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京湖山地质报告
土木工程
2011040500070
王嵘
土木工程
2011040500070
王嵘 土木工程
2011040500070
王嵘
目录
前沿.................................................2 第一章 实习地区概况..................................2 第二章
前言 时间
野外实习:
地点
人员组成: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11级城市与资源学院地质工程及土木工程专业全体同学、带队老师 实习内容:
第一章
实习地区概况
2011年8月21日
星期三
天气阴 工作
地点:南京湖山地区
路线:自古泉水库经高家边组、坟头组、茅山组、关山组至连山西坡 任务:1.观察高家边组-五通群关山组地层岩性特征及其接触关系
2.观察坟头组石英砂岩中的斜层理关系
3.学会野外的三点交会及目估法定点
4.学会地层产状要素的测量方法
人员:2011届土木工程2班第七组王吉浩等人员
地质
点号:D01 点位:位于古泉水库北西侧约100m处 露头;人工露头,零星分布 点性:岩性观察点
描述:岩性为黄绿色页岩,间杂黄绿色粉砂质泥岩,局部见土黄色薄层细砂岩 产状:170°∠75°
D01—D02 点间
描述:路线方向:+350°
岩性:沿途所见均为O3S1g组,其岩性主要为黄绿色页岩,红色泥岩及粉砂质泥岩,该组地层多被植被覆盖 土木工程
2011040500070
王嵘
地质
点号:D02 点位:位于D01点150m处采石公路转角处 露头:天然露头,良好
点性:O3S1g/S1f(整合接触)点SE:O3S2g 岩性:黄绿色页岩中夹有土黄色泥岩,局部可见土黄色薄层细砂岩 产状:170°∠75° 化石:无 接触
关系:O3S1g与S2f为整合接触关系,其证据如下:
1.接触关系两侧岩性逐渐过渡 2.接触面平整,产状一致
点间
描述:D02—D03
路线方向:+350°方向,沿途所见均为S2f地层,根据岩性组合特点将该组地层大致分为三部分:
下部:其岩性为土黄色页岩及粉砂质泥岩,因岩性较为薄弱,大部分地层被植被严重覆盖,露头不好
中部:岩性为土黄色至灰白色厚层岩屑细砂岩,夹数层薄层土黄色石英砂岩 上部:厚度约150m 岩性:土黄色—棕灰色薄层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该组上部地层均被植被
覆盖。含王冠虫化石
S2m茅山组
岩性: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岩石风化面呈紫红色
下部:暗紫红色中薄层石英砂岩
中部 :灰白色中厚石英砂岩,岩石风化面呈紫红色
底部:紫红色薄层粉砂岩 产状:175°∠75° 接触
关系:茅山组与坟头组为整合接触关系,证据如下:
1.岩性逐渐过渡 2.产状一致
地质
点号:D03 点位:位于莲山石坡采石公路路边 露头:天然露头 点性: S2f / S2m
地质
代号:D3g(观山组)
土木工程
2011040500070
王嵘
岩性
描述:底部为紫红色底砾岩,主要成份为灰白色石英岩,灰黑色硅质岩及紫红色粉砂岩 产状:173°∠83°
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石英砂岩夹层间底砾岩
点号:D04 点位:位于莲山西坡坡脚采石公路处 露头:天然露头 点性:S2m / D3g 点SE:S2m 岩性:紫红色,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石英占90%。局部有斜层理构造 产状:173°∠83° 点MN:D3g 岩性: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石英砂岩间夹层角砾岩,石英含量80%以上,砾石磨圆度不等,灰白色石英磨圆度较好 产状:172°∠85° 接触
关系:平行不整合接触
证据如下:1.产状一致
2.岩性面过渡较突兀
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
天气多云 地点:陡山西北坡 路线号:L02 路线:自陡山的北西坡到小野田矿产车间
任务:1.观察擂鼓台组—栖霞组地层,岩性特征及其接触关系
2确定孔山背斜东倾伏段背斜核部横剖面的形态特征,确定褶皱构造的类型 3.巩固野外定点的方法
人员:2011级土木工程2班第七组王吉浩等人员 地质
点号:D05 点位:陡山西北坡 露头:天然露头 点性:地质构造点
描述:灰白色石英砂岩,风化严重,该背斜两翼依次对称出现擂鼓台组—栖霞组地层,北西翼依次对称出现擂鼓台组—栖霞组地层,北西翼较陡340°∠ 77°,南东翼较缓175°∠ 25°,所以该地层歪斜褶皱构造 土木工程
2011040500070
王嵘
地质:D05-D06 点号:(1)0~25cm擂鼓台组(D3Gl),以灰黄色、灰白色页岩,粉砂质页岩为主,灰白色薄层石英砂岩,中部有灰黑色页岩及灰白色高岭石粘土(2)25~30cm金陵组(C1j),灰黑色的厚层生物*灰岩,解理发育,解理被方解石脉填充,含有腕足类化石
(3)30~94cm高骊山组(C1g)黄绿色页岩灰薄层的石英砂岩,陆源沉积岩。按照岩性分为三个部分:下部为灰黑色、灰白色页岩夹灰白色薄层石英砂岩;中部为土黄色、黄绿色页岩夹灰白色中薄层的石英砂岩互层;上部为灰色、灰黑色页岩夹薄层的石英砂岩和深灰色中层泥灰岩,产状345°∠55°
(4)和州组(C1-2h)厚约3~5m,为灰黄色灰白色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 地质:D06
点号:
点性:岩性接触点 露头:天然露头
点SE:老虎洞组(C1-2l)
岩性:灰白色至浅灰色绚晶白云岩,风化面有刀*状溶沟发育,含灰白色、肉红色燧石结核和条带,结核长轴和条带的延伸方向平行,厚度约为6cm 化石:未见
点MN:灰白色厚层白云质灰岩和灰白色粗晶灰岩,粗晶灰岩层中含方解石颗粒,颗粒粒径大小不等,具有缝合线构造
化石:小纺锤筳化石
地质:D06-D07
点号:
点间:沿途所见均为黄龙组地层(C2h),底部灰
描述:白色厚层白云质灰岩和灰白色粗晶灰岩,黄龙组(C2h)主体部分为微带肉红色的生物屑微晶灰岩,以及灰晶生物屑灰岩,岩层中缝合*构造发育,顶部产小纺锤筳化石。(5)船山组(C2P1C)厚度为40cm,灰黑色,灰白色生物屑微晶灰岩,底部威严中含砾屑,下部产麦粒筳
地质:D07
点号:
点位:小野田采石厂矿产车间部 点性:栖霞组本部段岩性控制点 露头:天然露头 描述:栖霞组(p1q),按岩性可分为四部分:
(1)碎屑岩:土黄色页岩夹灰白色薄层的微晶灰岩
(2)臭灰岩:灰黑色厚薄生物屑微晶灰岩,岩石中沥青含量高,*状分化体
(3)下硅质层:灰黑色的薄层硅质岩,硬而脆,容易分化,露头不好
(4)栖霞组本部灰岩:灰黑色厚层微晶灰岩及灰黑色厚层生物屑灰岩,岩石风化面呈灰白色,岩石中*含灰黑色燧石结核,结核大小形态各异 土木工程
2011040500070
王嵘
化石:南京筳及珊瑚类化石
小结:今天,首先看到的是一个背斜,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沿着背斜的北南冀观察。该背斜的地层很多,以此为擂鼓台组、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老虎洞组、黄龙组和栖霞组。我们的行程很短,但移步换景,领略了不同地层的风采。最重要的是,今天我们终于看到了化石,才知道化石原来不是什么稀奇的岩石,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船山组的麦粒筳化石,用放大镜观察可见肉红的,那就是麦粒筳。
2012年8月24日 星期五 天气晴 地点:湖山地区 路线号:L03
路线:黄花岸到锤山西端
任务:1.观察弧峰组-龙潭组的岩性及按触关系 2.观察龙潭组地层中部斜层理构造
3.棒锤山西端断层及确定断层存在的性质和证据 4.巩固野外运点及地质罗盘的使用 人员:2011级土木工程第7小组王吉浩等人
地质:D08 点号:
点位:位于棒锤山170.5高地。185°方向湖山公路南侧30m处 露头:天然露头 点性:岩性观察点
描述:灰黑色薄层同硅质页岩,风化面成土黄色,岩性硬而脆,层间褶曲发育,难以精确测产状,为弧峰(p2g)厚20m 产状:15°∠46° 点号:D09
点位:位于湖山公路两侧 露头:天然露头,露头较好 点性:岩性观察点
描述:下部和上部以灰黑色,灰黄色中层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夹薄层煤层和薄层砂岩;中部为灰色、灰黄色厚层中-粗粒长石英石砂岩,斜层理发育。顶部为灰黄色中层白云层灰岩 龙潭组(p23l)化石:关羽养齿、栉羊齿、焦养齿 产状:15°∠41° 点号:D10-D11
h描述:沿途所见为青龙组(下q)湖山段(7.9)以下到上可分为四部分。下部以黄绿色、黄褐色为主的页岩夹灰黄色薄层泥质为微晶灰岩,中部为黄褐色、黄绿色页岩,与灰黄色薄层泥质微晶灰岩互层,上部为以灰黄色、灰色薄层微晶灰岩为主,夹少量灰黄色页岩,顶部为灰色薄层中厚层微晶灰岩,厚约170m。
地质:D11 土木工程
2011040500070
王嵘
点号: 点位:
点性:岩性分界点 露头:天然露头
h点SE:湖山段(7.9)
岩性:植被覆盖严重,之间零星露头,据可见露头可知,为湖山段灰白色中厚层微晶灰岩
c点NM:绝波门段(7.9)
岩性:灰白色中薄层微晶灰岩加厚层瘤状灰岩,瘤状成份为微晶灰岩,大小不等,瘤状成份为钙质皎洁,沿途可见五层生物屑灰岩夹瘤状灰岩岩体 产状:156°∠81° 接触:整合接触
关系:证据:1.两侧岩性捉奸过滤,接触面平整 2.接触面产状一致 地质:D12
点号:
点位:位于棒锤山西北侧小湖山村东南侧 露头:天然露头 点性:断层构造点
c点SE:沧波门段(T.q)
岩性:主体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微晶灰岩夹薄层灰白色页岩 产状:156°∠81°
点NW:黄马青组(T2h)
岩性:主体岩性灰白色粉砂岩,风化而呈紫红色。
本点为断层观察点,依据现场观察可得 依据:
1.地层层序不连续
2.沧波门段与黄马青组有接触,且沧波门段覆盖在黄马青组上部,发生地层倒转 3.鉴于断层破碎带,带宽约3m,且有断层角砾岩发育 4.地貌显示:棒锤山北侧地形陡峭
5.据前人资料揭露沧波门段微晶灰岩为侏罗纪象山群长石石英砂岩,该断层段面向南东倾斜,发育由南东向北西倾斜,走向为逆断层
小结:今天我们从黄花岸步行到棒锤山西站,其中越始至弧峰组,终止龙潭组观察了龙潭组的测光中部斜层理构造。由于今日所观察的岩层较为分散,所以今日走的路程较为多一些。
