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坪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3 17:53: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冯家坪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冯家坪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第一篇:冯家坪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冯家坪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村三委班子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强村为抓手,齐心协力,开拓创新,为把我村建设成为繁荣富裕、文明安康的新农村而不懈努力,全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先后被省市县评为“生态村”、“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村”、“小康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一、基本概况

冯家坪村是冯家坪乡政府所在驻地村,距永坪小城镇开发区5公里,辖2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1328人295户,劳力385个,党员57名。全村总土地面积为21.9平方公里,有退耕面积4220.1亩,大棚80座,红枣1026亩,苹果853。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5724元。“永延线从该村通过,交通十分便利。村庄四面环山,沟壑纵横,川、山结合,以川台地为主,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5724元,群众安居乐业。该村属半干旱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旱涝相间,秋季温凉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7.8℃,极端最高气温37.1℃,极端最低气温-25.1℃。年平均降雨量483.4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50天。境内水源较为丰富,打了多口水井灌溉全村大棚,棚区内桥、涵、路、渠设施完备,确保冯家坪村农业生产旱能灌,涝能排。该村男女比例为104:100,全村农业户口占99%,2008年全村出生率为7‰,自然增长率为3‰。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制

义务教育已经落实。同时,在卫生、社保,广电、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发展。

二、具体做法

我村被列入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建设的行列,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对我村的关心和支持。为此,我们按照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发动,精心编制规划,全面组织实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国家级生态村的创建标准。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领导,广泛宣传,不断形成生态村创建工作良好氛围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村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发动,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国家级生态村创建领导小组,并确定专人负责,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通过召开一系列党员、组长、村民代表会议、户主座谈会及组织党员外出参观等形式进行深入发动,利用宣传标语(牌)、文化示范户、会议等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村民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村民的生态意识,统一全村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组长、全体党员亲自动手,带头表率,农民群众积极配合、广泛参与,主动投工投劳,企业老板纷纷解囊,形成了全村上下,人人参与,扎扎实实开展生态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2)科学合理规划,确保创建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我们根据全国生态村的具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了两个规划:《冯家坪村生态村建设规划》。从本村实际出发,精心编制全村20008年—2010年的生态建设规划,明确创建主要任务和重要工程;《新农村建设规划》。我们对全村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规划,在原来的基础上把新村点调整为一个中心点三个辅助点,计划分步骤有序实施新村建设。

(3)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实施生态村建设

生态村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要求高的系统工程,村党支部、村委会把此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扎扎实实全面开展生态村建设。

1、加大投入,全面实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1)通组达户道路全面硬化。村级道路根据村庄规划,做到合理布局,主次分明。全村主干道实现柏油化及通组达户道路已实现了砂石化。(2)河道疏通工程全面推进。我们根据本村的现状,加强水土流失的治理,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农民饮用水条件得到改善,饮用水卫生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的要求,全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

(3)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建有卫生服务站、村文化活动中心、农民休闲广场、健身设施等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2、综合治理,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1)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全面改善村庄环境。全村开展了路旁、河旁、村旁、农户房前屋后绿化,全村绿化覆盖率达91%。全面实施民居美化工程,295户村民中率先实施新型民居工程建设,新建房窑87孔,沼气池100

口,厕所2个,垃圾台4座,改造村庄道路10公里,极大地改善了村庄面貌。

(2)实施环境洁化工程建设,全面改善生态环境。①秸秆全面利用,塑料农膜回收率达到85%; ②通过治理“三废”,有效控制了工业污染量的产生和排放,实现了水、气达标排放;

③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绿色无公害农产品。通过推广生态型农业技术和农药的控制使用,较好地控制了农业污染。

④对全村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共投入资金14.42万元,全村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垃圾桶10只,垃圾收集房2座,落实保洁员2名,常年清运,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认真实施改厕工作,新建公厕2座,消除露天粪坑32只,户户改造成双翁漏斗式厕所,卫生改厕率达到100%。同时,建立健全了村庄环境卫生、道路长效保洁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村庄环境的长效管理工作。

⑤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村辖区内主要河道水质、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和土环境质量已达到本地环境规划要求。

⑥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器、煤气用具、太阳能迅速进入百姓家庭,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91%。

