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县东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技术总结报告

时间:2019-05-13 17:5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永春县东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技术总结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永春县东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技术总结报告》。

第一篇:永春县东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技术总结报告

永春县东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

技术总结报告

东平镇人民政府 2011年7月

一、自然条件

东平镇位于永春县城东部,距县城5公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21℃、全年≥10℃积温6400—7200℃,无霜期320天,属亚热带季凤气候、年降雨量1500—2100mm。

二、基本镇情

东平镇幅员40.53平方公里,有9个村,总人口1.9618万人,是著名的侨乡、福建省卫生镇和福建省文明镇。境内生态环境良好,有丰富的森林、水利、矿产等资源,森林面积49417亩,活立木积蓄量36018立方米,是全县林区之一,水能蕴藏量1万多千瓦。在全力保护好绿水清山和东平溪作为晋江母亲河发源地的同时,山地开发率达98.5%,农业综合开发形成“两强多优”格局,种植芦柑1万亩,年产量突破1.5万吨,种植铁观音、佛手、水仙茶251亩, 建立无公害绿色冬瓜基地519亩。2010年底,全镇农业总产值835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5.5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11.13亿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948元。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三、建成指标完成

(一)环境质量

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及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东平镇辖区内不存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经永春县防疫站检测,水质均达标,农村饮用水卫生合率为100%。

2、地表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及声环境质量

东平镇地表水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经县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的监测,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GB3838-2002,二级标准,空气环境质量达到GB3095-1996,一级标准,昼夜区域声环境噪声GB3096-2008≦60(DB)2类,均达到环境功能区的要求。

(二)环境污染防治

3、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及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 东平镇建成区总人口数2337人,年生活污水排放总量170601吨,经塑胶化粪池、沼气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的生活污水为145523吨,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为85.3%;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为100%。

4、建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及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

东平镇建成区总人口数2337人,年生活垃圾总量512吨,经无害化处理的生活垃圾量512吨,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为100%。

5、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

根据环保部门统计东平镇辖区内有8家企业,其中有2家重点工业企业(泉州市永春县联盛纸品有限公司和泉州市永春县宏益纸品有限

公司)经环境监测站检测,均达标排放并完成县政府下达的能源消耗降低、主要污染物减排的指标任务,辖区内无发生重大污染事故。

6、饮食业油烟达标排放率

东平镇属建镇,不属于该指标考核范围。

7、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根据永春县环保局、农业局统计,东平镇没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8、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根据永春县环保局、农业局统计,东平镇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6.3%。

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根据永春县卫生局统计,东平镇辖区内农户数5473户,使用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农户数5265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96.2%。

10、农药化肥施用强度及农药施用强度

根据永春县农业局统计,东平镇2010年农用化肥施用强度为248.7公斤/公顷.年(折纯),农药施用强度为2.8公斤/公顷.年(折纯)。

(三)生态保护与建设

11、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比率

根据永春县统计局统计,东平镇辖区内居户数5728户,使用电能、液化气以及沼气用户数5364户,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比例为93.6%。

1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根据永春县建设规划局统计,东平镇城镇建成区公共绿地面积29264㎡,常住人口2337人,人均公绿地面积:

公共绿地面积 29264㎡

────────=──────=12.52㎡/人。建成区常住人口 2337人

13、主干道路绿化普及率

根据永春县规划建设局统计,东平镇主要道路长1.3公里,共种植行道长度1.3公里,绿化普及率为100%

14、森林覆盖率

根据永春县林业局统计,东平镇土地总面积66957亩,其中有林地面积49417亩,森林覆盖率为:

林地面积 4.94 ───── ×100%=───×100%=73.8%。土地总面积 6.69

15、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种植(养殖)面积的比重

根据永春县农业局统计,东平镇种植面积15705亩,种植无公害冬瓜519亩,无公害茶叶251亩。芦柑种植面积7834亩,蔬菜基地278亩,麻竹种植面积1366亩,无公害产品占总种植面的61.95%。

四、主要技术措施及成效

开展国家级生态镇建设以来,我镇按照统筹安排,组织全镇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经过几年的努力,建成良性国家级生态镇的主体框架,形成完善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旅游观光风景、农田防护的生态体系,加强国家级生态镇管理,建立健全生态监测管理网络系统,使国家级生态镇保护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全面治理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使水源保护区、国家级生态镇脆弱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有效遏制山洪、泥石流的发生,使各类良好自然生态系统及主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确保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乡镇基础设施建设

1、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及配套设施

我镇建设垃圾中转站3个,在各村主干道设置垃圾箱120个,建垃圾池13个,配置垃圾运输车7辆,聘用卫生保洁员22名,对生活垃圾进行收集,统一集中处理,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达100%。

2、建设农村饮水工程

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于2010年6月镇区和中心村自来水普及率100%,经县防疫站生活用水水质监测总合格率达100%,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提高了群众的饮用水质。

3、完善公共设施建设

完成镇区总体规划,各村实现村村通村公路硬化。加大改旧建新工作力度,镇区面积进一步扩大。东平镇区主要街道设置路灯

87盏,排水管网服务人口100%,2010年投入40多万完成济东线冷水段、三郊线冷水段以及鸿安全村的路灯建设,亮化、美化环境。建成区道路面积33846.75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21.49平方米。全镇地表水环境质量、城镇大气环境质量和城镇声环境质量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达100%,公共设施基本完善,环保投入占全镇全年总产值比例1.2%,城镇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52㎡/人。作为泉州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东平镇预计总投资40.975亿元,2011年确定实施小城镇建设项目27个,其中涉及基础设施项目10个,总投资10.54亿元。投资155万元对云峰岩风景区进行改造和扩建景区;昆仑寨公园正在铺筑休闲路及道路绿化,对农民公园、幼儿园、龙山小区进行绿化和林地造林;加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对镇区主要街道太平街道进行环境再造,对街道两面进行立面装修、完善排水设施、重新铺设人行道,整修绿化带,改造路灯,做到美化、绿化、亮化和净化,营造宜居宜商的良好环境。

(二)生态农业

1、生态农业分区

坚持从实际出发,分期分批,突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效益统一和整体性原则,围绕“合理开发、增加产量、改善品质、优化环境、提高效益、持续发展”这一目标,目前已初步建成农、林、副、渔内部结构合理、整体功能较高、经济较发达、系统内部基本达到良性循环、生态意识深入人心的生态农业环境。

2、建设标准化农田

采取稻田多种栽培,使粮经互补,种植结构得到优化,以稻菜下脚料斗栽培食用菌,食用菌废弃物还田,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性状,全面提高光、温、水、土等资源的转化率和生产力,加强农业措施,其中培肥改土1500亩,稻草回田2500亩,增施有机肥2500亩;推广良种2500亩,水稻旱育稀植技术2500亩,测土施肥示范2500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2500亩;先后邀请省农科院、省农业大学等许多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协作攻关或技术指导。实现排灌自流化、耕作机械化、作物良种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要求。

3、积极推行生态示范项目

按照因地制宜规模经营适当集中,区域发展的原则,搞好山地农业综合开发和生态果园改造和建设,通过种植绿草,园地覆盖,病虫综合防治,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保护生态平衡,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提高果品质量,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完成了生态农业示范项目。落实“现代化蔬菜基地”等计划项目,加强芦柑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提升农产品质量。建立无公害绿色冬瓜基地519亩、无公害茶叶251亩,同时并获得农业相关部门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书。建立以鸿安鸿绿葡萄园为示范基地,并着手进行推广,目前正在申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三)生态林业

1、生态公益林建设

全面开展造林更新和封山育林,加大高山源头造林力度,调整林种树种结构,促进森林资源持续稳定增长,努力培育结构生态稳定、防护效益高、防护功能大、区域布局合理的晋江上游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全部签订管护责任书和护林合同书,按政策管紧管严,落实补助资金,森林覆盖率达到73.8%,做好对东平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整治,建立生态林15201亩,着力加强环境保护,确保了泉州市和永春的生活用水安全。

