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找中心句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而中心句是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能掌握中心句在课文中出现的特点,就能较快地找出中心句。从而比较容易地理解课文。那么,如何找中心句呢?
1.从题目去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如《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题目,实际上就是文章的中心句,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2.从总起句去找。
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如《詹天佑》的开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3.从结尾上去找。
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如《海底世界》中“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总结全文,突出中心,揭示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4.从反复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如《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显然就是中心句。
5.从议论句上去找。
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如《一夜的工作》中:“他(总理)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一关键句就是中心句。
6.从哲理性句上去找。
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如《幸福是什么》中“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民有益的事情。”这是哲理性很强的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7.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有的句子中意义含而不露,蕴藏着深长的意义,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如《金色的鱼钩》中“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茫”。这句就是本文的中心句。
8.从过渡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往往用过渡句来点明中心句。如《伟大的友谊》中“在生活上,恩格斯热情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这个过渡句就是中心句。
用下面词来归纳课文中心思想
一、本文通过叙述。。。过程,告诉我们。。。道理。要我们。。。。
二、本文通过。。。故事,使我们懂得了。。。道理。
就用这些词,把课文里的事情先说在前半句里,再在后面说出道理和你理解的就行!说实话,小学语文中心思想总结要求和简单。要求不高。就按照我是这个在练习练习,你就可以自己有技巧了。
在短文中找出过渡句
在短文中找出过渡句,这并不难。过渡句一般在段落的开头,少数在段落中间,更少的在段落末尾。它十分明显地告诉你:从一个地点转移到了另一个地点,或者从一个事情连接到另一个事情,从一个动作转化成了另一个动作„„
我们来试试眼力吧!
在写景的文章中如何找出过渡句
这种过渡句一般在文段的开头一句,交待从一个地点来到了另一个地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非常好找的,你一定没问题!例:《颐和园》
长廊又长又美,微风从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又高又美,还金碧辉煌,真是美不胜收。
这两段文字讲了从“长廊”到“万寿山脚下”,地点发生了变化,过渡句在下一段的开头一句,就是“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如何找出过渡句
这就要看前一件事与后一件事之间是用哪个句子连起来的,前一个动作与后一个动作是用哪一句话连起来的。这个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就是过渡句!
其他阅读解题法:
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题型
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
文章中间——承上启下、引起下文
文章末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旨、首尾呼应、篇末点题
2、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赏析优美语句”题型(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2、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2、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第二篇:找中心句
学习方法指导课
找中心句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理解中心句在段内位置的一般规律。2.学生能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重难点:
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怎样找中心句的方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中心句?”(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开门见山,点明题目,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目的及重要性。
二、自读批划,互讲感知。
怎样才能找到中心句呢?请同学们打开学习资料《找中心句的方法》,一边自学,一边勾划,然后小组讨论。
课前设疑,增强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积极性。
三、析听结合,议思研读。
(示例1 :青蛙最喜欢吃昆虫。苍蝇、蚊子、白蛉、蚱蜢……它都爱吃。它鼓着一对大眼睛,蹲在池塘边上,只要有虫子飞过,它“噌”地跳起来,舌头一伸,就把虫子卷进嘴里去了。)
讨论:这一段文章有没有中心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教师抓住本课的重难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展智力,培养创造精神。这样,人人动脑,踊跃发言,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请观察:这个中心句在文中处于什么位置?(板书:位置 段首)
这个处于文章开头的中心句,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板书:作用 概括、总说)朗读,体会这种作用。
学生的“探索”,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这是教学的关键。在学生课前经过认真预习的基础上,课堂中教师相机点拨,牢牢把握学法操作程序,体现着教师的主导作用。
(出示例2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出示例3 :春天在哪里呢?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去!春在枝头,柳条嫩绿,桃花鲜艳。春在空中,和风送暖,燕子翻飞。春在水里,鱼儿追逐,鸭子戏水。春在田间,麦苗返青,菜花金黄。到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
出示例4 :陈老师多珍惜粉笔哟!每次上课,她从盒里取出一支粉笔,用到最后一点点,还舍不得扔掉。两个指头掐得紧紧的,用力地写着,直到无法再写的时候才扔掉。那时候,你看到粉笔头只有豆粒儿那么一丁点儿了。你一定会想:陈老师多珍惜粉笔哟!
