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碌曲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
碌曲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有关情况的
调研报告
责 任 人:达布老
组 员:才项 才让道吉 斗格 程旭辉 调研基地:碌曲县政府教育督导室
碌曲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验收预定在2020年验收,但是兄弟县市都提前接收了评估验收,舟曲县2016年已经通过验收;合作市、卓尼县和玛曲县今年已经通过省级验收,现正在接收国家评估;夏河县、迭部县和临潭县准备2018年迎接评估,其中夏河县已经通过州级初评。现在就只剩我们了,我县是否提前到2018年或2019年还未确定,正在研究中,对此,按照李英环副县长和尹俊督学的安排,成立了碌曲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情况的调查组,具体由县教育督导室负责。因此,我们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评估细则》的要求,于2017年5月份对全县19所中小学校进行了调研。基本掌握了情况,摸清了底数,从而为制定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学校现状
我县2011年高质量通过了“两基”国家验收之后,又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两基”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学校办学规摸和教育教学质量都有了新的提高。
碌曲县现有义务教育学校19所,其中:小学17所,在校生3558人,教师542人,学校总占地面积222683.7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9128.81平方米。完全中学2所,初中在校生1591人,初中教师144人(初高中
平方米,达到省标准化合格小学标准(寄宿制小学生均占地面积≥32平方米,生均体育用地面积≥9平方米,6个教学班小学要有100米直跑道)。但个别小学体育运动场地不达标。如吉扎和则岔小学生均体育用地面积分别为8.2平方米和5.1平方米,其中则岔没有100米直跑道。但现在对部分学校校园体育运动场地正在重新规划和建设当中,其中岔科小学地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校园改建无法落实。其它的到2019年可以实现达标。
(2)县中学用地面积超大。据调查,县中学目前人均占地面积81.4平方米,与省标准化初中学校标准(生均占地面积10--26平方米)超过55平方米。藏族中学生均21平方米。这样两所中学校级之间的差距较大(均衡系数大)。
(3)很多中小学没有土地证,全县19所中小学中,只有4所小学有土地证,其它的都没有。这是一项重要的指标,有待及时解决。
4、校舍面积。
(1)小学总体上看,县直小学生均建筑面积12.9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2.5平方米)基本达标。其它教学辅助用房及生活用房也基本达标。乡镇小学生均建筑面积21.5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2.5平方米)基本达标。问题是乡镇小学生均建筑面积虽然达标,但大部分小学是因人数少而生均达标,实质功能室不全,教学辅助用房不达标,比如科学实验室、电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手工制作室等等,还有各类仪器室和社团活动室以及心理咨询室、卫生保健室,这些大学校有的小的学校同样都得要。
(2)中学人均建筑面积11.5平方米(寄宿制标准为生均建筑面积≥13.41平方米、普通初中≥5.66平方米)基本达标。
经影响到正常教学。从师德师风上看,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不高,法律观念和教师职业规范意识淡薄,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体罚学生的现象依然存在,师德建设的任务仍然艰巨。
(三)教育教学方面
义务教育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目前学校领导和教师队伍的现代教育思想及区域教育观(民族、地方)仍未完全树立起来,校与校之间教育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悬殊较大,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带动作用不够,教改科研成果转化不够,特色办学研究不深等,具体表现为:
1.部分校长办学方向不明晰。有些学校的办学思想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支撑,尚未形成完整科学的办学思想体系,过于思想化和概念化,缺乏实践;有的学校办学思想不能得到教职工的认同,缺乏群众基础,更难以内化为教职工的自觉行为。
2.对德育工作重视不够,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存在死角死面,德育的合力还不够强。
3.课程改革推进不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已经有十几年了。一些学校还没有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制度,部分学校因缺少师资、领导重视不够等原因,至今还没有开设地方课程,校外课程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部分学校对校本教研工作缺乏整体思考,校本教研内容和专题针对性不强,教研的方式方法也不够灵活和多样化,教师教研活动的时效性也需要进一步增强。
4.体育工作落实的不好。少数学校弱化音体美教学和学生体能锻炼,体育活动不能很好地开展,部分学校体育课开课率始终达不到国家
义务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一项功德无量的惠民工程。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省教育厅的具体要求,结合碌曲县义务教育的实际,我们要把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集中力量切实抓紧抓好,努力实现标准化建设目标,办好高标准、高质量、均衡发展、人民群众满意的义务教育。
(一)加强硬件建设
一是按照《甘肃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教育装备配备标准》规定,对各义务教育学校的各类实验室(小学科学、初中理化生)进行普查,重新登记造册,分期分批,注入资金,力争在一年内逐步更新,达到标准。
二是按照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要求配齐各类专用教室,特别是实验课、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实践课教室要尽快达标,根据课程标准,更新各学科专用教学设备,以满足教学需要。
三是合理建设基层学校的功能室(实验室、舞蹈室、电教室、美术室、音乐室、图书室、阅览室、心理咨询室、卫生保健室等)、校园硬化、绿化和体育场地等补充建设。
(二)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1、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
一是及时给县中学配齐领导班子(如有病请长假的、被借调的)。二是解决郎木寺小学校长因病不能上班的问题。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引导教师对教育实践进行反思,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坚定教育信念和教育理念。
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业务理论学习,搞好教师岗位培训和校本
第二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调研报告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调研报告
——富裕县逸夫小学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我校标准化学校建设的现状,发现学校在组织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制定整改措施。按照省、市、县《关于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意见》,对照省发的“学校调研提纲”,我校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对自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落实课程方案,开设三级课程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为此,我校将“不折不扣地执行课改年级的课时计划”作为新课改工作的第一要务,开全开足三级课程。开设的国家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生活(社会)、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共计10科,其中信息技术每周2节,综合实践每周1节,其它各科均严格依据“富裕县课改年级课时计划,配备合适的专兼职教师,针对年级的不同开设相应的节数;开设的地方课程有:技术(周0.5课时)、人文与社会(周0.5课时)、生命教育(周0.5课时)、环境教育(周0.25课时)、安全教育(周0.25课时),共计五项专题教育每周2课时;开设的校本课程有:象棋特色(周0.5课时)、三度四适写字(周0.5课时)、手抄报创作(周0.25课时)、趣味数学(周0.5课时)、儿童漫画(周0.25课时、选修)、寓言故事(周0.25课时、选修),共计六个学科每周2课时。校本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种形式,又分文本类和活动类两种课型。到目前为止,由相关教师整理编写了《象棋娱乐手册》《快乐写字》等七本校本教材,现正在试用阶段,教师、学生、家长反应还不错。
借县教育局重建《教学工作暂行规定》的契机,我校也经全校教职工大会讨论通过了《逸夫小学教学工作暂行办法》。然后,严格执行。使得教学常规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对老师的备课、课堂教学、反思、听课评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工作,除了定期进行检查之外,还采取不固定的随堂听课、加大随机抽查备课及作业批改情况的力度,使老师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井然。
二、新理念、新课程、新课堂
经过两年多的新课程理论学习,自2004年8月起,我校就陆续进入了新课程。几年来的新课程实验,使广大教师的知识观、学生观、质量观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①由重视讲授知识结论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②由重视学生记住现成知识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再现和重组知识;③由重视书本知识转变为重视学生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多角度考虑问题,灵活地解决问题;④由重视关注教师课堂怎样教转变为关注学生课堂上怎样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尽可能地激发学生思考,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成功的体验,课堂上要体现接受学习、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多种学习方式的灵活运用。培养问题意识,突出开放意识,重视训练意识。关注师生互动,关注学习状态,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以达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三、拓宽教育渠道,广开教育资源
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提供服务。学校积极鼓励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做到了“四到位”:即电到位、银幕到位、窗帘到位、应用工具到位,使我校电教课开课率达到了15%以上。
我校充分利用新购置的计算机,于2005年全部接入互联网,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教育资源。同时,加强了对网络管理人员、计算机教学人员的培训,有3名专兼职教师参加过省级、市级及本县的有关网络管理、多媒体资源开发、校园网安全管理等专门培训,还组织有关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县三级教研活动。二是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全校教师均已通过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考核。学校还通过校本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的理论学习。现在,我校教师有90%达到了打字员水平,并能正确、安全、高效地使用网络,有80%教师能独立制作较复杂的教学课件。这就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也为“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验室对外开放利用率高:我校的实验室、电教室合一,是个综合性实验室。平时,除了正常的科学实验课占用外,这间教室针对所有学科开放。每周周末想使用的学科教师列出计划,然后管理员老师按时尽可能提供一切服务(有冲突的情况下,需要科学地调整一下)。这样就保证了实验室的顺利开放,几乎平均每天都有来这里上课的,所以说开放利用率是较高的。
四、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及培训,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1.新课程要求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为此,我校克服一切困难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新教材培训,教师们学习认真,反思深入,收获颇多。大多数老师已经树立了新的教育理念,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已经基本能适应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
