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为目标全面推进深圳城市管理工作大发展大提升
以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为目标全面推进深圳城市管理工作大发展大提升
【编者按】8月10日下午,市城管局局长蒙敬杭同志在全系统的干部大会上发表了题为《以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为目标,全面推进深圳城市管理工作大发展大提升》的讲话。讲话以市五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目标,深刻地分析了城市管理的地位和作用,系统地提出了新形势、新阶段城市管理的奋斗目标,发展思路和策略,号召全体城管干部职工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振奋精神,努力打造中国最干净、最美丽、最有序的城市和最高效的城管。要以加快推进特区一体化为契机,进一步理顺完善大城管格局体制机制;要建设一流的城管队伍,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为推进深圳城市管理在新起点上的大发展、大提升,布好局、起好步,为深圳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人居环境。这篇讲话拓展了城市管理新的视野,对促进深圳的城市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城管系统各单位要认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深入贯彻和落实。
以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为目标
全面推进深圳城市管理工作大发展大提升
——在市城管局纪律教育学习月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蒙敬杭
(2010年8月10日)
同志们:
根据市委的有关工作要求,今天召开一个干部职工大会,部署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刚才,周兴宋同志作了全面部署和动员讲话,讲得很好,我都赞同,大家回去后按计划抓好落实。
今天这个会,除了局机关的干部外,直属单位的班子成员、各区城管局的领导同志也来了。在特区建立30周年到来之际,开这么个规模的会议很有意义。借这个机会,我把自己对城管工作的一些感受、认识同大家交流一下,算是把我对城管工作今后的思路向大家交个底,目的就是要全面动员,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振奋精神,为推进深圳城市管理在新起点上的大发展、大提升,开好局、起好步。下面,我主要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城市管理的地位作用,增强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来城管局工作已经42天了。这一个多月里,我除了参加市里的会议和处理日常工作事务,就是到各单位搞调研,了解熟悉情况,工作上可以用“马不停蹄、只争朝夕”来概括,心情上可以用“感触良多,压力很大”来形容。这段时间,我同局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反复沟通和交换意见,同机关和直属单位的领导进行了一些接触和交谈,同一些区城管局包括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也进行了切磋,也利用开会、调研等机会同许多市领导进行了沟通接触。可以说,工作上逐步进入了角色,情况也大体有了把握,进而对深圳的城管工作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今天开这个会,就是想把自己这一个多月形成的一些思想思路向大家作一个交流,以达到统一认识、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推进工作的目的。
我觉得,城市管理是一项了不起的创造性工作。深圳用最短的时间创造了世界现代化工业化发展史上的奇迹,也创造了世界城市管理史上的奇迹。城市管理并不是“扫垃圾、种花草,赶得小贩满街跑”,它是现代管理与现代科枝相结合,与文化艺术相统一,与人文精神相融会,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综合性工作,很不容易、很不简单!城市管理是一项为民造福的工作。我们从上到下每天在为精心打扮这个城市日夜奔波,不辞劳苦,用自己的一身脏、一身累,换来了城市的干净、美丽、整洁,换来了市民对工作生活环境的满意与赞美,很有价值、很有意义!城市管理是一项默默奉献的工作。人们往往只看到高楼大厦的崛起,只看到市容环境的美丽与繁荣,但我们广大干部职工背后所付出的大量辛劳、汗水与心血,却鲜为人知。作为新任城管局长,我为大家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在不断深入了解城管工作的同时,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认识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增强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深圳城管事业推向新高度、新境界?在7月9日召开的全市城管局长联席会上,我对深圳城管的发展历史提出了一个“三段论”,即80年代到90年中期,属于铺摊子、打基础的阶段;90年代中期到现在,属于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阶段;从现在开始,进入了大发展、大提升的第三个阶段。由此,我提出了“四新”和“四最”的工作思路。“四新”,就是认清新形势、提振新精神、探索新思路、开创新局面;“四最”,就是要努力打造中国最干净的城市、最美丽的城市、最有序的城市和最高效的城管。这个思路一提出,很快引起了共鸣,形成了共识,大家反映很好。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立足“四新”、打造“四最”的决心与信心。同时,对做好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第一,城市管理是政府形象的重要象征。我们首先来明确一下,什么叫城市?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常被我们忽视。所谓城市,就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区。这个概念告诉我们两层意思:一是深圳是一个既没有农业,也没有农业人口的城市,表明深圳市政府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城市政府,在全国独一无二;二是从城市这个概念上讲,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城市管理。换言之,深圳市政府的管理也是城市管理。当然,这只是一个广义上的说法。但对于我们加深对城市的认识,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很重要。看一个城市政府的工作有没有作为,有没有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看城市市容环境变化的大小、快慢与好差。因为城市管理是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责,市容环境就像城市的脸面。这张脸是不是赏心悦目,是不是干净、美丽、有序,取决于城市管理部门这个政府的“大管家”在管家、治家上的能力水平。我们管得好,政府就有好名声;我们管不好,政府就要背骂名。因此,政府良好形象的树立,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城市管理的作用无可替代。如果把我们城市管理得让人产生“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效果,那么政府的形象自然就会有口皆碑。
第二,城市管理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内涵。无论国际还是国内,现代城市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环境的竞争,环境就是资本、环境就是名片、环境就是品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优异的城市环境,主要通过城市管理的手段来实现。哪个城市管理得好,哪里就环境好,人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哪里就发展快、变化大。深圳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一再证明,优美的城市环境,配套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是成为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的一个必要选择。深圳今后的发展进步,更离不开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也更需要我们城市管理工作者有超常的发展思路、智慧和办法。
