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镇十二五规划

时间:2019-05-13 16:0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白龙镇十二五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白龙镇十二五规划》。

第一篇:白龙镇十二五规划

白龙镇“十一五”工作总结和“十二五”工作思路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新阶段。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全镇狠抓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城镇化,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绩。在合肥市2008年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白龙镇被评为三县发展十快乡镇。

(一)主要经济指标大幅提升。到2010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1亿元,比“十五”末增87%,其中第一产业国民生产总值6.6亿元,第二产业国民生产总值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0.2 亿元,比“十一五”末增 210%;农民人均纯收入7100元,比“十五”末增120%;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比“十五”末增180%。

(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取得良好成绩。实施长王土地及宅基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总投资1.38亿元,建成别墅式住房925套,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学校、卫生室、村级活动场所等公益设施,对田、水、路、林、村、房进行综合整治,形成沟、渠、路、涵、闸配套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净增耕地1631亩(其中“退耕还宅”净增耕地1034亩)。项目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流转土地8000亩,与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签定合同。其中引进现代牧业肥东牧场,总投资6.5亿元人民币,流转土地2383亩,一期项目已完工,奶牛存栏量1.2万头,二期项目正在建设,建成后将成为规模达2万头的奶牛养殖示范基地。

合肥青龙厂新四军东进抗日纪念园按照4A级景区标准打造,一、二、三期工程相继完工,高科技动态展厅正式对外开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

观。在纪念园周边,大力发展鲜枣产业,2000亩标准化温室大棚已经建成,成为“弘扬红色文化、发展绿色生态”一项重要内容。成功举办了“2009合肥〃白龙首届鲜枣文化旅游节”,同时推出“白龙一日游”旅游线路。

实施省级第一、二批土地置换项目,新增耕地约1360亩。积极申报并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现代牧业为核心,建设低碳循环经济园,进一步改善约十万亩基本农田农业生产条件。大力实施“一事一议”,筹集资金,争取项目,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做好白龙镇小城镇建设规划,涵盖传统集镇改造,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大力开展“清洁家园”、秋季爱国卫生运动和传染病卫生防疫活动,文明创建取得丰硕成果。家电、汽车、摩托车等下乡补贴促进农村消费,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三)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稳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和村两委换届顺利完成,为扩大基层民主政治,推进全镇各项事业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村务公开、廉勤委建设等工作均得到加强。“五五”普法教育依法治理通过上级验收,“六普”即将启动。18门以下小轮窑关闭淘汰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预计2010年底全面完成。安全生产得到加强,各类企业实现了无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的目标,隐患排查整治深入开展。“大信访”格局已经形成,各部门有效配合,齐抓共管,妥善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深化,成立综治工作中心,增强社会治安整治力量,大力推动平安单位、平安校园、平安家庭建设。农村教育资源不断整合,教育事业不断进步,投资100多万元用于改善教学环境,校安工程得到落实,招聘20名校园保安,全部持证上岗。大力推进民生工程,青龙敬老院“515”工程顺利完工,投资200多万元,增加床位近300个。新农保试点工作顺利启动,参保范围进一步扩大,60岁以上农民实现了“老有所养”。新农合、村级卫生室、水库移民、低保五保、残疾人保障、农业保险、农村安全饮用水等其他民生工程都得到了很好落实,完成了预定任务。

回顾“十一五”,我镇仍然存在一些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工业经济仍不能起到支撑作用;新农村建设有待进一步推广,农民收入增长不快;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投入需进一步增加。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不断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24亿元,比“十一五”末增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产值6亿元,比“十一五”末增100%;第二产业增加值16亿元,比“十一五”末增250%;地方财政收入0.3亿元,比“十一五”末增100%;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0元,比“十一五”末增100%;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亿元,比“十一五”末增200%。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三、“十二五”规划战略措施

(一)建设特色农业大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农业生产力。

1、稳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落实扶持政策,保护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基本农田地力和产出能力,新建标准农田5万亩。修建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5亿元。

2、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积极扩大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农产品种植,提高优质水稻生产规模。在保障粮食生产能力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作物,重点培育蔬菜和牧草两大优势产业。依托省会合肥市场建成5000亩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依托现代牧业建成50000亩牧草基地。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网络,引导农民建立多种经济合作组织,提高抗风险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3、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和发展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创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农产品知名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完成新农村10个新居点规划,合理引导农民居住向新社区集中。深入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全面开展村庄整理和环境整治。建成13个全面小康示范村。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让广大农民享受现代文明成果。

5、增加非农产业收入。积极、有序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不断提高农民非农收入。“十二五”期间,转出农业劳动力1万人。

6、加快科技兴农步伐。一是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在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中的比重,突出抓好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农药、新机械运用。加强生物工程治理,减少农产品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存量,确保农产品食品安全。二是加强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农村实用技术服务网络。以镇农技服务中心为龙头,建立镇、村、组、户四级农村实用技术服务网络,镇有中心服务队,村有科技协会,组有科技中心户,户有科技明白人。三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加强重点产业和行业技术培训。“十二五”期间,每年培训农民1万人。

7、加快农村市场建设。在农村建立连锁“农家店”,构筑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发展超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服务业,繁荣农村和城镇消费市场。加强农村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调动农民进入市场积极性,使农民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二)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着力培育镇域经济支柱。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必由之路,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强大推动力量。“十二五”期间,立足于把白龙镇建设成为商贸旅游兴旺、轻型工业发达的经济重镇,进一步突出工业核心地位,加大项目引进和建设力度,促进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依靠独特的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把白龙镇建设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加工制造中心、物流和农家乐旅游中心,成为区域性枢纽镇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

1、优先发展白龙镇工业聚集区。抓住东部产业转移机遇,凭借交通区位、自然资源、配套政策等方面有利条件,促进白龙镇工业聚集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

2、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双庙下道口交通便捷、吞吐能力强的优势,加快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建设,构建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到2015年,培育和扶持3-4个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辐射能力。

到2015年,全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20户,工业总投资达10亿元。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条件。

响应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夯实基础。

1、农村公路建设。抓住国家通镇、通村公路建设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和优惠政策。对各项资金集中投入,捆绑使用,本着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集中居民点后分散、谁有积极性支持谁的原则,分步分阶段实施,发挥村组作用,推进镇村公路建设。到2015年,实现镇村公路全部达到水泥路建设标准,村组80%以上公路达到水泥路建设标准,形成“网络全镇、四通八达、出行便利、货畅其流”的农村交通环境。

2、农村水利建设。以农村饮水、田间灌慨、沟河整治为重点,加大农村水利建设力度。在人畜饮水上,按照新建与改造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农户自我管理与市场机制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以人畜饮水为重点的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确保全镇100%农户实现安全卫生用水。在田间灌溉上,以建设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为目标,继续做好病险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和抗旱水源工程。

3、加快村庄集镇建设。坚持“规划先行、正确引导、因地制宜、逐步建设”的方针,构建村容整洁、资源节约、环境美好的新农村。认真做好全镇村庄体系规划,建好一个中心集镇(白龙中心镇),四个小集镇(双庙、费集、青龙厂、肖凤),逐个定性、定规模、定发展方向,逐步实施改造建设。到2015年,基本实现农村城镇化、集镇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

(四)加强公共事业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1、广播电视公共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白龙镇广播电视事业,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施力度,力争到2015年农村有线电视开通率达50%以上。大力发展通讯网络建设,村村实现宽带上网,力争到2015年农户上网率达20%以上。

2、文化教育体育事业。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农村学校、文体设施、幼托、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巩固“普九”成果,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95%和97%。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体育事业,繁荣农村文化。到2015年,镇有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全镇50%以上村有文化

活动场所和科技文化阅览室,30%以上组有科技文化中心户。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农民健身活动,进一步丰富农民文化体育生活,达到全民健身目的。