2、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以改善生物多样性资源的生境条件为前导,认真开展资源清查,制定保护规划,采取封山保护和重点发展的办法,加强封山育林,开展造林更新和低产低效林改造,恢复和发展森林植被。专职林业人员56名,加强护林防火工作,对宜林荒山、采伐迹地、林中林缘空地等地段营造以阔叶树为主的树木,采用补植套种,人工更新方式,每年造林1000亩以上。对近年来营造的幼林实施抚育措施,面积达3200亩。建立生态保护示范点,以示范点带动全镇生态建设。2010年,培育速生丰产林和珍稀树种501亩,同时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对示范林中阔叶树采取人工促进更新措施,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四)水利设施建设

1、做好水源保护工作。

整治河道乱挖、乱采,进行溪岸防洪堤砌筑,保护溪床及生态环境,桃溪东平段防洪堤,总投资2690万元,2011年将投资600

万元。太山改溪工程,投入资金90万元,增强了蓄水保土能力,推进了东平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环境综合整治。开发水利资源,投资120万元,修复水圳、水坝等水利设施60处,渠道清淤7公里,兴建山地水利10处1000立方米,恢复改善灌溉面积900亩,对先锋水库、楼下水库进行了清淤加固处理和白蚂蚁防治,增加有效灌溉面积达360亩。

2、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做好水土保持措施,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工程、草生栽培工程。禁止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全镇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80%,境内溪流域面积大,含沙量少,国家级生态镇得到有效保护。

(五)工业污染源治理

1、搞好农业面源治理

在农业生产中全面推广使用低毒、低污染的农药,提倡使用农家肥,减少化肥施用强度。全镇农用化肥施用强度248.7公斤/公顷,折纯,农药施用强度为2.8公斤/公顷.年(折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3%。

2、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治理

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企业,把加快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壮大生态经济的中心环节,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并以优美的自然环境、优质的投资环境、对外开放良好形象吸引众多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以技术进步推进可持续生产和消

费,促进增长方式明显转变。近年来我镇积极强化污染防治,加大执法力度,对污染环境的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对镇区沿溪两岸居民区严禁污染物品排入河流;对石材矿等矿区实行矿山土地复垦和环境恢复,镇区设立定点投放处1个,由专人负责清理,并定时进行填埋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经氧化沟处理后达标排放,无出现河流超标排污和无序排污的工业企业污染,全镇没有重点工业污染企业。推进清洁生产模式,鼓励企业开展ISO14000认证,从而有利于集中供水、供电,形成规模效应,也有利于集中治污,大大轻了污染压力,降低了治污成本。

3、实施农村厕改工程

近年来,我镇将农村改厕作为全镇重点工作来抓,多次专题研究改厕实施方案,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实施。共投入改厕资金105万元,对沿溪冷水、太平、鸿安、霞林村群众建房改厕,建设了排污管道4 公里。现如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6.2%。镇区每平方公里3座公厕,全部为水冲式,平均居民区每百户设公厕大于1座。为加强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先后在东山村、太山村、霞林村等推广利新德环保化粪池。现今建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3%,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为100%。做到了厕所内外洁净,基本无蝇蛆、粪池无渗漏、粪便无满溢,有效地改变了农村环境卫生。

4、生态环境治理

坚持属地管理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治理农药瓶污染,我镇有芦柑1万亩,加上其他农作物每年有3.5万个农药瓶,都进行集中收集处理,有效切断污染源头。严控河流上游新建工业项目,对在沿岸堆存和倾倒生活、建筑垃圾的,予以严肃查处。辖区内排污企事业排污费足额上缴,“十五小”关停率达100%。

(六)生态旅游

东平镇素以“山清水秀”著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重点抓好造林更新、森林保护、水土保持、污染治理,确保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近年来我镇不断加大旅游资金投入,规划建设了“东平生态旅游区”,云峰岩景区、昆仑寨、昆仑洞、观音亭、蚊岩称之为东平五庙,东平五庙是东平镇主要旅游景点,也是生态保护最佳区域打造旅游品牌,开发建设一批生态、文化等特色旅游项目,完善提升文化品位高、影响力大的名星景区。在抓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河流治理,在沿溪两岸营造绿麻竹、中小径竹等生态竹300多亩,取到很好的防风、防水土流失等效益。

五、效益分析

201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8350万元,企业总产值15.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48元。大部分农民步入小康家庭,在经济收入增长的同时,农业生态环境也明显改善,基本上做到旱涝保收,持续稳定增长,农民科学种田、科学种养的技能大大提高,能主动学习采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这为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3.8%,制定实施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确保动植物的繁衍生长;名特优经济林、速生丰产林、珍贵用材林及竹业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们一方面起到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使投资者得到了较高的经济回报,因而这些项目的实施使全镇的林种结构发生了改变,也在全镇掀起了新一轮的造林绿化热潮,基本实现了“小雨不出地,中雨不下山,大雨不出库,暴雨难成灾,沟中清水流”的良性生态循环。

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国民经济指标的增长中,水利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工业、生活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环境质量逐年得到改善,大气、地表水、噪声环境质量均达到功能区要求,在为人民创造一个较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同时,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投资的环境。近几年来,外商投资大大增加,工业企业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工业生产呈现较快的增长势头,工农业基本做到可持续发展。

六、结论

实施国家级生态镇建设以来,我镇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不断提高,基本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也说明了我们在生态农业、生态林业、水土保持、镇区建设、工业污染防治等主要领域所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措施是科学、确实可行的。今后,我们要在继续采用现有技术路线、技术措施的基础上,不断吸收采用新的技术路线、技术措施,促进我镇国家级生态镇建设的深入开展。

第二篇: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XX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XX镇位于XX县中部,辖2个村、6个居委会,总人口2.6万人,辖区面积15.86平方公里。是XX县政府所在地和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0年1月我镇开始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各项指标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的标准: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地表水质符合Ⅲ类标准,城镇环境噪声达到功能区要求,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100%,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9.8%,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83.8%,城区绿化面积达到327200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12.5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6.4%,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无水土流失现象,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农产品农药残留均控制在标准之内,2008年以来没有发生过重大污染事故和重大环境破坏事件。经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全镇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促进了我镇经济、社会、生态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创建合力

在创建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搞好生态建设,才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认识到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有利于优化投资环境,增创新优势,保持发展后劲,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镇把生态环保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导。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了做好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我镇专门成立了“XX镇创建国家级 1

生态乡镇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党政办、项目办、农业服务中心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村居书记、主任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各单位积极配合和各工作组具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主要领导对创建工作常抓常议,对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有效推动了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落实责任、细化方案。在统一思想、广泛发动的基础上,镇政府与8个村(居)、3家规模企业签订了创建工作责任书,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定期召开了阶段性工作反馈会、布署会,确保了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三是强化组织,扎实推进。以《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为依据,制定《XX镇环境保护规划》,报请XX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环境保护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明确领导职责和基本原则,明确各自分工和实施步骤。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建氛围

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好环保宣传,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一是利用阵地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电影宣传主渠道作用,共组织3次环保专题影片、5次电视专题讲座、5次领导专题讲话,并利用村居、企业的墙报、宣传栏刊登环保政策、环保科普宣传资料。在集镇主街道设立永久性环保宣传标语,营造创建氛围。二是举行环保培训。对干部主要是抓环保国策、政策法规培训,增强环保工作的责任感;对工业企业,主要是采取分行业抓“三废”治理操作技术培训,增强他们的岗位责任意识,提高专业工作水平。共组织大小培训班25次,参加人次2200余人。三是开展宣传活动。以一年 2

