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长在路上(全文)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在强国强军新征程上,在民族复兴关键当口,确立和维护总书记这个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关乎旗帜道路方向,关乎党运国脉军魂。因此,必须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作为最大的政治,融入血脉、植入灵魂,化为坚定的信仰信念和自觉行动。而信仰上的坚定、政治上的坚守、行动上的紧跟,最根本、最深刻的是来自内心的崇敬与爱戴。心灵上的情感认同最深沉最真挚,也最持久最牢靠。
有一种信仰薪火相传——总书记是在浓郁革命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我党领袖
信仰的力量一往无前、源源不断;信仰的传承筋骨相连、生生不息。总书记出生在一个红色革命家庭,父母都是一生追随共产党、追求真理的老革命。父亲习仲勋曾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13岁参加革命,18岁就组织领导了甘肃境内的“两当起义”,19岁与刘志丹等同志创建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21岁被推选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后来在错误肃反中被王明路线执行者关押,党中央毛主席到达陕北后才得以平反。“文革”后负重受命,担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在习仲勋身上,无论身居高位还是身处逆境,无论是在老区还是在特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不移,革命风骨初心不变,毛主席曾给他亲笔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母亲齐心也是13岁参加革命,17岁入党,此后几十年转战南北,一心向党、矢志不渝。
父母的奋斗经历,对总书记的影响极其深远。2001年10月,他在给父亲88岁生日的拜寿信中写道:“无论是白色恐怖的年代,还是极‘左’路线时期;无论是受人诬陷,还是身处逆境,爸爸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仍坚定不移,相信我们的党是伟大的、正确的、光荣的。您的言行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总书记还经常谈起五六岁时随母亲买《岳飞传》《岳母刺字》等小人书的故事。他说:“‘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这种浓郁革命氛围的熏陶,使总书记从小受到很严格的革命传统教育,充满着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充满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情怀,不管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始终没有对党产生过怀疑和动摇,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连很多外国人也都感叹,“习近平先天具有爱国主义和忠于信仰的基因”。
这种“先天基因”和“红色血脉”,已经成为总书记与生俱来的信念本源和信仰根基。担任党的总书记后,面对一些党员、干部信仰缺失、信念动摇等问题,他明确提出:共产党员要把好“总开关”,不能得“软骨病”,要铸就坚守信仰的钢筋铁骨和铜墙铁壁。他在很多重大场合反复告诫全党:“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号召全党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既是对8900多万党员的时代考问和政治提醒,也是向国际国内的政治宣告和道路宣示。总书记身上继承和展现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笃定信仰、远见卓识、历史担当,正是当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旗帜,是坚定我们信仰信念的领航灯塔,指引我们永远跟着党,将革命进行到底。
有一种磨砺百折不挠——总书记是在苦难历史和曲折经历中成长起来的我党领袖
总书记的父亲习仲勋从1962年受冤屈,被关押审查长达16年之久。这期间,母亲齐心带着尚未成年的小儿子***在河南省黄泛区的一个农场劳动,两个姐姐被下放到生产建设兵团,总书记也因此受过批斗,挨过饥饿,流浪过甚至被关押过,最终到陕北插队当农民。一家人天南地北、骨肉分离。
今年初,《学习时报》先后用26个专版,以采访实录的形式反映总书记的知青岁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在当年上山下乡的全国知青中,总书记是“老三届”中年龄最小的,他插队去的陕北是全国知青中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他也是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的极少数知青之一。1969年上山下乡的时候,总书记属于老初一学生,只有15岁多。像他这个年纪的知青,在当年400万“老三届”知青中,年龄最小!他当年插队的延川县梁家河村,山大沟深,土地贫瘠,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当地农民辛辛苦苦干一年连肚子都填不饱。试想,一个在北京长大的15岁少年,孤身来到穷乡僻壤的黄土高坡,其中有多少困难、多少委屈需要他去面对、需要他去适应!
总书记在1995年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那时候什么活儿都干,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打坝、挑粪„„几乎没有歇过。他扛200斤麦子,十里山路是不换肩的。到1975年末,当初来延安的26200名北京知青只剩590人。总书记插队的梁家河,到1974年10月就只剩他一个知青了。知青院子变得冷冷清清,居住的窑洞也变成了冰房冷灶。但他却不急不躁、不慌不忙,依然是该干活干活、该吃苦吃苦,不但入了党,还当上了大队党支部书记,完全是一付“铆足劲扎根干”的心态。这种坚忍不拔,这种志存高远,这种任随“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的稳健淡定,格局何其大度,胸怀何其宽广!
