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杭州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规范(2011年10月修订)》的通知(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17:52: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杭州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规范(2011年10月修订)》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杭州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规范(2011年10月修订)》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印发《杭州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规范(2011年10月修订)》的通知

杭禁毒办〔2011〕25 号

关于印发《杭州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规范(2011年10月修订)》的通知

各区、县(市)、开发区、风景区禁毒办,市禁毒委各成员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于今年6月26日颁布施行的《戒毒条例》,推动我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依法规范执行,现对我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有关工作规范进行修订,并印发给你们。请立即传达到基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组织学习,认真予以贯彻落实。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问题请与市禁毒办联系。联系人:朱莉萍,电话:87282831。

杭州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 二O一一年十月三十一日

杭州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规范

(2011年10月修订)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和《戒毒条例》,规范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根据国家、省级相关部门文件精神,结合杭州实际,制定本规范。

一、职责分工

(一)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成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社区戒毒工作领导小组或禁毒工作办公室),配备社区戒毒专职工作人员,针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逐一制定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计划,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二)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依法作出责令或解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决定,送达有关法律文书,积极配合做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的检测,会同卫生行政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吸毒监测、调查等工作,并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三)市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主管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康复场所做好出所戒毒人员的衔接工作,确保出所戒毒人员顺利纳入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管理,并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四)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加强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和社区戒毒医疗机构建设和监督管理,对戒毒医疗服务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县级以上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等部门负责根据戒毒人员的实际需求,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提供入学、就业和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

其他各级禁毒职能部门结合本单位职能,根据实际,积极配合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

各级禁毒委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中有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可以给予表彰、奖励。

二、适用对象

(一)社区戒毒适用对象

1、吸毒成瘾人员具备下列情况之一的,公安机关在执行行政处罚后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

(1)因吸毒被公安机关初次查获,有固定住所和稳定的生活来源,具备家庭监护条件的;

(2)因其他违法犯罪行为被查获且不符合强制隔离戒毒条件的;

(3)不满十六周岁、七十周岁以上、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因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适宜强制隔离戒毒的。

2、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患严重疾病,健康状况不适宜在所执行强制隔离戒毒的,公安机关可以变更戒毒措施,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

(二)社区康复适用对象

被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吸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康复。

三、工作流程

(一)作出决定

公安机关对责令社区戒毒或社区康复的,应当制作《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决定书》。

1、社区戒毒

(1)对吸毒成瘾人员(包括因其他违法犯罪行为被查获)拟予以社区戒毒的,公安机关办案单位在报请行政处罚(刑事强制措施)的同时,将相关材料一并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在作出行政处罚(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决定的同时作出社区戒毒的决定,起始时间按作出行政处罚(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行政拘留的按执行结束)之日填写。

(2)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患严重疾病,健康状况不适宜在所执行强制隔离戒毒的,由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向原强制隔离戒毒决定机关提出变更为社区戒毒的建议,原决定机关自收到建议之日起7日内作出责令社区戒毒决定,并在吸毒人员出所时交其本人,起始时间按作出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之日填写,已执行的强制隔离戒毒期限折抵社区戒毒期限。

社区戒毒期限为3年,自报到之日起计算。执行地点原则上为社区戒毒人员的户籍地街道、乡镇;社区戒毒人员不愿回原籍,而愿意留在本市现居住地接受社区戒毒的,只要其在本地有担保人担保,应当允许;社区戒毒人员自愿到戒毒康复场所接受社区戒毒的也应当允许。

2、社区康复

对于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执行场所应当在戒毒人员出所15日前提出社区康复意见,报原强制隔离戒毒决定机关。由原决定机关作出社区康复的决定,在戒毒人员出所时将决定书交其本人,起始时间按出所之日填写。

社区康复期限为不超过3年,自报到之日起计算。执行地点原则上为社区康复人员的户籍地街道、乡镇;社区康复人员不愿回原籍,而愿意留在本市现居住地接受社区康复 的,只要其在本地有担保人担保,应当允许;社区康复人员自愿到戒毒康复场所接受社区康复的也应当允许。

(二)文书送达

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将《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决定书》及时送达吸毒人员本人及其家属,并在3日内通知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地街道、乡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

(三)人员接收

街道、乡镇禁毒工作办公室接到《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决定书》后,应当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成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小组,并制定《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计划》。小组成员由社区戒毒专职工作人员、社区民警、社区医务人员、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家庭成员以及禁毒志愿者等组成。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接到公安机关《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决定书》后,15日内到执行地街道、乡镇社区戒毒工作部门报到。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报到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小组应当及时与其签定《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协议书》(附件一),明确工作措施,并签署《社区戒毒(社

区康复)宣告书》(附件二),宣告权利义务以及违反社区戒毒协议应承担的责任。

(四)工作措施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小组应当认真履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职责,通过检测、谈话、评估等方式进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应当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进行戒毒知识辅导、教育劝诫、职业指导、就学就医援助等帮扶。

1、生理脱毒。对于被处以行政拘留的社区戒毒人员的生理脱毒一般在行政拘留期间完成。

对毒瘾较深,虽经戒毒、康复仍无法戒除毒瘾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在本人自愿的前提下,可以到指定的社区戒毒医疗机构(门诊)进行脱瘾治疗或参加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寻求医疗救助。

社区戒毒医疗机构(门诊)治疗对象仅限于被公安机关责令社区戒毒的吸毒成瘾人员。自愿申请社区戒毒医疗机构(门诊)治疗的社区戒毒人员,应当填写《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戒毒医疗救助申请表》(附件三),经街道(乡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审批同意后,携带《社区