一度的“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精心组织全镇上下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共贴标语365张,印发倡议书1万份,发宣传单1.5万份,做环保图片36张。使全镇人民懂得创建生态乡镇,是造福当代,涉及子孙的道理。做到全社会动员,人人珍惜环境,关爱生命,维护生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抽样问卷调查等方式,人民群众对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满意率达98%。

三、实施环保工程,建设宜居城镇

2009年以来,我镇通过积极向上争取和自筹等方式,共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生态创建项目,重点做好以下四大工程。一是生活垃圾治理工程。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镇新建垃圾池26个,新安装垃圾桶158个,新建垃圾中转站3个,全镇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机制,建立了一支以县环卫站为主体,各村居广泛参与的生活垃圾清理保洁队伍,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2010年,对镇区内主要河流——渔塘溪2.9公里进行清淤、清理河道垃圾,并在河滨路沿岸制作了温馨的提示牌,促进了人们更加自觉保护渔塘溪的卫生环境。二是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2010年8月,我镇对养殖业进行综合整治,拆除禁养区内全部3家规模养猪场,目前,全镇范围内没有规模养猪场,散养农户均配套建设沼汽池,并将沼液充分利用于养渔、种菜等。2010年10月,结合县城管网改造,在镇区范围内铺设了3.8公里的生活污水收集管道,将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到县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确保了生活污水不直接排放到河水中,目前,全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三是环境美化绿化工程。2010年,对主要街道进行路面改造,铺设沥青路面3公里,美化了路面、降低了交通噪音,铺设农村通户水泥路面800米、居民生活小区水泥路面1000米,美化了居住环境。大力开展 3

绿化工作,通过街道绿化、庭院绿地、单位绿地、公共绿地“四管齐下”,构成以绿色家园广场为中心,新村公共绿地为重点,道路两旁绿化为骨干,专用绿地为基础的城镇绿化格局。目前,城区绿化面积达到327200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12.5平方米。四是宜居城镇建设工程。按照“小县大城关”战略,将环境保护与城镇建设有力的结合在一起,努力建设宜居城镇。近年来,聘请专家新规划了绿园新村、绿色家园、明珠御苑、万乘华府、阳光新城等一批环境优美的居民小区,极大的改变了城镇风貌,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活理念,同时,不断提高XX、红岗、东门等新村建设的档次和品位。结合南关溪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等县级重点项目,又规划建设了明珠御苑、阳光新城等5处和谐宜居的生活小区。

四、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生态经济

我镇以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为契机,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生态经济,树立知名品牌,促进了全镇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生态林业建设。目前,我镇生态公益林保护面积6163亩,我们从退伍军人、村干部中选聘10名护林员,加强监管力度,每月15号定期召开护林员例会,镇政府与各村签订管护责任书,各村与护林员签订管护合同,要求护林员每月至少巡山25天,林业站组织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能及时得到纠正。严防乱砍乱伐、野外用火,确保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二是努力打造生态农业。在全镇范围内严禁使用六六粉、甲胺磷等17个农药品种,最大限度的减少农药使用量。大力实施生物防治工程,积极保护害虫天敌和推广生物农药。全镇病虫害防治面积2009年已扩大到 87公顷,农药使用度为211.5 公斤/公顷,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83.2%,4

获得较好的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近年来,我镇在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争创绿色品牌、无公害产品方面投入专项资金500多万元,依托三明市耿忠农业有限公司等大型农业企业,做好城区“菜蓝子”工程,建设生态蔬菜基地2000亩;以“南山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龙头,培植繁育的珍稀树苗木和药用植物达12种,引进、试验、推广新品种100多个,提供珍稀苗木300余万株,辐射带动全县各乡镇发展生态农业;三是突出提升生态工业。在发展工业方面,着重将工业企业引导进县生态经济区,按照不同功能区的要求,安排企业入驻。注重把好环境保护关,严格按照环保部门的有关要求,督促企业做好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工作。2009年以来,我们在县环保部门的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对镇区内的企业实施技术改造6项、循环经济项目3个,并对存在污染隐患的企业进行了专项治理,目前,我镇辖区内的企业污染物排放均达到国家的有关标准。四是加快开发生态旅游。我镇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把发展生态旅游业作为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重要抓手,取得了较好成效。我镇拥有“武夷三绝”之一的玉虚洞、有近千年历史的“惠利夫人庙”等独特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又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如:位于城西村的“水上渔村”,是一个集生态养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家山庄,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谐的生态环境,为广大居民提供了一个观光休闲的好去处。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闽西八大干”之首的“XX肉脯干”,“八闽名石”的XX蓝宝石的热销,促进了我镇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我镇开展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和先进乡镇的经验仍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在以下两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构建生态和谐方面。要继续强化领导,进一步提升集镇环境生态水平。继续强化环境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继续加强污染控制,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继续加强环境管理,进一步增强环保执法力度。二是强化措施,健全机制。一方面努力提升XX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活力,完善社会事业,构建生态和谐城镇。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努力推进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在发展中共建和谐,在发展中构建和谐。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同步推进。

总之,我们决心以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为新的起点,坚持走“生态立镇、科教兴镇”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低碳经济,朝着经济将更加发达、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目标而努力拼搏!

XX镇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四月二十日

第三篇:XX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凤台县XX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

工作总结

(二0一二年九月二十日)

XX镇隶属安徽省凤台县,坐落于淮河之滨,是皖北三大古老集镇之一,史称“浮岗镇”,是凤台县经济、文化中心城镇,淮南市“经济十强镇”之一。全镇农业基础稳固,是安徽省商品粮基地镇之一,形成了优质粮食、粮业加工、畜牧养殖、特色果菜四大产业。是全县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示范区、食品工业强镇、科技工作先进镇、水利工作先进镇、文化先进镇和民政工作先进镇、绿化模范镇,综合实力居全县第5位。

XX镇交通便利,凤利路、淮阜铁路穿境而过,村镇道路实现了“水泥化”、“柏油化”,交通基础设施完善。辖区水功能、林业资源丰富,政策落实、规划有序,村村通水泥路,农田林网化,村庄错落有致,属于淮北平原上典型的生态农业大镇。

这里生态优美,温和湿润,四季分明,由于地处淮水之滨,河流水系较为发达,独特的地理位置更凸显这里的天蓝水碧。镇域内水利枢纽永幸河随省道凤利路东西延伸、生态河流苍沟河纵穿于茫茫田野之间,姬沟湖已被全力打造成为林水相映的生态公园,具有独特的田园风光魅力和生态景观特色,同时也孕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动植物种类。

近年来,我镇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同时,我镇树立“环境就是资源,健康就是财富”的理念,把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作为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大措施和重要载体,努力在“生态、绿色、健康”上作文章。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全镇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实际,开始制订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实施方案,把高起点高质量建设好国家生态示范镇作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创建国家级生态镇,打造和谐魅力新XX”的奋斗目标,成立了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动员和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投身于环境保护行动中,全力抓好环保设施建设,全镇上下凝心聚力、合力攻坚,紧紧抓住永幸河生态治理、工业园区发展、生态示范区创建和构建社会保障体系4个重点,积极实施水源保护、烟尘防治、噪声监管、固废处置、生态修复、植被绿化、生态家园、生态休闲、清洁能源、绿色产业十大生态工程,努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环境优美、社会稳定的喜人局面,较好地完成了生态乡镇建设三大领域15项指标任务,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全镇上下环保意识大大提高,乡村环境面貌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生态乡镇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初步显现,实现了镇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科学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XX特色的生态发展道路。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科学谋划,确定目标