2012年8月26日 星期日 天气晴 地点:南京湖山地区 路线号:L04 路线:自陡山至獐龙山
任务:1.观察陡山向斜、陡山断层、孔山背斜确定褶皱位置 2.观察船山组到第三条地层、岩性接触面关系 土木工程
2011040500070
王嵘
3.观察陡山北坡的地质构造(地质构造)
4.观察闪长粉岩、岩性特征及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人员:2011级土木工程第七组王吉浩等人 地质:D13 点号:
点位:位于挡山方向160°陡山菜市场南东侧 露头:人工露头
点性:向斜构造点、描述:向斜核部地为船山组地层(C2P1C),向斜两翼对称重复为黄龙组,南东翼新地层到老地层为黄龙组到老虎洞组,北西翼地层由新到老,黄龙组到五通群山观山组,南东翼加70°,北西翼45°,倾角不等,由此可知,此向斜为唯一歪斜构造,且向斜轴向南东方向倾斜 产状:163°∠58°
地质:D13-D14 点号:
点间:0~124m为船山组(C2P1C)地层,主体岩性
描述:为灰黑色灰白色中厚层生物屑微晶灰岩,顶部为厚层粗晶灰岩
地质:D14 点号:
点位:位于陡山北坡,采石公路边 点性:断层构造点 露头:人工露头
描述:本店为断层构造点,该地层中发育两条正断层,东侧向北东侧倾斜76°,西侧向南西倾82°,东侧断距为1m。西侧断距为3~4m。距本点观察,两端层背向倾斜,上盘下降,共同盘上升构成地垒构造
地质:D14-D15 点号:
点间:354~366m,老虎洞组(C1-2l)地层肉红色中厚
描述:层白云质灰岩。岩层中发育燧石结核,366~400m高骊山组(l.g)顶部为黄绿色土,黄色灰黄色薄层石英砂岩,中部为黄绿色页岩与砂岩的互层,428~431m为金陵组(C1j)为灰黑色厚层微晶生物屑灰岩,可见笛管珊瑚化石,431~457m擂鼓台组(D3C1l)为灰色,土黄色页岩薄层灰黄色英砂岩,457~460马克坚闪长粉岩倾入体,闪长粉岩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矿物主要为灰白色斜长石,偶见石英斑晶角闪石均以蚀度,肉眼难以辨别,基质为隐晶质结构,闪卡粉岩顺层倾入擂鼓台组,带中页岩均以流岩化。460~642m沿途所见均为擂鼓台组,植被覆盖严重642-672m为第三系观山组(D3g)灰白色薄层石英砂岩,岩石风化面呈灰黄色。
地质:D15 点号:
点位:位于獐龙山137高地正南侧采石公路边 露头:天然露头 点性:背斜核部 土木工程
2011040500070
王嵘
描述:背斜南西翼为观山组(D3g)和擂鼓组(D3C1L)地层,凡有闪长玢岩倾入体,背斜核部为观山组,背斜转折端比较平缓,受闪长玢岩倾入体影响。北南翼为观山组灰白色中厚层到薄层的石英砂岩,南东翼产状为118°∠25°,北西翼产状318°∠55°,说明南东翼缓,西北翼陡,轴西向南东倾,地纽水平。
小结:今天一下车就看到一片宽阔的菜市场,我们站在高处向远处望去,景象十分壮观。出来采石场,我们从陡山步行至獐龙山,由于在龙马路两边观察岩石,来往的卡车又十分频繁,那一阵阵的泥灰确实吹的我们够呛。
2012年8月27日 星期四一 天气多云 地区:湖山地区 路线号:L05 路线:自大石碑断层经雷公洞至猿人洞
任务:1.观察大石碑伸长的特点,确定断层存在的证据,了解大石碑向斜模剖面依点。2.观察阻山泉水的物理性质及构造条件 3.观察昌公洞发育的地质及构造条件 4.观察洞穴堆积物的特点
5.观察岩洞及钟乳石的特点,了解南京猿人生活的环境 6.浏览大石碑,了解其人文历史 人员:2011级土木工程等7组王吉浩等人
地质:D16 点号:
点位:位于南京湖山阳山古采石场 露头:人工露头 点性:断层构造点
描述:该断层是为栖霞组臭龙岩地层,灰黄色富含沥青质厚层-块状微晶生物屑灰岩。生物屑微晶灰岩。富含方解石脉,节理发育,且方解石成定向排列,岩层中见有大量燧石结核,燧石结核呈黑色,其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燧石结核的层面分布。方解石填充了构造裂隙,此断层为正断层,上盘下降,且有羽状节理,由此可判断该断层为右旋。产状:上盘215°∠30°
断裂面:215°∠80°
本点为断层点,断层证据如下: 1.断层两侧薄层灰岩沿走向不连续
2.断层带可见断层角砾岩,断层约80cm,断层角砾岩成分为灰岩,大小混杂,无序排列,棱角分别。填充物一般为CaCO3
3.断层破碎带被梳状方解石脉两侧见有羽状节理,羽状节理锐角指示断层运动方向,可判断断层右行平行运动
4.沿断层带见泉水出露,根据本点调查的推测断层向南西方向倾斜,上盘下掉,断距约5m。
小结:这是我们实习中最艰难的一天,可能也是我们人生中最为艰难的一天。开始,天公便不作美,下车后,便下起小雨,许多同学没有带伞,只能两三个人合用一把伞,然而更危险的还在后面,我们需要爬上一个斜坡,而由于斜坡沙石泥土较为松散,且下雨天较滑,登山很难,不是有同学们的相互帮助,那将会是一件困难的事。土木工程
2011040500070
王嵘
上山后,我们失去了与带队老师的联系,于是便迷路了,那一条条崎岖的山路让我们已经忘却了外面还下着雨,没过多久,全身都已经湿透,袜子都能拧出水来。
之后还经历了许多有趣又刺激的事情,尽管最后都很狼狈,但我们学会了很多,我们知道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知道了领导者在关键时候的重要性,知道了吃苦耐劳是野外实践必备的素质。今天,很辛苦,但很精彩。
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 天气小雨 地区:南京六合方山 路线号:L06 路线:由六合方山东南坡-北坡
1.观察新近系雨花台组N1-2y松散沙粒石层的岩性特征。2.观察火山角砾岩及火山弹的特征 3.观察上橄榄玄武岩及橄榄岩岩性特征 4.观察火山颈项辉绿岩
5.观察方合山地层的特征。根据火山喷发的产物确定六合山喷发的历史 人员:2011级土木工程等7组王吉浩等人
地质:D17 点号:
点位:位于六合山东南坡砂矿菜市场 点性:雨花台组岩性控制点 露头:人工露头
描述:灰黄色、土黄色、弱固结砾岩,间夹有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岩层中斜层理构造发育,沙砾岩中的砾石成份复杂,主要有灰白色石英砂岩,灰褐色薄层变质岩,灰褐色燧石结核,偶见火成岩角砾,砾石磨圆度较好,太多成圆状,似圆状,分选性为一般。局部砾石具有定向排列有填隙物为细砂岩。岩层呈弱固结状态固结成岩较细,可见厚度大于30m。产状:
地质:D18 点号:
点位:位于六合方山东南半山要 点性:火山碎屑岩岩性控制点 露头:人工露头
描述:灰黄色、土黄色成火山角砾岩,角砾成分主要为灰褐色玄武岩,灰白色,肉红色石英岩。玄武岩角砾呈棱面状,角砾无分连性。杂乱堆积。填充物为火山灰具有层理构造。灰褐色火山角砾岩含火山集块岩和火山颈项的砾岩,成份主要为玄武岩,大小混杂,无分造性,填充物为火山灰。该层角砾岩为无层理构造。火山弹形态各异、大小不等,有纺锤形球形,不规则状火山弹。特点:固边有一层红色玻璃质硬壳,气孔由内向高外逐渐增多,其中球形火山弹直径60×60cm,纺锤形火山弹40×30cm~10×15cm
地质:D19 土木工程
2011040500070
王嵘
点号:
点位:上玄武岩岩性控制点 露头:天然露头
描述:肉红色气状玄武岩,其矿物主要碑石和其性斜长石。岩石呈晶质结构,气孔状构造及杏仁状构造。由于矿物结晶成度差,肉眼无法识别。根据出露剖面观察,每一层熔岩,玄武质熔岩由内到外气孔逐渐增多。在边缘密集分布。形状各异,大小不等呈圆状,椭圆状,边缘气孔拉长,其长轴方向代表熔岩,流动方向。熔岩中部大小不同熔岩碎块产出。流动过程中发生扭转构造,剖面边缘有直立管状气孔,可能是火山喷发的通道。经环形剖面观察,火山喷发玄武岩具有脉动式喷出特点,具有见熔岩喷溢大约5~6层
地质:D20
点号:
点位:位于火山通道的公路边 点性:火山颈项辉绿岩岩性控制点 露头:天然露头
描述:火褐色中细粒辉绿岩,其主要矿物为灰白色灰褐色辉石,辉石呈他形粒状,镶嵌在斜长石搭成的绣架中,岩石呈灰绿结构,块状构造。形成大小不等的晶体构造,反映出岩浆晚期,气体含量较高。
D21 点号:
点位:位于六合方山北坡采石场 点性:下橄榄岩岩性控制点 露头:天然露头
描述:下橄榄玄武岩,灰褐色玄武岩,主要矿物为辉石和基性斜长石,岩石呈微晶,块状构造,玄武岩中含大量的橄榄岩胞体和灰褐色辉石聚合斑晶,斑晶大者可达1.5×1cm,小者只有几个毫米。玄武岩柱状节理发育,其横剖面大都呈四边形,三边形,少数呈五边形,六边形不多见。
橄榄岩呈黄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组成橄榄岩的矿物黄绿色橄榄石,变褐色粒状辉石,等粒结构,该橄榄岩呈肥体产出,其肥体成圆状,椭圆状,大者可达5~6cm,小者为1×1.5cm
8月30日 星期四 天气晴 地区:镇江地区 路线号:L07 路线:由金山寺至西津渡
任务:1.观察花岗岩类岩石等特征
2.观察长江镇江段河谷地貌特征 人员:2011级土木工程等7组王吉浩等人 土木工程
2011040500070
王嵘
点号:D22
点位:二长岩岩性控制点 露头:天然露头
描述:肉红色中粗粒二长岩,其主要矿物为肉红色钾长石,含量约占40﹪,黑云母呈黑色片状含量约6﹪,岩石中偶见石英,且石英呈他形粒状,油脂光泽。岩石呈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该岩体错零星,与固岩接触关系不明,局部见到长岩,该岩石呈团块状产出于二长岩中。
点号:D23
点位:西津渡右渡D 点性:二长岩岩性控制点 露头:天然露头
描述:浅肉红色中细粒石英长二岩,主要矿物斜长石45﹪,粒径2-3mm,钾长石呈肉红色约30﹪黑云母呈片状约5﹪,石英呈他形粒状,呈油脂光泽约20﹪,岩石呈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沿岩石裂隙发生水云母化。
小结: 镇江,古代军事要镇,我们来到这个具有古代气息的城市。首先,我们进入了金山寺,传说中的白娘子故事的发生地。
大概把整个金山寺都逛了一圈之后,唯一一个遗憾就是没有登上塔顶。中午出去尝了镇江三怪:锅盔面、香醋、肴肉。味道挺不错的。
之后又游览了一些景点,还参观了几个小时的古玩店,里面真的是都有,增长了许多见识。
土木工程
2011040500070
王嵘
第二篇:湖山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测绘实习报告
1:1000
(江宁县湖山村陡山地区)
班 级:地质工程二班 姓 名: 熊 聪 指导老师: 侯 玉 宾