第三,城市管理是市民家园意识的重要保障。深圳作为一个新兴移民城市,许多人来深圳都是匆匆过客,只是把这里当成一个“掏金”的驿站,并不当成自己的家来看待。很多人往往心浮气躁,不守规矩、不受约束,给城市管理制造了不少麻烦。如何提高其家园意识,使其热爱深圳、留恋深圳,工作生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是政府机关包括我们城管部门在内的应有之责。城市管理虽然改变不了人,但可以改变环境。而美好的环境却可以感染人、教化人、留住人,以至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因此,我们要在搞好宣传教育的同时,要努力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多解难事,让市民大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与实惠,真正把深圳当成自己的家。
我这三点认识未必全面,也未必准确。我这样讲,就是希望我们自己对城市管理要高看一眼,敬重三分,进而增强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对城市管理、对我们自己从事的工作有任何的轻视和懈怠。
二、以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为目标,努力打造中国最干净、最美丽、最有序的城市和最高效的城管
这“四最”目标,前三个是工作目标,后一个是保障目标。四个目标,四位一体,不可分割,其精髓是四个字:中国一流!就是要把深圳打造成中国一流的城市,把深圳城管打造成中国一流的城管。
我之所以打出这个旗帜,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凭空臆想,更不是为了出风头、争彩头,而是对城管工作的形势进行科学分析后确定下的决心和目标。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量:其一,市第五次党代会上,王荣书记提出了把深圳建设成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总目标任务。这既是对全市工作而言,也是对城市管理来说的。城管工作理当率先围绕“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来做文章。其二,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深圳城市管理已经走过了打基础、上台阶的阶段。现在是站在30年发展的新起点上,进入大发展、大提升的新阶段,必须要有新目标、新标杆,否则就难以有新突破、新发展。其三,随着特区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城管工作面临新挑战新机遇,必须有勇立潮头争创一流、舍我其谁的工作气魄与胆识。这三方面的因素,激励起我们打造“四最”的雄心壮志。
现在大家最关心和关注的是,这些目标离我们有多远,究竟能不能实现?实话说,到现在为止,我对实现这些目标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这就好比部队打仗,没有哪一场战役事先有百分之百的胜算才开战的,只要有六七成的胜算,就要定下百分之百打赢的决心,最后的胜利是通过艰苦卓绝的拼搏得来的。“四最”目标虽然有点高,但并非高不可攀。实现这些目标也不是一年半截之功,我们以今后5年的时间来推进,应该是完全可行的。避开主观因素不说,从客观上来分析,现实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
(一)如何看待打造中国最干净的城市。目前深圳环境卫生管理一直整体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创造了全国同行业的多项第一。不仅有完善的环卫管理体制,有全覆盖的清扫保洁机制,有国际先进的垃圾收运系统,有全国最高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4%),还有环卫作业市场化程度全国最高,市政道路清扫保洁市场化率达90%,垃圾清运市场化率达75%,垃圾处理市场化率达64%,别的大中城市还难以达到。整个环卫行业基本形成了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运营与管理。同时,环卫改革创新一直领先国内,获得过多项国家和省市科技奖,表明我们有高水平的环卫管理与技术骨干队伍。这都是打造中国最干净的城市的基础所在,优势所在。当然,目前环卫管理上的矛盾问题还不少,特别是关外四个区环境卫生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保洁标准不落实。另外,一些老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又遇到选址困难,这些都是我们要正视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分管的局领导、主管的业务部门,要进行详细分析,认真查找差距,确实找准薄弱环节,提出解决的办法措施。我相信,随着特区一体化的实施,存在的问题都会逐步得到解决,并得到强力推进。
(二)如何看待打造中国最美丽的城市。这个目标与实现的距离比较接近。深圳的园林绿化不仅在国内享有很高的美誉度,国外的评价也很高。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示范城市和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等荣誉。全市森林覆盖率为44.6%;绿化覆盖率为5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5%;建成区绿地率39.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6.2平方米,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而且城市公共绿地管养95%以上实现了市场化。同时,我们是全国公园最多的城市,已有各类公园653个,还在继续建设。另外,去年大部制改革又将林业管理职能划归我们,实现了园林与林业的统一管理,这给我们对园林绿化实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创造了条件,从而给城市绿化美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在全国绝无仅有。可以说,目前深圳城市的整体美丽程度在全国已算一流。差距在于,我们绿化美化的标准还不高,精细化还不够,特别是关外的差距较大。下一步具体如何改进,如何完善,如何提高,分管的局领导、业务部门要认真组织专门研究,拿出具体意见。
(三)如何看待打造中国最有序的城市。城市秩序包括交通秩序、市场秩序、治安秩序等多方面,我强调的是城管的本职——市容环境管理秩序。市容环境的有序管理难度最大,这个秩序好了,整个城市就不会显得那么乱。目前市容环境管理总体上是好的。在流动人口多、执法环境差、基础设施超负荷承载的情况下,保持了市容环境良好状态,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但离“最有序”这个目标差距还不小,特别是户外广告泛滥、乱张贴、乱摆卖、乱搭建等问题仍然很突出,在关外地区更为严重,成为影响实现最有序的城市的最大障碍。下来我们分管的局领导、主管业务部门,要着重进行调研,尤其是在综合执法上如何进行改革创新,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提交给市委市政府决策,不能停留在一般的研究上。深圳是全国最早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试点城市,经过多年改革实践,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在的关键,是要在执法体制改革上进行突破,进而强化执法手段,推进最有序城市目标的实现。