现在看,这些曲折经历和艰苦磨砺,恰恰是总书记当年离开学校和家庭,走向社会“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人生第一站,是他读懂人生、读懂中国、读懂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起点。15岁来到黄土地时,他曾迷茫、彷徨;22岁离开时,他已经有着坚定的目标、充满自信。有人说,没有梁家河的7年,便没有总书记今天的从容执着和大气磅礴。总书记也曾坦诚地说,在他的一生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辈,一是我那陕北的老乡们”。正是黄土高原的苍天厚土,孕育了青年习近平宽厚敦实的优良品质和滴水穿石般的至高境界。7年的农村生活、7年的甘苦与共,不仅使他和陕北乡亲们结下了深厚情谊,也使他从小就对农村、农民和脚下的热土有了更切身的了解和感悟,对改变国家、人民、民族的命运增添了毅然决然的抱负和担当。
有一种奋斗脚踏实地——总书记是在长期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我党领袖
我们国家历史悠久、地域广阔、人口巨量、民族多元,决定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必须具有熟知国情、了解百姓,胸怀全局、把握实际的基本特质,以及顶层设计、系统思考、战略谋划、统筹兼顾的掌控能力,而这种特质和能力形成,必须经过多层级、多系统、多领域的实践历练和长期积淀。在国外选举领导人,只要有雄厚资金支持,加上能言善辩,像特朗普这样的财团老板照样可以胜出,像马克龙这样资浅望轻的年轻人也能一步登天。而我们国家的省长、部长,往往都需要二三十年以上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历练和筛选,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更是经过了多岗位、多层级、多领域的历练。何况我们国家的很多省份,在幅员、人口上都要超过世界上多数国家,甚至一个县所负责的地域都比有的国家还大。
翻开总书记从1969年下乡当知青,到2012年十八大召开时的工作履历,可以发现这44年中,他从下乡知青成长为党的领袖,从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一般军官到军委主席,从政经历遍及党、政、军各个领域,历经村、县、地、市、省、直辖市,直至中央等所有层级的主要岗位,每一层级都历经几年、都扎扎实实、都政绩卓著,每一岗位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梁家河任大队书记时,他带着乡亲们光脚站在冰水里修淤地坝,搞科学种田,使粮食增产60%;他创办农村铁匠铺子,在简陋的窑洞里打出了小农具;他创建陕西首个沼气池,使梁家河成为全省能自行解决照明供热的第一村。
1982年3月,总书记从军委办公厅到河北正定,开始全面执掌一方。可以说,他真正的主政之路始于正定、源于正定。他自己也说“正定是我从政起步的地方”。在那里,他把念好“人才经”作为推进改革的重要抓手,亲自向全国发出100多封“求贤信”,亲自邀请包括华罗庚在内的53名全国知名专家担任经济顾问。
接下来,他离开正定南下福建,一干就是17年多。这17年多,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态文明、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现代治理能力得到全面历练、展示和提升。在厦门,他第一次亲历城市的管理和发展,丰富了改革的实践、开放的实践。在宁德,坚持从严治吏,开启了抓“关键少数”的尝试,严肃处理违规建房,查处400多名干部,展示出铁腕反腐的胆识和魄力。在福州,着力推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曾带领市区领导两天接待逾700位来访群众,当场拍板、限期解决近200个问题。任福建省长,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福建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水、空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
主政浙江,他提出在“腾笼换鸟”中实现“凤凰涅槃”,总结实施著名的“八八战略”,把浙江带上了发展快车道,使其成为全国可持续发展的试验田和排头兵。2007年,他临危受命上海市委书记,虽然只有7个月时间,但马不停蹄考察了全市所有19个区县,力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一体化,今天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其殊途同归。
总书记后来提出的好多思想与重大战略,早在很多年以前就生根发芽,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正是经过一步步丰富而长期的实践锻炼,厚植了他治国理政的根基,一经站上领导党、国家和军队的最高岗位,就立刻展现出非同凡响的伟人气魄和领袖风范。这种气魄和风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可以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和团结在周围的力量,一种能够鼓舞和感召13亿多中国人民为实现共同目标而戮力奋斗的力量。
有一种梦想强国强军——总书记是在新的伟大斗争中确立起来的我党领袖
伟大梦想要靠伟大斗争去实现,伟大斗争要以伟大梦想为目标。总书记庄严宣告“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并号召全党: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十八大以来这5年,我们面临的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都前所未有,都难以想象。我们虽然已经坐上了全球治理舞台的“主桌”,但将强未强、树大招风,容易“木秀风摧”;“东方睡狮”已经醒来,但也面临虎狼围猎的巨大风险,遇到的战略围堵、战略冲撞、战略干扰更加尖锐激烈;重整行装再出发,但新长征路上“雪山”“草地”横亘在前,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需要我们“而今迈步从头越”;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但深改路上处处是“硬骨头”,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能成功不许失败!总书记多次讲:“事非经过不知难”“狭路相逢勇者胜”。在难题、高压、重任面前,没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概是断难取得成功的,这种气概就是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担当精神,就是直面问题与挑战的斗争精神。总书记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沉着和勇气,挑起了大国领袖的重担,成为领导这场伟大斗争的全党核心和扛鼎巨擘。请看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后,从迅即出台八项规定,到用巡视派驻、机制创新、法规建设步步扎紧制度笼子,再到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全面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始终以“永远在路上”的鲜明态度正风肃纪;从说出“从来就没有铁帽子王”“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这样斩钉截铁的话语,到坚决查处***、***、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等重大腐败案件,再到“打虎”“拍蝇”“猎狐”无禁区、全覆盖,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始终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猛药去疴的决心推进治贪反腐;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始终以久久为功、步步为营的韧劲,营造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海晏河清。总书记指出:我们反腐不是看人下菜的“势利店”,不是争权夺利的“纸牌屋”,也不是有头无尾的“烂尾楼”。我们一定能赢得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
