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南平市创建法治城市工作情况汇报
2011年南平市创建法治县(市、区)工作情况汇报
南平市地处福建省北部,是福建省辖区面积最大的设区市,国土面积2.63万平方公里,下辖一区四市五县,户籍总人口306万,常住人口288万人。南平市不仅是福建省的老工业基地,还是国家和省级商品粮基地,目前全市共有7家上市企业,8个国家和省级商品粮基地县。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主动融入海西发展大局,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把法治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主导工程、全面小康的保障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纳入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安排总体推进,纳入群众满意的实事工程重点推进。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起点定位,规范法治主体行为,打造高效善政的服务型政府
我们坚持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法治县(市、区)建设的主旨,着力构建严明执法、严管队伍的格局,努力打造“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的法治氛围。
1、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委政府工作运行机制,形成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党内权力结构运行新机制,推动政府决策的合法化、科学化和民主化。各级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依法执行人大决定决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积极配合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人大代表视察及专项调 研。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政协提案,积极采纳政协委员调研成果。2010年全年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136件、市政协委员提案271件,办复率均为100%。
2、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
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契机,按照“精减手续、提高效率”原则,主动公开办事流程,积极分解执法职权。针对行政事务隐性行为,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责任落实倒查制、过错过失追究制、向上延伸的行政首长问责制等制度。加强对重点储备项目前期、重点项目建设、工业(含商贸物流、旅游)在建项目、招商引资在谈项目、征地拆迁等重点工作的考核考评,加大对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南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印发《南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范行政权力运作工作汇编》,作为南平市建设系统行政执法工具书;南平市林业局监督指导各地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按照《南平市林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暂行规定》;南平市质监局开展“全程说理执法”和“开门审案”工作,在全省率先试点开展模拟行政处罚听证竞赛的活动;浦城县政府先后制定并认真落实《政府议事规划》……2010年底,我市成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实施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处罚力度,今年上半年就发放《责令改正通知书》311份、《责令停工通知书》281份、拆除违法建筑118户,5572平方米。
3、稳步增强反腐倡廉的意识和能力
全市进一步加强廉政制度建设,认真落实《廉政准则》,规范行政行为,开展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资金审计,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采取专题报告、现场教学、组织参观等形式,不断加深领导干部对反腐倡廉工作的理解,提高领导干部自身反腐倡廉的意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2011年6月,全国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巡展活动来到南平,南平市经贸委、南平市司法局等多个部门组织单位干部职工参观接受廉政教育。仅2011年上半年,全市市直单位就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专题学习364场次,开展专项教育122场次,党员领导干部上廉政党课176场次,受教育人数达1.2万人次。今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完善科级干部廉政档案管理制度,有79个单位党组织为2236名科级干部建立了廉政档案。
4、严格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各级检察审判机关紧紧围绕“平安南平”建设,进一步深化“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和“推行说理式执法文书”和“案卷评查”等专项活动,以公正司法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健全制度、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加强管理,严格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一是强化司法保障功能。司法机关坚持服务大局与公正司法相统一,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为实现“率先突破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二是推进司法改革。人民法院围绕《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制度具体方案,采取扎实措施,积极深化法院改革,加强审判管理;检察机关贯彻落实检察工作改革精神,完善和深化主诉、主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完善了符合司法规律的审查逮捕和公诉工作机制,着力提高检察机关的公诉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人民监督员制度。三是提高执行能力。坚持以开展清理执行积案专项活动为抓手,规范执行程序,强化执行管理,创新执行手段,着力提高执行工作水平,依法最大限度地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四是完善司法调解。进一步建立健全调解工作联系网络,广泛运用多种调解方式,深化了诉讼调解工作,规范诉讼调解程序,努力提高调解结案率,促进社会和谐。五是强化职务犯罪预防侦查工作。重视发挥职务犯罪预防在三项重点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扎实开展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全面推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强化市场廉洁准入,促进诚信体系建设。同时充分发挥职务犯罪侦查职能,健全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和预防工作机制和预防职务犯罪能力。
5、着力提升队伍管理增强服务效能