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戒毒医疗救助申请表》到指定的社区戒毒医疗机构(门诊)进行治疗。

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服药点)治疗对象仅限于吸食阿片类毒品的吸毒成瘾人员。自愿申请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的吸毒成瘾人员,应当填写《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戒毒医疗救助申请表》,经街道(乡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审核、执行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禁毒职能部门审批同意后,携带《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戒毒医疗救助申请表》到指定的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服药点)进行体检,体检合格的,开始接受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期满后可以继续坚持参加社区药物维持治疗。

2、尿样检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要按规定接受毒品尿样检测。对接受社区戒毒人员的定期检测三年内不得少于28次:第一年的前半年至少每半个月检测1次,后半年至少每月检测1次;第二年至少每2个月检测1 次;第三年至少每3个月检测1次。对接受社区康复人员的定期检测三年内不得少于12次:第一年至少每2个月检测1次;第二年至少每3个月检测1 次;第三年至少每6个月检测1次。突击检测每年均不得少于3次。

3、谈话(家访)。社区戒毒工作小组至少每月找社区戒毒人员谈话(家访)1次;社区康复工作小组至少每2个月找社区康复人员谈话(家访)1次。

4、情况报告。社区戒毒人员至少每月向社区戒毒工作小组报告戒毒情况1次;社区康复人员每2个月至少向社区康复工作小组报告康复情况1次。

5、小结评估。社区戒毒每季度对戒毒人员的戒毒情况进行一次小结,每半年进行一次综合评估。社区康复每半年对康复人员的康复情况进行一次小结,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评估。

(五)请假外出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期间如需暂时离开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地所在区、县(市)3日以上的,须提前一天向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小组报告,填写《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外出请假审批表》(附件四)。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同意,发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外出准假通知书》(附件五)后,方能外出,并必须按时返回销假。外出期间,要按协议规定,凭《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外出准假通知书》,主

动到外出地公安机关进行检测,并按期寄回外出地公安机关检测结果证明。

(六)地点变更

1、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地点变更到其他街道、乡镇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要求变更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地点的,应当填写《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变更戒毒(康复)地点审批表》(附件六),并提供接收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同意接收的证明,向执行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进行申请,经审核后,报县级禁毒部门审批。审批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同意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不得擅自脱离原执行地的管理。

审批同意的,执行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出具《关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变更戒毒(康复)地点的函》(附件七),向接收地办理移交手续。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应当自《关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变更戒毒(康复)地点的函》出具之日起15日内前往接收地街道、乡镇报到。接收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应当按规定重新签定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协议,继续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时间自报到之日起连续计算。

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地点变更发生争议的,报请两地共同的上一级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协调解决。原执行地如无明确证据证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现居住地发生变更,且由原执行地执行更有利于管理的,原则上不予变更;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档案不全的,原则上不予变更。

2、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地点变更到戒毒康复场所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自愿到戒毒康复场所进行戒毒康复治疗的,应当填写《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变更戒毒(康复)地点审批表》,向执行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进行申请,经审核后,报县级禁毒部门审批。审批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同意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不得擅自脱离原执行地的管理。

审批同意的,执行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出具《关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变更戒毒(康复)地点的函》,通知戒毒康复场所。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自《关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变更戒毒(康复)地点的函》出具之日起15日内前往戒毒康复场所报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应当按规定与戒毒康复场所签定戒毒康复协议,并将协议(复印件)交街道、乡镇存档备查。社区戒

毒(社区康复)人员在场所内康复期间继续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时间自报到之日起连续计算。

(七)戒毒终止

社区戒毒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社区戒毒程序。

1、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无正当理由未按期到社区戒毒执行地街道、乡镇报到的,视作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由执行地禁毒工作办公室作出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书面证明材料(《关于暂停社区戒毒程序的说明》„附件八‟)一式两份,一份向执行地公安派出所报告,一份存档备查,收到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或社区戒毒决定通知(复印件)后,终止本次社区戒毒程序。

2、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行地社区戒毒工作部门作出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书面证明材料(《关于暂停社区戒毒程序的说明》)一式两份,一份向执行地公安派出所报告,一份存档备查,收到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或社区戒毒决定通知(复印件)后,终止本次社区戒毒程序。

(1)逃避或者拒绝接受检测3次以上的;

(2)擅自离开社区戒毒执行地所在区、县(市)3次以上,或者累计超过30日的;

(3)拒绝将机动车驾驶证上交执行地社区戒毒工作部门保管的。

存在逃避或者拒绝接受检测、擅自离开社区戒毒执行地等情形,但尚未构成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执行地派出所或县级禁毒职能部门应当出具《告诫书》(附件九),对社区戒毒人员进行告诫,并将《告诫书》作为认定“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依据。

3、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

(1)执行地社区戒毒工作部门在日常检测中发现社区戒毒人员检测呈阳性的,应当立即作出在社区戒毒期间可能吸食、注射毒品的书面证明材料(《关于暂停社区戒毒程序的说明》),一式两份,一份向执行地公安派出所报告,一份存档备查,收到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或社区戒毒决定通知(复印件)后,终止本次社区戒毒程序。

(2)公安机关在日常办案中发现社区戒毒人员吸食、注射毒品的,执行地社区戒毒工作部门在接到公安机关作出的强制隔离戒毒或社区戒毒决定(复印件)的通知后,终止本次社区戒毒程序。

