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嘉善县学习考察统筹城乡发展情况报告(共5篇)

时间:2019-05-13 16:41: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赴嘉善县学习考察统筹城乡发展情况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赴嘉善县学习考察统筹城乡发展情况报告》。

第一篇:赴嘉善县学习考察统筹城乡发展情况报告

赴嘉善县学习考察 统筹城乡发展情况报告

中共宝鸡市委政策研究室

九月底,由市委政研室牵头,组织财政、农业、人社等市级部门、部分相关县区分管领导、农工部长、统筹办主任和试点镇负责人组成专题考察组,赴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就统筹城乡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所到之处,感受到先进地区的发展速度和创新模式,深受启发。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经验做法

2004年,嘉兴市启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2008年,被列为浙江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嘉善县作为嘉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承担了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探路先锋的角色。嘉善县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地处沪、江、浙三地交界。全县辖6镇3街道,104个行政村,43个社区,户籍人口38万。近年来,嘉善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要求,以“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为出发点,大力实施“城乡联动”发展战略,积极开展“两分两换”试点,加快农民市民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进程。2009年,全县实现GDP227.33亿元,财政总收入33.3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9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751元。城乡收入差距为1.97:1。

以打造“城乡一体发展先行地”为目标,推进“六个统筹”。2008年,嘉善县委、县政府围绕“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确定将全县定位为全省“城乡一体发展先行之地”,着力推进“六个统筹”(统筹城乡规划布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市、新市镇和农村新社区建设,统筹城乡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建设,统筹城乡基层党的建设)。大力实施“城乡联动”战略,联动推进就业、社会保障、户籍制度、新居民管理、涉农体制、村镇建设、金融体系、公共服务、规划统筹等九项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呈现良性互动的积极态势。2008年嘉善县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列全省第8位,建成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22个和农村全面小康新社区4个,村庄整治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形成了“姚庄模式”,“强村计划”使得2009年全县村均可支配收入达150万元。全县行政村公交通车率、有线电视通村率均达100%,建成全国环境优美镇5个,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浙江省生态县”。

以变革产业发展方式为重点,推进城乡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嘉善县历史上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素有“浙江米袋子,上海菜篮子“之称。近年来,嘉善县坚持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按照“做优农业、做强工业、做大三产”的思路,做实科技支撑,加快产业提升发展、协调发展、融合发展的步伐。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为核心,大力实施“精品农业”。建成16个精品农业示范点,形成了设施栽培绿色产业带、食用菌种植白色产业带、水产品养殖蓝色产业带、鲜切花种植彩色产业带等特色产业带,产值占到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2.8%。嘉善在浙江省率先认定首批“守合同、重信用”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龙头企业加工量已占全县农产品生产总量的1/4, 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升。以百姓致富为核心,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工业上实施“经济品质提升”战略,以吸纳劳动力为目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光伏能源、数码电子、精密机械等主导产业和木业家具、五金机械、纺织服装等新兴产业;服务业上积极打造西塘“古镇旅游”、大云和汾湖“生态旅游”、魏塘吴镇“名人旅游”以及“渔家休闲游”四张品牌,形成了现代服务业、古镇旅游、生态旅游等三大发展格局。目前全县有78.37%的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96.79%的农村常住户以经营或务工获得收入。以城市支持农村为核心,大力建设产业发展平台。嘉善县坚持发挥工业化、城市化对现代新农村建设的带动辐射作用,全县8个镇(街道)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98亿元,开发工业功能区23.17平方公里,吸引入户企业2306户,吸纳建设资金294.68亿元、从业人员11.5万人,成为推动新市镇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以加快农民转移转化为重点,推进城市、新市镇和农村新社区建设。按照“拓展新城区、改造老城区、整理北部区、延伸东西两翼”的思路,嘉善县强势推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深化县域总体规划,细化城市新区及高铁区域城市设计方案,突破了旧城改造难题,城市的形象和品位进一步提升。在新市镇建设中,嘉善县重点开展了“一街、(商业街)、二区(居住小区、工业功能区)、七配套(休闲公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学校、文化中心、农贸市场、汽车站、给排水管网系统)”等“十个一”工程建设,巩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各类功能,已建成省级中心镇3个,城镇化率55%,增强了现代工业化和现代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覆盖的功能。在农村新社区建设方面,按照“政府支持、农民自愿、因地制宜、持续推进”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两分两换”(将宅基地与承包地分开,搬迁与土地流转分开,以承包地换股、换租、增保障,推进集约经营,转换生产方式;以宅基地换钱、换房、换地方,推进集中居住,转换生产方式)工作,并创造性的探索出符合嘉善县实际的“两分两换集聚型”经验,推进“项目拆迁安置型、宅基地整理复垦型、自然正常翻建型、农村危旧房改造型”等五种模式。目前,全县启动了18个示范性新社区建设,15%的农户实施了农房改造,农居形态由相对分散向进规划点集聚转变,土地利用由户均占地较大向最大限度节约集约转变,推进模式由依靠农民自然翻建向政府引导激励集聚转变。