请看全面深化改革。总书记更是亲肩重难、直面挑战,对党政军多个领域的改革都亲自挂帅、亲任一把手,每一个领域的重大改革都使命关全局、责任重千钧。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于2013年12月30日成立,到今年7月19日已经召开 37次会议,每次都是总书记亲自主持。各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伟大进程,正以越来越快的步伐、越来越实的脚印,进入“施工高峰期”和“收获期”。在这个伟大进程中,总书记先之劳之、率先垂范,掌舵“中华号”巨轮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再请看人民军队的建设和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这5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围绕总书记提出的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5年,也是瞄准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攻坚克难、开新重塑的5年。这5年,他亲自定夺、亲自组织到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引领军队在“思想建党、政治建军”上正本清源、找回初心。这5年,他亲自主持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重塑军队组织形态,调整领导指挥体制,优化军事力量体系,使人民军队脱胎换骨、焕然一新,被外电称为“破天荒之举”。这5年,他亲自上海岛、踏边关、走戈壁,上战舰、进战车、登战机,入班排、看哨所、去前沿,每到一个地方必视察驻地部队,每年全国“两会”必到解放军代表团共议国是军情。总书记忧军爱军的真挚情怀和强军兴军的殷殷嘱托,是时代的号角和催征的战鼓,汇聚成全军将士备战打仗的磅礴力量。
“新旧相推,日生不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之门已经开启,强国梦、强军梦的步伐越来越激越昂扬。从“天眼”探空到“蛟龙”探海,从“墨子号”发射升空到“海洋六号”极地科考,从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到国产大型客机C919成功首飞,深空、深海、深地、深蓝,“国之重器”不断涌现,创新成果惊艳全球,中国人的信心和梦想不断被点燃。这5年,我们一路走来,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无论治党治国还是治军,我们做了很多过去认为做不到的事情,解决了许多曾经认为解决不了的问题,世界都在惊呼“风景这边独好”。“中国速度”“中国奇迹”,越来越响彻云霄、声震全球。正如总书记所说:“现在,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
这让我们不由想起87年前毛主席在井冈山上提出的那个著名论断:对于中国革命前途来说,“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今天,一个新时代的中国梦、强军梦又一次“光芒四射”、又一次“喷薄欲出”。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坚强领导,有深得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衷心拥戴的总书记这个核心,在不久的未来,中国梦、强军梦一定会善作善成、梦想成真!
有一种责任全球担当——总书记是在重大国际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我党领袖
人类是平等的,世界是多样的,文明是多彩的。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世人眼中,总书记是中国新理念的倡导者、新形象的塑造者、新方案的推行者。十八大后,总书记已经出访30余次,每年都有1个月以上的时间用于出访,足迹遍及全球。在国内会晤外国元首、政府首脑270多人次,杭州G20峰会期间每天要会见6位领导人,休息时间仅有4小时。今年5月14日,总书记倡议并推动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呼百应,包括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约1500名代表出席。4年多时间,俄罗斯总统普京先后6次到访中国,总书记也6次访问俄罗斯,两位大国领导人见面20多次。这种亲力亲为,以元首外交引领中国同各方寻求“最大公约数”,打造了不同形式的全球伙伴关系网,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国际地位和话语权空前高涨,越来越成为推动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变化的关键因素。
这种地位的取得和格局的形成,没有国内的持续发展是不行的,没有纵横捭阖的政治智慧是不行的,没有大无畏的政治胆略和斗争精神也是不行的。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并以政治家、战略家的智慧和魄力妥善处理了一系列复杂棘手的难题,亲自领导指挥了一系列扩大战略优势、维护国家权益的伟大斗争。在钓鱼岛问题上,针锋相对,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实行常态化巡航,一举打破了日本多年来对钓鱼岛的所谓“实际控制”。在南海问题上,亲自决策造岛固礁,设立三沙市,从根本上改变了南海方向战略态势,为最终赢得南海维权斗争胜利打造了一个牢靠的战略基地,等于筑起了一座海上长城。针对美菲上演的“南海仲裁”闹剧,立场鲜明,综合施策,斗争有理有据、有利有节,使这个裁决成为废纸一张、“国际笑谈”。这一系列伟大创举和英明决策,展示出总书记非凡的战略眼光和伟大的斗争精神。
讲斗争更要讲合作,要在斗争中争取团结、谋求合作、实现共赢。无论走到哪里,总书记始终不忘用最具温度而又充满智慧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每次重要出访,他几乎都要在当地发表一篇文章、接受一次采访、作一场演讲,这在国际政坛上已经成为重要“品牌”。这一场场思想上的“盛宴”,充分展示出一个大国领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的思想光芒。
