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能源学院采矿七七级校友捐建
能源学院采矿七七级校友捐建“思学亭”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丹桂飘香,秋菊吐雅。10月3日上午,我校采矿77级校友捐建“思学亭”揭牌仪式隆重举行。我校校长邹友峰,副校长周英、景国勋,能源学院党委书记魏平儒、院长勾攀峰,采矿七七级校友等出席仪式。学院一百多名师生代表参加仪式,副校长周英主持揭牌仪式。
我校采矿77级校友,是自恢复高考制度后首批焦作矿院采煤系的大学生。在走出母校之后,他们凭着扎实牢固的专业知识、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秉承学校“好学力行”校风和“明德任责”校训,发扬学校不怕苦、不怕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老焦工”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他们众多已成为煤炭行业的中流砥柱,为我国的能源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仪式伊始,景国勋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和全校师生员工对采煤77级校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对母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思学亭”是学校采矿77级108名学子感恩母校培育之情捐资修建的,其名字取义于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而且“思”字一语双关,表现了对母校的深切思念。同时,“思学”寄语在校的同学要以校友为榜样,不断砥砺品质,打牢文化基础,提升创新能力,常怀感恩之情,以便更好地奉献社会。近年来,学校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的成就,与广大校友的关心和支持是分不开的,思学亭的建成将成为我校又一个靓丽的文化景观,激励着广大师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多科性高水平的综合大学而努力奋斗。
在礼炮和热烈的掌声中,我校校长邹友峰教授与校友代表一同为“思学亭”揭幕。
采矿七七级校友深切表达了母校对自己的辛勤培育之情,同时祝福母校越办越好。最后,揭牌仪式在嘹亮的校歌中圆满结束。
(文:苏文轩 郭利)
第二篇:七七级大学生之歌
七七级大学生之歌
荣文
公元一九七七年,金秋十月,一声惊雷,响彻长城内外,一道电波,传遍大江南北。邓大人做出英明决策: 全面恢复高考制度。拯救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前途,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作为扭转乾坤的壮举,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丰碑,必将流芳千古永载史册。
一九七七年的岁末,天气格外的寒冷,神州大地漫天飞雪,这场史无前例的高考,使华夏儿女热血沸腾,全国570万的有志青年,积淀了十多年的优秀学子,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肩负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勇敢地走进神圣的考场,接受祖国的挑选,经受党和人民的考验,来自四面八方的莘莘学子,一笔一划描绘人生蓝图,一字一句书写历史华章。
一九七八年的春天,冰雪消融,春回大地,和煦的春风,送来了特大喜讯:
有27.3万优秀学子脱颖而出,录取成为七七级大学生,本人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天之骄子”“时代的宠儿”,成为了七七级大学生的昵称,4.7%的高考录取率(含大专),在中国教育史上空前绝后,在世界教育史上绝无仅有,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一级大学生。
当祖国晨曦中奏响东方红乐曲,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迎着初升的朝阳,满怀激动喜悦的心情,怀着实现四化的远大理想,带着党和人民的嘱托,迈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我们是多么的骄傲和自豪啊!
面对我们这批特殊的大学生,有位老教授感慨的说: 这真是亘古未有的天下奇观,有的来自田间地头,有的来自工厂车间,有的来自赤脚医生,有的来自知识青年,有的来自民办教师,有的来自边防前沿,有的来自......有66、67、68年的老三届,有当年的应届毕业生; 有的为人父母已过而立之年,有的青春年少尚未成年; 有着一代人的年龄差距,有着丰富坎坷的社会阅历,有着参差不齐的文化基础; 有着不同的家庭出身,有着各异的历史背景; 有着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追求,有着对国家的神圣使命感,有着对社会的高度责任心;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和理想,汇集华夏英才,成为同学,同窗共读。
虽然学校生活环境比较艰苦,学习条件也很简陋,有些教材还没及时到位,但我们深知:
“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尽管学习基础还很差,但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我们凭着顽强的毅力,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刻苦努力,奋发进取,如饥似渴,日以继夜,废寝忘食,通宵达旦的拼命读书。
一定要把被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成为我们共同的心愿。我们不知有多少不眠之夜,是在紧张地学习中度过,更不知有多少周末和假节日,是在图书馆和自习室中流逝,我们不讲究吃穿,更顾不上梳妆打扮,我们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美好的大学时代。我们在大学时期中,没有虚度每一分钟。我们发奋努力的读书风气,拼搏向上的学习精神,得到了学校老师的高度评价,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回顾我们的大学时代,可以骄傲地回答: 青春无悔,问心无愧!