4、被依法收监执行刑罚、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社区戒毒人员被依法拘留、逮捕的,执行地社区戒毒工作部门作出暂停社区戒毒的书面证明材料(《关于暂停社区戒毒程序的说明》)一式一份,存档备查,释放后继续接受社区戒毒。执行地社区戒毒工作部门在接到社区戒毒人员被依法收监执行刑罚或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通知(复印件)后,终止本次社区戒毒程序。

社区戒毒人员有上述应当终止社区戒毒程序的情形之一的,执行地公安派出所应当提出强制隔离戒毒或社区戒毒的意见,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作出强制隔离戒毒决定或社区戒毒决定,并将《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书》、《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决定书》原件或复印件送达原社区戒毒执行地街道、乡镇,存档备查(被依法收监执行刑罚、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除外)。

社区康复人员有拒绝接受社区康复或者严重违反社区康复协议的情形的,不暂停社区康复程序,但必须记录在案。

(八)期满解除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戒毒(康复)期满,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小组提出意见,由街道、乡镇社区戒毒工作部门报经执行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自期满之日起

解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地公安机关应当开具《解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通知书》,送达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本人及其家属,并在7日内通知执行地街道、乡镇社区戒毒工作部门存档备查。

戒断3年未复吸的戒毒人员,不再实行动态管控。

四、台帐要求

街道、乡镇社区戒毒工作部门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建立起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档案。

档案一般应集中存放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小组,由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小组指定其中一人具体负责管理。

档案应主要包括: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基本信息材料、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决定法律文书、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接收相关材料、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措施相关登记材料、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请假外出或变更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地点材料、社区戒毒暂停、终止证明材料等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有关、能反映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对象情况的文字、影音资料。

当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三年期满,解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小组应将所有

材料一并归档,装订成册,统一交由街道、乡镇社区戒毒工作部门保存。

各类档案材料应当内容完整、字迹清楚、材料齐全、管理规范。

街道、乡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公安机关应当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实时更新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执行。2009年4月发布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规范同时作废。同期发布的工作台账标准之《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通知书》停止使用,其他台账样本如有与本规范之附件不符的,以本规范之附件为准。

附件:

1、附件1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协议书(1).doc

2、附件2社区戒毒宣告书(1).doc

3、附件3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戒毒医疗救助申请表(1).doc

4、附件4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外出请假审批表(1).doc

5、附件5社区戒毒对象外出准假通知书(1).doc

6、附件6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变更戒毒地点审批表(1).doc

7、附件7关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变更戒毒康复地点的函(1).doc

8、附件8关于暂停社区戒毒程序的说明(2).doc

9、附件9社区戒毒人员告诫书(1).doc

主题词:禁毒 社区戒毒抄报:省禁毒办

杭州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 2011年10月31日

社区康复规范 修订通知

第二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规范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规范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主体

根据《禁毒法》和《戒毒条例》的规定:

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负责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机构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领导小组

1、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分管领导任组长。

2、综治、公安、卫生行政、民政、司法行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劳动等部门为成员单位。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办公室

按照乡镇、街道登记在册吸毒人员数30∶1的比例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 登记在册吸毒人员数不足30名的,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工作人员。

社区戒毒工作小组

由社区戒毒专(兼)职工作人员、社区民警、社区医务人员、社区戒毒人员的家庭成员以及禁毒志愿者组成

社区戒毒适用对象

1、对吸毒成瘾人员,县级、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 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并出具责令社区戒毒决定书,送达本人及其家属,通知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办公室。

2、社区戒毒的期限为3年,自报到之日起计算。

3、社区戒毒的执行地点是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所在县(市、区)

4、社区戒毒自期满之日起解除。社区戒毒执行地公安机关解除社区戒毒通知书送达社区戒毒人员本人及其家属,并在7日内通知社区戒毒执行地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

社区康复的适用对象

1、对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不超过3年的社区康复。

2、社区康复参照社区戒毒的规定实施。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办公室工作流程

督促报到

1、以15日内按时报到人员,办公室及时进行登记。

2、对未在15日之内按时报到的人员要进行督促。(1)有正当理由的,社区戒毒办公室应该督促戒毒人员尽快报到执行社区戒毒。可以采取《社区戒毒(康复)逾期报2 到通知书》的形式。

(2)无正当理由的,社区戒毒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向执行地公安机关(派出所)报告。

正当理由包括:不可抗力,配偶、子女、父母去逝,本人重大疾病或事故,近亲属因重大疾病、事故戒毒人员系唯一抚养人或赡养人的。

签订协议书

1、告知其权利义务及相关法律后果

2、与其签订戒毒协议

3、落实社区戒毒工作小组开展跟踪服务管理工作 定期检测

(一)应由派出所具有吸毒检测资质的民警担任此项工作

1、社区戒毒人员的定期检测第一年每月检测不少于1次,第二年每2个月检测不少于1次,第三年每3个月检测不少于1次,共计22次。

2、社区康复人员的检测第一年每2个月检测不少于1次,第二年每3个月检测不少于1次,第三年每6个月检测不少于1次,共计12次。

(二)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办公室根据检测结果如实填写《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定期吸毒检测记录表》。

(三)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也可根据工作需要在检测次数内进行不定期抽检。定期帮教、劝诫