3、卫生事业。加强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服务水平,使镇村医疗服务机构具备助理医师以上执行资格医务人员,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控制传染病,传染病疫情网络覆盖达到100%。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全民卫生知识,倡导和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彻底改变不良卫生习惯,营造良好卫生环境。落实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扩大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基本消除农民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4、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以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为重点,引导广大育龄妇女自觉落实计划生育管理政策,不断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提高计划生育整体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人口环境。

肥东县白龙镇人民政府 二0一0年十一月十一日

第二篇:剑门关镇十二五规划

剑阁县剑门关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

通 知

各村(居)委会、镇级各单位:

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现将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剑阁县剑门关镇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三月十日

剑门关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编制好全镇的“十二五”规划,是县委、县政府从实际出发进行科学谋划的安排部署,是工作保持前瞻性、科学性、连续性的需要。为认真落实上级有关要求,做好三个结合:与实际相结合,与发展相结合,与本镇特色相结合,经广泛调研,认真征求党委扩大会议成员意见,特制定本规划方案:

一、基本情况和现状

(一)剑门关镇基本情况。剑门关镇,位于剑阁县北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剑门关景区的核心,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地处国道108线,县城下寺镇城南12公里处。全镇幅员面积132.7平方公里,辖15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105个村民小组,34个行政事业单位,共5105户,其中农业户4005户,非农业户765户,总人口16973人,劳动力9000人。全镇有林地71095亩,耕地23592亩,其中田9607亩,地13995亩,人均占有耕地1.4亩。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菜、花生。

剑门关镇紧临县城,交通及区位优势明显,108国道穿境而过,15个村165.5公里通村公路均为泥结碎石路面,晴雨能通车。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能满足农业生产及群众生活需要,广电通讯畅通,基本达到全覆盖,教

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商贸流通活跃,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镇共有餐饮服务店32家,豆制品加工作坊8家,剑门豆腐享誉国内外,集镇建设初具规模,示范带动作用逐渐显现。1994年剑门关镇被列为全省100个试点镇之一,2004年又成功申报为省级重点镇。通过几年的建设和经营,集镇已有一定的规模,常住人口5000人左右。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府的领导下,终坚持“稳粮油、攻烤烟、抓畜禽、建古镇、兴旅游、保稳定、促增收”的发展思路不动摇,逐步增育和壮大以烤烟、生猪、旅游为主的主导产业,推动剑门关镇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2007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8587万元,增长12%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第二产业增长12%,第三产业增长19%。财税收入实现380万元,同口径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9万元,增长10%,招商引资达2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2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剑门关景区是1984年全国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一)产业经济发展较快。剑门关镇烤烟产业逐渐壮大。自1987年种植烤烟以来,历届党委、政府长期坚持正确引导、科学规划、规模种植的工作思路,烤烟产业不断壮大。2006年全镇种植烤烟5286亩,实现产量16900担,产值767万元,创税达248.1万元,2007年种植烤烟4516亩,实现产

量10163担,产值560万元,创税134万元。2008年因受地震影响,但全镇仍然种植烤烟4608亩,可望实现产量15000担,产值1000万元,创税300万元。烤烟已名符其实地成为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

剑门关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山区优势,大力发 展以生猪为主的畜禽业。2006年,全镇出栏生猪20670头,人均出栏达1.2头;2007年,全镇出栏生猪28200头,人均达到1.67头;出栏肉羊16720只,出栏小家禽达43.6万只。

剑门关镇是市级试点小城镇,现全镇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协助旅游部门,发展旅游事业,发展第三产业。同时,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特别创好“剑门豆腐”名牌,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二)城镇化明显加快。剑门关镇是全省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城镇,2004年被列为省级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是三国蜀道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重镇。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建设工作中,结合“5.12”地震灾后重建,举全县之力,着力打造川北一流的红色旅游文明古镇。剑门关景区开发和古镇建设建设项目,涉及6个村、19个村民小组、710户、2910人,共搬迁农户103户、320人,征地近120亩,涉及农户责任山8439亩、自留山768亩。投资5亿元对游人中心、3个停车场、9座石拱桥、近5公里游山道、关楼重建、索道和观光电梯、1.5公里高架栈道、仙云

人家、姜维墓、红军文化广场、景区公路等72个项目改造。重点加大景区绿化和植被恢复。剑门关古镇改造于2008年6月23日启动,总投资9000余万元,现已完成了243户576间临街建筑物风貌改造;3800米排污管道完成铺设;1220米管线下地工程全部完工;古镇中心广场、南北两个石牌坊已建成;剑溪河两座古桥已经建设完成;1220米石板路街道已铺装完成800余米。新街川北民居风貌建设402户全部完工,总投资达3000余万元。志公寺景区拆迁安置点97户完全按照川北民居风貌打造,形成了一四川省明星安置示范点。城镇供水、交通、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等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学校、医院、文化等公用事业蓬勃发展。在搞好文明古镇建设的同时,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大力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水利设施、村级组织阵地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发展烤烟产业的烟路、烟水、烟房、烟机配套的机遇,在7个村修建标准泥石路30公里,确保晴雨能通车,改变群众的生活条件;整治山坪塘142口、修建微水池579口,有效增强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新购烟机325台,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新建普改密烤房255间,全面实行电子智能化烘烤。2006年,投资1000万元修建全省最高标准的烟叶收购站点,为烤烟产业的壮大提供后续保障。村村建起了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站点、图书阅览室,电视、广播做到了村村通,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党政十分重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步加大力度,基本面貌逐步改善。在公路交通建设方面,确立了“拉通主动脉、完善乡村网”的思路,2010年全镇12村村级公路已全部硬化,1个村正在建设,1村正在准备建设,初步形成了乡、村公路交通便捷网络。在电力建设方面,我镇已全面并入了国家电网,农网实现全面移交,每年为群众减轻用电负担达100万元以上,实现电力负荷转移,提高了用电质量。在水利建设方面,鼓励各村投资投劳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整合支农资金维修大型山塘、水库,群众的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在农业产业化建设方面,依托“烟叶强镇”的发展思路,为今后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四)社会事业稳步推进。教育方面,科学整合教育资源,实现了“一中一小”格局,先后投入586万元进行剑门关小学校建设。计划生育方面,实行村为主工作机制和流动人口跟踪管理办法,开展一月一主题活动,人口与计生工作保类进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明显,群防群治,有效解决热点和难点问题,实现了“十无乡镇”,2009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获得了市先进单位。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9%,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

达96%。村民自治稳步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得到健康发展。社会群团组织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总量不够大,全镇税源新增长点不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大,招商引资受地域局限,短期内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不明显;农业产业结构仍不够合理,新农村建设还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社会保障体系仍需完善,部分群众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转变群众发展观念措施办法不多,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任务繁重,维稳工作任重道远。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及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开展“创先争优”主题活动,积极实施“生态立镇、项目兴镇、产业富镇,打造旅游名镇,建设魅力家园”的发展战略,以干部队伍建设为主抓手,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主攻方向,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着力点,增强新型工业化带动力,加快推进“建设经济强镇、打造旅游名镇、创建生态乡镇”工程步伐,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剑门关。

(二)发展思路

1、建设经济强镇。“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大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培植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经济新增长点,科学整体开发剑门关和翠云廊景区,扎实推进剑门关集镇建设,科学布局集镇功能,提高服务企业水平和质量,至201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5.86亿元,年税收达500万元。

2、打造旅游名镇。“十二五”期间,我镇以旅游产业为主攻方向,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走低碳环保型和生态之路,继续巩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成果,引导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形成相对集中、连片发展、规模巨大、以剑门关景区为主的特色生态旅游产业群。核心景区的志公、高峰、梁山、剑雄、青树村围绕旅游开发做文章,实行产业成片,住居成块,景点集聚,资源丰富,独具特色的旅游新村。积极开展旅游名镇创建工作,再创一块国家级金字招牌。

3、创建生态乡镇。巩固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成果,鼓励各村认真开展全国生态村创建活动,认真开展“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活动,扎实推进“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农村垃圾新型处理模式,继续加大封山育林力度,绿化公路、屋场,努力打造成生态画廊村、环境优美村,全力打造现代化剑门关宜居城镇。

