实现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五、“送教上门”活动的主要特点:

1、准备充分。开班前,培训中心会与当地安监部门,煤监部门进行多次联系与沟通,并开展了市场调研,深入厂家企业了解情况,三方共同商谈有关事宜,研究制定有针对

性强、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

2、科学安排。“送教上门”的培训计划,是培训中心与安监(煤监)、企业三方,针对培训单位的具体情况,培训对象的素质水平,生产岗位特点,工作需求共同研究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科学、适用性强,课件设计图文并茂,符合学员求知心理;培训教师都是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能手,授课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极大地激发了学员的学习欲望。部分培训班人数虽多,但课堂纪律较好,大家都在用心听、认真记,达到了培训的预期目的。

3、效果明显。安全隐患往往是由于人们缺乏安全意识和一些不安全行为导致,重点是增强操作人员的法律法规、岗位职业、安全和规范操作的思想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培训,学员的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得到了强化,安全操作程序和方法得到了加强,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得到了提升,取得了显著效果。

义务“送教上门”培训服务是培训工作一种新的尝试,是以提高人员安全素质为重点,以提升企业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和杜绝“三违”为目的,进一步强化了安全培训的基础作用,预防和减少了各类伤亡事故发生,为全省生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第四篇:深化基层治理筑牢乡村振兴之基

深化基层治理筑牢乡村振兴之基

楼阳生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理顺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构建现代村民自治新格局,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基础。

有效治理,坚持党建引领是前提。结合乡村实际,探索“1+N”乡村治理新模式,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组建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互助会、监督委员会、乡贤理事会等社会组织,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凝聚合力,带领群众开展乡村产业、乡村文化、乡村建设等工作。

人才支撑,配强干部队伍是基础。通过招才引智、选拔能人、择优派任、调整撤换等举措,将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贤人”调配到村级主要岗位,切实选好“掌舵人”。按照“政治素质好、群众基础好、综合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标准,重点在退役军人、外出经商返乡人员、返乡创业大学生等群体中摸排合适人选,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有序推进村级干部优化升级、新老交替,真正配强“生力军”。

文明乡风,完善村规民约是关键。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不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移风易俗、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自建房、殡葬等村务都纳入管理范围,进一步细化规定(比如:对建房面积提出要求,超过的部分按照梯级收费模式,缴纳罚金并充实到村集体经济)。让《村规民约》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的“一剂良方”,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振兴乡村,壮大集体经济是根本。把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强化村民自治的重要基础。围绕土地做文章,通过收回去世五保户大田地、宅基地增加村集体收入;盘活资源资产,通过废弃坑塘改造,推动农村“死产” 变“活钱”;整合项目资金,通过整合试点资金,厚植发展优势,促进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通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增强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为村民自治注入活力。

第五篇:组织部长言论:筑牢组工干部成长之基

组织部长言论:筑牢组工干部成长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组工干部肩负管党员、管干部、管人才的重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以更高的自觉、更严的要求,通过“三问”“四到”“五有”,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练就过硬本领,筑牢成长之基。

常怀“三问”,厚植不忘初心的为民情怀

“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组工干部要常怀为民之心,常思为民之策,常念人民之托,不断厚植为民情怀。问我为了什么。组工干部必须不忘初心使命,把组织工作当成崇高的事业来热爱,把对党忠诚作为第一位的要求,经常对标对表,认真检视反思,查摆在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服务群众方面存在哪些差距,及时校准偏差、予以改进,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问我做了什么。“吾日三省吾身”,组工干部要围绕“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要求,加强学习实践锻炼。坚持问题导向,每天自问做了什么,解决了什么,强化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敢于直面问题,切实提升工作本领。问我做成了什么。要经常对既定的目标任务查问是否抓铁有痕、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是否做到“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通过自查自问,在反思、反省中举一反三、自我纠偏,不断增强“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胸怀观大势、识大体、知大局、干成事的格局。

躬行“四到”,练就真抓实干的担当本领

基层实践是培养锻炼干部的练兵场,组工干部要经常到基层一线去真刀真枪磨砺,强弱项、补短板,学真本领,练真功夫。到党委政府研究部署中心工作现场。组织工作没有旁观者,组工干部要充分发挥决策参谋、助推发展作用,将组织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推动组织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到重大项目重要活动现场。让组工干部在参与园区项目、征地拆迁、环境整治等急难险重工作任务中,经受磨炼、摔打和考验,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到重要会办现场。现场是解决问题的最终落脚点,离现场越近,离问题就越近,要避免工作浮于表面,到现场啃“硬骨头”,锤炼直面问题的勇气、破解难题的能力和经受挫折的意志,练就“现场办公”的本领。到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现场。干部表现怎么样,周围了解的人最有发言权。组工干部只有经常到实地了解考察、甄别干部,才能胸怀“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爱才之心,坚守“铁肩担道义”的忠诚公道,练就“瞻山识璞、临川知珠”的识人慧眼,深谙“劝君参透短长理、自有人才涌似云”的用人之道。

践思“五有”,锤炼与时俱进的思维品质

应对未来多变复杂的环境,组工干部要优化思维品质,不断提高自身“打铁”本领和办事能力。有谋划思考的高度。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展示担当、体现价值。组工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既为一域增光,更为全局添彩。有研究问题的深度。抓准问题务必聚焦核心,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善用“四两拨千斤”的巧劲。研究问题务必深入细致,精准把握方向,制定务实管用的措施,锻造组工品牌。有落实工作的力度。千招万招,不抓落实就是虚招。组工干部要在变局中开新局,在危机中育先机,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和创新,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攻坚克难,干一件成一件,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有真心服务的温度。上下级要通过“传帮带”传递真感情,同事间要包容宽容、补位补台,带着感情让刚性政策温暖落地,用亲和的作风和细致的服务建设好温馨和谐的“三个之家”,为服务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凝聚人心、增添活力。有担当奉献的气度。组工干部应心底坦荡,与人为善,甘当人梯,乐于奉献。面对困难不逃避,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以昂扬的姿态迎接机遇和挑战,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下载统筹完善社保体系筑牢和谐民生之基(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统筹完善社保体系筑牢和谐民生之基(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