(四)如何看待打造中国最高效的城管。最高效的城管,是为实现最干净、最美丽、最有序的城市目标保驾护航的,有了工作的高效,推进工作目标落实的步伐就会加快。应该说,目前深圳城管工作也是非常高效的,因为大部制的管理体制本身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一个市城管局就相当于内地城市6个局的工作职能,而人员编制却还不及有的城市的一个局,虽然没有专门的调查数据,但远远低于其他城市的人员配备是不争的事实。与之相比较,我们无疑是高效的。但我们不能与传统的、落后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比。用国际先进的现代城市管理模式来衡量,我们无论从体制机制到工作方式方法,都还有很大的完善提升空间。市区城管局包括各单位,都要对这个问题进行认真总结和探讨。机关要在如何做到组织领导高效、协调指导高效、督促检查高效、服务保障高效上进行改革实践;基层单位要着重做好各项工作在执行落实上如何达到高效的文章,要大力减少工作流程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从上到下形成一个高效、顺畅、便捷的管理网络。
通过对上述四个方面工作的利弊分析,应该说打造“四最”是完全有信心的。我们下来还要形成一个指导全市的规范性文件,也就是说,什么样的标准是中国最干净、最美丽、最有序的城市,我们现在的差距有多大、如何推进,要有一个可以量化评估和落实的指标体系。有了这个东西就有说服力,工作落实起来也就有了依据。我刚才之所以强调分管局领导和业务部门要对口重点抓,就是为这个指标体系的形成打基础的。指标的确定要科学、规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既不能搞得太复杂,也不能过于简单,要操作性强,经得起检验。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参照《深圳市城市容貌标准》以及别的先进城市的做法,把这个规范性文件起草好,力争年底前印发各级执行。
三、以加快推进特区一体化为契机,进一步理顺完善大城管工作体制机制
特区一体化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圳的高度关怀与厚爱。抓住一体化机遇推进城管工作的快速发展,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通过这段时间的调研,我越来越迫切地感到,目前城市管理的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解决得不到位,城市管理就很难施展拳脚,不仅影响工作时效,而且严重影响和制约我们“四最”目标的实现。现在虽然已经确立了“大城管”格局,但大城管体制的效能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市与区之间,区与区之间,城管部门的编制体制不一样,工作标准不一样,管理范围不一样,经费投入不一样。在实施特区一体化的大环境下,这个问题应该理顺,也必须理顺。按照王荣书记的要求,特区一体化要做到:法规政策一体化,规划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城市管理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以此为依据,我们的初步设想是:
(一)理顺园林绿化管理体制,实现全市园林绿化标准化、统一化管理。由于历史上行政体制的分割,园林绿化呈现多头多极管理的状态。在管理机制上,市级直接管理的公共绿地已全部实行市场化,而区、街道、社区等部门管理的公共绿地则未能完全实行市场化,经费投入程度不一,造成绿化建设与管理水平差别很大。城市绿化是一个有机生态系统,迫切需要进行集约化的管理。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大部制改革的意见,积极推进对全市园林绿化统一管理,主要是达到“五个统一”,即统一管理规范、统一检查标准、统一经费安排、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更新改造。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大部制改革的相关规定要求,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做好公共绿地的接管工作。采取分步推进的办法,有序地对绿化管理事权进行接管。逐步将盐田、南山、宝安、龙岗区和光明、坪山新区管理的公共绿地设施移交市局,实现全市集中统一管理。同时,将市级现行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向全市推广,积极推进绿化管养的专业化和市场化,逐年提高关外地区绿化管养市场化率,按照年度考核结果对养护企业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完善对养护企业的考核监管体系。另外,要抓紧推进立法,争取《深圳市绿化条例》在年内出台。
(二)理顺路灯管理职能和事权,建立统一集中的城市照明管理体系。城市照明和景观照明专业性强,关联性大,需要集中管理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益。目前关外四个区的路灯分别隶属29个主管部门,人财物均独立,管理婆婆多,标准不统一,资源严重浪费。加上缺乏技术力量和资金投入,造成管理不到位、维修不及时、设施残旧、设备落后,路灯亮灯率、设备完好率均存在很大差距。要参照园林绿化管理的“五个统一”要求,逐步将南山、宝安、龙岗区和光明、坪山新区管理的照明设施由市局统一接管;同时,要实行“管养分离”,将维修养护作业逐步推向市场,形成企业负责具体作业,政府负责监管的管理模式。鉴于关外地区的照明设施比较落后,为尽快缩小差距,我们将实行政策倾斜,加大道路照明设施整治力度,广泛推广采用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材料,对市政道路、公路、高速公路的道路照明设施进行综合整治。切实解决“有路无灯”、“有灯不亮”,设施残旧、线路老化等问题。
对园林绿化与路灯的统一管理问题,我还要再多说一句。可能有的单位有异议,认为会不会是市局在争权利,有部门利益问题。我完全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们不存在同谁争权利,也不存在部门利益问题,我们要的是管理效果、管理水平。只要管得好,谁管都一样。但事实证明,现在这种管法弊大于利,不能再继续下去,这个现状必须改变。
(三)优化环卫管理机制,实现全市环境卫生管理标准统一。目前环卫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实行辖区责任制,这种体制比较切合深圳的实际。市级主要负责政策标准制定、检查督促,日常管理落实到区一级,具体作业推向企业。这种模式职责清晰,对离散性强的事项管理具有优势。但各区在规范清洁服务标准、机械化作业标准、落实清扫保洁经费标准上存在差异,特别是关外地区,清扫保洁外包单价过低,难以维持正常的连续性保洁,更难以做到全覆盖管理、精细化作业、机械化清扫、高标准冲洗,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环境卫生管理质量要求。特别是城中村、内街小巷、公路(高速公路)、铁路沿线等区域卫生状况差,成为制约特区一体化的主要因素。当前,要把实现环境卫生管理“同城同标准”放在首位。一是制定清扫保洁的全市性统一标准,对城市道路实行分级管理,实施连续性保洁,提升路面的洁净度。二是统一全市清扫保洁经费标准,严格执行2009年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完善环卫市场机制提升城市清洁水平的意见》,加大财政经费投入,落实清扫保洁经费。目前只有盐田、福田、罗湖区落实较好,其他区均存在较大差距。三是要提高关外地区机械化清扫标准。此外,要按照“鹏城市容环卫杯”竞赛标准进行考核,统一全市检查验收标准。同时,大力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完善市场监管和层级考评制度。
(四)积极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创新,强化城管执法力度。城管执法是维护市容秩序的必要手段,也是终极手段。但现行执法体制与执法模式,使城管陷入管与不管均遭人诟病的尴尬境地。其根源在于城管执法有别于公安执法,只对事不对人,对违反市容管理法规的人没有强制措施。除了劝导外,根本无法处罚,执法没有权威,市容管理法规形同虚设。而所谓的劝导,基本没有作用。结果是,放松执法即乱象丛生,严格执法即冲突四起。虽然我们要求公安配合城管执法,但流于形式,对付应付,没有依法规范,缺乏实际效果。要从根本上走出城管执法困局,必须有稳定的城管公安执法队伍。在这个问题上,内地一些城市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比如沈阳、长沙、济南、绵阳等,都设立了专门的城市管理治安支队或城市管理公安分局,实际效果很好。北京最近也在酝酿改革的大动作,准备由市公安局的治安总队来负责城管执法。深圳作为有国家“先行先试”特殊政策的城市,我们应该有条件做得更好一些,起码不应该落后。目前我局担负林业管理职能,是森林公安的行政领导部门。我们将以此为切入点,研究在园林与林业一体化、特区一体化体制下,如何延伸和拓展森林公安的执法范围,纳入城市管理执法职能的问题,以此强化城管执法手段。