⑦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以户为单位修建了渠式生活污水处理,全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9%。

3、更新观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1)发挥优势、体现特色、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针对我村养殖、种植业较为发达,由此带来农业面源污染压

力较大的现状。为此,在生态村的规划建设中,我们提出养殖业向园区集中,种植业向大户靠拢,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充分结合本村蔬菜香瓜种植、羊子饲养多、优势明显的产业特色,围绕“发挥优势、体现特色、做好结合、改善生态”的目标,全力打造生态农业特色村,果园853亩,生猪繁育基地一个,全村有猪存栏3280多只,有大棚80座。通过组织引导、政策扶持,发展规模养殖和棚栽业,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推动了产业发展,并为农民增收寻找新的路子,真正做到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四者有机结合,使我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高效农业产业化特色村。

(2)加大技改投入,推进生态工业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技改投入,推动产业升级,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科技先导型和资源节约型产业和产品。同时,推行清洁生产,注重污染物集中处理,实现水、气达标排放。

4、结合创建活动,开展生态文化建设。

全村建有图书室,配有远程教育网络等,作为以学习文化、科技、娱乐为主的村民活动场所;在村部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内部设施规范完善,并建有室外休闲健身活动场地,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文化活动中心、文化示范户、宣传栏等文化阵地作用,结合新村文化建设,通过设立固定的标语、标牌、文艺演出、放映电影等各种形式,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提高全体村民的生态意识。

三、主要成效

(1)强化产业开发,实现农民稳步增收。按照乡上 “川道发展棚栽业,沟道村发展畜牧枣果业”思路,我村在广泛

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在全村大力发展棚栽业和红枣产业,作为农民致富的主要产业,为了发展好这两项产业,村上制定了《冯家坪村五年发展规划》。对此,全村上下形成共识,先后建大棚80座,新栽红枣1026亩。该村统筹发展棚栽业、红枣业、养殖业,力争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民居建设,改变群众居住环境。按照全县新型民居建设的总体要求,该村自2008年以来,共完成民居建设112户。在村容村貌整治上,对每个庄头进行整体规划,针对公共部位,统一实施帮畔护坡、道路硬化、边沟水渠等,并对以前民居破损部位进行维修,真正实现净化、美化、靓化的效果。三是在实施村庄绿化上,在历年春秋绿化的基础上,全面完成村庄道路、庄前屋后、河道两岸的绿化工作,真正实现“林在村中、村在林中”的绿化美化目标。

四、几点体会

一是村域基础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水、电、路、通讯等全部普及,长期以来制约村民生产生活的行路难、饮水难、照明难问题得到了解决;二是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由于主导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质量较前明显提高;三是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群众的观念逐步改善,村民对公共设施的爱护程度明显加强,自觉意识明显改变。

五、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生态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观,村民的生产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对照创建生态村建设标准,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努力,我们将以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考核验收为动力,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全面推进生态村建设。

(一)进一步巩固生态村建设成果,要坚持领导小组不散,工作力度不松,做到经常研究、经常布置、经常检查,并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各个方面的责任制。

(二)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切实提高村民素质。利用村宣传阵地和一切宣传工具,加强宣传力度,开展各种培训,增强村民意识,更新村民观念,转变村民习惯,让广大村民自觉遵守村民守则和公约,形成讲道德、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生态村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我们千方百计巩固和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深化生态建设内涵,延伸生态建设内容,加大配套投入,给全村人民一个水清、天蓝、环境优美的生产、生活环

二O一一年八月三日

境。

第二篇: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总结

发挥优势,齐心协力打造国家级生态村

——安阳市滑县新区靳庄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滑县靳庄村位于滑县产业集聚区西北部,东邻人民路,南邻滑州南路,西邻大宫河,北邻城关干渠,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滑县生态优美村庄之一。靳庄村现有2300口人,742户,占地面积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00亩。靳庄村2008荣获省级生态村称号。由于靳庄村人口多,耕地少,为了让村民有一个生态优美的生活环境,结合本村实际,对村庄进行了整体规划,分期分批对旧村进行全面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四通”“四建”即通道路,通水,通电,通宽带及有线电视;建村级卫生室,建文化场所,建公厕,建垃圾池,制定环境保护村规民约和道路保洁制度,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范村民行为,提高村民素质。靳庄村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努力创建生态,卫生,文明和谐新靳庄为目标。

