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企业固定资产盘盈的处理
论企业固定资产盘盈的处理
摘要:固定资产盘查是企业每年都必须进行的一种财产清查,在企业盘查的实务中,固定资产盘亏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相反的,固定资产盘盈却极为少见。所以,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盘盈的处理就相对比较简单。可是,固定资产盘盈的原因和种类有很多,情况也各有差异,对所有的固定资产盘盈进行笼统的处理是不恰当的。对此,本人总结了国内一些会计学者的观点和看法,借鉴了国外一些专业人士的思想,并通过实践与思考,把固定资产盘盈按照原因的不同分成三类8种。同样的,由于会计处理和盘盈的性质不同,在税务方面的处理也要有不同之处,也不能一律按照会计准则中的规定,全额补提以前年度所得税,具体的详细分析与解释在本文中也都有相应的探索与结果。
关键词:固定资产;税务处理;会计处理;盘盈
一、固定资产概述
(一)固定资产盘盈的定义与性质。要理解固定资产盘盈的性质与定义,就要了解什么是固定资产和盘盈。
1、固定资产大多数情况下是要为生产产品而持有,在个别非生产企业中,固定资产担任提供劳务的任务,以及进行经营管理或出租的有形资产;
2、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应该较长,一般都超过一年,即一个会计年度。以上即为固定资产的定义。在现今中国的制造业企业的资产中占重要部分的,就非固定资产莫属了。
(二)固定资产盘盈的形成原因与分类。总的来说,固定资产盘盈的原因有以下两种:漏记与错计。如果企业会计在日常工作中,对所有的业务都进行了及时的登记,那么固定资产盘盈就可以说是不存在的(一些没办法做到及时登账的特殊企业除外)。所以在此,本文就以错计与漏记为前提,把固定资产盘盈的原因细分为以下八种情况:
1、由于购入固定资产时漏记,从而造成了固定资产的盘盈;
2、由于购入固定资产时错计,从而造成了固定资产的盘盈;
3、由于固定资产的折旧已经提够,但却仍在使用,从而造成了固定资产盘盈;
4、由于经营需要而租入固定资产,未能偿还,从而造成了形成的固定资产的盘盈;
5、由于接受捐赠时漏记,从而造成了固定资产的盘盈;
6、由于出租固定资产后接受赔偿,从而造成了固定资产的盘盈;
7、由于前期差错形成的固定资产盘盈;
8、未知原因形成的固定资产盘盈。
为了使理论思路清晰,我把以上八种原因归为三类:
1、由于本期原因形成的固定资产盘盈和由于上期原因形成的固定资产盘盈;
2、重要的固定资产盘盈 和 不重要的固定资产盘盈;
3、错计形成的固定资产盘盈、漏记形成的固定资产盘盈以及因其他原因形成的固定资产盘盈。
二、分析所有种类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税务处理
(一)分析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处理
1、国际上对固定资产盘盈的看法。在固定资产的盘查中,除了处理盘盈所得应该通过的会计科目外,盘盈的固定资产在入账时也要确定一个合理的价值。
2、国家现行准则中做法的理论分析。在国家现行准则中,无论固定资产的价值大小,使用时间长短以及固定资产盘盈所属的会计期间,统统一律作为以前年度的差错,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但是根据会计重要性原则,会计信息应反应企业在某个时点和某段时间内,真实的、完整的财务信息。
但是企业有时也有偶然的特殊状况,比如固定资产盘盈的数额较大,产生的影响较为重要;又或者是固定资产盘盈是因为本期的差错。所以根据会计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我认为在遇到类似这种偶然情况时,企业应根据具体业务情况对相应的科目进行冲减,不能继续照搬现行准则的规定。根据前文分析的三类情况,处理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建议:
(1)属于当期的固定资产盘盈:由于发生的固定资产盘盈属于当期差错,不涉及以前年度财务报表,因此不能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而是相应的计入“营业外收入”“应付账款”“实收资本”“管理费用”等科目。
1)盘盈的固定资产属于由未知原因形成的情况,应以其用途为依据进行处理。若该固定资产继续用于生产相应产品,则将其作为营业外收入冲减当期生产成本。会计处理分录为借“固定资产”,贷“营业外收入”。
2)盘盈的固定资产属于由未知原因形成,应以其用途为依据进行处理。若该固定资产用于办公室或者管理层,则将其作为管理费用冲减当期费用。会计处理分录为借“固定资产”,贷“管理费用”。
3)盘盈的固定资产属于由本期购入未记账形成,应以入账价值为基础补记当期的相应项目,增加应付账款,而不能作为以前年度利得,也不能确认本期利得。会计处理分录为借“固定资产”,贷“应付账款――XX公司”。
(2)属于前期的固定资产盘盈:
1)盘盈的固定资产由以前年度错记漏记形成,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与实际情况都应调整以前年度损益,则应予以调整,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若此时,以前年度利润为零或为正,则应以盘盈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为基础,以企业所得税率和盈余公积率为计提比率,分别补缴企业所得税和计提法定盈余公积。并结转未分配利润。
2)盘盈的固定资产由以前年度错记漏记形成,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与实际情况都应调整以前年度损益,则应予以调整,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若此时,以前年度利润为负,且盘盈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刚好能够弥补上期亏损,或者还不够弥补上期亏损,则不应补缴企 业所得税,也不应计提法定盈余公积,只调整以前年度损益。
(二)分析固定资产盘盈会计处理的税务影响。在我国税法中分为两种情况:(1)该固定资产的市场价值不能确定(2)该固定资产有可以确定的市场价格。对于两种情况下盘盈的固定资产,其价值有不同的确定方法。在情况(1)中,固定资产应用其未来能带来的现金流入计量它的价值,这种计量方法与现行税法中关于固定资产的计价理论相同;在情况(2)中,固定资产应用其市场价格减去按照其新旧程度估计的损失后来进行计价,此种计价方法异同于税法的规定。
三、对于不同处理方法的对比
在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盘盈的处理方法简单方便,并且符合大多数企业的大多数情况,即企业的固定资产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出现盘盈,即使盘盈也不会有大额重要的盘盈。所以准则选择了一律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来调整以前年度的利润和所得税。
