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山县城乡救助管理局2010上半年工作总结
英山县城乡救助管理局2010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以来,我们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省厅、市局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保基本、促规范、强能力”的要求,以创建“阳光诚信低保服务窗口”和“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窗口”为依托,以党组织“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为契机,认真谋划,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的各项工作,切实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权益,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一、城乡低保工作
1、城乡低保专项清理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为打造“阳光诚信低保”,按照市局《黄冈市城乡低保专项清理监察行动实施方案》(黄民文[2010]25号)要求,我们在全县范围内认真开展了城乡低保专项清理工作。
(1)广泛进行了宣传发动。起草了《关于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英民政字[2010]5号),并在县城交通要道、繁华地段等显眼位置张贴了《关于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清理工作的通告》500份,广泛宣传了政策,充分发动了群众。
(2)城乡低保专项清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共核实并取消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153户171人,其中接受群众举报57户,经查核实取消的不符合条件低保对象35户。取消不符合政策的集体救助对象387户,另有3户11人主动退保。
2、起草了《英山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核定试行办
(3)协助局党组成功召开了农村低保工作会议。按照局领导的部署,我们认真进行了筹备,协助局党组于今年6月4日成功召开了“全县农村低保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全县农村低保扩面工作。
5、城市低保新增对象入户核查工作全面铺开。2010年6月21日起,我局组织了5个调查小组,分赴5个社区,对今年各社区新增的378户城市低保申请对象进行了入户核查。目前已完成320户申请对象的核查工作。
6、城乡低保日常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截止第二季度,全县共有在册农村低保对象19767人,月发放低保金128.5万元;镇低保对象2992户7142人,月发放低保金81.6万元。低保金的发放和低保对象的日常管理工作都在有序进行。
二、大病医疗救助工作
1、大病医疗救助救制度进一步完善。
按照省厅“全面推行医疗救助‘网上审批、事中救助’ 及时结算便民工程”的要求,我局认真调研,结合我县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工作实际,起草了《英山县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细则》草案提交局党组,争取了民政局于今年4月15日会同县财政局、卫生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印发了《英山县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细则》(英民政字[2010]9号),进一步完善了大病医疗救助救制度。
2、大病医疗救助救“及时结算便民工程”全面实施。按照《英山县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细则》的规定,动。召开了支部学习贯彻省委2010[7]号文件精神会议,并复印省委2010[7]号文件人手一份,认真开展了学习活动,全体党员都做了详细的学习笔记,写了至少一篇学习心得体会,并进行了互相交流。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和入户核查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工作还需进一步细化。二是事中医疗救助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努力实现规范、快捷、便民。三是党组织建设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狠抓落实。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改进。
六、下半年工作打算
1、继续做好城市低保新增对象的入户核查工作。
2、做好农村低保扩面核查审批工作。
3、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工作,规范完善低保对象网上信息数据库,确保准确无误。
4、完善城乡大病医疗事中救助机制,进一步强化管理、规范流程、提高效率,使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
5、继续加强党组织建设工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省委2010[7]号文件精神。
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三日
第二篇: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总结
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总结
2010年,我县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实施社会医疗救助,进一步完善有关规章制度,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切实履行了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根本宗旨,为稳定社会、建设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基本情况