1、由专职戒毒工作人员和社区民警承担此项工作。

2、定期在社区开展面向社会和社区戒毒人员的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发现社区戒毒人员有违反社区戒毒协议或者其他轻微违法行为、有复吸毒品倾向时,及时予以劝诫,这是预防社区戒毒人员吸食、注射毒品的有效手段。在开展帮教、劝诫工作中应注意方式方法,注意对戒毒人员及家庭的隐私保护。

3、每月开展一次,对及时发现问题的要及时帮教、劝诫。

4、形成帮教记录。戒毒知识辅导及心理疏导

由社区戒毒专(兼)职工作人员或社区医务人员承担。戒毒知识的的辅导主要是向社区戒毒人员传授戒毒的基本知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戒毒观念,坚定戒毒的信心,提高对戒毒治疗的依从性,主动配合社区戒毒工作小组开展工作。

定期家访(谈话)

1、主要由社区戒毒专职工作人员或社区民警承担此项工作。

2、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每月找社区戒毒人员谈话(家访)不少于1次;每2个月找社区康复人员谈话(家访)不少于1次。

3、目的是要及时掌握戒毒人员的生活、学习、工作及戒毒等情况,要根据国家政策落实帮扶保障措施。

4、家访不仅限于对戒毒人员本人及其亲属的走访,同时可对其邻居、村社干部进行走访。

5、填写家访(谈话)表。帮扶保障措施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办公室要积极协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卫生等部门落实帮扶保障措施。

基本的原则:贯彻《禁毒法》第五十二条,戒毒人员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方面不受歧视。

1、加强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开展职业培训,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条件的戒毒康复人员按规定给予政策扶持,采取集中安臵、分散安臵、提供公益性岗位、自主就业等多种形式促进戒毒康复人员实现就业。

2、按规定将戒毒康复人员纳入社会保险范畴,对符合条件的戒毒康复人员纳入社会保险补贴。

3、按规定将生活困难的戒毒康复人员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或特困人员供养范围,对因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困难的戒毒康复人员家庭给予临时救助。

定期报告

1、社区戒毒人员至少每月向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报告戒毒情况1次;社区康复人员至少每2个月报告1次。

2、报告的内容应涉及戒毒情况,生产生活情况,心理状况,家庭情况等)

3、报告内容要书面形式记录,可折合见面访谈次数。定期评估鉴定

1、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要每个季度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戒毒情况进行评估鉴定,每年要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评估鉴定。三年总的次数应为16次。

2、评估内容包括配合程度,表现情况等为内容,康复的情况,是否有违反规定的情况)

3、填写鉴定评估表。告诫

1、告诫的情形: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在社区戒毒(康复)期间,逃避或者拒绝接受检测,擅自离开社区戒毒执行地所在县(市、区)的

2、填写《告诫书》

正确使用、规范填写《告诫书》是认定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严重违反协议的前提和基础

社区戒毒(康复)期间其他戒毒措施的运用

1、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吸食阿片类毒品、多次被强制隔离戒毒、本人丧失戒毒信心的戒毒人员,在自愿的前提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办公室可以动员、监督其赴当地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参加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登记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的戒毒人员的信息应当及时报公安机关备案。(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见附件)

2、自愿戒毒:对吸毒成瘾且经济条件允许的社区戒毒人员,在其自愿的前提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办公室可动员其到正规的自愿戒毒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自愿戒毒医疗机构见附件)

3、戒毒康复场所:对居无定所、生活无着落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办公室可以动员其到戒毒康复场所戒毒康复、生活和劳动。(戒毒康复场所见附件)

戒毒地点变更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要求变更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地点的,应当填写《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变更戒毒(康复)地点审批表》,并提供接收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街道、乡镇一级)同意接收的证明,向执行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进行申请,经审核后,报县级禁毒部门审批。审批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同意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不得擅自脱离原执行地的管理。

审批同意的,执行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出具《关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变更戒毒(康复)地点的函》,向接收地办理移交手续。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应当自《关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变更戒毒(康复)地点的函》出具之日起15日内前往接收地街道、乡镇报到。接收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应当按规定重新签定社区戒 毒(社区康复)协议,继续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时间自报到之日起连续计算。

社区戒毒(康复)的中止

社区戒毒措施中止的情形,即社区戒毒人员被依法拘留或者逮捕。此处所规定的“拘留”,包括《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行政拘留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拘留。此处所规定的“逮捕”,是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逮捕强制措施。对在社区戒毒期间被依法拘留或者逮捕的戒毒人员,社区戒毒措施中止,期间需要戒毒治疗的由羁押场所给予必要的戒毒治疗。其释放时,到原社区戒毒的执行地继续执行社区戒毒剩余的期限。

社区戒毒(康复)的终止

社区戒毒人员被依法收监执行刑罚或者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此处规定的“收监执行刑罚”是指依照刑事诉讼法和监狱法的有关规定,由监狱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执行刑罚。对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一年以下,由看守所代为执行的,以及被判处拘役的罪犯在拘役所中执行刑罚的,也属于“收监执行刑罚”。“强制性教育措施”指的是劳动教养。社区戒毒(康复)终止无需出具解除社区戒毒通知书。

请假外出程序

1、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 期间如需暂时离开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地所在区、县(市)3日以上的,须提前一天向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小组报告,填写《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外出请假审批表》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办公室同意,发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外出准假通知书》后,方能外出,并必须按时返回销假。

外出期间,需要进行定期检测的,要按协议规定,凭《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外出准假通知书》,主动到外出地公安机关进行检测,并按期寄回外出地公安机关检测结果证明。