(三)奋斗目标及任务(2011-2015)

1、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

2、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

3、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4%;

4、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

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

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99.5%;

7、人口自然增长率5‰以内;

8、农民对村政务公开满意度达到9.9%。

9、森林覆盖率达79%。

三、工作举措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打破交通制约瓶颈,努力打造剑阁县县政府的后花园。

“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开发好旅游资源,依托抽水蓄能项目,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剑门关镇参观和休闲。打破制约旅游产业开发的交通瓶颈,计划投资3000多万元,重新改造安定至剑门关镇10公里通村公路,建设好通平高速安定出口至剑门关景区8.5公里连接线,打造成一条高标准、高质量的旅游公路,成为与苍溪交界、与宝轮相邻的交通新格局,使剑门关成为游客心中的度假胜地、养生天堂,使剑门关镇成为剑阁县的后花园。

(二)、加大产业招商,引进战略投资者。

剑门关镇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开发潜力巨大。“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宣传和包装旅游产业,引进战略投资者,投资额在2-3亿元,搞好剑门关镇整体开发,提高剑门关镇的名气度和美誉度。

(三)、加强主导产业的培植,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

“十二五”期间,重点围绕“五业”做文章。一是水业方面。计划投资3000万元对剑门关镇的剑门关矿泉水进行技术改造,再上生产线一条,对水进行深加工。同时科学开发和保护好茶山天然水源,年生产优质矿泉水600吨,成为我镇的重要产业。二是豆腐干工作方面。巩固传统产业,继续对马和尚和志公寺两个豆腐厂进行技术培训,引进新生产设备,实行污水废水达标排放。四是有机茶产业方面,计划在剑雄村新种植有机茶500亩,做强做大剑门关茶业有限公司。

(四)、加快城镇的提质扩容,形成“一河两街”新特色。

“十二五”期间,制订和完善好《剑门关镇城镇开发规划》和《集镇总体规划》,按照旅游名镇发展要求来科学制订。在集镇建设方面,以城带乡,按景区农民建房要求,建设农民新型居住区,拉动农民向城镇聚集,拉动人物流,活跃第三产业。建设好旅游产品物流市场,继续完善现有的农

村农贸市场基础建设,同时不断拓展其他适宜物流市场,加快向县内一流镇级市场方向迈进,使第三产业真正成为剑门关镇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十二五”期间,城镇开发围绕“一镇两中心”的发展思路,积极打造“一河两街”新景点,引进投资者,重点开发好集镇沿线3.5公里长的清水河,按规划新建两座石桥,两个观光亭,力将剑门关河建设成独一无二的旅游景点,成为全省闻名的游客观光休闲地。

(五)、注重民生民利,认真承办好民生实事。

1、做好基础产业开发。计划在剑城、双旗、风垭村新新种植烟叶800亩,挖掘我镇烟叶发展潜力。做大做强“烟叶产业”,巩固我镇在全县的烟叶基地地位、搭建农民致富平台。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修好县城至双旗村3公里连接线,改造硬化好大房、剑城、剑山、双旗四个村9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

3、加快小流域治理力度。重点整治剑门关场镇4.2公里河堤整修加固,全镇整修整修堰坝8座、拦水坝12座,清淤河道和护坡10公里,渠道5000米和堰坝21座,新修渠道2000米和堰坝3座,提高防洪抗旱功能,确保粮食年年丰收。

4、加快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青树村、双渔村、剑山、剑门等新农村规划试点工作。加强农村规划建设和管理,继续推进农村“三清三改”工作。投资建设好青树村、双渔村、剑山、剑门村的饮水工程项目,新建饮水厂两个,配套完善管道设施,引优质山泉水入户,全面解决全镇人畜安全饮用水问题。

5、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农民健康指标达全省平均水平。加强医疗卫生建设,引进医疗卫生部门专业技术人才,提高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能力。

6、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治校,激活校内竞争机制。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设施,调整办学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撤并村级小学,实行全镇一中一小一幼教育布局。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达到学生入学率100%,毕业率100%,升学率90%以上。

7、完成好15个村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和卫生室、干部活动中心建设。加大敬老院改扩建工程项目,征地10亩,新建老年公寓一栋,安排入住老人40人。

8、加强生态环保建设工程。建好镇垃圾中转站,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建立垃圾焚化炉一座,对15个村新建垃圾

收集点;建好公墓山,严禁乱葬行为;建好工业区及集镇污水处理厂项目,继续加大对有机玻璃厂进行技改,整合为一家市场竞争力强、排污达标的新公司。

9、巩固和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年计划生育率达98%以上,计划生育获省级模范乡镇。

10、全力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信访大调解、大接访”制度,规范信访秩序,认真开展“五大一提高”活动,提高民调满意度。

第三篇: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镇“十一五”工作总结暨“十二五”工作计划

“十一五”以来,镇党委、政府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紧紧围绕 “工业强镇、农业稳镇、三产活镇、科教兴镇”的工作目标,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了镇域经济社会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全镇经济年增长率达

% 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增长

%以上。

一、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通过全镇上下的不懈努力,2010年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

万元,比2005年增长

%,年均递增

万元;完成工业经济增加值

万元,比2005年增长

%,年均递增

万元;完成财政总收入

元,比2005年增长138.4%,年均递增

万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

万元、比2005增长

%,年均递增 万元;粮食总产量稳定在吨,人均占有粮食

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比2005年增长

%、年均递增

元。圆满地完成了镇党委、政府提出的预定目标,确保了机构的正常运转和重点项目的投入,有力地支持了镇域经济的发展。

二、产业升级实现突破,工业经济运行良好

五年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镇党委政府以“创业富民、就业惠民”为主线,以大招商活动为契机,强力实施“龙头带动,项目撬动,招商促动产业拉动”战略,加快工业经济建设步伐,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和谐。

1、抓好招商引资。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以环境创优为突破口,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真抓实干,开拓创新,认真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在全体机关干部中间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招商引资氛围。带领企业先后参加了杭州中西部项目对接会、西安项目对接会,分别将陈泽红九龙木业有限公司、纪文豪林威木业有限公司、福马纺织有限公司三个独资公司引到我镇落户,并已投产。共为我镇蓝健、诚德、福瑞特等十五个企业引进资金4.5亿元,有力地推进了我镇经济和社会各业再上新台阶。

2、加快工业聚集区建设。我镇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聚集区建设 的意见》,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运作的思路,对全镇大十字型工业集聚区进行了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着力建设了“板业大道”、“麻纺专区”、“档发基地”、“机械工业带”、“陶瓷精品园”等专业性区域。目前,以乔庄村和朝阳村为中心的两大工业集聚区,已容纳各类工业企业210家,固定资产总值达到8.5亿元,吸纳带动近万名劳动力就业。

三、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五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工作目标,确立了“稳定农业调结构,突破发展增收入”这个核心,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抓手,扎实开展农业、农村工作。

1、做好支农惠农。五年来共发放良种补贴、粮食综合直补、农资补贴等各种惠农补贴资金 万元,积极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民工技能培训,共培训7000多人。

2、搞好水利建设。五年来共投入大型工程机械2000多台次,人工8000多人次,整修田间生产路60条总长50公里,其中水泥路面约20公里;开挖排水沟80公里,栽植桐树1.5万株,杨树3万株,埋设地埋线和管道40公里,新建以及配套机井300眼,整修桥涵80座,已初步形成沟相通、路相连、田成方、林成网的农业格局。

3、大力发展林业。实施了生态廊道工程,共栽植绿化树8000棵。完成农田林网林任务3000亩,成活率达85%以上,并与农户签订了管理协议书。完成栽植片林1500亩,4、搞好农田保护。坚决落实国家土地政策,把基本农田视为生命线,全镇可耕地面积保持在 亩以上。