我村于2006年开展生态村建设,在滑县新区党工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关心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2008年成功完成了省级生态村的创建。自2009年开始,对照国家标准着手创建国家级生态村,我村生态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我村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要求,我村围绕创建目标,积极开展生态创建工作,狠抓工作落实,集中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全村上下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完善机制,促使创建工作有序有保障。

生态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村两委高度重视生态村建设,把创建国家级生态村作为全村工作的重点来抓,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仝济民任组长,村主任靳杰生为副组长的生态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任务量化分解落实到两委每个成员,明确各自的责任。我们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座谈会、村民代表会议,时常通过访问村民,多方听取村民对生态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环保知识宣传活动,确保了生态村建设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科学规划,促使创建工作有指导方向。

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总体规划。为了建设一个文明有序、设施完善、环境宜人的文明生态村,确保创建工作在村两委的统一领导下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有分工地开展,2007年滑县新区管委会对村整体开发建设进行了精心设计,为我村的发展描绘出了美好的蓝图。规划本着靳庄村实际情况按创建生态村的标准积极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突出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特色,使创建目标具体化、形象化。

(三)积极宣传,促使创建工作有良好氛围。

生态建设需要全村上下共同参与,为此我们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良好的生态氛围,不断提高群众环保意识。一是通过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学习会,传达并学习省、市、区关于生态村创建文件精神,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意识。二是组织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到省内和市内创建试点村和先进村参观学习,用活生生的事例激发他们的创建热情。参观回来后,利用各种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创建生态村的重要意义和种种益处,调动了群众参与创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开展环保培训,采用课堂讲解、图片资料、案例分析等形式,生动鲜明的将环保的重要性以及意义展现出来。四是抓好“法定节日宣传”。充分利用每年的“3·12”植树节、“3·23”世界气象日、“6·5”世界环境日等环保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全社会动员,人人珍惜环境,关爱生命,维护生态,让大家充分认识到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五是开展绿色家庭、文明家庭等各种形式创建活动,着力培育生态意识理念和绿色消费。六是充分利用宣传窗、宣传栏、宣传资料、挂横幅、致村民的公开信等形式,自创建以来,我村发放环保宣传资料1800余份,在重要地段张贴宣传横幅10幅,广泛宣传生态建设的有关知识,将生态建设宣传到村到户,提高广大群众的认知水平,使广大干部群众在自觉参与中真正意识到生态建设的迫切性,使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深入人心,营造人人都参与的浓厚创建氛围。

(四)狠抓环境整治,促使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生态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主要目标,生态环境是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基础,营建蓝天、碧水、村美、人和的环境是村庄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村把村庄环境作为全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两委会把改善村容村貌,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困难放在创建工作第一位,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投资了860万元对村内的路面进行了铺设,村内18200米道路全部硬化,硬化率100%,解决了村民出门难的问题;投资了36万元把村里安装了120盏路灯使村内亮了起来;投资近70万元铺设供水管道,村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村民们都吃上了清洁卫生的放心水;投资120万元安装变压器4台,并在村里架设了电网,使村民用上了安全电,实现了同网同价,为村民节约了开支;投资45万元为村民安装了数字电视、宽带、电话,使群众足不出户了解国情、商情、市场行情。购置12辆垃圾车用于收集清运生活垃圾;投资70万元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了绿化。实现了通路面管网、通水、通电、通电视和电话。2009年底投资25.5万元新建125个垃圾池,并有专人负责进行定期清理,做到每日清运,投资进20余万元购买一辆垃圾运输车,将垃圾运送到垃圾处理厂,保持村内整洁卫生;投资50余万元建公厕4座。投资16万元新建健身广场一处,占地2000平米,健身广场硬化、绿化、亮化、健身器材全部建成到位,为村民健身娱乐提供了休闲场所。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高标准对各项工作实行目标管理,保证生态村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工作。