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为重点,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提升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水平,嘉善县着力推进“三个全力”建设。一是全力实施“村庄整治”工程。以2003年开展第一轮村庄整治工程为起点,嘉善县投资30亿元,推进道路硬化、河道净化、环境洁化、民居美化、村庄绿化和综合服务设施配套等“五化一配套”的村庄整治工作。2008年重点围绕拓展村庄整治建设内涵、扩大整治覆盖面、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等内容启动了第二轮村庄整治工程。到2008年底,全县118个行政村实现了村庄整治全覆盖,群众受益面达到70%,有22个村建成了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二是全力推进关乎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嘉善县开展以“通村达组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道路“康庄”工程建设,实现了村村通公交,全县通村公路硬化率达100%。投入8.8亿元推进以供水一体化工程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县城乡供水全覆盖。三是全力加快“生态县”建设。近年来,嘉善县共投入42.37亿元,开展省级生态县建设,建成5个全国环境优美镇,66个村完成生态村规划,45个村建成县级生态村,在嘉兴市首批建成省级生态县,农村整体消除了“脏乱差”的面貌。

几点启示

科学编制规划是前提。嘉善县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加强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土地利用、城市建设、村镇(村庄)建设等规划衔接配套。同时,完善规划管理体系,强化规划权威,加强规划落实。

完善政策机制是基础。嘉善县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印发了涉及县乡财政体制、户籍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政策性文件,放手让区县(市)出台适应本地需要的政策,形成了多层次的政策框架。使得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县城和新市镇集中,把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增加农民收入是核心。嘉善县之所以在法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取得要的效果,就是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无论是在发展规模经营、劳动力转移,产权改革,还是公共服务的提供,都立足于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得到实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勇于探索创新是关键。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新要求,也是一项新任务,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嘉善县工作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胆探索,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党建等各个领域,走出了一条符合嘉善实际的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子,为进一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凝心聚力形合力是保障。嘉善县通过部门联镇挂村、百企结百村、“双文明双结对”、“双百共建”等做法,有效地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商业主等全社会的力量凝聚到了一起,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合力共建机制和整体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良好态势。

几点建议

目前,我市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刚刚启动,和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发展现状、工作进程和改革力度都还存在一定差距,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着种种挑战和深层次问题。但是,压力越大动力就会越大,担心越大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信心就会越大。因此,认真借鉴外地发展经验,做好当前的启动工作,谋划好未来全局,明确重点,突破难题,逐步推进,对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抓紧抓好实施方案编制。科学编制实施方案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应对统筹城乡各项实施方案全面梳理和细化分解,将统筹城乡总体实施方案,“五项改革”、“六个一体化”实施方案共“1+12”个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到统筹委各牵头负责的部门,加强调研,确保编制工作认真有效。加快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城乡金融体制改革等涉及统筹城乡发展关键问题的实施方案的制定,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促进加快发展的新理念、新办法,建立起一套指导全市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