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镇容镇貌得到明显改善

五年来,镇党委政府大力推进交通、市场、教育建设,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

万元。一是建好道路。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高标准建成了环绕镇区四周的东、南、西、北四条环城路,形成了镇区基本框架010年又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对镇区1号路(彭花路口至乔庄路段)全长4.2公里按照省道标准进行了彻底整修,两侧各建设宽2米的绿化带,栽植了大叶女贞等绿化树,全线架设140盏风光电互补节能LED路灯,初步形成了“两纵两横”的大交通格局。二是建好市场。先后规划建设了商业一条街和商贸大世界,形成了农贸批发市场、家具市场、钢材市场、建筑机械交易市场、闲置设备调剂市场等专业市场5个,年成交额超亿元,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商贸大镇。三是搞好配套,净水厂已经正常运行五年,全镇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5%以上,有线电视

入率达75%以上,中小学优化布局工作已基本完成,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镇卫生院达到国家一级甲等标准,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工作也已基本接近尾声

五、民生保障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五年来,我们始终牢牢把握改善民生这个重点,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9%以上,快速处置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手足口病等传染疫情,五保老人应保尽保,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各项优惠奖励政策,使全镇人民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党中央“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抓好这五年工作,对加快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顺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抓住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的历史机遇,突出以人为本,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镇、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壮大财政实力根本出发点,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高效农业、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工作重心,进一步加快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步伐,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把头道镇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强、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新型城镇。

二、总体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将我镇建设为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较强、环境优美、富裕文明城镇。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主要目标:

1、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有效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2、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所有行政村的环村路建设和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解决全镇人畜安全饮用水问题;城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采取的措施

1、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坚持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同时,提高现有产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加大农业技术培训的力度,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网络,引导农民建立多种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抗风险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环境优美”的要求,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推行清洁化生产。到2015年,建设2000个沼气池,无害化厕所达到85%,建设垃圾台200个,铺设污水管道8000米。

3、加强农民教育,培育现代农民。加强农民教育,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在十二五期间内,开办50期农民培训班,培训农民5000人次,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到2015年,在全镇2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新农村建设。

4、“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突出工业主导发展的核心地位,加大项目引进建设力度,促进镇域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环境质量的改善为前提。积极寻求工业经济发展新亮点,统筹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做好陶瓷专业园、板材专业园的建设。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强化推进措施,搞好协调服务,围绕项目抓招商,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参与工业发展。

5、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一是积极推进“迁村并点”。通过迁村并点实现土地资源有机整合,为城镇化提供空间。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整合资源”的原则,将全镇27个行政村整合为两个社区、四个中心点,分别是南寨社区、北寨社区、花园村、乔庄村、栗庄村、大马村四个中心点,按照规划腾出耕地4900亩,实施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二是要大力发展旅游业我们已经启动了以“白乐宫”为中心,带动李自成功德碑、班固坟、“ 遗址”等相关旅游产品开发的大旅游圈建设。三是要突出 特色,大力发展商贸业。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商贸业较为发达,素有“小上海”之美称,石梁河两岸市场门店为周边许昌、禹州两个县市、7个乡镇提供商业服务。特别是多年的经商传统,培养造就了 南北寨群众的尊商、重商意识,为我们打造商贸特色小城镇提供了扎实的

基础,我们要充分利用商贸大世界的区域优势,带动市场街、西环路等传统商业门店的发展。四是搞好万亩示范方建设。东部示范方要做好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建成为我市的菜篮子、果园子;西部万亩示范方要作为我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土地经济效益,成为我镇的粮袋子。五是打造“两纵两横”的 大交通格局。2011年4月前完成岗李村至乔庄村全长5公里的张辽路 段路面两侧各加宽1米工程,两侧栽植绿化林带,安装风电互补节能LED路灯。六是建设遍布镇村的群众性文化休闲场所,镇文化站要在2011年全面投入运行。配齐健身设施,使其成为全镇“传播知识的讲台、倡导文明的平台、丰富生活的舞台”。

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久长镇“十二五”建设规划

久长镇“十二五”建设规划

(初稿)(2011-2015)

修文县久长镇人民政府 二○一○年九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一、现有基础条件

二、‚十二五‛期间发展环境分析

第二部分 ‚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二、总体目标

三、具体目标

第三部分 ‚十二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把久长建设成综合实力雄厚、竞争力较强的中心小镇(一)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做强做大特优产业

(二)以四大工业板块为基础,利用火车站、集镇优势,打造工业重镇

(三)以气候资源优势为基础,重点打造‚四大园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二、把久长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小镇

(一)创新完善城镇总体布局

(二)加快镇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三、把久长建设成为人民幸福、社会安定的和谐小镇

第四部分 ‚十二五‛期间实现既定目标的支撑条件与保障措施

一、推进全方位开放

二、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

三、搞好就业与社会保障

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十二五‛期间是久长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促进全镇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战略的攻坚时期。面对新的战略机遇期,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实现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快速提升。为动员和凝聚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推动‚农业稳定、工业强镇、三产活镇‛战略思想的实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一、现有基础条件

经过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久长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发展的成就和全镇上下快速发展的步伐,为久长未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规模型企业的不断发展,使全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同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亦不断增强。从基础设施看,道路建成区域面积日益扩大,乡村道路和对外交通体系不断完善,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尤其是新久长总体规划的制定,为久长未来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十二五‛期间发展环境分析

从国际形势看,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行业间竞争进一步加剧;针对国内而言,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在产业政策、经济规则和管理体制等方面也将更加健全。久长要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就必须利用现有优势,突破制约因素,加快发展。

(一)有利条件

1、区位交通优势。久长地处黔中腹地,贵阳市西北,修文县城 以东,位于修文、开阳、息烽三县交界,距县城17公里,省城45公里,金阳新区30公里,贵(阳)遵(义)、贵(阳)铜(仁)高等级公路、210国道、305省道、川黔铁路和即将建设的久(长)永(温)铁路、黔渝快速铁路横穿镇区而过,素有‚黔中咽喉‛、‚黔中旱码头‛的美誉。辖区内有高坝火车站、久长火车站和即将建成的芦山火车站三个站台。

2、产业基础优势。

一产上,通过引进一产企业8家(主要有曾艳特色蔬菜种植基地、山湾湾生态蛋鸡养殖场、好1多奶牛养殖基地等)加强果蔬种植及养殖力度。经过多年发展,蔬菜种植方面全镇已建成蔬菜基地6个,种植面积每年达4.2万亩(其中辣椒种植3480亩、白菜500亩、大葱6420亩、西红柿450亩、青菜1200亩、连花白5250亩、莲藕1020亩,反季节蔬菜面积达2万余亩),久长镇已经成为贵阳市民‚菜篮子‛的重要供应点,曾艳蔬菜基地成为了五里冲蔬菜批发市场菜价的风向标,兴隆、清江等村的莲花白还远销重庆、两广等地。果树方面全镇果树种植面积达10500亩,其中2010年新增果树种植1510亩,另有500亩苗圃示范基地。果树品种多样,有优质李、酥李、晚熟李、葡萄、猕猴桃等,成熟季节各不相同,形成了‚全年有花赏、四季有果吃‛的特点。特色养殖方面建成了养殖场、养殖小区共18个,养殖品种有蛋鸡、香鸡、绿壳蛋鸡、肉鸡、兔、鸽子、奶牛、香猪、能繁母猪、生猪等,全年肉类总产量5200吨,禽蛋产量900吨,水产品产量170吨,牛奶产量2500吨。山岔村、山弯弯的绿壳蛋鸡在贵阳市已经小有名气,供不应求。花卉苗木全镇已达4000多亩,其中顺兴苑园艺场突破1500亩,国兰公园兰花大棚已建设完毕,进棚1万多株兰花,驴坊一带鲜切花、木本花基地正在加快招商引资步伐,通过企业带动该产业的发展。茶叶方面 茶山村的万亩茶园已完成园区道路建设、土地整理等相关工作,即将开始种植。