四、积极建设一流的城管队伍,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工作目标任务明确后,最终落实要靠人。毛主席有句名言:“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有了一支思想过硬、作风过硬、业务过硬、纪律过硬的队伍,任何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城管是一支大队伍,全市除公安外,可能我们的人数最多。正式在编人员1400多人,临聘人员3000多人,还有数以万计的直接从事城管工作的工人。这些工人虽然是端企业的饭碗,但工作搞不好却是砸城管的牌子。可以说,我们这支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深圳城市管理的水平,影响城管形象和政府形象,必须把队伍建设管理作为根本问题来抓。
(一)要坚持以工作判断是非,在干中识别和选拔干部。以什么判断是非,是一个原则问题,反映出人的思想品德、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一个人如果没有是非,就会好坏不分,对错不分,黑白不分。一个领导如果没有是非,就会形成错误的工作导向,把风气搞坏,把人心搞散,把单位搞垮,把事业搞糟。现在这个问题在一些地方非常突出,一些人只讲实惠、不讲原则;只讲金钱、不讲道德;只讲利益、不讲责任。判断是非不是看工作,而是看关系、看背景、看个人利益,极大地伤害了那些以工作为重的干部群众的感情。我们决不能受这种坏风气的影响,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以工作判断是非。因为工作是第一位的责任,是立身之本,生存之道。评判一个人、一个单位,利于工作即为“是”,损害工作即为“非”。我同大家过去不熟悉也不了解,我看一个人、一个单位的优劣,就是用工作的好差来评判,不带任何私心杂念。即便以后熟悉了,这一点也不会改变。只要我们坚持以工作来判断是非,大家就会把心思用在工作上,就会形成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良好风气,拉关系、走后门的歪风邪气就不会有市场。
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实践证明,用准一个干部,就等于树立起一面旗帜,就会对干部职工起到积极的引导、示范和激励作用;而用错一个干部,就等于发出一个错误的信号,会挫伤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如何选准用好干部,关键就看一个“干”字。要坚持在“干”中来识别干部,选拔干部。好干部是干出来的,好党员是干出来的,好班子也是干出来的。以实干论英雄,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我欣赏那些素质高、作风正、能干成事的干部,不喜欢吹吹拍拍、干不了事、庸碌无为的干部。靠搞歪门邪道、投机取巧那一套,在我这里行不通。只要有能力有本事,就不必担心受委屈、被埋没。城管工作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要营造“让想干的人无顾虑、让能干的人有平台、让实干的人得重用”这样一种好的氛围,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对特别优秀的人才,我们要打破条条框框,大胆任用,不能让僵化的“规定”埋没人才,影响事业发展。
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一个人能力强,如果不想干,精神状态差,也不可能干好工作。城市管理与别的行业不一样,偷不得懒,做不了假。一天不干好,市容环境就会出问题,市民就会怨声载道。而且今天干好了不等于明天就好,每天循环往复,工作没有止境。干好一阵子不行,要经常干好,长期干好。所以,我们倡导以工作判断是非。怎么样看一个干部的工作,我认为主要看三点,一看事业心、责任感;二看工作标准、工作状态;三看工作业绩,看最终结果。我来城管的时间不长,一些同志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接受任务主动,经常加班熬夜,工作质量也比较高。像莲花山公园的杨义标,你随时去莲花山,他几乎都在。我们就是要倡导这样一种风气,逐步地把大家的心思精力都引导到扑下身子一心一意干工作上来。
(二)要坚持一流的工作标准,全面推进城市管理工作提速提质。我们“四最”的工作目标能不能实现,关联因素很多,但工作标准是决定的因素。工作标准的高度,决定发展的速度,也决定提升的幅度。深圳城市管理目前已经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线上,要在这个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必须确立一流的工作标准。没有一流的标准,就创不出一流的业绩。那么,什么是一流的工作标准?我的理解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只有被别人模仿,决不被别人超越。这就是一流标准,一流水平。要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现在的工作。有的同志感到,目前我们的工作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标准已经够高了,再高也高不到哪里去,似乎工作挑不出什么毛病。事实并非如此。今年初,王荣书记率队到京津沪考察,从城市管理上看,他们都在抓住各种机遇突飞猛进,比我们并不落后,有的方面甚至已经在超越我们。就连与我们相邻的广州、东莞等城市,也是一天一个样,变化之快令人吃惊。如果看不到这些,意识不到危机,我们不但保持不了优势,而且势必落后。必须在对照之中找差距,在学习之中促提升。
我们的工作标准不能只是同自己比,同过去比,也不能只是同国内先进城市比。过去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历史,现在是站在30年发展的新起点上,必须视野更高,目光更远,不仅要盯住中国一流,更要盯住世界一流。要以新加坡、香港这些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办法,从而激发起追赶超越他们的勇气。只有敢于同高手过招,才能不断提高;只有敢于向强手叫板,才能不断发展。
有了工作的高标准,还要有高效率。不讲效率的高标准,就等于是低标准。深圳过去因为有“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与效率,才有今天特区发展的辉煌成果。城市管理点多、线长、面广,工作千头万绪,都是看得见的硬任务。而我们人只有这么多,资源只有这么多,要完成繁重的任务靠什么?就是靠讲科学、讲质量、讲效率、讲创新,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推进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三)要坚持打造核心竞争力,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一个单位干部职工综合素质的强弱,是有没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一支综合素质高的队伍,必定是敢打硬仗、善于攻关的队伍,也必定会出成果、出人才。我们不仅要培养干部职工的事业心责任感,使大家想干、肯干,而且要培养真干、实干的本领,使大家能干、会干,有干好的能力和水平。
现代城市是一个由经济、社会、环境组成的大型复合系统。现代城市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既有动态管理,又有静态管理,涉及管理目标、管理标准、管理流程、管理方法、监控手段、效果评判、危机处理等多方面内容,对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而深圳作为经济密集、产业密集、基础设施密集、人口密集、环境密集,人流物流活跃的先锋城市,城市管理的难度比别的城市更大,对我们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就更高。目前深圳干部队伍中能干一般性工作的人不少,但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不多。一些单位的工作之所以总是上不了高档次高水平,说到底是没有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做支撑。有的人想干,但不会干,干不到点子上;有的人只会干事务性工作,满足于忙忙碌碌、跑跑颠颠,不能独挡一面;还有的人只会干一些简单的事,怕干难度大的事,结果能力老上不去,总是在低层次上循环。这都是综合素质不高的表现。各级领导、机关处室和下属单位,要把培养干部职工综合能力素质作为业务建设的首要任务。单位领导要带头精业务、强素质,打铁先要自身硬。过去有句话,叫“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强将手下才能无弱兵。要围绕打造核心竞争力抓队伍、抓管理、抓落实。否则,我们的工作就无法冒尖,无法突破难关障碍。