稳步推进重点工作开展。“五项改革”是我市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重点和关键所在。特别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其他两项改革和“六个一体化”机制的实现起着重要支撑作用。我市应重点把这“三项改革”作为当前统筹城乡工作的重点任务和先期工程,采取有力措施全力突破。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界定是改革的基础。当前,我们应抓紧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加快农村资源向资本转变。鼓励引导农民采取出租、入股、抵押、置换等各种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积极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在城市建设用地与农村建设用地之间建立增减挂钩机制,加快推进农户集体资产所有权换股份,土地承包经营权换保障,宅基地及农房换住房,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存量,集中集约利用土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按照省市关于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有关精神,放宽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落户城镇农民的计划生育、子女入学、劳动就业、医疗养老等待遇与户籍脱钩,有序推进农民进城。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我市的社会保障工作已在全省全国有名有位,体系建设实现了无缝隙全覆盖,为建立“标准一致、形式多样、自主选择、转接顺畅、均衡覆盖”的新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应在现有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认真算帐对比,按照“缩小政策差距,加大融合力度”的思路,细致做好方案制订,在“广覆盖、提水平”上下功夫、出实招,力争在探索建立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在区域间、城乡间的转换机制方面再创路子。

科学指导和监测试点的运行。嘉善县走的就是一条“试点先行,全面推广”的路子。我们应认真学习借鉴,积极鼓励各试点区域立足实际,大胆创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形成“百花齐放”的试点工作格局。目前,我市确定宝鸡高新区、蔡家坡开发区、凤县为市级试点区,25个乡镇、3个新城(新区、工业园区)、8个村作为县级试点区,从各领域、各层次开展了试点工作,这些试点发展基础、面临困难、突破重点都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应按照“全面统筹、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科学推进”的思路,及时掌握试点的运行动态和发展重点,善于发现典型,宣传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推动推广。鼓励试点县区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制定有利于统筹发展的好思路、好政策、好项目,有针对性的解决发展当中的实际问题,为全市全省创造好做法、好经验。

探索建立促进发展的保障机制。统筹城乡是目标,更是指导各项工作的方式方法。嘉善县就是紧扣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要求,建立健全了统筹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机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开展各项工作。因此,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应着眼于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使之机制化、制度化、常态化。鼓励各级干部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可研究建立考核奖惩机制,激发在实际工作中创造典型经验和成绩突出者的积极性,为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创造良好的动力氛围。

第二篇:赴重庆、江苏、山东等地考察统筹城乡发展情况的报告

赴重庆、江苏、山东等地考察统筹城乡发展情况的报告

(2012年1月4日)

为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寻求破解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土地、资金等难题,推进“三化”协调发展,2011年12月19日至24日,由市委书记李庆贵同志带队,市委副书记杨崇林,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晓然,市委常委贾全明,市政协副主席王炜东,市人大党组副书记郭清春等领导和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赴重庆市及所辖璧山县、江苏省盐城市、山东省临沂市和德州市等地考察统筹城乡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城市建设情况。虽然是隆冬季节,所到之地处处呈现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和蓬勃发展的生机。这些市的共同点是理念新、手笔大、起点高、速度快,同时又各有特点和亮点,看后听后感到很震撼,也很受启发。

一、基本特点

重庆市抓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机遇,围绕人、地、资金三大要素做文章。一是试行地票交易。成立全国唯一的农村土地交易所,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将闲臵、废弃的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土地交易所在全市范围内公开交易。地票交易价款扣除土地整理等成本后,净收益的85%归农民所有,15%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该指标不受建设用地指标总量控制。截至目前,已组织交易地票金额175.38亿元。二是改革户籍制度。以农民工就业为转户前提,在主城区工作5年以上、区县城工作3年以上,只要本人愿意就可转户。转户不与承包地、宅基地挂钩,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是否转让、什么时间转让完全自愿。转户居民在就业、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2010年8月启动户改以来,已转户301万人。城市化率由2009年的20%多提高到40%多。三是推进土地流转。以促进农民转移就业为

目的,加强政策扶持,建立各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引导农民有偿有序流转土地。目前,全市流转总面积717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总面积的36.2%,规模经营面积达到520万亩。

