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残疾人出行,了解无障碍设施,共享社会文化成果5篇

时间:2019-05-13 17:5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组织残疾人出行,了解无障碍设施,共享社会文化成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组织残疾人出行,了解无障碍设施,共享社会文化成果》。

第一篇:组织残疾人出行,了解无障碍设施,共享社会文化成果

组织残疾人出行,了解无障碍设施,共享社会文化成果

近年来,我区残联持续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鼓励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根据年初计划,今年助残周组织了各街镇残疾人参加“千名残疾人看青浦”活动。我镇共96名残疾人及残疾人工作者与志愿者参加了此次活动。为了更方便照顾到残疾人,也允许了部分监护人陪同游玩,照顾到了更需要出行的残疾人。

看青浦活动安排了17号地铁出行和东方绿舟半日游。17号地铁于2017年12月30日起开通运营,东起虹桥火车站(本站与2号线同台换乘,与10号线通过站厅换乘),沿崧泽大道南侧平行西行跨越G15沈海高速公路后接转沿盈港东路、盈港路西进青浦城区、淀山湖新城,进入朱家角地区后走向沿沪青平公路南侧平行至东方绿舟。虽然至今为止已经半年了,但是仍有不少残疾人由于自身和外在因素,家门口的地铁站却是没乘坐过。利用此次契机,志愿者在陪行过程中也普及了无障碍相关设备,如无障碍电梯、无障碍标志等。在东方绿舟处,更是有东方绿舟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规划好游园路线。在出行中他们看到了家乡发展的新面貌,也间接了解到无障碍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活动很有意义,让我们有更多机会看看外面的世界,你们的安排也很周到。”残疾人家属在活动结束后激动地向工作人员反映。组织残疾人出行,利用集体活动、参观体验、自助互助等形式克服心理障碍、走出家门、回归社会、提高生活品质、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共建青浦美丽家园。

朱家角镇残联:汤松梅

2018年6月1日

第二篇:关于残疾人无障碍设施进农家的思考

关于残疾人无障碍设施进农家的思考

农村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是方便农村残疾人出行、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切实有效地让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文明进步和改革发展成果的“绿色通道”。目前,农村残疾人无障碍设施远远落后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相比更是存在着较大差距,甚至可以说是农村的一个盲点,这与我们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残疾人事业协调发展形成了太大的落差。根据海宁市残联部署和镇政府工作安排,我们斜桥镇残联与华丰村残协的同志一起在近期对华丰村的重度残疾人进行了专门走访,了解他们对农村无障碍设施的需求情况,征求他们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搭建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从而充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和心声。

一、华丰村概况

1、基本情况。华丰村位于斜桥镇东面,东邻海洲街道金龙村,距海宁市行政中心4公里,新硖斜公路横穿该村,交通比较便利。全村下辖20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998户,总人口3906人,XX年村级经济总收入37.38亿元,村集体可支配资金21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957元,全村共有持证残疾人88名,占总人口的2.3%,其中肢体类残疾65人,智力残疾 8人,视力残疾5人,听力及语言类残疾5人,精神残疾5人。在四层村级办公大楼里,西门进入有一条可供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底楼是老年人活动中心,有棋牌室、录像室、图书室、茶室等,去年在市残联的帮助下,又新建了一个残疾人康复服务站,内有配发的一万多元的残疾人康复器材,可供残疾人和老年人进行康复训练和日常使用。村级道路建设已基本通组达户,都是近年浇筑的2.5米水泥路面,一般都是残健共享使用。