(五)软件同步,促使文明素质不断提高。

我村不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生态文化景观园、治安岗亭、牌坊、生态卫生公厕、宣传长廊、活动中心、图书室等设施,使农村综合服务功能及配套建设实现了新的突破,为广大村民营造了一个清洁、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也促使了我村村民观念的改变和素质的提高。为巩固、保持、扩大好已有的创建成果,我村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建立了形式多样的管理机制,防止重建轻管或前清后乱、边建边损等问题的出现,建立了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为此我村实施了“门前三包、户内达标”的制度、卫生保洁制度、保护“四旁”绿化管理制度、环境整治评比制度,规范村民卫生公约、村规民约。通过此举真正提高群众的主动参与性和高度责任感,使他们不仅是美好家园的创建者,也是美好家园的管理者。在创造良好环境的同时,我村自始而终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从文化教育上塑造和提高村民的素质,引导和培养村民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探索增收渠道,促使村民在创建中得实惠。

针对耕地减少,农业投入成本增加,依靠第一产业难以实现村民快速增收的现状,村两委多次召开会议商讨对策,通过广开就业渠道,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凭借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运输业、建筑业、商业等第三产业。有村两委牵头,组建汽车运输队一个,运输车辆82辆;组建建筑专业队伍3支,合理安排了村劳动力1410人,2009年村人民均收入达到6100元。

二、创建工作成效

在创建生态村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遵循生态平衡理念,使村民生产、生活与自然生态良性循环。做到了在保护是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通过开展生态村创建工作,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村主干道路面通畅,水泥路面硬化率达到100%,全面实现绿化、净化、亮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坚持常抓不懈,金溪河溪流美化治理全面推进,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环境面貌得到全面改善、居住环境全面提升。

(二)生态意识全面增强。

群众对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得到提高,群众创建活动积极性得到提高,对改善环境问题主动提出建议,培育了生态理念,增强了生态意识,弘扬了生态文化,唱响了生态瞿岙的主旋律。

(三)发展环境全面理顺。

以创建来推动各项工作,按照创建的目标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重点抓好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重点工程的规划,理顺了未来以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实现产值大幅提升的发展思路。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村生态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对照国家级生态村标准还不足之处。在下一阶段工作中我们将对照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加快项目进度,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一)强化群众生态文化保护意识。

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开展环保生态宣教活动,深化全村群众的生态意识。继续深入开展“绿色家庭”、“环保宣传大使”等系列创建活动,不断把创建工作向纵深推进。

(二)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积极探索生态建设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环境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抓好清水河道工程、生态护岸建设、巩固完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等工作,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优化。

(三)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经济。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广开思路、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提高效益,促进内部产业结构合理化。坚持以高效生态农业,农业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为发展方向。加快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繁荣第三产业,实现以生态带动经济发展。

温州市瓯海区瞿溪镇瞿岙村村民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七月

第三篇:创建国家级生态村技术报告

元氏县

北褚乡东阳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技术报告

第一节

东阳村基本现状和发展目标

一、东阳村生态村建设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以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目标,力争把东阳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宜居村庄。

二、规划年限

规划年限10年,即2010年—2020年。规划分近期和远期,近期为2010年-2015年;远期为2016年-2020年。

三、东阳村基本现状

1、地理环境、景观,历史文化方面。东阳村属北褚乡管辖,毗邻蟠龙湖,位于县城西部,全村306户,人口1500人,其中党员46名,全村耕地面积46.6公顷。

2、气候方面。东阳村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寒暑悬殊。

3、水文、地理方面。东阳村位于县城西部,距县城15公里,地下水以第四纪卵砾石及中粗沙潜水为主,主要由潴龙河冲积扇形成自西向东流,层深可达20-30m,层厚15米,资源较丰富,地下水总硬度一般在286.2mg∕L,PH值7.5~7.6。

4、人口、面积及经济收入。全村306户,人口1500人,总面积466公顷,2010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200万元,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300元。

5、社会事业。在卫生、社保、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中取得新的发展。

四、东阳村在推进生态村建设中要完成的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坚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相统一;加快村域绿化建设和环境设施建设,严格控制自然资源的开采强度,使村域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有效保护,提高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把东阳村建设成为人居和谐、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生态村庄。

2、具体目标:将今后10年的任务分解为近期和远期目标,具体如下:

近期目标:到2015年,生态村建设健康发展。森林覆盖率达到72%,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节水灌溉全面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基本完成。

远期目标:到2020年,全村实现节水灌溉,生态环境极大改善,生态型环境初具规模,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生态经济建设

1、培育三大支柱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危机。生态村建设也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因此,在推进生态村建设的进程中,我村总体发展思路以农业为基础,汽车运输、种植、加工业为支柱。大力发展房地产开发、旅游、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

东阳村毗邻河北省级风景名胜区蟠龙湖,在发展旅游资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我村投资注册了蟠龙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对蟠龙湖进行房地产、观光旅游、餐饮服务、特色采摘等全方位开发,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三大基础。总之,东阳村生态村建设工作中的产业重点是最终要落脚到二、三产业的发展。商贸服务业、非农产业是确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支柱。

2、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我村投资注册了蟠龙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和投资150万元已完工的东阳村矿泉水厂,就地转移了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着重安排妇女劳动力就业来推动东阳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的收入。

第三节 土地利用保护建设

1、基本农田保护

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全村列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的耕地进行依法保护。杜绝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行为发生,并将规定列入村规民约,让广大村民监督执行。

2、努力提高耕地产出率

东阳村的森林覆盖以山地,灌、乔木林绿化为主,以人工栽植经济林为辅。保护基本农田、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与水利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林业生态等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中低产田土进行保水保肥改造;提高中低产田土的产出率。

第四节 环境保护建设

1、水环境保护措施

引导全村村民使用沼气池,有效收集生活污水,提高污水处理率。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工程保土蓄水,合理节约用水。

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提倡使用清洁能源,扩大液化汽、太阳能的使用率,减少燃煤对大气的污染。沿道路两侧栽植各种树木,调节大气环境。

3、固体废物控制措施

逐步建立完善生活垃圾收集、清洁和垃圾处理体系,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定点存放,使生活垃圾达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

第五节 生态文化建设

1、居住区生态文化建设

制定创建规划,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制。建立生态文化教育网络和制度,注重公众参与居住区生态管理,倡导节电节水、生活俭朴、环境良好。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修养等,形成敬业守法、爱护自然的良好氛围。建立生态文化建设群众监督举报制度,同时建立公众信息反馈渠道和机制。

2、村落生态文化建设 为丰富农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群众的各项素质,建设一批富有传统特色和时代特征、积极向上的村落文化项目,培育一批个人素质好、示范带动强的村落文化带头人,大力培植一批文化中心户。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我村成立了老年健身秧歌队和青年歌舞团,不定期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活动,全方位推进农村生态文化建设。

3、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生态文化教育

重视村民的生态教育,每年分期开设生态建设培训,聘请相关技术人员给村民讲解生态知识及创建生态村的重要性和任务,以及建设的进展情况;利用报刊媒体和“世界环境日”、“世界人口日”、“地球日”等纪念活动,广泛开展国民生态教育;建设“绿色学校”,开展农民生态环境教育。新建或改造一批文化活动室、绿色示范区等。

第六节 生态村建设的保障措施

1、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任正国为组长,村两委班子为成员的生态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全面负责生态村创建和协调工作。两委班子具体实施生态村建设的工作,小组成员各负其责,形成事事有人管,各项工程有人抓的科学的管理机制。

2、资金筹措与投资保障

建立和完善投资机制,制定有利于筹集生态村建设资金的各项政策,鼓励不同经济成份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不同形式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充分调动全社会各界和群众投入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引进外资,不断加大生态建设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质量监控、农业和村内企业工业污染治理、水环境治理等重大生态建设项目,要重点投入确保实施

3、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建立生态环境专家咨询和技术支撑系统,完善科技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和技术交流网络,为生态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发展和培育科技市场,健全技术市场功能,形成高效运行的科技信息网络。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意识

切实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村民的生态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提高人们对生态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对广大农民进行有关生态环境的教育。建立生态环境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表扬先进典型,揭露违法行为,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村建设的积极性,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监督生态村建设工作。

5、扩大合作交流,借鉴他人经验

要积极吸收和借鉴有关生态保护与建设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提高建设水平。在生态村建设中,要开阔视野,拓宽领域,在各个方面,尽可能地全方位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生态建设目标。开展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活动,是在广大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综合抓手,是全面做好农村工作的有效载体,我们坚信,通过国家级生态村的创建过程,必将在东阳村有力推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加卓越的成效。