我们把学法列入创建学习型机关重要内容,邀请法律专家为全市领导干部授课,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执法人员法律知识更新培训等制度得到较好落实。南平市委党校明确提出“把法制教育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的必修课,作为党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内容”。全市各级各部门通过法律知识考试、专家报告会、法制讲座等形式,定期对所有政法干警和行政执法人员实行培训考试,法律知识更新培训面和合格率均达到100%。2011年上半年市本级就有80多个市直机关单位党组织的230多名领导干部带头上课,推动了 机关学习活动扎实开展。
(二)高目标推进,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按照“发挥职能作用、维护合法权益、促进和谐稳定”要求,以增强基层基础建设、增强法治惠民能力、增强社会稳定程度为工作目标,创新机制,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着力解决各种复杂问题。
1、大力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我们在持续深化“南平机制”中,继续开展“挂村服务,互动联动”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六大员”队伍的作用,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农业用地依法、自愿、有偿、有序、合理流转,依法落实和维护农民承包土地的各项权利。在“平安南平”建设中,注重加强基层普法教育,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并结合综治宣传月,三八维权周、“民主法治社区(村)”创建等活动,在预防社区违法犯罪、化解民间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服务的过程中开展学法、用法、守法活动。2011年我们在全市广泛宣传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代表法》、《选举法》,举办法制讲座40多场次,培训宣传骨干242名,开展宣传1828次。从2005年以来,我们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截止目前,共有政和县石屯镇西津村等3个村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36个村获“福建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242个村获“南平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政和县还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西津村作为其他行政村创建各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模范典型,以此带动全县“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持续开展,促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财务公开在农村得到贯彻和深化。
2、切实推进社会生产秩序规范运行
按照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要求,认真落实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紧紧围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集中开展环境污染、社会治安、校园周边环境、餐桌污染、信息诈骗、食品卫生、文化市场、交通安全、人力资源市场、安全生产、重点流域水环境等各类整治活动和开展“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今年上半年,全市仅食品安全整治一项就开展各类检查6706次,出动执法人员28704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餐饮企业13857家,查处各类违法案件54起,取缔无营业执照的生产经营企业17家,取缔无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的餐饮店24家,依法处罚没款20.8万元,有效保障了群众的食品消费安全。在武夷新区建设中,武夷山市政府组织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规划局等多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对占用集体用地的违法违章建筑进行依法强制拆除,同时在新区内认真开展打击经济领域犯罪行为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形式广泛的法律宣传保障了新区建设的稳步进行。在防灾减灾方面,加快建设气象灾害和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增强重大灾害预警预报、快速反应和紧急救援能力,开展重大地质灾害点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行动,努力消除灾害隐患。2011年,我们建立了玉屏山公园作为应急避难所,并于今年12月投入使用。
3、重点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我们抓住工业园区建设征地拆迁、库区移民、高速公路建设、林权改制等矛盾纠纷多发领域,与法院、综治等部门通力协作,主动开展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把人民调解工作延伸到各个行业、覆盖到各个角落,将矛盾纠纷控制在源头,化解在萌芽状态。松溪县还在乡镇(街道)建立检察官维稳工作站,畅通农村法律诉求渠道。目前,全市建立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1993个,全市139个乡镇(街道)、1814个村(居)全部建立调委会,500人以上企事业单位建立8个,在各村选聘了1650名综治协管员,设立“平安中心户”,做到及时排查、及时化解,同时依托全市15756位农民技术员等农村“六大员”开展农业、林业、水利、卫生、计生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今年上半年,农村“六大员”共为4220多位农户提供法律法规方面的信息服务,调处的矛盾纠纷1632起。各地以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为导向,持续加大平安创建的工作力度,全市现有维稳群众工作队164支8973人,维稳信息员11562人,网络舆情引导员1000余人。全市95%以上的村委会建立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98%以上的社区建立居民会议制度,100%村(居)落实了村(居)务公开工作。建瓯市在全市所有移动公司手机用户开通“平安彩铃”,松溪县出台十大举措加大平安创建宣传,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率。仅2010年全年全市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072件,调处成功4974件,成功率98.1%。
4、积极推进涉访涉诉清积评查
全市认真开展涉法涉诉信访积案清理和“百万案件评查” 活动,建立清积评查工作进展情况月通报制度,着力推进案件大评查。全市法院系统部署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涉法涉诉清积评查攻坚战;市检察院确定一批案件作为重点攻坚,由院分管领导带队直接深入当事人所在地,就地开展化解工作。截至目前,全市322件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已化解316件,化解率98.1%,并列全省第一。全市信访态势总体平稳,信访总量11380件次,下降19.46%,开展了3次信访突出问题的集中排查,排查出各类信访突出问题295件,排查出重点信访问题7类、重点信访老户14人。各有关职能部门共受理来信来访纯件数2039件,市、县、乡三级参加接访的党政领导达907人,418人次,接待群众2030批7847人次,受理问题2017件,已办结1761件,办结率达87.31%。市委书记、市长、市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召集人定点挂靠、重点约访、带案下访共31次,接待群众77批634人次。