2.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使校本研修有章可循,取得实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拟定了《逸夫小学学科校本研修常规和教学要求管理细则》。《细则》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关心教师,尊重教师,满足教师,发展教师,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权力,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义务。主要内容是:认真学习研究《学科课程标准》,统一思想认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核心,重视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基础教育,有效地控制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研究教材,分析教材,把握教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层次和质量;健全、完善、落实教学常规和管理的评价制度等。《细则》健全了组织机构,制订了教研常规和教学要求,使各学科的科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加强了教师的责任心,增大了科组的凝聚力。
3.校本研修非常讲求团队精神与同伴互助,以往的研修更多的是个体的自我钻研,加上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间的联系沟通较少,缺乏主动交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利用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吸取众人的智慧来解决教育教学上的问题,已逐渐成为教师们日常生活方式,这也是校本研修的基础。为此,我校引入网络校本教研作为学校校本研修一个重要形式,网络校本研修的好处在于(1)它不受时间、空间、地点的限制,可以全天候地进行教研。(2)教师在网络上议课,讨论问题等交流不仅局限于校内,而是扩展到校外,不仅局限于教师而是扩展到各界人士,这样教师就可以站得更高更广,用多视角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3)阅读范围的无限广泛,阅读资料的无限充裕是网络阅读的优势所在。网络研修使每个老师可以最大化地实现资源共享,最迅捷地了解教育教学信息,最真实地进行课堂实录的展示。
4.我校现已经申请立项了“十一五”省级课题一个,市级课题三个,县级课题一个,各级课题正在研究进行中。各课题负责人组织全体成员边实践、边研究、边积累、边提高,使每位研究人员争做研究型教师,使学校真正走上了科研兴校之路。
五、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学科学业评价制度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引领学生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健康发展,按照富教发[2006 ]50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实行了注重学生切实发展,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学生素质综合评价。评价的基本原则:全面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民主性原则。评价的内容:我校以国家教育部提出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作为实施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为便于操作,还结合自身实际,对各要素作了进一步的细化。评价方法:一是学校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袋(内容为:学生考试考查成绩登记表、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体检表、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学期、学年评语表、参加各类活动获奖证书复印件、探究实践考试试卷、学生自评互评记载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及学校结合实际制定的系列评价表册等);二是评价小组成员每学期都根据学生日常表现,以观察、访谈和调阅学生成长记录袋、参考学生自评互评的相关结果等为依据,对学生进行了综合素质评价;三是评价小组针对各评价要素,对所在班级学生进行了认真分析,独立进行了逐一评价,小组集中各成员的评价结果,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对学生的终结性评价;四是对于重大分歧,提交学校评价委员会裁决,然后由班级评价委员会将每一要素的评价结果填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中。最后还将对每个学生的评价结果过录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卡”,上报学校评价委员会审查并备案;五是评价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对五年的评价结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将评价成绩转化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依据学生小学阶段在六个基础性发展目标的日常表现,对学生以文字形式加以定性描述。综合性评语力求客观公正,避免了以偏概全。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作为国家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之一,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几年来,我校在县教育局、进修校以及镇中心校的指导下,在保证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设上做了大胆的实验与探索。这里重点谈一下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倡导以生为本,完善课程评价
1、评价原则:根据校本课程自身特点和小学学生身心的特点,我校在评价中遵循“追求结果,更重过程”和“着眼发展,注意激励”的原则。树立评价时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用发展的眼光,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处在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激励学生不断进取,自强不息。
2、评价内容:评价内容按不同类型的课程而定。一般是抓住三个要点:①学生态度评价:表现在其认真参加每次活动,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能否与同学合作等等,这方面的评价是对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全过程进行体验评价的。②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是对学生是否乐于帮助同学,主动和同学配合、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对班级和小组的学习做出积极的贡献等进行评价。③学生能力评价: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其他能力也应给予恰当的评价。特别是在活动过程的探索创新精神,如质疑,大胆的设想、独特的建议等等充分的肯定。
3、评价手段:我校校本课程的评价手段是灵活多样的,而且注重学生的参与。评价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评价方式有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表演、竞赛、评比等等。可以说,正是这样一种理性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保证了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一个持续性的、不断改进的过程,使之充满了活力。
六、关注学生潜能开发,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学校关注和发现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平台:如,为了最终实现“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奋斗目标,我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以象棋为主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体活课和体育室内课对学生进行象棋有关知识及布局技法的训练,经过两年来的训练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发展,为了促进此项活动的继续开展及全面普及,我校坚持每年开展一届“逸夫小学校园象棋比赛”。通过校园象棋比赛活动使我校学生养成了善观察、勤思考喜动脑的学习习惯,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竞争意识、集体荣誉感、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今后我校会坚持把这项活动搞下去,并认真总结经验与不足,争取把这项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使之办出我校的风格、办出我校的特色,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桥梁。
又例如,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收集资料和处理资料的能力、编辑能力、绘画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为了更好地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配合重大节假日开展如“福娃来了”“欢庆六一”等为主题的手抄报评比活动,这也是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展示的系列活动之一。现在每月一期手抄报已成为我校的惯列。通过这样的手抄报评比活动,使我校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的提高。今后我校会坚持把这项活动搞下去,并认真总结经验与不足,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争取把这项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使之办出我校的风格、办出我校的特色,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桥梁。
七、学生丰富而充实的一天在校学习生活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保证学生健康、快乐、充实地度过每一天在校学习时间,学校合理安排了作息时间:学生每日在校学习(含组织活动)时间,五年级不得超过6小时,其它年级可视情况适当减少。学生每周一至周五在校学习,共计五天,任何年级、任何学科都不得占用节假日和双休日等休息时间授课或大面积补课。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以及体现人文关怀,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采取过程性发展评价,并对评定结果采取优秀、良好、及格和再努力四个等级的呈现方式,从不排名次。学校每学期安排平时抽测、期中、期末三次考试或考查,期末考试为县里统考。另外,我校从不组织学生参加任何级别、任何形式、任何学科的竞赛活动;为了彻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校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资源管理,不乱订任何辅导资料,有效利用好省教育厅推荐的高质量的《资源与评价》,教师们又想方设法优化了作业的内容、形式和批改方式。各科课外作业总量(包括预习)为:一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二、三年级书面作业不超过半小时,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年级不超过1小时。教师收取作业后,及时批改,及时返还。
八、学校在教学工作与评价考核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及原因分析
我认为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它关系到学校的兴衰存亡,因此任何一所学校,无不以教学质量为重,但教学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从领导者的办学思想、工作作风到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从教师队伍的思想、文化、业务素质到社区和家庭的文化氛围等,均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我深感如今的学生难教,师生感情淡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难道是教师工作态度不如从前?不是。一日十二个小时,可谓是超负荷。工作投入程度,工作热情比以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是学生不如以前学生懂事?不是。现在的学生知识丰富,兴趣广泛,活泼好动,善于交往,懂得更多。是学生不如以前聪明?是学生素质差?都不是。冷静分析一下,不难发现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应试教育的负面效应考试指挥棒使社会、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的价值取向不由自主而且无条件地向升学率倾斜,由此引发教育思想观念、教育评价标准、教育导向的倾斜。向分数倾斜,接着产生了一连串的倾斜:奖惩、待遇、职称、提升、下岗、分流……,人心惶惶,人人见“分”就眼红,“分”成为法宝、命根;“分”就代表着地位、名誉、实惠和利益;“分”就是前程、命运;“分”决定了教学者的一切;“分”无所不能,无所不至、令人敬畏、令人神往,令人奉若神明。对于考不好的学生,教师如何不训斥,学生如何不厌学、怕学、辍学?师生关系不紧张才怪呢。
其二、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班级的管理实行所谓的“量化”,把富有弹性的、艺术性的教育工作,变成了冷冰冰、硬邦邦的企业化管理,岂不是太简单、生硬了?学生的思想、志趣、情感、意志,岂能是制度、条例所能培养好的?