一九八二年
又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全体七七级学子们,完成了大学时期的全部学业,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毕业时我们曾在学校宣誓:
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绝不辜负学校和恩师的培养,为母校争光,为祖国添彩,为尽快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国家的强盛和振兴,贡献我们的智慧和才华。带着母校和恩师的殷切希望,肩负人民的嘱托,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民族的振兴,为了中华的崛起,历史的重任落在七七级大学生身上。我们始终坚持:
“求真、务实、拼搏”的特有品质,弘扬“勤奋、挚着、奉献”的精神,奋战在各行各业第一线。
一九九二年,毕业十年磨一剑,我们努力奋斗,拼搏向上,勇于实践,敢于担当,日渐成熟,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二〇〇二年,毕业二十年,我们初露锋芒,脱颖而出,崭露头角,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成为各个领域的栋梁之才。
二〇一二年,一个平凡的年份,对于我们七七级大学生来说,却又显得那样的不平凡—— 我们毕业三十年了。这三十年来,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年华。我们参与了祖国的建设,经济的腾飞,科技的发展,国防的强大,社会的进步,四化的实现。
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赢得了世人的赞誉和尊重。这三十年——
正是我们报效祖国的三十年,正是中国振兴腾飞的三十年,正是祖国走向富强的三十年,正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三十年,也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三十年。
就在这一年,全国各地七七级大学生们,重返母校,欢聚一堂,庆贺毕业三十周年。
当老同学们再聚首时,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一次次握手,一次次拥抱,一次次流泪,一次次欢笑。
当年那些英俊潇洒的莘莘学子,如今都步入知天命之年了,成熟和经验已让我们鬓染霜雪,历史把岁月的年轮刻在了脸上。
我们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来到魂牵梦萦的母校,抒发我们的校园情怀,漫步校园的林荫小道,回忆艰苦的大学生活,叙说当年的校园趣事,回到宽敞明亮的教室,重温恩师的谆谆教导,聆听同学们慷慨陈词,畅谈各自的成长经历,共享同学的学术成就,庆幸及时的恢复高考,成就报效祖国的理想,作为幸运的七七级人,感谢党和人民的培养。
我们带着国内外获奖证书,带着国际一流学者的光环,带着同窗同行诚挚的赞誉,带着恩师校友的殷切期盼,再次投入母校的怀抱,再见到慈祥的恩师,亲爱的校友同学。我们可以骄傲地说: 七七级大学生们,没有辜负党的培养,没有辜负人民的厚爱,没有辜负民族的期望。
正是同学们的不懈努力,忘我的拼搏与奋斗,经过三十多年的磨砺和锤炼,已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
从我们中间涌现出大批栋梁之才: 有各级各类的管理人员,有科研教学的学科带头人,有各领域的著名专家,有国内外的一流学者。还有......时代造就了我们,国家选择了我们,我们振兴了国家,我们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培养,无愧于母校和恩师教诲,无愧于我们走过的每一步,更无愧于七七级大学生的称谓。
回首七七级大学生的人生轨迹: 我们经历过“大跃进”的洗礼,我们忍受过“三年自然灾害”的饥饿,我们饱尝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我们体验过“上山下乡”的艰辛,我们参与过“真理标准”的讨论。我们饱经世间沧桑,我们历经千辛万苦,我们终于——大浪淘沙,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我们是特殊的时代,造就的特殊群体,经历了特殊的高考,培养出来的特殊人才。我们既是不幸的,又是非常幸运的!能成为七七级大学生,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百年能几何,三十已一世。回眸一九七七年,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一九七七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一九七七年的高考,作为中国教育史上的里程碑,已成为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拐点,她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序曲。我们七七级大学生,在千万大学生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也只是一朵美丽的浪花。我们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亲自参与和见证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我们为祖国做出的贡献,在改革开放历史上留下的印记,世人皆知,有目共睹。