北褚乡东阳村村民委员会

二0一一年八月二十日

第四篇:干溪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范文模版]

抄乐乡干溪村2010年创建国家级生态村

工作总结

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及全体村民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改善辖区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发展经济为准则,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为突破,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点,以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为宗旨,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配套基础设施。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村2010年生态村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建立创建工作组织网络。

我村被确立为创建生态村后,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创建生态示范村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生态建设关系到我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大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举措。因此,及时组建了干溪村创建生态村建设领导小组,由村党总支部书记任组长,相关人员为组员的生态村创建领导小组,根据工作任务及具体内容进行分工,制定了工作计划,把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按照生态村建设的标准要求制定了规划召开了一系列党员、组长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利用广播、宣传牌等有效途径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宣传,使村民意识到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了全村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村党总支部、村委会、全体党员、村民组长亲自动手、带头表率,形成了上下联动、人人参与,扎扎实实开展生态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实施工程建设。

生态村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要求高的工程,村党支部、村委会把此项工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脚踏实地开展生态村整治村建设。、对全村各中小河边的水面漂浮物不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清理,并制定相应的保洁制度。农民饮用水条件得到改善,饮用水卫生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的要求。、村庄美化工程。认真实施改厕工作,已建造公共厕所1只,农户均安装各种封闭式清洁厕具,全面消灭露天粪坑,卫生改厕率达到80%。针对我村存在的乱搭乱建及“赤膊墙”现象,加大宣传力度,深入细致地上门做工作,向农户宣传有关政策及法规,得到农民的理解和支持,危旧房共300平方米;对1500平方米的赤膊墙进行集中粉刷,使村庄环境更加自然美观协调。、环境洁化工程。(1)秸秆全面禁烧,秸秆综合利用率95%。(2)通过推广生态型农业技术和农药的控制使用,较好地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农用化肥施用强度控制在165公斤/公顷,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在95%以上。(3)全村建造沼气池121口,实现了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4)为实现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建立相应的道路、河道、绿化及村庄的保洁制度。(5)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器、煤气用具、太阳能迅速进入百姓家庭,清洁能源普及率迅速提高,全村70%以上农户使用煤气。、大力推进绿化建设,村区域内的主要道路、田间机耕路、河道等宜绿化地段进行绿化,绿化率已达到78%以上,已基本形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的乡村特色。

三、强化意识、改善生活环境

不断加大法制宣传工作力度,先后利用板报公开栏等有效形式,大力开展,“党员干部争先锋,洁净家园”活动,并结合“环境日”和“法制宣传日”等有利时机逐步提高村民创建生态村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下步打算

通过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生态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村民的生产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对照创建生态村建设标准,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努力,我们将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考核验收为动力,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全面推进生态村建设。

(一)进一步加强生态村建设的领导,把这项工作作为重要长期任务来抓,领导小组不散,工作力度不松,做到经常研究、经常布置、经常检查,并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各个方面的责任制,每年进行总结考核。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提高村民素质。利用村宣传阵地和一切宣传工具,加强宣传力度,开展各种培训,增强村民意识,更新村民观念,转变村民习惯,让广大村民自觉遵守村民守则和公约,形成讲道德、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生态村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我们千方百计巩固和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深化生态建设内涵,延伸生态建设内容,加大配套投入,给全村人民一个水清、天蓝、环境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

干溪村民委员会

2010年12月20日

第五篇:昌邑市石埠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昌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

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石埠经济发展区党工委高度重视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于2005年抢先突破发展的历史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壮大镇域经济,以农村城镇化为目标,牢固树立“生态立镇、生态建镇、生态兴镇”思维观念,大力培育生态产业,弘扬生态文明,推动生态经济快速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争创了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近年来,我们石埠经济发展区紧紧围绕实现小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为目标,开展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活动为总抓手,大力推进生态乡镇建设走出一条抓环境促发展,保护环境加快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了人与自然相和谐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新局面,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已达到了省级生态乡镇的标准。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格局 我们高度重视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将其列入党工委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工作目标,做到组织领导,宣传发动,责任落实“三个到位”,并定期研究、定期督促、定期检查、定期整改,保证了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检查、指导 1