2010年,我县医疗救助累计救助39221人,其中城市1636人,农村37585人;共支出医疗救助资金492.19万元,其中城市29.89万元,农村462.3万元。资助1386名城镇参保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资助32957名农村参保人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二、主要做法
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切实帮助城乡困难群众缓解就医困难和因病影响基本生活的问题,使广大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扩大医疗救助对象范围。将农村五保、城乡低保对象、享受生活定补的60年代精简老职工、重点优抚对象、特困职工等五类对象全部纳入救助范围。
二是严格审批程序。由救助对象家庭户主向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居民身份证、低保证或五保供养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办公室报销的相关医疗收费收据、必要的病历资料,经村(居)委会进行调查和初审,填写《**县城乡医疗救助审批表》,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符合条件的,报县民政局审批。
三是完善医疗救助系统。为了简化程序,方便群众,构建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平台,完成医疗救助对象信息库采集工作,建立医疗救助对象信息库,实现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受益人口达4万多人。
四是资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农村五保户和城乡低保对象缴纳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合率达到100%。
五是医疗救助资金专户社会化发放。财政部门设立医疗救助专户,实行专项调拨、封闭运行。县民政局将审批核定后的医疗救助对象名单和医疗救助金额报送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按照民政部门提供的救助对象名单和救助金额,及时将资金从财政专户拨至相关金融网点,存入救助对象的存单,实行社会化发放。
三、下步打算
2010年,我县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医疗救助资金不够充足,医疗救助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扩大及医疗救助比例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救助资金投入,进一步扩大医疗救助范围,适当调整医疗救助报销比例,形成更为有效施救的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体系。
第三篇:城乡救助工作制度
甘肃省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监督制度
为及时了解掌握城乡社会救助工作进展情况,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解决纠正存在的问题,促进社会救助政策的全面落实,特制定本制度。
一、督查原则
(一)突出重点的原则。以全面落实城乡社会救助政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救助政策落实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和突出问题为重点,确定督查事项,确保社会救助工作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客观公正的原则。以政策法规为准绳,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客观公正地处理和纠正问题。
(三)注重实效的原则。把注重实效贯穿督查工作始终,及时研究解决问题,跟踪问效,确保督查事项落到实处。
二、督查的主要内容
(一)救助政策落实情况
1、各项社会救助政策是否按上级要求及时贯彻落实;
2、是否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当地的救助政策规范性文件;
3、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否健全和完善;
4、救助对象生活补助资金和物价补贴是否严格按照标准足额落实到人;
5、有无侵犯救助对象合法权益、不作为和违规做法。
(二)救助程序执行情况
1、是否严格按照申请受理、评议、审核、公示、审批程序确定救助对象,有无优亲厚友、违规操作等问题;
2、是否实行分类施保、差额补助、动态管理;
3、是否做到救助政策、救助对象、救助标准、救助数额公开,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4、救助工作档案是否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是否规范。
(三)救助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1、救助资金是否按要求配套列支;
2、救助资金是否按照有关政策和财务规定使用管理,专款专用;
3、救助资金有无挪用、截留、挤占等问题。
(四)救助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情况
1、社会福利设施、农村敬老院建设等项目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
2、项目资金配套、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是否按要求执行;
3、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管理是否专款专用、安全运行。
(五)其他
社会救助工作中需要督查的其它内容。
三、督查程序
(一)制定督查工作计划、具体方案;
(二)下发督查通知;
(三)抽调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组,对督查人员进行政策业务培训,明确任务要求,做好准备工作;
(四)按照督查方案进行督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对突出问题,进行跟踪复查;对发现的典型经验,及时总结推广。