历史不一定记得哪个人的功名,但一定会记住这一群体的贡献。啊,七七级大学生,在中国历史的画卷上,必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留下辉煌璀璨的一页。
夕阳多美好,只是近黄昏。
在我们七七级大学生们,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之际,我们可以自豪地说: 为了理想,为了真理,为了事业,为了国家,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了伟大祖国的复兴,我们七七级人,珍惜过,真诚过,努力过,自豪过,奋斗过,成功过。
七七级大学生—— 一首永远难忘的歌,一首世代传唱的歌,一首名垂青史的歌,一首留芳百世的歌。
第三篇:在学校七七级校友毕业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在学校七七级校友毕业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金长城 2012年9月27日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在党的十八大即将胜利召开的前夕,在学校辉煌发展的里程中,在校园充满喜庆秋色的时刻,东北农业大学像过节一样,在这里隆重举行“77级校友毕业30周年纪念大会”。77级校友怀着对同窗的情谊,怀着对母校的眷恋,怀着对老师的感恩,从祖国四面八方不辞劳苦专程来参加这一盛会,我祝贺你们久别重聚。
10年前,在77级毕业20年的大会上,我作为当年的任课教师代表和大家进行了亲切交流。那时的情境和当年上课的情景,曾不断地在我脑海中回闪。今天,你们毕业30年的聚会,我再次代表任课教师发言,我深感荣幸,激动和骄傲之情无以言表。我要感谢筹委会的信任,感谢77级校友给予我的难得机会,特别是感谢大家对作为一名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选择和认可。10年前我的讲话有感而发,大家落泪了,今天我不想让大家流泪,因为你们在这10年中又有了新的收获,社会有了新的发展,精神面貌也有了新的改变,我也想用我:新的感悟和升华来表达我的心情。
30年是一个很珍贵的数字节点,中国人很看重三十。六十年一甲子,三十年为一世。东汉哲学家王充《论衡·宣汉》:“孔子所谓一世,三十年也。” 唐代权德舆《古兴》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 世。” 古人寿命短,三十年被认为是一辈子。今天,我们纪念“77级”毕业三十年,这三十年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30年是一个数字的重合。所以,“30”是一个非常值得畅谈的数字。
30年前,在一个非常动荡、非常贫瘠,但充满希望的年代里,你们来到东北农学院,在荒凉的校园中,在简陋的教室里,你们带着简朴的行装,带着年青人的追求与梦想,带着求知的渴望,带着上山下乡劳动者的纯朴,开始了新的征程。当年,啃着窝窝头,吃着咸菜,喝着清汤,白天上课,晚上苦读。熄灯后的宿舍总是灯光闪闪,对知识和科学的渴求在激励大家刻苦奋进。当时我们正处在“票证年代”,生活中要用粮票、布票、肉票等等,小小的票据,记载了一个时代的冷暖,承载了那个时代走过的记忆,见证了我国从物质匮乏到物质丰富的全过程,所以你们可以自豪地说,你们度过了匆忙而又充实的四年大学生活,度过你们人生中最清贫、最刻苦、最纯洁、最美好,也是最难忘的校园生涯。
30年后的今天,我们又重逢相聚,真是感慨万千。我们仿佛又回到了旧时的校园,让我们,共同欢庆这美好的时刻,共同回首往日美好的时光,共同重温难以忘怀的岁月。追忆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追忆那一张张青春时代的面孔;回忆那夜晚读书的清苦;回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和友谊;回忆班级里、同学间那一桩桩可笑的趣事;去听听那久违的声音。
对参加聚会的同学来说,取得什么样成就并不重要,没有必要去计较身份和地位的高低,也没有必要去苛求财富的多少,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以各种方式、方法来证明自身的存在与价值,因为我 们共同拥有那个最神圣的名字,叫“同学”,让我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彼此共处的美好时光。
30年中,你们伴随着母校的重建而成长。东北农业大学的建设发展和今日的辉煌,学校领导已经做了生动的、具体的介绍,我就不再重复。我就想说东北农业大学今日的辉煌有你们的奉献,也有你们的付出,我代表师长,也谢谢大家对母校的长期的关怀。
30年中,你们的命运始终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联,你们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迎来了祖国发展的新的里程;30年中,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大潮,你们见证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30多年,不过是人类历史的一瞬间,然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3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重大风险挑战的严峻性,历史罕见,我们接连遭受地震、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特别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然而,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仍然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排在世界的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4000美元,我们共同经历了一系列大事和喜事,我们隆重庆祝了改革开放30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们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我们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影响深远。