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跨省婚嫁育龄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调查

时间:2019-05-13 17:0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某县跨省婚嫁育龄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某县跨省婚嫁育龄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调查》。

第一篇:某县跨省婚嫁育龄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调查

【摘要】 目的 了解跨省婚嫁农村育龄妇女中艾滋病及母婴传播性疾病的感染情况和相关知识,为制订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5年以来跨省婚嫁到本县的农村妇女204人进行面对面的调查及健康教育宣教,并采集血样进行检测。结果 204名跨省婚嫁育龄妇女对艾滋病的知晓率为8.97 %(18/204)。发现乙型肝炎12人,丙型肝炎8人,梅毒5人、艾滋病初筛阳性1人。总感染率约12.75 %(26/204)。结论 跨省婚嫁育龄妇女文化水平低,艾滋病及母婴传播性疾病(乙肝、丙肝、梅毒)知晓率低,感染率较高。

【关键词】 跨省婚姻;农村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

母婴传播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和新生儿健康的疾病,它包括妊娠合并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妊娠期梅毒如不能及早发现、彻底治疗,则围生儿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率均极高。胎婴儿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感染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后会出现暂时性、间歇性或持续性病毒血症,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肝炎症状。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传播途径有性途径、血液途径和母婴垂直传播途径。母婴垂直传播是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之一。现在认为母婴传播是婴儿和儿童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主要途径,新生儿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约有90 %是通过母婴传播而获得的[1]。从根本上降低母婴传播性疾病的儿童感染率只能通过对育龄妇女尤其是孕产妇采取多方面的防治措施。

为了解跨省婚嫁女性母婴传播性疾病(hiv、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的感染状态及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对204名跨省婚嫁的农村育龄妇女进行了相关知识和态度调查及艾滋病抗体、乙型肝炎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对1998年以后由外省嫁入本县、与当地男子通婚、在本地长期居住的45岁以下农村育龄妇女204例进行摸底登记。204名外省婚嫁的妇女分别来源于9个省(国),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云南、四川、贵州、湖南、广西,1名来自越南。平均年龄为32.16岁,最小者21岁,最大者44岁。大专占0.49 %(1/204),高中占0.98 %(2/204),初中占28.93 %(59/204),小学占56.37 %(115/204),文盲占13.24 %(27/204)。再婚史25 %(51/204)。并与本省籍的45岁以下农村育龄妇女210例进行了对照研究。

二、方法

1.调查方法:以各乡镇为单位,由县妇幼保健院派专人根据村级妇幼员实际摸底的花名册入村入户逐人进行调查询问,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填写调查问卷,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向其说明情况征得同意后采集本人血样,编号登记后带回实验室检测。实际调查占应查人数的比例为65.38 %(204/312)。

2.问卷设计:调查问卷由省级妇幼保健专家设计,并要求医院的32名实习学生填写了2次问卷,间隔为2周,对2次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82,提示问卷的重测信度理想。3.实验室检测:采用上海科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艾滋病抗体试剂对204人全部进行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的4项检测。呈现阳性反应者进行2次复核检测;艾滋病抗体初筛阳性者送确诊实验室进行最后诊断。

4.统计学处理:调查数据由专人整理后录入到计算机,运用spss11.0软件进行资料统计分析。

结 果

一、年龄和文化程度

2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籍妇女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高于外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6,p=0.000),见表1。

二、母婴传播性疾病检出比例 跨省(国)婚嫁的农村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检出比例为12.74 %(26/204),其中乙型肝炎5.88 %(12/204),丙型肝炎3.92 %(8/204),梅毒2.45 %(5/204),hiv 0.49 %(1/204)。本省籍农村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检出比例为1.43 %(3/210),2组检出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4,p=0.000),见表1。表1 2组一般情况及母婴传播性疾病检出率比较

三、不同省籍母婴传播性疾病检出比例

云南省、广西、其他地区、贵州、四川、湖南省籍母婴传播性疾病检出比例分别为 17.65 %(12/68)、19.05 %(4/21)、14.29 %(2/14)、12.12 %(4/33)、7.14 %(3/42)、3.84 %(1/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四、母婴传播性疾病知识的知晓和态度