其三、教师人格的异化随着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拜金主义不可避免地渗透到这块圣洁的土地。
其四、“读书无用”论的反跳有的人喜欢走极端,从左到右,从热到冷……变来变去。这些变化总是跟人们的价值取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人因“学而优则仕”而好读书,文革中因“白专无用”而废学,文革后至九十年代中期,因有分配、铁饭碗而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热衷读书高考现象,如今因为“打破铁饭碗”而导致“读书无用”论的反跳。许多家长算了一笔所谓的细帐: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至少花十多万元左右,这笔投资省下来,可以让孩子做生意,“成家立业”,何必让钞票在水面上打花花?退一步说,就是考上大学,毕业了找不到工作还不是一样?就算能找到工作,万一下岗了,还不是与不读书一样,甚至比不读书还要差!与其这样,还不如识几个字就辍学划算。所以这种论调也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之一。
其五、师爱淡化的影响,教师爱学生,自古如此。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教师对学生感情越来越淡薄。有些老师事业心缺乏,爱心缺乏,责任心松懈,耐心消失,玩心太重,热情降温,工作没劲(待遇低、管束太多、无艺术性与创造性等)工作太累,负担过重,不合理竞争等等。其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付出也就不会有成功。教育倘若没有爱,那就只好靠“管、卡、压、恐吓”等。上述种种原因,有教育观念上的,也有管理机制上的,有社会变革上的,有客观的,有主观的,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总之,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是多角度、多层面的。
九、学校对上级部门工作的建议
在诸多因素中,通过学校自身努力也无法解决的问题是 现在基础教育的情况不容乐观,城乡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差异之大,令人几乎难以想象,教师队伍不稳定,年龄偏大、断档,流向条件由优越的学校,因为教育投入城市中心化,资金投入不平衡是关键原因。教育不公平后果严重,在欧美一些国家,教育不公被视为国家危机。确保教育公平是关系国家战略的大问题。
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
我认为:要想让教师队伍稳定,要想教学质量提高,应该由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来控制一些不合理因素的出现,如果把“资金投入”作为杠杆,当地政府和教育局完全有能力缩小校与校之间的差异,就拿我们的邻居县依安县为例:他们的财政拨款是校与校之间只差几万元,比如某校有在校生1800人,财政只拨付1100人的在校生费用,其余700人的费用均拨付给其他学生少的学校,这样,大学校学生“拥挤”的现象会减少,管理的压力也会减轻,小学校“资金短缺”的局面也会得到缓解,使师生真正享受到教育的公平。各校的教学质量会有整体的提升,因为学校之间的差距缩小了才有可比性的。
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上,你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中心校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学校管理日益苍白无力,教育存在着制度上的平均主义。凭心而论,目前教师的待遇是建国以来比较好的时期,政府为此不遗余力,负重蜗行。但是教师的工作和精神状态并未发生根本的变化。相应的投入并未带来相应的效益,根源在哪里?制度的平均主义在作怪!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中,教育仍然固守着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实行工资卡制度以来,更是出现了严重的分配平均主义,教师干好干歹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反正都是照领工资。老教师晋了高级,就不愿再干了,只顾自己照顾好自己,多拿几年的工资;年轻教师工作的成绩得不到及时的回馈,逐渐失去了奋斗的动力。长此以往,教育将变成一潭死水,其后果是致命的。
教师素质近年每况愈下,教育面临着空前的人才危机。由于近几年恰是适龄儿童入学的高峰期,学校生源急剧膨胀,客观上导致师资的紧张;而主观上,近些年来,教师的培养处于失控的状态,大量的低素质的教师充斥教师队伍,正规院校的学生却争不到财政指标,只好远走他乡,或另谋职业。最终导致了目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低下,学历达标率低,男女比例失调。而目前的教师培训机制多是以经济收入为目的,并未能真正提高教师的素质。如果我们不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并适时补救,几年后,其后果最终会暴露出来,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
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依据中长期的思路,要树立正确的教师流动观念,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师观;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倡导爱岗敬业的精神,稳定教师队伍,增加教育投入等是义务教育的根本出路。
第三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
苇元沟中学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 评估验收自评报告
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学校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大力改善办学条件,逐步提高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学校标准化建设。根据《阳泉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评估验收标准》,结合我校实际,对学校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自查自评。现将我校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
苇元沟中学创办于1972年,有三十多年的建校史。学校座落在县城的最东端,地处山西与河北两省的交界处,是我县的东大门。学校占地面积近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千平方米。学校环境幽雅,绿树成荫,座落于群山环抱之中,交通便利,是一所名副其实的“绿色学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30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有28人,专科学历达2人,全部能胜任初中教学,中教高级教师1人,中教一级教师12人,省骨干教师1人,市骨干教师4人,县教学能手6人,县学科带头人4人,全部充实在教学第一线。学校现在7个教学班,在校人数286人。
学校视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多年来始终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内强素质,外塑现象,坚持“三个一切,两个成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办学宗旨,秉承“育人为本,成才为志”的校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办学理念,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为培养目标,坚持“依法治校,以情感人,科研兴校”的管理思路,逐步形成了“文明谦逊、求实创新、和谐奋进”的校风;“博学善导、厚生乐教”的教风和“勤学守纪、善思多能”的学风。学校积极走“科研兴校”之路,先后申请并承担了市县等课题的实验。学校曾荣获县委、县政府“先进集体”,山西省“现代信息化远程教育示范学校”、阳泉市“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在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关爱下,硬件办学设施不断得以完善。现有一座1800多平米雄伟壮观教学大楼,并配备了多媒体教室7个,电脑教室1个,电脑50台、图书室1个、实验室2个、仪器室2个,音体美器材室1个,近年来又改造了学生食堂和扩建了学生宿舍,现有食堂1座,学生餐厅和教师餐厅各一个,为师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校教学质量也稳中有升,特别是近几年的中考成绩位居全县24所中学的上游水平,为高等学校输送了大批的优秀生源。学校大部分教师都在35岁左右,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造就了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师资队伍,而老教师更是经验丰富、业务精良。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学校极其重视校本教研。各教师每学期都要进行公开教学,然后组织公开评课,说课,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形成了切实可行的教改方案,应用于日常教学和管理。学校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一篇教育教学获奖论文,到目前为止,国家、省、市级获奖论文达100余篇。学校还开展了《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课题研究,教研组也开创了集体备课模式,为有教学疑问的教师开辟了解疑答惑的平台。
学校十分重视美化校园和校园文化建设,致力打造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个宣传栏当老师。学校特别重视安全教育工作,近年来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安装了监控设备,每周班会课都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经常组织检查校园安全隐患,实行全天候教师值日制度,并及时登记在案,由安全领导小组及时予以排除,确保了有史以来的校园安全重大事故的零记录。
二、自查情况
我校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在自评工作过程中,学校成立了以王建军校长为组长,领导班子及部分教职工代表参加的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并进行了具体分工,通力合作。在县教育局普教办的直接领导下,我校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了教育方针,学习了
《阳泉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评估验收标准(细则)》,按照自评原则,制定了平定县苇元沟中学标准化建设方案,坚持评建结合,扎实工作,真抓实干,切实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
1、规划布局方面