四、督查方法与方式
督查组通过召开座谈会议、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察看,入户核查、访问群众等方法进行督查。
(一)定期督查
根据工作安排,对社会救助工作进行定期督查。定期督查原则上全年不少于2次。
(二)不定期督查
结合当地实际,特别是对临时性、突发性以及阶段性重点工作,采取不定期督查的方式,随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
(三)专项督查
对本级党委、政府和上级明确要求重点关注的工作,以及领导批示和社会、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督查。
(四)联合督查
由民政部门或建议由本级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组成联合工作组进行督查。
(五)随机督查
不下发督查通知、不明确督查范围、不安排基层人员陪同,由督查组随机选定时间、地点直接进行督查。
五、反馈总结
(一)督查组要如实向被督查地政府领导和部门领导反馈督查情况,相互交换意见,工商工作措施。对存在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
(二)督查组要及时整理汇总督查情况,对被督查地的工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形成有情况、有问题、有分析、有建议的督查报告。
(三)督查组要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向本级政府风管领导、民政部门主要领导和办公会议汇报督查工作,提出工作建议和措施。
(四)在本行政区域内,对督查情况进行通报。
本制度由各级民政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甘肃省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公示制度
为了进一步增强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透明度,扩大社会参与度,提高社会满意度,提升救助工作的水平、公正,促进全省城乡社会救助工作规范运行、健康发展,根据省政府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本公示制度。
一、公示内容
(一)阶段性公示内容、1、户主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收入;
2、家庭地址或现住址(家庭地址和现住址不相同的要注明,住址详细到门牌号);
3、家庭成员(公示每个家庭成员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收入);
4、救助原因;
5、拟救助和已救助标准、款物;
6、救助时限;
7、调查核实人员姓名;
8、公示机构;
9、街道、社区居委会经办机构监督举报电话。
阶段性公示是拟救助内容进行不少于7天的公示。
(二)长期公布内容
1、城乡社会救助政策公布内容:
①救助政策;
②救助范围;
③救助标准及款物; ④救助时限; ⑤救助工作程序;
⑥救助政策调整变化后的补充说明; ⑦其他方面需要群众知道的救助事项。
2、工作人员基本信息公布内容:
街道、社区城乡社会救助机构要将工作人员信息资料进行公布,方便群众办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内容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务、业务范围、联系电话等。
3、社会救助民主评议机构组成人员基本信息公布内容: 街道、社区城乡社会救助机构要将社会救助民主评议机构组成人员基本信息资料进行公布,方便群众联系,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内容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曾经担任过的职务或现任、联系电话等。
二、公示形式
街道、社区城乡社会救助管理机构要求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和管理职务权限,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和手段,对拟纳入救助和审批的救助对象及时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一)街道(乡镇)公示
公示栏公示。对已申报和审批的救助对象,要在公示栏中及时进行公示。
(二)社区居委会公示
公示栏公示。对拟审报和已审批的救助对象,要在公示栏中及时进行公示。
三、公示要求
(一)统一制作固定公示栏。街道、社区统一制作固定公示栏,统一冠名。公示栏要具备防风防雨、长期使用的功效。公示栏应设在显眼的位置,保障人数多的可以设置在居民小区,以方便群众长期查看、监督。
(二)坚持“三榜”公示制度。社会救助对象的申报审批过程实行“三榜”公示制度,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即第一次公示社区居委会调查评议后的情况,第二次公示街道审核后的情况,第三次公示民政门审批情况。并将公示后的享受救助人员名单,以照片和文字形式进行存档,以备检查。
(三)建立完善复议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对张榜公示结果提出异议。各级救助管理经办机构要建立完善复议制度,认真听取和收集群众意见,并按照管理和服务权限进一步调查核实,对反映情况属实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
(四)加强领导,确保各项公示制度落到实处。民政部门要将公示制度作为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加强指导和领导,严格按照公示期限进行全面公示,在一个公示期限内要保留公示内容,接受各级和社会以及群众监督,确保各项公示制度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和运行水平。对于该公示而未公示的、未出具社区代表签字的公示证明和公示图片资料的,民政部门不予审批。对公示内容真实与否,民政部门等相关单位应定期检查、随时抽查。对公示过程中出现欺上瞒下、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等你情况,一经查实,责令限期整改,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篇:城乡医疗救助
城乡医疗救助
医疗救助对象:具有我市户口的以下人员:
(一)农村五保对象;
(二)城乡低保对象;
(三)百岁老人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众。