5、全力推进法治惠民活动
全市各级各类法律服务机构坚持注重增强群众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与增强法治意识、义务意识并重,做到学法有人教、纠纷有人调、诉讼有人帮。全市律师共担任常年法律顾问366家,共与133个社区、42所学校、150个乡镇村签订了法律服务协议,有660个村(居)、社区聘请了常年法律顾问,有113名律师主动报名参加律师涉法志愿团,占律师总数的70%。2011年全市律师共有近200人次参与了市、县两级政府的信访接待工作,解答上访群众咨询上千人次,在引导群众理性反映诉求,依法解决问题等方面发挥有效作用。全市法律援助机构深入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实践 活动,扎实做好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劳动复议、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法律援助工作,对农民工、残疾人和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简化法律援助申请、受理和审批程序,保证他们能获得及时的法律援助。今年以来,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66件,受援人总数668人,接待咨询2210人次。
(三)多角度深入,创新宣传方式,努力打造闽北法治文化
几年来,我们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结合自身实际,克服各种困难,在强化组织保障、营造社会氛围、拓展发展空间、推进法治实践上做了大量的积极探索,摸索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新载体,新做法。
1、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融合拓展法治文化阵地 我们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村(居)民法制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法制宣传窗、法律图书角、综治工作室、社区青少年维权站、村级法律援助工作联系点等宣传阵地,利用“三八”维权周、3〃15消费者维权日、4月税法宣传月、5月科技宣传周、知识产权宣传周、5〃12全国防震减灾日、“5〃19”助残日、6月安全生产宣传月、6〃26国际禁毒日等专项宣传月、宣传日活动,开展经常性法制宣传教育,在全市倡导遵纪守法、崇尚法治的浓厚氛围。在今年“醉驾入刑”宣传教育中,全市公安交警充分借助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报等新闻媒体,积极开展《刑法修正案
(八)》“醉驾入刑”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内容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强化群众对酒驾危害性的认识,促进群众自觉抵制 酒驾违法行为。
2、精心培育,与群众生活融合创新法治文化载体 我们在实践中突出了法治文化的大众性、娱乐性和广泛性。一是贴近群众生活需要。开发制作台历、挂图、挂历、雨伞、折扇、钥匙扣、书签、地图、环保袋等各类载体,广泛传播法治文化,深受基层群众喜爱。政和县交警大队根据村民茶余饭后休息时间普遍在乡村中央廊桥聚会的特点,将廊桥里外四周开辟成富有特色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长廊;顺昌县大历镇设立了“法制墟场”,随时为农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在2010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中,南平市普法办与市公交公司合作,在全市150余辆公交车身上贴上法制宣传标语;建阳市的“潭山市民讲坛”、政和县的“熊城讲坛”,变“独学”为“众学”,向群众开放,并向企业、农村延伸,邀请法学专家和普法讲师团,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以案说法,以案释法的方式,满足群众知法、学法、用法的需求,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活动,被市民称为知识园地、百姓课堂。二是运用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使用戏曲、故事、春联、年画、短信、书画、动漫、电影等各类艺术形式,有效传播法治文化。浦城县赣剧团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税法》、《婚姻法》等有关法律知识编排成法制文艺节目,巡回到全县19个乡镇(街道)演出;南平市依法治市办、南平市司法局牵头南平市电视台联合拍摄《奏响田间的法治之音》和《以奖代补奖出的调解新成效》两个专题片及多个电视短片;光泽县组织拍摄制作《归》、《家》、《勒马傲青山》三部帮教片,在法制文艺创作 上有了新突破;松溪县郑墩镇通过踩街、快板、相声、民间腰鼓队等文艺演出进行法制宣传,寓教于乐中,较好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就近、经常和自愿参加法治文化活动的需要……
3、拓宽平台,与新闻宣传融合推动法治文化传播 截止2010年末,南平市共有有线电视用户50.23万户,广播电台9座,广播节目9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10 %;电视台1座,电视节目2套,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7.94 %,83%的建制村实现广播电视光缆联网,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进展顺利,全面启动了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每年都明确年度宣传任务和重点,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管理部门积极引导和协调新闻单位做好公益法制宣传作品的制作刊播工作,在南平电视台、今晚九点半、闽北日报等媒体先后开辟多个专栏普及法律知识,有效强化传统媒体传播法治文化的内在动力。同时,楼宇广告、户外电子显示屏,公交、手机短信等新型广告传播媒体也不定期的开展法制宣传,基本形成“报刊有文章、电视有图像、电台有声音、网络有信息、户外有广告”的立体宣传网络。目前,南平广播电视台的法制宣传栏目固定的有一周两档的《法治中国》和一周五档的《看台》,同时在公益广告中加强普法宣传,常年播出由中纪委、中宣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制作的廉政公益广告。为了增强法制新闻的时效性,南平市广播电台新闻采访中心特地指派专线记者与公安、律协、法院等相关部门进行长期专项合作,设置专门板块进行宣传。《今晚九 点半》栏目坚持实行110夜值机制,增强法制新闻的现场感,该栏目还与南平市司法局、律师协会等联合推出“律师在线”版块。从今年6月1日起南平广播电视台在已办的每周一档的《希望的田野》对农节目推出《帮您维权》子栏目,帮助农民朋友们依法维权。今年上半年,仅南平电视台就播出法制新闻460多条。“南平普法网”做为我市重要的法制宣传载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截止目前,“南平普法网”访问量已逾10万次,累计上传各类文章2262余篇,照片600余幅,法治视频36段。各部门各行业发挥职能优势,积极拓宽法制宣传教育的载体和形式手段,南平市工商局开展流动普法进乡村(社区)活动;南平市民政局于清明节前后,在南平电视台和闽北日报上大力宣传殡改法律法规,向群众发放殡葬法规宣传单;南平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把法制宣传教育同创建和谐寺观教堂等活动相结合,开展宗教政策和相关法规进寺观教堂活动,编印《宗教政策法规学习宣传手册》;邵武市公安局制作《利剑斩断伸向红豆杉的黑手——我市破获跨省重大红豆杉盗窃团伙案》等多个电视宣传片在市电视台播放。