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工程系
二〇一一年九月
第一章 绪 论
一、测区概况
汤山位于南京城东约28公里,自南京有公共汽车直通汤山镇、湖山等地,交通方便。汤山湖山地区位于长江以南,沪宁高速公路以北,地势位于宁镇褶皱束的南带,地形上有三列山组成,走向北东东。北列山海拔高度在120-169米,包括排山、棒锤山。中列山山势较高,一般标高为160-250米,主要包括黄龙山、团山、纱帽山、土山、陡山、狼山等山头,主峰孔山高341.8米。南列山简称汤山,其主峰标高为292.3米。三列山之间是两个纵向谷地。
汤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温和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植被茂盛。宁镇地区的地层单元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宁着呢地层小区。本区地层自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发育良好,研究程度高。古生代和部分中、新生代地层,有达60年之久的研究历史,建有许多标本剖面,为广大地质工作者划分和对比地层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汤山-湖山地区因其地层出露齐全清楚,被众多高校定为重要的实习地点。
二、实习要求
地质实习是在课程理论的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的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与现场实践,获得感性认识并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次地质实习的目的是使得学生掌握野外工作基本技能,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会判断断层走向,会测量断层的倾向、倾角。
第二章 地 层
一、地层岩性
宁镇地区的地层单元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宁镇地层小区,实习穿越路线区域地层由老到新为:
(一)志留系 高家边组(S1g)
该组地层为暗色、灰绿色页岩,其下部产出丰富笔石,该地层岩性软弱,易受侵蚀,多被植被覆盖。
坟头组(S2+3f)该组地层为土黄色砂岩,夹有少量土黄色薄层粉砂岩、泥岩、页岩,厚度约为120米,中厚-厚层状,据资料,其产出丰富的三叶虫、腕足类化石,但未观察到,与高家边组整合接触。(二)泥盆系
下中泥盆统茅山组(D1+2m)
该组地层为紫红色见加灰黄色之砂岩,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厚约20米,中厚层状,沿层面常见白云母片。岩石源生色本为灰黄或者灰白色,沿裂缝受到氧化颜色变红,氧化彻底者,岩石全为紫红色,氧化不完全者,紫红色中留有灰黄或灰白残余。上泥盆统五通组(D3w)
该组地层假整合与茅山组之上,接触面略显受侵蚀痕迹,局部见到细的砾石,砾石成分为茅山组砂岩,该组厚约150米,分为四个部分:
底部为灰白色石英砾岩,石英砂岩,厚层状,层次清楚。石英砾岩有三层以上,砾石成分为白色石英,黑色燧石,浅色具纹理的硅质岩等,滚圆或半滚圆状,砾径1-3厘米为主,砾石可排列成单向斜层理。
下部为灰白色石英砂岩,厚层状,夹有粉砂岩薄层。砂岩中石英含量达95%以上,硅质胶结,具缝合线构造。
二、岩石
在本次实习测区内,可以看到三大类岩石中的两类,即沉积岩类、火山岩和岩浆岩类。沉积岩在实习区所见种类比较齐全,由粗到细均有分布,包括角砾岩,砾岩,石英砂岩,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页岩,炭质页岩,硅质页岩,钙质页岩,灰岩,生物屑灰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以及硅质岩,火山碎屑岩主要见到火山角砾岩,岩浆岩类主要见到闪长玢岩。(一)沉积岩
1.碎屑岩类
本次实习测区的碎屑岩类主要有高家边组粉砂岩,坟头组岩屑石英砂岩,茅山组石英砂岩,五通组砾岩及石英砂岩,金陵组微晶生物屑灰岩,高 骊山组石英砂岩及粉砂岩,和州组白云质微晶灰岩、泥质灰岩,黄龙组生物屑灰岩及白云质角砾岩和巨晶灰岩,船山组生物屑灰岩、微晶生物屑灰岩,栖霞组灰岩,孤峰组页岩,龙潭组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及生物屑微晶灰岩,大隆组灰岩及页岩,下青龙组和上青龙组灰岩及页岩,黄马青组粉砂岩、砂岩,雨花台组弱固结的砂砾层、砂层。
2.碳酸盐岩类
本次实习所见碳酸盐岩类岩石主要有老虎洞组细晶白云岩,主要矿物成分是白云石和方解石,遇盐酸微弱起泡,岩石风化面上见刀砍状溶沟,这是野外鉴别白云岩的重要特征。
3.硅质岩类
本次实习所见的硅质岩类主要有孤峰组硅质岩、硅质页岩,大隆组薄层硅质岩,硅质岩类硬度较大,刚性较强,击打容易破碎,大多数硅质岩类含有玉髓。
4.粘土岩类
粘土岩也经常被称为泥质岩,是沉积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在本次实习中见到的粘土岩主要以页岩为主,含有高家边组页岩,茅山组粉砂质页岩,大隆组页岩以及坟头组,五通组泥岩。页岩是最常见的泥质岩,具有薄层状页理构造,主要由高岭石,水云母等粘土矿物组成,硬度较小,在野外容易分辨。(二)岩浆岩 闪长玢岩
岩体分布采石公路第一个拐弯处,岩石呈土黄-黄绿色,是闪长岩的浅成相侵入岩。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组成斑晶矿物成分主要为中性斜长石、普通角闪石等暗色矿物;基质为隐晶质结构,其矿物肉眼无法鉴定。岩石己强烈风化和蚀变。侵入于粉砂质页岩中的岩脉与围岩发生热接触变质作用,围岩发生角岩化。
三、第三系
在实习测区内,下第三系未见,上第三系仅见于汤山北射乌山顶。
四、第四系 测区内第四系地层主要为近代冲积-洪基层,有砾石层、亚黏土、淤泥质亚粘土和粉砂层等。孔山北坡人工剖面出露清楚。
第三章 地质构造
一、褶皱构造 1.陡山向斜
南翼岩层较陡,地层倾角达70-80度,局部地层可能受到断层影响或者岩层自身重力压塌而直立或者倒转;北翼岩层较缓,地层倾角25-35度,褶皱横剖面不对称,陡山顶为向斜核部,核部地层为栖霞组(已被开采),枢纽走向NNE,轴面向南倾斜,属于不对称倾伏向斜。2.孔山背斜
孔山背斜紧靠向斜北侧,与之平行分布,组成中列山之北坡,孔山主峰通过背斜轴部,褶皱轴在西端向西倾伏,轴部由五通组顶部及石炭、二叠等地层组成,在东端褶皱轴向东倾伏,轴部由五通组上地层组成,中段孔山顶褶皱轴明显昂起,轴部由五通组底部含砾石石英砂岩组成,背斜南翼地层倾角缓,北翼较陡,倾角为80-90度,枢纽近东西走向,横剖面不对称,轴面向南倾斜。
二、断裂构造 1.陡山南坡逆冲断层
该断层延伸15km,从大石碑至陈家边,断层面向南东倾斜,倾角65-70度,南盘仰冲,北盘俯冲,为一逆冲断层。
证据:
1)地层缺失:陡山南侧五通组砂岩与黄龙组、船山组灰岩碰头,显然为断层接触关系;
2)断层两侧岩石破碎:岩石为压碎岩、断层角砾岩等,灰岩中发育有密集剪切节理,产状变陡;
3)断层带内石炭统地层为构造透镜体,产状紊乱; 4)局部岩层赤铁矿化现象很严重。2.陡西大沟横断层
该断层延伸2-3km,断层通过陡山西侧之垭口,走向北西,断层西侧岩 层不连续,且具有平移性质,方向左行,在同一标高处,断层东侧出露的是石炭、二叠系灰岩,西侧为五通组地层,证明断层具有东侧下降、西侧上升性质,通过三点定面原理,断层面向北东倾斜,倾角较陡,故该断层为平移-正断层。
第四章 地壳运动与地质发展简史
南京湖山地区地区作为下扬子区的一部分,位于下扬子断裂坳陷带东段。据区外研究资料,自前寒武纪末至奥陶纪,本区处于温度的浅海环境,地壳活动以轻度抬升、沉降为特点,生物丰富,形成有上千米厚的碳酸盐岩沉积。
露头地质特征表明,湖山地区在志留纪早中期仍处于海洋环境,以浅海、滨海环境为特点,构造活动较弱;生物丰富,以三叶虫、腕足动物、腹足动物和双壳动物为主;持续的沉积作用形成了大于300m厚的陆源碎屑沉积,构成了高家边组、坟头组和茅山组。
志留纪晚期,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地壳抬升,海水退却,本区成为陆地,遭受剥蚀,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泥盆纪早期及中期。自泥盆纪晚期至石炭纪初,在准平原化的条件下,区内堆积了厚近200m的陆相-海漫相碎屑沉积,初期的沉积中还混有早先茅山组以及更老地层的剥蚀物质。这些沉积物构成上泥盆统~下石炭统底部的五通群。加里东运动构成了本区志留纪晚期和泥盆纪早中期地层的缺失,以及五通群与下伏地层志留纪茅山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
自石炭纪早期至二叠纪中期,本区地壳沉降、海侵成为主导。其中,石炭纪早期~中二叠世初期,海平面升降频繁,海侵、海退交替发生;总体上处于温暖陆棚浅海环境,间为海滨环境。在浅海环境时期,生物繁盛,以珊瑚、有孔虫、腕足动物
海百合动物和藻类为主,形成了碳酸盐沉积和生物礁,分别构成金陵组、和州组、老虎洞组、黄龙组、船山组和栖霞组;在海滨环境时期则形成陆源碎屑沉积,构成高骊山组;多次的海退造成五通群、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老虎洞组、黄龙组、船山组和栖霞组各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而二叠纪中期,本区地壳沉降、持续海侵、海水深度较大,生物以放射虫为主,形成了硅质、泥质沉积,构成孤峰组,使得孤峰组与栖霞组为连续沉积。中二叠世末~晚二叠世早期的海退,致使本区处于以海滨为主、间夹沼泽环境,生活有腕足动物等,堆积了百余米的陆源沉积,与源自陆生的高等植物体碎屑构成龙潭组。自晚二叠世晚期,持续的海侵致使本区处于较大水深的海洋环境,生物以游泳、浮游的菊石等动物为主,发育硅质、泥质沉积而构成大隆组;至早三叠世,本区连续形成了泥质沉积、泥质与碳酸盐互层沉积、碳酸盐夹泥质沉积,以及碳酸盐沉积,它们共同构成了青龙组。嗣后,持续的地壳抬升、海退,使得本区在三叠世中晚期处于以海滨为主的环境,营潜穴生活的动物繁盛,堆积了以剥蚀物和陆源碎屑为主而构成的周冲组、黄马青组和范家塘组。
受印支运动的影响,在北北西-南南东挤压背景下,于三叠纪末期或稍早一些时候,本区发生褶皱断裂并致使地壳隆起而成为陆地,造就山与谷;又经断块运动并伴有演讲侵入活动。