解除社区戒毒(康复)

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戒毒(康复)期满,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提出意见,报送相关材料,由当地派出所报送县级公安机关批准,予以解除。社区戒毒执行地公安机关应当开具《解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通知书》,并将解除信息录入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同时7日内通知社区戒毒(康复)本人、家属、作出社区戒毒(康复)决定的公安机关。通知书复印件交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存档备查。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档案制作 《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档案》要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建立,有条件的要建立电子档案。内容包括:

1、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决定书

2、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登记表

3、社区戒毒(康复)协议书

4、社区戒毒(康复)计划

5、社区戒毒工作小组成员名单

6、定期见面/谈话、家访记录

7、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吸毒检测通知书

8、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检测记录

9、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告诫书

10、请假审批表

11、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变更戒毒地点审批表

12、季度、现实表现评价

13、解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通知书

第三篇:南京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规范

南京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规范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规范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确保《禁毒法》实施后有关禁毒工作的顺利衔接,在我市前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禁毒法》和省禁毒委有关社区戒毒工作的精神,结合南京实际,制定本规范。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二、适用对象

三、工作流程

四、台帐要求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由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确定一个工作部门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

1、认真落实《禁毒法》及相关法规的工作要求,制定街道、乡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制度和规范,组织实施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

/ 14

2、组织和指导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小组根据公安机关开具的《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决定书》,对符合社区戒毒或社区康复条件的吸毒人员开展为期三年的社区戒毒或不超过三年的社区康复,并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的实际表现做出综合评估。

3、完成上级禁毒委交办的其他各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任务,并接受考核检查。

二、适用对象

(一)社区戒毒适用对象

(二)社区康复适用对象

(一)社区戒毒适用对象

1、吸毒成瘾人员具备下列情况之一的,公安机关在执行行政处罚后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

(1)因吸毒被公安机关初次查获,有固定住所和稳定的生活来源,具备家庭监护条件的;

(2)因其他违法行为被查获且不符合强制隔离戒毒条件的;

/ 14

(3)不满十六周岁、七十周岁以上、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因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适宜强制隔离戒毒的。

2、被解除刑事强制措施的吸毒成瘾人员,不符合强制隔离戒毒条件的,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

3、判处缓刑、管制的吸毒成瘾人员,不符合强制隔离戒毒条件的,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

吸毒成瘾人员具备下列情况之一的,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康复:

1、被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

2、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满释放的或假释(实际执行有期徒刑三年以下)的;

3、判处拘役刑满释放的;

4、《禁毒法》实施前接受社会帮教未满三年的;

5、《禁毒法》实施前因下落不明、出国等原因未列入帮教,三年内(最后一次释放之日起算)被发现的;

6、《禁毒法》实施前被处以劳教戒毒、强制戒毒,现期满出所的;

/ 14

7、《禁毒法》实施前劳教戒毒所外执行、限期戒毒未期满的。

三、工作流程

(一)作出决定

(二)文书送达

(三)人员接收

(四)戒毒(康复)措施

(五)请假外出

(六)地点变更

(七)戒毒中止

(八)期满解除

(一)作出决定

1、社区戒毒

(1)对吸毒成瘾人员(包括因其他违法行为被查获的)拟予以社区戒毒的,公安机关办案单位在报请行政处罚的同

/ 14

时,将相关材料一并报县级公安机关批准。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同时开具《责令社区戒毒决定书》,起始时间按作出行政处罚(行政拘留的按执行结束)之日填写,社区戒毒期限为三年。

(2)解除刑事强制措施且不符合强制隔离戒毒条件的吸毒成瘾人员,由原办案单位提请县级公安机关批准,责令其进行为期三年的社区戒毒。公安机关应当在解除刑事强制措施同时作出责令社区戒毒的决定,起始时间按刑事强制措施解除之日填写。

(3)判处缓刑、管制且不符合强制隔离戒毒条件的吸毒成瘾人员,到户籍地派出所报到后,户籍地派出所要及时通知原办案单位,由原办案单位提请县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责令其进行为期三年的社区戒毒,起始时间按社区戒毒决定作出之日填写。

2、社区康复

(1)对于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户籍地或实际居住地的县级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不超过三年的社区康复,并作出社区康复的决定,起始时间按社区康复决定作出之日填写。

(2)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满释放的、假释(实际执

/ 14

行有期徒刑三年以下)的、判处拘役刑满释放的且不符合强制隔离戒毒条件的吸毒成瘾人员,到户籍地或实际居住地派出所或街道社区戒毒办公室报到后,由当地派出所提请县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责令其接受不超过三年的社区康复,起始时间按社区康复决定作出之日填写。

(3)对于《禁毒法》实施前在接受社会帮教未满三年的吸毒人员应当纳入社区康复,根据其已经坚持帮教的时间,进行累计不超过三年的社区康复。以上人员可以直接与其签订社区康复协议,不再开具《责令社区康复决定书》,起始时间从签订协议之日起计算。同时,由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出具《关于直接转入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情况说明》,以证明其因《禁毒法》实施直接纳入社区康复,归档备查。

(4)《禁毒法》实施前因下落不明、出国等原因未列入帮教的吸毒人员,三年内(最后一次释放之日起算)被发现的,应当纳入社区康复。以上人员可以直接与其签订社区康复协议,不再开具《责令社区康复决定书》,起始时间从签订协议之日起计算。以上吸毒人员纳入社区康复的,由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出具《关于直接转入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情况说明》,以证明其因《禁毒法》实施将其纳入社区康复,归档备查。