4、树立品牌,与典型示范融合推动法治文化建设 人们常说“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先进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抓住机遇,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促进社会法治文化建设。今年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广泛深入学习宣传詹红荔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把詹红荔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为学习培训的生动教材,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使用感。全市司法系统把学习宣传詹红 荔同志先进事迹与“人民满意执法单位”、“人民满意执法示范岗”和“人民满意执法工作者”评选活动结合起来,促进干警职业道德水准和业务能力的双向提升。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南平市医患调处中心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作用,今年仅上半年,就接受省内外来电来访咨询500余人次,受理医患纠纷案件54件,已调结43件,所调结的案件基本做到案结、事了、人和,医患纠纷的发生频率、激烈程度、参与人数大大下降。在典型经验的带动下,南平市国土资源行业性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与司法部门建立联动联调工作室,定期深入村(居),开展国土资源矛盾纠纷排查,及时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定期分析解决发现、反映、回访的矛盾纠纷,确保矛盾纠纷调解到位,维护社会稳定。
虽然,我们在创建法治县(市、区)城市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以“六五”普法启动为契机,按照创建工作方案和工作重点,继续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法制宣传教育为重点,整体联动抓落实,齐抓共管求实效,创新机制求突破,着力为打造开放、发展、和谐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提供法制保障。
南平市法制宣传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附:未开展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的有:
顺昌县 光泽县
第二篇:法治城市创建情况
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对创建全国法治城市的总体要求,围绕我市2009年创建全国法治城市工作目标,我局领导班子带领全局职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法治创建工作,上抓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下抓法治宣传教育,整体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明显增强,深入开展法治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我局创建全国法治城市工作自查总结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建立健全领导机制,保证了法治工作正常开展。为保障法治创建工作顺利有序推进,我局成立了以局长刘国君为组长、副局长杨亚雄、朱建超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全国法治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立即召开了全局法治创建工作动员会,明确了法治建设任务,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将法制创建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科室并纳入年底目标进行考核。同时确定专人负责,落实专项经费,由局行政许可办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考核工作,切实保障了法制创建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高质量地开展。
(二)健全民主决策机制,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落到实处。我局在对重大事项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作出决策时(如:低收入和最低收入住房面积及补贴金额、房地产市场规范措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坚持通过局长办公会、局务会研究议定后才做出决策,上报市委、市政府审批。并且在住房保障、旧城改造拆迁工作中严格落实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合法性论证率达100%。
(三)健全干部人事制度,科学考核用人机制并落到实处。
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方面,我局严格按照“三定”方案,健全机构设置,公开选拔干部,各科室负责人一律竞争上岗,任用程序规范。并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对全局干部职工实施绩效考核,奖惩逗硬。
(四)健全完善党内各项制度、保障党员权利。在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方面,我局对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明确规定,做到了“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坚持民主集中制,每周一召开局务会议,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全局重点、难点事项。涉及“三重一大”事项,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规定,接受市纪工委的监督和审查;定期开展党支部活动,丰富局机关党员民主生活。
(五)健全行政执法制度,规范行政执法程序。一是落实了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制,规范了行政执法程序;二是严格执行“先培训、后考试、亮证执法”制度,行政执法人员的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三是进一步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促进行政执法人员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2009年共培训4名同志扩充执法队伍,8人参加执法证换证考试。四是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行使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的考核和监督度,全年没有发生一起以权谋私或吃拿卡要、欺上瞒下、违法行政的案例。
(六)进一步推进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为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我局一是在六月底前对现有审批和服务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进一步优化各项审批流程,明确每个审批环节的办理流程和办理时限,最大限度的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并进一步授权行政许可办公室主任和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首席代表,全权代表房管局搞好接件、初审、和报批事项工作。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率达到95%以上,审批事项内部流转运行正常,对审批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处理率达100%。二是在10月底前修改完善了《首问责任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和《行政违诺责任追究制度》等服务承诺制度。