提高综合素质是一项长期工作,关键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各级各单位要把打造最干净、最美丽、最有序的城市作为提高综合素质的考题,要把抓好特区一体化工作作为城市管理的考场。机关处室之间、直属单位之间、各区城管局之间,都要互相比一比,看谁工作力度大、见效快、质量好、标准高。从整体工作而言,目前关内四个区要突出在做好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要管好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设施。不仅要抓好中心区、门户窗口地区,而且对建成区的所有小区、每个角落,都要体现高标准的管理水平。关外四个区要以“同标准同发展”为重点,坚持整治与营造相结合,在园林绿化、环境卫生、行政执法等主要工作上,要拿出大气魄、大手笔,展示我们高超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全面推进市容环境的大发展、大提升。
(四)要坚持廉洁从政干净干事,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廉洁是判断一个人干净干事的基本准则,也是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常言说,有公德乃大,无私品自高。有的人工作能力强,但由于不注重党性修养和职业操守,结果出问题犯错误,甚至违法犯罪,令人惋惜。说实话,城管局摊子大、队伍壮,但我不担心工作做不好,最担心的是怕队伍管不住、带不好,怕一些干部在廉洁上出问题。结果我来才一个多月,我们先后就有几个干部出了问题,很令人痛心。这也说明我的担心并非是多余的。
作为公职人员,我们务必廉洁从政,干净干事。当年,黄浦军校门口有幅对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旧军阀尚且有如此境界,作为共产党人我们应该有更高的觉悟,更高的品格,更好的作风,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经得起任何利诱的考验。如果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就将失去明天的幸福。一个干部成长起来很不容易,从大学毕业到经过千辛万苦考进公务员,再一步一步在职位上晋升,要达到处职干部起码要10年或更长时间。虽然说我们工作不是为了当官,但组织上培养一个干部同样要付出很大代价。因此,无论从党的事业还是从个人前途上着想,我们都应该十分地珍惜自己的工作,不应该有丝毫的闪失。再说,目前深圳公务员的工资待遇本来就比较高,生活条件都比较好,这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特区的发展,我们要感恩、要知足、要报答,不能再有任何贪念。这既是党性修养和职业操守的要求,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当然,作为单位领导和组织上来说,我们要关心干部,爱护干部,保护干部,尽量不让干部出问题,大家朝夕相处,在一起工作不容易。当干部出了问题时,要尽最大能力做工作,采取补救和挽救措施,但有些事不是我们自己能够把握得住、左右得了的,个人感情终究代替不了党纪国法。说到底,对干部的保护最终还是要靠干部自己,你规规矩矩、本本分分,就不会出事,也出不了大事。我们平时对干部要求严,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和保护,等到出了问题就为时已晚。而一个干部出问题,毁的不仅是他个人的前程,还毁了一个家庭,殃及他的后代,损害单位形象。所以,干净干事是共产党人、国家公职人员最起码的党性要求和职业道德,是党员干部的生死线,是干事创业的基本前提条件。我们要想事、干事,但要不出事。大家要切记,权力是把双刃剑,决不可滥用。我们手中的权力不论大小,都是用来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事的,不是个人谋私利的工具。务必自律、自警、自醒,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在搞好自律的同时,组织上要搞好他律。要加强宣传教育,要严格规章制度,靠制度管人。不但要管好“八小时”以内,也要管住“八小时”之外,切实杜绝各种问题的发生。
同志们,今天的讲话是我到城管工作以来的一个基本思考,不一定成熟和全面。总的希望是,通过我们这一届任期的努力,实现深圳城管的大发展、大提升,为深圳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人居环境。我们的任务是繁重的、艰巨的,但工作是光荣的、崇高的。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下一心,努力拼搏,为打造中国最干净的城市、中国最美丽的城市、中国最有序的城市和中国最高效的城管而同心同德努力奋斗。
第二篇:“两型社区”为重点全面深入推进城市社区建设
“两型社区”为重点全面深入推进城市
社区建设
11月26日,市委、市政府在市委会议中心召开武汉市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总结前一阶段城市社区建设工作,表彰社区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分析形势,部署推进下一阶段以“两型社区”建设为主题的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由市委胡曙光副书记主持,市委常委、副市长胡绪鹍作工作报告,市委副书记涂勇宣读表彰决定,市长阮成发作重要讲话。出席会议的市领导还有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卢国祥、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彭丽敏、市人大副主任郑永新、市政协副主席李传德。市委办公厅、市社区办、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各区主要负责人、分管区长、民政局长,各中心城区所有街道和远城区区政府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主任、部分社区居委会代表以及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共50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在雄壮的军乐声中开幕。市委常委、副市长胡绪鹍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作工作报告。报告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充分总结,他指出:近几年来,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服务”等问题,全面实施“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扎扎实实推进“四到社区”,社区建设从创建达标向连片提档升级不断深化,社区整体面貌有了明显改善,500多万社区居民普遍受益。几年来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那就是: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必须始终坚持统筹规划,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项建设目标;必须始终坚持体制和机制创新,形成推进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必须始终坚持居民自治,充分调动居民群众和广大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
他强调:推进下一步城市社区建设工作要以党的xx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务“两型社会”建设大局,按照政府依法行政和社区依法自治相结合的基本要求,针对当前社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社区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优化社区生态环境,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在“两型社会”建设上发挥基础支撑作用。
阮成发市长在讲话中对全市社区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行了全面分析,对深化城市社区建设需要把握的原则和主要工作重点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加大投入、加强队伍建设等工作也进行了全面部署。