2、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情况。一是农村道路无障碍设施基本空白。目前村级道路没有盲道,交叉路口无语音提示交通信号指挥灯,没有标准的坡道、扶栏等设施;村组道路建设相对规模较小,路面较窄,泥石路在通组道路中还占有相当数量,乃至有些还是泥泞的小路,所以更谈不上无障碍设施。因此给农村残疾人、老年人的出行、参与社会生活等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和安全隐患。二是农村公共活动场所无障碍设施匮乏。作为公共场所应具备可供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设施,目前如在医院、银行、学校等都没有相应的无障碍设施,未设残疾人专用的座厕,一些公共场所甚至连一个坡道都没有,望而却步的楼梯台阶,服务柜台窗口不适合的高度等等,这些都给残疾人带来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如华丰村虽在底楼建有文化活动中心,但村部办公在三、四楼,而又没有电梯等可以使用的无障碍通道,给残疾人办事带来不便。三是农村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的缺乏。从古 至今,作为农村住宅,一直以门槛、台阶作为家庭建筑必要标准之一,所以一些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只能长期在家,无法出门,至上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陈旧的观念也逐步得到转变,目前新建的楼房基本无门槛,但家用残疾人无障碍设施依然是个盲区,如厕所扶手、坡道、楼梯扶手等,这些都制约了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愿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3、残疾人对无障碍设施的认识及需求。近期,我们走访了华丰村12位重度残疾人,其中肢体8位,视力1位,听力语言3人。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残疾人普遍都有走出家门的愿望,特别是在出行过程中对无障碍设施的强烈需求,如专用厕所、坡道等。一位重度残疾人向我们诉说了他的苦恼,他在信用社领取现金时,因没有坡道,寻求保安帮助,可保安有公司的规矩,不能帮助代办,一次在二个外地人的帮助,领取300元现金,可结果二张面值100元的人民币却被换成了假币。在家庭设施中,部分残疾人家庭按个自需要自行建造了一些设施,或残联已赠送过一些器具,经调查,目前还需要改造家庭厕所的有2人,需轮椅的2人,需安装闪光门铃的2人,需盲杖的1人,楼梯修建1人,还有2人需康复器具,有1人需上学。

二、制约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原因

1、农村环境的制约。农村残疾人存在着人数多、面积大、分布散的问题,因此集中建设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残疾人的使用率较低,影响设施的实际效应; 分散建设则投资较大,而且无法合理规划。因此,无法合理布局农村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大部分村组道路建设规模相对较小,无法设置必要的盲道。

2、意识淡薄的制约。农村残疾人是村民中的弱势群体,部分决策者、设计者及有关管理部门在意识上忽略了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现今的人口结构、城市功能、人文环境的作用缺乏了解和认识,缺乏合理的规划和必要的投入,许多设施都是按照健全成年人的活动模式和使用需要进行设计和制订的。而农村残疾人因缺乏无障碍建设的概念,所以没有迫切的要求,致使无障碍建设在农村相对滞后。

3、资金紧张的制约。由于目前村级经济普遍较为困难,因而在投入上一般主要考虑在农业、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上,虽然政府、残联对残疾人扶贫工作投入力度较大,但因农村无障碍设施利用率不高,以致投入资金相对偏少,忽略了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由于以上因素的制约,所以像华丰村这样相对比较富裕的村在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上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思考和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增强无障碍环境意识。首先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海宁市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让公众普遍懂得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的作用,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去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无障碍设施是让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推进社会文明的 重要途径,村级组织要结合村级公益事业设施建设,对残疾人无障碍设施规划提前介入。二是广泛宣传助残扶残先进事例,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及无障碍设施建设,营造助残扶残的新风尚。三是加强宣传残疾人无障碍知识,宣传、介绍残疾人康复知识,帮助他们了解一些器具的使用和维护,同时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康复站设施,让残疾人得到康复锻炼,发挥出这些设施的作用。

2、抓住机遇,巧借XX,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力度。由于目前农村村级经济的薄弱,各级政府在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上要给予极大地帮助和支持,或者可按照“政府拨一点、残联补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形式,有效地配置农村残疾人设施建设的资金,促使无障碍设施从城市逐步走向农村,村级组织也要抓住机遇,合理利用像百村整治、新农村建设等其他项目来带动残疾人设施建设,从而加快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

3、长远规划,部门联手,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制度。要让设计者们转换意识,跟上时代的步伐。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要紧跟村庄建设的整体形势,融入农村设施建设的大局,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结合现在的新农村建设进行长远规划,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在原有的设施上增加一些坡道、无障碍公厕,以起到花小钱办大事的作用,从而且提高设施的利用率;在村级公共建筑的建设中,规划设计与建筑施工单位在进行规划和设计时,必须按有关规定考虑无障碍设计;土管、建设、残联、城管、公安等部门,要联手配合,做到对农村公共建筑工程项目在设计、审批、监督、维护等环节中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共同推进农村残疾人无障碍建设的进程。

