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化学总复习提纲与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三、物质的加热
(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
(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六、化合反应 氧化物
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
(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2)Al燃烧时,火柴在什么时机插入集气瓶中,为什么?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纱?
八、分解反应
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
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
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3)用KMnO4制取氧气时,绵花的作用?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为什么?结束时,如何操作?为什么这样?
十、探究碳和铁的燃烧
(1)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3)铁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如未发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有哪些?分别应如何改进?
(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
十一、本单元的反应符号表达式
(1)碳、硫、磷、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符号表达式?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符号表达式?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根据什么现象可以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二、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要学会区别?各举几个例子,并写出化学式?
三、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四、探究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特征有哪些?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间有间隔的?
五、水的净化
(1)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是什么?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是什么?
(2)有哪些净化水的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何种操作?
(3)明矾和活性炭的净水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4)什么样的混合物可以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过滤的操作要领“一贴两低三靠”的含义是什么?
六、水污染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应如何防治?
七、节约用水
认识节约标志,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节约用水的做法?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构成?(2)原子是由哪几种粒子构成的?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的空间分布和质量分布分别有什么特点?
二、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三、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元素可以分为哪三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不同类别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化学性质各有什么特点?
四、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如:8、18、28、38、48等
五、形成“化学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是否改变?微观原因是什么?
六、核外电子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为什么说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七、原子与离子
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如:Na与Na+、S与S2-如何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质子数、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变化情况?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NaCl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八、说出几种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K、Na、Ca、Zn、Mg、Cl、Al、SO4、OH、NO3、NH4、CO3等。
九、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1)根据俗名写化学式;(2)根据用途写化学式;(3)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十、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元素间的质量比;(3)计算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4)根据计算来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中除C、H元素之外是否含有氧元素;
当 M有机物 等于 MH +MC 不含有O元素;
大于 MH +MC 含有O元素;差值即为氧元素的质量。
十一、能懂商品标签上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1)要注意标示的是物质的质量还是元素的质量,如:加钙盐CaCO3-Ca,加碘盐KIO3-I;
(2)要注意标示的单位质量与所给的质量或体积单位是否一致。
十二、能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
(1)标示的含氮量 实际含氮量(不纯)
根据化学式计算含氮量 理论含氮量(纯)则纯度=实际含氮量/理论含氮量×100%(2)判断广告其真实性
若标示的含氮量 大于 理论含氮量 则是虚假广告。
十三、平均值问题
两种不等量物质混合,所得实际结果必介于两种之间。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一、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认识常见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铁钉生锈后质量为什么增加?
(2)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什么减少?
二、用微观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1)知道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2)会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注意有无系数)
三、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实验。
四、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1)查化学式---根据化合价;
(2)查配平---数原子数,尤其氧原子;
(3)查条件和箭头----根据所学知识或题目所给信息。
五、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必须要查;
(2)比例式必须要列;
(3)设答必须要完整;
(4)单位,x---不带单位,数字---必须带。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认识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单质;
(2)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碳、碳黑的特性和用途;
(3)金刚石和石墨性质有什么显著的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用途?
二、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CO
2(1)用什么药品?固体能否选用CaCO3或Na2CO3粉末?液体能否选用稀盐酸或稀硫酸?原理是什么?用什么装置?
(2)依据什么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常见的发生装置有哪些?常见的收集装置有哪些?
(3)如何进行气体的检验和验满、验纯(可燃性气体)?
三、知道自然界的氧和碳循环,如何实现?
四、温室效应
知道温室效应的成因和防治;注意与空气污染、酸雨污染的防治区别。
五、探究CO2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CO2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如何通过实验来说明?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2)探究CO2与水、澄清水灰水反应,学会设计实验说明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六、知道CO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物理性质有哪些?(2)化学性质有哪三个?(3)如何检验CO?