你看,“玛雅人的金字塔”拉近了墨西哥民众的感情,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让美国民众倍感亲切,“三个中哈友谊故事”使哈萨克斯坦人民永远记住了这次演讲。谈发展道路,他说“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鞋子的人自己才知道”;谈东西方文明,他说“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反驳中国威胁论,他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谈解决全球性问题,他说“如果我们能为这个世界打造一把精巧的瑞士军刀就好了”。访问美国时,他专程到27年前结交的美国老朋友家,在炉火旁促膝长谈、茶歇叙旧;访问德国时,他借用“牛顿力学三定律”,向物理学博士出身的默克尔阐释对发展中德关系的看法;访问爱尔兰时,喜爱足球的他在球场上展示了“令人钦佩”的“一脚远射”,这些都被媒体形容为“极好地传达了亲和的形象”。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因为总书记,对今天的中国充满兴趣。他成功展示给世界的,不仅是他个人的风范与气度,更是中国的形象与魅力。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评价他为“中国新一轮革新的中心人物,全球最有影响力人物之一”。俄罗斯总统普京赞誉“习主席提供了榜样的力量”。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说,“看世界领导人,最佩服的就是习近平主席”。
有一种初心人民为本——总书记是在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我党领袖
总书记从小就有农村情结,他说“我的爷爷也是农民,我的父亲是从农民走上革命道路的,我自己也去当了七年的农民。”“我就是从贫困窝子里走出来的。”毛主席在延安称赞习仲勋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陕北老乡称赞总书记是“贫下中农的好书记”“吃苦耐劳的好后生”。
总书记离开梁家河的那天早晨,他住的那个院子里,天不亮就站满了前来送行的乡亲们,都是自发来的。当他真要走时,人群中哭声一片,全村老老少少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最后有13个人步行60多华里一直送到延川县城,并凑钱照了合影。10年后,总书记向《中国青年》杂志记者讲述当时的场景时仍激动不已。他说:“那天,望着送行的乡亲们,我喉头哽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7年啊,我多少次欲哭无泪,离开时我第一次哭了。陕北的人民养育了我,保护了我。我虽然告别了陕北的父老兄弟,但再也离不开人民。”2015年2月春节前夕,已是党的总书记的他首次重回梁家河,见到当年一起生活、战斗过的乡亲们,又一次动情地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可以说,总书记最初对“人民”二字的体悟,就来自梁家河,来自那些让他始终魂牵梦萦的陕北乡亲。后来在浙江,他以“哲欣”为笔名在《浙江日报》开辟“之江新语”,撰写了232篇短论,回应的都是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用大白话,谈大事情”,被网友誉为“中国第一博主”。在浙江工作的5年,他“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也跑深了与浙江广大干部群众的真切感情”。谈到这个问题,总书记说:“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要始终与人民心在一起、苦在一起、干在一起”“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
这种朴素的情感穿越了近半个世纪。十八大后,总书记上任伊始就庄严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无论是庆丰包子铺与市民一起排队就餐,还是雾霾天里在南锣鼓巷与老街坊亲切交谈;无论是在兰州养老餐厅给老人端菜送饭,还是到河北阜平在农民炕上盘腿而坐,那种与民相亲、与民同乐的情感由内而发、纯朴自然。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总书记到家里,就跟亲戚串门、邻居唠嗑一样,没有一点架子,特别亲切。”
2013年11月到湖南调研时,他一下飞机就直奔湘西最贫困的十八洞村,盘山公路走了几个小时,又翻了几座山。村里一个老太太问总书记,“请问你贵姓,你是哪里来的?”因为地方偏僻,老太太又不看电视,不认识总书记。后来,全村人都围了上来,一看基本上都是老人、儿童和妇女。怎么扶贫呢?总书记就坐下来和大家拉家常、找办法,最后说:给你们搞“几条腿”来吧,一户养几头黑猪、一头黄牛,再养几只山羊。老太太、老大爷听了很高兴,说“对对对,就要这个”。今年6月21日,总书记专程前往山西吕梁山区的深度贫困村赵家洼村,他深入田间地头,走村串户,掀锅盖,上井台,坐炕沿,发现这里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是脱贫攻坚的贫中之贫、坚中之坚。总书记开出药方:易地搬迁,挪穷窝、拔穷根,彻底解决。这就是总书记反复叮嘱的扶贫要精、要准,要因地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按照这个思路,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从2013年至今,有近6000万人口摆脱贫困,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的人口总数。到2020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实现全面小康。这对总书记和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目标、一份承诺,更是一片饮水思源的初心、一个矢志不渝的决心、一颗志在必得的雄心。这是最深的牵挂,也是最大的担当。
归结起来说,总书记这个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在红色基因传承中成长起来的,是在艰难曲折困境中磨砺出来的,是在复杂国际斗争中历练起来的,是在极其丰富的革命实践中确立起来的,这个核心在共产党员和亿万人民群众中是最“走心”的,真正是众望所归、人心所向。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我们一定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总书记这个核心,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举措更好履行自己的职责,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山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热议《总书记的成长之路》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总书记的成长之路》一文经过山西日报转发后,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连日来,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觉把学习《总书记的成长之路》作为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教育的重要教材,通过报纸、网络、微信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认真阅读、深刻领悟、积极交流。大家一致认为,通过深入学习《总书记的成长之路》,进一步提高了对确立和维护习总书记核心地位重大意义的认识,增进了思想和情感认同,更加坚定了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作为最大的政治要求全面落实到行动上。