我校严格遵守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方针、政策,认真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办学目标明确,制定了《苇元沟中学3—5年发展规划》。规划布局充分征求教职工意见,结合校情进行整体设计。完成了教学楼的维修工作;新建了门房和警务室;实现了班班通;网络建设基本完成。
2、办学条件方面:
(1)办学经费:市级财政预算内经费实现了逐年增长,学校教师工资中省市规定的政策性津贴列入财政预算,落实到位,没有挤占、挪用公用经费的问题。办学经费逐年增长。所拨专款专用,办学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提高。
(2)校园校舍:学校占地面积9537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33.3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2676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9.4平方米;学校建筑用地 1466平方米,绿化面积218平方米。学校无危房。为增加校园文化氛围,2011年在校园醒目位置设置了四块文化版面,写了激励学生成长的标语,在楼道挂了名人画像和名言警句。
教学设施配置: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于2010年投资一万多元购置了30来套教师办公桌椅;2011年上半年改造了理化生实验室并配置了相关仪器;2011年暑期又实现了班班通;新建了电子备课室。现在的理化生等各类教学仪器和实验设施配备基本达到了标准,数、理、化、生、地等学科教学用具或器材满足教学的需要。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均达到90%以上。近年来师生办公、学习、生活条件的改善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4)图书室:学校图书室中有学生图书7150册,生均25册。
(5)信息技术装备:学校先后投入了5万多元对校园网进行建设,初步形成了校园区域网、校园广播等系统,学校建有微机室1个、多媒体教室7个,配备计算机50台,其中学生用机30台,办公用机13台,全部计算机上网,接通远程教育系统,整个校园实现了网络化,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教育教学方面:
(1)加强交流学习,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本学期以来,我校积极对外交流,在县教研室和进修学校的安排下分别在柏井和平定三中进行了“送培下乡”和“名师推进工程”等教研活动,这对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视野的开阔、观念的更新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学习,老师们以高度的创新精神投身实践,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气息,对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学校教育工作科学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发生了改变:一是由重知识传播向重学生发展转变;二是由重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三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四是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五是由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转向了对教师、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2)强化管理,健全组织,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
我们结合本校特点,构建了“三二三”教学管理模式。
①、建立了三级教学管理网络:(1)业务校长代表校委会主管教学工作,负责定向;(2)以教导主任为主的教导处具体指导教学工作,负责定标;(3)以三个年级主任为主,具体督察落实教学工作,负责定位,自上而下的三级管理网络,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充分发挥了教学的引领带动作用。
②、建立了两个管理机制:(1)加强常规管理,由教导处主持日常管理工作: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检查,教师教学的指导、协调、评估,学生学籍、学习管理诸方面统筹安排;(2)加强教育科研管理,由教研室主任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教育信息的收集,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等方面加强调控与指导。
③、抓好三项教学流程管理:(1)目标管理。学年初,根据县教育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学校要求、年级教师的特点,层层建立教学目标管理责任制;(2)过程管理。根据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制定了具有导向、激励、制约作用的措施,促进教学工作规范化、科学化;(3)评价管理。根据年初工作目标对出勤、工作量、工作业绩等方面进行评估,纵向求提高,横向比位置,并把结果纳入教师考核之中,纳入积分,做为评职、选优、晋级的重要依据。
(3)实行目标责任制,层层抓落实
在管理体制上,学校建立了年级负责制、学科目标责任制和班级目标责任制。业务骨干除做好本职工作外,每周至少听评课2节,分工包教研组和年级组,参加分管教研组的集体教学研究活动,全体管理人员齐抓共管,人人有目标,层层有责任。根据《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由教导处和教研室统筹安排,加强了对教师的集体备课、作业批改、听课、月考、教学反思等活动的规范化管理,定期检查,及时公布。每次期中、期末考试后,根据考试成绩,进行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的“三级教学质量分析”的评价体制。各年级、各班主任、任课教师写出本年级、本班、本学科教学书面分析总结材料,找差距,定措施。学校始终把三个年级作为一个整体,各年级注重突出工作重点,搞好衔接。七年级为起始年级,重点抓班风、学风建设,抓学习方法指导,抓基础知识的教学。八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各项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九年级面临中考,面临人生的选择,瞄准中考,确立目标,理清思路,分类培养,按照“提前结束新课,一轮单元(章节)复习,二轮切块整合,三轮模拟练兵,四轮考前指导”的五步应考复习策略,重点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强化尖子生,抓好边缘生的指导,努力提高中考特优率、优生率、达线率、及格率,使学生迈好人生第一步。
(4)、加强校本教研,提高课堂效率
校本教研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是学校实现特色化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为确保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在认真学习新课程、反思现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分别对新教师、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提出培养计划,鼓励他们快速成长,早日成才;学校建立完善了符合素质教育及新课程要求的教学工作常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校本教研制度,规范了教研集体备课活动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建立了听课评课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教学科研制度;制定了教学工作考核制度、中考奖励制度和评选校内教学能手制度;制定了学生学习规范与课堂常规等。在校本教研落实上,形成了“机制调动、骨干带动、同伴互助、个体内驱、校际联动”等五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做法。每学期重点实施了五项教学质量保障措施:
1、专题培训,通过学习教研室的有关改革方案,观看教育权威讲座光碟、外出学习等形式,促进理论提升。
2、实施了领导听课制度,听课覆盖各个学科、各个年级。既有检查督促、又有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跟踪;既有共同研究,又有总结推课、示范带动的作用。
3、开展了课堂达标活动,以教研组为小组,在共同研究下,集体备课,优案共享、个案补充,跟踪评课,研究改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教学协作。
4、实施了学生问卷,评选“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活动和课堂教学反馈。在创新课堂评价中,主要看学生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充分体现,能否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4、队伍建设方面:(1)干部队伍建设:
我校现有校长1名、副校长2名、教导主任(兼)、教研室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各1名,学校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合理,40岁以上4人,40岁以下2人,全部大学本科学历,班子成员学历合格率100%。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有争先创优意识,在学校中有较高的威信,各成员都经过相应的岗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均能胜任1—2门学科教学,承担一定的课题研究,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真正骨干。我校领导班子一贯奉行“民主、廉政、团结、务实、创新”十字方针,班子成员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作风建设,推行政务公开、民主评议。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班子成员决不搞特殊化,凡事都要走在教师前面。每月的工作都能做到工作前有计划和部署,工作中有措施和落实,工作后有核实和反馈。
(2)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现有30名教师,中学高级教师1人,中学一级教师12人,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43.3%,本科学历教师28人,专科学历教师2人,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93.3%。省级骨干教师1人,阳泉市骨干教师4人,平定县教学能手6人,平定县学科带头人4人。专职体育教师1人,兼职音乐教师1人,兼职美术教师1人,专职英语教师4人。全校教师数量按编制配齐,学历达标,结构合理,岗位明确,教师业务素质好,学历层次高,是学校发展的坚实力量。
三、找准问题,明确方向,继续努力
多年来,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行素质教育,践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以德为纲,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一些问题须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地加以改进。