七、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之间联系要熟练掌握。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爆炸的措施
(1)燃烧的条件及可燃物燃烧的条件;(2)缓慢氧化的条件(3)爆炸发生的条件;
(4)防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5)防爆炸的措施(列举实例)
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1)与氧气接触,温度达不到着火点;(2)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与氧气接触;(3)两者皆满足
三、控制变量法证明的必要条件,例:A、B、C三个条件;
具备B、C,不具备A,不成立,说明A是必要的; 具备A、C,不具备B,不成立,说明B是必要的;
具备B、A,不具备C,不成立,说明C是必要的;
同时具备A、B、C,成立,说明ABC同时具备时,结论就可以成立;例:铁生锈,铜生锈;
四、燃料有关问题
石油的几种产品及主要用途(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我国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国情;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形成?利用?主要组成元素?所属物质类别?了解使用H2、CH4、C2H5OH、液化石油气、汽油、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五、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意义?不完全燃烧的后果?措施?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一、应掌握的知识点
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2.溶液都是均
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23.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溶质的质量。
24.酸的pH<7;如:HCl、H2SO4、CO2通入水中;
碱的pH>7;如:NaOH、Ca(OH)
2、CaO溶于水、Na2O溶于水、Na2CO3 中性溶液pH=7。如:水、NaCl
25.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2 2 8 2,该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2,核电荷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12,最外层电子数为2,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成为阳离子。
26.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是(1)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2)温度达到或超过可燃物的着火点。
27.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8.酸有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
29.碱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等。
30.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碳二四,铁二三,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其他口诀也可)
31.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氮NO2。
3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对空气没有污染。
33.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78%,其次是氧气,占21%。
34.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的是氧气O2。
35.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略重,不易溶于水,液态氧和固态氧均为淡蓝色。
36.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37.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在做此实验时,应预先在瓶底放水或细砂,原因是防止熔融的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38.磷在氧气中燃烧,呈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的白烟。烟是固体。
39.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40.实验室制取氧气所用的药品是(1)氯酸钾(白)和二氧化锰(黑)的混合物;(2)高锰酸钾;其中在反应中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4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2.氢气的用途有(1)冶炼金属(还原性);(2)焊接金属(可燃性);(3)探空气球(比空气轻)。
43.实验室制取氢气所选用的药品是锌和稀硫酸。
4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
45.在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可用来切割玻璃。
46.所学物质中为黑色的是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
47.用墨书写的字画常年不褪色,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48.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49.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的沉淀是碳酸钙CaCO3。
50.煤气中毒实际上就是一氧化碳CO中毒。
51.为了证明某物质中含有碳酸盐,应滴加稀盐酸。
52.假酒可导致人失明,甚至死亡,假酒中含有甲醇。
53.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54.甲烷(CH4)在空气中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55.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剂变成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56.碱可以使紫色石蕊试剂变成蓝色;使无色酚酞变成红色。
57.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减少,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氢氧化钠(NaOH)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因为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而且可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58.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抹墙,逐渐变硬的原因是由于石灰浆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
59.不能用NaOH干燥的是SO2、CO2、HCl。
60.硫酸铜晶体的俗称是蓝矾或胆矾。固体二氧化碳的俗称是干冰。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烧碱、火碱、苛性钠。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消石灰
61.五种白色沉淀是AgCl、BaSO4、CaCO3、BaCO3、Mg(OH)2;一种蓝色沉淀是
Cu(OH)2;一种红褐色沉淀是Fe(OH)3。其中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是AgCl和BaSO4。
62.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63.可以用酒精灯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
64.用滴管往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不应伸入试管中。
65.CO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