自侏罗纪以来,本区以风化、剥蚀作用为主导,仅在侏罗纪早中期于少量山间洼地堆积粗粒碎屑物构成象山群。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古近纪。自新近系以来,在河流作用下区内广泛堆积了细粒剥蚀碎屑,构成新近系的沉积岩。印支运动及其后的长期风化、剥蚀、夷平、河流作用和沉积、堆积作用,塑造了如今所见的湖山地区的地貌状况。
综上所述,在志留纪~三叠纪期间,本区地壳运动以垂向升降为特点,除了受加里东运动影响志留纪晚期~泥盆纪时期为陆地状态外,志留纪中晚期及石炭纪~三叠纪主要以海洋环境为主,形成海相沉积地层;受印支运动影响,本区自三叠纪末以来持续为陆地环境,形成陆相沉积地层。印支运动奠定了本区现今所见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的基本布局。
湖山地区的地质发展历史是内力和外力作用的历史,是地壳垂向和水平运动的构造运动史,是海相和陆相沉积的沉积史,也是江苏地区乃至我国下扬子地区地质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
第五章 结 语
此次汤山-湖山地区地质实习在辅导员葛老师和罗老师的带领下,一天的实习很快的就这样的结束了,我们艰苦但却快乐着,更多的是在收获着。通过罗老师给我们认真的讲解,让我们对地质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熟悉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知道怎么来判断断层的走向,怎么来测量断层的倾向、倾角,还有对边 坡的认识以及边坡的一些功能、防护措施,以及对湖山地区地层及产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感谢葛老师、罗老师在您们的带领下实习顺利结束,您们辛苦了!同时也感谢实习地开矿公司的大力支持。
第三篇:南京地质实习报告
南京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资源与环境学院地理系
2010年8月
南京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10年6月6日-11日
实习目的:通过野外的认识实习,增加对岩石、矿物、地层、化石以及地质构造、成矿作用等各方面地质作用内容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堂内所学知识的理解,为今后学习其他地理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掌握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基本方法,掌握基本地质工具的使用并学会测量岩层产状。野外实习路线(部分):
6月6日上午——
1、江苏省苏州市天平山,2、吴县藏书镇砚瓦山; 6月7日上午——孔山北坡;下午——棒锤山;
6月8日上午——
1、四维村,2、大石碑;下午——参观古生物所; 6月9日上午——六合区石柱林;下午——燕子矶; 6月10日上午——江苏地质陈列馆;
(一)地质发展变化及岩石岩性
汤山—棒锤山地区从震旦纪到志留纪是一个浅海,总体的沉积环境比较的稳定。前期沉积以海相的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后期则主要沉积形成页岩,粉砂岩,砂岩。
志留系的高家边组是这次实习中所见到的最古老的地层。它的沉积物以灰绿、灰黄色的页岩,泥岩和粉砂岩为主,岩层中含有大量的海洋生物化石,如笔石化石。(当时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尝试了在野外的岩层中怎样去找古生物化石,一方面要求我们心细如发,另一方面又要讲究技巧,比如应当在已经找到大量化石的岩层里沿着岩层面去寻找就能使找到化石的概率大大提高,事半功倍)
志留纪后期发生海退运动,该地区到晚泥盆世发生沉降,出现陆相(滨海相和湖泊相)沉积环境,许多地方由于风化作用没有沉积,只有少数地区有陆相沉积,比如泥盆系五通组的孔山北坡地区。
孔山地区的沉积物以灰白色石英砂岩,页岩,砾岩为主,从上到下依次为: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和页岩,砾岩。
石炭纪以后,海侵范围逐渐扩大,形成了又一个重要的沉积时期。早石炭纪,地壳升降频繁,海水多次进退,形成了海陆过渡时期特有的沉积相,如石炭系早期的高骊山组。高骊山组的沉积物以陆相沉积的页岩、砂岩为主,岩石层面呈现明显的波痕状,且含有海相生物化石,说明了该地区期间发生了海退运动。
中晚石炭纪至早二叠纪,海侵运动广泛,在早二叠系栖霞组沉积期达到了高潮,沉积物以浅海碳酸盐为主,比如石炭系黄龙组和二叠系栖霞组。黄龙组的沉积物以浅灰色略带肉红色的块状灰岩和浅灰色的白云岩为主。栖霞组火石峰以灰黑色的灰岩为主,岩层表面含有燧石结核,岩层表面含有方解石岩脉,同时含有大量海相生物化石。由
此得知栖霞组当时是海相沉积。
在早晚二叠纪之交,发生了地壳抬升的东吴运动,使得海水变浅,该地区变成滨海沼泽环境,从而形成了重要的晚二叠系早期龙潭组的含煤沉积。我国煤矿是北多南少。南方地区在石炭系没有煤层,因为此时南方还是一片浅海,为海相沉积。
直到中三叠纪后期,海侵运动结束,由于海水逐渐变浅,且多次进退,在青龙组的顶部出现了泻湖情况下形成的石膏沉积,比如棒锤山西坡的三叠纪青龙组地层。
青龙群组沉积物以灰黄,灰绿色的泥质灰岩和黄绿色页岩为主,含有海相菊石化石。
这种地形的形成是由于海水的震荡。海水变深(海侵)时,沉积物为泥质灰岩:海水变浅(海退)时,沉积物为页岩。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海水后撤,震荡运动频率加剧,海水进退频繁。
中三叠之后,由于北边的秦岭造山带强烈变形和抬升,本区中三叠统之前的地层全部褶皱成山,即印支运动,这次运动大体形成了本
区的构造轮廓。
本区在燕山阶段,由于太平洋的洋壳板块开始向西边的欧亚大陆板块发生强烈的俯冲消减,本区也出现强烈的构造—岩浆作用。在前期变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生强烈的褶皱和断裂。沿大断裂有中酸性和偏碱性的岩浆喷出和中酸性的岩浆侵入活动。
燕子矶是白垩系浦口组,其沉积物物成分复杂,其中有石灰岩,红色砾石,矿物有棱角,大小不一,无磨圆度,成熟度不高,因此推知无长距离搬运,为明显的陆相沉积。其风化作用主要为生物的风化作用(根劈作用)。同样位于汤仑复背斜上。
造成其河岸线的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岩层产状: 本区岩层产状主要有以下两组:
二、地貌现象:
由于本区风化剥蚀十分严重,形成了许多很多特点的地形地貌。1)地形倒臵 “地形倒臵”现象在本区比较普遍,比如,火石峰不是背斜核部,而是次一级向斜的核部。部分山头本身是短轴背斜,比如汤山,但其山头已风化十分严重,出露了核部的寒武纪地层。此外另外孔山也为抗风化能力强的坚硬的五通组砂岩形成的山头。
2)次生谷地 本地的谷地多为次生谷地,它们是由于地层较软易受侵蚀,比如排山—棒槌山与孔山之间的次生谷地,就是地层较软的龙潭组,志留纪高家边组的页岩分布地区也形成了次生谷地(图七)。
3)差异性风化 由于岩性软硬不一,本地风化现象又比较显著,所以有很多差异性风化现象。比如在棒槌山西南部观测点,在页岩和泥质灰岩的互层部分,凸出的部分都是岩性较硬的泥质灰岩,凹进去的部分都是较软的页岩。在火石峰观测点处,灰岩表面露出的燧石结核,也是由于差异性风化,较软的灰岩被风化剥蚀,露出里面较硬的燧石结核。
(三)地质图的判读与野外定点
(1)阅读地质图的步骤和方法
1.看图名和方位:从图名、图幅代号和经纬度可了解该图幅的地理位臵和图的类型。2.看比例尺:比例尺一般注在图框外上方图名之下或下方正中位臵。3.读图例:地质图上各种地层、岩层的性质和时代以及构造等都有统一规定的颜色和符号。4.读地层柱状图:地层柱状图也叫综合地层柱状图,臵于图框外的左侧,它是按工作区所出露的地层新老叠臵关系综合出来的、具代表性的柱状剖面图。5.读地质断面图:地质断面图也有叫地质剖面图,就是在地质图上选一条尽可能穿越不同地形、地层和构造状况的有代表性的直线,把该线段上的地形、岩层和构造等用二维的垂直断面图的形式表示。6.地质图的综合分析:在熟悉了上述各种图例的基础上,即可转向图面观察,一幅地质图所反映的地质内容是相当丰富的。从观察内容上先从地形入手,然后再观察地层、岩性、构造、地貌等;从观察方法上,采用一般——局部——整体的分析步骤,首先了解图幅内一般概况,然后分析局部地段的地质特征,逐渐向外扩展,最后建立图幅内宏观地质规律性的整体概念。(2)野外定点的方法
一、在精度要求不很高时(在小比例尺填图或草测时)可用目估法进行定点,也就是说根据测点周围地形,地物的距离和方位的相互关系,用眼睛来判断测点在地形图上的位臵。
用目估法定点时首先在观测点上利用罗盘使地形图定向,即将
罗盘长边靠着地形图东边或西边图框,整体移动地形图和罗盘,使指北针对准刻度盘的o度,此时图框上方正北方向与观测点位臵的正北方向相符,也就是说此时地形图的东南西北方向与实地的东南西北方向相符。在地形图定向后,注意找寻和观察观测点周围具有特征性的在图上易于找到的地形地物,并估计它们与观测点的相对位臵(如方向、距离等)关系,然后根据这种相互关系在地形图上找出观测点的位臵,并标在图上。
二、在比例尺稍大的地质工作中,精度要求较高则需用交会法来定点。
(四)罗盘的使用方法
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磁偏角的校正。
(1)目的物方位的测量,这是测定目的物与测者间的相对位臵关系,也就是测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从子午线顺时针方向到该测线的夹角)。
测量时放松制动螺丝,使对物觇板指向测物,即使罗盘北端对着目的物,南端靠着自己,进行瞄准,使目的物,对物觇板小孔,盖玻璃上的细丝,对目觇板小孔等连在一直线上,同时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待磁针静止时指北针所指度数即为所测目的物之方位角。(若指针一时静止不了,可读磁针摆动时最小度数的二分之一处,测量其它要素读数时亦同样)。
若用测量的对物觇板对着测者(此时罗盘南端对着目的物)进行瞄准时,指北针读数表示测者位于测物的什么方向,此时指南针所示
读数才是目的物位于测者什么方向,与前者比较这是因为两次用罗盘瞄准测物时罗盘之南、北两端正好颠倒,故影响测物与测者的相对位臵。