30多年的奋斗,使我国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变化: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屹立在东方,中华民族正大踏步地赶上时代潮流,我们党昂首阔步地走在时代的前列。
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 果,你们也是其中的重要力量。30年的岁月中,你们亲身经历、参加了改革开放的宏伟大潮,你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用自己的汗水,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开创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有的成为政府官员,有的担任了高校领导,有的成为教授、专家、学者,有的成为企业家,有的在普通岗位上奉献。你们都曾经是或者现在还是各条战线的栋梁之材,是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你们是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是关心国家命运的华夏子孙,你们把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奉献给国家振兴繁荣的伟大事业。你们没有辜负母校的培养,没有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今天,你们带着收获的喜悦欢聚一堂,学校、老师为你们骄傲,为你们自豪,同时也向你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77级”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历史节点,它集合了那个时代最优秀的一批年青人。“77级”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果做一个评价,我认为“77级”,是幸运又承载责任的一代,是改革开放的一代,是埋头苦干的一代,是积极探索的一代,是善于创新与不断开拓的一代。你们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同时你们也融入了这个伟大变革的时代。“77级”,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符号,成为一个历史标志,带有时代特征。“77级”作为一个永恒的记忆,已经载入我们每一个人的历史,载入了学校的历史,载入了中国的历史。同学们,珍惜我们“77级”这样一个光荣的历史记忆吧!
作为师长,看到你们的成长、发展和成熟,感到十分高兴和喜悦。30年的风雨已经把大家送到50多岁的年轮,再过5年、10年,你们这些人大多数将退出社会舞台的中心,将不再是社会建设的主角,终于可以轻装前行了。作为师长,有一点心得和大家交流。人生就是不同阶段的调整,大家现在这个年龄段,或者再过5年、10年,会有许多新的感慨,会有许多新的思考,会有许多新的事情要做。有的还要积极工作,再创辉煌;有的要赡养老人,培养后代;有的倾向于锻炼、养生求康健。总结一下30年的风雨春秋,人生不可能一路顺风。人生的旅途每次前行,都伴随着艰辛、曲折和困惑。人生并非每个阶段和每个角落都是光明的,我们曾经有过梦想与光荣的重合;有过成就和喜悦,也有过困惑和遗憾;有过美好的憧憬,也有过困难和挫折;有过远大的理想,也有过理想与现实不和谐的撞击。总之,人生旅途的每次前行都令我们感动、欣慰,因为我们努力过,我们奋斗过。而今淡定看:花开花谢,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一切该有的,都在一次次的收获和一次次的放开里经过了。人生过程总比结果更重要,整个人生的历程,就是不停的付出,不停的获取,不停的理解,不停的接受,再不停的放开。美好到来时,我们可以拥抱它;缺憾到来时,我们也可以坦然地面对它,这就叫人生的完整。老师希望你们心安理得的面对人生,秉持通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应对人生新的转折、新的阶段。
各位校友,我非常珍惜今天的发言,我用最真诚的心力来写这篇讲稿,我认为:这是师生间最亲切的、最美好的心灵的沟通。我36岁时给你们讲课,你们毕业20年聚会时,我60岁,我曾代表教师讲话;今天你们毕业30年聚会,我70岁又代表教师讲话;10年之后,你们40年聚会时,那时我将80岁,我期望我们再相逢,有机会我再发言。
借此机会:
祝愿:“77级校友”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子女成才!祝愿:东北农业大学再创辉煌,进入一流大学的行列!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兴旺,欣欣向荣!