66.收集气体应用集气瓶;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需用量筒;溶解较多固体时应用烧杯;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使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应使用镊子。加热时常用酒精灯。
67.氧气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氢气的收集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
68.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在进行操作时,应先通氢气,后加热,原因是排净试管中的空气,防止混合气体加热时爆炸。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氢气,原因是防止灼热的铜再次被氧化。
69.酒精灯火焰温度最高的是外焰。
70.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71.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带火星的木条在集气瓶口复燃。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燃着木条在集气瓶口熄灭。
72.能区别盐酸和硫酸的试剂是氯化钡BaCl2溶液。
73.能鉴别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水的试剂是石蕊试剂。
74.在氧气、稀硫酸、熟石灰、干冰四种物质中,可用来金属除锈的是稀硫酸;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可用于潜水、抢救病人的是氧气;可用作人工降雨的是干冰。
76、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77、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
78、由饱和溶液到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79、由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增加溶质或减少溶剂。
80、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种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81、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就是说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食盐36克。
8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83、若要分离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的物质,应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84、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85、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
86、浓硫酸在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停搅拌。
二、应掌握的化学方程式
1、电解水 2H2O →2H2↑+ O2↑(分解反应)
2、碱式碳酸铜分解 Cu2(OH)2CO3 →2CuO + CO2 ↑+ H2O(分解反应)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2H2 + O2→ 2H2O(化合反应)
4、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 + O2→ CO2(化合反应)
5、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C + O2 →2CO(化合反应)
6、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 →Fe3O4(化合反应)
7、镁在氧气中燃烧 2Mg + O2 →2MgO(化合反应)
8、硫在氧气中燃烧 S + O2→ SO2(化合反应)
9、磷在氧气中燃烧 4P + 5O2 →2P2O5(化合反应)
10、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 2KClO3 →2KCl + 3O2↑(分解反应)
11、高锰酸钾分解 2KMnO4→ K2MnO4 + MnO2 + O2↑(分解反应)
12、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 →Cu + H2O(置换反应)
13、实验室制氢气 Zn + H2SO4 → ZnSO4 + H2↑(置换反应)
14、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炭层 CO2 + C →2CO(化合反应)
15、碳还原氧化铜 C + 2CuO →2Cu + CO2↑(置换反应)
16、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CO2 + H2O → H2CO3(化合反应)
17、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O2 + Ca(OH)2 → CaCO3 ↓+ H2O
18、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复分解反应)
19、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 CaO + CO2↑(分解反应)
20、一氧化碳燃烧 2CO + O2 →2CO2(化合反应)
2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 + CuO Cu + CO2
22、生石灰遇水变成熟石灰 CaO + H2O → Ca(OH)2(化合反应)
23、盐酸的检验 HCl + AgNO3 → AgCl↓+ HNO3(复分解反应)
24、硫酸的检验 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复分解反应)
25、用硫酸铜检验无水酒精中是否含有水 CuSO4 + 5H2O → CuSO4+5H2O
第二篇:初三化学总复习总结归纳 小知识点
初三化学规律总结(总复习)
一、常见物质的颜色:
(1)黑:CuO、Fe3O4、MnO2、C、铁粉
(2)白----氧化物 2O5、MgO、CaO、Al2O3
单质P白磷
碱:NaOH、KOH、Ba(OH)
2、Ca(OH)2------可溶性碱
Mg(OH)
2、------不溶性碱
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AgCl、BaSO4
不溶于水,溶于酸----CaCO3、BaCO3
(3)黄:S(固体单质))、FeCl3 溶液、Fe2(SO4)3 溶液
(4)红:Cu-----紫红 红 Fe2O3、Fe(OH)3------红褐 红磷-----暗红
(5)蓝:Cu(OH)2(固体)蓝、CuSO4·5H2O(晶体)、CuSO4(溶液)、CuCl2(溶液)、液 O2
(7)紫黑:KMnO4 紫黑: 紫黑
(8)浅绿 浅绿:FeCl2(溶液)、FeSO4(溶液)浅绿
二、燃烧反应中火焰颜色或特殊现象:
1、火焰颜色
(1)蓝色:CO 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淡蓝色:H2、S、CH4 在空气中燃烧
(3)蓝紫色:S 在氧气中燃烧
(4)黄色:P 在氧气中燃烧
2、发白光:
(1)Mg 在空气中燃烧(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3、火星四射:Fe 丝在氧气中燃烧 火星四射
4、冒白烟 冒白烟:磷在空气中燃烧 冒白烟
三、初中化学中具有还原性、可燃性的物质:
(1)单质:H2、C
(2)化合物:CO
四、初中化学之最: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N2 气,占空气总体积的 78%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N,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地壳 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3、最轻的气体是:H2 气
4、点燃时对大气污染最少、最好的新型燃料是 H25、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
6、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无中子、最简单的原子是 H7、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2 分子。
8、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CH49、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最活泼的金属是钾,最不活泼的金属是金。