/ 14

(5)《禁毒法》实施前劳教戒毒、强制戒毒、劳教戒毒所外执行、限期戒毒未期满的,按原决定执行完毕。期满后由社区康复执行地公安派出所(或禁毒大队)提请县级公安机关批准,责令其接受不超过三年的社区康复,并作出社区康复的决定,起始时间按作出社区康复决定之日填写。

(二)文书送达

公安机关对责令社区戒毒或社区康复的,应当制作《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决定书》和《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通知书》。

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将《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决定书》在作出决定的24小时内送达吸毒人员本人,在三日内送达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地街道、乡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或戒毒康复场所);将《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通知书》在三日内通知社区戒毒人员家属。

对于没有开具《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决定书》,因《禁毒法》实施直接纳入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情况,由执行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将《关于直接转入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情况说明》通知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家属及户籍地公安派出所(如不清楚属于哪个派出所的,可直接通知户籍地县级公安机关)。

/ 14

(三)人员接收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应在接到公安机关《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决定书》后,七天(外省籍的可放宽到十五天)内到执行地街道、乡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或者戒毒康复场所报到,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报到的,视为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社区康复)。

街道、乡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接到《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决定书》后,成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小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报到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小组应当向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宣告其权利义务,以街道、乡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的名义(盖章)与其签订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协议,制定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计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要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通报情况。

(四)戒毒(康复)措施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小组应当认真履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职责,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对象进行登记,通过尿检、谈话、戒毒知识辅导、法律援助、就学就业援助、告诫、戒毒(康复)情况定期评估等方式和途径,对戒毒(康复)人员进行管理和帮助。有以下几条措施:

/ 14

1、生理脱毒。对尚未生理脱毒人员,由本人申请,经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地县级公安机关禁毒职能部门同意,可以到指定的戒毒机构(门诊)进行脱瘾或参加社区药物维持治疗。

对于被处以行政拘留的社区戒毒人员的生理脱毒一般在行政拘留期间完成。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期满后可以继续坚持参加社区药物维持治疗。

2、尿检要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要按规定接受毒品尿样检测。对接受社区戒毒人员的定期尿检三年内不得少于28次。第一年每月至少检测1次,第二年每2个月至少检测1次,第三年每3个月至少检测1次,三年中不定期抽查不得少于6次。对接受社区康复人员的定期尿检三年内不得少于15次。第一年每2个月至少检测1次,第二年每3个月至少检测1次,第三年每6个月至少检测1次,突击尿检每年均不得少于1次。

3、谈话(家访)要求。社区戒毒工作小组至少每月找社区戒毒人员谈话(家访)1次;社区康复工作小组至少每2个月找社区康复人员谈话(家访)1次。

4、情况报告。社区戒毒人员至少每月向社区戒毒工作小组报告戒毒情况1次;社区康复人员至少每2个月向社区

/ 14

康复工作小组报告康复情况1次。

5、小结评估。社区戒毒每季度对戒毒人员的戒毒情况进行一次小结,每半年进行一次综合评估。社区康复每半年对康复人员的康复情况进行一次小结,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评估。

(五)请假外出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期间如需暂时离开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地点三天以上的,须提前一天向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小组报告,填写《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外出请假审批表》。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小组同意,发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外出准假通知书》后,方能外出,并必须按时返回销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外出需半个月以上的,要按协议规定主动到当地公安机关进行尿检,并按期寄回外出地公安机关尿检证明。

(六)地点变更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要求变更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地点的,应当同时向执行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和提供接收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同意接收的证明,并填写《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变

/ 14

更戒毒/康复地点审批表》。执行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收到申请后,经街道、乡镇和县级公安机关禁毒部门审核,报县级公安机关审批。审批应当在十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同意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不得擅自脱离原执行地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

审批同意的,执行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凭《关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变更戒毒/康复地点的函》向接收地办理移交手续。

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地点变更发生争议的,报请两地共同的上一级禁毒办协调解决。

(七)戒毒中止

社区戒毒人员拒不接受社区戒毒、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或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应当中止社区戒毒程序。

1、无正当理由未按期到社区戒毒执行地报到的,拒不接受社区戒毒的,由执行地社区戒毒工作部门作出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书面证明材料(《关于暂停社区戒毒程序的说明》)一式两份,一份向执行地公安派出所报告,一份存档备查,收到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或相关法律文书(复印件)后,中止本次社区戒毒程序。

/ 14

2、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行地社区戒毒工作部门作出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书面证明材料(《关于暂停社区戒毒程序的说明》)一式两份,一份向执行地公安派出所报告,一份存档备查,收到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或相关法律文书(复印件)后,中止本次社区戒毒程序。

(1)拒不报告戒毒情况,经公安机关两次书面告诫,拒不改正的;

(2)逃避或者拒绝接受检测三次以上的;

(3)擅自离开社区戒毒地点三次以上,或者擅自离开社区戒毒地点累计超过三十天的。

3、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

(1)执行地社区戒毒工作部门在日常检测中发现戒毒人员尿检呈阳性的,作出在社区戒毒期间可能吸食、注射毒品的书面证明材料(《关于暂停社区戒毒程序的说明》),一式两份,一份向执行地公安派出所报告,一份存档备查,收到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或相关法律文书(复印件)后,中止本次社区戒毒程序。