他强调,全市上下要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社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指出:经过几年来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的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要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越来越注重人居环境、生活保障、医疗卫生、休闲娱乐、社会治安等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社区的基础设施、服务功能、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在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加快各项经济建设步伐和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冲击的新形势下,更需要全市上下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社区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行动起来,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坚持不懈地把这项事关民生、事关城市形象、事关武汉长远发展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他要求,要进一步明确新时期社区建设工作的基本原则,强调: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着眼于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不断丰富社区建设内涵,拓展社区服务功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努力建设温馨家园、安全港湾、宜居社区。二是坚持依法自治、提升功能。社区是一级群众自治组织,不是政府的一个层级。社区的工作不能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来开展,必须始终坚持“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自治相结合”,努力形成政府行政功能与社区自治功能互补、政府行政行为与社区自治行为互动、政府的各项号召与社区的自治工作互联的生动局面。三是坚持以区为主、属地管理。社区建设是城区工作的永恒主题,推进社区建设,区级政府责无旁贷。从法律上讲,《居委会组织法》有明确规定。从实际工作看,社区类型各不相同,社区内的居民群体千差万别,居民群众的需求也不可能千篇一律,区级政府这个层面有着与社区联系更为紧密的优势,应该而且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四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政府在推进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负有主导责任,但政府的职能又是有边界的,不能大包大揽。单纯依靠政府部门的强力推进,容易形成社区工作行政化,形成社区组织对政府的依赖性。政府部门在社区建设中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充分调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进社区建设。
阮市长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社区建设工作总的要求是:要突出“两型社区”建设的主题,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社区基础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优化社区发展环境,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一是要着眼于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按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建设标准,着重抓好社区生态和环保设施建设。已建成的社区办公、服务、文体活动等场所,要及时移交社区管理使用。XX年,投入3100万元,继续推进100个社区连片提档升级,完成300个社区服务站建设。二是全面推行社区物业服务。针对老城区社区物业服务存在大量空白点,物业服务明显滞后这一实际情况,尽快出台推进社区物业服务的管理办法。按照“中心城区社区物业服务全覆盖”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居民自治的社区物业服务运行机制。三是切实改善社区工作条件,充分发挥社区功能。从今年起,要用3年时间,在中心城区社区按标准全部建立社区服务站,切实解决“无地方办事”的问题。从明年1月起,增加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和社区工作经费,切实解决“无钱干事”的问题,确保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创新社区工作管理体制。要结合我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目标,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市、区责任分工,健全完善“党政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社区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社区建设工作有序运转。
最后,阮市长还向广大社区干部提三点殷切希望:一是希望社区工作者提高能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过硬的本领赢得广大居民群众的信任,争做社区工作多面手。二是要转变作风,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真正做到用心服务、真心服务、贴心服务。三是希望大家牢固树立奉献意识,爱岗敬业,勇当社区建设铺路石,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服务社区居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工作中寻求快乐,在奉献中升华人生,以自己优异的本职工作,为社区添砖加瓦,向社区群众交一份满意答卷。
第三篇:我市以创食安城市为抓手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我市以创食安城市为抓手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近两年来,我市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把社会认可、群众满意作为衡量食品安全工作的最终标尺,强化措施、着力整治,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今年以来,市食品安全办公室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问计于民征求意见活动,17万人积极参加。根据群众意见,以问题为导向,补齐食品安全短板,全力保障餐桌上的安全。
一、强化菜篮子工程,解决源头安全问题。
提升改造农贸市场,改善食品经营条件。**州市引导社会资金4亿多元建成了华东城农产品批发市场,从源头上规范把控食品市场准入。中心城区提升改造、新建标准化农贸市场达51个。市财政投入200万元,强化中心城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建设。
实施放心肉品工程,开展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建设,落实畜禽屠宰监管责任,推动建成牛屠宰线1条、羊屠宰线3条、家禽屠宰线1条,逐步规范牛羊、家禽屠宰。特别是章贡区狠抓活禽交易“脏乱差”整治,今年8月起在人口密集区率先实现“活禽定点宰杀、白条禽上市”。今年以来,全市开展打击私屠滥宰专项行动87次,捣毁窝点44个,立案查处22件,其中移送涉罪案件6件。
二、以群众关注为焦点,强化食品抽检工作
食品安全抽检,是发现和整治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手段。我市着力提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筹措4000万元资金新建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食品检验量由1900批次/年提升至1万批次/年。通过不断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我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成为**粤闽湘四省边际地区基础设施最好、检验项目资质最多、综合能力最强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