跨省(国)婚嫁的农村妇女中仅有8.82 %(18/204)全部回答正确,约3/4的人不知道什么是母婴传播性疾病;仅有很少部分的人知道安全套有预防作用;约半数的妇女愿意接受体检和检查,见表2。表2 母婴传播性疾病传播途径知晓率(n=204)内容回答正确[例(%)]

一、艾滋病传播途径和知识1.你知道母婴传播性疾病是什么吗?45(22.06)2.艾滋病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51(25.00)3.艾滋病是否通过蚊虫叮咬传播68(33.33)4.艾滋病握手是否能传播92(45.10)5.艾滋病同桌吃饭是否能传播64(31.37)6.艾滋病共用劳动工具是否能传播73(35.78)7.艾滋病是否可以治好115(56.37)8.从外表是否能判断感染了艾滋病65(31.86)9.性病患者是否更易患艾滋病29(14.22)10.使用安全套是否可以预防艾滋病21(10.29)

二、对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11.熟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是否和从前一样交往33(16.18)12.是否应该允许感染者和病人继续工作和上学36(17.65)13.是否该允许感染者和病人的孩子继续工作和上学121(59.31)14.是否应该把感染者和人集中隔离起来,84(41.18)

三、自我保护态度15.怀疑自己得了性病及艾滋病是否愿意接受咨询和检测89(43.63)16.到哪里咨询和检测37(18.14)17.婚前体检有无必要99(48.53)18.生孩子前是否应检查有无母婴传播性疾病101(49.51)讨 论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和艾滋病都可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的途径感染下一代,属于母婴传播性疾病。中国是乙型肝炎感染的高发地区[2],人群中乙型肝炎感染率9.7%[3],乙型肝炎感染机体后,有少部分转变为慢性感染状态。新生儿期因在宫内接触病毒抗原,产生了免疫耐受,病毒不易清除,更容易转变为乙型肝炎长期携带者。母婴垂直传播是乙型肝炎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故预防和阻断母婴垂直传播对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非常重要。本次结果统计丙型肝炎阳性率3.92 %(8/204);梅毒阳性率2.45 %(5/204),明显高于吴大富等[4]报告丙型肝炎阳性率0.42 %和梅毒阳性率0.34 %。丙型肝炎病毒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与疫苗预防接种措施,尽早了解高危人群对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及时实施母婴隔离,降低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由于胎传梅毒危害性较大,故育龄妇女应在妊娠前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尽量减少妊娠合并梅毒引起的流产、死胎、早产和胎传梅毒的发生。加强育龄妇女特别是跨省婚嫁的这部分高危人群,孕前、孕期自我保健水平及健康教育,提高她们的卫生知识和防治意识,应常规进行传染病筛查,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避孕或根据临床症状适时终止妊娠,对切断母婴垂直传播、降低感染率、优生优育及提高人口素质都有积极的意义。

跨省婚嫁是本省部分县的特殊婚姻现象,特别在贫困落后经济不发达的县更为常见。本次调查显示,这部分妇女大多来自中国的艾滋病高发省份,并且文化程度低下(小学及以下的人员占69.61 %),医疗保健知识缺乏,母婴传播性疾病知晓率仅为8.82 %,许多人连这些疾病的名称都未听说过,更谈不上预防措施了。所以,针对这部分特殊人群的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做好孕前管理和检测,预防母婴传播性疾病在下一代的发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参考文献】

刘利容,刘民.hiv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j].中国性病艾滋病,2007,13(4):393.2 刘崇柏.中国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及预防[j].中国公共卫生, 1997, 13(9): 515.3 董悦.提高妊娠期性传播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j].中华妇产杂志, 2001,36(8):453 4 吴大富,杨红梅.孕妇血液中5种传染病检测结果分析[j].实用科技杂志,2008,15(9):11281129.

第二篇:关于跨省婚嫁育龄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对1998年以后由外省嫁入本县、与当地男子通婚、在本地长期居住的45岁以下农村育龄妇女204例进行摸底登记。204名外省婚嫁的妇女分别来源于9个省(国),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云南、四川、贵州、湖南、广西,1名来自越南。平均年龄为32.16岁,最小者21岁,最大者44岁。大专占0.49 %(1/204),高中占0.98 %(2/204),初中占28.93 %(59/204),小学占56.37 %(115/204),文盲占13.24 %(27/204)。再婚史25 %(51/204)。并与本省籍的45岁以下农村育龄妇女210例进行了对照研究。