(2)接到查获地公安机关作出的强制隔离戒毒或相关法

/ 14

律文书(复印件)的,执行地社区戒毒工作部门直接中止本次社区戒毒程序。

戒毒人员有上述应当中止社区戒毒程序的情形之一的,执行地公安派出所应当提出强制隔离戒毒意见,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作出强制隔离戒毒决定,并将《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书》、《责令社区戒毒决定书》复印件送达原社区戒毒执行地街道、乡镇,存档备查(因复吸毒品被其他公安机关查获,并决定强制隔离戒毒的除外)。

(八)期满解除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戒毒(康复)期满,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小组提出意见,由街道、乡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报经执行地县级公安机关批准,予以解除。社区戒毒执行地公安机关应当开具《解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通知书》,同时通知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本人、作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决定的公安机关。通知书复印件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存档备查。

社区康复工作没有专门规定的,参照有关社区戒毒的规定实施。

四、台帐要求

/ 14

街道、乡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要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建立起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档案。

档案一般应集中存放在街道、乡镇社区戒毒办公室,由街道、乡镇社区戒毒办公室指定专人具体负责管理。

档案应主要包括: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基本信息材料、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决定法律文书、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接收相关材料、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措施相关登记材料、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请假外出或变更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地点材料、社区戒毒暂停、中止证明材料等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有关、能反映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对象情况的文字、影音资料。

当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三年期满,解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后,街道、乡镇社区戒毒办公室应将所有材料一并归档,装订成册,统一交由区县禁毒部门保存。

各类档案材料应当内容完整、字迹清楚、材料齐全、管理规范。

/ 14

第四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现状

来源:杜新忠戒毒、禁毒专业网 作者:某市公安局禁毒支队

编者按:为践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省厅党委以及我局党委提出了“建设海西、公安先行”。作为禁毒部门,如何围绕海西大局,主动融入,主动对接,尽心作为,着力先行是当前工作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为此,支队立足于禁毒工作的实际,在总结一年来贯彻实施《禁毒法》基础上,就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我市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社区戒毒、为本市建设服务进行调研和探讨。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是国家禁毒委在总结多年来我国戒毒帮教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符合科学戒毒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一项新的人性化戒毒康复措施,是贯彻实施《禁毒法》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也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毒品问题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现状分析

某市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4650名。2005年至2008年全市有2964名吸毒人员被强制、劳教戒毒和治安拘留,其中强制戒毒676人、劳教戒毒1169人、治安拘留1119人(常住户口2225人、流动人口739人)《禁毒法》实施以来,为推进我市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开展,市禁毒委选择了思明区开元街道、湖里区江头街道、集美区杏林街道、同安区洪塘镇等四个街镇开展社区戒毒(康复)试点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先后开设了两家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目前登记入组美沙酮替代治疗逾千人。全市已有986人签订社区康复协议,新增吸食海洛因人数大幅下降。通过有效地社区帮教,已有290人戒除毒瘾,并办理了撤销帮教手续。

《禁毒法》实施前,我市按照禁毒法律法规的规定,突出打击力度,实行“抓获吸毒人员直接强制戒毒”的办法,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是戒毒的基本手段和主要形式,原来的强制戒毒期限为3-6个月,劳教戒毒为1-3年。《禁毒法》实施后,取消了劳教戒毒,戒毒模式进行了重新划分,形成社区戒毒、自愿戒毒、强制隔离戒毒、戒毒药物治疗、社区康复等多层次戒毒模式。突出人性化管理,实行“抓获吸毒人员先由社区管理,管理不好再强制隔离戒毒”的办法。戒毒工作由关押状态转到社区进行开放式戒毒治疗,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大幅下降,街(镇)的禁毒工作量大幅增加。现在的社区戒毒期限为3年,强制隔离戒毒2年,可延长1年,社区康复3年。对吸毒人员的法定戒毒周期由原来最长3年6个月,延长到现在最长9年。戒毒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更加体现人性化管理理念。

二、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缺乏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首先,对《禁毒法》规定的自愿戒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强制隔离戒毒和药物维持治疗等戒毒措施,是构建一个完整的戒毒体系,对戒毒人员实行社区戒毒和强制隔离戒毒衔接,可以实现生理脱毒、身体康复和后续照顾这一完整的戒毒过程,实现科学戒毒这一理念认识不足,坚守“一朝吸毒,终生戒毒。”吸毒人员一旦染毒,想要戒断毒瘾几乎不可能的错误观念。于是对他们不关心,甚至歧视。其次,对吸毒人员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只知吸毒人员是违反社会管理秩序的违法者,对其违法行为应予惩处。不明白吸毒人员是公民,是社会

毒品问题的受害者,对其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应予保护;不明白吸毒人员是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依赖者,是病人,对其毒品依赖成瘾的病症应予治疗;不明白吸毒人员中部分身处社会弱势群体或低层,对其生活无着的状况应予救助。对吸毒人员这种法律身份的多重性、复杂性的处理没有采取综合施策的办法,对这一特殊群体,存在着重处罚、轻矫治的现象。再次,有的认为国务院《戒毒条例》还未出台,下一步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不知如何搞,辖区内目前吸毒人员也不多,对社会危害不明显,加上人、财、物都不具备,没有必要搞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没有认识到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是禁毒工作落实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禁毒法》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等一系列新的戒毒康复制度,纳入禁毒的法律体系内,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吸毒人员的一种人文关怀。就社区戒毒康复而言,吸毒人员既是违法者,同时也是受害者,也是病人,他们同样需要社会的尊重、单位的接纳、朋友的理解、家人的关爱。但我们也看到,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正常需求得不到满足,经常受到来自社会、单位、朋友、家庭有形无形、有意无意的厌恶、疏远、拒绝、憎恨,这样逐步使这些人成为格格不入社会生活的边缘人群,造成有些人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甚至重操旧业,重蹈覆辙。因此,在禁毒工作中,必须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重视和关爱戒毒人员,这样有利于增强戒毒人员的信心,争取他们及其亲属的配合和支持,帮助他们回归社会,重新步入正常生活,从而达到提高戒毒效果的目的。