为了避免时而读指北针,时而读指南针,产生混淆,放应以对物觇板指着所求方向恒读指北针,此时所得读数即所求测物之方位角。(2)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
1.岩层走向的测定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2.岩层倾向的测定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3.岩层倾角的测定
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向测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测得的倾角是视倾角。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之夹角为视倾角。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最大读数,即为岩层之真倾角。
岩层产状的记录方式通常采用下面的方式:既方位角记录方式,如果测量出某一岩层走向为310,倾向为220,倾角350,则记录为NW3100/SW∠350或3100/SW∠350或2200∠350。
测量岩层面的产状时,如果岩层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上当作层面以便进行测量。
实习小记:此次实习,我们并没有太多的知识积累,之前对要考察地区的地形地貌只有很少的了解,在实地考察的实习中,我们最大的目的是验证我们已经学过的专业知识,培养基本的地质学思维方式,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更多更加熟练的使用地质学的观察研究方法。所
以个人认为在实习中应当着重于能力的培养与思维习惯的养成,应当增强对地质学研究方法的感悟,并尽量的让自己的思维从僵化的课本知识中解脱出来,对于那些各种各样的地理现象有自己的认识,然后对应的去验证,掌握基本的地形图的使用方法和地质工具的使用方法,这就是我认为的实习的意义。
第四篇:合工大南京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1.1、实习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南京市面积6597平方千米,大部分是低山丘陵,面积4255.07平方千米,江河面积752.06平方千米、圩洲面积1589.88平方千米。长江从西南方向流入南京,在此折向东进入镇江。秦淮河、滁河分别从南北岸汇入长江。
南京境内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山体构成宁镇山脉西段,大体呈东西向分布。由北向南分别是:钟山北支,处于北郊的长江南岸,自东向西分别是栖霞山、南象山、幕府山;钟山中支,包括东郊的紫金山(即钟山)及其在市区的延伸,海拔448.9米的主峰头陀岭是南京最高点;钟山南支,处于南郊的江宁,自东向西分别是汤山、方山、牛首山等。此外,溧水和高淳境内还分布有茅山山脉的余脉。在长江以北,六合区北部有东平山、冶山,东南部有灵岩山,浦口区内分布著老山山脉。
长江从江宁铜井进入南京境内,向北流至下关后折向东,在龙潭流出进入镇江,在南京境内长约95千米。江中较大的沙洲有八卦洲、江心洲等等。长江南京段在下关设有水位站,历年平均低水位为2。98米,汛期警戒水位为8.5米,百年一遇洪水水位为10.6米。下图为秦淮河沿岸拍摄
秦淮河是南京最知名的地区性河流。它的南北两源分别在溧水东庐山和句容宝华山南麓,在江宁方山汇合后流至南京城通济门外又分为内外两支。内秦淮即“十里秦淮”,流经南京城南,出西水关与外秦淮复合后汇入长江。南京其他重要的水域还包括市区的金川河水系、从六合区流过的滁河、高淳的固城湖、溧水的石臼湖等。
“石头虎踞,钟山龙蟠”概括了南京城周边的地势。紫金山盘桓于东,余脉向西延伸入城区,自东向西分别为太平门内的富贵山、玄武湖南岸的九华山(覆舟山)、北极阁(鸡笼山),向西由鼓楼岗延伸至五台山、清凉山,最后连接古长江冲积物堆成的黄土岗地直抵江边。以紫金山为代表的钟山山脉从三面将南京城环绕,大江则从西面流过。古代的长江河道处在现代河道以东的位置上,当时的江水从清凉 山西麓拍岸而过,秦淮河在此汇入长江,山上的石头城要塞“控江守淮”,地势十分险要。城北的狮子山(卢龙山)是幕府山的余脉。秦淮河与金川河是南京城内的两大水系。紫金山及其横贯南京城的余脉形成了它们的天然分水岭。分水岭南侧的青溪、珍珠河、进香河等汇入内秦淮河。北侧的金川河水系与玄武湖水系相通。玄武湖水质为4类,金川河污染严重,为劣5类水质。市区内除玄武湖外、还有莫愁湖、南湖、紫霞湖、月牙湖(原城东护城河一部)等大小湖泊。南京市面积6597平方千米,大部分是低山丘陵,面积4255.07平方千米,江河面积752.06平方千米、圩洲面积1589.88平方千米。长江从西南方向流入南京,在此折向东进入镇江。秦淮河、滁河分别从南北岸汇入长江。
南京境内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山体构成宁镇山脉西段,大体呈东西向分布。由北向南分别是:钟山北支,处于北郊的长江南岸,自东向西分别是栖霞山、南象山、幕府山;钟山中支,包括东郊的紫金山(即钟山)及其在市区的延伸,海拔448.9米的主峰头陀岭是南京最高点;钟山南支,处于南郊的江宁,自东向西分别是汤山、方山、牛首山等。此外,溧水和高淳境内还分布有茅山山脉的余脉。在长江以北,六合区北部有东平山、冶山,东南部有灵岩山,浦口区内分布著老山山脉。
1.2、实习目的
获得地球各圈层运动照成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常见现象的感性认识;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如地质罗盘的使用);培养野外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独立思考等科学素质;体验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工作的适应性;增加对地球科学工作的了解。并且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专业方向及自己未来的行业状况。1.3、实习时间
本次实习是从2011年7月八日开始,直到7月13号结束全部共六天,最后一天休息加做实习总结。1.4、实习方式
同学乘校车同行,随车行至于观测地点,然后有老师带队进行观测及问答,最后随车带回。1.5、实习内容和要求
1、认识底层
2、认识常见的岩石和矿物
3、观察底壳构造运动造成的各种现象
4、认识各种地貌现象,并了解其成因
5、认识土壤,辨别其常见的土壤类型
6、认识矿山
7、观察几种生态系统,建立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等观念
8、学会使用地质罗盘,能够用其测量岩石产状。
1.6、实习情况
总的来说,完成的还算满意,同学们积极问答,老师也耐心的讲解。合作的很愉快。并且未发生不安全事故。
二、地层
地层的概念: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成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岩浆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地层是指在某一地质年代因岩浆活动形成的岩体及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层的总称。(所谓的地层是指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和非成层岩石的总称。从岩性上讲,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地壳中具一定层位的一层或一组岩石。地层可以是固结的岩石,也可以是没有固结的堆积物,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在正常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层与层之间的界面可以是明显的层面或沉积间断面,也可以是由于岩性、所含化石、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的变化导致并不十分明显。
上图为沉积岩底层
然而分布于南京地区和苏锡沿湖地区的地层属于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其中位于幕府山的灯影组为震旦系、幕府山组有的地层为寒武系……
三、地质构造及其分析
3.1褶皱
岩石中面状构造(如层理、劈理或片理等)形成的弯曲。单个的弯曲也称褶曲。褶皱的面向上弯曲,两侧相背倾斜,称为背斜;褶皱面向下弯曲,两侧相向倾斜,称为向斜。如组成褶皱的各岩 6 层间的时代顺序清楚,则较老岩层位于核心的褶皱称为背斜;较新岩层位于核心的褶皱称为向斜。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单个褶皱大者可延伸数十公里,小者可见于手标本或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
褶皱要素
为了描述褶皱的空间形态,通常把褶皱的各组成部分称为褶皱要素。1:核部 为褶皱中心部位的地层,当剥蚀后,常把出露在地面的褶皱中心部分的地层称为核。2:翼部 为褶皱核部两侧的地层。
3:枢纽 同一褶皱层面的最大弯曲点的连线叫枢纽。枢纽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可以是水平线也可以是倾斜线。
4:轴面 褶皱内各相邻褶皱面上的枢纽连成的面称为轴面。轴面是一个设想的标志面,它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轴面与地面或其它任何面的交线称为轴迹。
褶皱的基本形态
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背斜是两翼岩层以核部为中心向两侧倾斜,形态上是岩层向上弯曲。向斜是两翼岩层向核部倾斜,形态是岩层向下弯曲的褶皱。背斜核部出露的岩层时代相对较老,而翼部时代相对较新;向斜核部岩层 7 时代较新,翼部时代较老。相邻向斜和背斜共用一个翼部。