重庆市璧山县面积915平方公里,人口63万,到去年10月份,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亿元,两年时间财政收入翻了一番。该县主要是围绕城市建设盘活土地资产,打造生态城市。在盘活土地资产上,2009年初开始对闲臵土地进行清理、收回、拍卖,收益用于城市新区建设的土地储备。采取“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配套后开发”的原则,促进土地升值,不仅收回了前期基础设施投入,而且大大增加了财政收入。在打造生态城市上,投资10亿元进行生态绿化,完成植树造林43万亩,人均森林面积达460平方米,并栽植了一批大树和银杏、香樟等名贵树种,有的一棵树价值几十万元。同时,关停200多家污染企业,并对河道进行清淤、绿化等整治,建设多处湿地公园,其中最大一处占地600多亩,投资1.6亿元。城市建筑色调也有其个性特点,元素不多,主要是深灰、褐色两种,虽然单调,但也显示出相对统一的美感。走进璧山县,人在城中,城在树中,楼房、工厂被绿树掩映,犹如臵身于森林公园。

江苏省盐城市面积1.69万平方公里,人口816万,预计全年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0亿元,增幅居全省第1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起亚汽车年销售额达500多亿元,税收52亿元。盐城的特点主要是城市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在城市建设上,他们注重完善规划,强化功能,塑造特色,提升品位,大力推进主城区6大组团建设,两年时间完成投资400亿元,城市框架迅速拉大,建成区面积由2006年的71.6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118平方公里。盐南新区规划设计品位高,挖湖造景,围湖建设,错落有致、疏密适当。在小城镇建设上,他们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的发展理念,围绕打造卫星城,将有条件的小城镇建设成小城市,我们考察的上岗镇三镇合一,人口17万,他们在镇区做了四纵六横的空间布局规

划,坚持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镇区商住开发与农民社区安臵紧密结合,未来5年内将建成一个新城市。

山东省临沂市面积1.7万平方公里,人口1142万人,预计全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0多亿元。该市的特点是城市建设,其理念之新、手笔之大、品位之高、建设速度之快一改过去人们对临沂贫穷落后的革命老区印象。该市树立经营城市理念,以城建城、以城兴城,以河为轴,组团发展,用5年时间再建了一座新城,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和人口分别达到173平方公里、172万人。具体做了三篇文章:一是发挥沂河、沭河等水资源丰富的优势,进行两岸开发,实施亮化工程,建设贯通九县三区的大水系,打造“水之城”;二是发挥多年形成的商品集散地的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打造“商之都”,目前临沂商城每天进入市场交易的达30万人次,年交易额达720亿元,是全国第二大同类批发市场;三是发挥王羲之、颜真卿等文化名人故里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中国书法城,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打造“文之邦”。特别是新城区建设,规划设计品位高,建筑多采取点式风格,密集组团,高低相宜,别致新颖,视觉冲击感很强。我们感慨,过去老区人民用小车推出了关乎中国解放事业成败的淮海战役的胜利,现在又用智慧、用双手打造了富裕、文明、秀美的新临沂。

山东省德州市面积1.04万平方公里,人口561万,预计全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0亿元。德州的特点主要是统筹城乡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2009年开始起步,将8300多个行政村规划为3000多个新型农村社区,虽然时间短,但力度大、速度快,现已累计启动建设社区959个,入住农户10.2万户,完成拆迁3万亩,其中复垦验收1万亩。值得借鉴的做法主要有两点:一是注重土地和资本运作。抓住国家批准山东省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的机遇,争取增减挂钩项目3万亩,并依托市投融资公司融资62亿元,用于旧村拆迁补偿。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将复垦后节约的建设用地臵换到主城区用于城市建设,以每亩10—13万元的标准,对农户建新拆旧和基础设

施建设进行补贴,让群众少拿钱或不拿钱入住社区。考察的社区群众户均享受到6万元左右的补贴资金。二是坚持实施“两区”同建。社区建设与产业园区建设同步推进,每个乡镇至少规划建设1个产值过亿元的示范产业园区和若干主导产业园区。全市共规划农业、工业、商贸产业园区1538个,已开工建设953个。