四、总结分析结果,提出新的建议
总之,我认为固定资产的盘盈不应该一律通过“以前年度损溢调整”科目来进行组织核算,应分别根据固定资产盘盈的原因和其价值的大小等这些不同的情况来进行会计方面的处理。还要考虑税法的情况,同时也要考虑如下几点:
第一:盘盈所得的处理问题
不同期间形成的固定资产会计差错,从而造成的固定资产盘盈,要记入不同期间的财务报表中去。由于上期原因形成的本期固定资产盘盈所得,应调整上期报表。
第二:入账时,盘盈的固定资产价值如何确定的问题
在新会计准则规定中,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应该是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减去其应提的折旧之后的价值来确定。这个问题在袁有斌和李昕诺的文章《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处理异议》中有不同的看法。
第三:盘盈通过的科目问题
如果盘盈的固定资产是以前年度的会计差错,通过“以前年度损溢调整”科目来核算,盘盈的固定资产是本期的会计差错,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因为会计记录本身的问题造成的固定资产盘盈,不能确认为所得,而应该视为对账目的一种调整,直接进行补充登记,调整有关科目即可。
>参考文献:
[1] Partenie Dumbrav,Accounting policies applied by entities and the value of fixed assets[J],Studia Universitatis “Vasile Goldis” Arad,2012
[2] 龙银州,谈谈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处理[J],新会计,2011
[3] 龙银州,再谈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处理[J],新会计,2011
四、财务视角下我国企业集团应如何切实加强资金管理能力
(1)我国企业集团应加强集团总部与各下属分子公司的资金预算管理能力
近年来,人们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有所加强。笔者认为,我国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中,不妨引入预算管理,使二者相结合,提高企业集团的综合管理能力。企业集团的管理者可以借助预算管理确定集团可实现的资金管理目标,同时,由于预算的“先见性”,集团管理者还能在制定资金管理目标时综合考虑到集团的各种因素。此外,有效的资金管理,能够使管理者及时了解资金收支情况,有助于集团对资金进行统筹规划与管理,合理调剂资金余缺。
在具体的资金预算管理中,企业集团的管理者及相关人员应提高对资金预算管理的认知度。企业集团的资金预算管理人员应结合集团的资金需求计划和各下属单位的资金支付申请,制定具体的资金使用计划。同时,资金管理人员还应详细统计各下属单位的资金盈余和短缺,做好各下属单位之间的资金调剂。此外,集团还应从制度入手,对资金管理预算机制予以完善,通过“制度”对资金管理的相关行为予以约束。再者,通过资金预算管理机制的实施,资金管理人员应及时考核预算与实际执行之间的差异,提出建设性措施,进行不断改革与完善。
(2)我国企业集团应对资金管理的多重模式进行有效融合目前,我国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模式众多。各种模式各有特点与利弊。鉴于此,笔者建议我国企业集团应结合自身特点,探寻多种资金管理模式的融合,以实现资金管理的最佳效果。具体而言,无论是实施“资金结算中心模式”还是“统收统支模式”的企业集团,在发挥本模式聚合优势的同时,还要积极加强对各下属单位和账户的监管。结合下属单位的资金需求和经营特点,考虑对其他资金管理模式的借鉴与融合。此外,企业集团还可以通过整体银行贷款解决下属单位的资金需求,从源头上解决资金问题。还有一点,各下属单位向集团总公司上交收入时,企业集团应合理有效的管理好这些资金,确保这些资金的安全性与收益性。
(3)我国企业集团应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无论何种企业类型,若要内部管理发挥实效,离不开强有力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也不例外。首先,企业集团应积极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并积极祖师内审人员参与各种学习培训,丰富其审计技巧,提高其审计能力。同时,赋予审计部门与审计人员充分的权限,以确保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与独立性。内审人员除了要对有关资金流向的经济业务进行监督核查之外,还应对资金管理制度与流程进行监督。通过审计发现制度/流程中存在的漏洞。此外,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人员还应对各下属单位的资金支付使用情况和财务情况等进行全面、实时监控,并不定期到下属单位进行检查。以确保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高钰琪.中小企业资金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2(03)
[2] 郝鉴梁.浅谈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12)
[3] 胡爱萍,秦国华.营运资金管理评价方法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4(10)
[4] 杨林.关于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研究[J].金融经济.2011(18)
[5] 徐强.改进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建议[J].商业会计.2014(03)
[6] 赵玉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现状审视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3(24)
第二篇:论固定资产盘盈的账务处理