存在的问题
1、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各种历史原因,造成目前生源素质不高,给学校发展带来一定困难,如何摆脱困境,实现良性循环,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2、需要配备专职的音乐、美术教师。
3、教师的激励机制缺乏。
4、在为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上还需加倍努力。今后学校在教师培养培训以及引进上道路还很长。
5、学校管理在精细化上还需进一步加强,在细节上深化。今后的打算
1、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资源利用率。
2、不断深化办学理念,使办学理念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师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平台,促进教师是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4、由于学校硬件建设的实际困难,学校将努力争取社会的力量,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使学校在现有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5、以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加快学校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同时在学校各项内涵文化建设上下功夫,争取在几年内使苇元沟中学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整体学校文化,把苇元沟中学办成东回镇的窗口学校,为百姓造福,真正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拼搏。我们相信,苇元沟中学人一定会抓住标准化建设的契机,巩固标准化建设的成果,发扬苇元沟中学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使苇元沟中学的明天更加美好。
第四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材料汇总(定稿)
目录
一
学校简介
二 标准化学校建设汇报材料
三 标准化学校建设自评报告
四 标准化学校建设申报表
五 标准化学校建设C级指标自评分结果及说明
六 各项底线达标情况汇报材料
七 标准化学校建设整改方案
学
校
简
介
标准化学校建设
汇报材料
朔城区二中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汇报
近年来,朔城区二中在区委、区政府、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致力于标准化学校建设,着力提高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卿注了各项工作全面和谐的发展。下面就我校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朔城区第二中学是一所县办小学,服务区人口 3 万多人,学校位于县城中央,青年路南,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学校创建于 1981 年,最初为 1 轨制,只有 6 个教学班,21 名教职工。2006 年朔城区危房改造动工,于 2008 年秋季投入使用,学校占地面积 26900平米,教学主楼面积 5879.82平米,教学辅助楼面积 1965.81平米。教学设施齐备,图书室藏书近33260 多册,有与教材相匹配的音像资料,各种仪器都注册上架,体育设施良好,有篮球场地 6 个,排球场 1 个,200 米塑胶道运动场 1 个,乒乓球场地 5 个,单双杠场地 1 个,体育器材一应俱全。师资力量雄厚,全校共有专任教师 141 人,己聘小学特级教师 2 名,中高级教师 1 名,小高级教师 48 名,一级教师 90 名,教师学历 100 %达标,其中有 132 人己获得大专或大专以上文凭,师资力量雄厚。我校现有教学班 36 个,学生 1613 人。学校面向全体师生,以“文明、活泼、诚信、乐学”为校训,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一生”的办学理念,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风格和办学特色。
二、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工作情况:
(一)学校布置合理,资源设备管理到位。
朔城区二中校园内有两座楼 1 个操场,布局合理,校园封闭,建有围墙和前后校门,配有升旗设施,整体美观庄严。学校根据现有教学设施配备了各种功能室一一图书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电脑室、音乐室、美术室、仪器室、实验室、卫生室、心理健康咨询室、保管室、体育器材室、红领巾广播室、监控室等;厕所符合卫生标准,使用方便,蹲位基本满足学生的需要。
学校建立了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管理使用制度,并抓好落实;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使用率和完好率良好,能按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用足用好,实现课程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二)加强教师队伍假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学校以 《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和有关规范教师的文件精神为指导,规范教师行为,从四方面抓教师队伍建设,取得较好的效果:
1、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从师魂抓起,“敬业爱生,严谨创新”的师表形象要求,推进正气新风的树立。、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利用岗位培训、函授进修,自学考试,继续教育等形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我们还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每学年请一些专家到校公开讲座,轮流派出年轻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一年来,我校全体教师基本上都参加了县级组织的听课学习活动,到市、省级听课培训达三十多人,每位老师返校后都精心准备一堂汇报课,效果好,理念新,得到老师和领导的好评,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我校还与合盛堡联校的教师结对帮扶,教务主任薛有莲带领年轻教师王玉珍、王美荣、李秀清,刘鸿雁等经常到兄弟学校做示范课,做讲座,指导他们上课,使他们在教育教学上有了明显提高。、建立听课、说课、评课制度,实行对青年教师的导师制,新优教师结成教学对子,开展各项教学优质课的评选活动,让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我校青年教师李秀清在县级教学比武被评为教学能手,高建华获县级骨干教师的称号。、加强教研活动正常化、经常化,各教研组长做好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集体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专人公开课。学校组织教师学习课题的相关教育理论,掌握教育科研方法,注重过程和资料的积累。
(三)创建读书活动,务实师生的基本功。
学校从班子、老师抓起,振兴阅读,教师先行,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学校要求教师要有一定量阅读,每位教师做好读书笔记,将读书与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习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将读书活动渗透到教育教学各个方面,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保证读书活动不流于形式,是学生真正受到教育。
学校建立了图书、阅览室、并配备了专职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出借、登记、归还等服务工作,为学生读书提供了良好的读书场所。抓好晨读活动,学生已经逐步养成晨读的习惯,每个学生坚持写日记,写读书笔记,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六一班赵锦同学在“中华魂”演讲比赛中获省一等奖,何洋获三等奖。
学校充分营造浓厚的书法绘画氛围,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书法水平,积极鼓励教师硬笔书法。学校还专门安排了绘画指导课,对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学生范佳宇的 《
牛奶与健康 》 绘画比赛获优秀奖,史彦峰的 《 牛奶麻雀图 》 获国家级一等奖。)
(四)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划办学行为
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扎实,校风、教风、学风良好,教师行为规范。学校认真抓好以下几方面:、学校安全纪律的工作是第一要务,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安全工作巡视小组,安全工作自查小组,建立健全的工作管理制度,在校长的领导下,安全但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各小组开展工作,几年来,学校没发生一起不安全责任事故,形成了人人讲安全的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学校重视德育工作,成立了德育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抓德育,学校教师全员参加,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德育工作有计划、有制度、有实施过程,班主任能按学校要求每周开好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各科教师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学校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德育教育的活动。
3、学校制定了各项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教学秩序正常规范。能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新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随意增减课程、调整课时,学校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的成绩考核与评价等教学环节提出明确具体的质量要求,并建立了考评制度,严格考核办法,教务人员对教师的常规工作月查、抽查下个结合,确保教学行为规范有序。学校注重档案建设,重视信息和资料的收集、统计与分析、建立健全了教育教学档案,各种档案、资料齐全、完整、有序。
