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详查(勘探)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稿)
《详查(勘探)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试行稿)前言
1.1 目的任务
详查工作的目的,任务来源,探矿权获得情况,详查工作勘查方法和手段的运用,预期成果等。并说明所编制方案的用途(如探矿权延续、探矿权人更换、转让等)。
1.2 工作范围和经济地理概况
说明工作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地理坐标、范围(包括勘查区拐点坐标)、面积、自然环境、交通、水、电条件、社会经济概况等。
1.3 申请登记范围
是否处于自然保护区,军事禁区,有无名胜古迹,是否在禁止、限制开采矿产的区域等。
对勘查区的面积大小是否合理进行论述。对勘查区内的无矿或成矿条件差,无进行一步工作价值的地段,应进行扣除,适当缩减勘查面积。
1.4 以往地质工作情况:
详细说明详查范围内前人已经开展过的不同阶段的所有地质工作,取得的成果、已达到的工作程度、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叙述普查阶段的地质工作概况、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对照《普查实施方案》确定的工作量)、取得的地质成果,并对普查工作质量做出评述。说明是否完成了普查工作,达到了普查要求的工作程度。对普查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与本次工作有关的关键问题和解决途径,应结合本次工作加以详细说明。主要目的是介绍、论述详查工作的基础。2 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背景:
简述区域地质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2.2 矿区地质特征:
分述矿区的地层、构造、岩浆作用与岩浆岩、变质作用与变质岩,矿产及与成矿相关的地质作用。矿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矿体(矿层)地质特征:
3.1 矿体的数量、形态、规模、产状、空间位置、分布范围和埋藏情况等。
3.2 矿石质量:
矿石矿物成份、化学成分、结构构造、矿石类型、矿石品级及其分布规律,矿石的主要有用组分、伴生有益组分和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及变化规律。
3.3 围岩及夹石特征:
矿体(层)围岩及夹石类型、矿物成分、含矿性及围岩蚀变。
3.4 矿床成因及远景: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矿区的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特征 勘查工作部署:
5.1 工作部署原则:矿床勘查类型、工程间距确定(包括确定的依据和原则);勘查技术路线和工作部署原则;各项工作的衔接和施工顺序。
5.2 总体工作部署:根据项目要求和工作部署原则,正确选择勘查手段、方法,划分工作阶段和确定工作任务。说明各阶段主要工作量和工作内容; 5.3 工作时间:说明阶段勘查工作时间;各年度的主要工作量和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根据工作目的任务的要求,分别说明所采用的工作方法及手段的目的、工程布置原则和依据、具体的技术要求等。
6.1 地形测量、工程测量 6.2 地质填图 6.3 物探、化探工作 6.4 勘查工程 6.4.1 钻探 6.4.2 槽、井、坑探
6.4.3 采样、样品加工测试和岩矿鉴定工作
各种样品的采样、加工、测试、鉴定;化学分析质量 6.4.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按《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总则》要求,确定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勘查类型;根据勘查类型,安排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6.4.5 矿石选冶性能试验 6.4.6 资料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制
6.4.7 主要实物工作量:列表说明总体安排的主要实物工作量 经费预算及年度资金安排 8 组织管理及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8.1 组织管理
8.2 质量管理及技术措施
8.3 安全保证措施:安全生产的组织措施、岗前培训、责任制等 预期成果 附图
1、勘查区交通位置图:必须能表示勘查区的位置及交通情况。最好采用市县级地图。图名、图例、线性比例尺必须齐全。图幅大小为A4。
2、矿区地形地质及工程布置图:必须反映普查阶段工作成果及完成的探矿工程。在此基础上布置详查(勘探)工程。
3、主要的勘探线剖面图
4、资源储量预估算图
附件:
1、评审申请表
2、探矿权申请登记书
3、申请区块范围图(原件)
3、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
6、交通位置图
7、《勘查实施方案(设计)》及相关图件
8、前阶段地质工作总结
9、探矿权(采矿权)证书(复印件)
河南省地质学会
第二篇:详查报告编写提纲
报告编写提纲
A.1 绪论
A.1.1 勘查目的和任务
简述勘查目的和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求。A.1.2 勘查工作区位置、交通