医疗救助内容以及申请程序:实施资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临时医疗救助“四位一体”的救助模式。
一、资助参合参保
1、资助农村五保对象和农村低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资助城市低保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二、门诊医疗救助
1、日常门诊救助。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低保对象中丧失劳动能力的重残人员和75周岁以上城乡低保老人,每年救助200元。
2、特殊慢性病门诊救助。患有慢性肝炎、糖尿病(II级或II级以上)、高血压(II级或II级以上)、肺心病、精神病、癫痫病、类风湿关节炎等规定病种的农村五保对象和城乡低保对象,每年救助500元。
日常门诊和慢性病门诊救助由市社会救助局核发《医疗救助卡》,用于在指定医院在限定金额内免费看病或购药。
3、特大疾病门诊救助。对患有恶性肿瘤、尿毒病、肝硬化伴腹水、红斑狼疮、白血病等特大疾病,因经济困难和治疗效果等因素影响,没有住院治疗的城乡低保对象,每年救助2000元。
门诊救助申请审批程序:由对象按照救助类型提出申请,提供身份证、户口本、低保证、市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书等资料到户口所在村(居)委会、乡镇办或低保委托管理单位按进行申报。(一名对象只能享受一种门诊救助,不得重复)
三、住院医疗救助
对因患病需要住院治疗的农村五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城市低保对象进行救助。
住院医疗救助标准:参合参保的五保户、城乡低保对象住院,在获得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偿,定点医疗机构费用减免后的自付费用,按照救助比例予以求助。具体救助比例为:①集中供养五保对象:乡镇医院和本市县级医院100%,县以上及外县市医院80%;②分散供养五保对象:乡镇医院和本市县级医院80%,县以上及外县市医院50%;③农村低保对象:乡镇医院30%,县级医院或县以上及外县市医院20%;④城市三无对象(即城市低保一类对象):本市乡镇医院、县级医院或县市级以上医院50%;⑤城市低保对象:本市乡镇医院、县级医院或县市级以上医院
20%。未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城市低保对象按住院总费用的20%予以救助。(住院救助以出院结算日期按结算,截止日期为每年的12月31日)
医疗救助内累计救助金额最高不超过5000元。
四、临时医疗救助
农村五保对象、城乡低保对象以外的其他低收入家庭成员,因患恶性肿瘤等特大疾病或因住院治疗经新农村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偿后,自付费用仍在10000元以上,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给予1500元的临时医疗救助(一年限救助一次)。
临时医疗救助申请审批程序:由个人提出申请,提供相关资料,经村(居)委会调查、评审、公示,乡镇办初审后报市社会救助局审批。
属低保委托管理单位的对象由低保委托管理单位申报。
非义务教育助学救助
救助对象:在高中学习阶段或考入全日制本科大学的五保对象(孤儿)、城乡低保家庭子女。
申报审批程序:本人向户口所在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①申请报告;②低保证、五保证;③户口本及身份证复印件;④村委会或居委会调查证明、学
校证明;⑤其他需提供的证明),村(居)委会调查核实后报乡镇办初审,乡镇办调查核实后,报市社会救助局审批。
属于低保委托管理单位的由委托管理单位申报审核。申请注意事项
1、考入高中的第一个学期,只需要提供学费收据复印件和录取通知书复印件,不需要提供学校证明或鉴定;
2、考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只需要提供高考成绩单、录取通知书复印件,不需要提供学校证明或鉴定及学费收据;
3、所有资料一式两份(乡镇办、低保委托管理单位留存一份,社会救助局留存一份);
4、助学救助资料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申报时间:上半年3-4月份,下半年8-10月份。
城市低保
保障对象:持有我市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其共同生活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我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家庭(目前我市执行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为210元/月),可以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申请审批程序:户主向户口所在居委会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1、申请书;
2、户主姓名、户口薄;
3、家庭成员身份证、户口簿;
4、家庭成员收入证明;
5、其他按规定
需提供的证明),居委会进行调查、组织评审小组评审并进行第一榜公示,无异议的报乡、镇、办民政室审核,乡、镇、办调查审批后,将审核结果返回居委会进行第二榜公示,并报市社会救助局审批,市社会救助局通知调查核实作出审批决定,并将审批结果在居委会进行第三榜公示,无异议的纳入低保范围,并发给《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
家庭成员有在低保委托管理单位的(娄底市属以上企业),到低保委托管理单位办理申请手续。
日常动态管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各村(居)委会和城市低保委托管理单位应及时掌握低保对象的家庭成员、家庭收入变化情况和户籍变更情况,及时办理停发、取消、核减保障人口、减发保障金或恢复、增加保障人口、增加保障金的手续。低保对象应根据保障类别的不同,按规定定期接受调查和审核。
基本救助政策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框架
基础救助专项救助补充救助
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五保供养灾害救助住房救助医疗救助助学救助就业救助司法救助科技救助 临时救助社会互助
对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我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实施生活救助