4、加强沟通,深入调查,推进农村残疾人家庭无障碍建设。村级残协的同志要经常进村入户,与残疾人沟通,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和困难情况,对有无障碍设施需求的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努力地给予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要及时向镇残联汇报,争取上级的扶持项目,并给予个性化设计,专业安装家庭无障碍设施,切实解决他们出行、生活等问题,让他们能更好的参与社会,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加快农村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真正在生活上、环境上让残疾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关爱,让我们共同都来关注残疾人无障碍设施进农村、进农家,惟其如此,才能更好的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从而有力地推进农村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篇:让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让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大力开展惠民工作,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状况,让广大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既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通过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切实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社区群干通过电话或上门进行慰问,深入了解残疾人的身体状况,切实为他们解决生活难题等。促进了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让生活在我们荣华社区的残疾人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通过多类别服务满足残疾人生活需求。为残疾人提供政府购买服务,享受服务人员的上门服务;好得益家政保洁有限公司是硚口区政府、区残联购买为残疾人服务的家政公司,他们为我社区的三位重度肢体残疾人岳云雷、丁柳英、周宏光,分别指定了田小兰、肖新美、张俐玲三位服务工作人员,这些服务人员都为”4045”人员,她们非常有敬业精神,每周为残疾人及家庭提供家政保洁、精神慰藉等服务两次,每次两小时服务,她们的服务得到了三位重度肢体残疾人及家属肯定和赞扬。

重度肢体残疾人岳云雷的妈妈激动的说;“我儿子雷雷属于智力和肢残双重残疾人,30多岁了,吃喝拉撒都在这间小屋子里,只要我有一天力气,就尽力照顾他一天,这是我做母亲的心思,怎么说他也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毕竟是一个生命啊。如果离弃,早在几十年前就放弃他了。即使是由政府集中供养,我也不放心,这回好了由政府购买的家政服务,分担了我部分辛苦,而且还照顾得这么好,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好得益家政保洁有限公司的田小兰同志。”是啊!田小兰同志刚到社区接触岳云雷家庭的时候是有些退缩和犹豫的,照料这么一位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多累呀!她说当时是抱着同情雷雷、同情雷雷父母的心态留下来的,后来是被雷雷及这个家庭感动而倾心服务的。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她用默默的劳作激活了一颗冰封的心。倒屎倒尿清洁房间,在完成工作量之余,用自己的私有时间推雷雷到中山公园、武汉展览馆、桥口公园等地游玩,讲解武汉的变化,也就这么一推,推出一片天地,使雷雷这个很少出得房间,活动范围不足百米的残疾人的话多了,性格也豁然阳光起来。

重度肢体残疾人丁柳英说:“唉,像我们这样不能出门的残疾人,政府还想着我们,让理发的上俺家来给俺理发。我太高兴了。太谢谢您们了!”这是对丁柳英好得益家政保洁有限公司服务工作人员肖新美的赞誉,丁柳英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有了肖新美的照顾,情况大为改观,不修边幅的她也开始注重打扮了,她的丈夫刘在平也兴奋滴说:“有了肖新美对丁柳英的照顾,也可以安心在外做事了。”

重度肢体残疾人周宏光,今年45岁了,一次意外的事故使他截瘫在床近30年了,在这十几平米的天体里就这么整整躺了近30年,如今双亲年迈,爸爸也患上了老年痴呆,除了出嫁的姐姐偶尔回来料理些家务外,全家的重担都压在了妈妈熊玉喜身上,这是位伟大的母亲,就这么默默的承受这巨大的压力,拖着年迈的身体把全部的精力,牺牲全部的爱好操持着这个家。好得益家政保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张俐玲的到来,给这个家输入了活力。熊玉喜妈妈(我喜欢这么称呼这位伟大的母亲)说:“原来家中一切都靠我自己,心情也很孤独。多亏政府和残联关爱,让张俐玲到我家服务,解决了我这个家庭的实际困难。张俐玲很善良,分担了我不少家务,又陪我聊天解闷。我真是实实在在地得了实惠,感觉到幸福!”