第四篇:能源校友返校活动策划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
校友返校活动
策
划
书承办部门: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就业创业促进会
日期:2014年3月
一、活动背景
能源职业学院优秀毕业生返校交流会作为管理学院就业指导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对我院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毕业后如何选择未来的方向,如何在选择过程中调整好心态,如何在学习到工作这一改变中转换好角色,在本交流会中都应得以解答。我院毕业生毕业已参加工作至少一年的时间,完成学生与员工角色之间的转换,这个时候的感受必然是深刻的;我院14级学生即将面临毕业前预演,两年的专业实习,而如何适应企业适应社会,作为同专业的毕业生应该最有发言权,也最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活动目的和意义
对学院而言:
1、可以进一步加大就业指导力度,创新就业指导方式。
2、有利于提高学院的就业率,使学院继续保持高就业率的地位。
3、增加学生对学院的归属感。
对学生而言:
1、让同学们知道如何在学习到工作这一改变中转换好角色,和如何去适应企业适应社会。
2、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应聘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
3、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的要求和自身的特长,作好职业规划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达到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和企业发展的双赢。
三、活动内容
安排优秀毕业校友返校与在校学弟学妹进行自身在岗工作交流活
动。
四、活动时间
2014年3月
五、活动地点
能源职业学院
待定(笃学2109、2108)
六、活动对象
能源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
七、活动流程
先迎接返校学长学姐到就业创业促进会稍作休息,在与此同时安排同学们进场,休息好后安排返校学长学姐就坐嘉宾席。主持人开场人后邀请学长学姐做演讲,学长都讲完后主持人安排学长学姐退场然后同学退场,就业创业促进会清理会场。(不知道能不能和学长们一起吃个饭)
八、工作安排
(详见附1)
九、活动费用
矿泉水一件14元
海报3张元
6)共计820元(实际支出由实到校友人数决
附
1宣传部工作安排
1、对本次活动进行宣传。
2、主持活动流程。
3、全力配合其他两个部门。
组织部工作安排
1、组织接待学长学姐。
2、组织学生入场和退场安排学姐学长入座嘉宾席。
3、全力配合其他两个部门。
后勤部工作安排
1布置嘉宾席、会场。
2检查电脑多媒体喇叭是否能够正常工作。3借话筒和摆放矿泉水。
4、4全力配合其他两个部门。
三个部长要随时应对突发事件
会后清理就业创业促进会一起清理会场
第五篇:伦敦大学学院知名校友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简称UCL,建校于1826年,位于英国伦敦,是一所誉满全球的世界顶尖名校。它是伦敦大学联盟(University of London,简称UOL)的创校学院,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并称“G5超级精英大学”。“G5超级精英大学”代表了英国最顶尖的科研实力、师生质量以及经济实力。
时至今日,曾就读、曾任职或现任职于UCL的校友中,共有3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3位菲尔兹奖获得者,此外还不乏政治、科学、文化以及娱乐等多个领域的名人。其中包括“光纤之父” 高锟,前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泰戈尔, 圣雄甘地以及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和小泉纯一郎等。
360教育集团介绍说,UCL主校区邻近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国王十字车站、牛津街、摄政街和摄政公园,坐落于伦敦市中心,因此使其成为了世界最昂贵的大学。2014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伦敦大学学院与牛津大学并列世界第5位,全英并列第三。2014年12月18日,英国唯一由官方每7年发布一次的REF英国大学科研实力(原RAE)排名中,伦敦大学学院高居全英第二位,仅次于牛津大学。
知名校友
诺贝尔奖获得者
一、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9年,Charles K.Kao高锟,光纤网之父,发明光纤通讯。