说明勘查工作区的区块编号、勘查范围和拐点经纬度、矿欧位于所在县级城市的方位、直距、矿区边界和面积,经过矿区或邻近的(现有的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以及矿区距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里程(直距、运距)。
A.1.3 勘查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
概述矿区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矿区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雷电情况、雨季和冰冻期、冻土层深度等。说明区内的地震烈度,概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情况。
简述区内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人口等。应说明供水水源地、电网名称、矿区距水源地、电网距离及供水、供电满足程度。A.1.4 以往工作评述
简述矿床的发现,从发现至本次勘查所进行的地质、物探、化物等各项工作,按时间后简述其工作情况、投入主要工作量、取得主要地质成果等,并对其成果质量和勘查、研究程度进行评述。如属属已开采勘查矿区,应阐明矿山生产建设的规模、生产概况、累计采出矿石量及已消耗的资源/储量。A1.5 本次工作情况
说明工作的讫年月、简要经过、完成的各项实物工作量(插表)、投入资金总额、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矿床类型及简要地质特征、总计资源/储量、首采区范围、开发前景。按不同的类型列出资源/储量表,并列出其平均品位(按国家规定应保密的矿种不必列出本表)。A.2 区域地质
以1:50000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1:50000比例尺未做地区,可用1:200000比例尺区调资料)为基础,简明扼要的说明矿床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区域内对矿田(床)成因有影响的主要地层及岩浆岩种类、特征及分布、主要构造的特征及分布。A.3 矿区(床)地质
详细说明矿区(床)所在范围内,对成矿作用有影响和对矿体有破坏作用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赋矿层位及矿化等特征。A.4 矿体(层)地质 A.4.1 矿体(层)特征
综合叙述矿体(层)的总数目、总厚度、含矿率、空间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等。分别说明主要工业矿体(层)的赋矿岩石、空间位置、形态、产状、长度、宽度、(延深)、厚度、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规律、连接对比的依据和可靠程度、成矿后断层对矿体连接的影响。矿体(层)多时,小矿体特征可列插表说明。A.4.2 矿石质量
按矿石性质分带(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分别说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有用矿物的含量、有用矿物的粒度、晶粒形态、嵌布方式、结晶世 代、矿物生成顺序和共生关系;说明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用组分和伴生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等。对于以物理机械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矿产,则应对其物理机械性能进行详细论述。A.4.3 矿石类型和品级
阐述矿体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分布范围。说明矿山的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工业品级种类以及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对选冶性能有明显差异的各类矿石,应详细说明其所占比例和空间分布规律。A.4.4 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说明主要矿体(层)上下盘围岩的种类,近矿围岩的矿物成分、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蚀变情况及其与矿体(层)的接触关系;说明矿体(层)内夹石(层)的岩性种类、分布规律、数量、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夹石(层)对矿体完整性的影响程度。A.4.5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简述矿床成因、成矿控制因素、矿化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指出矿区远景及找矿方向。
A.4.6 矿区(床)内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
对于在勘察主矿体的同时综合勘察的共生矿产、伴生矿产,应进行综合评价,说明其综合勘察的程度、规模、分布规律、矿石质量特征等。A.5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A.5.1 采样种类及其、方法、代表性
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试验样品的采样目的、要求(包括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试验种类和数量的要求)、采样种类、采样方法、采样的工程种类及编号、样点的数目,并从矿石类型、样品空间分布、品位等方面评述样品的代表 性。