二、方法

1.调查方法:以各乡镇为单位,由县妇幼保健院派专人根据村级妇幼员实际摸底的花名册入村入户逐人进行调查询问,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填写调查问卷,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向其说明情况征得同意后采集本人血样,编号登记后带回实验室检测。实际调查占应查人数的比例为65.38 %(204/312)。

2.问卷设计:调查问卷由省级妇幼保健专家设计,并要求医院的32名实习学生填写了2次问卷,间隔为2周,对2次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82,提示问卷的重测信度理想。

3.实验室检测:采用上海科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艾滋病抗体试剂对204人全部进行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的4项检测。呈现阳性反应者进行2次复核检测;艾滋病抗体初筛阳性者送确诊实验室进行最后诊断。

4.统计学处理:调查数据由专人整理后录入到计算机,运用SpSS11.0软件进行资料统计分析。

结 果

一、年龄和文化程度

2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籍妇女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高于外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6,p=0.000),见表1。

二、母婴传播性疾病检出比例

跨省(国)婚嫁的农村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检出比例为12.74 %(26/204),其中乙型肝炎5.88 %(12/204),丙型肝炎3.92 %(8/204),梅毒2.45 %(5/204),HIV 0.49 %(1/204)。本省籍农村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检出比例为1.43 %(3/210),2组检出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4,p=0.000),见表1。表1 2组一般情况及母婴传播性疾病检出率比较

三、不同省籍母婴传播性疾病检出比例

云南省、广西、其他地区、贵州、四川、湖南省籍母婴传播性疾病检出比例分别为 17.65 %(12/68)、19.05 %(4/21)、14.29 %(2/14)、12.12 %(4/33)、7.14 %(3/42)、3.84 %(1/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四、母婴传播性疾病知识的知晓和态度

跨省(国)婚嫁的农村妇女中仅有8.82 %(18/204)全部回答正确,约3/4的人不知道什么是母婴传播性疾病;仅有很少部分的人知道安全套有预防作用;约半数的妇女愿意接受体检和检查,见表2。表2 母婴传播性疾病传播途径知晓率(n=204)

内容回答正确[例(%)]

一、艾滋病传播途径和知识

1.你知道母婴传播性疾病是什么吗?45(22.06)

2.艾滋病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51(25.00)

3.艾滋病是否通过蚊虫叮咬传播68(33.33)

4.艾滋病握手是否能传播92(45.10)

5.艾滋病同桌吃饭是否能传播64(31.37)

6.艾滋病共用劳动工具是否能传播73(35.78)

7.艾滋病是否可以治好115(56.37)

8.从外表是否能判断感染了艾滋病65(31.86)

9.性病患者是否更易患艾滋病29(14.22)

10.使用安全套是否可以预防艾滋病21(10.29)

二、对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

11.熟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是否和从前一样交往33(16.18)

12.是否应该允许感染者和病人继续工作和上学36(17.65)

13.是否该允许感染者和病人的孩子继续工作和上学121(59.31)

14.是否应该把感染者和人集中隔离起来,84(41.18)

三、自我保护态度

15.怀疑自己得了性病及艾滋病是否愿意接受咨询和检测89(43.63)

16.到哪里咨询和检测37(18.14)

17.婚前体检有无必要99(48.53)

18.生孩子前是否应检查有无母婴传播性疾病101(49.51)

讨论总结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和艾滋病都可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的途径感染下一代,属于母婴传播性疾病。中国是乙型肝炎感染的高发地区[2],人群中乙型肝炎感染率9.7%[3],乙型肝炎感染机体后,有少部分转变为慢性感染状态。新生儿期因在宫内接触病毒抗原,产生了免疫耐受,病毒不易清除,更容易转变为乙型肝炎长期携带者。母婴垂直传播是乙型肝炎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故预防和阻断母婴垂直传播对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非常重要。本次结果统计丙型肝炎阳性率3.92 %(8/204);梅毒阳性率2.45 %(5/204),明显高于吴大富等[4]报告丙型肝炎阳性率0.42 %和梅毒阳性率0.34 %。丙型肝炎病毒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与疫苗预防接种措施,尽早了解高危人群对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及时实施母婴隔离,降低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由于胎传梅毒危害性较大,故育龄妇女应在妊娠前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尽量减少妊娠合并梅毒引起的流产、死胎、早产和胎传梅毒的发生。加强育龄妇女特别是跨省婚嫁的这部分高危人群,孕前、孕期自我保健水平及健康教育,提高她们的卫生知识和防治意识,应常规进行传染病筛查,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避孕或根据临床症状适时终止妊娠,对切断母婴垂直传播、降低感染率、优生优育及提高人口素质都有积极的意义。