针对食品安全抽检样本量只有每千人1.6份的现状,市县财政加大投入,2017年起市县两级财政安排近4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完成3.92万份食品检验(不含快速检验)任务,达到了每千人4份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2019年安排食品抽检量4.25万批次,达到每千人4.3批次标准,同比增长8%。同时,食品安全检验经费市财政投入也保持稳定增长。2017年投入890万元,2018年投入1278万元,2019年投入1486万元。
针对大众关注的婴幼儿、中小学生、老年人食品,以及节日食品、网络食品、突发性问题食品等,加大抽检量和抽检力度。截至9月,全市共完成食品抽样19529批次。
三、以信息公开为桥梁,提高食品安全透明度
我市坚持常态化曝光不合格食品,做到监督抽检信息100%全面公开、100%核查处置到位。推动“洁厨亮灶”建设,食品生产经营者主动“亮晒”后厨,目前全市有1万余家餐饮单位实施“洁厨亮灶”,其中189家获评市级示范单位,72家获评省级示范单位,总数居全省首位;建成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区19条;开展“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15家超市通过市级验收。
为了让群众更多地参与食品安全治理,今年以来,我市共组织了460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记者和市民等走进企业、走进车间,与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管部门共同交流探讨食品安全。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市农产品检验实验室、市质量检验监督所等检验机构打开大门,邀请社会公众走进实验室,参观、体验、感知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我市还开展了网络订餐E安全行动,邀请群众在外卖平台订餐,然后执法人员对所订餐食进行快速检测,综合评判外卖食品安全。
第三方调查显示,**州市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活动三年来,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稳定在85%以上,**州市连续三年在全省食品安全考核中排名第一。
第四篇:以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动力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动力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
建设。”中央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写进“十一五”规划建议,从战略的高度,描绘出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宏伟蓝图。这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决策,必将对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小康社会步伐产生极大地推进作用。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首先消除贫困。消除贫困的关键在于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重点在于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因此,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强调要“因地制宜地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一个村、一个村地解决问题,不断加快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条件。
一、以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动力,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脱贫保证
在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不解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无从谈起。因此,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把“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列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贫困人口由2.5亿人下降到去年的2610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由30.7下降到3.8,成为世界减贫的楷模。我县实施扶贫开发特别是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始终以扶贫开发作为统揽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全局,突出狠抓了以整村推进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累计新修、复修乡村公路3000多公里,新增通路自然村1050个;新修库、堰、渠、窖等水利设施15382处,新增灌溉面积17万亩;新建“三位一体”、“四位一体”生态家园8200多户;新增砖木砖混结构农房5254户,实施安居工程12012户46.7万平方米;改造学校危房49921平方米;新建村级图书室57个;183个村建设了村级卫生室;有线和无线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5,人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以茶叶、肚倍、烟叶、山野菜、冬枣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48.5万亩,比2000年净增37.64万亩,特色产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比重达到61.5,在农民现金收入中的份额达到34。到2004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89元,比2000年净增457元。全县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16.03万人减少到去年的14.16万人,减幅达11.67,其中绝对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7.75万人减少到6.96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8.28万人减少到7.2万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不仅使已经实施的47个省定重点贫困村和21个省、市对口帮扶村基本实现脱贫,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整体扶贫开发、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是以贫困村为单元,统一规划,综合建设,分批实施,始终贯穿了扶贫对象的瞄准式和扶贫项目的进村入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规划的村,贫困发生率明显下降,农村人均纯收入显著提高。
(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效途径