近年来,XX镇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特色资源、一流的投资环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镇经济社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按照“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应该是可持续的,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针对镇域内还有一些地方存在环保设施不达标,节能减排指标未到位,生态环境建设相对落后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建设天蓝水碧、地绿人和、环境一流的生态乡镇,让广大群众及早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受益,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实际,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决定把“生态立镇”作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镇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打好生态牌,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打造和谐魅力新XX”的宏伟目标,要求全镇各级按照“超前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梯次推进”的发展思路,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依托,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龙头,以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手段,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使全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到2012年把我镇建成经济发展、人民富裕、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国家级生态乡镇。

(二)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镇各级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切实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组织带动作用,强化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按照创建工作规划组织实施,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镇党委、政府深知,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镇党委、政府将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作为XX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为了在全镇上下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发动、广泛开展、分级负责的良好氛围。

一是提出创建淮南市生态乡镇的工作目标及主导思想。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是一项群众性、社会性和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标准要求高,必须依赖全镇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为此我镇高度重视,紧紧围绕创建目标,专门成立了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以镇长为组长,分管环保的党委委员担任副组长,镇直各部门、各站所负责人为成员,设立了办公室,并成立了督查组、卫生组、农林组和综合资料组4个工作小组,分别由主管部门负责人任组长,镇主要领导包抓,各小组确定了专门工作人员,明确了工作职责和规范要求。召开了全镇创建国家生态乡镇动员大会和定期汇报会,从林业、水利、农业等部门抽调9名工作人员充实镇环保办力量,有力地推动了创建工作开展。

二是充分论证,编制规划。由县环保局牵头收集整理了编制规划所需资料,委托有关部门编制了创建环境规划,经镇人大组织讨论后,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进行讨论修改。由省环保厅、市、县环保局主持在XX召开了《环境规划》评审会,顺利通过了与会专家评审。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组织有关部门反复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经镇政府、镇人大再次审定后印发予以实施。各行政村、镇直各部门依据《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实施方案》和《环境规划》,结合各自职能,制定子规划和工作安排,统筹兼顾,抓好落实。

三是落实责任,强化考核。制定印发了《XX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实施方案》,将指标体系中的3大类15项指标,分解下达给相关部门和乡镇,责任落实到人。进一步明确了部门环境保护职责,落实环境保护辖区行政村主任负责制,在全镇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部门协作、环保监管的创建工作格局。镇政府与各村、各直属部门每年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将生态建设作为重要任务进行考核。形成了层层分解任务,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创建工作有人主管、有人主抓、有人落实,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相互配合、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

(三)宣传造势,营造氛围

生态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创建工作要搞好,宣传教育很重要。为了营造一个“全民参与、全党抓创建”的良好创建氛围,XX镇把生态创建宣传工作放在重中之重。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强劲造势,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的创建氛围。开展创建工作以来,XX镇坚持不懈地抓好环保宣传,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

一是突出节日宣传。自2010年起,我们充分利用春节文化活动、科技之春宣传月、法制宣传日、“6.5”世界环境日等有利时机,组织相关部门上街设点宣传,展示版面,悬挂标语横幅,发送《倡议书》、《环境保护实用手册》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资料,现场解答群众咨询,使创建工作更加深入人心。

二是突出媒体宣传。在镇广播站增设了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和环境保护宣传栏目,播放宣讲环保题材文件、环保警示教育片,报道创建工作动态,表扬先进,鞭策后进,督促创建工作深入推进。

三是突出阵地宣传。投资50多万元,在桂顾交界、顾马交界、凤利路XX段入口和乡镇主要交通要道处分别设置环保国策牌,在中心区和乡镇主要街道设置了大型宣传牌,在XX新区爱民路建成环保宣传一条路。镇环保办组织编发《创建工作简报》,交流工作经验,扩大宣传效应。

四是突出活动宣传。开展环保知识培训和“绿色XX——环保知识”答题竞赛、“送环保法律法规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等活动,大力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和创建知识,使广大群众对创建活动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群众的环境意识有了普遍提高。结合创建绿色单位活动,在中小学和机关单位开展争当“环保卫士”以及青年志愿者活动,组织捡拾垃圾、清理饮用水源保护区杂物等义务劳动,引导广大群众从自身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和环境保护工作,形成了全民参与的创建工作氛围。

通过广泛的学习和宣传,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更加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法制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掀起了生态创建工作的热潮。

(四)抓好整治,整洁环境

近年来,XX

镇组织力量,多措并举,形成声势,经常性地大规模地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大力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形成经常化、制度化管理力度,成立了组织队伍,配备专职人员,针对乱摆卖、乱停放、乱搭建、乱张贴和乱丢垃圾等“六乱”现象进行大力整治,对所有在建待建工地实行全面整治,做到文明施工,规范管理。镇政府每年都多次组织大规模的清理整治行动,力求彻底消灭卫生死角、消除脏乱差现象,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行动,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和“辖区卫生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镇容管理和清洁保洁工作,努力提高城镇环境卫生水平,确保镇、村环境整洁,防止“白色污染”,收到较好成效。截止2011年年底,共下发与环境保护、镇容整治有关的文件通知50余份,出台有《XX镇环境卫生管理办法》、《XX镇门前三包管理办法》、《XX镇秸秆禁烧与利用实施方案》、《XX镇成立环境保护办公室的通知》、《XX镇文明创建制度》、《XX镇农药、化肥使用控制实施方案》等文件制度。通过开展环境大整治,有利的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一个城镇管理有序、街道整洁、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

(五)基础建设,夯实根基

近年来,XX镇党委、政府积极申请与自筹项目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了现代化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一座,城镇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生活垃圾中转站2座,大型垃圾填埋场3处,生活垃圾实行集中投入、统一收集,做到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95%;在建成区修建村民休闲娱乐场所一座,露天健身场所一座,购置建设设施38套;实施了10个行政村共计81公里的农村路网“村村通”工程;启动绿化、亮化工程,建成区主要街道路灯、绿化带、排水管网齐全;启动对镇域内永幸河、苍沟河、姬沟湖等河流湖泊沿岸绿化工程,使之林水相映、飞鸟成群,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力实施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全镇设计共有水冲式厕所100座,其中建成80座,水冲式厕所普及率达80%、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8%;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全镇共建成沼气池926座,全镇使用清洁能源人口占总人口75%;完成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质达标率和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均为100%。

(六)产业调整,特色发展

近年来,XX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工作首要位置,坚持在保护中开发生态资源和在发展促进保护的原则,依托地区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按照淮南市生态乡镇标准,拒绝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短期经济利益,不上有较大效益的污染工业项目,不毁林开垦。树立以工业理念抓农业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专用、高效的农产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XX镇结合实际,以农业产业化为先导,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以小城镇建设为基础,发展农业经济;以文明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构建“和谐XX、绿色XX”,走出了一条“农业强镇、商贸兴镇、特色树镇”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近年来,XX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开拓绿色农产品市场,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不断稳固。2010年以来,大力推广种植优质、高产、高效粮食作物,大力发展无公害、标准化产品,形成了40000亩无公害水稻新产品生产基地、30000亩绿色食品生产科技型基地,全镇优质粮更新率达到100%,农产品基本实现绿色化,将食用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与消费推上新台阶。通过扩大种植规模,形成规模经济,一个以面粉加工业为主导的粮食加工业生产基地已具地区影响力。取得较大成功的经济与生态共发展的典型企业有以下几个:

1、XX陈醋厂

XX陈醋厂位于XX集镇上,是成立于建国初期的老厂。生产的XX陈醋是全国三大名醋之一(山西、镇江、XX),1993年,日本大山研究所专程到该厂实地考察,当即决定与该厂合作,共同开发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酿醋工艺,同时将日本大山研究所研制的“兀水”这一高新技术应用到酿醋的生产中,使XX陈醋的保健功能有了明显提高,从而使该醋既保留了中国传统酿醋所具有的特色,同时又在降压、降脂、软化血管等方面都有显著功能。近年来,该醋在国内评比中连获多项奖励(获国家级奖三项、获省级奖五项),大大提高了XX陈醋的知名度。