摘 要:固定资产的盘盈包括漏记固定资产、错记固定资产、外借固定资产、体外循环资金所购固定资产、销货方多发的固定资产以及其他情况的固定资产。每一种情况都有对应的不同账务处理方式。对企业固定资产盘盈账务的妥当处理,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并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从而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的最大收益,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及作用。
关键词: 固定资产;盘盈 ;账务处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竞争也是日趋激烈,各企业为了自身的加速发展,纷纷大幅提升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也迎来了在管理上的新挑战,其中,固定资产的盘盈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为了更好的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首先要明确企业固定资产盘盈账务处理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企业对固定资产盘盈的账务处理水平也充分显示了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固定资产投资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举足重轻的地位和作用。
一、固定资产的相关理论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
《企业会计制度》第二十五条规定:“固定资产是指那些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确认固定资产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有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进行计量。而我们所指的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指的是固定资产初始成本的确定。固定资产的成本,是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固定资产的取得方式主要包括购买、自行建造、融资租入等,取得的方式不有多种不同,初始计量方法也是各不相同。其计价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①企业从外部购置的固定资产:按照企业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格加上购买固定资产产生的运送费用、包装费用、安装费用以及相关税费等来计价;②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要按企业建造该固定资产能够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所发生全部支出来进行计价;③由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需要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值进行计价;④非货币性的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和融资租赁过程中取得的固定资产应按相关具体会计准则确定的方法进行计价。
(三)固定资产的分类
(1)根据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不同,可以划分成生产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用固定资产。
(2)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正在使用中的、尚未使用的以及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3)按照固定资产所属关系进行划分,可以分为自有固定资产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两种。
(4)依照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结合上述分类方法,企业的固定资产可以分为以下七种:
①生产用固定资产。其下按经济用途可以进一步的明细分类。②非生产用固定资产。③租出固定资产。④未使用固定资产。⑤不需用固定资产。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⑦土地。
(四)固定资产的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的定义:是指对固定资产的计划、购置、验收、登记、领用、使用、维修、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是企业的主要劳动手段,也是国民经济良好的坚持物质基础。主要特点是:1.固定资产有许多核算方式。2.固定资产管理涉及众多部门。
(五)固定资产盘盈的定义
《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第27条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应该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与按该资产的新旧程度所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进行相减,所得结果才能作为入账价值,在会计分录中表现为:在‘固定资产’科目中,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以前损益调整’科目。”
二、固定资产盘盈的账务处理要求
(一)固定资产盘盈及其账务处理
从理论上讲,固定资产盘盈大致分为两类:1.记账错误,2.不属于记账错误的其他原因。
1.漏记固定资产
对于漏记固定资产的情况,多现于财务制度不规范的私营小企业或者民营企业中,这些企业在日常管理中没有按照制度及时处理银行存款或者现金,从而造成企业的财务部门不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企业资金流动情况。企业出现固定资产盘盈,应当按照盘盈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入账处理,借方“固定资产”,贷方“待处理财产损益”。同时,企业应当积极追查导致该错误发生的原因,例如通过查找该资产入账的原始记账凭证,认真核对凭证记载金额与账面金额是否一致。本文认为,虽然该盘盈的固定资产在实际投入使用过程中,没有按照税法要求计提折旧,但是该固定资产已经投入使用,用于企业生产经营且相对增加了企业利润,相当于在每年所得税汇算时是考虑到这部分资产的差额,体现在企业的利润中。故,该盘盈固定资产不能忽略不计,对于其评估部分,不能视同意外所得,需要查找原始购买凭证等附在后。