师生共同讨论,找出各段的中心句,并归纳出中心句在段内的位置和作用。
(板书: 承上启下 段的中间 总 结 段 尾
强调、增强印象 段首和段尾)
这一教学活动,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让学生充满自信,积极思维,大胆举手,畅所欲言,使得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达到有效的统一。
四、自议要旨,整体把握。
你是怎样找到中心句的?
自由讨论:找中心句的方法是什么?
指名回答,归纳总结出——找中心句的方法:
⒈认真阅读全文。
⒉仔细分析段内句子间的关系,明确全段的中心意思,判断本段是否有中心句。
⒊了解中心句在段内位置的一般规律:
①起概括和总述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
②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中间。
③起归纳和总结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末尾。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⒋运用这一规律,具体明确中心句。
教师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原则,围绕整体步步深入进行教学,体现着以学生为主,教师导之以法,突出了学法指导。同时教师教法服务于学法,切实培养了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五、再读课文,巩固提高。
㈠ 请同学们运用学到的“找中心句的方法”,找出下面几段文章的中心句。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⒈陈毅从小就刻苦练习毛笔字。那时候的小学生一定要练习毛笔字。陈毅除了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主动给自己增加了任务——每天写一百个大字、二百个小字。
⒉操场右边围了一些同学。这些同学在跳绳。一个女同学的绳子甩得飞快;另一些同学在跳花样,像燕子一样上下翻飞。
⒊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春雨细细地下。小草儿钻出泥土,鹅黄的树叶儿从枝头伸出脑袋,桃花纷纷绽开笑脸。春天真美啊!
⒋爷爷一生过的都是简朴的生活。战斗时代,他和战士们吃一样的饭菜,穿一样的粗布军装。一身衣服穿了几年,补了又补。解放以后,他把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带到了北京。
㈡ 听老师朗读几段话,请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⒈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的时候,一支燃烧的蜡烛被一只小老鼠咬断,庙宇起火了。危急中,三个和尚不分你我,争先恐后,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三个和尚从这件事中悟出齐心协力的好处。
⒉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⒊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是他们,在我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要爱国,要勤勉,要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⒋真是一场及时雨啊!大田里的玉米苗一定会咕咚咕咚地喝个痛快。我仿佛看到雨水流进地里,流进果园里,流进人们的心窝里。
㈢ 听同学朗读几段话,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⒈站在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些数不尽的条石,每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汽车、火车,没有起重机,单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⒉清晨,我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今天的天气格外好,万里碧空飘着朵朵白云。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桥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⒊校园的东墙边,有一张乒乓球台。球台的四周围满了同学,不时传来喝彩声和欢笑声。乒乓小将们打得多认真啊!他们你追我挡,一个球常常打了几十个回合还不分胜负。
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中通过举一反三,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通过听话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及思维能力。
㈣ 请同学们阅读《办好黑板报》一文,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办好黑板报
我校有块黑板报,我是黑板报的编辑。一年来的编辑工作,使我积累了不少经验。我深深认识到,好的黑板报一定要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文章好,二是编排好。
黑板报的文章要短小精悍,具体生动。短小精悍,就是要抓住要点,用二、三百字把同学们最需要知道的问题说清楚。具体生动,就是要内容实在,形象感人。力求用典型事例和数据来说明问题,用真情实感来感染读着,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
黑板报的编排要美观大方,寓于变化,要把主要内容放在显著地位。标题要有吸引力,要醒目,使人一看就知道正文。要有独立的美术作品和诗文的搭配,还可以设置“读者来信”“问题解答”等小专栏。