二、主要经验

通过对重庆市及所辖璧山县、江苏省盐城市、山东省临沂市和德州市等地的考察,感到他们的基本经验有五点:

一是真抓实干,勇于负责,敢于担当。这些市县的各级领导干部,把事业当作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一种乐趣、一件作品,倾注心血,精心打造。对看准了的事情,不计个人得失,不等不靠,不推不拖,先行先试,只做不说,把组织应承担的风险接手为个人风险。

二是善抓机遇,善用政策,善解难题。他们善于捕捉政策机遇,放大运用政策,把点滴的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如,重庆市地票交易、山东德州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做法,不是固守原有政策的条条框框,而是从当地实际出发,探索创新,既解决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又破解了农民建房资金难题。

三是注重规划,注重创新,注重特色。考察所到市县,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都着力在创新中求个性,在规划中求特色,不搞雷同,不简单复制,彰显国际都市与地方元素的融合、现代建筑与民俗建筑文化的融合,特别是在事关百年大计的规划上,站位高、看得远,充分论证,科学决策,不给自己留遗憾,不给后人留唾弃。

四是以人为本,工作细致,方法得当。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城市建设中,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把保护群众的合法利益放在首位。不搞行政命令,不搞强迫推进,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把对群众的利益补偿与过细的思想工作结合起来,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赢得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广泛

参与。

五是机制健全,责任明确,工作高效。在重点工作的推进上,他们都有一套系统的领导机制、办事机制、奖惩机制和推进机制,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保证各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三、两点意见

我们要抓住国务院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我市被批准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机遇,学习借鉴重庆等地的先进经验,加大力度,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城市建设,推动“三化”协调发展。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2012年,首先抓好200个重点社区,突出抓好52个示范社区,并同步推进其他已启动社区建设。实现新开工建房1000万平方米,入住农户4万户,累计实现旧村拆迁3万亩,复垦验收2万亩。52个示范社区,2012年底完成15个建设入住和旧村拆迁复垦任务,即每个县(市、区)、平原新区、高新区、新乡工业园区至少完成1个建设入住和旧村拆迁复垦任务,其余示范社区完成60%以上的建设入住和旧村拆迁复垦任务;2013年底全部完成建设入住和旧村拆迁复垦任务。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要建立和完善两个机制。一是利益补偿机制。以开展土地整治为平台,充分利用土地挂钩各项政策,盘活农村土地资产,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保障农民权益。整村拆迁复垦后的新增耕地,指标优先偿还和保证社区建设用地,结余的土地可作为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通过交易平台在县域或全市范围内使用,收益用于对群众拆旧建新和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补贴,让群众少拿钱或不拿钱就能入住社区。二是工作推进机制。继续坚持市、县、乡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副职具体抓的领导体制,落实市、县、乡领导分包社区和市、县直单位联包帮建社区责任制。充实加强社区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力量,组成由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和机关有关业务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具有权威性、高效性的社区建设工作机构。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责任在县、主体在乡。对任务完成好的县(市、区)

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予以记功,对完不成任务的予以诫勉谈话;对任务完成好的乡镇和县(市、区)工作部门,市财政安排一定资金予以奖励;对业绩特别突出的乡镇干部,结合干部业绩考核,优先提拔使用,对完不成任务的,诫勉谈话直至调整工作岗位。

在城市建设上,坚持“规划引领、组团发展、网状连接、节点提升”的思路,修编覆盖全域的城乡建设规划,规划“一个网络、两大板块、三个中心、五个层级、九条廊道”的城乡发展格局,建设中原特色、自然之美、三化协调、城乡一体的中原现代田园城市。

第三篇:赴延安银川考察统筹城乡和新农村建设情况报告

赴延安、银川考察统筹城乡和新农村建设情况报告

市委政研室

2010年延安市被列为统筹城乡省级试点市,在全省统筹城乡发展上率先起跑。银川地处黄河上游,是我国北方重要商贸城市和商品粮基地,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近年来,黄河岸边的两颗“明珠”倾力打造宜居环境,共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市委政研室赴延安、银川等地就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所到之地,处处彰显着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新成就,许多做法和变化让人深受启迪。