下图为向斜
南京地区是由若干背、向斜组成的线状褶皱束。在南京城东郊褶皱束最宽,由北侧的幕府山算起,经钟山到大连山,南北宽达25公里。向东逐渐收缩,如从北面的龙潭算起向南到江宁县的汤山,褶皱束宽度变为15公里左右。更东到镇江西边的五洲山、十里长山地段宽仅8公里以内。
褶皱束的走向在西端为北东、南西方向,过汤山以东转为北东东向,在五洲山十里长山一带明显地呈近东西向。
褶皱束内部结构比较复杂,总体看来似可分为三个主体构造。自北而南分别是:幕府山复背斜带、钟山-射乌山-金子山大向斜、青龙大连山-汤山-仑山大背斜
3.2断层
正断层:正断层是沿断层面倾斜线方向,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这种断层一般是在水平方向引张力作用或重力作用下形成的。一般断层面倾角较陡,往往大于45°或者在60°以上。近年来研究证实,某些断层面陡立的大型正断层,向地下深处产状逐渐变缓。在地壳受水平方向引张力作用的地区,伸展构造发育。正断层向深处变缓呈犁状,若干个高角度正断层在深处联合成一个规模巨大的低角度正断层。最后由于断层滑动造成上部浅层次年轻地层以断层直接覆盖在深层次古老岩层之上。这种犁状正断层称为剥离断层,是一种伸展构造。
逆断层:逆断层是沿断层面倾斜线方向,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逆断层一般是在两侧受到近于水平的侧压力作用下形成的。由于形成的力学条件和褶皱近似,所以多与褶皱伴生。倾角大于45°的 9 称为高角度逆断层,常与正断层发育在一起,被归属为高角度断层一类。倾角小于45°的低角度逆断层,称为逆冲断层或逆掩断层。规模巨大,同时上盘沿坡状起伏的低角度断层面作远距离的逆掩断层,称为推覆构造。推覆构造多出现在地壳强烈活动的地区。
平移断层:平移断层是断层两盘沿断层走向方向发生位移的断层。
平移断层的倾角通常很陡,近于直立。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右行和左行平移断层。当垂直断层走向观察断层时,对盘向右手方滑动时者称为右行平移断层;对盘向左手方滑动时者称为左行平移断层。
下图为拍摄的断层 3.3节理
节理: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通常,受风化作用后易于识别,在石灰岩地区,节理和水溶作用形成喀斯特。岩石中的裂隙,是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节理是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按成因节理可分为:①原生节理,成岩过程中形成,如沉积岩中因缩水而造成的泥裂或火成岩冷却收缩而成的柱状节理;②构造节理,由构造变形而成;③非构造节理,由外动力作用形成的,如风化作用、山崩或地滑等引起的节理,常局限于地表浅处。
下图为石柱林柱状节理
四、岩浆岩(火山机构)
4.1五种常见的岩浆岩。
1.花岗岩 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黑云母,颜色较浅,以灰白色和肉红色最为常见,具有等粒状结构和块状构造。按次要矿物成分的不同,可分为黑云母花岗岩、角闪石花岗岩等。很多金属矿产,如钨、锡、铅、锌、汞、金等,稀土元素及放射性元素与花岗岩类有密切关系。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
下图为花岗岩,来自互联网
2.橄榄岩 侵入岩的一种。主要矿物成分为橄榄石及辉石,深绿色或绿黑色,比重大,粒状结构。是铂及铬矿的唯一母岩,镍、金刚石、石棉、菱铁矿、滑石等也同这类岩石有关。
下图为橄榄岩,来自互联网
3.玄武岩 一种分布最广的喷出岩。矿物成分以斜长石、辉石为主,黑色或灰黑色,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状构造,斑状结构。根据次要矿物成分,可分为橄榄玄武岩、角闪玄武岩等。铜、钴、冰洲石等有用矿产常产于玄武岩气孔中,玄武岩本身可用作优良耐磨耐酸的铸石原料。
下图为玄武岩,来自互联网
4.安山岩 喷出岩之一,分布很广,仅次于玄武岩。主要矿物成分是斜长石、角闪石和少量的辉石等。新鲜时呈灰黑、灰绿或棕色,具斑状结构。与安山岩有关的矿产主要是铜,其次是金、铅、锌等。
下图为安山岩,来自互联网 5.流纹岩 是一种与花岗岩化学成分相当的喷出岩。一般色浅,多为浅红、灰白或灰红色,具斑状结构,流纹构造。流纹岩性质坚硬致密,可作建筑材料。
上图为流纹岩,来自互联网
4.2火山碎屑岩的常见岩石类型
火山碎屑岩类是火山碎屑物质的含量占90%以上的岩石,火山碎屑物质主要有岩屑、晶屑和玻屑,因为火山碎屑没有经过长距离搬运,基本上是就地堆积,因此,颗粒分选和磨圆度都很差。
按照粒度大小,常见的火山碎屑岩类有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集块岩中,大于100mm的火山集块,如火山弹、熔岩碎块的含量要超过50%,常混入些围岩碎屑,由细粒级的碎屑和火山灰充填、压实成岩;火山角砾岩主要由大小不同的熔岩角砾组成,火山角砾含量大于75%,火山灰充填空隙压实成岩;凝灰岩主要由小于2mm的火山灰组成,火山灰含量大于75%,常含有一定数量的晶屑、玻屑和岩屑。
下图为火山集块岩,来自互联网 15
火山碎屑岩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质组成,是介于火山岩与沉积岩之间的岩石类型,有向熔岩过渡的火山碎屑熔岩类和向沉积岩过渡的火山碎屑沉积岩类。火山碎屑占90%以上的岩石,被称为火山碎屑岩类。
5、工程地质
5.1、山体边坡加固
1、边坡锚固:把破碎松散岩层组合连接成整体,并锚固在地层深部稳固的岩体上,通过施加预应力,使锚索长度范围内的软弱岩体(层)挤压密实,提高岩层层面间的正压力和摩阻力,阻止开裂松散岩体位移,从而达到加固边坡的目的。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可保持既有坡面状态下深入坡体内部进行大范围加固;预先主动对边坡松散岩层施加正压力,起到挤密锁固作用;同时,锚索孔高压注浆,浆液充填裂隙和孔隙,又可提高破碎岩体的强度和整体性;结构简单、工期短、造价低廉。
2、边坡挂网处理:通过固定在锚杆或支撑绳上并施以一定预张拉的钢绳网,以及在用作风化剥落、溜塌或坍落防护中抑制细小颗粒、洒落或土体流失时铺以金属网或土工格栅,对整个边坡形成连续支撑。其预张拉作业使系统紧贴坡面形成了局部岩坡或土体移动或发生细小位移后将其裹缚于原位附近的预应力,从而实现其主动防护的功能。其系统作用原理类似喷锚支护等层面防护体系。然其柔性特征能使系统将局部体中下滑力向四周均匀传递以充分发挥整个系统的防护能力,从而使系统能承受较大的下滑力,同时它与三维植被网一样与植物配套实现植物防护,使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与坡面防护系统结为一体,实现最佳边坡防护和环保。
5.2、地基处理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等。
6、岩溶现象与水文地质
6.1、岩溶:岩溶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长期溶蚀作用及形成的各种岩溶现象的总称。下图为岩溶图片,来自互联网。
6.2、水文地质:水文地质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建设的需要,水文地质学又分为区域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供水水文地质学、矿床水文地质学、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等分支学科。近年来,水文地质学与地热、地震、环境地质等方面的研究相互渗透,又形成了若干新领域。
8、其他现象
8.1、常见的沉积岩
沉积岩是指成层堆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它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黏土岩、碳酸盐岩、硅岩、石灰岩、页岩等。
8.2、波浪侵蚀现象
下图为波浪侵蚀
8.3、球状风化
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收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这样的风化过程叫做球状风化。
9、后记
10、参考文献。
第五篇:大学生地质实习报告(南京)
目录
目录…………………………………………………………………1
绪言…………………………………………………………………2
地层…………………………………………………………………
岩石…………………………………………………………………
构造………………………………………………………………
地质发展阶段简述………………………………………………
外动力地质现象及工程问题……………………………………
后记………………………………………………………………
第一章:绪言
(一)实习目的
地质学野外实习是地质学课堂教学之后的重要实践环节。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巩固、消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初步学习野外工作方法,进行野外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观察地质现象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打下一下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
1、矿物与岩石
认识实习地区常见岩石,主要为沉积岩,少量火成岩。了解岩石的岩性包括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了解矿物的集合体。
2、地层
熟悉实习地区各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包括群与组,弄清岩层产状,地层之间接触关系。
3、地质构造与构造运动
认识明显的水平构造,单斜构造。认识明显的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特别是断层证据。