10、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是尿素
五、初中化学中具有唯一性的物质:
1、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且有毒的气体是 CO2、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且通入澄清石灰水 后变浑浊的唯有含 CO32-的物质
3、能遇 Ba2+生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的唯有 溶液中含 SO424、能遇 Ag+生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的唯有 溶液中含 Cl
六、物质的用途
1、能支持燃烧的物质是:O2,可用于炼钢的物质是 O22、用于冶炼金属的是 H2、C、CO3、可用于人工降雨、也可做致冷剂的是 CO24、用做探空气球的 H25、可用于切割玻璃的金刚石
6、能吸附有色气体的木炭、活性炭
7、做干电池的电极、能导电的非金属石墨 38、用于检验水的存在的物质硫酸铜 CuSO49、可用作干燥剂的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铁粉
10、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澄清石灰水
11、具有挥发性的酸浓盐酸、浓硝酸
12、用于除铁锈的物质是稀硫酸、稀盐酸
13、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
14、可用作装饰材料的是大理石
15、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是熟石灰、硫酸铜
16、工业酒精中的有毒物质是甲醇
七、其它需记住的知识:
1、决定元素或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3、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分子
4、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5、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由新物质生成6、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元素种类、原子数目、物质的总质量
7、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原子序数
8、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决定微粒电性: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 4-----原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阳离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阴离子
9、溶液的特点:均
一、稳定的混合物
10、有关溶液的说法:
(1)同一物质(固体)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 溶液浓
(2)同温度下,同溶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
(3)大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食盐的溶解度随 温度的变化不大,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温度不变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5)饱和溶液不一定都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都是稀溶液
11、配制一定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12、分离可溶物中混有的不溶物用过滤法,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13、结晶的方法有蒸发溶剂法和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分别适用于溶 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和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14、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氨气
16、主要大气污染物是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
17、物质燃烧的条件是(1)可燃物与氧气接触(2)使可燃物的温 度达到或超过着火点
18、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原因(1)二氧化碳比空气重(2)二氧化碳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9、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1)NaOH 能吸收空气中的 水分(2)能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20、铁生锈的条件是:在潮湿的空气中
21、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22、碳酸钠俗称“纯碱”的原因是:其水溶液显碱性
八、常见物质的俗称或主要成分:
化学名称 硫 固体二氧 化碳
氢氧化钙 熟石灰、Ca(OH)2 消石灰 氧化钙CaO
氢氧化钠 生石灰火碱、烧 碱、苛性 钠NaOH 乙醇 甲烷 酒精 天然气、沼气 C2H5OH CH4 乙酸 俗名 硫磺 干冰 化学式 S CO2 化学名称 氯化钠 碳酸钙 俗名 食盐 石灰石、大理石 醋酸 CH3COOH 化学式 NaCl CaCO3 6 常见的原子团(离子符号、化合价)
九、常见的原子团(离子符号、化合价)
名称离子符号化合价
铵根NH4++1
氢氧根OH1-
硝酸根NO3-1
硫酸根SO42-2
碳酸根CO32-
2十、常见的十对离子: 作用——使复分解反应具备了生成条件)
1、Ag+—Cl-→AgCl↓ 白色(不溶于水和酸)
2、Ba2+—SO42-→BaSO4↓白色(不溶于水和酸)
3、Mg2+—OH-→Mg(OH)2↓白色
4、Ca2+—CO32-→CaCO3↓白色
5、Ba2+—CO32-→BaCO3↓白色
6、Cu2+—OH-→Cu(OH)2↓蓝色
7、Fe3+—OH+→Fe(OH)3↓红褐色
8、H+—CO32-→H2O+CO2↑
9、H+—OH-→H2O10、NH4+—OH-→H2O+ NH3↑
第三篇:初三化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三、物质的加热
(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六、化合反应 氧化物
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
(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2)Al燃烧时,火柴在什么时机插入集气瓶中,为什么?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纱?
八、分解反应
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 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
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3)用KMnO4制取氧气时,绵花的作用?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为什么?结束时,如何操作?为什么这样?
十、探究碳和铁的燃烧
(1)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3)铁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如未发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有哪些?分别应如何改进?(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
十一、本单元的反应符号表达式
(1)碳、硫、磷、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符号表达式?(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符号表达式?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根据什么现象可以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二、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要学会区别?各举几个例子,并写出化学式?