二产上,目前久长镇有不同规模工业企业19家,此外,引进贵阳市区‚退二进三‛冶炼铸造项目;做好清洁能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启动道路建设,引进食品加工、清洁能源。镇内几个龙头企业的运行情况良好且带动作用明显,金久公司已建成投产,年产200万吨,其二期工程正在规划中,除了农民在该公司的务工收入,金久公司还投资600多万元给金桥村当地48户搬迁户集中建设新居平整场地,现已建成风格统一的金桥新农村,而且正常投产后每天增加的500辆车辆给当地带来的商机是不可估量的。华宏公司年产值已突破2亿元。

三产上,着重发展四大旅游园区,知青文化生态旅游园,永兴村2009年5月举办了‚砂锅寨‘春晖家园’揭牌暨贵州省青少年夏令营基地授牌仪式‛,团省委授牌该村为‚贵州省青少年夏令营基地‛,借助叶辛老师的品牌和知青文化效应,该村推出砂锅宴农家乐,游人纷至沓来。目前全镇开办农家乐7家,年接待游客8千到1万人次,实现收入30万元。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园,在珍珠岛、国兰公司等旅游龙头企业项目的推动下,周边村庄的生态农庄的建设正在火热进行中。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园,已经济南大学的师生规划设计,并进入区域建设实施阶段,石安小学开设了芦笙课,将民族文化有效传承,下堡村获得中国斗牛舞传承基地的称号,该村组建了演出队伍经常在外交流演出并获极大赞誉。体育文化生态旅游园,上寨村于2008年5月举办了‚修文县百村农民篮球赛启动仪式暨乡村旅舍授牌仪式‛,陈丽等三家‚农家乐‛被贵阳市旅游局分别授牌为‚三花级‛、‚两花级‛乡村旅舍,此后,上寨村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赏李花、吃李子、观夫妻树、喝龙泉水,乡村旅游日渐红火;该区域 苏格兰牧场度假村一期项目已于2009年10月1日试营运,目前已有滑草、高尔夫练习、骑马等项目,二期计划发展到5000亩,建设民族体育公园。城镇中心地带结合贵遵公路沿线房屋景观整治已经按照黔北风格改造房屋190户,带动全镇改造共450户。‚五星同辉‛轮廓初现。

3、基础设施优势。在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以镇村路网、给排水、绿化、亮化、电力为重点的乡村基础设施正在得到逐步的完善。完成公路建设150 km,已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3500人/400头,建成清水、石安、永兴、驴坊、上寨五个市县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完成永兴、杨柳、清江、白窑、兴隆等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完成全镇22个村农村输电线路及村村通通讯设施建设。

4、政策支撑优势。久长镇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级的关注,配合国家各项产业政策和地区政策的优势,只要我们用足用好政策,就能将久长的产业基础、民间资本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存在问题

1、综合竞争力不强。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功能与同等地区相比虽有优势,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2、产业结构调整还需进一步加强,虽有特优产业,但发展力度不足,产品数量不高,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3、营造投资环境力度不够。投资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

4、基础设施建设重建轻管意识明显,城镇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镇民素质有待提高。

第二部分

‚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开放意识、改革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按照‚农业稳定、经济强镇、三产活镇‛的重大发展战略,坚持以工业富民强镇,以商贸繁荣兴镇,创建文明城镇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整体推进现代化城镇建设的战略部署,实施谋划好大久长战略。以建设小康社会为统揽,以‚五星计划‛为发展战略,以‚四个工业园区‛为发展构想,以建设竞争力强的中心城镇、功能完善的生态城镇为着力点,实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努力把久长打造成贵阳市周边最理想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争取把久长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实力较强,人居环境优美,人民生活殷实的现代化小城镇。

二、总体目标

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城镇建设、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工业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取得阶段性成果,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镇容镇貌得到根本性改变。

三、具体目标

到2015年,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城镇总人口2万余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0%。一、二、三产业分别达到2.5亿元、9亿元、0.5亿元左右。以上目标是未来久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本着要倾力而为,能快则快的原则,根据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加快发展。

第三部分

‚十二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为核心,大力发展 城镇经济,按照‚五星计划‛(以镇政府所在地小城镇建设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四个生态园区新农村建设)部署,加快实施‚四轮驱动‛战略(一二三产及城乡一体化建设全面协调推进、一产上实施五大产业促增收、二产上实施四大板块强工业、三产上实施四大园区兴旅游)。着力发展‚四个工业园区‛,全面提高城镇综合竞争力。

一、把久长建设成综合实力雄厚、竞争力较强的中心小镇

(一)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做强做大特优产业

针对久长的实际,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调整为着力点,以‚一产促三产、三产带一产‛为思路,稳定发展传统农业,以特、优产业分区域发展现代农业,即在体育文化生态旅游园和知青文化生态旅游园所辖的11村内,利用万亩果树宽植的有利条件连片种植葡萄5000亩,扩大当地莲花白、青菜、辣椒、白菜等优势无公害蔬菜的种植面积达16000亩。在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园区域内,种植核桃5000亩、茶叶2000亩。在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园和体育文化生态旅游园内连片种植莲藕2000亩。在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园和知青文化生态旅游园内扩大特色养殖规模,发展香猪养殖1000头,香鸡养殖10000羽,绿壳蛋鸡养殖50000羽。

(二)以四大工业板块为基础,利用火车站、集镇优势,打造工业重镇

利用金久公司投产的契机,力争完成二期工程的投入,逐步形成大规模的建材产业。利用二官坝土地的自然优势,发展汽车等机动车辆的轮胎、轮毂等铝及铝产品加工产业。利用新民的地理环境,发展钢、铁等冶炼产业。利用白窑的天然条件,引进食品加工,发展清洁能源产品加工。利用久长火车站、高坝火车站和在建的芦山火车站,在久长火车站拟建矿产品交易市场、天然气交易市场、燃 油交易市场。在高坝火车站拟建钢材交易市场、矿产品交易市场。在芦山火车站拟建矿产品交易市场。利用久长镇的交通环境优势,拟建占地500亩的全省最大果蔬配送中心。以此增强全镇的核心竞争力,最大限度的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久长镇城乡一体化建设,从而逐步打造‚工业重镇‛‚经济强镇‛。

(三)以气候资源优势为基础,重点打造‚四大园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紧紧抓住贵州省乡村旅游年和贵阳市‚爽爽的贵阳‛避暑季的有利时机,把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相结合,把久长打造成贵阳周边最理想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以气候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一湖(珍珠岛渡假中心)、两寨(上寨、砂锅寨)、三风情(下堡苗族斗牛舞风情、苏格兰牧场异域风情、永兴高山蒙古风情)‛为主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及旅游元素相关的其他开发项目。

充分发挥民族、历史、民俗、自然等特色资源的最大效益,且不断地创造资源,推陈出新,谋求可持续发展。以‚多彩贵州,幸福久长‛为总的旅游形象定位,‚以‚爽爽的贵阳,最爽在久长‛为宣传推介广告。在景点景区建设上抓重点,在宏观上规划先行,以规划为依据进行开发建设。在具体开发建设上,不搞遍地开花,不盲目地搞感性旅游投入,而是找准龙头,坚持循序渐进。如以苏格兰牧场为龙头,带动周边清江、兴隆、上寨搞生态经济,依托已初具规模的蔬菜、果树基地搞生态游,乡村休闲体验游。因地制宜,合理建设相关旅游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苏格兰牧场星级酒店建设和丫叉田特色餐饮街的改造、立面整治等,进一步规范宾馆、商店等服务场所的管理,确定定点饭店、特色农产品商店等服务场所。结合各个景点特色,通过举办知青文化节、知青文学论坛、苏格兰消夏草地音乐会等盛会,并积极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帮助挖掘久长旅 游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扩大对外的宣传力度。初步规划‚五韵凝香,幸福久长‛四条旅游线路:一是康体休闲一日游(久长→上寨体育示范村→清江村观古驿道赏荷花→苏格兰牧场);二是观光休闲一日游(久长→国兰公园→山岔村→珍珠岛);三是知青〃春晖文化体验一日游(久长→芦山→砂锅寨);四是民族风情一日游(久长→茶山→下堡)。让‚爽爽的贵阳,最爽在久长‛天下皆知。