A.5.2 试验种类、方法及结果
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种类,采用的加工、选矿方法及试验流程,并叙述所取得的各项试验成果。A.5.3 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
根据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结果,做出矿石可选(冶)性能和工业利用性能的评价,说明矿石中有用组分回收利用和有害杂质处理的可能性,提出共(伴)生组分综合利用的途径。
对于矿石类型简单、或属于已开发矿床的深部(或走向)延伸部分矿体的勘察,矿石类型和已开发部分一致或相似,不需进行选冶试验,仅与邻近同类型生产矿山进行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物质成分等实际资料进行对比的,应对其矿石可选(冶)性、综合回收利用情况进行说明。A.6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A.6.1 水文地质
A.6.1.1 简述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矿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特征;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矿床最低侵蚀基准面和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A.6.1.2 论述矿床开采疏干排水影响范围内各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岩溶裂隙发育程度;主要充(含)水层的富水性、导水性、水头高度、水质、水量、水温、补给条件及其与相邻含水层和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程度;构造破碎带、风化裂隙带及岩溶的发育程度、分布、含(导)水性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地表水、老窿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程度。
A.6.1.3 预测矿坑涌水量。稳定矿床的充水因素及其水文地质边界,建立水文地质模型,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及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矿坑第一开拓水平的正 常和最大涌水量,估算矿坑最低开拓水平的涌水量,并对水量可靠性进行评述,推荐作为矿山开采设计的矿坑涌水量。
A.6.1.4 矿区供水水源评价。对矿坑水的排供结合与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及矿区内可作为供水水源的地表水、地下水、地热水、矿泉水的水质、水量进行初步评价。如矿区内不存在可作为供水的水源地,则应指出供水方向,并提出进一步工作的意见。对盐类矿床上、下可能存在的卤水资源也应进行评价。A.6.2 工程地质
A.6.2.1 论述矿体(层)围岩的岩性特征、结构类型、风化蚀变程度、物理力学性质及各种软弱夹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及其物理力学和水理性质;统计各类岩石的RQD值(岩石质量指标),评述岩体的质量;论述矿床范围内,特别是对矿床开采、工业场地布置有影响的断裂(破碎带)的规模、性质及分布、充填物的性质和胶结程度,坑内开采的矿床应论述矿体及其近矿围岩的节理的规模、产状、充填物的性质、节理密度、各类结构面(层面、节理裂隙面、断裂面、软弱层面)的组合关系,评述岩体的稳定性;论述风化带深度和岩溶发育带的发育深度,矿区内各类不良自然现象及工程地质问题。
A.6.2.2 结合矿床(可能)的开拓方案,对矿体及其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露天采场边坡的稳定性以及矿床的工程地质条件做出综合评价,预测可能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意见。A.6.3 环境地质
A.6.3.1 阐明矿区及其附近地震活动历史、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条件及新构造特征,对矿区的稳定性做出评价;评述矿区目前存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A.6.3.2 依据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和影 响程度,评述矿区地质环境质量。
A.6.3.3 对矿床开采中可能引起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地表沉降和塌陷、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放射性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进行预测评价,提出防治方案。