2、XX镇五彩贡米生产基地

五彩贡米是由黑、红、黄、绿、紫五种香稻米科学配成,原产于黑米渊源地陕西省汉中市洋县。由于XX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又地处于淮水之滨,河流水系较为发达,土壤、水质、大气等环境质量均达到国家绿色及有机食品基地标准,XX镇于2000年引种此香稻米稻种。该米含蛋9.56-11.8%,比普通大米高37%,比国际大米质量标准高3.81%;含脂肪2.37-2.8%,比普通大米高1.3-2.5%,比国内大米质量标准高2.9倍;富含16种氨基酸,总含量11.63%,比普通大米8.71%高25%,维生素B1、B2、比普通大米高4-5倍,故称之贡米、药米、长寿米、世界米中之王等美称。目前经XX镇农科所与该基地科技人员精心培育,相继推出以食用为主的黑籼、糯米、黑粳米糯米和黑香糯米等四个品种。2004年,经该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中心审核,XX镇五彩贡米符合绿色食品A级标准,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3、XX镇童郢波尔山羊养殖基地

XX镇童郢波尔山羊养殖基地建于2003年4月,地处XX镇童郢村,占地总面积220亩,其中:养殖区10亩,办公、生活区2亩,草地绿化6亩,优质牧草基地200余亩,投,160余万元。

目前,建成高标准羊舍8栋1200平方米,饲草饲料房1座600平方米,机井1眼,水塔1座。青贮窖600立方米、药浴池1个、人工授精室一套、配套输电线路1公里,排洪渠1100米,生活、办公用房六间。计划年出栏育肥羊2000只,纯收入达40余万元。目前存栏育肥羊600余只,品种以波尔山羊和本地山羊为主,饲草收贮2000余方,现有铡草机2台、草粉机2台,管理人员3名,兽医师2人

目前,该养殖场根据“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效益运行”的总体要求,按照“规模适度、突出养殖,林草一体、夯实基础,科技增效、滚动发展”的思路,走以农养牧、农牧并举、林草畜一体化的发展路子。实施“科技兴场”战略,力争在五良(良种、良法、良料、良舍、良医)配套等方面取得突破,争创地区一流的山羊育肥场,为全村、全镇乃至全县的舍饲养羊树立样板,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2011年XX镇实现GDP21.3亿元,财政收入61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03元。

(七)农民培训,提高素质

一是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通过“五•五”普法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会议、森林保护和消防宣传会议、计划生育知识宣传会议,向群众广泛宣传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深入宣传低保、房屋保险、家电下乡、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新农合、新医保等支农惠农政策,增强群众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并从中受益。利用广播电视、党员电教室、文化活动阵地为载体,培训新型农民,以农村实用技术、政策法规和科学理财等为主要内容,开展种养殖技能以及建房、绿化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二是XX镇创建工作坚持整治与管理并重,治标与治本并举,在巩固创建和整治成果及长效管理上下功夫,实施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与各村委会、站所负责人签订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专门抓,责任单位分工抓”的创建机制,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的保障。三是人员保障。镇政府专门抽调有一定工作能力基础又熟悉农村情况的干部负责创建日常工作,各村结合实际安排人员作为各村的垃圾清理保洁人员,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协商讨论重新制定村规民约,有力地保证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推进。

四是资金保障。镇政府通过各种渠道的筹资和群众的出资出力,保障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能切实落到实处。

五是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加大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秸杆综合利用率和农用薄膜回收率不断提高,实现有机废弃物的多层次利用。

(八)存在问题,今后打算

我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受政策、资金等因素的制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许多方面还有待加强。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再接再厉,不断巩固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成果,全力开展生态区创建工作,把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作为提升XX镇发展优势的一张亮丽名片,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继续推进全镇生态建设工作,力争把我镇建成经济繁荣、科教领先、环境优美、文明富裕的高标准国家生态乡镇。

一是不断查缺补漏,提升创建水平。继续把生态立镇作为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对照省市县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在薄弱环节上下功夫,在关键问题上添举措,逐项核查,巩固提高,打造精品,铸造亮点,努力把创建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二是强化工作力度,巩固创建成果。继续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动员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爱护环境、建设环境、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环境执法监管,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实现各项环境保护目标。深入推进农村小康环保行动,积极开展生态示范村、十好生态户等创建活动,全面巩固提升创建成果。

三是推动生态文明,延伸创建内涵。健全完善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明确新的定位,确立新的目标,切实做到思想不松懈、工作不停步、措施不放松,把生态文明建设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推动我镇生态环境建设在更高的平台上提升层次、再创佳绩。

针对不足之处,今后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全面统筹、和谐发展的路子,着力抓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加强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整合项目资金,努力实现集镇主次干道人行道硬化,人行道无缺损、坑洼、碎裂、隆起、溢水现象;排水沟通畅,路面无积水,进一步完善排水、照明、环卫等公用设施。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改善村卫生设施。

二是加强绿化建设。抓好道路绿化、居住区绿化、单位及家庭庭院绿化,保证树木栽种质量和成活率。

三是继续加强集镇和各村卫生清理工作。要不断深入集镇、村,加强集镇、村的卫生清理工作,使之保洁常态化,充分调动全乡群众的积极性,彻底解决排污、垃圾处理问题。

四是加强节能减排宣传动员工作。要深入持久地组织全镇干部群众对学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进一步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

五是加强农民素质培训,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结合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加大对环境保护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全镇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全镇人民的自觉行动。

通过创建,全镇的生态环境更加优良,植被逐年茂盛,动植物种类也在逐年增加,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地表水质、空气质量更加优良,乡村面貌更加美丽,绿化面积逐年增多。通过创建,农村面貌、村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有线电视,村庄道路实现全面硬化,生活污水实现了暗沟统一排放,村庄主要路段实现了亮化,各村都有了保洁员,做到按时保洁,及时清运。村民的收入、保障制度逐年完善。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态创建带给他们的实惠,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参与环保的意识越来越强。

优美的生态环境,合理的城镇布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夯实了XX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XX镇要以创建国家生态乡镇为起点,把XX镇建设成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居生态舒适、人民生活富裕的生态型乡镇,保护蓝天碧水,造福子孙后代!

第四篇: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镇2010年被县委县政府确定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二年来,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始终将创建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特别是开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以来,我镇认真按照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标准和要求,大手笔抓环境规划,大投入抓环保设施建设,大动作抓环保管理,大声势抓环保宣传,干群环保意识大为提高,环境设施不断完善,城乡环境面貌进一步优化,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城西北部,东与本县镇相连,西与镇交界。全镇东西宽10公里,南北长37.5公里,总面积3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269亩,辖2个行政村9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446户5672人。2009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495元。245一级公路跨境而过,交通便利。年平均气温 10.5摄氏度,降雨量600毫米,光照充沛,适宜发展佳地。镇政府所在地距县诚22公里,距245省道1.2公里。镇多种经营各具特色,2009年多经产值达4120万元。目前已经形成了以苹果、花椒为主导,药材、干杂果、畜牧养殖等相辅的多种经营产业格局。全镇累计花椒留存380万株,已挂果的有260万株,年产花椒120万斤,年产值1800万元。已建成千亩大红袍花椒示范园4个。全镇发展苹果5000多亩,已挂果3400亩,果实套袋2800万只,年产苹果6800吨,实现总产值2600万元。建成了庞家河市级千亩优质苹果示范园,成立了唐藏镇庞家河“凤唐”苹果专业合作社,“凤唐”商标已获国家注册批准。花椒、苹果已成为全镇群众增收的拳头产品。2009年全镇牛存栏1300头,羊存栏1200只,猪存栏2700头,畜牧产值320万元。森林覆盖率达78%,全部为天然林。林地面地292155亩,地下蕴藏着金、铜、铁等金属和煤、石灰石、大理石、云母、花岗石等非金属矿藏。目前已建成水电站两座,黄金采选企业两个,大理石厂1个。