(二)有的禁毒成员单位职责履行不到位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既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层次的综合性工程,又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任务。《禁毒法》实施后,有的成员单位没有认真学习、宣传、贯彻《禁毒法》;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对待禁毒工作,把禁毒工作孤立起来看待,错误认为禁毒工作是公安部门的责任,跟自己关系不大,没有认识到禁毒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工作主动性不强,没有认真的履行自身的法定责任。

(三)规章制度不健全

《禁毒法》施行后,在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区、街(镇)的重视下,全市有序开展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虽然有的区、街道这项工作开展得不错,但总体发展不平衡,研究得还不够,存在怕麻烦图省事的思想,工作力度有待加强。有的片面认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还处在试点阶段,可以慢慢来,等其他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开展好了,规章制度制定出来了,可照搬照抄,省心省力,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这项工作。

(四)宣传力度不大

客观上《禁毒法》实施时间不长,主观上有的单位和禁毒职能部门没有研究制定《禁毒法》贯彻实施意见或办法,没有针对性地开展禁毒预防宣传教育,尤其对流动人口、不良行为青少年、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无业闲散人员等高危人群的毒品预防教育不到位,流于形式。上级有要求就宣传一下,没有强调就没有行动,一般是“6.26”国际禁毒日前后宣传一阵子,应付了事,平时宣传得少,甚至没有宣传,更没有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络等媒

体,广泛开展禁毒宣传活动,使党和政府禁绝毒品的方针政策不能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人心。

有的区、街道没有把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成效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创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对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没制定计划目标;有的虽然年初制定了目标计划,但很少对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年底更没有考核和奖惩,不能有效调动大家的禁毒工作积极性,致使干好干坏一个样。

第五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实施方案

堕却乡社区戒毒康复

安排意见

为深入开展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政法委书记、乡禁毒委副主任为组长、综治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堕却乡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领导小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于乡综治办,负责本乡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和实施。

二、工作目标

按照“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戒毒工作原则,通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依托,戒毒治疗、康复指导、救助服务功能兼备的戒毒工作体系,努力实现吸毒人员戒断毒瘾、身心康复、回归社会。

三、具体任务

(一)明确和落实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主管部门和具体职责。派出所、司法、卫生院、社会事务办、团委、妇联等单位认真履职、协作配合,积极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

(二)建立社区戒毒(康复)专职工作队伍和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体系。各村要配备社区戒毒(康复)不得少于1人的专职工作人员,落实帮扶措施,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志愿服务。

四、工作职责

要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禁毒委员会组织协调指导、各相关部门履行法定职责、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大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力度。

(一)派出所:对吸毒人员进行检测和登记,实施动态管理;责令吸毒成瘾人员接受社区戒毒和决定强制隔离戒毒,责令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接受社区康复;参与社区戒毒人员(社区康复人员)的日常管理;配合卫生院开展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

(二)司法所:对社区戒毒人员(社区康复人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供司法援助,并配合公安机关开展吸毒人员登记。

(三)社会事务办:指导基层组织将社区戒毒(康复)纳入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促进和指导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将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戒毒人员纳入救助范围。

(四)财政所:负责保障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经费。

(五)中心校:对社区戒毒人员(社区康复人员)的文化教育给予支持。

(六)工会、共青团、妇联部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

堕却乡禁毒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日

下载关于印发《杭州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规范(2011年10月修订)》的通知(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杭州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规范(2011年10月修订)》的通知(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区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原则,全力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试点工作,并在观阁镇试点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建立......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总结

    临近年末,各个工作岗位都逐渐开始了工作的总结。这里,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小编专门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总结范文的文章和材料,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总结

    临近年末,各个工作岗位都逐渐开始了工作的总结。这里,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小编专门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总结范文的文章和材料,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社区戒毒(康复)协议书

    社区康复协议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有关规定和延庆县公安局 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决定书,社区戒毒(康复)时限为三年年,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经双方协商同意,签......

    社区戒毒(康复)协议

    社区戒毒(康复)协议 甲方: 市(州、地) 县(市、区、特区) 乡、镇(办事处) _ 村、居(社区) 乙方: 姓名: 乙方基本情况:性别: 出生年月: 年龄: 岁 已/未婚 联系电话: 现居住地址: 就业(医、学)场所......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计划(模版)

    篇一:泷水塘社区2012戒毒康复工作计划 泷水塘社区2012年戒毒康复工作计划 根据国家禁毒委《关于开展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试点工作的通知》(禁毒办通[2008]26号)和凤凰街道的相......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计划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计划1 一、检查督促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落实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计划。二、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法制、禁毒宣传教育,开展心理辅导,帮助社区戒毒(康复)人......

    社区戒毒(康复)协议书

    社区工作人员: 社区民警: 社区医务人员: 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家属(或监护人): 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单位(或学校)代表: 戒毒社会工作者: 其他参与社区戒毒(康复)小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