对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我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实施生活救助
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进行救助
对因自然灾害导致生活困难的对象进行救助,并积极组织和帮助受灾地区开展生产自救
对城乡特困无房户和灾民倒房户进行救助
对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和其他困难群体实施资助参合参保、门诊、住院、临时等医疗救助
对城乡低保户、五保户等特困家庭中的在校学生实施救助 对城乡低保户中有劳动潜勇的对象实施免费就业培训和就业推荐,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对城乡低保户、五保户以及困特殊原因造成成活困难的家庭中需要维护自身权益者实施法律援助
对特困对象无偿提供科技培训、科技服务,增强致富能力 对因各种原因造成临时困难的对象以及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救助
积极宣传发动社会各界互帮互助
第五篇:××年救助管理站工作总结
××年救助管理站工作总结
××年救助管理站工作总结2007-02-01 11:12:20
民政局:
2005年,是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年,救助工作的任务繁重而艰巨。救助事业的发展也面临大好的机遇,我站抓住机遇,在x委、x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x民政局和x民政局的正确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以人为本理念,本着“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通过全体干部、职
工的共同努力,针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服务,得到了x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和受助对象的广泛赞誉,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年来,我站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按照“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在x局的指导下,在各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全站干部、职工全力以赴抓好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接待、救助服务、宣传教育等工作。按照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以及xx区委、区政府的安排,为了迎接xx会在xx市召开以及xx市xx系统运动会在xx召开,充分展示良好的城市形象,我站对主城区内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了流动救助、劝导救助,确保了xx会和xx运动会的顺利召开,同时也提升了城市形象。
二、主要做法:
1、强化站内管理。
上半年,按照x局“保先”领导小组的安排,我站深入扎实地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保先”教育,切实加强了党员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认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建立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了救助工作的发展。
我站采取积极措施,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严格按照民政部的“八不准”规定和x委“七不准”规定,救助服务日益规范化。从领导职责到各股室职责;从受助人员入站到离站程序;从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到文明用语;从学习制度到承诺制度都做了明确规范,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法可依,体现了以制度管人和人性化的救助管理。
通过开展行风评议、继续整治发展环境活动,我站做到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升了服务水平,树立了三大意
识(大局意识、竞争意识、宗旨意识)、突破了“三大障碍”(观念性障碍、体制性障碍、资源性障碍),切实转变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方法,使救助服务水平日益提高。
2、主动救助措施初步到位。
今年,我站逐步摈弃了消极被动的工作方式,走出了积极主动向救助对象提供服务的新路。我们采取了走上街头向市民发放救助管理宣传资料,在城区设立救助宣传点进行宣传,向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发放救助宣传资料、指引卡,设置救助管理站引导牌、设置流动救助车,并组成街头劝导小组,我们利用救助小组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引导实施型劝导救助,对一些职业乞讨人员,我们在进行劝阻告戒型劝导,在劝导、疏导的同时还利用宣传单对过往的人群作宣传,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哪些才是真正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流浪乞讨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我们利用流动救助车,开展街头流动救助。对于这些新的救助方
式,提高了街头劝导救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主动救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增强了救助管理工作成效,同时也得到了政府、人民群众及受助对象的肯定。