(一)新理念。新理念带来新发展。延安市以做美延安、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为理念,大力实施“能源化工强市、绿色产业富民、红色旅游兴业”三大战略,从产业支撑体系、城镇承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支持保障体系4大体系12大板块来“布局”和“破题”,全面提升城乡统筹发展的整体水平。银川市全面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重心西移”战略,推进“两个最适宜”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实施工业“一强五优”、农业“两强多优”、服务业“三个中心一个目的地”的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制定出台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业反哺农业、土地流转、产业化经营、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农村改革、支农惠农等政策和措施,激发了新农村建设活力。

大统筹。延安市倾力打造“1市12城33镇100社区”新型城市体系,将安塞、甘泉撤县设区,宝塔区城郊8个乡镇改设街道办,将延安城区由现在的“一城一区”变为“一城三区”,建成区达到60平方公里。志丹县金鼎镇胡新庄新型农村社区搬迁附近山区农户150户750人,统一建设农民住宅,整体划

一、规模恢宏、具有陕北特色的青砖灰瓦农家小院民居群,成为狭窄川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拆迁4个行政村的23个庄点1885户农民住房,建设特色城镇安置楼房28.5万平方米,张家庙村将分散的民房拆除统一

建新,一座座错落有致的楼房和连体式别墅群户型好、环境优,设施齐,不但农民满意,城里人也羡慕不已。

强产业。延安市把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作为战略支撑,在“黑色能源、绿色产业、红色旅游”三大主导产业上提质增效。延安胡新庄村统一流转土地680亩,规划三年建设3000座蔬菜大棚和弓棚,鼓励引导山里的村民到承包种植,户均大棚4.7座,并发展500头以上养猪场5个,千只以上养羊场2个,走以棚栽业为主,辅以粮果业和草畜业的产业发展道路。银川兴庆区采取“集中连片,园区推动”的运作方式,运用“利益相联,企业带动”的经营模式,实施“以销定产,市场驱动”的扩展手段,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了占地500亩、温棚5000间的自治区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被誉为“西北花都”,城区近郊农民已实现了从种植设施蔬菜向种植花卉的产业布局转变。

(二)延安、银川虽都处黄河沿岸,但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特点不尽相同,两市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干事创业的力度,敢为人先的创新让人深思。

大手笔投入建设。延安市探索形成了财政补助型、多方筹资型、移民搬迁型、集体经济建设型、农民自建型和社会力量帮扶型六种新农村建设投资模式,财政每年拿出1.1亿元的资金,按照每村20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作为西部百强县的志丹,实现“富县”之后,把钱投向了农村,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财政支农支出均在全省第一。银川市保安镇东武沟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点,除安置好本村230户村民外,还通过就地安置、移民搬迁和鼓励有条件农民进城落户等形式吸纳外来358户农民入住楼房。外来户享受“双退”补助政策,还享受每户1万元、每人1万元、没享受过新农村建设补助再加1万元的“1+1+1”补助政策。财政还多方筹资建设学校、医院、车场、水电路气、绿化美化等各种公用设施,大资金的投入改善了群众生活条件。

灵活运用土地政策。两市在土地政策、盘活土地资源上大胆探索创新,充分利用国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积极争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复垦治理,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实行市场化运作,用集体建设用地挂钩转换收益建设农民集中安置区和农村新型社区。银川兴庆区掌政镇通过“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复垦耕地面积1900多亩,该镇张家庙村也将分散居住的农户予以集聚,节约土地400多亩。复垦和节约的土地集中发展三产、种养等产业。这种方法既有效解决了城镇发展用地问题,又促进了农民进城定居,过上城市小区生活,还能腾出土地多受益。灵活的土地政策,集约化使用土地,有效地突破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瓶颈,激发出了巨大潜能。