1928年,Sir Owen Richardson 欧文·理查森爵士,在热离子学发射领域做出重大贡献,发现瑞查森定律。
1915年,Sir William Henry Bragg 威廉·亨利·布拉格爵士,使用X射线衍射研究晶体原子和分子结构。
二、诺贝尔化学奖
1967年,George Porter乔治·波特,研究快速化学反应的成果。
1959年,Jaroslav Heyrovsky,发现与使用极谱法,在电毛细现象中,用滴汞电极测量电压增加时通过溶液的电流绘出曲线,可以测定溶液中微量的物质。
1955年,Vincent du Vigneaud,发明了可应用到为妇女催生的人工合成催产素。
1947年,Sir Robert Robinson,对植物生物碱的研究。
1944年,Otto Hahn,发现核裂变现象。
1921年,Frederick Soddy,对放射性物质和同位素的研究。
1904年,Sir William Ramsay,发现空气中的惰性气体元素,并确定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三、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2014年,John O‘Keefe,发现了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
2007年,Sir Martin John Evans,利用胚胎干细胞把特定基因改性引入实验鼠的原理。
1991年,Bert Sakmann,发明了应用膜片钳技术。
1988年,Sir James Whyte Black,发明的对抗药心得安,对治疗心绞痛起革命性的影响,并被认为是20世纪对药理学起最大贡献的药物之一。
1970年,Ulf Svante von Euler,发现了前列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特别是查明了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传递物质的功能。
1970年,Sir Bernard Katz,研究神经生物化学。
1963年,Sir Andrew Fielding Huxley,研究神经的动作电位,神经突触。
1962年,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发现了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
1960年,Sir Peter Brian Medawar,在组织移植排斥方面所做的研究。
1944年,Herbert Spencer Gasser,关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研究。
1938年,Corneille Jean Francois Heymans,发现了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调节呼吸的作用。
1936年,Sir Henry Hallett Dale,同Otto Loewi研究乙酰胆碱,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
1936年,Otto Loewi,同Sir Henry Hallett Dale一起研究乙酰胆碱,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
1929年,Sir Frederick Gowland Hopkins,发现了多种维生素。
1922年,Archibald Vivian Hill,阐明肌肉的做机械功和生热过程。
四、诺贝尔文学奖
1913年,Rabindranath Tagore泰戈尔。
五、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0年,James Joseph Heckman,在计量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贡献。
六、菲尔兹奖
1998年,Timothy Gowers,巴拿赫空间中的对称结构。
1970年,Alan Baker,解决了数论中十几个历史悠久的困难问题,范围涉及超越数论、不定方程和代数数论等方面。
1955年,Klaus Friedrich Roth,发展了图埃-西格尔-罗特定理
沃罗杰·潘洛斯(Roger Penrose):数学学士
其他名人
杰里米·边沁
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哲学家,由于在伦敦大学学院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被公认为伦敦大学学院的精神之父。尽管他经常被记载如学校的创建工程,但事实上他本人并没有实际参与UCL的建设。