努力实现党内政治生态持久的风清气正,努力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持久的强劲态势,奋力走好新征程、探出新路子、创造新业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8月21日,省直工委召开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认真学习《总书记的成长之路》,与会人员结合实际畅谈了感想,交流了体会。省直工委常务副书记王宏在发言中谈到,《总书记的成长之路》从政治的高度和历史的维度,客观详实地展示了习总书记的成长历程,是习总书记崇高理想信念、丰富实践经验、卓越领导能力的集中体现,为我们当前正在开展的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教育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教材。学习《总书记的成长之路》,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把是否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作为衡量一个党员干部政治上是否成熟的试金石,切实增强对习总书记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更加自觉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党的十八大以来巨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有总书记这一核心为我们掌舵。省高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朱明表示,法院干部要在法治中国的建设中,更加自觉地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感和责任感,自觉拥戴核心、坚决维护核心、绝对服从核心、始终紧跟核心,切实履行好公正司法第一责任,自觉践行司法为民第一要求,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读了《总书记的成长之路》,进一步发自内心地增强了对党的领袖的崇敬之情。”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王联辉说,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中自然形成的,总书记领袖风范是在丰富的学习和工作阅历中逐步培养和日渐显现出来的。有习总书记来为我们掌舵,我们就有了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前景更加美好。
运城市委常委、河津市委书记鞠振说,通过认真学习,我进一步提高了对确立和维护习总书记核心地位重大意义的认识,增进了思想和情感认同。我们要用实际行动维护核心,就是要认真落实好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运城市委“改革抢先机、发展站前列、各项工作创一流”总体要求,主动找准河津在建设“大运城”格局中的新定位,争做产业转型的排头兵,打造内陆地区县域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纵观总书记的成长史,就是一部百折不挠的奋斗史、一部苦难辉煌的革命史、一部矢志不渝的求真史。”省人社厅政研室主任郝宏说,作为人社系统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作为最大的政治,做好民生保障,激发人才活力,为全省脱贫攻坚、转型综改大业贡献力量。
“通过了解总书记的成长之路,得知了总书记洞察大势的远见、对人民的深爱、对党的忠诚、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源自何处。”省总工会干部学校培训一处主任高晓斐说,今后一定要更加自觉地从国家发展全局出发思考和开展自己的工作,发挥好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师生们共同学深悟透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
“作为‘援疆人’,通过学习《总书记的成长之路》,更坚定了履职尽责,不辱使命,积极作为,在援疆工作作出新贡献的理想信念。”我省援疆前方指挥部援疆干部刘林贵、张明亮表示,要增强真干意识,认真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疆方略新理念,主动融入、主动作为,自觉肩负起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责任,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服务能力。
团省委统战部原野表示,作为一名共青团干部,要把维护核心落实到行动上,通过真抓实干,有效发挥党和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我省共青团工作走好新征程、探出新路子、创造新业绩。
总书记是在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我党领袖,对我省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而言,总书记“人民为本”的初心让大家倍加感动、倍感亲切。国网大同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史庆寿,平鲁区双碾乡乡长刘钱元,阳泉市矿区段南沟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任红梅,临汾市安泽县法井村第一书记袁美丽,晋城城区东街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田静妮等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纷纷表示,总书记展示了一名大国领袖对国家、人民、民族的担当。作为党的基层干部,深受感动。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向总书记为民担当的务实情怀看齐,在工作岗位上真抓实干、认真履职、为民服务。
第二篇:成长在路上
寻梦
——2012年个人总结
时光如白驹过隙,仿佛新年的钟声余音仍在耳畔缭绕,又一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我顾不得茫茫然,在成长的路上记下了点滴的印记,已慰藉我经过的时光。
走着走着总是忘记自己的方向,于是不断回望,是想着珍惜身边人和所有美好的东西,想着让自己有些长进的,对于年初制定的这个目标现在算是基本完成吧。
此时的心情有些复杂,不像往日那样能够下笔洋洋洒洒,因为我知道这不是应付上级检查的各种笔记或总结,也不是平日里的牢骚与感慨,我是要挖掘一些心灵深处的东西,这一年成长的体会。
先从近处刚过的世界末日说起吧,记得好像是四、五年级时的一个暑假,我们被安排在学校练腰鼓,同样有人疯传世界要末日,那时还根本不懂得什么是末日,末日到来会怎样,当然现在也不是很明白。只记得当时有人拿一封信,里面写着要信什么就会保佑平安,读不太懂却感到毛骨悚然,并且要抄写很多遍,发给别人才会显灵,当然,收到的人要抄写更多遍。那时的我连完成暑假作业都是个困难,正为抄写那封信而挠头,然而,我和那封信仅是一面之缘,从别人那略读过一下就不知道被谁又拿走了。我从小记性就不大好,回到家就把这事忘了,过了几天更是记不起还有这一档子事。时隔了十几年,这种末日谣言又来了,像真的一样,我感到害怕,并不是对世界末日的害怕,而是对谣言的害怕。是啊,我怎么对世界末日都不感到恐惧呢?