强有力机制推进。延安市成立了市统筹城乡发展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师长任副组长,统筹办、新农办均为正县级常设独立办事机构,分别主抓两项工作,各县区也都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上下一致,共谋发展。建立市委常委包县工作制和市政府领导包抓重点工作制,指导县区在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产业体系培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领域进行创新和突破。建立县际对口帮扶工作制,由财力较好的六个县定向帮扶六个财力薄弱县,以资助项目建设形式,每年帮扶500到1000万元,连续帮扶5年。将每年城乡统筹重点工作计划实施情况纳入县区目标责任考核,并建立评价监测制度,加大城乡统筹、公共服务等指标在地区发展水平和干部政绩综合评价考核体系中的比重,用机制推动统筹城乡工作快速发展。

(三)了解两市的发展轨迹,研究两市的发展动态,分析两市的发展趋势,对我们在更高层次上把握发展方向,找准历史定位,明确奋斗目标,有很多重要启示。

产业支撑是基础。延安、银川两市都把加强产业支撑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基础。延安市在黑色能源、绿色产业、红色旅游等三大产业上做足文章,银川市加快石油煤炭、装备制造等重工业和羊绒产

业等轻工业迅速发展,带动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都为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健全社会保障体制等方面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我市要在产业发展上分区域规划、分产业布局、分类型指导,促进城乡产业融合与分工,缩小城乡产业发展差距,推进城乡产业共同发展,为以工哺农、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强大的财力保障。

农民增收是关键。延安、银川市都是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无论是在发展规模经营、加快劳动力转移,推进产权改革和提供公共服务的领域,都立足于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得到实惠,缩小城乡差距。延安市大力发展林果、棚栽、草畜、小杂粮等特色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以“企业+农户”、“种养+产销”的发展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银川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天地缘锦绣园林花卉生产基地年产鲜花800万枝,通过花卉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带动周边300户农户年增收500多万元。我市要积极顺应农业产业转移升级的新要求,深化“举措到户”工程,加快推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发展,加快农民进城,鼓励农民创业,促进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加大扶持是保证。在统筹城乡发展试点中,延安舍得投入,财政重点对农田水利、能源交通、电力通信,社会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等方面倾斜,志丹县每年用于水电路气讯、卫生文化等“三农”项目资金就3亿多元,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也要不断加大“三农”扶持力度,实打实把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把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把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诚心诚意为农民谋福祉,不断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为推进城乡统筹营造和谐氛围。

改革创新是动力。延安、银川两市都积极探索结合实际的改革之路。银川市掌政镇通过“退一进二”的土地增减挂钩方式,对湿地进行修复再造和科学开发,通过建设新社区集中安置农民,建设创业孵化园区解决农民就业,既打造了生态湿地旅游产业新城镇,又解决了农民失地的后顾之忧。延安市宝塔区探索土地流转方式,在姚店

30余户农民手中租赁近百亩土地,用于工业园区建设,每亩年租金500元,并允许农民拿土地入股来参与公司分红,增加了农民收入,还避免了征地过程中农民的对立情绪,为全市推广土地流转积累了经验。我市要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城乡一体的居民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增强农村融资能力;推广凤县经验,抓好市级试点工作;着力衔接解决好进城农民养老、医保、住房、教育等现实问题,在现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基础上,继续按照“缩小政策差距,加大融合力度”的思路,在“广覆盖、提水平”上下功夫、出实招,力争在探索建立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在区域间、城乡间的转换机制方面再创新路。(执笔:桑妮 党锦春 王宇轩)

第四篇:湖南益阳市赫山区赴成都市学习考察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方案

赴成都市等地学习考察统筹城乡发展

工 作 方 案

(送 审 稿)

一、参加人员

(一)区级领导

由书记或区长挂帅,王兆铭、杨永忠、杨凯波、彭小平等区级领导领队。

(二)相关人员

1、区直部门负责人(10人)

陈维明赫山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朱建波赫山区委办副主任

夏超赫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胡顺章赫山区委农村工作部部长

徐静赫山区发改局局长

刘成良赫山区住建局局长

胡再葆赫山区经管局局长

曹剑平赫山区民政局局长

陈劲赫山区财政局局长

张冬生赫山国土分局副局长

2、统筹办主要工作人员(6人)