和协调全镇的创建工作,建立起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全议,听取创建工作专题汇报,集中研究部署创建工作,组织专项检查治理,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做到“六有”:有组织、有计划、有制度、有方案、有检查、有总结,真正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推动了创建工作的整体开展。二是宣传发动到位,充分利用过街横幅、宣传栏、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加大创建的宣传力度,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进一步提高了村民的环境意识和创建热情,使大家充分认识到省级生态村的重要意义,自觉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三是责任落实到位。对照参考标准,将任务进行了层层分解,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责任体系。通过严格落实责任,极大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增强了责任感,形成了通力合作、合力创建的浓厚氛围。

二、强力宣传,全民参与

环境保护和省级生态乡镇创建离不开全镇人民的自觉参与和积极配合。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我镇把强化宣传,激发全民创建热情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一环来抓,通过多种宣传方式持续开展环保宣传,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为创建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先后召开了声势浩大的创建工作动员大会,统一了全镇干部群众的思想;利用有线电视、宣传栏、标语等宣传阵地,广

泛宣传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对推动生态建设、改善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的重大意义。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和环境道德教育,在学校开设环境保护课,采取“小手牵大手”,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形成人人积极行动,个个自觉参与创建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创建工作初见成效,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通过开展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活动,促进了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全镇容貌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已成为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现代化新农村。环境的改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进入村内,道路整洁,空气清新,随处可见鲜花绿荫,使人如置身花园之中的感觉,人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创建生态乡镇所带来的实惠,同时也增强了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环境质量的改善,提升了城镇档次,随着环境质量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到我镇创业,居住。一批环境污染少、发展潜力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先后落户我镇各经济小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经济的快速发展。2010年,全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镇”、“省级文明镇”、“省级卫生镇”和“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昌邑市文明镇”等多项荣誉。

我镇开展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以来,经过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生态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全镇人民真正过上了住整洁房、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用洁净能源、享受优美环境的幸福生活。群众也由开始的不理解不配合到后来的“作壁上观”到现在的积极参与、主动投入。

我们决心以创建活动为依托,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石埠经济发展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一一年八月十日

下载冯家坪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冯家坪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天堂镇天堂村关于创建国家级生态村

    天堂镇关于创建省级生态镇 建设指标完成情况报告及分析 天堂镇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创建生态镇的精神,坚持走农业现代化、牧业规模化、村庄小康化、旅游生态化的协调发展......

    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发展规划5篇

    双政字〔2009〕9号江夏镇人民政府 关于报送《石伟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 发展规划》的报告县环保局: 现随文报来《江夏镇石伟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发展规划》,请审阅。二○○九年三......

    八字渠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

    八字渠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 工作总结报告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部署,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村以创建生态村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

    国家级生态村申报材料

    国家级生态村基本条件之一: 制定了**村生态村建设规划 一是制定了符合**村环境保护总体要求的生态村建设规划,并报河南省商丘市环保局备案;村域有合理的功能分区布局,生产区(包......

    双垅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5则范文

    双垅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我村位于洞头县北岙镇北沙的西南面,与东屏镇相邻,全村辖区5个自然村,共316户947人,耕地面积63亩,林业用地面积607亩。2009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576万......

    青山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5篇范例]

    青山铺镇青山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青山村位于青山铺镇北部,东邻黄鹄村,南邻安沙镇唐田新村,西邻北山镇,北邻汨罗市弼时镇,从北至南有107国道穿梭而过,东西有京珠高速连线贯......

    生态村创建工作总结

    阿古拉镇特格喜白乙嘎查创建生态 文明村工作总结阿古拉镇特格希白乙嘎查地处于阿古拉镇西南部,离镇所在地17华里。由原三个特格希白乙嘎查组成的,纯蒙古族聚居的农、牧、林结......

    生态村创建工作总结

    石洞沟乡郑寨子村创建县级生态环境 示范村工作总结郑寨子村位于石洞沟乡东北12公里处,辖6个村民小组,270户1269人。全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通讯便捷,土地总面积66919亩,占全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