学校学籍管理健全,每一位适龄儿童都能上学,入学率 100 %,学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学生年辍学率控制到 1 %以内。同时学校将“减负纳入了教育教学工作体系,措施有力,成效显著”、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必须课程,开设各类选修课,并将选修课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信息课 》、《 国学 》、《 养成教育 》、《 课外兴趣 》)排入课表。这些选修课有活动型的、有科学拓展型的,有兴趣型的,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建立校本培训制度、有计划、有过程、有考、有结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文化熏陶环境育人,宣传牌、标语牌、板报、板栏、条幅等有新意,尤其是特色的走廊文化史朔城区二中的一道风景线,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题,充分体现了学校为学生成长服务的理念。教室布置协调合理,富有教育性和感染力。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形成了良好的领导作风、教风、校园文化和谐。
6、学校后勤工作健全,能积极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学校财务收支合理,账目清楚,票据正规,账薄规范学校能按规定收费,实行收费公开制度,无乱收费现象。学校教学设备完好率,使用率良好,安全保障有力。、学校体育、艺术、卫生工作:学校坚持“两操一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学校每学期能举行一次大型文体活动为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特长,各班都成立了兴趣小组。少先队大队部每学期都能举办诗歌朗诵会 · 普通话演讲 · 书法大赛笋画展评,规范字竞赛。学校卫生工作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个人卫生,室内卫生,环境卫生保持良好。、学校各项工作都有评价指标、评价制度,实行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全方位评价,有效的调动过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日常行为等全方位评价,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合理、公平、公正,实施过程清楚,学校对教研活动有检查、有评价、有指导,促进了教研组各项活动的全面开展。
(五)、科研兴教创佳绩、德育首位结硕果。
学校始终坚持德育首位、强化德育工作,坚持走以德立校、依法治校之路,积极开拓科研兴校、科研强校之路。为此,我校逐步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全县小考中,2008 ,2009 ,2010 ,2011 总评均是全县第一,2012 在全县小学综合素质测评中,我校又是全县第一。由于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扎实,因此也得到了上级各部门的肯定。
2007 年获得朔州市教育系统红旗单位称号
2008 年获得山西省优秀家长称号
2008 年获得朔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9 年获得朔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9 年获得朔州门球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9 年获得朔城区第三届中小学校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奖称号
2010 年获得朔城区先进集体称号飞
2011 年获得朔城区先进集体称号
2011 年获得朔城区党在我心中合唱比赛二等奖称号
2011年获得朔州市全名健身先进集体称号
2011 年获得全国少儿绘画和作文大赛组织奖称号
2012 年获得朔州门球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12 年获得“中华魂”主题教育先进组织奖称号
2012 年获得朔城区先进集体称号
(六)存在的问题
我们尽管工作做了不少,但是还存在一些弱点。
l、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还有待于逐步提高。、档案资料还有待于逐步完善。
3、校舍面积依然满足不了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总之,创建标准化学校是我校师生的共同愿望,我校将进一步调动全体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进一步鼓足干劲,争创一流,使我校的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标准化学校建设
自评报告
朔城区二中标准化学校建设自评报告
依据 《 朔州市小学校建设与发展评价标准 》 精神,我校成立了受评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相关人员从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亨教学的指标进行逐项自查、整改,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先进的办学条件
朔城区第二中学是一所县办小学,服务区人口 3 万多人,学校位于县城中央,青年路南,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学校创建于 1981 年,最初为 1 轨制,只有 6 个教学班,21 名教职工。2006 年朔城区危房改造动工,于 2008 年秋季投入使用,学校占地面积 26900 m2,教学主楼面积 5879.82 m2,教学辅助楼面积 1965.81m2。教学设施齐备,班班拥有多媒体,音乐室、微机室等专用教室的教具齐备,并达到标准。图书室藏书近33260 余册,与教材配备的音像资料一应俱全。体育设施良好,有篮球场 6 个,排球场 1 个,200m 塑胶跑道运动场 1 个,乒乓球场地 5 个,体育器材齐备。校园环境宜人,是读书的理想场所和育人的美好乐园。
二、良好的办学理念
学校秉承了优良的办学传统,以“文明、活泼、诚信、乐学”为校训,以“文明、勤奋、求实、创新”为校风,以“敬业爱生,严谨创新”为教风,以“守纪、团结、合作、乐学”为学风,形成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学学生一生”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成人、成才、成功”的育人目标和“德育为首,教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实施了“以人为本,依法制校,制度化,人性化”的治校方略,初形成了自己的管理风格和办学特色。
三、雄厚的师资队伍
我校现有教学班 36 个,学生 1613 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 100 % 小学特级教师 2 人,小学高级教师 48 名,市县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 35 人,骨干教师 85 人,经过近几年学校的精心打造和自身的刻苦努力,师资质量明显增强,可以说学校已形成了一支精业务,懂管理,勤奉献,善协作的良好教师群体。近年来,学校加大对新课改、课标的培训学习力度,基本建立了校本培训制度,目前教师队伍观念新,思想活,教学方法好,大部分教师具有课题研究能力。
四、务实的领导班子
六小校长薛强多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对教育工作和学校管理有独到的见解和研究,教育观念前卫,办学思想先进,办学思路清晰,务实求真,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是一位优秀的校长。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学校领导班子是一个能征善战、年富力强、精诚团结、结构合理、敬业高效的班子,受到各级领导和同行的高度评价。学校近几年之所以发生巨变,得益于全体教师的团结拼搏,勇于创新,更得益于领导班子的身先士卒、率先重范。
五、科学的管理方法
学校要走上制度化、管理化、科学化,要上层次,要升格次,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
(1)行政管理:学校长期以来,坚持以人为本、以法治校、以德治校的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实行校务公开,各种制度成册,装框上墙,实行民主管理、科学管理。学校注重档案建设,重视信息和资料的收集、统计与分析,建立健全了教育教学档案,各种档案资料齐全、完整、有序。
(2)教学管理:学校能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教学秩序正常规范。能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新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每学期都有教学工作计划和落实措施。各教研组有计划,有活动过程,学期终了有总结,学籍管理健全,每一位适龄儿童都能上学,入学率达 100 %。学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学生年辍学率控制在 1 %以内。同时学校将“减负”纳入了教育教学工作体系,措施有力,成效显著。
(3)后勤管理:学校后勤工作健全,能积极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能坚持为教学,为师生生活服务,能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学校财务收支合理、账目清楚,票据正规、账簿规范。学校能按规定收费,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无乱收费现象。学校教学设备、校产完好率、使用率良好,安全保卫措施有力。
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校全布局合理、干净整洁。宣传牌、标语牌、板报、报栏、条幅等有新意,充分体现了学校为学生成长服务的理念。教室布置协调合理、美观大方、富有教育性和感染力。学校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学生之间团结友爱,领导、教师学生之间关系融洽,有良好的领导作风、教风、学风、校园文化和谐。
(4)安全管理:学校安全工作有计划、有总结、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安全工作巡视小组、安全工作自查小组,建卒健全了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安全工作实施细则,安全工作应急预案等,并建立了安全工作台帐。在校长领导下,安全组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各小组开展工作。能经常性多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近几年来,学校未发生一起不安全责任事故,形成了人人讲安全的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5)社区关系:学校能广泛动员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校园环境建设、安全教育活动等。每学期都能召开家长会,教师能进行家访。
六、特色的教育教学