A.6.3.4 煤矿应叙述井内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等方面的基本测试结果,结合井田地质条件和井田内邻近生产矿井的有关资料,分析其变化规律,评述其对未来矿井的建设、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A.6.3.5 深埋矿床和地温异常矿床,应叙述井田、矿床的地温状况,恒温带深度、温度、地温梯度及变化;高温区的分布范围与分级、地温背景、热源。A.6.3.6 放射性本底值较高的矿床,应对放射性背景值及其变化规律进行论述,划出对人体危害的高背景值区。A.7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A.7.1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说明勘查类型、勘查手段、方法的选择、勘查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的确定及依据。对矿体(层)的厚度、矿石品位、矿产资源/储量等进行数值和变化系数的计算,或进行地质统计学方法的分析,说明使用的勘查工程间距对矿体(层)的控制程度,以及所采用的工程间距的合理性。A.7.2 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说明钻孔结构、岩矿心直径及其合理性;钻孔孔斜和方位角测定所采用的仪器及测量方法和质量评述;孔深校正、岩矿心采取的质量评述;钻孔封孔检查及评述;孔口立桩标记及钻探班报表质量、岩矿心管理工作评述;简易水文观测及质量评述;水文地质孔的止水、抽水试验质量评述;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质量评述。说明槽、井、坑探工程规格、质量,评述其取得的地质效果。
对质量存在问题,但又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工程,应逐一进行质量评述。A.7.3 地形测量、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及其质量评述
简述控制测量的等级和实测精度;采用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地形测量的成图方法及质量。简述地质勘查工程的测量方法及质量。A.7.4 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矿区地质图和地质剖面的测制方法及其精度。A.7.5 物探、化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简述地面物探、化探的工作方法、工作量、资料处理和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并做出质量评述。
说明测井的工作方法、工作量、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并做出质量评述。A.7.6 采样、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光谱分析、全分析、基本分析、组合分析、物相分析等样品的采集方法、规格及其确定的依据;采样工作质量及样品的代表性;采样工作的检查结果;样品加工急K值(缩分系数)选择的依据。
各种化验分析内检、外检情况及质量评述。岩矿鉴定工作质量评述。
自然重砂、人工重砂、单矿物、同位素年龄及稳定同位素(包括硫、铅、锶等)组成样、精矿样品等的加工、分析、鉴定工作质量的评述。
水样、岩矿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样的采样、测试及其质量评述。A.8 资源/储量估算
A.8.1 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说明有关工业指标的文件、文号,引述工业指标的内容。A.8.2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从矿体的形态、产状及勘查工程的布置方式等方面论述所选择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合理性及其依据,并阐述该方法的主要计算公式。A.8.3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论述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面积、体积质量(体重)、单工程平均品位、块段平均品位、矿床平均品位、特高品位、矿体平均厚度等参数的测定、计算和处理方法。
A.8.4 矿体(层)圈定的原则
说明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及矿化规律等所确定的矿体圈定和连接、内外推的原则。A.8.5 资源/储量的分类
根据矿体的勘查控制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结果,对勘查工作所获得的资源/储量进行分类,说明各类型资源/储量的具体划分条件及其在地质空间的分布。
A.8.6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说明各种类型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总资源/储量,各类型资源/储量所占矿床总资源/储量的比例。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可用附(插)表说明。A.8.7 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性
抽取一定数量的块段用其他方法进行验算,根据验算结果来评述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程度。
A.8.8 共(伴)生矿产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结果
分别说明各种共(伴)生矿产的取样方法、基本分析或组合样数目、块段平均品位、矿床平均品位的计算方法、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结果。资源/储量 估算结果可用插表说明。
A.8.9 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A.9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A.9.1 论述国内、外资源状况,市场供求、市场价格及产品竞争能力。A.9.2 概述矿床的资源储量、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A.9.3 概述供水、供电、交通运输、原料及燃料供应、建筑材料来源及其他外部条件的概况。