(七)建立和完善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清理制度。我局认真落实《邛崃市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和备案规定》,严格按照调研起草、征求意见、法律审核、讨论决定、签署公布等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报备率达100%。并对与法律法规或上级规范性文件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及时进行了清理和废止。2009年我局完成了对2000年—2009年5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共梳理规范性文件12件,其中废止了5份文件、新出台了2份文件。同时对新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依法制定、上报备案,并定期做好清理归档工作。
(八)积极做好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配合市法制办,积极开展了对行政复议法规的学习宣传和咨询服务,努力增强广大群众通过行政复议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二是疏通行政复议渠道。切实加强与上级行政复议机关的联系,认真协调和解决行政执法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做到了及时纠正不当的行政行为和违法执法行为。全年无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九)信访工作扎实有效。
我局认真落实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梳理排查各类信访纠纷案件,实施信访包案责任制。截止目前共受理信访件34件,其中成都市房管局转办件2件,市级领导签批件21件,市人大转办件1件,市长电子信箱邮件7件,局受理信访件3件,办结率达100%,积案化解息诉息访率达90%以上,全年无一起非正常上访行为发生。
(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稳步有序推进。按照市委、市政府目督办和统筹局要求,邛崃市243个行政村共计需确权颁证15万多户。为确保此项工作在12月30日前顺利完成,我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抽调人员,制定了集体土地上房屋登记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全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现已完成确权颁证12万户。同时对在农村产权改革中出现的一系列纠纷及涉法问题,我局进行了及时协调和处理,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截止目前,未发生一起因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而上访的事件。
(十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扎实有效,普法、学法、用法制度健全。
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方面,我局围绕我市“五五”普法专项目标制定了“五五”普法工作规划,成立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小组,确定专人负责,落实经费,保障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顺利开展。另外结合我局实际,将中层干部和窗口人员列为普法重点对象,提出了不同的学法、用法要求,规定了较为具体的学习内容,利用局务会、全局干部职工培训计划使全局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全局全年法律培训学习时间达40学时以上,参学率达100%,执法人员考试合格率达100%。
(十二)全面开展“法律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围绕全局中心工作和结合形势需要,我局2009年重点开展了法律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共聘请省建设厅法律教授开展《宪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专题讲座2次,举行房产法律法规知识竞赛1次,不断加强全局干部职工的法律培训和学习。同时组织区内物业管理企业认真学习《物权法》、《市物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知识3次。另外积极开展创建全国法治城市宣传月暨“12〃4”全国法治宣传日系列活动,围绕群众特别关注的城镇拆迁、住房保障、产权改革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到临邛镇各社区开展法制宣传、服务进小区活动1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上万份,提高了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十三)完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
我局为进一步扩大社会监督形式,在局门户网站和办公场所均公布了投诉电话,并实行工作汇报制度,接受市委、市政府及人大、政协的监督,认真接待和解决人民群众的投诉、举报和信访,实行行政权力和政务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实现。
二、存在的问题
2009年我局法治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局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部分干部职工对法治创建工作重视不够,有些工作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展,效果还不够明显;普法宣传力度和法制教育针对性不够强,宣传工作往往是自上而下执行,形式仍欠丰富;部分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发展还不平衡等。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局法治创建工作进展,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
三、下一步措施
面对存在的不足,我局将总结经验,提高重视,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推进法治创建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全局干部职工对法治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在全局范围内形成普法教育的制度化和常规化,形成学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二)进一步加大对普法宣传教育力度,拓宽教育宣传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法律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的活动,上下联动,全市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氛围。
(三)进一步加大执法队伍管理,提高干部和执法人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加大对我市物业小区、房地产市场秩序、房屋装饰装修安全的行政执法力度,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四)逐步完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大行政责任追究力度,切实保障法治创建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
第三篇:黎村村创建南平市文明村工作汇报
黎村村创建邵武市文明村工作总结