二、创建工作情况

我镇对创建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把创建活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农村环保工作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重大战略来抓。在工作中,不仅做到“六有”,即有组织、有计划、有制度、有方案、有检查、有总结,而且努力做到组织领导、宣传发动、责任落实三到位,为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安排部署创建工作

一是健全机构,组织到位。2010年以来,我镇明确将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摆在重要位置,明确了领导包抓和具体工作人员。为了加快实现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工作目标,我镇成立了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委副书记、镇长任组长,主管领导为副组长,成员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各村主任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创优办公室,由各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具体负责组织、检查、实施和协调全镇的创优工作。各村相应成立了以村委会主任任组长的创优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各项指标的整改落实以及配合镇创优领导小组开展工作。

二是制定方案,责任到位。我镇认真按照国家、省、市有关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的法规,对照《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指标》,结合自身实际,聘请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为我镇编制了《镇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规划》,镇政府集合规划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方案》和任务分解表,将各项创优工作细化、量化,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各村,普遍建立了创建工作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了责任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专门班子全力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是加强督促检查,措施落实到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完善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标准,重点加强对村创建工作的检查和督促,每月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到各村进行现场办公,解决创优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确保各项工作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四是基础工作常抓不懈、抓牢抓实。抓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强化宣传,把创建意义和任务渗透到社会各领域,提高创建热情,增强创建工作的主动性。抓培训,除组织有关乡镇参加总局举办的培训班外,还分级组织培训班,培训环境规划、创建标准、程序等有关内容。对乡镇分管领导和有关人员坚持年年培训,批批过关。抓指导,各级环保部门为推动创建工作的正常开展,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协调、耐心指导、认真把关;形成了政府、群众齐心合力、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二)、科学规划,精心构筑美好家园

为达到创建目的,我们始终坚持环境规划高起点。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标,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立足于本地实际,确保所制定的环境规划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达性。在编制环境规划工作中,坚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做好规划间的结合和协调工作。在编制环境规划时,主动与城镇总体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相结合,优化调整城市区域和经济布局,合理确定生态功能,突出生态特色。二是做好环境规划论证工作。邀请专家对编制的环境规划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审查,重点论证环境问题是否找全找准、重点是否突出、解决方案是否切实可行、与城镇总体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是否衔接,提出修改意见,完善规划内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环境规划论证程序,使环境规划的论证工作不断程序化。镇主要领导干部通过参加规划的编制和论证,对全镇的环境资源状况、存在的环境问题、需要特别注意防范的环境事项有了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用生态保护意识综合决策各项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

(三)加强宣传,广泛发动群众参与

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我镇以村、学校、医院、工厂、街道为主要载体,通过多种宣传方式持续开展环保宣传,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为创优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一是召开“创建”动员大会,动员全镇干部群众统一思想认识,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努力推动创建工作。二是利用阵地宣传。充分利用电视、横幅、宣传栏等媒介,广泛宣传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目的、意义和做法,使创建全国环建优美乡镇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三是举行环保培训。加强对全镇领导干部的环保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其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重点加强对污染企业负责人及其职工的环保教育,增强企业的环保责任意识,从源头上狠抓环境保护工作。四是大力推进学校环境教育。在各中、小学设立专门环境教育课程。五是组织专题活动。结合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工作,在中小学校举行环保知识讲座、征文比赛、知识竞赛,让学生学习掌握环保理论,参与环保宣传教育。六是加强节日宣传。以一年一度的“3〃12”植树节和“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精心组织全镇上下开展全民植树和环保宣传活动,动员全社会珍惜环境,关爱生命,维护生态。

(四)、突出重点,高质量完成创建任务

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的过程不仅是获取荣誉称号的过程,而且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加快发展、提高镇域综合竞争力的过程。结合实际,统筹安排、综合实施了“三大”工程。

一是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拥有优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小城镇的最大魅力所在。在环境优美创建工作中我镇首先抓环境综合整治。突击整治,长效管理,扎实开展好“六清”整治工作。坚持日常清扫保洁和突击整治相结合,逐步实现长效管理,认真扎实开展 “六清”整治工作。各村各单位按照《张家圩镇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坚持每周开展一次集中整治活动,对村庄的公共场所、单位和农户房前屋后的的积存垃圾、乱堆乱放、卫生死角要全方位的进行整治清理;镇上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开展突击整治活动,二年来共组织开展28次大规模的环境突击整治活动,全镇党员干部群众近5200人次参加了整治活动,共出动拖拉机967台(次),板车336辆,清除卫生死角170余处,清运垃圾、杂草12350.1吨,“脏、乱、差”现象得到改变,镇村卫生综合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深入调查,详细摸底,全面落实“四改”工作任务。农村改厕工作是全面整治农村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争取,县上统一规划在我镇修建高规格的生态公厕3座,在辛家庄村、庞家河村先行修建的2座公厕正在积极施工,可望7月20日全面竣工;深入村组农户,积极动员群众进行改厕,全面落实改厕任务200户。同时,按照沼气建设“一池三改”模式大力宣传推广改厕、改圈、改灶工作,今年3月上旬,经入户详细调查摸底,共统计愿意使用电气类灶具的1142户,占总户数1446户的82%,已上报县级有关部门待相关配套政策到位后组织实施;改圈及沼气建设全镇已建成356座,在老场村灾后重建集中点正积极修建的43座。

二是实施环境绿化美化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地狠抓村镇绿化。城区绿化覆盖率、镇居民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均超过创建指标的要求。精心规划,以点带面,有效推动“三化”、“一统一”工作。极配合全县保持大开发、大提升、大跨越的旅游发展态势,及早规划,以“生态家园和旅游专线建设”为契机,对政府所在地村公路两边进行了贯通式的绿化、美化,共栽绿化树木87460株,有效提升了旅游观赏品位。采取在灾后重建集中点先行,树立样板,以点带面的工作措施,在全面实施了民居徽派改造工程,共拆除旧房294间,新建房屋97户,改造77户,粉刷房屋119户357间、11697平方米,已初步形成了亮丽的张家圩新农村形象。

三是实施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工程。几年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护了全镇29万亩天然林,实现了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巩固了生态绿色屏障。退耕还林实施5年来,争取国家投资900余万元,落实农田退耕植树8000多亩,荒山荒坡造林8000多亩,建成千亩花椒示范园2个,百亩落叶松生态示范基地3个,飞播造林1.2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生态工程的扎实推进有效改变了群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林吃林的传统习俗,激发了群众加强山、林、水的保护,有效保护了自然资源。开山采石、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整治。

(五)健全机制,实现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

城市经营三分建,七分管。我们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整治环境工作提供依据保障。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我镇高度重视规划编修工作,在全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科学规划、循环发展的原则,聘请城市专家编制完善了镇生态建设、绿地、环卫、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近年来,我镇先后制定并印发了《镇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规定》、《镇城市管理规定》、《环境卫生管理暂行规定》以及《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10多个有关环境保护的规范性文件。三是加强督查,狠抓整改。为确保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取得实效,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强化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每个阶段工作任务。镇委书记、镇长等主要领导经常带队检查和了解“创建”情况,及时查找薄弱环节,亲自部署指挥,组织有关部门现场办公,重点解决好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的环境卫生问题。

对照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具体要求,加强督查,采取现场解决和专项治理的办法一项一项抓整改、促达标,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跟进整改情况。对于工作成效突出的部门、单位、村进行通报表扬,树立典型;对于未能如期保质完成创建任务的部门、单位、村,坚决追究其主要领导责任。建立奖惩制度,把村创建任务完成情况直接与村干部考核挂钩。

三、今后努力方向:

一是要继续扩大宣传、不断深化认识。针对薄弱区域和薄弱环节加大宣传鼓动的力度,深化有关领导对农村环境问题严重性和创建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创建的积极性。