三、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四、探究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特征有哪些?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间有间隔的?
五、水的净化
(1)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是什么?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是什么?(2)有哪些净化水的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何种操作?(3)明矾和活性炭的净水的原理分别是什么?(4)什么样的混合物可以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过滤的操作要领“一贴两低三靠”的含义是什么?
六、水污染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应如何防治?
七、节约用水
认识节约标志,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节约用水的做法?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构成?(2)原子是由哪几种粒子构成的?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的空间分布和质量分布分别有什么特点?
二、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三、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元素可以分为哪三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不同类别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化学性质各有什么特点?
四、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如:8、18、28、38、48等
五、形成“化学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是否改变?微观原因是什么?
六、核外电子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为什么说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七、原子与离子
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如:Na与Na+、S与S2-如何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质子数、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变化情况?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NaCl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2011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提纲
八、说出几种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K、Na、Ca、Zn、Mg、Cl、Al、SO4、OH、NO3、NH4、CO3等。
九、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1)根据俗名写化学式;(2)根据用途写化学式;(3)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十、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元素间的质量比;(3)计算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4)根据计算来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中除C、H元素之外是否含有氧元素;当 M有机物 等于 MH +MC 不含有O元素;大于 MH +MC 含有O元素;差值即为氧元素的质量。
十一、能懂商品标签上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1)要注意标示的是物质的质量还是元素的质量,如:加钙盐CaCO3-Ca,加碘盐KIO3-I;(2)要注意标示的单位质量与所给的质量或体积单位是否一致。
十二、能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1)标示的含氮量 实际含氮量(不纯)根据化学式计算含氮量 理论含氮量(纯)则纯度=实际含氮量/理论含氮 量×100%(2)判断广告其真实性
若标示的含氮量 大于 理论含氮量 则是虚假广告。
十三、平均值问题
两种不等量物质混合,所得实际结果必介于两种之间。2011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一、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认识常见反应中的质量关系(1)铁钉生锈后质量为什么增加?(2)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什么减少?
二、用微观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1)知道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2)会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注意有无系数)
三、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实验。
四、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1)查化学式---根据化合价;(2)查配平---数原子数,尤其氧原子;(3)查条件和箭头----根据所学知识或题目所给信息。
五、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必须要查;(2)比例式必须要列;(3)设答必须要完整;(4)单位,x---不带单位,数字---必须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认识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单质;(2)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碳、碳黑的特性和用途;(3)金刚石和石墨性质有什么显着的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用途?
二、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CO2(1)用什么药品?固体能否选用CaCO3或Na2CO3粉末?液体能否选用稀盐酸或稀硫酸?原理是什么?用什么装置?(2)依据什么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常见的发生装置有哪些?常见的收集装置有哪些?(3)如何进行气体的检验和验满、验纯(可燃性气体)?
三、知道自然界的氧和碳循环 ,如何实现?
四、温室效应
知道温室效应的成因和防治;注意与空气污染、酸雨污染的防治区别。
五、探究CO2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CO2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如何通过实验来说明?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2)探究CO2与水、澄清水灰水反应,学会设计实验说明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六、知道CO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物理性质有哪些?(2)化学性质有哪三个?(3)如何检验CO?