梨村村位于张厝乡东大门,距市区63公里,辖6个自然村,全村共有208户、728人,有34名党员;耕地面积1323.7亩土地面积29287.5亩,林地面积23463亩。2007年村财收入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78元。黎村村创建邵武市文明村过程中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梨村村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已连续3年在全乡村级目标考评中列全乡第一名,并先后获得“市烤烟生产先进村”、“市文明村”、“市平安村”、“市信用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南平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一)抓好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一是培育主导产业。重点抓好烟叶、食用菌、果树等产业发展。在2006年烟叶面积300亩的基础上,2008年发展至430亩(列全乡第一)。每年新增食用菌面积30亩,2008年食用菌种植面积达60亩。脐橙、芦柑、雪橙等果林面积发展至200亩。
二是大力转移剩余劳动力。按照劳动力合理分布要求,拓宽转移渠道,改善农民收入结构比例,全村劳动力现分布为“二分之一”,即:一半从事农业生产,一半转移到第二、三产业。至2008年,全村已转移农村劳动力 200 余人。
三是增加村财收入,努力化减村级债务。以逐年化解、杜绝新债为目标,一方面,加强“管财”,建立村财预决算管理机制,做到村财收支平衡,另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相结合的办法,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化解村级债务;另一方面,加强“理财”,利用村集体有限资金,有计划开发投资性项目。
四是利用闲置厂房新上了一家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的建筑新型材料加工企业(邵武市宏特制板有限公司),现已完成投资,并投入试生产,安置本地劳动力20余人(配合乡里引进项目);利用闲置校舍新上一家固定资产投资100万元的竹制品加工企业(邵武市黎明竹业有
限公司),安置本地劳动力15人,年可创产值200万元,实现税利30万元。
五是引导群众创办林业、烟叶等利益共同体11个。
(二)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一年多来,向上级部门争取扶持资金230万元,村级配套资金21万元,实施了以下为民办实事项目:
一是做好村组的规划编制及新村建设,积极做好村庄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做到整体布局科学、合理,其中投资3万元用于土地平整、埋设涵管,解决18户村民建房地基问题;投资2万元用于村所在地的新村规划(建设局支持)。
二是投资8万元修复了梨村组沙洲农田防洪堤。
三是投资22万元资金对里安组通组公路进行了水泥硬化,现梨村村在全乡率先实现组组通水泥路(得到烟草局、农办等部门大力支持)。
四是通过争取烟草基地改造项目投资58万元用于新建河村组简易桥、梨村组水渠、栋坪组对门桥及水渠;
五是投资40余万元实施了河村组、南山下组旧宅基地土地整理项目;投资50余万元实施了基本农田重点设施建设项目(乡政府为业主实施单位)。
六是投资6万元(村里配套1.5万元)实施了村所在地自来水工程。七是为扶持年烟叶生产,村里自筹4万元资金新建了河村组简易桥,整修了铜锣丘组水沟,新开栋坪组对门田及黎村组牛鼻坑农田机耕通道等农田配套设施;新建烤房18座(村里补助资金4.6万元);以担推亩补助资金3.6万元。
八是投资新建了村所在地客运站,并安装了两条安全减速带。九是投资8000元在每个村民小组新建了垃圾池,并每年安排5000元资金聘用保洁员。
十是每年安排5000元资金用于困难群众的帮扶补助,另安排3000元资金用于中小学生安全乘车往返学校。
十一是偿还35000元旧欠,并呈报了信用村,现黎村村已列入“信
用村”,村民贷款可享受优惠利率。
十二是对在家村民用电按每度0.1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十三是协调移动公司对移动基站进行了改造,增强了通讯质量及扩大了覆盖范围。
十四是投资2万元实施河村组新村居民点与村主干道连线的水泥硬化。
十五是加快农村林权、水利产权改革。进一步落实、完善集体林均山到户工作,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同时建立经营主体多元化,权、责、利相统一的集体林经营管理新机制。逐步完成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有专人管护。
(三)抓农村环境整治,改变农村生活条件
一是改善村居环境。以整治村部片区卫生环境为突破口,逐步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
二是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整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责任制,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以提升“平安村”、“和谐村”为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普法活动,连续两年梨村综治、信访工作列全乡第一。
三是开展农村文明创建活动。认真开展评选“平安家庭示范户”、“信用户”、“五好家庭”等活动,持续开展“立四榜树样榜”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得到了实惠、受到了教育。
四是加快农村文化体系建设。投入资金用于村广播、图书馆和文化俱乐部建设,设置了图书阅览室、棋牌室、乒乓球室、娱乐室等文体设施,提高了村民的整体素质。同时,鼓励村民自建文艺队,利用春节、元宵等传统佳节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四)抓社会事业发展,培育新型农民
一是提高计生服务水平。健全完善计划生育协会制度,充分发挥计生网络的作用,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并做好计生“双查”服务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
二是加大农民教育投入。充分运用农村业余党校的师资力量搞好农民技术培训,并积极向上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及专家讲学、授课(阳光培训),提高村民整体文化素质,另村里对考入大学学生每人奖励500元。
三是巩固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引导村民积极响应参与。继续关爱五保户、低保户、残障人士等,按照农村最低保障的要求,做到应保尽保。
(五)抓基层组织建设,促进民主政治发展
一是加强村级班子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1、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健全村两委岗位职责、工作目标责任及考评机制,对重大事项通过村民代表会或户代表会议讨论研究,提高议事及决策能力;
2、加强党支部建设,坚持完善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各项制度,严格执行党员双线管理的有关规定,另外还推行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制度,通过这几项制度的推行,进一步提高了党员的自律意识及搭建了为群众服务的平台。一年多来,党员协助村里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调处民事纠纷16起,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5件;
3、进一步加强以农村“六大员”为主的综合服务站建设,把“六大员”培养成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团队;
4、注重发展党员和后备干部培养,建档、造册、跟踪管理。
二是推进村务规范化建设。把每月村财流水帐公布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所有收支逐项逐笔公布明细账目,让群众了解、监督村集体资产和财务收支情况;坚持村务公开透明化,每季度定期召开户代表会议公开村务(含流水帐),把村务事项从办理结果公布,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延伸;抓好“三资”管理;抓好村官民评及村干奖励民定的实施;抓好档案材料的整理归档。