结合各种地质构造现象,理解构造运动概念。
4、外动力地质作用
认识明显的风化现象,了解各种岩石风化程度;认识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及塑造的地貌类型单元;认识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及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认识斜坡动力地质作用及产生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现象。认识冲积物、洪积物、坡积物、残积物、重力堆积物。
5、简单的工程问题
建筑物区域、场地地质状况,斜坡地质状况,隧道工程地质状况等。
(三)实习时间及参加人员
时间:2008年12月28日至30日
参加人员:xxxx班全体学生及指导老师
(四)实习地区
栖霞山、三台洞、燕子矶、门坡、石头城、绣球公园和老虎山。具体为:
栖霞山: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
自然地理状况:位于南京城东北22公里处,古称摄山。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峰又称凤翔峰,海拔286 米;东峰如龙称龙山;西峰似虎称虎山。时间:12月28日 观察点1 栖霞寺明镜湖 观察点2 明镜湖边 观察点3 品外泉、千佛岭 观察点4 纱帽峰 观察点5 桃花扇亭
-三台洞: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 自然地理状况:燕子矶西侧,幕府山沿江悬崖之下。时间:12月29日 观察点6 三台洞
-燕子矶公园: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
自然地理状况:长江三大名矶之一,在南京东北郊观音门外。为长江南岸一石矶,三面临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因称燕子矶。时间:12月29日 观察点7 观澜亭 观察点8 御碑亭 观察点9 燕子矶矶头 观察点10 门坡
-石头城: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石头城
自然地理状况:在南京的清凉山西麓,自虎踞关龙蟠里石头城门到草场门,可以看到城墙逶迤雄峙,石崖耸立,这就是依山而筑的石头城。时间:12月30日 观察点11 石头城
-绣球公园: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区挹江门广场
自然地理状况:绣球公园位于挹江门外北侧,园内有一座石头山,形如一球,是狮子山的余脉,因与狮子山形成“狮子盘绣球”之势而名绣球山,公园也由此得名。时间:12月30日 观察点12 明誓石 观察点13 马娘娘脚印
-老虎山: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区中央北路
自然地理状况:老虎山位于南京城北,幕府山的西南面。时间:12月30日
观察点14 老虎山南坡滑坡
第二章:地层
1、震旦系(Z)━━灯影组(Z22)
主要岩性为藻白云岩、条纹状藻球粒(藻团块)白云岩,可见葡萄状结构。该地仅出露灯影组上部,未见底。总厚度大于227.7米。属于该系的点位有:点位6:三台洞。
此为三台洞溶洞照片
2、寒武系(∈)━━幕府山组(∈1)
命名地点在南京幕府山,岩性可分为两部分,下部以灰黑色硅质页岩,含碳质硅质页岩为主,夹有石煤层,泥质晶屑白云岩,硅质结晶灰岩及磷质结核,黄铁矿结核。上部以残余异化粒白云岩及微晶粉晶白云岩为主,夹薄层泥质微晶白云岩,粉砂质页岩,含砂燧石岩,含少量海绿石,并夹有砂状磷块岩及磷质白云岩。化石以三叶虫为主。厚181.2米左右。与下伏震旦系灯影组呈假整合接触。
属于该系的点位有:点位6:三台洞。
3、二叠系(P)━━栖霞组(P)
命名地点在南京栖霞山,以浅海相含燧石结核的石灰岩为主。可分为四个岩性段:
臭灰岩段
为深灰色及黑色厚层生物屑微晶灰岩。具沥青质,击之有臭味。偶见燧石结核。底部见灰黑色页片状泥质生物屑灰岩和青灰色中、薄层微晶生物屑灰岩互层。共厚65米。
下硅质岩段
为黑色薄层燧石岩及纹层状硅质生物屑微晶灰岩,见腕足类碎片。厚约10米。
栖霞灰岩段
为灰黑色厚层至块状微晶生物屑灰岩及生物屑微晶灰岩。燧石结核较多,成层排列。化石丰富,产蜓类。厚80米左右。
上硅质岩段
为黑色纹层状生物屑微晶灰岩及燧石岩。栖霞组总厚度约150米。与下伏地层船山组呈假整合接触。栖霞山属于此组。
4、侏罗系(J)━━中下统象山群(J1+2x)
分布于南京南象山、北象山、钟山及江宁县张冲村石佛庵一带,是陆相河流和湖泊沉积。象山群厚度大,出露不全。在南、北象山其厚度大于1000米。
下段
底部常有砾岩及石英砂岩或含砾粗粒石英砂岩,底部石英砂岩中含较多长石。中、上部为含砾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组成韵律有煤层,为灰白及灰黄色,有时为灰黑色,富产植物化石。厚度可达376米。
上段
为灰白及灰黄色石英砂岩(底部为含砾石英砂岩)与紫红、暗紫、灰绿等色的粉砂岩及泥岩互层,未发现化石。厚611.5米。
象山群与下伏黄马青群呈假整合接触,有的地方(如南京西岗及栖霞山等地)为不整合接触。
栖霞山属于此群。
5、白垩系(K)━━浦口组(K22)
常出露于山麓或低矮丘陵地带。可分二部分。
下部
紫红及紫灰色砾岩为主夹有紫红色粉砂岩和细砂岩。砾石成分复杂,常因地而异。棱角状或次棱角状,大小不一。厚达100米以上。
上部
以紫红色为主的粉砂岩,粉砂质页岩以及砂砾岩。厚度大于100米。本组下部以洪积和山麓堆积为主,中上部主要为河流及湖相沉积。与下伏地层为不整合接触。
属于该系的点位有:点位7:观澜亭,点位9:燕子矶矶头,点位11:石头城,点位12:明誓石,点位13:马娘娘脚印。
6、第四系(Q)━━中上更新统下蜀组(Q2+3)
分布广泛,常形成阶地。下蜀镇出露的岩性为黄色带红的泥、细砂及粘土,其中常含灰质结核。产腹足类化石。本组在南京附近沿长江一带发育最好。厚达20米左右。南京燕子矶汽车站附近剖面可为代表,分二段岩性:
上段
灰黄色黄土质粘土。结构颇紧,垂直节理良好,故常以大块柱状体崩解。钙质含量较高,常呈拳头状结核出现。透水性较好,古土镶痕迹较差,略具铁猛胶膜,孔隙发育。
下段
棕红色粘土,结构紧密,粘性较大,常多具铁猛胶膜。崩塌后呈不规则的棱状块。透水性较差,古土壤痕迹甚为显著。与下伏雨花台组呈假整合接触。
属于该系的点位有:点位10:门坡
第三章:岩石
点位1、2:明镜湖
二叠纪早期栖霞灰岩,呈深灰色,含有燧石结核。因为内含生物碎屑,敲击有臭味。
点位3:品外泉
侏罗纪中下统象山群组长石石英砂岩。由细砂岩、粉砂岩组成。
点位4:纱帽峰
侏罗纪中下统象山群组石英砂岩,其中的石英含量在90%以上,其余为少量长石及岩屑等。岩石硬度适中,但是抗风化能力不好,主要由于长石的原因。
点位5:桃花扇亭
侏罗纪象山群组栖霞灰岩(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含有少量方解石。表层有少量红黏土,为砂岩深度风化形成,强度很高。
点位6:三台洞
白云质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镁,表面有刀砍纹,有别于石灰岩,具有岩溶性。
点位7:观澜亭
白垩纪晚期浦口组砂砾岩,由于Fe3+呈红棕色,含石英砂岩、石灰岩、长石、燧石等。分选性好,磨圆度较好,多数呈次圆状。其中,部分颗粒比较细小的为砂岩。
点位8、9:御碑亭、燕子矶矶头
白垩纪浦口组砂砾岩(以石灰岩为主),成红棕色。有钙质胶结物,强度大。砾岩中砾石粒径小,80%小于5CM,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差,以棱角和次棱角状砾石为主。
点位10:门坡
粘性土,强度比较高,有良好的隔水性。土层性质非常稳定,承载力高。坡度大但是不容易滑坡。
点位11:石头城
这里的岩石属于白垩纪浦口组砾岩,分选性好,磨圆度好,胶结物少,砾径小。表面有雨水、风化作用的痕迹。内含紫红色铁质胶结。
点位12:明誓石
灰色砾岩,主要成分为石灰岩。颗粒大其中大的砾岩直径为50mm,小的不过2mm。分选性好,磨圆度为次棱角状。
点位13:马娘娘脚印
白垩纪浦口组砂砾岩,以石灰岩为主,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点位14:老虎山的南坡
坡中部为下蜀土,其他地方还有钙质胶结的姜结石。
第四章:构造
1、褶皱
南京地区是由若干背、向斜组成的线状褶皱束。
在南京城东郊褶皱束最宽,由北侧的幕府山算起,经钟山到大连山,南北宽达25公里。向东逐渐收缩,如从北面的龙潭算起向南到江宁县的汤山,褶皱束宽度变为15公里左右。更东到镇江西边的五洲山、十里长山地段宽仅8公里以内。
褶皱束的走向在西端为北东、南西方向,过汤山以东转为北东东向,在五洲山十里长山一带明显地呈近东西向。幕府山复背斜带
山露在南京城北面的上元门到燕子矶一线——幕府山,这里是宁镇山脉北带构造的代表,因长江大断裂切割,复背斜只剩下其南边的半个,北边的半个已断陷在长江河谷之下。复背斜的南半个概略地看是由两个主要的向斜及其间的一个背斜组成,由北而南为劳头山向斜、嘉善寺背斜、煤炭山向斜。背斜核部出露了中下三叠统青龙群。地貌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地形倒置现象十分清楚。这一复背斜向东过燕子矶后因被第四系广泛覆盖,去向如何是不明确的,很可能是沿北东东向穿过长江河谷而去。其西端经上元门向西后何去也因被第四系广泛覆盖而不清。
2、断裂
南京地区断裂构造是十分发育的,也有若干规律性的东西。
首先,纵向断层很多,与之相伴随的有横向断层,它们形成格子状相交。
纵向断层常表现为逆冲性质。断层面倾角一般是中到高角度。它的效应是造成地层的缺失或重复,而以构成缺失为主;也造成岩层的破碎,局部形成断层角砾岩。但角砾岩的规模不一定很大,常伴随着岩石发生硅化、赤铁矿化。近断层处地层产状明显变陡或紊乱。纵向逆冲断层在幕府山地区极为普遍,这里大部分地层的接触关系皆为这种断层性质。这种断层在南带的汤山地区也有发育。
纵向断层中少数也表现为正断层性质,造成断层陡崖。其发生时代一般较逆冲断层为晚,常常是在早先的逆冲断层位置上迭加着后期的正断层。
横向断层常常是平移断层性质(或兼有正、逆断层的性质)。断层面常很陡,甚至近于直立。相当层沿走向发生明显错开。地层产状在近断层处发生拖曳和弯曲。断层角砾岩不甚发育,有时可伴随着岩石的硅化。沿断层带常有地下水出露。