七、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之间联系要熟练掌握
第四篇: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原子结构知识中的八种决定关系
①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③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④电子能量的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近因为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
⑤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金属,>或=4为非金属,=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⑥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⑦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得电子后元素显负价,化合价数值=得失电子数
⑧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得电子后为阴离子,电荷数=得失电子数
第五篇:初三化学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一、重要的化学概念
(一)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例:洁净的空气、天然水、过氧化氢溶液、石灰水、碘盐等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例如:水、纯净水、蒸馏水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金属单质:铜Cu、汞Hg等
非金属单质:氧气O2、氮气N2、氢气H2、氯气Cl2、金刚石C、硅Si
稀有气体:氦气He、氖气Ne、氩气Ar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MgO、KMnO4、Ca(OH)
2、NaCl 氧化物:由一种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例:水H2O、氧化铁Fe2O3、四氧化三铁Fe3O4
(二)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宏观: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微观: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水H2O、氧气O2、氮气N2、氢气H2、二氧化碳CO2等。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刚石C、石墨C、硅Si、金属(如:汞Hg)。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Na+和Cl-)。
相关概念:
1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表示方法:元素符号。例:H、O、Fe、S
2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表示方法:化学式。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是水分子,不是氧原子和氢原子。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不可分),实则是原子核不变,而核外电子(尤其是最外层电子)一定要发生变化,否则就不能生成新物质。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表示方法:离子符号。
阳离子带正电荷如钠离子Na+,钙离子Ca2+,镁离子Mg2+,铝离子Al3+,铵根离子NH4+;
阴离子带负电荷,如氯离子Cl-,硫离子S2-,氢氧根离子OH-,硫酸根离子SO42—,硝酸根离子NO3-,碳酸根离子CO32-
4原子的构成
(1)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显电性。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3)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会画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例:氯原子Cl
(4)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它们的原子核相同(即质子数相同,中子数相同),相对原子质量相同;核外电子数(主要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原子呈电中性,而离子显电性。5 元素
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里、生命细胞中和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氧(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
(3)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或说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或说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还决定元素分类: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在1~3为金属元素、一般在4~7为非金属元素、8为稀有气体元素(氦为2)。
(4)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上册书75页表4-6)
氢___氦____ 锂____ 铍____硼____碳____氮_____氧_____氟_____氖_____钠____镁_____ 铝______硅_____磷_____硫_____氯______氩_____ 钾_____钙_____锌____铜______铁____汞_____银____钡_____锰______铂_____ 金_____碘_____
(5)元素符号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有时还能表示一种单质如Mg。
H
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三)物质组成的表示:化学式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镁Mg 锌Zn 铝Al 铜Cu 铁Fe 汞Hg 氢气H2 氯气Cl2 氧气O2
氮气N2 磷P 硫S 硅Si 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
氧化钠Na2O3 氧化钙
氧化镁
氧化铝
氧化铜
四氧化三铁
二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
二氧化硫
二氧化锰
氧化汞
氧化亚铁
氧化铁
水
三氧化钨
盐酸
碳酸
氢氧化钠
氢氧化铜
氯化钠
氯化锌
四氯化硅
硫酸铜
硫酸铵
硝酸钠
硝酸铵
碳酸铵
碳酸氢铵
碳酸钙
高锰酸钾
锰酸钾
1.化学式的含义(仿照水的写二氧化碳的)
H2O
二氧化碳
CO2
微观
1个水分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氢、氧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2:1。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宏观
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6×1 = 1:8
(1)宏观: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果题目中只出现了物质的名称,这时应从元素的角度回答,它是由某元素和某元素组成的。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2)微观:物质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果题目在出现某物质名称的同时,名称的后面跟有“分子”,则是要从微观的方面描述该分子的构成,这时应从原子的角度回答,它的一个分子是由几个某原子和几个某原子构成的。
2.化合价
+1价:H、Ag、K、Na、NH4,+2价:Ba、Ca、Mg、Zn、Cu、Hg、Fe(亚铁)
+3价:Fe(铁)、Al
-1价:F、Cl、Br、I、OH、NO3 -2价:S、O、SO4、2 CO3
(1)通常H显+1价、O显-2价是推算其它元素化合价的基础。
(2)具有变价的元素,重点是Fe可显+2价(亚铁)或+3价(铁)。
(3)化合价法则: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3.数字的意义(微观):
①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2O:两个氧原子
②元素符号右下脚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原子的个数。O2: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③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2O2:前面的2表示两个氧分子,④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2Na+两个钠离子
注: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只“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地方加。如:两个氧原子:2O(而不是O2,O2是分子);
7个二氧化碳分子:7CO2;
两个钙离子:2Ca2+
先写出粒子的符号,再在符号前面标出粒子的个数!