黑板报要做到文章好和编排好,还需要有一个好编辑。编辑要制定具体的编辑方针,拟定选题计划,开展组稿活动。还要有一批写稿人,写稿人要根据黑板报的需要选题。写稿改稿还要随时征求读着的意见。只要编者、作者和读着齐心协力,黑板报一定可以办好。
教学后记: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指出:“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内容相当丰富,最核心的有三点:第一,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首位;第二,要坚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第三,重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构建适应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作为教师,应当让学生掌握最有价值的知识,即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一旦拥有了这把“金钥匙”,就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随心所欲地“点石成金”,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成绩,而从根本上解决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少、慢、差、费”的问题。
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思维能力及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导之以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之形成“自学、会学”的能力。
第三篇:找中心句、归纳段意
阅读理解之——中心句的查找、段意的归纳
一、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一)了解中心句在段内位置的一般规律: ①起概括和总述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②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中间。③起归纳和总结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末尾。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二)例句分析
1、青蛙最喜欢吃昆虫。苍蝇、蚊子、白蛉、蚱蜢„„它都爱吃。它鼓着一对大眼睛,蹲在池塘边上,只要有虫子飞过,它“噌”地跳起来,舌头一伸,就把虫子卷进嘴里去了。
2、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春天在哪里呢?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去!春在枝头,柳条嫩绿,桃花鲜艳。春在空中,和风送暖,燕子翻飞。春在水里,鱼儿追逐,鸭子戏水。春在田间,麦苗返青,菜花金黄。到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4、陈老师多珍惜粉笔哟!每次上课,她从盒里取出一支粉笔,用到最后一点点,还舍不得扔掉。两个指头掐得紧紧的,用力地写着,直到无法再写的时候才扔掉。那时候,你看到粉笔头只有豆粒儿那么一丁点儿了。你一定会想:陈老师多珍惜粉笔哟!
(三)练习部分:
1、陈毅从小就刻苦练习毛笔字。那时候的小学生一定要练习毛笔字。陈毅除了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主动给自己增加了任务——每天写一百个大字、二百个小字。
2、操场右边围了一些同学。这些同学在跳绳。一个女同学的绳子甩得飞快;另一些同学在跳花样,像燕子一样上下翻飞。
3、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春雨细细地下。小草儿钻出泥土,鹅黄的树叶儿从枝头伸出脑袋,桃花纷纷绽
4、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的时候,一支燃烧的蜡烛被一只小老鼠咬断,庙宇起火了。危急中,三个和尚不分你我,争先恐后,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三个和尚从这件事中悟出齐心协力的好处。
5、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6、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是他们,在我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要爱国,要勤勉,要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7、真是一场及时雨啊!大田里的玉米苗一定会咕咚咕咚地喝个痛快。我仿佛看到雨水流进地里,流进果园里,流进人们的心窝里。
8、爷爷一生过的都是简朴的生活。战斗时代,他和战士们吃一样的饭菜,穿一样的粗布军装。一身衣服穿了几年,补了又补。解放以后,他把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带到了北京。
二、归纳段落大意,正确地概括段落大意,有助于我们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题型归纳:(1)文章第几段写了一件什么事;(2)简要概括这篇文章主要内容。
(一).摘句法
1.找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作段意;先概括后具体或先具体后概括的段落,用概括的一句作段意。