2.错记固定资产
错记固定资产,大多数是由于该固定资产入账时,由于购置经办人员、仓储人员之间沟通不畅或者对业务不熟悉,也有可能销售方存在疏漏,购置时写错了固定资产名称,这就使得在入账时出现名不符实、货不符帐的情况,结果就变成了,账面上等级的固定资产但是企业实际中没有,而企业实际中存在的固定资产在账面上却没有显示出来,因此,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的时候,细致的比较帐上有的和账上没有的,二者有时候可能是相近的,过程中也许需要询问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人员,一旦出现了类似情形,财务上要进行固定资产明细调整,达到帐实相符。
3.外借固定资产
由于这部分固定资产属于临时性从外部借入而来的,企业并未对此支付相关费用,财务账面上也就不需要显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固定资产经办人员可能会遗忘其归属,从而导致其长久存放于企业中,于是一旦盘点,就会发生盘盈的情况。鉴于此情形,企业应该秉持守信的原则,归还该部分不属于企业的固定资产,当然也存在有时候盘盈的固定资产因种种原因实在无法归还对方,那么此种情况下,企业应该报管理部门批准,取得批准后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贷记“营业外收入”。4.体外循环资金所购固定资产
该情况多出现于企业财务管理运作非常不规范的小企业中。如果企业利用体外循环资金去购置固定资产,那么企业在财务处理时,不会将该资产包含在本企业的固定资产范围内。随着企业的发展,在企业规范经营,财务制度逐步健全,企业将会根据资金的渠道来源,分别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一是,如果按原有资金进行购置,那么应当按照该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入账处理,借方记“固定资产”,贷方记“实收资本”或“股本”,二是用企业资金购置,同样按照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入账处理,会计处理同外借固定资产相同。
5.销货方多发的固定资产
销货方原因产生粗心大意导致多发除了产品,并且在购买验收该固定资产时,购买方粗心没有核对其数量是否准确,而一旦盘点,就发生了盘盈。发生此种情况的账务处理为,借方“固定资产”科目,贷方“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科目,同时报企业相关部门审核,如果需要对销售方进行补偿货款,则需要销货方开具相应发票,并据发票记载金额进行入账处理,账务处理为,借方“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贷方“应付账款”,在实际支付时,借方“应付账款”,贷方“银行存款”等。如果企业因为超过一定年限,拒绝补偿该款项,其账务处理为,借方“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贷方“递延税款――应交所得税”,借方以评估该资产的入账价值计量,企业还需就评估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减去所得税之后的余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中。
6.其他情况的固定资产
本文认为如果将无法查明原因的固定资产盘盈作为企业意外所得进行账务处理有失公允,相应的会增加企业税赋负担,无论从企业会计制度的原则,还是社会舆论的角度都是不合适的。
同时,如果企业盘盈固定资产,那么企业的财务人员就需要同所属的税务管理机关进行沟通,确定税务管理部门对于该部门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指导意见,如果企业与税务管理部门存在分歧,就需要双方找相关法律依据,最终对该固定资产的处理达成一致意见,避免在所得税汇算时进行再次调整,也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税赋。
(二)固定资产盘盈的计算
企业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应当编制成册,按照相关法律和其管理权限,经过企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或者类似机构审议通过,并按照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报送所属行政管理机关备案登记,同时需要留档存册于企业所在地,供投资者查阅。企业制定的固定资产包括其目录、分类、折旧年限、折旧方法等,一经对外报送,或已经存放于企业经营所在地供投资者查询,就不可以随意进行变更,如有特殊情况,不得不进行变更,仍需从新履行程序,经相关部门审议批准后报有关行政部门备案登记,同时,企业应该在会计报表中予以披露说明。
(三)固定资产盘盈的纳税筹划
1.《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八条第四项规定:“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盘盈的固定资产,以重置同类固定资产的完全价值作为计税基础。固定资产盘盈的初始计量,会计上与税法上是保持一致的。”
2.《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企业的其他收入,包括企业资产溢余收入、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债务重组收入、补贴收入、违约金收入、汇兑收益在内等的收入,即固定资产盘盈,在税法上应该作为“资产溢余收入”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
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不存在财税差异。但是,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在会计处理时将其视为以前会计差错,核算时通过“以前损益调整”进行调整,不可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而税法则作为“资产溢余收入”,统计时计入了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3.从另一方面来说,企业的固定资产盘盈不属于正常事项,建议企业应置备关于盘盈事项的处理说明(说明中应包含企业管理层签署有效的固定资产处理意见书、固定资产重置价值评估报告等文件),以备企业所属税务管理机关进行核查。