跨省婚嫁是本省部分县的特殊婚姻现象,特别在贫困落后经济不发达的县更为常见。本次调查显示,这部分妇女大多来自中国的艾滋病高发省份,并且文化程度低下(小学及以下的人员占69.61 %),医疗保健知识缺乏,母婴传播性疾病知晓率仅为8.82 %,许多人连这些疾病的名称都未听说过,更谈不上预防措施了。所以,针对这部分特殊人群的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做好孕前管理和检测,预防母婴传播性疾病在下一代的发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第三篇:育龄妇女调查问卷2014

育龄妇女调查问卷

育龄妇女姓名年龄岁

1、“优生两免政策”你知道吗?(知道)

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孕前优生检测

2、结婚前和怀孕前有没有必要去做婚检和优生检测?(有)

3、婚检、孕检对预防出生缺陷有作用吗?(有)

4、婚检、孕检是免费的吗?(是)

5、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污染对孕妇和胎儿健康有影响吗?(有)

6、放环后的育龄妇女要定期检查吗?(要)

7、育龄妇女外出做工、经商,要办婚育证吗?(要)

8、违法生育的公民需要缴纳社会抚养费吗?(要)

9、农村独生子女父母享受计划生育奖扶金的年龄是几岁?(60周岁)每人每年960元(80元一个月)

10、符合生育条件的生育二胎,需要办理再生育审批吗?(要)

第四篇:预防母婴传播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知识

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血行传播、母婴传播

2、可能爱滋病感染的顾虑

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艾滋病毒可以通过唾液、泪液、汗液、握手、拥抱等接触或昆虫传播。也不会通过空气、饮食以及未消毒的餐具、衣服被褥、货币等物品传播。一般也不必担心与艾滋病人握手、拥抱、或共用马桶、电话、桌椅而被感染。各种家养动物也不会传播艾滋病毒。

2、艾滋病的预防 加强艾滋病的监测检疫。加强治安管理。

消除静脉滥用药物现象。加强血液制品管理。严格消毒,避免医源性感染。

针对高危人群,进行严密的监测,采集血清检测。大力普及艾滋病知识,做好宣传工作。1、2、3、梅毒是以性行为作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种传染病。还可以通过母婴、血液传播。例如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通过血液感染他人。

日常生活、工作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不会被传染。但少数情况下可能通过污染的生活用品传播。

如果出现尿道分泌物、白带异常、皮疹、生殖器破损、水泡性病可疑症状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减少传播和感染艾滋病的危险。4、5、6、1、正确认识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壮年。少数可转为肝硬化、肝癌。乙肝无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数散发。近年来乙肝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2、乙肝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乙肝不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传播,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工作、吃饭一般不会传播乙肝,不必谈肝色变。

3、避免乙肝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注射乙肝疫苗、与乙肝患者接触应注意避免皮肤和黏膜的破损。

特别提醒: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入口针具、口腔器材、内镜消毒不彻底也可传播乙肝。

4、新生儿免疫是我国乙肝预防的重点

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的主要传播方式,女性孕前检测HBV-DNA,最好在DNA阴性时考虑妊娠。HBV-DNA阳性的母亲在孩子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程序注射乙肝疫苗,成功率95%左右。从2002年12月起,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新生儿计划免疫。洁身自爱,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性病。

孕产妇,婚前健康体检人群应接受梅毒筛查,一旦发现感染梅毒应及时规范治疗。预防伴侣间的传播及胎传梅毒的发生。

明知自己有性病故意传染 他人是违法行为。

第五篇:如何预防乙肝母婴传播

预防乙肝母婴传播

1.何谓乙肝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尤其是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可将乙型肝炎病毒(HBV)传给婴儿,引起婴儿HBV感染的过程。

2.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血源性、医源性、性接触、密切接触及母婴五种途径传播

3.乙肝母婴传播的三种途径:

第一种宫内传播,是分娩以前在宫内通过胎盘等途径传播,这种情况较少。第二种产时传播,发生在分娩过程中,由于母亲产道的血液、羊水和阴道分泌物中都带有乙肝病毒,会使婴儿经口吞入或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而受传染,这种情况占绝大多数。

第三种是产后传播,有可能通过哺乳或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这种传播属于水平传播,比较常见。

4.乙肝病毒对儿童的危害

新生儿如果感染乙肝病毒,90%会转变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儿童感染后约28%~30%会转变为慢性乙肝患者,而成年人这一比例为10%左右,且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主要发展成急性的。她们其中一部分人可能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少数人可能发展成肝癌。因此,新生儿和婴幼儿感染乙肝病毒的危害更为严重。.

5.婚前及孕前应了解双方的乙肝病毒感染状况

新婚夫妇要认真接受婚前及孕前体检和咨询,了解双方肝功能情况,若双方都阴性则结婚不受限制,若一方为阳性,另一方为阴性,要对阴性一方作乙肝三系检查,其结果阴性者必须注射肝疫苗,使之获得免疫力后方可结婚,尤其是女方阴性男方阳性者特别重要,因为女方是受孕的机体,对胎儿会有直接的影响。

6.乙肝患者怀孕的时机及注意事项

乙肝患者是可以怀孕的,但是一定要选择最佳的时机,要在肝功能正常、HBV-DNA阴性,维持半年以上怀孕。乙肝患者一旦发现怀孕,应终止使用各种具有肝毒性的药物,定期到医院进行孕期体检,了解肝功能变化情况。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不要盲目进补。主张均衡营养,食量要适中,避免体重增加过快,形成脂肪肝或造成肝脏负担。7.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分娩时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分娩后对胎儿复苏动作应轻,防止损伤咽部粘膜,造成感染。认真清理新生儿内容物,避免吞下可被污染的液体。如果孕妇HBsAg阳性,伴有HbeAg者,行剖腹产,避免胎儿经过产道时吞入被污染的阴道分泌物。

8.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儿童采取预防措施

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国际单位)。并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24小时内及1月龄和6月龄儿童的三次乙肝疫苗接种。等宝宝周岁后,到医院里去验血,如果宝宝血液里没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而有表面抗体存在,就说明宝宝已经得到充分保护。

9.乙肝妈妈母乳喂养有何禁忌? 产后肝功能正常、HBV-DNA阴性,孩子注射过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情况下才可以喂奶。乙肝妈妈的孩子若在出生时进行了联合免疫是能够喂奶的。但倘若婴儿口腔、咽喉、食道、胃肠黏膜等处有破损、溃疡,母乳中乙型肝炎病毒就会由此进入血液循环,并可能引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母亲乳头破裂者也应该尽可能避免给孩子哺乳。

10.不要歧视乙肝病人

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血液。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有影响的。而且成年以后也很难再被感染了。

11.我国出台的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政策

艾滋病、梅毒、乙肝等传染病可通过母亲传染给婴儿,是对妇女儿童危害极大的3种母婴传播性疾病。对此,卫生部开展母婴传播性疾病综合防治工作,并纳入2010年中央补助地方项目,为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孕妇免费提供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给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等,提高母婴阻断率。

下载某县跨省婚嫁育龄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某县跨省婚嫁育龄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实施方案

    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完善全市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链条,最低限度降低乙肝、梅毒、艾滋病母婴之间的传播,降低出生缺陷,决定由......

    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计划

    母婴阻断传播工作计划 为了切实做好调关免费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有效遏制艾滋病,梅毒,乙肝疫情蔓延,根据《河南省免费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管理实施细则》之规定,有效预防......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总结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总结 2011年在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院紧紧围绕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意识,切实有效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的......

    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计划

    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计划 为了切实做好调关免费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有效遏制艾滋病疫情蔓延,根据《湖北省免费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管理实施细则》之规定,有效预防艾......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修订) 为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实现《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的目标,进一步推进全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特修订《预防艾......

    预防母婴传播(电视讲稿)[5篇材料]

    预防母婴传播 提高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 富顺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主治医师 卢延蒂 问:什么是母婴传播? 答:母婴传播,主要是指感染病毒的妇女通过怀孕、分娩和产后哺乳将病毒传播......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修订版) 一、背景 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指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在怀孕、分娩或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 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指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在怀孕、分娩和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