好得益家政保洁有限公司的三位工作人员,你们的到来不经解决残疾人家庭的一些实际困难,更是了却我心中的压抑,我为有你们这样的工作伙伴自豪,我敬佩你们的爱心,我在此代表荣华社区93位残疾人谢谢你们,谢谢田小兰、肖新美、张俐玲三位家政服务工作人员。

硚口区荣华街荣华社区残疾人协理员

杰 2012年8月16日

第四篇:关于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汇报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 促进残疾人民生改善

发展残疾人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推进黄冈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内容。“十二五”以来,我市深入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残疾人生活状况逐年改善,受教育程度稳步提高,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占全市总人口**%的残疾人已经成为 推进“ 强兴”、扎实开展“四大行动”的积极力量。“十三五”时期,将全面贯彻落实“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的总要求,科学确立符合残疾人实际的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实现残疾人事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一、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的基本成效

坚持弘扬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理念,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市政府连续7年都将残疾人民生工程纳入政府“十件实事”之一,2015年起草《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今年3月第81次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残联工作,作出“在全市精准扶贫中广泛开展志愿助残阳光行动”的决定。切实保障残疾人政治权利,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有残疾人、残联工作者共21人,每年都将关系残疾人民生的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作为重点办理。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纳入

了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中,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各县(市、区)都制定了残疾人优惠待遇实施办法或细则。各级残工委及各成员单位结合自身职能,将残疾人有关工作纳入本部门整体工作计划之中,并将本部门各项优惠政策相应地向残疾人倾斜。如:市民政局福彩基金的10%和市体育局体彩基金的5%用于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规定率先在全省得到落实;市地税局加大力度征收残保金,2015年全市共征收残保金突破2500万元大关,市直480万元,较上增长了12%;市扶贫办将残疾人精准扶贫纳入全市扶贫规划大局,精准建档立卡,确保精准脱贫“不落一名残疾人”;市广播电视台在新闻栏目开通手语同步直播;日报开辟“自强不息 同奔小康”专栏;市文广局向残疾人农家励志书屋捐赠图书;市委组织部以支部为单位与残疾人开展结对帮扶并纳入机关党建的重要内容; 省静远心理咨询中心设立了市残疾人心理咨询工作室。全市各地都结合实际,依托社会力量,多层次、多渠道加强对残疾人救助,建立健全了残疾人就业、康复、教育、救助、法律服务等网络体系,广泛开展了结对扶贫、节日慰问、组织募捐、无障碍改造、残疾人运动会、文化健身周等活动,使残疾人服务体系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机制。

二、关于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几点建议 全市残疾人生活状况相对于过去虽然有了较好地改善,但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总体上仍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残疾人

是一个弱中之弱、苦中之苦、困中之困、难中之难的特殊群体,平等参与社会,充分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残疾人群体自身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落实好残疾人“两项补贴” 制度(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两项补贴的实施关系到残疾人的切身利益,李克强总理去年9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亲自部署“两项补贴”制度工作,建议尽快明确落实“两项补贴”制度各级财政需配套的资金比例,并自上而下将落实“两项补贴”制度列入各级政府领导班子目标考核内容。

(二)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依法推进按比例就业。全省每年统一招收工作人员时,原则上要将招收总人数的1.5%以上名额专门用于招录残疾人。各级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要率先招录残疾人,继而带动其他党政机关。各级党政机关中的非公务员岗位(科研、技术、后勤等),要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依法与残疾职工订立劳动合同,保障其合法权益。在政府公益性岗位录用残疾人过程中,取消“3年必须解聘”的限制。

(三)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目前,残疾人公共服务水平城乡区域差距比较大,基层服务能力比较薄弱,远不能满足残疾人的基本需求。残疾人服务设施和服务机构仍明显不足,无障碍环境建设还很不够。为此,建议:一是建立与经济发展和政府财力增长相适应的残疾人公共

服务财政投入增长机制。二是加强残疾人康复、托养和特殊教育等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三是全面推进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对各地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进行执法检查。

(四)进一步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建设。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对基层残联建设给予保障:一是明确各级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设立独立的残联组织,开展残疾人工作;二是明确村(社区)都要成立残协组织,配备残疾人联络员,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和设施,给予一定的经费保障。

(五)进一步扩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参政议政范围。依法保障残疾人政治权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建议出台政策,明确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比例;规定市州残联理事长原则上是市人大常委,县级残联理事长原则上是县级人大或政协常委,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必须是乡镇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第五篇:荆河街道“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总结