二、把久长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小镇

(一)创新完善城镇总体布局

全面制定完成新久长城镇总体规划,加快制定核心区控制性详规,突出生态理念,人本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按照久长镇总体规划目标,本着工业进区、商贸进市、农民进城的原则,逐步把久长建成产业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晰、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小镇。

(二)加快镇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按照设施配套、功能完备、管理到位、环境优美、适合人居、有利发展的工作思路,本着以市场运作为先导,以多元投入为支撑,以经营城市为手段的城镇化建设模式,加快城镇基础性建设与管理,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1、基础配套工程

进行‚农家书屋‛的电子信息化建设,使农家书屋配套电脑、网络等硬件设施,并做好农家书屋管理员、远教管理员的培训、管理。使全镇‚户户通‛用户达到2000户以上,并加强有关设备的后期维护,到‚十二五‛末,有限电视入户率达到40%。完成机耕道50公里、生产便道100公里、窜户路80公里、窜寨路50公里、小水池500个,争取立项完成清江、下堡、栋青、白窑、上寨、上堡、石榴等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完善305省道两旁可视范围农户 房屋立面整治500户。拟建镇域中心小城镇规范化建设,改造供排水系统工程、道路衔接工程、城镇绿化工程、照明工程、供电工程,完善公共场所的附属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2、加强依法治镇

制定完成新的城镇居民守则和具体管理办法,提高居民法制意识、文明意识、城市意识,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着力打造良好形象。

三、把久长建设成为人民幸福、社会安定的和谐小镇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全面协调进步。

(一)维护社会稳定,凝聚发展合力,构筑和谐社会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严打‛、‚从严治警、从优待警‛的方针,加强同村、群众的联系,根据实际采取不同方式,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实行定期汇总工作机制,及时消除隐患。本着决策要民主,办事要公正,程序要合法,结果要公开的原则,按照上级精神,在全镇范围全面推行村财镇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其行为。

(三)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群众生活,积极推行社会保障 本着保障基本生活、鼓励劳动脱贫、公平公正公开、集体保障与社会帮扶相结合的原则,继续在全镇范围内实施社会保障体系和措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真正达到镇域内全覆盖,力争使全镇农村低保、居民低保、孤寡老人赡养、贫困儿童就学、特困户生活、占地补偿制度等六项保障机制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四)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社会治安 继续以创建‚平安久长‛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健全机构,落实人员,确保有人办事;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加大财政投入,强化保障机制;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工作的高素质的政法队伍;加强执法监督,维护司法公正。计划生育 积极开展新《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学习宣传、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免费服务等活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人口自然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人口出生率在6‰以内。文化教育坚持依法治校方针,加强了学校规范化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实施素质教育。计划培训非农技能250人,农业产业化500人,创业培训150人,新增就业2000人,农村劳动力培训2000人,特别培训1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完成小额担保贷款15户,返乡创业扶持100人,创业扶持25户,创业场租扶持30户。完成婚姻登记1400对;完成救灾救济2500人,救济金额50万元;完成危房改造300户,金额300万元;完善城镇、农村低保600户,发放金额500万元;完善优军优属工作,发放优待金10万元。积极开展全民健身、体育竞赛等文化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同时,农村工作进一步加强民主议事、村务公开等基层民主政治工作,增强村务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扎实推进村财镇监管工作,加大街村财务管理力度。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重点加强对市场、学校、公共场所消防安全问题和企业的安全生产的管理,落实工作措施,防范于未然,从点到线到面全方位大力加强检查,有效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我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第四部分

‚十二五‛期间实现既定目标的支撑条件与保障措施

顺利实现规划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扎实工作,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推进全方位开放

环境是加快发展的第一要素,也是扩大开放的第一要素。在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投资软环境,重点优化与WTO规则、国际惯例相适应的法制和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进一步强化服务观念,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建立‚诚信久长‛,依法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与发展环境。鼓励企业全面开拓市场,努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

在继续实施标准化建设的同时,积极调整产业产品结构,进一步把主导行业做大做强,带动中小优势企业创名创优。通过引进人才、技术、资金等进行合资合作,加强项目建设,高度重视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的引进,建立全镇重点项目库,按照研究一批,运作一批,建设一批次序滚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并根据发展需要,不断充实完善项目库,不断推出一批新项目、大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同时坚持招标、拍卖、挂牌制度,探索多元化城镇建设模式,引导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城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领域。

三、搞好就业与社会保障

1、创造就业机会。依靠经济发展不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切实发挥劳动服务、民政等部门的作用,构筑连接企业的平台,通过加强培训引导等手段,提高就业人员的技能,结合实际,建立一个长期、稳定、长效的就业服务网络,创造一个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同时配合城镇化进程,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继续积极推行农村低保、解决孤寡老人生活、贫困儿童就学及特困户生活问题,落实占地补偿制度。计划完成农村合作医入保率达98%,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入保率达95%,城镇医保入保率达80%以上,城镇养老保险入保率达50%以上,完成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形成以养老、失业、医疗、就学、就业为基础,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救助、扶贫开发为配套补充的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使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弱势群体的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以加强党委自身建设为重点,通过政治学习、思想教育和廉洁自律,不断提高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思想作风素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提高抵御各种腐朽思想和拒腐防变的能力。以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为目标,进一步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加强人大政协监督,完善政府行为的约束监督机制。同时,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工作机制,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激发全体干部干事业、求发展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的良好局面,提高党委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第五篇:镇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

发展为先,民生为本,努力建设和谐幸福新平定

——平定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中共平定镇委员会平定镇人民政府

2010年12月26日

近五年以来,我镇紧紧围绕市委提出 “四个第一”发展理念,致力实现“四个打造”战略目标,立足平定实际,按照“抓招商引资促进工业发展、抓项目落实促进经济增长、抓民生事业促进社会和谐”这个“三抓三促进”工作思路,全镇上下精诚团结,沉着应对金融危机,团结一致,狠抓“六六工程”及十三个重点项目落实。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计划目标和2010年工作任务,实现了我镇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

一、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圆满完成各项指标任务。五年来,全镇各项经济发展态势良好。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2亿元,同比增长12.7 %;农业总产值5.3亿元,同比增长8%;完成财政总收入1780.8万元,同比增长12.6%。国税完成638.1万元,同比增长96.8%,荣获全市第一名;地税完成582.7万元,同比增长26%;农业两税完成112万元,同比增长148.9%,非税收入完成467万元,同比增长 8%,各项税费分别超额完成任务。

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民营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1、招商引资成果显著。5年来,共引进项目39个,其中化州市绿色生命公司投资1亿多元,已成功开发出多个绿色中药产品;化州市立华矿业公司投资2500多万元,年上税额逐年上升,2010年上税达300万元;粤能化工有限公司投资500多万元,年上税达80多万元;岭下阳坑石场投资500多万元,年上税达50 多万元;化州市新强建筑材料公司投资600多万元现已成功投产,预计投产后年上税将达100万元。

2、工业发展呈现可喜局面。全镇现有工业企业518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05亿元,同比增长101.7%。蓬利工业园区计划开发面积3000亩,现已开发面积1000亩。并成功引进15间企业进入园区落户,其中投资200多万元的蓬利灯饰厂、投资300万元的蓬利加油站、投资180万元的鸿利矿业公司、投资150万元的刨花厂、投资100万元的蓬利磨粉厂、投资70万元的蓬利制衣厂以及投资50万元的蓬利沙砖厂等一批上规模企业已相继投入生产运营。蓬利工业园区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魅力,加快转型升级,为推动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龙头作用。