(l)德育工作:学校重视德育工作,成立了德育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抓德育,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具体负责,学校教师全员参加,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每学期德育工作都有计划、有实施过程、有总结。班主任都能按学校要求开好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各科任教师都能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学校少先队工作有计划、活动有安排,教育有成效。
(2)教学工作: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近年来,通过不断总结和完善,学校已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包括教学全过程的管理工作制度。在执行各种制度中,有措施、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重落实、讲实效。根据新课程标准,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计划、总结、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考试测评等各个教学环节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对教师有明确的听、评课等业务学习的要求,并注重平时的检查落实。每个教师教学态度端正,传授知识正确,教学时间分配比较合理,教学方法比较灵活,能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合作、探究、取得了较好效果。
学校按新课标要求,开足开齐了所有课程和课时,并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认真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学校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鼓励教师充分运用远教设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教研工作:学校教研教改和校本培训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活动过程,有学期总结。在教导处领导下,学校各个教研组都注重集体研究,发挥个体利用,实现资源共享。能认真的按计划开展各种活动,不图形式,不走过场,注重落实,讲求实效。
(4)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开设各类选修课,并将选修课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信息课 》、《 国学 》、《 我爱家乡 》 .、《 课外兴趣 》 排入课表。这些选修课有活动型的、有学科拓展型的、有兴趣爱好型的,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积极开拓技术课程,建立校本培训制度,每学期有计划、有过程、有考察、有结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定期举办校本课程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体育、艺术、卫生工作:学校坚持“两操一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学校每学期都能举行一次大型文艺体活动。为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特长,各班都成立了兴趣小组。少先大队部每学期都能举办诗歌朗诵会、普通话演讲、书法大赛、绘画展评、规范字竞赛、小制作竞赛。学校卫生工作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个人卫生,室内卫生,环境卫生保持良好。
(6)读书活动:为使学生真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促进学风建设,学校把养成读书好习惯列入工作计划,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要求学生每天早上有 30 分钟的读书活动,内容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定范围。有布置、有检查、有小结。读书活动在我校已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开展。
(7)语言文字工作:这项工作也列入工作计划,并有目地要求。要求教师用普通话教学,学生用普通话学习,师生之间用普通话交流。同时,学校还对教师写好硬笔字、粉笔字提出了具体要求。
(8)评价工作:学校各项工作都有评价指标、评价制度,实行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全方位评价,有效的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日常行为等全方位评价,有力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合理、公平、公正、实施过程清楚,学校对教研活动有检查、有评价、有指导,促进了教研组各项活动的全面开展。
七、办学实绩、德育首位结硕果
学校始终坚持德育首位、强化德育工作,认真贯彻德育工作各项规定,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自我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我校定期开展法纪报告会、感恩励志演讲会、普法知识宣传等。自 2009 年以来,学生无一违法犯罪现象。为此,我校德育工作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取得了可喜成绩。
2007 年获得朔州市教育系统红旗单位称号
2008 年获得山西省优秀家长学校称号
2008 年获得朔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9 年获得朔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9 年获得朔州门球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9 年获得朔城区第三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奖称号
2010 年获得朔城区先进集体称号
2011 年获得朔城区先进集体称号
2011年获得朔城区党在我心中合唱比赛二等奖称号
2011 年获得朔州全民健身先进集体称号
2011 年获得全国少儿绘画和作文大赛组织奖称号
2012 年获得朔州门球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12 年获得“中华魂”主题教育先进组织奖称号
2012 年获得朔城区先进集体称号、教学中心创佳绩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在走以德立校,依法治校之路的同时,积极开拓科研兴校、科研强校之路,集体备课规范化、精细化、制度化。学生各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算、画的能力,初步具备了基本的观察能力、思维活动、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和操作技能;学生毕业率 100 %。学校培优补差工作有计划、有措施、学生作业量不断减少,学生成绩稳步提高。在县统考中,学校 2009 年六年级全县评第一,2010 年第一,2011 年冬季三年级全县统考排名第一,2012 年全县综合能力测评又第一,得到上级领导和当地群众的好评。、特色办学得好评
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在办学模式、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方法和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受到了上级的好评。
八、存在的问题
我们尽管工作做了不少,但是还存在一些弱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还有待于逐步提高。、档案资料还有待于逐步完善。、校舍面积依然满足不了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我校将进一步调动全体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进一步鼓足干劲,争创一流,把我校真正办成全县队伍一流、设备一流、环境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高标准学校。以上自评报告,谨请上级组织评估验收。12.9
标准化学校建设
申 报
表
C级指标自评分
结果及说明
标准化学校建设 c 级指标自评分结果的说明
我校对照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标准进行了自查,并量化到了 c 级指标自评,现将自评分结果说明如下:、C5项(10 分):由于我校校舍多年未修,所以此项自评分为 9 分。、C6 项(10 分):由于我校绿化面积较少,所以此项自评为 9 分。、C7 项(10 分):由于建筑多年未修,所以此项自评为 9 分。、C8 项(10 分):由于暖气不是地暖,所以此项自评为 9 分。5、C9 项(10 分):由于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所以此项自评为 9 分。、Cll 项(10 分):由于我校建筑多年未修,所以此项自评为 8 分。、C21 项(10 分):由于我校生活用房较少,所以此项自评为 7 分。、C28 项(10 分):由于数学、科学仪器配备与标准有些差距,所以此项自评为 9 分。、C29 项(10 分):由于文科教学仪器的配备与标准有些差距,所以此项自评为 8 分。、C32 项(5 分):由于我校卫生器材与健康教育教学仪器的配备与标准有些差距,所以此项自评为 4 分。、C33 项(5 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的配置与标准有些差距,所以此项自评为 4 分。12、C40 项(20分):由于我校没有校园网,所以此项自评为巧分。、C41 项(20 分):由于我校的图书资料与标准有些差距,所以此项自评为巧分。
14、C44 项(10 分):由于我校不是寄宿制学校,没有食堂,所以此项不得分。
15、C54 项(5 分):由于我校不是寄宿制学校,所以此项不得分。、C85 项(10 分):由于我校的各种档案还有待继续完善,所以此项自评为 8 分。、C86 项(5 分):由于我校在此方面有些不足,所以此项自评为 4 分。综上所述,我校在自查自评过程中,针对各项指标做出了客观的分析与评价,自得分共计 957 分。
各项底线达标情况
汇报材料
朔城区二中各项底线达标情况
为了顺利完成关于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的评估验收,我校对照验收标准细则认真自查、依次落实、逐一整改,收到孔良好的效果,现将各项底线达标情况汇报如下,望各位领导予以审议:
一、朔城区第二中学是一所县办小学,服务区人口 3 万多人,学校位于县城中央,青年路南,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学校创建于 1981 年,最初为 1 轨制,只有 6 个教学班,21 名教职工。2006 年朔城区危房改造动工,于 2008 年秋季投入使用,学校占地面积 26900m2,教学主楼面积 5879.82 m2,教学辅助楼面积 1965.81 m2。教学设施齐备,班班拥有多媒体、音乐室、微机室等专用教室的教具齐备,并达到标准。学校有完善的校舍维修长效机制,无 D 级危房。
二、学校秉承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形成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学生之间团结友爱,领导、教师、学生之间关系融洽,教师遵纪守法,没有体罚、变相体罚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不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教师从未组织有偿家教或在节假日兼职补课。