三、固定资产盘盈账务处理的影响因素
(一)固定资产盘盈账务处理的影响因素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主要有:
(1)固定资产所具有的原始价值:也就是企业账面显示的固定资产历史成本,这是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数额的基础。
(2)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在实际中,倘若固定资产已经达到预计使用期限,且该固定资产目前状态在使用寿命终了预期中,那么,该固定资产净残值为企业当前可以从处置该资产中获得的且扣除预计处置相关费用后金额。
(二)固定资产盘盈账务处理方法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对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核算做了相应调整。新准则下固定资产盘盈作为前期差错来对待,记入“以前损益调整”科目。即固定资产盘盈不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作为前期会计差错,并根据相关规定来进行更正。
固定资产盘盈
(1)发现盘盈时
借:固定资产
贷:以前损益调整
(2)报经批准后
借:以前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四、在固定资产盘盈账务处理时应注意到的问题
(一)企业应按新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明确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
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财务部门是现代企业决策的基础,企业作为一门专门的科学,必须为上层决策提供第一手的分析资料,这是时代的要求;
其次,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要不断的改革,企业形式多样化,会计主体多元化,在企业错综复杂、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会计准则不断更新以适应经济生活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企业的前期报表要保证固定资产信息的准确
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来说,首先应遵循的原则也是最重要的原则:信息的准确性。对于固定资产盘盈来说,只有先期信息准确了,此后的每项工作才有继续进行的意义,才能够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做出正确的显示,进而对企业的经营情况给出准确的预测,才能更好的发挥会计对于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三)做好固定资产盘盈账务的变更处理和审核备案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并非一成不变的,因此对于股东资产盘盈账务处理来说更是这样,这就要求企业的会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处理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核算工作,如有变更,更要及时的进行变更处理以及审核备案,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
五、结论与展望
固定资产一直是企业的重要经济资源,是企业再生产和持续经营的物质保证。现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不断适应新的市场形势,追赶市场前进的脚步,企业需要大幅增加固定资产来适应科技技术进步带来的激烈竞争环境。这就给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上提出了新的问题。改进固定资产的管理,促使固定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这些都有利于企业扩大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并且也有利于企业节约许多基本建设资金,从而达到利用有限的建设资金来扩大固定资产的规模之目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尚处于朝阳发展期的中小企业来说,管理好固定资产的投资活动尤为重大,从大的方面来说对于国民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从小的方面来说,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能否提高固定资产的投资质量,影响着企业的长期发展。
第三篇:固定资产盘盈的税务处理
某企业于2008年6月8日对企业全部的固定资产进行盘查,盘盈一台机器设备,该设备同类产品市场价格
为1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及其应用指南的有关规定,固定资产盘盈应作为前期差错记入“以前损益调整”科目,而原来则是作为当期损益,之所以新准则将固定资产盘盈作为前期差错进行会计处理,是以这些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出现由于企业无法控制的因素而造成盘盈的可能性极小,甚至是不可能的为理论基础的,该资产如果出现盘盈,必定是企业自身“主观”原因所造成的,或者说以前会计期间少计或漏计该些资产等会计差错而形成的,所以,应当按照前期差错进行更正处理。旧准则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直接影响净利润,新准则通过以前损益调整,调整未分配利润,使企业的报表更加透明,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为的调解利润的可能性。
那么该企业的有关会计处理为:
(1)借:固定资产100000
贷:以前损益调整100000
(2)调整所得税
借:以前损益调整2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000
注:“以前损益调整”是调整增加的“营业外收入”的金额,增加了企业的净利润,税法上也将资产
盘盈作为应税收入,会计与税法规定一致,要交纳所得税。
(3)结转以前损益调整
借:以前损益调整75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75000