例: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就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练1:①母亲是个好劳动的人。②从我能记忆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③全家20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④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⑤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练2:姑娘戴花,公园种花,庭院养花,是因为花除了在嗅觉上给人以浓郁的芳香外,还把姑娘、大地和环境打扮得绚丽多彩,赏心悦目,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自古以来,人们常用“如花似玉”“花容月貌”来形容人的美丽,用“花好月圆”来比喻团聚的美好。可见美寓于花,花含着美。
(二).概括法(合并归纳法)
用概括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如《太阳》(说明文)第一段“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中三节分别写了太阳远、大、热三个特点,所以段意可串连为: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很热。
练1:完整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
小型蚁筑巢,将湿润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灶台状、坟冢状、城堡状或松疏的蜂房状,高耸在地面;中型蚁的巢口,土粒散得均匀美观,围成喇叭口或泉心的形状,仿佛大地开放的一只黑色花朵;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粗略、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丢,就像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
(三).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归纳段意,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例:鸟的羽毛颜色艳丽,体态活泼多姿,在树林间飞舞,在高空中鸣叫,使我们周围的环境优美多彩,生机勃勃。鸟的绝大多数种类是消灭害虫、害鼠的能手,是树木的“医生”,农民的“助手”。在科学研究中鸟有很多用处。如:人们根据鸟的飞行原理发明了飞机;鸟还可以为研究空气污染等提供可贵的资料。
练1: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四)、综合法
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都是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遇到这种情况,便可指导学生采用综合概括法来概括段意。
五、答题模式:记叙文文体,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一)金色的盒子
我的一个朋友三年前下岗了。后来,他找到了一份推销油漆的工作。薪水不低,但每月要推销300桶,完成起来并不轻松。随着月底的来临,没完成推销任务的朋友每天回家的脚步越来越沉重。儿子见了,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问:“爸爸,到今天还剩下几桶?”时间一长,他渐渐吃不消这“每日一问”。终于有一天,他大声喝斥儿子:“以后不许你再问我!”儿子委屈地走开了。
期中开家长会,老师表扬儿子,说孩子非常懂事,懂得为家庭分忧,在用“担心”造句时写道:每到月底,我最担心爸爸完不成推销任务,他会很难过的。踏着月光从学校回家,我的朋友落泪了„„
在国外,同样一个不富裕的家庭,父亲斥责一个小女孩,因为她在圣诞节前将家里仅有的一卷美丽的金色包装纸“糟蹋”了。第二天,小女孩把一个糊着金纸的盒子作为礼物送给父亲,父亲打开一看,里面空空如也。他再次大声斥责小女孩说:“你不知道送给别人空盒子是不礼貌的吗?”女孩眼泪汪汪地说:“它不是空的,我把我的吻全吹进盒子里了,这吻全都是给您的。”父亲听了,一下子愣住了„„
其实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一个这样的金色盒子,只是做父母的有时看不到而已。1.短文共写了两件事,请你选择一件写出主要内容。
(二)今年夏天的一个下午,“金皇后”耕麦茬地去了。忽然刮起一阵东南风,天上布满乌云,雷声紧跟着闪电,震得窗户都发抖,大雨像从天上倒下来似的。当时赵大爷正在剃头,刚剃了半个脑袋,一看暴风雨来了,赶紧跑回屋里,从炕上揭起一条毯子,拔腿就往外跑。他一口气跑到地里,把毯子给“金皇后”搭在身上,拉了它回来。回到家里,他自己淋得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了。
1.把上边的这段话分成三层,用“||”标出。
2.写出每层的意思。
①
②
②
(三)情谊 昨夜,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第二天一早,妈妈催我去上学。书没了,书包也没了??叫我怎能去上学呢?我带着悲伤和疲劳,慢慢地朝学校走去。‖ 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读书,我低着头走进了教室。不知是谁小声说了声:“玲玲来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放下课本,抬起头用同情的目光看着我。大家都没有说话,但分明看得出大家又都想说些什么。教室里出奇的静,好像没有人一样。这时,中队长方萍手拿一个大纸包走过来,对我说:“别难过!这些都是同学们送给你的学习用品。我给你买了一条红领巾和中队委员的标志。来,我给你戴上”。“玲玲,你收下吧!” “玲玲,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精致的彩色笔,我把它送给你。” “玲玲,这个多功能文具盒是我姑姑给我的生日礼物,你拿去用吧!” 6 一声声感人的话语,一张张亲切的面容,一双双同情的眼睛,温暖了我那颗极度悲伤的心。‖ “当当当??”上课铃响了,班主任走进教室。她爱抚地摸着我的头,关切地问:“玲玲,你爸爸妈妈好吗?”我点点头。接着,她给我一套课本和一件崭新的连新裙。并深情地对我说:“这连衣裙是给我女儿买的,你和我女儿差不多大,穿在身上一定很合身。还有什么困难只管说,有我们大家呢!”我双手接过连衣裙,含着眼泪深深地给老师鞠了一个躬。‖ 我双手捧着课本,看着桌上的学习和生活用品,我真想大哭一场。我用力咬着嘴唇,极力控制自己。可是不知为什么那大颗大颗的泪珠还是不停地滚落下来。‖