读《希伯来圣经·创世纪》那艘根据上帝的指示而建造的大船,载着诺亚与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各种陆上生物躲避一场上帝因见到地上充满败坏、强暴和不法的邪恶行为而造的大洪水灾难。我想即使出现诺亚方舟,又怎样判定谁该上谁又不该上呢?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又都有邪恶的一面,都做过好事,也都做过坏事吧。那天早上上班的路上,透过车窗,我分明看见绚烂的彩虹,那么灿烂与美好,彩虹就是上帝与人类的约定,他还不想灭绝人类,他或许也在提醒人类,应该做些什么事,禁止做些什么事。
这一年,“神九升天”,中国第一位女宇航员成功进入太空,让我一度自恃巾帼不让须眉,可是暑假身体的亲身经历又让我不得不承认女人仍是弱势群体;“蛟龙深海”刷新“中国深度”的记录,我们不也一直在沉淀生命的深度么;“辽宁舰”交付海军,实现了中国“零” №航母的突破,综合国力的增强让我也在感慨生活水平的提高;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加深了我对文学阅读与写作的热爱。这一年我读了《成吉思汗》、《中华上下五千年》、《莫言作品精选》和一些网络新秀的作品如《我和你的笑忘书》等,虽然阅读量不大,但已是在进步,跨越了每天拿着手机的轻阅读和浏览网页的浅阅读。感受到阅读纸质的书籍和拿笔写一些文字是一种享受,另外还准备练习书法,可是每次总是写两三个字就困了。我不停的寻找“正能量”,那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情感。
这一年,我的第一批学生升入高中,我是看着他们长高,看着他
们调皮与学习,监视他们走过的足迹,牵着他们的手走过他们人生最青涩的年华与我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两名同学考入重点高中,两名同学几分之差但也进了重点,其他同学进入普通高中,也时常打来电话说在班级名列前茅,当然,也有中途退学的,当兵的,念职专的,打工的。不管怎样,他们都一样,乐观、积极、向上,刻苦、勤奋、努力,我确信,他们将是祖国的栋梁。
这一年,我身边的同龄人,陆陆续续的结婚、生子,他们找到了人生的伴侣,爱的归宿,拥有了爱情的果实,生命的未来。足以告慰这一路走来的荆棘,明确自己选择的路。祝福他们!这其中,不乏一些亲朋挚友,成长让我更加珍惜他们的爱与友谊。我不再羡艳别人的交际范围有多广,有多少朋友多少关系多么靠,不再学着迎合。因为浮夸总不如现实让人踏实,人生短短数十年,总是活在别人的眼睛里岂不是委屈了自己,要么就走进别人的心里,要么就做一道无需让人理会的风景,最关键的是给亲人爱与关怀,给朋友真诚与帮助,给自己生命的意义与生活的精彩。
这一年,懂得寡欲心安,对功名、利禄、奢华„„通通不感兴趣,似乎与这个社会与时代都格格不入了。得闲收拾收拾家,扔掉一些冗物,做上两个小菜,美美地等待爱人归来,这淡然的心境,似乎让我找到了人生的真谛。是啊,家需要打扫,人也需要过滤,过滤一些思想,一些缺点,让自己很干净,很舒服的呈现在这个精彩的社会中。
这一年就这样过去了,有一些遗憾也有一些不舍,新的总是要取代旧的,过去也将成为历史。就让新年的钟声,唤醒身体里新的细胞
与生命中新的活力,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更美好的2013年。
第三篇:成长在路上
有一种成长在路上
——砥砺奋进的五年 不忘初心跟党走
懵懂孩童时,我就对教师充满了仰慕和向往之情,这种仰慕越来越清晰、这种向往越来越执着。高考志愿我义无反顾的报考了师院,在大学期间我毅然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起,我就和党保持高度的一致。党的政策让我迈进了郭尔罗斯特岗教师的行列。从此我在党的引领下一直走在成长的路上……
刚步入教育行列是,我是一名大山脚下的乡村女教师,承担班主任和语数双科教学任务。开始,我总认为我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课堂成了我一个人滔滔不绝的独角戏。领导走进我的课堂,对我进行悉心指导、同时尽量创造机会让我外出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与授课教师共同学习的孩子才是最幸福的孩子,他们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当我受到启发后,回到学校,我重新转变自己的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降低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将自己变成班级的第22名同学,来与孩子们进行互动和交流,没想到课上与课下出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和谐与轻松感。在教学工作中,我不忘初心,时刻牢记是党培养了我并时刻塑造着我不断进步,我积极参加党内两学一做活动,同时主动肩负起学校信息员的工作,成为了学校与上级各部门的纽带,传递正能量、弘扬无私的教育精神是我光荣的职责。
大家都知道教育是一种信仰,那么课改则是一种情结。教育局刘局长与时俱进,高瞻远瞩,倡导课堂改革,而且正在如火如