三、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中心镇建设全面推进。我镇扎实推进广东省中心镇建设,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一是城镇规划进一步扩大。实施“东扩西拓、南移北展”四区联动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区集中、住宅向小区集中”的模式,成功开发东门垅、宝塘坡、竹根围、福善车、清草滩、白甲坡、樟木湾等小区。相继引入平定、京华、福临、方圆、丽霆、鹏兴、南海、建勇等一批房地产公司,对土地实施储备管理,集约开发。五年来新征土地700余亩,拆迁安置农户350户近1500人,城镇面积由5年前的2.3平方公里提高到5.8平方公里,街道由5年前的12条增加到现在的38条,新建居民住宅小区7个,其中电梯公寓5座,城镇人口由5年前的1.7万增加到现在的3.8万。二是旧城改造取得新突破。积极营造招商引资氛围,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先引进京华商贸房地产公司投资3900万元兴建高19层,集商贸、住宅一体化的化北地标性建筑——京华商贸城;福临房地产公司投资8600万元,兴建四幢高18层的花园公寓;方圆房地产公司投资1200万元建设四幢高八层的高尚住宅楼。2010年8月份,又引进南海房产开发公司成功落实征地60多亩,抓住“三旧”改造契机,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即将启动建设环城北路。该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改善旧城人居环境,实现平定人民盼望多年的愿望。三是城镇品位显著提升。举全镇之力投入400多万元建成粤西镇级规模最大的影剧院;投入200多万元建成从东门桥到镇政府1200米的沿江防洪大堤;投入120多万元实施街道硬底化建设;投入200万元对平定客运站实行升级改造;投入90多万元建成垃圾处理场;投入70多万元普及街道路灯安装。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圩镇事务管理所。加强了城监、园林、环卫、路灯、消防等城镇管理,深入开展“城 乡清洁”工程整治,对街道市容市貌和市场摆卖秩序进行了重点治理,有效杜绝了圩镇赃、乱、差现象,大大提升了城镇品位。截止2010年底止,全镇城区街道实现了亮化和美化。四是镇级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我镇交通、运输、建筑、房地产、商贸、餐饮、旅业等服务业发展迅猛,在支持壮大原来的服务业基础上,又相继引进800万元新建东城、中泰、富美三家商贸宾馆,各种商贸活动繁忙,车流、人流、物流繁荣兴旺,第三产业总产值4亿元,同比增长18%.四、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经济稳步增长。

——农业产业化初步形成。五年来,我镇以新技术为引领,以农民合作社为依托,以土地有效流转为突破,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建设。建成了1.6万亩化橘红种植、1.2万亩蚕桑种植、7万亩速生林种植、5千亩南药种植、3千亩香蕉种植以及3千亩水产养殖等“五种一养”基地。农业购销渠道不断畅通,尤其是化橘红产品畅销国内外,自2009年我市举办首届“中国(化州)化橘红洽谈会”以来,化橘红更是名扬四海,外地客商纷纷进来洽谈收购及合作事宜,产品供不应求。实现农业总产值5.3亿元,同比增长8%.农民人均收入3585元,人均收入稳步增长。

——生产组织化日趋提高。五年来全镇新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3个,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010年农村经济合作社市场交易额达1亿多元,带动农户1000余户,户均增收800元以上。以化橘红种植合作社为龙 4 头的农民合作社已进入规模化、标准化系列,化橘红产业正以强劲的势头引领我镇农业向纵深发展。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我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在2006年仅有红榄大坝一个新农村示范点的基础上,现已发展了大坡、大岭、塘岸、山口坡、岭下、马力和蓬利粤桂新村等10个新农村。其中,岭下、马力和蓬利等村已完成新农村建设规划,蓬利粤桂新村新征地80亩,按照“宜居宜商、居住商贸一体化”的标准规划,致力构建两广开展边贸活动新平台,增强两广商贸活动和交流合作,推动两广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全镇推进新农村工作提供了很好示范作用。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全镇共投入资金5900多万元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镇硬底化乡村公路138公里,乡道硬底化通达率100%;修建陂坝5座,维修水利13公里,改造电网150千米,程控电话普及率100%。农民生活更加富裕,农村更加文明稳定。

——农村民主管理落到实处。“村两委主职双述职双汇报制度”、“村务财务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等制度逐步完善和落实,农村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进一步规范。春节前基本完成了2011年“两委”换届工作任务,两委换届平稳过渡,两委干部交叉任职率达95%以上,农村 各项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

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建立学习型党组织。镇委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借助远程教育平台,健全学习制度,促进学习型党委、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干部队伍的迅速形成。

——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镇委因人善任,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大胆任用 “双带”能力强的同志为党支部书记。对镇直部门的用人也打破论资排辈以及条条框框陋习,建立 “善于发展者上、不善于发展者让、阻碍发展者下”的用人机制,在党员干部队伍中牢固树立“有为必有位”的政绩观,使全镇上下紧密团结、充满生机活力。

——制定层级动态管理机制。五年来,镇委、镇政府落实一把手工作责任制,制定层级动态管理机制。促使各项工作有布置、有管理、有落实,取得明显的工作成效。

——落实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镇实行工资待遇与岗位职责捆绑,按岗定责,绩效挂钩,充分调动了干部创业干事的积极性与能动性,确保了干部工资福利足额定时发放。

——建立村情档案制度。全体镇村干部按照驻村工作责任制,对所包片的村(组)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使干部真正做到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也为镇委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六、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提高。投入900多万元完成全镇23间面上小学教学楼改造,投资100多万元建成圣古中学学生 饭堂,投资300多万元建成平定中学科学楼;2010年全镇上大专本科分数线学生108人,超额完成市下达的高考任务。中考升化一中64人,升茂名一中4人,名列全市第三名。小考升化一中22人,连续五年名列全市第一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文化、体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社区文化全面开花,影剧院大型文艺节目不断上演,社区网健康发展,农家书屋全面普及,农村文化广场扎实推进,2010年购买了一批体育健身器材,成功举办了茂名市体育三下乡活动,在化州市第五届体育运动会中,我镇拔河项目勇夺全市冠军,全镇金牌总数、综合成绩荣获全市第四名。

——农民健康更加保障。全镇农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覆盖率达100%,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面铺开,卫生站建设有效推进,“一村一站”全面普及。投资600多万元新建的平定卫生院综合大楼现已全面投入使用,农民看病难问题进一步解决。

——惠农工程深入民心。五年来,我镇认真落实省市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确保农村转移支付金、退耕还林资金、种粮直补资金、家电下乡补贴资金、汽车摩托车补贴资金、农村低保资金拨付到位。

——社会各项事业同步推进。“十一五”以来,镇直机关部门基本实现了电子化服务;计生办实施信息数据网络化录 7 入管理,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全面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双到”帮扶工作卓有成效,“五五”普法教育进一步普及,殡改工作扎实推进,征兵工作再续辉煌,连续16年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征兵任务。战胜了“克格比、派比安和灿都”等自然灾害,全面夺取了救灾复产工作胜利。我镇在2009年召开了万人现场执法大会基础上,2010年又千方百计筹措资金80多万元,率先在全市建立了治安监控系统,在全镇人口集中路段共安装了32个电子监控视频,加大了治安监控打击力度,有效打击和遏制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促使全年治安发案率明显下降。同时,全镇切实开展大下访、大排查活动,确保平定社会大局稳定,全镇人民幸福感显著增强。

“十一五规划”目标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积极应对各种困难与挑战,各项工作卓有成效。这是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工作目标的完成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为下一步“十二五”规划建设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这里,请让我再次代表中共平定镇委员会、平定镇人民政府,向一贯关心支持我镇各项事业发展的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回顾过去,我们的成绩是肯定的。但与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一是农副产品购销渠道不畅,深加工产业链未形成,现代农业发展 8 速度和建设规模还不够理想。二是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还不够,矿产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三是镇级执政资源短缺,镇级政府难以运转。四是是农村集体经济依薄弱。五是信访维稳工作还待加强。