A.9.4 简要说明未来矿山生产规模、服务年限及产品方案。
A.9.5 简要说明预计的开采方式、开拓方式、采矿方法、选矿方法、选矿流程等。
A.9.6 论述评价方法的选择及技术经济指标(类似企业的经验指标或扩大指标)的选取。
A.9.7 经济效益计算(附有关表格)及敏感性分析。A.9.8 简要说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保护问题。
A.9.9 对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矿床开发有无投资机会、是否需要进一步勘查、是否制定长远规划或工程建设规划。A.10 结论
A.10.1 对矿床勘查控制程度、地质报告资料的完备及其质量等做出概括的、结论性的评述。
A.10.2 总结矿床成矿基本规律,做出远景评价。A.10.3 评价开采技术条件和地质环境问题。A.10.4 指出矿床开采的经济效果。
A.10.5 总结地质工作中的主要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A.10.6 提出对今后生产地质勘查和矿山开采的建议。注:结论之后附照片图版,照片图版也可以单独成册。A.11 附图
A.11.1 勘查工作区交通位置图(也可以报告正文绪论部分的插图)。A.11.2 矿区勘查程度图(绘出前人历次区调、勘查的范围并注明工作年限和勘查阶段)
A.11.3 区域地质图
A.11.4 矿区地形地质图(包括图切地质剖面图、地层综合柱状图、探矿工程分布位置)
A.11.5 矿区实际材料图 A.11.6 矿区测量控制点分布图 A.11.7 物探、化探数据图、成果图 A.11.8 采样平面图
A.11.9 含矿地层及矿层对比图
A.11.10 勘探线剖面图(有时可与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合并)A.11.11 矿体(层)纵剖面图
A.11.12 砂矿和缓倾斜矿体(层)顶底板等高线和矿层等厚线图 A.11.13 矿体(层)水平断面图或中段平面图 A.11.14 构造控制程度图(附主要矿层底板等高线图)A.11.15 资源/储量估算水平投影或垂直纵投影图 A.11.16 钻孔柱状图(全部钻孔)
A.11.17 槽探、浅井、坑道工程素描图(全部工程)A.11.18 老硐(窿)分布图和新老坑道联系图 A.11.19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图 A.11.20 区域水文地质图 A.11.21 矿区水文地质图 A.11.22 矿区工程地质图 A.11.23 矿区环境地质图 A.11.24 井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 A.11.25 钻孔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 A.11.26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剖面图
A.11.27 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与降水量关系曲线图 A.11.28 矿坑涌水量计算图
A.11.29 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地下水等水位(水压)图 A.11.30 矿体直接顶(底)板隔水层等厚线图 A.11.31 工程地质钻孔柱状图 A.11.32 岩石强风化带厚度等值线图图 A.11.33 中段岩体稳定性预测图 A.11.34 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分区图 A.11.35 外剥离量计算及剥离比等值线图 A.11.36 等温线图 A.12 附表
A.12.1 测量成果表(包括三角点测量成果、各种勘查工程包括勘探线端点测量成果)
A.12.2 钻探工程质量一览表、煤层综合成果表、封孔情况一览表
A.12.3 采样及样品分析结果表(全部的基本分析、组合分析、内和外部检查 分析、光谱分析、全分析、物相分析、单矿物分析等);岩矿鉴定结果表、重砂分析结果表
A.12.4 煤质化验成果表(可选性、煤岩、一般分析)A.12.5 矿石、岩石物理性能测定结果表;岩石力学试验成果表 A.12.6 各工程、各剖面、各块段的矿体平均品位、平均厚度计算表 A.12.7 矿石体重、湿度测定结果表 A.12.8 资源/储量估算综合表
A.12.9 块段资源/储量表、矿体资源/储量表、矿床总资源/储量表 A.12.10 主要含水层钻孔静止水位一览表 A.12.11 钻孔抽水试验成果汇总表 A.12.12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综合编录一览表 A.12.13 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观测成果表 A.12.14 气象资料综合表
A.12.15 风化带、构造破碎带及含水层厚度统计表 A.12.16 矿坑涌水量计算表
A.12.17 井、泉、生产矿井和老窿调查资料综合表 A.12.18 水质分析成果表 A.12.19 土样分析试验结果汇总表 A.12.20 瓦斯测量结果表 A.12.21 地温测量结果表
A.12.22 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资料汇总表 A.13 附件
A.13.1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报告 A.13.2 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A.13.3 工业指标推荐报告 A.13.4 有关确定工业指标的文件