二是深化创建工作力度。抓住凤县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县和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有利时机,把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工作渗透到各个方面,使创建工作进入到快速、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加强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创新创建模式,推动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是要按照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的原则,把创建工作逐步向村庄延伸。我镇现有二个行政村9个村庄,要把村庄作为创建活动的基本单元,大量建设生态文明村庄,为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和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不断提高我镇环保工作水平,力争早日通过市、省环保局和国家环保总局的考核验收,真正使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成为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为把我镇建设成为“生态、活力、效益、和谐新企石”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人民政府)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战略思想,运用建设国家级生态乡镇与当地产业优势、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经济发展的优势结合起来的工作方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始终把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作为推动地区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作为推动地区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重要载体,并努力在“生态、绿色、健康”上作文章,积极从本地实际出发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全乡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一、**乡基本情况

**辖区总面积3535平方公里。全乡耕地面积50213.1公顷,牧草地193483.2公顷,沼泽地46390.5公顷。全乡总人口11128人,由蒙、汉、回、达、俄、鄂伦春、鄂温克、朝鲜等12个民族构成。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1%,是一个以回族为主体,其他各民族共同聚居的民族乡镇。

**下辖17个自然村屯,2个居民委员会。**辖区还有两个隶属于海农垦集团的大型企业**马场和***农牧场。

二、生态乡镇创建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为了把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人民政府认真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创建全国国家级生态乡镇活动的通知精神,通过大手笔抓环境规划,大投入抓环保设施建设,大动作抓环保管理,大造声势抓环保宣传,干群环保意识大为提高,**地区环境面貌进一步优化,环境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3%;地表水声环境质量均达到环境规划要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95%,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水土流失较轻,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农产品农药残留均控制在标准之内。**的这些创建工作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领导重视,创建工作摆上重要位臵

1、**乡成立了全国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创建“ 国家级生态乡镇”是一项群众性、社会性和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标准要求高,必须依赖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为此,**政府专门成立了以乡党政一把手为组长,各相关创建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全国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领导小组,并成立了专人专门负责的环保办公室,按照《*****环境规划》的各项指标及步骤认真贯彻落实此项工作,采取组长负责制、副组长及组员协调配合,环保办公室按照计划,列出具体实施方案,并负责落实具体工作。发挥创建领导小组的作用,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2、强化考核、落实责任。及时召开了声势浩大的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在统一思想、广泛发动的基础上,乡政府同驻地各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创建工作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了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

3、强化规划,编制文本。聘请生态环境专业人员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环境规划》,并通过环保部门的专家评审后,报请额尔古纳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二)确定创建工作职能,扎实开展工作

**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及环保办公室工作人员依据环境生态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标准,将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与生态乡镇建设相结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到生态立乡,切实建设保护好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把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与发展乡镇工业相结合,做到工业强乡,规划建设好商业区、工业区、生活区,在选址排污、选择园区环境等方面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合理布局,鼓励引导乡企向园区集中。把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做到以商活乡,重点搞好以道路系统为主体通讯、水、电、暖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进乡村城镇化进程。

(三)完善农牧业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全面启动了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畜牧业等生态工程项目。加强本地区现有天然草地、生态林、经济林的保护和建设,森林覆盖率已达到68.46%,绿色植被覆盖率达到93%。高度重视保护水环境、水土保持吉水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全区实施肥田沃土工程,改良土壤。有效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措施,至2010年退耕达到0.8万亩,是退耕还草、还林率达到40%以上。并使本地区80%基本农田得到改造。大力提倡发展生态畜牧业,推广牲畜舍饲、半舍饲、综合饲养技术,发展生态型草业生产,探讨适合本地区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至2010年全乡65%达到舍饲圈养,逐步提高了综合生产力。

**经济建设主体为国营农牧场经济,地区居民多位农牧场职工,国营农牧场经济是本地区人口经济收入来源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当地农牧场经济发展形态与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密切相关。经统计,当地农牧场现有耕地面积70余万亩,草场面积290余万亩。当地农牧场耕地肥沃,平坦而不完全连片,耕地之间有天然林带及部分人工林带,对于耕地扬尘、水土保持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当地农牧场全部为机械化生产。所有耕地由农牧场统一调配、统一管理,形成集约化经营,机械化程度高、种植科学性高、生态相容性好。2010年底,当地农牧场机械总动力达到160386.5千瓦,千瓦,比2008年增长4.65%;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478台,联合收割机达到116台,增长42.92%;农牧场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耕种选用的大麦、小麦、双低油菜全部选用的高新科技优质种子,优质种子的使用率达到100%。农牧场生物化肥技术的使用程度较高。由于当地农牧场是规模化农业生产,配备有专职的农业技术管理部门和农技人员,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等运用科学而有效,农用化肥施用强度为225公斤/公顷以下。在农业耕作中,基本普及使用一次性化肥和除草剂,大大降低对周边地区的环境污染,简化了田间管理和劳动强度,提高了粮食单位产量。一次性化肥技术的有效期可达90天以上,作物平均增产幅度能够在1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5%。

驻地农牧场在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中,积极利用此契机,继续深入开展耕地保护、利用和改良。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2)提高耕地质量,不断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农田;(3)贯彻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搞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划定保护区,建立相应的保护方案和制度,严格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实行计划管理。(4)保护耕地质量,开展了耕地质量管理工作,并建立监测网络。在耕地的利用和改良方面,驻地农牧场长期坚持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实行好的条田、好的渠道、好的林带、好的道路、好的居民点的“五好”建设,使其耕地已基本形成耕田平整,有林带保护,灌溉结合,道路畅通,规划有序的良好生态系统。在耕作管理上,实行了草田轮作、粮肥轮作和机械深耕、增施有机肥、挤干过腹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综合措施。同时还积累了改良土壤、治理盐碱的经验,确保了耕地的永续利用与生态平衡。

**在畜牧业发展中,突出强调轮牧与圈养,不断提高天然草地的保护与改良。

1、以草定畜,加强草地生态保护。**乡政府与驻地农牧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完成了草原调查和规划。根据草原类型组合特点,牧草种类成分和自然环境因素,进行合理配臵畜群,因草配畜。因地制宜地规定草地合理载畜量,使放牧牲畜量和草地牧草生长量相适应,控制放牧强度,使草地资源有更新再生的充裕能力,保持草原生态向良性循环发展。

2、加强草原建设,改善放牧条件。**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了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强化以解决人畜饮水为中心的草地水利建设,因地制宜地采取扬、抽、引、蓄、运、节等措施,多种途径解决饮用水源,使缺水草地得到较好的利用。提高了草地利用率和畜牧业抗灾保畜能力,多方面改善草地畜牧业放牧条件,较合理地利用草地资源。加强了对退化草场的改造,实行围栏、草库轮建设。

3、利用夏季优势,发展季节畜牧业。夏季多养生畜,冬季根据农牧场和农、林、工、副产品饲料资源的载畜能力,严格控制存栏头数。

4、储草养畜,发展冬季生产。储草养畜是增加冬季补饲或半舍饲养,发挥夏季草多优势,减少冬季缺草劣势的有效措施。在农田中逐年增加种植饲料比重,抓好重点地区人工饲草饲料基地建设。实现畜牧业与农业的有机结合,提高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截止2010年底,**地区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已经达到90%。

(三)加大投入,全面启动环境建设整顿

2010年,**乡投入800万元,对公共建筑、生产性建筑、基础设施、居民住房及建成区周边环境进行了建设和改造,不断推进城镇化、绿化、美化进程,乡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外部环境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一体的生态型国家级生态乡镇格局已逐步形成。