来的小学直接跳入高中,开始的我很害怕,害怕自己这只有1米5的个头如何带得了有思想,有主见的高中生,而且我原以为到了那里是可以继续教我所熟知的语文,没想到领导让我教政治,我当时就感觉很是担心,但正在这时我们学校开了一次全体教职工大会,会上校长讲述了学校一位老党员的教学生涯的故事,他目前换了9个学科,而且每个学科成绩都很好,我受到了触动,我想挑战,更何况我也是一名党员,党员不就应该是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吗?这不正是我的职责吗?于是我主动找到了领导要求教政治,学科的问题解决了,可是听说那里的学生都是初中基础较差的孩子,平时学习习惯非常差,上课睡觉是最好的状态,同事们告诫我要小心,听了这些话,我想,唯独自己认真备课,让孩子们喜欢我的讲课,他们才不会有时间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果真,还没进班就能听到孩子们的吵闹声,进班后,孩子们真的无视了我的存在,在对他们观察后,我想起了在南京培训时,知行学校校长的花苞心态理论;教师用花苞心态看学生,学生只有两种,一种是美丽的鲜花,一种是可爱的花苞。于是,我鼓起勇气,用一句玩笑话打破了僵局“你们在往哪里看呢?往我这看,这么个大美女在你们面前,没看见吗?”就这样我在讲课的同时贯穿着我自己和自己身边的朋友和同学的案例,他们非常喜欢听,我教5个班的课,看到孩子们由原来的困倦状态,直接转到兴奋和专注的时候,老师们啊!别提我当时有多高兴了!真的验证了:花苞心态,才是真爱;花苞心态,缺点可爱;花苞心态,耐心等待;
第四篇:成长在路上读后感
成长在路上读后感范文一作为一个刚刚从校园走出迈向工作的新教师,因为担心自己第一年的职业生涯是否能够顺利走好,我有迷茫、有焦虑、有困惑也有期待,因此我很想找一本关于新教师的书来帮我排忧解难。《成长在路上》这本书是我在当当网上看到的,第一眼就被封面上的那行“幼儿园新教师必读”的小字所吸引,觉得这本书正适合我这种初出茅庐的教师。
利用暑假我读完了这本书,书中内容涵盖的很全面。本书共有七个章节,内容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案例,而相对吸引我的是那些实践验证过的优秀案例和教师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
比如第一章从初入职场的新手教师在做好角色转换中遇到的问题说起,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幼儿老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幼儿园。例如对待幼儿园制度,家长、同事等,应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工作等。第二章从新手教师遇到各种孩子、家长、同事时如何处理的具体案例所展开。第三章是教我们如何培养班级里孩子的常规。第四章是教我们如何备课、看课、说课、评课,并给出了案例。这些案例写的都特别详细,我觉得对于我来说是十分有用的,在我现在的这个阶段,就应该去模仿着上这些内容比较详细,而且比较成熟的活动课。第五章是教我们如何写计划(包括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等),如何写总结,如何写观察记录,个案分析等,并且都有样板给出来供我们参考。第六章是教我们如何开展主题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等。第七章则是汇集了优秀老师在其他方面的一些经验。虽然这本书章节不多,但每个章节的内容都与新教师息息相关。
庆幸有这样一本书会给我这个菜鸟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给予一定的解惑和帮助。这是一本令我在今后发展中可以一直受用的工具书,令我能够在感到手足无措时给予帮助的良师益友,书中那些鲜活个案、精彩的专家点评、灵活的指导方法、有趣的儿歌、教案等都是我今后可以借鉴的内容,是令我快速成长的灵丹妙药。这些内容都给了我不少想法和反思,我将在今后的日子里将这些想法化为实际行动,让自己真正成长起来。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本书像是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让我成长在路上。而正是结识了这本书,才让我对自己接下来一年的工作充满信心与期待。“累而乐之,苦而爱之”是很多教师工作的真实写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不断提升自我,享受职业带给我的幸福感。
《成长在路上》读后感范文二三八妇女节来临之时,小胡老师还是像往常一样送我们每位老师一本书,这次是让我们自己选购书。一开始,我还真有点头痛,不知道自己买什么书,后来在沃老师的推荐下,买了一本幼儿园新教师必读《成长在路上》一书。
刚没看多久,我发现这本书真的很适合我们职初的新教师,对于我们刚走入职场的新教师,每天都会面临许多许多的问题和困惑:有迷茫,有焦虑,有困惑,有期待……而这本书,恰好汇集了众多职初期老师问题与困惑,优秀教师的解答和对策,专家的意见与建议等,通过实用、实操、实效的方法,帮助我们顺利度过关键期。本书共七章,结合新教师的实践需要,从角色转换如何做,面对幼儿、家长、同时的问题怎样应对,常规培养的灵巧方法,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的技巧,如何写计划、总结、观察记录和反思,如何开展主题活动和新教师经验几个方面给了老师许多参照。内容全面而实用,既有理论支撑,又有教师的实践智慧。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实例,一个个具体可操作的策略,给了我直接的指点,让我更加容易地掌握应对某些问题的技巧以及正确的处理方法。让我在第一时间对班内遇到的困惑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由于自己没有经验,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把握不是很好,面对怎么带班?怎么和孩子交往?如何观察幼儿需求?面对有些孩子做事慢;有些孩子具有攻击性;有些孩子爱告状;有些孩子胆小无自信等等,一个个鲜活的案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在幼儿和自己身上,但我该如何去把握处理呢?书中都一一给出了相应的答案和建议。