----“十二五”规划及2011年设想

镇委、镇政府 “十二五”规划的工作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八次全会、茂名市委九届八次全会和化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围绕“四个第一”、“四个打造”的宏伟目标,团结一致、凝心聚力,按照“抓招商引资促进工业发展、抓项目落实促进经济增长、抓民生事业促进社会和谐”,这个“三抓三促进”的工作思路,“十二五”期间努力实现我镇财政收入、城镇面积、城镇人口分别增加三分之一的“三个跨越”,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十二五”奋斗目标是:全镇工业总产值完成16.5亿元,年增长12%;农业总产值达到7.3亿元,年增长5%;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年增长8%。

2011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头一年,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一年,全镇上下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五中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各项工作全局,凝心聚力谋好局,奋勇争先开好头,鼓足实劲迈好步,把工业做大,农业做强,第三产业做优,为实现我镇“十二 五”计划目标打好基础。围绕以上目标任务,今年重点做好以下“五个坚持、五个着力”:

一、坚持“两园一带”为载体,着力壮大工业企业经济。全镇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全力以赴抓招商,一心一意为招商。以“两园一带”(蓬利工业园、山口坡工业园和S285线工业带)为载体,充分发挥园区作用,着力把工业经济做大。一是进一步健全招商引资制度。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牢固树立不发展是落后,发展太慢也是落后的理念,集中精神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同时抓好城镇治安环境和卫生环境的综合整治,深入实施保洁工程,营造宜居宜商人文环境,不断提升城镇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二是继续抓好蓬利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及“三通一平”建设步伐,不断提升园区魅力,增强园区集聚能力,发挥园区经济辐射力;千方百计重新盘活山口坡工业园区,使该园区产生新的经济效益。三是建设S285线翰堂至新华工业带,在巩固现有的工业企业基础上,有计划地安排一批无污染、效益好的企业落户该工业带,推动我镇经济长足发展。四是发展壮大钛矿产业。加大依法采矿、治矿力度,理顺矿农关系,促使钛矿资源得到依法有序开采。五是支持发展竹木器加工产业。扶持壮大一批手工编织企业,树立自主品牌,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二、坚持“五种一养”为统领,着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以民生为本,着力抓好惠民工程。要把民生事业作为镇党委、政府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生态化进程,不断提高人民幸福感。——建设“五区一线”产业带。以土地流转为抓手,以标准化建设为要求,以市场效益为基础,扎实推动农业“五区一线”进程。以绿色生命公司为中心,以积田、马力、旺垌、低坡、陆赠、翰堂、那宾、蓬利等村委会为辐射,建设2万亩化橘红生产区;以下双为中心,以香山、东岸、上双、岭下、大车、旺竹为辐射建设万亩南药生产区;以水田、坡地为主,全镇建设3万亩蚕桑生产区;以山岭丘地为主,全镇建设7万亩速生丰产林生产区;以低洼鱼塘为主,建设万亩水产养殖区。以化橘红长廊为依托,建设千亩化橘红产业线。以此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夯实品牌战略基础。积极鼓励农业集中连片开发,倡导农户以专业合作社、股份制经营等形式来组建产业发展实体,探索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 “三统一”的农业经营管理模式;以化橘红产业为龙头,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逐步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并鼓励、支持各类企业、合作组织开展农产品商标注册,努力创建名牌产品,全面提升我镇农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推进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抓住保洁工程实施契机,全面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提升农村生活品位,重点建好蓬利粤桂新村、马力新村和那宾少数民族新村示范点,带动全镇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

三、坚持城镇建设为中心,着力谋划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一是实施 “东扩西拓南移北展建设战略”。四区联动,全方位扩充,大手笔推进城镇化建设,打造城乡一体新格局。要举全镇人民之力,集全镇人民之智,成全镇人民之业。紧紧抓住X620绕镇改线工程建设契机,高标准规划樟木湾小区建设,致力打造平定城南新景。全面开发白甲坡小区、青草滩小区和那文生态小区。发挥城镇辐射作用,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推动城镇化建设,努力实现城区面积扩大三分之

一、城区人口增加三分之一的目标。

二是加快公路建设。全面完成S285线平定至合江、县道那岭线和县道新西线公路扩改进程,启动X620绕镇改线工程,五年内再新建乡村水泥硬底化道路40公里以上。规划建设平文线和平播线经平定圩路段的改线工作,全面改造环城北路建设,努力建设平定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三是加快推进公寓式住宅楼建设。全面建成京华商贸城、福临花园和方圆商住楼群,改善人居环境,更新经营城市理念,发挥圩镇事务所职能,不断提高平定城镇品位。

四是进一步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加强客运站管理和加快货运站场建设。探索开发特色旅游业和建设平定特色商业步行街,增强中心镇商贸集聚能力,推动平定经济社会蓬勃发展。

四、坚持以稳定为重,着力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各项中心工作要围绕“七抓七确保” 扎实开展,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一是抓好人口与计生工作,确保计生工作继续保持在茂名市一类镇水平;二是抓好殡改工作,确保稳步推进,决不挂黄牌;三是抓好农业农村工作,深化农业布局和林业改革,确保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四是抓好“双到”帮 12 扶工作,确保贫困村早日本康致富。五是抓好抓好人大、政协以及工、青、妇、民兵等群团组织建设,确保各种作用发挥明显;六是抓好科教文体卫工作,推动“五六”普法教育,确保全民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七是抓好群众矛盾的化解工作,逐渐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信访机制,坚定不移地落实信访包案制度,继续深入开展大下访、大排查、大调处活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五、坚持创新党建模式,着力提高党的执政力。抓住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契机,坚持创新党建模式,着力提高党的执政力,努力建设“为民务实、廉洁高效”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今年,在继续全力推进十三个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要切实抓好以下“十件民生实事”。

1、全面启动X620线绕镇改线项目建设;

2、实施县道新(新华)西(西山)线扩改项目建设;

3、实施县道那(那务)岭(岭下)线扩改项目建设;

4、加快推进蓬利粤桂新村建设项目建设;

5、动工建设环城北路改造项目;

6、高位推进樟木湾小区开发项目建设;

7、新植化橘红3000亩项目;

8、新植南药2000亩项目;

9、实施农业宗合开发5000亩项目建设;

10、筹建望宝玲饮水项目。

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每个行业、每个部门、每个单位; 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加快经济发展,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为市场主体提供“贴身”服务,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变到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转变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来。

——改进工作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着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精打细算,严禁超标配备公务用车,严禁公款旅游。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健全和完善首问负责制,加大机关作风测评力度,促进机关作风好转,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建设法治政府。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加强与政协的沟通和协商,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重大事项要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并向社会公开,征求群众意见。

——健全惩防体系。深入贯彻《廉政准则》,切实解决涉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突出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建立健全预防腐败信息共享机制和腐败预警机制。加强 14 行政监督、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

——强化干部管理。以村级换届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村级两委干部配置,重点配强村支部书记。全镇进一步健全绩效工作机制,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决不让默默奉献的老实人吃亏,决不让碌碌无为的钻营者得到好处。加强镇干部管理,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强化镇中层干部职能,大力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促进全镇各部门工作平衡发展。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目标实现,重在落实。加快平定镇经济社会发展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更是全镇人民的殷切希望。让我们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团结和依靠全镇人民,振奋精神,抢抓机遇,科学谋划,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努力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建设富裕和谐幸福的新平定而努力奋斗。

下载白龙镇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白龙镇十二五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镇“十二五”规划座谈会材料[5篇范文]

    “十二五”规划座谈会发言材料 ××镇党委、政府一、 镇域经济发展现状 ××镇位于××、××、××三县交界之处,区位优越。石德铁路、307国道、石黄高速公路横穿东西,省道定......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免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

    十二五规划

    第二篇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

    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种下"摇钱树" 十八"金元宝"谁先瓜熟蒂落 机械 受益现代产业体系 “……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完善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发展重大技术装备政策、积极有序发展信息技......

    十二五规划

    绥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十二五”规划的五年,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科学编制和组......

    十二五规划

    金川县公路运输管理所 “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巩固“十一五”全县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提高“十二五”全县......

    十二五规划

    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

    浅谈十二五规划

    浅谈“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