整村推进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方式的创新。其主要特点是瞄准式、参与式和开发式。所谓“瞄准式、参与式和开发式”就是瞄准贫困等弱势群体,广泛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必要扶持下,带动和促进贫困群众增强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使贫困村整村实现综合性发展,最终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目标。“整村推进”建设涉及10项指标,其主要内容不仅包括生产生活、产业发展,还包括社会事业、民主政治、基层组织等方面,有一套完整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状况,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而且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条件。实践证明,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不仅有利于瞄准贫困人口,有利于扶贫资金进村入户、提高使用效益,有利于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贫困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能够将扶贫开发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内容与建设方式完善、建设手段与建设机制的对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措施和有效途径。
二、以整体规划为基础,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方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在建设,规划是基础。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统筹协调、整体规划。其基本设想是
第五篇:以迎世博600天行动为契机扎实推进城市网络化管理工作[推荐]
以迎世博600天行动为契机
扎实推进城市网络化管理工作
杨浦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庄少勤
(2009年4月29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迎世博600天行动给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带来一次再提升、再跨越、再突破的难得机遇。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办公室等市相关委办局的支持和帮助下,杨浦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迎世博城市管理工作为契机,全力以赴、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城市网络化管理工作。
杨浦区迎世博城市管理工作按照“三个一批”的要求,即“解决一批顽症、打造一批亮点、完善一批机制”,着重解决市民群众反映集中、感受深切的城市管理突出问题,开展“1339、1299”工程,“1399”为五角场市级副中心,大连路总部经济研发集聚区、长海路历史风貌保护区、黄兴公园体育休闲商务区等1+3重点区域,以及内环、中环、沿江3条环路和进出杨浦的9条交通干道,“1299”为全区12个街道镇打造“一街一景”特色景观道路、集中开展占路设摊、违法建筑、道路扬尘等9大城市管理顽症治理以及车站、医院、学校等9类公共区域周边环境整治,共涉及具体项目30大项,80小项。预计09年完成任务总
量的90%以上,全部纳入区城市网络化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在迎世博第二个一百天自我测评中,对全区梳理城市管理突出问题976个(项),整改率上升7个百分点,解决率上升18个百分点。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全面推进迎世博城市网络化管理工作各项任务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迎世博城市管理工作。区委八届七次全会上安杰书记明确要求:攻克城市顽症,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区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暂行意见》,并组织成立了区城市管理委员会,明确深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城市管理新机制。区城市网络化管理中心按照与迎世博城市管理一体化衔接的要求,全面推进了12个街道(镇)社区网络化管理分中心和第三期城市管理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并结合赴北京等城市学习考察数字化城市管理成功经验,制定了《城市网络化绩效考核机制》、《街道镇社区网络化管理实施意见》等12项制度文件,有效构筑了迎世博城市管理的发现监督和考核评估体系。
二、聚焦重点、形成合力,提升迎世博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工作效能
城市网格化管理按照块里整合资源、条理重心下移的思路,一方面充分发挥街道镇(块)的综合协调作用,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将市容管理所/房产办事处/城管分队等城市管理资源
按照网格向基层倾斜,在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地区试行“城市管理综合养护”新机制。另一方面职能部门(条)在管理重心上进一步下移,根据街道(镇)不同情况,做好城市管理分类处置指导性意见,加大行业指导工作力度。在此基础上,区网格中心针对迎世博“1339、1299”任务和杨浦区域特点,分40类(项目)制定一图一表,按图表每周分专题组织专项督察,定期对街道(镇)以及各职能部门的整改率、解决率等5个指标进行排序,并在全区进行一周通报、每月讲评、按季考核,目前已发布测评报告18份,召开考核通报会3次,极大激励了街道(镇)和职能部门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条块联动的良好效果。
三、立足源头、服务群众,夯实迎世博城市网络化管理的工作基础
市民群众的参与和配合是我区迎世博城市管理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为此,区网络化管理中心在原有“962151”杨浦城市管理服务热线受理范围基础上,增设迎世博城市管理的监督服务内容,着力使其成为倾听群众呼声,方便市民解决“急、难、愁”问题的首选途径。同时,区网格中心每日收集各级新闻媒体的信息,每周发布《杨浦区迎世博城市管理情况》,充分发挥媒体、社会监督作用。我们还定期召开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事业单位、社区代表以及市民参加的沟通会,并结合每月“三个5”行动和“清洁杨浦”专项整治活动,把“962151”城市管理服务热线向企业、社区、家庭延伸宣传,争取最大范围市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有效探索了社会资源与城市管理的新途径。
在迎世博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中,我们也认识到一些不足,如占路设摊、违法建筑等顽症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治,长效管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条块联动、属地管理的绩效还有待提高,单位和市民参与迎世博城市管理工作还不够。下一步,我们将着重从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机制再探索。把网格化管理作为迎世博城市管理管理工作评估考核的主要手段,按照堵疏结合、源头处置、属地管理的原则,进一步探索解决顽症和长效管理的新机制。
二是技术再加强。在网格化管理平台上进一步完善专项调查信息库,将街面视频监控体系与社区网格化信息平台对接,开发媒体信息捕获软件,采集各类媒体对杨浦区城市管理问题的报道并及时处置。
三是网格再延伸。组织专家直接参与迎世博城市管理景观方案评审,并作为决策和评估依据,由志愿者组成杨浦市民巡防团开展巡视活动,对发现不足实施挂牌督办。举办市民城市管理论坛,听取市民百姓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改进意见。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市城市数字化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向兄弟区县学习,进一步发挥城市网格化管理的重要作用,振奋精神、继续努力,为成功举办2010上海世博会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