A.13.5 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A.13.6 探矿权人或采矿权人对报告中资料真实性的书面承诺 A.13.7 投资人或上级主管部门初审意见
A.13.8 投资人的委托勘查合同书(或上级主管部门的项目任务书)、委托(预)可行性研究合同书、委托监理合同书
A.13.9 勘查监理单位和监理人资格证书(复印件)、项目监理报告
A.13.710 矿产资源储量主管对资源/储量的评审认定文件(本文件在报告评审认定之后补入)
A.13.11 记录有矿床全部钻孔孔口坐标、测斜资料、样品化验分析数据的软盘或光盘;记录有矿床全部探槽、浅井、坑道工程测量数据和全部样品化验分析数据的软盘或光盘;记录有主要图件的软件光盘
第三篇:详查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矿产资源详查、勘探项目设计编写提纲
一、前言
(一)目的任务:
1.说明上级机关下达的任务以及生产建设对工作地区或矿区的具体要求。
2.说明设计的目的并具体地提出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物化探等各种技术方法予期完成的主要地质成果和专题研究成果。勘探矿区,还需说明以往探明的各级矿产储量及本次设计增长和累计达到的储量。可供矿山建设设计的勘探矿区,必须说明矿产工业指标的依据。
3.规定各项工作(野外和室内)完成的期限及提交地质报告的名称和日期。
(二)地理、经济条件:
1.工作地区的名称、行政区划、地理座标、图幅、范围和面积。
2.工作地区的主要交通情况、距最近主要城镇及工矿企业的距离。
3.工作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类型、水系、切割程度、覆盖情况、绝对高度及相对高度、地震情况以及对工作有影响的气候条件(气温变化、封冻情况、雨季、风力和其它特殊情况)。
4.工作区内的工矿企业、电源、饮用水及工业用水、生活用品的供应及劳动力情况。上述内容中,与工作无关系或关系不大者,可不写或少写。
(三)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1.按时间先后简要叙述以往所进行的各种主要地质工作和矿山开采情况以及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
2.综合评述以往地质工作成果的质量,指出工作地区已经达到的工作程度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矿权登记情况
说明勘查区内矿权登记项目、地理坐标、面积、范围。
二、地质特征
本节是从地质矿产方面说明布置工作的依据。着重说明与设计的目的任务密切相关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等特征。避免泛泛罗列资料和叙述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如系普查设计,应着重说明区域地质矿产的分布、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标志;勘探设计则着重说明矿床地质特征。一般要阐明的内容是:
(一)工作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产及与成矿密切相关的沉积作用、火成作用、变质作用、风化淋滤及次生富集作用等。
需要时还应叙述地质发展史。
(二)矿体的产状、形态、规模、空间位置、分布和埋藏情况。
(三)矿体的围岩特征:如岩石类型、物质成分、含矿性及围岩蚀变等。
(四)矿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类型、品级及其分布规律。
(五)矿石的主要有益组份、伴生有益组份和有害组份的赋存状态、含量及变化规律。共生矿产的形态、规模、分布规律和矿物物质组份、含量及其变化规律。
必要时还要叙述矿石的物理性质和加工技术特性。
(六)矿床成因及远景。
(七)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八)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三、工作部署及工作方法
根据设计的目的、任务、要求与工作地区的具体条件,确定总体工作部署。详细说明各项工作的具体布置、工作方法(其中包括航空地质、遥感技术等)、技术要求、技术措施,工作量及施工顺序。
(一)说明设计的总体工作部署、布置原则、工作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各项工作的基本任务。勘探设计还应说明矿区(矿床或井田)边界的划定、勘探工程的布置原则与间距的确定、控制程度与研究程度、勘探深度和储量计算深度以及予期提交的各级储量的分布范围。列表说明予期新增、升级的储量和各项工作的总工作量及、季度计划完成的工作量。
对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或工作量很大的矿区的工作部署应进行不同方案的研究和比较,从中选择最佳的工作方案。简要说明不同方案的特点及最佳方案的选择依据。
(二)地质填图:
说明填图比例尺、范围、面积、图幅编号、剖面测制地点的选择、地层层序的建立和对比、填图的精度要求、填图方法的选择。对矿体、含矿层、矿化带、标志层及成矿有关的岩石、构造、围岩蚀变和其它地质现象所采用的专门方法。如系普查、勘探砂矿、淋滤矿床和近代湖沼、河流中的沉积矿床,还应填制第四纪地质图及地貌图。
在利用物化探成果、航空地质与遥感技术资料进行地质填图时,应在设计中提出初释成果并简要说明各类解释标志,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检查、验证与成图的方法、精度与成果。
(三)坑探工作:
说明各类坑探工程(探槽、浅井、平巷、斜井、竖井)的具体任务、布置原则、规格、工作量、施工顺序、质量要求。平巷、斜井、竖井等重型坑探工程,还应说明其具体布置以及掘进、支护、运输、通风、防尘、排水、照明等方法。
(四)钻探工作:
说明钻探工程的布置原则、工作量、施工顺序、质量要求及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效率的技术方法(岩石可钻性等级、钻孔结构、钻进方法、冲洗液及取心、测斜、封孔方法等)。岩心钻探的质量要求,应根据国家颁布的规定,结合矿区地质条件提出具体的要求,但不能降低质量标准。
(五)采样与试验工作:
说明采样的种类、方法、规格、数量、采样点的布置原则、样品缩分系数(k值)的确定、样品加工程序及样品分析、鉴定、测试项目、检查分析的数量以及承担的单位。
为研究选矿(冶炼)性能、选矿方法、矿石矿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加工方法和步骤所采取的实验室试验(初步可选性试验、详细可选性试验、扩大试验)及建筑材料和冶金辅助原料的加工技术试验等样品,应具体说明试验的种类、目的要求、采样位置的选定及依据、采样的方法、数量、期限及承担试验的单位。
一般在详查阶段进行初步可选性试验,但对新矿种、新类型和矿石组分比较复杂的矿床,在普查阶段就要进行初步可选性试验。详细可选性试验多在勘探阶段进行。
为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满足试验要求,设计时或勘探过程中应与生产、设计和负责试验单位共同研究样品的重量、采样方法、采样原则及要求。必要时另行编制采样设计。
(六)物、化探工作:
说明物、化探工作的地质任务及工作地区、工作方法的选择依据。分别叙述所采用的各种物、化探工作的具体任务、工作范围、面积、测网(采样)密度及施工顺序。按照有关规范(规程)的规定,确定各种方法的精度要求、工作条件、工作步骤、操作方法、物性测定和采样方法与数量、样品的分析与鉴定项目以及物、化探工作对测量工作及其它工作的要求与配合等。
(七)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工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是矿产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矿产地质工作统一安排进行,其研究程度应能满足普查、勘探阶段的相应要求。有关具体工作任务、工作方法、工作量的设计,应视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而定。
对于某些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区,按规定的工作量进行水文地质工作后,仍难以对矿坑涌
水量作出定量评价时,应进行专门性的水文地质勘探,并设计一定数量的大口径群孔抽水试验或结合开拓方案与生产、设计部门共同进行放水、堵水试验。但这种试验的设计应在矿产工业价值和矿床边界条件基本确定后才能进行。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如区内或邻近有水文地质条件相类似的矿床水文地质勘探成果和矿坑排水量数据可以类比利用时,可酌情况减少水文地质工作量。
本节应说明为查明工作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以及供水水源所必须设计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项工作的布置和依据。按照有关规范的要求,说明水文地质测绘、工程地质调查、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取样(水样、土样、岩样)、分析试验、地表水与地下水动态观测、气象资料的收集与观测、矿井水文地质调查等项工作的具体布置、技术要求、工作方法和工作量。
当矿区发现有地温异常的热害区以及地下热水和有害气体时,应结合水文地质工作对地温、热水、有害气体等进行初步调查了解。必要时,应作专门性的工作。
(八)大地-地形测量及地质工程测量:
说明测量的目的、任务、已往测量工作的情况、各种测量技术工作、设计的要求和依据、工作部署。按有关规范(规程)要求,分别叙述大地测量(大地平面控制、大地高程控制)、地形测量、地质工程测量、制印等的工作部署、工作量、各项限差和精度要求以及需要具体说明的工作方法。
(九)专题科学研究与室内工作
1.说明专题科学研究课题的制订以及科研工作的具体任务、研究方法、工作量、工作成果及必要的协作配合等。
2.说明野外工作阶段及室内资料整理阶段(包括地质报告的编写与复制),需要进行的主要室内整理、综合编录、综合研究工作的种类、内容、技术要求、工作量以及予期提交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综合编录成果。
四、经济、技术指标
根据设计的目的和任务、工作部署和各种工作方法的技术要求选择仪器、设备与工具。同时确定人员配备与各种工作的经济技术指标。
(一)说明各种工作方法所需的仪器、设备与主要工具的类型、规格和数量。
(二)根据工作区的具体特点及有关规范(规程)规定的指标,确定各种工作方法的生产的生产定额、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计算所需各类技术人员、工人的数目及编组情况,各种主要材料的规格、数量以及电力需要量等。
五、技术措施与组织管理
说明为保障设计任务的完成所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与组织管理措施。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保障完成设计任务和提高工作质量的技术措施和其它重要管理措施。
(二)安全技术与劳动保护措施。
(三)物资及水、电供应。
(四)根据交通情况、物资供应条件及施工和生活需要,计算道路的建筑和运输工具的种类、规格与数量。
(五)根据队的组织与工区分布情况,确定通讯联络方法及所需设备、机器的种类、规格与数量。
(六)根据工作需要说明基站转移方案。拟订岩心库、副样库等工地建筑计划与施工计划,并提出所需建筑材料的数量与规格。
(七)按设计的全部仪器设备,计算各种维修工作量及机修设备的规格与数量。
(八)说明住地、食堂、浴池、保健室等设置及改善职工生活与福利的其它措施。
(九)列表说明整个设计所需各种装备的规格与数量。
(十)列表说明机构设置与各类人员的配备。