边沁本人是高等教育应广泛推广理论的强烈拥护者,并被与学校的早期宗旨“教育人人平等”联系起来。(当然,前提是有能力支付学费)漠视一切性别,宗教信仰,政治主张上的差异。“国际化”(International)一词,就是由边沁本人创造出来的。另外一个使边沁的大名与伦敦大学学院紧密联系的事实就是,他的遗体正陈列于UCL主建筑的北部回廊,完全向公众开放。边沁在他的遗嘱中指明他希望他的遗体保存以作为永久的纪念,这项指示被毫无保留的贯彻执行。这尊仪容于是名声大噪。但不幸的是,当进行头部处理时出现了悲剧性的失误导致头部被毁容。人们只得用一尊蜡像头部代替,但是长久以来真正的头颅一直被藏在他作像的脚下,真的头颅经常被盗,自然的成为五花八门的各种校园笑话的题材,当然,笑话的编造者都来自UCL从出生那一天起就是竞争对手的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
据说边沁的可怜的头颅有一次被发现在阿伯丁(Aberdeen)火车站的一个储物柜中,又有说经常被学生们在校园主楼大穹顶(The Quad)旁当球踢。其他有关边沁遗像的传言还有据说装载遗像的木制柜子底部有小轮,当学校高层举行会议时,遗像会被象征性的推进会议室,表示边沁本人列席,但对决定不作否决。当学校的地上餐厅2003年粉刷一新时被重新命名为;杰里米·边沁大厅(有时亦缩写为JBR),以表示对这位大人物无上的敬意。此后边沁的头一直保存在学校的地窖里。
科学领域
Alexander Graham Bell,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电话的发明者。
Francis Crick,发现了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
John Ambrose Fleming,真空管发明者。
Jaroslav Heyrovsky,电解析化学之父。
Charles K.Kao高锟,发明了光纤通讯。
Sir William Henry Bragg威廉·亨利·布拉格爵士现代固体物理学的奠基人。
勃朗宁,美国著名的轻武器设计师。
赫胥黎,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最杰出的代表
政治领域
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圣雄甘地,印度国父。
伊藤博文(日本国父),日本近代政治家,内阁总理大臣(首相)。
小泉纯一郎,前日本首相。
Chaim Herzog,前以色列总统。
乔莫·肯雅塔,肯尼亚国父、第一任总统。
伍廷芳,中国近代外交家、首位取得外国律师资格的华人。
Sir Seewoosagur Ramgoolam,毛里求斯第一任总理。
Terry Davis,欧盟秘书长。
Sir Ellis Clarke,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政府首脑,前总统。
卢嘉锡,前中国科学院院长。
李福善,前香港最高法院上诉庭副庭长、首位华人高等法院按察司。
潘宗光,前香港理工大学校长。
卢杰,国际著名的“长征计划”的发起人和总负责人。
Baroness Flather,英国政治人物,首名亚裔女性被册封贵族并晋身英国上议院。
Tan Boon Teik,前新加坡总检察长。
Chao Hick Tin,前新加坡总检察长。
夏鼐,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所所长,新中国考古事业的领导者与奠基人。
陈占祥,中国著名城市规划师、建筑师。
杨铁梁,前香港首席大法官及前香港行政会议成员。
傅斯年,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张道藩,中华民国第四任第一届立法院院长。
商业领域
Edwin Waterhouse,埃德温·怀特豪斯知名审计与咨询服务公司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创始人之一。
Colin Chapman,英国莲花汽车公司(Lotus Cars)创始人。
Lord Digby Jones,英国工商业联合会执行长。
Nishpank Kankiwala,汉堡王国际餐饮(Burger King International)董事长。
John Kenny,JKX石油与天然气公司(JKX Oil and Gas)创始人。
Chief Bayo Kuku,尼日利亚股票交易所创始人。
Catherine Novelli,苹果公司(apple)全球事务副总裁。
王思聪,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之子,北京普思投资董事长、万达集团董事。
文化领域
泰戈尔,英国人 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者,为首位亚裔诺贝尔奖得主。
夏目漱石,日本“国民大作家”。
艺术领域
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著名导演、编剧,主要作品《盗梦空间》,《记忆碎片》,《蝙蝠侠:开战时刻》《蝙蝠侠:黑暗骑士》《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
徐子淇,香港著名模特儿,电影演员。
莫文蔚,香港艺人。
酷玩乐队(Coldplay),英国知名摇滚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