三是强化村民自治管理。坚持“ 一事一议 ”制度,逐步扩大议事范围,规范议事程序,提高议事效果,提高村民自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篇:法治学校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中学
法治学校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校周边的环境比较复杂,部分学生因受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经常违反校纪校规,对学校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把法制教育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把法制教育作为治校之本,通过这几年的不懈努力,现阶段我校学生打架、逃学等坏习惯已基本根除,学校育人环境得到了优化,学校的学风和校风也随之不断的好转,现在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就将我校法治学校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健立健全管理机构,加强领导责任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处、政教处及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法制教育领导小组,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计划和具体实施措施。
二、营造法制教育氛围,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为了营造浓郁的法制教育氛围,每周利用国旗下演讲和校园广播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同时我校也非常重视师德教育,重视教师队伍的普法教育,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有关教育的政策、法律、法规,参加普法培训学习和考试,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和依法施教的水平。
三、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法律知识学习
1、通过各种政治学习、法律知识讲座,组织全体教师对《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学习,增强了教职工依法执教、依法治教的自觉性,杜绝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违反师德行为的现象发生,提高了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把法制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中,通过教学,向学生普及有关的法律基本常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
德。
3、我笑聘请了×××镇镇派出所所长 为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每学期都请法制副校长来学校指导法制教育工作,上法制教育课,使学生受益匪浅。
4、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泛宣传法律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学生懂法、守法。
四、开展灵活有效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法律意识。
1、法制教育与养成教育相结合
养成教育是法制教育的基础,抓好以行为习惯为核心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程。我校在校长的带领之下倾全校之力撰写了《中学生行为礼仪教育读本》校本教材,并且配备学校富有德育经验的老师给学生讲解,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漠视纪律、不遵守校纪校规的行为。
2、法制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校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共同商讨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的良策,在活动中,使广大家长达成了教育孩子知法、懂法、学法、用法的共识。
五、强化宣传教育,全面树立安全意识。
1、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
在灌输预防伤害知识、传授预防伤害技能方面,学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严格执行安全教育课时,开设安全教育课程。
2、健全各种安全制度,加强安全管理。
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不断地修订完善,现已形成了校园安全制度、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节假日安全管理制度、突发事件预案等。安全制度的健全为全校师生提供了制度保证。
3、加强安全工作检查。
学校安全以预防为主。我校严格执行校园安全定期检查制度,由政教处和总务处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每天检查,并及时做好检查记录,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4、加强安全教育活动、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利用安全知识讲座、黑板报、宣传栏、主题班会、国旗下演讲、观看视频资料、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对广大师生进行安全常识的宣传,有针对性地开展交通、消防、地震、防溺水、饮食卫生、心理健康、体育运动等专题安全教育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校园生活,同时普及了学生的法制安全知识,使同学们受到了深刻的法制教育,提高了安全自我防范意识。
总之,我们将继续坚持依法办校、依法治校,认真抓好法制宣传教育,在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方面,形成富有成效的法制教育特色,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把我校办成“法治学校”。
第五篇:法治创建工作汇报2011上半年
市安监局上半年法治创建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为主线,全面推进企业主体责任,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全市安全生产继续保持平稳态势。今年1-6月份,全市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19起,死亡6人,伤12人,直接经济损失101.32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34.48%、45.45%、42.86%,亿元GDP死亡率控制在0.1以内,在周边县市较大事故多发的态势下连续4个月未发生工矿商贸企业职工死亡事故。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局执法监察工作任重而道远。今年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23号通知为核心,以深化执法监察队伍素质能力建设为主线,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工作措施,落实执法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强化,实现三个确保,推动我局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