(十一)计算整个设计所需的各种费用及全部费用。
六、设计书的附图、附表
设计书中应附的图、表,视设计的工作性质和具体要求而定。一般应附图件有:
(一)普查设计的附图:
1.1:20万(1:10万)——1:5万(1:1万)比例尺的区域地质矿产图(附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
2.区域地质研究程度图;
3.交通位置及工作布置图;
4.区域(矿区)物、化探成果图;
5.矿区(矿点)普查要附较大比例尺的地质图、剖面图;
6.详查设计增附设计勘探线剖面图及代表性钻孔设计予想柱状图。
(二)勘探设计应附图件:
1.交通位置图;2.区域地质矿产图;
3.矿区地质研究程度及工作布置图;
4.矿区(矿床)地质(附工程布置)图;
5.矿区物、化探成果图;
6.矿区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及工作布置图;
7.设计勘探线剖面图;8.竖井、斜井、平巷设计剖面图;
9.代表性钻孔设计柱状图;
10.专门水文地质钻孔设计柱状图;
11.勘探砂矿时还应附地貌图、第四纪地质图;
12.各种必要的储量予算图件。
上述附图,有些可根据实际情况合并或作为插图。
主要附表有:
1.各类人员一览表(按需要分列);
2.仪器设备及主要材料明细表(按需要分列);
3.各项实物工作量一览表(按施工顺序分列季、工作量);
4.各种费用予算表(按分列);
5.储量予算表(按分列)。
第四篇:实施方案编写提纲(修改)
****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一、项目基本情况
简要说明项目建设地点、可研报告确定的主要结论,项目批准的工程投资规模、主要建设内容和目标。简要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采用可研报告的结论)。
二、项目建设条件
详细描述项目建设地点的基本情况。即项目区供水、排水、供电、供暖、道路等基础设施具备情况。需要配套建设的基础设施,要在建设内容中详细说明。
三、项目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及任务
以审批的可研或初设为依据,制定建设的具体目标与任务(用数据说明)。详细说明本工程建设范围和布局,主要建设内容、工程数量与规模、建设标准以及供水、用电、供热、道路等问题的现状及解决方案等。
(二)设计工程标准、设计参数
例如道路类设计,应说明路面宽度、路基厚度、垫层材料及厚度、路面处理情况等基本指标参数;管道类设计,应说明选用管材类型、管径、各类管材长度等实际建设内容;楼房类设计应说明房屋结构类型(框架或砖混)、楼房层数、主体装修标准等。
(三)技术设计
具体项目技术设计应按有关规范、规程来执行并达到施工图阶段。
四、施工组织设计及招投标方案
(一)施工方法与要求
(二)施工进度计划
结合横道图或网络图的形式详细说明实施进度安排,包括项目前期工作时间,招投标时间,单项工程开完工时间,以及工程验收时间安排等。
(三)工程招投标方案
说明招标执行依据、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等情况,附建设项目招标基本情况表。
(四)施工管理与竣工验收
五、建设项目组织管理与建后管护措施
明确项目业主与建设期管理责任人。项目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加强工程质量、资金管理等情况。简要说明管理机构设置,明确运行管护责任制,落实管护主体、产权归属等。项目建成后的运行机制,管护措施以及如何保证项目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六、工程概算与资金筹措
(一)资金筹措
分别详细说明中央资金使用方向和自筹资金的落实情况。列表说明各分项工程资金使用情况,说明中央资金和自筹资金的比例。
(三)工程概算
附工程量清单及项目建设总投资概算表(设备采购表)。
七、经济效益分析
引用可研报告该章节结论部分,简要说明经济效益、社会环境效益、生态环境效益、项目实施前、后项目区相关指标分析、对比值。
八、附件
(一)有关审批文件
包括项目可研、初设、资金下达计划、建设许可、环评、土地预审、资金承诺函等相关文件。
(二)有关图件(根据不同项目,选择提供下列附件)
1、项目平面布置图1/2000—1/50002、工程建筑物设计图
3、其他有关图
4、项目统计表
为使资金最大化的使用于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原则上由建设单位自行编制,不需聘请资质部门编制。
第五篇:服务业集约化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服务业集约化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一、服务业发展情况。服务业增加值、从业人员、结构组成以及占国内生产总值和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本地特色及优势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发展服务业总体思路,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及政策保障等。
二、实施目标。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及其与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长速度的比较等,其中,特色或优势服务业所占比重。
三、实施内容。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服务业总体发展规划和各领域发展规划,明确实施内容、实施进度、投资规模、分年投入及筹集方案,以及地方金融、土地等各类支持服务业发展的配套政策等。
四、配套措施。在机制创新、资金保障、监督管理、教育宣传等方面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