这本书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章。因为这是我在工作中出现的实例,就是教我们怎样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常规。特别是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要尽快建立一定的常规是非常困难的一项工作。但里面却有很多培养良好常规的妙招。具体细致到很多可以现学现用的儿歌、游戏。从来园、点名、洗手、擦手、进餐、擦嘴、漱口、喝水……一直到离园都有为我们支招。除此之外,它还具体地说明了在培养常规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比如:要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发挥幼儿主体性;教师间要协同一致,形成合力;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更要身教;尊重年龄特点,方法要适宜。每项内容中都有具体的做法,使读者一目了然。它使我们在工作中更有方向,更加自信。有了这样的指引,我们会像吃了定心丸,将惶恐变为淡定。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更加明确了一名年轻教师在工作之中所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需要掌握的一些技巧方法。一个优秀教师的诞生不取决于职初期知识的多寡与能力的强弱,而在于他能否从每天的教育实践中、从每个孩子身上、从同伴和师长那里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经验,内化为自身的职业发展动力,这种好学上进的进取精神是造就优秀教师的根本。书中的这些宝贵经验将引领我们迅速成长,是值得我们仔细翻阅的好书。
第五篇:成长在路上(工作室小结)
成长在路上
——2011-2012个人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转眼间加入“陈文”名师工作室已经一年了。回想自己这一年的成长历程,感觉犹如一条细丝,是那么的微妙而又那么的绵长。现将一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虚心学习,智慧之源
智慧来自于阅读。一年来,在工作室的要求与推荐下,我重点阅读了《童化作文》《丁有宽读写结合》《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朗读手册》等书。我还借助网络平台认识了一些优秀教师,认真阅读他们的文章,思考他们的课堂教学实例。在阅读中,我深切感受到阅读可以“得新知,养灵性”。我现学现用,将从书中学到的理念用于自己的教学中,解决了一些困惑。
智慧也来自于课堂观摩。一年来,我在工作室共听了11节作文指导课和7节读写结合的阅读课。我观课议课,对工作室的研究课题《基于主题生活的生态作文教学研究》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尝试调整自己的习作教学,唤醒孩子的童真童趣,引领孩子写充满童真童趣的习作。另外,我还分别去溧阳参加了“江苏省名校名师小学语文主题观摩”活动,去苏州参加了“全国课改名校小学语文、数学老师示范课、特色课现场观摩”活动。活动中,我聆听专家讲座,观摩名师课堂,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语文教学(习作教学)一定要回到本真状态,不能让课堂教学空洞化、碎片化。
二、教研工作,求真务实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的教研工作。针对课题活动过程薄弱,材料整理无序,研究进展缓慢的现状,我将本学年的工作重点放在了“规范、有序”上。①规范管理制度,制定了对各项课题的考核办法和课题研究手册。每学期初召开课题组长会议,依托考核办法介绍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方法,明晰了工作要点。期末做好对各项课题的考核反馈工作。②不折不扣地完成市研训中心布置的工作,首先对学校11个不同级别的备案课题组织集体开题论证活动;其次是整理“减负增效”课题材料,参加中期评估工作。③申报了金坛市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实践研究》并在小范围内开始研讨交流。
三、点滴收获,尚需努力
回顾一年来,付出了努力,也有了一些小小的收获。①主持金坛市级减负增
效专项课题《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创新的实践研究》,以较好的成绩顺利通过中期评估。②在金坛市小学语文教师说课比赛中获二等奖③论文《写话“淘宝”,体验“生态”之旅》获金坛市教海探航征文评比一等奖④在常州市综合实践活动基本功竞赛中获二等奖。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不可跳跃的;教师的成长是微妙的,或许在不经意之间就实现了一种跨越;教师成长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细微的感情需要教师自身慢慢体会,尽管会充斥着非常多的遗憾与酸苦,但那都是成长过程中的必需品。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且行且看,也相信自己会渐行渐远,迈向更远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