3、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救治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在救助管理工作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的救治是一大难题。而今年,我们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在xx会期间由民政局牵头,x公安局、x卫生局、x市政局、x财政局为成员单位,在x民政局召开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大秘书网救助管理工作协调会,落实了相关部门职责。进一步明确xxx精神病医院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中的精神病人的定点收治医院,指定xxx第x门诊部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的定点收治医院。全年我站共救治流浪乞讨中的危重病人xx人、精神病人xx人。使我们的救助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同时也给xx区城市消除了一定的
安全隐患。
4、救助管理信息化
按照民政部以及xx市民政局关于尽快建立救助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知精神,为了能有效解决求助人员查询、甄别难等问题,防止受助对象短期重复求助现象,而且也为了跨省接送提供了协调、查询平台,并节省跨省协调、查询联络费用,同时也可让上级部门随时了解和掌握救助及资金的使用情况。完善基础数据、基础资料,建立和完善各种统计台帐,特别是建立求助人员数据库,构建信息平台,加快信息技术在救助工作中的推广运用,实现救助工作信息系统网络化。我站派人到北京和xx学习救助管理信息系统,现已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我站于2005年11月建立了xx区救助管理站网站(),使上级部门、广大市民以及其他救助站能更快的了解我站的工作动态以及救助信息。
5、救助对象安置工作取得新的突
破。
救助对象安置工作是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防止救助对象再次流浪,确保救助工作取得实效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在救助流浪乞讨人员过程中常有一些无法查明地址、姓名的痴呆傻儿童,并且我们对这些儿童的救助也只是临时性的救助,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类人群的安置是相当的困难。今年,我站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将救助过程中一些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童、智障儿童送往福利院、敬老院妥善安置,现已安置智障儿童xx人。
6、服务功能不断拓展。
救助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任何先例可以遵循。我站与时俱进,不断拓展服务功能,为部分有暂时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我们在坚持“自愿求助,无偿救助”原则下,实行积极主动的救助方式,我们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逐步解决了救助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满足了特
殊困难救助对象的服务需求,确保救助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我站开展了为被盗、抢的进城务工人员以及为家庭纠纷出走的无着人员提供住宿、食物和返程车票等服务。服务功能的拓展,充分发挥了救助管理站的社会功能,树立了人民政府和民政部门以及救助站的良好社会形象。
今年,我站利用节假日以及xx会、xxx运动会期间,组织宣传车在xx城区宣传《办法》与《实施细则》5次,在xxx以及流动人口比较多的xx车站设立宣传点,并向广大群众发放宣传单8000份。翻印《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各260份,分发到有关部门。以“以人为本、亲情救助”为我站宣传口号,并制作《办法》和《细则》宣传横幅各一块。在救助站大门设置了灯箱,xxx等主要路口制作了引路牌,公布了救助原则和值班电话。利用流动救助车以及劝导、疏导小组对城区内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流动劝导、疏导,实施主动救助。
我站积极发布救助管理信息,在《xxxxx报》等报纸上发布救助信息20篇,收到感谢锦旗一面。全年共接待和劝导救助人员xxxx人,实际救助xxxx人,男性救助人员xxx人、女性救助人员xxx人。其中:本省救助人员xxxx人,外省救助人员xxx人。精神病人xx人,危重病人xx人,年龄最大80岁,最小5岁。在救助工作中全体干部、职工不怕苦、不怕累,文明服务,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的救助管理任务。
我站还根据xx办事处以及相关部门的要求,认真做好爱国卫生、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消防安全、档案管理等工作,全年全站职工无违纪、违法行为。
一年来,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对危重病人以及传染病人的救治工作还有待进一步规范。二是救助站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明年工作中,我站将严格按照
《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规定,结合我站实际,一是进一步明确救助管理制度性质,科学把握新型社会救助制度与流浪乞讨行政管理的关系;二是科学把握救助对象的范围,充分发挥救助管理工作的社会职能;三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主动开展救助管理工作;四是在坚持自愿求助的前提下,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行保护性救助;五是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职工素质。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科学的发展观,勇于探索,积极创新,与时俱进,全面提高救助工作水平,使救助管理站的各项工作再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