第四篇:固定资产盘盈
固定资产盘盈
固定资产盘盈,就是指在进行固定资产盘点的时候,实存数大于账存数,实物多于账面。
实行新会计准则以后,存货、固定资产等资产盘盈应该如何处理?由于有多种说法,令人感到困惑、迷惑、疑惑。
本文通过梳理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以下简称《讲解》)中的有关表述,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探究资产盘盈的正确处理方法。
一、表述:
(一)准则条文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第四章 前期差错更正 第十一条……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
该段也见于《讲解》第440页。
(二)《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人民出版社,2006,ISBN978-7-01-006120-7)
1、第二章《存货》第19-20页
“(三)盘盈存货的成本 盘盈的存货应按其重置成本作为入账价值,并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进行会计处理,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冲减当期管理费用。”
2、第五章《固定资产》
①第66页
“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报废及毁损,减去残料价值以及保险公司、过失人等赔款后的净损失,计入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盘盈的工程物资或处置净收益,冲减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工程完工后发生的工程物资盘盈、盘亏、报废、毁损,计入当期营业外收支。”
②第76页
“
四、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 固定资产是一种单位价值较高、使用期限较长的有形资产,因此,对于管理规范的企业而言,在清查中发现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是比较少见的,也是不正常的。企业应当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保证固定资产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如果清查中发现固定资产的损溢应及时查明原因,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固定资产,作为前期差错处理。盘盈的固定资产通过„以前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③第76页
“
一、新旧比较……(四)改变了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处理 原准则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在盘点当期入账,同时增加当期的营业外收入。新准则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作为前期差错处理。”
3、第三十六章《分部报告》第589页
“营业外收入包括企业实现的与日常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如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出售无形资产净收益、处置抵债资产收入、长券长款收入、罚没收入等。”
二、“推论”:蓬山此去多歧路
从上述规定中似乎可以得出以下“推论”:
1、固定资产盘盈:
作为前期差错处理,通过“以前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讲解》第589页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第76页固定资产盘盈的论述及“新旧比较”特意强调改变了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处理,由增加当期营业外收入改为作为前期差错处理。
2、存货经批准后从“待处理财产损溢”转入当期管理费用或作为前期差错处理,通过“以前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两种方法是“矛盾”的。
3、工程物资在完工前的盘盈冲减工程成本;完工后的计入营业外收入。
工程物资虽然不是存货,但在资产构建中的作用与原材料在产品生产中的作用类似,应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法。目前的处理也是不一致的。
“矛盾”重重、“错误”百出、无所适从。
一些会计工作者,包括部分大学会计专业教师和部分考试网站的辅导老师,认为应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第十一条处理,即作为前期差错通过“以前损益调整”处理,不经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甚至也不必经过有关部门或机构批准。与上述规定不一致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讲解》中不同的表述是矛盾的,应统一按照上述口径执行。并推断“由于规定不一致,考试应当回避”。
三、分析:愿借图经将入界
造成上述“矛盾”的原因:
1、错误地理解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第十一条“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简单地认为所有存货和固定资产盘盈都是前期差错。有了这样先入为主的观点,再看其他相关表述就觉得“矛盾”、“错误”,难以理解和接受。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2、《讲解》第76页固定资产盘盈及新旧比较阐述不全面,客观上强化了这种错误理解。
如何正确理解“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这段规定呢?
非常简单:前期的盘盈是前期差错;当期的盘盈不是前期差错。就像 “计算错误”前期的是前期差错、当期的不是前期差错一样道理。
同样一句话,为什么没有人据此认为所有“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都是前期差错,需要通过“以前损益调整”核算,而对行文上紧跟其后的存货和固定资产却另眼看待、断章取义、穷追不舍、自寻烦恼呢?