围绕一个中心:就是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围绕局中心工作做好各项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
突出两个强化:强化执法监察队伍素质能力建设;强化重点行业、企业和重点时期的执法监察。
实现三个确保:确保执法工作计划完成率100%;确保隐患整改复查率100%;确保行政处罚率、胜诉率、复议维持率100%。
上半年,我们在法治建设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实施网格化监管,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根据企业安全管理的实际需要以及安全监管的新要求,今年初我局在征求企业、村(社区)意见的基础上,组织修订了企业安全管理基础台账,并出台了村(社区)安全管理基础台账。新台账更科学合理,更易于操作,更具实用性。企业新台帐包括企业基本情况、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会议记录、安全检查及整改、危险源点检查、综 1
合台账等诸多内容。村(社区)台账突出了安全检查与整改。一季度结束,%%全市479家规模企业(年产值500万以上)已经全部建立基础管理台账。82个村(社区)台账覆盖率达到100%。我们计划继续向中小企业推进。以台账管理为抓手,实施三级网格化监管,村(社区)近距离监管辖区内所有企业,重点监管小企业;镇区安监办(站)监管辖区内所有企业,重点监管中型企业;市安监局重点监管重点、规模企业。通过常态化、规范化的监管,不断夯实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基础,筑牢企业安全堤坝,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二、继续深化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打非”)。
今年我们继续开展交通运输、危化品、人员密集场所、建筑施工、职业危害等专项整治,年初各牵头部门制订了方案,正在组织实施中。5月19日,我市召开了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部署会,落实了行动任务,各部门正在有力打击各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并已取得初步成效。我局已查处了15家无证危化品经营单位,对150名无证从事焊工、电工特种作业人员进行查处。据统计,全市已查处道路违法行为3万起,查处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80余起。
1、创新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的“打非”力度
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检查是贯穿全年的重点工作。将四月确定为焊 工持证专项检查月。先是由各镇(区)安监办上报辖区内焊工较多但持证率偏低、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名单。然后大队通过“短平快”的执法方式进行执法:不事先通知企业,直接进入企业生产现场,拍下焊工现场作业的照片,并逐一记录下操作者的姓名。再查看企业保存的焊工、电工的操作证,逐一核对。最后开具整改指令书,限期整改,如果逾期不报培相关人员,将依据15号令的相关规定,对生产经营单位以及相关人员予以处罚。
2、开展了建筑施工领域的“打非”行动
一是我们创新执法方式,采取先发通知后执法检查的形式进行执法。先和住建部门联合发文《关于组织开展建筑施工领域“打非”专项执法暨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通知》,对建筑施工领域的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等违法行为进行执法的预先告知,要求建筑企业收到通知后自查、整改,并及时报名培训。对于不积极报名参培的单位,再进行执法检查。这样大大提高了执法效率。
二是严格执法,敢于处罚。2011年6月21日,在执法检查中发 现,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将新建办公大楼装修工程发包给没有“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个人。我们立即立案,并迅速展开了调查取证工作。依据《安全生产法》相关规定,给予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罚款人民币叁万元的行政处罚。
3、开展了船舶修理厂“打非”专项执法
在新坝的沿江滩涂上,有两家不完全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船舶修理厂。我们经过调查取证,确认了两船舶修理厂的特种作业人员(焊工)未持有效证件上岗;油漆库未经过安全评价;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未经安全管理知识培训等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依据 《安全生产法》相关规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第6条“凡存在不经培训上岗、无证上岗的企业,依法停产整顿”的规定,对两家船舶修理厂采取了强制措施: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整顿。目前此案正在办理中。
三、强化安全检查,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
上半年,已组织开展了春节、春季、五
一、夏季拉网式等安全大 检查。仅拉网式大检查,全市共组成检查组75个,参加人员238人,共对1499家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排查各类安全隐患1977条,当场整改 1937条,整改率98%。我们对各地上报隐患进行集中梳理,共有重大隐患18条,镇江挂牌督办2条,%%挂牌督办16条,目前镇江挂牌督办的已有1条整改到位,%%挂牌督办的已有10条整改到位,其他隐患正在按照责任、措施、经费、时间、预案五落实的要求抓紧整改之中。
四、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全面提升安全意识。
加强安全培训,今年,市安监、质监、消防共培训各类人员4311人次。强化社会 化宣传,进一步扩大宣传渠道,继续办好《祝您平安》栏目和《安全生产》动态,分别是4期和11期。深入开展安全月活动,围绕主题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咨询日、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六进”、安全生产系列报道、“企业主体责任推进年”督查等12项活动,活动期间全市共悬挂横幅193条,张贴标语7763条,制作站牌137块。参与了镇江市《警钟长鸣-镇江市生产安全事故案例100则》的编撰工作,并将400本书籍免费发放到镇区、部门和企业。
五、严肃查处死亡事故,严格事故处理程序,提高案卷质量。今年共发生死亡事故三起,我局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严格按照《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事故报告和处理,邀请相关单位成立事故调查组,查清事故原因、事故经过,认定事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对事故单位进行处罚。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处罚集体讨论制度和重大行政处罚报备制度。在案卷制作上,按照国家统一文书规范要求,虚心请教,精益求精,说理式文书的推行和案卷的规范程度在镇江市范围内处于领先位置。
目前为止,我局的99件烟花爆竹零售许可的案件和四件行政处罚的案件全部实行网上运行。
下半年,我局相关科室将继续围绕法治%%建设,把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确保全年的目标和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
2011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