1.短文用“‖”线已分为四段,请写出各段段意。
(四)、一棵树上的两种果实
有两户人家相邻而居,以院墙相隔,墙东栽了一棵石榴,墙西栽了一棵樱桃。
开花时节,姹紫嫣红,分外妖娆。两家人经常坐在树下乘凉、吃饭,因为有了两棵树,他们的生活五彩缤纷。时间久了,两棵树的枝条开始向外生长,逐渐蔓过了院墙的界限,石榴的枝条跑向了墙西,而樱桃的枝条也悄无声息地伸向了东邻。
又到了开花时节。东家开始给石榴打药了,因为石榴树上生了许多的虫子。他给石榴打完药,仔细观察了一番,竟然发现樱桃蔓过来的枝条上也有害虫。他想了想,觉得这可能是因为自家的石榴引起的。于是,他重新配了药,沿着蔓过来的枝条将药打在樱桃枝上。过了几天,他竟发现所有的害虫消灭得无影无踪。他感到很快乐。
一场大风后,残花遍地,西家人动手给樱桃破损的枝条进行了捆绑。捆绑完时,突然发现越过院墙的石榴也是体无完肤,他想,东家的主人可能出差了,要是几天不回来,石榴就会错过花期。他想着想着就动起手来,也将石榴的残枝进行了修理。几天之后,两棵树又是一片生机盎然。
果实成熟的季节到了,东家的孩子看见蔓过来的樱桃,他哭着要吃。西家的主人听见了,对东家说:“ ”东家觉得过意不去,便将自家的石榴摘下许多,送给了西家。这两家人和谐相处,种了一棵树,却能吃到两种果实。
生命也是一棵华美的树。如果我们想使自己的生命同时拥有两种果实,那么,你就允许别人的枝条伸到自己的世界里,同时,你也要学会将自己的成果 到别人面前。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4、5、自然段的意思。(4分)
第四篇:关于中心句
关于中心句、过渡句、总起句的阅读指导 总结近几年的阅读题型,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解释文中个别词语的意思。(方法: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选读音;选字、词;填、选关联词语;仿写词语或成语。
3、分段,并写出意义段的意思。
4、按要求划出相关的句子。(含修辞的句子;中心句;过渡句;心理活动的句子;前后呼应的句子……)
怎样找中心句: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中心句:中心句是一篇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篇文章中最重要的句子。
▲其次,了解中心句在文中位置的一般规律: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如果在开头它的作用是概括和总述作用(或统领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如果在结尾它的作用是归纳和总结的作用(或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怎样找过渡句:过渡句——文章中用一定词句和段落,提示前后意思之间的联系,使它们有机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由上文转入下文,这就是过渡句。常见的过渡方式有下面几种:
①、用小标题过渡.②、用一个句子过渡,承上启下.③、用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落.④、用关联词过渡.(通常是表示转折的关联词为多)
⑤、用提示句过渡.⑥、用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过渡.过渡句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此可知过渡句应在文章的中间部位,一般情况下单独成段或在段首。过渡段分段时把它划分在下一段居多。
第五篇:中心句
① 起概括和总说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②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中间;③起归纳和总结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末尾;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同时出现。中心句的特点
①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
②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③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寻找中心句的方法
1.从题目去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如《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题目,实际上就是文章的中心句,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2.从总起句去找。
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3.从结尾上去找。
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从反复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5.从议论句上去找。
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
6.从哲理性句上去找。
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7.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