注意到了这一点,便海阔天空、豁然开朗。
四、结论:山重水复路路通
盘盈资产(包括存货和固定资产、工程物资等)的正确处理:
1、发现盘盈以后及时入账,以重置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因为查找、分析原因以及决定如何处理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借记资产的同时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待查明原因后转入相关科目(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包括但不限于“以前损益调整”、“管理费用”、“营业外收入”。
2、资产盘盈的原因及不同处理
资产盘盈的原因从理论上讲有两类
(1)记账错误
固定资产盘盈的主要原因是记账错误;存货和工程物资一部分原因是记账错误。这正是前期差错包括盘盈的原因。
差错造成的盘盈应当根据所属期间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①当期差错造成的,在当期改正,既不通过“以前损益调整”,也不一定冲减管理费用或计入营业外收入,而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错误的科目。
②确定属于前期的差错,根据前期差错的处理办法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也不一定全额通过“以前损益调整”科目。
③不论哪一期的错误,如果只涉及数量、不涉及金额(如购入100单位误记为10单位,但金额正确,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也正确),则只更正数量,不需要修改任何项目的金额。此时应将资产和“待处理财产损益”的金额冲销。
(2)记账错误以外的原因或无法查明的原因
有的存货盘盈不属于记账错误且原因明确,如收购的农产品盘盈的原因包括水分增加、分次称重加总与一次称重的累积误差等。
有的原因确实无法查明,可能是记账错误但找不到错误出处。
这些原因造成的盘盈也要区分盘盈形成的时间分别处理。
如收购的农产品盘盈,明确知道本收购季节开始前没有存货,可以合理断定是在本期形成;工程物资的盘盈一定是在工程物资采购以后的建设期间;其他存货可以根据生产日期、批号、正常保存期限、技术特征等推断其所属的最早期间。
①明确属于当期的,根据原因分别冲减管理费用、工程成本(完工以前)或计入营业外收入。如果为了简化,根据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可以统一规定计入营业外收入。
②明确属于以前期间的,作为前期差错处理。不过,很难有确凿证据证明属于以前哪个期间;有证据的往往是记账错误造成的,不属于此类。
③不能明确断定属于哪一期的,可以作为以前期间的,也可以作为本期的。从可操作性上讲,应当视同当期的——因为如果作为前期的,还有再推断属于上期、上上期还是更早的期间,做出不同的假设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本来就没有依据的东西还是简化的好。
五、总结:世事洞明皆学问
准则和《讲解》中的不同表述从形式上看似乎矛盾,实质上并不矛盾,存货和固定资产盘盈不能全部作为前期差错,要区分期间和原因分别处理。
第五篇:固定资产盘盈
固定资产盘盈
固定资产盘盈:是指企业在进行财产清查盘点中发生的固定资产的实存数量超过帐面数量而出现的盈余。
盘盈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
《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第27条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并在“固定资产”科目中规定其分录为: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同时,《制度》又在“待处理财产损溢” 科目中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和“累计折旧”科目。另外,《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准则》)第15条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可见,上述三条对盘盈固定资产处理的规定不一致。
盘盈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账务处理
应统一采用如下作法: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作为原价入账,若该项资产应计提折旧,则按其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作为累计折旧反映;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
(1)固定资产原价是信息使用者关注的重要信息,应当单独反映;
(2)盘盈的固定资产,若是在用设备、季节性停用的固定资产等按规定应计提折旧的,单独反映其累计折旧额,能够反映其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利于加强利用与管理(如《准则》规定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也应计提折旧);
(3)分别按原价、累计折旧、减值准备反映固定资产是会计核算与填列资产负债表的要求,也符合使用者理解与利用信息的习惯;
(4)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市场价格减去按其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可能低于本企业确定的固定资产价值判断标准,不易与低值易耗品区分,还易引起信息使用者误解;
(5)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以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符合资产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本质;
(6)折旧与减值均可能使盘盈的固定资产价值降低,但由于二者在产生原因、性质、账务处理等方面不同,因此,盘盈时仅按其新旧程度估计累计折旧,期末再单独计提减值准备,既客观,又可减少工作量。
盘盈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实行新准则后,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核算发生了变化。旧准则对固定资产的盘盈在批准转销前通常是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批准转销后则从该科目转入“营业处收入”科目。按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盘盈应作为前期差错记入“以前损益调整”科目。固定资产盘盈不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作为以前期间的会计差错。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规定,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漏报或错报: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前期财务报告批 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固定资产盘盈不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作为前期差错,并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更正。