荆 河 街 道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总结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是帮助残疾人补偿功能,改善其生活环境的重要途径。为贯彻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鲁发„2009‟12号)精神,根据残疾人工作、生活需要,今年3月份市残联下发《枣庄市2010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救助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各乡镇残联、社区、村残协按照《方案》要求进行广泛宣传发动,进一步营造“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氛围,提高全社会对无障碍进家庭重要意义的认识。

一、强化领导,夯实组织基础

为切实加强领导,街道成立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副主任任副组长,街道办公室、财政所、信访办、民政科、残联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结合荆河实际,制定下发了《荆河街道2010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救助项目实施方案》。为确保项目进度,实行分包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督导并定期召开调度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顺利推进。

二、深入调查,扎实推进项目开展

按照《方案》要求,街道安排残联专职干事入户进行调查摸底,经过层层推选,民主评议后确定改造对象,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填报有关表格并上报市残联,市残联组织人员对项目进行审核并做出初步评估预算。通过严格审查上报项目初步确定了荆河街道10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计划。

在市残联审核确认的基础上,由社区、居委通过张榜形式,向群众公示将要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的残疾人家庭。公示无异议后,由街道残联组织人员按审批项目内容实施改造,并建立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建设档案。本“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共完成了10户残疾人家庭的无障碍改造任务,共铺设轮椅坡道1处、沐浴椅、移动座便器等无障碍卫浴用品设施5台、扶手7处、轮椅及助行器10台。

三、以人为本,确保项目取得良好效果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项目设计时坚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根据不同残疾程度、不同居家条件为残疾人贴身打造,灵活变通,建造更加符合实际需要的无障碍设施,重点对浴室、卫生间、进门通道等部位设置轮椅坡道、U型及L型扶手、沐浴椅等无障碍设施。施工时更加考虑到残疾人的特殊需要予以适当改造,尽最大程度满足残疾人日常生活需要,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真正使无障碍设施落到实处。多方位的居家无障碍设施改造体现出服务的多元化,为今后继续开展好此项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在今后的工作中,荆河街道残联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为营造完善的无障碍居家环境和残疾人居家康复、提高自理能力、融入社会生活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

荆河街道残联 2011年7月21日

附:本次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残疾人名单

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残疾人名单

陈德岁:男、49岁、二级肢体残疾,荆河街道南门里居居民。因脑出血造成身体全身瘫痪(左侧严重,右侧较轻),生活不能自理。(2000年残疾)

崔志坚:男、15岁、二级肢体残疾,荆河街道郭彭庄居居民。因痉挛脑瘫导致先天腿部畸形,生活不能自理,行走需要使用辅助器具。(1996年出生)

高士杰:男、64岁、三级肢体残疾,荆河街道魏庄居居民。因意外事故致残(98年在建筑工地干活时,被搅拌机搅伤。左大腿高位截肢。)。(1998年残疾)

何素真:女、57岁、一级肢体残疾,荆河街道公园居居民。糖尿病并发症及高血压引起脑出血,造成全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2006年残疾)

李 峰:男、38岁、三级肢体残疾,荆河街道马号居居民。因意外事故致残(90年因塔吊意外倒塌,左大腿全部砸断,高位截肢。),生活不能自理。(1990年残疾)

徐广顺:男、44岁、一级肢体残疾,荆河街道安乐居居民。因车祸造成颅脑损伤,全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1990年残疾)

张崇龙:男、71岁、二级肢体残疾,荆河街道鲁西居居民。因静脉曲张并发症感染造成全身瘫痪在床近20年,生活不能自理。(1992年)

种道远:男、29岁、二级肢体残疾,荆河街道荆庄居居民。因车祸造成脑外伤,颈椎外伤,导致全身瘫痪(右侧严重,左侧轻微)(2007年残疾)

赵序利:男、45岁、二级肢体残疾,荆河街道西南园居居民。腰部骨折造成双腿神经损伤,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1998年残疾)

刘 杰:男、41岁、一级肢体残疾,荆河街道奎文居居民。因车祸造成全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1990年残疾)

下载组织残疾人出行,了解无障碍设施,共享社会文化成果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组织残疾人出行,了解无障碍设施,共享社会文化成果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