1.**地区建成面积4.2平方公里,主要由爱民路、团结街、商业街、红旗街、建设街、靠山街、北山路、观光路、建设路、幸福路等道路组成,构成**地区街道的主体。城镇建设根据现有基础和适应未来发展要求进行规划,主要包括商业区、居住区、文娱中心,道路及绿地等几部分。城镇建设,道路先行。目前,全地区交通以公路为主,自然砂石路二条,计80公里,乡内三级拉莫(拉布达林至莫尔道嘎)油路与外界连接是额尔古纳市连接北部乡镇的必经之路。

2、**地区共有住户4089户;全地区主要为木制和砖制结构的平房;人均绿地面积13平方米;生活污水排放实行自挖污水窖处理,处理率75%;生活垃圾清运处理率90%;商店27家,年营业额达到810万元。医疗、卫生、教育、广播、电视、文化等生活服务设施齐全,手机入户率达到95%,有线电视入户率95%,**地区个人拥有电脑1280台,上网1271台。现代化的通讯设施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

3、**地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对本地区的城镇环境进行治理,河水进行净化,扩大灌溉面积,耕地进行合理规划、治理,树木进行低产林改造,退耕还林,道路进行合理布局,规划、建设、荒山进行综合开发与整治,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大力发展低产林改造,退耕还林、还草,扩大种植面积,扩大畜牧业发展规模,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的分工协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工业化发展水平,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有力推动**地区城镇化进程。

4、**地区新建工业园区1个,完成道路整治改造8条,改造面积320000平方米,建设标准化住宅区,规划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拆除、修缮为旧平房10000平方米。

5、经济发展目标与地区近期发展计划逐步一致,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人均纯收入实现了年递增600元,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达10222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4‰以下,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0%以上。

6、城镇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设施完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利率91%,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方米/人,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95%,清洁能源普及率63%,森林覆盖率68.46%,草原载畜量达到6亩/羊,水土流失治理度76.37%。

(四)加强宣传,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创建工作要搞好,宣传教育很重要。开展创建工作以来,**地区坚持不懈地抓好环保宣传,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一是利用阵地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宣传主渠道作用,组织环保专题影片、领导专题讲话,并利用村、农牧场板报、画廊刊登环保政策、环保科普宣传资料。在建成区主街道设立环保宣传标语,营造创建氛围。二是举行环保培训。对干部抓环保国策、政策法规培训,增强他们搞好环保工作的责任性、事业性;对工业园区企业职工,分行业抓“三废”治理操作技术培训,增强他们的岗位责任意识,提高专业工作水平。三是组织专题活动,结合创建绿色单位等工作,在小学、**农场等单位举行环保知识讲座、抓好“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以一年一度的“6.5” 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精心组织全地区上下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全社会动员,人人珍惜环境,关爱生命,维护生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抓好卫生环境整治,营造整洁优美的生产生活区。**乡在抓区环境的规划和建设,协调解决乡区的开发与自然资源的保护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坚持重要自然资源的保护及储备原则,保留城镇的自然特征。第二,保证有足够的发展空间。第三,在建成区发展和资源保护地之间设臵缓冲地带,减缓由于开发引起的对自然资源的直接冲击。第四,城镇建设向“生态化”和“景观化”发展,努力达到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协调融合。

在**建成区,乡政府经常性的大规模地开展环境综合政治活动,大力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成立了保洁队和村容监督队伍,配备专职人员,针对乱摆卖、乱停放、乱搭建、乱挂拉、乱张贴和乱丢垃圾等“六乱”现象进行大力整治,对所有在建、待建工地实行全面整治,做到文明施工,规范管理。在镇区主要街道和硬化区域范围内禁止饲养禽畜。乡政府每年都多次组织大规模的清理整治行动,力求彻底消灭卫生死角,消除脏乱差现象,爱卫。城管等部门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和“辖区卫生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村管理和清洁保洁工作,努力提高**环境卫生水平,确保乡、村环境整洁,防止了“白色污染”。通过开展环境大整治,有力的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一个管理有序、街道整洁、国家级生态的生活环境。

(六)抓建设项目初审把关。**乡在发展工业上,一是对国家明令禁止的污染项目,无论效益好坏,坚决不批;二是抓环保执法检查。严格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督促“三废”治理,确保设施运转率100%,排放达标率在95%以上。三是抓环保制度建设,全面贯彻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认真对照本地区实际,切实制定工业企业“三废”治理、建设项目管理等实施细则和噪声扰民、油烟纠纷等处理办法建立了完善的环保工作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工作标准、服务承诺等,促使**基层环保机构步入标准化良性运作状态。

**乡环境创优项目实施后,通过结构调整与优化,**地区逐步加快实现了“两个转变”,促进了“两个提高”,基本形成了无污染,空气清新,环境优雅的小气候。

三、创建工作中形成的新体会及今后继续努力方向 **乡通过环境创建工作,形成了新的思维和认识,进一步意识到优美的环境也是生产力。营造一个文明、优美的环境已经不局限在“装点门面”这一层次上,**乡清楚地认识到:文明、优美的形象是人们外在的精神面貌和内部素质的统一,是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农村现代化的镇区格局,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文明程度与环境条件同步提高。环境治理的滞后与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是不适应的。为加快**地区现代化建设步伐,首先就要巩固和进一步扩大环境保户的成果,营造浓厚的优美乡镇创建活动气氛。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给**地区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在发展的历程中,**人深刻的认识到:只有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搞好生态建设,才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增创新优势,保持发展后劲,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才能真正实现**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共同创造出美满幸福的小康生活。

开展创建全国国家级生态镇以来,**地区随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和先进乡镇的经验,仍有不小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决心,认真对照创建标准,继续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继续强化领导,进一步提升环境生态水平。认真实施环境规划,并不断修正完善;积极探索循环经济模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继续加大环境基础投入,不断优化城镇面貌。

(二)继续强化环境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环境意识。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强环保责任宣传教育,加强对全社会的环保国策宣传,真正形成领导重视、企业负责、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继续加强污染控制,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从源头控制,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抓污染管理,不断削减污染负荷;促进清洁生产,大力推广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四)继续加强污染控制,进一步增强环保执法力度。勤于检查监督,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转,消除**地区生态破坏隐患,实现**地区自然全生态的永续保持。

在新的环境,新的要求下,**乡将以自治区环保部门和国家环保总局对本地区创建工作的考查验收为新起点,更加扎实努力地工作,不断提高**地区的环保工作水平,为把**地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国家级生态、文明和谐的现代化优美乡镇而努力奋斗!

下载永春县东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技术总结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永春县东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技术总结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解说词[范文大全]

    这里群山环抱,林海绵绵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绮丽这里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它就是美丽的濉溪镇(字幕,有关标致性镜头)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宁县濉溪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

    2013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汇报

    建设生态乡镇打造宜居家园 ——XX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汇报 XX镇位于新安县东北部,东邻XX县与横水镇接壤,西邻正村镇,南与XX镇搭界,北边是著名的“黄河万山湖”风景区。境内......

    国家级生态镇创建工作方案

    根据XX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生态市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佛府办[2010]73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我镇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一个宜工......

    创建国家级生态镇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九次XX会提出建设“美好XX”的要求,紧密围绕建设“美好XX”的总体思路,以创建国家级生态镇为目标,以建设美好新农村为主题,加强领导、......

    临江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汇报

    以创建为载体着力提升生态文明水平——海门市临江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汇报 中共海门市临江镇委员会 海门市临江镇人民政府 海门市临江镇,位于海门城区东南部,南依长......

    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实施方案(5篇)

    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实施方案 各行政村,镇直各部门: 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是我镇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我镇集镇建设水平和促进我镇生态文明建设......

    乡镇政府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乡镇政府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创建生态乡镇是民胜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州、市会议以及全委会议精神,大力推进“保护生态、依托邛海、发展旅游、促进增收”......

    关于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请示

    关于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请示旌阳区人民政府:为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