4.离子符号歪戴帽,先写数字后写号,1省略。表示一个离子带几个单位的正(负)电荷。
价标符号正戴帽,先写正负,再写数字,1不省略。表示正(负)几价的某元素。
Ca2+: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微观)。
Ca:正2价的钙元素(宏观)。
(四)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燃烧、由燃烧引起的化学性爆炸、钢铁生锈、孔雀石(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食物腐烂、动植物的呼吸、杀菌消毒、食物(蛋白质、淀粉)消化、葡萄糖在酶作用下缓慢氧化释能等。
物理变化:木棍折断、冰雪融化、酒精或氨水挥发、矿石粉碎、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滤、蒸馏、物理性爆炸如车胎充气爆胎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氧化性、对热稳定性等;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溶解度)、挥发性、吸水性等。
3.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的变化,最常见的是热量的变化,即反应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4.化学变化(化学反应)还伴随有发光、产生气体、生成沉淀、颜色变化等现象。
5、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MnO2是过氧化氢分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酶是重要的生化反应催化剂,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
(五)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1.二种基本反应类型
特征
实例
化合反应
“多”变“一”
C + O2 = CO2
分解反应
“一”变“多”
2H2O =2H2↑+O2↑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化合反应】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纯氢在空气中燃烧
磷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
硫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
汞在氧气中加热 【分解反应】
电解水
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加热氧化汞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
2.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如:
4P+5O2 =
2P2O5,CH4 + 2O2 = CO2 + 2H2O 氧气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六)常见物质的色态
物质色态
气体
无味
氮气N氧气O2
氢气H2
二氧化碳CO2
一氧化碳CO
甲烷CH4
有味
氨气NH二氧化硫SO2(刺激性气味)
氯化氢气体 HCl
固体
黄
S粉 硫磺
蓝
氢氧化铜Cu(OH)2
硫酸铜CuSO4
红
红磷P 暗红色
Fe2O3
红棕色
铜Cu
(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白
P2O5五氧化二磷
氯酸钾KClO3
MgO 氧化镁
白磷P
氯化钾KCl
碳酸钠Na2CO3
碳酸钙CaCO3
黑
C
炭粉
二氧化锰MnO2
氧化铜CuO
四氧化三铁Fe3O铁粉
Fe
暗紫
KMnO4 高锰酸钾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空气(混合物)
1、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测定方法:在密闭空间里通过化学反应消耗氧气,然后测量剩余体积。(如图)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内气体体积的1/5。结论:红磷燃烧消耗空气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减小,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实验时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的目的:使装置尽快冷却。
误差分析:
水面上升<1/5的原因:①瓶中氧气没有被完全耗尽②红磷量不足③装置漏气④未等装置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水面上升>1/5的原因:止水夹没有夹紧,燃烧匙伸入集气瓶的速度太慢
不能用硫粉、木炭、蜡烛代替红磷,因为其燃烧产物是气体;
也不能用铝箔、铁丝代替,因为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消耗氧气。
3、物质的用途:
氧气: 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潜水、宇宙航行、燃料燃烧、炼钢、金属切割、气焊等。
氮气:保护气、冷冻剂
稀有气体:保护气、电光源
4.目前计入大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二)氧气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这两个性质决定了氧气的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
2、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注:O2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
反应物质
反应现象
文字表达式
硫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磷
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碳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无色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铁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氢气
纯净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倒扣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生成。
①铁丝、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前,一般需在集气瓶底留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热的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前,一般需在集气瓶底留少量水或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反应生成物二氧化硫,防止任意排放污染大气。
③点燃氢气之前必须要验纯。验纯方法:<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2>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
(三)水
1、电解水实验:无色液体生成两种无色气体,正极氧气(正阳门)负极氢气(复兴门),氢气与氧气体积比为2:1。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纯水与天然水: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构成粒子是水分子,是纯净物;
天然水(例如矿泉水、河水、海水等)里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是混合物。
天然水可以通过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方法可以除去杂质,变成纯水。
单一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
3过滤:将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如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粗盐提纯等。
(1)过滤操作要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
二低: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处;倾倒液体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
(2)造成滤液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倾倒液体时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4、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如自来水、矿泉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如蒸馏水,纯净水。
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取两种水样少许,分别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且有浮渣的是硬水。