刘海凡赫山区财政局副局长

蔡慧良赫山区经管局副局长

孙国荣赫山区住建局党组成员

汤范仁赫山区民政局副局长

赫山区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

赫山区委农村工作部干部

3、乡镇、会龙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和八字哨镇镇长(14人)

4、试点村支书(2人)

陈建华赫山区八字哨镇观音阁村党支部书记

曾世明赫山区八字哨镇岭湖村党支部书记

二、学习考察地点、路线、时间

地点:成都市统筹展览馆、温江区、彭州市和重庆市统筹展览馆。路线:长沙黄花机场→成都市→温江区→彭州市→重庆市。时间:五天,2012年3月 日出发。

三、使用交通工具:自带车辆或乘飞机(双飞)。

四、其他准备工作

1、区委办分别向成都市、温江区、彭州市发函,可考虑先期派统筹办几个主要工作人员安排学习考察相关工作;

2、行程安排:旅行社安排或自理;

3、礼品:黑茶若干份;

4、经费来源:区财政安排。

2012年3月日

第五篇:统筹城乡发展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统筹城乡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在xx几天的课堂学习及实践教学,我对统筹城乡发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农”问题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也是一项事关全局、重中之重的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安居乐业,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仅着眼于“农”字本身无法完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唯一可行的诊治思路,要始终把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大各种资源要素向农村转移覆盖,帮助农村更快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一、健全保障机制,增强统筹城乡发展动力。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措施和健全的保障机制。一是健全领导机构,对城乡统筹发展实行统一领导,并确定专门的机构负责具体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工作。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在政策制定、财力投入及人员配置等方面给予倾斜,制订详细的规划,明确推进步骤,健全保障机制,确保目标按期完成。三是强化考核,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各个层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把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基础设施落后是导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城乡差距进一

步拉大的重要原因,是当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长远发展规划,建立完善的城乡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的延伸,加强农村新型社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下大力气配套完善雨污、给水、农村公路、桥梁、供电、饮水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加大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把统筹城乡建设规划作为基础工程

为确保新农村建设科学有序,必须规划先行,以科学完善的规划为指导,减少村镇建设的盲目性、随意性,提升建设水平,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着眼于推进农村城镇化,将城市规划理念引入乡村建设,编制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整建规划。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发展带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高水平地科学谋划农村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建设等布局和实现途径。一是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解决村镇建设布局问题。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要结合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全面摸清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现状,做好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布局,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村镇建设用地规划,使村镇建设走上科学、合理、节约、集约用地的轨道。二是切实加强土地管理。重点要加

强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工作,对于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村镇建设用地,不予受理或审批;严加大土地巡查监察力度,及时发现违法建房行为并予以制止。三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着力引导农民作为主体参与土地综合整治,通过集体经济组织引进社会资金实施土地综合整治。

四、把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作为关键环节

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问题相当突出,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突出抓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整合优化城乡教育资源,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城乡文化资源共享;三是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降低群众看病成本。四是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逐步让农民老有所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

下载赴嘉善县学习考察统筹城乡发展情况报告(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赴嘉善县学习考察统筹城乡发展情况报告(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乡统筹发展

    关于社会管理的思维创新与路径社会管理与群众利益有着内在的相关性,要从根本上解决公权力与群众的关系。“党建统领、社会协同”其内在的机理是处理好预算跟服务的关系,社会管......

    统筹城乡发展

    申论热点:统筹城乡发展 【背景链接】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当前,农业农村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衡量城乡统筹......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中五个统筹(统筹区域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其中的一项内容。就是要更加注重......

    统筹城乡发展

    专题二统筹城乡发展 一、时政背景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此为主题,就是要着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协调推进工......

    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 一.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二.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三.怎样统筹城乡发展四.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意义一.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1、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 统筹城乡发展的基......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我们对这战略深信不疑的......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研究 统筹城乡发展,是相对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而言的,它要求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进行通盘筹划、综合考虑,......

    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西旗羊肉特色发展的调研报告经过一年的努力,西旗羊肉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综合评定,获得地理标志产品称号。我旗地处呼伦贝尔腹地,牧区采用天然放牧,加上本地区得天独厚的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