三、学校财务收支合理、账目清楚,票据正规、账簿规范。严格按规定收费,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无乱收费现象。
四、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开设各类选修课,并将选修课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信息课、国学、我爱家乡、课外兴趣)排入课表。这些选修课有活动型的、有学科拓展型的、有兴趣爱好型的,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积极开拓技术课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校坚持“两操一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学校每学期都能举行一次大型文艺体活动。为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特长,各班都成立了兴趣小组。少先大队部每学期都能举办诗歌朗诵会、普通话演讲、书法大赛、绘画展评、规范字竞赛、小制作竞赛。
五、学校教研教改和校本培训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活动过程,有考察、有结果、有学期总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教导处领导下,学校各个教研组都注重集体研究,发挥个体利用,实现资源共享。能认真的按计划开展各种活动,不图形式,不走过场,注重落实,讲求实效。定期举办校本课程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学校安全工作有计划、有总结、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安全工作巡视小组、安全工作自查小组,建立健全了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安全工作实施细则,安全工作应急预案等,并建立了安全工作台帐。在校长领导下,安全组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各小组开展工作。能经常性多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近几年来,学校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形成了人人讲安全的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七、学校各项工作都有评价指标、评价制度,实行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全方位评价,有效的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日常行为等全方位评价,有力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合理、公平、公正、实施过程清楚,培优补差工作有计划、有措施、不设重点班、实验班,同时学校将“减负”纳入了教育教学工作体系,措施有力,学生作业量不断减少,学生成绩稳步提高,成效显著。
八、学校学籍管理健全,严格控制班容量,每一位适龄儿童都能上学,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 100%。
九、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设置标准,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并将选修课程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每个班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设有微机室,虽然配置低,但学校教学设备、设施的使用率和完好率均达 98 %以上。
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在办学模式、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方法和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多次受到了的各级领导的好评。
回首过去,我们曾面对挑战,改革和发展的机遇给予我们发展的无穷空间,目前,学校正朝着条件一流、管理一流、教学一流的目标昂首迈进。
标准化学校建设
整改方案
朔城区二中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整改方案
根据朔城区教育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评估验收小组对我校标准化学校仓。建工作的评估意见和建议,针对我校教育教学校园硬件进行细致的诊断,认真研究,就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逐条对照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方案。
一、基本思路
学校以评估验收为契机,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创新的原则,创造品牌学校。在巩固创建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找准问题,明确差距,注重整改实效型,增强执行力,确保整改质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整改措施
为巩固现有的办学效果,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学校根据评估反馈建议,针对学校办学实际情况,认真制定整改方案。
(一)成立整改领导小组 组
长
朱继文
副组长
郝素梅
高玉花组员薛有莲温有印解宏岁贡卫星
(二):工作重点
l、理清思路:完善学校下阶段工作重点、规范办学,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实现精细化管理。、深入课堂,扎实课改,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落实行动,稳步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建设,实行可持续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条件
(1)、从师资方面来讲,专业的音、体、美等专业教师缺乏,远远达不到教学需求,使我校这些课程虽开但质量不高。
(2)平均校舍面积不足,绿化面积较小,图书内容不够丰富,看座不足。
(3)运动场地虽有,但没有 100 米直道。(4)师生电脑使用配置比较低。
总之,办学条件虽有很大改善,但仍与标准化学校评估标准有一定的差距。
(二)学校管理
(1)教师培训、校本研修工作继续加强。
(2)校园文化建设质量有待于提高。
(3)档案资料有待于逐步完善。
四、整改措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实施“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的战略,加快办学条件达标,加快教育建设步伐、完成我校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划。
2、继续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尤其是要加强班子队伍的建设,结合课改,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努为建设热爱尊重学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职业风范。、补充完善图书管理及功能教室的配备。、认真对照 《 省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考评细则 》,继续查漏补缺,组织实施,力争高标准,全面达标。
我们的决心,以本次检查为契机,让优点更闪光,让缺点变动力,我们将带领全体教职工,共同探索学校发展的新思路,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改进管理方法,不断规范教育行为,奋力实现学校发展的新跨越。
第五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进展情况
地区十中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进展情况
阿克苏地区第十中学位于阿克苏市解放北路20号,占地2.7公顷,建筑总面积12864平方米。其前身为地区柯尔克孜族中学,建于2000年,2001年3月定名为阿克苏地区第十中学,属于寄宿制完全中学,2007年9月正式实施民汉合校,招收阿克苏市三区、四区、五区的汉校小学毕业生和地区各县的柯尔克孜族小学毕业生。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学校领导2人,教师46人,学生人数596人。
至今已有14的发展历史。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取得了些许成绩。一是教学规模得到扩大、教学质量逐年上升。教学班从4个扩大到15个,学生数从一百多人到五百九十余人,教师队伍从28人增加到48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多年来,我校紧紧围绕提高教职工整体思想素质,“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这一目标,进一步完善了教职工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制定了学习计划。我们规定每周五为“双语学习日”,每周三为政治理论学习日,做到学习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还通过选派民族教师到上海、南京、自治区教育学院长期培训双语一至两年。在每两年一次的教师专业理论水平考核中,考试成绩及格率逐年提高,2012年达到97.7%,2014年达到100%。
学校硬件建设得到完善,2006年,新建学生宿舍楼、食堂,结束了地区十中建校初“办公、教学、住宿”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格局;2008年争取到了中央代表团的一套完整的现代教学设备、建立了六间设备齐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学理科教学仪器二类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完善了图书阅览室,办公室配备电脑,开通互联网;2009年,建成图书实验综合楼、完成旱厕改造;2012年6月,完成田径运动场更新改造。2014年10月完成新食堂的基建工程、校园文化墙及校舍的粉刷工程,校园绿化呈新意。依据分步实施、确定主题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校内已逐步呈现出以合欢为主体的合欢园、以柳树为主体的柳树林、梧桐树围绕运动场,形成了整体与个体,全局与局部相互映照的成林、成片、成形的绿色景象,赋予了内涵,提升了校园文化。
近几年学校也获得了不少奖项,2004年,“五一先进集体”、“阿克苏地区教师基本功技能大赛组织奖”;2005年,“一二·九运动70周年爱国歌曲合唱比赛三等奖”,2006年,荣获“先进基层团组织”;2007年,“地直机关青年志愿者先进集体”、“市级卫生单位”、“平安校园”;2008年,“五好党支部”、“市级文明单位”、“地区级花园式学校”;2009年,“地区教育系统目标管理考核三等奖”; 2010年,“地区教育系统目标管理考核三等奖”,2011年,“地区级卫生红旗单位”、“地区教育系统目标管理考核二等奖”。2012年,荣获“地区教育系统目标管理优良单位”、“ 自治区二级档案管理单位”。
阿克苏地区十中 2014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