硬水软化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蒸馏或煮沸。
5、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①工业生产中的废气、废水和废渣。
②农业上的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
③城市生活污水(含磷洗衣粉等)的任意排放。
6.水资源的保护: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具体措施为:
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力度;
②工业“三废”的综合治理和达标排放;
③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④提高国民的节水、爱水的意识。
三、化学基本实验与科学探究
(一)常用仪器名称和用途(课本,150---151页)、药品的取用(固体、液体的药品取用)课本18-19页、药品的称量(152页)、量取滴加(课本19—20页)、物质的加热(课本20--22页)、玻璃仪器的洗涤(课本22--23页)、仪器的装备(152---153页)
1.托盘天平的使用程序:
天平调零――托盘垫纸(或小烧杯)――左物右码(从大到小)――平衡读数――
砝码回盒――游码回零
2.仪器的装备:顺序从左到右,从下到上;制备气体时发生装置在左,收集装置在右。
3.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如图):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捂住容器,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如果有气泡产生,松手后有水
进入导管,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4.气体的收集:排水集气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1)溶于水或与水反应的气体不宜使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2)如果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且气体不与空气反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氧气;
收集气体时如果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且气体不与空气反应,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如氢气;
(3)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要伸入容器底部,便于空气的排除。
5.常见事故的处理: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用沙子或湿抹布盖灭,不能用水泼灭。
6.过滤基本操作:使用仪器、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玻璃棒的作用,见上面。
(二)物质的制备和性质
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氧气
药品
①H2O2、MnO2
②KMnO4
③KClO3、MnO2
反应原理
仪器
装置
固固加热
固液不加热
收集方法
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实验步骤
检、装、固、热、集、移、熄
连、检、固、液、集、满
验满
将带火星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满
检验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步骤、现象、结论三环节)
注意事项
排水法收集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停止加热(其他见笔记)
长颈漏斗下端应液封(其他见笔记)
(三)物质的鉴别:会鉴别氧气、氮气、空气、二氧化碳(可参考绿皮P17-4)
实验步
实验现象
结论
(四)科学探究
探究点:蜡烛燃烧、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的比较、空气成分的测定、催化剂、氧气的制法、电解水、分子的扩散
会写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实验设计(步骤)、现象、结论。
(已知物质探究的实验、未知物质的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准备好水电解装置,加水,接电源
两极均产生气泡气体体积比是1:2(正极:负极)
水通电后能产生气体
用试管收集产生的气体
正极:用带火星木条伸入气体中
负极: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火焰
带火星木条复燃
发出爆鸣声,火焰摆动
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证明该气体是氢气
课本上的探究实验:观察蜡烛燃烧(p12——p13活动与探究)、酒精燃烧、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课本p14——p16活动与探究)
未知物质的探究:纸张燃烧、教室中二氧化碳与操场上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
例如: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将蜡烛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洁净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蜡烛燃烧后有水生成,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②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五、化学计算(注意格式,依照书上p84—p85的格式)
1、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利用化学式的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及总和
(计算总和时,是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相乘)。
(2)计算化合物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化合物中各组成元素的质量比是指各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与其相对原子质量乘积的最简整数比
(3)计算化合物中某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
化合物中某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4)已知物质质量(纯净物)求元素质量 物质的组成知识点:
宏观: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微观: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水H2O、氧气O2、氮气N2、氢气H2、二氧化碳CO2等。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刚石C、石墨C、硅Si、金属(如:汞Hg)。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Na+和Cl-)。
相关概念:
1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表示方法:元素符号。例:H、O、Fe、S
2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表示方法:化学式。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是水分子,不是氧原子和氢原子。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不可分),实则是原子核不变,而核外电子(尤其是最外层电子)一定要发生变化,否则就不能生成新物质。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表示方法:离子符号。
阳离子带正电荷如钠离子Na+,钙离子Ca2+,镁离子Mg2+,铝离子Al3+,铵根离子NH4+;
阴离子带负电荷,如氯离子Cl-,硫离子S2-,氢氧根离子OH-,硫酸根离子 9 SO42—,硝酸根离子NO3-,碳酸根离子CO32-
4原子的构成
(1)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显电性。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3)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会画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例:氯原子Cl
(4)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它们的原子核相同(即质子数相同,中子数相同),相对原子质量相同;核外电子数(主要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原子呈电中性,而离子显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