企业在盘盈固定资产时,首先应确定盘盈固定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根据确定的固定资产原值借记“固定资产”,贷记“累计折旧”,将两者的差额贷记“以前损益调整”;其次再计算应纳的所得税费用,借记“以前损益调整”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接着补提盈余公积,借记“以前损益调整”科目,贷记“盈余公积”;最后调整利润分配,借记“以前损益调整”,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例】甲公司于2009年8月30日对企业全部的固定资产进行盘查,盘盈一台5成新的机器设备,该设备同类产品市场价格为120000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那么该企业的有关会计处理为:
1.借:固定资产120000
贷:累计折旧60000
以前损益调整60000
2.借:以前损益调整1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5000
3.借:以前损益调整450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4500
4.借:以前损益调整405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0500
固定资产盘盈及其核算
在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发现的盘盈固定资产,经查明确属企业所有,应确定固定资产重置价值和估计已提折旧,并为其开立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重置价值的口径应与原始价值的口径相同。
企业盘盈的固定资产,在批准处理之前,应根据重置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根据估计的已提折旧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根据净值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待有关部门审批之后,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例】某企业盘盈机器设备1台,重置价值为50000元,六成新,估计已提折旧为20000元,净值为30000元。报经有关部门审批后,将盘盈固定资产的净值转为营业外收入。根据以上资料,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盘盈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50000
贷:累计折旧
20000
待处理财产损溢
30000
(2)有关部门审批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30000
贷:营业外收入
30000
固定资产盘盈和减值的纳税筹划[1]
固定资产通过购入、租入、盘盈等等方式取得。固定资产在使用中由于发生损坏、技术陈旧或其他原因可能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发生资产减值。因会计制度与税法对以不同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及其减值处理上存在不一致,企业有必要对其进行合理的筹划。
一、盘盈取得固定资产的纳税筹划
企业运用盘盈资产所发生的价值损耗(转化为收入)不能作为税前扣除,从而造成该资产重复缴纳企业所得税。为避开这一不合理的规定,可考虑先出售后再以原价回购的手法进行合理筹划。
案例:A公司2005年实现税前利润750万元。年初盘盈一套生产设备,公允价500万元,当年已提折旧150万元。假设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所得税税率为33%。
按规定,企业应纳所得税为462万元[(750+500+150)x33%].筹划方案:企业可考虑先将盘盈资产出售,再以原价购回,则购回的资产属企业外购的固定资产,在使用时计提的折旧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根据《关于旧货和旧机动车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2]29号)规定,纳税人销售旧货(包括旧货经营单位销售旧货和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的固定资产),无论其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也无论其是否为批准认定的旧货调剂试点单位,一律按4%的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因此,A公司出售该设备需要缴纳的增值税为9.62万元[(500÷1.04x 4%)x 0.5];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为0.962万元(假设合计税率为10%)。回购时需承担的税费与出售时相同,合计均为10.582万元。如果给购买方资产价值2%的补偿(10万元),企业通过筹划后应纳所得税412.5万元[(750+500)x 33%],2005年共节税18.336万元(150 x 33%-10.582 x 2-10)。考虑该资产尚有350万元折旧可在以后税前扣除,实际可节税133.836万元(18.336 + 350 x 33%)。
二、固定资产减值的纳税筹划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提取减值准备,因此,资产发生减值会减少企业当年利润。但税法规定,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中,除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在税法规定的比率范围内可以税前扣除外,企业根据会计制度等规定提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可见,提取减值准备不能减少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但在一定条件下,企业可以采取一些合法的手段,将资产减值转化为应纳税所得额的减少,从而减少本期应缴企业所得税。
案例:A公司2005年实现利润600万元。该公司有一套生产设备账面原值400万元,已提折旧150万元,因技术进步等原因,公司对该设备已累计提取减值准备200万元,其中2005年增提50万元。假设A公司当年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所得税税率为35%。
根据税法规定,本年增提的减值准备应当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该公司2005应缴企业所得税为:(600+50)x 33%= 214.5(万元)
筹划方案:在2005 12月底前,A公司可以将发生减值的设备按市价出售给有关联关系的B公司。如果设备尚需使用,可以采取回租或者回购的方法继续使用。A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50
累计折旧 15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0
贷:固定资产 400
借:应收账款——B公司 50
贷:固定资产清理 50
从上可看出:出售该设备并没有影响到企业利润,但可以减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万元。根据国税发[2003]45号规定,企业已提取减值、跌价或坏账准备的资产,如果申报纳税时已做调增应纳税所得的,因其价值恢复或转让处置有关资产而冲销的准备应允许企业做相反的纳税调整。因此,企业出售减值资产后缴纳企业所得税为:
(600+50-200)x 33%=148.5(万元)
可见,A公司2005可少缴所得税6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