横向断层带通过之处在地貌上常是沟谷或垭口所在,山脉为之切断。由于纵向、横向断层发育,促进了纵向、横向沟谷的形成,加之沿着某些页岩为主的地层也极易侵蚀成为次成谷。
具体分析如下:
点位1、2:彩虹明镜湖
此处为二叠纪早期象山群栖霞灰岩,内部含有燧石结核。存在石沟、石芽,有岩溶现象。
点位3:品外泉
这是一个断层。年代:侏罗纪。判断依据:这里形成了一个沟,并且石壁上某些部位存在擦痕。
点位4、5:纱帽峰、桃花扇亭
桃花扇亭
纱帽峰
这里都出现了两侧大落差的情况,所谓“逢沟必断”,沟是判断断层的标志,这两处点位均为断层。年代:侏罗纪。
点位6:三台洞
这里满足岩溶的4个条件,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水的流动性,存在的明显的岩溶现象。此外还可以见到一些刀砍痕和裂缝,这些是由张剪节理共同构成的。
点位7:观谰亭
时代:白垩纪晚期。这里岩层产状比较一致连续,但石壁上也存在一些擦痕和沟,可判断是断层,错位的位移不大。
点位8:御碑亭
此处断层为长江大断裂形成。判断依据:此处一面是悬崖,一面临长江,为明显的断层标志,同时,石壁上有很多擦痕,存在断层三角面。
点位9:燕子矶矶头
此处的酒樽石是由岩溶作用形成,同时此处也有断层存在。
点位11:石头城
左图为一个逆断层,右图为一个正断层。
此区域的新老地层产状较一致,时代连续。某些部位存在褶皱,个别部位存在断层。
点位12:明誓石
此处裂缝较大,但无错位现象,平且从缝中可以看到有砾岩被剪断,可判断此处为一个剪节理,但之后进行的是张拉还是风化作用无法具体判断。
点位13:马娘娘的脚印
马娘娘的脚印是由岩溶作用形成。此处满足着岩溶的4个条件,有着比较明显的岩溶现象。
点位14:老虎山的南坡
这里是一个滑坡的产物。
第五章:地质发展阶段简述
在南象运动的作用下,宁镇山脉的构造架面完成。地貌上是山脉与山间盆地相交织。在山间盆地中堆积了下、中侏罗统的象山群砂岩,页岩沉积,其底部足河流沉积,中、上部过渡为湖泊沉积,局部地点有煤的形成.象山群与下伏老地层在许多地方为明显不整合接触,如栖霞山附近的南象山.它不整合地盖在下二叠统栖霞组之上;有的地方,如西岗附近,它不整合地盖在中、上三叠统黄马青群之上。
象山群沉积以后直至白垩纪末期,这里地壳运动频繁,断裂活动极其发育。沿断裂的垂直位移量很大,在断裂下落的部位形成盆地,堆积了很厚的上侏罗统到白垩系的洪积与河湖沉积,形成很厚的砾岩、砂岩、页岩。由于断裂切割相当深,地壳深部的岩浆沿断裂带上升,发生喷出和侵入,因而陆相地层中同时出现很多中酸性火山熔岩及凝灰岩。随着大量中酸性侵入岩侵入到前第三纪地层之中。侏罗自垩纪是本区岩浆活动高潮时期。这时除发育高角度的正断层处,还发育了低角度的逆掩断层和推覆构造。
与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相关的有重要的内生金属矿床形成。在栖霞山形成了大型的铅锌矿床:在汤山附近的安基山、伏牛山以及铜矿床。岩浆作用为这些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动力及物质来源,使金属元素从围岩中迁移、富集起来,或者是直接提供了成矿所必要的金属元素本身。
侏罗纪到白垩纪的地壳运动统称为燕山运动。它也有几个幕,第一幕在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之间,第二幕在早、晚白垩世之交,第三幕在晚白垩世与早第三纪之交。换句话说,燕山运动在这三个时期是处于剧烈状态。相应的地层之间出现了不整合接触关系,但是地层的褶皱比较和缓而开阔。
第三纪以来,地壳仍有大幅度的差异性质升降,在内陆盆地中堆积了厚度较的陆相砾、砂、泥质沉积。第三系的一些层位是有利的生油地层和储油对象。由于地壳运动和缓、微弱,第三系地层产状极其平缓。但第三纪末期第四纪初期,发生了一些重要的断裂,它切割到地壳深部,有的甚至与某些深达上地幔的断裂相沟通,使深部的玄武质岩浆上升、喷溢,造成了南京附近的一些中心式火山喷发并堆积玄武岩层。在江宁方山及六合方山等地至今还保存了较好的火山地形。
第六章:外动力地质现象和工程问题
(一)风化现象
岩石在它所处的环境中,在太阳辐射作用下与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为适应地球表面的物理、化学环境,都必然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广泛而缓慢。岩石的这种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称为风化。其中又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物理风化是指地表岩石因温度变化和空隙中水的冻熔以及盐类的洁净而产生的机械崩解过程。它使岩石从比较完整的形态变成破碎。
化学风化指岩石在水、水溶液和空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等的作用下发生的溶解、水化、水解等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化学风化使岩石中的裂隙加大,孔隙增多,破坏了岩石的结构和成分,使岩石变成松散的土层。
生物风化是指生物在其生长和分解过程中,直接或者间接地对岩石矿物所起的物理和化学的风化作用。对岩石起着强烈的破坏作用。风化作用范围非常之广,几乎所有暴露在外的岩石都受到过风化的作用。
这是石头城城墙的风化作用。这里以砂岩为主,风化情况严重,危及城墙整体的安全。此处主要受到风吹、雨水和温度变化的影响。从表面长的青苔和树脂也可以看出,生物风化在这里也有一定的影响。
鬼脸是差异风化的结果
观澜亭。原本清晰的岩层分布和断层结构,在部分区域已经被风化作用破坏,变得模糊不清。这里主要以物理和化学风化为主。
门坡。此处的沟壑主要由雨水作用形成。
桃花扇亭。断层容易受到风化作用影响,再加上生物风化(植物的根劈作用)形成了现在的沟。
岩石风化及其工程问题:
岩石受到风化后,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一系列轻重不同的变化,如裂隙度、孔隙度、透水性等。岩石风化程度越深,工程建筑的地基承载力越低,岩石边缘越不稳定。对不同的风化程度应该制定不同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如:场址选择、水坝基础、铁路路基等地基开挖的深度、边坡开挖的坡度以及防护或者加固的方法等,都应该针对当地的风化程度做特别的方案。
防止风化可以用挖除法,抹面法,胶结灌浆法,排水法等。
明城墙护坡。此处用钢架做了支护,主要是为了不破坏城墙的历史感。也可以喷混凝土、内部灌浆、外部抹面。
(二)岩溶作用:
凡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为主、机械过程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做岩溶作用。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有4个。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和水的流动性。满足这4点条件,该处就会发生岩溶现象。
马娘娘的脚印
三台洞
酒樽石 马娘娘的脚印、三台洞、酒樽石都是岩溶作用形成的。
岩溶作用及其工程问题:
在岩溶区,由于地表覆盖层下有石芽溶沟,岩体内部有暗河、溶洞,建筑物的地基通常是很不均匀的。上覆土层还常因下部岩溶水的溶蚀作用而塌陷,形成土洞。在土洞的塌陷作用往往是突然发生的。土洞出现的地区往往就是地下岩溶发育的区域。因此,工程设计施工前应该对岩溶地貌的情况调查清楚,稳定性是否够好,是否会发生塌陷。若遇到比较脆弱的溶洞结构,可以考虑用溶洞地基、土洞地基、石芽地基等方法加固。
明镜湖底层因为溶洞受到外力影响而崩塌。
(三)滑坡:
滑坡是斜坡上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物沿一定的滑动面作整体下滑的现象。
门坡以及老虎山都是滑坡后形成的。
左:老虎山
右:门坡
此处坡体为下蜀黄土,坡上有建筑体,造成了超载,而且如果发生滑坡易遭成人员伤亡,而且此处空间不够大不能放坡,这个地方埋设排水廊道,排出地表水,可埋设管道,用出水口排出地下水。用了土工织布,格构梁,植被的方式来稳固土体。
滑坡及其工程问题:
做好滑坡的预防和防治措施很有必要。平时要做好勘探和调查,对其稳定性做出工程地质评价。在防治措施上,可以通过
1.排水
对滑体以外的地表水,可采用拦截和旁引的方法;对于滑体中的地下水,可用水平排水廊道或竖直排水并的方法将水排出。
2.降低下滑力和增加抗滑力 降低下滑力主要通过刷方减重,此时应正确设计刷方断面。遵循“砍头压脚”的原则。
3.改变滑带土的性质
对于岩质斜坡,可采用水泥或化学灌浆等措施;对于土质斜坡,可采用电化学加固法、冻结法,还可用焙烧法。
后记
根据教学安排,我们进行了为期3天的南京地质实习。这次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活动,我受益良多。
通过亲身的观察和体验,我将这些知识更好的牢记,使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更好的结合。本次活动将知识容入了现实,使我茅塞顿开。工程地质是一门实践型的学科,在实践中探索无疑是一种更好的学习方式。
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加固和加深课堂多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出用工程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能力。在实习中,我们的收获是重大的,对真实的地质现象有了一定了解通过观察分析岩石的岩性、褶皱、断裂构造、断层、节理等;了解风化,滑坡的防护治理,了解了河流地质作用,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工程地质的地位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
这次实习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也让我们得到了不小的锻炼。
本次野外实习是我学习和成长历程中一次宝贵的经验,它会在日后人生道路上很好的帮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